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加快推动舞台艺术繁荣发展
近年来,宿迁市坚持“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通过加强统筹谋划、加大资源整合、优化创作生态,大力推进舞台艺术作品创新创优,不断探索满足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新路径,取得了良好成效。近五年来每年创作优秀舞台艺术作品100部左右,获得省文华奖13项,省“五个一工程”奖9项,省“五星工程奖”11项。2022年,中国曲艺牡丹奖颁奖系列活动在宿迁市举办,宿迁迎来舞台艺术蓬勃发展的新机遇。
一、创新呈现载体,坚持系统思维,全面推进小剧场建设。小剧场作为新兴的文化传播载体和文化活动空间,在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宿迁市积极探索理念创新、形式创新、内容创新,全力推动宿迁市小剧场规范化建设、高质量发展。一是聚焦载体建设,把小剧场建到群众身边。在深入调研、系统规划的基础上,制定印发《宿迁市小剧场建设推进方案》,对宿迁市小剧场建设进行安排部署。明确了“1+8+N”的小剧场建设体系,宿迁市建成公益性小剧场35个,40%以上乡镇(街道)完成“文明小剧场”建设。越来越多的小剧场分布在街头巷尾,极大地丰富了居民精神文化生活,城市的文化文艺氛围更加浓厚。发布宿迁小剧场形象标识,打造宿迁市统一小剧场品牌形象。二是聚焦丰富内涵,让小剧场剧目叫好叫座。与省戏剧文学创作院合作,精心打造小剧场柳琴戏《渔歌》,获得省内外专家一致肯定,为宿迁市小剧场剧目创作树立标杆。组织宿迁市小剧场精品剧目评选工作,建立小剧场剧目库,推出小剧场剧目15部,丰富小剧场内容供给。三是聚焦运营管理,让小剧场展演融入群众生活。举办首届小剧场剧目展演季活动,鼓励小剧场剧目创作演出。今年来,各地依托小剧场组织开展剧目展演、诗歌朗诵、音乐表演等形式多样的文艺演出达720余场,惠及群众8万余人,切实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
二、实施精品战略,整合各方资源,激发舞台创作活力。一是加强创作指导。始终把质量作为作品的生命线,围绕省“五个一工程”奖、省文华奖评选,紧扣地方特色,梳理重点题材,制定年度重点文艺精品创作计划,紧跟创排进度,定期召开艺术创作交流会、组织主题性艺术采风活动,指导推出戏剧、曲艺、音乐、舞蹈等形式多样的舞台艺术精品,努力实现舞台艺术“百花齐放”。二是加强对上合作。加强与省戏剧文学创作院等高等级创作单位合作,充分协调利用各方面创作资源;积极争取省文化和旅游发展专项资金、省宣传文化发展专项资金、文艺精品扶持资金等,加大文艺精品创作投入,激发宿迁市文艺工作者创作热情,形成良性的创作生产局面。三是开展文艺活动。开展艺路芬芳·景区街头微文艺展演活动,提升夜间城市活力和文化氛围。推送“艺览宿迁”线上展览展演等共40余期,通过线下线上融合的方式更好满足群众艺术审美需求。围绕助力抗击疫情,推出“‘艺’往直前·‘疫’线有我”系列抗疫作品25期。
三、健全保障机制,加强人才引培,营造良好创作生态。文艺事业发展,关键在人,关键在体制机制。宿迁市从人才队伍建设和体制机制保障着手,不断增强舞台艺术创作的内生动力。一是整合文艺创作资源,推动市剧目工作室、市文化馆、市柳琴剧团、市歌舞团协同合作,实现创作资源互补;联合名人名家或知名团队、创作平台等力量,共同参与宿迁市原创作品创作生产。借助省级创作单位品牌、平台和资源优势,推出在江苏省乃至全国有影响的剧目。二是加大艺术人才引培。将文艺人才引进列入对国有文艺院团评价考核内容,通过事业单位招聘等方式,先后引进剧目创作、戏曲表演等艺术人才10人。通过邀请专家授课、组织交流学习、委托培养等方式,加大本土艺术人才培养,不断提升本土文艺人才专业水平。加强国有院团建设,开展国有院团社会效益评价考核,指导做好国有文艺院团评估定级工作,推动县级国有文艺院团业务水平提升。三是健全鼓励激励体系,创设“宿迁群英奖”“宿迁戏剧文学奖”等文艺奖项,形成上下衔接的评价体系和创作激励机制,让优秀作品和优秀人才有更多机会亮相出彩,进一步优化文艺创作生态。
宿迁市人民政府2023-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