平台热线:

微信

小程序

公众号

类别:产业扶贫学习案例

提出单位:***扶贫办

题目:关于做好产业扶贫的经验做法

资料提供时间:2022-12-28

目录

更多

三门峡市卢氏县 小香菇撑起大产业 文章下载

三门峡市卢氏县 小香菇撑起大产业

座座香菇大棚鳞次栉比,地处卢氏县最南端的朱阳关镇发展香菇5000余万棒,菇棚内,菌棒上新出的香菇密密匝匝、探头探脑,煞是喜人。临近该镇三淅高速路口,占地200余亩的信念集团香菇市场里,交易红红火火,车辆川流不息,每天产销鲜香菇100余吨,多时二三百吨。这个只有7200亩耕地的山区乡镇,香菇产业成了农民增收的主渠道。

深秋时节,山川绚丽,大地流芳。从南到北,4004平方公里的卢氏大地上,处处菇香飘荡。卢氏县香菇生产规模达3.2亿棒,年产香菇30余万吨,是我国五大香菇主产区之一的伏牛山优质香菇片区的核心区,有着“香菇之都”的美誉。

“全县菇农3.6万户11.8万人,接近总人口的三分之一,户均收入3万元以上。我们将进一步扩规模、强管理、提质量、建体系、树品牌、增效益,‘十四五’卢氏香菇产业产值要突破100亿元,让卢氏香菇产业链架通乡村振兴桥。”三门峡市委常委、卢氏县委书记王清华说。

香菇之都名不虚

卢氏县已建成遍布全县的香菇生产示范基地70多个、高标准四季出菇大棚5000多座,提升改造传统香菇大棚7万个,全县香菇大棚总量近8万座,香菇生产管理、加工、销售贯穿全年。在卢氏县,白天到处是香菇生产、销售、加工的场景,入夜城区造型优美的香菇路灯绽放异彩。这里,充满了香菇气息、香菇印记。

卢氏县横跨长江、黄河两大流域,地处南暖温带至北亚热带过渡地区,森林茂密、气候温润,食用菌生产历史悠久,早在1914年卢氏县食用菌就获得过巴拿马万国商品博览会金奖。如今,在食用菌特别是香菇业界,卢氏县更是声名远扬。

近年来,卢氏县香菇生产获得多项国字号荣誉:全国食用菌产业化建设示范县、国家级出口香菇质量安全示范区、中国食用菌产业“十二五”百项优秀成果全国优秀主产基地县、全国优秀香菇出口基地县。卢氏香菇品质上乘,屡获大奖: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名牌产品、第22届中国中部农业博览会金奖、河南省农村科技博览会金奖。以香菇为主打的卢氏县食用菌产业被认定“三品一标”产品13个,其中无公害产品6个、绿色产品4个、有机产品2个、地标产品1个,在河南省率先建立了食用菌质量追溯体系,打造了“原本卢氏”县域公用品牌,推出了“山海食经”“卢氏山珍”等特色品牌30多个。

为有菇香飘四海

近年来,卢氏香菇产业发展迅猛。年产值由2016年的10亿多元增加到如今的35亿元,香菇产业产值已占到全县农业总产值的40%以上,年出口创汇由2016年的1000余万美元增长到如今的2亿美元。

阔步发展的背后,在于卢氏县建立了强有力的政策、组织和冷链物流体系。卢氏县争取到了产业强镇、省级食用菌现代农业产业园和国家级产业集群等项目,县里配套出台了一系列产业奖补政策,形成了完备的香菇产业发展政策体系。引进信念集团、金海生物科技等龙头企业,建立起“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生产组织体系,形成龙头企业带动、合作社组织、农户参与、基地承载的利益联结机制,提高了市场竞争力。目前,全县已有香菇龙头企业18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35家,食用菌出口企业11家。为满足香菇产业冷藏物流所需,卢氏县依托郑州现代物流公司建立了物流中心、乡镇物流配送站、村物流配送点三级物流体系,带动财政和社会资本建成冷库456座,库容达到1.8万吨,冷藏运输车从无到有达到目前的20余台,日运输能力达200吨。

卢氏县从菌种研发和工厂化制棒两个关键点寻求突破,提升香菇生产质量。卢氏县先后与河南省农科院、四川省农科院、上海市农科院开展“院县共建”,创建了林海兴华食用菌研究院和河南金海中原食用菌研究院,着力开展菌种培育、产品加工、休闲食品和保健品研发等技术攻关。同时,建成工厂化菌棒加工基地3处,标准化生产线8条,自动化养菌库42座,净化车间20.6万平方米,采取目前最先进的装棒机、接种机、菌棒恒温培养设备,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成品率,染菌率控制在2%以下,出菇产量比传统手工装袋提高20%以上。

为了提高综合效益,卢氏县还拉长香菇产业链,引进资金、项目,用香菇废弃菌棒生产复合肥,用鲜香菇加工即食、速食香菇食品,形成了规模效益。

河南日报 2021-10-20

 

 

龙岩市八闽大地着力打造特色支柱全产业链振兴乡村 文章下载

龙岩市八闽大地着力打造特色支柱全产业链振兴乡村

在宽敞明亮的电商运营中心大展厅,农家子弟黄德应彬彬有礼地向来宾介绍其线上线下同步销售的连城特色地瓜干等各类商品,脸上透射出青年创业者的谦和与自信。

今年39岁的黄德应是闽西连城县隔川镇隔田村农民,其新注册的“吃遍天”电子商务运营中心今年入驻该县国际商贸物流城,设有电商部、仓储部、市场部、视觉设计部等7个部门,销售当地10多种农副产品,员工有51人。

今年头9个月,黄德应的电子商务运营中心销售连城特色农产品超7000万元,地瓜干是其主打畅销产品。像黄德应一样,隔川镇隔田村现有近百名农家子弟从事电子商务,带动就业500多人,年销售额超千万的有5家,成为福建省农村电子商务示范村。

连城县注册电商1000多家,网络零售年销售额近13亿元,从事电商、物流、仓储等行业从业人员达1.5万人,通过电商平台将40余种当地农副产品销往全国各地。

地瓜,又名红薯、甘薯、金薯、番茹、红山药,是原产自南美洲及大、小安的列斯群岛的一种一年生藤蔓植物,明朝末年传入中国。

连城县享有“世界地瓜之都”的美誉,地瓜种植面积约7万亩,年加工地瓜22万吨,地瓜全产业链产值102亿元,地瓜干产品内销全国600多个城市,国内市场占有率超80%。

种植是地瓜全产业链源头。揭乐乡吕屋村51岁农民谢贤武今年种植了110亩红心地瓜,亩产6000多斤,收购价每斤0.6元,亩均利润1400多元,仅此一项,年纯收入超16万元。

连城县大力推广地瓜良种,扶持当地农业龙头企业扩大基地建设,引进、筛选、试验适合当地种植的多种类型地瓜品种,现建成15个300亩以上地瓜新品种展示基地,以扩大全县地瓜种植面积。

连城地瓜是集种植、深加工、海内外销售为一体的产业链,这一链条最具特色的是其琳琅满目的深加工产品。

记者近日探访了连城县福农食品有限公司,60多个品种的地瓜干深加工产品令人目不暇接。总经理李艳华介绍,该公司2020年地瓜深加工3万多吨,产值5亿多元,1300多人的员工队伍中,80%为周边山村农民。

连城县地瓜深加工企业现有38家,其中上规模企业29家,地瓜深加工产品形成红心、紫心两大品系,有块状、条状、片状、糖果状等30多个系列1100多个品种。

产业振兴关系千家万户,是农业产业化的基础、乡村振兴的根基,也是县域经济核心竞争力所在。

穿行八闽大地,特色全产业链发展典型在福建各地不胜枚举,平和琯溪蜜柚、古田食用菌、武夷山茶叶通过延伸产业价值链,均成功打造了具有核心竞争力、产值超百亿元的特色支柱产业。

小菌菇在有着悠久种植历史的福建省古田县也形成了大产业。经过20多年发展,古田县现已开发出食用菌品种37个,银耳、茶树菇、香菇、猴头菇、海鲜菇等20多个品种实现了规模化生产。该县70%农户现从事食用菌产销活动,70%农业总产值出自食用菌生产,70%农民现金收入来自食用菌产业。

平和县种植琯溪蜜柚历史已逾500年,种植面积超过65万亩,产量约130万吨,现为全国最大的柚类商品生产基地和出口基地,远销东南亚、欧盟、俄罗斯、美国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平和县90%农业人口从事蜜柚产业,农户收入80%依靠蜜柚产业。

福建农林大学教授戴永务教授分析认为,福建各地特色支柱全产业链均为“三产”深度融合的典范,参与农户之多、受益面之大、产业链产值之巨,对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影响之深前所未有,是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乡村振兴的有力支撑。

农业农村部管理干部学院赵迪博士认为,产业振兴要抓的是凸显市场竞争优势的农村特色产业,只有从“特色”出发,产业发展才能有长久生命力,福建一些地方的涉农产业链成功发展实践无不说明这个道理。

新华网 2021-10-22

 

 

富硒产业年产值有望突破110亿元 重庆市江津走出一条 “硒”望之路 文章下载

富硒产业年产值有望突破110亿元 重庆市江津走出一条 “硒”望之路

10月21日,中国·重庆(江津)第三届富硒产业发展大会暨2021年重庆市科协年会富硒产业发展论坛在“中国长寿之乡”江津举行。据会上消息,2020年江津区富硒产业产值首次突破100亿元,占农业总产值比重达59.5%;2021年,富硒产业产值预计突破110亿元,走出了一条乡村振兴的“硒”望之路。

2012年,江津区成为重庆唯一和全国幅员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百岁老人分布最均匀的“中国长寿之乡”。近10年来,江津区委、区政府从破解长寿“密码”入手,全面普查硒资源、因地制宜发展富硒产业,大力实施“硒资源变硒产业”发展战略,坚定不移走“富硒富民”之路,坚持富硒产业“绿色化、组织化、科技化、品牌化、融合化”发展,构建起富硒农业、加工业、康养业一体化富硒产业体系,“3+1”富硒农产品加工格局和“1+8+N”富硒品牌体系,先后获评“中国富硒美食之乡”“中国生态硒城”“全国硒资源变硒产业十佳地区”。

江津是如何发展富硒产业的呢?据江津区有关负责人介绍,首先是推动富硒产业集群发展。近年来,江津坚持组织化、规模化、标准化集中发展粮油、花椒、茶叶、蔬菜、水果、畜禽、水产和中药材八大类富硒产业,建成富硒产业标准化示范基地、高硒原料基地52个,标准化富硒产业种植基地达45万亩,其中仅江小白高粱产业园核心展示区就达6000亩。打造德感、白沙、先锋三大富硒精深加工产业园,研发富硒加工产品近100项。

其次是推动富硒产业绿色发展。江津秉承“科技+绿色”生态发展理念,组建“中国农业大学重庆江津教授工作站”“重庆市江津区硒与人体健康研究院”等科技平台,创新研制等级品控技术10项,牵头制定重庆市地方标准《富硒农产品》、绿色富硒产品生产操作规程等50项,创建花椒、茶叶绿色食品原料基地。累计认定富硒产业基地60个、富硒产品270个,发展绿色食品基地42个、绿色食品198个,绿色、有机、地标认证面积72.3万亩,绿色富硒生产技术推广率达42.7%,助力富硒产业优质发展。

在富硒产业品牌发展方面,江津区以“一江津彩”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为统揽,不断提升“中国生态硒城”地域品牌影响力。注册公用品牌商标26类,登记著作版权19项;培育富硒产业品牌5个、富硒特色品牌40个。先后举办了“中国·重庆(江津)富硒产业发展大会”“一江津彩·硒引全城”品牌推介会、富硒美食节、“中山千米长宴”“猫山采茶节”等富硒主题活动,搭建淘宝、京东商城“江津硒货旗舰店”两大电商平台,设立“一江津彩”电商网点50个,实现富硒产品网上销售额近10亿元。打造富硒农产品专卖店10个,“一江津彩”农产品平均溢价率30%。

与此同时,江津积极推动富硒产业与文旅教育、健康休闲、养生养老、信息产业等互动融合发展,将富硒农产品、富硒文化融入江津“东南西北中”五条精品旅游线路,获评市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镇4个、示范村13个、示范点20个,打造富硒主题农庄15个。全区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综合收入超62亿元。

四面山水,如诗画卷;富硒江津,因硒而兴。富硒资源是大自然对江津的馈赠,汇聚着山水、文化、农产、美食之精彩,成就了一座“硒”望之城。

江津区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江津区将依托富硒优势资源,把发展富硒产业作为推动乡村振兴最大抓手,着力建设大健康产业集聚区。从突出融合化、现代化、多元化三方面着手,持续完善富硒产业体系、富硒生产体系、富硒经营体系,以培育“中国生态硒城”区域品牌为核心,以三产融合发展为突破点,推动富硒产业转型升级,力争到2025年,富硒产业链产值达到500亿元,建成国内知名的富硒产业引领区和全域科学精量补硒示范区,引领全国富硒产业发展。10月21日,中国·重庆(江津)第三届富硒产业发展大会暨2021年重庆市科协年会富硒产业发展论坛在“中国长寿之乡”江津举行。据会上消息,2020年江津区富硒产业产值首次突破100亿元,占农业总产值比重达59.5%;2021年,富硒产业产值预计突破110亿元,走出了一条乡村振兴的“硒”望之路。

2012年,江津区成为重庆唯一和全国幅员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百岁老人分布最均匀的“中国长寿之乡”。近10年来,江津区委、区政府从破解长寿“密码”入手,全面普查硒资源、因地制宜发展富硒产业,大力实施“硒资源变硒产业”发展战略,坚定不移走“富硒富民”之路,坚持富硒产业“绿色化、组织化、科技化、品牌化、融合化”发展,构建起富硒农业、加工业、康养业一体化富硒产业体系,“3+1”富硒农产品加工格局和“1+8+N”富硒品牌体系,先后获评“中国富硒美食之乡”“中国生态硒城”“全国硒资源变硒产业十佳地区”。

江津是如何发展富硒产业的呢?据江津区有关负责人介绍,首先是推动富硒产业集群发展。近年来,江津坚持组织化、规模化、标准化集中发展粮油、花椒、茶叶、蔬菜、水果、畜禽、水产和中药材八大类富硒产业,建成富硒产业标准化示范基地、高硒原料基地52个,标准化富硒产业种植基地达45万亩,其中仅江小白高粱产业园核心展示区就达6000亩。打造德感、白沙、先锋三大富硒精深加工产业园,研发富硒加工产品近100项。

其次是推动富硒产业绿色发展。江津秉承“科技+绿色”生态发展理念,组建“中国农业大学重庆江津教授工作站”“重庆市江津区硒与人体健康研究院”等科技平台,创新研制等级品控技术10项,牵头制定重庆市地方标准《富硒农产品》、绿色富硒产品生产操作规程等50项,创建花椒、茶叶绿色食品原料基地。累计认定富硒产业基地60个、富硒产品270个,发展绿色食品基地42个、绿色食品198个,绿色、有机、地标认证面积72.3万亩,绿色富硒生产技术推广率达42.7%,助力富硒产业优质发展。

在富硒产业品牌发展方面,江津区以“一江津彩”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为统揽,不断提升“中国生态硒城”地域品牌影响力。注册公用品牌商标26类,登记著作版权19项;培育富硒产业品牌5个、富硒特色品牌40个。先后举办了“中国·重庆(江津)富硒产业发展大会”“一江津彩·硒引全城”品牌推介会、富硒美食节、“中山千米长宴”“猫山采茶节”等富硒主题活动,搭建淘宝、京东商城“江津硒货旗舰店”两大电商平台,设立“一江津彩”电商网点50个,实现富硒产品网上销售额近10亿元。打造富硒农产品专卖店10个,“一江津彩”农产品平均溢价率30%。

与此同时,江津积极推动富硒产业与文旅教育、健康休闲、养生养老、信息产业等互动融合发展,将富硒农产品、富硒文化融入江津“东南西北中”五条精品旅游线路,获评市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镇4个、示范村13个、示范点20个,打造富硒主题农庄15个。全区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综合收入超62亿元。

四面山水,如诗画卷;富硒江津,因硒而兴。富硒资源是大自然对江津的馈赠,汇聚着山水、文化、农产、美食之精彩,成就了一座“硒”望之城。

江津区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江津区将依托富硒优势资源,把发展富硒产业作为推动乡村振兴最大抓手,着力建设大健康产业集聚区。从突出融合化、现代化、多元化三方面着手,持续完善富硒产业体系、富硒生产体系、富硒经营体系,以培育“中国生态硒城”区域品牌为核心,以三产融合发展为突破点,推动富硒产业转型升级,力争到2025年,富硒产业链产值达到500亿元,建成国内知名的富硒产业引领区和全域科学精量补硒示范区,引领全国富硒产业发展。

重庆日报 2021-10-25

 

 

晋城市阳城县皇城村从一村独秀到五村一体 文章下载

晋城市阳城县皇城村从一村独秀到五村一体

秋日上午,暖阳正好。收拾完锅碗瓢盆,40岁的赵粉勤梳洗打扮一番后,就出门上班去了。

今年是赵粉勤嫁到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北留镇皇城村的第十九个年头,从二层楼房到三层洋房,从公公一人工作到全家人工作,村里不断完善的保障体系,让她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

虽然生活在农村,但赵粉勤十分满足,甚至有点骄傲。“我们村的路和县城的一样宽,家家户户都有汽车,村里干净整洁,还建有垃圾处理中心,一点卫生死角都没有。最重要的是,村里没有一个闲人,都是‘工薪阶层’。”赵粉勤高兴地说。

谁也不会知道,赵粉勤口中的皇城村40年前的样子:隐藏于太行山深处无人知晓,人均纯收入不足60元,村民经常食不果腹。

改革开放以后,依靠得天独厚的地下煤矿资源,皇城村赚取了集体经济带来的“第一桶金”。

然而,有限的煤矿资源、日益缩小的矿区面积,让皇城村村委班子意识到:必须走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

调整产业结构,从地下到地上,将挖资源变为“挖文化”,他们将目光瞄准了康熙皇帝曾经到访过的陈廷敬故居——皇城相府。举村搬迁、古迹维护、旅游开发,历时3年多,皇城相府发生蜕变,成为带动全村经济发展的优势产业。

“为了让全体村民充分享受到集体经济发展的成果,村党委在实践中逐渐摸索出一套既能调动村民积极性、又能让村民共同富裕的分配制度。”阳城县北留镇皇城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陈晓拴说,在初次分配时,注重效率,采取工资、奖金、股金分红相结合的办法,从管理层到普通员工一律实行“基本工资+绩效工资”;二次分配则体现公平原则,把村集体的可支配收入分为三块,除了扩大再生产之外,全部用于村级公益事业和增加村民收入。

赵粉勤一家将村里拆迁置换的三层楼房,腾出来5间,开起了家庭旅馆。“疫情之前,经常是节假日连床位都预订不上,村里的旅馆都住满了,很多游客不得不去镇上或者县城住。”赵粉勤说。

“村集体每年给每个村民供应粮油、肉、蛋、菜等价值8000余元的各类生活补贴。”陈晓拴说。同时,村里建有高标准的幼儿园、小学、中学和卫生所,以及休闲广场、农民公园、运动场、图书室和老年活动中心等基础设施。

不断发展壮大的集体经济,改善了全村人居环境,也更加完善了村里的各项基础设施。但周边的郭峪村、史山村、沟底村、大桥村四村挨着皇城村,却因产业转型不成功,发展陷入困境。

“一村富了不算富,带动周边村庄走向共同富裕才是真正的富裕。”陈晓拴说。2018年,皇城村与周边四村签订了“五村一体化发展合作协议”,系统整合周边旅游资源,构建五村旅游产业联盟,形成“1+4”连片发展的“大旅游”格局。

从一村独秀到五村抱团发展,从煤炭起家,到煤炭、旅游、制药、制酒“四大产业”多点开花,如今的皇城村,吸引了几千名外地人在此工作和生活,原先仅有800人的小山村变成了一座拥有5000多人的美丽乡村。皇城村村民年均收入达到了6万元,还带动2000多名周边村民进入景区工作,3000多名周边村民从事旅游相关行业。

光明日报 2021-10-20

 

 

安徽旌德:“村企联动”巩固中药材产业 文章下载

安徽旌德:“村企联动”巩固中药材产业


一阵秋雨后,安徽省宣城市旌德县白地镇层林尽染。在安徽千草源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专业中药材生产加工基地内,董事长张文革和脱贫户吴银生正在院内察看中药材重楼的晾晒情况,旁边的加工车间里,晾晒后的黄精经过清洗、蒸煮、烘干等一系列标准化程序后,被分割切断,制作成黄精茶和黄精果脯。

“这里属于原来的‘老徽州府’,距离黄山仅半小时车程,山高林密,气候条件优越,野生中药材特别受亳州等地药商的青睐。”张文革告诉记者,“由于野生药材数量减少,从保护生态的角度出发,2006年开始,我通过流转土地,建立生产基地,走上了林下中药材育苗、种植、加工的经营之路。”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张文革的中药材生产加工基地已经成为一家省级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近年来,基地探索“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为村民、有意愿发展中药材产业的脱贫户提供就业务工、技术支持等帮扶措施,引导村民脱贫致富,受到一致好评。

现年59岁的吴银生,由于年纪大、不懂技术,曾被评为贫困户。他早先将家里的6亩地流转给本小组的农户种水稻,每年靠着每亩地200斤稻米的“租金”艰难度日。2016年,经张文革耐心劝说并提供种植技术,吴银生在自家仅留的二分地里种上了白及。那两年碰巧赶上白及市场较好,价格一度达到每公斤800元以上,连续两年收益接近8万元,吴银生顺利脱了贫。如今,老吴收回了之前流转的土地,又承包了7亩地,开始规模化种植黄精、覆盆子等中药材,按照目前市场行情,收益能到数十万元。“依托中药材产业的带动,我已经奔小康了,大家都说我是‘脱贫明星户’,很多村民都来咨询种植技术。”聊起中药材种植项目,吴银生满脸自豪。

作为全国首批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县,旌德县始终坚持把产业发展作为稳定脱贫、振兴乡村的根本之策,深入推进“抓股改、促三变”改革,每年设立1000万元基金支持壮大村集体经济。白地镇汪村2020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27.3万元,就得益于“村企联动”的发展模式,由村集体成立股份合作社,争取资金入股基地55万元,合作社提供土地流转、品牌申报、产销对接等服务,每年按照公司销售利润的10%分红。“去年村集体拿到了5.5万元的产业发展分红资金,今年至少也是这个数,村集体有了钱,下一步可以用于建设文化广场等公益事业。”镇干部徐斌告诉记者。

张文革介绍:“公司为种植一亩以上中药材的村民、脱贫户每户提供3000元种苗费。并与‘中国药通网’等中药材专业信息平台合作,提前获知、分析市场信息。同时,注册‘天毛山’商标,投入800万元研发黄精果脯、茶饮品并建成生产车间,对中药材产品进行精深加工,提高了抵御风险的能力。”与此同时,公司与省农业科学院、省科学技术研究院等科研机构合作,在黄精、重楼等中药材品种选育、扩繁方面开展技术攻关,进一步加大技术帮扶力度,带动村民、脱贫户稳定增收。“以前种植黄精,采用复合肥施肥,在省农科院园艺所专家指导后,改用有机肥,黄精的口感更好了,药用价值含量也更高了,亩产增产还能超过20%。”吴银生说。

谈起未来,张文革说:“目前,基地中药材种植面积已经超过1600亩。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优化主营的种植、加工产品,完善产品线上线下的营销队伍,今年销售额力争突破500万元,实现户增收、企盈利、村发展,进一步助力乡村振兴。” 一阵秋雨后,安徽省宣城市旌德县白地镇层林尽染。在安徽千草源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专业中药材生产加工基地内,董事长张文革和脱贫户吴银生正在院内察看中药材重楼的晾晒情况,旁边的加工车间里,晾晒后的黄精经过清洗、蒸煮、烘干等一系列标准化程序后,被分割切断,制作成黄精茶和黄精果脯。

“这里属于原来的‘老徽州府’,距离黄山仅半小时车程,山高林密,气候条件优越,野生中药材特别受亳州等地药商的青睐。”张文革告诉记者,“由于野生药材数量减少,从保护生态的角度出发,2006年开始,我通过流转土地,建立生产基地,走上了林下中药材育苗、种植、加工的经营之路。”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张文革的中药材生产加工基地已经成为一家省级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近年来,基地探索“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为村民、有意愿发展中药材产业的脱贫户提供就业务工、技术支持等帮扶措施,引导村民脱贫致富,受到一致好评。

现年59岁的吴银生,由于年纪大、不懂技术,曾被评为贫困户。他早先将家里的6亩地流转给本小组的农户种水稻,每年靠着每亩地200斤稻米的“租金”艰难度日。2016年,经张文革耐心劝说并提供种植技术,吴银生在自家仅留的二分地里种上了白及。那两年碰巧赶上白及市场较好,价格一度达到每公斤800元以上,连续两年收益接近8万元,吴银生顺利脱了贫。如今,老吴收回了之前流转的土地,又承包了7亩地,开始规模化种植黄精、覆盆子等中药材,按照目前市场行情,收益能到数十万元。“依托中药材产业的带动,我已经奔小康了,大家都说我是‘脱贫明星户’,很多村民都来咨询种植技术。”聊起中药材种植项目,吴银生满脸自豪。

作为全国首批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县,旌德县始终坚持把产业发展作为稳定脱贫、振兴乡村的根本之策,深入推进“抓股改、促三变”改革,每年设立1000万元基金支持壮大村集体经济。白地镇汪村2020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27.3万元,就得益于“村企联动”的发展模式,由村集体成立股份合作社,争取资金入股基地55万元,合作社提供土地流转、品牌申报、产销对接等服务,每年按照公司销售利润的10%分红。“去年村集体拿到了5.5万元的产业发展分红资金,今年至少也是这个数,村集体有了钱,下一步可以用于建设文化广场等公益事业。”镇干部徐斌告诉记者。

张文革介绍:“公司为种植一亩以上中药材的村民、脱贫户每户提供3000元种苗费。并与‘中国药通网’等中药材专业信息平台合作,提前获知、分析市场信息。同时,注册‘天毛山’商标,投入800万元研发黄精果脯、茶饮品并建成生产车间,对中药材产品进行精深加工,提高了抵御风险的能力。”与此同时,公司与省农业科学院、省科学技术研究院等科研机构合作,在黄精、重楼等中药材品种选育、扩繁方面开展技术攻关,进一步加大技术帮扶力度,带动村民、脱贫户稳定增收。“以前种植黄精,采用复合肥施肥,在省农科院园艺所专家指导后,改用有机肥,黄精的口感更好了,药用价值含量也更高了,亩产增产还能超过20%。”吴银生说。

谈起未来,张文革说:“目前,基地中药材种植面积已经超过1600亩。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优化主营的种植、加工产品,完善产品线上线下的营销队伍,今年销售额力争突破500万元,实现户增收、企盈利、村发展,进一步助力乡村振兴。”

农民日报 2021-10-15

 

 

甘肃临泽:“晒”被子晒暖老人心晒出新风尚 文章下载

甘肃临泽:“晒”被子晒暖老人心晒出新风尚

农村留守老人的被子暖不暖?脏不脏?厚不厚?潮不潮?旧不旧?软不软?乱不乱?棉絮平整不?有没有异味……,这一系列问题,最近在甘肃张掖开展的“晒”被子关爱服务活动中找到了答案,问题得到了解决,深受群众欢迎。

该县以“晒被子·比孝心”为活动抓手,创新农村关爱服务行动形式,大力弘扬敬老、爱老、养老、重孝的传统美德,营造邻里守望相助、家庭温暖和睦、乡村和谐秀美的良好社会氛围,为巩固提升脱贫成果、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打下了良好的群众基础。

“看摸闻问比”,冷暖挂心间

活动以农村留守老人为对象,老人生活必用的被褥为载体,以“净、新、暖、软、馨、亲”为标准,以“两看、两摸、一闻、一问”为检验手段,通过“看”被子是否干净、是否破旧,“摸”被子厚薄如何、软硬如何,“闻”被子有无异味,“问”子女是否孝顺,来公开“比”孝心。特别是借助“看、摸、闻、问、比”,了解老人生活情况,询问老人身体状况,倾听老人诉求心声,了解儿女孝敬情况,并将有关情况及时反馈外出子女,确保老人的期盼得到有效回应、困难得到及时帮助。同时,在活动中大张旗鼓评比先进、树立典型,引导带动广大子女及家庭对标典型学先进、争当先进敬孝心,自觉履行赡养义务,真真切切提升了老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晒被子是小事,但能小中见大,‘晒’的不仅仅是被子,既是身边组织温暖的体现,更是儿女们对老人的关爱和孝心……现在不少年轻人往往只注重物质上的关心,平时给钱给物,却忽略了老人们的心声和精神关怀,这个活动正好给子女们提提醒,多给老人一些生活上的陪伴和心理上的关爱。”板桥镇板桥村村民刘学如是说。

同样,“晒被子·比孝心”活动也在深刻地教育、影响着当地的干部职工。倪家营镇妇联专职副主席刘晓珊说:“‘晒’被子晒的是党组织对人民的一片关爱赤诚之心,时时温暖着你我他,它不仅改善了留守老人等困难群体的居住环境和精神面貌,提升了满意度和幸福感,而且也拉近了我们基层干部与群众间的距离,干群关系更加亲密了,乡风更加文明了,群众工作更好做了。”

“一月一评比”,晒出好风气

该县按照“一月一评比”的原则,由镇、村妇联牵头,成立由妇联执委、妇女代表组成的评选工作小组,每月深入60岁以上老人特别是留守老人家中,对老人的被子进行评星定级,通过“孝德榜”公开“晒”情况、亮结果,并将评比结果与“巾帼家美积分超市”积分兑换和“美丽庭院”创建等工作挂起钩来,以晒被子的“小引擎”,带动身边群众和广大家庭从自身做起,尊老爱幼、涵养家风,将好品质、好传统世世代代传承下去。通过评比,引导大家争先恐后地把庄前屋后收拾停当,把老人收拾得干净利索,生怕在村上丢人显眼,遭人鄙弃。

板桥镇板桥村是最先开展“晒被子·比孝心”活动的村之一,活动氛围日渐浓厚,成效明显。村民们茶余饭后都在议论谁家又在这个月的“晒被子”活动中拿了六星、谁家的媳妇孝顺能干、谁家的被子干净软和……,村民们的话题都围着一个“孝”字在转。六星示范户苏帼芳说:“父母把我们养大不容易,照顾和陪伴是我们应该做的,谁没个老的时候,我们得给孩子们做个榜样。”

下营村的缪自鑫夫妇常年在新疆打工,父母和孩子都留在家里,老母亲还先天聋哑,生活诸多不便。村上为了让他们在外安心务工,便经常组织志愿者到他家开展帮扶,洗被子、扫卫生、给娃娃辅导作业……这让远在异地的夫妇俩时时感动不已:“太感谢大家了!你们经常替我们照顾老人和小孩,等我们自己有能力了,也会像你们一样,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结对包户”帮,小事显大爱

结合开展“晒被子·比孝心”活动,该县还对独居老人、孤寡老人等身边没有儿女照顾的老年群体,采取妇联执委“一对一结对帮扶”“一对多包户”、动员爱心企业关爱扶持等方式,走到老人家中开展清洗被褥、送药上门、聊天谈心等志愿服务,帮助孤寡老人缓解心中的孤寂和牵挂,让他们在社会大家庭中感受到更多的温暖和关爱,以社会层面的温度指数提高了留守老人的幸福指数。

吴金花是倪家营镇下营村的一位留守老人,是村妇联主任王艳花的帮扶联系户。“晒被子·比孝心”活动开展以来,王艳花担心老人看到别人家的儿女都给父母洗晒被褥心里产生失落感,便组织身边的姐妹们定期给老人打扫卫生、洗晒被褥……。小小善举抓住了吴金花老人的心,她逢人便“炫耀”:“现在的社会真好,让我有了这么多‘亲闺女’,可把我这留守老太婆给幸福坏了。”

推恩传世代,不负故人心。“晒被子·比孝心”虽然是身边的组织组织身边人做的寻常小事,却让孝老敬老由家中事变成了“天下事”,可谓是服务的“小切口”体现了关爱的“大情怀”,既得到了留守老人的真心赞同,也得到了广大群众的广泛认同,既有力促进了崇德向善、孝老爱亲的良好社会风尚,更为完善农村社会服务保障体系,健全社会关爱服务长效机制,促进城乡共建共进、共同富裕做出了有益探索和实践。

甘肃省乡村振兴局 2021-10-28

 

 

灯塔市产业融合政策好 果甜蟹肥稻米香 文章下载

灯塔市产业融合政策好 果甜蟹肥稻米香

葡萄装进箱,螃蟹爬上岸,水稻喜开镰……正值秋收季节,在灯塔市古城街道东古城水稻专业合作社,一幅幅收获的喜人画面次第展开,预示着丰收的好年景。

灯塔市东古城水稻专业合作社有3200亩稻田。“今年水稻长势良好,估计亩产能达到1450斤,丰收在望。”合作社负责人李静告诉记者。李静是灯塔市农业技术推广与服务中心退休高级工程师,一直研究水稻病虫害课题。

灯塔市是全国商品粮基地县、省绿色水稻之乡,先后被列为国家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试点县、粮油绿色高产高效创建示范县和省万亩高标准农田试点。近些年,灯塔市现代农业得到快速发展,“土地变股权,农民变股民,年底就分红,收入成倍增。”这是东古城村村民的顺口溜。

合作社成立以来,流转了3200亩水田,还全程托管3个乡镇8个村8000多亩水田,实现了水稻的绿色种植及规模化种植。2016年开始,为响应美丽乡村建设,合作社开始多元化发展,成立百亩锦绣海棠园、葡萄采摘园、休闲垂钓鱼塘,还有精美的稻田画观赏区。

旅游产业的大力开发,带动了村民就业。“70多岁了还能上班,不用出村,这活儿上哪儿找啊!”“我在葡萄园一个月能赚3500元,抬眼就能望见自己家。这可多亏了党的好政策!”东古城村胡忠佩、金树瑞等村民一边干活,一边笑着感慨。

今年,合作社与农户签订绿色水稻回收订单,统一加工,统一包装销售。“隆粳香”大米获得国家绿色食品认证及有机食品认证,富硒米、冷鲜米、鸭田米、蟹田米、龙虾田米和清水香米6个系列畅销全国,香飘万家。

近年来,合作社常年与国家粳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国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等合作,开展水稻新品种试验、示范研究开发及新技术推广应用。合作社还成立专家工作站、农业科普大院,为广大农户提供免费的农业技术指导和培训服务;建有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示范“水稻—河蟹”“水稻—小龙虾”共作两种综合种养模式。

包括东古城水稻专业合作社,灯塔市现有678家农民专业合作社,正带动灯塔现代农业发展。目前,“灯塔大米”“灯塔葡萄”获农业农村部地理标志认证,全市农产品商标注册多达400余个,赵铁英辽峰葡萄、“波特”蔬菜、“奕农”系列产品等一批农产品,在全国各级各类农展会上多次获得金奖,远销全国各地。

辽宁日报 2021-10-12

 

 

河池多举措培育农村能人,引导人才下沉农村 文章下载

河池多举措培育农村能人,引导人才下沉农村

一个个大学生回到家乡,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为农村带来新鲜血液;一批批年轻驻村第一书记、工作队员背上行囊,下沉一线,实现驻村工作无缝交接;一项项激励机制出台,让农村成为人才成长的广阔天地……今年以来,河池市通过构筑多层次人才体系,有力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在农村基层落地见效。

选优配强“领头雁”

通知村民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宣传交警下乡便民驾考活动,谋划建设村发展展示馆……东兰县切学乡板烈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潘振中上任半年来,建立“板烈村农村发展交流群”,让村民有了参与村发展的平台。

“回家乡服务是我的梦想。我将用责任和担当,带领村民一起发展。”潘振中说,年轻人要有梦想,勇于在乡村振兴工作中建功立业。今年3月,作为一名返乡创业大学生,他在村两委换届选举中高票当选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成为新一届“领头雁”。

广阔乡村是锤炼本领、展现风采的舞台。在河池的千村万寨里,返乡大学生纷纷带领群众脱贫致富。

在今年的村两委换届选举中,河池市各县(区)多渠道发动宣传吸才引才,引导致富能手、复转军人以及大学生和大中专毕业生参加选举。全市村两委班子成员中,大专以上学历2399人,进一步提升了基层一线的发展能力。

招贤纳士下一线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脱贫攻坚需要“带头人”“主心骨”,接续推进乡村振兴也是如此。

“我来接棒当第一书记,就是要和大家同心协力,把内典村搞好,让大家发展得更好。”在驻村工作交接会上,环江毛南族自治县长美乡内典村第一书记罗绍明跟同事们交心交底。

今年以来,该市强化党组织抓党建引领乡村振兴主业意识,建强乡村振兴主力队伍,拓宽选育渠道,优化头雁队伍,选派驻村第一书记829名、工作队员1667名。

解决农村发展的“症结”,除了基层干部,还需专家人才建言献智。该市在817个脱贫村全面摸底调研,形成千名专家人才献智基层项目清单,组建农林畜牧科技专家、医疗卫生专家、教育扶智专家、文艺宣传专家“千名专家人才”服务队,定时定点深入开展农技指导、健康义诊、教育下乡、文艺宣传等帮扶活动。去年以来,共开展帮扶活动51场次,受益群众10.8万人次。

该市还派出科技特派员,实施农业科研和产业化项目,以科技成果转化为乡村振兴注入科技力量。去年以来,该市选派自治区级科技特派员378名,为农村引进新品种157个、技术156项,示范推广优新品种112个、先进适用技术197项。

专家学者和科技特派员助力达到“外补”效用,而基层农技人员能力提升起到“内强”作用。依托实施基层农技推广补助项目,每年该市项目县(区)都有超过1/3的在编基层农技人员接受连续5天以上的脱产业务培训,今年还计划组织505人进行培训。

优化环境留英才

为让更多人才留在农村、扎根农村,河池大力优化环境,吹响乡村人才振兴号角。

近年来,该市致力解决基层引进人才短板,坚持“宽渠道、引得进”理念,畅通渠道“扩增量”,出台《推动人才资源向艰苦边远一线流动的实施方案》等机制,从提高待遇、简化招聘程序、拓宽流动渠道、岗位聘用优先等方面,为基层单位引才、留才提供政策保障。2019年以来,该市各县区自主招聘教师5334人、基层卫生人才784人,引进医疗卫生和教育急需紧缺人才661人。

该市主动伸出“橄榄枝”,吸引本土人才助力家乡建设。今年暑假,该市市委人才办组织20名河池籍大学生到6个县(区)开展助力乡村振兴实践调研活动。此外,还组织在外河池籍青年人才座谈交流会等活动,积极推介河池市优势资源、人才政策等,吸引河池籍人才、技术、信息、资金和项目等要素回流。

为推进本土人才回归工程,河池市建立在外河池籍人才信息库,收录342名人才信息。部分县(区)结合人才需求,推出“雁归宜州”“智绘兰途”“峨城家书”等人才回引工程,有效引导河池籍优秀人才返乡创业就业。据了解,去年,该市招聘的694名高层次急需紧缺人才中,河池籍人才有543人,占78%。

广西日报 2021-10-26

 

 

赤峰市巴林左旗网格员当“移动探头” 织密防返贫保障网 文章下载

赤峰市巴林左旗网格员当“移动探头” 织密防返贫保障网

金秋十月,走进赤峰市巴林左旗查干哈达苏木汪安池嘎查牧民斯日古楞家,“咩咩”的羊叫声此起彼伏,年过花甲的斯日古楞和老伴儿正忙着给羊喂水喂草,看着一只只膘肥体壮的羊,斯日古楞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喜悦。

2018年末,斯日古楞被确诊为胃癌,为了做手术,几乎花光了所有积蓄。2019年11月,驻村干部和网格员入户排查后,将他的情况及时上报,通过嘎查村民代表会议研判,当年12月识别为他家为致贫边缘户,并以“产业+金融+健康”的方式,帮助他家脱贫致富。

“2020年,给我家发放了5万元扶贫富农贷款,我买了20只基础母羊,如今肉羊存栏达到60只,成为了我家主要的经济来源。另外,我和老伴儿每人每年享受3460元兜底保障金和旗里的一系列健康扶贫政策,包括住院报销、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送医送药服务等。现在我家人均收入达到11803元,生活越来越好了!”斯日古楞激动地说。在防返贫机制的帮扶下,2020年10月,斯日古楞一家成功消除了致贫风险。

斯日古楞的经历,是巴林左旗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工作体系的缩影。2011年,巴林左旗被认定为国家级贫困旗;2020年退出国家级贫困旗序列;2021年被列入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十年光景,见证了巴林左旗的蜕变。

“近年来,巴林左旗建立了‘网格化+信息化’监测体系,做到早发现、早干预;针对不同情况,开展立体分类帮扶,精准施策。通过打出一整套‘组合拳’,逐步建立起稳定防止返贫和预防贫困发生的长效机制。”巴林左旗乡村振兴局局长冯宏军介绍。截至9月末,全旗共有边缘易致贫人口720户1424人,脱贫不稳定户412户832人,突发严重困难户11户27人。

为了确保返贫致贫风险及时发现、快速响应、精准帮扶,巴林左旗着力构建组、村、乡、旗四级网络联动机制,全旗辖13个苏木乡镇街道、166个嘎查村,共配备了3494名网格员。这些网格员承担着党建、综治、民政等多项基层治理职能,防返贫监测是其中一项重要职能。有了网格员“移动探头”的作用,可自下而上地随时排查基层的致贫、返贫风险。

另外,巴林左旗注重各部门之间的联动协作,通过自上而下的方式,加强动态管理筛查。旗乡村振兴局与医保、民政等行业部门进行定期比对,掌握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的报销情况,对大额报销户开展入户核实。其次,旗乡村振兴局会同工商、财政、房产等部门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在综合数据比对的基础上进行研判,保证将确实存在困难的户纳入监测范围,并针对存在风险点的监测户有针对性地研究帮扶措施。

“建立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落脚点在于对返贫致贫风险人口和已出现返贫、新致贫人口实施精准帮扶。巴林左旗坚持预防性措施和事后帮扶相结合,综合监测对象风险类型、劳动能力和个人发展意愿,有针对性地研究帮扶措施。”巴林左旗政府副旗长赵宏图说。

巴林左旗对于具备发展产业条件、有发展产业意愿的监测对象386户,加强生产经营技能培训,提供扶贫小额信贷支持,动员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等带动其发展生产;对于有劳动能力的监测对象378人,加强劳动技能培训,通过劳务扶贫协作、扶贫车间建设等,帮助其转移就业;对于无劳动能力的监测对象1520人,进一步强化低保、医疗、养老保险和特困人员救助供养等综合性社会保障措施。全旗累计投入防贫保障基金280万元,对于因病、因学、因灾等存在易返贫致贫的家庭,及时落实防贫保障基金补助,现已救助农牧户63户,涉及资金189.59万元。

如今,巴林左旗的防返贫保障网织得密实牢靠,动态管理监测、兜底保障、防返贫致贫保障基金、特色产业等一系列政策,让脱贫不稳定户和边缘易致贫户已全部消除风险。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巴林左旗正昂首挺胸,迈步走向脱贫致富的康庄大道。

内蒙古日报 2021-10-29

 

 

江苏仪征:税惠“春雨”润泽“致富之苗” 文章下载

江苏仪征:税惠“春雨”润泽“致富之苗”

“农业合作社销售菌菇是否免税?”“涉农税费优惠涉及哪些农业行业?”……在江苏省仪征市刘集镇的食用菌产业园,税务人员走进每一个大棚,为勤劳的农人乡民解答涉税问题。

今年以来,国家税务总局仪征市税务局扎实推进“春雨润苗”专项行动,组织涉税服务团队走到大棚田坎边,为乡村振兴路上的追梦人提供助力。

从经销商到农产品加工厂老板,陈集镇农民刘伏海切身感受到了税费政策的利好。刘伏海靠经营农产品积累一定资金,成立了润雨田食用菌有限公司。随着乡村经济的发展和税惠政策的不断出台,小规模纳税人免征增值税范围不断扩大,小微企业所得税优惠力度不断加大,他的生意也日益红火。“有税务部门的辅导,加上我自己时时关注政策变化,几年下来省下了不少钱。”谈起自己的生意经,刘伏海难掩自豪。

而在今年,该企业又拥有了新的气象,原本安静的菌菇种植大棚变成了加工车间,多出了许多机器的轰鸣声,用刘伏海的话来说,这是润雨田走向“工厂化生产”的声音。“税务人员告诉我们,公司购进的生产设备可以全额抵扣进项税额,这让我们决心由原本传统的大棚种植走向食用菌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刘伏海表示。有了自己的加工房。产业链相对延长了,涉税问题随之增加。仪征市税务部门及时跟进,到企业问计问需,解答农产品深加工进项税额加计扣除等配套政策。“一年下来,各项税费减免应该不低于20万元。”刘伏海算了这样一笔账。

与刘伏海的创业轨迹相似,从贫困户到“螃蟹大王”的刘素兵也借着政策乘风破浪,勤劳致富。刘素兵是新集镇长春村人,5年前因病致贫,但一直怀揣着脱贫致富的梦想。经历过长时间的了解,他发现螃蟹养殖业虽然非常辛苦,但是市场稳定、利润颇丰,能够有力帮助他实现脱贫致富的梦想,于是刘素兵就把这一想法告诉了前来扶贫慰问的税务人员。在仪征市税务部门的协调帮助下,2019年他依靠扶贫优惠贷款成立长春海龙养殖场,建起了设备完善的水厂养殖基地,投放了第一批蟹苗和鱼苗。

“养殖场从无到有,税务人员可以说是一帮到底。成立初期,税务人员多次上门宣传贫困户创业和渔业涉及的税费优惠政策,告知我一定要用足,温暖的服务给了我很大的信心。”尽管创业很辛苦,刘素兵却依然笑容满面,有了税费优惠政策的支持,刘素兵每个月利用节省下来的资金扩大养殖规模,更新注氧机等专业设备,一网网河鱼、一篓篓螃蟹经过刘素兵布满老茧的双手,成为他人生的“金矿”。目前,养殖场稳定吸纳10多名村民就业,国庆前后的螃蟹季还能带动周边30多户家庭增收,周边几户村民还借鉴“螃蟹大王”经验搞起了水产养殖,带动长春村成为新集镇致富“领头雁”。

先进的办税方式也让勤劳的农人们享受到更多便利。尤其是送票上门服务,为农产品公司省去了很多心。刘素兵说,水产养殖非常精细,要一直关注水质和鱼蟹的生长状况,导致他一般都离不开养殖场,所以他一般会委托朋友帮忙领取空白发票,极不方便。但是自从可以免费送票上门,他就可以随时领用发票,确保一款一票,减少了货款结算的许多麻烦。

“越来越多的优惠政策和高质量的纳税服务让我更有信心把产业做大做强。”刘素兵的目标是在两年内再提高一次规模。2021年,宁镇扬经济圈联系愈加紧密,农产品等生活必需品流动加速,让养殖场的水产能够深度融入南京、镇江等大城市市场。“在各项政策的助力下,养殖利润进一步提升,预计今年的销售收入还能翻上一番。”刘素兵说。

光明网 2021-10-28

 

 

佛山市南海区“农文旅”融合 激发乡村振兴里水活力 文章下载

佛山市南海区“农文旅”融合 激发乡村振兴里水活力

位于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发达城市,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里水镇如何以科技赋能现代农业农村发展,打造“数字农业”产业?历经土地整合,里水镇又是如何以“农文旅”融合发展新模式,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政协里水镇工作委员会主任杨华 新华网发

让数字农业“花”开里水

金秋十月,正是收获之时,里水镇繁花缤纷。

政协里水镇工作委员会主任杨华说,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首位,里水镇由于地处珠江三角洲地区,农业在GDP中的占比不高,重要的是提升农业的产业效能,进一步发挥农业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

2021年,里水镇人民政府统筹规划,中国移动广东公司南海分公司、广东漫云物联科技有限公司联合支撑建设了“南海区花卉园艺产业园5G+数字农业云平台”。该云平台涵盖里水农业云名片系统、大数据可视化展示、区块链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系统等应用,整体系统建成后将可推进里水镇农业实现数字化管理。

杨华表示,农业农村信息管理系统可以实现农业“摸家底”,把里水“地块+企业+产业”的情况信息化,为农业农村数字化管理水平提供底座支撑。同时,该系统助力延伸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从而推动数字农业产业园区建设,培育出更多的数字农业示范龙头企业、数字农民专业合作社、数字农业农村新农民。

如今,在里水这片土地上,不仅种出了“中国香水百合名镇”、种出了华南最大的蝴蝶兰生产销售基地、种出了“省级花卉园艺现代农业产业园”、还种出了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广阔天地。

“数字农业是农业发展的新出路。”杨华说,近年来,里水产业发展迈向集群化、现代化,未来将加大现代农业产业政策支持力度,推动花卉、观赏鱼等优势农业转型升级,促进农业品牌化发展。

让乡村振兴鱼跃“农”门

提升村居环境近30万平方米、新建或改造绿道25.6公里、种植苗木近万株……自推进乡村振兴以来,里水镇的美丽乡村建设呈现出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

“南有梦里水乡风情游,北有岭南农业大观园。”杨华介绍,围绕“梦里水乡、湾区名镇”的定位,里水镇对连片的12条村进行了基础设施的提升、人文历史文化的挖掘,以“农文旅”融合发展的模式,打造乡村振兴新路径。

在大洲村里,原有旧闲置构筑已经变为粮仓博物馆、乡村共享胶囊、乡村记忆馆等乡村振兴配套载体;部分村民也自发把村居装饰成统一蓝色主题色,纷纷在家门前种植起开黄花的金链花;越来越多年轻人也开始回乡创业。

乡创中心 新华网发

杨华认为,里水镇交通便利、资源集中,村民思想开放,在现有的农业农田基础上做数字化的植入,以及产业规模化的提升,将带来更大的竞争力,未来还要对农田进行产业化的集群、集约,大力发展优势产业或可观光的产业,实现“三产联动”发展新格局。

乡村振兴离不开党建的强力支撑,离不开一批敢闯敢干、敢于创新的党员干部的谋划与付出。杨华表示,里水希望通过党建引领,使得乡村振兴的发展更有目标、更具引领性,以织密三级党建网格提高基层治理效能。

杨华说,在每个星期二下午,里水镇机关党组织与挂钩村(社区)党组织一同做好“第一议题”学习,一同做活党员教育和管理,一同做实党务共管、事权共议、治理共担、亮点共创的“四共”组织生活体系,这是里水镇的“党建星期二”特色品牌。位于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发达城市,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里水镇如何以科技赋能现代农业农村发展,打造“数字农业”产业?历经土地整合,里水镇又是如何以“农文旅”融合发展新模式,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政协里水镇工作委员会主任杨华 新华网发

让数字农业“花”开里水

金秋十月,正是收获之时,里水镇繁花缤纷。

政协里水镇工作委员会主任杨华说,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首位,里水镇由于地处珠江三角洲地区,农业在GDP中的占比不高,重要的是提升农业的产业效能,进一步发挥农业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

2021年,里水镇人民政府统筹规划,中国移动广东公司南海分公司、广东漫云物联科技有限公司联合支撑建设了“南海区花卉园艺产业园5G+数字农业云平台”。该云平台涵盖里水农业云名片系统、大数据可视化展示、区块链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系统等应用,整体系统建成后将可推进里水镇农业实现数字化管理。

杨华表示,农业农村信息管理系统可以实现农业“摸家底”,把里水“地块+企业+产业”的情况信息化,为农业农村数字化管理水平提供底座支撑。同时,该系统助力延伸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从而推动数字农业产业园区建设,培育出更多的数字农业示范龙头企业、数字农民专业合作社、数字农业农村新农民。

如今,在里水这片土地上,不仅种出了“中国香水百合名镇”、种出了华南最大的蝴蝶兰生产销售基地、种出了“省级花卉园艺现代农业产业园”、还种出了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广阔天地。

“数字农业是农业发展的新出路。”杨华说,近年来,里水产业发展迈向集群化、现代化,未来将加大现代农业产业政策支持力度,推动花卉、观赏鱼等优势农业转型升级,促进农业品牌化发展。

让乡村振兴鱼跃“农”门

提升村居环境近30万平方米、新建或改造绿道25.6公里、种植苗木近万株……自推进乡村振兴以来,里水镇的美丽乡村建设呈现出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

“南有梦里水乡风情游,北有岭南农业大观园。”杨华介绍,围绕“梦里水乡、湾区名镇”的定位,里水镇对连片的12条村进行了基础设施的提升、人文历史文化的挖掘,以“农文旅”融合发展的模式,打造乡村振兴新路径。

在大洲村里,原有旧闲置构筑已经变为粮仓博物馆、乡村共享胶囊、乡村记忆馆等乡村振兴配套载体;部分村民也自发把村居装饰成统一蓝色主题色,纷纷在家门前种植起开黄花的金链花;越来越多年轻人也开始回乡创业。

乡创中心 新华网发

杨华认为,里水镇交通便利、资源集中,村民思想开放,在现有的农业农田基础上做数字化的植入,以及产业规模化的提升,将带来更大的竞争力,未来还要对农田进行产业化的集群、集约,大力发展优势产业或可观光的产业,实现“三产联动”发展新格局。

乡村振兴离不开党建的强力支撑,离不开一批敢闯敢干、敢于创新的党员干部的谋划与付出。杨华表示,里水希望通过党建引领,使得乡村振兴的发展更有目标、更具引领性,以织密三级党建网格提高基层治理效能。

杨华说,在每个星期二下午,里水镇机关党组织与挂钩村(社区)党组织一同做好“第一议题”学习,一同做活党员教育和管理,一同做实党务共管、事权共议、治理共担、亮点共创的“四共”组织生活体系,这是里水镇的“党建星期二”特色品牌。

新华网 2021-10-28

 

 

安徽黟县:优选新农人 创意新乡村 文章下载

安徽黟县:优选新农人 创意新乡村

安徽省黟县丰梧村,秋天的乡间色彩斑斓,稻菽如浪。除了枫红、翠绿、金黄等色彩在田野里跃动,还有风格各异的民宿和农旅综合体等项目悄然绽放。据了解,丰梧村依托田园风光和传统村落,引进无名初酒店、朴蔓农场等项目,通过植入新型业态,打造创意乡村,今年村级集体经济预计增收近20万元——这是黟县创新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黟县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抓基层强基础、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坚持党建引领促进发展、改革创新大胆发展、结合实际深入发展、强化措施持续发展,坚持培育高素质农民和发展经济的“领头雁”,为打造乡村振兴先行区夯实基础。2020年,该县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达3370.8万元、同比增长10.2%,村均51.07万元,10万元以下薄弱村全面消除。

这几天,许学超一直在自己的工厂忙碌着。大学毕业后,他选择了在黟县南屏村开启自己的创业之路,流转土地、种植水稻、酿造米酒、开启研学。他的创业基地也从当初的80平方米小作坊变成了如今3000多平方米的工业化厂房。在成功创业的同时,许学超更是带动了众多周边村民走上生态种植的致富之路。像许学超这样的返乡能人还有很多,他们选择回到黟县,与乡村共发展。

黟县特别注重旅外人才回归创业,为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锻造了一批“生力军”。县里建立了1000余人的高素质农民人才库,培育“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通市场”的乡村振兴新农人队伍;围绕选优村“两委”班子、培强村党组织书记,育好一批“领头雁”,吸收佘溪村电商能人余志林、庙林村民宿经营能人王丽丽、桃源村农产品销售能人李茹、星火村项目建设能人桂汪杰等一批农村经济发展能手进入村“两委”班子换届后备干部队伍,确保每个村“两委”班子中都有1名致富带头人或经济能人。同时,引导专业人才下乡,探索县乡村三级“2866”工作机制(组建县级产业发展和规划建设2个服务团、8个乡镇产业发展服务站和66支村级产业发展服务队),先后破解古溪村扩大种植资金缺口、考川村土地闲置、石印村黟梅深加工、龙江村香椿苗基地生产用房用电等各类村情会诊难题50余个。

黟县素来被戏称为“黑多县”。古黟黑茶基地负责人郑东依托茶博园和茶博馆开展“黑茶+旅游观光”“黑茶+研学体验”,以“吸纳就业+黑茶产业联合体+产业振兴”形式,建成了兰湖、泗溪、古黄等3处茶园基地,带动5个专业合作社发展。而黑茶只是黟县“五黑”(黑茶、黑果、黑粮、黑鸡和黑猪)特色产业之一,全县“五黑”特色农产品实现年度产值3.6亿元,预计带动村级集体经济增长超15%。

人才的汇集带来思路的创新、实践的创新。西街、南门、五里3个村联合成立三果绿化服务公司和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解决200多名失地农民就业问题,实现村级集体经济增收近30万元;深冲村、星火村联合成立立新建筑工程公司,通过承接小额工程、提供社会化服务,2020年承接项目11个,为村集体带来收益近20万元;下阜村租借团结村60亩土地以“飞地模式”发展黑玉米产业,由汪村村提供技术支持,团结村差异化发展电商中心在线销售黑玉米,实现互利共赢;该县还面向民宿等乡村旅游经营实体推出信贷创新产品“乡旅贷”,引导金融机构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创新开发集金融、寄递、电商、融资为一体的乡村振兴卡259张、授信132户2504万元。

农民日报2021-10-9

 

 

通知

信息已完善成功
确认

在线咨询: 010-51651161

客服电话: 010-51651162

地址: 北京市东城区沙子口路76号富莱茵花园18号楼

返回顶部
用户注册

个人注册

单位注册

联盟单位注册

{{ registerData.isHasName ? '用户名可以使用' : '用户名已被占用'}}

*请输入长度(6-20)位数的数字或字母

{{count}}s后再次获取
获取验证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 《用户协议》

注册
注册中...
{{ registerUnityForm.isHasName ? '用户名可以使用' : '用户名已被占用'}}

*请输入长度不小于6位数的数字或字母

{{count}}s后再次获取
获取验证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协议》

注册
注册中...
{{ registerWorkUnityForm.isHasName ? '用户名可以使用' : '用户名已被占用'}}

*请输入长度不小于6位数的数字或字母

{{count}}s后再次获取
获取验证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协议》

注册
注册中...
已有账号,
用户登录

个人登录

单位登录

联盟单位登录

新用户注册
找回密码

您已经成功设置密码,请使用新密码登录
权限不足

您未开通此功能,是否去开通?
确认
取消
权限不足

您未开通此功能,是否去开通?
确认
取消
提示

请购买本平台相关服务后使用该功能。
去购买
再想想
请注册/登录后完成购买。

1.本学习平台资料查看针对会员开放;
2.购买相关服务请先注册/登录后完成购买;
用户协议

 

“帮我搜”网络平台站用户注册协议书

 

一、总则

此份协议是注册用户接受“帮我搜”网络平台(以下简称本平站)产品和服务时适用的通用条款。因此,请您在注册成为本站用户前或接受本站的产品和服务之前,请您详细地阅读本注册用户协议的所有内容。

1 注册用户了解并同意:

①只要注册用户点击同意按钮并完成注册,注册用户就已接受了本注册用户协议及本站公布的各项服务规则包括填写实名的联系方式等等) ,并愿意受其约束。如果发生纠纷,注册用户不得以未仔细阅读为由进行抗辩。

②随着市场经营情况的变化,本站有权随时更改本注册用户协议及相关服务规则。修改本注册用户协议时,本站将于相关页面公告修改的事实,有权不对注册用户进行个别通知。注册用户应该在每次登录前查询网站的相关公告,以了解注册用户协议及其他服务规则的变化。

2、若注册用户不同意本注册用户协议或相关服务规则,或者不同意本站作出的修改,注册用户可以主动停止使用本站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如果在本站修改协议或服务规则后,注册用户仍继续使用本站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即表示注册用户同意本站对本注册用户协议及相关服务规则所做的所有修改。由于注册用户在注册用户协议变更后因未熟悉公告规定而引起的损失,本站将不会承担任何责任。

3、本站的各项电子服务的所有权和运作权归本站。本站提供的服务将完全按照其发布的服务条款和操作规则严格执行。注册用户必须完全同意所有服务条款并完成注册程序,才能成为本站的注册用户。注册用户确认:本协议条款是处理双方权利义务的当然约定依据,除非违反国家强制性法律,否则始终有效。

二、服务简介

1、本站运用自己的操作系统通过国际互联网络为注册用户提供网络服务。同时,注册用户必须:自行配备上网的所需设备,包括个人电脑、调制解调器或其他必备上网装置。自行负担个人上网所支付的与此服务有关的电话费用、网络费用。

2 基于本站所提供的网络服务的重要性,注册用户应同意:提供详尽、准确的个人资料。不断更新注册资料,符合及时、详尽、准确的要求。

3、本站对注册用户的电子邮件、手机号等隐私资料进行保护,承诺不会在未获得注册用户许可的情况下擅自将注册用户的个人资料信息出租或出售给任何第三方,但以下情况除外:注册用户同意让第三方共享资料;注册用户同意公开其个人资料,享受为其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本站需要听从法庭传票、法律命令或遵循法律程序;本站发现注册用户违反了本站服务条款或本站其它使用规定。

4、关于注册用户隐私的具体协议以本站的隐私声明为准。如果注册用户提供的资料包含有不正确的信息,本站保留结束注册用户使用网络服务资格的权利。

三、帐户密码和安全性

注册用户一旦注册成功 ,成为本站的合法的注册用户。您可随时根据需要改变您的密码。注册用户将对注册用户名和密码安全负全部责任。另外,每个注册用户都要对以其注册用户名进行的所有活动和事件负全责。注册用户若发现任何非法使用注册用户帐户或存在安全漏洞的情况,请立即通告本站。

四、拒绝提供担保注册用户个人对网络服务的使用承担风险

本站对此不作任何类型的担保,不论是明确的或隐含的,但是不对商业性的隐含担保、特定目的和不违反规定的适当担保作限制。本站不担保服务-定能满足注册用户的要求 ,也不担保服务不会受中断,对服务的及时性,安全性,出错发生都不作担保。

五、有限责任

本站对任何直接、间接、偶然、特殊及继起的损害不负责任,这些损害可能来自:不正当使用网络服务,在网上购买商品或进行同类型服务,在网上进行交易,非法使用网络服务或注册用户传送的信息有所变动。这些行为都有可能会导致本站的形象受损,所以本站事先提出这种损害的可能性。

六、通告

所有发给注册用户的通告都可通过重要页面的公告或电子邮件或常规的信件传送。本站的活动信息也将定期通过页面公告及电子邮件方式向注册用户发送。注册用户协议条款的修改、服务变更、或其它重要事件的通告会以电子邮箱或者短信进行通知。

七、注册用户的建议

奖励注册用户在他们发表的一些良好建议以及一一些比较有 价值的策划方案时,本站愿意展示用户的构想落于实现。

八、责任限制

1、如因不可抗力或其他本站无法控制的原因使本站销售系统崩溃或无法正常使用导致网上交易无法完成或丢失有关的信息记录等,本站不承担责任。但是本站会尽可能合理地协助处理善后事宜,并努力使客户免受经济损失。

2、除了本站的使用条件中规定的其它限制和除外情况之外,在中国法律法规所允许的限度内,对于因交易而引起的或与之有关的任何直接的、间接的、特殊的、附带的、后果性的或惩罚性的损害,或任何其它性质的损害, 本站、本站的董事、管理人员、 雇员、代理或其它代表在任何情况下都不承担责任。

九、法律管辖和适用

1、本协议的订立、执行和解释及争议的解决均应适用中国法律。

2、如发生本站服务条款与中国法律相抵触时,则这些条款将完全按法律规定重新解释,而其它台法条款则依1旧保持对注册用户产生法律效力和影响。

3 本协议的规定是可分割的,如本协议任何规定被裁定为无效或不可执行,该规定可被删除而其余条款应予以执行。

4、如双方就本协议内容或其执行发生任何争议,双方应尽力友好协商解决;协商不成时,任何一方均可向本站所在地的法院提起诉讼。

十、其他规定

1、如本用户协议中的任何内容无论因何种原因完全或部分无效或不具有执行力,本用户协议的其余内容仍应有效并且对协议各方有约束力。

2、本用户协议中的标题仅为方便而设,不具法律或契约效果。

 

同意
取消
状态变更提示
状态变更提示:您的账户在另一设备上进行登录,提示后 2S 后 自动跳转到登录页面
同意
取消
提示

本平台会尽快针对您提出的主题搜集相关借鉴资料, 搜集结果会在3个工作日内发送到您的会员中心, 请注意查看,未及时收到信息可随时联系客服。
提交成功
提示

您已提出了一条帮我搜未完成,请您耐心等待或联系客服。
如何联系客服
上传凭证

只支持jpg、jpeg、png格式

上传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