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热线:

微信

小程序

公众号

类别:产业扶贫学习案例

提出单位:**市**区林业局

题目:如何推进发展林业产业助推脱贫攻坚

资料提供时间:2019-08-29

目录

更多

茶陵:虎源生态探索产业扶贫新路子 文章下载

茶陵:虎源生态探索产业扶贫新路子

近年来,茶陵县委统战部紧紧围绕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目标,深入推进“万企帮万村”和“四同创建”行动,充分发挥非公经济人才、资金、技术、管理优势,引领非公经济发展产业,助力脱贫攻坚,培养贫困农民自身“造血”能力,促进农民长效增收,成效明显。

湖南省农业、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湖南虎源生态园林有限公司,就是该县非公经济践行产业扶贫的典范,成功探索出革命老区产业扶贫的新路子。

为带领农民走出贫穷,湖南虎源生态园林有限公司董事长李乐文于2008年成立了虎源生态,着力发展油茶种植产业。2016年,公司计划十三五期间在虎踞、利民投资10亿元发展湖南三茶产业扶贫项目,致力打造省级三茶种植扶贫示范基地、国家级5A景区,带动促进农民就业增收。2017年,该项目成功创建省级“同心项目”。

目前,已有2333余户7950个贫困户通过该公司油茶产业顺利摘下贫困户帽子,走上脱贫致富奔小康之路。

科学谋划,创新机制

秉承“科学规划,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经营理念,聘请专家开展项目设计、规划工作,全程跟踪指导项目建设。建立项目地周边村组与公司对接机制,周边村组干部积极协助公司解决项目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为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经多方调研,创新开发经营模式,建立公司与贫困农民委托帮扶方式、企业+合作社+基地+贫困农民经营模式、林权变股权、农民当股东、保底分红利益共享机制,农民以土地入股,确保每个农民每年可获得保底收益500元,加强了公司和农民之间的联系,激发了农民种植油茶的积极性。

强化组织,凝心聚力

成立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制定工作方案和计划,严格落实措施,有序推进工作。省、市、县领导多次亲临现场指导工作,要求各部门从资金、办事程序等方面给予支持和帮助。各级政府、部门大力支持项目建设,简化审批手续、给予资金支持,为公司献计献策、排忧解难。在县统战部的统筹协调安排下,统战人士积极参与项目建设,多名党外农林技术专家自愿担任公司苗木技术顾问,免费为公司提供技术支持,统战界人士经常深入项目现场,宣传法律政策,解决矛盾纠纷,多次参与植树造林、建言献策等活动,助力企业发展。

真心帮扶,赢得支持

怀着对农民的感情,真心真意帮扶农民。多次组织员工到农民家里,做劝解发动工作,真诚说服农民投身油茶产业。公司技术人员免费为农民开展油茶嫁接、繁殖栽培技术培训和指导,解决农民技术瓶颈难题。每年向特困农民无偿提供肥料、苗木等物资,共发放价值10余万元的肥料、苗木等物资。为项目地周边村修建道路30公里、硬化道路10公里、兴修水渠5公里。先后资助贫困学生40多名,结对帮扶13户贫困户,累计为贫困户、贫困学生捐资捐物40 余万元。建立走访慰问制度,共为项目地周边村组困难户和公司困难员工发放慰问金10 余万元。公司真心实意的帮扶赢得了农民的信赖和支持。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如今,荒山变绿了,设施完善了,农民生活富裕了,生态健康旅游初见成效。虎踞、桃坑、严塘等乡镇近8000户贫困户投身油茶产业,2015年-2017年,公司给农民发放保底收益397.5万元,发放分贷统还收益64.1万元。500余名农民到公司务工,每年可获得工资收入1000余万元。虎踞林场、二铺苗圃等多处道路已竣工。公司打造的乡村休闲游项目“茶乡花海”产业园已列入“十三五”市重点项目,一期主体工程、茶花主题公园等项目已完成,一期工程花展景区先后举办郁金香、百合花、茶花等大型花展活动,每年接待游客10万人次以上,在这里,游客怡情山水,领略了一场场姹紫嫣红、缤纷绚丽的视觉盛宴。

百家号2018-5-24

 

 

宜宾兴文:党建示范为引领 林业产业助脱贫 文章下载

宜宾兴文:党建示范为引领 林业产业助脱贫

宜宾市兴文县是乌蒙山扶贫连片开发四川省级规划县,截至2016年底,未脱贫贫困户7126户26320人。近年来,中共兴文县林业局党委坚持以脱贫攻坚为统揽,不断强化党组织的核心引领作用,切实发挥党的政治功能和服务功能,通过引领贫困户发展林业产业,实现脱贫致富。

凝聚力量强组织,脱贫队伍“落子到位”

打赢脱贫攻坚战,关键在人。在兴文县林业局党委引领下,全体党员干部积极投身脱贫攻坚,成立了扶贫攻坚工作领导小组,并确定两名局班子成员分别分管兴文县林业扶贫和对口联系村扶贫工作,同时落实相关股室负责开展具体工作,抽调人员作为扶贫工作组成员,做到了扶贫责任层层落实。为了更加有效地开展扶贫工作,坚持力量下沉,向对口联系村下派了第一书记到,林业党员干部聚强结对帮扶,压实帮扶责任,签订责任书;对57个贫困村选定每村2-4名生态护林员、每村1名科技员结对帮扶贫困村,指导贫困村林业生态、产业发展,一支能够扛起脱贫攻坚大旗、担当兴文林业扶贫发展重任的干部队伍“落子到位”。

沉下身子做产业,组织作用发挥到位

抓党建、做产业、促脱贫,重在找准着力点。结合宜宾市兴文县贫困村现状,围绕党建、产业“两手抓”理念,坚持以人为本,因村因户因人施策,通过实地调研,组织乡镇领导班子成员、村党组织书记、第一书记、村民代表等召开专题工作,征求和收集各方需求和意见,认真制定党建目标、产业发展规划,形成思想共识,拧成工作合力。全县持续抓好方竹、木本油料(油茶、核桃)、红豆杉等、特色经济林产业发展。“目前全县已建成30万亩竹基地,20万亩木质工业原料基地,20万亩生态旅游基地,10万亩特色经济效益林基地,5万亩珍稀树种和花卉苗木基地。同时,大力发展家庭林场和林下养殖山地乌骨鸡、牛、羊,开发林下种植业--太子参、木瓜、银花、羊肚菌、竹荪、蕨菜等中药材和森林蔬菜,破除林业产业见效周期长的瓶颈,采取‘支部+专合社+基地+农户’带动贫困户发展产业。”兴文县林业局党委书记、局长黄平谈到林业产业脱贫如数家珍。

提升技能助产业,科技帮扶服务到位

要实现贫困村产业脱贫持久稳定的目标,还需贫困农户自身内在的发展动力和技能。联合村委搭建科技培训平台,通过致富能手引领带动、农机专家现场指导、省市远教团队跟踪帮扶等举措,深入到乡镇、村组对贫困户进行培训,“我们读书少,没文化,发展产业没技术,现在通过‘科技下乡’活动,开展了竹枪施肥技术、竹木栽培技术、竹木丰产技术、经济林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等等,提高了我们科学发展产业的技能,促进了产业增效、农民增收”。文家村村民代表罗芸说道。为发展产业提供科学保障,兴文县林业局开展科技“四下乡”、“科技活动周”、“科普宣传日”、“党员义工日”等活动100余场次,派出专家65人次,培训人数达1.8万余人次,发放技术资料1.8万余份,受益林农达10万余人。

多方共建促发展,林业项目投入到位

脱贫快慢,产业发展,投入是关键。宜宾市兴文县按照“党建示范、多方共建、群众受益”的林业扶贫投资机制,以生态扶贫规划为引领,以重点产业扶贫项目为平台,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依托“两大工程”、造林补贴、植被恢复、安全饮水项目、小农水项目、农村公路建设、地灾搬迁项目等,持续深化“两证一社”改革,增加金融资金、社会资金对林业扶贫的投放。累计实现林权抵押贷款4294万元,投资280万元在贫困村新建林区公路35公里,整合林业、水务、国土、环保等部门生态扶贫资金投入达3761.57万元。

宜宾市兴文县林业局以党建为引领,充分发挥“班子队伍+基层组织+骨干党员+科技人才”战斗堡垒作用,发展林业产业,决战脱贫攻坚。

国际在线2017-5-31

 

 

油茶飘香幸福来——衡阳县林业局油茶产业扶贫工作纪实 文章下载

油茶飘香幸福来——衡阳县林业局油茶产业扶贫工作纪实

精准扶贫换新貌,油茶产业好走俏。5月7日,初夏的阳光,暖照在衡阳县岣嵝乡腊树村的群山上,漫山遍野的油茶林绿意盎然,一派生机。正在自家油茶林地里锄草施肥的扶贫户屈世元抹了一把汗水,高兴地说:“去年,在驻村扶贫工作队的帮扶下,我家的9亩茶山通过垦复,首次获得丰收。今年,我又扩种了几亩油茶地,收入应该比去年更好。”

据了解,屈世元今年已有78岁,他家原有9亩山地没挖,每年只有50—60斤茶油,后来通过帮扶垦复,每年可产200多斤茶油,按今年的价格估算便可赚到11000多块钱了,这让屈世元全家欣喜不已。近年来,衡阳县林业局通过对全县撂荒的油茶林进行垦复改造,大力发展家门口的油茶产业,使昔日的荒山摇身一变成为村民脱贫致富的“金山”,贫困户屈世元便是油茶产业扶贫受惠的典型之一,在全县像屈世元一样靠油茶脱贫的不在少数。

“种下一片油茶林,不仅让群众多了每年数万元的收入保障,更让他们收获了对脱贫摘帽的满满信心和能够传承三代的幸福生活。”谈及油茶产业扶贫,衡阳县林业局局长刘载宋如是说。近年来,衡阳县林业局始终坚持把油茶产业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助力脱贫攻坚的重要抓手,积极破解油茶产业发展瓶颈,努力推动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

创新发展

——激活油茶产业新活力

油茶被称为“油中之王”。油茶具有栽植管理粗放、生产成本低、不与传统农业争地等优势,同时也面临着油茶树林老化、管理方式粗放、产出效益低下等突出问题,这些都严重制约了油茶产业的健康发展,衡阳县油茶产业发展亦是如此。为破解发展瓶颈,近年来,作为主体部门的衡阳县林业局始终坚持把油茶产业作为富民强县的特色产业来抓,不断创新发展机制,提高服务水平,着力培育油茶产业新动能,使其成为百姓永续发展的“绿色银行”。

——创新经营方式。坚持效益优先,积极推行“油茶+金银花”“油茶+中药材”等套种模式,着力提高油茶产业经济效益。坚持示范带动,积极推广“企业+农户”“企业+基地”和专业合作社、大户、家庭农场、联户等多种形式并存的经营模式,做好油茶产业发展与脱贫攻坚工作的结合文章。坚持龙头拉动,积极引进万象集团、易湘生态、隆昌油茶、中联天地等龙头企业,大力支持银溪油茶种植专业合作社、凯凯油茶种植专业合作社等合作社发展。

——创新信贷模式。创新“林权抵押+林权收储+森林保险”贷款模式和“企业申请、部门推荐、银行审批”运行机制,积极开展林权抵押按揭贷款业务,逐步加大油茶产业信贷投放力度。同时,强化银行机构与融资性担保公司合作,积极引导政策性、开发性金融资本投向油茶产业。

——优化发展环境。加快林地流转,大力推进林权制度改革,实行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同时,对闲置荒芜多年的责任山,尝试由村集体依法有偿收回,重新承包造林。完善公益林管理,建立健全公益林动态管理机制,对适宜种植油茶的荒芜公益林地,在保持公益林相对稳定和不影响生态功能的前提下依法合理流转利用。

——强化政策支持。积极整合政府相关部门专项林业发展项目资金,设立油茶发展专项资金,用于油茶新造低改补助和油茶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政策鼓励力度,对油茶新造或油茶低改、抚育集中面积100亩以上的安排专项资金进行补贴。同时,县财政安排200万元用于油茶采穗圃和大棚轻质育苗基地建设。

扶贫攻坚

——油茶助民走上“致富路”

“我的油茶基地能有这么好的发展,还多亏了县林业部门的大力帮扶,现在油茶基地不仅规模扩大了,经济收入也不错,还能带动村民就业,何乐而不为呢……”这是衡阳县洪市镇余雅村68岁村民王申根老人的一番感慨。

据悉,王申根老人之前一直在广州打工,积攒不少积蓄于2013年回到家乡,由于机缘,他发现种植油茶有巨大的经济价值,便流转了村里400多亩山地,自掏腰包开垦荒山种植油茶。王申根老人始终认为:“油茶产业一种非常好的农业产业,还能够造福子孙万代。”这几年,他不断扩大油茶种植规模,春耕季节正是茶籽播种的最好季节,他还雇佣当地不少村民来干活,尤其是采收茶籽的时候用工量更大,每年仅给当地村民的工资累计就达20多万元。而今,王申根老人的油茶基地已发展到上千亩,他一边与县林业部门工作人员学习专业的油茶修剪等技术,一边组织村民挖坑种植油茶,争取尽早将三万多亩油茶种子早日播种下去。

为扎实推进精准扶贫,衡阳县林业局根据当地实际,积极引导村民种植油茶,集体流转土地,让油茶成为贫困户增收致富的一个重要渠道。

在衡阳县演陂镇新塘村,种植大户冯登科正组织当地贫困户移栽油茶,该镇林业部门工作人员和技术人员一边查看现场,一边进行技术指导。据了解,冯登科去年在村里流转400亩山地种植油茶,现完成200亩种植,近期他已将两万多亩油茶种子种下,剩下的200亩预计在今年冬季完成。据演陂镇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今年上半年将完成1500亩油茶种植,下半年再完成1500亩油茶耕种,全年全镇将完成3000亩油茶种植,能超额完成县里安排的油茶种植任务。

据悉,油茶是一种木本油料作物,产量高,市场价格好,质量媲美橄榄油,也是省政府重点推广的主要扶贫树种,衡阳县土壤和气候适宜种植油茶。在推进脱贫攻坚工作时,县林业局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发展油茶种植,通过政策扶持、办点示范、技术指导,力争用八年时间,实现全县油茶稳产面积达到60万亩以上。

“通过帮扶加入合作社后,我家不仅油茶实现大丰收,销售也无后顾之忧,现在一年收入有两万多元,有了国家的好政策,加上村里引进的好项目,现在我们家的生活也越来越好了!”衡阳县岣嵝乡腊树村正在干活的贫困户黄增娥放下手中的工具,乐呵呵地说道。

原来,黄增娥双眼失明,丈夫单眼失明,是村里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她家里13亩油茶林一直撂荒、颗粒无收。2016年,驻村扶贫工作队扶持她一家加入了油茶专业合作社,2017年油茶丰收,榨了400多斤茶油,卖了2万多元,这让她们一家很是开心。

荒山变茶山,茶山成金山。如今,油茶林地山连山、片连片、梯田化、规格化,大大改善了乡村面貌。同时,当地的水土流失也得以抑制,自然环境进一步提升。衡阳县林业局的各项努力,正为全县发展特色林业、打造油茶品牌打下良好根基。

衡阳县林业局2018-5-9

 

 

寻甸林业产业扶贫纪实:有滋有味的花椒树 打磨箐村的“致富树” 文章下载

寻甸林业产业扶贫纪实:有滋有味的花椒树 打磨箐村的“致富树”

昆明信息港 记者郭成明在寻甸县先锋镇打磨箐村,花椒的存在除了厨房调味外,也让小村子的生活变得更加有滋有味。

打磨箐村委会所在地海拔2460米,年平均气温13.8度,年降水量1100毫米,坡地较多且紫外线强。这样的环境对于其他农作物来说有点“苛刻”,却正对了花椒树的“胃口”。花椒树喜阳耐寒,抗干旱、耐瘠薄,根系发达,对土质要求不严,适应性广,病虫害较少,在海拔300——2600米之间,年降水在500毫米以上的地区,均可正常生长。为改变产业结构单一的现状,寻甸县林业局将花椒树的引种当做重点工作,首选的集中种植区域就是先锋镇打磨箐村。

村民正在采撷花椒

2012年,寻甸县林业局在打磨箐村种植大红袍花椒860亩15480株,2016年12月结合产业扶贫政策,在打磨箐村委会又新引进了1389亩25000株,使打磨箐村委会总种植面积达到了2249亩。

扎根打磨箐村的花椒树,仿佛也找到了“野蛮生长”的沃土。栽种后3年即有收益,5至7年生树株可产干花椒4至5千克左右,10年以上丰产树单株可收干花椒6千克以上。若按成园栽培,每亩按18株计算,打磨箐村每亩可产花椒300千克以上。

花椒是集食用、药用和生态价值于一体的木本油料树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花椒油、花椒粉、快餐面佐料的消耗量日渐增大,市场十分广阔;加之全球华人社区以花椒作调料和药材需求的增长,开拓国际市场,扩大出口的发展潜力也很强劲。

火红的花椒已挂满枝头

打磨箐村委会所种植的大红袍花椒果球颜色大多为青色、红色、紫红色或者紫黑色,柄部有两结点,似耳似翅,外观独特,且味道清香持久,是餐桌上不可缺少的调料之一,市场售价在每公斤20元左右。由于花椒的丰产和市场的供不应求,打磨箐村还衍生出了“花椒经纪人”这一特殊的行当:几个头脑灵光的村民在村里大量收购花椒,然后直接定点卖给下游客户,这样即解决了部分村民销售渠道不畅,花椒卖不上价的问题,又稳定了村民种植花椒的信心,同时自己也能得到不菲的收益。村民李庆贵在打磨箐做了三年的“花椒经纪人”,去年光是这一项收入就达到了4万多元。

2017年,打磨箐村委会共产花椒46000千克,产值高达82.8万元人民币,创下历史新高。同时,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60户,平均每户收入达到9756元人民币,为推动建档立卡贫困户2017年顺利脱贫摘帽的实现作出了贡献。

昆明信息港2017-9-24

 

 

山不再穷 有林长富——广西林业产业扶贫扫描 文章下载

山不再穷 有林长富——广西林业产业扶贫扫描

  广西山多林多,穷山变青山,青山变金山,谁下足了硬功夫?

  连续11年植树造林面积每年稳定在350万亩以上;2018年森林覆盖率达到62.37%,居全国第三位;林业产业总产值5628亿元,居全国第四位。2016年以来,广西林业直接带动50万以上贫困人口稳定脱贫,成为全国林业生态扶贫、全区行业扶贫的先进典型。

  当前,全国脱贫攻坚进入决战决胜阶段,已经到了啃“硬骨头”的关键时刻。在这场战役中,广西的深山密林成为全区生态扶贫主战场,林业人更是重要的扶贫人。

  产业筑牢脱贫路

  2019年7月,广西林业设计院干部石春林故地重行,站在隆林各族自治县岩茶乡龙台村的油茶地里,昔日贫瘠荒芜的坡地上,新种一年多的油茶苗已有半米多高,生机勃勃。

  2016年,广西林业设计院作为帮扶龙台村的牵头单位,派石春林担任龙台村第一书记。修村路、建沼气、养黄牛、种烤烟……广西林业设计院齐心协力帮扶村民脱贫。

  功夫不负有心人,龙台村当年脱贫摘帽,获全县脱贫攻坚先进村。广西林业设计院获隆林各族自治县2016年脱贫攻坚先进后援单位,石春林也获“百色市群众满意第一书记”“自治区林业厅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广西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

  广西林业设计院院长黄光银说:“为确保龙台村脱贫不返贫,我院牢牢抓紧‘产业扶贫’这个牛鼻子。”2017年,广西林业设计院带领龙台村种植软枝油茶1000多亩,为全村建起一座长期受益的“绿色银行”。

  放眼全区“林业特色产业富民行动”,近年来,油茶产业、林下经济等优势产业功不可没。2018年,广西油茶千万亩面积、千亿元产值的“双千计划”启动,54个贫困县新建油茶高产高效示范园60个、示范点20个;带动新造油茶林30.6万亩,改造油茶低产林19.3万亩,分别占全区的93.8%和100%。54个贫困县林业总产值超过2000亿元,同比增长17%,油茶种植面积达540万亩,占全区的79%,林下经济产值达464亿元,同比增长25.5%,林业产业在54个贫困县的覆盖率超过80%。

  自治区党委、政府将林业产业作为贫困地区县级“5+2”特色产业、村级“3+1”特色产业的重点内容,将油茶产业、林下经济作为两个新的千亿元产业来打造,统筹优化贫困地区油茶、林下经济产业发展布局,力争到2020年,油茶产业、林下经济等再带动超过50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

  “打赢脱贫攻坚战,希望在山、潜力在林。”自治区林业局副局长陆志星说,全区以油茶“双千计划”“万亿元林业绿色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国家储备林基地建设项目”为抓手,创新扶贫载体,完善机制模式,进一步发挥林业作为脱贫攻坚主产业、主阵地的优势,为打赢脱贫攻坚战作出积极贡献。

  紧随油茶之后,同属经济林的核桃,也已稳定成为贫困农户的“致富树”“摇钱树”和“长期粮票”。2017年主打油茶的百色市被评为首个“全国木本油料特色示范市”,2018年主打核桃的河池市接踵获得这一称号。在全国获此殊荣的7个市县中,广西占据两席。

  2018年至2020年,精准扶贫工作进入决胜阶段,林业部门扬鞭催马再出发。

  2019年2月,自治区林业局组成6个调研组,分别由6名局领导带队,分赴8个边境县和4个极度贫困县开展林业产业脱贫攻坚集中调研指导活动,实地调研林业产业扶贫进展、林业发展资金使用、林木采伐和林地定额指标需求、林业科技培训需求、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反馈意见涉林问题整改等情况。

  在调研基础上,结合部门职责与重点贫困县实际需求,制定了支持21个2019年计划脱贫摘帽县和4个极度贫困县十条措施、支持8个边境县(市、区)脱贫攻坚十条措施,加大对重点区域的支持力度。

  自治区林业局局长黄显阳强调,要深刻把握林业脱贫攻坚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全面打好林业产业扶贫三年攻坚战。

  科技致富辟蹊径

  2018年,隆林各族自治县沙梨乡油茶产业核心示范区项目建设三门江林场博得满堂喝彩:完成新造油茶林47亩,苗木成活率100%;完成油茶低产林改造306亩,测定项目林地面积1800亩。参与的贫困户每亩油茶林纯收入340元,预计带动153户农民脱贫,2200多人增收致富。当年12月,该示范区被认定为自治区级核心示范区(四星级)。

  2016年以来,全区贫困地区建设油茶高产高效示范园120个,贫困人口每亩增收超过2000元;建设“产业富民”林下经济示范基地111个,抽样调查显示贫困人口年人均增收超过1800元。新建81个林业科技示范基地,创建各级现代特色林业示范区54个,选派林业科技特派员368人次,培养了一批“土专家”“林秀才”。同时,积极发挥三门江林场、六万林场、大桂山林场等国有林场油茶种植加工、林下经济产业的带动效应,给贫困地区带来“看得见、学得到”的林业产业扶贫样板。

  2018年1月,自治区林业局全面启动全区林业科技扶贫行动。“十三五”期间,重点组织开展林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林业科技扶贫开发攻坚示范点创建、林业科技特派员创业、乡土技术能手培养、林业优势产业壮大、林业科技服务水平提升等六大专项行动。

  2019年上半年,在隆林各族自治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东兰县、防城港市港口区等27个县(区)举办了28场(次)林业科普惠农活动,培训林农和基层技术员3321人,发放技术资料8000多份,为贫困地区培养了一批乡土专家和技术能手。

  同时,158名林业科技特派员被选派到贫困村为贫困户发展油茶、核桃、八角、澳洲坚果、林下经济等产业提供科技服务。170多名油茶科技特派员参加2019年林业(油茶)科技特派员培训班,学习油茶“双千计划”实施方案、油茶新造林和低产林改造项目检查验收办法等内容,并组建科技服务团队,深入贫困地区开展油茶技术服务活动。

  “八桂小林通”加大使用推广力度,在产业扶贫中大显神通。截至目前,用户已突破8000人,重点技术文章点击人数突破9万次,实现了全区林业技术推广“线下线上”协同开展,成为全国两个省区(浙江、广西)仅有且最活跃的林业技术网络推广平台。

  科技创新、成果转化、要素对接等一系列举措,正在全区精准扶贫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广西林业强化扶贫产业科技支撑,将在贫困地区推广重大林业科技成果50项、林木良种50个,扶持重大科技产业化项目3个,建立自治区、市、县林业科技扶贫开发攻坚示范点100个,帮扶指导和发展林业科技精准扶贫示范户1500户,培训林农和基层技术人员20万人次以上,使每个贫困户至少掌握一项实用技术,建成林业科技扶贫示范基地一万亩以上,辐射带动10万亩以上。

  生态敞开幸福门

  在学校填写父亲的职业时,龙胜各族自治县泗水乡龙甸村贫困户石显奉的大女儿自豪地写上“生态护林员”,这是他们全家引以为豪的身份。自从前年石显奉被选上生态护林员,“每月工资到点就发,大女儿上学的生活费可以不用愁了。”而他要做的是每星期在村里的千亩林地巡视一遭,查看有无火灾隐患、病虫害、滥砍乱伐等情况。

  林业部门在全区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补助县、滇桂黔石漠化片区县和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大范围开展“生态护林员”选聘工作。目前,已聘用34526人,管护森林面积6606万亩,让这部分贫困人口实现“山上就业”,带动13万名以上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家门口脱贫”。

  2018年,国家储备林二期项目在广西全力推进,“服务脱贫攻坚”被定位为主要目标和工作重点。国家开发银行200亿元专项贷款在建设区域上重点安排深度贫困地区和生态脆弱地区,在就业安排上主要吸纳有劳动能力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在收益分配上努力增加贫困户资产收益、股权收益和造林管护等劳务收入。据初步预测,国家储备林二期项目每年可提供1584万个工日,安排6.33万个劳动力就业,投工投劳增收17.42亿元,产生林地租金6.86亿元。

  同时,国开行广西分行、农发行广西分行、农行广西区分行等金融机构合力授信国家储备林基地、林业生态保护等项目累计800亿元,全区累计新建和划定国家储备林约800万亩,完成建设任务在全国名列前茅。

  石漠化曾是大石山区农民致贫的“病灶”,广西石漠化分布的县区大多是贫困县,退耕还林成了医治“地球之癌”的金方良药。

  林业部门长期以来积极推广生态经济兼优树种,扩大种植规模,形成具有区域优势的生态经济型林业产业,如以桉树、松树、任豆、竹子等为主的速丰林产业,以八角、板栗、核桃等为主的经济林产业。

  同时,发展林纸、林浆、林化等林产工业,以退耕还林工程为契机扩建或新建林产工业企业,为退耕还林生产出的原料产品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加工市场。

  此外,各地在退耕还林地间大力发展特色畜牧业、中草药和编织业等林下经济,促进了贫困山区经济的发展。

  截至2019年6月底,全区累计完成退耕还林任务1536.67万亩,涉及102万退耕农户、510万农民。实施退耕还林20年以来,全区新增油茶、核桃等名特优经济林500万亩,任豆、杉木等速生丰产用材林800万亩,林下经济产业总产值达到878亿元。每户家庭总收入比退耕还林前年均增长9.5%,净收入年均增长16.7%。

  “山清水秀生态美”是广西名扬四海的“金字招牌”。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视察时指出,“广西生态优势金不换”。全区林业部门不断加大贫困地区生态旅游项目和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积极推进旅游扶贫示范村建设,组织培训生态旅游产业从业人员,探索出“景区+企业+贫困户”等多种新生态旅游扶贫模式。2018年,森林旅游发展强劲,森林旅游收入达420亿元,同比增长20%,年接待游客达1.1亿人次,同比增长18%,有效促进了农村贫困人口的经济增收。

广西林业部门积极落实中央要求“发展生产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的精神,将中央和自治区财政及其他渠道分下来的资金大部分分配给了贫困县。占全区县份总数不足半数的54个贫困县,2018年分配到中央和自治区涉林专项资金22.5亿元,占比达到60.3%。对比中央、自治区关于涉农项目资金投向贫困县要高于50%的要求,广西林业部门向贫困县倾斜安排的资金多了10个百分点。(蒋林林 何长虹)

广西日报2019-08-12

 

 

泗县发展薄壳山核桃产业的生态扶贫探索 文章下载

泗县发展薄壳山核桃产业的生态扶贫探索

脱贫攻坚是头等大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如何在坚持生态发展的基础上,把脱贫攻坚这项头等大事谋实谋细,既建好绿水青山,又赢得金山银山,让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泗县薄壳山核桃产业打开了这扇大门。

政府建群众享“百亩”协奏构建大格局

1月17日上午,泗县屏山镇枯河村的薄壳山核桃基地,树苗刚刚栽上,一场小雨把基地清洗一新。120多亩薄壳山核桃基地正式建成,不久,生态和扶贫效益便会显现。

枯河村是泗县建档立卡的贫困村。2017年以来,枯河村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文化教育、扶贫产业迎来了大发展,村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新变化,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改善明显。今年,枯河村又迎来了新年的第一项扶贫产业——薄壳山核桃种植基地。

政府流转村里的土地,统一种植薄壳山核桃,建设基地。贫困群众不仅获得了稳定的土地流转费用,还可以在家门口的种植基地务工,村集体也有了稳定的经济收入,一举多得。

“下一步,我们计划把种植基地打造成为立体种养相结合的产业基地,创新经营思路,扩宽利用渠道,带动贫困群众脱贫。”枯河村第一书记、驻村扶贫工作队长潘勇表示,薄壳山核桃种植必将进一步带动全村产业发展和贫困户脱贫。

枯河村薄壳山核桃基地的建成,拉开了泗县贫困村薄壳山核桃基地建设的大幕。

“全县65个贫困村,每个村都将建设1个100亩规模的薄壳山核桃基地,打造富民林业产业,带动贫困户增收。”泗县林业局负责人王涛表示,泗县正强力推进薄壳山核桃产业扶贫工程。目前,2018年度选定的33个贫困村,基地建设已经全面铺开。

按照计划,全县65个贫困村,贫困户的土地由政府统一流转,投资建设薄壳山核桃基地。贫困户获得地租收益的同时,可以到附近基地务工,获得稳定的劳务收入。基地产权归村集体所有,属村集体经营性资产,贫困户享有集体收益分配权。

政府补企业带“千亩”示范全县一盘棋

发展薄壳山核桃这项高效农业,能够显著提高经济效益,帮助广大贫困群众脱贫,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发展。

为更好示范带动薄壳山核桃产业发展,泗县在黑塔、刘圩、丁湖3个乡镇分别建设示范基地,每个基地集中连片种植1000亩以上,作为薄壳山核桃示范种植及育苗基地。土地由政府统一流转,经营主体由政府向社会公开招租,择优选择。为鼓励社会资本积极参与,县政府每年承担80%的土地流转费用。

1月17日上午,记者在丁湖镇千亩示范基地看到,树穴整齐划一,树苗笔直挺拔。据介绍,另外的黑塔、刘圩两处千亩示范基地也正在建设。

“基地管理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我们优先吸收周边贫困户务工,让他们在家门口找到脱贫门路。”丁湖镇千亩示范基地的经营主体——泗县绿嬴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葛浩介绍,基地已经吸纳20多名贫困户就业。下一步,他们还会继续扩大种植规模,带动更多贫困户就业。

“千亩示范基地按照企业+基地+农民的模式经营,承担薄壳山核桃产业龙头作用,示范带动作用强,能够打响品牌,引领发展。”王涛表示,全县15个乡镇和1个经济开发区,各个有任务,年年有目标。

目前,该县各级党委、政府把薄壳山核桃作为扶贫产业发展的重点工程,上下同步、全县同频,坚持高标准、高效益,通过区域推进,集中连片,大力发展薄壳山核桃产业,夯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产业基础。

另外,泗县还把美丽乡村中心村、农村房前屋后空隙地作为薄壳山核桃种植的重要补充区域,向广大农村的路旁、水旁、宅旁、村旁尚未利用的空隙地、美丽村庄中心村中闲置的空地延伸,推动形成全县一盘棋的薄壳山核桃种植体系。

立生态促脱贫“百姓富”“生态美”同频共振

泗县是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2014年,全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0129户78561人,65个贫困村。2014年-2016年累计脱贫13340户40622人。脱贫攻坚时间紧,任务重。

近年来,泗县林业生态建设取得较大发展,森林覆盖率为21.18%,林木绿化率为23.45%。2015年全县林业总产值达57.31亿元,林业已成为泗县经济发展、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保障。

近两年来,泗县县委、县政府在广泛调研、通盘考量、因地制宜的基础上,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突出重点、规模发展、全面推进、长短结合的原则,以增加收入、改善民生为主线,实施薄壳山核桃产业扶贫工程,让这项产业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最大限度发挥,建成生态发展与脱贫攻坚的重要支撑产业。

为了推动薄壳山核桃产业发展,县财政设立专项扶持资金。与中国林科院亚林所、安徽农业大学、省林科院等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对接联系制度,开展薄壳山核桃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等学术研究,提升产业发展质量和水平。

薄壳山核桃在我国有长期和广泛的引种栽培历史,是优良的生态树种,更是绿色富民的重要产业。泗县大力实施薄壳山核桃产业扶贫工程,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与脱贫攻坚互促双赢,努力实现“百姓富”与“生态美”同频共振。

魅力泗县2018-2-23

 

 

绿色发展扮靓临渭颜值 产业扶贫助推经济增长 文章下载

绿色发展扮靓临渭颜值 产业扶贫助推经济增长

林业,是生态建设的基石,是绿色发展的重要支撑。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将生态文明建设列入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总布局。

陕西省也启动实施关中大地园林化建设,2016年,渭南市委、市政府开展实施“绿化秦东大地建设美丽家园”三年行动,临渭区林业局以“秦东增绿,群众增收”为发展思路,创新发展动力,厚植生态优势,加快林业发展,搞好特色小镇、美丽乡村建设等,培育壮大生态旅游业,浓墨重彩地绘就临渭绿水青山蓝图。

造林绿化

城乡“绿色网络”全覆盖

城市绿化,是一座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近年来,临渭区林业局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以建设“宜居宜游、富美临渭”为目标,突出生态、民生两大主题,重点实施秦东大地园林化建设。

临渭区林业局以主城区出入口、道路两侧、河流沿岸、城镇村庄和荒山荒坡等区域为重点,实施大规模的城乡道路绿化;以县乡道、通村路、生产路为主体的生态长廊建设全力推进;生态乡村全面开展,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在城镇营造环城林带,建设绿地广场,打造街道绿化景观;城乡绿化面积大幅度提高,仅2017年上半年栽植各种灌木近400万株,铺种草皮30万 ,造林绿化成绩显著。

9月16日,在渭南城区南大门关中环线路段,华商报记者一路驱车满眼绿色。关中环线绿化项目经理王长江介绍,临渭区委、区政府自2016年春季开始实施关中环线绿色生态景观工程,截至今年8月10日,已全部完工,绿植覆盖100%,目前主要是浇灌及养护工程。

王长江介绍,该工程北起站南街道韩马村八组,西南铁路桥以南,南穿小微企业园区至阎村镇李庄村部,全长5.79公里。按照城市园林建设标准,突出5个特色节点,累计完成微地形整理和绿化5.8公里620.3亩,栽植银杏、雪松等各类乔灌木78种100余万株,铺设种植草皮20万 。打造立体化多层次道路两侧植物族群系统,达到一季一景,四季常绿,三季有花的景观效果。如今,5.8公里30米宽的多层次生态景观长廊全面完成。

据临渭区林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关中环线绿化景观工程是全面构建以国省道为骨架,以县乡道、通村路、生产路为主体的生态长廊体系,彻底改善了关环两侧生态面貌,促进了渭南城区、创新创业基地和桃花园景区协调融合发展。

同时,临渭区林业局还完成渭蒲高速宽幅林带建设12公里1080亩,栽植栾柳等苗木6万多株,完成崇闫路东段绿化8公里,栽植香花槐和百日红4520株,全区绿色生态长廊框架已基本形成。

发展林业

“苗木花卉+旅游+康养”融合共赢

加强林业生态建设,发展林业产业,是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实现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双赢之策。临渭区林业局加快林业发展,寓产业发展于生态建设之中,利用临渭自然条件,建设状况、人文景观等,做大做强高效生态林果产业。

目前,总投资4.2亿元,规划总面积3763亩的渭南花卉苗木现代农业示范基地正在建设中,该项目以阳郭镇华美园林为依托,采取“苗木花卉+旅游+康养”产业融合发展模式,重点建设花境花海观赏区、生态康养体验中心、珍贵花木展示区、花木培育销售区、湿地景观水系等五大区域,目前,核心区1200亩的建设工作已全面展开。

项目完成后,既能为“苗木花卉+旅游+康养”产业发展模式起到示范引领作用,又能为市民提供观光、康养等旅游服务,更能有力带动群众增收致富,对生态环境改善、农业转型升级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搞好特色小镇建设,美丽乡村建设等,是培育壮大生态旅游业,实现经济生态高效化发展的有效路径。

9月16日下午,临渭区桥南镇天留村内,特色小镇建设如火如荼。华商报记者走进小镇,感受“城在园中,村在景中,人在画中”的田园风光。

据桥南镇副镇长崔伯鹏介绍,天留村山清水秀的自然环境,为打造天留山森林公园项目提供了优势。该项目总投资4.5亿元,是集度假、休闲、旅游、餐饮、生态资源保护为一体的综合性森林公园项目,目前该项目一期商业门店,节点景观已基本建设完成。项目的建设,是在保持天留村原有的生态环境下,对村民宅前屋后进行绿化改造,栽植配套景观树木,绿化改造所有费用均由政府项目出资,不但打造了天留村的美丽乡村建设,还结合区位优势发展乡村旅游业。

据悉,天留山特色小镇的建设,让山水秀美的桥南处处皆诗画,全域是风景,也助推三产联动,延伸旅游产业链条,形成大联合、大整合的旅游发展格局。

产业扶贫

靶向施策助推脱贫攻坚

“要全力推动绿色发展、特色发展、创新发展。”临渭区区委书记郭柱国为全区扶贫工作提出了明确的发展之路,走绿色发展之路,牢固树立生态优先发展理念,大力发展林业,利用森林资源发展绿色富民产业,促进生态保护与脱贫增收协调发展。

近年来,临渭区林业局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生态保护与脱贫攻坚相统一,以林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契机,依托林业产业,在全区20万亩核桃种植上做文章,抓好核桃产业,退耕还林、生态补偿、造林绿化、科技扶智,精准施策,使得林下经济、园区产业蓬勃发展,走出了具有临渭特色的生态与脱贫双赢的发展之路。

“脱贫攻坚,要找到贫根,对症下药,才能变输血为造血。”临渭区林业局局长赵社平说,自扶贫工作开展以来,临渭区林业局针对不同地域情况,坚持“因地制宜,发展产业,长短结合,一村一品,全面覆盖”的原则,以贫困人口为切入点,涵盖所有群众,在南塬重点发展核桃、花椒产业;在渭北加大葡萄和冬枣产业发展,增加群众造血功能。

9月16日下午,临渭区阳郭镇大王村高湾组的会计刘西宁提及区林业局的帮扶时先算了一笔账。他说,前几年由于核桃品种、种植技术等因素影响,贫困户家种植的核桃树刨去成本,收入利润几乎没有。今年,经过临渭区林业局送来的核桃树苗,并安排专人进行技术指导,一亩地的初挂果受益达900余元。

据悉,临渭区阳郭镇大王村共有耕地4900亩,林地面积5050亩,全村总人口2272人,村剪6200亩,贫困户平均产业增收3000余元。

在抓好核桃种植的同时,发展经济林和林下经济等绿色富民产业,充分调动了贫困群众投入核桃产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大王村高湾一组的贫困户高铁柱提及林业局的帮扶,连连称好,他说,家里两个孩子上大学,之前核桃产业收入不景气,今年在区林业局的帮扶下,家里种植了9亩核桃树,树苗种植修剪都有专业技术人员免费服民收入主要依靠种植核桃产业。而临渭区林业局帮扶的高湾组共221户,贫困户82户283人。

临渭区林业局围绕核桃产业增量、提质、增效的发展思路,打造具有临渭特色的核桃产业市场体系,形成了“种植农户+初加工专业合作社+高精深加工龙头企业+购销专业户”完备的产业市场体系。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为给群众提供核桃产业技术支持,临渭区林业局组成了“林业局技术员+农民土专家+乡土人才”的核桃产业科技支撑体系。今年就组织了56名农民技术员成立6个科技服务专业队,为贫困户嫁接改造核桃低产园5000亩,完成核桃园整形修务。区林业局还让我们发展林下经济,套种地丁、黄芩、丹参、柴胡等,不仅有收入,还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

大王村第一书记赵晓说,林业局先后投资200多万元改善村子基础设施建设,硬化道路路面,提升改造社区服务中心,安装路灯等。还免费发放3000株核桃苗木,还为18户贫困户发放1200只鸡种,让贫困户发展养殖业,增加收入。

如今,俯瞰临渭,一幅全维度的生态园区建设新画卷正徐徐展开,临渭区林业局将紧扣“增绿”主旋律,扭住民生不放松,着力构建城镇村庄生态景观林,让绿色成为“宜居宜游、富美临渭”的主色调。

华商报2017-9-22

 

 

安居区发展林业产业助推脱贫攻坚纪实 文章下载

安居区发展林业产业助推脱贫攻坚纪实

近年来,安居区大力发展产业基地,努力推动企业品牌创建,培育助农增收新亮点,林业产业建设不断取得新突破。

目前,全区已建成香桂、藤椒、柠檬、构树等示范基地6.8万亩,林产品加工厂3座。2017年,全区实现林业总产值13.8亿元,3.2万户农户、6308名贫困人员从中获益,34个贫困村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千亩藤椒初具规模

农民实现持续增收

近日,记者来到马家乡方广村的藤椒产业示范核心区看到,成片的藤椒已经初挂果实,忙碌的村民正抓紧时间修剪枝条,为即将到来的丰收季打基础。看着眼前忙碌而充满生机的一切,谁能想到两年前,这里还只是一片撂荒地。

“村民们脱贫致富的愿望非常高,这为我们发展藤椒产业奠定了基础。”马家乡党委书记王君向记者介绍,马家乡地处偏远,交通不便,普通农作物种出来卖不了钱,导致撂荒地越来越多,看着荒芜一片的土地,老百姓非常心疼,主动找到乡党委政府要求流转土地集中发展特色产业。

经过商议,最终由马家乡引进龙头企业——遂宁祉香食品有限公司,在马家乡双山村、方广村、治田村、打石山村流转土地1200亩,建成产业核心示范区,发展藤椒产业。

“除了每亩300元的土地流转金,农户就近在产业基地务工,每月还能挣1000多元。”村民朱万英就是基地常驻工人中的一员。“一天可以挣60元,又可以照顾家里面,我很满意这份工作。”朱万英说,看着藤椒基地从一片片的小树苗长到现在开始结果,大家都很高兴,“这片地荒废了那么久,终于发展起来了。”

“2016年流转土地栽下1200余亩藤椒树苗,去年就挂了果,第三年就能进入丰产期。”藤椒基地里,王君站在地里,给记者算起了账:“种植1亩藤椒,丰产后每年可采收鲜椒700公斤,产值约7000元,以马家乡为核心辐射带动周边种下的共6800亩藤椒全部进入丰产期后,产值能达到4700余万元,将带动2000余户农户脱贫致富。”

探索“向树要粮”

大力发展林下产业

走进遂宁市新欣瑞合农业有限公司养牛场及构树基地,一块“向树要粮,造福人类”的广告牌格外显眼。该公司董事长王文富告诉记者:“在区林业局的扶持下,基地积极探索‘向树要粮’林业产业发展模式,种植的构树主要为自己养殖厂提供饲料,养殖场的牛长势非常喜人。”

“科学种植的杂交构树盛产后亩产可达10万-15万吨,按目前600元每吨的市场价估算,每亩地每年至少可盈利6000-9000元。”王文富向记者介绍道,目前,新欣瑞合公司和三个村的农民“打伙”,农民土地入股2200多亩,预计8月能将构树苗种好,明年到了盛产期,农民以60%的比例参与分红,有劳动力的还能通过劳动挣工资。

“杂交构树叶子干物质粗蛋白质超过30%、枝条粗蛋白质达到25%、畜禽动物所必需的16种氨基酸含量达31%,是畜禽动物最好的青贮饲料,是优良的植物蛋白来源。“说起构树种植的前景,王文富充满信心。

“一方面,构树叶可以转化为养殖饲料进行售卖,喂鸡、喂鱼、喂牛;另一方面,用构树叶养殖的鸡、鱼等牲畜又可以进一步提升经济效益,助农增收。“王文富表示,自己一直着力打造和推广养殖品牌“遂州红牛”,吸引了不少外地客商前来采购,但如今很多客商来了以后直接就指定要添加了构树叶喂养的牛,“这些添加了构树叶喂养的牛,长势就是不一样,所有客商都想要,卖价也更高。”

目前,该基地正在向“林、饲、畜”一体化方向发展,将在发展新型杂交构树的基础上延长产业链条,进一步拓展经济效益。“将与中国林业科学院合作在三家镇春木村建设800亩的杂交构树炼苗基地。拟建工厂化育苗基地,新建3000平方米的组培室和育苗基地200亩,计划发展种植基地4万亩和配套饲料加工厂。”对前景,王文富很有信心,饲料加工厂建立起来后,将更大规模种植构树,让构树饲料远销省内及全国,形成遂宁品牌,并带动村民致富。

做强林业产业

助力脱贫攻坚

林业如何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发挥生力军作用,林业扶贫怎么作为,怎么才能大有作为?近年来,安居区委、区政府一直高度重视林业产业发展和生态扶贫工作,积极抢抓“大规模绿化全川”新机遇,坚持龙头带动、加工引领、延伸链条,创新“长短结合、种养结合、产销结合”发展模式,建立“土地入股、保底收益、产值分成、二次返利”农户利益联结机制,发展壮大全区林业产业经济。

“我们将通过积极争取资金扶持林业产业发展,引进企业落户安居,重点加大对发展林下产业的扶持力度。”区林业局相关负责人说,下一步,区林业局将立足林业发展实际,引导鼓励社会资本积极参与林业建设,不断提升安居区林业产业现代化建设水平。

让脱贫攻坚扎实见效也是安居区接下来工作的重点之一。根据贫困户自身的劳动能力状况,制定了翔实可行的帮扶计划;将把科技扶贫纳入到实际的帮扶解困工作中,派出技术骨干和聘请相关专家对贫困户进行有针对性、系统性的培训,通过科学讲解,下乡授课,实地示范等方式方法,解决贫困户在林业产业经营发展中出现的技术难题,确保脱贫工作扎实有效开展。

安居区新闻2018-6-11

 

 

苍梧县统筹发展生态林业产业助力扶贫增收 文章下载

苍梧县统筹发展生态林业产业助力扶贫增收

苍梧县坚持生态优先、突出产业的林业发展思路,结合精准扶贫工作,大力挖掘林业潜能,森林资源实现连年增长,林业产业不断发展壮大,林业产业脱贫增收成效初现。目前,该县森林覆盖率达81.01%,活林木蓄积量1329万立方米,预计2016年林业一、二、三产业分别实现收入13亿元、 29亿元和5000多万元。

依托资源带动林农增收

2016年,苍梧县六堡镇合口村村民廖松芝的40亩杂木成熟采伐,卖给当地一家林产品加工厂,共收入近6万元。在苍梧县,种植林木的林农及林场不少,木材积蓄量30多万立方米,按照单价580元每立方米计算,产值为1.74亿元。

苍梧县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林业,目前已形成松、杉、桉、大叶栎等工业原料林基地,用材林面积258万亩,年产商品材28万立方米。

“林业发展首先要富民,这是我们产业发展始终坚持的原则。”苍梧县委书记林树锋说。为更好地帮助林农增收,该县以市场为导向,出台有关办法和措施,帮助林农解决种植、销售、服务等问题,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实施退耕还林工程、造林补贴试点等国家投资的营造林项目。

最近,岭脚镇贺奇中草药专业合作社带动种植水黄枝800多亩,可为农民增收近200万元。近几年,苍梧县推动专业户发展林下种植,积极打造农民致富增收新亮点。目前,该县林下种植大多以“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以经济能人为引领,找准适销对路的产品,带动农户增收致富。2016年,该县林下经济产值达11亿元,在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三产协同发力深化发展

有好的资源托底,还要更好地对接市场,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以林业为中心的二产、三产与一产相互协调、共同发展。这是苍梧县林业产业发展的努力方向。

林树锋说,该县将林产林化产业作为主导产业来发展,计划用五年时间打造一个产值产能规模达到40亿元的产、供、销、展一体化林产林化工业集中区,重点建设板材加工、家具制造和松香松节油生产及深加工基地、林产林化机械装备制造基地。

目前,苍梧县已发展木材经营加工企业165家,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17家,非公有股份制林场2家,其中三丰木业、旺林木业、广发木业为规模以上企业,人造板年产量26万立方米。近日,该县在广东省佛山市举办的林业产业家具制造专场招商会吸引了200多位企业代表和客商嘉宾参加,签约项目7个,投资额8亿多元。

随着生态林业的推进,森林休闲旅游业在苍梧县蓬勃兴起。目前,该县重点开发旺甫鹤洞现代林业(核心)示范区、飞龙湖国家森林公园休闲度假区和天洪岭林场休闲养生基地。通过六堡名镇旅游、大爽河森林生态旅游等项目包装,加快完善生态旅游的硬软件建设,打响生态品牌,不断拓宽产业链,至今已助农收入50万元,惠及农民六千多人。

当前,围绕一二三产业的协同发展目标,苍梧县积极指导农村搞好新型林业产业发展规划,重点引导培育林业专业合作社、林业大户和林产品加工企业,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形成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的特色农业经济发展新格局,更好地促进产业发展和林农增收致富。

梧州日报2017-1-6

 

 

林园长“叶子” 脱贫摘“帽子” 林业产业助力精准扶贫 文章下载

林园长“叶子” 脱贫摘“帽子” 林业产业助力精准扶贫

盛夏时节,走进庐江万山镇春清茶叶种植专业合作社的茶叶生产基地,一片片整齐的茶苗郁郁葱葱、青翠欲滴。万山镇廿埠村塘稍村民组贫困户时其银等20多位村民和往常一样,一大早就来到茶园剪枝、除草。

时其银乐呵呵地告诉笔者,他们长年在茶园修剪和除草,每年增收近1万元,“合作社让我们鼓起了钱袋子,过上了好日子。”

今年以来,庐江县大力发展林业产业经济,加快林业生态建设和产业扶贫工作步伐,使林业产业成为林区贫困群众脱贫增收的重要渠道,交出了一份“以绿生金”的“答卷”:既让林园长“叶子”,又使脱贫摘“帽子”。

合作社的“三个红包”

万山镇春清茶叶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王春清是一位在庐江县生态林业领域颇具影响力的企业家。六年前,他在廿埠村承包了1470亩山地,发展油茶、茶叶等特色经济林,使昔日冷清凄凉的荒山焕发出勃勃生机。

眼瞅着工人们忙活,王春清自信满满:这片山地不仅是合作社新的财富之源,更是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的“绿色银行”。如今在庐江,和王春清一样发展林业特色产业,助力贫困户脱贫的“林”姓老板已达2200多个,仅最近三年就投入造林资金4.1亿元。

王春清告诉笔者,茶树已成了广大贫困群众的“摇钱树”,除了获得林地流转出让金、茶园劳务工资和采茶的工钱以外,还可以领三个红包。

第一个红包是无偿使用林地。合作社对流转的山地进行整理,每户七分地,分片分段交给贫困户无偿使用,经营收益部分归贫困户所有。

第二个红包是免费提供茶苗。向贫困户免费提供价值约6000元的2000棵优质茶苗,合作社负责产前、产中、产后的技术培训,产品销售的技术要领,新品种开发,新科技引进等。

第三个红包是统一收购产品。实行订单生产,以高于市场10%-20%的价格收购贫困户茶叶,保证效益、利润最高化,并可以拿到二次返利,这样就能使贫困户当年就达到经济脱贫指标。

“三个红包加起来,每户贫困户一年就能增收1.5万元,可以确保稳定脱贫。” 庐江县林园局总工高社生高兴地说,“做大林业产业,对精准扶贫有重要意义,成果已惠及所有贫困村,直接解决了林区贫困户的增收问题,使一个个贫困家庭走出了困境。”

贫困户成“三金农民”

廿埠村支书张后胜指着春清茶叶种植专业合作社茶园裸露的黑石头说,过去这里的山坡石头多、土层薄,过去种子撒一片,秋后收一箩;现在栽上茶树,既添绿又增收,“原来一文不值的荒山如今变绿、值钱了,群众脱贫有奔头了。”

廿埠村老院村民组贫困户时宗虎正在地里忙活,汗水浸湿了衣服。他乐呵呵地告诉笔者,自从通过林地流转租了他们荒山建立茶园后,他们就在自家地里为社里干活,除了地租收入以外,每个月还能领到千元以上工资,收入比过去种庄稼高五六倍。

“没想到,我将家里的林地在合作社入了股,去年还多了1200元的分红款。现在一家人的生活有了起色,条件比以前好了许多。”“盘算”起自家的收成,廿埠村大树村民组贫困户程传桂一脸快意。

如今在庐江县,越来越多的贫困群众通过林地收“租金”、打工领“薪金、入股分“股金”,在脱贫致富道路上一路“领跑”。

今年以来,庐江县围绕“生态补偿脱贫一批”的目标,把“绿水青山”的生态优势有效转化为“金山银山”的经济优势,通过推进林地流转、组建专业合作社、培育“产业工人”等措施,努力打造“新三金”类农民,林业精准扶贫迈出坚实步伐。

流转山地收“租金”。通过不断健全林地流转服务体系,规范林地流转秩序,推进林业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探索出了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林地流转形式,使贫困户林地向种植大户、种植能手集中流转,“转”出了脱贫增收的新天地。

入社打工挣“薪金”。有效地整合林地、资金、技术、信息等各类生产要素,优化招商环境,为贫困群众家门口挣钱提供了岗位,让他们在本地林企打工挣钱,成为贫困户收入的主要来源。

合作经营分“股金”。贫困群众以林地入股的形式参股,有的以技术入股,有的还参与管理、经营,合作社采取的是“保底、保息分红”,在保证贫困户的租金、利息不受影响的前提之下,根据经营效益情况分红,增加贫困群众收入。

扶贫走活“三盘棋局”

春清茶叶种植专业合作社只是庐江县扎实推进“林业产业+扶贫攻坚”的一个缩影。王春清自豪地说,“现在合作社用工高峰期,每天用工约200多人,其中三分之一是贫困户”。

“为充分开发荒山资源,我们采取见缝插绿的方式,积极引导新型林业经营主体在荒山坡地种植茶叶等山地林业产业,引领贫困群众走上靠山吃山、护山养山的生态致富之路,取得了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多赢。” 高社生深有感触地说。

为走活“项目精准”、“产业精准”、“施策精准”的林业产业扶贫“三盘棋”,庐江县结合实际,将新型林业经营主体作为承接生态治理和脱贫攻坚的重要平台,将贫困镇村的造林绿化工程优先安排新型林业经营主体组织实施,让广大贫困群众通过参与造林绿化增加劳务收入实现脱贫。

在一个战场打赢生态治理和脱贫攻坚两场战役,这是庐江县生态补偿和林业扶贫工作的思路创新。

“为确保贫困人员收益的最大化,庐江县还形成了‘树随地走’的造林新机制。” 高社生说,新型林业经营主体在贫困群众的荒山荒地上造林,新造林地林木所有权仍为贫困群众所有。

这种“树随地走”的新机制,不仅使贫困群众通过造林获得劳务收入,而且由于林木所有权不变,还可获得国家生态补偿、退耕还林、林权流转等其他不同类型的资产性收益。

“发展林业产业既是各级政府扶贫攻坚的重要抓手,又是农民脱贫后持续增收、防止返贫的重要支撑。”庐江县林业局局长夏泽银介绍说,“我们坚持林业产业扶贫与生态扶贫有机结合,采取多种措施发展林业产业,助推贫困区县脱贫攻坚。”

项目实施、产业扶持、发展森林旅游……绿水青山处,庐江县林业扶贫奏响了“强音”。最近几年,该县森林覆盖率大幅提升,先后荣膺“全国生态建设示范基地县”、“全国十大生态旅游休闲名县”等称号;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增长12.4%。

庐江县林业和园林局2017-7-25

 

 

贵州:石斛花开枝头俏 产业扶贫实效显 文章下载

贵州:石斛花开枝头俏 产业扶贫实效显

8月4日,在北京世园会上,石斛作为贵州重点推介的特色产业,成为企业、嘉宾、游客关注的热点。近年来,我省充分利用适宜石斛生长的海拔、气候、降水、温度等自然优势,结合长期积淀的产业优势,全力推进石斛产业发展,取得了良好成效。截至2018年底,全省石斛种植面积达11.3万亩,其中铁皮石斛2.2万亩,金钗石斛9.1万亩。

强化顶层设计做大产业规模

产业发展,规模化是开拓市场的基础。今年5月,我省出台了《发展石斛产业助推脱贫攻坚三年行动方案》,规划到2021年全省石斛种植总面积达20万亩,其中铁皮石斛新增8万亩,金钗石斛新增1万亩。

为此,省林业局前期对全省石斛种植面积、分布区域、种苗来源、经营主体等情况进行了调查摸排,并重点加强石斛产业发展种质基因库、种苗培育、规划布局等工作,建成一批专业化、规范化、规模化的种苗繁育基地,形成一套满足我省产业发展需求的育苗快繁体系,大力发展仿野生铁皮石斛。

抓本土基因库建设。把贵州本土石斛基因作为战略资源,建立贵州石斛种质基因库,组织力量收集石斛属植物60种,种源150个,种质资源1000余份,目前已发现贵州本土石斛种源25种,已收入基因库的有23种。

抓种苗培育。明确提出“不引进省外种苗”,不断强化本地优质种苗供应能力。目前已完成人工授粉果荚1万个,可培育组培苗约3亿株,能满足明后年的苗木供应。

抓产业规划布局。根据各地水热、交通等条件,把产业布局划分为重点发展区、一般发展区和辐射带动区,其中重点区域包括5个市(州)的13个县(市)。

未来三年,贵州将重点培育石斛种苗基地5个,规模企业达到20户以上,石斛全产业链初步形成,年总产值达40亿元,累计联结9万农村人口实现增收。目前,全省今年已新增种植面积1.1万亩,其中铁皮石斛0.74万亩,金钗石斛0.36万亩。

深挖附加值为产业链画“延长线”

近年来,我省充分发挥独特资源优势,深挖石斛附加值,延伸产业链,提升贵州石斛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着力打造具有贵州特色、国内领先、世界知名的石斛产业品牌。

重点打造种植、加工、销售、旅游文化为一体的全产业链,实现“接二连三”;提升种植基地标准化、集约化、规模化水平,着力打造安龙、荔波、独山、乌当、赤水等5个省级示范基地,强化“三品一标”创建,建立石斛产品可追溯制度。

通过扶持龙头企业、组建专家团队、培育产业人才队伍、积极申请“药食同源”,推动石斛产业发展;

……

我省创新发展模式,着力突破石斛产业关键环节,各重点石斛产业发展县(市、区)政府抢抓机遇,积极作为。

赤水市依托独特的自然条件,创新发展石斛产业,充分挖掘金钗石斛资源价值,不断提升产业附加值,在深化农村产业革命中走出了“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石上经济”之路。截至目前,全市种植金钗石斛9.1万亩,年产石斛鲜条5000余吨,年产值达7.48亿元,占全国金钗石斛产量的90%以上。

锦屏县聚焦发展重点,坚持“强龙头、创品牌、带农户”,积极探索发展多种种植模式助推铁皮石斛产业发展,实现所有贫困户与产业合作组织建立利益联结全覆盖。

截至今年6月底,荔波县已累计发展铁皮石斛5100亩,预计可年产35.5吨石斛鲜条。该县以资源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走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大力发展石斛产业。

无中生有,石头能长“钱”。截至2018年底,全省共有38个县区种植石斛;年产石斛鲜条6400吨,产值约30亿元,主要加工产品为枫斗、切片、干花、石斛粉、口服液等。

科技先行标准化种植品质优

6月11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铁皮石斛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贵州分中心正式于省林科院挂牌成立,该中心将为我省石斛产业发展提供更为全面的技术支持。

产业销售保障,技术支持是关键。我省将整合企业和科研院所的力量加大对石斛高附加值产品的研发力度。依托省科技厅完成的第一阶段铁皮石斛生物特性和理化成分分析研究,对不同栽培方式和环境下石斛营养成分情况进行检测研究;立项支持金之键高科公司开展石斛有效成分萃取研究,探索提取利用石斛中的有效成分研制抗癌、抗菌药物,目前已完成石斛提取初步试验。

顺应健康消费市场趋势,应用信息化技术,实现石斛产品可追溯制度。制定石斛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加快集体商标和证明商标注册;建立生产基地监测信息系统,实行一基地一档案管理;建设石斛检验检测中心,提升产品质量监管水平。

同时,积极争取国家卫健委和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将贵州铁皮石斛和金钗石斛的茎列入全国“药食同源”物质。省疾控中心正开展石斛花和叶食品地方标准制定工作,预计今年年底可完成铁皮石斛叶的地方食品标准制定,明年初完成铁皮石斛花、金钗石斛花和叶的地方食品标准制定。

探索药用价值积极开拓销售市场。为此,我省深入开展市场分析,研究消费动态、跟踪产业动向,支持重点企业抱团建立直营网络,支持企业开拓北广深及港澳台等地区市场,鼓励与各大电商平台合作,推进线上产品销售,全力做大做强“贵州石斛”“贵仙斛”等公共品牌。引进全国石斛产业优势企业来黔发展,同时利用本地企业百灵、威门等产业优势带动石斛精深加工。(记者 冯倩 见习记者 卢世容 金忠秀)

贵州日报2019-08-29

 

 

创新进行林业扶贫 实现生态和产业发展的共赢 文章下载

创新进行林业扶贫 实现生态和产业发展的共赢

在全国各地区进行扶贫工作,政府使用一地一策,因地制宜的扶贫方式,很多地区也都有相通之处,多采用农业扶贫手段,发展特色农业品牌,而针对我国林业产业,该如何在做好扶贫工作的同时又不伤害我们的生态环境呢?

国家林业局日前发布的最新消息显示,2017年我国将争取落实林业扶贫贷款300亿元,启动实施林业PPP(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扶贫试点项目4至5个。

我国60%的贫困人口分布在山区,林地林木等森林资源是山区最重要的生产资料和林农最丰厚的家产,也是助推脱贫攻坚的重要基础。林业扶贫如何进行机制创新,实现生态和产业发展的共赢?

兴山致富如何实现

贵州省黔南州龙里县茶香村野生刺梨资源丰富。10年前,这个村是省级贫困村,人均年收入不到400元,砍树卖钱是当时村民的主要生活来源。

近年来,在林业部门支持下,当地改良和推广优良品种,全村种植刺梨面积近万亩,形成了“十里刺梨沟”的壮丽景观。仅此一项,茶香村农民总收入就超过千万元。目前,茶香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2万元。

茶香村的致富历程是我国林业扶贫开创兴山致富之路的真实写照。

2015年8月,国家林业局定点扶贫对象定为贵州荔波县、独山县,广西罗城县、龙胜县4个县。定点帮扶期间,国家林业局开展林业生态建设和产业开发,加强与群众脱贫致富有密切联系的林业基础设施建设,走出了一条靠山养山、养山兴山、兴山致富的开发之路,初步形成了以经济林为龙头驱动的主导产业格局。

2016年,国家林业局安排贫困地区中央林业资金417.7亿元,选聘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生态护林员28.8万名,带动108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

“实践证明,在贫困地区大力发展林业,利用森林资源发展绿色富民产业,可以吸纳贫困人口就业增收,增加林产品有效供给,改善生态状况,促进生态保护与脱贫增收协调发展。”国家林业局局长张建龙说。

特色产业如何发展

“咱村里老百姓就靠种果树精准脱贫。”贵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县黑水乡村民张国英说,“我是村里第一个种果树的,开始种的时候村里人嘲笑,认为我种不出水果,后来种出来了,村民一个个跟着种,第一批就有34户。”

现在,黑水乡成了果树之乡,产业扶贫的带动和辐射效应已经显现。而在更广阔的中西部地区,发展林业,既能治穷脱贫,又能长远固本。

“生态扶贫和产业扶贫是精准扶贫的重要内容,非常重要。”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永富说,其中如何坚持生态补偿脱贫与特色产业脱贫并重,实现生态保护与产业致富“双赢”,成为一个关键。

张建龙介绍,按照中央“发展生产脱贫一批”的要求,国家林业局以发展油茶核桃等木本油料为主,在832个集中连片贫困县和国定贫困县,发展特色经济林和林下经济等绿色富民产业,同时依托贫困地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沙漠公园、自然保护区等自然景观资源,发展森林旅游和休闲康养产业,吸纳当地贫困人口就业。

“林业特色产业扶贫,关键在于因地制宜。”浙江省林业厅巡视员吴鸿认为,在南方山区发展香榧、核桃等干果产业可以实现生态持续改善、农民稳定增收。他建议,把香榧、山核桃等干果作为山区长期稳定增收和永久脱贫的优势特色产业来培育和支持。

“发展生态旅游、林下经济、森林人家,群众能精准脱贫,生态也能得到更好的保护。”重庆市林业局副局长张洪介绍,重庆市对有条件开办森林人家的困难村民,每户给予5万元补助;没有条件的贫困户,可以到森林人家工作,也可以采取合作的方式,通过入股森林人家参与经营。

机制创新如何持续

推动政府购买式造林与扶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的有机结合,这是山西省生态补偿和林业扶贫的模式创新。

“2015年春季,山西省在岚县推动购买式造林的试点。购买式造林,是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市场机制在林业改革的具体应用,把过去政府行政推动转变为社会力量主动参与。”山西省岚县林业局局长王志平向记者介绍。

“为确保贫困人员收益的最大化,岚县形成了‘树随地走’的造林新机制。”王志平说,“扶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在荒山荒地上根据林业部门编制的规划先行垫资造林,政府先支付20%的造林补助,验收合格后,再支付剩下80%的费用,新造林地林木所有权仍为贫困群众所有。”

这种“树随地走”的新机制,不仅使贫困群众通过造林获得劳务收入,而且由于林木所有权不变,贫困群众还可获得国家生态补偿、退耕还林、林权流转等其他不同类型的资产性收益。

在专家看来,林业扶贫的机制创新,关键要构建利益联结机制,引导贫困群众主动参与。

张建龙表示,2017年,国家林业局将在全国“十三五”造林任务较重、贫困人口较多的河北、内蒙古、江西、湖南、湖北等省区推广,争取组建3000个造林营林合作社,吸纳5万名贫困人口参加造林、营林、抚育管理,就地务工脱贫。

农业科技2017-4-1

 

 

达州市坚持林业创新示范 全力推进产业扶贫攻坚 文章下载

达州市坚持林业创新示范 全力推进产业扶贫攻坚

达州市地处川东北、大巴山南麓,属典型“七山一水二分田”地貌,山区是全市扶贫攻坚的重点和难点。目前,全市林业用地和规划的退耕陡坡耕地面积占幅员面积的48%。如何发挥林业在山区扶贫中的主体作用,全力精准脱贫攻坚,是摆在林业发展全局的头等大事。

自实施生态扶贫以来,该市紧紧围绕全市中心工作,坚持把山区扶贫攻坚作为生态、民生林业发展的工作重心和主要任务,以夯实贫困地区生态基础、加快贫困人口脱贫增收为目标,充分发挥产业扶贫的支撑作用,以新一轮现代林业重点县建设为抓手,注重规划引领,创新机制模式,打造示范样板,切实推进林业产业化发展,助力山区脱贫增收。近两年,在全市690个贫困村共培育林业产业基地7万亩,新引进培育涉林企业7家,新建涉林专合社14家、家庭林场40家。在全市572个贫困村发展林下种植中药材4万余亩,年种植森林蔬菜1300余吨,林下养殖鸡、鸭等禽类100万余只,林下养殖猪、羊、牛等牲畜12万余头,林下养殖梅花鹿、野鸡、蜜蜂等特种养殖1.5万余头(只、箱)。2016年农民人均从林业上获得的收入达1474元,比精准扶贫开展前增加 214元。

坚持科学规划引领。思路决定出路,出路在于规划引领。在精准扶贫开始,该市结合全省林业扶贫攻坚实施方案,弄清种什么、哪里种、如何种,进一步编制细化林业扶贫规划,指导各县、市、区做好扶贫规划工作,因地制宜编制开江、渠县、通川区现代林业重点县建设实施方案。在具备连片发展林业产业的贫困村,加强特色产业基地培育,规划在7个县(市、区),679个有条件发展林业产业的贫困村,通过新造和低改培育现代林业产业基地29.3万亩,其中木竹原料林12.9万亩、木本油料林6.7万亩、其它特色经济林9.7万亩。规划新建国家级森林公园1个、省级森林公园2个、森林人家105户。规划发展林下种植中药材9万亩,林下养殖禽类146.2万只、养殖畜类23.5万头、特种养殖3.2万头(只、箱)。到2017年,全市林业产值达120亿元,农民从林业上获得的人均纯收入达1500元;到2020年,林业产值达150亿元,农民从林业上获得的人均纯收入达1700元。

创新产业机制模式。该市着力创新创业发展机制模式,积极推行“龙头企业+基地+农户”、“龙头企业+专合组织+基地”、“专合组织+基地+农户”等发展模式,大力引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促进林业产业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经营。加大投入支持,市级财政每年安排150万元用于林业扶贫产业项目;宣汉县从2015年起县财政每年安排500万元对龙头企业、专合组织、种植大户以奖代补;大竹县每年安排预算500万元作为香椿产业县级财政配套的发展资金、补助资金,重点支持种苗选育、基地建设;开江县对种植油橄榄面积分别达200亩以上的村,由县财政给予种植户连续3年每亩300元的补贴;对种植银杏面积分别达200亩以上的村,采叶园每亩补助800元(分3年兑现)、银杏果每亩补助250元(分5年兑现)。对定植油橄榄、银杏500亩以上的村统一培训配备一名技术员,并由县财政给予村技术员定额工资补贴。完善服务机制,积极培育与林业产业发展相适应的林产品集散中心、林产品交易市场、林权信息发布、政策咨询、产权交易、金融服务、电商平台等服务机构,为林农提供林权登记、变更、评估、交易、融资及林产品价格公示、纠纷调处等社会化服务。为确保产业扶贫成效,大力推广良种良法,完成林产品质量安全检测600批次任务。

打造扶贫示范样板。近两年,该市坚持点面结合,开展林业产业扶贫示范,打造扶贫样板,进一步带动林业扶贫工作的有效开展。宣汉县培育壮大以龙头企业为干、农村合作组织为枝、贫困农户为叶的"产业树"。该县百里峡中药材有限公司组织龙泉乡罗盘村种植木香15000亩,年产量2000余吨,总产值达1400万元,培育种植大户50余户,带动贫困户34户,去年全村28户建档贫困户实现脱贫,木香已成为该村名副其实的“绿色银行”。万源市培育了花萼绿色食品有限公司,建成4万余亩珍珠花菜种植基地,其中建成省级森林食品基地6000余亩,惠及13个贫困村,近3万农户从中受益。2016年,种植区农户人均增收1500元以上。2015年建成年产3000吨香辣酱和50吨珍珠花菜油生产线,安排贫困户职工132人,每年用于贫困户职工工资福利总额达259万元以上,帮扶建卡贫困户8300户,受益农户实现人均收入4200元。渠县李馥乡高硐村村引进渠县万隆花椒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积极争取中央财政林业科技推广、现代林业产业基地建设等项目资金150余万元,先后建立藤椒基地1500亩,2016年37户贫困户、126人实现脱贫“摘帽”。

达州市林业和园林局2017-4-20

 

 

关于农业结构调整和林业产业扶贫状况 文章下载

关于农业结构调整和林业产业扶贫状况

一、农林行业的发展空间很大。在中国,农业和工业应该是平衡的两块,工业已经进入智能化时代,而农业还处于现在的层次,这与时代发展极不对称。如果把工业上低端的技术、配置和投入用于农业上,都是高端的。农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像荷兰,以色列、台湾、中国寿光都是很好的案例。

二、农业产业结构与发展模式亟需调整。目前在皖北农业主要还是传统农作物为主,每亩一年纯收入不到1000元,这仅是土地本身价值与劳动力的转化。农民种地几千年了,事实证明一麦一豆难以致富。以前土地是用来解决吃饭和温饱问题,现在应该用土地解决产业、发展、剩余劳动力和扶贫问题。我们要创新产业结构和发展模式,让农民在发展中创富,在创新中尝到甜头。

三、土地流转适度规模化经营是未来的发展趋势,但必须加上人才与科技才能真正向土地要效益。现在的农民合作社与家庭农场仅仅是把农民组织起来,土地集中,但并没有在种植模式和产业发展上有实质性突破。高效农业的五大要素,好项目、好模式、好管理、会宣传、会销售,这都是我们当前面临的要解决和突破的问题。

通过几年的创业,我深刻体会到,农业要高效,必须加大科技与创新的投入。

与传统农业相比,如果生产模式不改变,单位土地面积的收入就不会提高;经营方式不改变,产品销售的利润就不会提高。像江苏、浙江一带从事农业每亩地收入不低于三千元,我们做林业这么几年下来,基本上每亩地的年收入也没有低于过五千元,主要原因是我们对科技与创新的重视。

泓森高科从创业之初就区别于其他企业,一直以科研为核心、以创新为驱动,承担了科技部创创新新基金项目,安徽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速生剌槐种质资源培育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项目,已经取得4项省级科技成果,20多项国家专利,3个植物新品种权,市科技一等奖1项。

我们其中的一个新品种刺槐,命名泓森槐,干形直、树冠窄、材质好,有杨树的生长速度,槐木的材质,也是做实木家具和木地板的原料,中国家具早晚还是要返璞归真,回归实木的。泓林槐还有槐花菜、槐花蜜、茎叶饲料等附加产业,是适宜林业产业扶贫的植物新品种。

十三五规划明确指出“2017年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再加上巴西、俄罗斯木材出口收紧,这给中国的木材必然造成结构性短缺,但它的表现会是滞后的,应该在五至六年以后表现出来。木材属国家战略性物资储备,所以现在人工用材林建设变得尤为重要,泓森槐作为生长最快的硬材树,更有利于储备林的建设。

当前主要的速生用材树种杨树,因为飞絮、虫灾、木材黑心、经济价值低等问题,也需要一个新的速生树种替代,泓森槐是最合适的替代品种。

泓森槐也是一个乡土树种,我建议我们造林应以乡土树种为主,让林业回到以前有槐树、榆树、椿树、楝树……等多元树种的鸟语花香,自然和谐的生态面貌。

现以此树种为载体,创新生产模式,发展林下经济,发展槐花菜、槐花蜜等附加产业,开展多元化种植,是树上有收益,林下有经济,木材有产业的复合经济模式。公司也构建了“育苗+造林+扶贫+基地+农户”林业生产模式,有利于林业产业真扶贫、精准脱贫不返贫。实现农民增富、大地增绿、林业增效,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建设生态化。让农民能在自己的土地上创收,这也是泓森高科做农业的初衷。

搜狐新闻2017-9-7

 

 

通知

信息已完善成功
确认

在线咨询: 010-51651161

客服电话: 010-51651162

地址: 北京市东城区沙子口路76号富莱茵花园18号楼

返回顶部
用户注册

个人注册

单位注册

联盟单位注册

{{ registerData.isHasName ? '用户名可以使用' : '用户名已被占用'}}

*请输入长度(6-20)位数的数字或字母

{{count}}s后再次获取
获取验证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 《用户协议》

注册
注册中...
{{ registerUnityForm.isHasName ? '用户名可以使用' : '用户名已被占用'}}

*请输入长度不小于6位数的数字或字母

{{count}}s后再次获取
获取验证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协议》

注册
注册中...
{{ registerWorkUnityForm.isHasName ? '用户名可以使用' : '用户名已被占用'}}

*请输入长度不小于6位数的数字或字母

{{count}}s后再次获取
获取验证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协议》

注册
注册中...
已有账号,
用户登录

个人登录

单位登录

联盟单位登录

新用户注册
找回密码

您已经成功设置密码,请使用新密码登录
权限不足

您未开通此功能,是否去开通?
确认
取消
权限不足

您未开通此功能,是否去开通?
确认
取消
提示

请购买本平台相关服务后使用该功能。
去购买
再想想
请注册/登录后完成购买。

1.本学习平台资料查看针对会员开放;
2.购买相关服务请先注册/登录后完成购买;
用户协议

 

“帮我搜”网络平台站用户注册协议书

 

一、总则

此份协议是注册用户接受“帮我搜”网络平台(以下简称本平站)产品和服务时适用的通用条款。因此,请您在注册成为本站用户前或接受本站的产品和服务之前,请您详细地阅读本注册用户协议的所有内容。

1 注册用户了解并同意:

①只要注册用户点击同意按钮并完成注册,注册用户就已接受了本注册用户协议及本站公布的各项服务规则包括填写实名的联系方式等等) ,并愿意受其约束。如果发生纠纷,注册用户不得以未仔细阅读为由进行抗辩。

②随着市场经营情况的变化,本站有权随时更改本注册用户协议及相关服务规则。修改本注册用户协议时,本站将于相关页面公告修改的事实,有权不对注册用户进行个别通知。注册用户应该在每次登录前查询网站的相关公告,以了解注册用户协议及其他服务规则的变化。

2、若注册用户不同意本注册用户协议或相关服务规则,或者不同意本站作出的修改,注册用户可以主动停止使用本站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如果在本站修改协议或服务规则后,注册用户仍继续使用本站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即表示注册用户同意本站对本注册用户协议及相关服务规则所做的所有修改。由于注册用户在注册用户协议变更后因未熟悉公告规定而引起的损失,本站将不会承担任何责任。

3、本站的各项电子服务的所有权和运作权归本站。本站提供的服务将完全按照其发布的服务条款和操作规则严格执行。注册用户必须完全同意所有服务条款并完成注册程序,才能成为本站的注册用户。注册用户确认:本协议条款是处理双方权利义务的当然约定依据,除非违反国家强制性法律,否则始终有效。

二、服务简介

1、本站运用自己的操作系统通过国际互联网络为注册用户提供网络服务。同时,注册用户必须:自行配备上网的所需设备,包括个人电脑、调制解调器或其他必备上网装置。自行负担个人上网所支付的与此服务有关的电话费用、网络费用。

2 基于本站所提供的网络服务的重要性,注册用户应同意:提供详尽、准确的个人资料。不断更新注册资料,符合及时、详尽、准确的要求。

3、本站对注册用户的电子邮件、手机号等隐私资料进行保护,承诺不会在未获得注册用户许可的情况下擅自将注册用户的个人资料信息出租或出售给任何第三方,但以下情况除外:注册用户同意让第三方共享资料;注册用户同意公开其个人资料,享受为其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本站需要听从法庭传票、法律命令或遵循法律程序;本站发现注册用户违反了本站服务条款或本站其它使用规定。

4、关于注册用户隐私的具体协议以本站的隐私声明为准。如果注册用户提供的资料包含有不正确的信息,本站保留结束注册用户使用网络服务资格的权利。

三、帐户密码和安全性

注册用户一旦注册成功 ,成为本站的合法的注册用户。您可随时根据需要改变您的密码。注册用户将对注册用户名和密码安全负全部责任。另外,每个注册用户都要对以其注册用户名进行的所有活动和事件负全责。注册用户若发现任何非法使用注册用户帐户或存在安全漏洞的情况,请立即通告本站。

四、拒绝提供担保注册用户个人对网络服务的使用承担风险

本站对此不作任何类型的担保,不论是明确的或隐含的,但是不对商业性的隐含担保、特定目的和不违反规定的适当担保作限制。本站不担保服务-定能满足注册用户的要求 ,也不担保服务不会受中断,对服务的及时性,安全性,出错发生都不作担保。

五、有限责任

本站对任何直接、间接、偶然、特殊及继起的损害不负责任,这些损害可能来自:不正当使用网络服务,在网上购买商品或进行同类型服务,在网上进行交易,非法使用网络服务或注册用户传送的信息有所变动。这些行为都有可能会导致本站的形象受损,所以本站事先提出这种损害的可能性。

六、通告

所有发给注册用户的通告都可通过重要页面的公告或电子邮件或常规的信件传送。本站的活动信息也将定期通过页面公告及电子邮件方式向注册用户发送。注册用户协议条款的修改、服务变更、或其它重要事件的通告会以电子邮箱或者短信进行通知。

七、注册用户的建议

奖励注册用户在他们发表的一些良好建议以及一一些比较有 价值的策划方案时,本站愿意展示用户的构想落于实现。

八、责任限制

1、如因不可抗力或其他本站无法控制的原因使本站销售系统崩溃或无法正常使用导致网上交易无法完成或丢失有关的信息记录等,本站不承担责任。但是本站会尽可能合理地协助处理善后事宜,并努力使客户免受经济损失。

2、除了本站的使用条件中规定的其它限制和除外情况之外,在中国法律法规所允许的限度内,对于因交易而引起的或与之有关的任何直接的、间接的、特殊的、附带的、后果性的或惩罚性的损害,或任何其它性质的损害, 本站、本站的董事、管理人员、 雇员、代理或其它代表在任何情况下都不承担责任。

九、法律管辖和适用

1、本协议的订立、执行和解释及争议的解决均应适用中国法律。

2、如发生本站服务条款与中国法律相抵触时,则这些条款将完全按法律规定重新解释,而其它台法条款则依1旧保持对注册用户产生法律效力和影响。

3 本协议的规定是可分割的,如本协议任何规定被裁定为无效或不可执行,该规定可被删除而其余条款应予以执行。

4、如双方就本协议内容或其执行发生任何争议,双方应尽力友好协商解决;协商不成时,任何一方均可向本站所在地的法院提起诉讼。

十、其他规定

1、如本用户协议中的任何内容无论因何种原因完全或部分无效或不具有执行力,本用户协议的其余内容仍应有效并且对协议各方有约束力。

2、本用户协议中的标题仅为方便而设,不具法律或契约效果。

 

同意
取消
状态变更提示
状态变更提示:您的账户在另一设备上进行登录,提示后 2S 后 自动跳转到登录页面
同意
取消
提示

本平台会尽快针对您提出的主题搜集相关借鉴资料, 搜集结果会在3个工作日内发送到您的会员中心, 请注意查看,未及时收到信息可随时联系客服。
提交成功
提示

您已提出了一条帮我搜未完成,请您耐心等待或联系客服。
如何联系客服
上传凭证

只支持jpg、jpeg、png格式

上传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