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威市文艺创作工作综述
文艺是民族精神的火炬,是时代前进的号角。一座城市,能否在文艺与旅游的良性互动中让经济社会迈向高质量发展,以优秀文艺作品增强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是新时代赋予我们的新使命。如何运用好文艺的力量,发挥好文艺的撬动、联动和融通作用,助推文旅高质量发展,武威正在火热实践。
7月14日晚,由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市文联和市文旅集团主办的“舞动凉州——武威市优秀舞蹈作品专场晚会”在武威天马剧院上演,为市民带来了一场独具魅力的文化盛宴,现场气氛热烈、掌声不断。
整场晚会以“演绎武威故事 弘扬凉州文化”为主题,围绕武威历史文化、人文精神,分《凉州情深》《凉州新韵》上下两篇,集中展演了我市近年来创作的12部优秀舞蹈作品。
“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近年来,我市文艺创作工作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坚持“双百”方针、“二为”方向,按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突出特色、打造精品”的创作思路,激励引导文艺工作者创作出了一批弘扬时代主旋律、彰显本地特色、题材风格多样的优秀作品,有力推动了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促进了我市艺术事业的繁荣发展。
“舞动凉州”展演的12个精品节目,是中国舞蹈家协会会员、市舞蹈家协会副主席付泓,经过多年潜心学习研究凉州文化,精心编导的一台反映武威历史文化和时代精神的精品力作。这是我市文艺精品创作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我市加快推进文艺人才培养、阵地建设、品牌打造、成果转化,全市各文艺家协会会员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创作出一批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精品力作。舞蹈《凉州攻鼓子》荣获第十五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长篇小说《国家坐骑》、歌曲《海知道》《年画》、散文集《芣苡在野》、陈守阳书法作品《凉州词十五首》荣获“甘肃省第十届敦煌文艺奖”;《民勤民俗》获第五届甘肃民间文艺百合花奖·学术著作奖;书法作品《全芳备祖(选抄)》获甘肃省第六届张芝奖书法大展二等奖;歌舞剧《梦幻凉州》入选第十二届中国民间艺术节;摄影专题作品《消逝的文化》获“中国梦我的梦甘肃省第十九届摄影艺术展”记录类铜奖、《绿洲魂——石羊河》获甘肃省第六届摄影“奔马奖”、《治沙造林保家园,脱贫攻坚奔小康》等五幅作品入选甘肃省第二十一届摄影艺术展……大型情景历史歌舞剧《梦幻凉州》成功上演,获得省内外专家学者及观众的一致好评和喜爱。天祝县民族歌舞剧团精心编创的《千年华锐》,以华锐藏族优秀而独特的传统文化元素,用音乐、舞蹈、说唱等艺术表现手法,多层次、多角度、多方位展示了华锐特色文化;大型情景历史歌舞剧《天马行》,填补了我市旅游演绎项目的空白。
文艺活动丰富多彩。通过开展红色经典诵读、歌咏比赛、书画摄影展览、“引进来,走出去”等艺术展示展演活动,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汇聚强大精神力量。通过连续举办十届民族民间文艺大奖赛,持续开展“送戏下乡”惠民演出,文艺工作者、文艺小分队、民间自办文艺社团等开展“我们的节日”“文化(戏曲)进校园”“红色文艺轻骑兵”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等,不断用文艺力量教化人、润泽人。相继邀请甘肃省歌剧院、甘肃交响乐团、兰州市交响乐团等省内专业文艺院团,在天马剧院演出高水平剧目和交响乐,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艺术素养,提升人民文化获得感和幸福感。
文艺的繁荣发展,关键在人才。近年来,我市按照存量优化、增量优选的原则,打造高素质的文化艺术人才队伍,目前,全市共有国家级协会会员85名,省级协会会员599名,发展市级以上会员2164名,省级文艺家协会理事13人,省级文艺家协会副主席2人。市文化旅游系统文化艺术从业人员989人,其中,副高级职称以上17人,中级职称以上42人,专业技术人才227人,专业艺术表演剧团2个。积极推选文艺人才参加省级以上培训、进修、学习、交流等活动,文艺人才在全市人才队伍中的份额逐步加大,文艺名家效应初步凸显。
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全市文化文艺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武威市“天马文艺奖”评奖办法(试行)》和《武威市优秀出版物资助管理办法(试行)》《天马文艺奖实施细则》,为推动全市文艺事业繁荣发展、助力文化旅游名市建设、实现“文化兴”目标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
我市打造文化艺术高地,建设富有特色接地气聚人气的主题场馆。市博物馆、市图书馆、武威天马剧院、西凉大剧院、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园等文化艺术场馆等文化地标场馆的建设和投用,为我市文化艺术工作者提供了更多创作、展示、展演的平台和阵地。
琵琶且拢弹新曲,高调依然在五凉。文旅融合发展,文艺精品佳作是当之无愧的“助推器”。我市将持续打造极具武威文化特色的文艺精品,促进文旅深度融合发展,强化文艺精品创作展演力度,推出一批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优秀文艺作品,让人民群众享受更多文艺发展成果。
武威日报2023-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