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热线:

微信

小程序

公众号

类别:产业发展学习案例

提出单位:**市**县政研室

题目:加大数字文化产业扶持力度 发展数字经济

资料提供时间:2022-04-29

目录

更多

数字赋能 宁波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文章下载

数字赋能 宁波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当前,宁波正高水平谋划推进新时代文化高地建设,打造与经济硬实力相匹配的文化软实力。文化高地建设需要不断提升文化产业竞争力,尤其是要积极推动文化产业与科技的深度融合,以数字赋能宁波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陈斌

数字赋能文化产业发展形态:营造文化产业生态

数字赋能文化产业,首要的就在于对文化产业生态的数字化建构。产业生态的建构是数字时代产业竞争的关键,文化产业的发展与技术尤其是数字技术的进步紧密相关。数字经济时代,要求文化产业要坚持用户思维、系统思维和创新思维,将数字作为连接文化产业链全过程的创新创业新生态,不断提升文化产业的生命力和竞争力。近年来,宁波秉持内容共创、价值共享的理念,不断推动数字化文化产业平台创新涌现,积极打造高端文化制造业基地、全国一流影视产业基地、全国文化金融合作示范区和长三角文旅融合中心等,使宁波文化产业体系更为完善,综合实力显著增强,集聚效应充分显现,支撑体系更加完善,体制机制更富活力,努力推动实现宁波文化产业“千亿产业”目标。在公共服务层面,宁波积极开发数字文旅服务平台,实现全市文旅资源的线上服务平台。在市场主体层面,数字文化领军企业不断在内容创作、生态建构等方面实现融合创新,如“甬派”等大力发展融媒发展、智慧城市和数字政务建设等。在政策层面,宁波发挥“东亚文化之都”的优势,积极推动“三江六岸”文化走廊建设,打造一批数字文化产业创新创业、公共服务和要素保障的高效能载体;探索创新数字文化金融服务体系,设立文化产业投资主体基金等,涌现出如作为宁波文化企业“独角兽”的浙江大丰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和音王电声股份有限公司等市场主体。

数字赋能文化产业发展基础:创造文化产品内容

文化产业的本质是文化,文化就要坚持内容为王。数字赋能文化产业的基础和关键环节就是要进行文化产品内容创造。宁波在推进数字助力文化产业的实践中,重视数字技术对文化资源的深度开发和产业转化,充分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其思想观念、人文精神、时代价值,厚植文化产业的内容基础和价值基础。同时,不断提升数字文化产业原创能力,打造一批具有宁波特色的IP,并借助数字艺术、动漫游戏、网络视频、创意设计等数字文化产业形态呈现,致力于打造具有影响力的数字文化产品品牌,提高数字文化内容的高质量供给。文化产品内容的创新增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对外传播、价值再造和魅力展现。如宁波利用数字化推动对市域传统文化遗产和文物保护工作,加强世界文化遗产大运河(宁波段)和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利用,推动大运河文化带和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着力打造阳明文化高地,推动古丝绸之路“活化石”重新焕发生机。同时,宁波还注重文化内容与产业的融合发展,以内容创造提升文化产业附加值和竞争力,形成完整的数字化文化产业链。如凭借“种草红人+数字技术”,获得千万级投资的宁波侵尘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拥有从种草红人核心资源到电商代运营的全链路服务能力。

数字赋能文化产业发展动力:创新文化创造模式

如果说文化产业的价值是以内容为王是基础,那么文化创造就是实现价值的重要路径和动力,数字赋能文化产业的发展也体现在数字技术在创作、生产环节的应用和创新上。宁波高度重视数字文化技术的发展和创新需求,积极探索数字技术政策体系,发挥文化企业主体在数字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着力推动文化产业数字化转型的共性技术、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重点开发内容可视化呈现、互动化传播、沉浸化体验技术应用系统平台与产品,培育形成了一批具有自主研发能力的文化科技企业。例如,大丰实业获“全国文化企业30强”提名殊荣;音王电声上榜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单体类),拿到国家级金字招牌。作为宁波市影视文化产业核心区块的象山影视城实现了产业发展的逆势上扬。

数字赋能文化产业发展潜力:拓展文化消费空间

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繁荣的文化消费市场,数字赋能文化产业发展必然要求拓展文化消费空间。随着数字技术尤其是移动终端的广泛应用和移动支付的快速发展,文化消费习惯、文化消费场景以及文化消费体验得以拓展和延伸。云音乐、云视频、云录制、云展览、云观影等等大量涌现,线上文化消费体验、AR/VR等技术的运用加速了消费者越来越多地触网,也延展了文化产品的消费场景和传播范围。宁波注重引导发展人民群众对数字文化消费需求,在大力发展数字文化产业的过程中,积极探索数字技术对文化产业消费的拓展、发展应用,探索文化产品多渠道发布、多网络分发、多终端呈现,率先推进文化传播、消费的数字化、在线化,形成了在线文娱、短视频、在线文化会展、在线教育等一批优势产业。如大丰实业以智能科技、高端智造为核心,创新应用5G、AR、VR、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AI,引领宁波文体旅产业提质升级,共同建设包括数字文化、人文旅游、音乐演艺、文化科技、文化智造等在内的十大产业功能区。象山影视城的游客只要带上动力手环,遇到古装特定演员抬抬手就能化身“剧中人”——高科技的加持,开创了一个全业态、多动线、行进式、深体验、多互动的沉浸式影视文化体验游。宁波影视文化产业区不断推出基于数字科技的新型文化业态,构建高度智能的涵盖专业拍片、制片、后期服务的综合运营体系。

浙大宁波理工学院2022-1-18

 

 

一座数字艺术馆的前世今生:文化IP新风潮 文章下载

一座数字艺术馆的前世今生:文化IP新风潮

【编者按】从2008到2022,从夏奥到冬奥,北京,这座奥运史上的首个“双奥之城”,正用活力与激情,演绎中国的荣耀和自信。而他们,既是“双奥之城”的见证者,也是“双奥之城”的塑造者:可能是一家花店的诞生,可能是一次垃圾分类的灵感,可能是一次滑雪里的“意外收入”……在一系列小人物的小故事里,“双奥之城”的蝶变徐徐展现。他们不仅代表了对国际奥林匹克大家庭的贡献,也反映了北京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的生动实践。

冬日的首钢园,冰冷的寒风下涌动着些许生机。园区主干道旁,一座四层楼高的灰体建筑前人来人往。工业风的斑驳墙面散发出古旧的气息,与之形成对比的红色招牌上,是字体飘逸的“瞭仓”和“理想照耀,青春当燃”的标语。这座曾经的首钢老厂区铁粉储料仓如今摇身一变,成为了极具科幻风味的沉浸式数字艺术馆。

2021年末,刚刚对外开放的瞭仓迎来了它的第一批游客。一楼大厅的休闲阅读区内,三三两两停驻着看书的人,感到新奇的年轻人则兴致勃勃地与电子屏幕前的数字人“晓鸥”互动聊天。韩月一手持对讲机,一手拿着各种报价单据,搭着电梯在各楼层间来来回回穿梭,热火朝天。

从“料仓”到“瞭仓”

“今天进了楼里还没出去过,已经走了1万多步了。四楼的茶餐厅还没布置完毕,还有些物品在采购中,得花心思多盯着点。”一年多以前,韩月与朋友合伙承接下瞭仓项目的运营,至此成为一名“瞭仓人”。

作为亚太文融数据技术研究院总裁和瞭仓项目的总负责人,韩月告诉北京商报记者,“首钢园拥有独特的工业资源禀赋,它的场景很容易和时下流行的元宇宙、科幻赛博等年轻化概念产生关联,这为瞭仓打造科幻沉浸式消费业态提供了天然的环境土壤。所以在2019年11月我们项目选址的时候,一眼就相中了这里” 。

瞭仓的前身是首钢料仓铁粉厂房。在过去,它的作用主要是存贮高炉原料并将称量好的合格原料送到高炉,2008年初,首钢停产,这座厂房便也一直闲置了。

十年之后,在北京市委市政府“打造新时代首都城市复兴新地标”的重大决策下,《加快新首钢高端产业综合服务区发展建设 打造新时代首都城市复兴新地标行动计划(2019年-2021年)》出炉。计划表示,将按照工业遗存能保则保、能用则用、分区分类、保用结合的原则,对高炉、筒仓等一批保存工业风貌的历史构筑物进行保护改造。

从此,被“遗忘”的首钢正式步入了改造转型的快车道。老厂房复兴,新首钢地区也流入了产业活水。在这样的背景之下,2020年6月起,亚太文融在首钢园开启了瞭仓项目的设计规划和建设筹备工作。

当前,在“瞭仓”这座沉浸式数字艺术馆中,大型工业遗址与文化艺术的碰撞之下,全新的沉浸式数字艺术幻境正在拉开序幕。

“我们当初给项目起名的时候,选用了‘瞭’这个字,一方面是因为它与‘料’同音,某种程度上,这是对首钢自强不息精神的继承和传递。另一方面,‘瞭’字里面带有一个‘目’字,这与我们场馆聚焦视觉体验的功能定位非常贴合。更重要的,‘瞭’字还有眺望未来的含义,凝聚了我们对未来的美好愿景。2021年9月,冬奥发布了‘一起向未来’主题口号,这与我们的设想不谋而合。”韩月说。

工业厂房遇上传统文化

瞭仓一至三层共设置了六个展区。与其他新潮的艺术馆比起来,传统文化是这座数字艺术馆的精髓。

例如一层的“起源”展区,曳动变幻的投影把四四方方的展厅照亮,屏幕上无尽飘落的花瓣从四面八方将人包围。随着投影灯和音效的切换,盘古开天、后羿射日、嫦娥奔月、神农尝百草、大禹治水,五个中国传统神话故事依次在此展开,置身其中,仿佛穿越到一个光怪陆离的异世界。

这个名为“上古神话”的单元,试图透过沉浸式场景的感染力,演绎和传递故事人物所对应的“开天辟地、不屈不挠、敢于探索、博爱为民、奉献担当”的中国精神。而另一个以“征途”命名的单元,则通过光影展现了屈原、范仲淹、岳飞、李大钊、赵一曼、杨靖宇、雷锋、钱学森八位古今英雄人物的伟岸光辉形象。

从“料仓”到“瞭仓”,乘着历史机遇,这座铁粉厂房有了焕发新活力的契机。但为何成了数字艺术馆,或者说是传统文化的数字艺术馆,就是另一个故事了。

“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十九大报告中这几句简短的要求,让韩月和几位头脑灵活的朋友们找到了“商机”。四个中心、三个面向、首都复兴新地标、科幻产业大会……作为项目主要负责人,年轻的韩月对这一系列红利“关键词”如数家珍。

“当前,数字科技赋能还未延伸到文化消费领域。在国家和北京文化事业大方向的引导之下,我们萌生了内容+AI的想法,瞭仓作为一个依托数字科技打造的沉浸式消费项目,将会充分发挥数字技术优势和年轻化的运营团队优势,不断探索新的可能。”韩月告诉北京商报记者。

至于为何瞄准传统文化,韩月解释说,亚太文融的三位创始人都是“90后”,是在中国精神的洗礼下成长起来的一代,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非常浓厚的兴趣和认同感。“我们建设瞭仓的初期想法,就是希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能通过新媒体手段进行传播和弘扬。把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到展览中,也是实现心愿的一种形式。”

数字文化产业“大格局”

格局打开,瞭仓不只是一座艺术馆,更像是北京文化与科技有机融合的缩影。

2020年11月,文化和旅游部发布了《关于推动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指出要实施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推动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同年,北京市“十四五”规划中也提到,要利用老旧厂房拓展文化空间,打造更多网红打卡地,加强市级文化产业园区规范化运营管理,建设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打造文化科技产业集群。

“不得不说,石景山区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创业环境。”以文化科技融合示范功能区、动漫网游及数字内容功能区和创意设计服务功能区为定位的石景山区,多年来非常重视科幻产业发展,相继发布了科幻16条和首钢园科幻产业集聚区实施方案,明确了支持打造科幻国际交流中心、科幻技术赋能中心、科幻消费体验中心和科幻公共服务平台。

“三中心一平台”的科幻产业发展规划,为文化科技企业打造了一个完整的生态链。按照规划,瞭仓所处的科幻产业聚集区,未来将成为石景山区元宇宙实践探索平台,努力打造科幻产业发展的重要承接地和科幻产业创新展示的重要窗口,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幻产业特色园区。

有了新生机会的不仅有首钢,北京这座文化古都也迎来了数字化的新风潮。例如绵延7.8公里的北京中轴线,也有了“上网”的计划。公开报道显示,2021年12月29日晚,在北京正阳门箭楼,“数字中轴,点亮文明——北京中轴线申遗‘数字中轴’启动仪式”, “云上中轴”小程序正式上线,仅5个小时,就有50多万用户参与创意互动,成为北京中轴线申遗助力人。

历史机遇下的瞭仓,也在筹划新的安排。目前,瞭仓正在为它内部的商业业态布局和赋能更多的数字玩法。韩月介绍,未来瞭仓将持续导入优秀的传统文化内容,后续或通过非遗文化展览,致力于民俗文化与传统非遗的双向融合。通过科技创新应答好“文化双创”的时代命题,书写科创赋能产业发展的北京篇章。

北京商报2022-1-10

 

 

探索惠民新路径,看湖南如何用“数字”敲开幸福门 文章下载

探索惠民新路径,看湖南如何用“数字”敲开幸福门

云上政务、移动支付、“云端”招聘、网络大课堂、信息化助农……鼠标轻点,手指滑动,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让湖南百姓感受着生活的便利和美好。

近年来,湖南省委省政府顺应信息化发展潮流,抢抓数字化转型历史机遇。围绕建设“网络强省”的战略目标,以“数字新湖南”建设为抓手,加快建设数字政府,着力构建数字社会……“推动信息化更好造福社会、造福人民”的美好愿景,正成为惠及每个人日常体验的生动现实。

以“数”提效

“一网通办”带来十足获得感

乘着数字化的快车,更快更优更省心的政务服务不断擦亮着湖南“一件事一次办”“一网通办”的金字招牌。

2020年5月6日,湖南省政务服务大厅正式启用。

市民通过自助终端取号后,就可以一站式办理32个省直部门的1400多项行政审批、公共服务事项。

2020年5月6日,位于长沙市天心区的全国首个基于中国长城自主安全架构的省级政务大厅——湖南省政务服务大厅正式启用。大厅内,市民通过自助终端取号后,就可以一站式办理32个省直部门的1400多项行政审批、公共服务事项。“没想到,行政审批速度还能这么快!”成为众多市民体验后的真实感受。

关于“数字”,市民享受到的不仅是速度提升,还有异地便捷办理的舒心。

“我已经辞职一年多,离开郴州临武回吉林了,住房公积金账户里还有7000多块钱怎么取出来呀?”近日,住房公积金郴州临武管理部的工作人员接到湖南湘能重工有限公司离职员工杨先生的电话。“我们已经推出了公积金网上提取办理,你现在关注‘郴州公积金’微信公众号,我教你怎样通过手机申请提取公积金。”在工作人员耐心指导下,短短几分钟,杨先生就在微信公众号上提交了申请。当天,远在吉林省大安市的杨先生就收到了这笔公积金离职提取的银行转账。

近年来,湖南政务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成立了“数字政府”建设领导小组,全面启动“数字政府”工作。建成了全省统一的“互联网+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入驻省政务服务大厅省级自建系统达57个、政务服务事项1440项,为2559万名个人,法人注册用户提供网上政务服务,发布235.3万余项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达到了97%。

如今,在湖南,交通出行、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涵盖百姓生活方方面面的政务服务均已实现掌上“一键办理”,“让数据多跑路”给百姓带来了十足的获得感。

以“数”共享

推动教育优质资源均衡发展

过去,地区间发展落差往往导致教育存在地区差距。随着网络联校、网络大课堂、远程教育等新模式新技术的应用,曾经的教育鸿沟正渐趋缩小。“屏幕改变命运”由梦想变成了现实。

5月14日,吉大师院附小教育集团溶江小学选派了4位优秀教师,来到了古丈县芙蓉学校,送来了语文、数学、英语、美术4堂精彩纷呈的示范课。当天,古丈县岩头寨镇九年制学校、高峰镇九年制学校也通过“芙蓉网络联校”平台参与到活动中来,4所学校共计100余位教师到场或通过网络直播同步分享了课程。

课堂上,授课老师扎实的基本功,对教材的深刻剖析和精准把握,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让古丈县的孩子们耳目一新。听完课后,孩子们纷纷表示:老师们新颖的授课形式,让自己开阔眼界、增长见识的同时,也进一步增加了对知识学习的兴趣。

这只是湖南大力推进“互联网+教育”,实现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的一个鲜活缩影。这些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推动下,线上教育全面开花,教育信息化2.0示范省建设蹄疾步稳。

2019年11月,“我是接班人”湖南省网络大课堂正式开课,创新采用“1+3+N”模式,即1个主校湖南省教育电视台+3个县市区的各1所学校作为互动分校+N个全省其他学校同步收看。这一新模式,实现了全省中小学生共上一堂课。

“我是接班人”湖南省网络大课堂正式开课,创新采用“1+3+N”模式,实现了全省中小学生共上一堂课。

花垣县十八洞小学网络大课堂现场。

第一课《我和我的祖国》开播当天,全省700余万中小学生通过网络同步观看,这个借鉴影视作品、综艺节目、同步课堂等风格和特点的网络大课堂,赢得了许多孩子们的喜爱。不少农村孩子看完后迟迟不愿离去……

截至2020年底,湖南实现全省学校网络及多媒体教室全覆盖,建成540个新型网络联校,覆盖1692所农村中小学校和教学点,促进全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全国首创的“我是接班人”网络大课堂,组织全省1000余万学生“同上思政课”,共开设22堂大课、400余堂小课,学习人次超过5亿。一块块屏幕,不仅为孩子们打开了看世界的一扇窗,还为他们开启了一个不一样的未来。

以“数”助农

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手机变成“新农具”,数字成为“新农资”……眼下,数字技术在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的同时,也正塑造着湖南乡村的新形态。

2020年7月,湖南省委办公厅、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湖南省数字乡村发展行动方案(2020-2022年)》,为未来湖南数字乡村发展擘画出了清晰的蓝图。

有了明确的行动目标,如何才能真正让数字乡村的发展落地?湖南网信、农业、发改、工信、通管等相关部门正协同作战,各出实招。

“这里是湘农荟大直播现场,小长假来临之际,我们将从琳琅满目的农产品中挑选尖货给到大家。”4月27日下午,“湘农荟大直播”五一专场准点开播。平江香干、攸县香辣手撕酱板鸭、醴陵玻璃椒、韶山毛家红烧肉、汝城县蒜蓉剁椒辣……两位主播生动展示着五一专场“美味”,持续点燃着直播带货助农热情……

“湘农荟大直播”五一专场现场,主播展示“湘赣红”产品。

“芒果扶贫云超市”直播活动走进茶陵。

近几年,为了深化大数据发展应用,湖南积极开展信息化助农行动,充分发挥了“湘农荟”“芒果扶贫云超市”等权威公益助农平台作用,通过联合多平台、多媒体,聚智聚力,打造出了多场立体式直播带货助农活动,成为农产品走出山间田间的驱动力。仅2020年,全省通过电商销售的农产品零售额就达到了246.62亿元。

与此同时,全省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也在稳步展开。湖南依托国家电信普遍服务试点,在2020年实现了行政村光纤通达率和4G覆盖率均达100%。此外,还面向收入较低的村民、残疾人等,推出了基础电信企业精准降费优惠政策,截至2020年11月,企业让利总金额达2.26亿元……随着数字乡村发展行动的持续推进,我们可以期待,一幅“绿色、生态、智能”的湖南乡村新图景,在不远的将来,生动呈现在我们眼前。

打通数据通道、普及线上教育、助力乡村振兴……因为数字,湖南百姓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2020年2月,湖南省上线“湘就业”公共服务平台。

疫情期间,数字技术更是成为了支撑防疫工作,服务复工复产的生力军。“湘就业”湖南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帮助广大求职人员和复工企业,实现了招聘不见面,服务不打烊;微信小程序“湘消费”,让“湖南味”的烟火气再次升起,有效推动了湖南经济的复苏;全省“电子健康码”系统,高质高效完成与国家在线政务服务平台数据对接、健康信息码对接,让湖南百姓出行方便省心,一码通行,全国互认……

2020年5月,街边煲仔饭店门口摆放的提醒客户使用省总工会和包消费券支付的易拉宝。

手可摘星辰,因“数字”梦想拔节生长。展望未来,新的“超级应用”正加速走来,“数字新湖南”有着更广阔的发展前景,“数字”正让湖南百姓的生活变得更美好,也将让三湘大地拥有更多新的内涵。

红网2022-1-25

 

 

探索古琴艺术数字文创,让年青一代成为非遗“知音” 文章下载

探索古琴艺术数字文创,让年青一代成为非遗“知音”

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吕氏春秋·本味篇》

伯牙子期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

它既是“知音”一词的由来,也传达着中华民族之于精神文化交流的追求与向往。而古琴,作为中国士人高洁精神的象征、世界上最古老的拨弦乐器之一,是这段千古佳话的核心发力点。相传为伯牙所作的古琴曲《高山》《流水》,更位列中国十大名曲之首。1977年,美国向太空发射收录了包含55种语言和各国音乐的“旅行者金唱片”,其中代表中国的乐曲正是一代古琴大师管平湖演奏的《流水》。

近年来,党和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弘扬给予了高度重视。今年8月,中央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强调:“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绵延传承的生动见证,是连结民族情感、维系国家统一的重要基础。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在此基础上,《意见》还进一步指出,加大非遗传播普及力度,需要“促进广泛传播,适应媒体深度融合趋势,丰富传播手段,拓展传播渠道”。

这也提示我们,要让生于古代士大夫阶层的“雅乐”在现代大众中重新落地生根、焕发新的生命,必须借助现代化的“东风”。其中,兼具跨界融合与传播能力的数字IP,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丰富的文创衍生生态,或能成为一种创新的保护与弘扬手段。

困境:活态文化,亟须活态传承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物质文化遗产,差异在于其有形和无形。

物质文化遗产,即是有形文化遗产,其保护主要在与自然环境的对抗;而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偏重于抽象的人文技艺、文化观念乃至意识形态。譬如古琴艺术,古琴作为技术与精神并茂的载体,又生发出斫琴、制谱、弹奏……等一门门独立的学问,甚至蕴含了儒释道三家思想,贯穿了几千年来的中国历史,因此,它远非一张实体的琴那么简单,更像是一种流动的、活态的文化。

这也直接导致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极高的保护难度。首先,作为活态的文化,人自然而然成为非遗项目的直接载体,然而“人走技失”现象,却屡见不鲜。同样以古琴艺术为例,我国曾在2008年及之后,陆续认定27位国家级“古琴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及至2021年,已有10位去世,在世的也多为耄耋老者。在他们身上,文化传承与时间的对抗,显得更为急切和紧迫;其次,普罗大众如今已远离了非遗扎根的传统土壤,尤其是作为文化重要传承者的青年一代,普遍热衷于现代文化和新兴娱乐,对于传统文化及风俗,多数认知不足,抱有心理距离。兼之趋利化的时代,即便如今已有许多年轻人踊跃参与到非遗的保护与传承中来,但仍让众多需求耐心与付出的非遗成为就业、择业的后置之选。《中国青年报》一项调查显示,非物质文化遗产流失,85.5%的人认为首因是公众保护意识不强。

但活态文化,倘若被封存在博物馆中,变成“文化标本”,那便失去了文化传承的意义和本心。唯有让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如一颗种子般根植在社会中,随同所有人一起进化成长,进而繁荣丰茂,才能建设出滋养大众精神生活的文化家园。推动非遗走向人民大众,便是“活态传承”。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要系统梳理传统文化资源,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这其中的“活”,不仅在于文化在大众中的流动性传承,更在于基于日新月异的生产生活过程,凭借创造性的转化,“活化”非遗,使之实现创新性的发展与继承。

破局:数字技术,创新共生手段

从“活态传承”出发,以数字IP为代表的数字文化产业,已日渐与非遗产生奇妙的化学反应,而这其中的原因,或可谓水到渠成——在数字内容已成大众娱乐的今天,其庞大的受众底盘本身就是推广非遗的最佳切入口。

近年来,许多数字内容厂商,都开始基于社会责任与良性竞争的双重作用,自觉自发地展开与传统文化和非遗的跨界合作,深入发掘创新与优秀文化的融合方式。而传统文化及严肃艺术,藉由与现代数字文化的“共融共生”,也发掘出了“破局”的新路。

以《王者荣耀》为例,今年10月底,这款在大众中具备较高知名度的数字IP发布了六周年庆典公益皮肤——以“知音”为主题,英雄“庄周”的皮肤“高山流水”;12月30日,腾讯又和中国艺术研究院共同举办了“中国艺术研究院建院七十周年·古琴艺术数字文创专场活动”,将古琴艺术等非遗元素,以更年轻、更流行的方式触达大众,尤其是青年群体,生动、广泛、深入地推动古琴艺术普及。

专家在“中国艺术研究院建院七十周年·古琴艺术数字文创专场活动”中探讨传统文化的数字化保护、传承与创新 周志军 摄

在此次古琴艺术数字文创专场活动中举办的沉浸式音乐会,不仅打造了沉浸式音乐会舞台和观众席,还以全息投影的方式,凸显高山流水的故事主题,令观众身临其境、耳濡目染其高雅与动人;古琴数字互动体验则打造了“减字谱”“大象无形”“弦外幽深”等数字互动体验展,拨动琴弦,即可唤醒瀑布与山水,虚拟与现实,在此刻融汇一体,古中国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意境感,也凭借数字化技术,再度被生动重现。

倘若说以上都还是“体验”范畴,那么在线上推出的“数字古琴”小程序,则深入到了知识普及的领域。这是一款将中国艺术研究院的多款国宝级院藏千年古琴,真实还原的小程序。值得一提的是,它既是首次针对古琴三维扫描进而在线上小程序的数字化呈现;也是中国艺术研究院珍贵院藏古琴资料的首次对外分享。

为了让大众能够形象立体地观摩每一把古琴,同时从古琴的声、谱、器、历史等多方面,呈现古琴文化,“数字古琴”小程序克服了古琴三维扫描上的种种技术困难,例如拍摄时的反光问题、高清数码拍摄后期的纹理处理问题、建模逆向采集与重建问题等,其目的,就是为大众和爱好者提供一个了解和获取古琴文化知识的平台。

展望:数字文创,牵引更多知音

可以说,正是基于对非遗的提炼与具化、情感化与专业化,打通线上线下的宣传空间,不仅能够让年轻的受众们直观地见其形、听其音、感其情、明其意,耳濡目染中国文化之美,更能令其深入理解背后的文化底蕴,达成深层的文化认同。

在此基础上,未来势必还会有更多的年轻人,沿着这条关于传承人的草蛇灰线,溯流穷源,真正认识到“人”之于非遗的珍贵,从而主动“接棒”非遗,进而更好地锻造属于国人自己的、能够“走出去”的文化符号。而这,或许是更深层的“高山流水遇知音”之所在。

“中国艺术研究院建院七十周年·古琴艺术数字文创专场活动”古琴音乐会现场 周志军 摄

从个体望向产业,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觅声”而“知音”,更加有助于文化血脉的延续、民族自信的维系、乃至国家文明的强盛。正因如此,在互联网时代,数字文化产业一方面已经成为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的中坚力量,另一方面,巨大的用户流量下,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考验着数字内容生产者的能力与担当。

换而言之,不仅“文化自觉”理应成为一种从业者的“底线思维”,以“文化自觉”为基底,探索文化传承的创新之路,更应成为一种从业者的“行业修养”。

令人欣慰的是,中国艺术研究院和腾讯基于《王者荣耀》数字IP推出的一系列相关联动所映射出的,正是数字产业基于文化自觉与行业修养所展现出的正向面貌。相信未来,会有更多数字文化生产者与机构凭借深刻的使命和担当,以年轻、流行、数字化的公益方式为传统文化和非遗“注入灵魂”,从而构建筑出一道沟通千年时光的数字化桥梁,助力优秀文化迈出庙堂与嵁岩,迈向真正属于大众的美好生活。

文旅中国2021-12-31

 

 

数字技术让敦煌艺术“走出”石窟:近30年探索、适合的就是最好的 文章下载

数字技术让敦煌艺术“走出”石窟:近30年探索、适合的就是最好的

作为敦煌研究院首个官方授权指导的线下多媒体特窟特展,《敦煌奇境——传奇洞窟220窟之谜》多媒体展全国首展1日在上海正式对公众开放,将持续至3月22日。

数字技术让敦煌艺术“走出”石窟,走进城市,走近更多人。“数字敦煌”这些年历经哪些发展?

莫高窟第220窟等比例模型的细节 郑莹莹 摄

近30年数字探索之路

敦煌,地处古代丝绸之路咽喉要地,见证着东西多元文化交流互鉴的历史。延续千年的敦煌石窟中,精美绝伦的壁画、彩塑和石窟建筑,记载了公元4至14世纪中国和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商贸往来、文化交流、宗教传播和艺术发展历史。

敦煌研究院保护研究部副部长、文物数字化研究所所长俞天秀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说,敦煌的数字化之所以能成功,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一直坚持在做,“我们在(上世纪)90年代初就开始尝试探索怎么用数字化方式去保存石窟的信息,一直坚持做到现在,近30年才积累了这么一批资料。”

俞天秀还记得,最早的时候,只做了十几个洞窟的数字化,那时候的应用很窄,时常有专家说需要一张照片,却刚好(那个洞窟)没做数字化;直到后来“数字洞窟”积累到一定量,大概把100多个洞窟的数字化做完后,敦煌研究院的所有授权基本上就都是数字化内容,工作人员再也不用单独去拍照片了。

壁画乐器实物复原 郑莹莹 摄

适合的技术就是最好的技术

俞天秀说,以前很多人会问他,敦煌的数字化技术是不是世界上最先进的?他常这么回复:“我只能说它是最适合莫高窟数字化的,它能够解决莫高窟所有的问题,也能解决石窟寺存在的很多共性问题;至于先不先进,我觉得只要能解决问题,这技术就是最好的。”

在此次《敦煌奇境——传奇洞窟220窟之谜》多媒体展上,数字技术也让身处上海的参观者有机会感受敦煌之美,迷你版的莫高窟第220窟在细节上十分考究,壁画乐器实物复原、多媒体剧场等也让人好似“走进”了洞窟中的初唐盛世。

敦煌研究院文化创意研究中心副主任、副研究员武琼芳说,敦煌石窟有它比较特殊的地方——它是一个不可移动文物,“我们不可能把石窟搬到别的地方给大家看,所以只能想尽办法把它复制出来。早年是用老艺术家们的临摹品,后来有了‘数字敦煌’,我们可以用更多样的方式把高清采集的壁画和彩塑呈现出来。”

光影剧场 展方供图

科技让“历史不曾远去、文物就在眼前”

自上世纪40年代起,几代莫高人坚守大漠,保护和研究敦煌石窟。735个保存下来的洞窟、2000多身彩塑、4.5万平方米壁画、数万件藏经洞文物,共同构成了辉煌绚烂的敦煌艺术文化。

此次在上海的多媒体展“不求泛泛而知,但愿读懂读精”,聚焦一个有着传奇故事的洞窟——莫高窟第220窟。

武琼芳说,我们从来没有想过用展览为观众定义敦煌,而是想搭建一座桥梁,拉近敦煌和大众的距离,“因为敦煌就是一个百变美人,不一样的眼光,不一样的专业背景,不一样的年龄层,不一样的文化背景,看到的敦煌就是不一样的,这就是敦煌最大的魅力。”

从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到今天,敦煌研究院举办和指导了一个又一个敦煌展。而伴随科技发展而兴起的“数字敦煌”,无疑将进一步让敦煌艺术走出“石窟”,迈向世界。(完)

华夏经纬网2022-1-4

 

 

山东推出首款AI人工智能打造数字皮影藏品 思维跨界助力非遗传播 文章下载

山东推出首款AI人工智能打造数字皮影藏品 思维跨界助力非遗传播

2022年1月1日,山东省艺术研究院联合济南皮影戏传承人、支付宝“超维空间”推出AI人工智能打造数字皮影藏品。这是山东省艺术研究院发挥职能优势,承担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的阶段性成果,也是山东文化艺术研究领域的重大突破,有望探索出对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新路径,为相关文博单位的新时代发展提供理念层面的参考借鉴。

思维跨界,助力非遗传播

济南皮影戏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流布于山东省境内,同时也在河北、河南、安徽等地流传。济南皮影戏起源于清代末期,其表演声情并茂,由一人负责操作和说唱,另一人负责伴奏。

2021年中旬,中办、国办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鼓励合理利用非遗资源进行文艺创作和文创设计,提高品质和文化内涵;利用互联网平台,拓宽相关产品推广和销售渠道。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山东省艺术研究院与济南皮影戏实现联合,借助互联网经济发展的大潮,创新推出一批年轻人喜欢的非遗文创,助力传统文化传播。

山东省艺术研究院探索AI人工智能打造数字皮影藏品的做法,既有信息时代的应用考量,也有院内的课题研究背景支撑。

2021年7月,全国艺术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公布“2021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立项名单,山东省艺术研究院院长林凡军担任首席专家的“科技赋能艺术生产与演出、演播研究”项目获批立项。这是山东省艺术研究院首次获得该类项目立项,也是本年度全国文旅系统内唯一的重大项目立项。

2021年8月,文化和旅游部印发《关于公布首批文化和旅游行业智库建设试点单位的通知》,山东省艺术研究院成功入选全国首批文化和旅游行业智库建设试点单位,重点研究方向为“数字化时代文化艺术新业态研究和文化艺术发展新阶段的治理研究”。

林凡军说,山东省艺术研究院作为全国首批文化和旅游行业智库试点单位,在规定研究方向上,立足数字技术应用前沿,设立数字赋能实验室。该实验室的研发方向为探索经典舞台艺术的数字化再创作、再传播,通过线上迁移,上云用数赋智,实现创造性转化,试图延伸产业链条,突破“成本困境”,构建传统艺术转型升级的智慧产业生态。

精准营销,聚焦消费前沿

AI人工智能打造数字皮影藏品,其理念与构思,与山东省艺术研究院近年来对文化艺术消费前沿的关注有很大关系。

2021年,国内互联网企业先后发布“元宇宙”发展战略。除音乐、动漫、影视外,文旅IP如故宫、敦煌、三星堆等也纷纷推出自己的NFT(目前被广泛解释为“非同质化代币”)数字藏品。

林凡军介绍,以国家级重大研究项目为抓手,过去两年山东省艺术研究院着力疏通应用基础研究和产业化连接的快车道,打通关卡,促进创新链和产业链精准对接,破解实现技术突破、产品制造、市场模式、产业发展“一条龙”转化的瓶颈,加快文化和科技融合成果从样品到产品再到商品的转化。

这款由AI人工智能打造的数字皮影藏品,由山东省艺术研究院数字赋能实验室提供数字研发与创意。其以济南皮影戏《西游记》剧目中7个经典角色为蓝本,借鉴arXiv数据库发布的图像风格迁移算法Stylized Neural Painting,通过让AI对传统皮影上色技艺和剧目角色视觉形象进行自主学习,模拟渲染涂色行为,从而使AI自主完成对每个形象的色彩创作,呈现出数字技术与国潮文化的惊艳跨界。

山东省艺术研究院数字赋能实验室负责人齐炳南告诉记者,数字藏品常规的命名方式是角色与原著进行对应。但数字皮影藏品的目标受众是互联网的年轻新生力量。他们的成长背景和文化特征有独立而强烈的个性,他们发明了“火星文”,创造着流行语,是UGC生态的主力军;他们善于结构、乐于颠覆、长于幽默,又不吝自嘲,活力、新奇、颠覆是他们的代名词。结合该群体文化特征为核心,山东省艺术研究院将人物角色名称进行了融合剧情的全新设定,并创意了独具幽默感和话题性的英文名组合。比如,将“悟空”翻译为“Monkey King”,“猪八戒”设定为“二弟”,英文名称为“Eddy”,传统文化与目标用户实现亲切零距离的沟通。

总结模式,推动文化传承

林凡军认为,当前包括非遗在内的优秀传统文化,其传承传播面临的主要困难是缺乏成熟可复制的经验。虽然近些年国内涌现出一些典型案例,但多数依托的是“大型IP”,有极强的自我属性,且文化底蕴等方面处于行业拔尖位置,对其他中小规模的单位而言,其经验无法复制。

山东省艺术研究院探索AI人工智能打造数字皮影藏品,另辟蹊径。未来,山东省艺术研究院计划与更多省内外非遗、文物等保护单位合作,借用数字技术的优势,助力优秀传统文化的活态传承。

在目前的模式中,山东省艺术研究院正积极探索几方共赢的形态。

比如,AI人工智能打造数字皮影藏品项目中,传承人李娟利用自身对皮影形象的认知,对相关人物皮影进行创新设计,符合年轻人审美。山东省艺术研究院数字赋能实验室利用新技术,对人物皮影进行批量化上色和细节再加工。最后,通过线上发售,非遗传承人将通过分享创意,得到收入,为今后的传承发展带来源头活水,形成良性循环。

林凡军表示,未来山东计划深入探索舞台艺术繁荣发展路径。围绕繁荣文艺创作长效机制等,建立多学科研究平台,探索数字化赋能舞台艺术的新渠道。

业内专家指出,近些年,国家努力促进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全面提升文化科技创新能力,转变文化发展方式,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更好、更快地发展。同时应看到,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仍面临许多新的挑战,科技对文化建设支撑作用的潜力还没有充分释放,相关部门和地方对文化和科技融合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尚需进一步提高。

中国文化报2022-1-19

 

 

数字文化的创新与传承,让上海更加有“魔”有样 文章下载

数字文化的创新与传承,让上海更加有“魔”有样

市委副书记、市长龚正(2022年2月8日)主持召开市政府常务会议,强调按照市委部署,切实抓好开局起步工作,加快构建数字化转型标准体系,推进文化市场发展改革和秩序规范,加强水产品质量监督管理。

会议指出,要落实文化市场综合执法管理体制改革要求,理顺执法机制,进一步加强管理与执法衔接,打造立体监管模式。要提升执法效能,创新监管方式,稳定市场预期,促进产业良性发展,让市场主体和群众切实感受到改革成果。

一个国家的底气是积攒了数千年的文化底蕴,而一个国家的未来则取决于文化的传承。“十四五”规划建议中指出:“发展数字化经济,推进数字化产业和产业数字化。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上海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在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不仅重视产业的升级转型,更是大力推进文化产业的创新与发展,这也是上海为让文化重新焕彩做出的大胆尝试。

文化产业需要数字化转型

文化产业的优质文化内容缺失。2020年11月,文化和旅游部出台《文化和旅游部关于推动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实施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推动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现在很多的数字文化产业都集中于技术的发展与资本力量的持续投入,但是没有文化力量的注入,就注定只能成为空壳,而现在很多企业都存在这种问题。日积月累下,文化难以传承,导致企业优质文化内容大量缺失。

数字化转型为文化产业提供良好平台。在过去,很多优秀的传统文化企业默默无闻,基本都是靠着人们口耳相传进行宣传,但是在数字化变革之下,为传统企业提供了一个更好宣传自己的平台,使得传统的文化产业在数字化转型的基础上焕发新的光彩。举个例子来说,从前有海派文化味道的脱口秀只有在上海才能切身体会到,但是现在拥有了网络,可以让更多的人知道、了解上海的海派文化和独特味道的脱口秀,可以说数字化转型为上海提供了展现自我的平台。

数字化使上海文化焕发全新生命力

上海的黄浦江哺育了“海纳百川,兼容并蓄”的“海派文化”,上海人民的底气便来自于这千年的文化底蕴。上海有大把的传统文化资源,可到底怎样才能让这些传统文化焕发新的光彩是个难题,为此上海可是下了大功夫。据上海市文创办统计,2018年符合市级标准的园区数量已达137家,分布15个区总面积近700万平方米。或许,你会听说过思南公馆、1933老厂房、上海M50等诸多网红打卡地点,这些地点或多或少都被进行了IP化开发,成为了数字文化领域具有识别度的线上符号,通过短视频以及网上社区等形式传播后,吸引了大量年轻人前往。不得不说,这些网红打卡地点,包括我们的一大会址等红色基因,透过文化数字化,多元化汇聚吸引了人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一方面充分展现了数字化平台的力量,让上海焕发了年轻的光彩,同时也生产了新的产业亮点与升级。应该说,流量本身是中性的,我们通过上海的精神文化去引导属于我们这座城市的“流量”,特别是经济质量与精神上的正能量。有了这样的流量,上海才更加有“魔”有样。发展流量型经济就是要扮演枢纽的角色,让这些要素汇聚起来,在流动中创造价值。

数字化打开文化新视角和路径

“新冠肺炎疫情给产业规模巨大的文旅领域既踩了一脚刹车,也加了一脚油门,在防疫形势常态化的特征下,我们看到了数字文化产业带动整个文旅产业转型升级的希望。”云南省作家协会主席范稳表示。很多“新文创”在疫情后时代如雨后春笋一般拔地而起,带给人们对传统的不同观感,会让人觉得原来传统文化还可以这么“玩”?

举个例子来说,上海很多博物馆在疫情时开展了数字虚拟展览,使得市民足不出户也可感受到文化的熏陶,同时很多博物馆也开发出了文创周边,让更多的文化元素离得市民更近,不在只是存在于古文物上,而是融入到了市民的生活中。这些数字化的展览、产品都很大程度上以市民更能接受的方式融入到了日常生活中去,在接地气的同时,也弘扬了优秀传统文化,为上海文化产业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和路径。

数字化推动文化传承与协同发展

上海现有的数字化转型产业通过新技术、新设备、新平台的研发实现转型,在转型过程中发现现有的很多文化产业跟不上时代的脚步,要力保文化产业不被淘汰,那么就需要对文化产业进行传承,在传承的同时进行数字化转型。文化产业在进行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又会反哺给数字化转型产业精神力量,进一步带动数字化转型产业的发展,两者之间相辅相成。

未来的着眼点

通过数字化、市场扩大社会服务的供给规模。首先,上海应加快社会服务资源数字化,扩大公共服务资源覆盖范围,包括通过示范引领和试点推进,鼓励发展数字化图书馆、数字文化馆、虚拟博物馆等各种网络数字化虚拟展馆,并大力宣传网络数字化平台。同时,也需要注意的是,多注重文化产业、文旅行业的人才培养计划,用更好的政策吸引更多的人才投身于文化产业的数字化建设,积极帮助现有传统文化产业实现数字化转型,大力增强已经数字化转型的文化产业的创新能力,巩固已经数字化转型的文化产业的地位。

文化产业数字化的融合。其次,上海应该有针对不同区域、不同特色文化等各因素,助力文化产业数字化服务,也要针对不同的文化产业,深入推进线上线下文化产业的融合供给,要多方面、多角度、多方式的照顾到文创产业的数字化发展,动用身边的一切可融合资源,多进行跨行业新兴尝试,将文创在悄无声息中融入到市民的生活当中去。

国际化的文化传播与交流也必不可少。此外,上海本身已经跨入课国际化大都市的行列,那么就可以发挥自己的本土优势,向世界展现我们上海的风采、中国的风采,通过数字化赋能的形式,将我们上海的文化、中国的文化传递给出去。同时,互联网的交互性也会帮助上海的传统文化与其他世界文化的交流,这正是我们上海“海纳百川、包容并济”思想的体现。

数字化转型产业带动文创产业发展。而且,上海很多数字化转型产业已经发展起来了,那么就需要这些产业带动文创产业的数字化转型发展,诸如AR、VR等数字化技术,可在多区域进行试点,充分在文娱休闲场所使用,积极引导市民群众对于文创产业的认识度,拓展公共服务链条,带动数字创新、智慧文化等新业态发展,充分认识到“以人为本”的概念,将文创产业数字化转型放到市民本身之上。

文化IP交易和保护也是重中之重。最后,我们在传播上海乃至中国的传统文化的时候,需要注意文化IP的保护。原创性的创意和属于中国传统文化的部分都非常需要文化保护和国际认可,我们需要构建一整个完善的生态区块链进行文化IP的交易与保护,逐渐形成高效的运营模式,才能更好地将文化传递给每个人。

国家强调要发展“硬实力”,但同时也不能落下“软实力”。2021年6月,上海积极响应国家战略,率先提出将“软实力”应用于国际大都市的城市发展与治理,推动上海提升国际传播能力。上海在向世界展示我们的经济发展地非常好的同时,也并没有抛下优秀的文化传统的力量,经济实力帮助我们站稳脚跟,而文化传统的力量则是帮助我们扎根在国际的舞台之上。不得不说,上海文创产业的数字化转型已经在路上,而且会一直在路上。

证券日报网2022-2-10

 

 

数字文化创意投资价值分析 成都“十四五”数字文化创意发展规划 文章下载

数字文化创意投资价值分析 成都“十四五”数字文化创意发展规划

数字文化投资价值如何?数字创意产业是我国重点培育的5个产值规模达10万亿元的支柱产业之一。《进一步支持文化企业发展的规定》指出:“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应通过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等现有资金渠道,创新资金投入方式,完善政策扶持体系,支持文化企业发展。

加大财政对文化科技创新的支持,将文化科技纳入国家相关科技发展规划和计划,加强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建设,积极鼓励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促进文化企业、文化产业转型升级。

根据中研普华研究院《2022-2027年中国数字文化创意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报告》显示:

随着5G、虚拟现实 (VR)、区块链等数字技术飞速发展,推动数字创意产业的变革和壮大,推动产业发展达到了新高度。发达国家均高度重视数字创意产业发展,将之视为抢占未来发展先机、巩固技术创新优势、扩大软实力和文化影响力的重要方面。我国数字创意产业已经进入高速成长期,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且增长潜力巨大。

我国数字创意产业的细分方向包括:设计业、影视与传媒业、数字出版业、动漫游戏业、在线教育、旅游业、人居环境设计业、时尚服饰业、体育健康业、玩具业、文化博物业等,涉及各细分方向的产业数字化、信息装备与软件业。

我国数字创意产业的概念与发达国家存在差异,更加注重科技、文化、创意的有机融合与协同发展。

成都“十四五”数字文化创意发展规划

2021年,成都全市文创产业增加值实现2073.84亿元,首次突破2000亿元大关,同比增长14.83%,占全市GDP10.4%。全市拥有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国家级10家、省级23家,市级31家。各类书店超过3600家,160家博物馆,是过去五年中国电影票房总量最高的五个城市之一,《王者荣耀》《哪吒之魔童降世》等成都造文创产品引爆全球。

“十四五”时期成都世界文创名城建设进入新阶段。2022年2月16日,成都市文产办、成都市文广旅局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对外发布了这一《规划》,并就《规划》进行了发布和解读。《规划》的发布,标志着成都市未来五年世界文创名城建设具备了纲领性指引。值得注意的是,

更早前,成都已经率先发布了《成都市数字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成为全国首个针对数字文创产业制定“十四五”规划的省会和副省级城市。“十四五”时期,成都文创产业将深度融入国民经济体系,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赋能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数字文化创意投资价值分析

数字创意产业发展取决于想象能力、制造能力和知识水平,而想象力起到关键的引领和组织作用。数字文化创意技术装备的创新提升需要高想象能力和高制造能力,数字内容的创新发展需要高想象能力、高制造能力和高知识水平,创新设计的发展需要高想象能力和高知识水平。

随着数字创意产业积极引入新型数字技术,产业结构和商业模式不断变革和创新,产业边界不确定性增强且具有强大的内生动力。数字技术企业通过加快布局数字创意产业,借助自身技术和平台优势,推动了网络文学、影视、游戏、动漫、音乐、体育等产业领域的快速发展。

中研网2022-4-25

 

 

数字经济,如何成为江苏转型发展的关键增量 文章下载

数字经济,如何成为江苏转型发展的关键增量

网上在线就诊,刷脸进出小区,无人驾驶运送乘客……数字经济正逐渐走向百姓日常生活,也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1月12日,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审议了《江苏省数字经济促进条例(草案)》,立法拟针对江苏数字经济发展存在的薄弱环节,突出数字技术创新和产业数字化,为数字经济这一江苏转型发展关键增量提供法治保障。省工信厅等八部门也联合研究制定《江苏省数字经济加速行动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聚力打造形成数字经济发展新格局。

“首席数据官”“数字货币应用”,江苏特色的技术创新

记者从省工信厅了解到,2020年,江苏省数字经济规模达到4.4万亿元,居全国前列。据初步预算,2021年江苏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预计为10.3%左右,位居全国前列。江苏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报告指出,要坚持把数字经济作为江苏转型发展的关键增量。为把握好这一关键增量,《条例》针对我省数字科技基础研究薄弱、企业数字化转型慢等状况,突出数字技术创新和产业数字化两部分关键内容进行了谋篇布局。

江苏省数字经济联合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卜安洵接受《科技周刊》记者采访时表示,浙江省的“数字经济促进条例”已于去年3月1日正式实施,广东也于去年7月1日正式实施,江苏在目前的时间点推出,内容上博采众长,也体现出江苏特色。“特别需要重视的是江苏把数字技术创新放在首位且是独立成章,这是其他省份的‘数字经济促进条例’里所没有的。”

在卜安洵看来,江苏将数字技术创新放在第一位,是精彩的一笔。“从逻辑上讲,科技创新是生产力提升的第一要素,数字经济靠数字技术引领。”卜安洵表示,目前我省数字技术市场还处于大量学习和引用阶段,这就要求我们在学习引用过程中还要追赶创新。此外,条例中提到的“首席数据官”和“数字货币应用”等也是江苏特色的技术创新。

为不断提高企业数据战略意识,推动企业构建数据驱动的管理体系和决策模式,早在去年9月,江苏就启动了推行企业首席数据官(CDO)制度,并公布了第一批CDO制度试点企业,力争在全省建立起一支核心数字化高级人才队伍,激发数字经济潜力。

在红豆集团工业互联网公司总经理奚峰看来,首席数据官制度执行后带来的改变立竿见影。“集团有了首席数据官后,数据处理工作从以往局部整合向‘大整合’方向在过渡。”奚峰说,实行CDO制度后,相关联的服装类别数据要在整合基础上进行分析,并在一个月内推出了供内部全部门(子公司)使用的业务数据模型库。

苏州是首批数字人民币试点城市,去年以来,数字人民币加速推进应用落地,在政务服务、生活服务、交通出行等多方面,完成应用场景。“数字人民币用起来特别方便”,苏州市民张晓敏高兴地告诉记者。近日,记者在苏州市相城区发现,区内饭店、自助以饮料机等很多地方都有数字人民币的使用场景,市民对数字人民币的便捷有了亲身体验:不要手续费,支付更安全。

深刻理解“数字新基建”,让“智慧城市”动起来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和基石,其发展水平决定了数字经济发展水平,也成为拉动新一轮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鉴于此,《条例》明确,将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布局纳入国土空间规划,对新建、改扩建的公共交通、公共场所、园区、建筑物等提出了统筹考虑基站站址部署需求,并要求推动老旧小区改造配套建设通信基础设施。

卜安洵解释,数字基础设施包括网络基础设施、计算基础设施、融合产业基础设施及创新基础设施等。“作为制造业大省,江苏自身产业特点是生产性多、消费型少,规模以上企业大多制造产业链中设施设备或核心部件、材料等,因此基础设施在江苏尤为重要,这也是我省的传统优势。”卜安洵分析称,《条例》对基础设施先做规划,再做量化;江苏信息软件业如南京有坚实的产业基础,应向算法名城或算法大省方向努力,要围绕智能数据模型创新和优化,配套搭建更多的新型基础设施。“江苏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应侧重两个重点,一是新一代通信技术和下一代网络,二是算力和算法等支撑人工智能研发和应用的基础设施。”

数字化时代,全城“一张网”的趋势愈发明显。“建设‘智慧城市’不仅仅包含静态的事物,还包括很多动态内容。在数字经济的视野下,人和物实际上都会成为数据。如何能让这些数据有效的联通在一起,从而形成一个协调的整体?这就要求我们实现精细化管理。”江苏省法学会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法学研究会副会长、东南大学法学院副研究员徐珉川举例,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很多地区都做到了精细化管理,一旦发现确诊病例,有效利用大数据的支持,短时间内筛选出可能存在传染的人群,阻断疫情蔓延路径。

“所谓的‘数字新基建’其实就是把数据的采集、处理、存储、传输、安全保障和权益侵害等全流程纳入到体系化的治理路径中去,从而成为整个社会治理的重要助力和支撑。”徐珉川表示,全城“一张网”不单单意味着数据在某一范围、某一领域的“小流通”,而是指在全平台、全领域的“大共享”。

作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核心部分,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建设就成为了推动实现千行百业智能化转型的先决条件。日前,南京市人工智能计算中心正式启动运营,开创人工智能“一中心四平台”的“南京模式”。作为长三角地区首个上线的基于昇腾的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南京人工智能计算中心一期规划了200P算力,本阶段建设40P算力,未来将全面支撑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为南京市建设“创新名城”、江北新区建设“芯片之城”提供新引擎。同时,全国首个挂牌的欧拉生态创新中心落地江苏,也将为江苏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源源不断的新动能。

推进IPv6规模部署和应用,是数字经济演进升级的必然趋势,也是网络技术创新的重要方向。华为等企业在江苏积极参与IPv6标准制定、技术创新等工作,联合产业各方发布《江苏省IPv6+融合创新发展倡议》,助力江苏全行业的数字化发展。通过采用华为IPv6+超大带宽智能无损的网络,南京市支撑起新一代电子政务外网建设,赋能数字化转型升级。

产业与数字深度融合,才是真正的“数字方舟”

近年来,数字经济发展迅猛,但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其巨大潜能还未完全释放出来,而加快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成为发展新路径。围绕这一大方向,《条例》从推动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做出了明确规定。

而根据《方案》,在数字产业化方面,江苏目标到2023年,组织实施不少于30项数字经济领域关键技术攻关,立项不少于8项行业或地方标准;在产业数字化方面,到2023年,目标组织认定首台(套)智能制造装备100个以上;试点建设30家省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累计建成100家工业互联网重点平台、150家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1万家星级上云企业、60个工业大数据应用示范项目。

“到了后期,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之间的边界会越来越模糊,深度融合。”卜安洵举例称,位于南京市江北新区的南钢集团本身是制造业,但数字化转型发展同样亮眼,也成立了自己的数科技术公司服务生态企业。再如苏交科集团在交通领域数字化领先发展,也具备了向外部生态市场数字赋能的能力。所以在部分标杆企业层面,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已经逐步融合了。另一方面,产业数字化的深化,必然是数据资产化和运营智能化,这样它跟数字产业化的演变就结合在一起了。

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的加速融合也意味着新的产业生态结构的产生。因而需要对依托“产业链”的政策部署做出相应的预调整,不能再机械地以不同产业链来规划和推动技术创新和资源配置。“产业新生态可分成基础层、平台层、创新层等,每一层应有发展定位,每一层可以推动集群化,需要注意的是这不是我省传统的13个产业集群,而是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技术集群,以及数字工业、数字农业、数字文化等应用集群。我省目前还没有看到类似规划。”卜安洵建议,条例可围绕智慧城市、智慧农业、工业互联网等关键产业生态做进一步优化。

数字化不仅是实体产业发展的必然需求,也在无形中改写着各行各业。例如,作为传统行业,纺织业看似科技含量不高,数字化困难,但在无锡一棉纺织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周晔珺看来,具有百年历史的棉纺织企业也可以成为一艘“数字方舟”。“我们很早就意识到制造业只有走上数字化转型之路,才能跟上国际节奏。早在2000年,公司就通过智能设备的更新与老设备的数字化改造,逐步实现了全流程的智能化生产线,通过机器代替人工实现产品自动传送。”周晔珺说,近年来,智能化生产线产品产量最高提升37%,生产效率提升30%以上,不合格率降低25%。“数字化这座巨大‘矿藏’在与传统产业的交融中,催生了太多新业态、新模式。”

在苏州昆山沪光汽车线束智能生产车间的两块电子显示屏上,生产线的产量、良品率、开机状态等信息一目了然,企业线束生产的各项工序早已实现自动化。近年来,通过5G等技术的应用,企业生产制造设备的数据实现了实时采集,向智能化转型的步伐进一步加快。该公司战略发展部总监周晔说:“通过智能化改造,工作人员数量减少了50%以上,产品质量也有了很大提高,生产效率得到稳定提升。”

新华日报2022-1-19

 

 

加大对数字文化产业扶持力度 ,助推青岛数字经济发展 文章下载

加大对数字文化产业扶持力度 ,助推青岛数字经济发展

4月14日-19日,青岛进入“两会时间”。界面山东将与您一同聆听青岛市政府工作报告,在梳理过去一年发展成果的同时,共同展望2022年城市路向何方。

文化和科技融合,既催生了新的文化业态、延伸了文化产业链,又集聚了大量创新人才,是朝阳产业,大有前途。2020 年 11 月,文化和旅游部出台《关于推动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2021 年 3 月,“十四五”规划中明确,要实施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企业、文化业态、文化消费模式,壮大数字创意、网络视听、数字出版、数字娱乐、线上演播等产业。发展数字文化产业是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抓手,既有助于升级城市品牌形象,又能激发数字经济产业活力,让城市既有“颜值”又有“产值”。

为加速青岛数字文化产业发展,助力青岛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青岛市政协委员、深度传播集团董事长张吉成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 建议设立青岛数字文化产业专项发展基金 可借鉴北京、浙江、广州等地设立数字文化产业相关基金的经验,第一,针对数字文化产业活动、数字文化内容创作、数字技术平台建设、数字文旅新业态、数字文创消费产品、精品原创游戏开发等新兴项目,财政拨付专项扶持基金。第二,鼓励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带动社会资本积极投资数字文化产业。第三,积极引导有比较优势、符合创新发展趋势的龙头企业上市,拓宽融资渠道,同时形成龙头品牌示范效应。

二、 建议设立青岛数字文化产业创新园区可借鉴北京、深圳、南京、苏州等地运营数字文化产业园经验,第一,围绕青岛重点发展的影视产业、音乐演艺、创意设计、数字文旅、海洋旅游、融合业态旅游等六个重点领域,引入一批聚焦数字文化内容创作、新媒体内容创作及运营、数字营销、创意设计、数字文旅、数字演艺娱乐、游戏电竞等创新企业及团队,提升青岛区域数字文化产业的影响力。第二,招引全国优秀的、创新的数字文化产业项目来青,给予财政奖励、创新奖励、资格认证奖励、租售减免、融资优惠等,形成产业链的互补和协同,打造产业集聚和人才聚集的“磁力场”。

三、 建议加大数字文化产业人才引培力度

第一,制定“青岛市数字文化人才发展计划”,支持企业全职或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和团队,给予获评人才安家补贴、家人随迁落户、子女入学、医疗保障等配套与支持,给予用人单位每年实付薪酬按比例奖励及高端人才猎聘费用补贴等。

第二,针对在北上广深杭等数字文化产业发达地区工作的专业人才,开辟回乡绿色通道。通过行业论坛、技能大赛、校友会组织等多渠道宣传招引人才“归巢”,并给予用人单位及回乡人才社保及岗位补贴等。

四、 建议加大数字文化产业服务支持力度第一,出台相关财政税收优惠政策,如房产税、土地使用税减免政策,将人工成本纳入增值税进项抵扣范围等。

第二,探索数字文化产业领域“放管服”改革,放宽企业准入要求,精简审批程序等,给予企业良好创业创新环境。

界面新闻2022-4-17

 

 

深圳:居家慢生活无聊?这里有海量数字服务资源! 文章下载

深圳:居家慢生活无聊?这里有海量数字服务资源!

根据深圳市新冠疫情防控统一部署,自3月14日起,全城启动“慢行键”,各级文化馆站暂停服务。但闭馆期间服务“不打烊”,深圳市文化馆推出一系列线上服务,丰富广大人民群众在疫情防控居家期间的精神文化生活。

老师们在线上教学。

除数字文化馆、微信公众号、视频号等线上服务客户端正常运营之外,近期,深圳市文化馆联合各区文化馆(文体中心),经过精心准备,启动公益网络课堂教学工作,正式推出“云上红绸”深圳市文化馆联盟居家防疫彩虹课堂,上线首日即提供了包含中国舞、书画、声乐、粤剧、小提琴、摄影、戏剧、书法等门类的课程22课时。

老师线上教学

据了解,市文化馆积极组织专业教师,居家录制大量教学素材,为网络课堂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确保“云上红绸”系列课程平台每日更新,让广大市民足不出户也能各取所需,享受精彩的文化课程。

线上展厅的美术作品

此外,为丰富市民一周的“慢生活”,缓解居家的焦虑情绪,让市民能够欣赏到更多的群众文化精品,市文化馆还特别推出“专题文化精品资源展播”,对8项市级精品活动、32项专题展览进行线上展播。近300件精彩视频、总时长达26000分钟,包含“少儿艺术花会”“鹏城金秋市民文化节”“我们走进艺术殿堂”“中华优秀文化活动传承系列活动”等市级品牌项目近年的精彩赛事和演出;专项展览的近1000副优秀美术、书法、摄影作品,从我市近年的“文化系统优秀美术作品全国巡回展”“广东省十一届美术书法摄影联展”等赛事中精选而出,充分展现我市群文艺术创作水平和精神风貌,供市民学习和欣赏。

面对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深圳市文化馆线上服务“不打烊”,全民艺术普及不停歇,将持续推出覆盖各年龄段市民朋友需求的线上文化资源,给疫情期间的广大市民送上文化关爱,为抗击疫情工作加持文艺力量,让宅在家的“慢生活”同样精彩。市民可关注“深圳市文化馆”公众号,获取更多新资讯。

深圳特区报2022-03-18

 

 

“车谷”崛起武汉数字文化产业新高地 文章下载

“车谷”崛起武汉数字文化产业新高地

翻开武汉文投集团“十四五”规划蓝图,华中国家数字出版基地(智谷文化产业园)的发展雄心跃然纸上——对标“全国一流、全省标杆”,打造武汉文化产业新高地。

作为华中地区首家、湖北省唯一的国家级数字出版基地,智谷文化产业园自建设之初,就把不负“国字号”金字招牌、为武汉建设文化强市“添砖加瓦”作为自身发展的题中之义,应尽使命,始终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 一流内核 “四聚”铸就发展硬实力

产业园区发展,首先要练好“内功”。智谷文化产业园坚持以数字出版为特色、以文化科技和工业设计“两翼”融合的发展定位,致力做好聚人才、聚技术、聚产业、聚资本“四聚”文章。

聚人才,形成科技创新的“强磁场”。园区围绕产业链布局人才链,以重大招商引资项目为载体,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相融互动,实现了引领性人才的突破。仅武汉中科先进院就拥有英国皇家工程院外籍院士Seeram Ramakrishna、乌克兰外籍院士喻学锋、香港工程科学院院士朱剑豪、中国科学院院士刘嘉麒4名院士。园区企业共有3名领军人才当选“武汉黄鹤英才”,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国家和省部级专家的高端人才已达40人。

聚技术,抢抓科技创新的“新赛道”。英才云集,意味着创新要素的集聚。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在这里不断突破,一批新科技成果在这里加速转化,一批新模式、新业态在这里不断涌现。截至2021年底,园区企业已获授权专利562件、软件著作686件。2020年全市科技成果转换大会武汉经开区分会场上,园区企业科技成果转化共签约7.67亿元。2021年武汉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新材料与智能制造”专场活动中,园区企业现场签约总金额超过1.5亿元。武汉零点视觉数字科技公司融合VR、CG新专利,完成了北京冬奥会、乌镇互联网大会、武汉市民之家、武汉规划展示馆的视觉展示等重点项目。武汉中科先进院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研发出高效病毒核酸提取试剂盒、长效抗病毒防雾涂层等疫情防控检测新产品。环宇智行和东风公司共同研发迭代自动驾驶新技术,实现了L4自动驾驶车型SharingVAN的量产、红旗H9无人出租车的预约试乘。

聚产业,带动创新型企业集群发展。哈工大机器人集团在武汉主攻汽车产业、智慧城市、教育培育等机器人方向,预计5年内将引入30家以上高科技企业,产业链总产值将超过60亿元。泓涛资产整合多方资源引入企业30家,预计5年内项目整体可累计实现产值200亿元、税收20亿元,带动相关就业3000人。近几年,园区入驻企业呈几何式增长:由2016年的18家倍增到2021年的208家,年均增长率63%,产值规模由2016年的21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120亿元,年均增长率41%。中文在线、欣锐科技等4家上市企业的区域总部入驻,中国高新区“瞪羚”企业普林标准等23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落户。

聚资本,加装科技创新的“加速器”。当前,基地已逐步形成了创投机构集聚、创融氛围浓厚、创新业态活跃的局面,园区企业屡屡赢得资本市场的青睐。2019年,震坤行工业超市获得云锋基金、腾讯等投资机构共计3.15亿美元E轮股权融资,是迄今中国工业用品领域最大一笔单轮融资。2021年,基地企业中设数字获得诚泰保险、幸福人寿等保险机构战略投资,武汉环宇智行有限公司获千万级Pre-A天使轮投资。泓涛资产设立并引进了武汉添韵等共计18亿元规模的产业基金,今年还将新引入三只产业基金,规模达50亿元。

■ 一流服务 “金牌店小二”提升发展软实力

“当时我们公司选定的办公楼还在装修,是园区主动帮我们找到了临时办公场地,为公司解决了燃眉之急。”昨日,在智谷文化产业园招商签约活动现场,世界500强企业、伟世通亚太公司代表上台演讲时特地向园区方致谢,“谢谢你们急企业之所急!”

秉承当好“金牌店小二”、以一流服务创一流效益的工作理念,园区加快服务体系标准化、品牌化建设,致力发展成为“数字文化产业综合服务商”。

以“智慧园区”建设为抓手,形成线上、线下双通道服务体系。线上,今年内完成智能化管理系统,并借助内部、外部资源,将公共服务拓展深化为经营服务、技术服务、金融服务、创业孵化、市场服务、企业社交、企业信息、人才服务、政策申报、行政服务10大项,每项服务板块均制定了具体服务流程、工作机制。线下,探索推进园区服务“楼长制”,及时、精准对接企业需求,为各类企业在成长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提供个性化服务,切实践行“企有所呼,我必有应”服务理念。

■ 一流环境 “三生融合”探索发展新路子

春天,漫步园区,不仅满眼绿意盎然,仔细端详还能发现不少“小惊喜”。下沉广场路口设置的迎宾太阳花,可以跟随太阳的方向转动脸庞;休息区设置的光伏座椅,既能提供WiFi热点为手机充电,又是音箱和广告灯箱,还具备一键报警功能;广场四角设置的垂直轴小风机,微风即可启动,美观且无噪音……

园区负责人介绍,广场走道还将设置压力发电步道、光伏地砖,白天发电、夜晚发光,不仅防滑抗压,还可以用于照明,呈现绚丽夜景。

在武汉文投集团智谷科技公司的《2022年度工作要点》中,部署智谷文化产业园的全年建设任务,生态、低碳、环保占据了相当篇幅:探索建设屋顶光伏、微风发电、综合智慧能源管控平台,建成后预计年发电量158万度,设计寿命周期内总发电量3970万度,每年可节约标准煤520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350吨,节约用水6350吨,减少碳粉尘430吨。

探索园区发展新路子,智谷文化产业园坚持推进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这里,不仅是产业发展的热土、生态绿色的家园,也是生活游憩的乐园。近日正式开园的园区二期,规划建设了4.5万平方米的商业街区,精准对接园区企业的商务、办公、生活需求,布局引入餐饮、娱乐休闲、商务服务、酒店、影院等业态,实现了园区生活服务“十二时辰”(24小时)不打烊。

清晨上班,中式、西式早餐随心选择,上午在公司“头脑风暴”时点一杯咖啡,或者到茶室进行一场轻松惬意的商务会谈,下班后去健身房练习瑜伽、跑跑步,还有年轻人最爱的“密室逃脱”,以及加班到深夜时默默陪伴你的24小时便利店,让园区的每时每刻都有足够的关怀和温暖。

后期,智谷还将引进潮流书店,开设脱口秀等主题小剧场,举办文创市集、主题艺术节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不仅进一步完善武汉经开区生活服务功能,也将有望成为武汉最新的潮玩街和网红打卡地。

一流内核、一流服务、一流环境,共创一流园区。今日智谷,不仅成功引进了国家级人力资源产业园入驻,实现双国家级产业园的叠加,还在不断擦亮“华中国家数字出版基地”金字招牌。基地先后获评“全国版权示范园区(基地)”“湖北省首批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试点园区”“武汉设计之都示范园区”等称号。

随着园区二期全面建设投入运营,园区一、二期连通,共同形成总规模50万平方米的文化产业园区。力争到2025年,达到企业入驻300家、资产规模300亿元、吸纳就业2万人、贡献税收10亿元,实现“全国一流、全省标杆”文化产业园区的发展愿景。

长江日报2022-3-30

 

 

扩大优质数字文化产品供给,助力上海建设成为全球游戏原创中心 文章下载

扩大优质数字文化产品供给,助力上海建设成为全球游戏原创中心

作为ChinaJoy期间的重要活动之一,2021国际游戏商务大会今天在沪举办,旨在引导行业坚持以内容创新,模式创新为驱动,进一步扩大优质数字文化产品供给。今天在虹桥商务区上演,旨在引导行业坚持以内容创新,模式创新为驱动,进一步扩大优质数字文化产品供给。

此次活动由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上海虹桥商务区管理委员会指导,中国音数协游戏工委、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上海)、上海市文化创意产业促进会共同主办。

强化数字版权服务力度,助力出海企业杨帆远航

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上海)继去年发布助力数字文化创意内容出海的“千帆计划”之后,经过一年的服务实践、调研走访,反复打磨,对内容进一步充实、服务不断细化,在此次大会上重点发布了对数字创意文化内容的版权服务方案。

据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上海)运营机构的总经理 任龙介绍,现如今版权贸易是数字文化贸易的核心,版权管理和保护也是游戏企业保障自身权益,行业创新发展、健康有序的不竭动力。我们在加强内容建设的同时,要注重游戏IP的开放和保护,这样才能更进一步的挖掘游戏产业潜力,推动“游戏IP+产业”的跨界融合发展。版权就是IP,没有版权的开发保护,就没有文化产业的发展,一切文化内容的最后呈现,是以版权形式来固化、确权、开发和延伸。提倡开放游戏IP国内外合作的同时,一定要做好版权保护服务工作,基地肩负着对外文化贸易和版权贸易的双重使命,必须担起版权服务的重任,提升行业版权意识,进而打造绿色游戏版权生态环境。

去年,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上海)北虹桥创新中心揭牌成立,基地借助“外高桥-北虹桥”的双桥模式,通过政策叠加和服务集聚的优势,联合打造在虹桥商务区内的全球数字贸易港承载平台。在这一基础上,基地希望能在虹桥商务区和嘉定区人民政府进一步的支持下,推动落地服务长三角面向全中国的数字版权贸易服务中心,该中心基于国家版权贸易基地线上的版权服务平台,联动设立线下平台,提供围绕数字版权贸易的如信息咨询、确权指导、维权帮助、宣传培训、交易协助等各项服务工作。

基地将不断优化“千帆计划”服务内容,提升版权服务能级,从而树立数字文化创意内容出海品牌及创新服务机制,打造数字文化创意内容出海的“上海样本”,提升国产数字文化内容的全球竞争力,助力上海建设成全球游戏原创中心,打响“上海文化”品牌,积极探索“全球电竞之都”“游戏创新之城”的发展新模式、新路径。

讲好中国故事,持续推动数字文化高质量发展

大会由高峰论坛、产业论坛、推介路演、1对1商洽四个部分组成。高峰论坛持续顺应行业发展方向,关注市场热点,深度聚焦出海市场,围绕“中国游戏全球化之路的创新探索”这一主题展开对话。

现场邀请到了网易游戏、三七互娱、朝夕光年、上海益世界信息技术集团有限公司、上海沐瞳科技有限公司、上海翼投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上海触宝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等企业嘉宾分别就中国游戏出海的航路校准、核心内容提升、价值观生产等方向进行深入探讨、并分享了各自的观点及经验。

面对更大的用户基数,益世界用打造精品IP的思路,坚持长线运营,做深做透“商业经营”这个题材。 截至目前,《商道高手》累计更新15个以上大版本、增加更丰富内容、升级更多样玩法,跟随用户的认知与时俱新。同时,保持持续不断的曝光,在上线两周内之际推出新明星代言人,让用户持续关注。

《商道高手》全球化发展的过程中,再加上先前《金币大富翁》的发行,益世界对“商业经营”题材的运营经验不断沉淀,持续进行产品创新,并推出多款迭代产品。

现今,数字文化产业已成为中国文化出海新载体,大会对推动游戏产品内容的高质量发展尤为重视,全面引导和推动游戏企业深入挖掘、研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借由产品体现及传播其价值品质。不少游戏出海企业都主动肩负起了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重任,大会特别邀请了相关领域的学术专家、在国风游戏方面由成功经验的企业共聚一堂,以“守‘艺’中华,守‘中’创新”为主题,开展了国风游戏产业论坛,共同探讨数字手段和传统文化的碰撞,展望中国优秀文化输出的未来。希望有更多传统文化精髓能通过创新的内容表现形式在全球传播、吸引海外受众,增强对外传播影响力,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

今年5月,益世界推出新款“商业经营”题材手游《我是大东家》。区别于之前的现代商业内容,《我是大东家》聚焦古代商贸文化,创造性地将古代丝绸之路与现代新经济业态结合起来,让玩家娱乐之余,了解丝路历史,学习商贸知识。上线首月,《我是大东家》获得超过500万新增用户,实现了该品类上线首月用户新增与活跃度的新记录。

积极发挥平台功能,夯实高质量内容供给

为更好的体现大会的功能价值,发挥自身资源优势,搭建沟通桥梁,现场特别设立了1对1商洽专区,逾30家游戏研发工作室来到现场展示其创意,寻求合作洽谈。其中特别优秀的内容,还获得了专场推介的机会。大会增加这一环节,一方面是希望助力优秀中小微数字文化企业的成长,提供更多行业发展的信息,为中小微企业创造向头部企业交流学习的机会。另一方面,针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优秀内容越来越紧缺的情况下,行业发展也需要源源不断的输入创意内容和新生力量。

随着行业的发展进步,国际游戏商务大会也在不断的进行自我调整和提升,作为模式成熟,内容优质的行业专业性活动项目,选择落地虹桥商务区举办,有助于让游戏产业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发展、对提升中国游戏产业的全球竞争力形成积极有效的推动作用。

腾讯网2022-1-21

 

 

 

从龙头布局到产业集群 金华开发区数字文化产业的发展之道 文章下载

从龙头布局到产业集群 金华开发区数字文化产业的发展之道

全国17座开展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城市之一,全省首个召开数字经济发展大会的市区,全省首个出台数字经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和十条扶持举措……近年来,金华市数字经济以年均增长20%以上的速度快速发展,综合实力名列全省前茅。其中,由“网络+”带动的数字文化产业势头最为强劲。

在金华开发区,数字与文化擦出的思维火花,呈现出燎原之势,带动了文化产业新发展。当前,开发区正以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数字文化产业集群为导向,积极探索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之路。

新赛道:

业态百花齐放满园春

金华开发区数字文化产业从2001年起步,2005年进入快速发展期,2017年营收增速突破两位数,具有坚实的产业发展基础。当下,作为获评全省唯一数字创意产业试验区的开发区,正在“新赛道”上发力,逐渐形成更进阶的产业链。

走进浙江齐聚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员正忙着给直播间里的主播进行评分审核。网红经济,正在接受越来越多关注,并朝着多元的方式蓬勃发展,逐渐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作为全国视频直播行业头部企业,齐聚科技发展垂直细分领域直播与腾讯合作,开展“腾讯now直播和游戏托管”项目,将直播和体育、电商、教育等价值内容相结合。

“直播是数字经济产业中的新兴板块,得益于开发区数字文化产业发展,齐聚科技获益良多,我们在这里发展很有底气、很放心。”齐聚科技相关负责人表示,当下直播赛道竞争日益激烈,目前也正全力开拓新的业务板块。“作为数字化改革建设的一份子,我们愿尽自己的绵薄之力,也乐见开发区数字经济产业腾飞。”

确实,进入新时代,数字+文化发展趋势早已势不可挡。

当前,开发区数字文化产业发展生态圈渐次成型,在全省影响力大,尤其是以网络视听、游戏交易、视频社交、网络文艺、影视娱乐等领域发展强劲,占金华市区90%的份额。2021年,开发区数字经济实现营收64.61亿元,其中实现规上文化服务业营收25.87亿元,位列全市第二。截至2021年,开区发已集聚以数字文化为核心的数字经济企业千余家,从业人数超过3万人。

除了产业规模日渐壮大,开发区数字文化产业龙头企业实力也非同小可,从一组数据可见一斑:2021年,比奇网络、9158被认定为省数字文化示范企业,获评项目总量占全市50%;开发区拥有中国互联网百强企业3家、国家规划布局重点软件企业2家、上市文化企业3家,国家级重点文化出口企业2家、省级以上重点文化出口企业6家、省级成长型文化企业10家……

“这些龙头企业示范带动作用较强,5173、9158、集结号等项目的成功,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相关视频直播和游戏企业不断涌现,形成产业集聚的景象。”开发区党工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说。以5173为例,2006年随着企业发展壮大,投资方IDG感受到开发区良好的数字娱乐创业环境,把所投的另外一家企业9158也推荐到了金华,并在2008年,又把所投的长风信息(后更名为齐聚科技)也介绍到开发区,另外九十科技、六度信息(后更名为快服科技)也由5173引进。同时,龙头企业还培养了大批产业相关人才,人才从原企业出来后创办了新的数字娱乐企业,如亿博网络、智扬信息等。

新蓝图:

打造高端创新要素集聚新高地

综合体智慧化展示中心、园区公共服务中心、“揭榜挂帅”全球引才中心、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金华示范中心……走进金华之心·数字经济产业园5号楼,一、二、三层都是新模样,一个数字文化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初见雏形。

根据《浙江省金华数字文化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建设方案》,综合体将按照健全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完善资金链、布局人才链、延伸服务链、优化生态链的要求,以培育产业新兴增长点为核心,以数字文化产业服务创新为突破口,以“335”行动为重点,整合提升现有创新载体能力,联合国内外知名科研机构、大型企业研究中心,为产业集群相关企业提供全流程创新服务,打造集研发、设计、标准信息、创业孵化、知识产权、科技金融、人才培训和技术市场为一体的综合服务体系,有效推动社会科技资源开放共享,提高集群创新水平。

作为主阵地、主战场,开发区将集中建设“一街一镇一区”,打造三大数字文化特色平台。“一街”是金帆创意大街,即数字文化体验地。作为浙江省文化创意街区,金帆创业大街致力于构建服务功能完善的创业生态和智慧商圈,菁英创意市集(大学城夜市),以文化创意+休闲购物为特色,努力打造金华夜间经济典范,实现小夜市、大生意。

“一镇”是金华互联网乐乐小镇,即数字经济承载地。互联网乐乐小镇是以数字文化为主的特色小镇,位于市区西南端,总用地面积约3平方公里。目前已被列入省级特色小镇培育名单,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新名片。小镇以“互联网休闲娱乐、大学生创业快乐”为主题,以金华北大科技园、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等为创业创新平台,以东方弘道基金、9158弘帆基金(文创基金)等产业基金为支撑,坚持创业生态与自然生态、文化生态和谐互动,产业、人才、景观共生交融,大力发展数字文化为主导的信息经济和文化创意产业,建设成为资源集聚、特色鲜明、活力强劲的中国数字文化中心、大学生创业示范区。

“一区”是浙江(金华)数字创意产业试验区,即数字创意集聚地。试验区以互联网乐乐小镇为核心区,以金华市现有文化产业布局为基础,以数字内容产业为核心,以版权交易为手段,以网络游戏、网络视听、网络文艺、虚拟现实、动漫产业等5个行业作为数字内容产业的发展重点,围绕5个重点发展行业开展精准招商、定向培育,快速推进重点行业企业集聚,通过资源整合,建成国内一流集原创、研发、生产、孵化、培训、交易、运营为一体的综合性数字内容产业带。

根据数字文化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建设要求,当前,开发区在加快推进综合体建设的同时,逐步吸纳国内外院校、科研机构开展多方位的技术合作,不断增强平台的研发创新和服务能力,拓展服务领域。预计到2022年底,综合体的研发创新和服务能力达到业内领先水平。

不久的将来,一个新兴产业培育新典范和高端创新要素集聚新高地将在开发区的热土上生根发芽

金华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2022-3-22

 

 

“数字+”新业态遍地开花,“创新变量”跑出“上海速度” 文章下载

“数字+”新业态遍地开花,“创新变量”跑出“上海速度”

有统计显示,2021年上海电竞市场与赛事直接相关的收入55.2亿元,占据全国半壁江山。全年游戏产业实现销售收入1250亿元,同比增长3.6%,占全国三分之一;网络文学全年实现销售收入133亿元,同比增速达15.6%。

《原神》《万国觉醒》等爆款游戏从东海之滨“扬帆出海”;立足上海的“起点国际”成为全球最大网络文学平台;国际奥委会特别支持、英特尔和完美世界共同打造的IWO电竞赛事落地上海……“数字+”新业态在申城遍地开花,“创新变量”为何能跑出“上海速度”?业内人士认为,上海网络出版企业以互联网思维打造具有市场价值、能够产生经济效益的数字融合产品,不断探索新业态,打造新引擎,实现新增长,开拓出可持续、可复制、可推广的“上海道路”。

数字文化产品厚植“中华基因”,注入旺盛的生命力和鲜活的灵魂

“这是我第一次听中国戏曲,现在我已经忍不住循环播放了。”“《神女劈观》看一次哭一次,这是配音演员在用中国特有的唱腔吗?太美了!”这些获得高赞的评论都来自于游戏《原神》的海外游戏玩家,他们提到的《神女劈观》是今年1月《原神》推出的戏曲唱段视频,由上海京剧院国家一级演员、荀派花旦杨扬配音演唱。

据悉,上海米哈游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出品的《原神》在全球170多个国家和地区发行,中英西法等13种语言版本中涉及中国戏曲音乐的部分都完整保留了中文唱腔,让全球玩家欣赏到原汁原味的中华情、东方韵。盔头靠旗、一唱一叹、一颦一笑,充满中国风的游戏人物在海外社交平台受到热捧,仅YouTube视频平台上就收获超过500万次播放量。

近年来,上海网络出版企业不断发展壮大,逐步走出国门。业内人士认为,网络出版拥有天然落地、直抵人心的优势,电竞和游戏是全球Z世代年轻人的共同“语言”,是传播中华优秀文化的新兴载体。“在《原神》研发阶段,创作团队就在内容设计及叙事结构中植入‘中华文化基因’,让全世界玩家可以在《原神》中体验到最具东方神韵、中国特色的山水人文意境。”米哈游总裁刘伟认为,游戏在美国、日本等国际主流市场既叫好又叫座,是因为中华传统文化赋予了游戏旺盛的生命力和鲜活的灵魂。

目前,上海网络出版企业正进一步开拓新兴市场,用网络文学、游戏、电竞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阅文集团将网络文学天马行空的想象力等创作特点,以及持续更新、与读者互动的创作模式推广至全球。“起点国际”上线1700余部翻译作品,吸引全球近19万名作家创作了28万部海外原创作品,累计访问用户近1亿,让全世界共享中国网络出版产业的发展成果。今年2月,“起点国际”联合新加坡国立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发起“全球作家孵化项目”,激活创作者生态,培养海外原创力量,推动网文高质量出海。“我们相信,全球网文原创力量的激发将极大丰富中华文化的国际表达。”阅文集团公共事务副总裁王睿霆说。

“虚实相生”新业态扑面而来,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数字空间

网络文学作品《大国重工》获第五届中国出版政府奖网络出版物奖;上海辞书出版社“问道国学”App获网络出版物提名奖;中国“游戏十强”年度榜单中,“上海出品”共获12项大奖……近年来,上海网络出版企业坚持走高质量发展之路,精心打磨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产品作品。“今天,我们站在工业文明和信息文明的交汇点,‘虚实交互’‘虚实相生’催生的新业态扑面而来。”世纪华通集团总裁谢斐认为,这一充满未来感的事业需要依靠全社会的力量,通过多维度组合与创新,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数字空间。

当前,5G、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快速迭代应用,包含多种新一代互联网技术的“元宇宙”异军突起,为产业未来发展提供无限的想象空间。它为用户带来的全方位沉浸式体验感,将成为数字文化产业的“下一站”。据悉,多家上海网络出版企业正积极布局“数字+”新业态:世纪华通运用VR、AR、全息影像、裸眼3D等技术,打造数字化党史教育的空间“复兴·颂”,探索“游戏+红色文旅”发展新路径;莉莉丝致力于研发游戏引擎,为非专业用户提供游戏编辑器,超过4600名高校开发者由此创作了773个游戏。

与此同时,上海传统出版企业敞开心扉,真诚拥抱数字出版技术,提升融合出版水平。去年9月,上海古籍出版社正式启动建设“汇典·古籍数字服务平台”,利用光学文字识别(OCR)、自然语言处理、大规模语料库和机器学习的古籍智能算法技术,建设面向传统文化与古籍行业的知识服务平台。在上海古籍出版社总编辑吕健看来,“汇典”将真正“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从数字人文角度推动中华文化的记忆、传承及创新。“我们面对的是过去,面向的则是未来。”

文汇网2022-3-28

 

 

创新数字生活方式,建设保定市公共文化云平台 文章下载

创新数字生活方式,建设保定市公共文化云平台

为落实市委数字保定建设推进大会指示精神,全面推进保定文旅数字化改革发展进程,4月13日,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召开保定市公共文化云平台项目提升调度及保定数字文旅产业思路调研会,市文广旅局副局长许景阳、保定市旅游协会会长孙万忠和省群艺馆数字资源部、局财务处、科信处、公共服务处、新华网等机构代表及相关专家参会。

会上,许景阳同志首先传达局党组书记、局长耿彦瑞的指示精神,新华网就保定市公共文化云一期建设情况进行汇报,相关专家提出依托数字保定建设壮大发展特色文化旅游产业思路,参会人员就推动数字文化发展形成保定数字文化产业新格局进行了热烈讨论。

“十四五”时期,党中央、国务院将文化建设作为“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文旅部、河北省文旅厅关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相关指导意见陆续发布,均提出实施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推动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推进文化产业“上云用数赋智”,推动线上线下融合,扩大优质数字文化产品供给,不断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加快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文旅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依托公共数字文化工程覆盖全国的六级网络传输与服务体系,搭建了国家公共文化云平台,各省相继开展了地方文化云建设,形成了云上群星奖、云上广场舞、云上合唱节、乡村春晚、百姓大舞台等全国性品牌项目。

为全面提升保定市公共数字文化资源管理能力及赋能水平,实现保定市博物馆、图书馆、群艺馆、美术馆以及各级文化总分馆等公共文化场馆数字资源与平台的互联互通、数据共享,提高管理效率,盘活全市公共数字文化资源价值,促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交流和成果共享。2021年,保定市按照省文旅厅《关于做好2021年公共数字文化建设项目的通知》要求申报公共数字文化建设项目的实施。联合新华网建设保定市公共文化云,打造包括公共文化资源库、公共文化资源管理中台、公共文化服务平台的“一库、一中台、一平台”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体系,进一步提升保定市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保定市公共文化云对接国家公共文化云、河北省公共文化云,打造线上管理和服务平台,实现保定市公共文化机构信息化、在线化、智慧化管理,完善以看直播、享活动、学才艺、订场馆、读好书、赶大集为核心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平台,立足保定优势资源的云展览、云旅游、3D+AR文物解析三大创新文旅融合功能,建设有保定特色的公共数字文化资源集群,进一步增强对数据资源采集、数据资源管理和数据资源分析能力。

目前,保定市公共文化云在“强基、兴业、善政、惠民”四大目标的数字保定建设指导下,建立规范、科学数据标准规范,建立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池,形成覆盖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美术馆的大数据展示平台,逐步实现对线上公共文化资源与线下公共文化活动服务的融合互补,持续提升保定市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为提高保定市公共文化管理效能和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提供决策依据,努力建设一个老百姓爱用的公共文化云平台,致力于精心打造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中的高品质数字生活之城。

新华网2022-4-14

 

 

激活焕新城市文脉 南京文化产业展开“数字羽翼” 文章下载

激活焕新城市文脉 南京文化产业展开“数字羽翼”

如果说文化产业是一根魔棒

当它与城市相融合

就为日常的生产生活注入了

化茧成蝶般的神奇力量——

在秦淮区老门东景区,3D立体投影秀吸引众多市民前来打卡,明城墙化身巨幅银幕,在流光溢彩中讲述历史;

在南京城墙神策门至太平门段,一条“最美徒步智道”铺展开来,健走爱好者们通过手机App就能监测运动信息,得到科学运动指导;

南京硅基智能把企业的服务内容输入到其知识图谱中,打造“数字人”;

南京达斯琪研发“光场成像”设备,无须介质承载即可实现裸眼3D影像……

“十三五”期间,南京文化产业取得累累硕果;迈入“十四五”,南京加速推动文化与科技的融合,打开了一扇名为数字文化产业的大门。

从日前公布的南京市第九届文化产业“金梧桐奖”获奖名单中可以看出,达斯琪、网觉、硅基智能等本土文化领军企业正顺应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发展趋势,不断拓展文化发展新业态、开辟文化体验新场景、创新文化消费新模式。

他们的探索和付出,向我们展现了南京文化产业蓬勃发展的活力和守正创新的定力。

政策引领助力产业振翅高飞

我国数字技术发展迅猛,现已广泛应用到文化领域,给文化产品的生产、传播和消费方式带来很大的变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顺应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发展趋势,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业态,改造提升传统文化业态,提高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

南京作为六朝古都、十朝都会,这里的一砖一瓦皆寓底蕴,一草一木都有故事。如何用数字技术激活焕新南京最独特的文脉资源,让历史遗存“开口说话”,让人文积淀具有“现代表达”,成为南京创新发展的一道必答题。

2020年5月,南京出台了《数字经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在其中“数字文创”一节提出要以文化科技融合为主线,找准产业发展新路径,探索传统产业新模式,不断增强抗风险能力,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2021年4月,南京市印发了《关于促进南京市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推动文化产业“上云用数赋智”,重点打造创意设计、网络文学、数字文旅、现代演艺、数字场景、影视动漫、数字文化装备等7个优势业态。

南京在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国务院、南京市相关促进文化产业数字化相关文件基础上,以实打实的政策进一步促进文化产业与数字经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动全市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数据显示,2021年前三季度,全市规模以上文化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446亿元,同比增长20.9%;实现营业利润144.94亿元,同比增长52.6%。其中,数字化成为新增长极,数字文化企业营业收入占规上文化企业营收超60%,数字出版、动漫、多媒体等16类文化新业态的规模以上文化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5.9%,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和应交增值税等主要经济指标继续呈现两位数高速增长。

南京数字文化产业的澎湃动力,也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优秀文化项目在南京落地。

重点文化产业项目签约77个,涵盖人工智能、广播影视、动漫游戏、电商供应链、直播、网络文学、AI、智能家居等多个数字文化产业门类,签约金额达231亿元——这是2021年三场南京市文化产业资源共享会交出的成绩单。

与此同时,数字文化产业园区正成为产业和人才聚集的“强磁场”。

2021年,南京在市级文化产业园区认定中新增数字文化园区类别,新认定网易南京数字产业基地、南师大玄武文化科技园19家市级文化产业园区,其中数字文化园区9家,全市文化产业园区达到141个;前三季度全市重点文化产业园区入驻企业数同比增长70.5%,吸纳就业人数同比增长20.5%。

数字赋能文化产业发展,加深了文化与人、文化与产业、文化与城市的联结,持续推动古城南京焕发新活力。

让传统文化“活起来”“火出圈”

传统并非食古不化,文化亦非曲高和寡。近年来,南京众多文化企业不断探索内容生产与消费全流程数字化转型,为优秀传统文化插上“活化”之翼。

在线下展览方面,正在德基美术馆举办的“金陵图数字艺术展”引得市民游客争相打卡。在电影科技、定位技术、三维声效等现代科技的帮助下,德基文化科技有限公司让馆藏的冯宁版《金陵图》在全长近110米、高3.6米的大屏幕上被放大了100倍。观众只需要戴上定位手环,打开手机,通过App程序,就能一秒钻进画中,变身画中人物,享受古代南京的社会生活。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在去年的深圳文博会上,南京文化科技企业达斯琪凭借研发的3D全息智能炫屏这一载体,将南京市越剧团打造的“金陵三部曲”中的第二部《凤凰台》带到了展会现场,重现了梅花奖得主、南京市越剧团毕派小生李晓旭倾情演绎的诗仙李白,吸引了众多参观者的目光。

在线上视频方面,由江苏原力数字科技公司制作出品的网络动画片《故宫里的大怪兽》,以孩童视角带领观众感受“故宫奇妙游”,累计播放量已达4.2亿次。该动画片采用“真人+计算机动画”的制作方式,打造一个既深度结合传统故宫元素,又充满无限想象力的国风奇幻世界,新鲜的视听呈现让人对传统文化的了解更直观有趣。

而南京第七区文化科技有限公司则是在文创开发上做起了文章,通过深度挖掘项羽与浦口的历史故事,制作了动漫作品《霸王之战》,以“项羽文创IP开发”为发展方向,将历史文化融合现代元素进行一系列的文创、动漫、文艺创作。

同样是文创开发,高淳陶瓷在陶瓷的生产制作过程中大量应用 3D 打印等技术,将陶瓷的设计创意与美的创造和文化的承载融入其中,制造出科学、技术、文化与艺术高度融合的陶瓷产品。

当传统文化拥抱数字技术,新型文化业态创新发展,文化产业链也随之延长。多位南京文化企业家表示,随着数字经济高速发展,科技带来的创意和价值不断升级,文化产业萌生了更多新形态,也将会有更多满足市场需求、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文化产品出现。

融合发展瞄准“新场景”

数字技术如同一座“穿越门”,连通了虚拟与现实,把梦想变成体验,让未来近在眼前。《“十四五”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要实施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企业、文化业态、文化消费模式,壮大数字创意、网络视听、数字出版、数字娱乐、线上演播等产业。

不少南京企业以这道“穿越门”为发展利器,以新产品、新技术、新模式,持续探索文化新业态,用高质量供给不断满足群众新期待。

你听过“数字人”吗?在南京硅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的展厅里,就有一位“健身数字人”。它能指导来访的人一起完成深蹲、开合跳、肘膝碰等多种健身动作。据了解,硅基智能采用AI+数字人复刻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咨询、娱乐、教育、医疗、旅游、政务、交通等众多行业的数字化商业服务交互场景中,承担起智能客服、新闻主播、销售顾问、旅游向导等角色。

目前硅基智能已创造100多万“数字人”,投入服务40多个行业4万多家企事业机构,到2025年预计为全球输出1亿硅基“数字人”。

同样是用科技赋能千行百业,南京网觉软件有限公司则借助大数据力量,为合作伙伴提供全球跨平台高效的游戏娱乐、用户增长以及效率创新服务解决方案,利用“创意+算法”,帮助中国企业在全球商业生态中把握数字化先机;南京百音高科技有限公司用创意冲破想象边界,从气膜馆建筑声学改造、展览陈列场景开拓到文化IP运营,用匠心铸造行业标杆 , 用专业成就品质未来。

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大众对文旅产品的体验需求越来越多元化,不少游客更加注重新鲜感、体验感及互动性,沉浸式文旅产品应运而生。南京大美金旅文化旅游有限公司打造的《南京喜事》集沉浸场景、沉浸表演、沉浸互动、沉浸视效为一体,让每个观众都能在互动演出中收获不一样的“南京故事”。

在视效方面,《南京喜事》除了采用世界级最新的多媒体技术,还在中国首次打造出五面屏360度的全沉浸感官体验,其舞美置景也高度的复原了数百年前的南京大家族古宅。在演出中,观众还能欣赏到云锦、剪纸等南京非遗,听金陵方言,品南京味道,从“视、听、嗅、味、触”全感官来感受这场南京的文化,感受南京喜事。

在“数字技术+文化”的征途上,更多的文化企业在细分领域默默耕耘。

在农业领域,汇通达网络股份有限公司通过产业互联网+智能零售的新模式,建设了城乡流通“新商路”,培养了乡村本地“新农商”,培育了乡镇经济“新动能”。其业务覆盖超1.9万个乡镇,惠及超过3亿农民消费者;

在传媒领域,龙虎网从传统的新闻网站变身科技型互联网信息服务企业,5G直播、云上助农、VR展陈……以互动式、服务式、体验式新闻形成“网上网下同心圆”;

在教育领域,江苏欧帝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利用智能显示技术打破空间场景束缚,将传统文化内容转换为在线化、实时化和虚拟化的数字内容,探索数字文化传播新模式……

让数字文化深入城市肌理

在各类产业中,文化产业最大的特殊性就在于它既有经济属性,但根本是与创造美好生活息息相关,数字技术则构筑了赋能美好生活的“能量场”。

南京市第十五次党代会确立了“全面建设人民满意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典范城市”的奋斗目标,提出致力于放大古今交融特色,提升历史文化名城世界影响力。坚持以文育人、固本培元,让城市闪耀信仰之光;突出以文铸城、延续文脉,让城市散发人文芬芳;注重以文兴业、融合发展,让城市彰显时代气息。

蓝图已经绘就,逐梦唯有笃行。未来南京将坚持以产业数字化作为发展主要引擎,进一步推动全市文化产业与数字经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持续聚焦创意设计、影视动漫、数字出版、网络文学等领域,培育壮大云演艺、云展览、数字艺术、沉浸式体验等新型文化企业、文化业态、文化消费模式,改造提升传统业态,推动线上线下融合,谋划产业长远布局。

同时,继续做大做强特色园区集聚区。推动园区载体建设成为文化科技融合创新的先导区、高端文化产业的集聚区;推动全市公共文化空间、艺术街区、众创空间等特色文化集聚区建设,让艺术深入街巷,文化融入城市肌理。

龙虎网2022-1-17

 

 

全面助力全民阅读 打造向上向善的数字文化生态 文章下载

全面助力全民阅读 打造向上向善的数字文化生态

4月23日,以“阅读新时代 奋进新征程”为主题的首届全民阅读大会在北京开幕。阅文集团首席执行官、腾讯集团副总裁程武受邀出席数字阅读分论坛暨第八届数字阅读年会,并以《全面助力全民阅读,打造向上向善的数字文化生态》为主题发表演讲。

全民阅读是传承文明,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加强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实现文化强国战略的重要引擎。数字阅读已经成为新时代深入推进全民阅读和书香社会建设的重要方式。

程武在论坛发言中表示,基于产业链的发展沉淀,建立更丰富的内容供给、更多元的阅读体验以及可持续的发展根基,将是数字阅读助力全民阅读的重要支点。

论坛期间,在现场同期举办的“数字阅读体验馆”展示活动中,阅文集团重点从公益阅读、现实题材、网络文学出海三方面,集中向观众展示了包括现实题材网络文学征文大赛、“‘益’起夜读 晚安宝贝”公益计划等诸多践行全民阅读的内容与成果。阅文作家柳下挥也亮相交流研讨环节,就网络文学作品如何实现文化价值与社会价值统一、现实题材发展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强化精品内容供给 数字阅读成为深入推进全民阅读的重要方式

在“全民阅读”的大背景下,“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已经逐渐成为人民群众的重要生活方式。精品内容供给,尤其是精品出版内容供给是推进全民阅读工作的重要一环。

作为深耕数字阅读领域多年的企业,阅文集团持续通过数字技术能力,为广大读者提供精品出版内容。目前,阅文集团已经与上千家出版机构合作,平台出版物覆盖人文社科、历史哲学等近50种主流品类,仅2021年阅读人次便上亿,包括《论语》《史记》《红楼梦》《三国演义》等经典名著以及老舍、巴金、余华、陈忠实等名家名作,正在通过数字技术散发出持久的魅力。

当下,网络文学已是全民阅读精品内容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旺盛的生命力和创作力催生好书、好作品源源不断,满足读者丰富多元的精神文化需求。网络文学二十年来诞生了200多个内容品类,孵化出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好书,包括《庆余年》《诡秘之主》《大医凌然》等众多入藏国家图书馆的新时代文学经典佳作。

在国家号召和平台扶持下,现实题材网络文学也在快速崛起。阅文平台内,相关题材已经成为2021年增速最快的品类之一,五年复合增长率超30%。以《大国重工》《与沙共舞》等作品为代表,各行各业一线从业者正涌入创作队伍,用网络文学描写中国当代的经济腾飞与科技发展。

与此同时,随着中国文化产业创新发展已进入新时代,网络文学在助力全民阅读的过程中也呈现出新的趋势。

一方面,网络文学加速走向海外,将全民阅读拓展至“全球阅读”。截至2021年底,阅文旗下海外品牌起点国际上线约2100部中国网络文学的翻译作品,孵化海外原创作品约37万部,吸引和培育了20多万名海外创作者。

另一方面,围绕IP生态链,文学IP正在探索更加多元丰富的表现形式。由腾讯影业发起并出品主控、阅文和旗下新丽传媒共同出品的电视剧《人世间》创下央视一套黄金档收视率近8年新高,并为小说原著带来了更广泛的影响力。

正如程武所言,“我们以文学为起点,向有声、动漫、影视等IP形态打开胸怀,满足人民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同时又形成对文学的放大与反哺,这是新时代文化产业的创新探索,也将助力全民阅读融入大众生活的各个切面。”

关注不同群体阅读需求 阅文助力 “全民阅读”深入推进

今年,“全民阅读”连续第九年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体现了国家对于相关工作的高度重视。同时,全民阅读也由“倡导”转向“深入推进”阶段,阅读推广的纵深度愈发重要。

对于数字阅读企业而言,不仅要做好普通用户的阅读推广工作,更要关注青少年、乡村留守儿童、亲子家庭等特殊群体的阅读需求。

2021年,阅文集团联合腾讯公益、担当者行动发起“益起读好书”公益行动,由多位阅文作家联袂创作《给孩子的故事书》,用故事诠释勇敢、乐观、坚韧等品质,让孩子们在阅读中感受美好、收获成长。相关公益行动所获收益全额用于建设乡村小学班级图书角等助力改善乡村儿童阅读条件的行动,进一步保障特殊群体的读书权益和文化需求。

除此之外,阅文集团联合央视财经新媒体、腾讯公益共同发起《“益”起夜读,晚安宝贝》公益活动,邀请作家录制夜读故事,吸引超过1027万用户参与夜读互动,陪伴乡村留守儿童温暖入眠。

今年世界读书日期间,阅文集团联合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以及人民文学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中国青年出版总社等百家出版单位共推全民阅读。4月22日至5月21日,阅文集团旗下起点读书APP开启“全民阅读月”,首次限免200多部付费好书,覆盖文学、小说、传记、经济等20余大品类。活动期间,起点读书联合腾讯公益与中华思源工程扶贫基金会,共同参与“扬帆捐书阅读计划”。用户可以通过每天阅读打卡、阅读分享等行为获得公益金,助力建设20个乡村图书室。

全民阅读正在进入一个新时代,依靠科技的力量,数字阅读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阅文也将汇聚向上向善的数字文化生态,全面投入书香社会的建设中,让中国好故事生生不息。

中国青年网2022-4-28

 

 

“科技+文化”引领“两区”发展,数字创新点亮北京对外传播名片 文章下载

“科技+文化”引领“两区”发展,数字创新点亮北京对外传播名片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在出席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时讲道:“应对共同挑战、迈向美好未来,既需要经济科技力量,也需要文化文明力量。”我们认为,加快“两区”建设,深入实施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战略,找准“科技+文化”首都发展定位至关重要,而数字化时代北京的独特优势正在凸显。

“科技+文化”双旋律:向世界彰显“双奥之城”的活力与自信

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赞叹北京2022年冬奥会数字化水平前所未有,并将加速促进科技与奥运未来的融合趋势。无人化转播、体育元宇宙、冰立方、清洁能源、机器人、可穿戴设备、5G等大量黑科技元素的应用,向全世界展示了新时代北京不一样的活力与自信。北京冬奥会为北京高科技企业走向世界搭建了重要舞台。在冬奥会赛事报道、智能物流、医疗救治、交通保障、综合指挥维护保障等关键环节,一批北京高科技企业集中闪亮登场。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五次冬奥考察时强调,要在运营管理中融入更多中国元素,使之成为展示中国文化独特魅力的重要窗口。冬奥会开幕式上全新科技美学与中国传统文化完美结合,既让世界观众体验了美轮美奂的数字视觉盛宴,也使中国文化和北京形象通过高科技媒介获得全新呈现。从冬奥场馆的设计理念到吉祥物和会徽的创意构思,科技与文化的完美契合吸引着世界目光。“科技+文化”双向赋能的北京冬奥会向全世界递交了一份新时代北京“四个中心”和“两区”建设的出彩答卷。

“科技+文化”双引擎:激发“两区”建设创新生态强劲动能

北京兼具科技资源密集和文化资源丰富的双重优势,经济基础雄厚且发展潜力巨大。目前,“两区”建设的科技和文化“双引擎”驱动效应已经显现。如掌阅科技、中文在线、爱奇艺、优酷、抖音等国内数字文化产业头部企业均汇聚北京。根据国际科技创新指数(GIHI)2021的数据,北京在全球领先的50个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排名中跃居第四,发展势头紧追旧金山、纽约、伦敦等欧美国家老牌科技中心。与其它国际一流都市圈相比,北京具有的优势不仅表现在全球数量最多的世界500强和独角兽企业,以及持续增长的科技创新实力,还有深远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更是北京领跑全球创新中心的独特魅力所在。截至2021年7月25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世界遗产名录》中我国世界遗产总数达到56处,居世界第一,而北京占中国世界遗产总数的五分之一还多。长城、故宫、颐和园、天坛、明清皇家陵寝、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京杭运河······这些既是先人留给我们的宝贵文化财富,也是新时代北京发展最重要的城市特色与核心竞争力。2021年9月,借助北京举行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契机,海淀区集中展示了高校和企业研发的32件套北京历史文化数字展品,古老的“三山五园”获得新生,成为北京科技与文化融合发展向全世界推介的“金名片”。

“科技+文化”双融合:探索北京对外文化传播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面对“乌卡时代”(即易变性、不确定、复杂性和模糊性)来临,数字化技术重塑世界媒体格局的大趋势,北京对外文化传播的理念、实践与策略也亟须与时俱进。新冠疫情加速了传统公共外交向21世纪以“对话/网络模式”为主要特征的“数字化公共外交”的历史性转变,在这一过程中科技与文化的融合日益密切。如北京冬奥借助前沿科技赋能,开启了“数字化体育公共外交”的新形态。基于YouTube和TikTok等数字媒体平台,北京冬奥吸引了全球超20亿人次关注,将成为奥运转播史上的里程碑。因此,北京对外文化传播需要更好地适应智能时代“交往在云端”的传播技术演进和媒介生态变局,从实践路径和策略上进一步强化国际传播的“科技+文化”优势。

首先,数字企业模式出海为北京文化产品“走出去”搭建起“数字新丝路”。北京数字服务与内容行业发展迅猛,其中动漫游戏产业表现最为亮眼,总值突破1200亿元,约占全国动漫游戏产值23.7%,是中国动漫游戏的最重要研发中心和最大出口地。作为智能时代国际化交互的“数字语言”,游戏承载着超乎想象的文化传播能量。例如,风靡美国和日本游戏市场的国产RPG手游《原神》,由于融入京剧、建筑和民乐等中国文化传统元素,而引爆海外玩家的强烈兴趣和极高关注度;《新神榜:哪吒重生》、《白蛇2:青蛇劫起》等一系列主打中国神话故事的京产国漫IP在海外市场获得兼具口碑与票房的不俗成绩,生动展现了中国文化软实力。当前,我们如能抓住中国数字媒体向全球市场“反向输出”、“弯道超车”的大趋势,加速推进科技创新与传统文化的深入融合,必将有利于北京文化和数字产业在国际竞争中突显优势互补、实现互利双赢。

其次,云端数字化转型探寻北京文旅行业“走出去”加 “引进来”突破口。北京作为世界历史文化名城和我国四大古都之一,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截至2021年11月,北京市共有224家A级景区,北京市旅客业占全国市场份额超过10%。根据《世界旅游城市发展报告(2019)》的数据,在全球56个国家近百个旅游城市中,北京综合排名第五。疫情期间,虚拟旅行、VR赏景、网络看展等数字化旅行方式受到大众热捧,“云旅游”更是成为时下网络流行热词。例如,2020年4至5月,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联合国际在线推出的北京非遗海外传播活动全球浏览量超过400万次,其中同仁堂店在Facebook开通的中医药文化西班牙语主播视频当日直播覆盖178.85万人次。随着5G、VR等新技术的发展,“云旅游”成为未来文创产品海外传播的新渠道。我们应把握智能技术变革引发的对外传播新需求和新增长点,加快推动“云旅游”在“呈现”与“参与”维度上的深度融合,吸引更多海外游客从“云端”走进北京,感受北京“动”起来的文物、品味北京“活”起来的文化。

再次,构建政府、企业、社会和公众等多元行动主体共同参与的北京对外文化传播数字治理体系。北京冬奥是世界读懂新时代中国的一扇重要窗口,充分体现了“中国之治”的制度优势。要抓住数字机遇,提升北京文化传播国际影响力,同样需要发挥党的领导和举国体制的强大力量。一是政府应以战略传播思维统筹全局,推进数字化时代传媒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例如,政策上既要重视进一步增强头部企业的引领作用,也要着力帮扶中小型数字文化企业跨越创新过程中的“死亡之谷”和“达尔文之海”;二是企业可以充分利用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异质性特征,提升自身数字内容创新能力。例如,基于产业生态理论视角,内容创造是文化创新生态系统的核心,而原创力不足是我国数字文化产业的主要痛点。北京地区的高校和科研院所集中了全国最重要人文社科优质资源,能够为丰富和完善数字内容生态系统提供充足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三是网络公共外交可以更好地发挥对外文化传播生力军作用。例如,北京冬奥期间的“谷爱凌效应”,标志着以“00后”为主体的“Z世代”数媒“原住民”的崛起。针对年轻人的社交媒体平台成为本届冬奥全球转播的顶流。新兴数字技术社交媒介大幅降低了“二次元世代”公众参与“民间外交”的门槛,从“关键性意见领袖”到普通“网红主播”都可为服务北京乃至国家对外文化传播战略做好“发声器”。

首都对外文化传播研究2022-2-17

 

 

山东开启数字新文创元宇宙时代 文章下载

山东开启数字新文创元宇宙时代

2022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在《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中明确要求,“文化产权交易机构要充分发挥在场、在线交易平台优势,推动标识解析与区块链、大数据等技术融合创新,为文化资源数据和文化数字内容的确权、评估、匹配、交易、分发等提供专业服务”。山东省数字融合版权交易中心今日揭牌

为配合2022年山东省知识产权宣传周版权宣传活动,进一步推动数字经济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助力山东省数字版权和数字新文创发展,积极参与数字经济国际合作,4月25日,山东省数字融合版权交易中心揭牌及数字新文创板块“稀识APP”发布会暨2022数字新文创高峰论坛在济南正式举办。

据了解,本次活动由山东省数字融合出版创新创业共同体主办,由包括山东出版数字融合产业研究院、山东安可区块链产业研究院、山东画报社、济南泉链海沃数字科技有限公司等5家单位联合承办,以“数字化变革新时代·元宇宙助力新经济”为主题,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行。

嘉宾阵容方面,来自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国家出版业科技与标准重点实验室等知名院所,以及微众银行、京东科技等互联网企业的专家代表现场连线,共同研讨与展望数字版权、数字新文创的发展前景。

聚焦数字融合版权、数字新文创

推动数字融合版权、数字新文创是本次活动的重点,据了解,本次活动分为两个阶段,涵盖揭牌仪式、APP新品发布、主题演讲、圆桌会议等多种活动形式,延展辐射数字新文创、数字融合版权等多个热门领域。

第一阶段,为山东省数字融合版权交易中心揭牌。线上方面,产品负责人与虚拟数字人将共同发布“稀识”数字新文创APP。线上远程参会专家、虚拟数字人还将共同在线,为第一个带有数字版权登记的数字艺术品进行上链铸造。此外,国家新闻出版署出版业科技与标准重点实验室研究课题也将重磅发布。

活动第二阶段则着眼于数字新文创、数字融合版权等热门议题的深入研讨,包括“CCF区块链专委会专家演讲元宇宙”等主题演讲,以“数字新文创和元宇宙的发展前景研讨”为主题的圆桌会议。

为推动数字版权行业自律机制建立健全,活动第一阶段还将举办数字融合版权宣传活动,并发布《数字版权行业自律倡议书》。围绕“数字新文创”解决版权保护、发行等问题

作为本次论坛的重点与亮点,“稀识”数字新文创APP已引起元宇宙赛道和数字新文创业内的高度关注。据了解,“稀识”作为山东省数字融合版权交易中心数字新文创板块,将基于区块链技术,重点围绕“数字新文创”解决相关版权保护、发行等问题。

产品特色方面,稀识平台以IP资源为依托,通过“权益认证+数字化+服务+维权+评估+科技”的模式,搭建数字作品发行、交易服务、管理运营等体系,为数字作品提供权威、公正、公平、规范的一站式服务。

据相关负责人介绍,“稀识平台”将在合规前提下,一切以用户为第一优先级,从用户出发满足购买和交易数字新文创产品的需求。此外,“稀识平台”也将在生态内创造作者激励和分润模式,让版权拥有者真正地获取到其数字作品的经济收益,同时保障创作者和拥有者的合法权益。

从品牌方角度来讲,“稀识平台”也将为品牌方提供一个优质活跃的数字新文创平台,通过品牌、线上线下等方式进一步与数字作品进行联动,从而赋能品牌方,带来更多的增量市场,同时也会激活存量市场。

“我们希望成为数字新文创的探索者,陪伴数字新文创产业健康有序的发展,让数字新文创产品产生真正的价值。”该负责人说。

“稀识平台”不仅是数字新文创产品的发行和交易平台,更将行业文章、最新资讯、虚拟身份、社会交往等多元化属性融为一体,是一个强沉浸度、强社交属性的数字新文创世界。用户在平台上能够得到最有价值的行业资讯,同时通过构筑社交生态,让用户看到好友感兴趣的数字文创产品。

“稀识平台”将积极拥抱监管,以合规先行,探索健康发展的路径。未来,“稀识平台”铸造的数字新文创产品将对接国家版权保护体系,为创造者提供版权登记确权服务,让拥有者真正得到版权保护。

济南时报2022-4-25

 

 

通知

信息已完善成功
确认

在线咨询: 010-51651161

客服电话: 010-51651162

地址: 北京市东城区沙子口路76号富莱茵花园18号楼

返回顶部
用户注册

个人注册

单位注册

联盟单位注册

{{ registerData.isHasName ? '用户名可以使用' : '用户名已被占用'}}

*请输入长度(6-20)位数的数字或字母

{{count}}s后再次获取
获取验证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 《用户协议》

注册
注册中...
{{ registerUnityForm.isHasName ? '用户名可以使用' : '用户名已被占用'}}

*请输入长度不小于6位数的数字或字母

{{count}}s后再次获取
获取验证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协议》

注册
注册中...
{{ registerWorkUnityForm.isHasName ? '用户名可以使用' : '用户名已被占用'}}

*请输入长度不小于6位数的数字或字母

{{count}}s后再次获取
获取验证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协议》

注册
注册中...
已有账号,
用户登录

个人登录

单位登录

联盟单位登录

新用户注册
找回密码

您已经成功设置密码,请使用新密码登录
权限不足

您未开通此功能,是否去开通?
确认
取消
权限不足

您未开通此功能,是否去开通?
确认
取消
提示

请购买本平台相关服务后使用该功能。
去购买
再想想
请注册/登录后完成购买。

1.本学习平台资料查看针对会员开放;
2.购买相关服务请先注册/登录后完成购买;
用户协议

 

“帮我搜”网络平台站用户注册协议书

 

一、总则

此份协议是注册用户接受“帮我搜”网络平台(以下简称本平站)产品和服务时适用的通用条款。因此,请您在注册成为本站用户前或接受本站的产品和服务之前,请您详细地阅读本注册用户协议的所有内容。

1 注册用户了解并同意:

①只要注册用户点击同意按钮并完成注册,注册用户就已接受了本注册用户协议及本站公布的各项服务规则包括填写实名的联系方式等等) ,并愿意受其约束。如果发生纠纷,注册用户不得以未仔细阅读为由进行抗辩。

②随着市场经营情况的变化,本站有权随时更改本注册用户协议及相关服务规则。修改本注册用户协议时,本站将于相关页面公告修改的事实,有权不对注册用户进行个别通知。注册用户应该在每次登录前查询网站的相关公告,以了解注册用户协议及其他服务规则的变化。

2、若注册用户不同意本注册用户协议或相关服务规则,或者不同意本站作出的修改,注册用户可以主动停止使用本站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如果在本站修改协议或服务规则后,注册用户仍继续使用本站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即表示注册用户同意本站对本注册用户协议及相关服务规则所做的所有修改。由于注册用户在注册用户协议变更后因未熟悉公告规定而引起的损失,本站将不会承担任何责任。

3、本站的各项电子服务的所有权和运作权归本站。本站提供的服务将完全按照其发布的服务条款和操作规则严格执行。注册用户必须完全同意所有服务条款并完成注册程序,才能成为本站的注册用户。注册用户确认:本协议条款是处理双方权利义务的当然约定依据,除非违反国家强制性法律,否则始终有效。

二、服务简介

1、本站运用自己的操作系统通过国际互联网络为注册用户提供网络服务。同时,注册用户必须:自行配备上网的所需设备,包括个人电脑、调制解调器或其他必备上网装置。自行负担个人上网所支付的与此服务有关的电话费用、网络费用。

2 基于本站所提供的网络服务的重要性,注册用户应同意:提供详尽、准确的个人资料。不断更新注册资料,符合及时、详尽、准确的要求。

3、本站对注册用户的电子邮件、手机号等隐私资料进行保护,承诺不会在未获得注册用户许可的情况下擅自将注册用户的个人资料信息出租或出售给任何第三方,但以下情况除外:注册用户同意让第三方共享资料;注册用户同意公开其个人资料,享受为其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本站需要听从法庭传票、法律命令或遵循法律程序;本站发现注册用户违反了本站服务条款或本站其它使用规定。

4、关于注册用户隐私的具体协议以本站的隐私声明为准。如果注册用户提供的资料包含有不正确的信息,本站保留结束注册用户使用网络服务资格的权利。

三、帐户密码和安全性

注册用户一旦注册成功 ,成为本站的合法的注册用户。您可随时根据需要改变您的密码。注册用户将对注册用户名和密码安全负全部责任。另外,每个注册用户都要对以其注册用户名进行的所有活动和事件负全责。注册用户若发现任何非法使用注册用户帐户或存在安全漏洞的情况,请立即通告本站。

四、拒绝提供担保注册用户个人对网络服务的使用承担风险

本站对此不作任何类型的担保,不论是明确的或隐含的,但是不对商业性的隐含担保、特定目的和不违反规定的适当担保作限制。本站不担保服务-定能满足注册用户的要求 ,也不担保服务不会受中断,对服务的及时性,安全性,出错发生都不作担保。

五、有限责任

本站对任何直接、间接、偶然、特殊及继起的损害不负责任,这些损害可能来自:不正当使用网络服务,在网上购买商品或进行同类型服务,在网上进行交易,非法使用网络服务或注册用户传送的信息有所变动。这些行为都有可能会导致本站的形象受损,所以本站事先提出这种损害的可能性。

六、通告

所有发给注册用户的通告都可通过重要页面的公告或电子邮件或常规的信件传送。本站的活动信息也将定期通过页面公告及电子邮件方式向注册用户发送。注册用户协议条款的修改、服务变更、或其它重要事件的通告会以电子邮箱或者短信进行通知。

七、注册用户的建议

奖励注册用户在他们发表的一些良好建议以及一一些比较有 价值的策划方案时,本站愿意展示用户的构想落于实现。

八、责任限制

1、如因不可抗力或其他本站无法控制的原因使本站销售系统崩溃或无法正常使用导致网上交易无法完成或丢失有关的信息记录等,本站不承担责任。但是本站会尽可能合理地协助处理善后事宜,并努力使客户免受经济损失。

2、除了本站的使用条件中规定的其它限制和除外情况之外,在中国法律法规所允许的限度内,对于因交易而引起的或与之有关的任何直接的、间接的、特殊的、附带的、后果性的或惩罚性的损害,或任何其它性质的损害, 本站、本站的董事、管理人员、 雇员、代理或其它代表在任何情况下都不承担责任。

九、法律管辖和适用

1、本协议的订立、执行和解释及争议的解决均应适用中国法律。

2、如发生本站服务条款与中国法律相抵触时,则这些条款将完全按法律规定重新解释,而其它台法条款则依1旧保持对注册用户产生法律效力和影响。

3 本协议的规定是可分割的,如本协议任何规定被裁定为无效或不可执行,该规定可被删除而其余条款应予以执行。

4、如双方就本协议内容或其执行发生任何争议,双方应尽力友好协商解决;协商不成时,任何一方均可向本站所在地的法院提起诉讼。

十、其他规定

1、如本用户协议中的任何内容无论因何种原因完全或部分无效或不具有执行力,本用户协议的其余内容仍应有效并且对协议各方有约束力。

2、本用户协议中的标题仅为方便而设,不具法律或契约效果。

 

同意
取消
状态变更提示
状态变更提示:您的账户在另一设备上进行登录,提示后 2S 后 自动跳转到登录页面
同意
取消
提示

本平台会尽快针对您提出的主题搜集相关借鉴资料, 搜集结果会在3个工作日内发送到您的会员中心, 请注意查看,未及时收到信息可随时联系客服。
提交成功
提示

您已提出了一条帮我搜未完成,请您耐心等待或联系客服。
如何联系客服
上传凭证

只支持jpg、jpeg、png格式

上传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