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热线:

微信

小程序

公众号

类别:乡村振兴学习案例

提出单位:****扶贫办

题目: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制度保障的经验借鉴

资料提供时间:2023-01-04

目录

更多

重庆市酉阳县念好三字决奋力打造乡村振兴新旗帜 文章下载

重庆市酉阳县念好三字决奋力打造乡村振兴新旗帜

今年以来,重庆市酉阳县坚决把市委调研指示要求转化为实际行动,聚焦成为“一面旗帜”,用好“两个宝贝”,把握“三大要领”,抓好“四件大事”的乡村振兴“1234”战略目标,在“谋、干、效”上着力,将酉阳乡村振兴打造成为全市的新旗帜。

一、“谋”字当先,擘画乡村振兴新蓝图。立足整体布局和城乡一体化发展,深入挖掘“两优先”“两后发”优势,谋划乡村振兴酉阳方案。一是结合实际“定盘指路”。明确“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工作原则,综合运用改革、科技、组织、市场、群众“五大力量”,统筹推进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大振兴”,配套出台《用好生态、人文两个宝贝赋能乡村振兴工作方案》《坚持党建引领推动酉阳成为乡村振兴新旗帜工作方案》等,细化分解61项具体工作任务,明确责任部门,序时推进工作落地落实。二是以线带面“示范导航”。结合“十四五”规划,以花田乡为示范,板溪镇、黑水镇、涂市镇、楠木乡、麻旺镇等为支撑,先行推进39个村开展全域乡村振兴示范建设。已启动花田乡集镇更新、数字花田建设、农村养老设施改善、文创产品挖掘等项目9类,精心编制乡村振兴乡镇(街道)规划39个、村(社区)规划278个。三是协同驱动“全域融合”。一体化推动老城、桃花源新城融合发展,以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优化完善桃花源新城规划,推动实现城景通、景景通、城景一体化、全域“桃花源”。

二、“干”字当头,描绘美丽乡村新画卷。坚持把农业农村发展摆在优先位置,深度落实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一是塑美丽乡村之“形”。大力开展乡村建设行动,持续推进农村水、电、路、讯、物流等设施建设和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提升,着力农村环境整治提升,累计清理垃圾5481吨,整治残垣断壁610处,完成农村旧房整治提升2000户,不断提升乡村“颜值”。二是强乡村产业之“本”。依托县域资源禀赋,持续做强油茶、茶叶、中药材等优势产业,做精绿色生态加工业,做好生态民俗旅游业。发展油茶30万亩、中药材30万亩、青花椒20万亩、茶叶10万亩,建成农业示范园区5个,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2个。培育农产品企业87家,上市农特产品356个。建成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示范点1个,“桃源人家”民宿503家。三是铸乡村文明之“魂”。创建党员“三亮一争”基层党建品牌,开展农村基层党建“整乡推进、整县提升”行动,支持首批8个乡镇、57个村开展示范建设。常态化开展“三下乡”活动,完善村规民约及各类群众自治组织,让农民从“台下看戏”转为“台上唱戏”,切实促进“三治”有机融合。已开展“梦想课堂”“法律进乡村”等活动120余场次,新评选乡贤232名。

三、“效”字为要,释放乡村发展新动能。坚持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摆在首要位置,着力在人才、土地、资金等资源上要效益,进一步推动乡村发展。一是强化投入支撑“定力”。统筹各级衔接资金5.5亿元,整合涉农资金6.97亿元,安排涉农资金3亿元用于农业产业发展,落实项目924个。持续发挥“扶贫资产”作用,清理扶贫资产项目5401个,资产原值37.95亿。开展招商项目集中签约,已签约项目44个,协议引资23.2亿元。二是发挥人才资源“合力”。用心用情用力做好帮扶工作,致公党中央、山东省东营市分别选派2名、3名优秀青年干部到酉阳挂职,41名专家人才赴酉开展支援。市委办公厅帮扶集团选派36人,分别派驻17个乡镇32个村。调整选派137个驻村工作队和410名驻村干部,回引本科以上人才159人,其中博士9人。开展县级党员干部教育培训18期、1210人。开展“三百”行动,组织103家企业、137个业主、106名技术员进百村,推动农业提质增效。三是激发土地要素“活力”。推进撂荒地利用,按照“宜粮则粮,宜特则特”原则,开发复耕撂荒地发展粮油作物6890亩,蔬菜2140亩,水果4140亩,利用率达63.68%。深入推进“三变改革”,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17.3万户,清查核实农村集体资产25亿元,资源变资产27.6万亩,资金变股金4475.2万元,农民变股东8.2万人。

重庆乡村振兴局 2021-11-3

 

 

重庆市巫溪 打好“绿色生态牌” 下好“乡村振兴棋” 文章下载

重庆市巫溪 打好“绿色生态牌” 下好“乡村振兴棋”

茶山新貌

红池秋色

蒲莲蜜柚

冬日戏雪

地处三峡库区腹地的巫溪县,如何在“两群”中的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做优做强,展现新作为?

立足“生态、资源、人文”三大优势,抢抓“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重大历史机遇,全面融入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一区两群”协调发展,坚持生态优先、推动绿色发展,以“五个振兴”为抓手、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以“全域旅游”为统揽、大力培育旅游业第一支柱产业,以重点项目建设为牵引、项目建设跑出加速度,以招商引资为突破、推动协同发展走深走实,努力实现产业兴、百姓富、生态美有机统一,推动高质量发展之路越走越宽广。

乡村振兴

五个振兴“全面开花”

说起乡村,你会想到什么颜色?是蓝色的天空,绿色的田园,还是红色的晚霞......近日,一场别开生面的“五色田园故事会”在巫溪县通城镇龙池村正式启动。

所谓“五色田园故事会”即:党建引领集体经济是“红色故事”体现组织振兴;生态化种养殖田园综合体、农旅文融合的乡村旅游是“绿色故事”体现产业振兴;生态优美、环境洁净质量安全是“蓝色故事”体现生态振兴;和睦和谐和善和气是“紫色故事”体现文化振兴;广开进贤之路广聚八方英才是“金色故事”体现人才振兴。

龙池村村民周述耀为大家讲述了龙池几十年变迁。老人说,以前龙池村贫穷落后,如今党的政策好了,干部们从带领大家种植青脆李、金银花,到现在种植草莓,搞乡村旅游,日子越过越红火。近日,巫溪县委主要负责人率队深人镇村调研乡村振兴工作时强调,全县上下要聚焦五个振兴精准发力,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在产业振兴方面,突出抓好“1112”重点产业发展,推进“2+5+N”现代产业园区建设,深化农村“三变”改革。在人才振兴方面,全县329个村(社区)圆满完成换届选举,深人实施村后备力量“千人储备”行动,大力挖掘优秀人才典型事迹;在文化振兴方面,“十四五”文化旅游发展规划已出炉;在生态振兴方面,已完成289个村布局规划编制,实施通达通畅公路356.91公里;在组织振兴方面,选优配强驻村工作队,156个驻村工作队456名驻村干部全部到岗。

接下来,巫溪将全面抓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工作,全力做好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以扎实抓好市、县级乡村振兴重点镇乡、村为引领和带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把乡村建设成为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幸福美丽家园。

旅游发展

全域旅游“快马加鞭”

“国庆期间,我们每天从早忙到晚,店里一共就七八张桌子,这么小个馆子每天都有两三千元的收人,跟去年比翻倍了呢!”巫溪县通城镇通红社区好运来酒楼老板秦开英高兴地说。

通城镇主要负责人介绍,今年通城镇被确定为市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镇,抓住周边游、家庭游的契机,推出红色旅游、乡村旅游精品路线,国庆期间游客出现了一个小井喷。红三军司令部旧址和标语墙、红三军纪念广场等红色旅游持续火热。初秋的兰英大峡谷已经有了独特的韵味,大量游客驱车前往观赏“层林尽染、艳映兰英”,“网红天路”也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打卡。

紧紧抓住“一区两群”发展机遇,巫溪重点景区打造正在“快马加鞭”:红池坝景区加快赋能,西流溪温地公园初具形象,智慧景区平台、康养公寓等项目先后完工。联动谋划红池坝镇红池坝景区旅游开发,打通红池坝镇至红池坝景区旅游公路,建成华侨城巴渝民宿一期工程,启动红池坝景区红池小镇规划设计,大力推进红池坝天子山滑雪场项目建设。完成宁厂古镇、灵巫洞景区回购,新建灵巫洞景区游客服务中心、水零零小世界......这个三峡腹地的美丽县城,正向世界展露新颜。

下一步,巫溪的目标很明确:坚持把旅游业作为第一支柱产业来培育,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主线,全力打好“人文历史、休闲度假、宁河画廊、科考探险、美丽乡村”五张牌,做好“全域化发展、全季节体验、全产业融合、全方位服务、全社会参与”五全文章,实现“全域生态化、景区品牌化、城区景区化、乡镇景点化、乡村田园化”五化目标,唱响“慢巫溪·快逍遥”心旅品牌,打造“长江三峡旅游新高地”和“全国知名人文生态旅游目的地”。

项目建设

重点工程“提速提质”

今年上半年,巫溪县积极开展“抓项目、促投资、保增长”等工作,取得了一系列阶段性成效。

快速拟定“十四五”规划重大项目库及2021年重点项目建设计划。最终确定了2021年全县重点建设项目125个,其中重大项目62个,一般重点项目63个,重大前期项目34个,年度计划投资84.75亿元。

截至6月底,全县500万元以上重点项目125个,其中重大项目62个,一般重点项目63个,完成实物量投资27.96亿元。10千伏及以下农配网改造、100万亩国家储备林建设2个项目已开工建设,安张铁路巫溪至奉节段(郑万高铁巫溪支线)、两巫高速人城连接道(南环大道赵家坝段)、马镇坝南岸片区保障性安居工程(南岸限价定销房)、巫溪县咸水水库、巫溪县渝陕鄂边贸物流园区、巫溪县市级马铃薯基地建设推进顺利。

协同发展

招商协作“成效凸显”

9月10日,渝中区·巫溪县协同招商产业园在巫溪揭牌。

这个规划面积3.38平方公里的产业园,按照“一园三组团”总体布局。在招商推介会上,巫溪县发改委、商务委、文旅委分别与渝中区招商局、商务委、文旅委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推动双方在项目互推、信息互享、人才共建等方面加强合作,开启部门对口、产业协同新征程。多个项目签约落地巫溪,涉及文旅、商贸、农业等领域。县林业局还与重庆广聚林业、重庆华记黄埔、中国电信重庆渝中分公司签订《林下经济项目合作协议》,助力巫溪林业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新动能。县发改委、商务委、文旅委分别与渝中区楼宇经济促进会、重庆市电商协会、渝中区旅游协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推动两地优势资源整合、合作空间拓展。

现场,一大批生态文旅项目重磅亮相:红池坝高山体育小镇项目将按照国家5A级景区标准,以“生态休闲”和“观光·探奇”为项目核心特色,打造集休闲娱乐、探险采摘、旅游观光为一体的综合生态旅游区;宁厂历史文化名镇综合开发项目将以创建国家5A级景区为目标,打造规划面积1500亩的“巫咸古国”;庙峡—云台寺景区旅游开发项目将按照国家4A级旅游景区标准,建设码头、接待中心等基础设施和相关配套游乐设施;朝阳松花石林科学产业集群,拟以朝阳松花村原生态的石林为核心,以桃花、药花的田园基质和中医药养的养生环境,打造特色旅居乡村,形成“石林探秘、乡居药养、运动康体”三大产品体系。

“一区两群”区县对口协同发展机制,“对口”和“协同”是两大关键词。下一步,两地将以环保建材、生物医药、现代轻纺、绿色食品等为重点招商方向,出台扶持政策,开展招商活动,搭建招商平台,助推资源与产业整合。

擎画“两高”蓝图

巫溪打好“四张牌”

如何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一区两群”协调发展等战略机遇,以高质量发展推动经济平稳增长?下一步,巫溪将从4个方面发力:

在宏观经济运行上下功夫,推动经济平稳增长。一是加强规划实施和经济调度。牵头实施好“十四五”规划,全力推动2021年全县经济平稳增长发展。二是加强纳入市级重大事项统筹协调。对标对表全市“十四五”规划、市政府工作报告、计划报告、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实施方案、“一区两群”实施意见等涉及巫溪重大项目、重点定位,特别是针对安张铁路(奉节一巫溪)、达(州)开(州)巫(溪)襄(阳)铁路、达州—开州—巫溪—兴山高铁、峡郡大型水库等重大项目,加快重大项目尽快落地实施。

在扩大有效投资上下功夫,激活内需发展潜力。一是积极拓展投资空间。加强项目储备,聚焦基础设施、公共卫生、应急保障等短板弱项,滚动储备牵引力带动力强的100亿级项目库。二是加大已开工项目推进力度。三是加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工作研判。

在招商引资上下功夫,增强发展动力活力。一是健全招商机制,进一步理顺招商引资工作机制。二是加强项目包装策划,进一步完善全县《招商引资项目库》,针对全域旅游、山地效益农业、生态园区等领域,策划、包装一批重点招商引资项目。三是加强招商服务,进一步梳理国家、市、县级层面的产业发展政策,研究制定出台产业扶持政策,提升产业招商区域竞争力。四是积极开展外出招商。五是向上积极对接沟通,通过市级平台推介优势资源、需求产业合作、争取项目落地等,积极申报跟进招商项目入库。

在优化营商环境下功夫,营造良好发展氛围。一是加强重点任务落实。对标市级优化营商环境系列举措,在开办企业、办理施工许可、登记财产、获得电力、获得用水用电方、纳税、获得信贷,执行合同、办理破产等方面进一步减环节、减时间、减少成本。二是加强宣传培训工作。统筹各营商环境专项小组、各乡镇(街道)在各办事大厅、车站、商圈、网红景点等人流集中区投放户外广告,同时通过微信群、公众号、短信等方式推送优化营商环境的政策举措。三是强化督导考核。牵头制定营商环境年度考核细则,并将考核结果纳入年度考核目标内容。

重庆日报 2021-10-19

 

 

新型职业农民创新创业教育助推乡村振兴 文章下载

新型职业农民创新创业教育助推乡村振兴

新型职业农民创新创业教育是为农村农业培养和储备人才的重要方式。《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提出:要激发农村创新创业活力,培育壮大创新创业群体,优化农村创业环境,推动乡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当前,我国城市化进程加速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却使得农村变成了“空心村”。这就难以真正确保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和农民主体地位,也与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发展目标相悖。通过创新创业教育,帮助新型职业农民在农业中创业、致富和发展,不仅能解决“谁来发展农业”的现实问题,更能解决“怎样发展农业”的深层次难题。探索乡村振兴背景下新型职业农民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提升新型职业农民创新创业综合素质,是实现乡村人才振兴的根本出路。

乡村振兴呼唤高素质的新型职业农民

乡村振兴是我国助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宏大战略,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离不开资金的投入,在推动乡村振兴过程中更需要农业科技人才的支撑。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加快,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老人农业”“妇女农业”“小学农业”问题日益凸显,给农业发展带来了严峻挑战。因此,提升新型职业农民素质成为乡村振兴的关键问题。

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将职业农民培育纳入国家教育培训发展规划,基本形成职业农民培训体系,把职业农民培养成建设农业的主导力量。”农业高质量发展和提高国际竞争力,必须依赖科技进步和高素质农业生产者。只有培养一大批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高素质新型职业农民,才能真正实现农业发展转型升级,从根本上解决“谁来种地”这个困扰农业发展的问题。

创新创业教育提升新型职业农民素质

“创新创业”是社会进步的永恒动力。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潮下,返乡农民工创新创业是“双创”的重要内容,为农业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动力。随着各级政府新型职业农民创新创业扶持政策的出台,创业环境改善、资金支持、创业培训等鼓励措施落实,返乡农民工就业群体持续增大。主动加入新型职业农民队伍的返乡农民工投身乡村振兴,已成为农村创新创业的排头兵,但不可否认的是,由于技术、经营管理、风险控制等问题,农民工创新创业积极性很高但成功率并不高。如何用教育提升新型职业农民创新创业综合素质和生产技能,帮助其顺利进行创新创业,是各级政府需要深入思考的重要问题。

通过创新创业教育,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的创新意识、创新思想、创业能力、创业精神,全面提高新型职业农民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帮助其运用农村各种资源因地制宜创业,实现农民的职业转型是当务之急。

新型职业农民创新创业教育的模式

政府、企业、学校三大组织机构对新型职业农民创新创业教育具有强大的推动作用。因此,不同地区可以根据自己的优势,分别形成以政府为主导的新型职业农民创新创业教育、以政企合作为主导的新型职业农民创新创业教育和以市场为主导的新型职业农民创新创业教育三种模式。

以政府为主导的新型职业农民创新创业教育模式。这种模式是以政府为主,借助农村社区、地方高校和农村培训机构等平台为新型职业农民提供创新创业教育。政府主导型教育模式是政府提供人力、物力、财力支持,政府在新型职业农民创新创业教育中承担着多种角色,包括设计培训政策、提供教育服务、整合学习资源、监管教学质量及协调成长环境等。

以政企合作为主导的新型职业农民创新创业教育模式。这种模式是指当地政府和涉农企业相互合作,共同负责新型职业农民的创新创业教育。政企合作型教育模式是政府通过构建地方特色农业园区提供支持,农业推广机构参与,以科研项目推动新型职业农民创新创业教育。政企合作模式非常注重依托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的科技、知识、推广和服务能力。

以市场为主导的新型职业农民创新创业教育模式。这种模式是以农业龙头企业为主,农民合作组织参与,并以市场化的运作方式对新型职业农民进行创新创业教育。龙头企业根据市场需求对新型职业农民提出规模化经营模式、种养植技术、品牌营销等要求,涉农高校协同龙头企业对新型职业农民进行对应的创新创业教育。借助当地主导产业的发展,培育适合龙头企业发展或农业产业化的产业工人,提升新型职业农民创新创业素质,促进当地农民增收。

人才是乡村振兴实现的关键要素。新型职业农民创新创业教育,既是提升农业整体竞争力的重要措施,也是发展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必然选择。我们相信,通过多种形式的创新创业教育,激发新型职业农民进行乡村振兴的内源动力,增强新型职业农民实现社会建设和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最终实现农村美、农业强、农民富的乡村振兴战略目标。

河南日报 2021-10-27

 

 

荣昌市万灵 高质量建设特色小城镇 高效能带动乡村振兴 文章下载

荣昌市万灵 高质量建设特色小城镇 高效能带动乡村振兴

生态修复后的高笋河

万灵古镇十八梯

大荣寨河畔

建设特色小城镇,是我市建设历史文化名城和山清水秀美丽之地的重要支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载体。

古镇烟云环抱、流水潺潺;周边田园阡陌交通、风光宜人……享有“移民水乡”美誉的万灵古镇,如今在特色小城镇的建设中,变得更加灵动多彩。

2017年5月,万灵镇被市政府确定为重庆35个市级特色小城镇之一。近5年的时间里,万灵镇以特色小城镇建设为牵引,不断强化规划引领、加强风貌整治,完善城镇功能、优化园林绿化、提升人居环境,一个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村镇画面跃然眼前。

优化环境 从“一镇独秀”到“两岸齐美”

“过去臭烘烘的河水,如今变得干净清澈,河岸也种满了花花草草,变美了不少。”如今,家住高笋河边的村民陈小娟一家人每天都要来河边遛弯。还有不少投资者在这里开起了酒店和民宿,吸引了不少古镇的游客来此过夜。

去年,万灵镇启动实施了高笋河片区的综合整治项目,以解决马拉松赛道、梵湾水街、大荣桥北岸、高笋河等重要节点交汇处的生态环保和环境综合问题。

今年,该镇持续聚焦高笋河的整治提升,对原有河道进行清淤治理,把河面从3米-5米拓宽到8米-10米,水深增加至3米左右,提升了河流的水流容量。同时,在河流下游新建抽水管网系统,将下游河水抽回至上游,形成水流循环生态系统,提升河道消纳能力。

目前,项目建设已基本竣工,完成高笋河生态修复1600米,污水管网建设约2000米,新建拦河坝1座,补水泵站1座,河水水质由原来的5类以下水质提升至保持3类水质。未来,高笋河沿线的“梵湾水街”将成为古镇的又一商业配套集聚区。

“万灵古镇的发展受制于规模,因此改善周边环境,拓展核心区域,优化功能配套,对古镇的未来发展至关重要。”万灵镇政府相关负责人介绍,位于古镇河对岸的高笋河片区综合整治项目,仅仅是万灵镇改善古镇周边配套环境的一个缩影。

完成沙堡至大荣寨9.76公里景区连接线建设,建成遇仙桥、路孔大桥两座跨河大桥,贯通濑溪河两岸;全面建成42公里、高颜值的濑溪河马拉松赛道,串联起景区周边之精华;濑溪河体育文化公园、移民文化公园、濑溪河防洪及堤防工程、教育培训中心相继建成投入使用;完成绕镇路片区人行道铺装、绿化和灯饰工程建设,增添绿色植物扮靓明清老街……

如今,随着周边环境不断优化、设施配套日渐齐全,万灵镇逐渐实现从“古镇一个点”转向“两岸一大片”纵深发展,村镇面貌焕然一新,为万灵旅游发展和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营造了良好氛围。

融出特色 “文、体、旅、农”融合发展

当前,万灵镇正在对柳乃夫故居——大荣寨社区李家坝子小院实施外立面改造及环境综合整治。未来,这里将成为万灵镇又一红色文化研学点、党史学习教育新阵地。

万灵镇历经千年风雨,集移民文化、寨堡文化、商埠文化、民俗文化、山水文化等于一身,人文气息十分厚重。

近年来,万灵镇通过不断挖掘古镇及周边的文化资源,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建成了喻茂坚纪念馆,喻茂坚故里景区、万灵提琴博物馆、红书吧、“荣昌安陶”古镇馆等一大批文旅融合项目,深受游客青睐。

下一步,该镇将围绕荣昌非遗,发展非遗文创+产业,打造荣昌三大非遗文创基地。同时,狠抓休闲项目招商,融入荣昌文化+体验项目,打造荣昌文化体验园区。

“万灵镇在文旅融合方面已经做出了探索和尝试,成效明显;而近年来,区域内快速崛起的休闲、体验农业,为农旅融合发展创造了条件;马拉松赛道、体育文化公园的落成及各类大型赛事的举办,又为体旅融合打下了坚实基础。”万灵镇政府相关负责人看来,加快推进“文、体、旅、农”跨界融合,正是万灵镇的特色发展路径。

在农旅方面,万灵镇围绕玉鼎村市级农旅融合发展核心区人居环境整治和农旅融合项目,聘请专业团队实施规划,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设计改造方案;引进多个成熟业主共建“顶呱呱果园”“碧丰南美对虾场”“三生桃园”“如果果园”“鲜果奇缘”“尚鲜果树种植农场”“仙桥民宿”等集体经济项目,并围绕农特产品开发文创产品,打造乡村文创集群。

未来,该镇将打造特色农业公园,发展“农业+产业”,建设荣昌农特产品生产、销售、加工和储存一条龙的现代农特产品园区。在体旅方面,该镇正在紧抓荣昌打造运动健康之城、创建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区契机,沿马拉松赛道进行相关配套产业布局,做大做强“赛道经济”,建设体育特色小城镇。

带动振兴 美丽乡村共建共享

特色小城镇,一端连着城市,一端连着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载体和阵地。

“特色小城镇建设,在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推动现代经济体系深入农村、促进农村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带动和示范作用。”万灵镇政府相关负责人介绍,改善周边农村人居环境,带动乡村振兴,也成为万灵镇大力建设特色小城镇的一大落脚点。

建设入户道路约82公里,修建村级公路20公里;推进古路路沿线、农村公路沿线、示范点、农旅融合核心区周围院落农房的综合整治620户;集中整治农村院落20个,清理整治水沟6500米,绿化院落花园1.2万平方米……

近年来,万灵镇将特色小城镇建设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机结合,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步伐加速,先后开展了新农村集居点建设、美丽宜居村庄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建设等一系列工作,全面推动周边乡村在公共服务、文化建设、道路交通、产业服务、生态景观和村容村貌等多个方面实现整体提升,推动乡村振兴从点上出彩、线上成景到全面开花。

与此同时,该镇还通过探索壮大特色集体经济、建设“三美小院”等一系列措施,在提升农村“颜值”的同时,推动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提高群众精神文明水平,激发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助力特色小城镇建设、乡村振兴的“共建共享”。

在特色小城镇建设的带动下,万灵镇周边村庄的精、气、神发生了质的变化,村容村貌大变样,乡村软实力大幅提升,一些村民吃上了“特色饭”“旅游饭”,生活生产环境变好了、收入增加了,村民支持和参与特色小城镇建设、乡村振兴的意愿和活力也越来越强了。一幅产业兴、农民富、乡村美的时代画卷正徐徐展开。

重庆市扶贫办 2021-10-30

 

 

探寻乡村振兴“密码” 山西太原“网红村”借非遗聚力嬗变 文章下载

探寻乡村振兴“密码” 山西太原“网红村”借非遗聚力嬗变

剪纸、漆画、木雕、千层底等多个非遗项目入驻,刘家堡村借“非遗文化街”声名渐播,由一座名不见经传的小村落“出圈”,成为网红打卡地。

刘家堡村是明代大学士王琼的故里,地处山西省太原市小店区,距离市区近30公里。近年,该村深挖农耕文化、民俗文化,打造了非遗文化街区,以“农业观光+非遗文化”的发展模式,走出了一条非遗助力乡村振兴的路子。

“村两委”工作人员吴力军告诉“母亲河畔的中国”网络主题活动采访团一行,该村打造的非遗文化街区,融合非遗文化和田园风光,已形成游览、研学、体验、美食等为一体的乡村文化旅游综合体。

“将村里闲置的老院子统一进行翻新改造,打造非遗文化街和民宿,为入驻的非遗项目免费提供。”吴力军说,非遗进入农家院,保护、传承传统文化的同时,带动了当地观光农业和休闲旅游的发展。

走进村中,街头巷尾大面积墙绘随处可见,一座座非遗项目入驻的院落散布其间。据了解,目前刘家堡村非遗文化街大小项目院落50余个,规划有民宿区、雕刻区、餐饮区、非遗区等,日均客流量可达3000人次左右。

太原市小店区刘家堡村以“农业观光+非遗文化”的发展模式,走出了一条非遗助力乡村振兴的路子。 高瑞峰 摄

该村还通过修车铺、钉盘儿碗、拨浪鼓等几十种农村老行当,老式自行车、录音机、电视机等老物件,及耧儿、犁耙等农具实物,进行“乡村记忆”展陈。

此外,刘家堡村发展休闲观光农业,以赏花休闲、婚庆摄影、乡村旅游为特色,重点推出古朴典雅的新型农家乐及民宿,并推出牺汤、八大碗、小店元宵、沾片子等当地特色美食,打造“市井文化”名片。

“把非遗传承人请过来,助力非遗传承,同时带动村民参与非遗传承。另外,村集体统一租赁院子,村民有租金收入,还可以在非遗工作室工作;游客增多,更带火了农家乐。”吴力军介绍,全村共540个院子,计划修建100个“非遗小院”,吸引更多的非遗项目入驻。

“风里雨里,我在刘家堡村等你。”刘家堡村一处院子拐角处有这样一份邀约。目前,借助非遗文化优势,该村成为城市近郊休闲旅行的网红打卡地,并成为了解太原历史文化和地方美食的一处窗口。

中国新闻网 2021-10-27

 

 

咸阳市在乡村振兴主战场续写新篇章 文章下载

咸阳市在乡村振兴主战场续写新篇章

6月4日,在淳化县十里塬镇马家山村的苹果园里,一条写有“建功十四五、续写新篇章、劳模在行动”字样的醒目横幅前,挤满了十里八乡慕名前来学习农业新知识、新技术的果农。

眼下正值苹果套袋的关键期,淳化县总工会组织张会民、赵小弟、马玉亮、刘海群4位省市级劳模,结合果树长势情况和当地气候、土壤、苹果生长规律等,为果农详细讲解规范套袋技术、病虫害防治等实用知识,引导果农及时应用新技术,生产高品质的苹果。这样生动而实用的劳模田间课堂,已成为咸阳塬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在助力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实践中,咸阳市总工会从2017年开始大胆创新,率先推出咸阳市种植业劳模技术创新联合体——在农业产业链上建工会,在农业创新链上搭平台;整合全市农业劳模资源,助力乡村振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推广农业新品种;促进现代生态农业信息共享、科技转化,努力打出咸阳现代农业劳模技术创新联合体“组合拳”,推动产销一体化发展,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帮助村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

夏日的渭北高原,山梁沟壑间随处可见紫色的丹参花、翠绿色的荆芥,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永寿县监军街道城关村丹参种植基地里,咸阳市劳动模范、永寿县秦伟中药材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陈伟正查看中草药种植情况。

亮晃晃的光伏板下,中草药长势喜人,中草药和光伏发电产业相互促进、一起发展,形成“上发电、下种药”的新模式。这种新模式不仅圆了“一地两用”、节约土地资源的梦想,还带动永寿县6个镇、1个街道的群众种植中药材2万余亩,覆盖17个村1550户3000多人。同时,帮助当地130多名零散劳力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

规模化耕种让农户享受快捷和便利

夏日的麦田金黄一片,麦穗饱满。在乾县城关街道木卜村,一台台收割机正在望不到边的麦田里往返穿梭收割小麦,一派繁忙的夏收景象。

咸阳市劳动模范、乾县五谷丰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刘新志充分发挥农机专业合作社的优势,通过全程机械化操作收割小麦,让农户享受快捷和便利。刘新志扎根沃土30余载,以懂农机、爱钻研出名,他带领社员外出参观学习,提升专业素质,整合农村劳动力资源,组建农机服务队,提升农机手技能水平,以实际行动推动科学、高效、规模化耕种。他还将小块的土地集中连片以便于耕种收割,并创新耕种方法,采用保护性种肥同播,节省了化肥和种子,保护了耕地,打造了“农机+农技”相结合的科学耕种收模式。

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6月10日,记者走进礼泉县昭陵社区前山村,这个昔日以种植小麦、玉米为主的村落,如今道路两旁取而代之的是挂满红樱桃的樱桃树、刚刚开花的石榴树、枝叶满架的葡萄树。村民们世世代代种植小麦、玉米的传统习惯发生转变,逐步完成了种植产业结构升级,开始大力发展适宜当地种植的石榴、葡萄、樱桃和生猪、肉牛等种植养殖业。眼下,省劳动模范、前山村党支部书记赵中友正在引导村民接受更多新生事物,争当新时代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在他的带动下,全村人均年收入突破2万元、产业带动务工人员2000人次,村子焕发出勃勃生机。

赵中友说,今年初,村集体又投入500万元,打造了10亩4座新型高科技“一根棍”樱桃新品示范园,每亩栽植1200株樱桃树。“一根棍”树形的最大优势是能够最大化密集种植,收益颇丰。“高密度栽植的‘一根棍’大樱桃种植模式将是我们村产业发展的新方向,我们已经总结出适宜村子栽培、修剪、浇水、施肥的全周期管理办法,正努力让农业成为有干头、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潜力、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赵中友乐呵呵地说。

“下一步,我们将召开咸阳市种植业劳模技术创新联合体工作推进会,以更加务实有力的举措,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充分彰显工会的劳模优势、群众优势、制度优势、组织优势,让劳模旗帜飘扬在乡村振兴的主战场,点燃乡村振兴新引擎。”咸阳市总工会常务副主席张静表示。

陕西日报 2021-7-8

 

 

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制度保障 文章下载

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制度保障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度、广度、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要完善政策体系、工作体系、制度体系,以更有力的举措、汇聚更强大的力量,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这为做好“三农”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扎实推进乡村振兴,必须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强化制度保障。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促进乡村振兴的制度,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规划贯彻落实,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

做好政策规划。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和国家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包括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的全面振兴。乡村振兴是一项系统性、长期性的重大战略,涉及范围广、部门多,利益关系比较复杂。这就需要在政策制定上加强顶层设计,促进各项政策协同高效、形成合力。加强财政、金融、土地、人才、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政策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提高政策体系的综合效能。例如,完善财政投入政策、探索建立涉农资金整合长效机制,建立健全引导各类人才服务乡村振兴长效机制等。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长期任务,各地要在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工作中,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状况,制定适合本地区乡村振兴的政策,保证乡村振兴战略顺利推进。

健全工作机制。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现代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推动农业农村与国家同步实现现代化、顺应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必然要求。同快速推进的工业化、城镇化相比,我国农业基础还比较薄弱,农村发展相对滞后。在拥有数亿农民的中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这是一篇大文章,需要健全工作机制。必须深入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健全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乡抓落实的农村工作领导体制,构建责任清晰、各负其责、执行有力的乡村振兴领导体制,层层压实责任。将脱贫攻坚工作中形成的组织推动、要素保障、政策支持、协作帮扶、考核督导等工作机制根据实际需要运用到推动乡村振兴上来,建立健全上下贯通、精准施策、一抓到底的乡村振兴工作体系。

夯实法治基础。改革是推动乡村振兴的内在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村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激发农村资源要素活力”。这就要求我们坚持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农村改革,用法律的形式将农村重大改革成果及时确认下来,确保乡村振兴各领域各方面改革始终在法治轨道上全面推进,更好发挥法治对农村改革的引领、规范和保障作用。今年6月,乡村振兴促进法正式施行,标志着乡村振兴战略迈入有法可依、依法实施的新阶段。要推动乡村振兴促进法全面有效实施,为深化农村改革、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有力法治保障。实施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引导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继续深化,不断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依法保障农民在乡村振兴中的合法权益,解决好农民群众关心关切的利益问题,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人民日报 2021-10-28

 

 

 

昆明市乡村振兴局“七抓七保”为民办实事 文章下载

昆明市乡村振兴局“七抓七保”为民办实事

近来,昆明市乡村振兴局坚持把党史学习教育同总结经验、观照现实、推动工作结合起来,将“七抓七保”专项行动作为推动落实“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有力支撑,建立健全为民办实事责任体系,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群众的获得感、安全感和满意度进一步提高。

  开展调查研究 增加财政补助

  昆明市乡村振兴局抓牢“四个不摘”保有效衔接,突出主抓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职责任务,统筹市、县、乡三级工作任务,组织乡村及驻村干部全面摸清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突发困难户“三类人员”底数,结合实际落实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四个不摘”。

  据统计,2021年下达各级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10.50亿元,较2020年7.74亿元增加2.76亿元,增幅达35.62%,除继续重点倾斜3个脱贫县外,资金支持的非脱贫县达到全市14个县(市、区)全覆盖,2021年支持非脱贫县的资金同比去年增幅达到65.25%。

  同时,通过抓严“动态监测”保进退有序,杜绝规模性返贫,加大“政府救助平台”宣传推广力度,梳理20项重点监测指标,科学设定“预警阈值”实现系统自动筛查,创新建档立卡户“二维码”管理机制,实现低收入人口自主申请。截至目前,全市纳入监测的“三类人员”共有6917户21478人,目前已消除风险6460户19951人,占92.89%,剩余未消除风险457户1527人大部分为整户无劳动能力享受低保兜底。

  促进群众增收 稳定脱贫路径

  昆明市乡村振兴局抓稳“产业就业”保稳定增收,通过扶持产业发展、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等多种措施,确保脱贫地区和农村低收入人口稳定脱贫、持续增收。据统计,截至目前,全市共新增发放脱贫人口小额到户贷款5662户,实现26508户农户在用金融贷款余额12.33亿元,助力群众发展产业;推动村级光伏扶贫电站实现发电收益3283.36万元,已拨付到村集体受益2744.94万元,253个出列村有了稳定来源的集体经济收入;累计认定扶贫产品226款,销售扶贫产品4850万元。截至9月底,全市脱贫劳动力转移就业15.82万人,已超过去年全年就业总数,占有劳动力脱贫人口的78.29%。

  同时,通过抓实“民生底线”保动态清零,解决群众生产生活存在的“急难愁盼”问题,以提升群众“两不愁三保障”和安全饮水为重点,在全市范围内开展解决脱贫群众困难暨巩固脱贫攻坚成效问题排查整改专项行动,范围覆盖全部农村人口和所有乡村;实现了全市医疗费用实际报销比例达到90.66%,加强农村房屋安全隐患排查,排查出并启动新增的56户“四类对象”农村危房改造,推进农房抗震改造试点,启动2119户改造任务。

  此外,昆明市乡村振兴局抓细“后续扶持”保快速融入,截至目前,全市搬迁10566户38044人(建档立卡6263户23091人),57个集中安置点集中安置建档立卡搬迁人口5992户22095人;推进搬迁后续产业项目建设,确保每个安置点至少有1项主导产业辐射带动,搬迁对象至少有1份稳定的权益收益,全市易地搬迁劳动力20671人中,实现就业18619人,就业率90%。

  实施回乡规划 加强项目监管

  昆明市乡村振兴局抓好“回乡规划”保管用实用,联合组织、人社、农业农村等部门,组织全市2800多名干部下沉到102个涉农乡镇(街道)、1222个村(社区)开展实用性村庄规划和乡村5大振兴专项方案编制。截至目前,全市完成1+5规划方案初稿5279份,完成率约80%,为科学制定和实施村庄规划引领乡村建设做出有效探索。

同时,通过抓紧“资金监管”保效益发挥,以强化资金项目监管、建好管好项目库、加强扶贫资产管理等有效措施,真正做到管理严、流向清、效果好、可持续。截至目前,昆明市2021年度县级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项目库入库项目共644个,预算总投资17.89亿元。其中,3个摘帽县共入库项目373个,涉及预算总投资13.59亿元(占全市75.96%),现已开工631个项目,开工率97.98%。

昆明市乡村振兴局 2021-10-13

 

 

四川大竹:全面开启乡村振兴新征程 文章下载

四川大竹:全面开启乡村振兴新征程

为加快形成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良性互促格局,四川省大竹县乡村振兴局不断优化政策、细化措施、强化保障,突出“三大”任务、聚焦“四大”重点、强化“三大”举措,赓续传承伟大脱贫攻坚精神,认真谋划、聚力落实,各项工作平稳起步、高效推进,以乡村振兴的“先行官”气概,着力打造乡村振兴先行示范区,为争创全省乡村振兴先进县,全面开启乡村振兴新征程。

突出三大任务,凝聚振兴力量乘势而上“勇立潮头”

突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大竹县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在五年过渡期内保持帮扶政策措施总体稳定,印发了《大竹县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实施方案》等政策性文件,对相关工作进行全面安排部署,健全“三保障”和饮水安全、兜底保障等民生保障普惠性政策,统筹推进产业发展、就业培训等重点工作,持续推进政策衔接、产业衔接、机制衔接等,确保工作的稳定性和政策的连续性。

突出强化乡村治理能力。大竹县紧扣“发展、服务、治理”三个关键,突出“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发展质量、增强服务能力、提高治理效能”四大任务,坚持把做好乡镇行政区划和村级建制调整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工作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先手棋,切实把改革成果转化为发展红利和治理实效。一是盘活乡镇和村集体公共资产,优化乡镇编制资源配置,探索构建“权责一致、财事匹配”的机制,赋予乡镇在产业发展、项目招商、区域合作等方面更多主动权。二是围绕农村“一老一小”,着力增强教育医疗服务能力和养老育儿服务能力,逐步解决农村“养老难、托幼难”和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三是构建简约高效的基层管理体制,推动党的组织体系与基层治理体系有机融合。

突出加快推动乡村振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在振兴乡村产业、建设农村人才队伍、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促进城乡融合上下功夫,以着力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的问题,满足农村居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一是选好用好乡村振兴带头人,推行优秀农民工定向回引“五个一”机制,引导农民工返乡就地就近就业。二是健全农村“六网”配套设施,加快推进村镇全域供水建设,推动要素资源向农村聚集,提升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三是扎实抓好乡村建设,科学编制村庄布局规划,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开展“三清两改一提升”村庄清洁行动,建设一批美丽宜居新村。四是开展文明村镇评选,推动农村地区移风易俗,营造文明和谐乡风。五是强化示范引领,加速推进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培育一批省市县级先进乡镇和示范村,积极争创全省乡村振兴先进县。

聚焦四大重点,树牢底线思维夯实基础“稳定防线”

聚焦全覆盖开展防止返贫致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大竹县在原有防返贫监测帮扶机制基础上,扎实做好动态监测,对重点监测对象进行定期检查、动态管理,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一是配齐防返贫监测员。各乡镇(街道)统筹安排乡村两级干部、驻村工作队(组)员担任防返贫监测员和监测对象联系人,在全县统筹安排村级防返贫监测员518人、监测联系人450人。二是用好防返贫基金。牵头组织相关部门(单位)会商起草了《大竹县防返贫基金管理办法》,目前正在送政府审签中,管理办法中明确了由县财政局每年年初按滚存余额300万元纳入财政预算,用以保障防返贫工作常态有效推进。三是落实防返贫措施。对756户1862名已销号监测对象开展回访,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动态管”。对新增监测对象,综合研判致贫返贫风险,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因户施策、逐项补短,积极落实配套帮扶政策。2021年,先后召开7次业务培训暨工作推进会,开展了3次防返贫动态监测集中排查,全县新增监测对象82户237人,现已全部落实帮扶举措。

聚焦全方面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一是加强配套建设。统筹全县交通、移民、水务、以工代赈等涉农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资金,优先支持安置区配套设施和迁出区基础设施建设,截至目前,累计投入专项资金6000余万元,整合涉农资金3.05亿元。二是做强特色产业。利用特色产业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引导搬迁群众发展糯稻、苎麻、白茶、香椿、吊瓜等订单式特色农业,帮助搬迁群众人均年增收2000元以上;利用农业企业、产业基地和专业合作社等,帮助2000余名搬迁群众长期或季节性务工,实现年人均增收8000元以上。三是优化后续管理。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将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点纳入迁入地村(社区)管理,并在搬迁群众中设立治理专干岗位,由县财政参照村民小组长待遇发放补贴,加强对搬迁群众服务管理能力。截至目前,全县有易地搬迁群众5185户15722人,其中,集中安置点65个(2192户6536人),已发放不动产登记证5166户,有劳动力的3512名集中安置群众全部实现就近就地就业。

聚焦全链条确保扶贫项目资产管理有序。大竹县严格按照“资产家底清楚、类型界定科学、产权归属明晰、权利义务匹配、运营管护规范”的扶贫资产管理体系要求,对2014—2020年投入的各类扶贫资金进行清理,并制定了《大竹县扶贫项目资产后续管理办法》。全县共投入扶贫资金(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等资金)约21.86亿元,清理扶贫项目1531个,形成扶贫资产1136个,其中确权到户个人资产355个,确权村组集体资产667个(经营性资产20个,非经营性资产647个),确权到乡镇等国有资产114个。

聚焦全过程用好扶贫小额信贷惠民政策。一是强化政策。先后印发了《大竹县扶贫小额信贷清收工作经费补助实施办法》《大竹县扶贫小额信贷中恶意欠贷不还人员提起法律诉讼的工作方案》,同时组织经办银行、乡镇(街道)人员对每一笔贷款进行摸底排查,一户一策,有的放矢,精准催收,有效压降逾期率。二是优化服务。对有还款能力和意愿的,简化程序,主动服务,为贷款人还款提供便利;对资金周转困难、符合展期续贷条件的,积极协助,办展期续贷业务。三是创新举措。对外出务工不能及时回家办理续贷展期业务的,开通远程视频办理业务;对在外务工且经济困难的贷款脱贫户,报销办理续贷展期业务的往返路费;对个别资金周转困难但又不符合办理展期续贷条件的脱贫户,动员村组干部和脱贫户达成协议,由村组干部借资还贷款,缓解脱贫户还款压力;对经办银行报送的产业发展失败无力偿还、死绝户等逾期贷款,及时调查核实和分险代偿。2021年,收回贷款2247笔7161.72万元,发放新增贷款189笔678.47万元,存量贷款3830笔11404.2万元,逾期21笔88.49万元,逾期率0.78%。

强化三大举措,搭稳乡村振兴大竹样板“四梁八柱”

第一,拓宽农民增收路径。一是持续抓好特色产业发展。在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应保障更加有力的基础上,以塑造特色农业品牌、发展乡村产业为引擎,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以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为载体,深化“5+5+3”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探索“特色产业+农产品加工(冷链物流)+休闲农业(生态康养)”三产集聚发展模式,持续推进规模化、标准化、科技化、工厂化、集约化、绿色化“六化”融合。打造川渝特色农产品供应及加工基地。围绕竹、苎麻、糯稻、香椿、白茶“5+N”特色农业名片,全力打造百万亩特色农业产业基地。二是不断拓展持续增收渠道。采取“双轮驱动”模式,打通外出务工大循环,畅通就近就地就业微循环。通过扶贫车间、龙头企业、公益岗位等渠道,重点帮助脱贫户、监测户就近就地就业。全县共有扶贫龙头企业14个、扶贫车间3个,设有扶贫公益性岗位1993个。大力开展致富带头人培育培训工作,充分发挥致富引领带动作用,促进脱贫户、监测户稳定增收。全县培育致富带头人282名、发展项目92个。针对因病、因残、高龄等原因丧失劳动力的监测户,充分凝聚帮扶合力,用好、用活、用足帮扶政策,稳定“两不愁三保障”,确保不返贫致贫。三是突出抓好消费扶贫帮扶工作。让服务变劳务,收成变收入,实现稳定增收。2021年,全县投入6700万元财政衔接补助资金,用于实施资产收益扶贫项目、产业基础设施和现代农业产业园配套设施建设项目。

第二,汇聚干事创业力量。一是优化机构职能配置。2021年6月,扶贫开发局重组为乡村振兴局,明确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统筹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职责。2021年9月,原扶贫开发局下属事业单位职能职责划转至水务局,进一步优化了职能职责配置。二是汇聚力量形成合力。及时跟进中央、省市具体政策措施调整,做好过渡期内领导体制、工作体系、发展规划、政策举措、考核机制等有效衔接,持续优化调整帮扶力量。2021年,按照乡村振兴工作要求,确定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共计17个,协助县委组织部、直工委等部门向已脱贫村、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规模较大的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所在村、集体经济薄弱村和党组织软弱涣散村等全覆盖轮换选派第一书记95名,驻村工作队队员169名,真正实现帮扶工作立体化和全覆盖。三是压实责任强化落实。继续延用脱贫攻坚部门协调会,加强教育、医疗、住房、饮水等行业牵头部门联动,协同解决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中发现的问题短板,确保了全县上下思想同心、目标同向、工作同力、落实同步。四是做好考核机制衔接。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纳入各乡镇(街道)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范围;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评价做好衔接,减轻基础负担;做好巩固脱贫成果后评估工作;将考核评估结果作为领导干部选拔任用、评先奖优、问责追责的重要参考,有效培育新风正气,有效发挥示范作用。

第三,提升衔接资金使用效益。一是严格资金项目实施程序。建立健全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项目管理制度,会同县财政局,按照省市要求制定《大竹县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管理办法》,确保项目建设规范有序,高质高效。二是严格资金项目过程监管。建立健全资金项目监管制度,将监管工作贯穿项目全过程。同时,严格执行县、乡、村三级公示公告制度,广泛接受舆论监督、社会监督、行业监督、群众监督和第三方监督。在实施资金项目跟踪监管的同时,全面建立项目后续管护、评估验收和绩效考评制度,确保资金项目效益可持续。三是严格资金项目验收程序。项目实施完工后,项目村、项目乡(镇)严格按照《大竹县财政专项扶贫项目资金管理办法》要求,及时进行全覆盖自(复)查验收,合格后,再申请县级绩效验收;对未按项目规划内容实施的、乡村自查验收不合格的、项目存在质量问题的项目,责令整改暂不验收。四是严格衔接资金项目后续管护。严格落实项目后续管护制度,项目乡镇(村)严格按照“谁受益、谁所有、谁管护”的原则,制定项目后期管护制度,订立管护措施,落实管护责任,确保扶贫项目建成后发挥最大效益。2021年,全县到位财政衔接补助资金共计13014万元,其中用于产业发展补助资金共计7388万元,占到位财政衔接资金的68.24%。

人民论坛网 2021-11-1

 

 

聚凡人“星”光 照亮乡村振兴之路 文章下载

聚凡人“星”光 照亮乡村振兴之路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自2020年以来,一场旨在充分发挥农村群众身边典型示范引领作用,唱响主旋律、弘扬正能量的“乡村光荣榜”人物宣传选树活动在我省广大乡村开展。

“好媳妇”“好丈夫”“好乡贤”“好党员”……从村、乡(镇)、县、市、省五个层面深入选树,一大批群众身边可亲可敬、可信可学的先进典型被推选出来、传播开去。截至目前,全省自下而上共选树先进典型92.6万人(次),其中317人上榜河南省“乡村光荣榜”。

这些百姓身边最亮的“星”,以高尚的品格、感人的事迹照亮周围群众,成为引领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文明乡风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标准“量身定制” 选树耀眼的百姓之“星”

“我能活到今天,全靠俺这儿媳妇,真是比儿子还亲呐。”李小富的婆婆今年87岁,瘫痪在床已经8年,提起儿媳,老人家逢人便夸。

家住获嘉县中和镇东小吴村的李小富是聋哑人。8年前,婆婆突患脑血管堵塞,大小便失禁,生活上离不开人照顾。

为了方便照顾婆婆,李小富跟婆婆睡在一张床上。怕自己听不见误事儿,她还给婆婆准备了一根木棍儿,方便老人有事“敲”醒她。8年来,李小富几乎没有睡过一个囫囵觉,晚上帮老人小便,时不时帮婆婆转换卧床姿势、按摩推拿……在她的悉心照顾下,婆婆的面色越来越红润,笑容也越来越多了。

感动就在身边。为了精准选出百姓认可的乡村榜样,省文明委专门制定印发《关于开展“乡村光荣榜”人物宣传选树活动的实施办法》,把与老百姓生产生活联系紧密的群体作为选树对象,确定了好媳妇、好丈夫、好妯娌、好儿女、好公婆、好邻居、好乡贤、创业好青年、群众组织好会长、好党员、好支书11个类别。2021年又根据防汛抗疫实际,增加了防汛抗疫好村民、好党员、好支书、好乡镇党委书记4个类别,让农民群众都能找准目标、对标看齐。

以示范、引领为目标,每类典型都有自己“量身定制”的选树标准。如“好媳妇”突出“孝敬”本质,“好丈夫”突出“担当”本色,“好乡贤”突出“奉献”精神,“好支书”突出“头雁”作用等,让先进典型的风骨更突出,社会引领作用更明显。

一时间,一大批有道德“气质”、有农民“底色”的乡村榜样被发掘和推荐出来。

强化示范引领 “选树一批,带动一片”

从数十年如一日悉心照顾脑瘫妻子的“好丈夫”李天然,到义务照顾80多岁孤寡老人的“好邻居”魏传科;从身残志坚、带动一方经济发展的“创业好青年”贾书豪,到致富不忘乡里、自掏腰包为村里修桥铺路的“好乡贤”王魁英;从顶风冒雨带领突击队蹚水入户转移村民的“防汛抗疫好支书”虎志强,到昼夜奋战防汛救灾一线,用生命守护生命的“防汛抗疫好党员”周帅锋……几乎涵盖家庭单元和基层社会治理所有角色的“乡村光荣榜”选树,让百姓身边的“星”光更加耀眼。

村镇干部到家慰问、乡村大喇叭播报名单、披红戴花上奖台领奖、敲锣打鼓送荣誉到家……对评上“乡村光荣榜”的典型人物,各地通过多种有仪式感的活动,让乡邻共同见证他们的“高光时刻”,扩大他们的影响力、知名度。

在各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县级融媒体中心,在村镇两级设置的“乡村光荣榜”宣传栏里,在乡村大喇叭中,在抖音等各类平台上,“乡村光荣榜”里典型人物的感人故事感染着越来越多的人。

为了让有德者有得,我省对“乡村光荣榜”系列人物中的困难群众、困难家庭建立长效关爱机制,纳入道德模范、文明家庭等礼遇关爱措施之中。各地还将“乡村光荣榜”选树与农村各项惠民政策、激励机制对接捆绑,把其纳入“爱心超市”“道德银行”“文明积分”等奖励范畴,让先进典型有收获、得实惠、有动力,带动形成见贤思齐、迎头追赶的氛围,各地先进典型的覆盖面和影响力不断扩大。

传递榜样力量 凝聚乡村振兴正能量

“‘乡村光荣榜’登的都是身边熟悉的人和事,对村民触动很大,有了这个好媳妇、好儿女、好公婆评选活动,俺村不孝顺的没了,婆媳关系也好了。”平顶山市湛河区河滨街道杜庄村党支部书记张献有深有感触地说。

尉氏县庄头镇牛家村村民牛国立也感叹:“有了光荣榜,大家都自发上街打扫卫生,村里环境干净多了,邻里之间也更亲了。”

在河南,通过“乡村光荣榜”系列人物宣传选树,文明家庭建设有了新的平台载体,乡村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根基愈加坚实,推进乡村振兴、助力全面小康的氛围更加浓厚。

以“好乡贤”选树为例,一大批热爱家乡的乡贤能人被吸引,以实际行动回报家乡:在林州,全国道德模范李江福致富不忘家乡,出资100多万元改善村居环境,长年组织慈善捐款、资助困难学生、慰问孤寡老人;在郸城,巴集乡屯民村在外创业者段志军牵头筹资400余万元,无偿投入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路灯架设和乡村环境治理等建设,让家乡好起来、美起来……

“乡村光荣榜”将文明新风送入万千农家,并转化为推进乡村振兴的强大力量,乡风文明、社会和谐、民风淳朴的美好画卷正在中原大地不断铺展开来。

河南日报 2021-11-15

 

 

固原市西吉县“五抓五强五提升” 扎实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 文章下载

固原市西吉县“五抓五强五提升” 扎实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

2021年以来,宁夏西吉县对标自治区农村党建“一抓两整”示范县乡创建行动和全市“1855”总体思路,坚持抓学习强素质、抓班子强队伍、抓基础强机制、抓人才强培养、抓责任强落实,推动农村基层党组织整体提升,切实以组织振兴助推乡村振兴。

抓学习强素质,促能力提升

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通过开展党员领导干部讲党课及“四个一”党性锻炼活动,组织党员干部全面系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各乡镇党委书记、组织委员、乡村振兴分管领导、1475名村干部、741名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进行乡村振兴主题培训;举办新时代组工大讲堂9期;对农村党员群众开展创业就业和职业技能培训。

抓班子强队伍,促管理提升

配齐配强乡村两级班子和干部队伍,换届后乡镇领导班子平均年龄37.9岁、平均有女干部2.5名、本科以上学历占96.2%,村“两委”成员平均年龄40.9岁,高中及以上学历占48%,向247个重点村(社区)和51个D类村精准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乡村干部结构进一步优化提升,功能进一步增强;培育农村致富带头人1860人,其中“二合一”带头人179人;制定出台《西吉县村干部专业化管理办法》等5个管理办法,全面推行村干部专业化绩效考核管理。

抓基础强机制,促规范提升

加大投入力度,强化基本保障,今年投入资金349.5万元对30个村进行改扩建和功能提升,落实村级组织运转经费1.283亿元,其中县财政承担7488万元,村集体经济累计投入资金2.7亿元,实现所有行政村经营性收入达到5万元以上;扎实开展19个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整顿整治和农村发展党员违规违纪问题排查整顿;认真贯彻《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着力加强基础工作、基本制度、基本能力建设,切实提升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水平。

抓人才强培养 促服务提升

大力推动人才下乡,实施农村教师特岗计划、“三支一扶”计划、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等人才项目;加大引才引智力度,引进复旦大学支教优秀教师12名、上海商飞集团博士硕士研究生20名、东西部交流协作帮扶人才6名、区内外医疗专家20余人次、自治区高层次人才7名、院地合作专家8名,面向社会引进急需紧缺专业技术人才71名;着力培养本土人才,以服务五大特色产业为重点,培育10个人才创新团队、100名技能人才、1000名乡土人才,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

抓责任强落实,促作风提升

开展乡村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压紧压实各级党组书记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第一责任人职责;落实县级领导包乡走村入户、乡镇领导班子成员包村联户机制,常态化开展党员干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健全组织部门牵头协调、相关部门合力推进机制,加强工作沟通协调指导,定期沟通研究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工作,协调解决有关问题,以党建责任落实推动乡村振兴责任落地。

宁夏新闻网 2021-10-20

 

 

黄山市劳模助力乡村振兴 文章下载

黄山市劳模助力乡村振兴

春末夏初,黄山市歙县璜田乡处处是热火朝天的劳动景象。安徽省新时代职工文明实践活动在这里拉开了序幕。

“老劳模胡早娣带领群众埋头苦干,开辟了第一块茶园。劳动人民真伟大,劳模精神真伟大。”近日,全国劳动模范陈多田站在云梯茶园上,一边不停地采茶,一边无限感慨地说。

陈多田及其他12位劳模所在的茶园名叫“下山培”,原本是个荒山坡,乱石多、土层薄,曾经种啥不长啥,被山里人称为“和尚山”。1956年冬,时任六联社副主任的胡早娣组织带领60名妇女,组建治山治水妇女专业队,打炮、抬石、砌塝……经过两个冬春的苦干实干,她们搬土7000多立方米,砌石5000多立方米,把25亩荒山坡建成了云梯茶园,为当地粮茶生产作出贡献。

烂石出好茶,荒山变茶园。60多年过去了,茶园郁郁葱葱,生机勃勃。茶园山下,还建成了“胡早娣劳模精神纪念馆”,收集整理了胡早娣遗存的珍贵文献史料和文物,集中展示了她奋战劳动一线的榜样风采。

“虽然那个‘出大力、流大汗’的时代离我们远去,但劳模精神并未走远。我们新时代劳模向老劳模致敬,要接过接力棒,在乡村振兴中发挥作用。”全国劳动模范晏文娟说。她告诉记者,乡村振兴工作任务重、难度大,须汇万众之力,集全民之智,劳模们要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各显其才,精心做好本职工作,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持续扩大示范带动效应,助力乡村发展。

活动期间,省属企业与农民合作社及乡镇签约,采购茶叶、笋干、粉丝、葛粉、徽州土火腿等农副产品,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助力加油。

除了此次在歙县璜田乡举办首场新时代职工文明实践活动,省总工会新时代职工文明实践中心还将在铜陵市铜官区、宣城市泾县分别开展“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主题文明实践活动,示范引领全省各级工会广泛开展1000场新时代职工文明实践活动。

“希望各级工会组织通过多种形式职工文明实践活动,广泛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因地制宜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共同将千场活动做深做细做实,切实发挥新时代职工文明实践活动引领思想、凝聚人心、弘扬新风、服务群众的重要作用。”省总工会副主席胡东辉说。

安徽日报 2021-5-21

 

 

通知

信息已完善成功
确认

在线咨询: 010-51651161

客服电话: 010-51651162

地址: 北京市东城区沙子口路76号富莱茵花园18号楼

返回顶部
用户注册

个人注册

单位注册

联盟单位注册

{{ registerData.isHasName ? '用户名可以使用' : '用户名已被占用'}}

*请输入长度(6-20)位数的数字或字母

{{count}}s后再次获取
获取验证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 《用户协议》

注册
注册中...
{{ registerUnityForm.isHasName ? '用户名可以使用' : '用户名已被占用'}}

*请输入长度不小于6位数的数字或字母

{{count}}s后再次获取
获取验证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协议》

注册
注册中...
{{ registerWorkUnityForm.isHasName ? '用户名可以使用' : '用户名已被占用'}}

*请输入长度不小于6位数的数字或字母

{{count}}s后再次获取
获取验证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协议》

注册
注册中...
已有账号,
用户登录

个人登录

单位登录

联盟单位登录

新用户注册
找回密码

您已经成功设置密码,请使用新密码登录
权限不足

您未开通此功能,是否去开通?
确认
取消
权限不足

您未开通此功能,是否去开通?
确认
取消
提示

请购买本平台相关服务后使用该功能。
去购买
再想想
请注册/登录后完成购买。

1.本学习平台资料查看针对会员开放;
2.购买相关服务请先注册/登录后完成购买;
用户协议

 

“帮我搜”网络平台站用户注册协议书

 

一、总则

此份协议是注册用户接受“帮我搜”网络平台(以下简称本平站)产品和服务时适用的通用条款。因此,请您在注册成为本站用户前或接受本站的产品和服务之前,请您详细地阅读本注册用户协议的所有内容。

1 注册用户了解并同意:

①只要注册用户点击同意按钮并完成注册,注册用户就已接受了本注册用户协议及本站公布的各项服务规则包括填写实名的联系方式等等) ,并愿意受其约束。如果发生纠纷,注册用户不得以未仔细阅读为由进行抗辩。

②随着市场经营情况的变化,本站有权随时更改本注册用户协议及相关服务规则。修改本注册用户协议时,本站将于相关页面公告修改的事实,有权不对注册用户进行个别通知。注册用户应该在每次登录前查询网站的相关公告,以了解注册用户协议及其他服务规则的变化。

2、若注册用户不同意本注册用户协议或相关服务规则,或者不同意本站作出的修改,注册用户可以主动停止使用本站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如果在本站修改协议或服务规则后,注册用户仍继续使用本站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即表示注册用户同意本站对本注册用户协议及相关服务规则所做的所有修改。由于注册用户在注册用户协议变更后因未熟悉公告规定而引起的损失,本站将不会承担任何责任。

3、本站的各项电子服务的所有权和运作权归本站。本站提供的服务将完全按照其发布的服务条款和操作规则严格执行。注册用户必须完全同意所有服务条款并完成注册程序,才能成为本站的注册用户。注册用户确认:本协议条款是处理双方权利义务的当然约定依据,除非违反国家强制性法律,否则始终有效。

二、服务简介

1、本站运用自己的操作系统通过国际互联网络为注册用户提供网络服务。同时,注册用户必须:自行配备上网的所需设备,包括个人电脑、调制解调器或其他必备上网装置。自行负担个人上网所支付的与此服务有关的电话费用、网络费用。

2 基于本站所提供的网络服务的重要性,注册用户应同意:提供详尽、准确的个人资料。不断更新注册资料,符合及时、详尽、准确的要求。

3、本站对注册用户的电子邮件、手机号等隐私资料进行保护,承诺不会在未获得注册用户许可的情况下擅自将注册用户的个人资料信息出租或出售给任何第三方,但以下情况除外:注册用户同意让第三方共享资料;注册用户同意公开其个人资料,享受为其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本站需要听从法庭传票、法律命令或遵循法律程序;本站发现注册用户违反了本站服务条款或本站其它使用规定。

4、关于注册用户隐私的具体协议以本站的隐私声明为准。如果注册用户提供的资料包含有不正确的信息,本站保留结束注册用户使用网络服务资格的权利。

三、帐户密码和安全性

注册用户一旦注册成功 ,成为本站的合法的注册用户。您可随时根据需要改变您的密码。注册用户将对注册用户名和密码安全负全部责任。另外,每个注册用户都要对以其注册用户名进行的所有活动和事件负全责。注册用户若发现任何非法使用注册用户帐户或存在安全漏洞的情况,请立即通告本站。

四、拒绝提供担保注册用户个人对网络服务的使用承担风险

本站对此不作任何类型的担保,不论是明确的或隐含的,但是不对商业性的隐含担保、特定目的和不违反规定的适当担保作限制。本站不担保服务-定能满足注册用户的要求 ,也不担保服务不会受中断,对服务的及时性,安全性,出错发生都不作担保。

五、有限责任

本站对任何直接、间接、偶然、特殊及继起的损害不负责任,这些损害可能来自:不正当使用网络服务,在网上购买商品或进行同类型服务,在网上进行交易,非法使用网络服务或注册用户传送的信息有所变动。这些行为都有可能会导致本站的形象受损,所以本站事先提出这种损害的可能性。

六、通告

所有发给注册用户的通告都可通过重要页面的公告或电子邮件或常规的信件传送。本站的活动信息也将定期通过页面公告及电子邮件方式向注册用户发送。注册用户协议条款的修改、服务变更、或其它重要事件的通告会以电子邮箱或者短信进行通知。

七、注册用户的建议

奖励注册用户在他们发表的一些良好建议以及一一些比较有 价值的策划方案时,本站愿意展示用户的构想落于实现。

八、责任限制

1、如因不可抗力或其他本站无法控制的原因使本站销售系统崩溃或无法正常使用导致网上交易无法完成或丢失有关的信息记录等,本站不承担责任。但是本站会尽可能合理地协助处理善后事宜,并努力使客户免受经济损失。

2、除了本站的使用条件中规定的其它限制和除外情况之外,在中国法律法规所允许的限度内,对于因交易而引起的或与之有关的任何直接的、间接的、特殊的、附带的、后果性的或惩罚性的损害,或任何其它性质的损害, 本站、本站的董事、管理人员、 雇员、代理或其它代表在任何情况下都不承担责任。

九、法律管辖和适用

1、本协议的订立、执行和解释及争议的解决均应适用中国法律。

2、如发生本站服务条款与中国法律相抵触时,则这些条款将完全按法律规定重新解释,而其它台法条款则依1旧保持对注册用户产生法律效力和影响。

3 本协议的规定是可分割的,如本协议任何规定被裁定为无效或不可执行,该规定可被删除而其余条款应予以执行。

4、如双方就本协议内容或其执行发生任何争议,双方应尽力友好协商解决;协商不成时,任何一方均可向本站所在地的法院提起诉讼。

十、其他规定

1、如本用户协议中的任何内容无论因何种原因完全或部分无效或不具有执行力,本用户协议的其余内容仍应有效并且对协议各方有约束力。

2、本用户协议中的标题仅为方便而设,不具法律或契约效果。

 

同意
取消
状态变更提示
状态变更提示:您的账户在另一设备上进行登录,提示后 2S 后 自动跳转到登录页面
同意
取消
提示

本平台会尽快针对您提出的主题搜集相关借鉴资料, 搜集结果会在3个工作日内发送到您的会员中心, 请注意查看,未及时收到信息可随时联系客服。
提交成功
提示

您已提出了一条帮我搜未完成,请您耐心等待或联系客服。
如何联系客服
上传凭证

只支持jpg、jpeg、png格式

上传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