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热线:

微信

小程序

公众号

类别:产业发展学习案例

提出单位:**市**区政研室

题目:如何利用文化产业促进经济发展

资料提供时间:2021-12-03

目录

更多

山东文化产业如何赢得新突破 文章下载

山东文化产业如何赢得新突破

2018年1月,国务院正式批复《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总体方案》,自此,山东省开启了一场持续至今的系统性改革。三年来改革发展初见成效,站在新的起点,展望2022,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又将如何继续迎接“大考”?山东省区域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主任)孙吉国日前撰文《山东省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如何实现“五年取得突破”?》,系统地分析了当前山东省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进阶之路。

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自2018年开始实施,迄今已经三年有余,到了“三年初见成效”向“五年取得突破”迈进的重要节点,如何实现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推动文化强省建设,是相关部门做好新旧动能转换这张答卷的关键命题。

一、主动融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要牢固树立系统化思维、科学性前瞻性举措,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社会效益优先,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机统一”,以文化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动力,推进文化创意产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在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开拓新局面,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全省新旧动能转换和新时代现代化文化强省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二、围绕文化强省目标,立足自身优势,突出重点领域,科学核定目标任务。

围绕建设文化强省目标,立足自身优势,突出重点领域,引育一批主业突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骨干文化企业,推进实施一批创新示范、辐射带动力强的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建成一批业态集聚、功能完备的文化创意产业集群,打造一批特色鲜明、影响深远的文化产品和品牌,集聚一批创新引领、创意丰富的文化创意人才,建立起门类齐全、结构合理、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

力争到“五年取得突破”的2022年,培育文化产业规模10亿元以上企业超30-50家,其中要有一定数量的独角兽企业和瞪羚企业;支持实施具有示范带动效应的重大文化项目30-50个;建成营业收入超500亿元的文化产业集群2-3个、超200亿元的文化产业集群3-5个;全省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力争达到8%以上。

三、实施强本固基补链延链强链,以金融和科技助推产业“三新”高质量发展。

(一)实施产业链价值链信用链生态链延链补链强链工程。推动“互联网+齐鲁优秀传统文化”纵深发展,延伸旅游演艺、休学度假、建筑博览、工业遗产等文化产业链条。运用“文化+”“互联网+”和高新技术,改造提升出版发行、印刷复制、影视制作、工艺美术等传统产业,大力发展新兴文化业态。启动实施文化产业链固基强基工程,提升产业链配套能力,通过龙头企业、单项冠军和隐形冠军等领军企业带动、中小企业融通,实现产业链上下游协调联动。到2022年,初步打造网络视听、数字出版、移动媒体、动漫游戏、创意设计、外贸出口等重点产业链,形成具有山东特色的文化产业价值链信用链生态链。

(二)实施重大项目引育突破工程。加强重点优质项目储备,建立完善山东省文化创意产业项目库,实行年度滚动管理,分类指导、服务和协调,力争两年内推动实施30-50个文化产业重大项目。推进新旧动能转换优选项目、“双招双引”签约项目、文化产业重大支撑性项目等重点项目,紧盯签约落地、开工建设、竣工达产等重点环节,继续纳入专班重大项目联系帮包,建立项目建设协调服务机制,协调督促齐古城、中华历史文化产业园、华谊兄弟电影文化城、济南华侨城等一批投资规模大、强度高、主体优的项目如期建设运营,完善青岛“东方影都”、济南融创文旅城等配套服务设施建设,提高运营服务水平。

(三)实施“雁阵型”产业集群升级工程。继续将“雁阵型”文化产业集群纳入产业联盟和工作专班重大项目联系帮包,加强顶层设计、统筹规划,扎实推进影视演艺、黄金珠宝、时尚消费、书业出版以及工艺美术等产业集群建设,将集群打造成为产业生态优良,集技术研发、创意设计、生产制造、产品发布、展示交易、传播消费等功能为一体的特色小镇,加快形成国际化区域性高端文化产品聚集区。聚焦影视动漫、创意设计、新媒体等重点产业集群领域,支持山东出版、海看网络等重点企业,培育、发展一批符合产业导向,有规模、有效益的领军型文化企业,加快培育更多创新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的成长型骨干企业,充分发挥其在产业集聚、示范引领等方面的支撑作用。按集群营业收入年增长10%的要求,到2021年入库集群年营业收入达到2900亿元规模、到2022年达到3100亿元规模。

(四)实施“文化+会展”融合发展工程。加强与部委、国内外行业协会和项目主办方的联系,支持鼓励社会机构、行业组织和企业等引进国际、国内文化及“文化+”领域重大精品赛事、活动、展会、节庆和论坛活动,支持举办第二届中国国际文化旅游博览会,培育孔子文化节、中国非遗博览会等文化品牌,打造一批具有齐鲁特色的精品文化会展。组织参加第十七届深圳文博会,积极组织全省重点文化企业参展,从更多角度、更多层次展示山东省文化改革发展成果。充分发挥“文化+会展”的叠加效应,配套举办更加丰富多彩的“双招双引”活动,吸引更多客商投资山东,打造市场化、信息化、国际化、专业化、品牌化展会。

(五)实施文化和科技融合赋能工程。贯彻落实《关于加快推动山东省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的实施意见》,以创新和服务体系建设作为重要抓手,围绕数字内容、创意设计、新媒体等重点产业领域,建设2-3家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技术基点,加大对线上平台类项目、共性关键技术研发的组织和支持力度,重点突破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化艺术、创意设计、文物保护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文化旅游等领域系统集成应用技术。鼓励文化科技成果产业化推广应用,打造推动文化科技融合发展的技术服务、产权保护、成果交易、活动展示、金融投资等各类平台,促进创新链和产业链精准对接。组织评选一批省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领军企业,培育科技型文化产业集群,形成良好的科技型文化产业链条体系。

(六)实施网络视听新高地打造工程。以国家级和省级产业园区为核心,聚集一批网络视听内容制作、产品交易、集成分发、审核播控、技术研发、视听云计算及应用、基础电信服务等资源,培育一批短视频内容生产传播基地、短视频行业发展研究基地、短视频行业服务培育基地,积极创建国家级网络视听产业基地,实现网络视听产业高端要素集聚式发展。发挥山东文化科技融合方面的优势,加快创建山东省短视频创意联盟,打造具有集聚效应和领先地位的网络视听产业链。培育一批具有引领作用的网络视听龙头企业,支持建设具有强大传播力、公信力的新型媒体企业,带动网络视听产业转型升级。积极推进广电5G组网试点,大力发展5G高清视频、4K/8K等高新技术,加快有线电视网络迭代升级。

(七)实施有效的文化市场消费助推工程。以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发力,创新办好“山东文化和旅游惠民消费季”“山东人游山东”“好客山东贺年会”等活动,推出系列文化和旅游IP,激活文化和旅游体验经济,形成新的文化和旅游消费增长点。推进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应用,建设引领新型文化旅游消费的小剧场、沉浸式演出场所、特色研学等基础设施,重点建设一批集文化创意、旅游休闲、康体养生主题于一体的特色街区、文化旅游综合体,积极创建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示范城市和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开启智慧景区、智慧酒店、智能导览系统、AI客服、大数据监控与指挥平台、生物识别电子门票等5G 应用场景,加快推动“一部手机游山东”智慧文旅生态体系工程。

(八)实施文艺精品供给能力提升工程。深入实施“新时代精品”工程,聚焦建党百年,突出强调精品内容创作生产,通过健全内容生产、转化、传播全链条建设,全力抓好重大现实、重大革命、重大历史题材的创作生产,集中资源、集中力量抓龙头项目,力求推出一批精品力作,擦亮“鲁剧”品牌。突出抓好吕剧《一号村台》、京剧《浮厝》、杂技剧《铁道英雄》等文艺精品创作。实施“网络视听节目提升工程”,推出一批优秀短视频、网络电影,努力打造“网络鲁剧”新品牌,重塑“鲁剧品牌、必属精品”新形象。

(九)实施对外文化贸易促进工程。扶持和培育外向型文化龙头企业,鼓励申报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和项目,争取更多企业和项目入围名录。增强在日韩、中东欧、美加等地区举办“孔子家乡山东文化贸易展”及相关推介活动等平台的国际影响力和辐射力,促进文化贸易与文化交流、文化传播良性互动。积极利用上海进博会、中国服贸会、文旅博览会等境内外展会平台宣传推介我省文化产品和服务。积极争取在自贸区设立文物审批点,加强对重点出口企业、齐鲁文化贸易海外中心、特色出口基地的服务管理考核工作,提高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核心竞争力。指导博山区做好国家文化出口基地建设,积极争创第二批国家文化出口基地。

四、建立有效工作机制,充分凝聚工作专班和文化创意产业联盟合力,强化政策支持力度,确保文化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在“九个强省建设”中再立新功。

(一)充分凝聚工作专班和文化创意产业联盟合力。强化工作专班的统筹领导职能,在政策、资金方面进一步支持文化创意产业联盟与十强产业协会联盟发挥作用,形成专班和联盟良性互动;各相关部门和地区按照“主管主办”和“属地管理”原则承担主体责任扎实推进各项工作落地落实,切实形成领导有力、上下联动、部门协同、竞合发展的文化产业发展大格局。

(二)加强财政金融支持。加大资金重点扶持力度,实施文化金融深度融合。统筹省级宣传文化旅游发展资金,通过股权投资,贷款贴息、以奖代补等方式,对媒体融合、出版传媒、文化体制改革等重点方向和特色项目予以重点支持。做好中国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子基金设立工作,谋划储备优质文化产业项目。

(三)做好产业数据统计分析。及时汇总整理文化产业各类统计报表、指标数据,准确反映山东文化产业发展及新旧动能转换情况。及时统计全省及各市文化产业投资情况、开展“互联网+”文化产业新业态统计监测工作。通过与全国及各省市的横向比较,与历史数据的纵向比对,跟进分析研究,撰写文化产业统计分析、信息,提供精准决策服务和参考。做好文化产业季报手册编印工作,编印《山东省文化及相关产业统计概览》,多角度反映全省文化产业发展成就。

(四)加强考核督查和绩效评估。建立文化产业突破发展行动考核机制,纳入相应部门、各地考核评价体系。将文化产业突破发展行动绩效考核结果与扶持资金挂钩,确保压力有效传导、动力有效提升、工作有效落实,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格局。同时,委托联盟秘书处定期对发展规划实施情况、纳入考核的“三重”项目以及获得政策和资金支持扶持的企业、项目进行绩效评估评价,充分发挥绩效评估评价的指挥棒作用,力促项目和企业做实做优做强做大,确保实现预期目标。

经济日报2021-2-3

 

 

苏州文化产业成推动发展重要引擎 文章下载

苏州文化产业成推动发展重要引擎

我市特色化文创产业体系初步形成,规模以上文化企业近千家——

文化产业成推动发展重要引擎

近年来,苏州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先后制定实施一系列政策措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积极扩大传统产业规模,培育发展新兴产业,打造特色化的文化创意产业体系,文化产业发展取得可喜成绩。到“十三五”时期末,全市各类文创企业法人单位近4万家,从业人员70万人,年度文化产业增加值预计可达1094.9亿元,占全市GDP的比重预计为5.37%,全市拥有国内外证券交易市场主板上市文化企业数量达到10家,规模以上文化企业近千家,产业结构日趋合理,市场竞争力、影响力稳步提升,整体规模位居全国同类城市前列,成为推动苏州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

项目投资规模不断扩大,产业集聚效益显著提升

2020年12月下旬,文化和旅游部公布了第二批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创建名单,13家园区获得创建资格,苏州元和塘文化产业园榜上有名,是我省唯一入选单位。依托“一带、两区”的空间布局,苏州元和塘文化产业园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重大机遇,将大力发展“文化+科技”新业态,致力打造数字文化产业、创意设计产业、休闲娱乐产业为主导的产业格局。

近年来,我市不断加大文化经费投入,聚集发展要素,扩大产业规模,推动建设了一批文创产业重点项目,还建设了一批像元和塘文化产业园这样的文化产业集聚区。据统计,“十三五”时期,全市共计认定文创产业重点项目232个,总投资2185亿元,投资规模位居全省前列。央视电影频道制作基地、洛可可设计集团、华谊兄弟电影世界等一批具有影响力的企业和项目先后落户。全市共建成镇湖苏绣、国家动画基地、阳澄湖数字园、昆山软件园、张家港软件(动漫)园等9个国家级、21个省级和63个市级文化产业基地(园区),产业集聚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

“十三五”时期,我市每年举办“中国苏州文化创意设计产业交易博览会”,为文创产业搭建了宣传、展示、交易的平台,促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农业、高端制造业、旅游业、工艺美术、丝绸业、服装制造产业、艺术及衍生品产业等相关产业的跨界对接、深度融合,充分发挥了创意设计的产业引擎作用。截至2020年第九届创博会,累计有65个国家和地区的4100余家创意设计企业参展,推进各类实体项目落地90余项,累计促成交易总额近400亿元,累计吸引130多万创意设计专业人士、文化产业从业者和市民群众参观、对接、洽谈,集聚了一批高层次文化人才落户苏州,创博会平台的产业带动能力、活动集聚效应、品牌影响力都有显著提升。

产业融合程度不断提高,文旅消费促进卓有成效

近年来,我市始终坚持“文化+”发展理念,充分发挥苏州历史文化资源丰富、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强的优势,加强文化产业与一、二、三产业的关联度、渗透度,加快产业融合,提升了城市美誉度和文化影响力。我市还着力培育了一批具有创新性、引领性、示范性的优秀新兴业态文化企业,通过各种奖补措施支持其发展,苏州和氏设计营造股份有限公司、苏州友谊时光、苏州欧瑞动漫有限公司等一批全国知名文创企业在各自领域都有亮眼的表现,带动了我市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

随着文化产业的提质增效,老百姓能够享受的优质文化产品和服务越来越多,文化生活品质跃上新台阶。2017年2月,苏州市被正式确立为国家文化消费试点城市,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我市文旅管理部门以提高城乡居民整体文化旅游消费水平为根本,以建设苏州文化和旅游消费大数据平台为核心,以“品质苏州·美好生活”苏州文化旅游消费月为抓手,全面深化文化旅游消费供给侧改革,逐步形成了“一核多元·精准普惠”的苏州文旅消费试点模式。经过三年多的探索实践,苏州的文旅消费试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并多次获文旅部表彰。

2020年春天,我市创新打造夜间经济活动品牌,制定出台《苏州市进一步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 创建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行动方案》和《关于加快苏州夜间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深挖夜间消费市场潜力,积极打造江南小剧场和夜间旅游、夜间购物集聚区,举办各类文化旅游消费活动,积极拓展由数字经济引导的线上消费渠道,把握疫情平稳后的消费反弹时机,抓好线下消费载体建设。同时,积极支持文创和旅游产品的创新开发,鼓励各综合体、品牌书店、文化场所等延长开放时间、探索特色经营,不断激发我市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提高文化和旅游消费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度,为疫后经济复苏做好准备。

2020年12月底,喜讯传来,苏州成功入选首批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

政策保障体系基本建立,文化金融创新稳步发展

文化产业的大发展离不开强有力的政策保障。苏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化产业工作,在“十三五”时期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的实施意见》,明确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方向及目标。各部门也先后出台了《苏州市市级支持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苏州市文化产业贷款贴息项目管理办法(试行)》《苏州市文化产业投资引导基金管理办法》等一批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配套文件,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发展政策体系。

为了壮大文化产业发展规模,我市积极推进符合文化产业发展需求和文化企业特点的金融产品与服务创新,提升金融服务文化产业发展水平。截至2020年,通过设立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全市累计为超过300个文化产业项目提供了过亿元的资金支持。为吸引社会资本投入苏州文化产业,我市研究设立了“苏州文化产业投资引导基金”,目前总规模达到1.2亿元,还设立了苏州国发文化产业创业投资企业、苏州苏报华晟新媒体投资中心、苏州国发苏创文化创意投资企业等3支基金,经过其投资培育的传视影视、恒顿文化等企业成功挂牌新三板。

近日召开的中共苏州市委十二届十一次全会擘画了苏州“十四五”发展的宏伟蓝图,明确将“文化产业成为支柱产业,基本建成具有国际知名度、国内影响力的文化产业中心城市”作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主要目标。以加快实施文化产业倍增计划为抓手,苏州文化产业将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时期。

中国江苏网2021-1-11

 

 

云南:茶产业、茶文化何以流行 文章下载

云南:茶产业、茶文化何以流行

近日,在昆明颇具名气的猫猫茶书馆,畅销书作家周重林到场为其著作《茶之基本》签售。在这个专卖茶书的书店里,有一百多种国内外的茶学图书在售。书店经理介绍,从2017年2月开业至今,这个小书店已销售600万码洋的各类茶书。今年销售业绩更是看好,《茶叶战争》《易武与古六大茶山》《绿色黄金·茶叶帝国》《普洱熟茶教科书》等书很受茶友们欢迎。今年2月才出版、解读茶圣陆羽《茶经》的《茶之基本》已是第2次印刷,目前卖出了2万多册,很快要第3次印刷。

今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福建南平武夷山市星村镇燕子窠生态茶园考察调研,他叮嘱,要统筹做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这篇大文章。这也为今后云南茶产业及茶文化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1、有一个千亿元的大产业支撑

“茶文化”为何会在云南兴起这样的热潮?

“中国人利用茶已有3000年历史,茶树的栽培和利用都有极其丰富的文化内容,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云南是茶的故乡,茶是云南各族人民对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利用的一个代表。”今年83岁的国际著名的植物学家、中科院昆明植物学研究所研究员裴盛基先生说。

在密布着茶叶店铺的昆明雄达茶文化城,销售着为广大茶叶消费者所熟知的“老班章”“冰岛”“昔归”“易武”等云南名牌普洱茶,本地及福建、浙江、广东、安徽等地的茶商长期扎根在此经营,还不时有韩国、日本、美国、俄罗斯等外国茶商来此洽谈生意。

早在20世纪90年代起,云南省委、省政府就开始依托众多古茶树资源优势,为打造云茶产业谋篇布局。到2015年,云南省的茶叶产值达623亿元。“十三五”时期,云南省委、省政府将茶产业列为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产业的重点。

近年来,云南省对以普洱茶为代表的茶产业不断加大引导扶持力度,将其视为促进农村脱贫攻坚、茶农增收的重要路径。2017年,云南省出台《云南省茶产业发展行动方案》,提出到2022年,全省茶叶面积稳定在630万亩左右,茶叶产量达到40万吨,茶叶综合产值达到1200亿元以上。

近年来,云南深入挖掘“茶马古道”文化价值,收集、整理与云茶有关的历史、传说、传奇故事,建设了一批具有浓郁茶文化特色的茶博览园、茶博物馆、茶体验店,开展茶文化进校园、进企业、进社区等行动,培养了一批宣传云茶文化的人才。

同时,云南全省推动茶旅一体化,促进茶产业与旅游、民族风情文化、绿色餐饮、“大健康”等第三产业融合发展,积极拓展茶产业功能。云南省计划到2022年,打造3个茶产业三产融合现代农业示范园(区)、5个以茶叶为主题的休闲观光园区、10条茶文化精品旅游线路,建设100个秀美茶园、美丽茶乡村。

根据云南省农业农村厅与云南省茶叶流通协会的统计,2020年,全省茶园面积达720万亩,比2019年增加43.3万亩,增长6.4%;全省茶叶综合产值达1001.4亿元,比上年增加65.4亿元,增长7%,“十三五”期间年均增长10%。

2、有一个活跃的茶文化研究群体

茶文化之所以能“热”在云南,并非空穴来风。简略回顾一下云南茶文化的几个大事件,将有助于理解茶文化在被誉为“世界茶树原产地”的云南越来越热的原因。

1990年7月,云南大学青年教师木霁弘联合陈保亚、李旭、徐涌涛、王晓松、李林等人徒步考察滇藏、川藏交界一带的历史文化,首次提出了“茶马古道”这一后来为国内外学界普遍追捧的学术概念,在国际上引发了“茶马古道”研究及旅游热,使得“茶马古道”成为近年来一个流行海内外的标志性文化符号。

2002年6月3日,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西双版纳州人民政府、云南省茶叶协会联手,在普洱茶乡景洪市共同主办了2002年中国普洱茶国际学术研讨会,吸引了中国、日本、韩国、马来西亚及我国港澳台地区的190名专家学者参加。

2007年,国际上首个以“茶马古道”为主要研究方向的茶马古道文化研究所在云南大学正式成立,推动从历史、语言、地理、文化、风俗等多角度开展了云南茶文化的研究。

在专家学者们的积极推动下,2013年3月,云南省文物行政主管部门积极将省内保存完好的300多公里茶马古道路段和230个文物点(包括村落、寺庙、客栈、商号、古茶园)成功申报为全国第7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使云南茶马古道文化线路遗产首次整体列入了国家依法保护的范畴。

2011年9月,作为云南普洱茶制作技艺突出代表的“大益茶制作技艺”,入选国家级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3年11月,拥有1.8万亩古茶林的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景迈山被列为“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这是我国第一次为一座茶山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2020年5月21日,在首个“国际茶日”来临之际,“世界茶叶图书馆”在西南林业大学正式成立。同时,与其相配套的古茶树研究中心挂牌,“世界茶树原产地古茶树资源展”也正式展出。它们以古今中外丰富的茶书、茶企资料和茶叶大数据为依托,以古茶树研究为基点,集研究、展示、交流为一体。

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理事、云南省茶叶流通协会副会长、国家一级评茶师、云南弘益大学堂校长李乐骏近日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中国茶,从来不仅仅只有物质的一面,中国茶人自古就关注茶中的精神力量。所谓‘君子不喝无道之茶’,没有什么比茶人更幸福的工作了,因为茶人的唯一产品就是美好。”

由李乐骏创办的追求“美好”的弘益大学堂,2014年至今,累计培养学员6500余人;创办弘益茶道美学在线内容平台,收获四十余万读者的订阅与认可;发起弘益茶会500余场,公益奉茶超过50万杯,成为国内有影响的茶文化机构之一。

放眼昆明、临沧、大理、景洪、勐海、普洱等地,开展普洱茶文化研究、茶马古道文物展示、茶艺培训已经蔚然成风。

走进云南大益集团公司设在勐海茶厂的大益馆,里面有一个专门进行茶道研修与培训的大益茶道学院。作为中国首家职业茶道师认证及研修机构,于2010年5月在昆明成立。目前,大益茶道院已在海内外开办各类职业茶道班、茶业经营班百余期,培训学员数万名;连续多年举办大学茶道师资研修班,为全国100余所高校近500名大学老师进行了茶道专业培训,帮助40余所高校开设了大学茶道公共选修课,受到广大师生的热烈欢迎。

总部设在有“中国第一茶叶大县”美誉、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县的雨林古茶坊,则致力于传播云南古茶树文化,从2012年起组织开展茶山旅游,已经接待了来自全国各地超5万名茶友造访云南普洱茶山,让大家实地感受云南久远的茶文化。

更引人注目的是,还有一批批研究、写作云南茶马古道历史、普洱茶文化、茶叶发展史等问题的专家学者活跃在全省各地。

木霁弘、黄桂枢、邵宛芳、杨海潮、周红杰、詹英佩、雷平阳、周重林、杨凯、李炎、胡浩明等一大批专业作者,撰写出版了众多关于云南茶文化历史、现状以及普洱茶相关知识的著作。其中,一些专著成为国内茶文化研究与普及的畅销书,重要代表作有《茶马古道上的民族文化》《普洱茶文化大观》《普洱茶记》《云茶大典》等。

3、有休闲文化大潮的助推

今年五一长假,来自全国各地1783万多名旅游者让云南多处景区“爆棚”,其中有些游客是专门到云南古茶山旅游的。他们漫步昆明、大理、丽江、景洪、普洱、腾冲等地,走进各式各样的茶馆、茶吧、茶楼,体验盛行在云南的休闲饮茶文化。

2021年4月28日下午,在西南林业大学世界茶叶图书馆举办的一场茶学沙龙演讲上,裴盛基先生说:“我国历来就有‘北方赛马,南方赛茶’的文化传统,现代社会进一步拓宽了茶文化的范围,尤其在经济领域,以文化搭台助推区域经济发展的引导下,各地以茶文化为主题的活动蓬勃兴起,进一步提升了大众对茶文化的需求。”

曾长期贫困落后的云南今天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2020年,云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历史性成就,困扰云南千百年的绝对贫困问题成功得到解决,全省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45万亿元,增长4%。更可喜的是,云南“十三五”规划目标基本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增速位居全国前列,经济总量实现历史性突破,在全国的排位从2015年第23位跃升到第18位。这为云南茶文化的流行奠定了最坚实的物质基础。

告别了贫困、逐渐富裕起来的云南各族人民,终于可以在紧张工作劳动之余,享受轻松品茶的休闲乐趣。特别是在昆明、大理、景洪、普洱、丽江等文旅融合效果显著的城市,生活休闲化发展势头迅猛。

2020年12月9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在北京联合发布了《休闲绿皮书:2019至2020年中国休闲发展报告》,认为在经济高质量发展过程中,促进休闲产业发展是我国未来的一项长期任务。它对于促进个体身心健康、融合家庭关系、增进社会和谐、推动社会进步、促进国民消费、丰富经济形态,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研读中共中央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的《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在“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部分有这样明确的擘画:“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企业、文化业态、文化消费模式。规范发展文化产业园区,推动区域文化产业带建设。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建设一批富有文化底蕴的世界级旅游景区和度假区,打造一批文化特色鲜明的国家级旅游休闲城市和街区。”

展望未来,周重林感慨地对记者说:“云南许多少数民族地区能够脱贫致富,要感谢茶,因为茶能富民兴边,茶能在今后的乡村振兴中发挥重要作用。云南应抓住普洱茶大发展的机遇,依托庞大的古茶树资源、生机勃勃的茶产业、新兴的茶文化创意机构,着力打造世界茶文化中心。”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背景下,随着国民收入水平改善和健康意识的提高,饮茶消费有望成为未来我国休闲市场的增长新动能,而与茶产业发展相伴相生的茶文化也必将进一步普及与盛行。

(记者 任维东)

光明日报2021-6-8

 

 

衡水文化品牌更响亮 文化产业更茁壮 文章下载

衡水文化品牌更响亮 文化产业更茁壮

到2025年,实现所有县级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建设全覆盖,形成覆盖城乡、功能健全、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力争每年新上超亿元文化产业项目2—3个,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5%

近年来,衡水市致力于文化衡水建设,文化艺术中心、奥林匹克体育中心等一批重点文化项目建成投用,极大提升了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全国全省“五个一工程奖”、全民阅读活动全国组织特等奖、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集体等荣誉花落衡水。

该市明确提出,今后5年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传统文化、特色文化、红色文化有效传承弘扬,全民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文化强市初步建成,“道德高地”品牌更加响亮,努力打造崇德向善的文明新衡水。

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打造“道德高地”品牌

近年来,衡水市把选树先进典型作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着力点大力推进,涌现出一大批对社会贡献大、事迹突出的典型人物,开创了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生动局面。截至目前,衡水市共有全国道德模范及提名奖5人、全国“最美奋斗者”3人、全国文明家庭两个、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两人、全国学雷锋活动示范点两个、全国“四个100”志愿服务先进典型6例、“中国好人”17人、河北省道德模范及提名奖15人,打造了衡水“道德高地”品牌。

以林秀贞为原型的评剧《林秀贞》、以李双星为原型的现代评剧《咱家老李》等,通过百姓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让道德模范的先进事迹真正走到群众身边,让好人思想入脑入心,在全社会形成了人人学习道德模范、敬重道德模范、关爱道德模范、宣传道德模范、争当道德模范的良好氛围。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今后5年,该市将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深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开展“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健全志愿服务体系,广泛开展学雷锋和志愿服务活动。开展以劳动创造幸福为主题的宣传教育,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倡导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大力选树先进典型和英雄模范,加强关怀礼遇帮扶,大力营造学先进、赶先进、做先进的浓厚氛围,推动形成健康文明、向上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风气。实施公益广告传播工程,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群众身边处处可见的正能量。

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开展“爱衡水、建家乡”活动,提升人民群众发展自信,激发建设幸福家园热情,让每一个衡水人都在建设幸福之城中发出光和热。创作一批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秀文艺作品,培树宣传一批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先进典型,建设一批主题公园、广场、文化长廊。

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加快补齐短板弱项,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和社会文明程度,精准对标、提质提标,力争早日入列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文明单位,持续深化创建内涵,拓展创建领域,规范行业行为,提高服务水平,树立行业新风。创建文明家庭,广泛开展创建五好家庭、星级文明户和寻找最美家庭等活动,弘扬新时代家风文化。创建文明校园,坚持立德树人,弘扬良好校风校训。创建文明村镇,支持农村开展移风易俗、破除陈规陋习,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广泛开展文明交通、文明旅游、文明就餐、文明上网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总体提升社会文明程度。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打通宣传、教育、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打造大运河文化带重要节点城市

在市区滏阳河边,衡水市投资9.6亿元建成的集市图书馆、博物馆、群艺馆、大剧院、青少年活动中心于一体的文化艺术中心,是该市建市以来规模最大的公益性文化项目。近年来,衡水市不断加大基层文化设施的建设力度,各县(市、区)全部建起文化馆(站)、多功能活动厅、图书阅览室等,114个乡镇文化站、5095个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4994个农村书屋成为基层文化最耀眼的符号。

今后5年,该市将进一步加快文化基础设施建设,高标准建设国内首个马拉松博物馆和衡水市职工之家(工人文化宫),支持衡水市博物馆、衡水内画博物馆等发展,开展县级文化馆、图书馆达标行动,推行以县级图书馆、文化馆为总馆,乡镇文化站为分馆的总分馆制,到2025年,实现所有县级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建设全覆盖,形成覆盖城乡、功能健全、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以创建新一批河北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为抓手,完善公共图书馆、文化馆以及乡镇文化站的服务标准,提升管理水平,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弘扬衡水传统文化。实施文化遗产普查建档工程,编制文物保护规划,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挖掘、保护力度。加强冀州古城、安济桥、景州塔、宝云塔、庆林寺塔、盈亿义仓等重点历史建筑修缮保护。深入挖掘董子文化、内画艺术、剪纸文化、佛塔文化、年画文化等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衡水文化资源,发扬壮大传统手艺、曲艺、民俗等民间文化,加强衡水老白干工业遗产保护,延续城市文脉。加强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传统村落)、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打造独特的衡水历史文化品牌。实施《文化衡水》丛书编纂和《中国·衡水》文明课题研究工程,形成衡水文化的权威解读和全面展现,构建衡水文明话语体系,提升衡水文化软实力。

加强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实施大运河沿线重点文物、文化遗产抢救保护工程,开展大运河文化遗址遗迹考古和挖掘,重点加强华家口夯土险工等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修缮。实施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深入挖掘大运河两岸的地方戏曲、民间传说和民俗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加强传承人的保护与培养。实施大运河文化展示传承工程,统筹推进大运河各类博物馆、陈列馆及展示点规划建设,培育一批特色运河文化小城镇和美丽乡村,创作一批大运河文化题材文艺作品,筹办运河民俗文化艺术节等高品质文化活动,塑造“大儒之乡、生态运河”品牌,将衡水建设成大运河文化带重要节点城市。到2025年,衡水运河沿线文化遗产梳理甄别基本完成,并得到有效保护,分类展示体系基本形成。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健全文化生产经营机制。加大烈士纪念设施建设力度,提高管护水平,全面提升设施教育功能,开展以弘扬烈士精神为主题的红色教育活动。全面繁荣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加强文艺人才队伍建设,繁荣发展文艺创作,培养一批名家名人,打造一批富有时代气息、具有衡水特色的文艺精品。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将更多人财物投向互联网主阵地,深化媒体内部体制机制改革,建立以内容建设为根本、先进技术为支撑、创新管理为保障的全媒体传播体系。

推进“文化+”发展战略,打造文化产业集群

节赛赋能、文旅并重。近年来,衡水市依托独特的文化资源,瞄准文化市场消费特点和未来趋势,促进文化与旅游、音乐、体育等相关产业融合发展、跨界发展。连续举办了5届旅游产业发展大会,打造了安平县中国马城、董子故里文化旅游园区、故城县大运河百里景观带、阜城县荀慧生文化公园等重点文旅项目50多个,培育了马产业、音乐产业、休闲康养产业、航空运动产业、新型农旅产业等新型文旅业态,建设了游客中心15个,景观道、绿道350公里……衡水航空运动嘉年华暨全国动力伞精英赛、中国安平国际马联(FEI)耐力达标赛、国际智力运动联盟世界大师锦标赛等一系列具有国际影响的赛事相继落户衡水,让这座城市越来越有“国际范儿”。

今后5年该市将全面推进“文化+”发展战略,优化文化产业发展格局,建设一批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培育一批特色文化产业集群和龙头文化企业,形成优势门类突出、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相关产业联动和充满市场活力、竞争力的文化产业发展格局。围绕乐器、内画、雕刻、广播电视通信设备、美术画材等特色优势产业,谋划实施一批重大文化产业项目,推进中国武强国际乐器文化产业园、冀州游乐设施制造产业园等文化产业园区建设,培育一批特色文化产业强县、文化产业集群和知名文化品牌,提升文化产业影响力,形成政策体系完善、产业结构优化、空间布局合理、市场活力迸发的文化产业发展格局。“十四五”期间,力争每年新上超亿元文化产业项目2—3个,到2025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5%。

实施文创产品开发工程,依托丰富的民俗文化资源,开发具有独特创意和地方特色的文化产品体系。推动创意、科技、时代等元素融入内画、老白干、年画、剪纸、毛笔等民间特色工艺品制作,形成新业态,释放新动能。支持建立文化产品创意和研发中心,谋划建设衡水文创产业园,加强文创产品的集中展示、体验、参与、生产和销售。推动报业、广电、演艺等产业拓展创新,大力发展平面设计、装潢设计、工艺美术设计、服装设计、展览设计、动漫游戏、咨询策划等创意设计产业,打造一批具有浓郁衡水地方特色、在国际国内具有一定影响力和市场份额的文化产品。

实施音乐产业提升工程,突出地方特色,以音乐产业发展带动区域经济增长,打造中国音乐名城。依托衡水学院与乌克兰国立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合作办学,提升音乐教育水平,着力培养音乐产业发展人才。加快周窝音乐小镇、中国武强国际乐器文化产业园、深州乐器小镇、饶阳民族乐器产业园等平台建设,推动武强、饶阳分别建成中国最大的西洋管弦乐器生产基地和民族乐器生产基地,大力发展艺术培训、乐器展销、音乐体验、音乐经纪等产业,定期举办周窝音乐小镇原创音乐节、青春音乐学院大学生音乐节、民族音乐大赛,叫响音乐文化品牌。

河北日报2021-11-8

 

 

科技+文化:创新驱动中国影视产业涌起“新磁极” 文章下载

科技+文化:创新驱动中国影视产业涌起“新磁极”

五中全会精神在基层

《流浪地球》从这里出发,为中国电影埋下科幻的种子;《封神三部曲》在这里天马行空,将家喻户晓的古典神话演绎成视觉史诗。

即将在2021年春节上映,由《绣春刀》系列导演路阳执导、宁浩监制的奇幻动作冒险电影《刺杀小说家》,也是在这里出炉。

这里就是青岛东方影都融创影视产业园。这些电影让我们看到了中国故事从古装到科幻的跨越,也见证了电影工业化中国梦的起飞。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东方影都融创影视产业园总裁孙恒勤表示,东方影都将依靠国内一流影视拍摄制作的软硬件,通过提升数字制作等技术,推动园区开发多元内容,讲好中国故事,为中国电影特别是科幻电影走向世界、为中国影视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领航电影工业,成就中国“大片儿”

胶州湾畔的东方影都,40座整齐排列的摄影棚,一座巨大的现代化电影工厂,正在一片安静的环境中创造光影故事。

走进东方影都5号摄影棚,只见一辆改装后的摄影车内,架设着150台数码单反相机。对演员全身和面部三维扫描后,动作捕捉系统会实时捕捉演员的动作、表情,并将之对应到事先预设的数字形象上,最终呈现出角色动作和镜头语言的实时预演。《刺杀小说家》在前期通过“虚拟预演”拍摄了1200多分钟的素材,在影视产业园16座影棚中一次性打造出一个奇幻世界。

“几天前,开心麻花和MoreVFX也使用这套虚拟制作平台,采集了制作数字角色的核心底层数据。有了这些数字资产,哪些场景需要在棚里重新置景,哪些需要视效加工,就可以预演,使主创团队的创意可视化,让制片人更有效地制定拍摄计划和相关预算。好莱坞大片《头号玩家》也使用了这套系统。”青岛西发智造数字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梅铁铮告诉科技日报记者,之所以与东方影都合作打造这座高度定制化的高科技影棚,是这里对于电影的科技赋能理念,让双方一拍即合。

“世界电影正在向数字工业时代迈进,以5G、移动互联网、数字信息等为代表的创新技术,在影视文化领域的普及,推动着产业结构不断迭代升级,为影视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内驱力。”孙恒勤说。

在东方影都,一部电影从拍摄到幕后制作,记者近距离感受到了光影的魔力。梅铁铮说,这里对剧组的吸引力,来自于东方影都的清晰定位:电影工业化生产、全产业链配套,科技创新引领与支撑。据统计,东方影都累计接拍影视作品50部、综艺节目6部、大型活动31场、大型广告13部。

打造技术+资本+人才的影视产业生态圈

票房超46亿元的《流浪地球》,成功不是偶然,背后是东方影都创新“技术+资本+人才”影视产业生态圈正在形成。以创新链驱动产业链,以产业链吸引资金链、人才链,以人才链布局创新链。东方影都实现了“四链合一”。

前不久,东方影都的股东之一、青岛西海岸发展集团(以下简称海发集团)与中视实业、北京歌华传媒合作,成立中视实业影视制作中心,以推动完善产业链。融创中国控股有限公司与海发集团共同投资建设的藏马山影视外景地项目一期也已基本投入使用,未来将与产业园形成内棚和外景的“东西联动”。

作为山东省“1+N”影视基地(园区)布局的核心项目,东方影都的发展也获得了青岛西海岸新区的政策支持,新区先后出台了《关于支持影视产业健康平稳发展的政策措施》《青岛西海岸新区关于促进影视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等政策,推动完善区域影视工业化全产业生产链条。截至目前,累计对《长城》《流浪地球》等在东方影都拍摄的影视作品奖补近6500万元,先后对近160家注册在东方影都的影视企业发放补贴资金近5000万元。

为破解影视人才短板,海发集团在入股东方影都后,还入股北京文化和北京电影学院现代创意媒体学院,通过整合产业资源,促进产业协同,培养影视人才,推动区域影视发展生态的打造。

产业蝶变,人才支撑是创新的源泉。孙恒勤介绍,随着东方影都影视教育中心的启动,东方影都与英国电影协会、伦敦制造联手推出“中国青年影人培养计划”,携手北京电影学院、北影网,共同打造了“东方影都—北影大讲堂”……

“未来,东方影都将持续致力于为全球影视制作团队提供一流的硬件设施,配套酒店群、大剧院等多业态,同时加强科技化和数字化建设,实现资源、文化、人才的对外输出,不断完善影视工业化体系。”孙恒勤介绍。2017年青岛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电影之都”,到现在产业园周边逐渐形成的千亿级规模影视产业集群,东方影都已经成为中国影视产业的“新磁极”。

科技日报2021-1-8

 

 

以文化产业推动文化强国建设 文章下载

以文化产业推动文化强国建设

  9月27日,第十七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成功落下帷幕。作为“中国文化产业第一展”,本届文博会实现全国31个省、区、市及港澳台地区全部参展的“满堂红”,超过10万件文化产品、近4000个文化产业投融资项目在现场进行展示与交易,不仅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加快建设文化强国的自信与底气,也显示了数字赋能和文化传承、内容创新为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带来的新机遇。

  数字文化产品大放异彩

  文化与数字技术的融合,让云音乐会、云录制、云展览、云观影等成为文化消费的新场景、新模式,不但在“稳增长”中发挥了重要力量,还带动文化产业转型升级。

  本届文博会上,以科技为支撑、以创意为灵魂,通过跨界融合发展产生的诸多文化产业新型业态集中亮相,显示了这一发展趋势。多个“科技范”十足的文化展品吸引了不少观众驻足体验。AR扫一扫,文物也能“说话”;把手放在感应区做出固定手势,竟能“指挥”文物动起来。

  文化和旅游部数字文化产业发展成果展区成为一大亮点,线上演播、数字艺术、沉浸式体验、数字文化产业国际标准和数字文博等五个板块,集中展示了近年来我国在数字文化产业等方面的新成果。

  各省市也充分展示实施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的成果,一批数字化文化产品争相在展会上亮相,充分展现了数字化赋能文化产业的生机与活力。

  上海展区围绕“品牌展现空间、文化消费场景、文化赋能案例、数字装备体验”的特点,打造多个互动体验场景,观众们纷纷和大屏幕上的画作进行互动,体验数字化“可触摸的艺术”。

  在江苏展区,曾在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开馆时吸粉无数的“5G大运河沉浸式体验区”,搬到了深圳文博会现场。裸眼3D,5G+VR720°全景视角,让现场观众一镜穿越17座运河城市,体验祖国的大好风光。

  文化产业新业态亮点纷呈

  当前,我国经济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进一步繁荣发展文化产业,促进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有效供给,不但有利于满足人民对美好精神文化生活需要,也对坚定文化自信、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

  本届文博会上,“文化+创意”“文化+旅游”“文化+设计”“文化+IP”等新业态,都让人看到了将优秀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需求相结合,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所带来的无限可能和勃勃生机。

  河南展区以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深入推进文旅文创融合发展为主线,将《唐宫夜宴》为代表的优秀文化创意产品带到了现场,以内容创新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主打“非遗匠作”的大田匠作文化村分会场依托两百年历史的客家围屋——大田世居打造了全国首个体验型木作博物馆,通过文物活化利用发挥文化遗产价值,不但弘扬了大国工匠精神,也盘活了当地的家具产业;北京展区的古都文化、京味文化,四川展区的巴蜀文化旅游走廊,云南展区的“跟着大象赏云南”文旅融合项目,贵州展区的“绿水青山”主题区的康养度假旅游项目,都反映了近年来“文化+旅游”业态的蓬勃发展。

  大湾区文化产业协同发展

  大湾区文化产业如何协同发展、如何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传承与创新显示了近年来“共建人文湾区”的系列探索。

  粤港澳大湾区馆内,广州的粤剧、东莞的珠宝、佛山的香云纱,竞相展示。在广东馆文化创意展区,观众可以欣赏醒狮、玉雕、榄雕、广绣、制陶等岭南非遗文化,也可以了解“粤菜师傅”“广东技工”等岭南文化IP群,感受传统文化与潮文化碰撞产生的迷人魅力。

  在澳门创意馆,澳门设计师岑健恒带来了卡通乌龟“何小涌”,澳门本土美食、地标等不同特色美食景点被刻印在龟壳背包上,展示了澳门特色和潮流文化。

  “我来自澳门,但不同产品的生产过程和落地,涉及大湾区不同的城市。比如这个玩偶在惠州生产,口罩厂设在澳门,而服装产自中山……”在岑健恒看来,大湾区紧密结合的产业链为文创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支撑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香港创意馆内则重点展示了香港设计师及其作品的创新理念,涵盖产品设计、服饰设计及文创设计等领域,以及和国家博物馆合作设计的产品。“香港设计师可以利用大湾区及内地文创产业的发展机遇,拥抱更广阔的市场。”策展人黄竞表示,香港与内地文创设计也在不断取长补短,融合发展。

光明日报2021-9-28

 

 

广东文化产业增加值连续18年全国居首 文章下载

广东文化产业增加值连续18年全国居首

  第十七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以下简称“文博会”)将于9月23日开幕。在本届文博会上,广东将全面展示其文化产业的雄厚实力。

  “十三五”时期,广东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超过10%。2019年,广东文化产业增加值6227.18亿元,比2013年增长2.07倍;约占全国总量的1/7,连续18年位居全国首位;占全省GDP比重5.77%,自2014年以来,已连续7年占全省GDP比重超过5%,成为全省支柱产业。

  近年来,广东着力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促进供需结构优化升级,推动“十四五”时期全省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建设数字文化引领地、文化创意新高地、文旅融合示范地,带动建设更高水平的文化强省。

  多项指标连续多年领军全国

  规模总量大,增长速度快;产业体系健全,产业链条完整;产业结构布局持续优化;现代文化市场体系进一步健全;对外文化贸易稳步增长……近年来,广东文化产业发展取得的成绩令人瞩目,多项数据连续多年领军全国。

  数据显示,2019年,全省文化产业法人单位有32.5万家,较2013年增长2.02倍;规模以上文化企业有9709家,较2013年增长51.5%;从业人员为314.2万,均居全国第一。广东先后有24家企业被评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有多家企业入选“全国文化企业30强”。

  广东文化产业9大类146个行业门类齐全,其中有7大类增加值占全国比重超过10%。如:新闻信息服务占全国14%,文化装备生产占全国24%,创意设计服务、文化传播渠道、文化消费终端生产等也领军全国。增加值过百亿元的行业有12个,培育了一批领军全国的产业集群。版权产业优势突出,增加值占全国比重超过10%。2019年印刷业增加值640亿元,居全国首位;电影票房收入89.5亿元,占全国13.9%,连续18年蝉联全国榜首。广东旅游业在疫情防控常态下,复苏良好,2021年上半年,全省A级景区总收入60亿元,接待游客数1.3亿人次,星级酒店总收入60.5亿元,分别为去年同期的120%、149%、159%。

  此外,围绕“一带一路”“海上丝绸之路”,广东建设广州市天河区、番禺区国家文化出口基地,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深圳)工程,以新业态为重点的对外文化贸易新模式逐步形成。2019年,广东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为566亿美元,同比增长超过10%,约占全国2/5,高居全国榜首。其中,文化产品出口占据全国半壁江山。全省形成了较为完备的文化产品出口体系,出口覆盖160多个国家和地区。

  造“长”补“短”做大蛋糕

  由珠江电影集团与博纳集团推进的抗疫题材重点影片《中国医生》以13.22亿元夺得2021年暑期档票房的冠军,位列年度国产片票房前三。这是广东文化产业发展的一个小案例。通过激活产业发展活力,提升文化创意生产能力等,广东的文化产业“蛋糕”越做越大。

  近年来,广东加快提高文化制造业科技水平,向数字化、智能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华为、腾讯、华侨城等标杆企业引领潮流。各地围绕优势产业、头部企业,配套培育上下游产业链,建设了300多家文化产业园区基地,培育了大批特色产业集群。2019年,广东数字出版产值超1800亿元,居全国第一;动漫产值约610亿元,约占全国的1/3。2020年,广东的游戏业收入2132亿元,产值逾全国七成。

  瞄准文化发展薄弱环节,着力补齐影视、演艺缺乏精品短板,是近年来广东文化产业发展的着力点之一。广东卫视实行“1+1+2+N”打法,打造“头条工程”“新闻大片”,《国乐大典》等原创节目广受好评。珠江电影集团主导运营的南方新干线新增开业影城81家,改革振兴取得阶段性成效。广东支持文艺院团优化创作生产和演出条件,打造精品剧目。其中,广东粤剧院的粤剧《山乡风云》入选“百年百部”传统精品复排计划重点扶持作品,《谯国夫人》入选2020年全国舞台艺术重点创作剧目名录。

  广东还培育岭南美术、广东音乐、粤剧戏曲、岭南美食、岭南中医药等品牌,擦亮广东历史文化遗产“金名片”。《岭南文库》《岭南文化辞典》等系列精品陆续出版;“岭南非遗”精彩纷呈,“三雕一彩一绣”、端砚、珠宝玉器享誉海内外;“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饮誉全国。

  值得一提的是,羊城创意产业园、289文化艺术园区等300多个园区不断向专业化、集约化、品牌化方向发展。其中,羊城晚报报业集团运营的羊城创意产业园成绩亮丽,目前在运营园区总产值已超过300亿元,涌现出一大批具有代表性的文创新业态优质企业,先后有九家公司上市。

  布局新业态打造发展新引擎

  不满足于传统业态的发展,广东还抢占制高点,布局新业态,打造文化产业发展的新引擎。为此,广东大力推动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实施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前瞻布局战略性新兴文化产业。

  广东大力培育数字创意产业集群,初步建成文化科技创新体系,全省有文化产业相关高新技术企业近800家;大力培育文化科技融合示范基地,深圳南山区、广州励丰公司等5家单位获评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加快推动先进制造、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与文化产业融合关键技术取得突破,省广晟资产公司的数字音频DRA技术已成为国际标准;传统文化产业改造升级迈出重要步伐,深圳雅昌文化集团独创“印刷+IT+文化艺术”模式,实现向高端艺术品电子商务转型。

  在实施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方面,广东构建数字文化生态系统,推动文化产业“上云用数赋智”;立足数字创意、数字出版、线上演播等领军全国优势,推动广州、深圳打造动漫游戏产业之都,珠海、佛山、东莞等加快培育一批具有国际一流水准的原创游戏品牌、团队和企业。

  在布局战略性新兴文化产业方面,广东推动4K/8K超高清视频产业迅猛发展,广东广播电视台综艺4K频道成为全国首个省级4K频道,500多家上下游企业投资落地广东,集聚形成穗、深、惠等3个4K产业集群;创新发展电竞、直播和短视频,推动广州、深圳等建设一流赛事场馆和基地,培育引进顶级赛事,构建完备的生态体系,打造国际电竞产业中心;推动“直播+”,规范发展品质直播,支持聚焦电商、康养以及乡村振兴等领域;推动广州、深圳打造了若干千亿级文化新业态集群。

  做好融合文章培育新动能

  推进省市主要媒体深度融合,深入推进文化旅游融合,加快文化和金融融合发展……做好融合文章,培育发展新动能,是广东文化产业发展的又一大亮点。

  目前,广东的全新融媒体矩阵初具规模。据统计,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下载量超7000万,入驻南方号政务自媒体公号超7000家,在全国地方党报自有APP中居首位。羊城派、触电新闻等主流媒体移动平台快速崛起。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21财经”APP下载量已突破8000万,居国内财经媒体首位。

  广东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强化文化和旅游双向融合,打造“旅游+文化”产业生态圈。其中,推动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建设,打造知名景点景区,推出精品旅游路线,优化旅游服务环境,把粤港澳大湾区建成展示湾区现代都市文明、呈现文化交融特色、绽放科技创新魅力的世界游客向往之地。

此外,广东支持广州、深圳、佛山、东莞市争创国家文化与金融合作示范区,支持有条件的市搭建文化金融综合服务平台;各有关地区和单位也组建了不同层次的文化产业投资基金;组建广东省新媒体产业基金、广东南方媒体融合发展投资基金,推动广东媒体融合发展和文化产业转型升级;打造文旅产业投融资对接平台,有效推动金融助力文旅发展。

羊城晚报 2021-9-23

 

 

江苏:文化制造撑起江苏文化产业“半壁江山” 文章下载

江苏:文化制造撑起江苏文化产业“半壁江山”

今年以来,虽受到局部地区疫情汛情叠加等因素影响,但助企纾困政策措施落实有力,江苏文化及相关产业保持较快增长。据统计局统计,1-9月江苏8403家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8847.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0.5%,两年平均增长7.9%。

分行业类别看,新闻信息服务营业收入351.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9.0%,两年平均增长12.3%;内容创作生产1338.7亿元,增长20.7%,两年平均增长8.2%;创意设计服务1121.3亿元,增长25.7%,两年平均增长20.2%;文化传播渠道640.2亿元,增长30.1%,两年平均增长2.8%;文化投资运营97.9亿元,增长25.3%,两年平均增长31.4%;文化娱乐休闲服务116.6亿元,增长34.9%,两年平均下降4.3%;文化辅助生产和中介服务1717.3亿元,增长23.8%,两年平均增长8.0%;文化装备生产1228.5亿元,增长10.8%,两年平均增长0.9%;文化消费终端生产2235.3亿元,增长18.1%,两年平均增长6.9%。

分产业类型看,文化制造业营业收入4495.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9.5%,两年平均增长6.0%;文化批发和零售业1640.1亿元,增长15.9%,两年平均增长2.1%;文化服务业2711.4亿元,增长25.2%,两年平均增长15.2%。

分领域看,文化核心领域营业收入3666.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4.2%,两年平均增长11.1%;文化相关领域5181.1亿元,增长18.0%,两年平均增长5.7%。

分区域看,苏南地区实现营业收入6758.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7.7%,两年平均增长6.8%;苏中地区987.0亿元,增长30.0%,两年平均增长11.2%;苏北地区1101.8亿元,增长31.0%,两年平均增长12.0%。

江苏省统计局社科文处副处长刘丰表示,江苏文化产业的社会效益显著提升,文化核心领域作为直接满足社会公众精神需求的文化生活,增速较快,“压舱石”作用凸显。

前三季度,江苏文化核心领域对文化企业营业收入增长的贡献达到41.4%,且保持较快增长势头,增速高于文化相关领域6.2个百分点。其中,新闻信息服务、创意设计服务、文化投资运营等3个行业两年平均增速超过两位数,尤其是文化投资方面,江苏文化投资两年平均增速达31.4%,超过全国平均水平24.6个百分点;特别是文化娱乐休闲服务、文化传播渠道同比增速远高于其他行业,社会公众文化生活在线上和线下较疫情期间都得以快速恢复。

此外,苏南作为区域文化产业“领头雁”的作用依旧突出。前三季度,苏南文化产业实现营业收入6758.4亿元,占全省的比重为76.4%,比上年同期增长17.7%,两年平均增长6.8%。苏南总量较多,苏中、苏北的增速较快,苏中比上年同期增长30%,苏北较上年同期增长31%。苏南各市文化产业各有优势行业,带动上下游产业链共同发展,推动我省形成影视文化产业、出版发行产业、工艺美术产业三大文化产业集群。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在全国文化制造业增速放缓、低于文化批零和文化服务业增速的情况下,江苏文化制造业仍保持较快增长,甚至撑起了江苏文化产业“半壁江山”。从数据上看,全省规模以上文化制造业实现营业收入4495.7亿元,占全部的50.8%,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4.0个百分点,1-9月同比增长19.5%,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8个百分点。

“不仅总量保持快速增长,同时,在江苏的文化制造业领域,新业态‘助推器’作用增强。”刘丰告诉记者,随着苏州稻兴科技8K超高清视频智能制造基地、无锡闪耀现实VR设备制造等一批企业投产,江苏文化制造业的科技含量不断提升。统计数据显示,1-9月江苏智能文化消费设备制造、可穿戴智能设备制造分别实现营业收入770.4亿元(增长17.4%)、98.3亿元(增长94.7%),文化制造业的升级转型,助推了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新华日报2021-12-3

 

 

饶阳的文化产业很发达 文章下载

饶阳的文化产业很发达

文化产业就是从事文化产品生产和提供文化服务的经营性行业。文化产业可分三类:一是生产与销售以相对独立的物态形式呈现的文化产品的行业(如生产与销售图书、报刊、影视、音像制品等行业),二是以劳务形式出现的文化服务行业(如戏剧舞蹈的演出、体育、娱乐、策划、经纪业等),三是向其他商品和行业提供文化附加值的行业(如装潢、装饰、形象设计、文化旅游等)。文化产业的范围包括:1.为社会公众提供的实物形态文化产品的娱乐产品的活动,如书籍、报纸的出版、制作、发行等。2.为社会公众提供可参与和选择的文化服务和娱乐服务,如广播电视服务、电影服务、文艺表演服务等。3.提供文化管理和研究等服务,如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图书馆服务、文化社会团体活动等。4.提供文化、娱乐产品所必须的设备、材料的生产和销售活动,如印刷设备、文具等生产经营活动。5.提供文化、娱乐服务所必须的设备、用品的生产和销售活动,如广播电视设备、电影设备等生产经营活动。6.与文化、娱乐相关的其他活动,如工艺美术、设计等活动。

从饶阳目前情况来看,文化产业还是相对比较发达的。在本地和外地专门从事资讯创作和资讯事业的人比较多;近年饶阳作者出版书籍有《饶阳史话》、《饶阳人文》、《饶阳名人录》、《耿长锁传》、《忠诚》、《尹少泉》、《宽心录》、《芝麻花》、《案牍余韵》、《榆钱的回味》、《采桑子》等;报纸主要有《饶阳快讯》和《天源广告》;从事包装和装潢的人员比较多;有报刊亭和书摊几个;制作搞笑的微电影、微电视的网友,以半亩瓜棚为代表,共有数名;从事网上创作的专业和业余作者数名;有以红房子为代表的音像制品和电子出版物的零售门店几个;饶阳电视台一座,有线电视服务公司一个;专业电影院一座,业余放映队一个;文艺作品创作人员数人;鼓乐队和秧歌队非常发达,数量巨大,商用军乐队和鼓乐队各两个;业余京戏与河北梆子表演团体数个,活跃在山西及其他外地的歌舞团两个;图书馆一个,档案馆一个,纪念馆一个,烈士陵园一个;文化遗产方面有震海寺一个(重建),乐乡钟鼓寺一个(在建),以及诗经台、先春台、鲁侍郎墓等(待建);县有宣传文化中心,先进村有群众文化活动站和群众图书室;社会人文业余研究人员有数名,蔬菜协会、葡萄协会、养殖协会较多,作协、音协、摄影协会、内画协会先后成立;从事乐器、内画、公园、装修及工艺美术的工作人员数量庞大;有大型乐器企业两家,铜雕铸造企业一家,象棋生产企业一家,内画展馆三家,公园建筑队一个,专业建筑队和装修队数以百计;有旅行社数家,有歌厅两家,有网吧数家,健身活动场地两处;饶阳籍著名艺术家有蓝天野、葛存壮、田光等;经纪人队伍发达,主要是蔬菜和葡萄经纪人;从事古董收藏和鉴赏的人员较多;打入京津沪的电视广告公司一个,本地广告从业人员较多;印刷厂三家,打印、复印门店数家;美容和婚纱摄影的从业人员较多,工艺美术从业人员较多;电视机及其他影像播放器材销售点与维修点数个;饶阳是戳脚和老调梆儿的发祥地,饶阳说西河大鼓的人很多;饶阳每年举办鼓会、棋赛、书画展览和乒乓球、羽毛球比赛,也经常进行演讲比赛、歌咏比赛和拔河比赛;饶阳有佛教协会一个,易经研究会两个,国学研究会三个,有天主教堂和基督教堂数个;饶阳算卦、相面、看风水的较多;饶阳有滹沱河、京九铁路大桥、千亩棚室、万树桃花等景点。

总之,饶阳虽然按面积和人口来说是个小县,却是一个文艺大县、工艺大县、演艺大县,是一个文化大县、音美大县、书画大县,是一个建筑大县、装修大县、创造大县。

家在河北2021-8-29

 

 

贵州文化产业乘势而上迭代升级 文章下载

贵州文化产业乘势而上迭代升级

“一定要发扬光大苗绣,既能够继承弘扬民族文化、传统文化,也能为扶贫产业、乡村振兴作出贡献。”2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贵州省毕节市黔西县新仁苗族乡化屋村考察调研,为当地群众弘扬苗绣文化和实现脱贫致富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力量源泉。苗绣,这个彰显多彩贵州魅力的非遗项目和文化扶贫产业也再一次被大众认知。

进入新时代,贵州苗绣、苗银、蜡染等非遗手工艺产业迎来转型升级,不仅成为人们美好生活的重要元素,也成为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经济发展的新路径。传统非遗手工艺产业的发展劲头也体现了贵州省文化产业的强大活力。“十三五”以来,我省文化产业蓬勃发展。非遗传承切合大众需求不断优化、提升;文创产品走向世界,彰显贵州多彩魅力;一批规模化、实力强的文化企业逐渐成长……伴随新技术、新业态迭代更新,文化产业正成为助推贵州经济发展的强劲动力。

文创产品为旅游发展赋能

走进遵义市红军街非遗传承人李跃的工作室,一件件独具匠心的剪纸作品,让人感受到文化和创意碰撞出的无限魅力。8年前,李跃把创新的目光放在红色剪纸上,将遵义会议会址、毛主席旧居、娄山关等著名旅游景点“剪”成画,用相框装裱,或用装饰品点缀,古老的民间剪纸艺术摇身一变就成了“旅游产品”。通过文化创新,将红色文化元素融入作品中,使剪纸艺术与“转折之城”的历史底蕴相贴近。

当前,“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是推动旅游业和文化产业双向发展的有效途径。随着文旅融合脚步的加快,各大景区对文创产业的要求愈来愈精准严格,市场需求的变化不断要求推出更多品质更高、大众认可度更高的文创产品。抓住市场需求、依托顶层设计,“贵银”在文创产业中脱颖而出。

2018年,贵州省多彩贵州贵银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成立,“贵银”首次以品牌形象呈现在世人面前。两年来,“贵银”通过创意性和应用性设计,开发出具备文化性、知识性和实用性的文创商品,并大力探索“旅游+文创产业”融合发展。2020年12月26日,首家贵银景区销售店“贵银礼屋”在青岩古镇揭牌运营。凭借其既满足消费者对伴手礼的需求,又彰显了贵州民族文化的设计定位,广受市场认可。今年,“贵银礼屋”还将进入梵净山、黄果树、镇远古城、万峰林等10个景区。

如今,“贵银”品牌升级为全省公共品牌,向着千亿级产业的目标扬帆起航。

线上文化满足消费需求

2020年以来,为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大量文化活动被搬上“云端”。除了“云观剧”,云录制、云展览、云直播等纷纷开启,丰富优质的线上内容供给,满足了人们日益高涨的精神文化需求和消费需求,也给疫情中的文化产业缓解了压力,开辟了一条新的发展路径。

“多彩贵州非遗购物节暨非遗周末聚”活动是贵州重要的非遗传承品牌。2020年,该活动依托国内电商及短视频平台进行直播带货,全省102个非遗工坊及传承人参与其中,53个扶贫工坊及传承人开设独立线上商铺,全省有24个县参与活动。在直播平台里,共上架产品40余款,为全省30余个县(市、区)40多项非遗项目进行宣传推广,打开了非遗商品的线上销路。

互联网为文化产业发展带来新机遇,把在疫情防控中催生的新型消费、升级消费培育壮大起来,让创新潜力充分涌流。

“文化+”构建产业新生态

近日,铜仁市万山区“朱砂古镇文化产业发展”项目成功列入“国家文化产业发展项目库”,成为全国首批入库的项目之一。

“朱砂古镇文化产业发展”项目自2015年开发建设以来,在文化上做“加法”,充分利用原汞矿遗址和970公里长的采矿坑洞,打造了朱砂大观园、那个年代一条街等,创建了“千年丹都朱砂古镇”文化旅游品牌,实现从传统的单一文化产品到现代、多元的文化产业转型升级,既拓宽了文化产业的覆盖面与内涵深度,又增加了产业附加值与竞争力。

朱砂古镇成功“出圈”,折射出贵州文化产业蓬勃发展、势头正旺。近年来,越来越多文化产业项目如雨后春笋般在贵州大地铺展开来,并在不断转型升级中与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深度融合,培育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

黎阳航空展览馆运用传统工艺和现代科技为展示手段,采用声、光、电和听、说、看、动等多种情景体验互动模式;贵阳板桥艺术村汇聚书画展厅、刺绣博物馆、非遗手工作坊等,一个个文化空间亮点频闪,让人目不暇接……

“文化+科技”创新业态发展,“文化+艺术”助推文创融合,“文化+旅游”促进产业升级……文化产业的新业态、新模式展示了创意的魅力,多样的跨界融合也为文化发展提供了新机遇。

贵州日报2021-2-14

 

 

中国文化产业如何走出国际范儿? 文章下载

中国文化产业如何走出国际范儿?

“十四五”蓝图绘就

中国文化产业如何走出国际范儿?

中国商务新闻网 “十四五”时期,中国如何培育文化产业国际合作竞争新优势?文化和旅游部日前发布的《“十四五”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给出了答案。

《规划》明确,要立足国内大循环,发挥比较优势,协同推进国内文化产业发展和国际合作,以国内大循环吸引全球文化资源要素,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以讲好中国故事为着力点,坚持经贸往来和人文交流协同推进、高水平“走出去”和高质量“引进来”并重,构筑互利共赢的文化产业合作体系,培育新形势下文化产业参与国际合作竞争的新优势。

在构建文化产业国际合作新格局方面,《规划》提出,实施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国际合作3年行动计划,积极构建务实高效的多层次政府间产业政策协调对话机制,推进战略、规划、机制对接。引导文化企业深耕传统出口市场、拓展新兴市场,逐步提高自贸伙伴、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在中国对外文化贸易与合作中的占比,扩大与周边国家文化产业合作规模。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加强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政策、资源、平台和标准对接,拓展亚洲、非洲、拉美等市场。依托多边经济治理机制,推动形成更多跨区域、跨国界、跨领域的文化产业合作多边机制。保持中日韩文化产业论坛、中国—中东欧国家文化创意产业论坛等长效合作机制高效运行。加强与全球文化领域专业国际组织的联系对接,提高参与全球治理能力,提升全球产业资源调配能力和贸易规则平衡能力。

在增强对外文化贸易综合竞争力方面,《规划》提出,坚持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外向型文化企业,鼓励企业开发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并受国际市场欢迎的文化产品和服务,打造一批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文化品牌。培育数字文化产业国际竞争优势,鼓励优秀数字文化产品和服务走向国际市场。支持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文化装备生产企业开展国际合作。与各国共同推动实施一批文化产业合作项目,鼓励企业家间的交流对接,促进合作共赢。扩大境外优质文化资产规模,优化境外投资结构和布局。支持文化企业融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提高跨国经营能力和水平。加强优势领域国际标准制定和推广。

在创新文化产业国际合作支撑体系方面,《规划》提出,合理布局一批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引领企业开拓海外文化市场,推进文化贸易服务平台建设。实施“中国展区”计划,支持文化企业参加境内外重要国际性文化展会,推动文化贸易平台建设。支持龙头企业与各国合作伙伴共建文化产业园区、孵化器和双创中心等。与各国合作开展职业经理人、创意策划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等的交流互访,多渠道吸引国外优秀创意人才来华创新创业。推动建立文化产业国际合作联盟。汇集并发布各国重点行业领域渠道、平台和动态信息,开展国际文化市场细分行业研究,形成文化产业发展国际咨询机制。支持文化企业开展涉外知识产权维权。

《规划》还列出了“十四五”期间的6个文化产业国际合作项目。产业国际合作重点项目:征集遴选150个以上“一带一路”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国际合作重点项目,对入选项目给予投融资、宣传推介、人才培训等支持和服务。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建设:支持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北京、上海、深圳)创新发展,支持海南和其他有条件的地区建设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强化对区域文化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引领文化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达到10家左右。“中国展区”计划:组织文化企业以“中国展区”形象集中亮相国际重点产业展会,拓展国际市场合作渠道,提高中国文化品牌国际知名度。支持企业积极参与线上展览、展示和交易会,举办线上推广活动。产业国际合作联盟:支持建立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国际合作联盟,联系国内外知名文化和旅游企业,搭建年会、论坛等活动平台,促进各国企业交流与合作。文化和旅游国际市场信息服务机制:发布国际文化和旅游市场报告、中国对外文化贸易年度报告,汇编海外市场动态信息,帮助文化和旅游企业及时了解目标市场情况。数字文化产业标准国际化:发挥产学研联动作用,深入推进数字文化产业标准群建设,加快中国文化标准国际化进程。

中国商务新闻网2021-6-10

 

 

合肥之南,崛起文化产业新地标 文章下载

合肥之南,崛起文化产业新地标

合肥之南,崛起文化产业新地标

春天的脚步渐行渐近。

在合肥主城区东南,由包河区区属国企文投公司打造的滨湖卓越城,这片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的核心区,全国唯一的“国家广播影视科技创新实验基地”、全省首个“安徽省创意文化产业集聚发展(合肥)基地”两大基地的核心区,生意盎然。

以数为媒,联动长三角“双子星”

“短短几个月,已经有快手、喜马拉雅等多家优质成长型企业先后入驻了。”绿城科技产业集团相关负责人说。

合杭梦想小镇,一方促进产业创新的平台,一块培育创新产业的沃土。如今,项目先导区——产业创新中心,入驻数字文化企业占比超过80%。小镇运营方绿城科技全面启动了小镇项目发展规划、产业研究、企业招引以及产业资源整合。

时针往回拨。2019年12月,包河与余杭签约共建合杭梦想小镇,计划依托滨湖卓越城,打造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示范样板”。2020年8月,在省级长三角一体化项目集中开工入园现场推进会上,合杭梦想小镇揭牌;9月,合杭梦想小镇专项扶持政策出台,包河区拿出“真金白银”的诚意奖补,为平台建设加码赋能。

“以数字传媒为内核,2021年,我们计划把杭州的应用场景优势与合肥的硬科技特色相结合,引进至少一家‘隐形冠军’企业在包河落地生根。”绿城科技相关负责人透露。

“‘十四五’开局,我们也会在更大范围内去寻找自身定位,尤其瞄准行业龙头企业和技术优势企业,对上游‘追根溯源’,对下游‘顺藤摸瓜’,在推动文化创意与信息技术碰撞的过程中,助力产业链‘梦想花开’。”文投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

吸附集聚,“智慧广电”筑基蓄能

2020年6月,国家广电总局“三院”安徽分院正式进驻滨湖卓越城。“这里是国家广电总局在全国除北京之外唯一同时设立“三院”的地方。”谈及项目“含金量”,文投公司相关负责人一言蔽之。

国家广电总局广播电视科学研究院在园区建设了人工智能云平台,为智能语音在全国广播电视行业的应用提供服务;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广播电视规划院在园区筹建了6个实验室,其中电磁兼容实验室是国家广电总局唯一从事电磁兼容(EMC)检测、研究的国家级实验室。

“数字信息的汇聚和服务,有体系有应用,但难在从‘中枢’到‘枝叶’的打通。我们依托滨湖卓越城独特的‘智慧广电’战略资源,可以搭载更多垂直应用服务,构建全链条式智能信息枢纽,为数字政府建设高质高效做好‘媒体+’”文章。”广电生态链企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安徽中广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

“以‘三院’为媒,滨湖卓越城或将成为长三角的重要节点,‘吸附’全国广电领域优质产业资源。”谈及未来,文投公司产业发展部负责人表示出期许。

点智成金,做技术成果“摆渡人”

2021年1月,剑指“具有国际影响的智能制造成果转化基地和产业孵化基地”的合工大智能院研发中心,从滨湖卓越城崭新启航,正式投用。

“前期,我们重点支持开展了260余项科技成果的转化及产业化,孵化了91家科技型企业,为全市212家产值千万以上的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合工大智能院相关负责人表示,项目启用,实实在在打破了长久以来的空间掣肘。新起点上,研发中心将致力打造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新型产业研究院。

此前一个月,同样是在滨湖卓越城,中国建材(合肥)技术中心项目全面封顶。这一新添的国家级科研平台,以研发为核心,以装备为载体,将聚力打造行业重大科学技术研发和高科技成果产业化平台。

在多方翘首期盼中,同样是2020年,由合肥市政府、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三方共建的合肥能源研究院,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能源研究院成果转移转化载体,业已顺利搬迁至滨湖卓越城。

“可以看到,我们有科创企业大展拳脚需要的成长空间、发展空间,未来,在政府搭台、企业唱戏、院所依托的背景下,我们会继续用服务说话,聚拢一批高精尖人才,帮助更多科技成果走出实验室,走进经济社会主战场。”文投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

芯视界,新世界

2020年,包河区“芯版图”再添一子,合肥芯视界集成电路设计科技有限公司签约落户滨湖卓越城。根据协议,不久,包河区将新增一座电视驱动芯片总部基地。

一个“芯视界”,一片新世界。

长三角金融一体化产业承接主平台、全省唯一金融类特色小镇——滨湖金融小镇,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美丽化学原班人马打造的高端科学可视化技术服务与孵化平台——安徽新知教育,提供基于人工智能视觉识别的场景化产品服务企业——安徽中科有智……看滨湖卓越城,一粒粒希望的“种子”早已播下。

2021年,包河区将大力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总部经济培育工程”;“十四五”期间,包河将培育形成数字经济、总部经济2个千亿级经济业态,金融、文化、新能源汽车暨智能网联汽车3个500亿产业集群。

“新时期,遵循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我们会继续在文化科技融合发展上做文章。以产业‘留人’,以环境‘养人’,以实际产出提高平台贡献度。”文投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

在滨湖卓越城板块,未来两年,中国首个圩堡文化特色小镇“圩美·磨滩”,融合文化创意设计、直播电商等元素的沈福村文化创意特色小镇,以及中小学、支路网建设等公共配套项目都将加快推进。 大湖之畔构筑卓越之城,续写更多“春天的故事”。一切令人期待,一切值得努力。

新华网2021-2-28

 

 

宝藏黔乡,那些被文化产业唤醒的村庄 文章下载

宝藏黔乡,那些被文化产业唤醒的村庄

刺绣、银饰、蜡染、民族医药、古法造纸、民间演艺……在贵州的众多乡村,文化产业在助推脱贫攻坚后,又将在乡村振兴中发挥重要作用。

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后,我国进入全面实施乡村振兴的崭新阶段。乡村振兴,文化不可缺位,文化是乡村振兴的铸魂工程。

贵州省2016年启动实施文化产业扶贫“千村计划”,累计扶持贫困县(区)文产项目54个,率先在全国走出了一条以文化产业助推脱贫攻坚的路子。

据不完全统计,从2016年到2020年,贵州文产项目扶持资金达到3500余万元,实现14个深度贫困县和20个极贫乡镇所在县全覆盖,项目类型涵盖民族服饰加工、手工艺品制造、吉他生产、刺绣、银饰、蜡染、民族医药、古法造纸、民间演艺、竹编、文化旅游景区及产品打造等多个业态。

文化助力乡村振兴,一方面激发了地区发展的内生动力,另一方面增强了民族文化自信,提振了各族群众的精气神。

600年历史的屯堡服饰热销背后

蓝青色的布料铺满桌面,63岁的张世福手中拿着一把剪刀,麻利地裁剪着。在中国农历春节即将到来之际,他正在自己的工作间赶制衣服,以备销售。

张世福所居住的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九溪村,被誉为屯堡第一村。全村有18个村民组、1605户、5729人。600多年前,明朝为平定及稳定南方,先后实施“调北征南”和“调北填南”行动,数十万军、民、商陆续屯集在以安顺为核心的贵州,逐步形成独具特色的军屯、民屯、商屯等安顺屯堡文化。

张世福赶制的衣服,正是从600多年前的汉阳凤装延续而来的屯堡服饰。他个人一年要制作大约600多件,销往刘官屯、杨关屯、旧州、二铺等各地屯堡村寨。

传统文化正成为乡村振兴的一个重要力量。九溪村村主任黄治庚表示,屯堡服饰的逐年热销只是九溪传统文化助推乡村振兴的一个方面。九溪村富集了传统屯堡文化最为鲜明的三大元素,这里的屯堡建筑和屯堡地戏也传承、保护得很好。

“石头的路、石头的瓦、石头的房、石头的城墙……屯堡建筑最独特之处几乎都是取材于石头。”黄治庚说,九溪全村有传统屯堡建筑300至400栋,其中集中连片的有200至300栋。这些建筑兼具传统的军事和居住功能,布局周密,其上雕绘有各种图案,极具历史和文化价值。

行走在村里,人们不仅可以通过这些石头建筑真切感受600多年前明朝古建筑的风貌,还能看到穿着传统屯堡服饰的屯堡人所呈现出来的独特生活场景。在这里,人与房与传统文化水乳交融,相得益彰,乡村魅力也在无形中得以展现。

正是得益于独特的传统屯堡文化的积淀,九溪村于2017年申请获批成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前来村里游玩的游客突破了3万人次。很多村民通过经营民宿、餐饮,在家门口逐步走上了转产创业就业的道路,2017年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1390元。

宽阔平坦的柏油路一路修到了高荡村。这个四周群山环绕的千年布依古寨,干栏式石木结构的屋舍错落有致,门前房后文竹、蔷薇红绿相间。

安顺市镇宁县高荡村是一个有600多年历史的布依族村寨,村里的石头建筑大都是从明清时期遗留下来的,寨门、古堡、营盘、石拱桥、古井、学堂等古建筑都是用石头建成。数百年来,这些建筑几乎未被破坏,保存完好。

高荡村是贵州省唯一的生态旅游示范点,也是国家民委命名的首批340个“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之一。

以前由于交通闭塞,高荡村里丰富的旅游资源并未成为村民致富的利器。虽背靠清山秀水,但高荡村的老百姓只能通过外出打工来贴补家用。去年,一条大路修到了高荡村门口,改变了高荡闭塞的交通状况,让高荡与县城的距离从以前12公里缩短到现在的不到7公里。

便利的交通将高荡“沉睡”的旅游资源转化为高荡村发展资本,如今,高荡村将建设成有机和观光农业、养生养老基地、特色旅游食品、民族文化旅游、水上娱乐等旅游综合体。全村176户人家,以前大半常年在外打工,如今看到了村里的改变,纷纷回了家。村里20多家农家乐已经陆续营业。

“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共同愿景,也是乡村振兴的目标所在。

当体育赛事与文化旅游“联姻”

丹寨县清江村以美丽乡村建设推进乡村振兴,依托苗族风情、精品产业和特色文化的辐射带动功能,努力打造集观光、旅游、研学等于一体的现代乡村农文旅综合体,打造“传统农耕文化+研学旅游”基地,小小苗寨散发出经济发展的蓬勃生机。

8月的清江村景色怡人,村内道路宽阔整洁,绿树成荫,带着浓厚苗族风情的特色民居散落在河道两旁,别致的苗家风雨桥、宽阔的民族文化广场,让清江苗寨更加整齐、美观。

这段时间,来自北京、广东、深圳、苏州、贵阳等城市家庭走进苗寨,体验传统农耕文化,大家吃农家饭、住农家屋、抓稻田鱼,感受来自大山深处的无限魅力。

看山、看水,最重要的是看一方的文化。“传统农耕文化+研学旅游”为主题开创乡村旅游精品研学项目是清江村发展乡村旅游的精髓。

在这里,孩子们除了实地了解农民耕田育苗、栽秧放鱼、稻香鱼肥、丰收稻谷等日常劳动生产的热闹景象,感受农民对土地的热爱与情怀,还可以踩进稻田,感受泥土的芬芳,与大自然亲密接触。

“我要抓鱼,我也要抓……”田坎边上的游客小朋友们在教练员的引导下依次有序地下田体验,有的勾着腰、有的干脆坐在田里,虽然大家脸上、手上、身上都是稻泥,但是孩子玩得十分尽兴。

刺绣、扎染、蜡染都是村里的特色文化,也是研学旅游推出的重点学习课程。孩子们自己动手,学习苗族工匠精神,传承苗族文化技艺,在游中学、学中游,不经意间练就本领,增长才干。

把艺术融入乡村发展,深挖多彩民族文化建设美丽乡村,贵州省不仅有生动实践,亦有成功典范。

近年来,贵州省在乡村生态宜居以及新农村建设方面取得成就的同时,通过文化艺术与乡村振兴的融合,总结文化生态与乡村建设的有效经验,促进农文旅融合发展,让老百姓有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让新农村焕发生机。

《小康》杂志、中国小康网记者从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获悉,根据第三方抽样调查结果初步测算,全省“五一”假期累计接待游客3412.14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67.96亿元。

从荔波县城出发驱车20公里,经过曲折蜿蜒的绕山公路,见到一片豁然开朗的开阔地,便来到了洪江国际艺术村。这里四周青山环抱,村里一条绿水在微风中荡起涟漪,一栋栋经过重新修葺的老房焕发着别样生机。

洪江村是布依族聚居村落,村里保留了百余栋干栏式建筑风格的老屋,具有鲜明的地方特点和浓郁的民族特色。

2016年,在第一书记马丽华创意规划下,洪江村开启了以艺术村落打造和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制度改革试点为两大抓手的农村改革,一时间吸引了包括诗人、画家、摄影家、导演等在内的艺术家,纷纷走进这个曾经名不见经传的古村落,或采风创作,或旅居于此。越来越多的艺术家选择在村民的手中认领已被列为“危房”的老屋,修缮一番,扎根乡村,寻找创作灵感。

贵州多山,这是世人皆有的印象。黔西南州几乎全域皆山,山地、高原、丘陵总面积占到了国土面积的95.6%。

如今,在兴义万峰林景区,花海绽放,观光小火车开行,每天游客不断,数十家蛋炒包谷饭生意火爆,游客要排队等候。前几年打工返乡的纳灰村民罗益素夫妇开的乡村客栈近来常爆满。“这都是旅游带来的实惠。”罗益素喜不自禁。

这只是近年来黔西南州注重发挥旅游对扶贫的带动作用、加快推进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

“没有文化的旅游是没有灵魂的旅游,没有体育运动的景区是缺乏激情的景区。”黔西南州在发展旅游产业的过程中,在发掘民族民间文化和历史文化的同时,当地也通过山地户外运动资源筹办各类体育赛事,全力打造地方体育品牌和旅游品牌,促进文化、体育与旅游资源的深入融合,使原来单一的观光旅游向体验旅游和休闲旅游转型。

如果说文化与旅游的结合为黔西南州的旅游赋予了丰富的灵魂,那么,一系列体育赛事与旅游资源的联姻则引发了黔西南州激情旅游的爆点。

自2007年以来,黔西南州利用独特的文化旅游资源,先后举办首届全国山地运动会、中国万峰湖野钓大赛、中国“史迪威公路”贵州晴隆二十四道拐汽车爬坡赛、万峰林全国徒步大会等一系列户外体育赛事,黔西南也因此成为知名度和美誉度较高的户外运动胜地。

当体育元素融入自然美景之中,景点便因运动而鲜活,而生情趣、生激情。体育赛事与文化旅游的“联姻”,为正在谋求跨越发展的黔西南州旅游业独辟了一条蹊径,注入了强大活力。

非遗文化为农村发展打开一扇窗

老翁苗寨,坐落在纳雍县张家湾镇大山深处的老翁村,有81户398人。他们服饰图案元素丰富,基础花纹就有圆形、半圆形、葫芦形等,每种图案代表着不同的意义。

长久以来,生活在这里的苗家儿女,遇到有纪念意义的事情都会先记录到随手采摘的叶片上,再织成图案,绣在服装上。这些历史以图案和衣服为载体,祖祖辈辈地流传下来,因此这里的服饰也被称为“无字史书”。

文化重在传承,也重在创新。现在,老翁苗寨不少村民经营起了苗族服饰,在保留传统文化元素的基础上,对服装的色彩、款型等进行改良,大大拓宽了市场销路,在传承文化的同时也增加了收入。

构树皮造纸,是贵州省遵义市花茂村传承千百年的工艺,曾濒临失传。2016年,热衷于传承“非遗文化”、在外从事酿酒生意的张胜迪,通过“凤还巢”计划返回家乡花茂村创业。她寻找吸纳了村中的一些老手艺人、农民书画家、返乡农民工、返乡大学生创办了“花茂人家”造纸工坊,致力于传承构树皮造纸技艺。

花茂村制陶业有着100多年的历史。陶瓷除了工艺,特别讲究土质。不同的土质,出产不同的陶器。与南方土质以红土居多不同,花茂村白泥分布广,土层深厚。白泥颗粒细、密度大、黏性好、耐高温,是制陶的上好原料。

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白泥这一“土特产”,也为花茂人打开了一扇生存、发展的窗。从清朝光绪年间,一毛姓工匠来到这里,用白泥烧制陶碗开始,直到20世纪80年代,花茂土陶业兴盛一时,全村超过60%的家庭将其作为副业。

乡村是传统文化的“源头”,山地是农耕文明的载体,乡村振兴的内涵,更应该强调文化复兴,只有拥有文化自信,一个民族才不会随波逐流、迷失自我。只有对乡村当地历史人文元素的深度挖掘,以文化引领乡村振兴,才是乡村振兴的强大推力。

有关专家表示,文化是贵州农村的经济发展基础和动力,更是贵州农村的未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没有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农业农村的现代化是人文发展的现代化,是人类发展的现代化,是贵州发展的必经之路。农村人文发展,反过来能够促进农村全面发展,提升人民物质生活水平和文化生活水平,也是贵州发展应有之义。

中国小康网2021-8-27

 

 

包容开放 顺义文化产业展翅 文章下载

包容开放 顺义文化产业展翅

借助首都国际机场优势和“两区”建设契机,顺义区正努力给自己打上文化的烙印。新建图书馆、文化馆投入运营3个月,综合性文化产业集团雅昌独创了“印刷+IT技术+文化艺术”的商业模式,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北京)更为国内外文化产品架起桥梁。未来,顺义还将成为世界人才的聚集地。迎风展翅正当时,顺义将逐渐打造成文化产业创业、投资、发展的理想之地。

空间资源

图书馆智能化升级

顺义新城第五街区,几座崭新的大楼比邻矗立,这里是新建不久的顺义区文化中心,包括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大剧院在内,已于今年3月开始试运行。作为顺义区首个大型公共文化综合体,它也逐渐成为了顺义文化的新地标。

与原来的图书馆老馆相比,顺义区图书馆新馆可谓焕然一新,无论是在体量、面积、功能还是设计上,都进行了全面升级。顺义区图书馆馆长史红艳介绍,新馆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是老馆的4.6倍。一进入图书馆明朗的大厅,就能看见一块智能电子屏幕实时更新着到馆人数、办证量等数据。新馆日接待能力达1000人以上,全年可接待读者35万人次,馆藏图书130余万册。而老馆的日接待能力不到500人。

“我们有国学馆,有外文阅览室,尽力满足各种不同需求。作为公益一类单位,由财政全额拨款,老百姓进图书馆全部是免费的,只需要交100元押金就可以借10本书。”史红艳说。

而与老馆最大的不同,在于新馆要打造智慧图书馆、现代化图书馆。馆内随处可见各类智能设备,除了智能大屏幕外,还有瀑布流、智能机器人、朗读亭、自助借还设备等。

树立在墙面上滚动着的书籍封面图,是超星电子书瀑布流,里面有3000册书籍实时滚动。只要点开某本书,通过手机扫码就可以在手机上阅读相应的电子书。

在图书馆旁,顺义区文化馆也提供着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青少儿活动中心、老年活动中心、非遗文化展厅、书画展厅、典藏钢琴艺术中心、潮白剧场等,给公众的文化生活增添色彩。

“这架钢琴与普通的立式钢琴有很大的差别,是自动演奏钢琴,把踏板放下来放上曲谱就可以踩踏出音乐……”在典藏钢琴艺术活动中心,伴着悠扬的古典钢琴演奏声,钢琴收藏人平静向北京商报记者展示着各类欧洲古董钢琴。

平静是一位热心的归国华侨,她希望通过公益的展出,让古老的欧式文化与本土文化融合共处,为市民群众品味古典音乐打造热门好去处。而这也是文化馆在社会化运营方面融入社会力量和公益力量的突破性尝试。

“我们主要是把在欧洲收藏的古董钢琴拿出来,让老百姓走近它们,了解钢琴背后的文化、历史渊源。”平静告诉北京商报记者,这里,每周末有不同主题的音乐会、音乐讲座,或开办音乐分享沙龙,致敬经典。到目前为止,开馆已经2个多月,办了十余期活动。

品牌支撑

文化企业领军

在空间资源改造升级的同时,顺义文化产业也正加速释放能量。根据2020年数据,顺义区共有规模以上文化企业128家,实现营业收入130亿元,占北京市文化产业营业收入的0.9%,总量居全市第九位。

顺义区编制的《顺义区文化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9-2035年)》确立了打造文化产业发展引领区、提升区、融合区“三区联动,多点支撑”的空间布局,重点发展会展业、文化贸易、创意设计三大产业,培育数字出版、新闻传媒、艺术品交易、电子竞技、文化演艺、影视制作、高端文化装备制造、智能消费终端生产等八大文化产业。

在艺术印刷领域,雅昌文化集团(以下简称“雅昌集团”)是重要的领军企业。其位于顺义区的大楼里,有一个展厅展示了雅昌印制的51000多种书籍,就如同一个企业的图书馆,记录着公司每一步的印记。

“20多年来,雅昌制作的图书已超过60000种,3亿册,为超过7万位艺术家与收藏家、600多家拍卖公司、200多家文博机构、上千家艺术机构、500多家出版社以及商业艺术品牌等艺术和商业客户提供高质量印刷服务。”雅昌集团副总裁尹晖介绍。

据介绍,雅昌集团独创的“印刷+IT技术+文化艺术”商业模式,也成为了传统行业产业升级的典范。通过与国际顶级的技术和材料供应商建立战略合作,雅昌独创一套满足艺术印刷标准的技术和管理体系。在此基础上,雅昌开发了独有的艺术印刷品质策划系统和色彩流程管理系统,颠覆了传统印刷业被动加工的方式,极大地提升了印刷服务的品质。

除了雅昌集团,目前顺义区还拥有笔克等行业领军企业,有当红齐天等致力于数字文化沉浸体验研发推广的文化科技公司,有华体电竞等打造高端电竞赛事的电竞企业,有中韩三泰、星际互娱等知名动漫企业,它们共同成为了顺义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

而这一切也离不开资金的支持。在文化产业发展的过程中,顺义出台实施了文化产业扶持政策,设立5000万元文化产业发展资金,其中2000万元专门用于文化产业项目扶持,目前已扶持区内160多个文化产业项目近1.5亿元;3000万元专门用于文化企业融资引导资金,联合第三方机构,每年形成不少于6000万元的融资服务资金,2018年以来,已累计投放资金6000万元,截至目前,帮助区内34家文化企业获得融资共计2.25亿余元。

文化贸易

引进、出口的快捷大门

北京天竺综合保税区内,毗邻首都国际机场,是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北京),它是文化和旅游部与北京市合作共建的国家级对外文化贸易服务平台。

在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北京)中,分布着多个国内外展厅。以昆虫、矿石等为材料创作的艺术品展览《跟随CHRISTOPHER MARLEY去解密自然》(以下简称“解密自然”)正在展出,同期开展的还有亚洲艺术周、“一带一路”陶瓷文化城市会客厅等,蝴蝶、蛇、矿石、陶瓷、油纸伞、来自台湾的收藏品等,均陈列在其中。

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北京)产业发展部总经理张凯介绍,“解密自然”是一家美国公司办的展览,在这里进行预展,国内的公司再从这里选购,目前已经有很多企业开始预订这些作品。

这些展厅坐落在天竺综合保税区内,也就是说,与直接进入国内展览不同,在这里展览可以享受各种保税政策。张凯介绍,“从国外进来到园区里的所有设备、物料都可以进行保税的展览,如果这些设备物料出了这个园区,需要交增值税和关税才能到国内进行展览。而在这个园区里展览是不用交这些税的,类似于在一个公海上,相当于‘国内的境外’”。

“这样一来,这些展品就可以在园区中提前预展和使用,国内企业在这里挑选,挑选之后出多少东西,交多少关税。同样,国内货物进到这个园区,也会有出口退税,国外客户来到园区想带走什么产品,可以直接办理出口手续,节省了不少时间。”张凯说。

据了解,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北京)建设共分三期投入运营,其中一期工程为国家文化贸易企业集聚中心,正在重点引进一批国内外优秀文化与贸易类企业,发展文化产品的研发、生产、加工、展示、租赁、采购、分销等业务;二期工程为国际文化产品展览展示及仓储物流中心,正在建设中;三期工程国际文化商品交易服务中心也尚在筹备设计中,将为基地入驻企业提供基础生活配套服务及国际文化贸易、商品展示、会展、进出口代理、贸易咨询、金融、交易交割等产业服务。

资源保障

海外人才聚集地

为了保障文化企业人才资源,顺义正在大力推进国际人才社区建设,区内有众多优质国际学校,教育、住房、医疗等,将为文化企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工作和生活保障。

2019年9月,在顺义国际人才社区和首都机场临空经济示范区建设的核心区域,建起了北京市首座“海高大厦创新产业平台”(以下简称“海高大厦”)。海高大厦是由北京海外高层次人才协会与顺义区政府共同为海外高层次人才打造的创新创业平台,致力于为北京市引入海外高层次人才、尖端创业团队、高成长性企业和高精尖优势产业。

政策优惠让这里吸引并留住了越来越多的人才。HICOOL管家负责人、北京海高创新科技服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宋佳介绍,海高大厦可为落户企业提供至少两年的免租金优惠和配套的创业人才服务。同时,入驻人才和项目可享受顺义区一系列产业、人才政策。

陈雨恒是知觉之门(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的首席执行官,他和他的团队在去年6月选择入驻海高大厦。此前,这家公司在美国创业,作为年轻的游戏企业,主要业务是运用人工智能打造下一代交互式娱乐体验。来到海高大厦后,他们获得了免费的办公区域。

“政府非常大力度地支持海外回国创业的优秀创业者,这个免费办公室能够让我们在更好的土壤里发挥创造力,在流程上也给了我们很多帮助。”陈雨恒说,“最近我们刚结束了新一轮融资,在大量招人,要给外国人员办工作签证等,海高帮助我们在一周左右的时间完成了这些程序,免去了我们跑流程的时间。”

对于中国游戏产业的发展,陈雨恒感慨道,“游戏行业是文化产业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顺义和海高非常重视国外人才的引入。我们这一代年轻人,看的动漫等都是从外国输入的,最近几年,中国在手游方面抓住了时代机会,基于数据和AI的积累,在落地应用方面实际上是非常领先的。我们的投资方都是欧美资源,他们也非常看好中国的游戏行业”。

在顺义区,越来越多这样的企业已落地生根。海高大厦已引入海外高层次人才创办企业29家,涉及海外高层次人才23人。未来五年,海高大厦将引进50名海外高层次人才,为顺义主导产业,甚至北京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北京商报2021-6-20

 

 

发挥文化产业促进法在深化产业治理中的作用 文章下载

发挥文化产业促进法在深化产业治理中的作用

我国的文化产业经历了无数的实践积淀以后,留存了优秀的文化素养,深化国家文化产业治理的核心在于充分发挥国家多元化主体的实际功能,与此同时在深化文化产业治理的过程中,需要将文化产业促进法与国家多元化主体进行有机结合。从我国文化产业深化治理现状来看,对于文化产业治理促进的积极影响尚未显现,政府主体不能均衡处理各方面的公私权益,正因如此,要在深化产业治理的过程中充分发挥文化产业促进法的积极作用。

  深化产业治理背景下文化产业促进法的现实需要

  1.深化文化产业治理是产业发展第一要义

  从文化产业整体的发展现状来看,文化产业的发展程度映射出了文化产业的综合治理水平,由此可见,作为中华优秀文化的继承者,在保持高度文化自信的同时也要为文化产业的繁荣添砖加瓦。严格意义上的文化产业治理是现有的各种公共机构以及私人机构对其事务多种管理方式的总和,从某种意义上可以将这看作参与文化治理的不同层面的公民进行利益调和的过程,参与文化产业治理的主体包括但不局限于国家,除此之外还有与政府主体存在一定联系的各种社会主体。

  2.立足文化产业促进法,强调文化深度治理

  在我国诸多学者的观点中,深化产业治理的核心问题是强调文化治理,除此之外还要对文化本身进行政治治理,严格意义上的文化治理首先指的是对文化领域本身的治理,要通过鼓励多元化主体参与来确保治理稳定发展,从而实现工序平衡,这个过程强调了文化主体对于治理主体的塑造功能,同时还具备强化市场、弱化行政的功能,当前的大环境下,开展文化产业深度治理的过程,从实质上来讲也是对文化领域进行法治化规整的过程,由此可见文化治理与文化立法联系密切。在当前深化文化产业治理的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文化产业促进法积极的影响,为深化产业治理推波助澜。

  进一步发挥文化产业促进法在深化产业治理中的作用

  宪法第四十七条明确规定了我国公民参与文化活动并且参与文化治理的权利。公民在社会生活中要以正确并且合理的方式参与到文化治理中。在深化文化产业治理的过程中,要确保公众有力有效地参与,对于深化产业治理的结果而言,要最大限度地贴近人民的实际生活,并且要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人民对于文化的基本需求以及合法权益,这些都需要文化产业促进法发挥其功能后才能更好地实现。

  在使用文化产业促进法来加强文化产业治理过程中,还暴露出了一系列的问题,比如文化产业促进法相关政策不够成熟,文化产业促进法作用机制的发挥存在短板,在开展深化产业治理的过程中,应当准确找出其中的核心问题,为当前深化产业治理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为文化产业的深度发展铺路搭桥,以此确保文化产业促进法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惠及人民,就文化产业治理整体的发展情况来看,文化产业促进法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以及推动文化产业稳定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在我国整体文化相关的法律体系架构中,可以根据政府和社会不同群体之间参与文化治理方式的不同从而进行更加精细化的分工。文化产业促进法在深化产业治理的逻辑层面发生了改变,同时在调动社会公民参与到文化产业治理这一方面也起到了较大的推动作用,文化产业促进法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社会文化资源的竞争力以及获取文化资源的整体效率,同时也拓宽了民众实现文化权益的途径,通过活跃文化市场的方式提高了获得文化资源的效率和文化资源的竞争力。除此之外,这种嵌入式的文化治理方式还在一定程度上吸收了分散式和中介式的特点,公权机关对文化治理行使的统筹职能得到了强化,又通过使用简政放权的方式使得更多的社会力量进入到文化产业治理领域的内部当中。

在当前文化产业促进法的大环境背景之下,对于深化文化产业治理手段的选择上,对不同文化主体的工作分工进行了更为细致的强调。在这个过程中,参与管理的政府主体对文化产业管理进行公开放权并且以此来解决文化产业发展疲软的问题,因此,文化产业促进法的相关要求为社会文化服务提供了更有效的文化资源保障。文化产业促进法更多地强调了文化治理过程中治理手段多元化,目的是更好地实现社会文化效益和经济文化效益的有机结合。其中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强调了行政手段为主导,社会力量为辅助的原则,这就对政府权力机关文化服务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此同时还鼓励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参与到文化治理的工作中,而政府权力机关在这个过程中主要起到了引导和监督的作用。除此之外,在文化产业治理的过程中还会存在公共权利与个体权利的矛盾问题,因为,在深化文化产业治理过程中产生了一定经济效益的同时,在实际意义上还具有一定的意识形态属性,也正因为如此,对于二者之间权利的平衡也就大大增加了难度,在深化文化产业治理坚持公权为主导的前提下,同时也要兼顾公权与私权之间的协调,二者进行有机融合之后,才能更好地实现文化产业治理水平的提升。开展对于国家文化产业的治理是当前实行依法治国政策下实现法治现代化的重要内容,需要社会多元化的力量发挥各自的优势和贡献,而文化产业促进法强调了政府应该坚持以公民文化权利为正确指向,在开展深度文化产业治理的过程中,很大程度提升了社会的文化认可度以及文化自信。

法治日报 2021-9-15

 

 

动漫IP阿狸发力,文化产业的新思路 文章下载

动漫IP阿狸发力,文化产业的新思路

5月23日,国民IP阿狸所属公司梦之城联合博集天卷在北京颐堤港西西弗书店举办新书发布会,并对外宣布了《阿狸奇遇冒险系列》童话绘本上市的消息。自阿狸15周年生日会宣布“新内容”“新美学”“新场景”发展方向之后,这是梦之城在“新内容”领域的第一张答卷,而新美学、新场景的计划也逐渐浮出水面。

未来几年,梦之城将会围绕着阿狸这一热门动漫形象进行内容发掘,从内容、美学、场景等全方位打造国漫热门IP,无论是绘本、TV动画、电影,还是围绕阿狸进行衍生品开发和主题乐园建设,都会同步进行。

“很多朋友会用自己喜欢的动漫形象作为表情包,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也会把周边的手办、抱枕等衍生品放在家里,甚至会拥抱他们,和他们讲话。细想原因,我们之所以喜欢动漫IP,是我们希望有一个忠实可靠可爱的伙伴陪伴在身边,这是一种情感需求和寄托。”阿狸的创作者,梦之城创始人徐瀚在活动中表示,正如著名的心理学家阿德勒曾经说过的,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而幸福的人一生被童年治愈。人类的美好情感都是相通的,在奋斗的路上的我们都需要被温暖、被治愈,即使,我们已经是成年人。

也正是因为这些原因,全球范围内,围绕IP的商业开发已经非常成熟。WikiMili根据上市公司财务数据、全球第三方权威数据统计平台等,汇总得出了全球最赚钱的50个IP。诞生于1996年的“精灵宝可梦”稳居第一,以1000亿美元的收入高居榜首。

在中国的原创IP中,只有王者荣耀以100亿美元的收入上榜,位居第50位。但这个IP也是最年轻的一个,其他49个IP的平均诞生时间在40年左右。

中国的IP开发起步晚,一方面导致了现在的年轻人,对于宝可梦、迪士尼等外国动漫形象的过渡偏爱。不过,在另一方面,随着阿狸等热门IP的成熟,中国原创IP也走出了一条适合自身的发展路径。

动漫、童话等内容,无可避免地涉及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我们中国人自己的亲子观、家庭观都是和国外不同的,我们需要自己打造属于中国人自己的童话。”徐瀚表示,从女娲造人到夸父追日,我们其实有很多的民族神话故事,蕴藏着我们的文化基因,是一个巨大的宝藏,甚至我们当代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这些都是中国作者创作的源泉,而且讲故事的方式也变得多种多样。

基于这些的想法,徐瀚开始为儿童创作阿狸的绘本,阿狸TV动画,还有未来上映的阿狸大电影,并且打造了阿狸的童话乐园,让大家真实地感受到美好。而这些努力也到了国内外的认可:阿狸获得了中国动漫的最高奖项——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最佳动漫形象奖,并且是国内首个获得“亚洲授权业卓越大奖-最佳亚洲授权项目”的形象,同时也入围了号称“授权届奥斯卡”的LIMA国际授权业大奖,与我们熟知的海外IP们角逐,让全世界看到了这个来自中国的IP。

有了优质的IP,围绕IP的开发和衍生品的打造,就成为了中国创作者需要思考的事情。通过动漫形象打造动画电影,再通过衍生品销售打造文化符合,进而提升文化产业规模的路径,已经被国外IP验证可行。“玩具总动员”、赛车总动员”和“冰雪奇缘“的收入占比中,最大的业务是衍生品销售,分别有177.78亿、191.14亿和105.88亿美元。而在“精灵宝可梦”的1000亿美元的商业收入中,有760亿美元来源于授权衍生品,其内容从游戏到集换式卡牌,从图书到光碟、玩具、服饰,加上周边零售店,甚至出现了精灵宝可梦主题的喷气飞机。

作为融创文化旗下梦之队的一员,徐瀚和梦之城也开始更多围绕阿狸这个文化符号的探索。在IP授权衍生领域,融创文化旗下阿狸为主的IP已累计推出了10000+SKU产品、铺设了3000家线下渠道、授权合作伙伴超过500家……在消费场景方面,从阿狸的绘本,到阿狸TV动画,再到未来上映的阿狸大电影和阿狸的童话乐园,从IP到文化符号,再到消费场景的迭代,梦之城已经走到了前面。

融创文化将自己的战略定位为“IP+内容+新消费新场景”,IP打造将是融创文化的核心出发点,IP是基础,内容作为放大器,新消费新场景则是商业价值的拓展路径,融创文化希望以此开拓探索文化领域更稳健的商业模式。

而融创丰富的线下场景是IP打造的强力支撑。截至目前,融创文旅已拥有13座文旅城,5个旅游度假区,9个会议会展中心,43个文旅小镇,其中涵盖22个主题乐园、97个商业等。这些场景资源是融创文化赋能IP价值的支持,走入线下也是IP运营的重要方向。

融创文化的这些探索,既是阿狸这些成熟中国原创IP的新机遇,更是未来更多国产IP的全新发展机会。伴随着中国的发展与强大,中国符号、中国形象等背后代表的中国文化,会被世界上更多的人了解和喜欢。

“选择用童话,成为一名中国故事的讲述者,是我会一直坚定走下去的路。”徐瀚在发布会上表示,未来中国会有越来越多的本土IP、文化符号诞生,讲述更多更精彩的中国故事,阿狸希望成为其中的一员。

环球网2021-5-24

 

 

通知

信息已完善成功
确认

在线咨询: 010-51651161

客服电话: 010-51651162

地址: 北京市东城区沙子口路76号富莱茵花园18号楼

返回顶部
用户注册

个人注册

单位注册

联盟单位注册

{{ registerData.isHasName ? '用户名可以使用' : '用户名已被占用'}}

*请输入长度(6-20)位数的数字或字母

{{count}}s后再次获取
获取验证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 《用户协议》

注册
注册中...
{{ registerUnityForm.isHasName ? '用户名可以使用' : '用户名已被占用'}}

*请输入长度不小于6位数的数字或字母

{{count}}s后再次获取
获取验证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协议》

注册
注册中...
{{ registerWorkUnityForm.isHasName ? '用户名可以使用' : '用户名已被占用'}}

*请输入长度不小于6位数的数字或字母

{{count}}s后再次获取
获取验证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协议》

注册
注册中...
已有账号,
用户登录

个人登录

单位登录

联盟单位登录

新用户注册
找回密码

您已经成功设置密码,请使用新密码登录
权限不足

您未开通此功能,是否去开通?
确认
取消
权限不足

您未开通此功能,是否去开通?
确认
取消
提示

请购买本平台相关服务后使用该功能。
去购买
再想想
请注册/登录后完成购买。

1.本学习平台资料查看针对会员开放;
2.购买相关服务请先注册/登录后完成购买;
用户协议

 

“帮我搜”网络平台站用户注册协议书

 

一、总则

此份协议是注册用户接受“帮我搜”网络平台(以下简称本平站)产品和服务时适用的通用条款。因此,请您在注册成为本站用户前或接受本站的产品和服务之前,请您详细地阅读本注册用户协议的所有内容。

1 注册用户了解并同意:

①只要注册用户点击同意按钮并完成注册,注册用户就已接受了本注册用户协议及本站公布的各项服务规则包括填写实名的联系方式等等) ,并愿意受其约束。如果发生纠纷,注册用户不得以未仔细阅读为由进行抗辩。

②随着市场经营情况的变化,本站有权随时更改本注册用户协议及相关服务规则。修改本注册用户协议时,本站将于相关页面公告修改的事实,有权不对注册用户进行个别通知。注册用户应该在每次登录前查询网站的相关公告,以了解注册用户协议及其他服务规则的变化。

2、若注册用户不同意本注册用户协议或相关服务规则,或者不同意本站作出的修改,注册用户可以主动停止使用本站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如果在本站修改协议或服务规则后,注册用户仍继续使用本站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即表示注册用户同意本站对本注册用户协议及相关服务规则所做的所有修改。由于注册用户在注册用户协议变更后因未熟悉公告规定而引起的损失,本站将不会承担任何责任。

3、本站的各项电子服务的所有权和运作权归本站。本站提供的服务将完全按照其发布的服务条款和操作规则严格执行。注册用户必须完全同意所有服务条款并完成注册程序,才能成为本站的注册用户。注册用户确认:本协议条款是处理双方权利义务的当然约定依据,除非违反国家强制性法律,否则始终有效。

二、服务简介

1、本站运用自己的操作系统通过国际互联网络为注册用户提供网络服务。同时,注册用户必须:自行配备上网的所需设备,包括个人电脑、调制解调器或其他必备上网装置。自行负担个人上网所支付的与此服务有关的电话费用、网络费用。

2 基于本站所提供的网络服务的重要性,注册用户应同意:提供详尽、准确的个人资料。不断更新注册资料,符合及时、详尽、准确的要求。

3、本站对注册用户的电子邮件、手机号等隐私资料进行保护,承诺不会在未获得注册用户许可的情况下擅自将注册用户的个人资料信息出租或出售给任何第三方,但以下情况除外:注册用户同意让第三方共享资料;注册用户同意公开其个人资料,享受为其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本站需要听从法庭传票、法律命令或遵循法律程序;本站发现注册用户违反了本站服务条款或本站其它使用规定。

4、关于注册用户隐私的具体协议以本站的隐私声明为准。如果注册用户提供的资料包含有不正确的信息,本站保留结束注册用户使用网络服务资格的权利。

三、帐户密码和安全性

注册用户一旦注册成功 ,成为本站的合法的注册用户。您可随时根据需要改变您的密码。注册用户将对注册用户名和密码安全负全部责任。另外,每个注册用户都要对以其注册用户名进行的所有活动和事件负全责。注册用户若发现任何非法使用注册用户帐户或存在安全漏洞的情况,请立即通告本站。

四、拒绝提供担保注册用户个人对网络服务的使用承担风险

本站对此不作任何类型的担保,不论是明确的或隐含的,但是不对商业性的隐含担保、特定目的和不违反规定的适当担保作限制。本站不担保服务-定能满足注册用户的要求 ,也不担保服务不会受中断,对服务的及时性,安全性,出错发生都不作担保。

五、有限责任

本站对任何直接、间接、偶然、特殊及继起的损害不负责任,这些损害可能来自:不正当使用网络服务,在网上购买商品或进行同类型服务,在网上进行交易,非法使用网络服务或注册用户传送的信息有所变动。这些行为都有可能会导致本站的形象受损,所以本站事先提出这种损害的可能性。

六、通告

所有发给注册用户的通告都可通过重要页面的公告或电子邮件或常规的信件传送。本站的活动信息也将定期通过页面公告及电子邮件方式向注册用户发送。注册用户协议条款的修改、服务变更、或其它重要事件的通告会以电子邮箱或者短信进行通知。

七、注册用户的建议

奖励注册用户在他们发表的一些良好建议以及一一些比较有 价值的策划方案时,本站愿意展示用户的构想落于实现。

八、责任限制

1、如因不可抗力或其他本站无法控制的原因使本站销售系统崩溃或无法正常使用导致网上交易无法完成或丢失有关的信息记录等,本站不承担责任。但是本站会尽可能合理地协助处理善后事宜,并努力使客户免受经济损失。

2、除了本站的使用条件中规定的其它限制和除外情况之外,在中国法律法规所允许的限度内,对于因交易而引起的或与之有关的任何直接的、间接的、特殊的、附带的、后果性的或惩罚性的损害,或任何其它性质的损害, 本站、本站的董事、管理人员、 雇员、代理或其它代表在任何情况下都不承担责任。

九、法律管辖和适用

1、本协议的订立、执行和解释及争议的解决均应适用中国法律。

2、如发生本站服务条款与中国法律相抵触时,则这些条款将完全按法律规定重新解释,而其它台法条款则依1旧保持对注册用户产生法律效力和影响。

3 本协议的规定是可分割的,如本协议任何规定被裁定为无效或不可执行,该规定可被删除而其余条款应予以执行。

4、如双方就本协议内容或其执行发生任何争议,双方应尽力友好协商解决;协商不成时,任何一方均可向本站所在地的法院提起诉讼。

十、其他规定

1、如本用户协议中的任何内容无论因何种原因完全或部分无效或不具有执行力,本用户协议的其余内容仍应有效并且对协议各方有约束力。

2、本用户协议中的标题仅为方便而设,不具法律或契约效果。

 

同意
取消
状态变更提示
状态变更提示:您的账户在另一设备上进行登录,提示后 2S 后 自动跳转到登录页面
同意
取消
提示

本平台会尽快针对您提出的主题搜集相关借鉴资料, 搜集结果会在3个工作日内发送到您的会员中心, 请注意查看,未及时收到信息可随时联系客服。
提交成功
提示

您已提出了一条帮我搜未完成,请您耐心等待或联系客服。
如何联系客服
上传凭证

只支持jpg、jpeg、png格式

上传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