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生态型黑猪养殖促特色畜牧业发展
黔北黑猪具有耐粗饲、适应性强、易育肥、猪肉品质好等特点,被誉为黔北“黑珍珠”。
据习水县农业农村局生猪产业股股长唐恩泽介绍,黔北黑猪是一个开发前景很好的猪种资源,该县是黔北黑猪主要分布区域之一。
如何提高生态型黔北黑猪养殖质量,为市场和群众提供更优质、更健康的猪肉产品?如何培育、打造品牌,提升特色养殖和产业化经营水平,推动特色畜牧业高质量发展?习水县为此作了积极探索并取得较好效果。
如今,习水县格林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贵州特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习水县知春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三家企业承担起了习水县黔北黑猪开发利用工程的任务,三家企业目前存栏黔北黑猪种猪共570头。
3月25日,记者走进位于该县马临街道的格林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进行了采访。
记者看到,饲养圈中的一头头黔北黑猪,全身黑色、头部略长,额部有皱纹交错呈菱形,耳大遮眼,四肢强壮。
据该公司总经理罗太均介绍,该公司现存栏商品黑猪1200多头,秉承“五谷青饲、自然放养、运动保健”传统生态饲养模式,在一年的养殖周期中,每天分时间段放牧、听音乐、运动,经历春、夏、秋、冬四季自然发育成熟。
生态化养殖是该公司的一大特色。该公司建有粪便处理发酵及排气设施,粪便经过设施系列处理后,产生的沼液通过管道直接输送到附近临丰村蔬菜种植基地作肥料,产生的沼气用作公司照明。而当地农户种植的蔬菜又被公司回收,形成了种养循环产业链条。
为了让黑猪产业进一步做大,该公司通过“大场带小场”模式,今年向周边的隆兴、马临、醒民等镇(街道)群众发放种源能繁母猪300多头、种公猪12头。群众喂养的商品猪,公司按每公斤18元的价格收购。
该公司只是习水县发展黔北黑猪养殖业的一个缩影。去年9月,习水县农业农村局印发了《习水县畜牧渔业种质资源普查总体方案(2021-2023年)》的通知,计划自2021年起,用三年时间,在全县范围内组织开展农业种质资源普查,摸清全县农作物、畜禽、水产养殖种质资源家底。
为了保护黔北黑猪这一优质猪种,今年该县投资200多万元,加快实施黔北黑猪扩群增量项目建设。该县各乡(镇、街道)广泛宣传和发动,由各项目村优选项目农户,经过技术培训、签订发展协议和开展圈舍维修、环境消毒、采样、点对点调运等工作后,到目前,共发放扩群增量种猪600多头,大坡镇建筑村、坭坝乡南天门村等6个乡(镇)的7个村开始实施试点示范养殖。
贵州特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成立于2020年1月,该公司总经理郑远勤告诉记者,为把黔北黑猪做成品牌,加大对黔北黑猪品牌保护力度,2021年1月公司成功注册“黔北游山猪”品牌。目前,公司有存栏“黔北游山猪”商品猪1200头、能繁母猪118头,采取“公司+农户+村集体经济”模式做强黔北黑猪产业。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在习水县农村,饲养黔北黑猪好处多多:一是准入门槛低。有基本劳动能力的农户均可参与养殖;二是技术有保障。生猪养殖技术可以通过农业农村部门技术扶持,农户只需配合养殖即可;三是饲养成本低。黔北黑猪主要以青草、玉米、粗粮以及薯类、蔬菜等为饲料原料,原料获取成本较低;四是经济效益高。发展黔北黑母猪养殖户,每户可饲养2—10头母猪,农户负责养、企业负责开发销售渠道,能实现农户与企业的双赢;五是社会效益好。秉承养殖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保留传统生态饲养模式,用科学方式延续生态养殖标准,同时逐步发展适度规模家庭养殖场(户),通过标准化圈舍改造和粪污资源化利用,可有效解决养猪粪便污染和疫病防控难题,有利于促进畜牧业循环经济的发展。
该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陈健说,今年,习水县将紧紧围绕黔北黑猪扩群增量、生猪补栏、种养循环、疫病防控、产销对接、政策支持,推进生猪家庭农场优化升级,不断促进该产业实现大发展。
武汉晨报 202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