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基础 推动文艺高质量发展
【编者按】“十四五”时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也是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关键时期。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从多个方面,提出了“十四五”时期文化发展的重点任务。作为锚定到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目标的第一个文化发展五年规划,《规划》意义重大,为行业面向未来创新发展开出了良方。对此,《中国美术报》特邀全国各地美协、美院、画院、美术馆等机构负责人,根据《规划》的内容,谈各地区、各机构未来的发展规划,及如何更好地推动全国美术事业高质量发展。本期推出美术馆篇……
吴为山:迎接新机遇,开启新征程
——努力建设世界一流国家美术馆
(中国美术馆馆长)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锚定了建成文化强国的远景目标。近一个世纪以来,中国社会发生巨大变革,从贫穷落后到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心,引发世界对我们的关注。新时代的中国需要拥有与其地位相匹配的、具有世界一流水准的国家美术馆。继承传统、立足时代,我们必须牢牢抓住中国美术馆事业发展的黄金期,努力建设世界一流的国家美术馆。
建设世界一流美术馆是一项开创性的事业,首先要在深厚博大的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结合中,筑牢、延续并升华文化自信。作为中国唯一的国家级美术馆,文化自信是中国美术馆的灵魂。这灵魂就蕴涵于经典作品的宝藏与活化,当代作品的创作与创新中,中国精神的弘扬,中国故事的传播中。在《中国美术馆“十四五”规划》中就明确要求将中国美术馆的13万件藏品利用好。由此,在传承好历史文脉,构筑好门类齐全、精品荟萃的藏品体系的基础上,中国美术馆大力推动“典藏活化”系列展和藏品资源走出去。
“典藏活化”是中国美术馆2014年底提出的办展理念,迄今为止,这一系列展共举办展览 113 场次(含线上展 3 场、外展 29 次),提用藏品约 12100 余次。在展览举行的同时,还组织相关的专题学术研究、理论研讨和公共教育活动,使展览以更加立体的方式呈现在人民群众面前,充分地满足人民群众全方位多层次的文化消费需求,大大提升了大众美育的层次,收到良好的社会反响,实现了“典藏活化”的初衷!如今,“典藏活化”系列展逐渐成长为人民群众认可的展览品牌,在新时代条件下美育大众、国家文化形象塑造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文化战略意义。
要建设世界一流美术馆,我们还要研究总结和学习借鉴世界一流美术馆的办馆经验,将对传统、现实与未来的综合思考纳入中国美术馆发展的宏观格局中。学术研究是美术馆专业化建设的向导,“十四五”期间,中国美术馆将结合自身藏品、展览的特色和重点,着力加强在中国近现代美术、中国书法、中国民间美术、西方现当代艺术历史与理论方面的学术研究,打造代表我馆影响力的高端学术平台,逐步建构出全球化的竞争力。
第三,在国际语境下,如何阐述中国文化的普遍价值,让其成为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十分重要。如何让文化从“走出去”变为“请过去”?这就要研究国际传播的特点。“十四五”期间,中国美术馆将继续以文化经典传播中国故事,全面加强与世界一流美术馆、文化艺术机构等的高层次、实质性合作,使中国文化的独特价值为世界所共享,在构建命运共同体的过程中生成中国文化的影响力。充分借助国际博物馆协会、中国博物馆协会美术馆专业委员会、“丝绸之路国际美术馆联盟”“金砖国家美术馆联盟”等平台,加强与不同国家人们之间的心相通、意相合、情相融,全方位提升我馆的国际影响力、传播力和美誉度。
最后,建设世界一流美术馆,建筑和空间是基本保障,今天的中国美术馆空间已经不能满足新时代的需要。位于奥林匹克公园的国家美术馆建设是我馆努力建设世界一流美术馆具有战略意义的关键一步,也是“十四五”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美术馆应成为新时代人民群众欣赏美术佳作、提升文化素养的国家级乃至世界级艺术殿堂,对全国文化设施建设起到积极和重要的引领作用,并在国际上产生广泛影响。
接下来,中国美术馆将继续以“学习强馆、藏品立馆、美育助馆、人才树馆、科技建馆、交流兴馆 ”方针发力,努力履行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向着建设世界一流美术馆的目标而奋进!
王法:以实干担当为底色,绘制江苏省美术馆发展新蓝图
(江苏省美术馆馆长)
《“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视野开阔、思路新颖、内容丰富,对于立足新发展阶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江苏省美术馆来说,在发展谋划、实践操作和远景展望等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江苏省美术馆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民为本,遵循老馆新馆“经典与现代”错位发展的理念,推动展览、典藏、学术、公共教育与安全保障五位一体协调发展,努力在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升中华文明影响力等方面积极作为,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而不断努力。
创新服务方式,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覆盖面和时效性。
根据《规划》的统一部署,我们将进一步创新服务方式,加强数字化建设,打造具有江苏特色的“智慧美术馆”和无边界美术馆。办好“新时代颂·2022江苏美术摄影主题联展”“2022百家金陵画展”“散之风神——中国书法学术提名双年展”,做强做响“感悟生活·江苏省美术馆艺术家作品展”自有品牌。将公共教育活动“用艺术启迪心灵——乡村青少年美育”“与美相约——青少年审美感知体验课”以及“大家说画”释展视频等项目推向深入,进一步扩大受众覆盖面,不断增强基层群众对美好文化生活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聚焦艺术精品创作,实施艺术作品质量提升工程。江苏省美术馆下设“江苏油画雕塑院”“江苏版画院”和“书画工作室”三个专业艺术创作部门,涵盖国画、油画、版画、雕塑等艺术门类,我们将充分利用专业资源优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以创作为核心任务,守正创新,牢固树立艺术精品意识,创作、打磨、提升能够展现时代主题、彰显时代精神的精品力作。积极搭建省级展览展示平台,坚持线上线下相融合,多维度展示和推广优秀美术书法作品,推出更多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艺术作品。
深入挖掘艺术作品价值,持续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广泛研究、活化、利用馆藏艺术精品,结合江苏实际,打造“向美而行——典藏美术精品中的水韵江苏”微纪录片等项目,展示和宣传具有中国气派、江苏特质、时代烙印、个性风格的艺术作品,展现江苏新时代新气象。加强资源整合,汇聚高校、艺术机构等专业力量,推动江苏美术馆馆际联盟运作迈上新台阶,最大程度发挥联盟艺术服务效能,推动艺术服务以江苏为中心,辐射全国,走向世界,不断增强中华优秀文化的国际传播影响力和中华文化感召力,为构建人文共同体而不断努力。
王潇:建设秩序化、自动化、人性化、数字化的现代化美术馆服务管理体系
(陕西省美术博物馆馆长)
陕西省美术博物馆作为首批国家重点美术馆,坚持人民至上的服务理念,守正创新,多年来致力于开辟新型美术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从展览、收藏、研究、推广和公教等基本功能的常态化运营中谋求新途径、新方法、新视野。建馆来举办了《首届全国画院双年展》《高原·高原——中国西部美术展》系列、《在长安》《回长安》《出长安》三部曲系列等等有影响力的大型展事活动,传承和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和推广了长安画派艺术精神。
十四五期间,我们将加强改造馆容馆貌、提升基础设施功能、夯实传统服务项目,走秩序化、自动化、人性化、数字化的现代化服务管理体系。展览引用声光电等多媒体手段、创新互动模式、拓展公教服务对象,让观众进入美术馆有不同形式的审美体验。我们以陕西公共文化服务为基点,将在全国乃至全世界范围内打造陕西文化品牌展览,特别是对视觉艺术的绘画作品包括中国画、油画、石刻线描画像及历代碑帖拓片和民间艺术的农民画、剪纸、皮影等等艺术门类进行挖掘整理、研究和推广。我们还将继续充分发挥陕西文化资源大省的优势,带动西部美术事业践行创造性转变和创新性发展理念,推动文艺产品生产和文化产业转型,并同旅游产业相融合、互促进。十四五期间,我馆将策划《人民艺术家》《西部风华》《长安新秀》等传统型和创新型系列研究展、联合展、推广展,将老艺术家的美术作品和文献资料进行全方位多角度地挖掘研究和展示,推出中青艺术家,发现人才,培养新秀。以展览为纽带加强国内馆际间交流互动,丰富藏品,开发文创,打破传统文化业态主动投身文化产业数字化进程中,将物质消费与精神消费两种属性融合起来,将民俗文化体验、节庆会展和公教活动结合起来,加强陕西省美术博物馆服务项目系统化、品牌化建设,提升现代化服务水平。今年,我们精心打造的传统艺术类《花间世界——陕西省美术博物馆藏库淑兰作品研究展》和主题创作类《我的延安——全国主题性美术作品展》为社会各界提供精神文化产品和审美需求。同时,我馆将通过对外文化交流平台把优秀品牌展览项目带出国门走向世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中国文化在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特别是将具有民族特色中国画和中国民间传统艺术发扬光大。
陕西是有着长安古文化、延安红色文化、黄河和秦岭生态文化等深厚文化资源的大省,我们在新时代新征程中整合、盘活、开发和利用这些资源构建新发展格局,讲好中国故事,唱响时代号角,谱写陕西追赶超越新篇章。
胡莺 :守正创新,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
(湖北美术馆副馆长)
湖北美术馆将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的总体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守正创新,用优质展览、精品收藏、深度研究和多元服务,满足人民群众审美及精神文化新需求、新期待,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
一、以专题展览凸显政治站位和学术引领
湖北美术馆每年举办专题展览,让美术展览与时代同频共振,与人民同心同行。2021年建党百年之际,推出“壮丽航程——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湖北优秀美术作品展”向建党百年献礼;2022年,为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推出“喜迎二十大 壮美新画卷——乡村振兴·美丽乡村主题美术作品展”,用艺术讴歌党的十九大以来我国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建设成就,以艺术之美赋能乡村振兴。在重要时间节点推出专题展览,旨在汇集主题创作、优秀作品、经典藏品等精品力作,充分发挥美术作品以美育人、以美化人的独特作用,凝聚新时代磅礴向上的精神力量。
二、以品牌展览和优质服务满足公众多元文化需求
湖北美术馆围绕“立足本土,面向世界;兼顾历史,重在当代”的办馆理念,打造了固定陈列“百年纵横——20世纪湖北美术文献展”,四个品牌三年展:“湖北国际漆艺三年展”“中国工业版画三年展”“美术文献三年展”“中国雕塑三年展”,以及“@武汉”等品牌展览项目,把美术成果更好地服务于人民群众的高品质生活需求。同时,创新优化公共教育活动形式,常态化与专题性公教活动相结合,以喜闻乐见的方式满足公众的多元化精神需求,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三、加强馆际交流合作,实现资源共享
“十四五”以来,湖北美术馆先后与广东美术馆、关山月美术馆、敦煌研究院、江西宜春美术馆等进行馆际合作交流,并策划举办“远行的经典”公教论坛,邀请全国十余家美术馆、博物馆共同参与,推动公共文化资源共享。“十四五”期间,将继续通过国际、省际、馆际之间的艺术文化交流,推动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促进不同地域文化与城市文明多层面和深层次的交流与合作。
四、发挥国家重点美术馆藏品优势,实现典藏活化,藏品惠民
推出文化和旅游部全国美术馆馆藏精品展出季项目:“记忆中的武汉——一座城市的人文图景”、“长江·汉水——湖北美术馆馆藏地域题材美术作品展”等多个藏品展览,以本馆藏品为研究基础,联合国内美术馆、艺术机构等多方藏品资源,探索实现美术馆藏品活化的多维路径,展示藏品惠民的丰硕成果。近期,湖北美术馆将开辟专门的展厅作为馆藏专题陈列,定期遴选馆藏精品展出,让更多藏品从库房走向展厅,与公众对话,在藏品活化中凸显其价值。
陈湘波:夯实基础 推动新时代关山月美术馆事业高质量发展
(关山月美术馆馆长)
文化是国家和民族之魂,也是国家治理之魂。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锚定建成文化强国的远景目标,坚持目标导向和效果导向相结合,坚持全面规划和突出重点相协调,在多个方面提出新内容、新举措,为新时代中国美术馆事业发展提供了路线图。
作为地处粤港澳大湾区的深圳市关山月美术馆经过25年的发展,成功探索了一条将艺术名家纪念馆与国家美术馆各项功能有机结合,将深圳城市文化发展和美术馆建设相得益彰的发展之路。形成了以“关山月和20世纪中后期中国美术及当代艺术设计研究”为主导的学术定位及展览品牌。确定了以“研究为龙头,收藏为基础,展示、教育、推广为手段,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构建完善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目标”的发展思路。2011年,关山月美术馆被文化部评定为首批九家国家重点美术馆之一,2016年又顺利通过了全国重点美术馆复评。开馆以来,共获国家文化和旅游部等国家级奖项共25项。可以这样说,明确的学术定位和发展思路的提出与实施,标志着关山月美术馆独立自存的学术品格和追求的确立!
《“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正式印发,将是新时代关山月美术馆事业发展一个新的起点。我们将按照《规划》的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文化创新为动力,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过程中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围绕我馆的学术定位,持续打造独具特色的高品质展览品牌,通过以观众为中心的悉心服务,构建完善、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特别是要加快推进数字美术馆建设,“关山月美术馆·数字馆”已于6月25日建馆25周年之际正式上线,初步实现艺术信息资源的共享,以大数据赋能美术馆发展新形态,完成了关山月美术馆《藏品数字信息标准》《美术作品高精度数字采集规范》《藏品预防性保护规范》等标准文本,并在申请认定地方性标准或省级标准,这不仅成为我馆重要的研究成果,更是为建设“关山月美术馆数字馆”奠定坚实基础,并在关山月美术馆与市民之间搭建数字服务和沟通桥梁,让城市公共艺术服务充满亲和力与创新活力,从而让广大市民获取更多幸福感与归属感,努力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进一步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高高:持续关注艺术创作与教学前沿领域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副馆长)
中央美术学院在百余年的发展历程中,吸引并造就了一大批在中国现代美术史上产生重要影响的艺术家和艺术教育家。依托馆藏资源,从艺术创作与社会美育的角度,梳理中央美术学院与中国现代美术,尤其是新中国美术发展之间的关系,一直是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研究与展示工作中的主要内容。在“十四五”期间,央美馆将持续性地以专题研究展或个人回顾展等不同形式,展示优秀艺术家的经典佳作,反映老一辈艺术家勇担使命、艰苦奋斗、全心全意奉献的艺术人生,弘扬艺术关注时代生活、艺术为人民服务的创作精神。
作为大学美术馆,中央美院美术馆在开展艺术普及、社会美育的同时,还兼具反映艺术新探索、艺术新趋势的学术职能。在当前科学技术与艺术文化交叉融合的大背景下,美术馆持续关注艺术创作与教学前沿领域中的诸多新理念与新思想。在“十四五”期间,央美馆将聚焦智能艺术、VR艺术、生物艺术等跨学科跨媒介的艺术形式,开展系列的展览展示和学术活动,探讨新的创作方法和展览形式如何为国家的文化发展带来活力。
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拓展美术馆知识传播的受众范围,探索知识生产的有效渠道和创新方式,这是美术馆领域当前的共同课题。如何在突破空间制约的情况下在线上平台策划展览,如何拓宽传统展览观念使其成为教育学习的新媒介,这是“十四五”期间中央美院美术馆将着力探讨与实践的方向。央美馆将在已有的虚拟展览基础上继续发掘数字化展览展示的多维可能性和更为便捷的操作办法,同时进一步开发智识学习中心,以视频短片的形式,通过艺术家、展览、讲座等栏目,充分利用馆藏资源和学术研究力量,为社会公众提供丰富的线上艺术学习资源。
在中央美院美术馆新馆开馆的十余年间,国际文化交流展览成为了推动艺术领域的国际学术交流、推广介绍中国当代文化、树立学院良好国际形象的一个有益窗口。在“十四五”期间,央美馆将继续与国际重要美术馆和文化机构联动,从央美馆自身学术方向出发,举办高质量的展览及学术活动,着力在项目中发挥策划和研究的主导力量,突出学院在国际文化交流的参与深度和影响广度。并加大与国际高校博物馆美术馆的联络与交流,举办相关的讲座与研讨活动。同时,探索海外推广的有效渠道,根据中央美院的教学特色和美术馆的收藏资源,在海外举办馆藏专题展、中国当代青年艺术展等,扩大中国艺术在国际艺术界的传播力度。
应金飞:以展览链接世界,诠释当代中国精神
(浙江美术馆馆长)
2015年我刚刚到美术馆的时候就考虑过这样一个问题:就是我们在今天这样一个语境下,应该在美术馆做怎样一个展览?《规划》提出以来,我们进一步明晰要求,开拓思路,以“深度策展”机制为抓手加强落实。我就集中谈谈正在展出的国家艺术基金项目:“大地史诗——中国大运河主题艺术展”鲜活的例证。同时,我们的“说文解字——中华汉字文化当代艺术展”也即将启动筹备。
“大运河”展览从创作形态上来说形式非常多元,有绘画、视频、影像、装置、雕塑、纤维、跨媒等,几乎当前能够想象到的视觉形式都有参与。这正是基于不同维度,为各类观众所设计的不同通道。相比起来,当先我们更偏重于多媒体、跨媒体等数字媒介运用,以今天的青年人为主导的视觉形态为“大运河”注入一种历久弥新的诗性表达。我们今天创作了这么多历史画,同时也应该更多地叩问我们文化中内在的活性基因,如“水文化”,体现了我们传统中很高明的哲思和一种审美转换技巧。当今做展览也好,拍电影也好,或者一件绘画作品的产生也好,都应该积极运用这样一种思维,把背后宏大而厚重的历史文化资源通过一个精准的点或意象进行投射。让展览不要产生距离感和说教感,而以一种亲切、自如的方式浸润观众的精神层面,唤起审美感受力、想象力,潜移默化地让人们感受到我们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从展览主旨的精神高度而言,这一展出以“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规划为依托,将长征、长城、运河作为最核心的精神地标,指向“中国精神”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阐发和创新性演绎。大运河从先秦就开始了挖掘工程,通过历史上诸多节点,最后完成对接和贯通,促进南北经济文化等各种领域的交流与繁荣。这是形塑大地,推动中国成为一个大一统国家过程中非常曲折、坚韧的历史行动。从中可以看到与夸父追日、精卫填海、大禹治水等神话深为契合、一脉相承的精神。
在文化交流方面,我们一直是大运河美术馆联盟的重要成员。而世界上还有很多国家都有运河文化,我们希望以此展为契机,将之打造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载体。展览特别提炼了中国书画的长卷形式为基本创作元素,以凸显“运河”意态和符号感,希望让不同民族、语言、文化的观众更能自然地链接起感知。事实上从2016年开始,我们创制的“东方智慧”系列展览就开始以创造性转换、创新性发展梳理相关思路。从“湖山胜概”到 “水印千年”,再到“纸上谈缤”,和“山海新经”,及至今天的“大地史诗:中国大运河主题艺术展”和“说文解字”都获得了国际交流和巡展的邀请,并得以顺利实施。当前计划为2022年到2025年,将赴日本、法国、美国、英国、意大利等国展出。
邱志军:问传统经典 展时代新风
(福建省美术馆馆长)
《规划》的印发,全面擘画了“十四五”时期文化发展蓝图。美术馆作为一个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应不断加强自身建设,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领会《规划》的重要意义,以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为出发点,不断提高学术水平,转变理念,提升工作能力和服务质量,并丰富其精神向度,将美术馆打造成一座城市的文化坐标。
一是传承经典,打造品牌展览
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赓续中华文脉,传承红色基因,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努力策划、打造一系列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品牌展览。福建省美术馆作为省级美术馆,在挖掘区域文化与发挥区域优势上,深入研究闽台文化的起源和特质,在构建中国文化基因上做深做透,明晰学术定位,打造特色展览品牌。从2011年起,我馆在全国范围内先行探索、启动实施“闽籍书画名家抢救工程”,有计划、有规模地推出闽籍书画名家系列活动,挖掘名家典范,填补学术空白,为抢救、研究、保护,传承我省老一辈书画艺术家丰硕成果提供第一手资料,也为研究我省美术书法发展史提供了珍贵的历史资料。同时,我馆策划推出“乡情——闽台书画名家作品展系列工程”活动,以此加深两岸文化交流与合作,探讨两岸融合新路径,并以此为契机,组织艺术家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创作实践活动,抓好重大现实题材,推出更多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新时代、讴歌英雄的精品力作。
二是提升公共文化数字化水平
进一步推进数字化美术馆建设,建立智能化管理体系,把艺术与科技发展紧密结合,积极探讨科技发展成果的艺术转化,让更多的观众在美的教育与接受的过程中感受数字科技的魅力,大力推广云展览、云视听、云体验。实现公共文化艺术服务从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向精准化、可及化、数字化转型升级,实现艺术传播的多样化。
三是构建“网上+网下”一体宣传格局
改进和创新内容表现形式,持续推进网络内容建设,打造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知识普及相关内容和展览宣传报道精品,建设具有广泛影响力的艺术资讯内容聚合发布平台。同时,建立项目化主导、团队化运作、立体化作战和日常工作相结合的运行机制,促进对内和对外宣传协同高效。
四是依托文化资源打造IP艺术品牌
推动美术馆成为旅游目的地,培育主客共享的美好生活新空间。深入挖掘地域文化特色,将文化内容、文化符号、文化故事融入艺术展览和艺术活动,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纳入展陈展示、讲解体验、IP开发,让观展成为人们感悟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的一种方式。
五是艺术助力乡村文化振兴
进一步开展文化艺术结对帮扶,鼓励“三农”题材文艺创作生产,扶持具有乡土特色的文艺创作。同时,邀请艺术家走进乡村,以公共艺术的形式来重塑乡村文化形象与传播方式,增强文化赋能,助力乡村文化振兴。
美术馆的建设要紧扣时代脉搏,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传扬中华优秀文化为己任,讲好中国故事,努力打造具有国际视野的公众服务机构,服务好人民,不断提高人民生活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谭长德:夯实基础 推动文艺高质量发展
(湖南美术馆副馆长)
为贯彻落实《“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湖南美术馆将采取如下举措:
一是要坚守人民立场,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人民满意不满意作为检验艺术的最高标准,推出更多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民族的精品力作。为配合《“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国家美术发展工程,继续围绕弘扬湖湘文化、名家推介、培育新人、馆际交流等主题,着力打造“湖南著名美术家推介工程”、湖南美术现象研究展、艺术大师个案研究展、“湖南高校毕业季美术作品展”“六一儿童节主题艺术展”“青年扶持计划”等品牌展览,通过精心策划,力争形成对湖南当代美术发展有意义有贡献的展览品牌。
通过“青年扶持计划”系列展览,培养扶持一批青年艺术家。以当代艺术为抓手,扶持湘籍青年艺术家和青年策展人为主线,聚焦常年生活在湖南本土的湘籍青年艺术家的研究与推介、湘籍在外青年艺术家回湘交流展以及艺术如何助力乡村振兴的课题。发挥青年策展人作用,通过湘籍与其他地区青年艺术家的比较与对话,“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加强青年艺术家的横向艺术交流。
二是要推动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创新开展文艺惠民活动,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使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提升公共文化数字化水平,进行数字化展览建设,启动VR展厅、虚拟展厅、2D线上展览等项目。积极发展云展览、云体验,线上与线下展厅结合,将展品及展览信息导入相关数字化艺术公益平台,为观众在官网、微信公众号、其他链接网站观展提供便利。积极创造条件,开展“元宇宙”相关合作,进一步开展数字化艺术展览。
广泛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积极发挥公共教育职能,通过开展系列公共教育活动,深入推进大众美育;加强志愿服务管理,提供优质公共文化服务。联动全省各公立、民营美术馆,适时成立“湖南省美术馆联盟”,拓展公共文化服务职能。
三是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赓续中华文脉,传承红色基因,推进对外宣传、对外文化交流。抓好重大现实题材、重大革命和历史题材、新时代发展题材、国家重大战略题材、爱国主义题材、青少年题材、军事题材的创作生产,高质量办好展览,深入挖掘、培育、推广、传播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新时代、讴歌英雄,受广大人民群众欢迎的艺术家、作品。用思想深刻、清新质朴、刚健有力的优秀作品滋养人民的审美观价值观,用情用力讲好中国故事、湖南故事,为湖南美术事业的繁荣与发展助力添彩。
加强对湖南民间美术的重视,注重对湖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及民间艺术发展脉络开展调查研究,收藏民间美术精品。持续开展特色公共教育活动“湘土之美——湖南美术馆里的民间美术”,结合湖湘民间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艺术体验课、专家授课、自主创作、作品展示研究等开展活动。
龙建辉:勇担时代新使命 奋力推动文艺高质量发展
(广西美术馆馆长)
“打卡”美术馆,成为当下居民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文化时尚。新时代,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中包含了更多文化期待。广西美术馆紧密围绕“传承、多元、包容、创新”的学术定位,践行“艺术为人民”办展宗旨,在展览陈列、学术收藏、艺术研究、教育推广、文化产业等各项工作的不断实践中走出自己的道路,多措并举抓好《“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的落地实施,推动文艺高质量发展,为传播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做出积极的贡献。
一是弘扬优秀传统文艺,争做文化惠民的践行者。广西美术馆始终坚持“文化惠民”的初心使命,以打造国家重点美术馆、广西文化品牌名片为目标,紧扣“立足本土”的办馆宗旨,通过“引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围绕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强国等时代主音举办系列大型主题展览,扩大优质文化供给,为广大人民群众打造艺术盛宴。
二是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覆盖面,争创文化育民的引领者。充分发挥公益性场馆平台优势,始终以“以艺术为本,优质服务;以初心为本,创先争优”的服务宗旨,提升服务品质,争创精神文明创建成果的排头兵。面向社会各界开展系列新时代文明实践,文化共建、党建共联,艺术共享与交流等活动,争取成为更多区内外中小学和大专院校的教学实践基地、美术创作基地、美育教学基地。立足本地特点,贴近群众需求,探索以“智慧+”为核心的公共文化服务,打造社区“流动美术馆”;挖掘本地少数民族聚居地的优势,构建有鲜明地方特色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有效提升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助推广西文化自信,将广西美术馆作为润物无声的文化事业,成为区域性的文化名片。
三是繁荣文艺创作,争当文化为民的排头兵。实施精品文艺创作战略,积极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广大文艺工作者坚持守正创新,用跟上时代的精品力作开拓文艺新境界”的要求,加强艺术创作规划和资源统筹。一是抓好现实题材、爱国主义题材、重大革命和历史题材、青少年题材等的创作生产,合理集聚和有效配置资源打造精品展览,努力攀登艺术高峰。二是推动传统艺术和民族艺术传承发展,为培育有利于民族艺术活起来、传下去、出精品的良好环境服务,侧重扶持西部及少数民族地区艺术发展,加强东西部艺术交流。三是组织全国美术名家写生,亲身领略壮美广西的独特魅力,为书画艺术创作提供源源不断的养分和艺术源泉,用如椽巨笔、斑斓画布充分展现祖国南疆山水形胜之美、历史文化之美、劳动奋斗之美,展现丰富多彩、生动立体的美丽中国、壮美广西,使社会主义文艺创作呈现富有时代内涵的新境界,同时不断提高文艺创作质量和水平,努力为人民创造文化杰作、为人类贡献不朽作品。
四是打造文艺高地IP,争当文化悦民的传播者。主动创新,将本土的历史文化特色以及馆藏资源相结合,将文化元素进行整合与重组,创造出更符合大众需求的文创产品,接续发力作为广西唯一获得文化和旅游部认证的全国文创开发试点美术馆,做大做强文化产业,真正提升新时代公众的获得感与幸福感。
五是发挥区位优势,扩大中华文化艺术的国际影响力。立足广西毗邻东盟的区位优势,聚焦文化引领,打造文化强区,依托“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艺术创作中心”,以规模化、专业化、系统化、市场化的产业服务体系,吸纳全国各门类的艺术资源,开展国际学术交流和创作实践,打造中国-东盟文化新坐标,扩大国际影响力。
中国美术报2022-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