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热线:

微信

小程序

公众号

类别:红色文化学习案例

提出单位:****文明办

题目:创新保护延展文化脉络的经验实践

资料提供时间:2022-12-30

目录

更多

让历史“活”在民众身边 北京创新保护延展文化脉络 文章下载

让历史“活”在民众身边 北京创新保护延展文化脉络

什刹海西海“静”下来尽显历史景观风貌,市民漫步岸边感受大运河之美;创新修缮理念和工作方法整体保护长城,打造国家对外开放文化“金名片”;琉璃河考古遗址公园建设稳步推进,努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标志性文化遗产……首届北京文化论坛将于7月25日至26日在北京举办,力争打造成为文化领域的全国性品牌论坛,助推全国文化中心建设。论坛上,大运河、长城、西山永定河三条文化带将展现在创新保护延展文化脉络取得的最新成果,让更多人了解古都北京如何守住北京千年古都的“城市之魂”,保护好、传承好在历史中创造、积累和延续下来的优秀文化,让文化资源惠及更多民众。

大运河、长城、西山永定河三条文化带承载了北京“山水相依、刚柔并济”的自然文化资源和城市发展记忆,历史悠久、内涵丰富、底蕴丰厚,是北京文化脉络乃至中华文明的精华所在,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深度交融的空间载体和文化纽带。北京以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为根基,以大运河文化带、长城文化带、西山永定河文化带为抓手,构建历史文化遗产连片、成线的整体保护格局。

位于北京市德胜门西什刹海西海的西海湿地公园。 杜燕 摄

千年运河滋养流动,讲述传承与发展

位于北京市德胜门西什刹海西海的西海湿地公园,是北京核心城区唯一的一处湿地公园,50余种水生植物及野鸭岛的各种鸟类栖息、嬉戏。近几年来,通过拆除违建、疏通堵点,连通步道,新建七处总计1000平方米的环湖观景栈道,让西海“静”下来,成为市民休憩观景的亲水之地。

湖边一尊郭守敬雕塑,把游客仿佛拉入曾经繁忙的漕运之地。

据介绍,元代郭守敬在积水潭(什刹海)西端凿渠东下,修建通惠河,使京杭大运河漕粮自通州白河、经通惠河,直抵京师大都城。如今,西海湿地公园北入口至湖边郭守敬雕塑之间形成郭守敬之路,同时将原有什刹海入水闸口进行恢复性展示,与汇通祠郭守敬纪念馆的展陈内容进行呼应,丰富运河文化内涵。

位于北京市德胜门西什刹海西海的西海湿地公园。 杜燕 摄

市民在这处亲水之地感受运河文化的魅力,也欣赏朴野自然的湿地景观风貌。

这是近年来北京持续推进生态之河建设、沿岸生态环境治理的成效之一。据介绍,目前大运河北京段涉及的断面实现全面监测,主要河段水质已基本达到水环境功能区要求。北运河(通州段)综合治理主体工程完工,萧太后河(朝阳段)全线河道实现贯通。持续开展亮马河综合治理工程,国际风情水岸建成了约80万平方米的景观廊道。

此外,北京持续推进文化之河建设,万寿寺周边搬迁腾退顺利完成、运河文化公园加快建设,大运河源头遗址公园一期实现开工、路县故城遗址公园一期已具备开园条件,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得到加强;推进发展之河建设,通州大运河文化旅游景区积极创建京东唯一国家5A级旅游景区,恢复“三庙一塔”古建筑历史格局。大运河博物馆(首博东馆)、城市副中心图书馆、剧院三大文化设施主体结构已全部封顶,未来将成为大运河沿线文化新地标;推进融合之河建设,北运河(京冀段)全线62公里实现游船通航,标志着京津冀协同发展再次迈出重要一步。连续三年与杭州市共同举办“中国大运河文化带京杭对话”活动,开创以文化建设促进区域合作新模式。

北京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大运河是与民众休戚与共的宝贵历史遗产,北京持续推进民生之河建设,并将继续讲好运河故事,提升文化品质,把大运河打造成为璀璨文化带、绿色生态带、缤纷旅游带,为全国文化中心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整体保护长城,打造对外开放文化“金名片”

近年来,长城作为遗产保护和文化带建设的重要内容,相继纳入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和全国文化中心建设。

北京持续探索长城保护长效机制,编制长城沿线马兰路、古北口路、黄花路、居庸路、沿河城5大重点组团规划,重点实施中国长城博物馆改造提升工程、北京长城文化节、箭扣长城修缮等3项国家级标志性项目,实现长城整体保护,服务首都,打造国家对外开放文化金名片,展现大国形象、首都风范。

北京加大长城抢险修缮力度,在全国率先推进实施长城抢险加固工程。截至今年6月,已实施50项长城抢险加固工程。

北京始终秉持文物保护“最小干预原则”,不断尝试创新修缮理念和工作方法,并在箭扣长城脚下挂牌成立全国首个长城保护修复实践基地,选取箭扣长城和大庄科长城开展研究性修缮,通过考古发掘、地质勘探、勘察设计、数字化跟踪等步骤和手段,不断探索长城保护修缮可复制、可推广的北京经验。

此外,北京在长城沿线6区建立长城保护员队伍,共488人,负责日常巡视、险情监测、环境清理、游人管理等工作,形成了全覆盖、无盲区的长城遗产保护网络。

北京还创新合作研究,打造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高端智库,成立“北京长城文化研究院”助推北京长城文化带及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促进长城科学保护、合理利用,探索长城文化保护利用的创新之路。同时,举办两届北京长城文化节,即将举办第三届长城文化节,推出系列专题纪录片及短视频,让世界文化遗产成为民众可感、可知、可参与的生动实践。

资料图:北京琉璃河遗址考古发掘现场出土的文物。 摄

从“北京之宝”到冬奥遗产,多元文化交相辉映

“琉璃河遗址是北京悠久建城史的珍贵物证,它的发现将北京建城的历史推进到距今三千多年前的西周时期。”北京市考古研究院院长郭京宁表示,1962年,北京市文物工作队、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师生等首次对琉璃河遗址进行科学调查和试掘。此后数十年,对城址区、墓葬区的多次发掘研究证实了琉璃河遗址的重大学术价值。2021年发掘的青铜卣铭文首次亮相,为北京地区三千年筑城史提供了最早的文献证据,被学者们认为“以无可争议的文字资料实证了三千余年的北京建城史,在世界城市史研究上具有独特价值,堪称‘北京之宝’。”

据介绍,目前琉璃河考古遗址公园建设稳步推进,努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标志性文化遗产。此外,推进《金中都城遗迹保护规划》编制,实施金中都城墙遗址考古工作,开展金中都城遗址公园概念性方案设计。

资料图:北京琉璃河遗址考古发掘现场出土的文物。 摄

这是西山永定河文化带遗址保护取得的突破性进展。据介绍,西山永定河文化带历史文化资源丰富,既有周口店北京人、山顶洞人等旧石器时代遗址,东胡林人、镇江营等新石器时代遗址,又有琉璃河西周燕都遗址、金中都遗址;既有香山双清别墅、卢沟桥宛平城等红色文化纪念地,又有传统村落、京西古道、京西民俗等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有以首钢、二七机车厂为代表的工业遗产,又有中关村海淀园、大兴新媒体基地等现代文化科技融合的创新高地,承载着西山永定河丰富多彩、多元交融的文化,呈现出古都文化、红色文化、京味文化和创新文化交相辉映的特征。

北京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北京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一核一城三带两区”总体框架和“四个文化”基本格局下,西山永定河文化带保护建设工作在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弘扬革命精神传承红色文化、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创新性发展、推进生态环境保护、修复永定河生态功能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三大文化带在首都发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见证了城市的沧桑巨变,留下了丰富的历史遗存,承载了宝贵的文化记忆。北京将统筹推进三条文化带保护发展,构建历史文化遗产连片、成线的整体保护格局,守住北京千年古都的“城市之魂”,强化首都风范、古都风韵、时代风貌的城市特色,推动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完)

中新网2022-7-21

 

 

 

重现京韵美景,追溯古城之源,三条文化带擦亮北京“金名片” 文章下载

重现京韵美景,追溯古城之源,三条文化带擦亮北京“金名片”

西山脚下湖光塔影,大运河畔碧波荡漾,万里长城巍峨雄踞。北京的三条文化带——西山永定河文化带、大运河文化带、长城文化带与中轴线形成对应,凝练了北京这座古老城市层层积累、带状相连的文化遗产。2017年发布的《北京市总体规划(2016~2035年)》将大运河文化带、长城文化带和西山永定河文化带列为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体系的重要内容。7月20日,在首届北京文化论坛即将召开之际,记者从相关部门了解到,北京的三条文化带的建设已取得实效,成为首都文化建设的生动实践,为打造北京金名片增色添彩。

西海湿地公园:再现碧水绕古都的美景

在北京市西城区德胜门西什刹海西海,人口密集的闹市之间,有一片占地面积10.9公顷,水域面积达7.4公顷的西海湿地公园——这是核心城区里唯一一处湿地公园。走近园内,林木间的蝉声立马覆盖了园外的车水马龙声,沿着蜿蜒的石径步行几分钟,可以看到豁然开朗的什刹海水面,近岸处的湖面上铺满了碧绿的荷叶,粉色的荷花在风中摇荡,沿水而建的栈道上有游客正漫步观景。“柳林环堤,千顷荷花、芦苇丛丛、水鸭为群、蝉声鼎沸。”老舍笔下的什刹海西海美景似乎又活灵活现在眼前。

▲西海湿地公园。

据介绍,历史上的什刹海水域,最早是古永定河下游的一处河湖湿地。自金代起,因种植白莲而得名“白莲潭”,元代起被称为积水潭,后又称什刹海。元代郭守敬规划设计和主持修建了京杭大运河山东段河道、通惠河等工程,将隋唐时期东西走向为主的运河改造成贯通南北的京杭大运河,使漕船能够直航元大都城内的积水潭(什刹海),真正实现了京杭大运河的全线贯通。当时的什刹海是元代京杭大运河的北端点,从南方地区沿着京杭大运河而来的船只,装运着粮米、丝绸、布匹、茶叶、木材等物资,直接运抵积水潭(什刹海),堪称繁华之枢。为了纪念这段运河文化史,公园在北入口至湖边郭守敬雕塑之间打造了一条郭守敬之路,并将原有什刹海入水闸口进行恢复性展示,与公园北岸居高临水的汇通祠(北京郭守敬纪念馆)内陈展内容形成呼应。

▲西海湿地公园内的郭守敬雕塑。(图片来自“北京西城”公众号)

厚重的历史底蕴之外,这里已成为附近居民亲水近绿的绝佳去处。据什刹海风景区管理处主任张瑞生介绍,2018年5月中旬起,西城区陆续对西海、后海、前海三海的环湖步道进行疏通,拆除阻碍道路的房屋、围墙等设施,还湖、还路于民。在西海湿地公园建设中,相关部门疏通了环湖的三处堵点,拆除了一批违章建筑,新建了一处敞轩、一处仿古亭(绿水亭)供游人憩息以及7处共计1000平方米的环湖观景栈道;增设了共计210平方米的浮桥,连通“山海楼”饭店南侧步道,使得游客不必再绕行,节省了至少1公里路程。

为了恢复什刹海的湿地生态,公园内营造了约2万平方米的水生植物种植区,包括荷花种植区、菖蒲、芦苇区等,新增500平方米的野鸭岛和两个约800平方米的生态浮岛区,让野生动物有栖息的水域环境。此外公园新增水生植物共计50余种,形成了大面积水生植物群落,这些水生植物能够吸收水中的总氮、总磷、氨氮、有机物等,使水质保持清洁。蓟海湿地集团西海湿地负责人李慧介绍,得益于良好的生态改造,如今游客不时可以在园内看到绿头鸭、鸳鸯等。2019年冬天,这里还迎来了4只黑天鹅。

家住附近的柴女士回忆了什刹海西海的变化。她说自己家打姥姥姥爷辈起就住在这附近,站在家门口便能望见西海这片湖。“我记得小时候这还是一片淤泥,后来又有人在里面游泳、钓鱼,最近几年西海湿地公园一直在建设,如今西海被修得特别好,景色很美,我经常带我的‘姐妹团’来这里散步、健身、唱唱歌。”

▲在西海湿地公园内散步的游客。(图片来自“北京西城”公众号)

西海湿地公园是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一个缩影。据介绍,近年来,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进一步加强:重点文物腾退取得突破性进展,万寿寺周边搬迁腾退顺利完成,八里桥实现功能性退役。运河文化公园加快建设,大运河源头遗址公园一期实现开工,路县故城遗址公园一期已具备开园条件;生态治理环境成效显著:大运河北京段涉及的断面实现全面监测,主要河段水质已基本达到水环境功能区要求。北运河(通州段)综合治理主体工程完工,萧太后河(朝阳段)全线河道实现贯通。持续开展亮马河综合治理工程,国际风情水岸建成了约80万平方米的景观廊道。这条流淌不息的千年运河,正书写着发展新篇章。

琉璃河遗址:实证北京三千余年建城史

从周口店北京人遗址、金中都遗址、三山五园再到首钢工业遗存,北京文明的起源与发展如图卷一样在西山永定河文化带上展开。位于其中的琉璃河遗址是北京三千余年历史文化的一大见证,2021年获评中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

▲琉璃河遗址考古现场。(图片来自国家文物局)

“这盒子里装的黑乎乎的东西看似不起眼,其实是西周时期的古植物遗存,里面有麦、黍、小米等作物,由此我们大致可以了解西周时期古人的食物构成。”在琉璃河考古工作站文物陈列室内,北京市考古研究院院长郭京宁正向记者介绍长桌上摆放着的许多出土于琉璃河遗址的珍贵文物,在一套青铜尊、青铜卣等组成的青铜礼器前,郭京宁解释了上面刻着的铭文,大意是太保在匽筑城,随后在匽侯宫举行祭礼等。“这反映出两个重要信息,一是太保是西周琉璃河城的最早建造者,二是城中有一座最大的宫殿叫匽侯宫,类似于故宫中的太和殿。” 郭京宁说。北京大学教授孙庆伟认为,这篇铭文以无可争议的文字资料实证了北京三千余年的建城史,在世界城市史研究上具有独特价值,堪称“北京之宝”。

▲出土于琉璃河遗址的一批青铜礼器。

据悉,以考古成果为依据,琉璃河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已全面开启。城址区内的城墙及城壕遗址、宫殿区、祭祀区、墓葬遗址区等都将作为重点展示区域,一系列考古研究成果有望在不久的将来向公众展出。

▲琉璃河考古工作站文物陈列室。

此外,长城文化带建设也在积极展开。据相关部门介绍,截至今年6月,北京市已组织实施50项长城抢险加固工程。长城修缮始终秉持文物保护“最小干预原则”,通过考古发掘、地质勘探、勘察设计、数字化跟踪等步骤和手段,不断探索长城保护修缮可复制、可推广的北京经验。例如箭扣长城抢险修缮已成为全国砖石长城保护的示范工程和精品案例。

▲箭扣长城。(图片来自国家文物局)

目前,北京市已建成全国体系最完善的长城保护员队伍,共488人,实现了长城重点点段全天巡查、一般点段定期巡查、出险点段快速处置、未开放长城科学管控,形成了全覆盖、无盲区的长城遗产保护网络。

为了探索长城保护长效机制,北京市出台了《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北京段)建设保护规划》及实施方案,编制长城沿线马兰路、古北口路、黄花路、居庸路、沿河城5大重点组团规划,打造了具有国家标识意义的八达岭世界遗产核心展示区,以及慕田峪-箭扣、古北口-司马台、将军关-黄松峪、沿河城-黄草梁等一系列特色文旅融合示范区,推动文旅融合发展;文物部门还与北京建筑大学签订合作协议,共同成立“北京长城文化研究院”,助推北京长城文化带及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探索长城文化保护利用的创新之路。

腾讯网2022-7-20

 

 

浙江兰溪诸葛八卦村:人人都是文保员 传统古村焕青春 文章下载

浙江兰溪诸葛八卦村:人人都是文保员 传统古村焕青春

位于浙江省兰溪市的诸葛八卦村是全国诸葛亮后裔的最大聚居地,村内有明、清等时期的古建筑300多幢,地形跌宕起伏暗含八卦布局。该村是国内最早探索古村落保护开发的村庄之一。2003年9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考察诸葛村时,对其整体保护方式给予肯定。2006年6月,习近平专题调研浙江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在提到保护古村落时,再次肯定了诸葛村的做法。

近年来,通过加强保护历史古建、深入挖掘传统文化,诸葛村不仅“护”住了古村落,也走出了一条以文物保护助力文旅融合的共富之路。

1995年,诸葛村的保护和开发刚刚起步,是全国率先提出要进行整体保护的古村。当时村集体收入不足10万元,却要承担保护1.2平方公里古村落的任务,村两委认为,只有发动村民让大家都尝到古村保护和开发带来的红利,才能更好地开展这项工作。

“最初大家都不看好诸葛村的前景,村民也没什么信心,但我们认为不能让这些先人留下的遗产毁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上,一定要提高村民的保护意识,完整地保护好古村落,要依托古村落的文物资源做好旅游业,发展乡村经济。”今年70多岁的诸葛坤亨从1995年开始就担任诸葛村党支部书记,见证了该村的发展变化,也顶着压力坚持“一定要完整保护”。

1997年,诸葛村开始通过召开会议、发放传单、张贴相关法律条文等方式大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并把毁坏文物的处罚措施写进了《诸葛村村规民约》,逐渐使村民知道村内所有古建筑、古民居、道路、围墙、沟渠、水塘、古井、树木和环境空间等都是需要保护的,村中如有对文物破坏行为,村民会互相监督、举报。同时,诸葛村还同居住在该村古建筑内的村民签订了保护责任书,明确了责任范围,并经常进行检查。如今在诸葛村,全体村民都参与到古村落保护中,保护意识已深入民心。

古村落的建筑需要经常维护和修缮,为此,诸葛村把当地的土木工匠组织起来,成立了泥瓦工、石工、木工队,常年对古村落的建筑进行常态化保护修缮,也使传统的建筑工艺得以传承。十几年来,诸葛村共抢修古建筑6万多平方米,包括厅堂10处,民居、商铺100多幢,恢复节孝坊、路亭、枯童塔1个,整修村内全部古巷古道等,并在2001年村集体资金相当困难的情况下通过向村民筹借、加上向银行贷款1000多万元,恢复了上塘古商业街,在该工程中抢修古建筑1万多平方米。为解决在文物保护与旅游开发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诸葛村还聘请国内知名古建专家组建了“诸葛古村落保护专家组”,定期对村落保护进行指导。

“在诸葛村人人都是文保员,村里每幢古建筑都要挂牌,住在里面的村民要签订保护责任书。每个村民都是股东,也都是古村落保护的受益者。”诸葛坤亨总是这样向大家介绍。

在保护物质遗产的同时,诸葛村也注重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恢复传统的诸葛后裔祭祖、元宵板凳龙活动,挖掘诸葛村的耕读文化、中医药文化、商业文化、民俗习俗等,收集大量资料编写了60万字的《诸葛村志》,创办了占地1万多平方米的诸葛村乡土文化馆……目前诸葛村古村落营造技艺和诸葛后裔祭祖已列入国家级非遗,孔明锁制作和诸葛中医药等10多项传统工艺已列入省市级非遗。通过整理和挖掘诸葛村历史文化底蕴,记住乡愁,把优秀的村史、家史、家规家训一代代传承下去,成为诸葛村后来发展的动力。

在诸葛村,古村保护和旅游开发并不矛盾,古村落的保护促进了乡村旅游的发展,逐年提高的旅游收入反哺给古村保护,确保了古村保护修缮经费和旅游配套功能建设资金。2002年诸葛村就注册成立了诸葛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将诸葛文化融入乡村旅游,助推乡村振兴,诸葛村的钟池、丞相祠堂、大公堂后来都成为了“网红”打卡地。近几年,诸葛村还对过去农家乐型的餐饮住宿项目进行了改造提升,目前全村有民宿18家,农副产品、旅游商品店铺40多家,餐饮商户20多家。此外,由村民创办的工厂将旅游工艺品羽毛扇和孔明锁运销全国各地及东南亚地区。2019年,诸葛村被文化和旅游部评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

诸葛村的旅游业也促进了村级经济的快速发展。如今,当地年旅游综合收入过亿元,直接从事旅游业的村民有400多人。村集体可支配收入从1995年的不足10万元,至2019年达到2500万元;原村集体1995年账面固定资产不足百万元,至2019年已超过2亿元。同时,村民福利也有了很大提高,60岁以上老人每月都能享受300多元的村集体生活补贴;农村医疗保险、社会保险等皆由村集体交纳;实行奖学金制度,对考上高中、大专的学生给予1000元至4000元的奖励。此外,当地政府也对诸葛村的发展给予了相应的政策支持。

“诸葛亮任劳任怨、一心为公的精神和廉政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诸葛村不仅是一个旅游景点,还体现着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精神,所以每年来这里研学游的学生和党员干部特别多。”诸葛坤亨表示,未来,希望在诸葛亮特色文化的支撑下将诸葛村精雕细琢,逐渐将村落打造成国内乃至国际有影响力的旅游品牌。

文旅中国2022-7-25

 

 

 

山东淄博:汇聚点滴之力 铸就美德之城 文章下载

山东淄博:汇聚点滴之力 铸就美德之城

今年以来,山东省淄博市紧紧围绕“健康源自美德”的理念,以“美德”为引领,以打造“厚道齐地、美德淄博”城市品牌为目标,倡导全市人民处理好“人与自己、人与他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4个维度的关系,从而形成了“自律助人、孝老爱亲、服务利他、节俭绿色、共建共享”的美德健康社会生态环境。

美德健康生活“火”起来

我觉得美德健康生活方式就是低碳出行。”“我认为是节约不浪费,再就是倡导光盘行动。”4月8日,市文明办通过市县两级融媒体中心向社会发布“淄博人美德健康生活方式20条”,引发全民大讨论。全市各行业、各领域15万余人参与讨论,反馈心中的美德健康生活方式1100余条。

今年伊始,省文明委印发《关于倡树新时代美德健康生活方式的实施方案》。印发后,为充分实现省与市、市与区县、部门与部门间的“无缝衔接”,淄博市第一时间响应,建立“自下而上”清单,广泛征求市直部门单位、区县的意见建议,分农村、社区、学校、机关、企业、城市6个领域,策划了7大项目,梳理各部门单位“美德健康生活方式重点任务清单”20条,明确了任务书、路线图、时间表。

各区县也纷纷出实招、求实效。淄川区提出了承美德之风、著美德之书、立美德之人、优美德之境、造美德之器、建美德之制“六美共建”任务;临淄区依托丰富的齐文化资源,搭建起了优秀传统文化学习阵地、教育普及、实践养成、宣传推广“四个体系”;博山区创新三个主抓夯实根基、三个活动扩大影响力、三种方式倡导新标准、“三心”服务凝聚正能量、三支队伍汇聚力量的“五个三”工作模式……汇聚起倡树美德健康生活的强大合力。

今年年初,市委宣传部联合全市13家市直部门单位共同打造了“文明居家抗疫情·美德健康护家园”“七个一”线上服务系列活动,参与群众70余万人,展示美德健康生活作品5300余个,线上总浏览量达900万人次,让每位群众即使居家抗疫,也变成了美德健康生活方式的“代言人”。

为发挥道德模范引领作用,让群众学有榜样、做有标准,淄博市全力打造“厚道齐地、美德淄博”城市品牌,常态化弘扬凡人善举,深入开展“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弘扬凡人善举、共筑美德淄博”等道德建设典型选树宣传活动。目前,全市累计推荐选树全国道德模范2人、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1人,省级道德模范30人、市级道德模范282人,“中国好人”75人、“山东好人”438人、“淄博好人”647人。

美德健康宣讲“活”起来

千家万户都好,国家才能好,民族才能好。”在沂源县西里镇东升村的百年流苏树下,“沂源红”巾帼宣讲团成员任艳华用群众听得懂、有共鸣的语言讲述着一个个感人的家风故事,让群众深受启发。

今年以来,淄博市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和各区县、镇办、社区的特色宣讲品牌作用,广泛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美德健康生活方式宣传宣讲活动,为倡树美德健康生活方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淄川区,遍布全区的446个“明理胡同”变身“美德健康生活知识大讲堂”,积极引导党员群众践行美德健康生活方式。在高青县,开展倡树美德健康生活“晓理说事”进万家活动,在全县形成学美德、践美德的浓厚氛围。在高新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策划推出“新时代美德健康生活方式线上分享会”,邀请有专长的辅导员,分享美德健康生活方式,让广大市民学在指尖,学在日常。

为进一步提升市民群众文明素养,淄博市及各区县分别成立了由130余名专业人士组建的“美德健康生活方式”志愿宣讲队伍,启动“美德健康生活方式”线下宣讲志愿服务活动,通过宣讲“六进”、开设“美德健康生活方式”云平台、云讲堂等方式,实现线上线下同频共振。目前,各级志愿宣讲队伍已开展线上线下宣讲1000余场次,受众超80万人次。

乡村美学教育“实”起来

老少齐上阵,文明美德绘上墙。5月22日,在张店区房镇镇北黄村,“美学赋能·强国在线”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主题墙绘活动在火热进行中,一面面墙壁变成既美观又会“说话”的“宣传员”,成为倡导文明新风,展现传统美德的乡村美学新阵地。

今年以来,淄博市将乡村美学教育活动作为乡村振兴、社会治理的有效抓手,立足“人美、家美、村美”三个领域,以文明实践阵地为平台,将美学向乡村旅游、乡村产业、乡村文化、文明培育延伸,开拓出一条独特的乡村美学教育新路径。

立足“人美”,开设美学讲堂,开展“千名农村妇女进高校”、乡村读书会等活动。目前,共在文明实践站举办美学讲堂1700余场,培训人数近10万人。立足“家美”,深化“美在家庭”创建,推行“美家超市”积分激励模式,全市共推选市级“美在家庭”示范村50个,打造乡村“美学小巷”175条,在文明实践站建成“美家超市”1292家。立足“村美”,建立“志愿者+网格”机制,以志愿者为主体,把村划分为多个网格,引导志愿者参与垃圾分类、环境保护、绿化美化等活动,强化乡村治理。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要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焕发文明新气象。”淄博市充分利用乡村的生态之美、资源之美、人文之美、产业之美、工艺之美等特色优势,打造了一批乡村文化振兴“美学项目”。

沂源县鲁村镇龙子峪村,以“艺术活化乡村”理念为指导,通过一座座文学馆、艺术馆、乡村大舞台、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记录历史、现在与未来。

博山区聂家峪村把“美学”理念融入乡村建设,开发了14套“如在云端”的民宿院子,打造了樱花漫道、千亩红叶景观,实现了由“省级贫困村”到“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的美丽嬗变。

精神文明报2022-6-26

 

 

格尔木市:文明之花绽放昆仑山下 文章下载

格尔木市:文明之花绽放昆仑山下

仲夏时节,行走在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尔木市,只见道路两旁绿树成荫,大街小巷干净整洁,“志愿红”随处可见,公园里湖清水绿,广场上人们或轻歌曼舞或谈笑风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使这座高原城市美丽蝶变。

上下齐心

共绘文明蓝图有力度

近年来,格尔木市出实招、求实效,以钉钉子精神做实做细各项工作,持续推进《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各项指标任务落实,成立由市委书记、市长担任双组长的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和督查考评、基础设施、环境整治、宣传教育和追责问责等5个专项工作组。各市级领导严格落实联点包干制度,下沉一线,发挥“关键少数”的责任担当。

制定印发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三年行动计划、攻坚行动方案、九项专项整治方案、督查考评办法等十多个文件,建立健全工作制度,层层签订责任书,分解细化工作任务,推进创建机制完善,充分发挥全市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凝聚起创建工作最大共识和最强合力。

精细治理

提升城市品质有广度

每个月,格尔木市都会组织机关单位、街道(社区)在大街小巷、公园广场、乡村社区开展一场环境卫生整治攻坚战,提升城乡“颜值”;常态化实施“大排查、大整治、大提升”活动,结合全市5个街道具体实际,分别召开现场办公暨问题交办会,按照联点包干和部门单位职责压实任务,同时,提升城区环卫作业精细化水平,精准精细提升城市品质;严格落实施工工地“六个百分百”规定,开展车辆乱停乱放、“空中飞线”等问题的整治;将“智慧城管”、格尔木市创建文明城市微信工作群、12319城管热线、12345市民服务热线等平台渠道与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紧密结合,整合现有城市管理资源,借助可视化、信息化手段对市场外溢、流动摊点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实现采集发现、全过程记录、指挥调度、处置上报、评价考核的全方位监管;建设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基地,完善文明交通义务劝导机制,不断提升服务水平。

编发《格尔木市民文明手册》10万册,利用报刊、广播、网站、APP等开展创建宣传;通过在各餐饮场所张贴海报宣传“公筷公勺”、在餐桌摆放“公筷公勺”“光盘行动”提示牌等方式推动“文明餐桌”实践,倡导文明消费新风尚。截至目前,梳理问题146项,交办事项146项,整治各类问题2500余个,滚动播出公益广告5000余条次,文明创建进一步深入人心。

崇德向善

文明创建有深度

没啥感谢,谁家没有孩子,谁看到那个情况也不能不管,只要孩子好好的,就是最好的感谢!”挺身而出、为救助两岁小女孩生命争取宝贵时间的“格尔木好人”、出租车司机钟付民对前来答谢自己的孩子父母说。

格尔木市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提升市民素质作为推进文明城市创建的重要方面,使崇德向善成为这座城市的浓重底色。除了钟付民,还有被称为“天路鸿雁”的邮递员葛军、危急时刻救火救人的学生黄赟辉……在格尔木,好人好事不胜枚举。

无论是在服务窗口还是在学校、社区、商场及居民小区,随处可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梦”“讲文明

树新风”等主题公益广告;打造公益主题街道;开展各类主题教育活动600余场次……格尔木市坚持将公民思想道德教育贯穿文明城市创建全过程,深入开展全国道德模范、格尔木好人推荐评选及学习宣传活动,先后有3人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广泛开展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校园、文明家庭创建活动,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各类各级文明单位257个,其中国家级文明单位8个,省级文明单位25个,州级文明单位94个,市级文明单位130个。坚持“一心四全八阵地+”思政教育工作机制,以“党建领航”“育人引路”“活动促行”三大工程为载体,形成成体系、有成效的全新思政工作格局。

内外兼修

服务群众有温度

创建文明城市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也是一场久久为功的“幸福接力”。格尔木市把为民惠民作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价值追求,统筹实施“城市双修”、新区基础建设、湿地功能恢复、城乡环境整治等一批重点工程,高质量实施城市道路、管网改造,市政设施、水系连通,老旧小区改造等项目,提升绿化,全面推进城市绿色门户、绿色通道、绿色庭院、绿色街景、绿地公园建设,加强市政设施维护和管理,加大资金争取和经费投入力度,做好常态化建管运维,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优化营商环境、加强便民服务等方面下功夫,积极探索实践权力“减法”、服务“加法”、激发市场“乘法”,对进驻市政务服务大厅的252项政务服务事项实行“容缺受理”,全面推行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实行快递“邮寄办”、开展“预约办”,累计精简材料171件,压减时限51%。提前办结率达86%,办事一次性通过率达99%,切实做到政务服务暖人心,收到企业和群众送的锦旗29面,表扬信3封。

加快完善群众文体设施,加强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文化馆、图书馆、城市书房、博物馆、将军楼公园、乡镇综合文化站等配套设施建设和运行管理,补齐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基础短板。目前,全市建立新时代文明实践站75个,注册志愿者超3万人,有志愿服务队324支,文化服务场馆(站、室)覆盖率超97%,构建覆盖城乡、惠及全民的市、行委、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15分钟文化圈”基本形成。为做好8月3日在格尔木市举办的第二十一届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闭幕式各项工作,目前已招募志愿者2600余名,开展“文明交通劝导”志愿服务活动,助力文明城市创建。

精神文明报2022-7-13

 

 

云南大理市:“四个一”让文明之花绽放在苍洱大地 文章下载

云南大理市:“四个一”让文明之花绽放在苍洱大地

近年来,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以巩固提升全国第二批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市工作为抓手,坚持把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与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洱海保护、绿色发展、文化建设等工作深度融合、联动推进,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全国试点工作评估验收中获评优秀等次,以“四个一”举措让文明之花绽放在苍洱大地。

下好“一盘棋”,建强实践阵地“金字塔”。聚焦资源整合和功能融合,建成由1个中心、13个所、145个站、N个文明单位为点的四级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搭建理论宣讲、教育服务、文化服务、科技科普、健身体育、法律服务等六大平台,实现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的全覆盖。搭建“大理市新时代文明实践智慧云平台”互联网管理体系,通过云平台对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点文明实践工作进行流程化、数据化、系统化管理,最大化发挥组织协调、指挥调度功能。按照“1+9+13+145+N”的模式,建强1个志愿服务总队、9支市级专业志愿服务队、13个所支队、145个站大队的志愿服务队伍。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各类志愿者团体687个,注册志愿者11.4321万人。

健全“一体系”,构筑运行机制“硬支撑”。聚焦领导决策、日常运行、督导管理三个方面建立健全新时代文明实践机制体系,科学统筹调配资源,层层压紧压实责任。成立由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任主任、市级领导任副主任、市级43个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大理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制定《大理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联席会议制度》《大理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工作职责》等制度,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搭建大理市新时代文明实践智慧云平台,建立“全年统筹、月初提醒、月中督促、月末通报”的活动机制,实现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事前指导、事中参与、事后总结全链条、精细化管理,充分发挥活动最大化效应。

贯穿“一条线”,培育文明实践“新风尚”。聚焦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主题主线,充分发挥贴近群众的优势,持续厚植文明沃土,培育文明新风。2021年以来,市级理论宣讲志愿服务队开展党的理论政策宣讲201场次,受教人数31000余人;建成3个典型人物先进事迹展示馆、1个主题公园和1个主题长廊,评选市级文明村镇77个、文明单位239个、文明校园113个、文明家庭223户,选树各级道德模范95人;市级文化志愿服务队开展大型群众文艺演出活动132余场次,演出节目940余个,观众超10万人次;大力倡导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劝导11000余次,集中宣讲700余场次,刊播新闻1700余条次,发放宣传资料28万份;指导144个村居修订村规民约,实现遗体100%火化、100%进公墓或骨灰堂集中安葬。

凝聚“一条心”,打造志愿服务“金品牌”。聚焦群众需求,树牢品牌意识,突出大理特色,探索建立“点单、派单、接单、评单”志愿服务运行模式,切实打通为民服务的“最后一公里”。2021年以来,累计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7900余场次,参加志愿服务的志愿者20万余人,服务时长48万余小时;大理市“关爱山川河流——保护洱海志愿服务”项目和海东镇向阳非遗文化传承演唱团项目入选全国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打造了大理大本曲理论宣讲、连续开展16年的“爱心送考”、连续开展14年的“百名书法家万对春联贺新春”、连续开展8年的“三清洁”、连续开展7年的“洱海保护小小讲解员”等特色品牌志愿服务项目,文明实践深入人心,志愿服务蔚然成风。

云南新闻网2022-7-12

 

 

精细“绣花”、文化铸“魂”……打造文明之城,梅州兴宁这样做 文章下载

精细“绣花”、文化铸“魂”……打造文明之城,梅州兴宁这样做

晨曦初露,迎着朝阳在神光山森林公园里晨跑;暮色渐浓,携家人漫步明珠文化广场,欣赏精彩绝伦的歌舞……近年来,兴宁市加快创建省县级文明城市的步伐,坚持问题导向,做足绣花功夫,让城市生产、生活、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2021年,在创建省县级文明城市年度测评中,兴宁得分在全省18个提名城市中位居文明城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双第一”。

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久久为功。2021年,新一轮创建省县级文明城市以来,兴宁市举全市之力,坚持为民利民惠民。日前,兴宁召开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省县级文明城市工作推进会,对创建工作再部署、再推进、再落实。

精细“绣花”>>>

落实责任 “小网格”推动市容市貌大变样

漫步在兴宁城区的大街小巷,街道干净、门面整洁,乱停乱放、乱摆摊设点现象消失……谈起这几年的变化,家住福兴街道的刘大爷喜上眉梢,“变化太大了,以前路边的小摊贩侵占道路,摩托车、自行车乱停乱放,十分混乱。”如今,这些市民的烦心事得到了解决。

兴宁市是梅州唯一的县级市,是一座百万人口大县,已有1600多年历史,自古商贸发达,城市老旧小区多、背街小巷多、流动人口多,推动创建省县级文明城市工作的难度可见一斑。

“兴宁人口众多,管理上有难度。此外商贸氛围好,沿街有不少小商小贩。”兴宁市创文办相关负责人表示,在新一轮创建省县级文明城市工作中,当地以问题为导向,注重用绣花功夫管好城市,在细微之处见真章,建立起常态化、长效化机制。

农贸市场是最接地气的民生保障场所,联系着千家万户的“菜篮子”,也是体现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窗口。在福兴街道农贸市场,笔者注意到,市场内干净整洁,配套设施齐全,蔬菜、水果、水产、肉类等区域划分明确。

兴宁市城综局市场管理负责人陈小辉告诉笔者,该片区有市民6万多人,没有建设农贸市场前,商贩乱摆乱放等问题明显。

“新建的农贸市场划分规范摆摊的区域,整治了乱摆乱卖、侵占道路的问题;同时合理布局商品交易区域,做到分门别类。”陈小辉说,这既让小商贩们不至于丢了饭碗,也方便了市民购物。

新建的农贸市场区域划分明确,图为市民在购物。陈泽铭 摄

乱堆乱放、乱倒乱扔、乱搭乱建等城市“六乱”问题严重影响了市容市貌。在破解这一难题的过程中,兴宁市积极落实网格化管理责任制,加大力度持续改善城市环境,确保不留死角。

据城综局城管执法大队副大队长黄文青介绍,城综局按照部门职责划分,突出重点地段,采取“定人定岗定点”方式,将执法人员下沉到城区各个网格责任区域,“发现问题立即整改,努力形成街面整洁、交通文明、经营有序、环境友好的文明城市形象。”

兴宁市将城内52个社区(村)划分为109个网格责任区域,形成政府主导、条块联动、齐抓共管、全民参与的网格化管理机制,推进创建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

据了解,城综局与挂点责任网格兴田街道大新社区衔接,累计出动300多人次参与卫生清扫、垃圾分类、入户问卷调查等志愿服务活动,推动群众卫生意识由被动向主动转变,提高市民的卫生素质。

在持续扮靓市容市貌中,兴宁市着眼民生,不断提升城市发展品质,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2022年上半年,兴宁共投入400多万元,完成下水道清淤约0.4万立方米,更换雨污井盖约120个,沥青路面维护21.9万平方米,路面、人行道维修约800平方米、交通护栏更换150多米;投入100多万元完成对凤英长廊、公园路公厕改造、城北巷安装路灯等市政基础设施建设。

今年1月,兴宁市正式运行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将28个城区重点路段、市场等纳入视频管理,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截至目前,该系统已收集涉及城管问题508宗,全部实现按时办理,提高了城市管理效能。

彰显特色>>>

文化铸“魂” 将文明理念融入生活中

夏季傍晚,落日的余晖洒在十里版画长廊上,照亮了静谧的河流,也照亮了群众灿烂的笑脸。

“环境美了,大家会自发组织队伍到长廊上唱山歌、跳舞。”在叶塘镇麻岭河畔,温阿姨坐在长廊里,与三两好友纳凉闲聊。在温阿姨看来,自从建造了十里版画长廊,麻岭河真是大变样,群众会自觉维护环境卫生,还会积极宣传兴宁版画文化。

一座城市的文明程度,不仅体现在城市环境、公共秩序等方面,还体现在一个地方的文化积淀。兴宁素有“文化之乡”的美誉,人文底蕴深厚,历史文化资源丰富,是“中国民间文化艺术(杯花舞)之乡”“中国围龙屋之乡”“中国南方版画之乡”“中国花灯之乡”等,这些文化底蕴为当地创文工作注入了源源不断的精神源泉。

以版画为例,在新陂镇、叶塘镇,兴宁将特有的版画元素艺术景观融入生态自然环境,从而焕发出新的光彩。

群众在十里版画长廊感受兴宁版画文化的熏陶。受访者供图

“通过版画景观的展示以及亲身体验,可以让更多的人认识版画、了解版画、解读版画。”叶塘镇文化站站长何志云告诉笔者,兴宁版画绘制出璀璨的历史,弘扬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精神,营造出浓厚的文化氛围。

“一言一行总关情,古邑兴宁更美丽”“市民素质高一分,兴宁形象美十分”“你我携手共努力,文明之花遍兴宁”……行走在兴宁大街小巷、村庄小道上,创文宣传标语随处可见。“在设计宣传标语时,兴宁将客家谚语、客家歌谣、兴宁版画等富有客家特色的元素融入其中,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使市民在客家文化中不知不觉地感受文明的熏陶。”兴宁市创文办相关负责人说。

如今,兴宁打造了多条主题街巷,把文明创建主题融入百姓生活。在老城区古民居“杨桃树下”,主题公益广告和灯笼随处可见,浓郁的传统文化视觉元素和新时代的精神相得益彰;体育公园内,富有内涵的廉洁文化寓于石、莲、梅、竹和灯箱等景观中,构建成兴宁独具特色的廉洁文化特色教育基地。

与此同时,兴宁以围龙讲堂为载体,利用客家民居围龙屋大力开展文明理念宣传活动,涵养社会文明新风,让人民群众在“家门口”就可以享受文化盛宴。当地还将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转化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培育了熙和湾花灯博物馆、两海会馆、兴宁学宫、十二肩岭古驿道等一批具有视觉张力、沉浸式的旅游产品,吸引了八方游客。

为树立文明榜样,塑造文明信仰,兴宁积极开展先进典型的选树宣传活动。2021年,兴田街道、龙田镇2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打造为省级示范所,60个村居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打造为省级示范站;16所学校获评第五届梅州市文明校园,3所学校当选2021—2023年创建广东省文明校园先进学校;2人进入“中国好人榜”,1人获评“广东好人”,2人获评“梅州好人”。

凝聚合力>>>

全民参与 “红马甲”成亮丽风景线

迎着阳光,一支由青年志愿者、义工、户外运动爱好者组建的“河小青”巡河护河队伍活跃在兴宁各地,他们积极参与保护河湖健康,助力河长制,让河道岸更绿、水更清、河更畅。

在水口镇,“河小青”队员们走家进户,深入田间地头。在宣传活动中,队员向群众讲解爱护环境的重要性,引导群众践行绿色低碳生活,同时注意用火用电安全、森林防火等。

在烈士纪念碑,队员们手持钳子、扫帚,在周边林间、花木底下,捡起游客随意丢弃的塑料制品等垃圾,装进编织袋后带下山。

在兴宁街头,一抹“志愿红”传递着温暖和大爱,成为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受访者供图

“志愿服务已经融入到我们日常的生活中。”“河小青”队员、户外运动爱好者罗文锋告诉笔者,在团兴宁市委的组织下,护河志愿者们在活动中,把绿水青山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为保护自然环境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

一支队伍影响一群人,正能量带动正能量。护河队用实际行动展现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带动了周围群众参与进来。

令罗文锋深有感触的是,当他们第二次去到某条小河流周边开展活动时,当地青少年看到队伍,会主动询问是否需要帮忙,一同参与到巡河护河中。

志愿服务是一个城市文明的重要标志,志愿者是创建文明城市的宣传员和推动者。如今,在兴宁街头,一抹“志愿红”传递着温暖和大爱,成为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一群身穿“红马甲”的志愿者,手拿小旗帜,协助执勤交警维护交通秩序,宣传倡导驾乘两轮摩托车要戴安全头盔、机动车礼让行人、不闯红灯、文明停放车辆、行人不乱穿马路等。这是兴宁市文明办、团市委、公安交警大队联合开展的文明交通志愿服务活动。

与此同时,随着志愿者群体的扩大、志愿服务频次的增多,志愿服务组织和志愿者的触角已延伸至医疗教育、扶弱助残、环境保护、文化体育和救灾抢险等众多领域。

“兴宁通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广大群众的主人翁意识得到激发,市民参与创文的主动性、积极性进一步提升了,全民创文凝聚起强大合力。”团兴宁市委书记王超宙告诉笔者,志愿队伍对推进精神文明建设、推动社会治理创新、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增进民生福祉发挥了重要作用。

2018年,兴宁市实名注册志愿者人数3.1万名。截至2022年7月,当地共有6.1万实名注册志愿者,其中青年志愿者占比达到58.6%,志愿服务组织及团体数达366个,开展志愿服务活动1.17万个,累计志愿服务时长达130.6万小时。

数说兴宁创建省县级文明城市

改善城乡面貌

2022年上半年,兴宁共投入400多万元,完成下水道清淤约0.4万立方米,更换雨污井盖约120个,沥青路面维护21.9万平方米,路面、人行道维修约800平方米、交通护栏更换150多米;投入100多万元完成对凤英长廊、公园路公厕改造、城北巷安装路灯等市政基础设施建设。

树立文明榜样

2021年,兴田街道、龙田镇2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打造为省级示范所,60个村居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打造为省级示范站;16所学校获评第五届梅州市文明校园,3所学校当选2021—2023年创建广东省文明校园先进学校;2人进入“中国好人榜”,1人获评“广东好人”,2人获评“梅州好人”。

推动全民参与

截至2022年7月,兴宁共有6.1万实名注册志愿者,其中青年志愿者占比达到58.6%,志愿服务组织及团体数达366个,开展志愿服务活动1.17万个,累计志愿服务时长达130.6万小时。

相关

以文化人

护航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今年4月,伴随着热烈的掌声,兴宁市在齐昌中学举行了校园综治站挂牌揭幕活动。该校成为全市首个完成综治工作站建设的学校,这也标志着兴宁正式启动全市学校综治工作站建设。

校园安全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家庭的和谐幸福,与社会的平安稳定、城市文明的发展息息相关。

校园综治工作站有利于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黄伟金 供图

“平安校园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发挥政府、学校、家庭和社会各方面作用。”兴宁市委政法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为规范健全校园及周边综合治理工作体系,进一步推动基层综合治理一体化,当地制定了《兴宁市学校综治工作站建设工作方案(试行)》,强调加强部门联动、细化职责任务,旨在解决校园及周边治安、交通、防溺水、卫生、食品、消防、流动摊贩、校外托管机构、文化、防性侵、防诈骗等综治难题。

兴宁市教育局党组成员龚广标告诉笔者,全面建设校园综治工作站,有助于实现“学校吹哨、部门报到”,加大校园周边整治力度,为未成年人提供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不断提升城市的文明内涵。

兴宁市在创建省县级文明城市工作中,紧紧围绕领导机制更加健全、思政教育更加有力、校园品牌更加响亮、活动阵地更加完善、创建合力更加凝聚、文明氛围更加浓厚、台账材料更加规范等“七个更好”内容开展文明校园创建工作,不断总结好经验和好方法,进一步探索建立工作长效机制,促进创建工作常态化、规范化。

2021年,在创建省县级文明城市年度测评中,兴宁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得分在全省18个提名城市中位居第一。

据龚广标介绍,兴宁充分发挥县级青少年活动、市级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营地)、“青年之家”综合服务平台的作用,营造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

以兴宁市青少年活动中心为例。该中心开设了40个培训项目,每年承办大型活动21场(次),参与活动人数3万人。2021年培训305班次,共有5200人参与了培训。学员参加各类竞赛已获得省市级奖励881人次,其中省级奖励373人次。

截至目前,兴宁市文明校园创建参与率达100%、创建成功率达100%:有广东省依法治校示范校5所、广东省书香校园5所,创建广东省文明校园先进学校3所、梅州市文明校园39所。

南方Plus2022-7-23

 

 

云南怒江州 “四聚焦”创新文明实践活动 助力乡村振兴 文章下载

云南怒江州 “四聚焦”创新文明实践活动 助力乡村振兴

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作出的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决策部署,立足州情实际,坚持高位推动、高效建设,全域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融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大局,以“四聚焦”创新文明实践助力乡村振兴,努力打造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平台,助力全州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聚焦阵地建设,推进文明实践落地生根

在中央、省委确定的县(市)、乡(镇)、村(社区)三级文明实践中心(所、站)构架的基础上,探索创新建立了州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由州委书记担任中心主任、州委宣传部部长担任办公室主任,明确了场地、经费和人员,以州、县(市)、乡(镇)、村(社区)四级联动全域推进文明实践活动。

横向成立州级理论宣讲、文化服务、劳务技能等7个分中心和10个示范站点,纵向分别成立各县(市)中心、乡(镇)所、村(社区)站,州中心抓统筹、抓示范、抓考核,县中心抓推进、抓落实。截至目前,全州已实现文明实践“两个”全覆盖,即四级阵地建设全覆盖和业务培训全覆盖。

聚焦思想建设,推进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始终将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中心、所、站建设的第一要务,积极探索出“大众化、通俗化、互动化、融合化”的“四化”宣讲模式,线上通过新思想大讲堂、文明实践小课堂、文明实践“朋友圈”等形式常态化开展理论宣讲。线下创立百姓大舞台理论宣讲项目,采取“文艺+理论”“表演+宣讲”“互动+教育”等形式,让群众通过参与文艺歌舞、讲述党史小故事、对党说句心里话、观看红色经典电影、参与有奖知识竞答等活动,学习新思想,感悟新生活,进一步铸牢边疆各族人民永远跟党走的理想信念。

聚焦文明培育,推进特色志愿服务全域拓展

融入巩固脱贫成果和衔接乡村振兴大局,聚焦广大农村和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按照“在职+专业+社会”的模式,积极组建各类志愿服务队,持续汇聚各方力量,组织开展“情系乡亲暖心安居”“语润怒江推普行动”“太阳花暖心婚育新风进万家”“阳光进家门关爱老人”“大手拉小手

善行暖童心”“烟头兑换文明”等特色志愿服务活动,参与志愿者共9860人次,服务对象15.88万人次。逐步形成了怒江志愿服务五条经验,即天天有歌舞,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周周有宣讲,传播党的创新理论;月月有评比,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年年有培训,提升群众综合素质;常常有暖心,增进干部群众感情,有力地巩固了基层思想政治工作基础,推进移风易俗、倡导新风尚,更好地聚民心、暖人心。

聚焦培育新人,持续为乡村人才赋能

创新探索打造文明实践劳务技能服务平台,实施“三抓”。一抓劳务技能培训,组织有劳动能力的群众到州县(市)文明实践中心参加全免费培训,开展志愿者送学上门活动,拓宽群众增收渠道。二抓文明素质培训,开展爱国卫生、城市家居、美丽乡村、文明礼仪、保护环境等培训,培育群众健康文明生活新方式。三抓普通话培训,深化拓展“语润怒江”普通话推广普及志愿服务品牌,帮助群众融入城镇、融入社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截至目前,已经举办“百名高素质旅游人才”、农产品网络营销、厨师技能、“观鸟导游”、茶叶种植、钢筋工艺和农村青年文明素质等技能培训班15期,共790余人参加培训。开展“百姓线上课堂”技能培训11期,受到广泛关注。

云南新闻网2022-7-17

 

 

实践创新聚民心 倡导文明新风尚 文章下载

实践创新聚民心 倡导文明新风尚

旬阳市作为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县(市),始终以站在前列、走在前头的姿态,紧扣目标任务,紧贴基层实际,紧跟发展步伐,牢牢把握传播新思想、引领新风尚总要求,学思用相结合,知信行相统一,推动党的方针政策入脑入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见行见效、社会风气向善向好,强信心,暖人心,筑同心,为实现高质量发展、高效能治理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强化责任担当,落实“书记工程”。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部署,是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重要举措,是推进具有强大生命力、创造力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有效载体,是人民的期盼、时代的呼唤,更是实践的要求、创新的产物。作为全国文化工作先进县、全国文明村镇建设示范县的旬阳市,在致力市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在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方面的积极作用。市委常委会成立专项工作机构,由市、镇、村三级党组织书记分别担任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负责人。三级党组织书记既挂帅又出征,带头摸清群众需求,带头参加文明实践活动,带头破解工作难题,统筹谋划,靠前指挥,主动上阵,形成“一把手”抓总责任制,唱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弘扬真善美,切实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实践科学理论,永葆政治本色。学习实践党的创新理论,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落地生根是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首要政治任务。针对传统理论宣讲的你讲我听、照本宣科等现实问题,旬阳市坚持从群众生产生活实际出发,灵活宣讲方式方法,策划推出以“唱颂红歌+理论宣讲+有奖竞答+实地体验+宣传播报”为实践路径的“声入人心”理论宣讲品牌,用群众的语言讲群众关心的事,真正把“大本子”讲薄,把“大道理”讲透,让群众听得懂、记得牢、用得上,激发群众思想共振、情感共鸣、行动共进。旬阳市“声入人心”理论宣讲以基层党员群众为主要受众,在宣讲前选取《唱支山歌给党听》《我和我的祖国》等经典红色歌曲,引导大家齐声合唱,表达对党、对祖国、对新时代的热爱与赞美;在宣讲过程中,围绕党史、党的理论、基层党组织建设、热点话题等开展接地气的有奖知识竞答,试题简单易懂,奖品物美实用,激发党员群众学习热情,增强学习教育的吸引力和实效性;在宣讲后注重依托本地红色资源、教育基地、产业园区,结合不同宣讲对象,带领基层党员干部群众实地观摩体验,重温党的光辉历程,凝聚起听党话、感恩党、跟党走的思想共识。

培育主流价值,弘扬时代新风。先进典型体现时代新风,一个典型就是一面旗帜。旬阳市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把培育典型、立德树人作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基本职能,坚持典型带动,不断提升公民思想道德素质,积极构建诚信知理、勤劳节俭、互助友善、崇德孝仁的良好社会生态。着眼加强“四德”建设,挖掘基层凡人善举,开展道德模范、最美人物、身边好人等先进典型评选活动,推出各行各业先进人物,引导广大群众求真向善。综合运用道德讲堂、文化礼堂、善行义举榜等平台,采取百姓宣讲、事迹报告、文艺宣传等具体活动,结合短视频、微博微信等线上形式,广泛宣传典型事迹和道德品质,让身边人讲身边事,用身边事育身边人,形成良好社会风尚。建立道德模范管理、关怀机制,设立道德模范关爱基金,在重要节点和重大场合开展走访慰问、关爱回馈,保障先进典型充分享受政治待遇、物质奖励和社会礼遇,引导广大群众看着学照着做,发挥示范引导作用,形成德者有得、好人好报的价值导向。

丰富文化生活,开启“文明快车”。群众性文化活动是文明实践的桥梁和纽带。旬阳市树立激活、整合、下沉、共享理念,针对市域山大沟深、群众居住分散、需求多元、文化服务下沉难问题,顺应广大群众对美好生活的热切期盼,把散落在相关部门的文艺舞台车、流动图书车、普法宣传车、科技直通车等车辆的服务功能集中打包整合为“文明快车”,有效对接群众需求,以文化演出为牵引,创作推出反映新思想、讴歌新时代、说唱新生活的文艺节目,搭载农技科普、卫生健康、生态保护等服务事项,由专业化服务团队按需选派志愿者,统筹服务项目、路线和站点,统一乘车,不定期到基层集中开展多姿多彩、雅俗共赏、富于地方特色的大众文化活动,让广大群众在潜移默化中获得精神滋养、增强精神动力。

旬阳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2022-7-18

 

 

陆辰旭:善学敢为 探索文物保护新模式 文章下载

陆辰旭:善学敢为 探索文物保护新模式

善学敢为,是陆辰旭身上让人感受到的可贵品质。学建筑的陆辰旭研究生毕业后,2016年就进入了江苏省苏州市文物保护管理所。入职后,他结合专业所学,一直在一线致力于探索文物保护新模式,为苏州地区文物“保驾护航”。

谈到工作以来让他印象最深刻的事,他毫不犹豫地回答,“不可移动文物社区巡查工作”。说起不可移动文物社区巡查,陆辰旭打开了话匣子。

为进一步将文物安全落实做细,2019年,陆辰旭所创新实践的不可移动文物社区巡查工作开始推进。他说,这项工作创造性地与街道社区合作,并引入了社会志愿者的力量,将文物保护工作深入基层,用更密集的频率、更简便的方式展现了文物巡查“时效”与“高频”的独特视角,力争将文物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阶段。

但事情的推行并不容易。“巡查工作刚开始时,在给社区志愿者进行培训的时候,能够明显感受到,他们对于文物保护的概念都不太了解,也不清楚具体怎么保护。”陆辰旭说,这让他更加坚定推行文物巡查的必要性。

开展社区巡查培训

在实施文物巡查的过程中,让陆辰旭欣慰的是,“基层街道对文物保护十分关心和重视,但因为专业领域不同,也一直苦于寻找文物保护的有效抓手。而巡查工作正好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契机,他们对这项工作都很重视、配合。”

“经过三年的实践,至今已与姑苏区部分街道办事处合作推行并累计巡查2266次,累计追踪存在隐患的文物保护单位逾十五处。巡查工作在参与街道、社区的大力支持下将文物保护全面向社会面深层推进,有效打破了壁垒,疏通了文物保护落实落地的道路,提供了文物隐患处置新途径,得到了高度评价。”说到此处,陆辰旭很自豪。

开展文物巡查,让多方参与文物保护,打通了文物保护的“最后一公里”,也让陆辰旭在工作中不断成长。

起初因为热爱古建筑,陆辰旭选择了文物保护行业,随着工作的深入,陆辰旭深刻地感受到文物保护这条路任重而道远。

“文物保护不仅仅是我们文物部门的职责,也在于整个城市管理者的协调与资源的合理分配,因此,让多方参与文物保护十分重要,不但可以让他们了解文物保护的概念,也让他们在参与中不断加深对文物保护的理解与重视。”陆辰旭认为,这也是以后仍要继续努力的方向。

苏州市各级各类文物工程的监管工作是苏州市文物保护管理所的基础性工作。自入职以来,陆辰旭主持、参与监管的文物工程达90余处。在工作实践中,他指导参建单位严格按审批方案施工,严格按规范流程履行手续,严格把控施工质量与施工安全,不断规范文物修缮行业。同时,陆辰旭还积极加强与相关单位的沟通联系,通过进行各类文物安全联合检查、协助执法部门处理文物纠纷等努力,逐渐建立起市、区各相关部门的协调联动机制,集中力量、整合资源,及时、妥善处置文物安全隐患。

文物工程监管现场

作为业务骨干,陆辰旭还参与到相关的数字化信息平台建设中。2016年至2019年,陆辰旭负责搭建苏州市不可移动文物监测平台、文物保护工程监督巡查平台、不可移动文物巡查平台,参与大运河苏州段遗产监测预警管理平台的搭建工作。“这些系统平台的投入使用,使文物保护从传统纸张化向现代数字化跨越,让文物信息更易了解与调取,文物巡查更易‘上手’,文物监测更便捷准确。”陆辰旭说。

为了让文物保护观念更加深入人心,陆辰旭主动普及文物保护理念。近年来,他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对社会各类人群进行文物保护宣传,如志愿者培训、企业培训、走进校园等。根据培训对象的特点,进行不同内容、深度的文物科普,内容涉及文物保护的各个方面。至今已向各类团体进行文物保护宣传与培训近20次。

为大学生志愿者培训

工作愈久,陆辰旭对文物的热爱愈深。“文物资源活化利用的前提是将文物保护好,我深信这一点,从心底希望能将文物保护好。”陆辰旭说,“现在工作中,当我处理文物保护方面的问题时,考虑的会更周全、细腻一点,只希望能对文物保护最有利。”

国家文物局2022-7-27

 

 

穿越千年罗目 打卡文明新风尚 文章下载

穿越千年罗目 打卡文明新风尚

还原的青石路面,街道墙壁上修复的毛主席语录,传统理发店、铁匠铺、杂货店……行走在峨眉山脚下的四川省历史文化名镇乐山市罗目古镇,仿佛穿越时空,点滴串起记忆,处处又彰显着文明的时代气息。

1+10+N,古镇文明基底夯实

干净整洁的青石板街道,随处可见的文明提示语,或者是一朵花的形状,或者是一面旗的样式……巧妙地与古镇环境融为一体,毫无违和感。而在停车场、游客集散中心、文化广场等重要场所,总能见到身着红马甲的志愿者,热情地答疑解惑,让古镇有了明亮的标签。

规范化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站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10个。”罗目镇负责人介绍,网格化的平台设置,带来的是文明志愿行动的全覆盖。

同时,在已建成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基础上,古镇有效整合“有事来协商”议事平台、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等平台,探索构建“设施共建、平台共用、队伍共管、活动共推、成果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格局,全镇搭建起“1+10+N”的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

阵地全域铺开,活动便顺藤开花。围绕理论宣讲、矛盾纠纷化解、环境保护、移风易俗等积极开展文明志愿服务活动,由古镇为核心延伸到村组,文明之风吹拂各领域。

截至2021年底,罗目镇3个村获评乐山市级文明村,6个村获评县级文明村,青龙社区获评县级文明单位,实现文明创建全覆盖。

用活平台,让文明有依可附

位于古镇中心,原青龙社区供销合作社闲置的门市,被巧妙地建设成“佰年供销”主题馆,打造供销记忆区和农特产品展销区,引发了一场“老供销”的打卡热潮。

青龙武馆”武德结合,定期以武会友,常态化开展关爱留守儿童、青少年武术培训、武医研学等文明实践活动,让青少年了解峨眉武术文化,传承峨眉武术精神。

连箫纳入镇小学特色课程,推动非物质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修缮改造金满成故居,建成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理想、信念、人生观、价值观,每年参观人数有数万人。

让文明不再空洞,而是有依可附,可观可感。”罗目镇相关负责人介绍,他们正努力结合实际,不断丰富载体,提升古镇的文明程度,展现古镇厚重文化和开放包容态度。

在文明的升华里,古镇的魅力愈加凸显,列入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创新形式,打造文明“品牌”

今年夏天,一位来自成都的摄影爱好者,在罗目镇一住就是七天。笔者见到他时,他正忙着旗袍秀拍摄的准备工作。

古色古香、十街九巷与旗袍的端庄典雅、婀娜多姿水乳交融,相得益彰,你可以想想有多美。”他乐呵呵地说。

除此之外,该镇还聚焦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不断创新活动形式,打造有“罗目印象”摄影展、“浪漫七夕爱在罗目”等文化活动品牌。以连箫、武术、绘画、摄影、小品、情景剧、主题晚会等多种形式,展现罗目发展新成就,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日益丰富,影响不断扩大。

过年都没有这么热闹。”“这是镇上第一次办这么好看的晚会……”大家对古镇文化活动表达了肯定和喜爱。

同时,通过文明家庭、最美家庭、“三星家庭”、孝亲敬老先进个人等评选活动,罗目镇大力弘扬传统美德,用榜样的力量带动更多的人参与到文明行动中,让乡风文明之花在罗目盛放。

正如一位网友评价的那样:“罗目古镇,韵贯古今,如果说文化是它的魂,文明便是它飞升的翅膀。”是的,从远古走来,罗目古镇正踏着新时代的节拍,文明起舞。

精神文明网2022-8-1

 

 

甘肃西和: 打造七大品牌 激发文明实践新活力 文章下载

甘肃西和: 打造七大品牌 激发文明实践新活力

近年来,甘肃省陇南市西和县高度重视、高位谋划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用心”构建文明实践体系、“专心”建设文明实践阵地、“匠心”搭建文明实践平台、“倾心”开展文明实践活动,扎实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各项工作,让文明触角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增强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为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西和县坚持“品牌+服务”工作机制,精准对接群众需求,充分发挥志愿服务力量,全力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特色品牌,经过几年的探索,相继形成了“喇叭宣讲聚民心、志愿服务纾民困、崇德向善树家风、群众说事促和谐、文明校园育新人、移风易俗除陋习、乞巧文化强自信”等操作性强、易于推广、群众认可度高的七大特色品牌,做到了品牌化吸引、常态化服务。

喇叭宣讲聚民心。西和县牢牢把握学习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条主线,强化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的红色阵地属性,突出思想引导,依托乡村大喇叭,在全县范围内多频次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央和省市县政策要求、文明守则和文明公约,全面开展理论宣讲和形势政策宣传引导教育,多频次展播时代楷模、道德模范、最美人物的先进事迹,播放红色革命歌曲等。同时,不断深化喇叭宣讲这一直观典型方式,灵活采用多种形式开展宣讲,构建起了“大宣讲”格局。除了运用喇叭播放之外,还依靠广大党员干部、宣讲团队、志愿者、新乡贤以及先进典型、“五老”等新时代文明实践者,常态化开展宣讲工作,针对不同受众群体,开展“讲思想、讲政策、讲道德、讲文化、讲法治、讲科学、讲新风”等七讲活动,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把理论课堂搬到群众生产生活现场,在田间地头、农家小院、村内广场上开展宣讲,拓展“炕头宣讲”“板凳宣讲”“罐罐茶宣讲”等形式,运用感人肺腑的故事、通过方言土语等群众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方式,让群众在春风化雨中感受理论的温度、思想的魅力。

志愿服务纾民困。西和县持续优化提升志愿服务,组织动员广大干部群众参与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通过全面动员与重点发动相结合的方式,在现有志愿服务队伍基础上,积极吸纳全县优秀人才、特殊人才参与志愿服务,完善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机制,加强全员培训和动态管理,让志愿者掌握文明实践工作目标、内容和要求,围绕全县中心工作和群众现实关切,常态化开展扶老助残、家庭教育、法律服务、卫生保健、应急保障、帮贫扶困、文化宣传等专项服务内容,帮助其解决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

崇德向善树家风。通过公民道德建设,大力弘扬传统美德、倡导社会主义道德,广泛开展学习时代楷模、道德楷模、最美人物、身边好人等活动,分季度开展“好邻居、好媳妇、好公婆”评选,开展寻找“最美家庭”、创建“文明村镇”“文明家庭”等系列活动,引导群众在实践中提高道德修养,培养良好家风、文明乡风、淳朴民风。

群众说事促和谐。西和县始终坚持群众路线,聚焦群众所思所想所盼,努力把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成与基层群众密切联系的沟通渠道。通过深入基层面对面听民声、察民情、访民意,深化“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以“群众说事、干部解题”和“有事好商量”为切入点,设置法律咨询、政策解读、心理健康指导等多项服务功能,把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打造成了群众的“说事站”,全力解决民生诉求、矛盾纠纷、心理健康咨询等问题,真心实意为民解难题办实事,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文明校园育新人。西和县立足校园资源优势,通过校园文明建设、校园文明实践、师生品德培养等方式,将文明素养、思政教育、德育美育贯穿教育全过程,形成说文明话、行文明举、做文明人的良好氛围。还通过双减政策落实,组织精彩有趣的学习娱乐活动,借助乡村学校少年宫等,深入开展“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争当时代新人”等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

移风易俗除陋习。全县384个村全覆盖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禁毒禁赌协会等群众组织,并健全了运行机制,定期召开会议,评议村内相关事宜。遇到急、难、大事,通过村民会议商决,不断引导群众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小事不办,破除了高价彩礼、厚葬薄养、大操大办等陈规陋习。各村还通过设置环境卫生红黑榜,鼓励卫生文明先进、鞭策后进,教育引导群众自觉培育健康的生活方式,涵养文明乡风、淳朴民风,不断提升乡村文明程度。

乞巧文化强自信。做好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关键在实践、重点在内容。西和县聚焦核心思想和全县重点工作,精心策划、组织了一系列有温度、接地气、聚人气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经常性组织开展优秀文艺汇演、体育比赛、电影播映、技能培训、法治宣传、科学普及、义诊、送卫生下乡等活动,挖掘弘扬以乞巧文化为主的民俗文化,让群众在乐于参与、便于参与的活动中,体悟美好生活,增强文化自信,让群众在文化熏陶中获得精神滋养,增强精神力量,提升精气神。

在新时代文明实践建设中,西和县始终着眼“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目标任务,聚焦群众需求,根据县域实际,探索新时代文明实践特色品牌建设,这些上接“天线”、下接“地气”的特色品牌,既突出宣传宣讲党的政策,又聚焦解决群众实际困难和所思所盼,吹响了将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推向更深层次、更高层面的冲锋号。

精神文明网2022-7-16

 

 

通知

信息已完善成功
确认

在线咨询: 010-51651161

客服电话: 010-51651162

地址: 北京市东城区沙子口路76号富莱茵花园18号楼

返回顶部
用户注册

个人注册

单位注册

联盟单位注册

{{ registerData.isHasName ? '用户名可以使用' : '用户名已被占用'}}

*请输入长度(6-20)位数的数字或字母

{{count}}s后再次获取
获取验证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 《用户协议》

注册
注册中...
{{ registerUnityForm.isHasName ? '用户名可以使用' : '用户名已被占用'}}

*请输入长度不小于6位数的数字或字母

{{count}}s后再次获取
获取验证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协议》

注册
注册中...
{{ registerWorkUnityForm.isHasName ? '用户名可以使用' : '用户名已被占用'}}

*请输入长度不小于6位数的数字或字母

{{count}}s后再次获取
获取验证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协议》

注册
注册中...
已有账号,
用户登录

个人登录

单位登录

联盟单位登录

新用户注册
找回密码

您已经成功设置密码,请使用新密码登录
权限不足

您未开通此功能,是否去开通?
确认
取消
权限不足

您未开通此功能,是否去开通?
确认
取消
提示

请购买本平台相关服务后使用该功能。
去购买
再想想
请注册/登录后完成购买。

1.本学习平台资料查看针对会员开放;
2.购买相关服务请先注册/登录后完成购买;
用户协议

 

“帮我搜”网络平台站用户注册协议书

 

一、总则

此份协议是注册用户接受“帮我搜”网络平台(以下简称本平站)产品和服务时适用的通用条款。因此,请您在注册成为本站用户前或接受本站的产品和服务之前,请您详细地阅读本注册用户协议的所有内容。

1 注册用户了解并同意:

①只要注册用户点击同意按钮并完成注册,注册用户就已接受了本注册用户协议及本站公布的各项服务规则包括填写实名的联系方式等等) ,并愿意受其约束。如果发生纠纷,注册用户不得以未仔细阅读为由进行抗辩。

②随着市场经营情况的变化,本站有权随时更改本注册用户协议及相关服务规则。修改本注册用户协议时,本站将于相关页面公告修改的事实,有权不对注册用户进行个别通知。注册用户应该在每次登录前查询网站的相关公告,以了解注册用户协议及其他服务规则的变化。

2、若注册用户不同意本注册用户协议或相关服务规则,或者不同意本站作出的修改,注册用户可以主动停止使用本站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如果在本站修改协议或服务规则后,注册用户仍继续使用本站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即表示注册用户同意本站对本注册用户协议及相关服务规则所做的所有修改。由于注册用户在注册用户协议变更后因未熟悉公告规定而引起的损失,本站将不会承担任何责任。

3、本站的各项电子服务的所有权和运作权归本站。本站提供的服务将完全按照其发布的服务条款和操作规则严格执行。注册用户必须完全同意所有服务条款并完成注册程序,才能成为本站的注册用户。注册用户确认:本协议条款是处理双方权利义务的当然约定依据,除非违反国家强制性法律,否则始终有效。

二、服务简介

1、本站运用自己的操作系统通过国际互联网络为注册用户提供网络服务。同时,注册用户必须:自行配备上网的所需设备,包括个人电脑、调制解调器或其他必备上网装置。自行负担个人上网所支付的与此服务有关的电话费用、网络费用。

2 基于本站所提供的网络服务的重要性,注册用户应同意:提供详尽、准确的个人资料。不断更新注册资料,符合及时、详尽、准确的要求。

3、本站对注册用户的电子邮件、手机号等隐私资料进行保护,承诺不会在未获得注册用户许可的情况下擅自将注册用户的个人资料信息出租或出售给任何第三方,但以下情况除外:注册用户同意让第三方共享资料;注册用户同意公开其个人资料,享受为其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本站需要听从法庭传票、法律命令或遵循法律程序;本站发现注册用户违反了本站服务条款或本站其它使用规定。

4、关于注册用户隐私的具体协议以本站的隐私声明为准。如果注册用户提供的资料包含有不正确的信息,本站保留结束注册用户使用网络服务资格的权利。

三、帐户密码和安全性

注册用户一旦注册成功 ,成为本站的合法的注册用户。您可随时根据需要改变您的密码。注册用户将对注册用户名和密码安全负全部责任。另外,每个注册用户都要对以其注册用户名进行的所有活动和事件负全责。注册用户若发现任何非法使用注册用户帐户或存在安全漏洞的情况,请立即通告本站。

四、拒绝提供担保注册用户个人对网络服务的使用承担风险

本站对此不作任何类型的担保,不论是明确的或隐含的,但是不对商业性的隐含担保、特定目的和不违反规定的适当担保作限制。本站不担保服务-定能满足注册用户的要求 ,也不担保服务不会受中断,对服务的及时性,安全性,出错发生都不作担保。

五、有限责任

本站对任何直接、间接、偶然、特殊及继起的损害不负责任,这些损害可能来自:不正当使用网络服务,在网上购买商品或进行同类型服务,在网上进行交易,非法使用网络服务或注册用户传送的信息有所变动。这些行为都有可能会导致本站的形象受损,所以本站事先提出这种损害的可能性。

六、通告

所有发给注册用户的通告都可通过重要页面的公告或电子邮件或常规的信件传送。本站的活动信息也将定期通过页面公告及电子邮件方式向注册用户发送。注册用户协议条款的修改、服务变更、或其它重要事件的通告会以电子邮箱或者短信进行通知。

七、注册用户的建议

奖励注册用户在他们发表的一些良好建议以及一一些比较有 价值的策划方案时,本站愿意展示用户的构想落于实现。

八、责任限制

1、如因不可抗力或其他本站无法控制的原因使本站销售系统崩溃或无法正常使用导致网上交易无法完成或丢失有关的信息记录等,本站不承担责任。但是本站会尽可能合理地协助处理善后事宜,并努力使客户免受经济损失。

2、除了本站的使用条件中规定的其它限制和除外情况之外,在中国法律法规所允许的限度内,对于因交易而引起的或与之有关的任何直接的、间接的、特殊的、附带的、后果性的或惩罚性的损害,或任何其它性质的损害, 本站、本站的董事、管理人员、 雇员、代理或其它代表在任何情况下都不承担责任。

九、法律管辖和适用

1、本协议的订立、执行和解释及争议的解决均应适用中国法律。

2、如发生本站服务条款与中国法律相抵触时,则这些条款将完全按法律规定重新解释,而其它台法条款则依1旧保持对注册用户产生法律效力和影响。

3 本协议的规定是可分割的,如本协议任何规定被裁定为无效或不可执行,该规定可被删除而其余条款应予以执行。

4、如双方就本协议内容或其执行发生任何争议,双方应尽力友好协商解决;协商不成时,任何一方均可向本站所在地的法院提起诉讼。

十、其他规定

1、如本用户协议中的任何内容无论因何种原因完全或部分无效或不具有执行力,本用户协议的其余内容仍应有效并且对协议各方有约束力。

2、本用户协议中的标题仅为方便而设,不具法律或契约效果。

 

同意
取消
状态变更提示
状态变更提示:您的账户在另一设备上进行登录,提示后 2S 后 自动跳转到登录页面
同意
取消
提示

本平台会尽快针对您提出的主题搜集相关借鉴资料, 搜集结果会在3个工作日内发送到您的会员中心, 请注意查看,未及时收到信息可随时联系客服。
提交成功
提示

您已提出了一条帮我搜未完成,请您耐心等待或联系客服。
如何联系客服
上传凭证

只支持jpg、jpeg、png格式

上传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