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热线:

微信

小程序

公众号

类别:红色文化学习案例

提出单位:**市**县文物局

题目:保护革命文物 传承红色基因方面的信息

资料提供时间:2022-06-14

目录

更多

磐石市:传承红色精神 建设新兴产业集聚地 文章下载

磐石市:传承红色精神 建设新兴产业集聚地

磐石,她是红色精神的传承地。

这里率先组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支抗日武装,在磐石大地上谱写了可歌可泣的抗日斗争故事;

这里创建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块抗日根据地,顽强果敢、坚贞不屈的抗日英雄在这里浴血奋战、保卫中华;

这里是东北地区最早探索和实践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地方。

作为东北抗联创建地,“红”早已植根于磐石的基因,抗联精神历久弥新、世代相传。

磐石,她是新兴产业的集聚地。

这里有东北最大的钢管生产基地,产品产销量约占东北地区69.4%,形成了金属冶炼、金属材料、汽车零部件、机械制造全产业链开发模式,金属冶炼产业不断优化升级;

这里有国际独家的“髓源效应素”原料基地和全国最大的单体灵芝种植园区,构建了以生物医药、现代中药、化学合成药品为主导板块,无抗生物为战略支撑,医疗器械、保健食品、医药物流协同发展的“大健康”产业格局;

这里是全国三大石墨资源基地之一,拥有国内储量规模最大的玉石矿床,石墨、镍、微晶石、碳纤维、新型建材等新材料产业齐头并进,零污染、零排放、节能利废、绿色环保的循环经济正加速发展。

磐石莲花山石虎沟整党整军地

红色文化是磐石的魂,绿色发展是磐石的根。坚持“红色引领、绿色发展”的整体工作思路,是磐石市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吉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的生动实践,是全面落实省委“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和吉林市委“四六四五”发展战略的务实之举,也是磐石市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全面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的路径选择。

新征程积聚新力量。站在新起点,磐石市立足自身、看齐全省、放眼全国,以全局的视野、战略的眼光,重新审视磐石市情,全力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

着力做大金属冶炼、医药健康、新材料“三大主导产业”;着力构建磐石经济开发区和医药健康、冶金建材、化工新材料“一区三园”产业空间布局;着力打造现代产业基地、红色文化名城、宜居宜业城市;积极争创全省产业转型创新发展示范区……磐石市正奋力开启新时代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新征程!

“红色文化”推动“红色产业”

磐石市东山红色文化主题公园内的杨靖宇将军雕像

磐石,是一座英雄之城。

这里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红石砬子抗日根据地;有全省各地红色研学的重要点位——东山红色文化主题公园;有吉林市重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磐石市抗日斗争纪念馆;这里是一座真正的红色文化名城。

磐石市红色历史文化资源深沉而厚重、悲壮而光辉,红色基因已深深融入磐石儿女的血脉。如何用好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以红色为引领带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磐石市在实践中探索出符合自身实际的高质量发展新路。

2022年,磐石市将红色文化与磐石发展实际互通互融,深入挖掘全域红色资源,进一步擦亮红色底色,开辟出“红色文化产业化、产业项目化、项目产品化、产品特色化”的红色发展新路。

加快红色成果转化。今年,磐石市以创建东北知名的红色文化名城为工作目标,加强“一中心三基地”重点项目建设,即党校红色教育培训中心、红石砬子抗日根据地、莲花山东北抗联红色文化教育基地、鹭鸶湖李红光宿营地,向省内外推介红色磐石,壮大红研红培市场,全力推动红色资源多重价值转化。

做优红色旅游产业。磐石市以创建全国知名的红色旅游目的地为目标,高起点编制红色旅游产业发展规划,修建“漫红岭”等5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实现“一点位一特色”,同时,优化旅游配套设施,完善旅游交通功能,丰富旅游住宿设施,全面加快城市现代服务业设施建设。

构建“红色+”融合发展格局。磐石市以建设国家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为导向,着力推进红色与乡村旅游深度融合,带动农村发展、百姓致富。将红色文化与冰雪体育运动相互补充,在户外活动中实现红色精神传承。促进红色文化与科技、娱乐相融合,让静态的历史变成动态的展示,实现旅游消费的娱乐需求。

如今,在磐石大地,红色已成为不朽的底色,融入到政府建设、产业发展、百姓生活方方面面。

磐石市委、市政府将“红色引领”作为全市整体工作思路,积极引进红色人才,提供政策保障,为红色文化事业发展广聚英才;

全市党员干部以革命先辈为榜样,铭记红色初心,传承牺牲、奉献、奋斗的红色精神,强化党建引领,打造磐石红色党建品牌;

企业家将红色文化与企业文化相融合,以企业产品为依托,宣传展示红色历史,打造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品牌;

百姓们更是自发将全域14个乡镇的红色故事口口相传,积极传递红色声音,弘扬革命传统,抗联精神已根植于磐石人民的血脉中,成为磐石发展的“根”和“魂”。

冶金产业“老树发新枝”

吉林恒联精密铸造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

走进吉林省三大钢铁企业之一——吉林恒联精密铸造科技有限公司的轧钢车间,金属的敲击声、机器的轰鸣声隆隆响起,高大先进的轧钢设备映入眼帘。工人们身着厚厚的工作服、头戴安全帽正进行着火热奔腾的轧制生产,一块块彤红的钢坯在千米长的轧机上时进时退,钢坯与辊道摩擦发出滚滚“雷鸣”,散发出的高温扑面而来……

像这样的金属冶炼企业在磐石经济开发区冶金建材产业园已入驻31家,规模优势、产业集聚效应初显。

磐石市工业基础雄厚,金属冶炼产业历史悠久。目前已形成了“钢铁原料——金属制品——零部件——整机制造”全产业链开发模式。“这里是东北最大的钢管生产基地,产品产销量约占东北地区69.4%。2021年实现工业产值158亿元,实现利税8.7亿元。”磐石经济开发区副主任郝俊生介绍道。

创新驱动是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如何把老产业做新、改造升级传统产业,磐石市下足了功夫。

吉林华信新型结构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

2022年,磐石市委、市政府全力做好“有中生新”文章,用新技术、新方式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为老工业基地提供新动力、赋予新动能。以冶金建材产业园区为平台,坚持产业集聚、开发集约、要素集中的建设原则,强基础、抓创新、促升级、重突破,大力发展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上项目,产业持续发力。重点推进20万吨异形管、20万吨盘扣式脚手架、15万吨中厚壁方矩管、1万辆玉米收割机等项目,努力实现品种多样化、产品高端化、产业集群化的发展目标,推动冶金产业集约集聚发展。

抓招商,延伸产业链条。进一步梳理冶金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配套需求,做好延链补链配套产业项目招商引资工作,以内培外引为方式,推动金属材料、各类钢管、五金制品、高端汽车件和机械制造业快速发展。通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扩大有效投资,推动冶金产业“纵向成链、横向成群”,实现产业链转型升级。

“计划到2022年末,金属冶炼及机械制造业产品产量达450万吨以上,实现工业总产值190亿元,实现利税总额10亿元以上。”磐石经济开发区相关负责人说。

老树生新枝,产业焕新颜。磐石市正由“东北最大的钢管生产基地”向“东北最大的钢管集散地”挺进,从钢铁冶炼到终端五金生产的全产业链集群正加速崛起。

开启医药健康新征程

在磐石经济开发区医药健康产业园内,一条条道路宽阔笔直、纵横交错,一座座厂房错落有致、美观大气,一家家高新技术企业相继落户、集群发展……而在几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地。

2009年,磐石市启动建设医药健康产业园区,发挥平台集聚效应,促进项目集群发展,相关企业已发展到41户,医药健康产业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快速发展,形成了以生物医药、现代中药为主导板块,健康食品、医药物流协同发展的“大健康”产业格局。

吉林省西点药业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是磐石市首家入驻的医药生产企业,在政府的大力扶持和推动下,已发展为集生产、销售、科研为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其新产品研发中心被省发改委认定为“吉林省精神类疾病药物工程研究中心”。近三年来,企业累计实现产值9.28亿元、税收1.52亿元,并于2022年1月6日通过中国证监会创业版IPO注册登记,成功上市。

为推进医药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磐石市充分利用吉浙对口合作的有利契机,与国家“千人计划”专家凌建群博士建立合作关系,大力建设覆盖医药健康、日用化工、畜牧农林等多产业的、国内国际具有影响力的无抗生物产业园。无抗产业的“破土而出”也成为磐石市“无中生有”文章的最佳写照。

无抗企业吉林省润沣源生物制药有限公司包装车间

作为无抗生物产业园内的主导企业,润沣源生物制药公司总经理刘文邦告诉记者:“2022年,我们将开工建设二期项目,建成后是国内最大的生物发酵和原料生产基地。企业将进一步加速科研成果转化,加强基础科学研究,为产业园或后续产业入驻提供最前沿的技术支持”。

“政府将积极谋划全省乃至全国医药健康产业资源与无抗企业深度对接,以无抗生物产业为战略支撑,打造核心区、协同区、拓展区三级空间体系,发展无抗医药、无抗健康、无抗日化、无抗农业四大产业板块,努力建成全省多肽及相关产品创新型产业群。”磐石经济开发区副主任孙凯说。

磐石市松山镇灵芝种植园区

除了无抗产业,磐石市中药材种植产业也遍地开花。目前,全市中药材种植面积3万亩,松山镇已建成全国最大的单体灵芝种植园区,可年产灵芝孢子粉13.6万斤、灵芝子实体21万斤,年产值达2400万元,带动农民通过务工增收150余万元,带动全镇10个村集体增收58.8万元。

“2022年,我们将继续做大做强灵芝种植产业,建设灵芝大棚总量1000栋,新发展林下灵芝种植10万段,力争8月份完成灵芝粉深加工生产线建设,全年预计实现经济产值突破5000千万,可实现经济利润2000余万元,带动万余人次实现本地就业。”松山镇党委书记郑霏自信满满地介绍。

灵芝

如今,医药健康产业已跃升为磐石市三大主导产业之首,成为该市财政收入的重要支撑。三年来,磐石市医药健康产业共实现产值67.6亿元,纳税9.2亿元。磐石市正向医药健康“百亿级”产业园稳步迈进。

新材料产业“齐头并进”

这里是全国三大隐晶质石墨资源基地之一,石墨矿产资源1660万吨, 年开采量20万吨,可为石墨深加工产业提供充足原料保障;

这里有国内外唯一一家衍生产业链条,可以将玉石废渣、矿渣资源“吃干榨净”,利用新型技术加工成环保建筑装饰新材料;

这里即将建成日产4500吨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可大量消化工业废渣,解决粉煤灰露天排放等污染问题,助力无废城市建设……

在磐石,各类节能、高效、无机环保的新型材料落地生根,并强势崛起,成为磐石市绿色产业和循环经济发展的新增长极。

吉林亿达炭业有限公司生产车间

近年来,磐石市坚持把新材料产业作为对接我省“双廊”现代产业布局的重要着力点,以建设独具特色的新材料产业园为方向,扩大石墨、碳纤维、矿渣综合利用等项目规模,重点开发石墨新材料、碳纤维新材料、新能源材料、密封超硬新材料、铸造新材料等5条产业链。

石墨变金,蓄势向精深加工挺进。园区相继引进吉林龙昌、吉林瀚丰、吉林融成等5户石墨新材料深加工企业,主要生产球形石墨、膨胀型石墨、石墨坩埚、汽车用石墨锂电池负极材料等产品。2022年,将重点推进吉林瀚丰20万吨石墨选矿项目、吉林龙昌20万套汽车锂电池负极材料等重大项目建设,进一步扩大石墨产业规模。

新材料之王,碳纤维产业稳步壮大。磐石市组建碳纤维新材料产业园,并于2021年引进吉林亿达公司年产2000吨碳纤维复合材料、吉林达升年产6000吨针刺白毡等三个重点项目,推动碳纤维产业集群发展。2022年,将扩大现有碳纤维复合材料、石墨碳毡、针刺白毡生产规模,继续引进碳纤维型材、碳纤维配件等项目,延伸产业链条。

吉林省三河矿业开发有限公司生产车间

新型建材,闭环产销链飞速发展。吉林省梓楗新型建材股份有限公司利用三河矿业的玉石废渣、矿渣资源,采用新型技术生产环保建筑装饰材料,实现节能利废和尾矿零排放。今年,企业将继续加大玉石废渣和有色金属尾矿渣的综合利用,项目达产后可实现年处理玉石废渣、矿渣60万吨,带动相关就业近2万人,实现节能环保的社会效益。

新能源金属,镍业势头强劲大放异彩。2022年,磐石市将重点推进年产6万吨硫酸镍、羰基镍改扩建、五十万吨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等项目,增强镍业发展后劲。作为镍业产业的核心企业,吉林吉恩镍业拥有完整的镍、铜、钻盐、有色金属、化工产品产业链条。其年产6万吨硫酸镍项目建成达产后,预计年实现产值28.02亿元,年纳税1.39亿元,可安置就业400余人。

“2022年,我们将继续扩大新材料产业规模,努力做大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条,努力将磐石市打造成为一流的新材料产业基地。计划到2022年末,新材料系列产品产量达20万吨以上,实现产值30亿元。”磐石经开区负责人说。

吉林日报2022-1-21

 

 

南湖新区:播撒“红色种子” 传承红色精神 文章下载

南湖新区:播撒“红色种子” 传承红色精神

举办主题演讲、朗诵、征文、绘画和知识大闯关比赛,激发孩子们的爱党之情;观看经典红色电影,引导孩子们在观影中学党史、听党话、跟党走;开展研学实践教育活动,在劳动教育和研学实践中追寻红色记忆……

近年来,南湖新区教育系统广泛开展主题突出、特色鲜明、形式多样的红色主题教育活动,进一步传承红色精神,引导孩子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让红色种子悄然“萌芽”。

同心同向 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畔湖湾小学开展“少年心向党 追梦新时代”主题六一文艺汇演。

“红日升在东方,其大道满霞光,我何其幸生于你怀,承一脉血流淌……”5月31日,伴随着孩子们稚嫩的童声,南湖新区畔湖湾小学“少年心向党 追梦新时代”主题六一文艺汇演拉开帷幕,耳熟能详的红色歌曲就像一颗颗红色的种子,播撒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田。

这个“六一”儿童节,南湖新区教育体育科技局充分发挥红色教育活动铸魂育人的积极作用,组织各学校开展《红领巾向党 经典永流传》《童心向党 快乐成长》等系列主题活动,在寓教于乐的过程中,让孩子们感受到幸福生活来之不易,用爱助力成长、延续红色薪火,用红色教育点亮孩子们的童年。

南湖幼儿园组织开展重走长征路主题活动。

南湖幼儿园孩子们在闯关体验活动中重走长征路,学习领悟革命意志。

在南湖幼儿园,一场意义非凡的重走长征路主题活动,在孩子们心中烙下了深深的印记。“过草地”“青稞面”“七根火柴”“飞夺泸定桥”“爬雪山”……孩子们在闯关体验活动中重走长征路,学习领悟革命意志。

当晚,幼儿园还组织家长和孩子重温了红色电影《我的长征》,观看中,大家为跌宕起伏的电影情节所牵动,或屏息凝神,或眉头紧锁。电影的世界里,孩子们近距离与长征英雄们交流,了解了那一段光辉难忘的历史,爱国主义的种子在幼小的心中生根发芽。

“当年红军爷爷历尽苦难,才有了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一定要学会珍惜,争做好少年。”观影过程中,家长李先生一边向孩子讲解故事情节,一边利用这次难得的机会进行红色教育,让孩子对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有了更清醒的认识,“这次活动举办的非常有意义,不仅能教育培养孩子们坚韧、坚持、不怕苦、不放弃的性格品质,还能体验革命先烈所经历的翻山、穿林、涉河的艰难历程,学习传承长征精神。”

同工共促 红色引擎强师铸魂

区党工委书记王亚丹调研教育系统。

教师是儿童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党员教师更发挥着尤为重要的先锋模范作用。南湖新区现有基础教育学校39所,在校生13353人,专任教师1217人。其中,平均年龄在35岁以下的教师,占全体教师的四分之一。面对这样一支年轻的教师队伍,如何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升教师素质和能力,引导教师苦练“内功”?“红色引擎”是关键。

“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区党工委书记王亚丹,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潘宏军高度重视教育工作,多次现场调研并召开专题会议,要求教育系统要进一步认清形势,顺势而为,锚定前进方向,狠抓教育评价机制完善,“双减”政策落实,教育资源布局优化,教师队伍建设,校园安全等重点工作落实;要以党建引领教育事业发展,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坚持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打造教育品牌,开创南湖教体事业发展新局面。

为此,区教育体育科技局以“党建+”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在全区教育系统内深入开展“四亮创建”主题活动,全面建强基层组织,打造高标准党建阵地,把党建工作融入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之中,实现党建与教育工作有效融合,点燃教育事业“红色引擎”。

各学校、幼儿园主动破题探索,积极打造“党建+”品牌:金鹗小学“党建+清廉”,绘就清廉底色;畔湖湾小学“党建+团建”,筑牢红色根基;南湖幼儿园“党建+幼教”,厚植红色基因……通过紧扣红色教育主线,不仅提升了党性修养,也进一步激发广大教师的爱国热情和工作激情。

今年来,全区教育系统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以“四亮创建”、主题党日活动为契机,在全区范围内广泛开展党建系列主题活动80余次,进一步强化了教师党性教育,铸牢了理想信念。

同频共振 红色阵地浸润童心

金鹗小学清风进校园。

金鹗小学清风进校园。

漫步在郭镇小学校园,红色文化长廊、新颖独特的“提示语”“格言牌”、绿化区标语牌,“长征故事”“改革开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国家大事件名言警句……一系列意义非凡的红色文化内容,时刻引导激励着师生在感怀先辈丰功伟绩的同时,锐意进取,永远向上。

只有筑牢红色教育“主阵地”,才能扩大覆盖面,让所有学生获得红色洗礼。近年来,南湖新区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用好课堂教学“主渠道”,建好校园文化“主场所”,让红色文化走进校园、走进课堂、走入学生心灵。

让每一堂课都融入红色教育。在用好课堂教学“主渠道”上,该区高度重视思政课建设,配齐了思政课教师(专任22名、兼职130名),把思政课学业水平监测纳入到全区统一质量监测体系,开展了“优秀思政课联谊研讨交流”和“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主题教育实践等活动,更好实现了对学生的思想和价值引领。同时,将红色文化融入课程,实现知识与理想信念、品德修为等内在融合,推动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交相呼应、同频共振、同向同行。

让每一面墙都是红色故事。在建好校园文化“主场所”上,该区将红色文化有机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建设红色文化长廊,开设红色校园广播等,让红色文化渗透到校园每一个角落。除此以外,通过定期开展升国旗仪式、主题班会、课外实践、红色阅读等活动,让红色精神在校园处处可以看到,时时可以听到。

“全区教育系统将继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保教育领域始终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区教育体育科技局局长张勇表示,今后将进一步丰富学校红色教育资源,策划开展更多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红色主题活动,在厚植青少年学生爱国主义情怀的同时,也让孩子们的童年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红网2022-6-13

 

 

传承红色基因讲好革命故事 文章下载

传承红色基因 讲好革命故事

5月30日,省政协召开“加强我省革命遗址遗存、文物保护利用”对口协商会。据悉,为扎实开好此次对口协商会,在省政协副主席童志云带领下,省政协文化文史学习委员会前期组织调研组到曲靖市会泽县、宣威市、麒麟区和普洱市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景东彝族自治县等地实地调研。

会上,省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分党组成员苏红军作主题发言;5位政协委员、专家学者围绕协商议题,从不同角度提出意见建议;省委党史研究室、省文化和旅游厅、省退役军人事务厅负责人现场作回应发言。

主题发言

省政协委员、省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分党组成员苏红军:

发扬革命传统 传承红色基因

云南是一个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省份。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云南人民进行了长期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在全省各地留下了大量弥足珍贵的革命遗址遗存和文物。保护好、利用好革命遗址遗存和文物,对弘扬伟大的建党精神、发扬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汇聚改革发展正能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目前,随着形势发展和工作的不断深入,革命遗址遗存和文物保护利用工作面临着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亟待引起高度重视。一是对革命遗址遗存和文物保护利用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二是理顺和健全管理体制,协调推进革命遗址遗存和文物保护利用难度较大;三是资金难整合,工作受制约;四是对革命遗址遗存和文物的丰富内涵挖掘研究不够。

当前,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革命遗址遗存和文物的保护利用工作,我们要抓住机遇,着力打造革命遗址遗存和文物保护利用的“云南样板”。对此建议:一是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加强革命遗址遗存和文物保护工作的组织领导,加大宣传力度,增强民众保护意识,使各地的革命遗址遗存和文物发挥更大作用,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二是推动革命遗址保护立法工作。建议由省级有关部门牵头,制定《云南省革命遗址保护条例》。明确革命遗址保护名录、保护管理、合理利用、法律责任等相关问题,形成保护利用革命遗址的强大合力,切实解决革命遗址保护利用的法制保障问题。三是推进党史党性教育基地命名工作。建议由省级有关部门牵头,在调研基础上,提出全省党史党性教育基地命名方案,经省委、省政府研究后,分期分批命名。四是发扬革命传统,传承好红色基因。抓住长征国家文化公园规划建设的机遇,保护好、利用好红色资源,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注重运用现代科技和传播途径,打造更多党史题材的红色文化作品,通过互联网开展全方位、多维度传播,让人民群众在接受文化艺术熏陶中学习党的历史、增强党性修养、激发爱国热情。

委员、专家发言

省政协常委、曲靖市政协副主席李永才:

建立长效机制 挖掘红色资源

通过参加前期曲靖市内的革命遗址保护和开发利用专题调研,发现了一些共性问题:一是对革命遗址遗存保护利用工作认识不高、重视不够、宣传不广,有大量革命遗址常年闲置,未能发挥应有的教化功能。二是对革命遗址遗存的保护利用力度不够,部分革命遗址遗存日常管理无专门机构负责、无专人管理、无资金维护,一些遗址遗存产权不清,随意拆除翻建,损毁严重。三是革命遗址开发利用层次较低,静态景观居多,无衍生产品,缺乏体验性和震撼力的红色旅游项目,红色旅游和文化品牌不够响亮,知名度、认可度不高。四是对革命遗址遗存保护利用资金投入不足,革命遗址常态化维修保护困难重重。

建议科学制定保护利用规划:一是坚持“一次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编制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总体规划,统筹规划革命遗址遗存的保护、开发、道路交通、服务设施等。二是挖掘红色文化资源。开展红色资源抢救性挖掘,抓紧搜集、整理、抢救濒临消失的革命史料;分级保护革命遗址,严控在城市改造、基础设施建设、村镇建设等过程中损坏毁坏年代久远、较为分散的革命遗址遗存。三是大力发展红色旅游产业。按照“突出重点、培育精品”的原则,重点抓好国家长征文化主题公园曲靖节点的申报建设,打造精品红色旅游线路;围绕红色文化主题,策划组织系列主题活动,提升红色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四是统筹开展革命遗址遗存的史学研究。从省级层面全面系统地统筹开展全省革命遗址遗存的史学研究工作。五是建立革命遗址保护利用长效机制。建立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保护开发机制,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规定,把革命遗址保护利用所需资金专项列支,纳入年度财政预算,确保保护开发具有稳定的经费来源。六是加大革命遗址遗存的宣传工作力度。创新载体手段,扩大宣传面、提升影响力,为革命传统教育注入时代内涵。

省政协委员、云南民族大学原副校长高飞:

加大革命遗址档案文献的开放力度

我省革命遗址遗存丰富,这些都是云南的宝贵财富,值得我们后人好好珍惜,着力保护,并要以现代思维和技术手段加以开发利用,充分发挥其牢记历史、缅怀先辈、教化民众的作用。

建议省委、省政府建立省级专门委员会或领导小组,在现行的多方管理机制下,履行协调各部门职能、形成合力、促进和保障该项工作得以顺利推进的责任;将与革命遗址、文物相关联的历史档案、珍贵文献纳入保护范围,并加大这些档案、文献的开放力度,使得各类遗址、文物的展示、研究与利用有更为丰富的基本素材,使各自的价值体现相得益彰;精心设计文创产品,更真实地表达出革命遗址遗存、文物的历史记忆,并将其转化为一种公共记忆,成为推动我省文化强省建设的社会基础和文化意识源动力。

同时,建议制定专门政策,鼓励、规范建立志愿者队伍,吸纳大量的热爱遗址、文物保护利用工作的社会各界人士,特别是大中学生、退休退伍人员加入志愿者队伍,以缓解各地普遍存在的人力不足问题;大力培育珍惜遗址、保护文物的文化氛围,鼓励域内大、中、小学依托当地资源开设相关课程,或是在现有历史类课程中增加相关内容,让青少年学生群体知晓身边的遗址、文物背后的历史故事,形成自觉保护身边的遗址、文物的习惯,发自内心的敬仰身边的先烈英雄,强化爱国意识;此外,从属性上看,革命遗址遗存、文物的保护利用是我省文博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特许经营制度,引入与鼓励文创企业在文管部门的监管下进行一定程度和范围的经营性活动,所得部分收益直接纳入基金会,增加基金会资金来源的可持续能力。

省政协委员、云南民族出版社编审聂勒希顾:

把革命遗址教育纳入国民教育

讲好云南故事是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红色革命故事是云南故事中最精彩的篇章之一,在继续讲好云南经济社会发展故事的同时,理应把云南精彩的红色革命故事讲好、讲透。

通过调研,我们也发现很多存在的现实问题,对此建议:加大省级对革命遗址保护的资金支持,尽快出台《云南省革命遗址遗存保护条例》,有针对性地解决遗址保护、利用的问题,把革命遗址、遗存建设好、管理好;加大宣传力度,真正利用好红色资源广泛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用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斗争的光荣历史和伟大功绩感召人、用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和崇高精神激励人,引导人们坚定理想信念、继承革命事业。

同时,建议将革命遗址教育纳入国民教育,利用现代符号把革命遗址遗存传播好、利用好,大胆地尝试利用文创产品进行挖掘,利用现代符号把革命遗址遗存传播好、利用好。除了可以用实地参观、数字数据、互联网等现代传播手段进行宣传、利用外,还可以与文旅部门加强合作,大胆地尝试利用文创产品进行挖掘。比如,可以用“民族团结誓词碑”的元素做T恤、书签,可以做一些红军笔、长征衫等标志性文创产品进行售卖,以此反哺革命遗址保护;此外,建议聘请一批高级咨询专家,为全省革命遗址遗存保护和利用方面的从业人员和相关部门举办培训班,让讲解和宣传更加生动、更加深入人心。

会泽县人民政府副县长朱玉航:

讲好革命故事 培育文旅产业

会泽是云南省59个革命老区之一,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会泽境内革命遗址遗存和文物多。这些革命遗址遗存,是中国共产党在会泽早期革命活动、组建人民武装、抗日运动、带领人民反帝反封建统治、推翻国民党统治、解放会泽全境、社会主义建设等时期的重要历史见证,是会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但是,在目前的保护和利用过程中,存在对红军长征过会泽的历史意义研究不深、县级财政资金投入有限、部分革命遗址遗存和文物保护利用力度不够、部分革命遗址保护设施不全等问题。

为讲好红色故事,会泽县将进一步做好革命遗址遗存和文物保护利用工作,解读好会泽革命历史,弘扬好会泽红色文化;做好红军长征过会泽的历史事件研究和发掘,传承和弘扬好长征精神和民族团结精神;把每一处革命遗址、每一件珍贵文物作为鲜活的教材,传承红色基因,加强青少年理想信念、爱国主义教育,把会泽打造成红色文化阵地、传播红色文化高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坚持“有址可寻、有物可看、有史可讲、有事可说”的理念,策划打造主题突出、导向鲜明、内涵丰富的革命展览馆。以红九军团长征过会泽的历史事件为载体,抢抓国家红军长征公园建设机遇,积极争取项目资金支持,打造以水城扩红文化生态园为核心、其他革命遗址遗存为辅助的长征红色文化主题公园;充分发挥会泽革命老区红色文化资源丰富的优势,把红色文化和旅游资源结合起来,讲好会泽红色革命故事,打造红色旅游线路,培育红色文旅产业,把红色资源转变为经济资源,从而推动革命老区经济发展。

此外,会泽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文物保护单位较多,一些革命遗址遗存和文物亟待抢救性修缮。由于会泽财政十分困难,恳请省政协帮助协调,从政策和项目、资金等方面,给予会泽在加强革命遗址遗存、文物保护利用上倾斜支持。

宣威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副局长秦杰:

建设红色文化旅游特色村

宣威有着悠久而光荣的革命传统,不同的革命历史时期,都涌现出了许多勇立潮头的仁人志士,他们为反对封建专制,挽救民族危亡,争取人民解放,推进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为宣威留下了许多熠熠夺目的革命纪念设施及其遗址,红色故事的传承使得宣威红色基因历久弥坚。

目前,宣威市高度重视革命遗址保护工作,但在保护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实际困难,主要表现在缺乏资金支持、缺乏专业人才等方面,大多数红色文化遗址未能得到及时修缮保护,破损严重,但又缺乏文物保护和遗址修复的专业人才。此外,宣威红色文化遗址分布点多线散,红色文化资源深度挖掘和红色文化遗址连片开发利用难度大,文旅融合发展基础薄弱,缺乏红色文化衍生产品,红军烈士纪念馆内部展陈十分简易,红色教育功能得不到充分发挥。

为进一步做好宣威市革命遗址保护和利用工作,建议以红军烈士陵园为核心,修复虎头村战场遗址、贺龙指挥部旧址遗迹,形成虎头山战役主题展示园。结合乡村振兴规划,着力打造来宾红色旅游小镇,改扩建红军烈士陵园,恢复重建战场遗址、徐屯村红二、六军团指挥部,建设虎头、徐屯红色文化旅游特色村,并将其纳入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同时,改造设立宣威市委党校分校、宣威干部学院,依托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用于加强党员干部的党性教育。

此外,进一步做好革命遗址展陈工作,培养专家型讲解队伍,打造红色教育情景课堂和红色旅游体验路线,让革命遗址“活”起来;以开设网上陈列馆,数字化纪念馆等智慧建设方式,激发红色文化内生动力;利用短视频平台等科技手段创新传播方式,扩大受众群体,使“红色基因、革命文化”体现在城乡建设方方面面,充分发挥其潜移默化、资政育人的积极作用,让红色基因教育传承更具有感染力和实效性。

部门回应

中共云南省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马琳:

加强推动革命遗址 立法保护工作

近年来,云南省积极开展革命遗址保护利用工作,传承红色历史文化。根据党中央在全国开展革命遗址普查工作的部署和要求,经过全省各级党史部门的共同努力,摸清了云南革命遗址的“家底”,为革命遗址保护利用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在资金方面,云南省从2011年开始,每年安排革命遗址和纪念设施保护利用补助专项资金。2020年,专项资金由原来300万元增加到1000万元,由省委党史研究室和省财政厅组织拨付,积极开展革命遗址抢救保护和开发利用工作。

此外,中共云南省委党史研究室先后制定了《云南省革命遗址保护专项资金使用管理规定》《关于进一步加强云南省革命遗址保护管理工作的意见》《云南省革命遗址和纪念设施保护利用补助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关于革命遗址保护项目经费拨付使用跟踪问效检查办法》等系列文件,切实做到财政资金规范、科学使用,进一步提高了资金使用绩效。下一步工作中,将充分认识保护利用革命遗址的重大意义,切实保护好、利用好革命遗址,加强推动革命遗址立法保护工作,使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代代相传。

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省文物局局长杨德聪:

加大革命遗址遗存的 列级保护力度

省政协一直对云南省文物保护工作非常重视,此次组织对革命遗址遗存的调研和协商,对我们的工作推进和帮助极大,各位委员和专家提出的意见建议非常中肯,指出的短板弱项也说到了点上,我完全赞同。

目前,云南省革命遗址遗存保护工作存在成绩与差距并存、进步与问题同在,仍然存在保护和利用程度不够、不“活”以及管理机制体制不健全的问题。下一步,省文化和旅游厅将和其他主责部门协同发力,合力推动做好革命遗址遗存保护工作。同时,将加大革命遗址的列级保护力度,进一步加大对革命文物遗址的修缮工作,做好遗址保护工作,把革命遗址遗存纳入红色旅游、景区景点的打造中。

省退役军人事务厅褒扬纪念处处长李黎:

以更大力度 推动褒扬纪念工作创新发展

全省退役军人事务系统组建以来,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及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着力打基础、建机制、重规划、增投入、强服务,褒扬纪念工作取得积极进展:一是大力推进纪念设施建设。截至目前,全省共有烈士纪念设施17044处。二是健全完善制度机制。将云南省烈士纪念设施保护管理办法列入省政府规章立法计划,将烈士纪念设施建设纳入“十四五”规划。三是广泛弘扬烈士精神。加强对烈士遗物和史料的搜集、整理、编撰,启动云南英烈及纪念设施大典编撰工作。四是关爱烈属用心用力。把尊崇优待烈属作为重大政治责任,给予烈属特殊照顾,不断拓宽服务范围。

下一步工作中,省退役军人事务厅将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更大力度推动褒扬纪念工作创新发展,着力完善基础设施、优化展陈布展、打造数字化智慧陵园、整合红色资源、建设人才队伍,力争实现烈士纪念设施的规范发展、效能提升,烈士精神广泛宣扬,努力在全社会营造缅怀英烈、弘扬英烈精神的浓厚氛围。

云南政协新闻网2022-6-1

 

 

传承红色精神 激发奋进力量 文章下载

传承红色精神 激发奋进力量

妙笔丹青绘出百年峥嵘中的时代印记,细腻笔触刻画海南发展中的高光时刻。2021年12月28日,100多件中国画、油画、版画、水彩画、雕塑等作品在省博物馆精彩亮相。“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海南省优秀美术作品展”带领人们回顾中国共产党百年光辉历程、伟大成就,展现琼崖革命历史,以及海南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艺术展览不断,文艺佳作涌现,近一年来,在党史学习教育的推动之下,海南全省对于红色文化资源的挖掘和利用热度持续。百年党史如一座富矿,蕴藏其间的精神文化,是我们党创造的宝贵财富,更是催人奋进的不竭动力。党史学习教育直抵人心,红色文化成风化人,从百年党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海南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党的红色资源,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让百年党史更加可观可感,更具温度热度,在党史学习教育中更加坚定文化自信,为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凝心聚力。

打造精品

红色文化既“活”又“火”

厚重的百年党史如何更加鲜活地走进人民群众心中?海南广大文艺工作者用一部部作品回应这一时代命题。

2021年6月30日,海南以一部大型音乐舞蹈史诗《解放海南岛》庆祝党的百年华诞,也为全力推进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鼓劲加油。一个半小时的演出,生动再现了琼崖革命武装斗争“二十三年红旗不倒”的光辉岁月。

这部恢宏史诗共分为“序:盼解放”“红旗不倒”“苦练精兵”“飞渡海峡”“换了人间”“尾声:走向未来”等部分,通过歌曲、舞蹈、朗诵、情景表演等多种艺术形式,配合舞台多媒体手段,艺术再现70多年前解放军渡海作战解放海南岛的不朽历史。

回顾创作历程,主创人员通过研读史料、实地走访,用心用情创作出这部舞蹈史诗作品。那些尘封在史料中的故事被文艺赋予新的生命力,在海南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中,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不断被挖掘,生动地展示在广大人民群众面前。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海南依托红色文化资源,聚焦重大主题,集中各方力量创作紧扣时代主题、满足群众需求,唱响主旋律、弘扬正能量的精品剧目,让红色经典绽放时代光芒、与时代脉搏同频共振,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入心走实。

2021年4月29日,海南省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影片《火种》在上海杀青。电影展现了李大钊矢志救国救民,传播马克思主义,点燃中国无产阶级推翻旧制度的革命火种,并成为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的历史画卷,力求让当代青年在观影过程中找到价值观方面的共鸣,实现跨越百年的信仰对话。

以文弘业、以文培元,以文立心、以文铸魂。一部部精心打磨的作品在书写百年党史波澜壮阔的同时,也在彰显着海南广大文艺工作者不负时代的使命担当。

形式多样 党史宣讲走进群众心坎里

围绕党史学习教育创作文艺作品,组织文化活动,既要有“高大上”的精品佳作,也不可缺少“接地气”的群众活动。丰盛“大餐”与可口“小菜”的灵活搭配,让文艺阵地的功能愈发强大,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在海南开展得有声有色,红红火火。

重温入党誓词、听党史课、看红色演出、唱红色歌曲……近一年来,海南各地各部门积极组织开展基层群众红色文化活动,创作一批群众性文艺节目,以诗歌朗诵会、文艺会演、分享会等多种形式呈现,让百年党史浸润群众心田。

在儋州,“小喇叭”为农村群众播放方言版党史故事,让村民们“耳朵有听头,农闲有学头,生活有奔头”;在五指山市,娘子军宣讲团、文艺轻骑兵深入乡镇村居开展巡演,带领群众学党史、感党恩,让学党史在基层迅速火起来;在万宁,归侨老党员们和侨友一道学党史、忆侨史、唱红歌,表达归侨侨眷对党对祖国的热爱。

值得一提的是,在文化惠民方面,海南也打出了“红色招牌”。从2021年4月起拉开大幕的海南省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优秀影片展映展播活动选映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百余部优秀影片,让广大党员干部群众通过电影银幕重回历史现场、重温革命故事,切身感受建党百年的艰辛历程、巨大变化、辉煌成就,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

为配合活动的有效展开,海南省电影有限公司积极筹划党史主题观影活动,用多种形式送电影进农村、进城市社区、进校园、进军营,让主题放映活动开展得丰富多彩。

同样在2021年4月,由省旅文厅主办的“永远跟党走”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海南省百场文化惠民活动正式启动,活动一直持续至2021年底,在满足人们精神文化生活需要的同时,也让更多人参与到党史学习教育中,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爱党爱国情怀,为海南自贸港建设凝聚力量。

中央芭蕾舞团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等精品剧目接连上演;“连环画世界里的中国共产党”图书展、《万里海疆——中国百名油画家主题作品展》先后举办;“永远跟党走”2021年“红色文艺轻骑兵”进基层、“永远跟党走”第18届东西南北中广场文艺会演等活动一场接着一场;“艺术讲堂”每月组织省内外艺术家对我省优秀剧目进行艺术品鉴和艺术评论,为我省在校学生和院团文艺工作者上好“艺术党课”……

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之际,生机盎然的琼岛大地上,一场场精彩纷呈的演出、一个个抚今追昔的展览、一项项文化惠民活动走进广场剧院、田间村落,让广大人民群众享受到了丰富多彩的文化大餐,营造出“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浓厚社会氛围。

创新呈现 红色基因代代传承

伟大精神在传承接力中历久弥新,人文艺术也在历史长河中探索新生。在党史学习教育中,海南文艺工作者守正创新,守好百年党史这一“富矿”,不断挖掘,全新演绎,用更符合时代审美的作品,完成红色题材的当代表达。

“千帆竞发破长浪,奇兵十万下海南……”2021年7月4日至5日,现代琼剧《红旗不倒》在北京梅兰芳大剧院登台亮相,用心用情唱响那段波澜壮阔、荡气回肠的革命历史,展现出豪情满怀、感人至深的英雄群像。高亢激越的唱腔,雄壮激昂的乐曲,红旗漫卷的舞台效果,波澜壮阔的故事情节,赢得首都观众雷鸣般的掌声。

令人惊喜的是,颇具设计的舞台场景、雄浑激昂的交响乐……新鲜元素让这部琼剧作品在北京、海南等地演出时,吸引了不少年轻观众观看。

2021年7月21日至23日,大型交响主题组歌《海南颂》上演,深情演绎《春暖琼崖》《向祖国报告》《潮起海之南》等一首首铿锵激昂的红色赞歌,致敬党的光辉历程,传递了海南各族人民爱党爱国爱家乡之情,凝聚起海南儿女同心共筑自贸港的决心与力量。

在省委宣传部指导下,省文联组织一批海南文艺创作人员前往党史办、纪念馆、档案馆、革命老区深度了解海南革命斗争历史,推出集思想性、艺术性为一体的高水准系列展览展演活动,打造了一个个党史学习教育“流动课堂”,力争把党的革命故事讲“活”、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讲“明”,具有海南元素的红色历程讲“透”。

“基层党旗红”主题摄影展展品将镜头聚焦基层优秀党员、先进党组织和美丽乡村红色资源,重温革命年代激情燃烧的岁月,展现伟大时代的变革和英雄模范的风采;“琼崖百年红·丹青颂党恩”主题美术作品展艺术再现党领导海南人民走过的光辉历程、作出的伟大贡献……一批批有生气、冒热气的红色题材文艺作品承载着熠熠生辉、直抵人心的海南红色文化,备受群众喜爱。

文艺是历史的写照,是时代的回响。以文艺作品为承载,百年党史中蕴含的宝贵精神在琼州大地落地生根,饱含的磅礴伟力注入当下,在浓厚的党史学习教育氛围之中,海南人民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建设自贸港的征途中昂首前行。

海南日报2022-1-4

 

 

传承红色基因,扛牢“两创”担当 文章下载

 传承红色基因,扛牢“两创”担当

人文沃土可以深度耕作,是山东的独特优势。作为孔孟之乡、礼仪之邦,山东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红色资源特色鲜明。

2018年3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山东代表团审议时强调,红色基因就是要传承。此前,2013年总书记在视察山东时强调,沂蒙精神与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样,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要不断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发扬光大,提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大方针……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要求,指明了山东文化强省建设的前进方向,明确了山东在全国文化繁荣发展大业中的责任担当。

牢记总书记嘱托,山东坚定扛起责任担当,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弘扬沂蒙精神,传承红色基因,以“走在前”标准书写文化建设“山东答卷”,打造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高地,文化强省建设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展现新气象新作为,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发力“两创”

加强文化传承创新

3月1日上午,曲阜市姚村镇纪家村文化广场上,鲜花点缀,热闹非常,第八届“好媳妇好婆婆”表彰开场了。

“百善孝为先,孝敬公婆是我们做儿媳应尽的义务,家和才能万事兴。我要更加努力,孝顺公婆、善待家人。”站在颁奖台上,“十佳好媳妇”代表韩燕发表感言,引来阵阵喝彩声。

成风化人,润物无声。山东精心设计、系统部署,通过曲阜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示范区、齐文化传承创新示范区推动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各地不断探索,激发传统美德基因、涵养文明新风,以创新举措开创基层治理的新气象。

今年伊始,山东出台《关于倡树新时代美德健康生活方式的实施方案》,倡导以日常行为习惯养成为落脚点,着眼个人、家庭、社群等基本社会单元,突出实践养成,以文化人、成风化俗,推动美德健康生活方式转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日常生活和行为习惯。

“不学礼,无以立。”在全国政协委员、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执行院长、《文史哲》主编兼编辑部主任王学典看来,新时代奋进新征程,需要通过凝聚共识唤起众人拾柴的心劲儿。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一个凝聚共识、团结奋进的过程。山东倡树新时代美德健康生活方式,是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落实的重要创新,是对山东实践的总结和提升,在全国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

让优秀文化世代相传,距离我们并不遥远。全国人大代表、青州市政协副主席、青州博物馆研究馆员王瑞霞举例说,青州石雕历史悠久,不少青州人家里就陈设着石雕生活器具,却自用而不知;青州花键是广受欢迎的健身物,但知道它是国家级非遗的人也不多。“不仅开展非遗抢救、普查、整理,还要进行发展性传承,融入现代生活,让其成为生活的一部分。只有这样,传统文化才能真正‘活’起来。”

当前,我省全面启动“山东手造”工程。省文化和旅游厅厅长王磊表示,山东鲜明提出打造“山东手造”品牌,就是要把非遗或传统工艺现代化、当代化、生活化,融入现代人的日常生活,开拓一片崭新的消费市场。未来,将把“山东手造”作为推动“两创”的重要抓手,推进“山东手造”全面起势。

讲活用好红色资源

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有这么一群志愿军将士,身穿单薄的棉衣,揣着两个比石头还坚硬的冻土豆,在零下40度的异国他乡,埋伏在冰天雪地里……”2月28日一早,在临沂北城小学升旗仪式上,五年级一班中队长张柏源的母亲刘伟伟,动情讲述了长津湖战役中“冰雕连”的故事。在升旗仪式里增设“四史故事我来讲”环节,这是全国人大代表、临沂北城小学校长张淑琴的创新探索。

作为革命老区,红色文化底蕴深厚,革命文物资源丰富,山东把弘扬沂蒙精神、传承红色基因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出台《关于大力弘扬沂蒙精神的意见》,在全国率先制定出台红色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作出系统部署。2021年,成立高规格的山东省红色文化保护传承工作协调机制,举办山东省首个“红色文化主题月”,公布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有力提高了挖掘保护利用红色资源的水平。

有什么样的精神,就会有什么样的力量。“要警钟长鸣,铭记历史教训,14亿多中国人要发愤图强,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得更好更强大。”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院讲解员李翠翠介绍,讲解的灵魂是情感,作为一名红色讲解员,面对同样的历史、同样的故事,更需要燃起来,才能把情感传递出去。

传承红色基因,要讲好红色故事。山东着力运用文学、戏剧、音乐、舞蹈等形式,推出了民族歌剧《沂蒙山》、舞剧《乳娘》、现代京剧《奇袭白虎团》、杂技剧《铁道英雄》等作品,隆起了红色文艺高地。全国人大代表、山东艺术学院副院长刘晓静说,作为山东文艺工作者,感到非常骄傲。“扎根人民深入生活,文艺作品才能撞击心灵、唤醒初心。”她建议更加重视高层次文化艺术人才队伍建设,加大高水平艺术学位点建设,加大政策激励与资金扶持,扶持高水平文艺创作。

“山东在充分挖掘用好本土红色文化资源的同时,也要在跨省区红色文化传承保护中彰显担当。”全国政协委员、山东当代民营经济研究院理事长杨文建议,从国家层面协调组织冀鲁豫三省相关部门,统筹规划关于冀鲁豫边区红色文化的宣传定位、红色旅游路线,连点成线,形成区域文旅特色,在传承红色基因的同时助推乡村旅游发展。

提升层次能级

打造文明交流互鉴新高地

放眼全球,有很多知名的经济论坛、政治论坛,但具有重大影响力的文化论坛屈指可数。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已成功举办七届,2021中国(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第七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来自31个国家和地区、国际组织的政要、使节、专家学者论道尼山,170多位中外专家学者达成“尼山共识”。

“文化因交流而精彩,因互鉴而发展。我们发挥好山东优势,在打造文明交流互鉴新高地上持续用力。”全国政协委员、尼山世界儒学中心原副主任、孔子研究院原院长杨朝明认为,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端对话平台,是促进中华文化在价值层面走出去的重要方式。近年来,山东着力打造尼山世界文明论坛等文明对话品牌,通过提升办会层次、覆盖范围、国际影响力,推动中华文化成为世界文明对话的重要力量。从2020年起,尼山世界文明论坛与中国(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一体化举办,规模和规格再提升。2021年首次设立外国驻华使节访谈环节,让论坛影响力和传播力实现历史性突破。

“专注世界不同文明对话,是尼山世界文明论坛最鲜明的特色。”尼山世界儒学中心党委书记、副主任国承彦介绍,第八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正在积极筹备中,今年将面向全球发布论坛主题,积极邀请外国政要、驻华使节、友城市长、国际知名学者等参加论坛,全面提升层次能级。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山东大学牵头开展的全球汉籍合璧工程,促进897种珍本汉籍从美、俄、英、法、日等国家回归中国。曲阜师范大学和曲阜市政府合作,对25万余件孔府档案开展抢救性整理和挖掘研究。山东中医药大学牵头出版新中国成立以来投入最大的中医古籍保护与利用项目《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这些工作,为全面阐发中华秀传统文化奠定了扎实的文献基础。

同时,牢牢夯实理论根基。2013年以来,山东每年围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着眼“四个讲清楚”,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联合举办理论座谈会、研讨会。成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认真研究“两个结合”,为党的理论创新不断作出山东贡献。

大众日报2022-3-10

 

 

创新机制 用好用活——探索红色资源保护传承利用新路径 文章下载

创新机制 用好用活——探索红色资源保护传承利用新路径

近年来,各地把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大工作力度,深入发掘红色革命遗址的历史价值、时代价值和精神价值,在红色资源保护利用方面先行先试,探索了不少新路子。在各地实践过程中,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主动参与,为如何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建言献策。

全国人大代表朱虹:“红色文化+旅游”助力革命老区加速振兴

革命老区是党和人民军队的根,是中国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见证,孕育了宝贵的红色文化,留下了丰富的红色资源。如何推动“红色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促进革命老区振兴,是全国人大代表、江西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朱虹十分关心的事。他表示,加快推动“红色文化+旅游”,既是用好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渠道,也是革命老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

实践证明,“红色文化+旅游”是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生动课堂,在传承红色文化、促进革命老区振兴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朱虹经过长期调研走访发现,2016年至2020年,江西红色旅游接待总人数和总收入约占全省旅游总量的25%。其中,井冈山直接或间接从事红色旅游产业的人数超5万人,占全市人口的25%,旅游收入占GDP的60%以上,旅游从业人员人均年收入达2.4万元。井冈山红色旅游融合创新发展模式被列为江西省扶贫示范工程,当地贫困户成为红色旅游发展的参与者和受益者。文化和旅游部发布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红色旅游出游人数超过1亿人次。据相关旅游机构测算,2021年全国红色旅游市场的经济贡献突破万亿元,极大促进了革命老区的振兴发展。

朱虹建议,要积极支持打造一批国家级红色基因传承示范区,鼓励各地积极挖掘红色资源、加强红色文物保护、传播红色精神;坚持和完善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红色旅游发展机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红色旅游资源保护开发利用;按照特色鲜明、底蕴厚重、言简意赅、朗朗上口、便于记忆的原则,提炼红色文化宣传口号,打造响亮的“红色名片”;推进“互联网+红色文化”,充分利用5G、VR、AR等,对红色文化进行全景式、立体式、延伸式展示,通过戏剧、电影、电视剧等多种方式用心用力讲好红色故事;坚定走内涵化、主题化、生活化、品牌化、融合化、合作化的道路,扎实推动革命老区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助力革命老区加快振兴。

回应

江西省文化和旅游厅资源开发处:红色资源是江西最大财富、最亮品牌

江西是中国革命的摇篮、人民军队的摇篮、人民共和国的摇篮、中国工人运动的策源地,也是“新长征再出发”的号角吹响地。在这片红土地上孕育形成的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红色资源是江西的最大财富,也是最亮品牌。

多年来,江西积极推进红色文化资源合理利用,推动红色文化与旅游、培训、演艺、文创融合发展。其中,江西联合24个省区市成立中国红色旅游推广联盟,连续举办10届红色旅游博览会,不断创新推出红色旅游产品,全省红色景区集群化打造、瑞金整合包装发展模式、井冈山红色培训等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红色旅游实践基地发展模式成形,助力乡村振兴成果显著,“重视”“支持”“创新”“融合”成为激发江西红色旅游健康发展的关键词。

非常感谢全国人大代表朱虹同志对红色资源保护传承利用工作的持续关注和积极建言。下一步,江西文旅系统将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传承好红色基因”的重要指示,按照江西省第十五次党代会部署,充分发挥红色资源优势,赓续红色血脉,擦亮红色品牌,为建设全国红色基因传承示范区奋发努力。

今年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是进一步推动长效建设。1月,《江西省革命文物保护条例》《江西省红色资源保护与利用总体规划》正式施行,江西省政府《关于推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即将印发。二是进一步加强革命文物保护。建立革命文物名录制度,开展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县创建,推动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规划,推进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江西段建设。三是进一步创新发展红色旅游。持续唱响中国红色旅游博览会品牌,促进红色旅游与乡村旅游、生态旅游等业态融合,支持南昌、井冈山、瑞金、安源、于都高质量发展红色旅游产业,打造全国红色旅游首选地。四是进一步深化宣传教育。以迎接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为主线,提升革命场馆展陈水平,组织红色主题文艺创作,讲好江西红色故事,生动传播江西红色文化,用红色资源滋养初心,让红色文化培根铸魂。

遂川县文旅局2022-3-26

 

 

保护革命文物助力赓续红色基因 文章下载

保护革命文物助力赓续红色基因

一处处旧址遗址,一座座革命博物馆、纪念馆,一件件历史实物……红色资源革命文物在广袤的中华大地上星罗棋布,承载着信仰信念,彰显着初心使命,是我们党艰辛而辉煌奋斗历程的见证,是我们党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载体。

近日,为全面摸清革命文物资源底数和保存状况,切实把革命文物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中央宣传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关于持续开展革命文物名录公布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要求,进一步强化革命文物保护管理,及时在全国革命文物资源管理平台录入更新数据信息。各部门各地方应落实保护责任,加大综合保障,不断改善革命文物保护状况,全面提升革命文物保护能力。

应当看到,目前我国的革命文物保护工作稳中有进,工作基础不断夯实。但与此同时,在革命文物的认定标准、认定程序以及保障制度方面仍存在诸多不足。鉴于此,有业内人士呼吁,加强革命文物保护,尽快出台统一专门的立法,对革命文物认定的标准和程序法定化,全面提升我国革命文物保护水平。

革命文物协同保护持续深化

国家文物局2021年公布的数字显示,目前,全国不可移动革命文物3.6万多处,国有馆藏可移动革命文物超过100万件(套)。中宣部、财政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公布两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37个片区覆盖31个省(区、市)268个市1433个县。

近年来,革命纪念馆渐成体系,革命传统教育呈现大众化、常态化趋势。数字显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革命旧址开放率接近94%,革命博物馆、纪念馆总数超过1600家,“十三五”时期平均每年推出革命文物展览4000余个。红色旅游的规模和热度不断攀升。不少红色旅游目的地成为民众出游的重要选项和网红打卡地,年轻人更是成了红色旅游热的主力军。2019年全国红色旅游人数超过14亿人次,红色旅游收入超过4000亿元。越来越多的革命老区把革命文物资源作为地方发展的金名片,保护革命文物的社会基础更加坚实。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我国革命文物工作顶层设计不断完善提升,协同保护持续深化。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首次出台关于实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的意见,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审议通过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方案,打出政策“组合拳”,确立新时代革命文物工作的任务书和路线图,全面部署新时代革命文物工作。同时,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制定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实施方案,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革命文物工作格局正不断发挥作用。

多省陆续公布革命文物名录

公布革命文物名录,对于让公众更好学习革命事迹、更好保护革命文物、更好传承革命精神有着重要作用。

2018年7月,中办、国办正式印发《关于实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2018—2022年)的意见》,明确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宣传、文物部门要对本地区革命文物进行全面排查,并分批公布全国革命文物名录,建立革命文物大数据库,推进革命文物资源信息开放共享。2020年,国家文物局印发《关于开展革命文物名录公布工作的通知》《关于核定公布革命文物名录的补充通知》,要求各地对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和国有可移动革命文物进行排查、核定并对外公布。

据不完全统计,已有黑龙江、海南、山东、陕西等省份公布省级名录。山东青岛、临沂、潍坊,云南永仁,广东东莞等地也陆续公布市、县的革命文物名录。

加强对革命文物的整体保护,高质量做好革命文物工作,摸清“家底”尤为关键。然而,必须要指出的是,革命文物的认定工作并非易事。

“革命文物的认定工作,不仅事关革命文物自身的保护,一旦出现错漏,会产生一系列的连锁反应。”文化和旅游部法治专家委员会委员、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文化旅游政策法规中心副主任王天星说。他具体举例说,比如,一些历史上并未发生过重大革命事件的旧址、遗存,如果被错误认定为革命文物就会浪费宝贵的文物保护资金。又如,一些涉及人物身份、地位、职务记载的文献资料如果认定错误,相关当事人的后代就可能以此为由,要求政府对涉及其亲属名誉、形象的一些影视作品、文学作品等进行重新评价、删除、调整等,由此引发纷争。

革命文物认定缺乏统一标准

实行革命文物定期排查制度是革命文物保护传承的重要基础。摸清、摸准革命文物资源底数和保存现状,建立革命文物大数据库,是基础工作。在王天星看来,目前革命文物的认定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首先,革命文物的认定缺乏统一标准。目前,由于并没有统一的国家层面的认定标准,各地对不同时期的革命文物有不同的认定标准。以认定革命文物的时间节点为例,有的从1919年起算,有的从1921年起算。而对于认定革命文物的截止时间,有的定为1949年,有的则定为1956年,还有的并没有明确的时间限制。

其次,革命文物的认定缺乏法定程序。我国特殊的国情决定了革命文物的认定必须充分发挥党史、军史研究机构的作用,同时也要尊重当地民众的意见。目前,一些革命文物的认定意见发生分歧时应当以哪个部门、哪个领域的专家意见为准,并没有定论,也未确立当事人的申诉程序。

此外,有些革命文物尤其是旧址、遗存等会因为自然、人为等原因导致毁损、灭失,还有些旧址、遗存经后续认定,并未发生重大革命事件,但现行法律法规中并没有规定相关的动态调整制度。

“革命文物的认定必须十分慎重,必须要有统一的法定标准,同时还要遵守法定的程序。这种程序涉及认定主体、认定过程、认定结论的公开、认定结论的申诉等事宜。”鉴于此,王天星建议尽快出台国家层面的统一立法,明确革命文物认定的标准、程序以及相关的完善制度。

完善革命文物保护法律制度

革命文物是红色文化的重要载体,革命文物保护工作是一项极为细致且浩大的工程。因此,形成从中央到地方的革命文物保护法律制度体系十分必要。

近些年来,一些地处革命老区、红色资源丰富的地方,在地方法规层面立法作了初步探索,并取得显著效果。目前,除了多个地方出台省级层面的以红色文化保护为主题的地方性立法之外,一些设区的市也出台了专门的地方性法规。这些地方性法规为红色文化资源保护立法提供了鲜活的样本。

今年全国人大会议期间,多位全国人大代表关注到红色文化立法,并提出了多件相关议案。

在全国人大代表、上海移动总经理陈力看来,十分有必要通过制定红色文化资源保护法指导各地从“一盘棋”的角度进行综合运用,发挥红色资源最大效益,建议在总结地方实践经验基础上,从法律层面确立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制度体系,让区域性、局部性的政策保护成为常态化的制度供给,从而使红色文化资源的传承与创新工作在法治轨道上行稳致远。

调查和认定是对红色资源进行保护、管理、传承和利用的前置性工作。陈力建议,在红色文化资源保护法中,明确调查与认定的相应标准、方法、程序等,同时结合红色资源保护现状,引导公众的积极参与,借助社会优势力量,拓展红色文化资源利用和保护路径。

法治日报2022-5-17

 

 

山东:保护革命文物 传承红色基因 文章下载

山东:保护革命文物 传承红色基因

作为革命老区,山东红色文化底蕴深厚,革命文物资源丰富。近年来,山东通过强调规划引领、开展资源调查、建立协调机制等有力措施,在数字化保护利用、沉浸式演绎场景、红色传统教育、融入乡村振兴等方面积极探索,涌现出一批典型案例与经验做法,为全省革命文物保护利用高质量发展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保护展示利用新探索

近日,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组织开展了2021年度山东省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典型案例评选工作。山东博物馆申报的“‘五位一体’推进馆藏珍贵革命文物数字化保护利用的新探索”等8个案例成为典型案例。山东博物馆开展的“馆藏珍贵革命文物数字化保护及山东省革命文物数据库建设”项目集革命文物保护、研究、展示、传播利用、综合管理“五位一体”,在科学保护前提下,对馆藏珍贵革命文物进行活化利用。项目负责人、山东博物馆副馆长高震介绍,项目创新提出了“前置保护修复”环节,将项目中200件革命文物的本体保护与数字化保护融合,确保革命文物的历史真实性,完整地保存历史信息。在实体展览的基础上,山东博物馆上线“让党旗永远飘扬”云展览,利用网络新媒体,推出革命文物“云直播”。项目中山东省革命文物数据库的开发,还利用了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是山东省革命文物大数据建设工程的开端。

2021年以来,德州市博物馆不断开展红色文化主题展览社会教育,整合全市革命历史文物资源,举办“血砺忠诚——冀鲁边区革命历史文化展”和“山东渤海军区教导旅革命历史文化展”等红色文化主题展览,不断创新宣讲形式。同时创新研学实践活动,培养小小红色志愿者,宣传和推广红色革命文化知识,传承红色基因。

王文抗战旧址位于滨州市博兴县纯化镇东王文村内。2021年7月27日,当地在东王文村举行了王文抗战旧址保护修缮工程公众开放日活动,吸引村民、学生等200余人参加。工作人员对王文抗战旧址总体情况做了现场汇报,并结合党史学习教育进行现场教学,向大家讲解王文战斗的历史,把鲜活的党史学习教育内容送到群众家门口。

红色传统教育新成果

山东省立足红色资源丰富的特点,利用红色资源,积极服务好党史学习教育。在全省遴选100处革命旧址和27处革命博物馆纪念馆,编印《山东省依托革命文物资源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活动场所》,并在“云游齐鲁”平台上线革命文物专区,制作红色地图,向全社会推介。同时,遴选100个主题突出、导向鲜明、内涵丰富的革命场馆特色展陈向社会推荐,这是对革命文物、红色文化的全景式、立体式、延伸式展示,成为党史学习教育的生动教材。

滨州市文化和旅游局立足滨州“渤海老区”独特的红色资源和扎实的革命文物保护工作成果,设置了启发、引导式革命文化暨党史学习教育视频教学课程。滨州市文化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历时9个月,经过层层审核,首部展示渤海老区革命斗争历史和传承“老渤海精神”的中小学革命文化视频教学课程《飘扬的旗帜 奋斗的精神——永载革命史册的渤海区》已制作完成。教学课程结合中小学校实际,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教育云平台和教学光盘进入全市中小学校免费播放,为全市200余所中小学校开展革命文化课堂学习提供丰富素材,受到师生们的欢迎。

烟台市牟平区博物馆现辖雷神庙战斗遗址,是胶东地区著名的红色革命纪念地。近年来,该馆不断改陈更新,形成了图文并茂、声光电齐备、颇具规模的陈列。同时,该馆创新导览方式,努力讲好雷神庙战斗红色故事。2020年以来,牟平区博物馆全新打造了“红色流动博物馆”,先后整理制作了“雷神庙战斗图片展”“牟平革命史图片展”“牟平英雄人物传”等红色革命题材的图片展览,利用“红色流动博物馆”的形式,将展览送进校园、送进社区、送进村庄,让更多的人民群众感受到红色文化的魅力,被群众亲切地称为“家门口的红色博物馆”。

潍坊市博物馆通过“尽善尽美唯解放——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专题展”的红色展览创新实践,探索出了“联动办展”新模式、“4321多位一体”红色宣传新模式、红色流动展览“六进”新路径。潍坊市博物馆相关负责人介绍,该馆创新采取“聚合联动”办展模式,与乐道院潍县集中营博物馆等3家单位合作,将“潍县团”战旗等各单位革命文物精品98套(件)荟萃于展览之中。结合潍坊独具特色的木版年画、全形拓等非遗技艺,举行了“版之印记——革命版画带回家”等社教活动。还建立了一支专业红色宣讲团体,全力打造红色宣讲新模式、展览新路径,让革命文物蕴含的红色基因永续相传。

融入乡村振兴新实践

革命文物保护利用与红色旅游、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深度融合,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传承。

柏庄村位于山东省日照市莒县桑园镇,保留有鲁东南特委和北海银行两处旧址,并在2021年完成了两处旧址的室内展陈,现已正式对外开放。该村充分挖掘红色资源,保留了街巷院落完整的红石部落,开发了系列红色旅游商品,形成了“红色旅游”品牌。柏庄古村项目负责人孙婉莹表示,2018年起,柏庄古村建设了村史馆、游客接待中心、沿河商铺及研学特训基地,配套建设了“花海迷宫”“紫藤花园”等景观元素,打造了由开发商投资建设、村民参与经营,集红色旅游、人文历史观光、数字农业、采摘餐饮、民宿居住等于一体的旅游综合体。2020年,该村建设了占地200亩的四时共享田园,打造现代农业新业态,探索出乡村振兴新路径。

沂南县文化和旅游局以山东省青代会会址所在常山庄村为依托,利用村民和革命前辈当年居住的古院落,还原20世纪40年代初的场景。常山庄村里的山东红嫂家乡旅游区还打造沉浸式演出小院,推出《跟着共产党走》《妇救会》《战地医院》等6个短剧。演员是当地农民和文艺爱好者,用当地方言演出,当地人,当地话,演当地事,深情质朴,感动人心。景区里的保安、保洁、园丁等,聘请的都是当地村民。村里还通过土地流转,打造了农产品加工等多种产业模式,一些原本在外打工的年轻人逐渐回乡就业。“红色文化+沉浸演艺”的模式,促进了当地农民就业与增收。

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十三五”期间,全省累计投入财政资金1.32亿元,推进实施了133个革命文物保护展示项目。下一步,山东将在革命文物保护利用方面加大工作力度,深入开展革命文物资源调查和馆藏革命文物评估定级。以刘邓大军渡黄河、八路军进山东、抗战交通补给线等革命文化线路保护展示为重点,推进沂蒙、胶东、渤海、鲁西等革命文物片区建设。同时,推动革命旧址、革命博物馆与高校、中小学建立合作交流平台,推动革命文物走进学校思政课堂,提升全省红色文化保护传承水平,把革命文物保护好、管理好、利用好,为革命文物绽放新时代光彩作出新贡献。

中国旅游新闻网2022-3-15

 

 

传承红色基因 引领信访发展——江西吉安探索推行“红色文化+信访”工作新模式 文章下载

传承红色基因 引领信访发展——江西吉安探索推行“红色文化+信访”工作新模式

如何为矛盾“减压”?怎样为群众“减累”?又怎样为信访“减负”?

江西省吉安市坚持传承红色基因,创造性地探索“红色文化+信访”工作新模式,将红色文化与信访工作深度融合,切实把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把信访问题解决在基层源头,促进信访工作高质量发展,走出了一条新时代基层信访治理的新路径,向人民交出了一份满意的“信访答卷”。

吹响红色号角 “红色调解队”为矛盾“减压”

吹响红色号角、用好红色资源。吉安市始终坚持党建引领、红色引领,用活“红山”,以红色文化引领人、凝聚人、武装人,铸就忠诚的“信念红”;激发全民共治的“红色动能”,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参与调解工作,完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通过组建“红色调解队”打造信访矛盾化解的平台。

吉安市一方面积极发挥红色文化名村和红军传人的引领作用,把调解队打造成发扬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的窗口,有效实现矛盾纠纷在家门口化解,进一步推动源头治理;另一方面通过“红色调解队”的品牌效应,创新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注重从群众工作经验丰富、为人公道正派、社会影响力大的老干部、老党员、老法官、老军人、老教师中,选拔一批优秀“五老”人员参与到调解工作中来,依法及时就地解决信访矛盾,努力实现“矛盾不发酵,信访不上行”。

2021年7月的一天,井冈山市茨坪镇云海观澜小区居民李某与陈某在院内争吵不休,矛盾处于炽热化。原来居住在四楼的陈某家卫生间装修时防水措施未做好,造成三楼的李某家卫生间成了“水帘洞”,无法正常使用。

听到吵闹声后,社区“红色调解队”的红军传人、共产党员李圭龙来了,在了解事情的原委后,积极引导双方到社区调解室,本着互相尊重、谅解的原则,鼓励双方真诚、有效进行沟通,三言两语讲情说理,整个调解氛围一下子由开始的剑拔弩张变为心平气和。最终陈某一家表态同意再次请专业人士做好防水处理,楼下的李某也表示愿意承担一部分。在李圭龙的主持协调下,大家形成一致意见并达成协议,双方握手言和,小区又恢复了往日的和谐。

在吉安,有1597名像李圭龙一样的红军传人和“五老”人员组成了1218支“红色调解队”,他们常年深入乡村、社区一线调解矛盾纠纷,不仅赢得了群众的信任,更促进了邻里亲睦,成为社会矛盾的“减压阀”“避震器”。

传承红色基因 “最多访一次”为群众“减累”

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吉安市各级信访部门依托丰富的红色资源,坚持把党支部建在办信接访一线,开展“我是党员我争先”活动,持续推进机关党建“三化”(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建设 ,始终把“三化”建设列为党建“一号工程”,作为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和今后一个时期党建工作的重要任务来抓。全市信访系统连续八年开展以“传承红色基因、永葆为民本色”为主题的“十个一”主题党日活动,通过讲一个红色故事、唱一首红色歌曲、听一堂红色讲座、踏一次红色足迹、看一部红色影片、读一部红色书籍、组织一次红色培训等,让每名信访干部在回望红色历史、赓续红色基因、滋养红色初心中,打造信访“品牌红”,精心培育“对党忠诚、为民解难、担当实干、勇争一流”的吉安信访精神。

在注重红色思想育人的同时,吉安市狠抓信访制度改革创新,对群众信访事项推行“最多访一次”做法,最大限度减轻群众“访累”。为防止群众信访久拖不决,甚至推诿扯皮问题发生,吉安市在市、县、乡三级探索建设以“信访中心”为主体的矛盾纠纷联合调处中心,提供矛盾预警、纠纷调解、司法援助、诉讼仲裁、心防服务、信访化解等暖心服务模式,实现矛盾纠纷、信访问题“一站式受理、一条龙办理、一次性办结、一揽子解决”。

2020年以来,全市纳入“最多访一次”信访事项有1610多件,一次性办结化解率89.5%,群众满意率90.3%,有效防止了一大批重复信访和信访积案的新增。

筑牢红色防线 “基层网格员”为信访“减负”

吉安市大力弘扬跨越时空的新时代井冈山精神,以创建“人民满意窗口”为契机,充分发挥群众自治自理的智慧和力量,以共产党员、综治网格员为基础构建起基层信访群防群治模式,形成“人人都是信访员”的“防线红”,切实筑牢基层信访的“第一道防线”,从源头上减少信访问题发生。

为积极探索基层善治之路,2016年,吉安市在吉州区率先试点用小网格撬动社会大治理,用小网格托起大信访,把社区、村组管理服务量化到人,从而形成“一格八员、一网三色”治理工作体系,每个网格配备一至二名以党员为主体的专兼职综治网格员。如今,全市13个县(市、区)240多个乡镇(街道)共划分7000多个网格,9500多名党员网格员战斗在基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网格员们凭借身处最基层、分布最广泛的优势,每天穿梭于大街小巷、田间地头,进院上门、走村串户,既当好矛盾隐患信息员、政策法律宣传员,更是信访问题的预警员、调解员,已成为城乡信访一道靓丽的风景。

近日,吉州区北门街道螺湖社区居民曾某在社区网格微信群抱怨,楼上四楼住户经常晒衣服往下滴水,晒的腊肉滴油不断,甚至有时在阳台外洒水浇花,导致她们家不敢往外晒衣服、晾被子等。社区党员、综治网格员涂红群看到这条信息后,迅速上门了解情况,并第一时间组织曾某和四楼住户陈某面对面沟通协商,通过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解开双方心结,促使双方达成共识。四楼住户当场表示歉意,并承诺今后晒东西一定注意讲文明公德,共同维护公共环境,邻里之间和睦相处、互帮互助,让小区家园更文明更美好。

正是有了这样一群基层网格员的辛勤付出,时时以群众利益为上,才使得庐陵大地邻里更和睦、社会更和谐。仅2021年,吉安市基层网格员收集各类社情民情7980多条,排查矛盾纠纷隐患6320余件,收集上报信访信息5160多条,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3890多件,从源头上减少信访增量2100多件,极大地为矛盾纠纷涌入信访渠道减轻了“负担”。

江西新闻2022-5-24

 

 

传播红色文化 创新宣传思想工作 文章下载

传播红色文化 创新宣传思想工作

红色文化是产生于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改革等不同时期沉淀的独特文化,是深植于中国共产党人特有的精神宝藏,是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的有机统一,具有资政育人的意义与涵养共产党人初心使命的重要功能。习近平总书记也曾在多个场合强调红色基因传承的重要性,“要发挥红色资源优势,深入进行党史军史和光荣传统教育,把红色基因一代代传下去”。新时代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的根本原则是坚持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要求我们要以马克思主义所倡导的社会理想和价值追求引领意识形态工作的基本方向和道德风尚。而红色文化在党的宣传思想工作中发挥着引领社会思潮功能、理想信念教育功能、正向引导舆论功能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支撑功能。我们应当充分认识并挖掘出红色文化的功能和价值,使其在新时代党的宣传思想工作中充分发挥作用,这既是我们的历史使命,也是在新时代加强党的思想政治领导、巩固党的群众基础和执政基础的政治要求。

红色文化对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的价值意义

红色文化对党的宣传思想工作具有凝聚民心的政治价值。红色文化是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党史中产生并发展的,与政党文化密不可分。红色文化集中反映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理念、政治思想和政治作风,是巩固党在意识形态领域领导地位的最直接、最鲜活、最生动、最集中、最宝贵的资源。红色文化淋漓尽致地体现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在宣传思想工作中具有天然的亲民性。只有牢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在宣传思想工作中积极传播体现人民至上的红色文化,才会获得最广泛的群众基础和价值认同。

红色文化对党的宣传思想工作具有资政育人的教育价值。红色文化的教育价值主要体现在坚定人们的理想信念,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文化自信,提高道德品德修养等方面。红色文化有利于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深度挖掘红色文化中所蕴含的精神力量,促使人们更加自觉有效的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凝聚力量。我国红色文化资源极为丰富,要充分利用红色文化特有的优势,并融合进理想信念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工作中,使其成为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活水源泉。

利用红色文化推动新时代党的宣传思想工作发展

一是重构红色文化教育价值,创新宣传思想工作内容。红色文化归根结底是要与新时代相契合,使其更具吸引力和感召力,进而展现其独特的教育价值。要将红色文化的教育价值进行现代化转化,进行当代教育价值重构,紧密结合新时代人们的精神文明发展需要。尤其在当代青年人群体中,很多人对红色文化有“无用”、“过时”的疑问,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本是要通过有效的现代转化,挖掘红色文化中能运用于新时代,解决新时代矛盾和问题的立场、方法和观点,展现红色文化跨越时空的力量。

二是红色文化融入思政教学主阵地,创新宣传思想工作育人模式。将红色文化融入思政教学的课程体系中,对于丰富教育内容,拓展教育载体,创新教学方法,培养高尚道德情操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主要路径包括两方面,首先推动红色文化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将红色文化教育、理想信念教育融合到“三全”育人模式,将红色文化精髓潜移默化融入人们心中。其次思政课创新更加丰富的教育模式,如互动式教学、场景教学、研讨式教学,让红色文化以更加生动地被受教育者所接受,将教育方式从被动转向主动。

三是依托新技术发展,创新宣传思想工作形式。营造健康的网络环境是新时代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内容,要将红色文化所蕴含的丰富内容通过高科技力量以更具感染力的形式和手法表现出来,例如充分利用现代传媒手段,创办红色文化网络论坛、红色文化直播平台、开发红色文化共享资源,提升传播速度,建设和守好红色文化网络思想宣传阵地。通过依托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通讯技术,将微博、微信、头条、抖音、微公益等“微载体”,APP客户端,虚拟社区、网络娱乐等载体纳入现代宣传思想工作载体体系,将生活和娱乐活动作为新的传播宣传教育载体,实现红色文化“润物细无声”的功效。

兰州新闻网2022-5-31

 

 

通知

信息已完善成功
确认

在线咨询: 010-51651161

客服电话: 010-51651162

地址: 北京市东城区沙子口路76号富莱茵花园18号楼

返回顶部
用户注册

个人注册

单位注册

联盟单位注册

{{ registerData.isHasName ? '用户名可以使用' : '用户名已被占用'}}

*请输入长度(6-20)位数的数字或字母

{{count}}s后再次获取
获取验证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 《用户协议》

注册
注册中...
{{ registerUnityForm.isHasName ? '用户名可以使用' : '用户名已被占用'}}

*请输入长度不小于6位数的数字或字母

{{count}}s后再次获取
获取验证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协议》

注册
注册中...
{{ registerWorkUnityForm.isHasName ? '用户名可以使用' : '用户名已被占用'}}

*请输入长度不小于6位数的数字或字母

{{count}}s后再次获取
获取验证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协议》

注册
注册中...
已有账号,
用户登录

个人登录

单位登录

联盟单位登录

新用户注册
找回密码

您已经成功设置密码,请使用新密码登录
权限不足

您未开通此功能,是否去开通?
确认
取消
权限不足

您未开通此功能,是否去开通?
确认
取消
提示

请购买本平台相关服务后使用该功能。
去购买
再想想
请注册/登录后完成购买。

1.本学习平台资料查看针对会员开放;
2.购买相关服务请先注册/登录后完成购买;
用户协议

 

“帮我搜”网络平台站用户注册协议书

 

一、总则

此份协议是注册用户接受“帮我搜”网络平台(以下简称本平站)产品和服务时适用的通用条款。因此,请您在注册成为本站用户前或接受本站的产品和服务之前,请您详细地阅读本注册用户协议的所有内容。

1 注册用户了解并同意:

①只要注册用户点击同意按钮并完成注册,注册用户就已接受了本注册用户协议及本站公布的各项服务规则包括填写实名的联系方式等等) ,并愿意受其约束。如果发生纠纷,注册用户不得以未仔细阅读为由进行抗辩。

②随着市场经营情况的变化,本站有权随时更改本注册用户协议及相关服务规则。修改本注册用户协议时,本站将于相关页面公告修改的事实,有权不对注册用户进行个别通知。注册用户应该在每次登录前查询网站的相关公告,以了解注册用户协议及其他服务规则的变化。

2、若注册用户不同意本注册用户协议或相关服务规则,或者不同意本站作出的修改,注册用户可以主动停止使用本站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如果在本站修改协议或服务规则后,注册用户仍继续使用本站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即表示注册用户同意本站对本注册用户协议及相关服务规则所做的所有修改。由于注册用户在注册用户协议变更后因未熟悉公告规定而引起的损失,本站将不会承担任何责任。

3、本站的各项电子服务的所有权和运作权归本站。本站提供的服务将完全按照其发布的服务条款和操作规则严格执行。注册用户必须完全同意所有服务条款并完成注册程序,才能成为本站的注册用户。注册用户确认:本协议条款是处理双方权利义务的当然约定依据,除非违反国家强制性法律,否则始终有效。

二、服务简介

1、本站运用自己的操作系统通过国际互联网络为注册用户提供网络服务。同时,注册用户必须:自行配备上网的所需设备,包括个人电脑、调制解调器或其他必备上网装置。自行负担个人上网所支付的与此服务有关的电话费用、网络费用。

2 基于本站所提供的网络服务的重要性,注册用户应同意:提供详尽、准确的个人资料。不断更新注册资料,符合及时、详尽、准确的要求。

3、本站对注册用户的电子邮件、手机号等隐私资料进行保护,承诺不会在未获得注册用户许可的情况下擅自将注册用户的个人资料信息出租或出售给任何第三方,但以下情况除外:注册用户同意让第三方共享资料;注册用户同意公开其个人资料,享受为其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本站需要听从法庭传票、法律命令或遵循法律程序;本站发现注册用户违反了本站服务条款或本站其它使用规定。

4、关于注册用户隐私的具体协议以本站的隐私声明为准。如果注册用户提供的资料包含有不正确的信息,本站保留结束注册用户使用网络服务资格的权利。

三、帐户密码和安全性

注册用户一旦注册成功 ,成为本站的合法的注册用户。您可随时根据需要改变您的密码。注册用户将对注册用户名和密码安全负全部责任。另外,每个注册用户都要对以其注册用户名进行的所有活动和事件负全责。注册用户若发现任何非法使用注册用户帐户或存在安全漏洞的情况,请立即通告本站。

四、拒绝提供担保注册用户个人对网络服务的使用承担风险

本站对此不作任何类型的担保,不论是明确的或隐含的,但是不对商业性的隐含担保、特定目的和不违反规定的适当担保作限制。本站不担保服务-定能满足注册用户的要求 ,也不担保服务不会受中断,对服务的及时性,安全性,出错发生都不作担保。

五、有限责任

本站对任何直接、间接、偶然、特殊及继起的损害不负责任,这些损害可能来自:不正当使用网络服务,在网上购买商品或进行同类型服务,在网上进行交易,非法使用网络服务或注册用户传送的信息有所变动。这些行为都有可能会导致本站的形象受损,所以本站事先提出这种损害的可能性。

六、通告

所有发给注册用户的通告都可通过重要页面的公告或电子邮件或常规的信件传送。本站的活动信息也将定期通过页面公告及电子邮件方式向注册用户发送。注册用户协议条款的修改、服务变更、或其它重要事件的通告会以电子邮箱或者短信进行通知。

七、注册用户的建议

奖励注册用户在他们发表的一些良好建议以及一一些比较有 价值的策划方案时,本站愿意展示用户的构想落于实现。

八、责任限制

1、如因不可抗力或其他本站无法控制的原因使本站销售系统崩溃或无法正常使用导致网上交易无法完成或丢失有关的信息记录等,本站不承担责任。但是本站会尽可能合理地协助处理善后事宜,并努力使客户免受经济损失。

2、除了本站的使用条件中规定的其它限制和除外情况之外,在中国法律法规所允许的限度内,对于因交易而引起的或与之有关的任何直接的、间接的、特殊的、附带的、后果性的或惩罚性的损害,或任何其它性质的损害, 本站、本站的董事、管理人员、 雇员、代理或其它代表在任何情况下都不承担责任。

九、法律管辖和适用

1、本协议的订立、执行和解释及争议的解决均应适用中国法律。

2、如发生本站服务条款与中国法律相抵触时,则这些条款将完全按法律规定重新解释,而其它台法条款则依1旧保持对注册用户产生法律效力和影响。

3 本协议的规定是可分割的,如本协议任何规定被裁定为无效或不可执行,该规定可被删除而其余条款应予以执行。

4、如双方就本协议内容或其执行发生任何争议,双方应尽力友好协商解决;协商不成时,任何一方均可向本站所在地的法院提起诉讼。

十、其他规定

1、如本用户协议中的任何内容无论因何种原因完全或部分无效或不具有执行力,本用户协议的其余内容仍应有效并且对协议各方有约束力。

2、本用户协议中的标题仅为方便而设,不具法律或契约效果。

 

同意
取消
状态变更提示
状态变更提示:您的账户在另一设备上进行登录,提示后 2S 后 自动跳转到登录页面
同意
取消
提示

本平台会尽快针对您提出的主题搜集相关借鉴资料, 搜集结果会在3个工作日内发送到您的会员中心, 请注意查看,未及时收到信息可随时联系客服。
提交成功
提示

您已提出了一条帮我搜未完成,请您耐心等待或联系客服。
如何联系客服
上传凭证

只支持jpg、jpeg、png格式

上传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