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乡村振兴三街镇发展特色产业 村民小康圆梦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灵川县三街镇坚持走深走实产业先行道路,通过把自然资源优势转化为特色产业优势,拓宽群众致富增收渠道,把特色产业做为推动经济发展,助推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发展多种特色产业,带动农民圆梦小康,走出一条精品特色产业致富之路。
在三街村委瑞华食用菌种植基地里,脱贫户邓玉兰正在采摘食用菌。这份离家不远的工作让她每月收入3000多元,让她走上了脱贫奔小康的兴福道路。“在家门口就能有打工收入,下班后还能照顾家庭,干些地里的农活,现在我家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了”邓玉兰高兴的对记者说。三街村党委书记庾振洲向记者介绍:“瑞华食用菌种植基地以村委集体资金为主,引入村民合作社的资金,基地成立时员工都是从附近的村民中招进来,优先招收贫困户,共有6名贫户在基地内务工。食用菌基地每年从6月初开始采摘到11月底,每天有20000元左右的销量,周边村委看到良好的产销,现已陆续开办了8个食用菌基地”。食用菌产业的蓬勃发展,早已让来基地务工的脱贫户走上了奔小康的道路。集体经济得到了壮大,又鼓起了村民的“钱袋子”,达到了双赢的目的。
来到龙坪“稻—薯—花”农业种植基地,村委支书秦燕辉正指挥收割机在收割水稻。“这几年龙坪大桥修通后,交通方便了,外出务工的年青人越来越多,由于缺劳力,农田耕种比较困难。为保障粮食安全,村委组织合作社统一向家中劳力不足的农户租地种粮,秋天种红薯,初冬种油菜肥田。合理的轮种让村民收入得到了增加。”秦支书向大家介绍。村里的致富带头人全建军,精心研发的新型“红薯干烘干装置”,获得了国家知识产权局的实用新型专利,他开发的黄金红薯干成为“网红”畅销产品。在自己致富的同时,他毫无保留地将技术传授给乡亲们,全心全意提供技术支持并跟综服务。在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下以“产业+合作社+党员+贫困户”特色产业扶贫模式,带动周边村屯近千名群众纷纷发展起红薯种植和深加工,每亩田地能增收12000元以上,脱贫致富效果十分显著。初春,随着油菜花的盛开,金灿灿的花海如诗如画,美不胜收。大量游客走进的油菜花田里,拥抱自然伴着花香,迎着春风享受春日里难得的一份闲适,成为网红打卡地之一。“早稻—秋红薯—油菜花”的生态循环农业模式,每年吸引3万多游客来此欣赏油菜花、购买红薯干,让村民们搭上了致富快车。
在三街村委北街村“水稻+鱼+菜”综合种养模式试验基地,一片绿油油的稻田长势喜人。田里水稻苗肥棵壮,一条条金背稻花鱼在稻下自由穿梭,这种“鱼稻共生”的种养模式养得稻黄鱼肥,实现“粮鱼双收”。三街镇农业推广站站长秦久贵:“稻鱼共养的生态模式,可以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种出来的稻子和鱼都是绿色产品,深受市场追捧,价格高不愁卖,9月份收获稻鱼后,还可以再种一茬蔬菜。试验基地采用这套模式后,亩纯收入可达到10000元左右”。据了解,“水稻+鱼+菜”综合种养模式是一种生态特色的种植方式,不仅可以稳定粮食生产面积,而且可以提高稻田综合收益,帮助农户实现“一田三收”,促进农民增收致富。陪同记者的镇农业推广站秦久贵站长还说:“近年来,三街镇积极探索特色种养模式,无花果鲜果种植、高山蓝莓、黄金百香果、食用野蔬、牧草养牛等都取得了良好的试验效果,接下来将向全镇乃至全县推广”。
潞江村委原有建档立卡贫困户58户193人,是自治区级贫困村。由于地处山区,村委到自然村没有水泥路,山路坑坑洼洼,出行的不便,成为了村民们致富奔小康的最大阻碍。镇党委、政府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多方筹集资金500余万元, 修建了村委到各自然村的硬化道路,彻底结束了村委到自然村没有水泥路的历史。拥有便利的交通条件后,绿水青山、秀美的潞江自然风光,立刻吸引了游客们的眼光,到潞江旅游的人越来越多,今年截止到8月份,潞江接待游客就达到8万人次。村民们通过水果采摘、农家乐、民宿等迅速分享到了旅游经济带来的红利,全村顺利脱贫摘帽。镇党委、政府引导村民整合旅游资源,潞江获批为首批国家森林乡村,成功申报为广西三星级乡村旅游区,潞江彻底告别了过去交通闭塞、贫穷破败的小山村形象。
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三街镇特色鲜明的产业为村民圆梦小康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乡村振兴注入了蓬勃动力。三街镇党委书记蒋光敏说:“立足本地资源,紧跟市场方向,提升产品品牌和经济附加值,把‘土’产业变‘特’产业,三街镇正在不断探索科学发展、适合自身实际定位的特色产业发展道路”。
腾讯网 2021-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