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热线:

微信

小程序

公众号

类别:产业发展学习案例

提出单位:**省**市政研室

题目:双碳项目案例、生态价值转化项目案例借鉴

资料提供时间:2022-03-16

目录

更多

雨山区系统治理生态环境实现生态价值转化 文章下载

雨山区系统治理生态环境实现生态价值转化

生态是雨山区的“本色”,绿色是雨山区的“底色”。从采石登高到滨江揽胜,从美好乡村到矿山修复,雨山之美如璞玉,切琢无疵,渐渐洗尽铅华,款款而来。

近年来,雨山区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强力推进突出问题整改、污染防治、长江东岸整治、向山地区生态修复等,12.7公里长江东岸秀丽巨变,向山地区逐步恢复生 态原貌,采石河路、205国道等城市窗口焕然一新。

非法码头、砂场、船厂、“散乱污”企业被一一取缔拆除,雨山区植树造林、生态复绿近5千亩,在全市率先完成退捕转产工作,打赢了一系列标志性战役,薛家洼、杨树林等地旧貌换新颜,成功打造了城市“生态客厅”,跻身省级森林城市。

从治标到治本,从整治修复到绿色发展,雨山区立足创新,争做“两山”理念的示范样板区,在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等领域频频探索,走出了一条绿色发展、生态发展之路。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十三五”以来,雨山区不断完善生态文明治理体系,持续增强绿色发展动能,不断加大污染防治力度,生态保护与修复取得显著成效,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城市更加生态宜居。

守一汪碧水 延续生命之源

陈家村居民吴道喜是住在长江边的一位老人。从小生长在村里的他,如今是长江水源地附近的一名巡查员,专门对水源地附近岸线进行巡查保护。

“前几年人们的环保意识比较淡薄,时常有人来这附近钓鱼。这些年,环保工作做得好,围了栅栏,又竖了水源口保护的宣传牌,情况好很多了。”吴道喜说,几年时间里, 水源口附近环境改善很多,有不少游客来玩。在巡查中,偶尔遇到不知情的人,在他的劝说下,也都非常配合,自行离开。“从十二亭桥到乙字河,我们有4个人巡查,保护长江也是保护我们自己家的环境。”

除了吴道喜这样的巡查员,采石城管中队队员也加入了取水口附近的巡查员行列。不过,他们的巡查更“智能”。“我们在取水口附近安装有监控,能够直接跟电脑和手机联网,24小时实时监控,可随时看到现场画面。一旦有可疑情况,我们能够第一时间掌握证据。”城管队员介绍说,通过“人防+技防”,可巡查一、二级取水口附近3.3公里范围, 确保水质达到相关指标。

今年以来,雨山区加快长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对辖区255个入河排污口点位进行了实地排查核实和现场取样工作,配合市生态环境局开展了入河排污口2座水质微型站和2 座水质自动监测站建设工作,同时,开展辖区支流222个点位溯源工作。

一系列的举措在实地取样抽检时见了真章。今年1-11月,采石水厂水源地水质稳定达标,地区地表水水质达标,采石河下游国控断面水质均值全部达到或好于Ⅲ类。

生态关系长远,整治势在必行。“自从2017年岸线整治起,长江东岸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了保护取水口水资源安全,我们对水源地附近的道路进行了修整,安装了围网,增添了绿化,使之更美观更原生态。”雨山区生态环境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如今,水源地界碑和宣传栏让人们在增长知识的同时,自觉加入维护水源地的队伍。同时,在长江沿线补植1063亩,栽植鸢尾、池杉、柳树等苗木6922株,芦苇2000平方米,沿江绿植、芦苇、野花、野草和观景平台连片呈绿、连线成景,生物多样性和层次感显著提升,薛家洼、杨树林成为网红打卡地。

水美景美,宾客自然纷至沓来。雨山区推进“三大一强”专项攻坚行动以来,长江东岸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脏乱差”蝶变为“靓净美”,大段江滩原始风貌得以完好保存。特别是今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期间,亲临马鞍山薛家洼视察,对长江大保护、禁捕退捕工作予以充分肯定,并对我市提出了打造安徽的“杭嘉湖”、长三角的 “白菜心”新的发展定位。

守一方净土 增色生态画卷

从丁山矿观景平台向矿坑周围望去,平缓的边坡上已有层层绿意,在地上覆盖的铝膜下方,已经能见到绿草蓬勃生长。

曾几何时,作为突出环境问题整改项目之一,丁山矿区的地质灾害隐患、水土流失严重、矿坑酸水等问题备受关注。为此,在积极探索“国有企业+科研院所”合作模式开展矿山生态修复治理的前提下,雨山区城投与中钢矿院合作成立的马鞍山市晟沃生态修复工程有限公司作为项目实施主体,全面负责突出环境问题的整改。

酸水抽排治理、边坡综合治理、矿坑回填治理、封场复垦复绿……丁山矿区环境综合整治项目正式启动以来,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这个向山地区典型的淋溶水沉积矿坑有了 翻天覆地的变化。“坑内积水抽上来后经过处理,达到地表Ⅳ类水后排进洋河上游。”丁山矿区环境综合整治项目现场负责人温文介绍说,预计12月底可以进行验收,整个治理项目总治理期3年,后期会长期保持监测。

近两年,雨山区秉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始终将向山地区生态环境治理工作放在首位,围绕“规划引领、项目驱动、制度保障、产业升级”四大环节狠下功夫,不断开展针对性攻坚,推动生态治理,向山地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攻坚战持续向纵深推进,向山地区生态环境总体面貌正在持续改善。

针对土壤污染防治,雨山区积极实施“清废”专项行动,开展4轮固体废物非法倾倒、转移、处置专项整治。除此之外,雨山区还通过公开拍卖废弃矿山治理中产生的剩余石料,推动西山、团旗山矿山生态修复治理,积极探索多元化方式推进治理,实现废弃矿山“变废为宝”。

生态好了,产业发展环境更加优化,动能转换力量更足。向山地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为地方产业转型提供了重要契机。针对向山地区生态失衡、环境污染等问题,雨山区全面 推动向山地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攻坚战持续向纵深推进。原向硫矿癞痢山环境综合整治、石马及南庄两村土地复耕、凹山采场生态修复、餐厨垃圾综合处理工程、矿区生活区周边 农村污水及厕所改造工程等涉及矿山、水体、人居环境、产业发展、打非治违等重要方面的16个项目已竣工,地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生态修复、建材综合利用、路网提升改造、城镇更新改造等十大工程27个项目正加速推进。

向山地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仅仅是雨山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一个缩影。未来,雨山区还将按照绿色矿山的总体要求,不断改善向山地区环境质量和城镇面貌,将向山地区生 态“伤疤”修复成为“城市花园”。

守一片蓝天 共谋美好未来

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最终落脚点在“发展”二字上。想要长远发展、不破坏治理成果, “绿色”二字尤为重要。

雨山区重点企业瑞泰马钢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的前身是马鞍山耐火厂。生产耐火材料,免不了要面临如何解决大气污染的问题,在这一点上,瑞泰马钢有着自己独到的解决方案——从原料到产品,每一道工序,每一项流程,都被二维码忠实地记录着;由平面工厂转向立体工厂,可视化操作,密闭式管理,使得整条生产线高效、节能、环保。而这,就是瑞泰马钢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与腾讯微瓴联手打造的“透明工厂”。

一机一屏,无需人工,“透明工厂”系统不仅能够根据订单内容自动生成生产流程及所需工艺,还能通过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为企业生产提供保姆式服务。“环保程序在‘透明工厂’系统里即时可见,自动监控,如果有异常则会给相关负责人发送警报,使其能够在第一时间内掌握异常信息,减少异常带来的损失。”瑞泰马钢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汪家胜介绍说,为打造绿色高效的生产车间,瑞泰马钢采用短程物料设计, 避免物料落地产生扬尘等污染物,同时,通过垂直给料提高效率、提升质量、缩小成本、降低损耗,进一步优化生产流程,每年能节约3万多吨矿石。“目前公司还具备RH精炼炉全套耐材无铬化系统集成技术,具有绿色环保、性能优越、使用寿命长等特点,在耐火材料的绿色发展方面具有示范作用。”

正如瑞泰马钢所展示的,建设美丽雨山,各个企业都需要有绿色生产方式,但同时,部门的日常监管也是十分必要的。雨山区严格落实“五控”措施,加强环境督查检查;加 大执法检查,深入开展化工园区和化工企业排查治理,全力防范抓落实。截至12月7日, 雨山区秸秆禁烧“零火点”,PM2.5浓度为33.7,同比下降20.5%。

为加强执法培训和考核,雨山区严格落实环境执法“三项制度”和“双随机一公开”规定,不断提高行政效能。1-11月,雨山区共开展环境执法行动165次,检查企业180余家。其中,责令改正企业22家,处罚12家,处罚金额约48万元;约谈企业41家,查封(扣押)2家。开展“双随机一公开”已完成公示企业40家次,开展跨部门联合抽查2次, 检查企业3家;协助企业填报“安徽省固体废物管理信息系统”33家次,严厉打击危险废物环境违法企业3家,处罚款4万元。

护生态才能谋未来。一系列的务实举措,描绘出一幅绿意氤氲的生态画卷。天朗气清,抬头,是醉人的“天空蓝”;碧水泛波,四顾,是怡人的“生态绿”。下一步,雨山区仍将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携手同心,攻坚克难,守护绿水青 山,留住蓝天白云。

雨山区生态环境分局2020-12-29

榆林高新区:“双碳”目标引领绿色转型 文章下载

榆林高新区:“双碳”目标引领绿色转型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自榆林高新区被工信部评定为国家级绿色工业园区以来,该区加快推进绿色园区建设,按照“碳达峰”“碳中和”要求,突出问题整治,实施精准治污,固废综合利用,充分发挥园区技术、资金优势,发挥生态环境保护的引导和倒逼作用,建立健全生态环境保护体系,加快推动产业升级,提升城市品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让绿色成为园区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

深学笃行 提升治理——投入生态环境巩固提升持久战

榆林高新区深入学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精髓要义和时代内涵,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2021年,先后9次组织集中学习,不断增强干部群众走绿色低碳发展之路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确保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始终贯穿于高新区事业发展的全过程和各方面。

同时,党工委管委会主要领导先后16次深入企业一线,调研督导环保工作,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把推动解决群众反映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作为“我为群众办实事”的重要内容,现场抽查群众举报问题的整改落实情况,与企业和群众面对面交流,听取意见建议。深入基层、深入一线,查看遏制“两高”项目措施落实情况、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情况,现场办公,明确部门、企业责任和进度时限,全面、科学、精准解决问题。

2021年,榆林高新区在财力有限的条件下,集中力量保障环保事业,全力投入生态环境巩固提升持久战。推动组建成立了榆林高新区环保分局,加大生活垃圾填埋场、生活污水厂、工业污水处理厂等一批公用环保基础设施升级改造力度。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铁腕治污攻坚行动从12项扩展到29项,完成禁燃区内燃煤锅炉拆改6台、餐饮油烟净化器安装668家、汽修行业有机废气净化处理设施安装12家、储备地集中整治46处、入河排污口整治8个。严格生态环境执法,开展12项专项执法检查行动,先后出动工作人员1000余人次,检查企业500多家次,累计下发督办函67份。如今,高新区环境空气质量明显改善,榆溪河(高新段)排污口全部完成整治,全面消除黑臭水体,土壤环境质量整体稳中向好。

服务大局 协调发展 ——在服从与服务全省、全市发展大局中找定位

作为榆林技术创新的主战场,榆林高新区坚决在服从与服务全省、全市发展大局中找定位,坚决服务国家能源革命创新示范区“一区三基地”建设,与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合资组建运营平台,共建10平方公里榆横综合中试示范基地,布局以煤为“头”、以高值含氧化合物为“尾”的全产业链。

目前,基地办公研发楼已全部封顶,室内二次结构和装修施工启动;基地与国内相关科研院所、企业签订了千吨级乙醇制乙烯中试、先进纳米分子筛催化剂中试等两个中试项目,绿电绿氢双碳双控产业化、基于原创性风热机组新型风光储综合智慧能源系统、PBS可降解塑料、50万吨/年低碳绿色环氧树脂全产业链及新材料产业园等四个产业化项目合作协议,签约总投资为208.07亿元,基地建设和产业化发展稳步推进。

2021年7月8日,榆林高新区与远景集团签署项目入园协议,远景集团智能风机整机制造和储能电池制造基地项目正式落地榆林高新区,项目计划投资50亿元,在榆林高新区形成以风电、储能等为核心的高端绿色能源装备产业集群。2021年7月25日,中国航天科工二院与榆能集团共同建设的“榆林高新智能制造产业基地”落地榆林高新区,基地产线首期投资1亿元,年生产国产计算机5万台,项目的落地标志着榆林高新区在国产自主信息技术领域迈出了关键一步。2021年10月13日,榆林城投佰盛化学科技有限公司与中煤陕西榆林能源化工有限公司签订了100万吨液体二氧化碳捕集利用项目合作协议,该项目达产后,将实现百万吨级液体二氧化碳综合利用。

除大力引进“含绿量”项目外,榆林高新区还积极布局氢能、数字经济、现代物流、文化创意等新型产业,启动建设新材料产业基地、现代物流园、数字经济产业示范园,推动园区经济体系从“一煤独大”向多元发展、多级支撑转变。联合西安科技大学、陕鼓集团等知名高校、企业,开展园区绿色发展研究,培育绿色技术创新主体与绿色技术成果转化,以科技创新赋能园区产业发展。针对榆林生态脆弱实际,联合黄河水利委员会,共建黄土高原水土保持与生态修复国家林业局重点实验室、水利部黄土高原水土流失过程与控制重点实验室,推动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

环境友好 城市名片——成为榆林人定居、生活、创业、工作的首选地

2021年,榆林高新区以重大活动为契机,投资4500万元,完成榆横工业区11条道路及5处专项绿化,栽植乔木树种5.96万株,栽植灌木、色块、地被类植物55.81万平方米;完成管网改造68.9公里,实现园区园林绿化用水管网专用;补栽乔木2941株、球类335株、绿篱色块及灌木13759平方米、地被11360平方米,改造绿地4500平方米;采购时令花卉6万多株,种植时令花卉9600平方米;开放榆溪河公园停车场、兴达路停车场,新增停车位1848个,与交警、执法等部门协同推出惠民措施解决“停车难”问题。

硬环境不断升级的同时,榆林高新区还通过网站、微信公众号、电子屏等多种渠道宣传绿色低碳生活,倡导市民绿色出行、节能节水、使用新能源、垃圾分类、积极参加公益活动。沙河公园、阳光广场公园、榆溪公园、百米绿化带……从高空俯瞰榆林高新区,一座座公园有如翠玉般嵌于城市的高楼中。朝阳大桥、科技馆、大剧院等一批建筑成为榆林的“网红打卡地”。

统计显示,榆林高新区地标性绿地公园总建筑面积已达130多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到52%,生态宜居的幸福底色越来越亮,已经成为榆林人定居、生活、创业、工作的首选地。

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是绿色。进入“十四五”规划的第二年,榆林高新区将继续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强力治污、护蓝增绿,以二氧化碳排放达峰目标与碳中和愿景为牵引,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积聚绿色发展动能,引育新型产业集群,加快园区绿色转型升级,探索生态文明与科技创新、经济繁荣相协调相统一的可持续发展新路径。

榆林日报2022-03-16

岳阳:促进生态产品价值转化 打造生态文旅融合典范 文章下载

岳阳:促进生态产品价值转化 打造生态文旅融合典范

近年来,岳阳市持续加大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力度,文旅产业走势强劲。按照“十四五”期间达到“双千亿”目标,应当充分发挥岳阳特有的生态资源禀赋和地域文化优势,推动生态文旅产业实现更深层次、更广范围、更高质量融合发展。为此建议:

一、确立全面融合导向。岳阳生态资源丰富,拥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处、国家级森林公园4处、国家级湿地公园6处、国家级地质公园1处、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6处,森林覆盖率达45.31%。岳阳文化遗产丰厚,湖湘文化、楚文化、屈子文化源远流长,被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1670处、革命文物77处、活态传承的非遗资源项目646项,具有代表性的民间艺人近700人。岳阳旅游资源禀赋良好,有3A级以上景区32个,其中5A级景区1个、4A级景区8个。岳阳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发展生态文旅产业的基础条件得天独厚,应高起点、高标准制定全市生态文旅融合发展规划,把生态文旅规划与岳阳“十四五”总体规划、国土空间规划、大城市建设规划、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山体水体保护规划、乡村建设规划融为一体,统筹谋划,确定“一核(楼岛湖)三线(南湖洞庭湖长江沿岸、汨罗江湘江沿线、乡味长廊河西走廊沿线)多点(各县市区文化旅游精品点)”的整体景观布局,将岳阳打造为中南地区文旅休闲重要目的地、沿江环湖国际湿地生态旅游标志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引领地、中国“家国情怀”体验式教育培训和红色旅游示范地。

二、突出有机融合重点。围绕“湖光山色、诗意生活”的定位,通过整合本土人文自然资源,构建生态文旅融合新品牌。1.优化整合旅游资源。建议岳阳旅投公司牵头,以稀缺资源为核心,整合全市各特色文旅景区景点,确定一批精品线路。如平江起义纪念馆-红军营-湘鄂赣革命根据地-6501景区-何长工纪念馆等红色旅游线路;屈原-杜甫-左宗棠-任弼时等名人文化旅游线路;幕阜山-福寿山-连云山-大云山-相思山-五尖山-东洞庭湖国家湿地公园-君山岛等绿色生态旅游线路;欢乐果世界-丽江田园综合体-红莲兵寨-张谷英村-西长四季花海等乡村旅游线路;石牛寨-沱龙峡-猎玩体育小镇等运动体验旅游线路。2.全面开发文旅市场。推进山水生态体验公园、旅游风景道、文旅小镇、工业旅游基地等建设,引导建设湖畔民宿度假、山居民宿度假、田园民宿度假等各类特色民宿,持续开发研学旅行、体育探险、自驾营地、中医药健康、老年康养市场;同时积极推动夜间、乡间、网间“三间”旅游产品建设,依托3D全息投影映射、VR等数字化技术,结合特色文化街区建设,科学设计数字文旅、夜间文旅、音乐节会、实景演出等新的文旅场景,给旅游者带来极致体验,拓展深度消费多元消费新空间。3.培育扶持优势项目。确定一批重点产业清单和项目清单,通过招大引强开发一批品牌高端有吸引力的特色文旅项目,如推出岳州古城、洞庭游轮、融创中心、君山马拉松运动休闲基地及中华熊猫苑等项目;围绕三国文化,将岳阳楼三国文化古城、黄盖湖、陆城、华容道及沿湖沿江观鸟观豚、最美长江岸线等景观串联成“岳阳生态文旅黄金水道”。同时针对性地采取资金扶持、人才培育等要素保障措施,比如争取将我市重大文旅项目纳入省重大产业项目,按有关政策配套用地指标;设立10亿元文旅产业建设专项基金,支持重点文旅项目建设。

三、探索有效融合路径。在扩大规模、提升层次、培育品牌上持续下功夫,加快构建文旅共融、文旅共兴的现代化产业体系。1.坚持以文促旅。在旅游产业链条的每一个环节上竭力发掘和镶嵌岳阳文化元素,如食巴陵全鱼席、全荷席、平江十大碗,住岳阳主题文化旅游酒店,乘岳州风情演艺游轮,游岳阳特色文化景点,购岳阳特产和非遗产品,赏洞庭渔歌、巴陵戏表演。2.坚持以旅兴文。把沉淀的文化资源激活转化成有文化底蕴和时尚元素的旅游产品,如用现代科技包装改造岳州窑、阜山窑、茶博城、洞庭湖博物馆、湘鄂赣革命纪念馆、张谷英古村、6501战备洞等。3.坚持商旅互动。抓好商旅项目招商、落地、投产和运营等全链条服务,以岳州窑、岳州扇、平江木雕、平江铜器、岳阳楼文创产品等工艺美术品和岳阳黄茶、岳阳小龙虾、平江酱干、十三村酱菜、樟树港辣椒、鹤龙湖螃蟹、长乐甜酒、汨罗粽子、华容芥菜等农特产品为基础,通过星级认定、作品展评、技能培训等方式,为游客提供全新的商旅服务体验,实现以商带旅、以旅活商。4.坚持农旅互促。将乡村旅游与乡村振兴紧密结合起来,依托岳阳果乡、茶乡、湖区等优势,建设特色农作物采摘园、花卉观赏园、茶叶体验园、水果产业园、田园综合体等田园主题产业,打造大美湖区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增加农民收入、增强游客体验。5.坚持交旅互通。按照“景区建设到哪里,交通跟进到哪里”的思路,尽快启动岳平高速等重大交通项目,加快形成天岳幕阜山、长江岸线、洋沙湖、屈子祠等旅游环线,同时对照国家A级景区建设标准,完善市内重点景区道路、停车场、导览标识等基础设施,提高景区接待和环境承载能力。

平江旅游2021-01-20

张家川县新能源项目迈上新台阶助力“双碳”目标 文章下载

张家川县新能源项目迈上新台阶助力“双碳”目标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践行“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实现“3060”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近年来,张家川县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低碳发展道路 ,紧扣“五大目标定位”,围绕培育壮大清洁能源、文化旅游“两个绿色产业”,科学开发全县清洁能源产业,将全县资源禀赋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助力经济绿色高质量发展。

注重谋划、项目带动,培育壮大清洁能源产业。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加强土地、风能、太阳能等多种资源综合利用,着力促进县域经济绿色健康发展。张家川县大力发展新能源项目建设,接续实施天源张家川县50MW风电场二期项目,积极申报争取到2021年第一批光伏项目15万千光伏项目,谋划签约张家川县抽水蓄能项目。

风电项目丰富旅游资源。天源风电二期建设项目,计划投资4.1亿元,安装16台单机容量为3.3兆瓦的风电机组,装机容量50兆瓦。截至目前完成了道路、风机基础和吊装施工勘察设计,施工放线和风机、塔筒设备招标采购。风电二期项目的建设在有效改善当地能源结构的同时,与关山旅游景区开发建设深度融合,既丰富了旅游资源,也为振兴乡村经济、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新路径。

光伏项目促进绿色低碳转型。2021年争取天水市光伏指标15万千瓦,与阳光新能源签约10万千瓦,与明阳智慧能源集团有限公司签约5万千瓦。目前,项目选址已确定,正在协商土地流转事宜,光伏项目正在签订土地协议。积极发展壮大清洁能源产业,加快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助力稳增长促投资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抽水蓄能项目节能低碳。张家川县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已签订投资开发协议书,电站初拟装机容量180万千瓦,上水库有效库容755万m3,可供电站满出力发电6h。电站额定水头642m,上、下水库均为新建水库,有效库容755万m3 。项目概算静态总投资106亿元。目前,已完成《张家川县抽水蓄能项目投资开发合作协议》,正在协调解决生态保护区占用林地的问题。

新能源项目的建设,将持续优化全县“十四五”能源结构、推动绿色发展,打造清洁能源产业,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等方面发挥重要促进作用,为全县绿色高质量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张家川回族自治县人民政府2021-12-22

激活生态产品价值转化的新动能 文章下载

激活生态产品价值转化的新动能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是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关键路径。浙江丽水开展我国首个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以来,实现了地区生产总值(GDP)与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的协同较快增长,农林产业增加值、生态服务业增加值和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多项指标增幅连续多年在浙江省名列前茅,证实了生态产品价值转化的巨大绿色潜能。

  探索政府主导的有效路径

  在生态产品市场培育初期,需要政府积极作为,激发社会生态产品消费意识,形成发展生态产品、培育生态产业的浓厚社会氛围,引导要素资源转向生态产品生产和价值实现。对于清洁空气、洁净水源、优美环境等缺乏清晰产权、难以直接交易的生态产品,因其社会收益远大于私人收益,需要由政府出资购买向社会免费提供。政府充当出资人的传统方式主要是财政补贴、财政奖励和税收减免等公共财政支出模式。由于制度上缺乏持续性,近年开始兴起政府购买服务、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等新模式。这种模式虽有利于快速培育生态服务产业,但容易对地方公共财政形成压力。因此,创造可交易的生态产品市场将成为政府主导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重要方式。例如,将难以交易的生态产品“分解”“赋权”或“物化”,产生用能权、排污权等,创造相应的交易条件和市场供不同市场主体交易使用。

  政府主导还意味着要推动制度创新,建立生态资产产权、生态信用和生态产品认证等生态产品市场交易制度,以及与其对应的社会再分配制度。重庆市就将森林覆盖率设置为约束性考核指标,建立相应交易制度,达标地区与不达标地区之间可以交易,从而实现林业生态产品的价值实现。

  鼓励市场主体积极创新

  以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激活绿色发展新动能,不仅要实现生态产品价值转化,还要实现价值倍增,形成具有规模的生态产业。综合各地实践,市场主体可以在三个方向上探索:

  纵向一体化。首先,在专业化分工基础上延长产业链,形成集上中下游于一体的产业集群。丽水市庆元县香菇市场仅凭香菇一个品种便实现年交易额28亿元,其秘诀就是形成了从分拣分类到加工仓储、贸易和质押等丰富的纵向专业化分工体系。其次,推动产业链自然延长,促进产业融合发展。最后,引入金融工具和第三方中介服务,提高资金周转和交易效率,实现分工基础上的增值。福建南平成立森林生态银行,集中收储分散、碎片化的林业资源,将其整合优化成为资产包,对接医药综合体、家具生产和旅游康养等项目,成功实现生态产业化。

  横向多样化。近年来服务类产品横向多样化的探索越来越多,甚至开始成为一些地方的新增长点。浙江丽水景宁县依托大均古镇景区开展水域救援培训服务和水域安全夏令营,不仅成为山区水生态产品的价值转换样板,也创新了旅游景点提供餐饮、购物和住宿服务的模式。

  内容丰富化。生态产品不仅要具备物质层面的自然生态特征,还需要通过品牌、概念和故事化塑造人文生态特征,以丰富生态产品的内涵,提高辨识度、知名度和美誉度,提升产品附加值。丽水市整合县域和企业农产品品牌,设计了国内首个经国家认监委批准,覆盖全区域、全品类和全产业链的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丽水山耕”,注册集体商标,采用第三方认证开展区域生态农产品品牌建设管理。经评估,“丽水山耕”品牌估值超过26亿元,产品溢价率超过30%。

  利用科技赋能增效

  对多数地区而言,当前重要且紧迫的任务是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赋能,提高价值转化效率和效益。具体表现为:

  数字化营销。不少生态产品丰富地区都是交通和信息相对落后地区,产品市场往往局限在区域内。“网红”李子柒的成功营销表明,除传统电商渠道外,电商直播和社区营销等新兴数字化营销模式也能有效扩大生态产品市场边界,促进生态产品价值转化。

  数字化生产。这包括:利用土壤数字化技术选择种植与区域气候和土壤匹配度最佳的农产品,可以最大限度发挥土地生产力;利用云计算、二维码或电子标签技术建立产品溯源体系,可以让消费者放心消费;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预测气象和农业疫情变化,监测农产品产量,可以提前作出疫情和丰产、歉收应对,科学制定农产品价格等。

  数字化服务。各种信息中介平台、区域交易平台以及政府、市场主体和行业组织的管理服务平台,都是促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有效手段。例如,华东林业产权交易所可以提供林权、大宗农林产品和林业金融服务。其中,大宗农林产品现货电子交易平台已挂牌胶合板、安吉白茶等14个品种上市,为生态产品资产的证券化作出了有益探索。

光明日报2020-08-22

积极稳妥做好“双碳”工作 引领南京典范城市建设 文章下载

积极稳妥做好“双碳”工作 引领南京典范城市建设

位于六合开发区的利德东方橡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厂房屋顶上安装太阳能光伏电板,为实现“双碳”目标注入绿色新动能。 通讯员 苗建鹏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董家训 摄

□陶德凯 陈红喜

新发展阶段,承担起“在改革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上争当表率,在服务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上争做示范,在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上走在前列”的新使命,南京要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双碳”工作的最新论断,结合南京发展实际谋划“双碳”实现路径,把“双碳”工作做深做实做细,为长三角乃至全国平稳有序推进“双碳”工作提供“南京样本”。

坚持“系统观”,着重处理好区域与城市、发展与治理以及长期与短期关系

坚持“系统观”,即深入分析南京推进“双碳”工作所面临的内外形势和未来趋势,不能就降碳谈降碳、不能就减排论减排,而是要统筹区域、城乡等多维度关系,把系统观念贯穿到“双碳”工作全过程,着重处理好几组关系。

一是区域与城市关系。南京是江苏省省会、南京都市圈核心城市、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长三角特大城市,多重身份的叠加,要求南京将“双碳”工作放在更大的区域和流域内来审视,从发展格局到竞争生态再到相关政策制定,需要确立共同体意识,在“减碳”进程中实现区域和城市双赢。同时,要处理好市本级与各区、镇街乃至乡村的关系,统筹市域各类生产活动的空间布局,促进资源的循环共生利用,实现市域“双碳”工作效益最大化。

二是发展与治理关系。发展是永恒主题,但要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要统筹谋划,在坚持绿色发展前提和道路上,坚定不移地开展精准治理、精细治理,实现“双碳”工作与绿色发展双达标。

三是长远和短期关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降碳工作不能脱离实际、急于求成。”对南京来说,“降碳”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要结合城市发展实际情况,制定“双碳”工作推进时间表、线路图。既要立足当下,踏踏实实解决每一项具体问题;又要放眼长远,把握好降碳节奏和力度,循序渐进。还要为“降碳”工作进程留有弹性,在面对疫情等公共卫生事件时,确保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有足够的韧性和张力。

注重“协同化”,把“双碳”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

注重“协同化”,即以具有协同效应的措施和方式同时实现减少局部地区的污染排放。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上强调指出,实现“双碳”目标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涉及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等多个领域,需要把“双碳”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系统谋划,协同推进。

一是“双碳”工作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协同。在“双碳”目标引领下,南京已实现从钢铁、石化、汽车、电子信息等为主导的产业结构向软件和信息服务、新能源汽车、新医药与生命健康、集成电路、人工智能、智能电网、轨道交通、智能制造装备等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转型,高碳型产业和技术不断淘汰和升级,降碳减污工作成效显著。“十四五”期间,应强化科技创新对“双碳”工作的驱动和支撑作用,突出“双碳”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高度协同。充分发挥科技资源和人才优势,发挥“国之重器”作用,强化基础研究投入,开展多技术储备、多路径尝试和多方面筹划,力争在“低碳、零碳、负碳”等尖端技术领域取得突破,保障城乡经济高质量发展。

二是“双碳”工作与生态环境治理协同。南京作为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面对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五新三主”新定位,应着重从滨江岸线整治转向全域空间治理,从城市滨江生态保护修复转向城乡“三生”空间绿色发展,突出乡村地域生产方式转换、环境污染治理。

三是“双碳”工作与典范城市建设协同。推进“双碳”工作是为了减少对资源的消耗,提高人居环境水平,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南京推进“双碳”工作的一切具体行动路径,都要回归到人民满意这个维度上来,让“双碳”工作既要彰显南京的个性特征,又要让“双碳”工作的成果惠及城乡,实现全民共享,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管牢“安全阀”,确保城市生产、人民生活以及城市运行安全

管牢“安全阀”。安全是一切工作的前提,“双碳”工作的深入开展和推进,涉及到城市平稳、安全运行的各项工作,要确保城市生产、人民生活以及城市运行安全。

一是牢固掌控城市生产安全阀门。降碳减污工作要结合城市发展实际,厘清城市发展的历史进程和现势状态,精准测算南京市域二氧化碳排放情况和减排潜力,深入钢铁、石化、化工、建材、5G和数据中心等重点排放领域,调研南京城市能源、资源利用结构和效率,深入推进工业、建筑、交通等生产领域低碳转型。同步研究南京碳达峰、碳中和的时间、方式及路径,合理调控降碳减污的工作进展,制定适应南京发展时序、确保生产供应安全的“双碳”工作计划。

二是牢固掌握人民生活安全阀门。依托国土空间资源调查,摸清南京生态资源、耕地资源等自然资源家底,厘清南京“南北田园”空间所承载的粮食保障任务和底线安全。借助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优化城乡空间布局,划定永久基本农田红线和国家生态保护红线,强化国土空间整治和管控,提高农业生产空间利用效率,保障粮食生产安全。依托省、市农科院、高校的科研和人才力量,加大农业生产技术、种苗培育技术等科技创新及研发力度,在确保农业生产过程安全可控、农产品安全可控、人民生活安全可控的基础上,推进乡村地区的“双碳”工作行稳致远。

三是牢固拧紧城市运行安全阀门。“双碳”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既要突出重点,又要按部就班;既要成绩显著,又要保障安全,“不能把手里吃饭的家伙先扔了,结果新的吃饭家伙还没拿到手”。南京要牢固树立“先立后破,破立并举”原则,拧紧南京城市安全运行阀门。一方面,充分发挥科教资源要素集聚优势,实施创新驱动,重视基础研究,重点解决“卡脖子”技术,从技术创新上立标准、从装备升级上立标杆,从“减碳”源头上立住脚;另一方面,坚持新发展理念不动摇,打破“先发展再治理”的旧有思维观念,遏制高污染、高能耗项目盲目发展,有序推进钢铁、石化等落后产能升级,稳步推进沿江重化工产业绿色转型,加快形成南京绿色低碳循环的现代经济体系,保障城市安全运行,勇当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表率。

紧扣“稳字诀”,既要有产业就业人口等结构性稳定,也需要政策社会等环境稳定

紧扣“稳字诀”。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带来的不确定性,深刻重构着经济社会发展方式,“稳”成为当下各项工作关键词。南京推进“双碳”工作,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既要有产业、就业、人口等结构性的稳定,也需要政策、社会等环境的稳定。

一是稳住产业基本盘。南京是先进制造业基地,电子信息、软件服务、集成电路封测、新能源汽车及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产业奠定了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基本盘。维系城市经济健康持续发展,要依靠科教文化资源,实施创新驱动,减低制造业的污染和排放、提升先进制造业的效益产出、丰富先进制造业绿色发展内涵,优化先进制造业结构,稳住产业基本盘,并科学制定“降碳减排增效”计划。

二是夯实就业压舱石。稳定而健康的产业结构是城市就业结构稳定的支撑和保障,不仅先进制造业自身能提供多元化的就业岗位,贯穿先进制造业上下游形成的制造业产业链、依托先进制造业带动的现代服务业,更是丰富城市就业结构的压舱石。南京要科学识别产业门类,研习产业链发展模式,多从增效、增绿层面形成降碳减污激励机制,维系城市产业结构的传承,并在传承中转型和升级,确保“产业—就业”稳定有序,不断夯实城市就业压舱石。

三是筑牢人口蓄水池。就业结构稳定是人口结构稳定的前提,人口结构稳定和规模持续发展是做大城市规模、做强城市能级的加速器。南京是长三角特大城市,拥有良好的区位条件、交通枢纽框架、丰富的产业门类,为人才集聚奠定了坚实基础;高质量的高校、科研院所等资源则为人才培育、就地转移提供了便捷通道。南京要建设人民满意的现代化典范城市,既要有庞大的人口做基数,更需要有优质的人才来引领城市高质量发展。因此,南京的“双碳”工作,一方面要合理安排碳达峰目标时间,制定科学的阶段性计划,在推动降碳减污的同时,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进而提供充裕的就业岗位,留住人口;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南京作为全国唯一的科技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城市优势,围绕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路径的相关研究,以科技引领优化城市产业结构,拓宽城市就业结构领域,实现高素质人才的就地转移,筑牢城市人口规模、城市人口素质稳定提升的蓄水池。

(作者单位:南京工业大学)

南京日报2022-03-16

盐城沿海“风光”好 新能源产业蓄力助“双碳” 文章下载

盐城沿海“风光”好 新能源产业蓄力助“双碳”

中新网盐城3月1日电 题:盐城沿海“风光”好 新能源产业蓄力助“双碳”

中新网记者 谷华

3月1日,江苏盐城沿海滩涂阳光明媚,和风吹拂,中节能东台太阳能发电公司负责人刘加勇带着员工对“风光渔”基地的光伏设备进行检修。

位于盐城东台的“风光渔”基地是全球单体规模最大的滩涂风光电产业基地,按照集约集聚开发理念,上有风力发电、中有光伏利用、下有水面养殖,形成了“风光渔”互补、循环经济、高效养殖、生态科普旅游四大特色示范区。

“每年发电接近1亿度,相当于减少消费4万吨标煤,减少二氧化硫排放3000吨。”刘加勇用一串数字展示项目成果。

放眼整个盐城沿海滩涂,数百成千的巨大“风车”林立,银白色的叶片随风周而复始转动,与一座座输电铁塔、一道道输电线勾勒出别样的“沿海风光”图。

三峡能源江苏大丰H8-2海上风电场。 三峡新能源盐城大丰有限公司供图

每使用100度电,就有约60度来自新能源

盐城地处江苏沿海中部,海岸线全长582公里,沿海滩涂面积683万亩,近海100米高度年平均风速超7.6米/秒、远海接近8米/秒,有着丰富的可开发风电资源。同时,盐城也是太阳能资源丰富地区,年平均光照时间约2280小时,年发电利用小时数约1200小时,适宜光伏发电项目开发的空间资源较为充足。

随着江苏沿海第二输电通道工程整体建成投运,位于江苏盐城沿海的三峡能源江苏大丰30万千瓦H8-2海上风电项目成功全容量并网发电。

“H8-2海上风电项目年均发电量约9亿千瓦时,能够满足约37万个家庭一年的正常用电需求。与同等规模的火电相比,该项目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76万吨。”三峡新能源盐城大丰有限公司工程管理部主任王振双介绍,该项目是目前国内离岸距离最远的海上风电项目,220千伏海缆长度达到86.6公里,最远一台风机离岸82公里。

润阳悦达光伏生产的光伏电池。 谷华 摄

新能源是国家扶持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是盐城重点推进的主导产业,更是全球“双碳”大背景下构筑发展新优势的低碳绿色产业。盐城新能源利用水平不断提高,消纳持续提升,减排降碳成效显著。

截至2021年底,盐城市新能源发电装机容量达1204万千瓦,同比增长22.2%,占江苏省新能源发电装机容量的27%。该市新能源累计发电量243.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6%,占江苏省新能源发电量的32.6%,占盐城全社会用电量的59.3%,减少化石能源消费700万吨标煤,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800万吨,为江苏省能源结构转型作出了积极贡献。

“盐城每使用100度电,就有约60度来自新能源。”盐城市发改委副主任罗强说,盐城是江苏省唯一的清洁能源高比例消纳试点示范城市,也是长三角地区首个“千万千瓦新能源发电城市”,是名副其实的全球绿色能源城市。

润阳光伏研究院。 谷华 摄

2021年12月22日,国家发改委印发《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2021―2025年)》,其中提出,要在江苏沿海打造新能源产业集群,推进风电全产业链布局和光伏产业集群化发展,建设盐城国家级海上风电检验中心,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新能源产业基地。

盐城市市长周斌表示,未来,盐城将加快建设千万千瓦级海上风电示范基地、光伏综合应用示范基地,努力在“十四五”末实现新能源装机容量突破2000万千瓦、产业规模突破2000亿元的“2个2000”蓝海目标,打造引领全国乃至全球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新高地。

天合光能盐城智能车间。 谷华 摄

加减之间,凸显一座城市绿色低碳转型决心

2月28日,在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天合光能智能车间内,伴随着轰鸣的机械声,几百台自动化生产设备马力全开,AGV运输机器人在轨道上来回穿梭,车间内一片忙碌的场景。

“主要生产光伏组件和光伏电池片,是天合光能在全球生产中的最大基地。”天合光能盐城制造基地相关负责人介绍,天合光能16GW高效太阳能电池车间,不仅是光伏电池行业单体最大的电池车间,也是210尺寸PERC产品的超级工厂。

近年来,盐城独有的“风光”资源禀赋,吸引全国新能源产业企业纷纷抢滩,盐城的新能源产业跑出了“盐城速度”,“十三五”末,中国新能源头部企业在盐城的集中度最高。

金风科技海上风电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 谷华 摄

作为盐城大丰新能源装备制造的龙头企业,新疆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2009年来到大丰开启“追风之旅”,主要从事大型风力发电机组及零部件研发、生产、销售、安装及技术咨询服务。

“选择盐城,正是看中了这里风电产业发展的前景,以及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和良好的营商环境。现在看来这一决策非常正确,因为这里是海上风电发展的最前沿。”江苏金风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宁海峰说。

新能源产业潜力无限。当下,领先布局的盐城,不再只是追求新能源企业量的积累,而是在创新强链方面勇挑重担,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第一动力,金风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天合光能国家重点实验室、润阳光伏研究院等一批国家重点实验室落户盐城,让更多优秀人才、前沿科技、创新成果到盐城落地生根。

新能源产业做加法,“两高”产业做减法。“计划用3年时间,对全市7大重点行业的全部规上企业进行技术改造,走好绿色低碳发展道路。”罗强说,一方面要严格控制化石能源消费,另一方面则是强化非化石能源供给。

这几年,盐城以分类处置的方式对企业进行“提升、整改、淘汰”。2021年,该市两家头部钢铁企业已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并积极推动大气污染物和二氧化碳的协同减排。同时,完成了曾是地方纳税大户的一家钢铁企业、一家焦化企业的产能退出。

“调整优化能源、产业、交通运输和空间结构,大力推进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抓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煤电降耗减排,增强新能源的存储、消纳能力,加快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周斌表示,盐城将协同推进节能减排降碳和碳资源利用,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35%以上。(完)

中新网2022-03-02

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提质增效 江苏泰州实施碳捕集项目 每年可收集二氧化碳50万吨用于生产 文章下载

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提质增效 江苏泰州实施碳捕集项目 每年可收集二氧化碳50万吨用于生产

  日前,在江苏省泰州市生态环境局积极推动下,国电泰州电厂的碳捕集项目进入开工前的准备阶段,这一项目建成后,每年可捕集二氧化碳约50万吨,提纯后可应用于工业生产等领域。

  二氧化碳是最常见的温室气体。我国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在此背景下,二氧化碳的减排及利用技术备受关注。碳捕集,就是对生产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进行捕捉收集、经过压缩干燥和提纯后,用于某些生产环节,从而实现二氧化碳资源化,提高其利用效率,减少排放量。

  国电泰州电厂碳捕集项目是泰州市对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的一项创新之举。该项目建成后,将是目前国内最大的碳捕集示范工程。

  据了解,国电泰州发电有限公司总装机容量400万千瓦,是我省最大的火力发电厂。该电厂的碳捕集项目总投资约4.55亿元,建成周期约为3年。碳捕集项目全面建成投运后,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碳50万吨,相当于植树400多万棵。目前,该项目正在进行开工前的相关准备工作。

  泰州市生态环境局综合业务处处长刘朝霞介绍,电力行业的二氧化碳排放约占整个能源行业排放量的41%,而火力发电是电力行业排放的主体。因此,对电厂而言,减排势在必行。

  2021年9月发布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要求,加大对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等项目的支持力度,推进规模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研发、示范和产业化应用。

  据了解,工业生产所需要的是高纯度的二氧化碳,必须由特定装置捕集、提纯、运输后才能使用,而当前捕集技术成本偏高、捕集的碳缺少利用领域等,一度制约了我国相关产业发展。对此,市生态环境局把握关键,从兼具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角度出发,积极推动二氧化碳的开发路径和商业模式。

  刘朝霞介绍,从国电泰州电厂的项目效益看,二氧化碳产生成本每吨170元左右,市场售价每吨280元左右,具备一定盈利可能。更重要的是,碳捕集能实现电厂排放二氧化碳的规模化利用,构建面向大型发电厂的碳减排综合解决方案,有效应对碳减排对大型发电厂带来的变革性影响。

  据了解,二氧化碳的综合利用方式很多,包括与甲烷制合成气、加氢制成甲醇、与环氧丙烷(环氧乙烷)反应制有机精细化工产品等。目前,市生态环境局已推动泰州国电与泰兴经济开发区建立协同合作机制,开发区利用国电产生的二氧化碳进行捕集提纯后投入新的生产过程,转化为燃料或化工产品等,建成二氧化碳绿色低碳新材料产业链,形成“技术开发—工程示范—产业化”的碳利用技术创新体系。

“国电泰州电厂的碳捕集项目将成为我市实现‘双碳目标’的亮点工程,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具有明显的示范效应。”刘朝霞说。

中国经济网2022-03-15

项目攻坚年,西部(重庆)科学城这样做好“双碳”文章 文章下载

项目攻坚年,西部(重庆)科学城这样做好“双碳”文章

  进入3月,西部(重庆)科学城电子信息产业孵化园项目(科学谷)一期二标段施工现场,工人们正通过专用框式吊架,将预制叠合板运输进场。另一边,质检、监理人员紧跟其后,检验混凝土的抗压强度、钢筋的力学性能和工艺性能、外观质量规格、结构性能等是否达标……

  中建七局西南公司重庆分公司项目负责人董万多介绍,由于项目施工面积大,传统的整体现浇楼板需要在施工现场支模,工程量大,且耗时长。为此,该项目采用了预制叠合板。预制叠合板采用预制底板和部分现浇形式,在施工阶段底板就可以作为模板使用,吊装一步到位,施工难度大幅降低的同时,还能缩短工期,提高建设效率。

  “它最大的优点是绿色环保,节约建筑材料的消耗,减少工业垃圾的产生。”董万多说。

  事实上,这只是科学谷项目在探索践行“绿色施工、建筑节能”道路上的一个注脚。

  践行绿色发展 “黑科技”助力扬尘控制

  “科学谷”位于寨山坪山麓,一纵线以西,占地面积约940亩,总建筑面积约140万平米,定位为西部(重庆)科学城第一批科技创新产业园。其实,不仅定位在“创新”,在施工阶段,科学谷项目就已蕴含“创新”。

  记者在科学谷一期二标段项目施工现场看到,硬化的水泥地面干净而整洁,整个视线范围十分清爽。而这样的清爽正得益于项目工地扬尘治理的“黑科技”——路灯喷淋系统。

  “科学谷项目施工范围大,传统的自动喷淋系统很难兼顾到施工中间区域。为此,我们采用了工地扬尘治理的‘黑科技’——路灯喷淋系统。”董万多告诉记者,路灯喷淋系统是将喷淋系统内置在路灯上,通过“一杆两用”的形式,在照明的同时按照相关环境设定往空中喷淋水雾,有效降低飘浮空气中的悬浮颗粒物,起到降尘的作用。

  据监测,该系统投用后,扬尘比之前降低20%以上,空气质量也得到一定改善。

  装上“智慧大脑” 助力项目建设“加速跑”

  仅靠一个“团队”,就能实现项目功能优化、质量提升、节约降本。如今,这一愿景正在西部(重庆)科学城的多个重点项目上成为现实。重庆高新开发投资集团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科学谷数智化全过程工程咨询,相当于为建筑装上了“智慧大脑”,提高信息化程度和工作效率,实现项目高效率、高品质建设。

  这意味着,不仅减少了管理成本,增强建设项目的内在联系,还能对项目全生命周期的整体把控,搭建起各阶段信息流。比如,通过BIM+智慧建筑运维管理平台,对项目起到智能预警、服务优化、节能降耗、降低运营成本、提升协作效率等作用。这对于项目设计师来说,可免于抱着大堆的设计图纸来回奔波,整个过程只需要几分钟,实现了无纸化办公,从源头上降本增效,建设工期也大幅缩短。

记者还了解到,科学谷将聚焦智能产业、低碳产业,集中布局技术创新中心、前沿交叉研究平台等,清安新型储能科研院便是其一。该科研院已于2021年底在西部(重庆)科学城注册,将聚焦储能系统安全和电网安全,打造全球领先的“双碳示范园区”。低碳项目的密集落地,标志着西部(重庆)科学城绿色低碳产业的步伐正不断加快。目前,科学谷一期二标段已进入主体施工阶段,二期项目正全力加速建设中。

上游新闻2022-03-02

实现生态价值转换,助推农旅融合发展——浙江省“坡地村镇”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文章下载

实现生态价值转换,助推农旅融合发展——浙江省“坡地村镇”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作为“七山二水一分田”的浙江,乡村振兴的重点在于做好“山上浙江”文章,业态培育发展的重点则在于三产融合、农旅一体,但要真正实现生态产品价值的转换,将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就必须突破土地要素制约,创新土地供给开发模式。2014年起,浙江设计推出“坡地村镇”试点政策,就推进农旅产业融合发展进行探索,取得了初步成效。

  浙江耕地总量和人均数量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长期以来,面临发展和保护的两难局面。但另一方面,山地特别是低丘缓坡资源较为丰富,可开发利用低丘缓坡资源395万亩,其中可开发为建设用地210万亩。如何在生态环保前提下,充分利用山坡地资源,助推“美丽乡村”向“美丽经济”转型发展,浙江组建成立专门机构,由省国土资源厅牵头,农办、发改、财政、环保、建设、交通、水利、林业八部门共同参与,在全省范围内开展“坡地村镇”建设用地试点。

  试点围绕“建设山上浙江,发展生态经济”战略目标,以“两山”理论为指导,按照“整体谋划、制度先行、逐步推进、规范实施、结果可控”原则,探索建设“房在林中,园在山中”的山、水、田、林、园、村、镇为一体的生态型村镇和绿色产业园区。3年来,共申报项目379个、建设用地2.4万亩,最后优中选优,核准实施了166个、建设用地10789亩,其中有村庄类项目、城镇类项目、农旅类项目、绿色产业类项目。试点成功后,该政策已经在全省面上推开,成为常态化的一种开发模式。

  试点工作中,我们实现了五个方面创新:

  一是实行“多规合一、精准用地”。按照“依山而建,依势而就”的要求,结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落实试点项目建设用规划空间。同时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相关专项规划的衔接,实现试点项目建设用地空间、布局“多规合一”,确保项目顺利落地。

  二是实行“点状布局、垂直开发”。按照“房在林中、园在山中”的要求,所有建筑实行依山顺势、错落有致、间距适宜的建设规划布局;建设用地按建筑落地面积进行等量开发,未纳入建设用地开发的部分作为生态保留用地,尽量避免对建筑周边原始生态林地的占用。

  三是实行“征转分离、分类管理”。按照“用多少、征多少,建多少、转多少”的要求,对建设占用的土地,必须办理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手续,按建设用地实施管理;对生态保留用地,在办理征收手续后,仍可按原土地用途进行管理。

  四是实行“点面结合、差别供地”。按照“具体项目、具体政策”的原则,实施点状布局单体开发的,可以按地块独立供地;实施点状布局整体开发的,可实行多个地块组合供地;生态保留用地则可以采取流转(租赁)方式供地;符合划拨用地条件的,也可以采用划拨方式供地。

  五是实行“以宗确权、一证多宗”。单个地块供地的,以地块为宗地进行确权登记发证;各地块组合供地的,以各地块为宗地进行确权登记,可按地块不同规划用途或产权管理需要,核发多宗地一本证书或单宗地一本证书。对只征收不转用的生态保留用地,参照国有农用地的登记要求进行确权登记发证。

  经过探索与实践,“坡地村镇”政策目前已由单一的土地利用制度创新,逐渐转变成为美丽乡村建设和美丽经济培育的助推器,一大批文化旅游、度假养生项目先后在浙江乡村崛起,大大拉动了乡村服务业的发展。

  第一,形成了山坡地资源开发利用的政策体系。我国国土面积中,山地、高原、丘陵占到70%以上。在18亿亩耕地保护红线不能突破的情况下,山坡地资源的利用开发必将提上议事日程。浙江“坡地村镇”试点先行一步,在遵守国家现行法律法规基础上,促进了土地供给的结构性改革,拓展了城乡建设用地空间,增强了土地要素供给能力,从项目选址、设计、用地、建设,一直到验收、登记发证,业已形成了一整套政策体系,为我国山坡地资源的开发利用,为我国耕地保护方式的创新提供了借鉴。

  第二,找到了“两山转换”的可行路径。生态保护与耕地保护一样,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但如何在“利用中保护,在保护中利用”,将绿水青山转换成金山银山,是生态文明建设中必须突破的课题。“坡地村镇”所有试点项目“零占耕地、少占农用地”,但项目总投资达到911亿元,建设用地亩均投资达到961万元。这一政策举措,不仅生动地诠释了生态环境就是生产力,而且实现了“保耕地、保生态、保发展”的同频共振。

  第三,实现了农民、政府、业主三方共赢局面。随着各项建设用地创新政策相继落地,不仅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释放出制度红利,形成了山区农民、政府和投资者三方共赢的良好格局。更重要的是,通过实施人文景观打造、山地林相改造、山塘水系建设等工程,使山坡地开发后的原有生态环境更加优美、生态系统更加完善,实现了“项目建起来了、百姓富起来了、生态美起来了”的试点初心。

吴兴西部的妙西镇,境内全部是丘陵山地,因为交通不便、开发成本过高,生态价值一直难以转换。“坡地村镇”试点之后,一共申报了9个项目,其中“慧心谷”仅征收14.9亩土地(其中农转用10.16亩),就建成了组合式的乡村度假酒店,一栋独立式度假房每晚可卖到5880元。当地村民不仅能够从中获得2000万元的土地征租用收入、1500万元以上劳动收入,还吸引了40多位年轻人回到酒店就业。随着高端度假客的大批到来,配套的农家乐、民宿纷纷涌现,土生土长的当地农民成了老板,土特产也成了抢手货,卖出了高价。有人估算,度假客买单的房价构成中,40%是乡村的生态环境,40%是乡村的文化服务,只有20%来自硬件建筑。

农民日报2020-05-16

天津积极推进双碳基础设施建设,服务百姓民生 文章下载

天津积极推进双碳基础设施建设,服务百姓民生

主播:补短板、惠民生一直是城市建设的重要目标。本市持续推进低碳能源工程、中水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利用可再生资源,让低碳基础设施服务百姓民生,把良好生态环境作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来听记者肖荻的报道:

【风声(压混)】

进入三月份,大风天气增多。在宝坻区黄庄镇的潮白河岸边,10台百米高的风叶发电机持续转动,为周边的小辛码头村提供着生活用电。这也是本市首个全面实现“绿电供应”的村庄。国网电力宝坻双碳项目工作人员宋超说:后续他们还将为村庄建设提供更多新能源软硬件基础设施。

【录音:以小辛码头村每年使用55万千瓦时计算,每年可以减排二氧化碳446吨,之后我们会开展新能源云碳平台建设。它是可以对小辛码头村的各项能源消耗进行监测、分析与管理。计划在村建设充电桩,实现光伏发电加上电动汽车充电的场景。】

小辛码头全村有20多户农家院。随着低碳理念渐入人心,有的农家院尝试起了电磁灶具,供暖设备也换上了依靠电力的空气能热泵。使用全电厨房的渔禾园农家院店主龚兵说:

【录音:我们炖锅都是电子的,那两炒菜锅也是电的。感觉都是卫生一点,比较安全一点。供暖靠空气能大风机,挺暖和的。反正比空调舒服。供暖走的是民电供暖,他还有补贴,这样三毛钱一度。】

在推进小辛码头村绿电设施试点的同时,宝坻区八门城风电项目、九园工业区、宝坻高铁站前广场、京津新城等地方也陆续启动能源大数据中心等节能低碳用电项目,更好服务民生和区域发展。

【施工现场音压混……】

在津南区台儿庄南路一侧,施工人员正在铺设再生水的直通管道。工程负责人吕滨介绍说:几年前台儿庄南路进行了改扩建,再生水管网提前埋入了地下。但因为管道存在断点,无法和污水处理厂连通,新工程就是将管网打通。

【录音:新建的管道部分全长350米。完成之后,可以实现海河柳林片区,也包括规划的设计之都、以及胸科医院和环湖医院,国胜道、学院北路这么一个合围的区域的既有管网里边通上水。】

再生用水又被称为“中水”,是废水或雨水经处理达到一定标准的二次用水,常被用于卫生间用水或工业用水。本市的首档阶梯自来水价格约为每吨4.9元,而再生水的价格为每吨2.2元,既经济又环保。目前本市中心城区已建成再生水管网超过1千公里,但中间断点较多。为此,本市启动主城区再生水管网联通工程。天津市中水有限公司总经理刘翔举说:

【录音:目前中心城区是5座污水处理厂,通过梳理断点,要实施的点位,(像)程永道与雪莲南路交口、国盛道交口,博阳路交口,台儿庄路胸科医院。实现台儿庄南路、迎水道、南大地块的通水。剩下的工程力争开标、开工,预计供水服务面积新增360平方公里。】

按照计划,本市将用5年陆续实现中心城区中环线至外环线周边5公里范围内的再生水覆盖,实现再生水年利用量再增加约3000万吨,利用规模提升近一倍。同时,加速推动解放南路、春海路、怒海路等海绵城市工程,提升城市水资源的综合利用能力,让生态文明为城市高质量发展助力。

北方网2022-03-13

马鞍山:推动生态价值转化 打造高颜值城市形象 文章下载

马鞍山:推动生态价值转化 打造高颜值城市形象

“要想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必须要处理好城市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4月15日,市住建局副局长夏家林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多年来,市住建局作为城乡建设责任部门,始终把生态环境保护摆在突出位置,对中央环保督察整改问题、推进污染防治攻坚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历史遗留重难点问题、群众反映强烈的生态环境问题等重点关注,进一步落实责任、强化措施,攻坚克难、全力以赴。

动真格、出重拳,自然见实效。市政府高位调度,市住建局、江东控股、市征管局等单位合力攻坚,100天连续奋战,慈湖水厂取水头部迁改工程正式通水,20万居民喝上更加甘甜健康的饮用水;全面启动中心城区水环境治理,“一次规划、分期实施、综合整治”,35条黑臭水体全部消黑;雨山河、慈湖河两条通江河流水质全年持续稳定在V类水以上;中心城区小区及道路雨污分流工程基本完成;王家山污水处理厂、慈湖污水处理厂等完成提标扩建……随着突出生态环境整改问题全部销案,我市城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城市承载力显著提升。

“良好的生态环境越来越成为城乡居民的重要民生需求,成为各类人才选择创业和居住地的重要参考条件,是城市竞争力的重要方面。”夏家林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在未来城乡建设中,优美生态环境必定成为必需品,需要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来考量。今年,我市围绕矿山治理、水环境治理、污水处理等方面,全面实施生态环保提升行动,科学谋划住房和城乡建设“四合一”项目,加强资金、土地、征迁等要素协调匹配,推动向山综合治理等一批重点生态环保项目,加快在生态价值转化上实现突破。

加快矿山修复,重建绿水青山。我市将积极探索EOD模式下的生态效益转换路径,计划投资18.85亿元,实施矿山生态修复、两河源头水环境治理、土地整理、资源开发利用、产业基础配套等向山地区生态治理项目32个,改善向山地区人居环境,提高周边群众生活质量。

持续改善水质,确保清水入江。我市将启动长江大保护一期特许项目,持续实施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三年行动,开展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工艺提升改造工程、王家山污水处理厂扩建工程;高标准完成全国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市创建任务,在完成水环境治理一期项目建设的同时,同步启动中心城区水环境治理二期项目,加强水质净化、生态修复、长效监管,在确保全市主要河道水体水质全面提升的同时,打造一片片亲水宜居之地。

厚植生态底色,打造宜居城市。我市将进一步修复城市生态系统,完善城市功能,加快“智慧工地”“智慧路灯”“智慧排水”等项目建设,推进节水城市创建和绿色社区创建,推动集约节约、低碳循环的城建模式;强化监管和整治,确保建筑扬尘防治“六个100%”持续达标,打赢蓝天保卫战。

“市住建局将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推动住房和城乡建设高质量发展为主线,积极探索生态价值转化新路径,全面推广节能环保城建新模式,全力打造高颜值城市形象、高品质生活空间。”夏家林说。

记者 邓婷婷 通讯员 叶军

马鞍山日报2021-04-17

关于印发普陀区低碳试点县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 文章下载

关于印发普陀区低碳试点县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属功能区管委会,区属各单位:

现将《普陀区低碳试点县建设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舟山市普陀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1年11月23日

普陀区低碳试点县建设实施方案

根据《浙江省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公布全省第一批低碳试点县创建单位名单的通知》(浙双碳办〔2021〕4号),普陀区入列低碳能源发展类试点县创建单位,拟通过3-5年创建期,率先实现碳达峰与碳中和,全力打造全省能源低碳发展的“普陀样板”。为抓好试点建设工作,结合普陀实际,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思路

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碳达峰碳中和重要论述精神,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决策部署,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将“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聚焦能源低碳绿色发展,围绕打造“清洁能源转换枢纽”,大力发展风电、光伏、潮流能等可再生能源,加快推进LNG登陆中心建设,积极开展氢能应用示范,打造国内具有影响力的“海上氢岛”,协同推进能源、建筑、交通、农业林业、居民生活等领域低碳发展,助力普陀率先实现碳达峰与碳中和,全力打造全省低碳能源示范区。

二、发展目标

到2023年,全区经济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清洁能源转换枢纽”建设取得标志性成果,能源低碳发展水平继续保持全省领先,工业、建筑、交通等领域低碳化成效明显。

——碳排放强度和能耗强度保持全省领先。GDP年均增速保持在6.5%左右的较快发展水平,二氧化碳排放总量控制在240万吨以内,单位GDP碳排放力争三年内进一步下降13.5%,单位GDP能耗力争三年内进一步下降9.3%。

——能源领域低碳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到2023年,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责任权重达到43%。创建期三年内,力争新开工风电、光伏项目装机20万千瓦以上,新增LNG接收能力700万吨,示范运行氢能公交车及冷链物流车15辆以上。

——工业、建筑、交通等领域低碳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到2023年,单位工业增加值碳排放力争三年内进一步下降19.4%,全区规上低碳行业增加值占比力争达到69%以上,规上高碳行业增加值占比控制在7.2%以内。二星及以上绿色建筑比例占新建建筑比例达到30%,公共交通机动化出行分担率达到50.5%,森林蓄积量增加到86万立方米,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进一步提高到63%。

三、主要任务

(一)风光并举,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

大力推进光伏高质量发展,加快海上风电开发,有序开发海洋能、潮流能,创新储能电站应用模式,完善充电基础设施布局,促进可再生能源消纳,全力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

推进光伏高质量发展。分布式光伏以整区推进规模化开发为重点,集中式光伏以高质量推广生态友好型“光伏+”为重点。在特色小镇、工业园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以及商场、学校、医院等建筑屋顶继续推进分布式光伏应用;探索在新建厂房和商业建筑等,积极开发建筑一体化光伏发电系统。重点利用滩涂和养殖鱼塘等,建设渔光互补光伏电站。充分发挥普陀区滨海优势,积极探索近海漂浮式海上光伏应用。到2023年,力争新开工光伏装机10万千瓦以上。

加快海上风电开发建设。加快近海海上风电集约高效利用,推动深远海海上风电规模化开发,探索浮体式海上风电在深、远海示范应用。充分利用海上风电装机容量指标,建设百亿投资规模的海上风电场,探索电力多元化消纳,与海水制氢、重大项目用电、并入电网等相结合,实现绿电送出。到2023年,力争新开工风电装机10万千瓦以上。

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按需推进生物质发电项目,鼓励海洋能、地热能技术创新,有序开发潮流能和波浪能。支持清洁能源并网“就近接入”和“就地消纳”,推动可再生电力送出通道同步建设,确保可再生能源全额消纳。建立共享储能电站,积极探索大规模储能应用商业模式,拓展工业园区、居民社区等用户侧储能项目。依托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工程示范,发展虚拟电厂运营商业模式,挖掘可中断负荷、储能、分布式电源等灵活资源,开展虚拟电厂参与的现货能量市场、备用容量市场和辅助服务市场的交易,构建主动调节、被动响应的市场模式。率先谋划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空间规划和布局,促进地方能源消费电气化转型。到2023年,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责任权重达到43%。

(二)集疏畅通,全力打造LNG登陆中心

围绕中国(浙江)自贸区“一中心三基地一示范区”建设,全力打造六横LNG登陆中心,构建布局合理、集疏畅通的天然气供应体系,加快推进天然气全产业链发展。

加快LNG储运设施建设。加快推进新奥二期LNG接收站项目建设,积极推进百亿级中石化浙江舟山六横LNG接收站项目、浙能舟山六横LNG接收站项目,同时兼顾加注船装船能力,力争将普陀建设成为国内大型LNG登陆中心。统筹布局登陆中心外输管道,加快LNG接收站外输管道建设。到2023年,LNG接收能力达1000万吨/年。

推进天然气全产业链发展。推动天然气原料用气利用,积极发展以天然气为基础的工业产业,积极发展和探索制氢、LNG船舶加注等相关产业。推进LNG冷能资源梯级利用,重点推广LNG冷能空分利用,建设大型储藏冷库,探索建立国际低温物流中心,探索发展冷能发电项目。扩大天然气利用,鼓励天然气终端用户用气,推动船舶、陆上交通工具的天然气替代。加快建立液态中转分销体系,探索集装箱运输、水水中转、江海联运等液态LNG新型运输方式,实现沿海、沿江、沿路分销。

(三)双向突破,积极打造“海上氢岛”

坚持以产业培育与市场应用双向突破为主线,以制氢、储氢、运氢及氢燃料电池及其零部件制造为基础,以船舶、海洋运输、港口物流等海洋氢能示范应用为特色,以六横小郭巨、普陀海洋生态创新谷两大区域为核心,逐步向其他海岛区域延伸辐射,打造国内具有影响力的“海上氢岛”。

打造氢能生产基地。着力发展工业副产氢提纯、天然气制氢、可再生能源发电制氢等具备资源优势的制氢方式,为氢能应用端提供保障供应。支持企业开展液氢制备、储运、加注、供应产业化示范项目。推进利用普陀区离网风电、光伏发电等资源和电网谷电资源开展电解水制氢,加快综合能源供应、可再生能源制氢储氢等创新应用。着力打造海上氢能保障供应链。

打造海洋特色氢能产业体系。着力发展氢能制备储运装备。引进国际、国内领先的制氢企业,加快发展加氢机、控制阀组、氢气压缩机、液(气)氢贮罐等氢能配套产业,重点发展液氢储运相关装备。积极引进和培育氢燃料电池用空压机、氢气循环装置、高效催化剂、膜电极、双极板等关键零部件生产企业。鼓励氢燃料电池企业与本地船舶修造企业、汽配企业建立紧密协作关系,推动氢燃料电池生产零部件配套本地化。针对风电供应和储能调峰、通讯基站、应急救灾以及城市大型综合体、未来社区等需求领域,开展氢燃料电池热电联供系统在用户侧的应用。支持六横清洁能源产业岛建设,围绕氢能制备储运核心技术装备、氢燃料电池关键零部件、氢能示范应用和相关配套服务等领域,开展全产业链示范,打造六横氢能产业园。到2023年,基本形成较为完备的氢能装备产业化能力,力争培育国内一流氢能装备制造企业3家,燃料电池电堆、关键材料、零部件研发制造、燃料电池制造企业5家,氢能产业年产值突破25亿元。

探索更多氢能应用场景。着力推进加氢网络建设,合理规划布局加氢站点,优先在符合条件的现有加油(气)站和规划建设的综合供能服务站中布局加氢装置,重点在产业基础好、氢能资源有保障的地区建设加氢站。推进氢燃料电池船舶应用示范,通过新建、改建、租赁等多种方式,积极探索和支持在海洋公务执法船、引航船、海钓船、休闲渔船等中小型船舶上开展氢能示范应用,力争成为国内氢能海洋应用示范标杆。推进氢燃料电池汽车应用示范,开通运营氢能公交示范线路,在普陀山景区试点 1-2 条氢能公交和观光线路,在六横岛开通 1 条以上氢能公交示范线路。根据宁波舟山港口物流需求,试点推进氢燃料电池港区集卡、叉车等氢能商用车应用。探索针对海岛孤立电网的氢能分布式燃料电池发电站应用。到2023年,建成3座以上固定式加氢站(包括综合供能站),示范运行氢能公交车30辆以上,新建或改造船舶50艘以上。

(四)数字赋能,推动工业低碳转型升级

聚焦数字技术与产业的深度融合,大力推进产业数字化,加快传统产业绿色改造,积极培育绿色企业,树立节能降耗标杆,全面实现工业绿色低碳转型。

大力推进产业数字化。深化5G、AR/VR、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数字技术在制造业、服务业领域的全面渗透和深入应用,打好“智能制造”“数字工厂”“工业互联网”等系列组合拳。加快数字赋能传统制造业,推进绿色船舶修造、水产精深加工、海工装备、机械加工等行业智能化管理和智能制造升级,提升产业能效水平。加快数字赋能现代服务业,强化数字平台在电商销售、国际贸易、冷链配送、无船承运、健康医疗等方面的应用。

推动传统产业低碳转型。以聚焦内需市场、价值提升、柔性生产、智慧应用为突破口,推动普陀船舶修造与水产加工两大传统优势制造业转型升级。加快船舶修造产业向“高端化、绿色化、数字化”转型升级。拓展外轮修理与绿色修船业务,提升外轮修理全国占比,加速建设国家绿色修造船基地。积极响应气化长江、气化运河战略,加快新材料、新能源、人工智能、船联网等新技术应用,发展不锈钢船、玻璃钢渔船、LNG船舶、轻奢国际豪华邮轮等新型船舶研发制造。聚焦“柔性化、精深化、智能化”发展,持续做大金枪鱼、鱿鱼、海洋肽产业链,积极引入海洋肽研发团队与龙头企业,建立海洋肽“食药妆”一体的产品体系。

加快培育绿色企业。激发企业绿色发展的内生动力,加快提升绿色技术创新能力,通过推进“机器换人”、数字车间、无人工厂建设,以生产智能化推动制造业向用地集约化、原料无害化、生产洁净化、废物资源化的绿色制造方向发展。鼓励企业应用绿色设计技术,采用绿色环保新材料,开发绿色产品,打造绿色产业集群。促进经济结构优化调整和绿色升级,大力发展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到2023年,新增绿色工厂10家、省级绿色园区1个。

树立节能降耗标杆。严守能耗红线,严格控制煤炭等化石能源消费;严控用能质增量,重点审核新增用能项目,加大高能耗企业腾退力度,压减淘汰落后过剩产能,并对规上用能企业进行能耗在线监测及清洁生产审核;加强节能增效,加大产业园区内集中供热、余热余压利用以及超低能耗建筑等高效节能技术及设施的推广力度。推动单位GDP能耗和碳排放强度持续降低。重点培育一批优质高效节能领航企业,打造标志性节能工程。

(五)多措并举,提升建筑绿色低碳水平

以降低建筑能耗和优化建筑用能结构为重点,全方位提升建筑能效水平,推行绿色建造方式,推广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建设绿色低碳新城乡,推动建筑领域绿色低碳转型。

推广绿色低碳建筑。实现绿色建筑全覆盖,城镇建设用地范围内新建民用建筑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要求。提高大型公共建筑和政府投资公益性建筑的绿色建筑标准要求,机关办公建筑和政府投资的或以政府投资为主的其他公共建筑按照二星级以上绿色建筑强制性标准进行建设。开展既有建筑能效提升行动,加快推进居住建筑和公用建筑节能改造,开展既有建筑的综合能效诊断及低成本调适运营管理,推动既有建筑节能示范工程。建立绿色建筑统一标志制度。到2023年,新建民用建筑按二星级及以上绿色建筑强制性标准建设的建筑面积占比达到30%以上。

全面推行绿色建造方式。加快推行以机械化为基础、以装配式建造和装修为主要形式、以信息化和数字化手段为支撑的新型建筑工业化,推广管线分离、一体化装修技术。打造一批绿色建材应用示范工程,推动政府投资工程率先采用绿色建材,推进绿色建材评价认证和推广应用,建立绿色建材采信机制。加快推广先进适用的结构体系和围护体系,加快工程机械产业体系培育,大力治理建筑垃圾,推进构件生产工厂化、现场施工装配化、土建装修一体化。到2023年,全区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比例达到50%。

推广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提高建筑可再生能源应用力度,优先利用建筑本身和周边的余热或废热,推广太阳能光伏发电、太阳能光热、空气源或地表水或海水源热泵、导光管采光系统,开展太阳能光伏系统在既有建筑改造中的应用。提高建筑终端电气化水平,加快建设集光伏发电、储能、直流配电、柔性用电为一体的“光储直柔”建筑。到2023年,可再生能源替代常规建筑能源比例达到8%。

建设绿色低碳新城乡。把绿色低碳要求融入未来社区、海岛乡村新社区等共同富裕现代化基本单元建设。深入推进低碳城市建设,大力推行未来“零碳”社区创建。推进绿色农房改造,大力发展分布式天然气等,提升农村用能电气化水平,持续推进农网改造升级工程,为全省乃至全国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乡村低碳改革“普陀样本”。

(六)综合施策,构建低碳交通运输体系

加快岛际交通方式从码头客渡向“大桥+机场+客渡”立体化综合交通方式转变,着力推动运输结构、交通装备、出行活动、基础设施等交通全链条迭代升级,努力构建低碳交通运输体系。

调整优化运输结构。建设莲花洋客运枢纽、半升洞、北仑圆山、朱家尖西岙旅游交通集散中心等交通枢纽,着力构建“公路、水运,城际、岛际,旅游、民生”层次分明、功能清晰、衔接高效的客运枢纽体系。以“建设舒适、通达、美观的国内一流海上旅游航线”为目标,加快构建完善全域联动的岛际“蓝色公路”快速通道网络。统筹布局民生航线、旅游特色航线,做优岛群、拉长岛链,实现“跳岛游”,全面开通本岛与宁波、中南部主要经济大岛的高速和客滚航线;谋划拓展江海联运旅游航线,推进客船更新换代和特色化改造。

加快交通出行方式低碳升级。以大数据平台为核心,应用城市大脑,构建新型智能交通体系,降低拥堵造成的碳排放。推行无感安检、无感支付、智能引导等智慧交通服务在水路客运站全覆盖,在主要客运站场推行无纸化检票系统,通过“刷脸”“刷证”等检票方式,实现无障碍的快速通关。推进智慧停车系统建设,优化完善智能交通信号控制系统,有效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提高通行效率。以“增量部分100%新能源化、存量部分加快更新”的思路,实现新能源交通出行方式全覆盖。到2023年,公共领域车辆新能源化比例达到60%,公共交通机动化出行分担率达到50.5%。

推进低碳基础设施建设。高水平、高标准建设新能源充电基础设施,力争到2023年全区公共领域充换电站达到6座。加快充电基础设施物联网平台建设和互联互通,建设具有统一找桩、统一监管、支付便捷的充电基础设施管理服务平台。构建车桩匹配、智能高效的充电基础设施体系。推广氢能等新能源应用,规划建设加氢站,构建“制、储、运、加”氢能源供应网络。

(七)因地制宜,推动农业领域节能降碳

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前提下,因地制宜,推动农业低碳化生产,有效降低渔业船舶碳排放,推动农业领域节能降碳。

推动农业低碳化生产。大力推广高效低耗能的新型农业机械,推广无人植保机、喷杆喷雾机。加快先进适用、节能环保农机装备推广应用,鼓励使用新型能源装备。推进农机标准化、规模化作业,降低农机机械单位能耗。改善农机能源消费结构,逐步减少化石能源的汽柴油用量、增加生物质油适用,全面淘汰农用燃煤锅炉等落后产能。大力推广农(渔)光互补、光伏+设施农业、海上风电+海洋牧场等低碳农业模式。推进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遥感技术等在“三农”领域的应用,重点建设数字农业园区、数字农业工厂和基地,实现数字农业转型升级。

着力降低渔业船舶碳排放。坚持和深化海洋渔船船数和功率数“双控”制度,优化作业类型,停止拖网、帆张网等渔船的建造审批。加大对渔业资源养护、减船转产等支持力度,由政府给予减船转产补助方式,引导老旧渔船渔民转产转业,压减全区老旧渔船数量和功率,调整优化渔业产业结构,鼓励引导“多休少捕”,减少渔业船舶二氧化碳排放。对纳入国家捕捞强度控制范围的海洋渔船实施更新建造,通过淘汰老旧、木质渔船和对海洋资源破坏较重的作业类型渔船,对新建“安全、节能、经济、环保、适居”的玻璃钢海洋渔船进行补贴,调整海洋捕捞作业结构。严格执行休渔禁渔制度。

(八)全民引导,全面推行绿色低碳生活

深入开展节能减排降碳全民行动,着力增强全民的节约意识、低碳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倡导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

践行低碳生活方式。将生态文明教育纳入国民和干部教育培训体系,加强生态文明法律知识和科学知识宣传普及。依托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和海岛公园等载体,建设一批生态文明实践基地,推动全社会的研学实践。组织开展节能宣传月和低碳日系列活动,推行绿色消费,鼓励引导全民绿色简约生活方式,制止餐饮浪费,积极营造全民参与节能低碳的良好氛围。加强环保社会组织培育引导和管理,做好环保志愿服务以及环保公益宣传。

完善生活垃圾等处理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生活垃圾焚烧处理和餐厨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推动智慧环卫管理系统建设,实时掌握环卫管理信息,深度挖掘环卫大数据,用客观数据支撑管理决策,形成预警式工作,彻底解决隐患,提高环卫管理效率和应急响应水平。推进以“景观化”的理念建设垃圾处理设施,有效化解其“邻避效应”。到2023年,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60%。

(九)创新引领,构建低碳技术支撑体系

发挥科技创新在低碳转型中的引领作用,着力推动以海上风电、光伏、氢能、海洋能、CCUS等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强创新平台建设,开展CCUS示范试点,推动全社会绿色低碳转型。

强化低碳技术攻关。瞄准可再生能源、储能、氢能等领域的科技创新,重点开展新一代太阳能电池、电化学储能、催化制氢等方向研究。聚焦碳捕集与利用,超前部署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加快研发碳捕集先进材料、专用大型CO2分离与换热装备、CO2资源化利用等关键核心技术。系统部署生态碳汇技术,重点开展海洋蓝碳、森林绿碳、生态保护与修复等稳碳增汇技术攻关。

加快创新平台建设。联合国内顶尖研发机构和高校,加快创新平台建设,争取在能源绿色转型、能源高效利用、绿色能源开发、海洋碳捕捉等方面,攻关一批技术。联合浙大、海洋二所等国内外顶尖研发机构创建绿色能源国家级工程实验室,重点推动海洋新能源开发与装备研发、海洋碳汇技术研究等方面研究工作。

开展CCUS示范应用。试点开展碳捕捉项目,组织科研力量进行可研成果示范基地建设。鼓励在舟山六横电厂等企业推广碳捕捉应用。组织相关海洋勘测部门对相关海域适合实施捕捉和存储(CCS)装置在浅水层区进行勘测,为未来试点工作做好前期准备。

(十)多跨协同,打造碳达峰碳中和应用场景

按照多跨协同数字化改革要求,打造碳达峰碳中和数字化应用场景,探索综合能源管理创新,发挥数字治理效能。

打造碳达峰碳中和数字化应用场景。重点围绕“数据多源、纵横贯通、高效协同、治理闭环”的碳达峰碳中和数智平台,构建可实现“一屏全面感知”的智治地图,以数字化手段推进气候治理的改革创新、制度重塑。建立碳达峰碳中和数智管理体系,构建清晰准确的碳账户体系,实现形势研判、监测预警、评估考核、数据回流的全链式闭环管理。按照碳承载力谋划经济产业发展,强化碳生产力布局,实现“数智”控碳。

探索综合能源管理创新。加强与电网、互联网企业合作,搭建市域可再生能源管理平台,加快形成数字高效、全生命周期运维的“3.0模式”。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和新能源技术结合,将区域内光伏、风电项目全部纳入系统,实现发电、用电、运维、交易的全程可视化。通过数字化监测,开展效能分析和运行维护,解决异常故障问题,有效提升发电效率与低碳效能。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充分发挥普陀区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的作用,统筹多方力量,形成协调有力的低碳建设推进体系,统筹全区发展目标、各项任务并督促检查落实情况,研究审议重大政策与重点规划,协调解决主要问题,积极推进重大事项。建立落实各部门责任制,协同联动推进,形成上引下促、重要事项统筹协调、合力推进低碳试点区建设的工作机制。

(二)强化目标落实

各部门要深刻认识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复杂性,实行党政同责。围绕本方案确定的工作目标和重点任务,抓好各项任务落实,确保政策到位、措施到位、成效到位。各类市场主体要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对照国家、省级和市级相关政策要求,主动实施有针对性的节能降碳措施,加快推进绿色低碳发展。

(三)严格督查考核

建立可落实、可考核、可量化的低碳试点区考核体系,将碳达峰工作推进情况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考核内容,作为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评价的重要内容。加强监督考核结果应用,对成效明显单位给予督查奖励和要素倾斜,对未完成碳排放控制目标的部门和企业实行通报批评和问责约谈。

(四)加强宣传教育

采用多方位、多渠道的宣传,使普陀低碳发展的理念深入人心,深入开展节能减排降碳全民行动,鼓励引导人人参与、人人为减碳出力。不断加强全社会“6+1”各领域降污减碳的积极性、主动性以及使命感。着力增强全民的节约意识、低碳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倡导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利用官方媒介、自媒体等多种渠道,讲好普陀低碳故事。

普陀区人民政府2021-11-26

金融助推生态产品价值转化的丽水实践 文章下载

金融助推生态产品价值转化的丽水实践

  浙江丽水是习总书记“两山”发展理念的重要发源地。优质的生态环境,让丽水市获批成为全国首个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市。在此背景下,人民银行丽水市中心支行积极谋划金融创新,先行先试,在全国率先开展“两贷一卡”业务,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注入“金融”力量。

  生态贷,贷出绿色发展底气

  丽水地处浙西南山区,这里有全国唯一的畲族自治县。1月19日,景宁县大均乡获得了当地农商行的5亿授信。在人民银行丽水市中心支行的协调指导下,农商行还向大均两山生态发展公司发放了首笔50万元贷款。这是中国首次以GEP(生态产品总值)增量后的预期收益作为还款来源发放的“生态贷”。

  秀山丽水,天生丽质,“生态贷”的诞生因地制宜。2020年初,人民银行丽水市中心支行联合当地发改等部门共同研究制定了关于金融助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指导意见,首创以“生态贷”为代表的生态价值融资体系。

  此前,根据国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方案中提出的探索“政府采购生态产品机制”,景宁县制定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对年度GEP增量明显的乡镇给予生态增值奖励。

  “有了金融助力,我们的项目马上就能落地了。”两山生态发展公司总经理周仁建说,这笔资金将用于智慧生态监控体系建设,项目建成后,大均乡区域内的生态破坏行为能被实时监控,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将大大增强。

  “我们希望有更广的资金来源,持续助推乡域内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生态产品价值的转化。”大均乡党委书记吴毅介绍。

  “生态贷将生态产品价值作为贷款的重要依据,助推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不仅能加快让绿水青山源源不断地转化为金山银山,同时也必将为乡村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活力。”丽水市发改委副主任周立军说。

  人民银行丽水市中心支行副行长陈明亮介绍说,“生态贷”模式,既能满足像大均“两山”生态发展公司一样的生态产品供给市场主体的融资需求,同时也能激活GEP的金融属性,有力助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两山贷,贷出现代农民幸福

  云和县雾溪畲族乡雾溪村村民柳德兄,近日来心情格外舒畅,因为在雾溪畲族乡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工作推进会上,他获得了首笔10万元“两山贷”生态信用贷款,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看着手机里显示贷款发放成功,他喜悦的心情溢于言表。

  在人民银行丽水市中心支行的指导和推动下,云和农商银行党委与雾溪畲族乡党委签订了党建联盟战略合作协议,发布了生态信用评价正负面清单。同时,云和农商银行现场向雾溪畲族乡授信11亿元,并向一公司和个人分别发放50万元和10万元的“两山贷”生态信用贷款。

  据了解,云和农商银行推出的“两山贷”是丽水市首个生态信用贷款产品,雾溪畲族乡是丽水首个构建生态信用评价机制并使用的乡镇。

  “雾溪与农商银行建立合作关系,把生态信用作为金融信贷产品的前提和优惠条件,既可以解决雾溪百姓的融资困难,也促进群众不断提升个人生态信用,实现生态保护和产业发展的良性循环。”雾溪畲族乡党委书记鲍艳说。

  雾溪畲族乡是云和县城饮用水源保护区,一直以来,该乡坚持把饮用水源保护作为一切工作的前提,通过积极开展人口转移、项目转换、产业转型等系列行动,默默地守护着这一汪清水,为全县人民饮用水安全提供保障。通过“两山贷”,雾溪畲族乡把水源地保护、涵养林公益认养、生态产品销售等进行融合,延伸产业链,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变现。

  “‘两山贷’产品对生态信用良好的客户可享受优先调查、优先评级、优先授信、优先贷款服务。”云和农商银行沙溪支行副行长严清慧介绍,与普通农村贷款业务相比,“两山贷”贷款额度更高、利率更低、放贷速度更快。

  同时,云和农商银行对雾溪村级集体、消薄生产、个人经营等给予信贷扶持,贷款利率最低至贷款市场报价利率,为云和实现高质量绿色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据统计,“两山贷”加权平均利率比省级信用村享受的贷款利率低40个基点、比普通贷款利率低270个基点。目前,已发放“两山贷”36笔、1780万元,为村民降低利息支出70余万元。

  生态主题卡——深度服务农业发展

  丽水松阳是个茶香四溢的县城,徒步茶园间,农民辛勤劳作的场景随处可见。县里大部分农民都从事茶叶生产,在此基础上,人民银行丽水市中支指导当地商业银行创新推出了“生态主题卡”。

  “生态主题卡目前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茶叶溯源卡,还有种是绿色惠农卡。”人民银行丽水市中心支行行长阮建明介绍说。

  茶叶溯源卡,主要向茶商发放,依托茶商溯源卡积累沉淀的茶商溯源和茶叶交易信息,探索区块链信贷模式创新,推出“茶商E贷”,茶商可凭借茶叶交易数据,就可以自主在网上申请办理信用贷款,有效解决了以往茶商由于抵押物缺失导致的贷款难问题。

  绿色惠农卡,主要向农户发放,在全县农资店布放具有农资溯源功能的智能刷卡机具,农户持卡购买低毒农药和有机化肥可享受农业农村局给予生态补贴后的优惠价格,同时也实现了农资的精准补贴。目前,松阳县已布放机具117台,基本实现了乡镇全覆盖,有效助推丽水市农药化肥管控对标欧盟。

  “通过绿色惠农卡,我们在这买的低毒农药比以前外面买的普通农药便宜多了,省下一大笔钱,有了溯源系统,以后茶叶也能卖更高的价钱”茶农叶金发告诉记者。

  据阮建明介绍,在去年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财政部、农业农村部等五部委联合印发的《关于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指导意见》中,提到了要推动支付结算服务从服务农民生活向服务农业生产、农村生态有效延伸。生态主题卡的推出,就是丽水市人民银行结合丽水生态发展实际,积极贯彻这一意见的有力创新举措。

下一步,丽水市还将进一步探索生态产品价值核算、政府购买生态产品、生态产品市场交易等机制,根据实体项目推进生态项目贷款,解决资金难题。同时建立生态信用数据库和生态信用管理制度,构建生态信用金融运用机制等,持续助推生态产品价值转化。

中国金融新闻网2020-01-22

积极践行绿色投资,支持国家“双碳”战略——私募基金践行社会责任(支持国家“双碳”战略专题)案例连载 文章下载

积极践行绿色投资,支持国家“双碳”战略——私募基金践行社会责任(支持国家“双碳”战略专题)案例连载

  编者按: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以下简称协会)高度重视私募基金践行社会责任的研究和宣传推广工作,其中包括私募基金支持科技创新与产业转型升级、服务国家经济社会战略、开展公益慈善事业等方面相关实践案例的征集编撰工作,得到了行业机构的积极响应。协会在综合考虑案例机构合规性、主题契合度、编撰质量、成果价值等因素基础上,从所征集案例中精选出“支持国家‘双碳’战略”等六个专题的若干案例,刊载发布。本期刊载私募基金支持国家“双碳”战略案例连载第一篇——绿动资本引领绿色投资构建绿色影响力生态体系。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本期发布的案例,由行业机构自行申报并承诺申报内容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协会未对案例内容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进行核实验证;希望社会各界予以监督,如发现相关案例在事实客观性方面有重大瑕疵,协会保留采取相应处理措施的权利。

  本期案例的发布,并不构成对相关私募投资基金管理人投资管理能力、持续合规诚信情况和投资业绩的认定,不作为私募投资基金投资资金安全的保证,也不构成对投资标的企业经营业绩和管理水平的证明。本期案例主要内容如下:

  绿动资本引领绿色投资推动构建绿色影响力生态体系【案例背景】近年来,在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战略部署的引领下,在有关部门大力倡导发展绿色金融政策的支持下,金融行业在服务绿色、低碳发展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进一步发挥好私募股权基金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中的作用,开展科学的绿色投资项目筛选与评价,探索出适合中国国情的“绿色”投资理念和投资方式,并通过绿色投资引导更多被投企业走上绿色、可持续发展之路,推动绿色金融体系的构建,提升总体经济、环境和社会价值,是私募基金行业义不容辞的使命与责任。【责任实践】

  绿动资本[1]自创立以来,秉持造福社会的企业家精神,始终致力于通过资本赋能和技术创新的结合,为企业发展注入绿色新动能,并与企业家们携手促进产业升级和低碳减排。

  通过五年的不懈努力,绿动资本构建了一套较为完善的绿色影响力评估体系,对管理人自身及其在管资产的碳排放量进行跟踪与评估。绿动资本重点在以下三方面持续深耕:

  1.研究创立绿色影响力评估体系

  绿动资本为给项目提供技术评估支持,专门成立了绿色技术研究院,自主研发了绿色影响力评估体系(英文简称CNGIAS),并得到国际权威机构认证。该评估通过对被投企业和行业进行大数据采集、对被投企业碳中和及绿色影响力模型搭建、将基金层级碳中和及绿色影响力数据标准化,准确地量化每一个被投企业及在管基金整体对碳中和及绿色影响力的贡献;同时,该评估还着重关注资本在推动碳中和及其它正面环境影响的效率,即以单位投资强度撬动的碳减排及单位投资所节约的碳减排及环境综合治理成本,实时地监控资本对绿色影响力的放大效果。

  2.将绿色影响力评估融入募投管退全流程

  在投前评估方面,绿动资本将绿色影响评估视为投资尽职调查的一部分,首先考虑目标公司创始人或首席执行官在绿色影响力方面的愿望,确保双方愿景一致。投前阶段,绿色技术研究院协助投资团队针对拟投项目的技术能力、市场前景、商业化运作水平等方面提供技术评估支持,同时通过模型测算,量化每个投资组合公司以及基金层面的绿色影响。

  在投资决策环节,绿色影响力是除经济收益指标外最重要的一个评估因素。每个投资项目均需要在投资决策报告中,详细描述拟投资标的环境影响传导机制及投资时点的环境影响情况。对于没有正面环境影响效果的投资标的,无论项目预期收益如何,投委会均不会通过投资审批。

  在投后管理方面,绿动资本整合国内外先进的绿色技术和产品,为被投企业设计绿色化、智能化的两大整体应用解决方案:一是充分利用绿色技术研究院拥有的专家库与先进技术、产品资源,向被投企业提供节能技术整合方案以及智能管理优化服务。二是在投后继续通过建立评估管道并追踪关键运营绩效指标,为被投企业提供绿色影响力量化评估服务,以及联合多家权威机构为被投企业提供第三方认证的、可量化的碳中和及环境贡献评估服务。

  3.搭建绿色影响力投资生态圈

  绿动资本深刻认识到将环境效益的考量纳入募投管退全流程是开展绿色影响力投资的关键。投资机构需通过投前与投资方达成共同愿景、对绿色影响力开展量化评估、与第三方权威机构合作保障数据权威性等方式,将绿色影响力刻入被投企业的DNA。绿动资本从被投企业入手,联合国际权委评估及审计机构、第三方环境大数据公司,将被投企业的绿色影响力跟踪量化,展示给投资人和社会公众,搭建了一个特有的绿色影响力生态圈。

  绿动资本在募集每一只基金时,都明确地向出资人(LP)申明所募集的私募股权基金将追求财务回报和绿色影响力双目标,向出资人披露绿色影响力的量化评估体系,定期向出资人量化、汇报在管资产的绿色影响力及未来绿色发展战略,同时积极的连接出资人和被投企业,通过产业链、市场、研发等各方面实现协同,促进绿色发展。

  绿动资本通过定期与公众沟通在管资产的“碳中和”贡献,践行作为负责任投资机构对社会的绿色承诺,同时通过分享绿色投资理念、技术革新、帮助被投企业实施全生命周期的绿色项目管理等,增进公众对碳中和及绿色发展的关注,引导绿色消费行为。【取得效益】

  2021年4月,绿动资本正式发布了《绿动资本2020年碳中和及绿色影响力报告》,成为亚洲首家公布其被投企业和基金整体碳中和绿色影响力的私募股权投资机构,为私募股权基金行业践行绿色投资迈出了里程碑的一步。

  报告显示,2020年度绿动资本在管资产实现碳减排263.9万吨二氧化碳当量,并且实现除二氧化碳的大气污染、水污染、危废等减排总量合计近170万吨。通过资本的带动作用,绿动资本每亿元民币投资撬动碳减排17.3万吨,每元投资在2020年助力社会碳减排和环境综合治理成本下降约0.36元,实现了投资的正向环境回报。

注:[1]绿动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简称绿动资本)成立于2016年,在中国率先将ESG政策制度化,并且对投资行为进行绿色影响力量化评估。

中国基金业协会2022-03-08

溧阳财政: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打开“两山”转化通道 文章下载

溧阳财政: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打开“两山”转化通道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式下达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方向)2021年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江苏省共计获批6个项目,溧阳市申报的溧阳市生态产品交易市场项目入选,获中央预算内投资1000万元。本次投资计划重点支持溧阳市建设生态资源交易市场,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为“两山”价值转换路径提供生态创新的实践样本。

  为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拓展“两山”价值转化通道,近年来,溧阳市结合当地生态实际和生态创新实践要求,推进建设生态资源交易市场。率先在天目湖流域开展以水环境容量为重点的生态资源交易试点,依托生态环境监测大数据,构建科学的生态容量评价体系,科学估价生态容量产品,建立“总量控制、分区设限”生态容量指标交易制度,通过平台进行交易,打通了从农业面源污染退出到服务业生态受益购买之间的交易环节,完成水产养殖污染退出、康养服务生态容量购买及上游退茶还林补偿。通过生态保护工程的效益评估,推动生态保护治理项目对接绿色金融及资本市场,改变了过去治理主体单一的生态治理方式,建立起损害者补偿、使用者付费、保护者受益的多元生态治理体系,完成了金山银山向绿水青山的反哺,构成了双向转化、相互促进的“两山”转化机制。

面对“十四五”新发展阶段,溧阳市财政在为绿色发展提供资金优先保障的同时将积极谋划新模式,逐步打破原来政府主导,以财政投入为主的单一模式,转向利用政府的“有形之手”、市场的“无形之手”及社会的“自治之手”共同建立健全紧密联系的制度框架,形成政府引导、国有资本、社会民间资本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格局,为实现“两山”持续双向转化提供坚实的保障。

财政部2021-08-25

工业园区“双碳”目标的实现路径 文章下载

工业园区“双碳”目标的实现路径

□黄 波

工业园区是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的重要载体,但同时也普遍存在生产设施低效和煤炭依赖高的问题,已成为当前“双碳”工作的主阵地。工业园区不仅是各类先行先试政策的聚集地,更是企业创新实践的试验场,因而实现工业园区“双碳”目标,必须打造一条上接政策、符合实际的系统路径。

一、政策引领:要点关系与作用规律

为落地“双碳”目标,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了构建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的顶层设计规划。工业园区需理顺政策要点的内在关系并把握政策效用的作用规律,以充分发挥出政策引领力。

(一)理顺政策要点的内在关系。“1+N”体系的核心“1”——《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以及“N”的首要文件——《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是开展“双碳”工作的纲领性文件,不仅明确了各阶段目标,而且从产业优化、交通运输、科技创新等方面,系统提出了实现“双碳”目标的十大行动方案。配合《意见》与《方案》的具体落实,生态环境部、国家发改委等部门也出台了一系列“双碳”政策,其中与工业园区最为相关的政策主要涉及产业结构调整、能源结构调整与生态园区建设三大模块内容。工业园区应围绕纲领性文件“增加碳汇、减少碳源”的主导逻辑理念,对各模块政策的条款内容开展政策比对分析,并据此加以具体落实。

(二)把握政策效用的作用规律。在政策落实方面,工业园区的工作重心是降低“双碳”政策的负效用。为此,工业园区可以从基建与服务两个维度来为“双碳”政策落实铺平道路。另外,公共政策效用发挥还要考虑利益调控规律,注重通过损益补偿等措施来优先满足主导群体的利益。为此,工业园区可探索建立“节能降碳——调碳抵偿”一体化的园区“双碳”工作开展模式,既扶持“两高”企业提升常规能源利用效率,也鼓励工厂、单体建筑、公共设施等布局分布式能源来自发自用,获取碳权甚至对外交易,从而满足不同主体的差异化核心诉求。

二、升级产业:统筹兼顾与严控“两高”

“两高”产业的管控是工业园区实现“双碳”目标必须牵住的“牛鼻子”。与此同时,工业园区也是经济发展的主阵地,因而必须坚持节能降碳与经济发展双轮驱动,科学有序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一)统筹兼顾“双碳”与经济目标。一是推动园区传统产业的数字化转型。“双碳”背景下,企业要想实现可持续生产与盈利,必须探索建立强碳约束下的制造新模式,而借助数字化技术来对各类产业加以智能调控是一条有效途径。二是打造园区数字化零碳智慧能源体系。工业园区通过在供应、监测、管理、服务上的示范效用来带动经济实现低碳高效发展,这是“双碳”目标下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所在。三是携手园区企业开展园区循环化改造。工业园区可充分利用园区产业集聚优势,挖掘园区内部和园区间的产业共生潜力,将生产过程中的副产品及废物等回收利用,从源头削减资源消耗和碳排放,为企业带来增收,从而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有机统一。

(二)严控“两高”类项目盲目发展。一是产业规划上要明确“两高”项目发展方向。以“遏制盲目新上‘两高’项目、留足存量合理整改时间”为原则,工业园区一方面应在严格执行各级政府对新上“两高”项目指导要求的基础上,摸清“两高”项目设计、腾出、新增能耗煤耗和污染物排放量,统筹园区能耗煤耗指标和环境容量,确保“两高”项目能耗煤耗总量只减不增、污染物排放总量符合规定,不符合该要求的项目不能列入产业发展规划中;另一方面要制定存量“两高”项目转型升级方案,加快“两高”项目企业能源结构优化与生产工艺改进,通过开展单位能耗产出效益综合评价和亩产效益评价,倒逼“两高”项目企业转型升级。二是园区管理上要加强“两高”项目监管力度。对于存量“两高”项目,工业园区应本着“以监管为手段,以创新为目的”的原则,推动这些项目逐步走向绿色低碳发展道路。

三、助力企业:服务保障与树立典范

企业是实现“双碳”目标的执行者,也是开拓者,要确保“双碳”工作的顺利开展,工业园区不仅需给予政策扶持,还应与企业形成协作关系,提升企业节能降碳能力。为此,工业园区既要做好服务,更要带头树立起“双碳”工作典范。

(一)做好“双碳”工作服务保障。一方面,高效审批,为园区企业提供“双碳”制度机会。在企业投资项目备案审批上,积极引导扶持循环经济、绿色产业的发展,同时引导企业在规划方案设计和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过程中,考虑增设节能减排设备、设计节能厂房等内容;在节能审查上,严格审查,管控新落户企业的节能减排问题,从源头上管控企业能耗指标保持在合理范围内。另一方面,精准协调,为园区企业提供“双碳”市场机会。节能降碳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技术、市场、资本等多个领域,企业聚焦生产,很难独立争取到所有这些领域的资源支持。为此,工业园区需发挥综合服务能力,精准协调不同领域主体,为园区企业争取“双碳”工作资源。

(二)树立“双碳”工作先进典范。一方面,工业园区自身应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工业园区可通过做好如下四项工作,为园区企业树立典范:一是减源,具体涉及到完善园区绿色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加强低碳建筑设计等工作内容;二是增汇,具体涉及到绿化屋顶来尽可能扩大园区碳汇绿化面积、优先布局充电桩等工作内容;三是替代,如探索开展屋顶分布式光伏试点工作,推进园区企业开展生产车间分布式光伏应用;四是树理念,如对园区内职工加强绿色低碳理念宣传教育,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以及通过新媒体、宣传画、讲座等方式,向园区内职工普及节能降碳技巧。另一方面,工业园区应遴选优秀企业成为典范。园区企业开展“双碳”工作通常手段不一、各有优势,因此,工业园区可从技术改造、能源替代、数字化创新、循环经济、碳交易、碳足迹追踪等多个维度着手,分别制定评价标准并遴选优秀企业成为“双碳”工作先进典范,同时总结经验指导跟随者模仿学习。

总体而言,工业园区实现“双碳”目标,需具备长远眼光与宽广视野,沿循“政策——产业——企业”上下联动的思考逻辑,充分吸收不同专业领域知识,把“增加碳汇、减少碳源”的理念融入到园区运营的方方面面之中,发挥创新与担当精神,真正闯出一条绿色道路。(作者系济南明水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主任)

舜网-济南日报2022-03-16

聚焦“双碳”目标 奋力书写高质量发展“绿色答卷” 文章下载

聚焦“双碳”目标 奋力书写高质量发展“绿色答卷”

3月3日,国家能源集团榆林化工有限公司聚乙醇酸项目建设现场紧锣密鼓地施工。管廊纵横交织、反应炉高耸挺立,生产一线热火朝天。

这是世界首套5万吨/年聚乙醇酸(PGA)示范项目。

“煤炭制成合成气后,经过装置里一连串高效‘加工’,便可得到聚乙醇酸,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可降解材料。聚乙醇酸可降解性能较强。通过该装置,煤炭在此实现高效清洁利用。”该企业甲醇事业部相关负责人陶龙介绍。

这样的高技术含量项目,不仅是能化企业在“双碳”目标下实现延链、补链、强链高质量创新发展的重要举措,更是榆林在探寻低碳发展中积极支持与培育的对象。

榆林是国家重要能源基地。2021年9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榆林市考察调研的第一站,正是国家能源集团榆林化工有限公司。他强调,煤炭作为我国主体能源,要按照绿色低碳的发展方向,对标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立足国情、控制总量、兜住底线,有序减量替代,推进煤炭消费转型升级。

“双碳”目标下,资源型城市如何实现转型发展?

榆林市已全面启动碳达峰行动方案、碳中和达标规划的编制工作,并明确清洁低碳的发展方向,推进高碳产业向低碳化转变、大宗化学品向终端应用品转变、产业链中低端向高端转变。同时,提出“三转三补”思路,在能源开发、产业体系、发展动力上转换方向,以资源禀赋、政策资金和产业规模等优势补发展劣势,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以更少能源消耗、更小环境代价,推动低碳转型发展新路越走越稳,推动高质量发展迈出更大步伐。

从“黑色革命”到“绿色发展”,榆林是陕西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绿色转型的一个缩影。

积极推进能源革命,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助推高质量发展。近年来,我省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在能源领域开展了一系列改革探索,榆林、延安等能源资源丰富的城市积极探索转型发展,加大创新力度、延长产业链,推进产业升级。

3月5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代表团参加审议,聚焦“双碳”工作。

“总书记强调,要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立足富煤贫油少气的基本国情,按照国家‘双碳’工作规划部署,增强系统观念,坚持稳中求进、逐步实现,坚持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推进。这让我感触很深。”全国政协委员、陕西省工商联副主席杨正国长期关注陕北地区能源产业发展。从2018年全国两会开始,杨正国每年都会提出相关提案。

“今年两会,围绕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我准备了将煤炭分质清洁高效转化示范项目列入国家‘十四五’专项发展规划、将延安市千万吨炼化一体化转型升级项目列入国家规划的提案。”杨正国说。

杨正国认为,应加大科技创新力度,以创新赋能产业升级。他建议,首先,应加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加快推进煤炭清洁利用的新技术落地。其次,要推动提质增效,积极推进煤炭分质利用、煤制烯烃及下游深加工等重大转化项目建设。再次,要形成联动发展,大力发展高端精细化学品,与航空航天应用材料、新能源材料等联动起来,壮大镁铝产业集群,谋划布局氢能产业,利用副产氢与各能化产业耦合发展。

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加快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全国政协委员、陕西天龙国际拍卖有限公司董事长祁志峰聚焦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准备了关于加快推动黄河流域矿区生态环境综合整治的提案。

“去年,我调研了省内黄河流域部分矿区特别是一些煤炭资源开发后矿区的生态环境现状,并形成了提案。”祁志峰告诉记者。

祁志峰建议,持续推进黄河流域干旱半干旱地区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按照林地、耕地的面积不减少、质量不降低的要求,积极探索利用市场化方式推进矿山生态修复;可将榆林等城市列为黄河流域矿区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试点示范城市,鼓励这些地区为黄河流域同类型资源型城市矿区综合生态修复探索经验、形成示范;相关部门出台条例措施,建立长效机制,以法规的形式,明确治理范围、资金来源、治理方式、群众安置及补助标准、法律责任等,为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建立长效机制。

陕西日报2022-03-07

成都温江:推动生态价值转化 架起“绿水青山”通往“金山银山”的桥梁 文章下载

成都温江:推动生态价值转化 架起“绿水青山”通往“金山银山”的桥梁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近年来,成都市温江区积极探索生态价值转化路径,促进区域高质量发展。政府企业通力合作,发挥各自优势,促进资源资本有效结合,建立“企业投资改善环境、环境改善提升资源价值、资源溢价反哺环境建设”的良性循环。在进一步改善城乡生态本底的基础上,成都温江创新可持续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多元路径,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本的生态价值转化路径被彻底打通。

和盛临江花海花仙境直播基地。张志强供图

深挖川西林盘生态价值 乡间“千元”民宿走红

位于温江“北林”区域的寿安镇岷江村,是远近闻名的网红村。即便在工作日,也有不少游客慕名前来打卡体验。但鲜有人知的是,五年前,岷江村还是寿安镇的“尾巴村”:产业类型单一、劳动力流失严重、农村“空心化”程度高。不仅如此,由于地处都江堰灌区,产业发展受到一定局限。

困难横亘在那里,如何寻求突破?温江区寿安镇岷江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陶勋花带领村委会迎难而上,利用土地流转,做大做强村集体经济,对川西林盘地区生态资源进行有效转化。“村民将房屋所有权、宅基地使用权、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使用收益权作价入股,与村集体组织合资成立村集体公司,再以这家公司为主体,与社会投资方共同组建项目公司开发项目。”

九坊宿墅、岷江书院……一批农商文旅体养融合发展项目相继建成投运,实现产业经济从多点开花向串珠成链转变。

初春时节,走进岷江书院,青石铺路,竹林深深,在以竹文化展现川西民居地方特色的同时,融入了徽派建筑特色。岷江书院以“推动成渝一体文化进程,促进巴蜀传统文化复兴”为宗旨,以打造“中华蜀学高地,巴蜀文化胜地”为愿景,竭力将书院打造成蜀文化研究、展示、体验的重要文化旅游节点。

依照传统书院建筑形制建设,岷江书院包含了先师堂、藏书阁、山长室、讲堂、食舍、客舍等功能空间。“我们的套房价格在千元以上,每逢旺季常常‘一房难求’,这是过去村民根本不敢想的事。”岷江书院负责人梁嘉屹介绍,由于民宿产业对旅游、餐饮业的带动,如今岷江村各项产业发展步入轨道,村民实现了家门口就业,不仅每月有工资拿,还能收取土地租金、获得股权分红。

村民周江汶就是受益人之一。“现在家乡发展越来越好,我当然更愿意在家门口就业。”对于岷江村的变化,她深有感触地指着不远处的一条绿道说:“我们上学那会儿,这里还是泥泞路,现在成了‘人在画中游’的绿道。”

如今,岷江村村貌美了,村民的腰包鼓了、脸上的笑容多了,对未来生活也有了信心。公园城市的乡村表达得以完美诠释。

岷江书院。张志强供图

互联网思维赋能传统产业 农业职业经理人走红

过去,花木产业是温江的支柱产业,但随着国内花木市场饱和,传统花木销售呈现下滑趋势。为扭转传统产业发展颓势,温江区积极营造全新消费场景,培育温江花木产业的新业态,通过“互联网+”赋能“三农”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走进和盛镇花仙境总部园区网络主播培训基地,数十位网络主播正面对手机,全情投入直播带货。这里是集网红主播孵化主播、直播新场景展示,以及国际花木新品种展示发布、花木产业链升级、花木线上线下联动交易、文创主题花园及乐园多功能为一体的新经济新场景网红园区。园区主要以温江花木产业为基础、临江花海为载体、花木矩阵直播为引擎,打造新经济下花木产销新业态,结合“前店后厂、园区变景区”的发展思路,实现花木行业“由产业链向供应链”转变。

基地董事长兼创始人邬晶介绍,这些网络主播都是基地正在培训的学员,他们大多来自温江本地,有过花木种植或经营经验。“通过培训,他们将向花木行业的互联网营销师、新型花木经纪人方向转型。”

学员们除了学习专业的花木及新媒体运营知识干货,还能在沉浸式场景中感受电商直播流程,熟悉直播环境和直播产品,累积相关技术和经验。同时,基地为学员们提供创业扶持和就业岗位,促进学员增收。

成立两年以来,花仙境已经培育多位知名网红主播,带动就业。为了扩大基地的知名度,近年来,花仙境积极引进优质企业,建立产业集群。

培育匠心精神 “温江花工”成业内抢手人才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破解人才瓶颈,需要加强本土人才挖掘培育,做好创新人才保障扶持,让精英人才在乡村振兴的舞台上留得下来、干得精彩。

温江区寿安百花川派盆景基地。张志强供图

温江拥有10万花木从业人员,其中不乏对种植栽培、造型造景极为擅长的能工巧匠。在2021年10月中旬人社部主办的第三届全国创业就业服务展示交流活动上,“温江花工”作为温江文化传承、技艺致富、乡村振兴的一张“名片”,代表四川省入选全国100名劳务品牌。

为了更好地发掘和培育人才,让乡村宜业宜居,温江区委、区政府对标国家标准创新制定“温江标准”,着力提升“温江花工”技能水平,助推产业升级,彰显“头雁效应”。目前,温江区已联合省内高校名师编制学习教材,聚集行业专家制定考核内容,通过校地企多方协力,融苗圃学、植物生理学、植物生态学、力学、国画等为一体,确立了别具匠心的“园林植物编织造型”专项职业能力标准,全面形成温江品牌发展的比较优势。

目前,温江还积极加强区域合作,多方携手提升品牌影响力,依托在沿海建立的劳务输出基地,广泛收集花工用工信息,有序输出高质量、高技能、高水平的“温江花工”。同时,大力加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成德眉资区域合作,促进人才流通,把更多技艺超群的“温江花工”推荐到全国市场。

人民网2022-03-15

安永:生态价值——价值转化机制与全球应用实践 文章下载

安永:生态价值——价值转化机制与全球应用实践

生态服务价值实现是将“绿水青山”转化为具有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金山银山”,从国内外已有的实践来看,主要做法包括:

•生态补偿机制:生态受益者依据生态服务价值向提供者给予补偿

•生态资源产权交易:搭建生态权属交易平台,将生态信用出售给生态资源利用者

•生态修复及价值提升:通过生态建设及生态改造实现价值外溢

1. 生态补偿机制

该模式是通过生态价值核算对生态补偿金额进行计量,按照“谁受益、谁补偿,谁保护、谁受偿”的原则,以经济手段调节生态相关者的利益关系。生态补偿主要分为政府主导购买和市场协商两类模式:

政府主导——纽约对上游水源水质保护补偿[1]

案例简介:纽约市的饮用水主要来源自卡茨基河和特拉华河流域。在1990年,纽约市政府主导采用生态补偿的方式保障饮水安全。

主要做法:为该流域内采取最好管理措施的牛场和林场经营者提供4000万美元的补偿资金,使他们采用对环境友好的方式来改善水质,下游水质得到极大改善。

市场协商——某法国天然有气矿泉水公司为保持水质对水源地农民付费补偿[1]

案例简介:在20世纪80年代,为提升水源地水资源质量,某法国天然有气矿泉水公司对水源地农民付费,约束并补偿农民保护水质。

主要做法:公司投资900万美元购买水源上游地区1500公顷农地后,无偿将土地交付给农民使用,并与水源地农民协商签订了补偿协议,对奶牛场农民控制生产规模提出要求,同时连续7年每年向其支付320美元/公顷的土地补偿,保障农民的收入不降低。

2. 生态资源产权交易

建立生态产品交易平台,整合生态资源;并通过生态价值核算,实现可量化的交易,达到等量(0净损失)、多量(净生收益)的目标。

生态资源产权交易常常以“生态银行”机制来实现,各地依托当地生态资源建立,例如美国基于湿地保护的“湿地银行”、澳大利亚在生物多样性保护领域的“生态银行”、我国福建省南平市顺昌县的首家“森林生态银行”等,同时可衍生出如生态担保、信贷等金融产品及服务。

澳大利亚——生物多样性生态银行(Bio-Banking)[2]

澳大利亚拥有超过一百万种动植物,是生物种类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为避免土地过度开发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澳大利亚引入生态银行,通过生态积分的买卖,管理和保护生态价值。

首先土地私有者需聘请认证评估师,获取管理场地评估报告后,方可与政府部门签订生态银行协议,协议中需同意通过加强管理来增加该区域的生态价值,获得生态积分。土地所有者可出售积分,获取生态管理资金,超额部分将转化为现金利润。而开发者可购买积分,用来弥补开发项目造成的生态影响。

3. 生态修复及价值提升

无论是在生态价值亟需提升的区域(例如遭到破坏的自然环境、海平面上升、极端气候等),还是在具有标志性和影响力的区域(如旅游胜地、城市核心区),将生态价值提升理念注入区域规划、建设和运营,是改善生态环境并带动区域发展和资源溢价、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举措。

新加坡滨海花园——展示了新加坡作为生态花园城市的精髓

坐落于新加坡的黄金地段-滨海湾,致力于规划和设计能源和水的可持续循环,融入了艺术、自然和技术等方面的先进手段,展现了城市生态环境建设成果,成为了新加坡游客必访之地,并通过有偿的收费项目,凸显区域生态调节、文化服务等效益。

主要项目

01. 擎天树(Supertree Grove)共18棵高度介于25 至50 米的树形结构

•“树冠”安装了光伏电池,可吸收太阳能,供夜间照明

•其他“树冠”与植物冷室系统相连,作为排气口,促进冷室的降温

•“树冠”白天可以遮阴,夜晚将通过灯光和多媒体投射进行装扮

•擎天大树之间有空中步道,供游客从不同角度参观

02. “蜻蜓湖”和“翠鸟湖”两大湖泊系统

•花园内的径流汇入湖泊系统,由水生植物净化后排入临近的滨海湾蓄水池

•经过天然处理的水源还可用于花园内建造的灌溉系统,为鱼类和蜻蜓提供了水生栖息地,有利

于促进生物多样性

波士顿——为应对海平面上升,提出海岸线区域长期韧性策略[3]

波士顿市在历史上遭受了多次大型飓风的侵袭。为了应对海平面上升的问题,2014年波士顿提出“sea change”城市规划方案,通过长期韧性策略为海岸线区域进行城市规划建设,缓解未来环境变化而可能引起的风险,减轻每年经济损失,使波士顿成为一个极具活力、且能抵御气候变化的城市[4]。

1. 强调对关键性城市子系统和要素的考量——在编制城市总体规划时,对波士顿的土地、人口、

交通系统及其他可能遭受侵袭的系统的影响范围进行识别

2. 尺度的韧性设计及规划——从浮动公寓楼到可吸收、引导洪水的公园等应对海平面上升的韧性

解决方案,可以令波士顿的建筑和基础设施在遭受风暴侵袭后迅速恢复功能,提升滨水地带的活力和连接性,推动经济发展

世界各地正积极推进在生态服务价值方面的生动实践,我国也批准在江苏省江阴市、苏州市等7个地区开展生态服务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已初步形成了一批有特色、可借鉴的实践和模式,未来随着实践应用的日益广泛及制度体系的逐步完备,生态服务价值评估和实现将为政策制定、企业投资等带来更加切实的意义。

安永估值、模型与经济咨询服务(Valuation Modeling and Economics Advisory)团队致力于为全球各区域的政府、企业与机构提供区域经济发展的专业洞见,在战略定位、政策制定、投资开发、片区运营、韧性城市评估等方面表现卓越。

在我国“碳达峰、碳中和”承诺背景下,安永基于在此领域政策体系和技术规范的研究,已积极为政府、企业与机构提供以下服务,为区域经济与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不断作出贡献:

•GEP(生态系统生产总值)评估

•生态资产价值认定

•区域生态发展政策制定

•EOD(环境导向发展)项目战略规划与实施

搜狐网2021-08-15

“五大价值转化”看郫都之生态价值转化 文章下载

“五大价值转化”看郫都之生态价值转化

绿,是郫都的底色,也是郫都持之以恒守护的颜色。

不久前,第六届绿色发展峰会在北京成功举行,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区被评为“2019绿色发展优秀城市”。

厚植生态底色,奋然逐绿前行。一块块清新靓丽的“招牌”分外亮眼——郫都先后荣获国家生态县、国家园林县城、全国十佳生态文明城市、碧水蓝天典范城市等殊荣。这些荣誉的背后,不仅是郫都市民满满的幸福,更是这座城市紧紧围绕公园城市建设目标的印证。

近年来,郫都区在发展中始终坚持“把生态价值考虑进去”,把生态环境保护作为“第一政绩”,把发展生态经济作为“第一要务”,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论在郫都找到生动的实践注脚。

郫都,正在以卓然的生态本底,绘就郫都高质量发展最美底色。

锚定生态本底 构筑城市绿态

冬日暖阳,一扫冬日的沉闷,唤醒了沉睡的大地。

从成都首条“空中绿道”双虹桥建成开放到全国首家自然生态创客空间“创客公园”现身郫都,从“雪山下的战旗村”美图走红到成都工业学院荷塘惊现“鱼吃荷花”奇观。近年来,这些不断涌现的网红“打卡地”和照片,成为郫都区推进公园城市建设的典型“生态名片”。

生态是郫都最大的优势,是郫都的战略资源,是实现永续发展的基础。如何守住碧水蓝天,让空气更清新、群众更满意?

郫都以加快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为总抓手,为城市发展绘就“生态底色”。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郫都构建以绿道为脉络、水网与绿网相融合、保护与利用相契合的生态系统,塑造“轴带贯通、环廊聚心、蓝绿嵌城”的城市空间形态格局,实现全域公园化。

截至目前,菁蓉湖公园主体完工,磨底河、桤木河公园全面建成,完成石牛公园改造提升,建成8个小游园、微绿地,实施39个“两拆一增”项目,新建38.4公里城区级、社区级绿道,新增绿地101.5万平方米,成功创建3个市级园林式居住小区,城乡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开门见绿、推窗见景、百米见园”的城市美景在郫都远远不止这些。这座城市正在全面提升城市宜居度,努力在创造高品质生活中担当更大作为。力争到2020年,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体制机制更加完善,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和绿色智慧中心城区初步显现;到2035年,基本建成具有郫都特色的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和绿色智慧中心城区,树立成都市生态文明引领城市发展的新标杆;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具有郫都特色的美丽宜居公园城市、绿色智慧中心城区和可持续发展的世界城市典范城区。

“人城境业”高度和谐统一 精心建设品质生活之城

作为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发展高级形态,公园城市不是“公园+城市”的简单叠加,而是将公园形态与城市空间有机融合,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相宜、自然经济社会人文相融的复合系统,是“人、城、境、业”高度和谐统一的现代化城市。

为了彰显公园城市的生活优势,郫都聚焦各类人群多元需求,营造宜居宜业新场景。目前,全区已完成17所学前教育和义务教育段学校新建、改扩建工程,新增学位1.2万个。蜀源立交投入运行,有轨电车蓉2号线建成投运,地铁6号线全线洞通,城市基础设施日趋完善。

如今,郫都成为众多高端人才择业的最佳选择地。

值得一提的是,1月8日,喜来登酒店、爱思瑟国际学校落户菁蓉湖中央商务区。作为菁蓉湖中央商务区两大核心配套项目,总投资预计超过13亿元。目前,两个项目已经在进行地基开挖。

郫都区相关负责人介绍,郫都坚持以“十字方针”为指导,着力深化对外开放、聚焦经济高质量发展,努力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标杆城市,高标准建设成都西部生活中心和消费中心。此次入驻的喜来登酒店将成为郫都区高端酒店的新典范、城市发展的新地标;爱思瑟国际学校运营后,也将进一步丰富区域优质教育资源,提升区域教育承载能力。

“优良生态本底是郫都发展最大的优势。”正是由于郫都在成都市自然生态体系中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区十四届四次党代会明确提出,坚决落实公园城市理念,精心建设品质生活之城。2020年,要按照公园城市理念和市委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重大部署要求,加快推进“人城境业”融合发展,提高城市宜居宜业度,打响“安逸郫都”品牌,加快建设成都西部生活消费中心。

目前,郫都引进中铁文旅、城市金色会客厅等22个项目,建成投运凯德广场、爱琴海购物公园,提档升级菁蓉街、太清路美食街、安靖蜀绣商业街等11个特色商业街区,打造石犀里全景餐饮商业街、“柏邻e+”国际社区等消费新场景,新增品牌首店8家、知名品牌114个。

交通网络四通八达、方便快捷,公共服务配套齐全、优质便民,生活消费场景国际时尚、高端多元,人城境业高度和谐统一。在郫都,生态文明建设挥出的如椽巨笔,正聚集形成发展推动力,描绘出更绿色、更生态、更宜居的郫都。

厚植底色逐“绿”前行 生态产业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一直以来,郫都区厚植生态优势,在筑牢生态屏障的同时,巧打“生态”牌,探索走出了一条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新路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绿色动力。

错落有致的川西民居式乡村别墅、宽敞整洁的道路、清新秀美的环境、热情好客的村民,让人流连忘返。战旗村,依靠生态自然风光,大力打造传统农耕文化记忆,日渐红火的旅游业给全村带来了人气,也带来了财气。

与战旗村同样热闹的,还有两个月前开业运营的安德街道广福村泥巴小院乡村主题文化创意体验园。

夜幕低垂,鸟儿归巢,静谧的乡村里,红色的灯笼照亮乡间小路,安德广福村余家院子开始热闹起来。以火锅为主打的消费业态,依托林盘院落打造而成的泥巴小院,吸引不少成都市民前来打卡体验。

“自泥巴小院开业以来,我们家的生意越来越好。”泥巴小院的店员现场招待客人忙得不亦乐乎。他说,一到周末,小院的停车场总是被大小车辆停满,来自各地的食客纷至沓来,流连忘返于蓝天绿水和特色民居之间。

“泥巴小院乡村主题文化创意体验园是一个以乡村林盘、乡愁记忆、民风家风、产业文创为载体的乡村主题文化创意景观旅游项目。”泥巴小院创始人田总介绍说,泥巴小院紧紧抓住广福村地域特色、产业特色,将传统文化“家文化”、地域特色“福文化”、产业特色“久(韭)文化”进行挖掘融合,并作为项目文创基因,通过“文创+餐饮+产品+音乐”等形式进行创意呈现。让消费者在生态自然、特色产品、舒心惬意、舌尖味美的空间场景里,充分体验到生态自然之美、文化创意之美,打造一个可持续发展、可循环升级的乡村振兴生态圈。

生态优势逐步转化为经济优势,“生态”都市农业、休闲旅游等业态兴起,郫都的产业特色越来越凸显。逐“绿”前行,绿色基因已经融入郫都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走出了一条生态改善和经济发展双赢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人文四川2020-01-13

安吉加快打造生态产品价值转化平台 文章下载

安吉加快打造生态产品价值转化平台

  梅溪镇里,马村、老龙坝、荆湾村三座旅游设施码头都在加快建设,串联沿线桑林、花海、工业遗存等景观后,这条安吉上港码头至上海洋山港货运船只往来的10公里必经航线不久将被赋予新的身份——县内首条旅游航线。从单一货运到休闲旅游,水域经营内涵不断丰富,这得益于安吉县生态资源资产经营公司的推动。

  今年4月,我县将城投集团作为主体,在县乡两级打造平台,把全县范围内的山、水、林、田、湖、草作为目标资源,通过将这些碎片化的资源资产进行集中收储、整合提升后推向市场,引入合适的社会资本和运营管理方,实现生态资源向资产、资本的高水平转化。

  安吉县生态资源资产经营有限公司具体负责平台搭建和后期运营,并在上墅、天荒坪、孝丰、报福、章村、杭垓、梅溪7个乡镇试点,统一主体和名称对外运营。据了解,在调查摸底、确权登记的基础上,安吉目前已基本形成全县生态资源清单、产权清单、项目清单及生态资源底图。

  打造生态产品价值转化平台是我县深化“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改革的创新举措,也是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重要路径之一。这两年来,我县通过拓宽转化通道,将原本闲置、零散、无法估值的绿水青山,转变为更高价值的金山银山。

  孝丰镇潴口溪村把湿地、鸭棚等隐性资产改造成湿地公园、鸭蛋餐厅,委托安吉县生态资源资产经营公司集中管理,引得工商资本竞相进驻,村集体每年增收20余万元;华光村中草药基地是该村依托新平台土地流转进行资源输出的首个项目,不久前迎来了600亩紫苏田的首次收割,依靠这个项目,村里每年能增收十多万元,村民能够增收五六十万元。上墅正在对存量集体建设用地、村级闲置资源进行收储,并计划将农户闲置宅基地、目前推进不力的现有项目、现有企业的不良资产等也纳入到资源清单当中。乡长康锡刚解释了乡镇一级参与热情的由来,“土地要素配给、土地出让金统筹给予乡镇更大发挥空间,资源利用也有望突破地域瓶颈,这将让绿水青山利用得更加合理、有效。”

截至目前,安吉生态资源资产经营公司已完成全县15个乡镇(街道)的重点生态资源数据收集。当前,我县正在加快拟定推进机制,通过建立重点资源清单、项目分级管控等厘清权责边界、规范运行模式,对资源进行更好的管控、整合、提升,实现存入“绿水青山”,取出更多“金山银山”。

安吉新闻网2020-08-15

通知

信息已完善成功
确认

在线咨询: 010-51651161

客服电话: 010-51651162

地址: 北京市东城区沙子口路76号富莱茵花园18号楼

返回顶部
用户注册

个人注册

单位注册

联盟单位注册

{{ registerData.isHasName ? '用户名可以使用' : '用户名已被占用'}}

*请输入长度(6-20)位数的数字或字母

{{count}}s后再次获取
获取验证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 《用户协议》

注册
注册中...
{{ registerUnityForm.isHasName ? '用户名可以使用' : '用户名已被占用'}}

*请输入长度不小于6位数的数字或字母

{{count}}s后再次获取
获取验证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协议》

注册
注册中...
{{ registerWorkUnityForm.isHasName ? '用户名可以使用' : '用户名已被占用'}}

*请输入长度不小于6位数的数字或字母

{{count}}s后再次获取
获取验证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协议》

注册
注册中...
已有账号,
用户登录

个人登录

单位登录

联盟单位登录

新用户注册
找回密码

您已经成功设置密码,请使用新密码登录
权限不足

您未开通此功能,是否去开通?
确认
取消
权限不足

您未开通此功能,是否去开通?
确认
取消
提示

请购买本平台相关服务后使用该功能。
去购买
再想想
请注册/登录后完成购买。

1.本学习平台资料查看针对会员开放;
2.购买相关服务请先注册/登录后完成购买;
用户协议

 

“帮我搜”网络平台站用户注册协议书

 

一、总则

此份协议是注册用户接受“帮我搜”网络平台(以下简称本平站)产品和服务时适用的通用条款。因此,请您在注册成为本站用户前或接受本站的产品和服务之前,请您详细地阅读本注册用户协议的所有内容。

1 注册用户了解并同意:

①只要注册用户点击同意按钮并完成注册,注册用户就已接受了本注册用户协议及本站公布的各项服务规则包括填写实名的联系方式等等) ,并愿意受其约束。如果发生纠纷,注册用户不得以未仔细阅读为由进行抗辩。

②随着市场经营情况的变化,本站有权随时更改本注册用户协议及相关服务规则。修改本注册用户协议时,本站将于相关页面公告修改的事实,有权不对注册用户进行个别通知。注册用户应该在每次登录前查询网站的相关公告,以了解注册用户协议及其他服务规则的变化。

2、若注册用户不同意本注册用户协议或相关服务规则,或者不同意本站作出的修改,注册用户可以主动停止使用本站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如果在本站修改协议或服务规则后,注册用户仍继续使用本站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即表示注册用户同意本站对本注册用户协议及相关服务规则所做的所有修改。由于注册用户在注册用户协议变更后因未熟悉公告规定而引起的损失,本站将不会承担任何责任。

3、本站的各项电子服务的所有权和运作权归本站。本站提供的服务将完全按照其发布的服务条款和操作规则严格执行。注册用户必须完全同意所有服务条款并完成注册程序,才能成为本站的注册用户。注册用户确认:本协议条款是处理双方权利义务的当然约定依据,除非违反国家强制性法律,否则始终有效。

二、服务简介

1、本站运用自己的操作系统通过国际互联网络为注册用户提供网络服务。同时,注册用户必须:自行配备上网的所需设备,包括个人电脑、调制解调器或其他必备上网装置。自行负担个人上网所支付的与此服务有关的电话费用、网络费用。

2 基于本站所提供的网络服务的重要性,注册用户应同意:提供详尽、准确的个人资料。不断更新注册资料,符合及时、详尽、准确的要求。

3、本站对注册用户的电子邮件、手机号等隐私资料进行保护,承诺不会在未获得注册用户许可的情况下擅自将注册用户的个人资料信息出租或出售给任何第三方,但以下情况除外:注册用户同意让第三方共享资料;注册用户同意公开其个人资料,享受为其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本站需要听从法庭传票、法律命令或遵循法律程序;本站发现注册用户违反了本站服务条款或本站其它使用规定。

4、关于注册用户隐私的具体协议以本站的隐私声明为准。如果注册用户提供的资料包含有不正确的信息,本站保留结束注册用户使用网络服务资格的权利。

三、帐户密码和安全性

注册用户一旦注册成功 ,成为本站的合法的注册用户。您可随时根据需要改变您的密码。注册用户将对注册用户名和密码安全负全部责任。另外,每个注册用户都要对以其注册用户名进行的所有活动和事件负全责。注册用户若发现任何非法使用注册用户帐户或存在安全漏洞的情况,请立即通告本站。

四、拒绝提供担保注册用户个人对网络服务的使用承担风险

本站对此不作任何类型的担保,不论是明确的或隐含的,但是不对商业性的隐含担保、特定目的和不违反规定的适当担保作限制。本站不担保服务-定能满足注册用户的要求 ,也不担保服务不会受中断,对服务的及时性,安全性,出错发生都不作担保。

五、有限责任

本站对任何直接、间接、偶然、特殊及继起的损害不负责任,这些损害可能来自:不正当使用网络服务,在网上购买商品或进行同类型服务,在网上进行交易,非法使用网络服务或注册用户传送的信息有所变动。这些行为都有可能会导致本站的形象受损,所以本站事先提出这种损害的可能性。

六、通告

所有发给注册用户的通告都可通过重要页面的公告或电子邮件或常规的信件传送。本站的活动信息也将定期通过页面公告及电子邮件方式向注册用户发送。注册用户协议条款的修改、服务变更、或其它重要事件的通告会以电子邮箱或者短信进行通知。

七、注册用户的建议

奖励注册用户在他们发表的一些良好建议以及一一些比较有 价值的策划方案时,本站愿意展示用户的构想落于实现。

八、责任限制

1、如因不可抗力或其他本站无法控制的原因使本站销售系统崩溃或无法正常使用导致网上交易无法完成或丢失有关的信息记录等,本站不承担责任。但是本站会尽可能合理地协助处理善后事宜,并努力使客户免受经济损失。

2、除了本站的使用条件中规定的其它限制和除外情况之外,在中国法律法规所允许的限度内,对于因交易而引起的或与之有关的任何直接的、间接的、特殊的、附带的、后果性的或惩罚性的损害,或任何其它性质的损害, 本站、本站的董事、管理人员、 雇员、代理或其它代表在任何情况下都不承担责任。

九、法律管辖和适用

1、本协议的订立、执行和解释及争议的解决均应适用中国法律。

2、如发生本站服务条款与中国法律相抵触时,则这些条款将完全按法律规定重新解释,而其它台法条款则依1旧保持对注册用户产生法律效力和影响。

3 本协议的规定是可分割的,如本协议任何规定被裁定为无效或不可执行,该规定可被删除而其余条款应予以执行。

4、如双方就本协议内容或其执行发生任何争议,双方应尽力友好协商解决;协商不成时,任何一方均可向本站所在地的法院提起诉讼。

十、其他规定

1、如本用户协议中的任何内容无论因何种原因完全或部分无效或不具有执行力,本用户协议的其余内容仍应有效并且对协议各方有约束力。

2、本用户协议中的标题仅为方便而设,不具法律或契约效果。

 

同意
取消
状态变更提示
状态变更提示:您的账户在另一设备上进行登录,提示后 2S 后 自动跳转到登录页面
同意
取消
提示

本平台会尽快针对您提出的主题搜集相关借鉴资料, 搜集结果会在3个工作日内发送到您的会员中心, 请注意查看,未及时收到信息可随时联系客服。
提交成功
提示

您已提出了一条帮我搜未完成,请您耐心等待或联系客服。
如何联系客服
上传凭证

只支持jpg、jpeg、png格式

上传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