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来中国共产党红色文化建设的历程与经验启示
摘 要: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发展史,在一定意义上也是不断推进党的红色文化建设的历史。回首百年,红色文化与中国共产党相伴而生,并先后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四个时期,在此过程中积累了丰富而宝贵的经验。其经验主要体现在以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为基本原则,以坚持党的领导为根本保障,以紧扣党的中心工作、服务大局为基本遵循。百年红色文化建设的历史经验为新时代红色文化建设提供了有益启示:新时代要进一步创新红色文化传播与传承机制,促进红色文化建设科学化;完善红色文化制度体系,推进红色文化建设规范化;明确红色文化功能定位,增强红色文化建设实效性。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红色文化;经验;启示
习近平在谈及红色文化时曾指出:“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这强调了新时代红色文化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回顾党的百年历程,红色文化作为中国共产党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实践积淀,为实现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凝聚了强大精神动力。立足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的重大时刻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系统回溯我们党百年来红色文化建设的历史图景,总结党的红色文化建设的基本经验与现实启示,展望未来红色文化发展趋势,对于新时代继续推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一、中国共产党百年红色文化建设的历程
恩格斯曾指出:“每一个时代的理论思维,包括我们这个时代的理论思维,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它在不同的时代具有完全不同的形式,同时具有完全不同的内容。”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来,始终站在不同的历史场域中坚持推进红色文化建设,由于时代主题的不断变化,红色文化的建设也呈现出不同的特征,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视野整体来看,党的百年红色文化建设历程可分为以下四个时期。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红色文化建设:服务于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1921—1949年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完成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时期。这段时间里,党的红色文化建设主要围绕推翻三座大山、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时代任务展开,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1921—1927年,中国共产党创立初期和国民革命时期是红色文化的奠基阶段。列宁曾指出:“无产阶级文化并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那些自命为无产阶级文化专家的人杜撰出来的。”1921年,中国革命出现了新的领导力量——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一成立便开始了对红色文化建设的探索。这个时期党的红色文化建设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生根发芽,并扩大其影响。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组织领导工人运动成为党的中心工作。在领导工人运动中,以陈独秀、李大钊为代表的先进知识分子十分重视学习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积极号召知识分子“到民间去”,通过集会讲演、开办工人夜校、出版马列读物等方式在广大工人和普通民众之间传播马克思主义,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与工农大众结合的启蒙新里程;二是国民革命时期,党领导工人运动范围不断扩大,在这一时期,涌现出一批领导工农运动的红色先进典范,如:邓中夏、林祥谦、澎湃等等,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伟大的革命力量和革命精神,成为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1927—1937年,土地革命时期是红色文化的初步发展阶段。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入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这一时期我们党成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开启了红色政权建设的探索。土地革命时期的红色文化与红色政权紧密相连,成为红军密切联系广大群众的纽带。这一时期,毛泽东相继发表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著作,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在毛泽东等人领导之下,中国共产党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这些为土地革命时期红色文化的建设提供了丰厚的质料。
随着革命根据地的日益巩固,在相对独立的革命根据地空间,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根据地军民从文化教育和文化传播等方面开展实践,积极构建红色文化体系,如:建立俱乐部、列宁室和赤色图书馆,大力发展根据地教育事业,为红色文化建设奠定思想基础;组建戏剧社团、创作红色戏剧剧目、创办《红色中华》《前进报》等各类报纸,为红色文化建设提供传播平台。这一时期,红色文化在苏区实现了民主化、大众化发展,并且形成了以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为代表的伟大革命精神,这些伟大革命精神对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成长具有关键意义。
第三,1937—1945年,全民族抗战时期是红色文化的渐次发展阶段。这一阶段,党的红色文化建设始终紧跟抗日救国的局势展开。一是以毛泽东发表的《新民主主义论》和《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为标志,指出了新民主主义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新文化,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为这一时期党的红色文化建设明确了基本方针和正确途径。二是中共中央和边区政府在延安大力发展教育和文化事业。如:设立抗日军政大学、马列学院、陕北公学等,为抗日救国造就了中坚力量;创办《新华日报》《群众》周刊等报刊,进行抗日宣传,激发了根据地军民的爱国主义热情。三是在这一时期,中国革命从低潮走向高潮,实现了历史性转折,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各种特征在抗日救国实践中也得到了全方位的呈现,形成了具有重大意义的延安精神,其蕴含的核心内涵主要是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第四,1945—1949年,解放战争时期是红色文化的深入发展阶段。这一阶段,中国革命力量以摧枯拉朽之势向全国各地胜利进军,党的红色文化建设也有了进一步的深入发展。一是随着解放区的不断扩大,红色文化建设主要表现在以解放区为中心的独具特色的区域文化的建设中。二是文学领域涌现出一大批表现解放区土地改革的红色经典作品,如长篇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歌剧《白毛女》等,这些红色经典集中体现了解放战争时期中国社会的变迁。三是这一时期的革命实践熔铸出了西柏坡精神、大别山精神、沂蒙精神、南下精神、红岩精神等为代表的红色精神,这些红色精神反映了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以及解放区人民对解放战争的支持和奉献,是中国共产党宝贵的精神财富。
(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红色文化建设:推动各方面事业继续前进
1949—1978年,这一时期党的红色文化建设主要围绕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心任务展开,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继承发展阶段、蓬勃发展阶段和挫折徘徊阶段。
第一,1949—1956年,新中国成立初期是红色文化的继承发展阶段。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党的工作重点转为巩固和建设新政权,这也赋予了红色文化新的历史使命。一是红色文化成为肃清封建文化和殖民文化的有力武器。毛泽东曾指出:“一个新的社会制度的诞生,总是要伴随一场大喊大叫的,这就是宣传新制度的优越性,批判旧制度的落后性。”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大量编辑出版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泽东的著作,组织发动了学习宣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全国性运动,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二是1949年《共同纲领》明确指出,新中国文化建设的指导方针是“为人民服务”,因而党的红色文化建设也围绕“为人民服务”的中心展开,体现在文学艺术领域中,主要表现为红色经典影片、话剧和歌曲的创作,如电影《上甘岭》、话剧《龙须沟》、歌曲《歌唱祖国》等,这不仅丰富了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而且通过对革命战争的宣传和诠释,有力地张扬了爱国主义、英雄主义和民族团结的中华民族精神,为新成立的共和国提供了一份适时的精神养分。
第二,1956—1966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是红色文化的蓬勃发展阶段。毛泽东曾指出:“随着经济建设高潮的到来,不可避免地将要出现一个文化建设的高潮。”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我国进入全面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时期,党的红色文化实现了蓬勃发展。一是1956年毛泽东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科学文化工作方针。在“双百”方针的带动下,红色文艺作品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如《红岩》《江姐》《英雄儿女》《白求恩大夫》《林海雪原》《红旗谱》等,这些反映革命历史和英雄人物的红色经典作品在人民群众中产生了巨大反响。二是在全民投身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涌现出诸多红色榜样人物,如:雷锋、王进喜、焦裕禄等。榜样是思想的压舱石,这一时期在榜样的引领下沉淀了雷锋精神、铁人精神、大庆精神等激励人奋斗的精神成果。三是红色物质文化建设开始受到重视。韶山冲毛主席旧居、井冈山革命遗址、遵义会议会址等革命遗址被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成为建设和弘扬红色文化的重要渠道。
第三,1966—1978年,红色文化建设的徘徊阶段。由于极“左”思潮的影响,人民群众的思想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处在僵化或半僵化的状态”,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也被严重地限制,党的红色文化建设事业出现严重挫折,处于徘徊阶段。
(三)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红色文化建设:服务于社会主义改革与建设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这一时期党的红色文化建设服务于社会主义改革与建设,其可以分为以下两个阶段:
第一,1978—1992年,历史转折和改革开放初期是红色文化的拨乱反正阶段。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恢复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思想上的拨乱反正为文化的复兴开创了一个较为宽松、民主的环境,这一阶段党的红色文化建设依托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助力于改革开放。一是在这一阶段,党重新恢复了“双百”方针,并且指出了“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基于这些方针政策的提出和施行,党的红色文化建设得以恢复重建。二是在这一阶段涌现出众多彰显人性、敢于创新的红色榜样先锋,如:钱学森、陈景润、张海迪、赖宁等。三是红色物质文化建设有力推进,如“七五”计划要求加强对抗日战争纪念馆、档案馆、革命遗址等的修缮建设,很大程度地保护和传承了红色文化。
第二,1992—2012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过程是红色文化的推进提高阶段。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随着改革开放进入新的阶段,中国经济社会结构也发生了急剧而又深刻的变革,这给党的思想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课题。基于此,党从社会主义全面发展进步的高度来建设红色文化。这一时期我国文化工作的主题经历了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到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和谐文化,再到建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发展变化。
作为我国文化建设重要一环的红色文化建设,也随着我国文化工作的推进而得到了加强。体现在文艺领域主要表现为大批的革命题材、中国历史题材和红色英雄人物题材的红色作品以全新样态呈现于荧幕,不仅弘扬了主旋律,而且实现了红色文化产业化,兼顾了经济效益。此外,在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政策的推动下,红色旅游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兴起并持续升温,成为新时期激活红色基因、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方式和途径。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红色文化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力量
2012年,党的十八大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新时代党的红色文化建设紧紧围绕“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展开,进入了守正创新的重要阶段。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曾多次就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发表论述。他指出:“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他强调“传承红色基因,弘扬优良传统,锐意改革创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积极推进红色文化建设的创新实践,开启了新时代历史方位下中国共产党红色文化建设的新局面。
第一,坚持人民至上,科学开发红色资源,大力发展红色产业,将红色文化的建设融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过程中。习近平强调:“要接红色纪念的地气,……改善人民生活。”红色资源是我们党艰辛而辉煌奋斗历程的见证,要用心用情用力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红色资源。新时代红色文化的建设依托以红色物质文化为代表的红色资源,成为带动革命老区脱贫振兴的重要抓手。
第二,传承红色基因,推动党的自我革命。习近平指出,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我们要讲好党的故事,“红色基因不能变,变了就变了质”,“红色血脉是中国共产党政治本色的集中体现,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力量源泉”。党的十九大以来,在全党全国范围内先后开展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传承红色基因、担当强军重任”“四史学习”等主题教育活动。这些红色主题教育活动在传承发展红色文化的基础上,为进一步推动党的自我革命提供了新的、有价值的思考路径。
第三,筑牢红色阵地,加强意识形态建设。随着网络和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党中央高度重视创新红色文化宣传载体,积极开发运营红色文化网站和客户端,通过主流媒体和地方媒体传播红色文化,使红色文化在创新性发展的过程中融进人们的生活,成为增强文化自信、增进国民政治认同从而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的力量源泉。
二、中国共产党百年红色文化建设的基本经验
回首党的红色文化建设的百年历程,党的红色文化建设始终围绕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展开,并取得了显著成就,积累了宝贵经验。系统总结党领导红色文化建设的基本经验,有利于为新的历史条件下红色文化建设指明前进方向。
(一)以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为基本原则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中国共产党百年红色文化建设的重要经验。马克思主义作为在实践中产生并且经过实践检验的客观真理,它不仅为红色文化生成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也为实现红色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增添了内在动力。
毛泽东指出:“当作国民文化的方针来说,居于指导地位的是共产主义的思想。”马克思主义作为共产主义的理论,为党的红色文化建设确立了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立场问题重大而根本。中国共产党自成立起,就确立了人民立场,而红色文化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过程中自觉发展起来的文化形态,实际上代表的是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立场决定观点,人民立场决定了党的红色文化建设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观点,百年来我国红色文化建设的历程,不管是理论方针,还是具体实践都极力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观点又决定方法,党在红色文化建设过程中始终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性,注重运用群众工作的方法,慎始敬终地把“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贯穿在红色文化建设的全过程。
马克思主义是与时俱进的理论,这为党的红色文化建设增添了内在动力。百年来,党的红色文化建设之所以能够取得巨大成就,一个根本的原因就是我们党在各个历史时期,总是根据时代发展需要创新红色文化理论与实践,这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指导文化建设的重要标志,也是文化生命力延续的内在要求。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红色文化建设主要体现为马克思主义指导下革命文化的建设。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为红色文化的接续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改革开放以来,红色文化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实现了守正创新,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发挥着资政育人、筑牢文化自信、助力文化强国建设的时代价值。
(二)以坚持党的领导为根本保障
中国共产党百年红色文化建设的生动图景表明,必须把坚持党的领导作为红色文化建设的根本保障,历史已经证明并将持续证明,如若缺乏或脱离党的领导,党的红色文化建设是无法稳步运行的。回溯红色文化百年建设历程,坚持党的领导毫不动摇是红色文化在不同的历史场域中落地生根的成功经验。
第一,中国共产党为红色文化建设提供了正确的方向指引。红色文化与中国共产党相伴而生,是随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而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党从成立之日起,就一直践行“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使命,而红色文化作为无产阶级的政治文化,它的最终追求也是实现人的自由和解放。此外,红色文化的建设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这就需要党在实践过程中不断调整其发展方向,从而使红色文化建设能够与历史主题相适应。百年来,党始终把文化发展摆在重要位置,紧扣不同历史时期的中心任务,制定文化发展的不同方针政策,并且对出现的问题及时予以修正,这是红色文化沿着正确方向前行、不断开拓创新的根本保障。
第二,中国共产党为红色文化建设提供了坚实的群众基础。百年来,党始终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慎始敬终地将群众路线融入到全部的奋斗实践中,“在它的组织内集中着中华民族最优秀的儿女”。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最大限度地联合了各个被压迫阶级组成统一战线,他们的革命实践构成红色文化生成的丰富质料。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极大调动了人民群众参与文化建设的积极性,红色文化建设在这一时期实现了继承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保证了文化建设方针的稳定性,人民群众在和平发展的环境中更有获得感和幸福感,红色文化建设在与时俱进中实现了守正创新。
(三)以紧扣党的中心工作、服务大局为基本遵循
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共产党百年红色文化建设的历史就是红色文化为党的中心工作服务的历史。红色文化作为一种政治文化,始终围绕党的中心工作这一基本遵循展开,在党开展中心工作的各个时期,红色文化发挥了政治动员、精神凝聚和价值引领的重要支撑作用。回首百年图景,党的红色文化建设始终坚持从党的中心工作出发,这是中国共产党百年红色文化建设的又一条基本经验。
党的中心工作为红色文化建设提供了明确的参考体系。民主革命时期,党的红色文化建设主要围绕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中心任务展开,表现为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用先进的理论提高党自身及其盟友的斗争觉悟,以达到挽救民族危亡的政治动员作用。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在这一时期,红色文化建设根据特定历史场域的社会实际不断调整内容,尤其在培育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等方面,为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和发展生产力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撑。改革开放以来,红色文化建设主要围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展开,通过大量细致的红色文化建设活动,同各种错误思想进行斗争。这一时期,红色文化充分彰显出其内在的政治性,为资政育人、筑牢党的意识形态阵地、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做出了积极贡献。
三、中国共产党百年红色文化建设的现实启示
尊重过去要求我们理性总结经验,展望未来需要我们在众多经验的基础上探索历史之于现在和未来的价值。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来,党的红色文化建设理论与实践不断丰富和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为新时代继续推进党的红色文化建设提供了有益启示。
(一)创新红色文化传播与传承机制,促进红色文化建设科学化
红色文化传播与传承的过程既是红色文化借助一定的途径和手段向外传递的过程,也是红色文化所蕴含的价值被广大人民群众认同和接受的过程。红色文化的传播与传承是使红色文化展现出自身具有的软实力,从而发挥其内在的精神力量并转化为物质力量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条件。从当前红色文化传播与传承的具体实际来看,红色文化传播与传承机制亟须进一步创新。新的历史条件下,创新红色文化传播与传承机制,不仅要丰富红色文化生产内容,还需要创新红色文化传播与传承方式,在内容和方式的双向互动中促进红色文化建设的科学化。
第一,丰富红色文化生产内容,坚持历史性与时代性的统一。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实践积淀,它不仅包括革命文化,也包含新中国成立以来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丰富红色文化的历史性内涵是红色文化内容生产的重点,这需要对不同历史时期的红色文化进行梳理与总结,在探索构建红色文化内涵谱系中彰显红色文化的厚度。此外,红色文化的内容生产还需要体现时代性,要因时而进,将自身所蕴含的崇高的价值标准和价值尺度等融入到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电影、电视、音乐等作品中,从而在满足大众需求的过程中增进大众对红色文化的认同自觉。
第二,创新红色文化传播与传承方式,促进红色文化建设科学化。传播与传承方式的有效开发和高效利用是促进红色文化“以文化人”的重要手段。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社会信息结构和传播秩序发生了深刻变化,网络媒体为红色文化的传播与传承提供了除纸质媒体外的又一个新介质。当前,红色文化的传播与传承既要发挥纸质媒体的权威性,也要利用网络媒体的便捷性,在报纸、广播等传统媒体与“三微一端”等新媒体的融合中增强红色文化传播与传承的深度和广度。此外,在发挥网络媒体优势进行传播与传承的同时,需要加强对网络媒体平台的监管,防止一些恶搞、歪曲红色文化,解构主流价值观行为的发生,从而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生态。
(二)完善红色文化制度体系,推进红色文化建设规范化
制度管根本、管全局、管长远。健全的制度体系在党的红色文化建设中起着关键性的指导作用。完善红色文化制度体系,既有利于推进党的红色文化规范化、有序性和持续性建设,也有利于激发文化的深层力量,保障人民更多、更公平享有文化发展成果。新时代,红色文化要实现规范化发展,归根到底要依靠完善的制度体系予以保障。
第一,要坚持党的领导制度。党的领导制度是红色文化制度体系的前提依据,是红色文化建设取得成功的重要法宝。坚持党的领导,就是要在红色文化宣传和实践中贯彻党的方针政策,使党的指导思想和执政宗旨等先进内核转化为推动红色文化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
第二,要促进红色文化制度立法,建立红色文化法规体系。这是完善红色文化制度体系的内在要求。推进红色文化立法,既要建立健全红色文化保护名录,明确红色文化立法的保护对象,又要从不同类型的红色文化实际出发,制定精准的保护措施和条例。此外,针对现存的红色文化产业过度娱乐化和商业化等问题,还需加强红色文化市场法规建设,引导红色文化产业规范有序发展。
第三,要健全红色文化权益保障机制。红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植根于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只有健全红色文化权益保障机制,切实维护好红色文化建设者、传承者、研究者等人员的基本诉求,才能更好地推进红色文化的持续性、规范化建设。
(三)明确红色文化功能定位,增强红色文化建设实效性
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给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先进的文化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重要的精神生产力,红色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典型代表。新时代,红色文化应如何发挥先进性,更好地服务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这个问题上,原则是要明确红色文化的功能定位,这也是增强红色文化建设实效性的重要导向。
第一,要把握红色文化的工具性功用,这是增强红色文化建设实效性的关键内容。红色文化的工具性功用是指红色文化作为一种工具,在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等不同领域中发挥的功能和价值。红色文化工具性功能的应用,对于社会全面进步和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从现实指向来看,把握红色文化的工具性功用,首先要重视红色文化在政治领域产生的影响,充分发挥红色文化在维护党的执政权威、培育人民群众的政治认同感、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其次要深化红色文化的经济价值,加快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大力繁荣红色文化事业和发展红色文化产业,实现对红色文化蕴藏的经济潜能的有效激发,从而促进经济发展。此外,在当前各种社会思潮相互激荡的背景下,红色文化的教育功用日益凸显,因此,要以红色文化为载体,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使红色文化成为铸魂育人的源头活水。
第二,要回归红色文化的目的性功用,这是增强红色文化建设实效性的深层要求。就红色文化的目的性功用而言,红色文化起着“以文化人”的作用,真正把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其发展的根本任务。新时代推进红色文化建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立场,将人民立场作为贯穿红色文化建设的一根红线,全面分析人民群众对红色文化的多样化、个性化需求,充分利用各种红色资源、红色平台、红色产品加快向人民群众共享、共建红色文化的目标靠近,从而激发红色文化的目的性功用,增强红色文化建设的实效性。
四、结语
一百年前,一艘小船诞生了一个大党,自此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发生了深刻改变。回望中国共产党百年红色文化建设的历程,党的红色文化历经革命、建设、改革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四个时期,取得了显著成就,这值得我们骄傲和自豪。同时,靡不有初,鲜克有终。2021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党的红色文化建设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紧扣党的中心工作,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进一步创新红色文化传播与传承机制,完善红色文化制度体系,明确红色文化功能定位,从而为推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增添力量。
国石油大学学报202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