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成旭:上下同欲 攻坚克难推动钢铁行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
——在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六届六次理事(扩大)会议上的讲话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会长 谭成旭
各位领导、各位理事、各位代表:
欢迎大家来到鞍钢参加钢协六届六次理事(扩大)会议,共同研判钢铁行业发展形势,凝聚共识走好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之路,携手努力实现中国钢铁的健康发展和持续繁荣。
下面,我就今年以来行业运行情况、当前面临的形势和下一步重点工作讲几点意见。
今年初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经济呈现回升向好态势,钢铁行业展现出巨大的发展韧性。但在复杂严峻的市场形势下,钢铁行业也面临不少困难挑战,行业总体利润同比下降且持续处于较低水平。面对转型升级的诸多“阵痛”和更为严峻的市场环境,钢铁行业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努力实现生产经营整体平稳,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和增强核心功能,推动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发展取得新突破。
一、今年上半年钢铁行业运行情况及特点
今年初以来,虽然国际形势复杂多变,世界经济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增强,但我国经济持续回升向好,上半年GDP实现5.5%的增长,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8%,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同比增长7.2%,其中公路、铁路、水利投资均保持较高增速,为钢铁行业平稳运行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上半年,全国钢产量、钢材出口量均同比增长,钢铁行业为我国经济恢复向好做出了重要贡献。但从钢铁生产与消费总量看,供给强于需求,钢材价格降幅大于成本降幅,不同区位、不同品种企业之间经营分化持续,钢铁行业整体效益下滑明显,经营面临较大挑战。
钢铁产量同比增长,为国民经济恢复作出了贡献。上半年,随着我国经济延续恢复态势,钢铁产量同比增长,保障了经济恢复发展的用钢需求。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上半年,全国钢产量5.36亿吨,同比增长1.3%;生铁产量4.52亿吨,同比增长2.7%;钢材产量6.77亿吨,同比增长4.4%。从需求看,制造业中汽车行业在新能源汽车和出口带动下表现较好,船舶行业三大指标位居世界第一,机械各子行业出现分化,家电行业外冷内热,集装箱行业继续大幅下降;房地产行业持续低迷。上半年,我国粗钢表观消费量同比下降1.9%,钢材消费结构正发生变化,建筑业用钢占比下降,船舶、汽车、家电、风电用钢、光伏用钢等持续增长,有效支撑了制造业用钢品种和数量的增长。
钢材出口大幅增长,国际竞争力和潜力继续释放。据海关总署统计,上半年,我国出口钢材4358万吨、同比增长31.3%,出口钢坯167万吨、同比增长112.6%;进口钢材374万吨、同比下降35.2%,进口钢坯118万吨、同比下降68.5%;折合净出口粗钢4211万吨,同比增长64.3%。然而,钢材出口价格同比下降。上半年,我国钢材出口均价为每吨1075美元,同比下跌24.7%;进口均价为每吨1718美元,同比上涨10.2%。上半年钢材出口大幅增长,缓解了国内市场供需压力,但在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及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背景下,可能引起贸易摩擦案件的反弹,需引起行业重视。
钢材价格同比下降,国际市场价格降幅大于国内。今年以来,钢材价格平均水平同比下降,呈窄幅波动的走势。据钢协监测,上半年,中国钢材价格指数(CSPI)平均值为113.21点,同比下降15.4%。其中,长材价格指数平均值为117.53点,同比下降15.5%;板材价格指数平均值为113.51点,同比下降13.9%。上半年,CRU钢材综合价格指数平均为234.4点,同比下降24.5%。
原燃料采购成本下降,进口矿价仍处于较高水平。上半年,全国进口铁矿石5.76亿吨,同比增加7.7%;进口均价为每吨114.5美元,同比下降11.7%。上半年,重点统计企业主要原燃料采购成本均同比下降,其中国产铁精矿、进口粉矿、炼焦煤、冶金焦、废钢采购成本同比分别下降7.2%、3.9%、18.0%、25.2%、19.5%;重点统计钢铁企业钢筋、热轧薄宽钢带和冷轧薄宽钢带的制造成本分别同比下降14.5%、13.7%和 11.6%。尽管原燃料采购成本重心有所下移,但成本降幅小于钢价降幅,企业效益持续承压。
企业效益同比降幅明显,财务资金风险仍可控。上半年,重点统计会员钢铁企业营业收入为3.19万亿元,同比下降5.56%,营业成本同比下降3.06%,收入降幅大于成本2.5个百分点;利润总额330亿元,同比下降68.8%;平均销售利润率为1.03%,同比下降2.1个百分点;亏损面达到44.6%,比去年同期上升17.4个百分点。6月末,会员钢铁企业资产负债率为62.8%,同比上升0.8个百分点;应收账款同比增加12.6亿元,增长0.8%。尽管应收账款增幅和资产负债率在可控和预期范围内,但这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企业经营风险的加大,值得关注。
超低排放改造稳步推进,环保水平持续提高。截至6月底,共有87家钢铁企业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和评估监测,其中62家完成全工序超低排放改造,涉及粗钢产能约3.14亿吨;25家完成部分工序超低排放改造,涉及粗钢产能约1.14亿吨;还有45家企业约0.85亿吨产能目前正在评审中。上半年,钢协会员企业吨钢可比能耗同比下降1.33%,吨钢耗新水同比下降3.01%,外排废水总量、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二氧化硫排放量、颗粒物排放量、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同比下降14.17%、19.89%、17.01%、14.85%、12.46%,钢渣、高炉渣利用率同比分别提高0.64、0.17个百分点。钢铁行业吨钢可比能耗和污染物排放量持续下降,企业绿色转型的内生动力不断增强。
二、克服困难,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道路
上半年,面对复杂形势、繁重任务,钢铁企业坚持理性的判断、现实的选择、积极的应对,多措并举稳定生产经营,坚定不移推动节能减碳,坚持不懈加强科技创新,提升竞争力、培育新动能,高质量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
实干争“效”,行业运行总体平稳。面对市场出现阶段性供需失衡的现状,广大会员企业将“三定三不要”原则作为企业在接单、排产、发货方面的底线,以销定产、以效定产、以现定销,牢牢守住经营安全。同时,深入推动管理变革,积极开展对标挖潜,大力推进降本节支。武钢有限实施模拟经营变革,让人人都是经营者、人人都是价值创造者。首钢、沙钢、山钢、攀钢西昌、中南钢铁、陕钢龙钢、酒钢、泰山钢铁、荣程钢铁、河北鑫达等打好降本增效“组合拳”,抓住关键破瓶颈,持续推进指标提升、成本下降。提升系统效率、改善生产经营起到了积极的效用,即使面临着各种困难,钢铁企业也挺住压力、稳住局面,行业运行没有出现去年急转直下的情况,总体保持平稳态势。
求真务“实”,上下同欲破解难题。对于行业关注的铁资源问题,在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工信部、财政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等联合推动下,“基石计划”实施顺利,继西鞍山铁矿项目开工建设后,中国五矿陈台沟铁矿项目也于今年6月开工。矿山、废钢、钢结构协会及不锈钢分会等发挥自身专业优势,聚焦保障资源安全、扩大钢铁应用、绿色低碳发展等行业重点目标,发挥智库和平台作用积极开展工作,为行业健康发展提供专业支持。地方钢铁行业协会发挥紧密联系区域企业的优势,服务行业发展的作用日益显著。河北冶金协会以环保绩效全面创A为抓手,狠抓落实产能置换、超低排放改造、极致能效三大工作。新疆钢协建立“新疆钢铁行业健康运行工作机制”,提升行业自律效果。四川省钒钛钢协开展大走访、大调研,助力企业纾困解难和区域协调发展。
向“绿”而行,低碳发展取得新突破。锚定“双碳”目标,钢铁企业勇闯创新“无人区”,积极探索引领世界钢铁工业绿色发展的颠覆性变革,绿色钢铁正在从理念转化为行动、从愿景转变为现实。上半年,河钢全球首例120万吨氢冶金工程示范项目一期工程圆满成功;八钢高炉富氢碳循环技术商业化示范项目主体工程改造启动,低碳冶金技术由试验阶段进入商业化运用;鞍钢下线全国首卷汽车用低碳排放热成形钢,其生产工艺可减碳50%以上;首钢发布低碳行动规划,实现降碳30%以上低碳汽车板镀层产品批量生产。极致能效工程是绿色低碳的基础也是减污降碳的源头,以21家“双碳最佳实践能效标杆示范厂培育”以及“三清单两方案一系统”为主线,推进节能降本减碳成熟技术快速应用、突破性技术协同研发,宝钢股份梅钢公司实施高炉渣显热回收工程化示范,尝试突破行业共性难题;国内首台套转炉烟气隔爆型中低温余热回收项目在建龙西钢热试成功,实现了转炉工序极致能效提升技术革命。
创“新”驱动,科技创新捷报频传。创新不易,但钢铁企业从未止步,关键技术创新成果不断涌现,进一步夯实了产业基础、提升了产业链发展水平。2023年冶金科学技术奖共推荐获奖项目106项,其中特等奖1项、一等奖22项。宝武、鞍钢、首钢、河钢、包钢、五矿、钢研、安钢、涟钢等多家企业上榜国企改革“科改企业”名单。今年上半年,鞍钢33毫米厚X80级别大应变管线钢板实现全球首发,新钢成功轧制世界最薄高牌号无取向电工钢,首钢全球首发两款取向电工钢产品,河钢国内最高强度级别高钛合金焊丝钢替代进口,沙钢超大焊接热输入高端船板钢产品填补国内空白,大冶特钢打破国外垄断成功轧制直径18毫米铁镍基高温合金,河北龙凤山铸业与上海大学合作形成了从中试到大生产制备高超纯铁的技术和物质基础……行业高水平创新技术结出累累硕果,展现出中国钢铁的硬核实力。
三、当前钢铁行业面临的形势
在经历了2022年世界经济增速的显著下滑后,2023年,受俄乌冲突延宕、美国等发达经济体通货膨胀高企、美联储加息等不确定因素影响,世界经济复苏依然艰难。世界银行6月发布的《全球经济展望》中预测,2023年全球经济将增长2.1%,比2022年回落1个百分点;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6月发布的经济展望报告,预测全球经济增速将从2022年的3.3%放缓到2023年的2.7%;国际货币基金组织7月26日发布了《世界经济展望》更新报告,预计2023年全球经济增长3%,比2022年回落0.5个百分点。整体来看,2023年全球经济增速低于2022年。
从国内来看,今年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国民经济持续恢复、总体回升向好,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产业升级厚积薄发,为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打下了良好基础。但当前经济运行面临新的困难挑战,主要是国内需求不足,一些企业经营困难,重点领域风险隐患较多,外部环境复杂严峻。疫情防控平稳转段后,经济恢复是一个波浪式发展、曲折式前进的过程,钢铁行业发展必然要面临新环境、新挑战,需要我们提振信心、积极研究、主动应对。
展望下半年,随着国家积极扩大需求和激发经济活力政策累积效应的显现,预计制造业将保持平稳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将继续发力;房地产行业下滑逐步趋稳,需求将在减量后实现新的平衡。进出口方面,考虑到前期接单情况及人民币贬值影响,预计下半年钢材出口量增幅将收窄,进口量将保持低位。在钢材间接出口方面(钢材间接出口隐含在下游行业耗钢产品出口中,是拉动国内钢材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按行业划分,钢材间接出口主要分布在机械、金属产品、船舶、钢结构、家电、集装箱、汽车、摩托车、自行车、铁路车辆等10大类中),据测算,今年上半年钢材间接出口量5934万吨,同比增长0.8%。由于全球经济增速放缓,我国制造业出口面临较大压力,预计钢材间接出口增长空间有限,全年大体保持平稳。综上,整体来看,预计2023年钢材消费有小幅下降趋势。
5月-6月份,根据主题教育部署和行业重点工作,钢协领导班子成员分别带队深入会员企业一线开展调研,了解企业的核心诉求,为下一步工作明确了重点。根据企业反映的情况,结合上半年行业运行态势,需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巩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果,严控新增产能。产能过剩是导致供求矛盾的根源,供给强于消费是影响经营效益的主因。企业纷纷呼吁,要在积极落实产量调控、严格实行产能置换的同时,加快研究建立产能治理新机制,由产能调控逐步转向能耗和碳排放约束,用市场化、法治化方式导向优胜劣汰和供需平衡,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二是资源安全保障能力有待继续提升。尽管目前铁矿石价格高位回落,但仍属高位运行。矿价偏离供需基本面屡屡发生,给企业经营平稳运行带来巨大挑战。这些表象的背后,实质上是资源自主可控能力亟待持续提升、对国内铁矿企业运营的安全监管机制亟需改进优化、进口铁矿石定价机制亟待合理改变。
三是环保管控政策约束性限制与激励性引导仍需更加精准务实。为有效解决区域间乃至同区域内不同企业因超低排放改造进程不同出现的吨钢环保运行成本差异,实现更公平地市场竞争,应在环保管控政策的执行中更加精准有效,让环保绩效好、真正绿色发展的企业既得“口碑”,又得“红包”。
四是钢铁企业发展需要更加精准的政策环境。部分钢铁企业反映,在融资、授信、利率、差别电价、环保及绿色低碳项目审批等方面,仍受到“行业属性”的困扰。
对于钢铁行业当前出现的困难和企业的诉求,协会高度重视,梳理出问题清单并专题认真研究,推动逐一落实。
对于行业面临的形势,我们要全面、辩证、长远地分析研判,既看一般性也看特殊性,既看增速也看结构和动能,既看国内也看世界,既看当下态势也看长远规划,把困难估计得更充分一些,把风险思考得更深入一些,把工作推动得更积极一些。对于市场环境的新变化,我们要主动适应,促转型、调结构、优布局、提品质、抓变革,不断提升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四、后期行业重点工作任务
下半年,我们面临的改革发展任务依然艰巨,如何实现“经济性、生态性、安全性三维目标动态平衡”是全行业必须认真对待的重大课题。钢铁行业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充分利用“制度有优势、政策有空间、市场有潜力、产业有基础、投资有方向、改革有目标”的有利条件,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深入推进钢协提出的“1231”行业工作重点和“232”重点工作推进体系,固底板、补短板、锻长板,不断推动行业经济运行持续好转、质量效益持续提升、风险隐患持续化解、内生动力持续增强。
第一,推动构建产能治理新机制,努力实现全年行业平稳健康发展。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是保障行业的平稳运行,行业平稳运行的关键在实现供需动态均衡。虽然目前市场的主要问题出在钢铁需求侧,但现实解决方案在钢铁供给侧。经历过上一轮的行业低谷,我们应当更加珍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成果,更加珍视团结合作、行业自律。要在产能摸底调研的基础上,研究创建适应新发展环境的,既有能耗、碳排放政策约束又有行业自律、政府监督的符合市场规律的产能治理新机制,加快推动实施。积极融入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支持头部企业作为实施主体,综合施策推动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全行业要严格遵循“以满足用户需求为目的、以供需平衡为原则”的自律生产方式,坚持“三定三不要”的经营原则,充分发挥各专业协会、分会、地方协会的桥梁纽带作用和龙头企业的引领示范作用,加强自律管理,提升效益水平,努力实现全年行业平稳运行和健康发展。
第二,积极配合政府部门落实有关工作,推动实施“三大改造工程”和“两大发展计划”。配合国家部委开展有关政策修订工作,梳理钢铁产能置换项目,严格督查违规产能,持续跟踪分析产能置换进展,形成钢铁企业和装备基础数据台账。配合工信部做好钢铁行业规范条件及管理办法修订,推进钢铁企业生产经营规范分级分类管理。配合生态环境部持续推进钢铁企业超低排放改造评估监测公示,稳步实施极致能效工程,推动落实《钢铁行业能效标杆三年行动方案》,组织开展钢铁行业第二批“双碳最佳实践能效标杆示范厂”培育工作。配合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家铁矿专项工作组推进实施“基石计划”,筹划“基石计划”升级版,研究与钢铁生产低碳流程变革相匹配的资源保障体系建设,建立集“找矿、建设、运营”为一体的全生命周期铁矿石战略保障机制。统筹推进以钢结构建筑的推广应用为主的钢铁材料拓展应用计划,搭建钢铁-钢结构-建筑-房地产协同创新平台,促进产业链业态转型和高质量发展。
第三,落实提升数据服务工作,夯实绿色低碳发展和行业监测分析的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完善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调控,逐步转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数据是推进低碳工作和研判行业发展趋势最重要的基础工作,要加快提升数据服务能力,强化数据治理、促进数据立法、建立数据自信,夯实行业运行监测数据基础。上半年,钢铁行业重点工序能效对标数据填报系统正式发布。在此基础上,要加快构建能耗数据治理体系,提升碳排放统计核算能力,加强钢铁行业EPD(环境产品声明)平台的持续建设和规范管理,并鼓励钢铁企业积极参与EPD评估,量化钢铁产业链上下游环境绩效信息,推动钢铁行业EPD平台的行业互认和国际互认。继续加强行业数据监测和经济运行分析,为国家部委完善和调整政策提供参考,为企业科学决策、防范风险提供依据。继续深化对标挖潜,通过全维度对标、全系统找差、全方位改进,大幅提升管理效能、运营效率、经营质量。
第四,加强调查研究和信息引导,为企业调结构、促转型提供支撑。加强产业链行业和企业的调查研究,深入开展市场分析,研究光伏、风电等新能源行业发展趋势,及时了解需求结构变化,做好国内外市场分析和预警。从行业层面整体考虑转型升级的方向,根据需求变化趋势,兼顾不同区域、不同类型企业产品定位与分工,科学优化产业布局和品种结构,为企业产业结构调整、产品转型规划提供信息引导和决策支撑,避免出现“一窝蜂”进行产线转型、高端产品结构性过剩的现象。继续开展钢铁出口管理研究工作,不断完善高端产品划分方案,推动税则号细分基础研究,提出可操作性强的2023年钢铁产品税号细分建议,精准支持鼓励高端钢铁产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保持高端钢铁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第五,强化产业协同创新能力,为行业转型发展注入新动能。强化创新生态圈建设,落实“上海共识”,完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系,组织产业链上下游产品及应用技术交流,形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合力。探索共性技术研发机制,集中力量攻克一批“卡脖子”钢铁材料和核心技术。持续跟踪低碳共性技术项目进展,推动以氢冶金为突破的八大世界前沿低碳共性技术攻关,动态更新钢铁极致能效工程技术清单、能力清单和政策清单。结合国际市场对钢铁产品碳绩效披露的新要求,开展“低碳排放钢”标准研究。联合产业链上下游,开展“特、精、高”关键品种标准研制。开展钢铁企业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工作,突破一批关键共性技术,加快标准体系建设,引导钢铁行业智能制造整体水平不断提升。
第六,营造行业宣传工作“生态圈”,维护提升中国钢铁形象。在钢协党委的统一部署下,做好主题宣传和行业宣传,宣贯解读政策,提升公众认知,引导市场预期,增进社会了解,为行业稳运行、谋发展营造良好宽松的舆论环境。适应新媒体发展要求,集中行业力量,加快构建行业融媒体平台,提高主流媒体新闻舆论覆盖面和影响力,营造行业新闻舆论宣传工作的“生态圈”,并将其发展为“世界钢铁的中国窗口”,提升国际传播效能,讲好中国钢铁高质量发展故事,展现中国钢铁高端、绿色、智能新形象。
各位理事、各位代表,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任何时候中国都不能缺少制造业。”在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总书记又进一步强调,“坚持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不能当成‘低端产业’简单退出”。这在肯定传统产业重要性的同时,也为我们找到了生存、发展、壮大的破题关键。7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做出了“国民经济持续恢复、总体回升向好”的判断,确定了“稳中求进、扩大内需、提振信心、防范风险”的总基调,并针对当前面临需求不足的困难挑战,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对我们钢铁行业来说,包括扩基建、提振汽车等大宗消费、调整优化房地产政策等将进一步增强市场预期。虽然当前行业运行出现了一些暂时的困难,但钢铁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柱地位没有变,仍是实体经济的“顶梁柱”“压舱石”,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具有巨大的发展韧性和潜力,钢铁行业发展仍然大有可为。对于行业的未来,我们要充满信心、意志坚定。
各位理事、各位代表,“上下同欲者胜,同舟共济者赢。”只要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和国家部委的政策要求,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做好自己的事,走好转型升级路,一定能够克服实现高质量发展中的诸多“阵痛”,不断把新征程钢铁强国事业推向前进。
谢谢大家!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2023-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