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热线:

微信

小程序

公众号

类别:钢材行业学习案例

提出单位:**协会

题目:助推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的经验做法借鉴

资料提供时间:2023-08-22

目录

更多

碳关税对我国钢铁行业的挑战及发展建议 文章下载

碳关税对我国钢铁行业的挑战及发展建议

2023年4月25日,欧盟理事会投票通过了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这标志着全球首个“碳关税”进入实质性实施阶段,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的正式出台将对全球经济和我国相关行业的进出口贸易产生影响。

钢铁行业作为能源密集型行业,是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的集中区域,本文将主要基于我国钢铁行业的发展现状探讨碳关税发展视角下钢铁行业所面临的挑战,并就如何进一步提高钢铁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几点策略。

一、碳关税的发展现状

(一)碳关税机制出台背景

碳关税,也被称为边境调节税(Border Tax Adjustment,BTA),是指主权国家或地区对高耗能产品进口特别征收的二氧化碳排放关税,主要针对发达国家从发展中国家进口的碳排放密集型产品,涵盖了钢铁、电力、铝、化肥和水泥等高碳排放行业。“碳关税”这个概念最初出现是为了在欧盟运行碳排放交易机制的背景下,欧盟国家针对未遵守《京都议定书》的国家征收商品进口税。

从“碳关税”的理论提出到相关政策出台,以欧盟为首的发达国家在碳交易、碳定价、碳排放标准等方面进行了实践尝试,并不断完善相关理论政策。

(二)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的内容

为应对外来高耗能企业的竞争,维护境内企业的竞争力,欧盟理事会在《欧洲绿色协议》中正式提出了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并于2022年12月正式确立CBAM机制。欧盟认为,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主要是对碳排放量不符合欧盟标准的进口商品征收关税,主要包括针对部分境外高排放产品征收的进口关税,和对境外高排放、承担排放成本但低于欧盟碳市场价格的企业按差额征收的跨境税,以此来消除欧盟境内企业和境外企业在碳减排方面的成本差异,从而保护欧盟企业的竞争力。并且,欧盟认为碳边境调节机制作为对欧盟碳排放交易机制的补充手段,也可以用于维护欧盟气候和经济政策的可持续性。

二、碳关税实施给我国钢铁行业带来的挑战

(一)加大我国钢铁企业的出口成本

1. 从我国钢铁行业的碳排放方面分析

从全球钢铁行业碳排放情况看,2022年全球钢产量达到18.85亿吨,直接碳排放总量约为28亿吨,占全球能源系统排放量的8%左右。其中,中国钢铁行业产量最大,共生产了10.18亿吨钢,产量占全球的54.0%。并且2022年中国钢铁工业的碳排放量约为18.23亿吨,贡献了全球钢铁碳排放总量的60%以上,占全国碳排放总量的15%左右,是我国制造业领域中碳排放量最多的行业。

目前我国钢铁行业仍然主要采用高炉—转炉长流程生产工艺,化石能源消耗占钢铁总能耗85%左右,吨钢碳排放的强度较高。钢铁产品生产过程中,碳排放主要集中在“铁前”环节,主要包括炼铁、焦化、烧结等,钢材产品深加工如冷轧、热轧、喷涂等阶段碳排放较少。而且,我国钢铁工业采用电炉短流程的比例大约是10%,欧盟这一比例已经达到40%,美国的该比例甚至达到了70%,并且根据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数据进行的测算显示使用电炉短流程的吨钢碳排放量比长流程低70%左右[1],因此从整体上看,欧盟和美国的吨钢碳排放量低于我国。征收碳关税有可能导致我国钢铁产品出口成本增加,削弱我国钢铁行业成本优势和竞争力。

2. 从我国钢铁行业进出口方面分析

自2005年起,中国就成为了钢铁产品净出口国,随后几年一跃成为世界最大钢材出口国。根据中国海关总署数据,2022年全年我国累计出口成品钢材6732.3万吨,同比增长0.9%,钢材净出口总量同比增长7.8%至5675.7万吨,是钢铁产品出口大国。

碳关税的实施将会从总体上提高我国对实施国出口物品的价格,中国的贸易条件会因此受到影响。以CBAM为例,根据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研究发现,基于已出台的CBAM规则,如果按照我国2022年出口到欧盟的钢材产品量(即389万吨)、2022年出口到欧盟的钢材产品总金额(即64.4亿美元)和2022年欧盟碳市场的平均碳价(即81欧元/吨)等进行初步估算,我国钢铁行业产品出口欧盟成本将增加4%—6%左右,即每年大概需要向欧盟支付碳关税2亿美元—4亿美元。因此,碳关税的实施将会抬高我国钢铁企业生产成本,导致钢铁产品的出口产品价格上升,增加钢铁产品出口的竞争压力,大幅降低我国钢铁产品在国际上的竞争力。

(二)进一步增加我国钢铁企业的制造成本

随着CBAM的出台,供应链绿色化趋势加速形成,这将进一步加大我国钢铁企业的制造成本压力,对我国钢铁行业的出口产生重大且深远的影响。国际可持续发展准则理事会(ISSB)发布可持续披露准则,许多国家在未来将逐步要求企业披露其供应链上下游的相关信息,包括供应商和分销渠道。其中,欧盟相关领域的汽车行业已经提出了大量采购低碳钢、零碳钢的要求,以及在数年内降低钢铁产品碳排放30%以上的要求。例如,奔驰、宝马等知名汽车企业已经要求宝钢、首钢等国内钢铁供应商提供汽车板产品的生命周期评价报告,同时提出“绿钢”的要求。因此,加快生产低碳钢成为了中国钢铁行业亟须面临的巨大挑战。

并且,由于钢铁是工业制造业中的基础材料,在建筑、机械、交通、家电、造船等下游制造产业中被广泛应用,未来碳关税的影响可能通过钢铁行业传导至下游制造业,对下游企业产生间接影响,从而使相应的下游企业偏向更低碳的钢材,迫使我国钢铁企业陷入产业发展与加速减排的两难困境。此外,国内钢铁下游行业也越来越关注钢材产品的碳排放量,这也将进一步增加我国钢铁企业的制造成本。

(三)加大我国钢铁企业在国际上的生存成本

随着碳关税的实施而提高的高碳排放标准必然会使中国在发达国家的高碳排放企业更加难以生存。碳关税的实施可能会扩大我国企业在实施国的直接投资规模,改变我国在该国的投资布局;同时,这种格局的改变,将会对我国的能源领域投资产生影响,使得资金更多地流向新能源行业。根据商务部、外汇局的统计,2022年我国对外全行业直接投资1465亿美元,增长0.9%。其中,采矿业达到了50.1亿美元,建筑业达到了64亿美元,制造业达到了216亿美元。三者之和达到330.1亿美元,基本属于高碳排放行业。随着日益严格的碳排放标准,以及全球不断上涨的碳价格,这将会给全球纳入碳关税范围的行业和企业带来巨大的生存压力。此外,欧盟的碳边境调节机制的出台将引起其他发达经济体效仿,推出各自的碳关税政策,从而加剧恶化我国钢铁企业在国际上的生存环境,这要求我国尽快发展高端绿色低碳钢铁产品来提高国际竞争力。

总体而言,碳关税的实施会对国内化工、钢铁、铝、水泥、塑料等高碳排放量行业的出口造成一定冲击;并且被纳入征税范围的行业,在未来的出口中,也会面临成本提高和贸易摩擦的风险。这要求我国的钢铁行业加快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步伐,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加速推进产品绿色化、低碳化和高端化。

三、在碳关税实施背景下我国钢铁行业发展建议与展望

(一)政府层面

1. 参与国际碳标准规则的制定,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我国需要积极参与全球治理,表明自己在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方面的立场和承诺,在促进环境保护和低碳减排的国际标准的制定和实施中贡献中国力量,减少碳关税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影响,保护我国的合法利益。在全球化和经济一体化的国际发展趋势中,碳排放和碳市场问题是需要各国共同协商的国际难题,而不是个别国家单方面出台碳关税来限制其他国家发展的国际政治问题。对发展中国家实施碳关税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碳排放导致的碳污染问题,最佳的解决途径应该是世界各国一起分担减排成本,发达国家运用自身减排技术帮助世界各国一起减少碳排放。而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需要树立积极的大国形象,为讨论和解决国际问题做出贡献,在碳关税政策的制定与协商中积极与各国交流,积极参与国际谈判和碳关税的制定,为发展中国家倡导合理、合法的税收标准。

2. 完善全国碳市场机制,实现对碳排放数据的核查

健全我国碳交易市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应对碳关税的影响,这要求我国尽快建立和完善全国碳定价机制,实现对碳排放数据的核查,支持我国在碳关税国际谈判中争取更有利的竞争位置。为最大化发挥市场化机制碳减排作用,要拓宽碳市场的行业覆盖范围,加快部署钢铁及相关行业纳入碳市场,以全国碳市场为主要框架,建立碳排放的核算标准互认机制,对各行业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开展监测评估,并确保碳排放数据满足国际气候谈判的数据需求。并且,在碳排放核算及核查标准互认方面,我国钢铁行业应充分借鉴欧盟等国外碳市场建设经验,结合国内碳市场建设现状,开展相关核算方法研究,逐步建立碳足迹标准、碳计量标准等,提高中欧核算标准、核查结果的互认度[2],以此来满足我国在国际气候谈判中的数据需求。通过引导市场上的资金更多地流向低碳绿色转型的钢铁企业,从而推动我国钢铁行业的绿色减排技术发展,促进企业进行绿色升级改造,以及产业绿色改革。

(二)企业层面

1. 推动钢铁行业绿色低碳转型,降低出口成本

加快推进我国钢铁行业的绿色转型,持续优化生产技术及绿色工艺,降低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和排放,可以有效帮助钢铁行业应对碳关税带来的出口挑战。在我国钢铁产品生产过程中,化石能源消耗占钢铁总能耗高达85%左右,碳排放的强度较高。这要求我国钢铁企业不断提高钢铁冶炼工艺和技术水平,推动钢铁生产的低碳研发和创新,以达到钢铁产品节能减排的目的。同时,提高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比例,积极推进清洁能源替代,通过不断深耕清洁能源与钢铁的融合创新,促使形成新的钢铁生态产业链条,为我国钢铁行业转变能源结构、实现工艺革命提供全新路径和创造全新场景。

2. 调整钢铁行业产品出口结构,提高低碳产品出口

不断优化和完善我国钢铁行业的产业结构,努力提高“低碳钢”、“绿钢”在钢铁产品出口中的比重,有效缓解碳关税带来的出口压力。现如今,欧盟相关领域的汽车行业对钢铁行业提出了低碳钢的要求,并且,越来越多的下游企业偏向采购低碳钢。为应对低碳钢的要求,我国钢铁行业要坚持去产能工作,按照计划继续压减粗钢产能,增加高品质铁矿石的使用,从而减少生铁生产过程中化石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此外,高端低碳钢铁产品要勇于参与国际竞争,我国钢铁行业要加快高品质的绿色低碳钢材产品生产,促进钢铁行业低碳生产链和供应链的形成,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绿色智造特色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道路。

(三)金融机构层面

金融机构可以通过开展碳金融专业服务和运行碳关税相关的金融中介服务,为我国钢铁企业提供便利的基础碳金融服务和开发全流程的专业金融服务,同时可以创新开发各类转型金融产品以推动行业转型,综合助力我国钢铁企业应对碳关税带来的挑战。就转型金融产品助力钢铁转型来看,可以通过可持续挂钩债券、转型保险、转型基金、支持转型活动的股权投资基金和并购基金等,来全方面帮助高碳行业转型。此外,金融机构也可以积极探索未来发展碳金融衍生产品,在碳市场、碳关税等领域发挥金融专业能力,为我国钢铁企业管理碳配额及碳价格风险提供创新碳衍生品服务,助力钢铁行业绿色低碳转型。

每经网2023-07-21

 

 

姜维:中国钢铁工业协会重点工作推进情况报告 文章下载

姜维:中国钢铁工业协会重点工作推进情况报告

各位领导,各位会长、常务理事、理事,各位代表:

大家下午好!

根据安排,下面我向大会报告今年上半年钢协开展的重点工作情况。《中国钢铁工业协会2023年上半年行业重点工作回顾》已发给大家,我就部分重点工作进行汇报。

今年上半年,我国经济形势严峻,钢铁行业作为经济运行的“晴雨表”,遭遇了近几年最困难的一个上半年。面对挑战,在钢协常务理事会的领导下,我们紧紧依靠广大会员单位,按照年初理事会提出的各项工作要求,强化服务意识、拓展服务方式、提升服务质量,扎实推动行业平稳运行,有序推进各项重点工作开展。

一、引导供需平衡,全力做好“稳市场”工作

1.做好市场监测,积极引导市场供需动态平衡

上半年,钢铁市场需求不及预期,供给弹性释放过大,供大于求矛盾较为突出。钢协密切关注钢铁供给端变化,及时跟踪房地产、机械等9大下游行业运行情况,重点突出光伏、风能、新能源汽车等新增用钢领域的相关信息,定期发布行业月度分析报告,呼吁行业面对下行压力坚持“三定三不要”。4月下旬,组织召开钢铁企业季度运行分析会、季度新闻发布会,协会领导、行业专家通过会议、媒体、报告等载体,多渠道及时、密集发布相关信息,引导会员企业动态调整产能释放强度和节奏,得到会员企业积极响应。同时,地方钢铁协会因地制宜、积极行动、发挥作用,陕晋甘川等地区的行业组织针对市场供需失衡,加强自律、主动作为,在保障供应的前提下,有效控制产能释放,缓解了区域供需矛盾,改善了企业经营状况。部分地区和企业结合实际,尊重市场规律,响应协会号召,在此方面做出了努力和许多有益尝试,5月全行业粗钢产量同比、环比均有较大幅度下降,促进了钢厂库存基本回归正常水平,对6月、7月钢材价格止跌企稳小幅回升起到了积极作用。

如何解决供大于求的矛盾,在2022年7月行业供需失衡初见端倪的第一时间,钢协在关于钢铁市场形势六点基本判断的第一个判断就指出,“问题出在钢铁需求侧,现实解决方案在钢铁供给侧”,需求端我们决定不了,供给端应该也可以有所作为,一分作为就有一分收获。今年上半年,不少企业有意识地根据市场需求,适时调控产能释放强度,为维护行业大盘发挥了作用。随着下半年国家消费端、供给端的相关政策出台,这部分企业有望通过下半年产量补缺释放,实现更好效益。

2.研究期货对市场影响,改善市场价格形成机制

根据2023年初会长办公会决定,钢协组织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家发改委价格监测中心、冶金经研中心及9家钢铁企业对已上市的铁矿石、螺纹钢等9个期货品种进行分析,形成《期货对钢铁行业运行影响的评估报告》,提出进一步优化已有期货品种制度、审慎推进相关新品种上市、取消夜盘交易、加强期现货跨部门联合监管、钢铁企业加强相关体系建设等建议。今天上午报告已通过常务理事会审议,下一步将征求多方意见,并形成专报报送国家有关部门。

钢协将继续加强国内、国际市场监测,推进行业自律,呼吁企业做好风险管控,把握生产节奏,优化出口产品结构,积极应对即将进入过渡期的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政府、协会、企业共同努力、积极应对,加强对企业碳核算、碳申报等方面的培训与指导。

二、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促进行业转型升级

1.配合政府、服务企业,高质量推进超低排放改造工程

中国钢铁“超低排放”改造工程是引领世界钢铁的绿色革命、浩大工程。钢铁企业作为工程责任主体,推动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实现全流程、全环节、全方位超低排放改造,付出了巨大人力、物力、财力,为打赢“蓝天保卫战”作出了载入史册的贡献。

钢协作为中间一环,积极配合生态环境部,全力、高效、及时做好审核、公示工作。2023年,钢协组织行业环保专家493人次,对公示监测报告进行形式审查;组织86人次对公示企业现场调研;编制《超低排放改造评估监测总报告》《超低排放改造有组织评估监测分报告》《超低排放改造无组织评估监测分报告》《超低排放改造清洁运输评估监测分报告》四份报告模板,降低企业编制压力,减少评估工作量,提高评审工作效率;建立对第三方评估监测机构实施考核记分管理制度,打分结果定期向评估监测机构反馈,制度的实施起到了积极作用,评审周期明显缩短,报送材料质量有所提高,回退率明显下降。建议各申报企业作为甲方,规范对第三方的严格要求,促使第三方高质量形成报告,提高审核、公示效率。

2023年1-7月,新接受申请监测公示56项,已超过2022年全年的51项;新接受申请监测公示的企业42家,与2022年全年的43家已基本持平;已经公示的企业38家,已超过2022年全年的35家;已公示的产能1.41亿吨,略低于2022年全年的1.54亿吨; 2022年公示企业的规模为440万吨/家,2023年为371万吨/家。数据显示,超低排放公示正逐步由大企业为主向全行业延伸。积极开展超低排放改造技术、改造投资及运行费用调研评估工作,已形成超低排放备选技术193项,今年下半年将进一步遴选并发布。经初步统计,企业超低排放改造投资约为422元/吨,不同区域、不同工艺流程、新老企业等投资差异明显。同时,完成超低排放改造企业通过技术升级、管理升级,运维费用呈下降趋势。

钢协积极反映一些地区不科学的“超超低”排放要求,取得明显效果。生态环境部明确表态不支持“超超低”排放,浙江、江苏等省市已做出积极调整,辽宁等省份已暂缓相关政策出台,部分省份由强制调整为协商,其他省份也没有进一步提高超低排放标准,江苏等省份还从服务实体经济、支持实体经济出发,拟对超低排放A类企业返还征收的差别电价。

今年下半年,我们将在配合做好超低排放改造公示的同时,制定企业超低排放对标体系,促进行业降低超低排放运维费用;组织高炉精脱硫等共性技术研发,加快形成稳定可靠源头治理新技术;形成超低排放改造技术目录,减少行业超低排放改造投入成本。

2.推进极致能效工程,提高行业能效水平

极致能效是行业现阶段降碳的主要路径,钢协将“极致能效工程”定位为覆盖全行业、全产能的第三大工程,于去年12月正式启动,得到企业积极响应,在全行业迅速形成共识,众多钢铁企业将极致能效作为企业重要的工作之一。首钢股份、南京钢铁、晋南钢铁等企业成立了极致能效创建推动工作领导小组,均由企业一把手亲自担任组长,组员涵盖公司能源部、规划部、生产部、财务部等多部门,并编制发布企业能效标杆三年行动计划,详细部署极致能效工程未来三年的工作目标、工作步骤、能效项目清单。建龙集团、中信泰富、新兴铸管等企业积极申报成为第二批示范培育企业。

2023年以来,钢协以“三清单两标准一数据系统”以及“双碳最佳实践能效标杆示范厂”培育为主线,开发并发布能效对标数据填报系统;在已发布技术清单的基础上,梳理汇总能效提升技术合作伙伴能力清单,第一批初步遴选49家企业、88项技术,对应200余个实施案例纳入能力清单,并启动技术对接。6月30日,在马钢成功举办副产煤气高效利用技术首场对接会,第二场电炉节能技术对接会将于8月5日在京召开。同时,钢协正组织行业力量起草 “双碳最佳实践能效标杆示范厂”验收办法,力争年内实施试点验收;多次向部委如实报告行业能效达标杆的实际困难,在刚刚发布的《工业重点领域能效标杆水平和基准水平(2023)》文件中,钢铁行业炼焦、高炉、转炉、电弧炉四个重点工序能效标杆值、基准值均没有上调。

钢协将于8月完成第二批极致能效申报工作,现在看大企业、领先企业高度重视、积极参与,大部分已经付诸节能改造实际行动,但广大中小企业还在观望,也有少数企业还在把重心放在“数据达标杆”上。在这里呼吁各家钢铁企业,在本次极致能效数据填报中,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如实填报数据,保证数据真实可对标,这是此项工作的基础,也是政府采信的基础。

3.加强钢铁行业EPD平台建设与低碳排放钢标准研究

以绿色低碳为核心的国际贸易规则正在对我国形成潜在壁垒。多家企业反映,越来越多的下游用户要求钢铁企业提交EPD或碳足迹报告。我国EPD体系建设刚刚起步,建立我国自己的钢铁行业EPD平台对外披露产品的环境绩效,并与国际互认,非常必要且迫在眉睫。

在宝武和欧冶云商的支持下,去年钢铁行业EPD平台应运而生、正式上线。作为中国工业领域的第一个EPD平台,截至2023年7月19日,中国宝武、首钢、沙钢、包钢、酒钢、万泰特钢等10家企业已发布36份EPD报告,鞍钢、河钢、中信泰富、山东钢铁、河南钢铁、新天钢、建龙、盐城联鑫等30余家钢铁企业已正式提交或正在提交相关报告,将于2023年正式发布。EPD报告已累计下载2万余份,平台注册用户达2380个,其中包括东方航空、一汽、上汽大众、舍弗勒、斯凯孚、三菱、沃尔沃、海尔、中国建筑等近2000家世界知名下游用户及机构。

为应对国际贸易、推动国际采信互认,平台已完成中英文网站建设,建立了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中英文电子标签;推进与建筑、汽车、家电、电力、船舶等行业LCA碳足迹方法学研究、平台合作建设和互认工作;推进与日本、意大利、瑞典、澳大利亚、德国、美国、奥地利及爱尔兰等国家EPD平台的沟通交流与相互采信。钢协还启动了与欧盟、日韩、东盟等国家和地区行业组织、重点企业的交流工作。

目前,国际上绿钢、低碳钢、零碳钢、近零碳钢等概念层出不穷,标准碎片化、多元化、混乱无序,相关钢铁企业疲于应付。为掌握中国钢铁绿色贸易主动权,参考国际标准,建立中国低碳排放钢标准已刻不容缓。为此,根据企业诉求,钢协在中国宝武LCA团队支持下,启动了中国低碳排放钢标准研制,目前已初步完成参数设计、碳排放预测模型开发、基础数据库建设,并已形成DEMO版,有望在今年底形成标准初稿,力争在明年6月前形成标准建议稿。

无论是EPD平台还是低碳排放钢,其价值和生命力在于广大钢铁企业的参与和使用,这对打造中国钢铁国际绿色贸易话语权、维护中国钢铁公平贸易地位至关重要。希望广大会员企业把这项工作当作自己的事,积极参与中国钢铁EPD报告发布,支持EPD平台建设。我相信,这对企业建立碳数据管理、碳人才培养、提高碳数据治理水平也会大有裨益。也希望行业头部企业和有意愿的企业,积极参与低碳排放钢标准的制定,共同努力,推动中国低碳排放钢标准尽早横空出世。

三、推动“基石计划”落地,切实保障资源安全

1.加大国内矿山建设

提升战略性资源供应保障能力是党的二十大提出的明确要求。在各方共同努力下,以西鞍山铁矿正式开工建设为标志,“基石计划”取得明显进展。

2023年召开加快国内重点铁矿项目开发建设现场会和“基石计划”国内铁矿资源开发工作座谈会,国家部委、行业协会、地方政府和钢铁企业等形成了持续提升铁矿资源保障能力的强大合力,其中西鞍山铁矿相关审批手续办理时间缩短了29个月;钢协定期调研梳理国内重点铁矿项目审批建设情况,动态调整铁矿项目清单和分类,为国家加快推进项目建设提供基础支撑;完成“基石计划”国内铁矿资源开发情况报告,调研分析国内部分在产铁矿山受制无法正常生产的原因,提出要兼顾当前和长远,坚持推进“基石计划”实施,坚决杜绝“一人得病大家住院”的简单执法等“一刀切”现象,保障在产铁矿资源生产。

下一步,钢协将继续积极配合有关部委,注重经济性、生态性和安全性三维目标动态平衡,研究和筹划“基石计划”2.0升级版,重点由资源总量转向资源品种,研究与钢铁生产低碳流程变革相匹配的资源保障体系建设;推动三方现场会商机制,加快推进一批优质重大项目开工建设;进一步梳理重点项目建设进展。推进清单动态调整,及时反映企业有关诉求,扎实推进“基石计划”取得新进展。

2.挖掘废钢资源绿色属性,加大废钢资源综合利用

钢协原料工作委员会增设废钢工作组,加大废钢资源监测和研究;针对废钢开票难、进口难、统计难等问题,多次向工信部、国家统计局等有关部门反映并提出建议;钢协质标委针对《再生钢铁原料》国家标准过于严苛、废钢进口量持续低位,提出《再生钢铁原料》国家标准修订计划立项,已通过评审并公示,待国家批复正式下达后按照流程开展征求意见、审定和报批工作。

提高废钢资源利用效率,加大电炉短流程炼钢问题研究。钢协组织行业力量,实地走访河钢石钢、徐州金虹等50多家电炉企业,并与主要电炉设备制造厂进行调研交流,全面评估分析我国电炉短流程炼钢发展的现状和问题、发展趋势和方向,形成《我国电炉短流程炼钢发展研究报告》。报告分析了我国电炉短流程未来发展面临的形势,剖析了电炉工艺装备水平、绿色减碳潜力、电炉流程竞争力、原料能源供需预测等情况,描绘了有序推进电炉短流程高质量发展的三个阶段路线图,提出了优化电炉发展的政策环境、市场空间和推进机制等政策建议。报告指出,发展短流程炼钢是中国钢铁实现低碳绿色发展的必然趋势,钢铁行业在实现“碳中和”目标过程中,高炉-转炉和电炉在上下半场的角色和降碳贡献不同。上半场,碳排放总量降低重点要依靠长流程;下半场,废钢资源丰富、绿色能源充裕、电炉技术进步,短流程电炉炼钢将发挥重要作用。钢协将继续针对废钢资源供给、电力供应及电价、废钢有害残存元素、高品质电炉钢冶炼核心技术、装备制造国产化等5方面突出问题,进一步开展相关工作,配合国家有关方面有序引导废钢资源循环再利用,促进电炉短流程炼钢持续健康发展。

四、着眼未来,推动行业科技进步

1.积极推动中国钢铁世界前沿低碳技术开发的顶层设计

低碳技术的进步决定未来世界钢铁的竞争态势。目前,发达国家加强顶层设计,通过国家政策直接支持工业领域低碳转型的技术研发。近期美国出台的《通胀消减法案》、欧盟的《绿色协议工业计划》、日本的《2050年碳中和绿色成长战略》以及韩国的《绿色新政》等,无一例外,均明确提出通过政府、银行和基金等机构,投入大量资金,支持低碳技术进步,促进绿色转型,其中钢铁是各国重点支持领域。

我国“双碳”政策密集出台,制度体系逐步形成,其中工业领域低碳技术进步支持计划的顶层设计尚未出台,处于世界低碳竞争前沿的中国钢铁低碳技术开发已全面启动,河钢、宝武的氢基竖炉示范项目,鞍钢流化床氢冶金中试项目等至少18家企业53个低碳技术研发项目已启动,但相应政策支持的顶层设计尚不成体系,一些产能、能耗指标给先行企业带来堵点。为此,钢协组织行业专家提出了包括氢冶金、近终型、大容积电炉、CCUS等“世界前沿八大低碳共性技术开发支持计划”,就重点项目、共性技术组织模式和支持政策需求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并多次向发改委、工信部等进行汇报。在发改委、工信部的支持下,产能、能耗支持以及产能延迟置换等支持计划正在研究制定过程中,发改委对部分氢基竖炉等项目给予了资金支持。

下一步,钢协将细化支持方案,形成涵盖资金支持、低碳共性技术研发、绿色转型退出补偿、低碳排放钢标准和促进使用等内容的我国钢铁产业绿色低碳转型“一揽子”计划,将行业专业化的政策建议力争转变为政府的顶层设计,为行业低碳转型提供政策支持。

2.落实“上海共识”,促进行业科技进步

推动行业积极落实宝武、鞍钢、首钢、河钢、沙钢、中信特钢等十个单位研究院院长共同发布的《中国钢铁企业研究院院长上海共识》。《共识》发布后,目前有66项工作在同步开展,并取得了系列成果。在“胸怀国之大者,服务国家战略”方面,聚焦钢铁材料升级,突破关键材料供应瓶颈,创建数字化钢铁。钢协推荐宝武、首钢、中国钢研、青拓等12个项目获得国家财政“先进结构与复合材料”重点战略专项资金支持。鞍钢研究院利用数字化材料研发平台,通过材料集成计算和高通量实验室助力高强高韧吉帕级海工钢的高效开发,迅速实现替代进口;中信泰富特钢第四代核电压力容器特种焊丝用不锈钢突破系列关键核心技术,成功解决国内重大装备多年的“卡脖子”难题。依托钢协牵头的钢铁行业智能制造联盟,遴选128项智能制造优秀案例,发布《2022年钢铁行业智能制造及两化融合评估报告》,编制《钢铁行业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并已由工信部公示征求意见。首钢推进工业互联网、5G、北斗、机器人、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钢铁制造全流程深度融合,形成了包含智慧生产、质量管控、设备运维、无人库区、安环消防多业务集成的平台管控架构,实现生产效率大幅提升,整体运行成本显著降低。在“绿色发展,绘就碧水蓝天”方面,落实国家“双碳”目标,推动资源循环利用、全流程极致能效,氢基竖炉,流化床氢冶金以及沙钢超薄带连铸连轧等低碳技术取得积极进展,保持国际领先水平。越来越多的钢铁企业推动余热余气自发电率集成创新、积极应用钢渣资源化利用技术,钢铁行业循环经济综合水平显著提升。在协同创新,倡导产业链、“产学研用”生态圈合作方面,北科大与建龙集团共建“绿色钢铁智能冶金创新中心”,针对建龙各钢铁子公司的创新需求,以张榜、揭榜方式开展订单式科研项目合作,取得丰硕成果。受国家能源局委托,钢协组织东北大学、中国钢研、酒钢、宝武清能、中钢热能院开展“新型能源体系下,消费侧钢铁工业绿色低碳转型研究”,提出氢能替代、绿色能源替代对钢铁行业低碳转型的影响及政策需求。电力与钢铁是互为上下游的重要合作伙伴,今年上半年,钢协组织鞍钢、中国钢研、浙江久立等核电用钢生产企业与中广核对接交流,就核电用耐蚀钢筋攻关达成初步意向,目前正在联合中国电力联合会,策划组织钢铁-核电行业上下游对接会,构建上下游产业合作机制,共同推进核电领域材料升级。

今年下半年,由钢协科技创新委员会主任单位鞍钢集团牵头,将继续组织召开研究院长会议,交流“上海共识”推进经验,重点跟踪世界钢铁生产技术新进展和未来发展趋势,为行业未来发展提供战略指引。

五、加强行业人才队伍建设,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高素质人才队伍

一是在河钢集团支持下,成功举办 “河钢杯”第十届行业大赛。来自全国62家钢企的400多名选手、教练、领队参加大赛。据统计,本届大赛参赛企业通过举办选拔赛,带动全行业2万余名技能人才岗位练兵、岗位比武,通过比赛一大批高技能人才脱颖而出,获得全国技术能手和钢铁行业技术能手等荣誉称号。“河钢杯”大赛成为钢铁职工技能提升的重要平台、职工成长成才的重要通道,实现了“一届更比一届好”的办赛宗旨。

二是持续推动专业教材和工具书经典传承国际传播工程。在中国宝武、鞍钢集团等13家会长、副会长单位的支持下,工程正式启动了160余种冶金专业高等和职业教育教材的新编、修订、再版以及配套数字教材建设工作,目前已同步开展第二批入选教材书目的遴选工作。

三是紧抓行业关切,服务企业需求,高质量提供行业教育培训服务。今年组织举办了绿色低碳、科研技术、智能制造、管理提升等各类培训班11期,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累计培训覆盖4000余人次,组织师资为5家企业送教上门,覆盖3000余人次,得到行业积极响应和好评。

2023年上半年,钢协还在产能治理新机制、标准化建设、信息统计、对标挖潜、国际合作、行业宣传等方面作了大量工作,上述工作得到了发改委、工信部和生态环境部以及政府机关各部门的指导,既有钢协系统人员的付出,也有会长单位派驻人员以及各工作委员会派驻人员的努力,离不开谭成旭会长和鞍钢集团的指导和帮助,更离不开广大会员单位的信任和支持。衷心感谢会员单位和各方力量对我们工作的理解和帮助,真诚欢迎大家对我们的工作提出批评和建议。

谢谢大家。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2023-08-03

 

 

搭建区域钢企交流平台助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 文章下载

搭建区域钢企交流平台助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

7月26日,第八届陕晋川甘(云贵渝宁青新)建筑钢企高峰论坛在四川内江举行,本次活动由第八届论坛轮值理事长单位四川川威集团主办。

记者从现场了解到,本次活动以第八届陕晋川甘建筑钢企高峰论坛为主论坛,同时设置了四个分会,分别是高层闭门会、生产技术分会、销售分会以及供应分会,参会企业围绕“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主题,共同研讨钢铁行业发展趋势,探讨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应对举措。

■本报记者 廖小涛 刘敏 内江报道

推动区域行业自律

在过去的一年中,川威集团促进川渝钢铁市场与全国市场接轨,改变了传统落后的过磅计重,实现川渝区域直条螺纹钢理论计量交货,加快了物流运输效率、响应节能减排政策,推动行业的良性发展。同时,川威集团具备上海期货交易所西南区域唯一“交割品牌”等优势,并当选第八届陕晋川甘(云贵渝宁青新)建筑钢企高峰论坛轮值理事长单位。

作为轮值理事长单位,川威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劲在会上作了论坛工作报告。他表示,2023年上半年,中国钢材市场面临价格低迷、利润下降、原料上涨和产业链各环节利润分布极不合理的现状,面对行业高质量发展道路上前所未有的压力,理事会各成员单位,认真落实贯彻中钢协六届五次会议精神和工作目标,认真研判经济形势及市场动态,发布价格指数、搭建对标学习平台、推动区域行业自律,助推区域钢铁行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为区域经济稳健发展做出了应有的努力。

王劲表示,作为轮值会长单位,川威集团下半年将带头持续深化行业自律,坚决落实中钢协“三定三不要”的原则,坚决执行中钢协《主劝调整强度保持行业平衡运行》的倡议,算好企业成本收益的小帐和产业链价值的大帐,保证区域弹性供给。同时,论坛将深入推进对标工作,推进区域钢企经营效果的改善,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同时,作为西南地区唯一座落于森林中的钢铁企业,川威集团依托拥有中国南方足训基地的优势,发出了“以球会友,以赛促谊”的号召,希望通过举办足球联赛,进一步加强同行业之间的文化交流,推动合作进一步纵深化。

建立新型竞合机制

陕晋川甘钢企高峰论坛于2015年成立,以市场共享促进区域治理,搭建起了区域钢企对标学习、合作交流的平台,探索建立了区域钢企新型竞合机制。

本次论坛突破了以往各届成员会规模,云、贵、渝地区钢铁企业的加入进一步拓展了行业协同的力度和深度。与会代表通过深入交流与沟通,就加强行业自律、维护市场秩序、促进技术管理经验交流等工作达成广泛共识,并表形成《第八届陕晋川甘(云贵渝宁青新)建筑钢企高峰论坛倡议》。

由于区位、经济、战略等各方面因素,论坛区域钢铁产业集中度相对较低,要实现高质量发展,目前只能依靠论坛及各成员企业自身努力。陕钢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杨海峰表示,倡导中钢协会员单位,特别是“头部企业”对标看齐、强化自律,共同优化市场供需,保障市场持续健康运行。同时,提高铁矿石资源保障、产品定价权等工作自主能力,促进钢铁产业销售利润率尽快回归到合理区间,为我国建设制造强国注入新的动能。

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总工程师李强表示,“钢铁产业拥有我国最大最活跃的内需市场、最全最完整的产业体系、最多最丰富的人才资源、最新最先进的技术装备,处于减量、重组和环保叠加阶段,正向高质量低碳阶段演进。”截止目前,四川17家钢铁企业拥有产能规模约3200万吨。2022年,四川黑色金属矿采选业、冶炼和压延加工业营业收入3100亿元、占全省工业总营收的5.64%。

陕晋川甘(云贵渝宁青新)建筑钢企高峰论坛成立9年来,已成为建筑钢企高峰论坛是钢企协同发展、自律发展、健康发展的助推器,论坛成员单位对行业区域阶段性涌现的新问题、突出问题、深层次问题及时分层级进行交流和磋商,形成共识,有助于破解钢铁企业的痛点和行业的难点,加快推进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

金融投资报2023-07-27

 

 

霍福鹏:加快推进钢铁行业绿色低碳转型 文章下载

霍福鹏:加快推进钢铁行业绿色低碳转型

“当前,我国工业经济发展面临恢复较为缓慢、基础尚不牢固的问题,企业生产经营仍面临需求不足、利润减少、资金紧张、供给偏紧、信心不足等困难与挑战,但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形势越是复杂严峻,我们越要坚持高质量方向不动摇。”7月2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产业司副司长霍福鹏在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六届六次理事(扩大)会议上发表讲话时说道。

霍福鹏表示,作为国民经济重要基础原材料产业,钢铁行业要在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进程中,坚定信心,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提升我国钢铁供应链安全稳定性,加快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

外部形势变动为产业升级提供了机遇

如何看待当前经济发展形势?霍福鹏表示,经济恢复是一个波浪式发展、曲折式前进的过程。我国经济具有巨大的发展韧性和潜力,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我国工业门类齐全,人才规模庞大,超大规模市场为未来发展提供广阔空间,长期向好的态势不可逆转。

“去年以来,我国钢材市场需求回落,钢铁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加剧,亏损面扩大。”霍福鹏认为,“回顾我国钢铁工业发展历史,外部形势剧烈变动会造成行业增长波动,但也为产业升级提供了重要窗口和机遇。”

霍福鹏表示,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进一步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着力扩大内需、提振信心、防范风险,不断推动经济运行持续好转、内生动力持续增强、社会预期持续改善、风险隐患持续化解,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钢铁行业成为去产能的当头炮。”在回顾近年来钢铁行业去产能历程时,霍福鹏说道,“钢铁行业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一项重大政治任务,也是钢铁行业加快推进低碳绿色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霍福鹏表示,近年来钢铁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积极成效。

一是产能产量“双控”成效显著。2021年、2022年,我国粗钢产量同比分别压减约3000万吨、1800万吨,圆满完成当年的目标任务。“正是通过压减粗钢产量,推动进口铁矿石量价齐跌,助力钢铁行业实现碳达峰。同时,钢材供需基本保持平稳,钢材价格处于相对合理区间。”他说。

二是钢铁产业集中度逐步提升。2016年,宝钢、武钢合并重组后,我国钢铁行业每年都有标志性的兼并重组事件发生。霍福鹏认为,这些案例对钢铁产业优化布局、推动技术创新产生了积极影响。

“钢铁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要科学把握全球科技和产业变革趋势,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深化改革、锐意创新、提升能力,不断夯实高质量发展的基础。”霍福鹏提出,钢铁行业要久久为功,坚定不移推进钢铁产业结构优化。

一是巩固去产能等工作成果,坚决防止反弹。霍福鹏表示,钢铁企业要始终保持战略定力,严格执行产能置换、项目备案等政策法规,以负面典型为戒,坚决杜绝新增产能等违法违规行为,坚决守好“禁住”新增这条红线。决不能有侥幸心理,决不能打“擦边球”,确保政策不折不扣落实到位。“我们将继续发挥‘地条钢’及违法违规产能举报平台作用,确保举报一起、核实一起、查处一起。同时积极支持行业加强自律,形成良好的生态。”他表示。

二是深化改革创新,力推兼并重组。霍福鹏提出,要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在尊重企业主体地位、保障企业自主决策的前提下,有效利用环保治理、能耗“双控”、碳达峰等形成的倒逼机制,加快钢铁行业兼并重组步伐,打造一批产品优势明显、自我发展能力强的专业化龙头企业。

加快推进国内铁矿项目开发建设

“目前,我国铁矿资源依然高度依赖进口,外采率连续9年在80%以上。2022年,我国进口铁矿石超过11亿吨,远超其他金属矿石进口量总和,且进口来源集中,铁矿石价格持续高位波动,导致我国钢铁行业利润被严重蚕食,产业链供应链安全难以得到保障。”霍福鹏表示,铁矿石已成为制约我国钢铁产业发展最突出的问题。

“做好国内重点铁矿项目开发建设工作,对于稳定铁矿石进口价格、提升战略资源保障能力至关重要。”霍福鹏进一步提出,必须加快推进国内铁矿项目开发建设,补齐资源短板,提升钢铁产业链自主可控能力。

一要抓好分类施策,加快项目建设。“现有矿山仍是当前国内铁精矿供给的重要力量,因此,要保障现有矿山正常生产。”霍福鹏提出,同时,要加快推进新项目开工建设,特别是大台沟铁矿、红格南矿等千万吨级铁精矿项目,要抓好矿权审批、采矿权出让、用地和能耗指标等重点工作落实。

二是发挥引领作用,增强协同合力。霍福鹏表示,钢铁央企要发挥骨干带头作用,持续提升铁矿资源开发能力。同时,他强调,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中国冶金矿山企业协会要发挥好桥梁、纽带作用,以调查研究为基础,以政策建议为手段,向有关部门反映实际情况。

三是加强监督指导,确保取得实效。“要定期或不定期召开国内铁矿项目推进会,确保项目如期建成投产;研究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对于各方推进积极性较高的项目,要研究纳入重点工作予以支持。”霍福鹏表示,还要继续支持符合条件的铁矿资源绿色化、智能化开发和综合利用项目。

稳步推进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双控

“近年来,在国家各有关部门、各地方、有关行业协会和重点企业的共同努力下,产业绿色低碳发展工作有序推进。”霍福鹏介绍,成效主要表现在政策体系逐步完善、部门形成协同推进机制、各项重点工作落实落地等方面。

“我们推动实施了一批典型绿色制造重点示范项目,中国宝武湛江钢铁氢基竖炉、河钢张宣科技氢冶金示范工程等一批先进绿色低碳技术的产业化应用,是我国钢铁工业由碳冶金向氢冶金转变的重要里程碑。”霍福鹏说道。他表示,钢铁行业要持续推进绿色低碳转型,持续推进能耗对标,加快节能降碳关键项目落地,为绿色低碳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他提出,钢铁行业要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严格能效管理,加快实施分类改造。霍福鹏表示,一方面,各级政府要严把项目准入关口,统筹加强钢铁项目规划布局,按照产业规划、环境政策、能效水平等相关要求,严格“两高一低”项目准入管理。另一方面,钢铁企业要推动实施技术改造,严格对照能效标准要求。具备改造条件的要尽快实施改造,做到能改尽改;不具备改造条件的要推动有序退出,坚决淘汰落后生产技术和工艺装置。

二是强化技术支撑,加快先进技术推广应用。霍福鹏指出,要进一步聚焦钢铁行业关键环节,加强技术突破,加快构建绿色低碳技术体系;加快对龙头企业的重点培育和示范引领,引导重点领域企业加快先进节能技术装备更新换代,促进关键节能降碳技术示范应用,加快提升绿色制造水平。同时,钢铁企业要加强绿色低碳技术创新能力,联合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力量,整合产业链上下游资源,建立绿色技术创新联合体,优化绿色技术创新模式,为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提供关键技术支撑。

三是有计划、分步骤推动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双控。霍福鹏表示,具体措施有以下方面:

首先,要坚持先立后破,创造积极条件。制度转变是一项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霍福鹏提出,要用好能耗双控打下的坚实基础,平稳有序过渡到碳排放双控。要落实好已经出台的能耗双控优化政策,根据“双碳”工作需要,研究进一步细化完善的工作举措,为碳排放双控夯实制度基础。同时,要完善配套政策,健全统一规范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加快夯实基础能力。

其次,要坚定不移、更高水平、更高质量地做好节能减排工作。“实施碳排放双控不意味着对节能工作可以有任何放松。”霍福鹏说道,在碳达峰、碳中和的不同阶段,企业要坚定不移地做好节能工作,继续实施全面节约战略,不断提升能源利用效率。

最后,碳排放双控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涉及方方面面的切身利益。因此,霍福鹏提出,在制度转变的过程中,要把握好节奏和力度,在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同时,根据形势发展变化不断调整优化政策措施,切实保障产业供应安全。

中国冶金报社2023-08-01

 

 

钢铁等重点行业“碳排放双控”提速 文章下载

钢铁等重点行业“碳排放双控”提速

多个重点行业正在加速从能耗双控转向碳排放双控。《经济参考报》记者了解到,近期,钢铁、建材、有色等重点排放行业及企业积极备战,碳排放的考量逐渐从大企业向全产业链延伸。业内人士认为,这一转变将为部分行业发展带来新机遇,也为经济增长提供更多用能空间。

近日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推动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双控的意见》,提出要立足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已进入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的关键时期,完善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调控,逐步转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

“从能耗双控转向碳排放双控是我国实现‘双碳’目标的一项重要举措。”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环境政策研究所所长董战峰表示,碳排放双控是指实行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其重点在于约束化石能源消费总量与强度,为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释放空间。更多鼓励非化石能源使用,地方推动可再生能源发展的积极性会更强、力度更大,控碳更精准,为经济增长提供更多用能空间。

在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产业发展部副主任李永亮看来,从能耗双控转向碳排放双控,排放考核的标的物发生了变化,也带来了实现路径和方式的变化,从单一的节能走向多路径减排,比如新能源、碳汇、二氧化碳捕集等。

在此背景下,众多重点排放行业绿色低碳转型步伐加快,碳排放的考量逐渐从大企业向全产业链延伸。

国家发改委产业司副司长霍福鹏日前表示,中央高度重视钢铁等重点产业领域绿色低碳发展,要求科学考核,完善能耗“双控”制度,创造条件尽早实现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加快形成减污降碳的激励约束机制。

“目前,钢铁行业低碳转型已进入关键期、攻坚期。”生态环境部气候司副司长陆新明指出,下一步在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道路上,钢铁行业要坚守绿色发展价值链,与上下游行业企业协同发展。

除了制造本身,全价值链的低碳都应在考虑范围内,包括上游原燃料、资材备件供应链,下游制造业、建筑业、相关物流业等。要做好产业间的协同规划,发挥产业优势,发展以钢铁为纽带的绿色价值链,逐步建成低碳、零碳生态圈。

这种全产业链的减碳从超低排放公示数据上就可窥一斑。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党委副书记、副会长兼秘书长姜维介绍,超低排放公示正逐步由大企业向全行业延伸。2023年1-7月,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新接受申请监测公示56项,已超过2022年全年的51项,新接受申请监测公示的企业42家,与2022年全年的43家已基本持平,已经公示的企业38家,已超过2022年全年的35家。

面对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的转变趋势,建材行业也在加速转型。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副会长刘建华日前在2023建材行业碳减排国际论坛上表示,随着技术的发展升级,建材行业的低碳乃至零碳、负碳排放将不再是遥不可及。

“建材行业将打造一批‘六零’工厂。”刘建华表示,不仅是前端的能耗双控,全行业要加强对建材企业全生命周期绿色管理。他介绍,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正在推广从绿色节能、能源安全、资源综合利用、低碳、清洁、智能6个维度,打造“零外购电、零化石能源、零一次资源、零碳排放、零废弃物排放、零员工”的建材工厂。

随着行业整体加快向零碳迈进,众多企业也提出具体的时间表。以有色金属行业的天齐锂业为例,该公司提出将持续降低主营业务既有规模内部分排放到2030年相比基准年2021年的排放量下降42%以上。“争取到2030年,实现主营业务大部分排放水平相比基准年下降50%,并在2050年前实现净零排放。”天齐锂业高级副总裁熊万渝称。

在众多业内人士看来,推动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双控,将为部分行业发展带来新机遇。

“这一转变对于石油和化工行业来说是利大于弊的。”李永亮认为,未来绿电、绿氢和石化结合的项目以及二氧化碳捕集封存项目会越来越多,企业在能源节约方面的投入也会增多。

在钢铁行业也有着类似的情况。“鞍钢正在鲅鱼圈建设焦炉煤气制LNG(液化天然气)联产氢气项目。”鞍钢集团安环部环保节能副总监孙静介绍,上述项目建成投产后预计年产LNG12.5万吨、氢气2400万立方米,每年减排二氧化碳50万吨、二氧化硫170吨、氮氧化物1300吨。

霍福鹏表示,在碳达峰碳中和不同阶段,企业要把握节奏和力度,在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同时,根据形势发展变化不断调整优化政策举措,切实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

经济参考报2023-08-04

 

 

为钢铁行业实现“双碳”目标贡献航天智慧 文章下载

为钢铁行业实现“双碳”目标贡献航天智慧

近日,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六院11所源动力公司承揽的江苏某大型钢铁集团高炉煤气精脱硫项目一次性开车成功。作为江苏省首个投运的中大型高炉煤气精脱硫项目,引起业内广泛关注。

源动力公司依托航天液体火箭发动机优势技术,围绕创新链打造产业链,积极融入我国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建设,以市场需求为战略牵引,以技术创新为敲门砖,塑造钢铁领域节能减排新赛道,进一步推动公司快速发展。

入局

助推钢铁行业转型升级

高炉煤气清洁治理是钢铁企业实现污染物超低排放的关键。由于高炉气态污染物末端治理存在应用场景多、烟气量大、管理分散等问题,各地环保部门相继出台政策鼓励对高炉煤气实行源头治理。

源动力公司紧跟国家产业规划布局,做好技术储备工作,完成业务转型升级。2019年,组织编制“十四五”规划,初步明确钢铁等非电领域发展目标及实施途径;2020年,高炉煤气精脱硫技术工艺路线适应性改进工作完成;2021年至2022年,连续与国内大型钢铁企业签署高炉煤气精脱硫项目合同,闯入增量市场发展阶段,开启了300亿市场规模的行业快速发展窗口期。

今年3月下旬,源动力公司承揽的河北某钢铁高炉煤气精脱硫项目顺利通过168性能验收考核,项目运行稳定,各项数据均达到设计指标。该项目为国内首套满足国际烟气污染物治理最严苛标准的高炉煤气源头脱除工业装置,项目一次性开车成功,实现连续稳定运行超100天,技术水平达到国内领先,在行业内形成了重要示范效应。

创新

“产学研用”支撑“小巨人”快速成长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构建航天技术应用产业“产学研用”创新联合体,以技术创新支撑实现融合发展,是源动力公司的核心发展战略之一。

针对钢铁行业绿色转型升级的技术需求,源动力公司走访调研国内高炉煤气处理技术现状,针对各个工艺路线剖析问题、吸收优化,针对客户关注的关键技术问题形成了数个技术优化方案。

依托液体火箭发动机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吸收传热、数值仿真等技术优势,源动力公司围绕钢铁行业超低排放和A级达标两大核心目标,将处置环节移至前端源头集中治理,解决了末端脱硫排放点多、吨铁成本高、环境风险显著等弊端,建设成本降低36.8%,运行成本降低35%,技术经济性十分突出。

在技术转化应用过程中,源动力公司针对高炉煤气和水解脱硫剂的性质和特点,研发了气态硫污染物源头脱除全流域均相控制技术等多项关键技术,攻破相关技术难关;针对项目可能出现的异常工况,源动力公司提前制定应急预案,有效保障项目实际运营风险可控;为提高项目设计精度,源动力公司采用三维数字化工艺设计及数值仿真形式,预演、解决设计问题,优化关键设计参数,使设备布置科学紧凑,赋能项目建设提质增效,着力构建“航天+数字化+”产业新业态。

融合

强化国企市场主体地位

节能环保项目具有跟踪周期长、竞争激烈等特点,对节能环保项目战略规划、研发成果的及时落实落地,需要培育市场开拓能力、抢占市场发展先机。

结合节能环保行业特点,公司构建了高效协同的市场、研发双向联动机制,将市场实际需求与技术升级方向紧密相连,持续优化资源配置,为市场化改革奠定坚实基础。

围绕“产融结合”战略,源动力公司建立健全两市场体系,持续巩固战略客户体系,持续发展设备供货、工程总包、运营服务等产业链经营模式,逐步形成“原始技术创新+高端装备制造+系统工程总包+运营管理服务+绿色金融支撑”的全产业链体系。

航天技术应用产业的发展过程,是相关企业积极融入国民经济关键领域、助推产业化发展的过程。立足新阶段,源动力公司将继续充分利用融合发展优势,深入贯彻国家及上级单位决策部署,提升经营管理能力,深化改革创新步伐,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推动实现产业高质量发展。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2023-07-26

 

 

通知

信息已完善成功
确认

在线咨询: 010-51651161

客服电话: 010-51651162

地址: 北京市东城区沙子口路76号富莱茵花园18号楼

返回顶部
用户注册

个人注册

单位注册

联盟单位注册

{{ registerData.isHasName ? '用户名可以使用' : '用户名已被占用'}}

*请输入长度(6-20)位数的数字或字母

{{count}}s后再次获取
获取验证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 《用户协议》

注册
注册中...
{{ registerUnityForm.isHasName ? '用户名可以使用' : '用户名已被占用'}}

*请输入长度不小于6位数的数字或字母

{{count}}s后再次获取
获取验证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协议》

注册
注册中...
{{ registerWorkUnityForm.isHasName ? '用户名可以使用' : '用户名已被占用'}}

*请输入长度不小于6位数的数字或字母

{{count}}s后再次获取
获取验证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协议》

注册
注册中...
已有账号,
用户登录

个人登录

单位登录

联盟单位登录

新用户注册
找回密码

您已经成功设置密码,请使用新密码登录
权限不足

您未开通此功能,是否去开通?
确认
取消
权限不足

您未开通此功能,是否去开通?
确认
取消
提示

请购买本平台相关服务后使用该功能。
去购买
再想想
请注册/登录后完成购买。

1.本学习平台资料查看针对会员开放;
2.购买相关服务请先注册/登录后完成购买;
用户协议

 

“帮我搜”网络平台站用户注册协议书

 

一、总则

此份协议是注册用户接受“帮我搜”网络平台(以下简称本平站)产品和服务时适用的通用条款。因此,请您在注册成为本站用户前或接受本站的产品和服务之前,请您详细地阅读本注册用户协议的所有内容。

1 注册用户了解并同意:

①只要注册用户点击同意按钮并完成注册,注册用户就已接受了本注册用户协议及本站公布的各项服务规则包括填写实名的联系方式等等) ,并愿意受其约束。如果发生纠纷,注册用户不得以未仔细阅读为由进行抗辩。

②随着市场经营情况的变化,本站有权随时更改本注册用户协议及相关服务规则。修改本注册用户协议时,本站将于相关页面公告修改的事实,有权不对注册用户进行个别通知。注册用户应该在每次登录前查询网站的相关公告,以了解注册用户协议及其他服务规则的变化。

2、若注册用户不同意本注册用户协议或相关服务规则,或者不同意本站作出的修改,注册用户可以主动停止使用本站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如果在本站修改协议或服务规则后,注册用户仍继续使用本站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即表示注册用户同意本站对本注册用户协议及相关服务规则所做的所有修改。由于注册用户在注册用户协议变更后因未熟悉公告规定而引起的损失,本站将不会承担任何责任。

3、本站的各项电子服务的所有权和运作权归本站。本站提供的服务将完全按照其发布的服务条款和操作规则严格执行。注册用户必须完全同意所有服务条款并完成注册程序,才能成为本站的注册用户。注册用户确认:本协议条款是处理双方权利义务的当然约定依据,除非违反国家强制性法律,否则始终有效。

二、服务简介

1、本站运用自己的操作系统通过国际互联网络为注册用户提供网络服务。同时,注册用户必须:自行配备上网的所需设备,包括个人电脑、调制解调器或其他必备上网装置。自行负担个人上网所支付的与此服务有关的电话费用、网络费用。

2 基于本站所提供的网络服务的重要性,注册用户应同意:提供详尽、准确的个人资料。不断更新注册资料,符合及时、详尽、准确的要求。

3、本站对注册用户的电子邮件、手机号等隐私资料进行保护,承诺不会在未获得注册用户许可的情况下擅自将注册用户的个人资料信息出租或出售给任何第三方,但以下情况除外:注册用户同意让第三方共享资料;注册用户同意公开其个人资料,享受为其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本站需要听从法庭传票、法律命令或遵循法律程序;本站发现注册用户违反了本站服务条款或本站其它使用规定。

4、关于注册用户隐私的具体协议以本站的隐私声明为准。如果注册用户提供的资料包含有不正确的信息,本站保留结束注册用户使用网络服务资格的权利。

三、帐户密码和安全性

注册用户一旦注册成功 ,成为本站的合法的注册用户。您可随时根据需要改变您的密码。注册用户将对注册用户名和密码安全负全部责任。另外,每个注册用户都要对以其注册用户名进行的所有活动和事件负全责。注册用户若发现任何非法使用注册用户帐户或存在安全漏洞的情况,请立即通告本站。

四、拒绝提供担保注册用户个人对网络服务的使用承担风险

本站对此不作任何类型的担保,不论是明确的或隐含的,但是不对商业性的隐含担保、特定目的和不违反规定的适当担保作限制。本站不担保服务-定能满足注册用户的要求 ,也不担保服务不会受中断,对服务的及时性,安全性,出错发生都不作担保。

五、有限责任

本站对任何直接、间接、偶然、特殊及继起的损害不负责任,这些损害可能来自:不正当使用网络服务,在网上购买商品或进行同类型服务,在网上进行交易,非法使用网络服务或注册用户传送的信息有所变动。这些行为都有可能会导致本站的形象受损,所以本站事先提出这种损害的可能性。

六、通告

所有发给注册用户的通告都可通过重要页面的公告或电子邮件或常规的信件传送。本站的活动信息也将定期通过页面公告及电子邮件方式向注册用户发送。注册用户协议条款的修改、服务变更、或其它重要事件的通告会以电子邮箱或者短信进行通知。

七、注册用户的建议

奖励注册用户在他们发表的一些良好建议以及一一些比较有 价值的策划方案时,本站愿意展示用户的构想落于实现。

八、责任限制

1、如因不可抗力或其他本站无法控制的原因使本站销售系统崩溃或无法正常使用导致网上交易无法完成或丢失有关的信息记录等,本站不承担责任。但是本站会尽可能合理地协助处理善后事宜,并努力使客户免受经济损失。

2、除了本站的使用条件中规定的其它限制和除外情况之外,在中国法律法规所允许的限度内,对于因交易而引起的或与之有关的任何直接的、间接的、特殊的、附带的、后果性的或惩罚性的损害,或任何其它性质的损害, 本站、本站的董事、管理人员、 雇员、代理或其它代表在任何情况下都不承担责任。

九、法律管辖和适用

1、本协议的订立、执行和解释及争议的解决均应适用中国法律。

2、如发生本站服务条款与中国法律相抵触时,则这些条款将完全按法律规定重新解释,而其它台法条款则依1旧保持对注册用户产生法律效力和影响。

3 本协议的规定是可分割的,如本协议任何规定被裁定为无效或不可执行,该规定可被删除而其余条款应予以执行。

4、如双方就本协议内容或其执行发生任何争议,双方应尽力友好协商解决;协商不成时,任何一方均可向本站所在地的法院提起诉讼。

十、其他规定

1、如本用户协议中的任何内容无论因何种原因完全或部分无效或不具有执行力,本用户协议的其余内容仍应有效并且对协议各方有约束力。

2、本用户协议中的标题仅为方便而设,不具法律或契约效果。

 

同意
取消
状态变更提示
状态变更提示:您的账户在另一设备上进行登录,提示后 2S 后 自动跳转到登录页面
同意
取消
提示

本平台会尽快针对您提出的主题搜集相关借鉴资料, 搜集结果会在3个工作日内发送到您的会员中心, 请注意查看,未及时收到信息可随时联系客服。
提交成功
提示

您已提出了一条帮我搜未完成,请您耐心等待或联系客服。
如何联系客服
上传凭证

只支持jpg、jpeg、png格式

上传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