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热线:

微信

小程序

公众号

类别:红色文化学习案例

提出单位:**省**市文化旅游局

题目:各地促进红色文化发展经验

资料提供时间:2022-06-10

目录

更多

红色文化资源在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运用方法研究 文章下载

红色文化资源在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运用方法研究

随着高校学生党员人数不断增加,做好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是保证学生党员坚定理想信念、发扬爱国主义精神的必要条件。将红色文化资源与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相结合,在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用好红色文化资源,提高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水平。本文针对红色文化资源在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运用方法进行研究,通过问题分析,查阅相关文献等方法,旨在创新高校学生党员党建工作开展,增强各高校学生党组织的战斗力与凝聚力,引导学生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一、核心概念

1.1红色文化资源的基本理论

红色文化资源包括广义及狭义等两个方面内容。其中,广义部分主要指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在社会实践以及现代化革命建设及发展中创造出了先进的、丰富的文化形态。而狭义部分的红色文化资源主要在物质、精神、制度以及行为等几个方面说明红色文化资源的重要内容。本文以新时代下的国情和具体实践为根本,主要研究狭义的红色文化资源。红色文化资源的特征主要包括六个方面:开放性、创新性、先进性、大众性、时代性、地域性等等。其主要功能包括:坚定理想信念,增强文化自信,提升品德修养等等。

1.2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基本理论

党中央明确指出党史国史的重要作用,相关的主题教育活动也对高校学生党员弘扬革命精神、发展红色文化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近几年以来,中共中央对学生党员的培养工作越来越重视,学生党员的数量也不断的增加。在新时代下,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也取得了诸多的成就,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主要有入党积极分子的管理工作,预备党员的管理工作以及正式党员的管理工作等等。其基本任务主要包括几个方面。首先,开展积极分子以及学生党员的发展及教育工作。不仅要根据时代变化以及学生党建工作开展的实际需求来完善考核评价体制,提高入党积极分子的先进性,而且要提高对学生党员的管理水平,丰富党建工作的内容,创新党员工作的途径;其次,加强学生党员的思想修养以及能力建设;该任务是提高党员先进性的重要内容,同时还是提高学生党员凝聚力以及向心力的重要保障。最后,提高学生党组织的党风建设以及制度建设等。党风建设及制度建设是党组织长久发展的必要保证,因此,必须将其充分的融入到党建工作当中,完善党建规章制度,进一步提高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战斗性。

二、红色文化资源在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运用意义

(一)是促进高校党建工作良性发展的重要手段

高校党建工作品牌化建设中需要明确党建目标,形成在新时期党建工作复杂形势下的党建工作共识,并且不断保持先进性,以上这些都需要红色文化为其注入动力并指明方向。红色文化所体现出的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团结奉献、英勇不屈、团结协作的精神,为高校党建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和精神财富,高校党建品牌工作应当从中汲取营养,通过红色文化的发扬来引导党建工作不断发展。

(二)是基层党建工作发展的必然要求

目前,我国党建工作面临社会经济发展赋予的新的问题和历史使命,基层党建需要与时俱进,积极创新,将品牌化建设的思维以及红色文化的基因都与现阶段党建工作结合,开创党建工作的新路径,用红色文化为高校党建的品牌化建设注入能量和新的时代内涵,同时,通过品牌化建设促进基层党建工作富有活力、创新性、创造性和先进性,从而提升整体党建工作水平。

(三)是提高高校党建工作水平的主要方法

红色文化资源的运用是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高校学生党员教育将红色文化资源与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相结合可以提高高校党建工作水平。红色文化资源在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运用方法是当前高校党组织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培养合格人才是高校党的建设永恒主题,要做好这一点就要从源头上抓起,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提高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和思想建设,首先要利用好红色文化这一独特优势。当前在大学生党建工作中,红色文化资源存在着内容不够丰富、生动性不足、兴趣不足、教育模式单一、宣讲流于形式等问题,想要充分发挥红色文化的教育引领作用还比较困难。实际上红色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之间是一种相互促进的关系。大学生群体具有接受新事物快、可塑性强等特点,要激发高校学生对红色文化的兴趣。充分合理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发挥红色文化资源在是提高高校党建工作水平的作用。

三、红色文化资源在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运用方法

(一)打造“共享”党建模式,促进红色文化资源与党建工作相结合

在新媒体环境下,传统的党建工作方法已不能满足当前形势发展的需要。利用互联网思维拓展党建工作空间,将红色文化资源与新媒体相结合,增强党组织活力。高校应打造红色文化为教育主题党建课堂。组织高校学生党员通过分组学习、参观、资料收集、主题展示等工作,让各学生党支部“共享”党建加强交流,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党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把红色文化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主义情怀带进学生党员的内心。把红色文化融入学生生活。将高校活动融入学生党建工作中,组织开展学生党员建设红色宿舍、学生党员联系高校宿舍、党的相关知识竞赛等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实现党建工作中学生的自我管理、自主教育。

(三)充分发挥信息化优势,创新红色文化传播方式手段。

为加强高校学生党员的理论修养,让红色文化资源更好地服务于大学生党建工作,采用互联网方式传播红色文化势在必行。建设一支业务技能强、实践经验丰富的党员队伍,提高入党积极分子工作的使命感,让学生党员、积极分子利用校园新媒体平台,搭建起网上宣传阵地,增强他们对党的认同感,定期收集政治热点,巩固党的知识成果,掌握党的信息。弘扬红色文化与大学生党建工作相互促进,高校党组织作为党联系广大师生群众的桥梁纽带,充分发挥红色文化在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推动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通过搭建党建网站,以网站宣传基础,用党的光辉历史搭建场景,以"学习井冈山斗争时期光荣传统"为主线,引导大学生在课堂内外进行深入广泛地了解中国革命史知识,激发爱国热情和民族自信心。

(四)牢记初心使命,增强校园文化建设

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对我国全面从严治党工作的开展起到了重要的影响作用,并且在党的建设当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基于此,本文将红色文化理论、党建理论和我国高校党建工作开展的实际进行结合,同时和红色文化资源的实际情况相联系,从而保证红色文化资源和党建工作的顺利结合。切实加强党对校园文化建设的集中统一管理。形成上下联动,协调发展的局面。以传承与创新为重要抓手,推动校园文化建设。积极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不断增强大学生对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教育的认同感。深入挖掘、整理校史资料;宣传井冈山抗战的历史知识。结合当地红色基地打造党建教学点,扎实推进党的群众路线,充分发挥大学生党员志愿者队伍的积极作用,通过各种形式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让广大师生感受到党组织的关怀,切实将党旗插进心里,融入心田。打造以校园特色文化为基础的红色文化品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发挥学校全面负责、院系具体落实、学生自我管理的作用,建立健全以党支部、班(组)委会、党小组为党小组的三级组织体系,完善基层党组织书记考核评价机制,利用好直播等"三微一端"新媒体,做好校园文化宣传。健全保障机制,把红色文化资源纳入大学生党建工作,要坚持"以人为本",抓教育、抓管理、抓服务,突出问题导向、把握引领方向,注重整体推进、形成合力,强化实践、培养能力。落实推动“红色文化资源”+“党建管理”+“党课"工程建设,打造"学习内容、读、看、讲"四级学习平台。开展以革命传统为题材的优秀文学作品欣赏和读书交流活动与形式多样的观摩演出活动,用文化滋养学生党员。在校史陈列馆、图书馆等场展示建党以来党的伟大成就,为大学生提供一个学习交流的平台,使大学生感受党的力量。通过分享红色故事鼓励学生参与活动,培养学生的红色文化认同感。在大学生中开展红色文化大讨论,设立党建专栏,通过栏目向大学生展现红色民族精神素材。

四、结语

加强对红色文化的挖掘和利用是实现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各高校党建工作也要紧跟时代步伐,激活红色文化资源活力,保证红色文化资源在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运用中的可持续性。坚持将红色文化资源与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相结合,坚持在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中充分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坚持探索红色文化资源在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运用方法,为做好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奠定坚实基础。本文对红色文化资源助力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相关内容进行研究,创新红色文化资源与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融合的路径,能够促进党建工作的创新发展,提高学生党员的思想先进性。

楚北网2022-6-9

 

 

让红色文化入“童心” 文章下载

让红色文化入“童心”

作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和全国关心下一代党史国史教育基地,近来,大沽口炮台遗址博物馆以贴近和服务广大未成年人为宗旨,利用深厚的红色历史文化资源,以“红色筑基工程”为重点,坚持“请进来,走出去”的发展战略,让红色文化在未成年人教育中入耳入脑入心。

多形式展览和文化设施

拓宽未成年人受教群体

该馆积极探索公益性文博事业发展新模式,其中,临特展、“海上国门”主题展陈、遗址区均面向未成年人免费开放。为拓宽未成年人受教群体,该馆通过自办、联办等多种形式,精心打造了“滨城红潮──滨海新区党的革命历程主题展”“‘家和万事兴’家教家风主题展”“人民至上──天津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纪实展”“民族团结一家亲作品展”,并结合社教课程建立未成年人活动室,推出大沽口炮台保卫益智拼图、炮小威沽小妹卡通表情包、智能机器人、儿童动漫影片《大钟回归记》,激发未成年人对历史文化的探索和保护意识。

“红色教育”主题

实践课堂助力“双减”

该馆依托原创教育资源优势,积极打造“博物馆里的开学第一课”教育品牌项目。通过研究新形势下未成年人身心成长的新特点、新规律,设计有针对性的培训课程,围绕“历史文化”“安全教育”“国防思政”“文明养成”“家教家风”五大项目,设置博物馆里的历史文化第一课、安全教育第一课、思想政治第一课、国防教育以及思政教育、家教家风等不同主题实践课堂;通过知识讲堂、动手实践、主题宣讲、组织观影、拓展游戏等形式打造青少年学生的“第二课堂”,助力“双减”的有效开展。

“红色文化宣讲团”

擦亮志愿服务底色

该馆有一支优秀的雷锋志愿服务队──“红色文化宣讲团”,成立于2014年,去年开展活动60余场。截至目前,宣讲团里的小历史宣讲员进行了3次招新,经过系统培训和实践,他们成为了博物馆节假日义务讲解的主力军。通过线上知识普及、线下主题活动、静态展览展示、动态宣讲传播等多种方式,“红色文化宣讲团”将红色展览、党史宣讲、党课、思政课送至多所学校,其中,“讲好党史故事”等红色展演不断掀起红色文化宣讲的新高潮。同时,“爱在文博志在我心”“小小历史宣讲员擦亮红色假期服务底色”等未成年人志愿活动的开展,也使志愿服务得到有效延伸。

“口袋博物馆”VR进校园

实现沉浸式教育体验

大沽口炮台“口袋博物馆”VR进校园教育项目,具有设备轻便、内容丰富、移动式、沉浸体验等特点。馆内工作人员携带设备走进校园,通过数字虚拟展厅、VR影像、VR地图、文物3D全息魔盒、AR欣赏文物、AI聆听智慧讲解等方式,让学生身在学校也能感受博物馆实地场景,学习历史知识,开启博物馆“游学之旅”。这些体验项目让同学们在实践操作中感受探索历史知识的奥妙,把历史知识变得更加鲜活生动。

该馆宣教部负责人刘新欣告诉记者:“我馆将继续构建新型课程方式,重点打造未成年人研学实践教育,深度挖掘红色资源内涵,用高阶思维包裹研学课堂,用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串联起教学环节,因地制宜开展研学旅行、研学课程,助力滨海新区创建全国未成年人保护示范区。”

景点资讯2022-3-25

 

 

红色文化如何赋能革命老区跨越赶超? 文章下载

红色文化如何赋能革命老区跨越赶超?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人创造的宝贵思想和财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盐城是一座具有深厚红色文化底蕴和光荣革命传统的英雄城市,在奋力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的征程上,从最有条件、最具特色的领域先行突破,把盐城红色文化的感召力转化为跨越赶超的生产力,着力打造红色文化赋能革命老区富起来强起来的样板。

一、振兴“烈士村镇”,高举革命老区富起来强起来的红色旗帜

盐城下辖的9个县(市、区)全部列入国家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其中的8个烈士命名镇和120个烈士命名村是盐阜大地上极为珍贵的红色印记,也是考量盐城革命老区富起来强起来的基本标尺。

(一)串连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凸显烈士村镇红色底蕴。红色旅游是共产党带领人民创造新生活的成功实践。以128个烈士镇村境内的64处市县级以上不可移动革命文物、248处革命遗迹遗址为重点,盐城市规划打造了10条精品旅游线路和23种红色旅游品牌。2015年,新四军重建纪念馆入选国家旅游局编制的“65条全国抗战主题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之一的重要驿点。2021年,以盐城新四军纪念馆、盐城新四军重建军部旧址和盐城阜宁中共中央华中局第一次扩大会议旧址为重要内容的“致敬新四军·不忘革命路”精品线路,入选国家文化和旅游部、中央宣传部、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发布的“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阜宁县开通4条红色教育精品路线的免费公交专线。新四军纪念馆已累计接待国内外观众3200多万人次,每年接待观众人数在100万人次以上。盐城著名红色地标“宋公堤”所在海域已获批建成国家一类开放口岸——滨海港,成为国家经济战略布局上的黄金节点。

(二)加大集体经济专项扶持促进烈士村镇共同富裕。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革命老区人民富起来强起来的关键举措。盐城切实增强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内生动力,推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制定《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和《关于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方案》,投入专项扶持资金7904万元,对121个烈士命名村和烈士命名镇所辖经营性收入低于30万元的45个经济相对薄弱村进行了重点支持。截至2020年底,盐城村级集体经营性收入达到13.23亿元,“十三五”初集体经营性收入低于18万元的972个经济薄弱村全部达标。预计到2023年,盐城所有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达到30万元以上,力争50%以上的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达到50万元以上,逐步建立起经营灵活、管理有效、运行稳健、增收持续的集体经济发展新机制,让革命老区人民在促进共同富裕新征途上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

(三)组织结对共建联盟形成合力发展烈士村镇优势。组织盐城国企党建联盟11家成员单位与120个烈士命名村逐一结对共建,放大中央和省属驻盐国企人才、资本、技术、市场等方面优势效应,开展活动共办、项目共推、服务共抓系列活动,在乡村规划、产业培育、招才引智、乡村治理等方面稳步扩展合作。射阳县海河镇烈士村党总支与射阳县国投公司、旅投公司党总支建立产业党建联盟,创建大米产业园等绿色发展创业党支部,树立村企合种“一片稻”持续推动农户增收样板,全村发展设施农业1000亩,果园2000亩,2019年全村经营性收入达到4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3500元。2020年,射阳县海河镇烈士村被评为“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和“全国文明村”。

二、聚焦“红绿融合”,开辟革命老区富起来强起来的生态廊道

红色是革命老区盐城厚重底色,而绿色是盐城的鲜明特征,多渠道促进红色资源与绿色产业联动发展,“红绿融合”为打造盐城样板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红绿融合”拓宽革命老区人民绿色增收渠道。传承红色基因,创新绿色发展,“红绿融合”发展模式开辟了革命老区人民的绿色增收渠道,让红色文化传承有了更加扎实的民意基础。云彩村是响水第一个民主政权诞生地,同时该村也是国家森林乡村、省卫生村、省特色田园乡村。云彩村党史教育基地是云彩村和周边村镇的“红色地标”,馆内展陈着朱云彩、刘正权、马开文、钮玉标等烈士的光荣事迹,现年97岁抗战老兵吴培保曾长期担任村红色文化义务宣讲员;村周边连片综合整治开发的8000亩土地上的黄桃、苗木花卉、蔬菜等多个基地排列有序,生机盎然,村级积累和人均收入逐年增加,2020年村集体收入24万元。

(二)“红绿融合”展现黄河故道片区绿色转型新图景。黄河故道是盐城红色文化景观主要聚集带,也是盐城重点打造的生态富民廊道,正逐步成为“红绿融合”发展的示范片区。盐城境内黄河故道中泓长度达118.83公里,沿线涉及阜宁、滨海、响水3县16镇(街、区),以及黄海新区和滨淮农场,总面积377.5万亩。盐城出台《关于加快推进黄河故道片区乡村振兴的实施意见》,将红色文化与自然生态深度融合,着力打造集革命瞻仰纪念、党性教育、实景体验、乡村休闲、现代农业、绿色休闲为一体的现代绿色转型生态道路。

三、构筑“精神家园”,涵养革命老区富起来强起来的文化底蕴

推动革命老区富起来强起来必须构筑“精神家园”,既要生活富裕富足,也要精神自信自强,实现物质生活富裕和精神生活富裕同频共振、相得益彰。

一是挖掘鲜活榜样,塑造新时代精神文明地标。革命老区盐城不断孕育着英雄人物,如具有71年党龄、全国优秀县委书记、原东台县委书记沙金茂,用生命守望马克思主义阵地、被追授“全国优秀教师”“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的盐城师范学院教授王强,五条岭烈士陵园守护人第三代、入选“中国好人榜”的卞康全,他们来自不同领域,但同样是诠释盐城红色文化的鲜活教材,成为盐城新时代“精神家园”精神文明地标。

二是创新传播手段,搭建主流价值新融媒载体。当红色文化遇见传媒表达体系新变革,盐城把握红色主题,反映时代声音,推出了口述历史永远的英雄、飞阅盐城红色镇村、新四军廉政文化、盐城红色文化百年记等一系列深度与热度并存、温度与精度同在的红色新媒体作品,社会反响强烈。2019年9月,盐城启动了“追寻铁军足迹,牢记初心使命”大型融媒体新闻行动,历时58天,跨越8省1市,总行程11000余公里,累计刊发27个整版,照片200余幅,制作视频48个,全网阅读量超5千万,单篇报道在新华社客户端阅读量过百万。

三是赓续铁军精神,锻造干部队伍新形象。盐城新四军干部学院自2015年成立以来,深入开展“沿着新四军足迹·弘扬铁军精神”党性主题教育,每年办班250多期、培训党员3万多人次。盐城市委七届十三次全会讨论并通过的关于干部队伍建设的文件中,引导激励广大党员干部践行铁军精神,弘扬铁军传统,诠释铁军担当,当好铁军精神的忠实守护者、自觉实践者和坚定传承者。铁军精神融注为盐城党员干部坚守初心使命、赤诚为民造福、全力奋勇争先,走好新时代长征路的力量源泉。

新华日报 2022-2-5

 

 

讲好讲活江苏本土红色文化精神 文章下载

讲好讲活江苏本土红色文化精神

红色文化是中华民族重要的精神瑰宝,它蕴含着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理想、爱国情怀、思想观念和道德追求,是滋养大学生“拔节孕穗期”的精神沃土。江苏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高校应努力将这些红色文化融入到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和实效性。在教学实践中,将红色文化作为重要的素材加以应用,应当首先探寻融入的原则,以取得更加显著的教学效果。

“三统一”,用江苏红色文化立德树人

历史与现实相统一的原则。历史与现实相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也是将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原则。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努力打通红色文化的历史与现实之间的脉络,帮助学生理解红色文化的历史渊源,看到红色文化的当代映射。在教学过程中可结合当地的文化特质,选择那些既与教学内容充分契合,又能启发大学生产生情感共鸣的江苏红色文化,以故事感染人,以精神引领人。比如,针对当下部分大学生理想信念缺失的现象,可以选取“雨花英烈精神”“周恩来精神”等展现江苏革命先辈浴血奋战、百折不挠的大无畏精神的红色故事。一方面,在纵向上对“雨花英烈精神”“周恩来精神”等进行深入的背景解读,分析“雨花英烈精神”“周恩来精神”形成发展的历史必然性。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在与历史对话的过程中体悟这些伟大精神的深刻内涵,在历史与现实的交相辉映中,牵引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在新的历史方位上勇担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

灌输与启发相统一的原则。灌输和启发是高校思政教学中的一对重要范畴。灌输是有组织、有计划地将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中,启发则是激发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求知探索精神,引导他们积极思考、主动获得红色文化的一种教育方法。在高校教学实践中,只有坚持两者的统一,将灌输原则深化于启发过程之中,才可以更好地实现江苏红色文化的育人功能。教学实践应用中需重点关注以下两方面:其一,深化文本研究。江苏红色文化虽有强大的育人功能,但这种功能是潜在的,其本身不能自发实现,需要研究人员把其中的精神富矿充分挖掘出来。因此,南京成立了雨花台红色文化研究院,盐城师范学院成立了“新四军研究中心”,这些“红色智库”将有助于红色精神的更好传承和发扬。其二,重视知行合一。启发教育不仅重视教学内容的灌输,而且还注重教学内容向实践的转化。高校应举办一些传承红色文化的社会实践活动,深化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感悟。比如,南京晓庄学院定期组织学生开展“小红灵—寻迹增信”活动,增强了大学生对江苏红色文化的理解和认识。可以说,坚持灌输与启发相统一的原则,是红色文化发挥育人功能的必由之路,在这样的教育过程中形成的精神力量才不易消退。

逻辑与情感相统一的原则。将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不是一种简单的政治宣传,而是一种有逻辑力量和情感温度的高品质精神体验。所谓逻辑,即教学过程中逻辑谱系的构建。这种逻辑谱系是由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相互作用而构建的复杂系统,能够体现江苏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脉络、体系以及教学运行的基础,使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呈现出更加深厚的历史底蕴和学理基础。所谓情感,即教学过程中教学情感的投入。学生对红色文化的认同最终要落实到自身情感之中,如果没有这种情感上的认同,则极有可能导致学生“知行分离”现象的产生。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在建立红色文化逻辑谱系的同时,还要以充沛的精力、饱满的热情带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做到“以情感人、以情动人、以情育人”,使课堂变得有温度、有态度、有趣味,使红色文化直击学生心灵。故而,将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逻辑是情感的基石,情感是逻辑的助推器。教师应当以逻辑阐释学理、用情感激发价值,使学生在逻辑视野中增强学理基础,在情感共鸣中实现品格升华。

科学+责任,精准提升高校思政教育效能

立足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将江苏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必须以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为依托。一方面,将江苏红色文化置于百年党史之中,有助于发现江苏红色文化在中国共产党历史活动中传承、发展的脉络,借以增强教学逻辑和学理深度。另一方面,可以基于党史活动进一步探寻出江苏红色文化的新内容、新态势,从而使教学过程更加凸显江苏红色文化的时代内涵和历史底蕴。也就是说,对于江苏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既需要对于中国共产党历史有整体的把握,也应当对党的百年光辉历程有哲学的反思和文化的定位,这一过程可以为江苏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提高学理基础,能够深化教学的历史厚度和理论深度,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理论思维能力,提高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彻底性和说服力。

坚守教师的责任与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课教师队伍责任重大。”将江苏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关键在教师,要充分做好教师队伍建设,使教师时刻不忘教育初心,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作为新时代的高校思政课教师,应该坚守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的角色与使命,要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牢固树立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鲜明的政治立场、深厚的家国情怀和崇高的理想信念,引导大学生把党和国家苦难辉煌的过去、日新月异的现在和光明宏大的未来贯通起来,使大学生在纷繁的国内外形势中明辨是非,坚守正确的政治方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实践中树立人生理想,并为之不懈奋斗。

彰显与时偕行的教学智慧。将江苏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应当彰显与时偕行的教学智慧。马克思、恩格斯曾指出,运用《共产党宣言》原理“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江苏红色文化是在一定的民族文化语境和特定的时空状态下形成的文化资源,其本身只有在文化内涵与时代特征的紧密结合中,才能发挥行之有效的育人功能。因此,将江苏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教师要在充分把握最新中央文件精神的基础上,努力将红色文化与学生的思想实际结合起来,与学生的专业特征联系起来,贴近社会现实,不断培养自身推陈出新的匠心技艺,力求新的突破。

红色文化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革命精神和时代精神相互统一的凝结,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将江苏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是一项重大而长远的任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进一步提升红色文化铸魂育人的精准度、丰富度、吸收度,打好大学生立德树人的鲜亮底色,激励当代大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努力。

新华日报2022-6-10

 

 

红色文化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的时代价值 文章下载

红色文化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的时代价值

红色文化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形成的智慧结晶,蕴含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文化积淀和精神特质,反映了在特定国情下中国人民的价值诉求和精神信仰,凝聚着鲜活的红色基因和伟大建党精神。准确把握红色文化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的时代价值,可以为各族人民实现中国梦凝聚起和衷共济、心手相牵、团结向前的磅礴精神力量。

践行初心使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革命理想高于天。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指出,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初心使命一以贯之体现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实践中,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靠的就是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向死而生的英勇决绝和顽强不屈的坚强意志,书写了共产党人坚守初心使命的壮丽诗篇。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指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深刻地总结概括了党百年奋斗的重大历史意义,是我们牢记初心使命的政治宣言,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在建党百年历程中,坚守初心、担当使命早已融入共产党人的血脉之中,内化为共产党人的信仰信念,外化为共产党人的切实行动。红色文化集中反映了共产党人的革命意志和政治品格,蕴含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理想追求。实现中国梦是中华各族儿女的共同心愿和强烈期盼。新时代,要从红色文化中汲取丰富的实践智慧和深厚的精神滋养,并转化为自觉行为和具体行动,凝聚团结各族人民智慧和力量,积极有效应对在实现中国梦伟大征程中的潜在隐患和风险挑战,步履坚定地朝着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国梦接续奋斗、铿锵前行。

捍卫人民立场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一切为了人民的利益。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把“人民”二字牢记心中,全力以赴投入到争取民族独立、捍卫民族尊严和实现民族复兴的事业中。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脉相承地体现在共产党人的实际行动中,从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行改革开放,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共产党人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以坚强有力的实际行动和自强不息的奋斗拼搏,不断改善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和水平,促进各族群众共同富裕,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危难时刻和紧要关头,中华民族具有风雨同舟、守望相助、共渡难关的优秀品质,越是面临生死存亡时刻,就越能凝聚起强大的精神力量。红色文化见证了中国共产党建立、巩固和发展的伟大过程,承载了仁人志士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勇往直前、奋勇顽强的拼搏过程,历经了革命先烈和先锋人物为建立、捍卫、建设新中国自力更生、发愤图强的奋斗过程,记载了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开拓进取、勇于创新的前进过程。党的事业无论是艰辛探索和曲折发展阶段,还是蓬勃发展和兴旺发达时期,始终离不开人民群众,紧紧地依靠人民群众。中国共产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同甘共苦、血肉相连的历程雄辩有力地证明,中华民族是一个命运共同体,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人民至上,永葆赤子之心,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不断增强全国各族人民的“五个认同”,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凝聚社会共识构筑中华民族精神家园

文化具有民族性。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标识,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传承。红色文化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灿烂文明中获得丰厚滋养,又借鉴吸纳了世界优秀文化成果,立足中国现实土壤进行创新发展,是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历程中形成文化结晶和精神积淀的具体体现,也是各族人民发挥集体智慧和传扬民族精神的鲜活呈现。

文化是一种内在的精神力量。人们会根据一定的社会现实基础,产生形成满足自身思想、情感和精神需求的文化产物。红色文化的形成发展与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紧密相连,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在筚路蓝缕百年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历史记忆、民族情感和文化认同深深地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血脉中,是各族人民共同的历史文化记忆,不仅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思想哲学、精神信念和行为风范,也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道德品格和民族气节。尽管红色文化在不同的时代具有不同的精神内涵,但其蕴含的爱国精神、坚守理想、艰苦奋斗、责任担当、无私奉献、英勇斗争等品质始终是红色文化的基因,都体现了中华民族“拧成一股绳”团结一致的精气神,展现了强大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也正是因为有着深厚的文化根基和广泛的民族认同,全国各族人民才能在情感上、意志上、行为上达到相融合相一致,实现同心同德、同向同行。新的征程上,要传承好、发展好红色文化,凝聚民族共识,不断增强各民族对中华民族的自觉认同,增强战胜艰难险阻的勇气、骨气和底气,凝聚起众志成城、一往无前的强大力量。

中国社会科学网2022-2-10

 

 

唱响红色文化主旋律 文章下载

唱响红色文化主旋律

日前,由东莞市大岭山镇文化服务中心组织创作的新编七场本土抗日传奇粤剧《烽火慈萱》正式公演。该剧依托大岭山本土红色感人题材创作,是大岭山镇第四届红色文化节的18项活动之一。

近年来,东莞市大岭山镇坚持传承红色基因、继承革命文化,加强对红色遗产资源的挖掘、保护和活化利用,树立大岭山红色品牌,着力将大岭山打造成全市乃至全省传承红色基因、唱响红色主旋律的红色革命圣地、爱国主义教育的红色基地。

活化红色文化资源

2021年9月14日上午,大岭山镇金桔村文化广场,一大早就坐满了等待听“古仔”(粤语,意为“故事”)的村民,该村“红色讲古台”正在进行。“我今年虚龄94,实龄92……”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有着65年党龄的叶荏桃头戴旧草帽,分享自己的故事,老人家是被村民现场推举出来的“讲古”人。

2021年以来,大岭山镇挖掘、活用“家门口”红色资源,因地制宜创新“党史课堂”,党员干部和群众在一个个浸染历史风云的旧址遗迹中,在革命先辈、模范党员的事迹里,忆峥嵘岁月,览百年奋进历史,传承红色基因,汲取奋进力量。

多年以来,大岭山立足本土东纵文化,在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方面做了不少积极有益的探索,为东莞推动红色文化建设提供了很好的思路和途径。

在活化红色文化资源的工作中,大岭山以保护为本,通过整体的环境整治、景观提升、文物保护规划修编等工作,使大岭山抗日根据地旧址得到较好的保护;以故事为媒,通过组织创作交响音乐组曲《大岭山之歌》、广播连续剧《火凤凰》《护旗》等文艺精品,讲好大岭山革命故事。

大岭山镇有关负责人表示,全镇紧紧围绕“一红二源三香”文化品牌,继续深挖红色文化资源,在做好保护、传承的同时注重宣传方式,打造文艺精品,活化红色文化。同时将积极探索红色文物保护利用新路径,让红色薪火传播更远,让红色名片更加闪耀。

使红色历史立起来

大岭山抗日根据地旧址是华南地区保存最为完好、规模最大、历史风貌最为完整的抗日旧址,2006年5月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近年来,大岭山镇不断加大对抗日根据地旧址及周边环境整治提升,促进旧址风貌与周边环境更加和谐融合。

2021年以来,以大岭山抗日根据地为重点,大岭山镇串联各个革命旧址、大岭山图书馆红色书屋和美丽乡村示范村,推出若干红色文化线路。同时,建立了红色书屋,出版旅游地图,挖掘一批红色遗址里的故事。

大岭山镇宣教文体旅办有关负责人说,2021年以来,大岭山积极推进红色文化工程,修缮大岭山抗日根据地旧址,营造红色文化氛围,进一步整合全镇红色文化资源,植入时代精神,让大岭山革命老区精神转化为发展动力。

该负责人表示,大岭山抗日根据地旧址全面升级改造后,进一步丰富了旧址文化内涵,推动东纵精神更深入传承和弘扬,让“东纵精神”真正成为大岭山乃至东莞市一张闪亮的红色文化名片。

当前,大岭山镇上下正提高站位、发挥优势、把准节奏,不断提高党员干部党史学习教育质量,传承红色基因,发扬红色传统,凝聚起加快建设“湾区制造业名镇、宜居魅力大岭山”的强大力量。

南方日报2022-2-11

 

 

高质量推进红色文化产业全域发展——以福建省为例 文章下载

高质量推进红色文化产业全域发展——以福建省为例

福建省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改革开放重要前沿阵地,红色文化资源类型丰富、数量众多、影响深远。全省82%县域(70个)为革命老区苏区县,有3600多个革命基点村,在册烈士5万多名;已列入革命文物范畴的红色文化遗存遍布全省,不可移动革命文物1657处,其中国家级革命文物保护单位19处,省级以下不可移动革命文物1638处,可移动革命文物14.26万件(套);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刘少奇、任弼时、邓小平、陈云、彭德怀、陈毅、叶剑英等老一辈革命家都在福建留下光辉的足迹。

福建省红色文化保护发展现状

当前,福建省红色文化资源全域分布不够均衡。革命文物和事件分布分散、体系性不强、空间联络感和教育功能一般,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重大革命事件主要分布在闽西革命老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重大事件发生地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

红色文化全域发展模式单一。省级以上革命文物保护主要由国家文物局和省文物局组织实施,资金相对充足;省级以下革命文物保护投入主体是相关地方,资金缺口较大。民营企业、公益组织参与红色遗存建设、经营与管理的机制缺失。

红色文化与相关产业全域融合有待加强。福建省革命文物的保护主要依靠政府投入人力、物力、财力,没有和相应地区的农业、工业、服务业等产业深度融合,红色文化保护与利用的产业基础不够牢固,可持续发展受到影响。

2022年2月,中共中央宣传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发文,要求全面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因此,我们不仅要厘清福建全域红色文化资源,凝练红色文化基因,还要将红色文化融入生产和生活,激活红色文化生态,让红色文化带动全域经济、社会、旅游繁荣发展,打造红色新经济生态圈,从全时空、全要素、全管理、全支持、“+产业”五个方面,实现红色景观全域优化、红色文化服务全域配套、红色文化治理全域覆盖、红色文创产业全域联动和红色文化成果全民共享。

全时空是指红色文化的展陈要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在一年四季为体验者提供不间断、不停歇的教育服务;特别是要突破地域空间和线上、线下空间的限制,实现多维度、立体化体验覆盖,不能在任何时段或时点出现服务盲点。这就要求对红色文化资源进行全方位的整合,为体验者提供立体化的红色文化产品与服务。

全要素就是将红色文化所在的区域作为发展红色文化的要点。要全面挖掘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和社会资源,实现从强调震撼力的景观要素向景观要素与环境要素并重的转变。这就要求重视红色文化和周围环境的协调发展。

全管理指红色文化发展要吸引各部门积极参与开发、建设和管理,从而既推动红色产业发展,又可以通过红色产业的发展提升和拓展协作部门的价值。这就要求每个部门都承担发展红色文化的指标任务,需要从制度上规定各个部门在目的地开发建设中的义务、角色分工,尤其是要对各个部门在红色文化发展理念推广中的角色和义务作出明确规定,形成统一的福建红色文化产业和事业发展的新形象。

全支持是吸引区域最广泛的利益相关者参与到红色文化的服务和经营之中,使得红色文化集聚区能够最广泛地汇聚投资能力,形成快速的需求响应能力和多样化的供给能力,从而最大限度地消化市场需求,将市场需求转变为现实生产力,使得目标区域广大人民群众都能在参与红色文化发展中获得各自的收益,形成主客共享的红色文化体验。这就要求最广大群众的积极参与,营造红色文化居民友好氛围,提升红色文化体验的原真性和认同度。

产业是红色文化生态传承的载体。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红色文化以农业文明为基础,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红色文化以工业文明为基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的红色文化以生态文明为基础,使不同时期的红色文化在产业融合中共同发展,在产业交叉、渗透、聚变中创造形成新的业态。这就要求延伸红色文化产业链,实现红色文化与产业的相互交叉和充分整合。

全方位促进红色文化全域发展

福建省要实现全方位高质量发展超越,需做大做强做优数字经济、海洋经济、绿色经济、文旅经济“四大经济”,2022年将着力打响文旅经济新品牌,大力发展红色旅游,实现福建红色文化的全域发展,提升福建文旅经济整体竞争力。为此,我们认为要实现上述目标,需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整合开发,促进红色文化产业集群化发展。一是构建红色文化资源的调查、分类和评价体系,依托数字福建相关技术,基于福建省地理空间信息平台,建立福建省红色文化资源信息系统,编制全省红色文化系列教材,统筹全省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利用。二是依托中央红色交通线、海上华侨红色文化线串联闽西革命老区、沿海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重大事件发生地,促进全省红色文化资源整合开发,打造“红色闽西”“风展红旗 如画三明”“直指武夷山下”“中央红军攻克漳州”“安南永德苏区”“闽中游击区”“闽东苏区”“谷文昌精神”“廖俊波精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核心党史教育基地、研学基地,推进红色文化教育产业化。三是对标国际线性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利用模式,依托高铁环线、沿海高速景观道、海上邮轮航线串联红色文化核心景观(点),推进福建红色文化产业山海一体化、集群化发展。四是重点布局人口密集、产业相对成熟、具有红色与海丝文化融合的历史街区或地区,率先形成“红色经济新样板”,以期带动整个红色文化生态区经济社会发展。

第二,联动要素,促进红色文化与区域社会经济协调发展。一是以农业为主导产业的闽西革命老区,要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和全域生态旅游省战略,构建“红色文化+绿色”产业链,打造如“红古田”等统一红色文化品牌;同时,围绕“台湾农民创业园”“闽台农业融合发展产业园”建设,联动性带动区域种植业、林业、畜牧业等相关行业的发展。二是以工业为主导产业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红色文化地区,要结合“一带一路”倡议和“五区叠加”优势,构建“红色文化+工业”产业链,打造如“晋江经验”等统一红色文化品牌;同时,结合侨台文化发展,联动制造业和建筑业等相关产业发展。三是以服务业为主导产业的新时代红色文化区,要结合建设“我国重要的自然和文化旅游中心和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海峡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目标,构建“红色文化+服务业”产业链,打造“国际旅游岛”“台胞登陆第一家园”等新时期红色文化品牌;同时,围绕“吃、住、行、游、购、娱”等要素配套,联动旅游、文创、金融等相关产业发展。四是以福建省特有的生态文化、海洋文化、闽南文化、客家文化、妈祖文化等自然和人文资源为基础,融合红色文化,遴选创建“红区新经济发展示范区”,在全省、全国形成示范效应。

第三,优化环境,促进红色文化生态化发展。一是将红色文化发展作为地方政府主要工程,全省统筹、全局谋划,形成多部门红色文化全域管理模式,注重对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运用文化生态学规律指导红色文化的开发与利用,提倡以资源节约利用、循环利用、高效利用和综合利用作为应对红色文化资源稀缺与不可再生等问题的主要手段,使红色文化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减少产品生产过程中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保障红色文化发展的可持续性。二是注重红色文化发展要和城乡环境相协调,建筑景观要修旧如旧,在城市地区要避免破坏红色文化生态的完整性,红色故事讲解要契合时代发展。三是注重红色文化线上生态与线下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对标红色文化线下产品,建设线上红色文化生态圈。

第四,守正创新,促进红色文化活化传承。一是逐步改变现有红色文化保护与开发以政府为主导的模式,积极引入社会资本,特别是革命人物的后代、重大事件见证者参与红色文化的保护与利用,营造红色文化主客共享的氛围,逐步形成政府引导、企业主导、全民参与的红色文化全域支持体系。二是在红色文化原地静态保护基础上,融入移动互联网、3D、虚拟现实等现代高新技术,叠加图片和视频等信息,立体化表达红色文化资源,让红色事件鲜活起来,让红色精神更好入脑、入心。三是在红色文化原汁原味保护基础上,融入影视、伴手礼、卡通漫画等文创产品,让红色基因鲜活起来,让红色文化融入民众的日常生产生活,以便更好地传承和保护。四是在红色文化生态整体系统性保护的基础上,融入主题乐园、度假区、节事活动等沉浸式体验项目,让红色故事鲜活起来,使红色文化生态得以延续,实现更好地保护、传承和可持续发展。

中国社会科学网2022-4-21

 

 

打造思政课红色文化艺教相融名片 文章下载

打造思政课红色文化艺教相融名片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多年来,广西艺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立足艺术院校优势特色,用艺术深耕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思政课,推进教学改革创新,探索出了一条“特色鲜明、效果显著、示范性强、反响良好”的教学路径。在广西高等教育自治区级教学成果奖比赛中屡获佳绩:2021年荣获特等等次、2017年荣获一等奖、2012年荣获三等奖。思政课实现提质增效,打造了国内高校中独树一帜、别具特色的教学模式和品牌。

全面融入红色文化艺术 实现教学环节“覆盖化”

通过以艺术形式为载体,把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各教学环节来阐述课程理论知识,实现红色文化的全面覆盖、全面渗透。

教学设计全面融入。在教案准备、教学课件制作、教学资料运用中都充分融入红色文化元素;教师主要结合广西本土红色文化素材,根据学生艺术专业特点选取适当的教学方式和方法灵活融入,使大学生听得进、记得住、用得好。

教学体系全面融入。课程充分运用好形象丰富的艺术审美形态,把思政课的理论、观点、思想、精神等教学体系抽象内容转化为具体、生动、真实的形式。

教学过程全面融入。在备课、授课、教学实践、巩固复习过程中都运用红色文化艺术资源;教师还通过申报课题、撰写专著论文、编著教材、组织或参加教学学术研讨会等,加强红色文化的教研结合。

教学方法全面融入。用艺术表达方式来阐述思政课知识体系,把红色音乐、美术、文学、舞蹈等经典文艺作品,用艺术表演、展示、创作等充分展现,以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将“有意义”的真理讲得“有意思”。

创新红色文化艺术融入方式 实现教学手段“体验化”

“体验化”教学是红色文化以艺术为载体融入思政课最有效的教学手段之一,也是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艺术观的重要方式。学校依托校园浓厚艺术文化、艺术专业课堂以及多样化艺术创作等实施“三融入”方式,以教学手段的实际“体验化”解决好教学方式创新问题。

融入校园文化艺术。文化艺术育人是推进高校“三全”育人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校园环境对大学生陶冶情操和德育养成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学校在校园建筑设计、校园景观、展览展演和绿色美化等方面注重融入红色文化元素,如今,学校红色文化艺术作品、形象雕塑、展览展演等景观文化随处可见、活灵活现,校园文化成风化人、铸魂育人效果明显。

融入艺术专业课堂。充分依托艺术生专业优势、创作灵感和才华天赋,采取“专业课堂+红色文化+思政课内容”的教学模式,引导大学生通过文化演绎与艺术表达的方式,深化红色文化领悟,增进大学生对传承和创新红色文化艺术的价值认同,构建“大思政”格局,推动思政课堂与专业课堂的优势互补和融合发展。

融入艺术创作实践。红色文化艺术既反映历史厚度、体现时代温度,又具有鲜明的时代感染力和创造力。思政课致力于以艺术表达方式深刻阐述教学内容体系,学校大力支持红色话剧、戏剧、影视、歌曲、故事等艺术创作与实践,让大学生在参与系列艺术主题的创作实践中深化对红色文化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和情感认同,有效实现了思政课以红色文化为主线、以艺术为形式的对大学生培根铸魂、启智润心教学目标。比如,学校师生合力创作的美术作品《百米脱贫攻坚图》、歌剧《拔哥》、话剧《邓小平与李明瑞》等大批精品佳作脱颖而出,学校近300名师生参与2021年庆祝建党100周年国家大型演出《伟大征程》,深受社会关注和好评。

拓展红色文化艺术教学平台 实现教学媒介“多元化”

红色文化艺术融入思政课的关键点在于创新融入方式,以此实现寓教于乐、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教学效果。学校通过创新理论课堂、拓展实践课堂、借力网络课堂等“三大课堂”体系,以红色教学媒介的“多元化”使教学平台丰富多样。

创新理论课堂。针对思政课内容较为抽象、理论性较强、传统教学方式还不够形象鲜活等实际,将广西本土红色文化融入到思政课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各环节各方面,着力创新和丰富教材体系和教学内容,使思政课的理论观点、思想内容、内涵阐释更加具体生动,比如,在讲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时,教师们能做到将湘江战役、昆仑关战役、百色起义等历史事件和邓小平、韦拔群、张云逸等人物故事融入到教学内容中,深受学生欢迎和喜爱。

拓展实践课堂。组织大学生深入红色文化发源地进行实地考察调研,通过实地实例、实情实景的方式考察红色文化胜地,重温革命历史,感知红色精神力量,沁润升华心灵品格。比如,在桂林举办“忆湘江·颂百年”湘江战役主题作品展、举办“红色经典唱党史”音乐会等红色主题艺术展演,让大学生在参与实践考察和创作展演过程中接受灵魂洗礼和思想教育,持续深化实践育人教学效果。

借力网络课堂。紧紧围绕红色文化艺术融入思政课这一主题,结合大学生对新媒体接受度高、认同感强的特点,借力校园网络、微信公众号、微信群、微博、QQ群等传播渠道,创新推出系列红色文化网络课堂、线上微课堂和微党课等,让大学生更加便捷及时地接受到红色文化教育。近年来,学校推出思政课相关网络课堂300余个、优质网络课程近10个,发布红色文化艺术信息超过1万条。

广西日报2022-4-7

 

 

耕耘在红色文化研究领域 文章下载

耕耘在红色文化研究领域

怎样在红色文化研究工作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宽?根据我多年从事红色文化研究工作的实际,对年轻人谈两个方面的感受和体会。

第一方面,在思想上、主观上要有“五心”。

有决心。热爱红色历史、喜欢红色文化、愿意从事红色文化研究是基础、是前提、是关键。一个人很难在自己不喜欢的领域里创造出辉煌的业绩。大家首先要对红色文化研究工作感兴趣、有爱好,没有兴趣和爱好的同志要想方设法地、千方百计地培养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干事要有决心,创业要有勇气!大家要有壮士断腕的决心、破釜沉舟的勇气、背水一战的气魄,才能做好红色文化研究工作。

有信心。大家要相信自己的智力、能力,要相信自己的智慧、本领;“世上无难事,只要肯定登攀!”爱好是基础、信心是支撑,大家年龄轻、学历高、能力强,有比较扎实的基础;大家成长在金寨、工作在老区,红色资源积淀深厚、红色历史灿烂辉煌、红色文化丰富多彩,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前辈们在红色文化研究方面给大家开了篇、破了题,做了很好的铺垫,为大家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此外,时代发展到今天,科学威力无处不在,这也给大家开展红色文化研究工作创造了非常良好的环境。

有狠心。从事研究工作,既需要动脑筋、花心思、下功夫,又需要吃苦耐劳、刻苦钻研。没有狠心,力度不够、标准不严;没有恒心,坚持不了、难以成功,大家千万不要“同情”自己、“心疼”自己、“可怜”自己、“放纵”自己,要以严格的要求、严厉的措施、严明的规矩,把自己管住、管紧、管好,把自己逼上研究工作的“风口浪尖”“谷底深潭”,让自己集中时间、集中精力,挑灯夜战、彻夜不眠,成为红色文化研究工作的行家里手、标兵榜首。

有恒心。研究工作,既是一项比较枯燥的工作,也是一项时间长、见效慢的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不可能“朝发夕至”,大家不能急于求成,不要想立竿见影,不要盼早上栽树、晚上成荫!必须有耐心、有恒心!做到坚持不懈、持之以恒!

要虚心。做研究工作,还要有虔诚之心、谦虚之心,要虚心学习、虚心求教,虚心做人、虚心办事。

第二方面,在工作上、实践上要抓住“四个关键环节”、扭住“十个关键词”。

“四个关键环节”是吸收、加工、产出、促销。在吸收环节里要做到多读、多看、多听,在加工环节里要做到多思、多想,在生产环节里做到多写、多练、多改,在促销环节里要做到多投、多发。这十个“多”,就是我所说的“十个关键词”。

所谓吸收环节,就是学习环节,大家要做到眼勤、耳勤,多读、多看、多听。因为大家是做红色文化研究工作的,所以必须广泛阅读;因为只有广泛的阅读才能够获得丰富的史料、了解历史的本来面目。“多读”“多看”“苦读”“精读”是做好红色文化研究工作的基础。尽可能地把有关金寨的党史、军史以及红色历史、红色人物、红色故事方面的书籍多读几本、精读几本,比如《金寨革命史》《金寨红军史》《红色金寨》《金寨英烈》《金寨将军传》《将军县的红色征程》《将军县的红色记忆》《将军县的初心故事》《皖西革命史》《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史》以及有关红二十五军、红二十八军、红四方面军的军史书籍,等等。尽可能地把金寨的红色历史理顺、红色人物搞熟、感人故事记清。

所谓加工环节,就是消化环节,大家要做到多思多想、专心致志、勤于思考。有些历史事件、人物故事都是众说纷纭、各执一词,谁对谁错?相信谁、采信谁?必须经过大家多读多看、反复比较、相互印证、深入思考,必须用心思、花功夫、动脑筋、做判断。因此,做红色文化研究工作的同志,必须学会深入思考,遇到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多想几个怎么办,把问题想透、把思路捋清。

所谓生产环节,就是运用环节,大家要做到手勤、嘴勤,多写、多练、多改。做红色文化研究工作,最终要将研究的成果呈现出来,让它起到存史、资政、育人的作用。其主要途径就是撰文编书、开展宣讲。因此,这里所说的“多练”,既包括练习写作、写文章,也包括练习讲话、讲解、宣讲、演讲。精湛的技艺、高超的水平,都是靠日积月累积攒起来的。这里说的“多改”,既包括修改文章,也包括修改讲解词、宣讲稿。经过反复多次地认真修改、精心雕琢,才能产出“精品”。

所谓促销环节,就是推销环节,大家要做到多投、多发。如果大家写出来的文章不投出去、不发出来,怎么能够起到宣传作用呢?大家可以遵循从小到大、从短到长,由浅入深、由低到高的发展规律,在写作上,先写信息、消息、新闻报道,再写通讯、文章,先写资料类、宣传类、纪实类文章,再写理论文章,再到撰写书稿、著书立说。反复写、反复练,反复改、反复投,只要大家心无旁骛、一以贯之,就一定能够把自己的文章变成“铅字”;只要大家初心不变、痴心不改,就一定能够在红色文化研究工作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宽!

只要大家下定决心、坚定信心,耐得住寂寞、经得起挫折,真正做到多读、多看、多听,多思、多想,多写、多练、多改,多投、多发,就一定能够在红色文化研究的领域里开辟一片“新天地”。

皖西日报2022-3-14

 

 

春潮涌动 红色文化发展经验启示多 文章下载

春潮涌动 红色文化发展经验启示多

2004年至今,经过十余年波澜壮阔的发展,红色旅游在核心内涵、产品创新、产业融合、科技赋能等方面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尤其是在过去一年,红色旅游在蓬勃发展的同时,成为诸多城市的发展引擎。在这期间,不少地方也探索、积累了一些好的经验。

红色旅游是传承红色革命精神的重要载体,也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生力军。对于一些欠发达地区的红色旅游目的地而言,这些好的经验对于其今后的发展又会带来哪些启示?

深挖富矿

红色旅游资源集教育、生态、历史文化等多种价值于一身,具备了多产融合的诸多“先天要素”。近年来,多地深挖红色文化内涵,通过发展党建教育培训、研学旅游、红色主题餐饮、红色演艺,传承发展地方红色基因,激活红色文化内生动力,推动在地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

在古田镇吴地社区,有这样一个红军小镇,当地尽最大努力还原了1929年红军生活、战斗时的场景,包括红军后方医院、红军住房,仿“红军征战”标杆,绘在墙上的红色文化标语、漫画等。如今,这里成为古田干部学院党性教育课程的重要实践地点,学员通过实践体验,感受古田会议的光芒。据悉,小镇日均可接待培训学员1000人次,留宿学员600人次。而这,仅仅只是古田红色旅游发展的一个缩影。

在此基础上,还带动了当地的研学旅行、特色餐饮、休闲养生等多种业态的发展,成为促进当地乡村振兴、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新力量。“红色资源是中国共产党奋斗历程的见证,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新时代学生德育教育的生动教材。”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历史博物馆馆长杨丽珊建议,建立政府支持、馆校共建、社会参与的长效机制,组织红色展览、红色故事进学校,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在陕西延安红街,红色室内情景体验剧《再回延安》采用年轻人喜爱的新型观演形式,利用声光电、人造风雪等高科技手法,让观众沉浸体验红军长征中爬雪山过草地的艰辛革命历程。正如导演丛明玲所说,比起科技的戏剧外壳,故事内涵更是戏剧之魂。对于《再回延安》来说,其更重要的意义在于用凝练的故事打造了一部年轻人喜爱的红色演艺作品。

事实上,诸如《再回延安》等优秀的红色演艺作品,已逐步成为不少红色旅游景区的新的流量密码。

创意点睛

光明冷饮联合一大推出的光明小红砖、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推出的“最可爱的人”文创搪瓷杯、北京香山革命纪念馆推出的“开国大典纪念徽章套装”......如今,一大批从红色资源中提取典型元素、凝练着经典艺术形象的红色文创频频“出圈”,成为无数年轻人喜爱的红色潮物。这些优秀的红色文创,不仅巧妙地将红色文化的故事以另外一种形式传递出来,同时也成为联结时代情感的纽带。

有报告指出,“Z世代”已成为当前红色旅游最主要的核心消费群。年轻人对于红色文创的偏爱,从某种程度上讲,其实更多是一种民族自豪感和中国文化自信的彰显。

2021年,电视剧《觉醒时代》热播荧屏。位于合肥市肥西县的延乔路也因纪念革命烈士陈延年、陈乔年一下子成为“网红路”。此前,驴妈妈旅游网发布的《2021红色旅游大数据报告》就显示,红色影视基地、红色实景演出等多样化景点备受游客热捧。这些故事的发生地更容易成为年轻人喜爱的红色旅游打卡地。

有网友因此建议,依托延乔路红色景观,打造融合红色文化沉浸体验、红色文化市集互动、特色非遗展示、特色美食潮玩以及艺术时尚空间于一体的文旅商业集聚区——延乔路步行街。之后,这条建言受到了合肥市政府的积极回应。如今,延乔路改造升级工作目已在具体的规划设计中。

科技赋能

时代在发展,红色文化的保护、挖掘与展现方式也在不断与时俱进。如今,科技赋能红色文物保护,科技助力红色文化传播,已成时代潮流。

去年7月15日,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推出了“星火初燃”VR全景线上展。观众只需动动手指点击“文物热点”,就能零距离饱览珍贵革命文物,了解历史故事。

在今年3月份揭晓的第三届(2021)全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十佳案例中,由中国工农红军强渡大渡河纪念馆实施的“互联网+长征”数字化展示与传播项目针对目前长征文物保护公众参与度低、文物展示吸引力弱等问题,通过将5G、AR、大数据和4K直播等新技术融入长征文物保护和展示工作,进一步赋能革命文物保护,增强公众对长征文物保护和利用的参与感和获得感。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刘广建议,利用AR、VR、人工智能和高科技方式打造沉浸式文化体验区,以抗联文化为投影载体的灯光秀,实景或仿实景的“林海雪原”演艺,优化“重走东北抗联路”红色旅游文化品牌。

当越来越多90后、00后走入红色展馆、红色景区,通过新技术即时实现“沉浸式体验”,在浓郁的红色文化氛围中滋养心灵、净化灵魂的同时,红色精神的力量也将在越来越多年轻人和青少年的心中生根发芽。

中国经济网2022-4-6

 

 

充分利用短视频传播北京红色文化 文章下载

充分利用短视频传播北京红色文化

当前,人们对于文化信息消费需求由原来的以文字为代表的单一的形象符号逐渐向以声像、文字等叠加的多元化形象符号转变。第4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32亿,互联网普及率达73.0%,其中,即时通信、网络视频、短视频用户使用率分别为97.5%、94.5%和90.5%,用户规模分别达10.07亿、9.75亿和9.34亿。短视频短小精悍、内容多元,创作门槛低、传播速度快,契合碎片化的阅读习惯,迅速进入大众生活,成为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传播形式。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短视频来拓宽红色文化传播渠道、扩大红色文化社会影响力、繁荣和发展北京红色文化,从更宽、更深、更广的角度不断挖掘北京红色资源的文化价值。

北京红色资源丰富,大多分布在环境优美、具有深厚历史底蕴的文化场所。截至2021年,北京有166家市级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15个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居全国之首。同时,北京具有人口规模庞大、文化娱乐消费需求较多、文化产业密布、精英人才集聚等特点。近年来,已经初步形成颇具地域特色的红色文化产业、红色智库、红色社区等红色文化发展路径,这为红色短视频的深入开发和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长期以来,首都以及全国的文艺界推出了很多展现红色文化的优秀作品,这些作品总体上在不同程度上推动了北京红色文化深入社会、深入群众、深入人心,但是这些文艺作品受特定的艺术表现形式的限制、受众的时空限制、受众欣赏偏好的限制等,传播的时空范围有限,潜在的传播效应需要不断加以挖掘。如果我们把这些文艺作品通过短视频的方式不断地在各种平台上有针对性地反复呈现,就会大大发挥其潜在的社会功效。事实上,北京在红色文化的通俗化多样化传播方面已经作了各种有益探索。广播剧《中共中央在香山》、舞台剧《香山之夜》、电视剧《香山叶正红》《觉醒年代》、纪录片《共和国1949——中共中央在香山》、电影《开国大典》、京剧《李大钊》等都是在挖掘北京红色资源的文化价值基础上创作出来的优秀文艺作品,也充分说明了北京具有红色文化大众化传播的社会基础和优良传统。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好这些作品的潜在育人价值,把它们的精彩内容以短视频等形式进行再创作、再加工,扩大传播效应。

北京红色文化体现着中国共产党人的价值遵循、精神境界,见证着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奋斗历程。以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反帝反封建、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主要内容的北京红色文化自诞生起就具有鲜明的人民性,许多红色文艺作品以工农为题材,以大革命斗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新中国的建设和改革为主线,对于加强党史学习教育、传承红色基因等都具有重要作用。不少高校制作了一批反映这些历史的短视频,如《踏寻北京红色印记之长辛店二七纪念馆》等,把北京红色资源中蕴含的革命精神与文化价值,例如伟大建党精神、五四精神、抗战精神、改革开放精神等生动地传递给了大众,有力地推动北京红色文化的推广、普及,有效地发挥了红色短视频推动红色文化传播的作用。

用短视频传播北京红色文化既需要大力挖掘北京丰富的党史资源,邀请党史专家严格把关,保证视频内容的准确性与权威性,又需要大胆创新,充分利用科技、市场手段,用作品说话,在短视频内容的选取、拍摄技巧的运用、语言文字风格的确立、制作团队的形成、推广平台的选择等方面都需要精心设计、大胆探索,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打造出高水平的红色文化短视频。

推进红色短视频制作团队的市场化、青年化、专业化发展。由于短视频的制作内容分工较细,有脚本撰写、声音录制、摄影摄像、后期剪辑、作品市场推广等,推动短视频团队建设是快速提升红色短视频质量的有效举措。要以文化创意产业为定位,瞄准市场定位,促进市场化竞争,提高公益文化服务水平,同步提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促进短视频团队的健康发展。现在很多高质量的红色短视频大多出自于百强企业的青年文创团队。他们一般都是经过严格的竞标筛选,经历过几轮角逐,才能最终拿下项目。要源源不断地吸引优秀的青年人才加入短视频创作团队。同时,还要注意项目行政管理、文化制度、财政资金等方面的常态化建设,这也是提升红色短视频的质量和数量的有力保证。

深入挖掘革命遗迹、革命文物的文化价值,丰富红色短视频的文化内涵。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革命遗迹、革命文物是历史最好的见证,中国共产党百年波澜壮阔的历程中,有太多故事值得铭记。深度挖掘革命遗迹、革命文物背后的红色基因、历史细节,就能使得它们蕴含的红色文化价值得到生动而全面的展示。短视频具有简短高效、画面感强、善于整理呈现碎片化文化信息的优势,可以把各种革命文物的文化信息进行高效整合,从多角度、多渠道传播方式切入,生动再现文物背后的故事与精神。这种方式可以突破红色文化传播的时空局限,增加人们对革命事件的现场视觉体验感,增加受众对于这些革命事件的认知兴趣,延长受众记忆时长、深化受众关于红色文化内容的感知,使受众在不知不觉中足不出户深度参与红色文化实践,接受党史教育、经受精神洗礼。

充分吸收多样化红色艺术作品养分,为红色短视频提供优秀素材与形式借鉴。红色短视频要想获得有持续生长点的内容,就必须不断从红色文艺作品中汲取养分,而好的红色文艺作品有赖于艺术形式、叙事形式等方面的创新,有赖于传统与现代、宏观与微观、史实与现实的结合。同时要善于运用京剧、话剧、皮影剧、芭蕾舞等不同的艺术形式来展现红色故事、传递红色价值观;充分吸收电影、电视剧、动漫等呈现手段来丰富短视频的形式与手法;综合运用水墨画、沙画、素描、油画、雕塑等艺术形式生动表现北京红色历史的场景,营造更加生动的时空情境,增加人们对于历史感知的空间感、现场感,增加人们如临其境的体验感。

光明日报2022-6-6

 

 

百年来中国共产党红色文化建设的历程与经验启示 文章下载

百年来中国共产党红色文化建设的历程与经验启示

摘 要: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发展史,在一定意义上也是不断推进党的红色文化建设的历史。回首百年,红色文化与中国共产党相伴而生,并先后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四个时期,在此过程中积累了丰富而宝贵的经验。其经验主要体现在以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为基本原则,以坚持党的领导为根本保障,以紧扣党的中心工作、服务大局为基本遵循。百年红色文化建设的历史经验为新时代红色文化建设提供了有益启示:新时代要进一步创新红色文化传播与传承机制,促进红色文化建设科学化;完善红色文化制度体系,推进红色文化建设规范化;明确红色文化功能定位,增强红色文化建设实效性。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红色文化;经验;启示

习近平在谈及红色文化时曾指出:“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这强调了新时代红色文化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回顾党的百年历程,红色文化作为中国共产党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实践积淀,为实现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凝聚了强大精神动力。立足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的重大时刻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系统回溯我们党百年来红色文化建设的历史图景,总结党的红色文化建设的基本经验与现实启示,展望未来红色文化发展趋势,对于新时代继续推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一、中国共产党百年红色文化建设的历程

恩格斯曾指出:“每一个时代的理论思维,包括我们这个时代的理论思维,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它在不同的时代具有完全不同的形式,同时具有完全不同的内容。”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来,始终站在不同的历史场域中坚持推进红色文化建设,由于时代主题的不断变化,红色文化的建设也呈现出不同的特征,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视野整体来看,党的百年红色文化建设历程可分为以下四个时期。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红色文化建设:服务于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1921—1949年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完成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时期。这段时间里,党的红色文化建设主要围绕推翻三座大山、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时代任务展开,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1921—1927年,中国共产党创立初期和国民革命时期是红色文化的奠基阶段。列宁曾指出:“无产阶级文化并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那些自命为无产阶级文化专家的人杜撰出来的。”1921年,中国革命出现了新的领导力量——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一成立便开始了对红色文化建设的探索。这个时期党的红色文化建设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生根发芽,并扩大其影响。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组织领导工人运动成为党的中心工作。在领导工人运动中,以陈独秀、李大钊为代表的先进知识分子十分重视学习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积极号召知识分子“到民间去”,通过集会讲演、开办工人夜校、出版马列读物等方式在广大工人和普通民众之间传播马克思主义,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与工农大众结合的启蒙新里程;二是国民革命时期,党领导工人运动范围不断扩大,在这一时期,涌现出一批领导工农运动的红色先进典范,如:邓中夏、林祥谦、澎湃等等,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伟大的革命力量和革命精神,成为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1927—1937年,土地革命时期是红色文化的初步发展阶段。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入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这一时期我们党成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开启了红色政权建设的探索。土地革命时期的红色文化与红色政权紧密相连,成为红军密切联系广大群众的纽带。这一时期,毛泽东相继发表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著作,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在毛泽东等人领导之下,中国共产党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这些为土地革命时期红色文化的建设提供了丰厚的质料。

随着革命根据地的日益巩固,在相对独立的革命根据地空间,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根据地军民从文化教育和文化传播等方面开展实践,积极构建红色文化体系,如:建立俱乐部、列宁室和赤色图书馆,大力发展根据地教育事业,为红色文化建设奠定思想基础;组建戏剧社团、创作红色戏剧剧目、创办《红色中华》《前进报》等各类报纸,为红色文化建设提供传播平台。这一时期,红色文化在苏区实现了民主化、大众化发展,并且形成了以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为代表的伟大革命精神,这些伟大革命精神对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成长具有关键意义。

第三,1937—1945年,全民族抗战时期是红色文化的渐次发展阶段。这一阶段,党的红色文化建设始终紧跟抗日救国的局势展开。一是以毛泽东发表的《新民主主义论》和《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为标志,指出了新民主主义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新文化,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为这一时期党的红色文化建设明确了基本方针和正确途径。二是中共中央和边区政府在延安大力发展教育和文化事业。如:设立抗日军政大学、马列学院、陕北公学等,为抗日救国造就了中坚力量;创办《新华日报》《群众》周刊等报刊,进行抗日宣传,激发了根据地军民的爱国主义热情。三是在这一时期,中国革命从低潮走向高潮,实现了历史性转折,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各种特征在抗日救国实践中也得到了全方位的呈现,形成了具有重大意义的延安精神,其蕴含的核心内涵主要是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第四,1945—1949年,解放战争时期是红色文化的深入发展阶段。这一阶段,中国革命力量以摧枯拉朽之势向全国各地胜利进军,党的红色文化建设也有了进一步的深入发展。一是随着解放区的不断扩大,红色文化建设主要表现在以解放区为中心的独具特色的区域文化的建设中。二是文学领域涌现出一大批表现解放区土地改革的红色经典作品,如长篇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歌剧《白毛女》等,这些红色经典集中体现了解放战争时期中国社会的变迁。三是这一时期的革命实践熔铸出了西柏坡精神、大别山精神、沂蒙精神、南下精神、红岩精神等为代表的红色精神,这些红色精神反映了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以及解放区人民对解放战争的支持和奉献,是中国共产党宝贵的精神财富。

(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红色文化建设:推动各方面事业继续前进

1949—1978年,这一时期党的红色文化建设主要围绕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心任务展开,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继承发展阶段、蓬勃发展阶段和挫折徘徊阶段。

第一,1949—1956年,新中国成立初期是红色文化的继承发展阶段。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党的工作重点转为巩固和建设新政权,这也赋予了红色文化新的历史使命。一是红色文化成为肃清封建文化和殖民文化的有力武器。毛泽东曾指出:“一个新的社会制度的诞生,总是要伴随一场大喊大叫的,这就是宣传新制度的优越性,批判旧制度的落后性。”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大量编辑出版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泽东的著作,组织发动了学习宣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全国性运动,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二是1949年《共同纲领》明确指出,新中国文化建设的指导方针是“为人民服务”,因而党的红色文化建设也围绕“为人民服务”的中心展开,体现在文学艺术领域中,主要表现为红色经典影片、话剧和歌曲的创作,如电影《上甘岭》、话剧《龙须沟》、歌曲《歌唱祖国》等,这不仅丰富了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而且通过对革命战争的宣传和诠释,有力地张扬了爱国主义、英雄主义和民族团结的中华民族精神,为新成立的共和国提供了一份适时的精神养分。

第二,1956—1966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是红色文化的蓬勃发展阶段。毛泽东曾指出:“随着经济建设高潮的到来,不可避免地将要出现一个文化建设的高潮。”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我国进入全面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时期,党的红色文化实现了蓬勃发展。一是1956年毛泽东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科学文化工作方针。在“双百”方针的带动下,红色文艺作品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如《红岩》《江姐》《英雄儿女》《白求恩大夫》《林海雪原》《红旗谱》等,这些反映革命历史和英雄人物的红色经典作品在人民群众中产生了巨大反响。二是在全民投身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涌现出诸多红色榜样人物,如:雷锋、王进喜、焦裕禄等。榜样是思想的压舱石,这一时期在榜样的引领下沉淀了雷锋精神、铁人精神、大庆精神等激励人奋斗的精神成果。三是红色物质文化建设开始受到重视。韶山冲毛主席旧居、井冈山革命遗址、遵义会议会址等革命遗址被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成为建设和弘扬红色文化的重要渠道。

第三,1966—1978年,红色文化建设的徘徊阶段。由于极“左”思潮的影响,人民群众的思想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处在僵化或半僵化的状态”,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也被严重地限制,党的红色文化建设事业出现严重挫折,处于徘徊阶段。

(三)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红色文化建设:服务于社会主义改革与建设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这一时期党的红色文化建设服务于社会主义改革与建设,其可以分为以下两个阶段:

第一,1978—1992年,历史转折和改革开放初期是红色文化的拨乱反正阶段。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恢复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思想上的拨乱反正为文化的复兴开创了一个较为宽松、民主的环境,这一阶段党的红色文化建设依托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助力于改革开放。一是在这一阶段,党重新恢复了“双百”方针,并且指出了“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基于这些方针政策的提出和施行,党的红色文化建设得以恢复重建。二是在这一阶段涌现出众多彰显人性、敢于创新的红色榜样先锋,如:钱学森、陈景润、张海迪、赖宁等。三是红色物质文化建设有力推进,如“七五”计划要求加强对抗日战争纪念馆、档案馆、革命遗址等的修缮建设,很大程度地保护和传承了红色文化。

第二,1992—2012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过程是红色文化的推进提高阶段。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随着改革开放进入新的阶段,中国经济社会结构也发生了急剧而又深刻的变革,这给党的思想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课题。基于此,党从社会主义全面发展进步的高度来建设红色文化。这一时期我国文化工作的主题经历了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到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和谐文化,再到建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发展变化。

作为我国文化建设重要一环的红色文化建设,也随着我国文化工作的推进而得到了加强。体现在文艺领域主要表现为大批的革命题材、中国历史题材和红色英雄人物题材的红色作品以全新样态呈现于荧幕,不仅弘扬了主旋律,而且实现了红色文化产业化,兼顾了经济效益。此外,在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政策的推动下,红色旅游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兴起并持续升温,成为新时期激活红色基因、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方式和途径。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红色文化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力量

2012年,党的十八大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新时代党的红色文化建设紧紧围绕“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展开,进入了守正创新的重要阶段。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曾多次就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发表论述。他指出:“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他强调“传承红色基因,弘扬优良传统,锐意改革创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积极推进红色文化建设的创新实践,开启了新时代历史方位下中国共产党红色文化建设的新局面。

第一,坚持人民至上,科学开发红色资源,大力发展红色产业,将红色文化的建设融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过程中。习近平强调:“要接红色纪念的地气,……改善人民生活。”红色资源是我们党艰辛而辉煌奋斗历程的见证,要用心用情用力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红色资源。新时代红色文化的建设依托以红色物质文化为代表的红色资源,成为带动革命老区脱贫振兴的重要抓手。

第二,传承红色基因,推动党的自我革命。习近平指出,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我们要讲好党的故事,“红色基因不能变,变了就变了质”,“红色血脉是中国共产党政治本色的集中体现,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力量源泉”。党的十九大以来,在全党全国范围内先后开展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传承红色基因、担当强军重任”“四史学习”等主题教育活动。这些红色主题教育活动在传承发展红色文化的基础上,为进一步推动党的自我革命提供了新的、有价值的思考路径。

第三,筑牢红色阵地,加强意识形态建设。随着网络和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党中央高度重视创新红色文化宣传载体,积极开发运营红色文化网站和客户端,通过主流媒体和地方媒体传播红色文化,使红色文化在创新性发展的过程中融进人们的生活,成为增强文化自信、增进国民政治认同从而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的力量源泉。

二、中国共产党百年红色文化建设的基本经验

回首党的红色文化建设的百年历程,党的红色文化建设始终围绕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展开,并取得了显著成就,积累了宝贵经验。系统总结党领导红色文化建设的基本经验,有利于为新的历史条件下红色文化建设指明前进方向。

(一)以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为基本原则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中国共产党百年红色文化建设的重要经验。马克思主义作为在实践中产生并且经过实践检验的客观真理,它不仅为红色文化生成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也为实现红色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增添了内在动力。

毛泽东指出:“当作国民文化的方针来说,居于指导地位的是共产主义的思想。”马克思主义作为共产主义的理论,为党的红色文化建设确立了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立场问题重大而根本。中国共产党自成立起,就确立了人民立场,而红色文化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过程中自觉发展起来的文化形态,实际上代表的是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立场决定观点,人民立场决定了党的红色文化建设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观点,百年来我国红色文化建设的历程,不管是理论方针,还是具体实践都极力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观点又决定方法,党在红色文化建设过程中始终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性,注重运用群众工作的方法,慎始敬终地把“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贯穿在红色文化建设的全过程。

马克思主义是与时俱进的理论,这为党的红色文化建设增添了内在动力。百年来,党的红色文化建设之所以能够取得巨大成就,一个根本的原因就是我们党在各个历史时期,总是根据时代发展需要创新红色文化理论与实践,这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指导文化建设的重要标志,也是文化生命力延续的内在要求。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红色文化建设主要体现为马克思主义指导下革命文化的建设。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为红色文化的接续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改革开放以来,红色文化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实现了守正创新,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发挥着资政育人、筑牢文化自信、助力文化强国建设的时代价值。

(二)以坚持党的领导为根本保障

中国共产党百年红色文化建设的生动图景表明,必须把坚持党的领导作为红色文化建设的根本保障,历史已经证明并将持续证明,如若缺乏或脱离党的领导,党的红色文化建设是无法稳步运行的。回溯红色文化百年建设历程,坚持党的领导毫不动摇是红色文化在不同的历史场域中落地生根的成功经验。

第一,中国共产党为红色文化建设提供了正确的方向指引。红色文化与中国共产党相伴而生,是随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而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党从成立之日起,就一直践行“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使命,而红色文化作为无产阶级的政治文化,它的最终追求也是实现人的自由和解放。此外,红色文化的建设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这就需要党在实践过程中不断调整其发展方向,从而使红色文化建设能够与历史主题相适应。百年来,党始终把文化发展摆在重要位置,紧扣不同历史时期的中心任务,制定文化发展的不同方针政策,并且对出现的问题及时予以修正,这是红色文化沿着正确方向前行、不断开拓创新的根本保障。

第二,中国共产党为红色文化建设提供了坚实的群众基础。百年来,党始终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慎始敬终地将群众路线融入到全部的奋斗实践中,“在它的组织内集中着中华民族最优秀的儿女”。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最大限度地联合了各个被压迫阶级组成统一战线,他们的革命实践构成红色文化生成的丰富质料。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极大调动了人民群众参与文化建设的积极性,红色文化建设在这一时期实现了继承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保证了文化建设方针的稳定性,人民群众在和平发展的环境中更有获得感和幸福感,红色文化建设在与时俱进中实现了守正创新。

(三)以紧扣党的中心工作、服务大局为基本遵循

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共产党百年红色文化建设的历史就是红色文化为党的中心工作服务的历史。红色文化作为一种政治文化,始终围绕党的中心工作这一基本遵循展开,在党开展中心工作的各个时期,红色文化发挥了政治动员、精神凝聚和价值引领的重要支撑作用。回首百年图景,党的红色文化建设始终坚持从党的中心工作出发,这是中国共产党百年红色文化建设的又一条基本经验。

党的中心工作为红色文化建设提供了明确的参考体系。民主革命时期,党的红色文化建设主要围绕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中心任务展开,表现为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用先进的理论提高党自身及其盟友的斗争觉悟,以达到挽救民族危亡的政治动员作用。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在这一时期,红色文化建设根据特定历史场域的社会实际不断调整内容,尤其在培育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等方面,为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和发展生产力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撑。改革开放以来,红色文化建设主要围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展开,通过大量细致的红色文化建设活动,同各种错误思想进行斗争。这一时期,红色文化充分彰显出其内在的政治性,为资政育人、筑牢党的意识形态阵地、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做出了积极贡献。

三、中国共产党百年红色文化建设的现实启示

尊重过去要求我们理性总结经验,展望未来需要我们在众多经验的基础上探索历史之于现在和未来的价值。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来,党的红色文化建设理论与实践不断丰富和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为新时代继续推进党的红色文化建设提供了有益启示。

(一)创新红色文化传播与传承机制,促进红色文化建设科学化

红色文化传播与传承的过程既是红色文化借助一定的途径和手段向外传递的过程,也是红色文化所蕴含的价值被广大人民群众认同和接受的过程。红色文化的传播与传承是使红色文化展现出自身具有的软实力,从而发挥其内在的精神力量并转化为物质力量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条件。从当前红色文化传播与传承的具体实际来看,红色文化传播与传承机制亟须进一步创新。新的历史条件下,创新红色文化传播与传承机制,不仅要丰富红色文化生产内容,还需要创新红色文化传播与传承方式,在内容和方式的双向互动中促进红色文化建设的科学化。

第一,丰富红色文化生产内容,坚持历史性与时代性的统一。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实践积淀,它不仅包括革命文化,也包含新中国成立以来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丰富红色文化的历史性内涵是红色文化内容生产的重点,这需要对不同历史时期的红色文化进行梳理与总结,在探索构建红色文化内涵谱系中彰显红色文化的厚度。此外,红色文化的内容生产还需要体现时代性,要因时而进,将自身所蕴含的崇高的价值标准和价值尺度等融入到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电影、电视、音乐等作品中,从而在满足大众需求的过程中增进大众对红色文化的认同自觉。

第二,创新红色文化传播与传承方式,促进红色文化建设科学化。传播与传承方式的有效开发和高效利用是促进红色文化“以文化人”的重要手段。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社会信息结构和传播秩序发生了深刻变化,网络媒体为红色文化的传播与传承提供了除纸质媒体外的又一个新介质。当前,红色文化的传播与传承既要发挥纸质媒体的权威性,也要利用网络媒体的便捷性,在报纸、广播等传统媒体与“三微一端”等新媒体的融合中增强红色文化传播与传承的深度和广度。此外,在发挥网络媒体优势进行传播与传承的同时,需要加强对网络媒体平台的监管,防止一些恶搞、歪曲红色文化,解构主流价值观行为的发生,从而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生态。

(二)完善红色文化制度体系,推进红色文化建设规范化

制度管根本、管全局、管长远。健全的制度体系在党的红色文化建设中起着关键性的指导作用。完善红色文化制度体系,既有利于推进党的红色文化规范化、有序性和持续性建设,也有利于激发文化的深层力量,保障人民更多、更公平享有文化发展成果。新时代,红色文化要实现规范化发展,归根到底要依靠完善的制度体系予以保障。

第一,要坚持党的领导制度。党的领导制度是红色文化制度体系的前提依据,是红色文化建设取得成功的重要法宝。坚持党的领导,就是要在红色文化宣传和实践中贯彻党的方针政策,使党的指导思想和执政宗旨等先进内核转化为推动红色文化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

第二,要促进红色文化制度立法,建立红色文化法规体系。这是完善红色文化制度体系的内在要求。推进红色文化立法,既要建立健全红色文化保护名录,明确红色文化立法的保护对象,又要从不同类型的红色文化实际出发,制定精准的保护措施和条例。此外,针对现存的红色文化产业过度娱乐化和商业化等问题,还需加强红色文化市场法规建设,引导红色文化产业规范有序发展。

第三,要健全红色文化权益保障机制。红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植根于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只有健全红色文化权益保障机制,切实维护好红色文化建设者、传承者、研究者等人员的基本诉求,才能更好地推进红色文化的持续性、规范化建设。

(三)明确红色文化功能定位,增强红色文化建设实效性

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给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先进的文化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重要的精神生产力,红色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典型代表。新时代,红色文化应如何发挥先进性,更好地服务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这个问题上,原则是要明确红色文化的功能定位,这也是增强红色文化建设实效性的重要导向。

第一,要把握红色文化的工具性功用,这是增强红色文化建设实效性的关键内容。红色文化的工具性功用是指红色文化作为一种工具,在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等不同领域中发挥的功能和价值。红色文化工具性功能的应用,对于社会全面进步和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从现实指向来看,把握红色文化的工具性功用,首先要重视红色文化在政治领域产生的影响,充分发挥红色文化在维护党的执政权威、培育人民群众的政治认同感、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其次要深化红色文化的经济价值,加快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大力繁荣红色文化事业和发展红色文化产业,实现对红色文化蕴藏的经济潜能的有效激发,从而促进经济发展。此外,在当前各种社会思潮相互激荡的背景下,红色文化的教育功用日益凸显,因此,要以红色文化为载体,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使红色文化成为铸魂育人的源头活水。

第二,要回归红色文化的目的性功用,这是增强红色文化建设实效性的深层要求。就红色文化的目的性功用而言,红色文化起着“以文化人”的作用,真正把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其发展的根本任务。新时代推进红色文化建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立场,将人民立场作为贯穿红色文化建设的一根红线,全面分析人民群众对红色文化的多样化、个性化需求,充分利用各种红色资源、红色平台、红色产品加快向人民群众共享、共建红色文化的目标靠近,从而激发红色文化的目的性功用,增强红色文化建设的实效性。

四、结语

一百年前,一艘小船诞生了一个大党,自此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发生了深刻改变。回望中国共产党百年红色文化建设的历程,党的红色文化历经革命、建设、改革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四个时期,取得了显著成就,这值得我们骄傲和自豪。同时,靡不有初,鲜克有终。2021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党的红色文化建设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紧扣党的中心工作,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进一步创新红色文化传播与传承机制,完善红色文化制度体系,明确红色文化功能定位,从而为推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增添力量。

国石油大学学报2022-2-22

 

 

广昌篇:用活红色文化 开拓社会治理新境界 文章下载

广昌篇:用活红色文化 开拓社会治理新境界

近年来,抚州市坚持集民智、聚民心、促民安、惠民生,大力推进“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切实加强社会矛盾风险防范化解、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全面统筹推进政法各项工作,在深化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过程中做出了积极探索和实践。

为发掘各县(区)创新市域社会治理的先进典型经验和工作亮点,推进我市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创新实践,切实提高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努力打造“有温度”的平安抚州、幸福抚州。即日起,“抚州政法”微信公众号开设【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巡礼】专栏,宣传推广全市社会治理创新经验做法,供各地各单位学习交流借鉴,更好地提升市域社会治理水平。

如何充分发挥广昌苏区红色资源,弘扬苏区红色精神,推进广昌红色治理彰显成效,广昌县超前谋划、深入挖掘,以传承红色基因为切入点,以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构筑社会治理新格局为着力点,大胆尝试“红色文化+社会治理”新模式,走出了一条符合广昌实际的社会治理新路子。

一、以传承红色基因为实践路径,大力优化基层治理组织根基

一是弘扬红色文化,为社会治理“铸魂”。广昌是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彭德怀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从事过伟大革命实践的地方,也先后涌现出符竹庭、陈阿金、饶福林等革命烈士英雄事迹,在如何挖掘研究和保护利用红色文化资源上,我县在原有对广昌革命烈士纪念馆、沙子岭毛泽东旧居、高虎脑遗址等一批革命遗址遗迹修缮基础上,加大对本土英雄红色事迹的改造提升,注重以本土红色文化感染人,用英雄事迹鼓舞人,把红色文化融入到乡村治理中,让红色文化、爱国主义精神成为社会治理的主旋律。

二是建强红色阵地,为社会治理“壮骨”。广昌县先后建设了驿前高虎脑苏区小镇、甘竹雯峰书院、广昌段长征步道、初心公园、广昌路上红色群雕等10余个红色教育基地,通过红色示范点建设,建强基层红色文化治理阵地。同时,将爱国主义、革命传统、党性教育等主题融情入景,精心打造具有本地红色文化的宣传阵地,引导党员群众同树新风、共促和谐。

三是强化红色教育,为社会治理“强身”。广昌县坚持把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做为引领市域社会治理的“源头活水”,积极探索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社会治理优势,把红色教育融入“党建三化”工作,坚持党的领导核心,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教育广大党员干部知党史、晓县情、讲正气、刹歪风,深刻领会红色文化的精髓,坚持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让广大基层党员干部不断接受红色文化的洗礼,坚定理想信念,强化为民服务作风,赢得更深厚的政治认同,为建设平安广昌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以赓续红色血脉为精神引领,不断发挥红色文化育人作用

▲叶志华 摄

广昌县以红色基因优良传统为基础,践行一线工作法、大兴实干为民好作风,进一步推动红色基因融入基层治理,创建各色各样的社会治理新平台。

一是强化党建政治引领。广昌县塘坊镇以“五治”融合为抓手,畅通诉求渠道。让党员带着群众干、让群众监督党员干,探索形成了“党员阳光行为50条”。尖峰乡弘扬红色工作作风,探索“三有一评”工作载体,推动“群众夜谈会”,把为群众服务延伸到“八小时”之外,获得了群众口碑。

二是发挥自治强基作用。实行村民道德“红黑榜”,晒“红榜”宣传弘扬,贴“黑榜”曝光警示,利用“红黑榜”进行鞭策,“四两拨千斤”推动解决基层一些复杂棘手问题,引导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提高。

三是发挥德治教化作用。积极弘扬红色家风,开展“最美莲乡人”、文明风尚家庭等典型活动;树立红色先进榜样,开展“优秀政法干警”“平安建设先进个人”评选工作,大力宣传“见义勇为”积极分子的先进事迹,并在全县通报表彰奖励。从先进典型中感受信仰力量,让党组织和党员群众干有目标、学有榜样。

四是发挥法治保障作用。我县坚持提亮红色宣传教育,注重从学生抓起,开设红色讲堂,让红色专题、红色人物、红色书籍进讲堂,让学生在现场宣讲中体验红色印记、领悟红色精神;组织红色体验,筛选干部群众参与拍摄革命斗争纪录片《浴血广昌》、红色主题歌《风卷红旗舞长空》、红色戏剧《红莲花开》等红色作品,扛红旗、穿军装,追寻红色记忆,传承红色基因;开展红色洗礼,组织开展党员干部“向党徽行注目礼”“重温入党誓词”,学习和体验红色革命优良传统,使广大党员干部接受系列红色洗礼,增强广大党员干部的荣誉感、责任感。

三、以弘扬红色精神为活力源泉,打造共建共治共享治理新格局

(上图为长桥乡志愿者教老年人用智能手机)一是建好服务平台

。以县、乡、村三级综治中心实体化建设为抓手,全面推行“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信息化共享+多元化参与”的治理模式;在基层设立矛盾纠纷调解室、信访评理室、公共法律服务平台、法律图书室、农家法治书屋等服务阵地全覆盖。开展党员示范岗和党员“亮身份”公开承诺践诺活动,围绕群众需求,开展服务;医疗健康、法律服务、心理疏导、政策宣讲等党员志愿服务团队定期开展巡回宣讲;成立了“老党员调解工作室”,推动乡村(社区)治理“前端”与法院解纷“终端”的无缝对接;结合“三提升”工作开展“开门评警”走访困难群众,零距离摸清群众实际需求,通过认领结对建立常态化的帮扶机制。

二是健新红色组织。进一步完善村规民约、家风家规、法律明白人、志愿者协会等红色群众自治模式,修订完善村规民约自治章程,建立健全村居事务议事厅等协商制度建设,不断激发群众自治活力。积极培育红色组织,邀请部分烈士后代、老党员等人员,参与教育党员、服务群众、调处矛盾、传承历史等各项工作推进中遇到的难点问题。

三是发挥红网服务。全县共划分红色网格341个,配齐红色网格员341人,依托村“两委”干部、村小组长、党员和群众代表建立“红色网格员”机制,打造“六员四室”红色治理项目,实现工作方式由“上边千条线,下边一根针”向“上边千条线、下边一张网”的转变,为群众提供“零距离”“精细化”服务。

抚州政法202-5-27

 

 

红色文化当代价值的实现路径 文章下载

红色文化当代价值的实现路径

红色文化是指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中所形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传统文化,是将爱国主义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深度融合的独特物质财富和精神瑰宝。红色文化蕴含着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坚忍不拔的革命斗志、百折不挠的牺牲精神、艰苦奋斗的苦干作风、求真务实的实干品格、敢为人先的创新意识等精神标识,具有独特的思想教育、历史传承、旅游开发和激活经济等当代价值。实现红色文化的当代价值,有利于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增进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有利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民族自尊心、自信心;有利于促进红色旅游资源开发,激活地方经济,助力乡村振兴。

实现红色文化的思想教育价值,要将红色文化贯穿于立德树人全过程。

实施红色文化进课堂工程。学校是立德树人的地方,要将红色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从小培养孩子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推出一批红色文化乡土教材、红色音乐舞台剧、红色民谣歌曲、红色动画电影等,全面系统弘扬红色文化。开发优质红色文化课程,特别是依托本地区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利用生动鲜活案例,讲好红色历史故事,增强榜样示范力量,让红色文学艺术精品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改革传统讲授式教学,大力实施访谈式教学、情景式教学、互动式教学、体验式教学等,把“读、问、看、听、感、论”融入教育全过程,不断增强红色文化课堂的吸引力和感染力。通过课堂教学,帮助学生培养爱国主义思想,培育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优秀品质,让红色文化的思想教育更有底气。

开展特色鲜明的红色文化实践活动。建立一批有地方特色的红色文化教育实践基地、红色文化传承基地、红色文化研究中心等实践基地或研究机构,采取实体展馆与线上虚拟展馆相结合的方式,开发VR情景模拟技术,真实再现历史场景,激发青少年学习党史的热情,深刻认识红色文化资源中所蕴含的伟大精神。组织大中小学生到革命博物馆、烈士陵园、革命遗址遗迹和红色文化实践基地开展红色研学、红色话剧、党的故事我来讲、我当红色解说员、文艺汇演、夏令营等主题活动,以喜闻乐见的方式对广大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大力拓展红色文化教育的实践阵地。通过系列实践活动,实现青少年对红色文化和红色情感的双重认同,让红色文化的思想教育更聚人气。

实现红色文化的历史传承价值,要推动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创新。

强化红色文化传承发展的保护意识。从国家层面系统深入开展红色文化资源的专项调查、挖掘整理、开发利用和学术研究,出台红色文化保护法规。红色文化资源大多属于不可再生资源,要遵循属地管理的原则,履行红色资源保护责任,及时修缮革命馆园和革命文物。联合党史办、档案部门、各类学校,多渠道、多途径收集、挖掘、整理红色文化资源。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对红色文化资源开展全国普查、分级,进行系统挖掘、保护和管理。正确处理好传承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关系,做到科学保护与合理利用的有机结合。明确红色文化传承保护的经费保障、人才培养、考核评价、制度完善等,推进红色文化精细化管理,增强红色文化传承保护的责任感。

强化红色文化传承发展的创新意识。首先,创新红色文化产品。精心设计和打造一系列独具震撼力的红色文化产品,如红色专题文化展览、红色文艺经典展演、红色英烈事迹话剧演出、红色文化文创产品设计等,使红色文化产品的文化传承与应用价值有机融合,让红色文化“活”起来、传开来,让更多的人看得见文物、记得住历史,推动红色文化融入日常生活、走进群众心里。其次,创新红色文化传播渠道和手段。充分利用学习强国、QQ、微信、微博、抖音、快手、B站等备受年轻人喜爱的自媒体平台,通过视频、图片、动画、文字等方式传播红色文化,提升学生对红色文化的关注度与敏感度,增强红色文化创新发展的使命感。

实现红色文化的旅游开发价值,要实施红色旅游精品工程。

高标准编制红色旅游发展规划。加强顶层设计,出台红色旅游“十四五”发展规划和政策性文件。统筹红色文化资源建设,将革命馆园修缮、遗址遗迹保护、红色旅游开发、红色基因传承、乡村振兴战略等进行全面整合,科学规划和建设一批重点红色旅游景区、红色旅游精品线路、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红色旅游特色村寨、红色旅游系列产品等。加强红色旅游人才队伍建设,培育一批善于开发、运营、管理、保护、宣传、研究“红色旅游+民族文化”专业型、应用型人才。从“旅游、交通、饮食、住宿、购物、娱乐”六个方面进行规划设计,完善红色旅游线路配套基础设施,使红色旅游开发的“任务书”更加详细。

着力打造红色旅游的精品线路。不断丰富旅游景点,增加旅游线路,注重点线结合,打破单打独斗局面,将若干红色旅游景点有机整合,切实把“散珠碎玉”式的景点串联成精致的红色旅游景区链,打造跨区域红色旅游圈,成立红色旅游发展联盟,推出一批经典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因地制宜,开展党史学习教育、重走长征路线、田野素质拓展、农事农活体验等特色活动,探索“党建引领+红色教育+民族文化+民俗体验+生态感悟”于一体的红色旅游发展之路,使无形的红色文化和庄严肃穆的革命遗址、秀美的山川风景、多彩的民族风情、丰富的户外拓展等相辅相成,进一步推动地方红色文化与旅游产业协同发展,使红色旅游开发的线路图更加明确。

实现红色文化的激活经济价值,要精心打造红色经济特色产业。

把红色文化基因传承融入地方经济发展,使红色旅游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将红色旅游资源与乡村资源整合开发,指导红色旅游资源丰富的革命老区与多民族聚居村落大力开展红色乡村旅游。创新“红色资源旅游+教育培训学习+民族文化传承+绿色生态观光”产业经营模式,把红色旅游景区建设与社会主义新农村、新型城镇化建设有机融合,打造区域特色经济产业,走出一条红色旅游激活“富民兴业”的新路子,为地方经济发展增添新动力。

把红色文化基因传承融入乡村振兴建设,使红色旅游成为新的增收致富点。积极引导群众充分发挥红色旅游景点的区位优势,大力发展精品水果、绿色蔬菜、药材茶叶、新兴花卉等高效生态农产品种植,开展红色智慧旅游“微营销”,进一步拓宽群众增收致富新渠道。鼓励群众开发集“民宿生活+农活体验+红军餐饮”于一体的乡村生态特色项目,切实提高当地群众的经济收入,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中国社会科学网2022-1-13

 

 

红色文化进楼栋 党员服务在身边 文章下载

红色文化进楼栋 党员服务在身边

为了进一步强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激励党员群众共同参与社区治理,荷花社区党委按照“党建引领、服务下沉、网格管理、共建共享”的思路,建立区域化党建“5+N”社区治理模式,推进“红色文化进楼栋,党员服务在身边”,共建共治共享文明和谐、宜居幸福的家园。

01 建好红色驿站阵地

“部分楼栋的应急灯已经损坏,需要及时维修。”“冬天或雨天,部分居民喜欢在地下停车场散步、跳广场舞,造成了极大的安全隐患。”荷花社区以文化长廊、游园广场、党群服务中心等阵地为依托建立红色驿站,充分发挥“休闲”+“议事”双功能。

组织居民在红色驿站中进行交流,提意见、谈想法,为社区建设想办法、出主意。联合红色物业公司在红色驿站广泛开展议事恳谈、科普宣传、政策咨询等宣传及便民服务,深入联系服务群众,开展活动共计100余场,将“红色触角”延伸至居民群众日常生活之中,凝聚党群社区共治强大合力。

02 壮大红色服务队伍

探索“5+N”区域化党建治理模式,统筹社区、红色物业、共驻共建单位、下沉党员、公益组织等多方资源,编入8支红色工作队,广泛吸纳先进典型、“两长四员”、党员群众代表加入,形成“党员队伍+志愿队伍+专业队伍”服务体系,精准对接居民需求。

落实志愿服务积分管理和兑换,发挥武汉市文明市民杨先英等人的示范引领作用,积极参与各类志愿服务活动,做好政策法律“宣传员”、群众办事“服务员”、社情民意“联络员”、矛盾纠纷“调解员”,带动居民参与社区治理,形成“人人争做志愿者、人人都是志愿者”的良好氛围。

03 厚植红色文化意识

强化党员责任意识,线下组织党员进楼栋、亮身份、做奉献、搞服务,定期入户走访,开展邻里关照、困难帮扶、清洁家园等活动。线上推出“居民点单服务”,居民通过微信群、“微邻里”反映困难问题,小区党员帮助解决问题。截至目前,解决居民困难和问题120余件,真正实现组织进楼、服务进家。

多措并举营造浓厚红色文化宣传氛围,依托游园文化广场建设党建文化墙,打造党史学习新阵地;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广泛开展红色故事宣讲、围垦老人忆知青岁月、红色教育参观等红色文化活动100余次,做到红色精神持续“学”、红色故事广泛“讲”,激活红色细胞、传承红色文化。

荷花社区探索建立区域化党建“5+N”社区治理模式,让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落实见效:建好红色文化阵地,壮大红色服务队伍;厚植红色文化意识,丰富红色文化活动;打造居民身边的党建联系服务点,不断践行为民服务的中心思想;引领社区各项工作高质量发展,造福一方百姓,守护好万家灯火。

临空港红色引擎2022-1-5

 

 

通知

信息已完善成功
确认

在线咨询: 010-51651161

客服电话: 010-51651162

地址: 北京市东城区沙子口路76号富莱茵花园18号楼

返回顶部
用户注册

个人注册

单位注册

联盟单位注册

{{ registerData.isHasName ? '用户名可以使用' : '用户名已被占用'}}

*请输入长度(6-20)位数的数字或字母

{{count}}s后再次获取
获取验证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 《用户协议》

注册
注册中...
{{ registerUnityForm.isHasName ? '用户名可以使用' : '用户名已被占用'}}

*请输入长度不小于6位数的数字或字母

{{count}}s后再次获取
获取验证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协议》

注册
注册中...
{{ registerWorkUnityForm.isHasName ? '用户名可以使用' : '用户名已被占用'}}

*请输入长度不小于6位数的数字或字母

{{count}}s后再次获取
获取验证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协议》

注册
注册中...
已有账号,
用户登录

个人登录

单位登录

联盟单位登录

新用户注册
找回密码

您已经成功设置密码,请使用新密码登录
权限不足

您未开通此功能,是否去开通?
确认
取消
权限不足

您未开通此功能,是否去开通?
确认
取消
提示

请购买本平台相关服务后使用该功能。
去购买
再想想
请注册/登录后完成购买。

1.本学习平台资料查看针对会员开放;
2.购买相关服务请先注册/登录后完成购买;
用户协议

 

“帮我搜”网络平台站用户注册协议书

 

一、总则

此份协议是注册用户接受“帮我搜”网络平台(以下简称本平站)产品和服务时适用的通用条款。因此,请您在注册成为本站用户前或接受本站的产品和服务之前,请您详细地阅读本注册用户协议的所有内容。

1 注册用户了解并同意:

①只要注册用户点击同意按钮并完成注册,注册用户就已接受了本注册用户协议及本站公布的各项服务规则包括填写实名的联系方式等等) ,并愿意受其约束。如果发生纠纷,注册用户不得以未仔细阅读为由进行抗辩。

②随着市场经营情况的变化,本站有权随时更改本注册用户协议及相关服务规则。修改本注册用户协议时,本站将于相关页面公告修改的事实,有权不对注册用户进行个别通知。注册用户应该在每次登录前查询网站的相关公告,以了解注册用户协议及其他服务规则的变化。

2、若注册用户不同意本注册用户协议或相关服务规则,或者不同意本站作出的修改,注册用户可以主动停止使用本站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如果在本站修改协议或服务规则后,注册用户仍继续使用本站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即表示注册用户同意本站对本注册用户协议及相关服务规则所做的所有修改。由于注册用户在注册用户协议变更后因未熟悉公告规定而引起的损失,本站将不会承担任何责任。

3、本站的各项电子服务的所有权和运作权归本站。本站提供的服务将完全按照其发布的服务条款和操作规则严格执行。注册用户必须完全同意所有服务条款并完成注册程序,才能成为本站的注册用户。注册用户确认:本协议条款是处理双方权利义务的当然约定依据,除非违反国家强制性法律,否则始终有效。

二、服务简介

1、本站运用自己的操作系统通过国际互联网络为注册用户提供网络服务。同时,注册用户必须:自行配备上网的所需设备,包括个人电脑、调制解调器或其他必备上网装置。自行负担个人上网所支付的与此服务有关的电话费用、网络费用。

2 基于本站所提供的网络服务的重要性,注册用户应同意:提供详尽、准确的个人资料。不断更新注册资料,符合及时、详尽、准确的要求。

3、本站对注册用户的电子邮件、手机号等隐私资料进行保护,承诺不会在未获得注册用户许可的情况下擅自将注册用户的个人资料信息出租或出售给任何第三方,但以下情况除外:注册用户同意让第三方共享资料;注册用户同意公开其个人资料,享受为其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本站需要听从法庭传票、法律命令或遵循法律程序;本站发现注册用户违反了本站服务条款或本站其它使用规定。

4、关于注册用户隐私的具体协议以本站的隐私声明为准。如果注册用户提供的资料包含有不正确的信息,本站保留结束注册用户使用网络服务资格的权利。

三、帐户密码和安全性

注册用户一旦注册成功 ,成为本站的合法的注册用户。您可随时根据需要改变您的密码。注册用户将对注册用户名和密码安全负全部责任。另外,每个注册用户都要对以其注册用户名进行的所有活动和事件负全责。注册用户若发现任何非法使用注册用户帐户或存在安全漏洞的情况,请立即通告本站。

四、拒绝提供担保注册用户个人对网络服务的使用承担风险

本站对此不作任何类型的担保,不论是明确的或隐含的,但是不对商业性的隐含担保、特定目的和不违反规定的适当担保作限制。本站不担保服务-定能满足注册用户的要求 ,也不担保服务不会受中断,对服务的及时性,安全性,出错发生都不作担保。

五、有限责任

本站对任何直接、间接、偶然、特殊及继起的损害不负责任,这些损害可能来自:不正当使用网络服务,在网上购买商品或进行同类型服务,在网上进行交易,非法使用网络服务或注册用户传送的信息有所变动。这些行为都有可能会导致本站的形象受损,所以本站事先提出这种损害的可能性。

六、通告

所有发给注册用户的通告都可通过重要页面的公告或电子邮件或常规的信件传送。本站的活动信息也将定期通过页面公告及电子邮件方式向注册用户发送。注册用户协议条款的修改、服务变更、或其它重要事件的通告会以电子邮箱或者短信进行通知。

七、注册用户的建议

奖励注册用户在他们发表的一些良好建议以及一一些比较有 价值的策划方案时,本站愿意展示用户的构想落于实现。

八、责任限制

1、如因不可抗力或其他本站无法控制的原因使本站销售系统崩溃或无法正常使用导致网上交易无法完成或丢失有关的信息记录等,本站不承担责任。但是本站会尽可能合理地协助处理善后事宜,并努力使客户免受经济损失。

2、除了本站的使用条件中规定的其它限制和除外情况之外,在中国法律法规所允许的限度内,对于因交易而引起的或与之有关的任何直接的、间接的、特殊的、附带的、后果性的或惩罚性的损害,或任何其它性质的损害, 本站、本站的董事、管理人员、 雇员、代理或其它代表在任何情况下都不承担责任。

九、法律管辖和适用

1、本协议的订立、执行和解释及争议的解决均应适用中国法律。

2、如发生本站服务条款与中国法律相抵触时,则这些条款将完全按法律规定重新解释,而其它台法条款则依1旧保持对注册用户产生法律效力和影响。

3 本协议的规定是可分割的,如本协议任何规定被裁定为无效或不可执行,该规定可被删除而其余条款应予以执行。

4、如双方就本协议内容或其执行发生任何争议,双方应尽力友好协商解决;协商不成时,任何一方均可向本站所在地的法院提起诉讼。

十、其他规定

1、如本用户协议中的任何内容无论因何种原因完全或部分无效或不具有执行力,本用户协议的其余内容仍应有效并且对协议各方有约束力。

2、本用户协议中的标题仅为方便而设,不具法律或契约效果。

 

同意
取消
状态变更提示
状态变更提示:您的账户在另一设备上进行登录,提示后 2S 后 自动跳转到登录页面
同意
取消
提示

本平台会尽快针对您提出的主题搜集相关借鉴资料, 搜集结果会在3个工作日内发送到您的会员中心, 请注意查看,未及时收到信息可随时联系客服。
提交成功
提示

您已提出了一条帮我搜未完成,请您耐心等待或联系客服。
如何联系客服
上传凭证

只支持jpg、jpeg、png格式

上传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