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热线:

微信

小程序

公众号

类别:红色文化学习案例

提出单位:**市**县乡村振兴局

题目:利用红色文化资源激活乡村振兴

资料提供时间:2022-05-29

目录

更多

四川剑阁:用活红色文化资源赋能乡村振兴 文章下载

四川剑阁:用活红色文化资源赋能乡村振兴

四川省剑阁县从来都不缺乏红色名片——红军血战剑门关、化林精神、升保起义、大路河红军石刻标语……每一张红色名片都是一篇红色故事,都是一部红色历史。

用好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力量。近年来,剑阁进一步 “用活”红色文化资源,打造出“没有围墙的红色课堂”,并依托红色旅游为乡村振兴赋能,探索出一条红色文旅融合发展之路。

保用并重 盘活红色资源

翻阅红色老书、观看红色影像、聆听红色歌谣、制作红色手工……走进红军攻克剑门关纪念馆,穿越时空的红色记忆扑面而来。馆内采用声、光、电等现代科技手段,展示了红四方面军当年血战剑门的战斗史实。

近年来,剑阁县做足创意“文章”盘活资源,依托红军攻克剑门关战斗遗址打造出的充满互动性与体验感的红色场景,深受游客欢迎。

“太震撼了!”游客马宁在看完《剑门长歌》灯光演艺秀后赞叹道。《剑门长歌》是红色文化赋能自然景区产品创新的升级之作。该演艺秀将剑门崖壁与绚丽灯光相结合,借助全息投影、声效互动等科技手段,让陈列在剑门关的红色遗存、印刻在崖壁上的历史记忆生动鲜活,让游客在行进观演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接受红色文化洗礼。

去年以来,剑阁已梳理出不可移动革命文物35处,革命遗址遗迹33处,作为珍贵的红色资源进行精心维护,整修老旧房屋、优化周边环境,做到有址可寻、有物可看、有史可讲。此外,该县还开展了擦亮“红色”招牌、天府旅游名县齐聚四川剑阁推介“红色研学游”活动。

丰富载体 打造“没有围墙的红色课堂”

近日,位于剑阁县羊岭镇的红四方面军马鞍山纪念馆刚刚完成升级改造,便迎来了第一批小客人。剑阁县羊岭小学的思政课堂搬进了纪念馆内。

教师何雨霞说,这堂思政课让学生们能够更直观感受到红军不怕牺牲、克难攻坚的奋斗精神。

1935年3月的马鞍山战斗,是红军在剑阁境内进行的第一场战斗,从此,红色基因便播撒在了这片红色土地上。纪念馆内陈列的一幅幅图片、一件件实物,是红军长征历史中的见证。

这只是剑阁传承红色文化的载体之一。去年以来,剑阁在充分挖掘红色资源的基础上,以丰富灵活的形式,打造出一座“没有围墙的红色课堂”。结合红军在剑阁境内的行军路线及红军血战剑门关的历史文化,该县于2022年3月创建了首个红色国防教育共同体。

剑阁还创新开展沉浸式教学。在“长征路上学党史”活动中,来自各地的党员干部换上军装,踩着草鞋,重走长征路,聆听革命故事,缅怀革命先烈。

情景教学、现场教学、体验教学……丰富灵活的学习方式,让党员干部对党史入脑入心。据统计,去年以来来自各地的党组织共3万余人次先后到剑阁开展学习活动。

“通过这种体验式、互动式的户外课堂更能直观地感受革命先辈们的精神力量。”来剑阁参加学习的党员刘宇说。

传承红色基因 点燃乡村振兴“新引擎”

春末夏初,在剑阁县秀钟乡大路河场, 14栋3700余平方米红色历史建筑正在进行排危加固和基础设施完善。

“我们这红色文化景点还没打造完,现在周末就有很多游客慕名而来。”秀钟乡综合文化站站长岳安松说。

在剑门关下的双旗美村百亩花田里,游客们畅游玫瑰花径、绣球花海、剑溪花田。作为红色热土的双旗美村是剑阁县重点打造的乡村振兴示范项目,项目依托剑门关国家级AAAAA景区和红色文化溢出效应,实现游客的引流转化,形成乡村振兴发展的“新引擎”,打造“红色文化+旅游+城镇化”战略下的“美丽乡村”样板。

在双旗美村的带动下,山里的村民们吃上了旅游饭。该项目积极鼓励周边村民参与项目建设、引导发展周边乡村农家乐等旅游配套,扶助村集体重启乡村剧团的组建。如今,500多名村民们在家门口就能就业致富,累计直接收益约500万元。

“挖掘利用红色资源,不仅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相传,也赋予了乡村振兴新动能,发挥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剑阁县委书记杨祖斌说,这一抹鲜艳的红色,正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闪烁出耀眼的光芒。

中国县域经济报2022-5-11

 

 

清江源头村镇美——利川市汪营镇党建引领文明乡镇创建纪实 文章下载

清江源头村镇美——利川市汪营镇党建引领文明乡镇创建纪实

清江环绕的美丽田园、整齐干净的集镇街道、宽敞清洁的乡村公路……阳春三月,行走在八百里清江源头的利川市汪营镇,美丽乡村新貌令人心旷神怡。

近年来,汪营镇坚持党建引领,按照“一园三镇六走廊”发展规划,持续打造红色文明镇、绿色生态镇、特色产业镇,落实、落小、落细兴镇富民各项举措,扎实有效开展文明创建各项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呈现出一幅水清、树绿、景美、人乐的乡村振兴画卷。

“三治”融合 乡村治理见成效

“听党话感党恩,扫干净摆整齐……”汪营镇红鹤坝广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村规民约等成为广场上醒目的景观。这是汪营镇坚持党建引领,加大文明村镇创建力度、创新基层治理的缩影。

“村规民约、文化经典、先进榜样全部上墙、上展板,村里的文化氛围浓了,我们也成了文化人。”红鹤坝村民牟蓉菊笑言。

白羊咀村“双寨”村落居住着来自周边6个村的村民。为方便管理,白羊咀村成立“双寨村落自治小组”,发动村民拆违建、畅道路、改环境,共商、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格局逐渐形成,村民真正成为村里的主人。该村还深入推进村规民约、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全覆盖。2021年,全镇禁办红事、简办白事活动约200场。

持续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大调处活动,有力推进法治建设,扎实开展“七五”普法……汪营镇形成了自治为基、德治为先、法治为本的现代乡村治理体系。

镇村并进 全镇“颜值”大提升

干净、整洁、有序,是汪营镇群众的心声和愿景。近年来,该镇通过基础建设扩容提质、人居环境整治、污染防治等行动,镇村面貌焕然一新,全镇“颜值”大幅提升。

“现在走在街上,心情舒畅多了!”集镇居民段吉芬十分认可“洁美亮畅”活动。2021年11月,汪营镇开展“洁美亮畅”集镇专项整治行动,严格落实门前“五包”责任制,集镇环卫保洁采取市场化运作,农村垃圾按照“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模式,使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

以文明创建为契机,汪营镇着力统筹集镇建设、“四好农村公路”创建、厕所革命等工作,推动文明村镇建设硬件设施提档升级,先后完成汪营、石坝、白羊塘、鱼泉口集镇黑色化等项目,推进实施49个行政村286公里循环路改造,村级公路进一步提质。

走进清江村,文明乡风扑面而来,不少村民的农家小院俨然美丽花园。村民唐现尧家的房前屋后栽种了百余株杜鹃花、山茶花、海棠花和黄杨木,仿若小型“森林公园”。

“房前屋后栽花,进屋不带泥巴;出门不带渣渣,说话不带脏话”的愿景,已在“清江源头第一村”实现。

“以前我从没想过厕所可以这么干净!”谈起改厕后的变化,白泥塘村民胡凤英赞不绝口。

在污染防治攻坚战中,汪营镇累计组织50个村(社区)近200名秸秆禁烧志愿者开展常态化巡逻5500余场次,基本实现了蓝天碧水“常驻”。改建或新建农村户厕9121户、农村公厕52座,集镇公厕9座,全镇卫生环境大改善。

经共同努力,汪营镇清江村获评国家森林乡村,清江村党支部获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汪营镇齐跃桥村先后被评为省级生态文明村、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湖北省森林乡村。

守正创新 志愿服务入人心

“我们是穷人的队伍,如果不打掉这伙土匪,以后谁还会相信我们?”3月25日,党员、退休教师张武美在贺龙纪念碑前,绘声绘色讲述贺龙智取汪家营的故事。

张武美是汪营镇“龙门阵”志愿服务队的一员,仅2021年就开展宣讲60余次。

为充分挖掘汪营红色文化和革命故事,汪营镇打造“龙门阵”文化品牌,成立以宣讲汪营本土革命故事、党史故事为主的汪营“龙门阵”宣讲志愿服务队,在全镇选出50名“龙门阵”宣讲员,以汪营镇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为主要阵地进行宣讲。

敬老爱幼、助残帮困、清洁家园、文明劝导、代购服务……一场场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了汪营群众的日常生活,志愿服务理念深入人心。

近年来,汪营镇紧扣文明乡镇创建标准,积极推进志愿服务工作,在全镇建立起“一所多站”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组织体系,全镇机关、企事业单位和50个村均成立了党员志愿服务队伍,注册志愿者超6000人,围绕创文、创卫、秸秆禁烧、战疫、防汛和其他重大活动,近3年该镇共开展志愿服务活动2万余场。

2020年疫情发生后,汪营镇350余名党员干部组成“代购”志愿服务队,开展志愿服务,保障居民生活。大批志愿者投身疫情防控一线,积极作为,吃苦耐劳,协助村“尖刀班”服务疫情宣传、卡口管控、体温测量、物资配送、数据统计等工作,生动践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期间,汪营乡贤捐款250余万元,积极为家乡抗疫献力。

多点开花 用足文化优势“工具箱”

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汪营镇始终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贯穿于文明创建全过程。

汪营镇加大文化阵地建设力度,在各村组建文化队伍,投入1000余万元完善文化基础设施,开展文化活动700余场,成功举办梨花节、庖汤节、采摘节、“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书画展、趣味文化运动会、多村联合文艺晚会等活动。汪营镇还被中央电视台列为“中国重镇”,拍摄了《中国重镇 多彩汪营》专题纪录片,其知名度、美誉度不断提高。

汪营是一片红色沃土,贺龙智取汪家营和七烈士壮烈牺牲等故事广为流传,红色文化激励一代代汪营儿女不断前行。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汪营镇广泛收集整理红色文化事迹,对红色文化遗址遗迹进行保护,更好传承红色精神。

丈夫常年在外务工,十几年如一日照顾因病瘫痪的公婆,每天给公婆喂饭、擦身……1月27日,齐跃桥村六组村民张淑连孝老爱亲的事迹感人肺腑,张淑连被评为“好儿媳”。当天,该村共评选出15名“好儿媳”、16名“好公婆”、17名“环境清洁户”和15名“邻里互助有爱·志愿服务暖心”志愿者。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汪营大力提倡讲道德、遵道德、守道德的良好氛围,常态化开展“多彩汪营”人物评选,照顾残疾人哥哥13年的牟宁、“最美家庭”陈中友、“最美志愿者”张武美、“出彩退役军人”邓勇等人的先进事迹被广泛传播,发挥着可亲可敬可学的榜样力量。

为深化精神文明建设,汪营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和各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先后为乡村广场舞、群众体育比赛、农家书屋读书看报等活动提供服务、场所和人员等支持,并通过精神文明宣传栏展示相关活动,丰富镇村群众精神生活。

如今,有利川“门户大镇”之称的汪营镇正着力打造“经济强镇”,一个文化繁荣、社会和谐的文明乡镇正在崛起。

恩施日报2022-3-30

 

 

利用红色资源助力乡村振兴——以绵阳市为例 文章下载

利用红色资源助力乡村振兴——以绵阳市为例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中强调要“挖掘乡村多种功能和价值”。红色文化资源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广大人民群众,在实现中华民族独立、自由、民主和富强的伟大历史进程中形成的,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开发利用乡村红色文化资源,对于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红色文化资源对于乡村振兴的重要价值

中共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红色文化资源对于乡村振兴战略的价值具体体现在五个方面。

(一)开发红色文化资源有利于促进乡村产业兴旺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支柱,只有依靠产业振兴,吸纳农村劳动力就业,解决村民就业问题,帮助乡村脱贫致富,才能夯实乡村振兴的基础。开发红色文化资源,发展红色旅游等观光休闲产业是促进乡村产业兴旺的重要途径,可促进和扩大红色文化资源所在地特色农副产品的销售、消费,还可以带动观光农业、休闲农业、创意农业的发展。通过发展与红色文化相关的创意产业,销售蕴涵红色文化元素的手工艺品,可促进与手工艺品相关的制造业的发展,延长产业链。发展红色旅游还将带动乡村餐饮、住宿、交通、通讯、商贸等服务业发展。

(二)开发红色文化资源有助于把乡村建设成生态宜居之地

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的关键,具备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宜居环境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条件。开发利用红色文化资源,打造良好的农村生态环境,可以实位于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的“5·12”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绿色发展引领乡村振兴。通过对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加强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优化乡村居住环境,把乡村建设成为生态宜居、生活富裕、邻里和谐的美丽新家园。同时,开发红色文化资源,把其中蕴涵的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一致的、向上向善的伦理道德要素,以标语展示、故事讲授、影视播放、微信传播等方式挖掘出来、弘扬起来、传播开来,将有助于营造乡村良好的文化氛围,培育宜居的文化生态。

(三)开发红色文化资源有利于促进乡村乡风文明

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保障。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红色文化资源所蕴含的革命精神及育人价值,正是塑造乡风文明的好教材,用红色文化思想去引领乡村人民的人生价值观,让他们在开发红色文化资源的同时吸取红色文化精髓,唤醒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不断丰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提升村民精神面貌,推动良好乡风文明的形成与优化。

(四)开发红色文化资源有利于推进乡村有效治理

治理有效是乡村振兴的基础。而要实现乡村治理有效,必须“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在建立健全乡村社会治理体制方面,我们可以从红色文化资源中获得相关的借鉴和启迪。绵阳是革命老区,是川陕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红军在绵期间,在基层党建、政府治理、动员群众、法治建设等领域都有相关实践和探索,留下了乡村治理方面的经验与教训。虽然时势已变,但红色文化资源中与提高党领导农村工作、创新乡村治理体制相关的要素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五)开发红色文化资源有利于实现乡村生活富裕目标

生活富裕是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和根本,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最终目的是为了让村民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完成,人们对生活富裕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不仅要求“口袋富裕”,还要实现“脑袋富裕”。开发红色文化资源,传承红色基因,不仅可以实现当地经济的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口袋富裕”,也可以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武装人们的头脑,实现“脑袋富裕”。因此,红色文化资源对于实现生活富裕有着重要的价值。

二、乡村振兴视野下绵阳红色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绵阳红色文化资源特点

绵阳是川陕革命老区,也是国家三线建设的重要地区,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据2011年全国革命遗址普查,全市共对320处红色文化遗址遗迹进行了普查登记,其中民主革命时期遗址遗迹241处,社会主义建设成果40处,“5·12”灾后重建红色文化成果39处。

从遗址种类上分,主要有五类:

一是旧址和遗址遗迹类;

二是故居旧居和纪念场馆;三是烈士陵园和纪念碑类;四是革命标语和石刻碑林;五是体现灾后重建成果的建筑。从分布地区看,90%的红色文化资源分布在乡村,少数分布在城区。

绵阳境内极其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是绵阳人民自五四运动以来百年间在党的领导下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过程中形成的,它们作为绵阳人民宝贵的历史遗产和精神财富,构成了今天丰富而特色鲜明的红色文化资源宝库。主要有三类红色文化资源可深入挖掘利用,一是作为红四方面军长征的第一站,绵阳在展现红军长征精神,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等方面有着优越的条件;二是作为中国唯一的科技城,绵阳承载着厚重的“三线建设”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和国防军工文化,具有鲜明的独特性、唯一性、不可复制性;三是作为“5·12”特大地震受灾最重的市,绵阳有条件集中展示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绵阳红色文化的知名度也在不断在提高。2011年4月,国家旅游局发布《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第二批名录》,列入了绵阳“两弹一星”国防科技教育基地和“5·12”汶川地震抗震救灾遗址纪念地;2015年绵阳全域被正式纳入川陕苏区振兴发展规划;2019年6月28日,四川省文旅厅发布了16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推荐,成都-北川-梓潼两弹城、梓潼-绵阳-成都线路位列其中;2020年6月30日,在中央宣传部、财政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公布的全国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中,梓潼、江油、平武、北川名列其中;在正在规划建设的长征国家文化公园中,梓潼、江油、平武、北川、游仙、安州、盐亭被纳入四川段保护规划,大大提升了绵阳红色文化的知名度。

(二)乡村振兴中绵阳红色资源利用现状

近年来,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克服重重困难,在开发保护利用红色文化资源方面做了大量的、艰苦的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一是注重统筹谋划。2018年3月,绵阳市成立了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和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将红色文化保护纳入其中,组长由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颜超担任,副组长由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张学民、副市长蒋丽英担任。同时明确各级党委宣传部门要发挥综合协调作用,整合各类资源,调动各方力量,推动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协同推进、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红色文化保护工作格局,构建起了比较系统的保护利用体系,为乡村振兴中利用红色资源提供了组织保障。

二是注重开发保护。近年来,各级先后投入5000余万元,新建、改造提升了一批红色文化纪念场馆,如江油王右木纪念馆、江油红军文物陈列馆、北川红四方面军长征纪念馆、红四方面军总医院驻地旧址、平武平南县苏维埃政府旧址、游仙飞龙山红军纪念馆、盐亭袁诗荛纪念园等,全市现有红色文化纪念场馆15处,为乡村振兴中利用红色资源提供了物质保障。乡村红色文化阵地建设全面展开,北川在桂溪镇凤凰村设立党史教育站点,贴近群众开展党史知识宣传;梓潼县在石牛镇打造“党史文化走廊”;江油市方水镇在白玉村建设党史党建馆;涪城区在石塘镇古井社区建起了党史党建红色广场。通过红色文化阵地的建设,引领群众爱党爱国、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创乡风文明新风尚。

三是积极发展红色旅游。近年来,全市以红色文化为核心内容,融合李白文化、文昌文化、大禹文化等特色文化,突出“红色+历史人文”“红色+绿色生态”“红色+文化遗产”“红色+美丽乡村”等,大力发展红色旅游,打造了游仙红色飞龙山、游仙鹤林绿洲红色妈妈、江油青林口、北川禹里、安州千佛山等红色文化与历史文化、自然风光、乡村旅游相结合的旅游目的地,为乡村振兴中发展红色文化产业积累了宝贵经验。

(三)乡村振兴战略视野下红色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绵阳在开发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助力乡村振兴中虽然有了初步探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由于在认识、财力、管理上的差异,开发利用工作成效参差不齐,仍然存在很多困难和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红色文化资源与乡村振兴融入度不够,在管理体制上存在两张皮现象。红色文化的保护利用责任主体主要是政府文化部门,而乡村振兴责任主体是乡镇政府和村委会。在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与利用体系中,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管理体系,分工不明确,权责不一致,且缺乏统筹规划,各自为政,导致红色文化开发利用与乡村振兴融入度不够。

二是开发利用深度不够,缺乏精品示范带动。全市现有红色资源开发呈现方式上,多以革命活动遗址、纪念碑、纪念馆等传统平面的、静态的展览陈列为主,没有对资源的文化内涵做深层挖掘,没有与该类资源所在地自然风光或历史文化旅游资源进行整合。多数红色旅游景点仅有参观游览的活动方式,参与性活动较少,缺体验式感受,难以让游客融入其中;景点内容陈旧,很多没有讲解,没有相应的红色旅游文化街区、红色旅游商品等;开发中缺乏红色旅游的经营理念和红色文化品牌意识,没有形成精品游览路线;对外宣传不够,宣传氛围不浓厚,平时一般都没有专题宣传本地区红色文化及其活动,从而降低了本地红色文化的影响力。

三是过于依赖财政,自我供血功能差。目前,全市红色资源大多是传统革命教育和爱国主义基地,接受教育列为免费项目。不少红色景点“工资靠财政,维护靠拨款”,强调政治影响、社会效益,忽视了红色文化的产业价值、经济价值。开发利用投资渠道单一,单纯靠政府投资,没有充分结合农村产业发展引进民间资本,发展红色文化创意产业,增强自我供血的能力。四是配套设施不足。全市红色文化资源大都处于基础设施相对落后的农村,交通、通讯、住宿、餐饮等配套设施不完善,让参观者很难留得住。

三、乡村振兴视野下绵阳红色资源开发利用对策建议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红色文化资源对于乡村振兴具有重要价值,乡村振兴战略对红色文化资源开发提出了新要求。加强全市红色文化的开发利用,助力乡村振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综合协调,形成合力

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和传承是富有时代意义的政治工程、文化工程、经济工程,需要各方面通力合作。建议由政府支持和推进,成立统筹协调机构,做好顶层设计。在编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时,把红色资源的开发利用纳入之中;会同相关部门通力协作,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充分发挥行业专家的智库作用;合理利用市场机制,积极转变观念,改革管理体制,实施持续、有序的开发和建设;积极引导各类企业、团体参与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建设,加强配套设施和综合服务建设。

(二)整合资源,突出特色

整合全市乡村红色文化资源、自然旅游资源和其他人文资源。在充分挖掘红色资源的同时,整合自然环境资源(绿)和传统人文历史资源(古),把红色文化与当地的风土人情、自然环境、地域特色、人文遗址等结合起来,红绿相映,红古互补,红研结合,变“单色为“多色”,让“孤景”成“群景”。以红带绿、以绿映红,红色精神与优美的自然风光和人文历史景观交相辉映,进一步丰富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促进生态环境建设和红色文化遗产保护。

(三)大力发展红色文化创意产业

红色文化创意产业是基于红色文化的创新和转化而形成的,其基础是红色文化,核心在创意,目标在产业。创意源于对红色文化资源内涵的深度挖掘和精细加工,因而可能激活、带动多种产业的发展。而作为产业又有助于解决就业,实现乡村振兴和村民富裕。发展乡村红色文化创意产业,第一要改革文化管理体制中的权责不明、关系不清的现状,完善乡村红色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体制机制,培育独立的文化产业主体;第二要借鉴创意产业发达国家在知识产权、管理服务等方面的经验;第三要培养、吸引、留住具备创意能力,掌握设计、影视、传媒、党史、法律等专业知识的人才。

(四)促进红色文化资源融入乡村生活

红色文化资源外在于人,不会自觉地去教育人。要发挥其教育人的功能,就必须拓展文化宣传渠道,扩大红色文化效应。一是发挥新兴媒体在文化传播中主阵地作用,如网站平台、手机APP等平台,将红色文化经典视频、历史图片和相关红色革命事迹的介绍,通过新媒体传送到大众的视野。还可以以漫画、连环画等形式,附以适合村民阅读的、通俗易懂的文字表达,编印成册并免费发放给村民。二是发挥红色阵地作用,推进文明村镇建设。全市已建成16个全国文明村镇、37个省级文明村镇、993个市县级文明村镇。可结合农村基层党建活动,选取一批文明村镇进行红色阵地打造,建设红色文化长廊、红色文化陈列室、红色文化图书馆,吸引更多的群众去了解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涵,扩大红色文化的社会效应,提高村民文艺素养、活跃乡村文化气氛、培育文明乡风。

(五)突出特色,打造红色旅游精品

紧扣我市“一个核心枢纽、三条精品线路、全域旅游示范区”的文旅经济发展新格局,促进市境内红色文化资源与历史文化和民族风情资源、自然生态旅游资源、乡村旅游资源的有效融合,积极探索“红色小镇(村落)+农业园区”“红色小镇(村落)+产业园”等发展模式,形成集红色场景体验、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参观学习为一体的红色旅游小镇;增强红色旅游的参与性和体验性,用红色吸引游客,用绿色留住游客,打响绵阳红色文化品牌,使之成为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和重点红色旅游景区。

当前,在打造具有绵阳特色的红色文化产品方面可重点打造长征文化和三线文化精品旅游产品。在长征文化方面,结合国家长征文化主题公园建设,一是改造提升现有场馆,对江油红军文物陈列馆、北川禹里红军长征纪念馆、安州千佛山战役陈列馆、平武平南苏维埃旧址陈列馆、游仙飞龙山红军长征纪念馆等进行统筹规划,争取列入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四川段总体规划,确定精品示范项目,做好硬件设施、展示主题、展示内容的改造提升。二是建设长征主题文旅特色小镇、特色村寨,重点打造江油市青林口古镇、北川县禹里镇、平武县平南乡3个纳入全省规划的主题文旅小镇,以主题小镇带动特色村寨,从而形成特色鲜明的旅游线路。在三线文化方面,充分发挥“两弹城”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的示范带动作用,加强市境内其他三线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探索具有绵阳特色的三线主题休闲体验模式,将开发遗迹、发展旅游和创新教育模式充分结合,使得人们在旅游过程中,潜移默化的接受爱国主义教育,以达到传承三线精神的目的。位于江油武都镇的长钢四分厂、江油含增镇的长钢三分厂、游仙区游仙镇的朝阳厂等可结合当地乡村振兴,打造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其他地区以红色文化资源为基础,按照就地保护、适度开发的原则,建设一批红色历史文化景点。

绵阳市委党史研究室2022-5-7

 

 

官桥碧二村:红色文化赋能乡村旅游 文章下载

官桥碧二村:红色文化赋能乡村旅游

山雨初晴,漫步官桥镇碧二村,浸润历史风雨的红色足迹,见证着革命老区发展嬗变之路。近年来,碧二村挖掘红色资源,利用生态优势,从一个发展落后的低收入村变成人居优美的红色文化村,呈现出一幅美丽宜居新画卷。

山林里的革命烈士墓

午后阳光透过瓦片,斜照在碧二村慈恩禅院中,门前佛像巍然不动,百年古树枝叶作响,钟声悠扬,好像在追忆那段尘封的革命历史。

“这是一座建于北宋的千年古刹,1933年,官桥区碧山乡苏维埃农会、赤卫队组织在此成立,下设妇女救国会、儿童团等机构……”碧二村党支部书记柯凤龙一边引路,一边讲起那段红色故事。

1933年7月,“官桥区革命委员会”旧址登虎榜遭遇国民党反动派多次进攻,农会、赤卫队组织配合红二支队在险要路口阻击敌人围攻,在官桥一带也积极开展“五抗”斗争,取得一定成效,队伍日益壮大。

“禅院附近山高林密,和城林、烘兜和衙口等角落连成一片,隐藏性很强。联络站就设在松林里,交接人员如果遇上可疑情况,可以迅速藏起来。”村中老人回忆,农会、赤卫队成员常常以打猎为名,在树林里进行军事训练,同时观察山上的复杂地形,为武装斗争做好充分准备。

1934年5月,国民党反动派大军云集,围剿红二支队。赤卫队队长柯扁发动烘兜、山兜、岭头等各地农民联合起来共同抗敌,掩护红二支队活动,不断打击敌人,迫使反动势力不敢轻举妄动。

“可惜好景不长。1935年,柯扁在厦门被捕,遭遇国民党警察局严刑拷打,坚决不肯供出组织名单和武装数量,最终遍体鳞伤,被推进高温的生石灰堆里,壮烈牺牲,年仅30岁。”柯凤龙讲到。

革命烈士墓

在慈恩禅院的东侧大路,峰林叠翠间,一座白色墓碑静静伫立,镌刻的五角星下,映照出六个鲜红大字:“革命烈士之墓”,背面的数行小字,简要记述3位英雄短暂而又辉煌的一生。

“他们平均年龄不超过28岁,却用青春和汗水保卫了这片土地,除了柯扁,还有掩护乡亲撤退惨遭土匪杀害的农会主席郭顶,不幸殉难的红二支队队员陈仪英……”柯凤龙介绍。

2001年,县委、县政府经多方了解落实,追认郭顶、陈仪英、柯扁为革命烈士,拨出款项为烈士建碑,并为柯扁的女儿修盖三间土瓦房。

后来,因长期失修,革命烈士碑受风雨侵蚀面临损坏。2011年,碧二村两委决定对其进行修复,得到村民大力支持,主动自筹2万元,又申请到2万元资金,建设护栏及周边基础设施,如今陵墓占地500平方米。

“只要路过烈士墓,我就会停下来观瞻、除草,碧二小学还在的时候,每逢重要纪念日,都会安排学生前来祭扫,缅怀英烈,感受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柯凤龙说。

整合资源发展乡村游

“三更夜、漆黑天,支支小队守山岗;天为锦罗地作毯,英雄儿郎枕枪眠……”碧二村至今还流传着当时的游击队歌,村级党群服务中心文化室里,集中展示当年革命活动的老照片和老物件。

“村中红绿资源十分丰富,仍存留着烈士故居、城林寨和吊灯岩石洞等遗迹,还拥有国家AA级景区花千谷,以及栩栩如生的茶花石、雄伟壮观的五龙瀑布和蜿蜒盘旋的狮嘴口山峰等景观。”驻村干部许旺根介绍。

相对偏僻的地理位置以及林深草密的环境,是昔日碧二村开展革命活动的优势所在,也是束缚发展的客观因素。由于一直以来交通不便,基础设施落后,2012年以前,碧二村人均收入不足5000元。

碧二村一角

现在的碧二村,道路宽阔整洁,房屋店面干净,绿化修葺规整,一排排红色民居坐落在连绵起伏的大山前,让人神清气爽,耳目一新。

“近几年基础设施不断投入,全村首座标准化公厕建成投用,自来水全面接通,通村道路硬化,看电视、听广播也不再是难事。”柯凤龙说,截至目前,全村裸房整治已完成三分之二,较好完成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美丽乡村建设进程加快。

“我们村原本又穷又破,现在的生活一天比一天好,道路硬化后交通方便,村里处处干净漂亮,还有新建的健身广场,看了心里倍舒坦。”87岁的柯奶奶见证着村庄面貌焕然一新,言语间充满自豪。

2020年,碧二村建成市级自然灾害应急避灾点和市级居家养老服务站,并获评2017-2019年度市级文明村;2021年,美路溪涵洞及延伸段拓宽工程纳入年度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重点项目。

提及下一步计划,柯凤龙告诉记者,将做好革命旧址和生态保护,依托红色资源,结合禅宗文化,打造休闲农业观光区和研学旅行基地,吸引更多游客打卡。

安溪报2022-6-12

 

 

潜江:大力探索红色农旅融合之路,助力乡村振兴 文章下载

潜江:大力探索红色农旅融合之路,助力乡村振兴

潜江是一座红色之城,这个红色既有潜江小龙虾的红,也有红色历史的红。熊口镇作为红色历史之城为潜江的红色发展贡献了属于自己的一份力量。先有一片红色热土,即位于熊口镇中心地带的“湖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潜江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红军街。后有现代农业发展催生的小龙虾“红”,作为全国全省示范基地的赵脑村,既是红色革命老区,也是农业部认定的“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

每年都有不少团体和个人前来红军街感受红色文化、接受红色教育,每年接待游客三万多人次。2020年熊口镇启动了对红军街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升级改造,红军街仿古修复工程已经完工,红二军团部等旧址的布展工作也在陆续开展。

熊口镇文化站站长余义清说:“2020年10月份开始对红军街进行升级改造,原来的展馆都是用的KT板进行简单的展示,去年通过向上申请,将展馆也进行了改造升级,还增设了多媒体展示形式。今后,任何来参观的个人或团体都能更加一目了然的了解我们的红色文化。目前,23处建筑已改造完成,后期我们还将继续探索如何更好的打造红色文旅之路,已经规划了游客接待中心、停车场、公厕等。”

红军街里的这些历史建筑,大部分以木构为主,砖、石为辅,具有江汉平原古民居的建筑特色,历经风雨和战火,有些建筑已经不复当年,但是在工匠的精心修复下,如今修复后的它们即将焕发新的生机。

余义清说:“整个项目由湖北省古建中心对红军街原来的风格样式为基础,通过重新设计规划,进行了地面修整、电线拆除,保护性建筑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不改变主体结构进行修复,非保护性建筑则按照整体风格进行仿古风格建设。”

如今红军街的升级改造已经接近尾声。一眼望去,青石板、瓦片房、统一的仿古外立面和仿古路灯让这里愈发显得古色古香,而商店、居民家里家外透出浓浓的烟火气又在提醒着游客,这里并不是一处旅游景点,而是一处拥有厚重历史底蕴的红色革命老街。

如今的熊口镇除了是红色文旅基地外,也是我市龙虾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熊口镇赵脑村万亩虾稻共作基地,另一个“红色”产业正欣欣向荣。

熊口镇赵脑村紧紧围绕虾稻产业抓发展,打造标准化虾稻共作基地1.2万亩。按照“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高效集约化管理,使得当地龙虾养殖户户平纯收入达15万元以上,不少人通过虾稻产业实现了致富奔小康。

熊口镇赵脑社区党支部副书记柴社会介绍:“赵脑基地一共有一万二千亩虾稻田,在2013年,结合全省的‘四化同步’项目,和华山公司通过村级合作打造万亩基地。目前,我们有80%的村民从事龙虾产业相关的工作,一部分人在我们基地承包虾池,一部分人做技术员或去周边县市承包养虾,还有一部分人做龙虾相关生意,虾稻产业早已成为了我们的支柱产业,通过搭乘虾稻产业的顺风车,村民们的收入在以前的基础上翻了五番。”

钱包鼓了起来,生活也越来越好,熊口镇赵脑村的村民也摇身一变成为了赵脑社区居民。这不仅仅是一个身份的转化,也是生活品质的一次提档升级。

昔日散乱的旧村庄变身为万亩基地,真正呈现了“田成方、树成行、路相通、渠相连、旱能灌、涝能排”现代田园风光,这里还被农业部认定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这些荣誉和成就的取得与红红的龙虾产业密不可分。

熊口镇党委副书记田成威说:“熊口镇近几年一直注重红色文化和红色产业打造,红军街已经完成23处革命遗址修复,全镇八万亩虾稻产业不断升级。下一步,我镇将通过打造美丽乡村示范带,提升新林、庆丰等村农旅、文旅氛围,结合网红直播带货和电商平台,讲好红色故事,推动红色产业、红色文化再上新台阶。”

如今的熊口镇正加大力度探索红色农旅融合之路,全力推进红军街和小龙虾这‘两红’的充分融合,发掘红色旅游资源、品鉴红色龙虾美味,推进熊口镇的旅游业稳步发展。

潜江广电2022-3-28

 

 

柴桑区:探索红色旅游大发展 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 文章下载

柴桑区:探索红色旅游大发展 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

革命老区,红色岷山。柴桑区岷山乡历史悠久,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赣北工农红军游击队和抗日战争时期赣北游击队的诞生地、根据地。上世纪80年代,岷山乡被省政府列为革命老区乡。

近年来,岷山乡坚持“红色引领、绿色发展、共同富裕”的理念,进一步将红色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动能,使其在实现乡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治理有效、乡风文明、生活富裕中发挥作用,进而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和新路径。

活化利用红色资源,打造亮丽名片

岷山革命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领导赣北人民实现民主自由、民族独立的革命根据地,从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到抗日战争时期,坚持长达十二年之久。

为讲好红色革命故事,活化利用红色资源,充分发挥红色革命遗址的传承作用。筹措资金4000余万元提升改造红色旅游道路项目,新建岷山乡游客服务接待中心、提升改造岷山革命烈士纪念塔、安装红色标志路灯,红军馆和赣北文化园错位发展,其中赣北红色文化园成功通过江西省3A级乡村旅游点认定,全力擦亮岷山乡红色旅游的名片,吸引各地党员干部到岷山乡开展党性锻炼、教育培训。2021年度,共接待游客30万人次。

传承红色文化,叫响红色品牌。该乡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开展“送戏下乡”、“学党史、强信仰、明责任、勇担当”诗歌朗诵、“唱支山歌给党听”、“红色岷山”奖、助学金发放等活动,讲好红色故事,扩大红色文化影响力。此外,还拍摄了《红色岷山》宣传片,打造大塘、青岗、民主村的初心、幸福、复兴游园。对塘岸埔卫生院和岷山学校周边环境进行提升改造,增挂“红旗卫生院”“红旗学校”牌子。高标准、高规划打造成大岷山红色景区,把红色旅游和红色文化相结合,串珠成链,推动岷山红色旅游建设。

积极推动红色旅游,助力乡村振兴

“以前村里规划不够完善,道路狭窄自行车都过不了,去年改造后,我们完善了布局规划,现在家家户户都通了干净整洁的道路,私家车可以直接开到家门口。”谈起村里的变化,岷山乡文桥村村民欧阳先行高兴地说道。

记者了解到,文桥欧家自然村是个有着光荣革命历史传统的红色村庄,在新农村建设中注入大量红色元素。以往的臭水池塘经过改造焕然一新,在池塘中建的观塘亭,周边栏杆上嵌入了红色五角星、火炬等图案。

岷山乡坚持“红色引领、绿色发展、共同富裕”的理念,打造世名田园综合体、老屋农庄,带领当地村民大力发展杨梅、蜜桔、茶叶、火龙果、百香果、无花果等产业,吸引游客前来游玩采摘,用红色精神,浇灌幸福之花。通过这些举措,打造“红色+生态农业”“红色+休闲康养”“红色+培训研学”“红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等模式,带动乡村现代农业、林果业等产业发展。把红色旅游和红色文化相结合,着力打造“李子芬纪念馆——红色文化旅游研讨中心——红军馆——赣北文化园——金盘红色名村”红色旅游精品线路,调动当地农民参与积极性,鼓励其参与红色旅游产品、红色文创产品等红色衍生品制作产业,打造红色“网红”产品,持续扩大红色文化的影响力,助力农村百姓增收致富。

新时代,红色旅游担当着助力乡村振兴的新使命。岷山乡将围绕“基层建设的高地,红色旅游的名片,乡村振兴的先行,民生幸福的图景”的工作思路,探索红色旅游发展新路径,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推进岷山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全力绘制“红色岷山、生态岷山、文化岷山、实力岷山、幸福岷山”五位一体的岷山新画卷。

九江新闻网2022-1-24

 

 

北滘黄龙:“红色文化”+“冬瓜文化”,激发乡村发展活力 文章下载

北滘黄龙:“红色文化”+“冬瓜文化”,激发乡村发展活力

黄龙村位于顺德区北滘镇西南部,全村总面积4.89平方公里,户籍人口约4578人,流动人口约11600人,是岭南水乡与工业气息交融的现代化农村。2012年以来,黄龙村始终谨记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时提出的 “农村党建要让群众更满意”的殷切期望,以 红色文化、冬瓜文化两大特色,积极探索创新农村治理模式。

特色做法

黄龙村针对人居环境治理议题开展多方联席会议

黄龙村以地方特色文化作为抓手,充分发挥党建引领自上而下的统筹规划作用,围绕 “一红一黑”两张特色名片,通过 红色文化团结企业、乡贤骨干、社会组织等社会力量,创造更符合需求、更高效的治理方式;其次,黄龙村通过 黑皮冬瓜文化自下而上动员和凝聚群众,激发乡村发展活力,强化群众的文化自信。

01

强化党组织建设,夯实基层政治基础

实化村党支部书记的领导核心,2019年实现 “三职一肩挑”。黄龙村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在2021年6月获得了“广东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的荣誉称号。

建立“两支队伍”为群众办实事、谋福利。由党员代表、农民骨干组成 “党群先锋队”,实行网格化责任包干、片区化联系群众、收集意见建议,解决民生难题。由青年党员组成“党员突击队”,协助村委解决疫情防控、灾害预防等应急工作。

02

以筑牢红色文化根基为核心

黄龙村通过三步筑牢红色文化,首先 汇聚党建力量:把外界的红色力量凝聚到黄龙村,然后 激发内部党建活力:把本村的青年党员力量持续激活,就像一个容器,外界的力量不断加入,自身力量不断壮大,形成一股强大的红色力量。最后 串珠成链:把本村的红色文化阵地串联,让党建工作有抓手、看得见。

一是通过村企结对,织密支部联建及资源共享网络。至今,黄龙村已与美的、碧桂园等11家企业或单位开展党建结对,吸纳了2270多万元用于硬件提升、宣传教育、文化建设等。

二是开展黄龙村两委对话中青年党员系列活动,全年组织开展党员群众法治教育、农民教育、好家风教育等文化活动289场,为本村党建带来新鲜血液与思想观点的创新火花。

三是做强阵地筑网络,黄龙村将总书记走过的路线打造为“学习之路”,将宣誓墙、红歌台、黄龙书院和党员教育基地, “农为党本”教育石碑、黄龙村史馆、《传承》雕塑、黄龙书房等红色教育景点,串珠成链, 进一步丰富党史学习教育路线内容,提升党史学习教育内涵。

公益创投

03

点燃公益创投传导机制

2020年开始连续3年举办党群共建公益创投,一是为社区骨干自治行动提供现实基础。资助党群组织与项目,带动挖掘热点需求,自我解决与自我服务。

二是为更小自治单元提供更广阔参与舞台。微创投与“街巷善治”同步,将资源从行政村集体层面进一步下移至村小组和街巷“最后一公里”。

黄龙村自启动 “党群共建公益微创投”行动以来,通过 资金扶持的形式,引导 群众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社区服务、弱势帮扶、社区教育、议题共探等。通过3年的微创投,培育农村党群组织31个,开展公益项目64个,党员积极性大大提高,积极亮身份,做服务,群众从服务对象转变成服务主体,服务群众超过68689人次,逐步提升乡村文化自信和社区认同感。

04

文化营造,构建乡情共同体

一是挖掘社区文化。通过社区营造的手法,让“黑皮冬瓜”这种村内党群共同认可的文化符号成为调动村民参与社区事务积极性、增强村民对乡村认同感的强力纽带与精神载体。

通过设立黑皮冬瓜文创馆,粤菜师傅和热心村民研发冬瓜文创茶品、点心,设计扇子、风扇、帽子、水杯等纪念品以及以“冬小花”和“冬小郎”为代表的吉祥物,将村民凝聚在一起,参与各项活动。

二是深挖文化根基强化共同体意识。以“文化+活动”的方式,举办系列主题艺术探索、文化传承等活动,唤起了村民对冬瓜文化的认同;打造社区特色文化节,让黑皮冬瓜文化节成为村民心中的记忆爆点,营造社区文化共识和氛围。

黄龙村自2018年起挖掘及探索有黄龙特色的黑皮冬瓜文化,擦亮乡土文化品牌,透过动员村内外群众共同参与冬瓜种植、冬瓜艺创、农地打造、农民专业合作社等行动,成功打造乡村年度盛事“睦邻冬瓜文化节”。

三是培育社会组织。撬动积极参与冬瓜文化品牌建设的社区骨干成立冬瓜合作社,把有参与社区发展意愿以及推动黄龙村黑皮冬瓜种植文化的瓜农有机联合起来,提升村民社区事务参与能力。通过广泛对接社会资源,组织饭店推广冬瓜宴等活动,不但大幅提升黄龙冬瓜美食品牌知名度,更激发村民种植冬瓜积极性,2021年冬瓜产量较2020年同比增长50%。同时,积极引入环境友好型企业,协同发展现代化养殖企业,辐射带动周边养殖业发展。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黄龙村党委将进一步推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创新,以红色文化为核心、以冬瓜文化为纽带增强村民社区认同感,打造共建共治新格局。

顺德政法2022-6-9

 

 

白银会宁:深挖红色文化 搞好乡村旅游 文章下载

白银会宁:深挖红色文化 搞好乡村旅游

白银会宁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胜利会师的圣地,标志着举世闻名的红军长征胜利结束,是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转折点,在中国革命历史上有着重要意义。

4月25日下午,“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喜迎甘肃省第十四次党代会”大型全媒体集中采访活动走进会宁县,采访会宁县挖掘红色文化,搞好红色旅游的经验做法。

“我们会宁县会师镇红色底蕴深厚,会师塔、长征文化景园等吸引着全国各地的游客瞻仰革命先辈,接受红色文化教育,但是我们的红色旅游链条还没有很好地延伸,游客游览这些景点后就没有其它的好去处,所以我们一直在思考挖掘红色旅游潜能。”会宁县会师镇党委书记刘晓峰在接受采访时坦言会宁红色旅游需要更丰富的元素。

延安有红街,会宁有红军村,通过深入调研红色文化,融合乡村振兴,会宁县实施南川·红军村乡村振兴项目,项目自去年9月28日启动以来推进顺利,目前已经完成民宿四合院改造、红军村主题广场、红色文化街区、红色文化大观园、通宁门、通宁河、会宁特产馆等项目建设。

农民创意谷会宁风味美食街、坡地散养乡村动物园、红色记忆民间文物收藏馆3个项目正在加紧建设,农业板块已完成塌崖、河沟治理40万方,建成2640个蔬果采摘大棚。

如今走进红军村,古朴的街区已经建成,沟通的水系也已注水。在红色文化大观园里,演职人员正在排练红军会师情景节目,熟悉的红歌旋律带着人们走进那个光荣的岁月。

红军村里还专门设置了会宁特产店,会宁亚麻油、小杂粮等农特产品也有了更好的展销平台。

未来,红军村将发展成占地万亩的乡村振兴综合体,随着中心湖体建成,将配套红军会师实景演出,为游客带来沉浸式红色文化体验。

刘晓峰说,红军村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是长征会师期间,红军总部和红二、四方面军主要领导及其红四方面军大部队经过的地方,开发红军村可以更好的保护和传承红色文化,同时也可以吸引到会师圣地来的游客走进红军村,在互动体验中感受红色文化。

从会师塔到红军村,会宁县一直在延长红色旅游链条,带给游客更多旅游体验。现在游客不仅可以瞻仰会师塔、会师楼,去长征景园感受长征路上的标志建筑,更可以走进红军村,逛红军街,吃农家饭,让红色旅游更加立体。

将来,红军村将融入“红色会宁·会师之城”“会宁县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以三军会师、红色文化为主题,打造红色休闲名村,形成集结在红色驿站,参观在会师旧址,瞻仰在大墩梁、慢牛坡,体验在红军村、红军路、红军街,教育在干部学院、红军小学的全域红色旅游大格局。

同时,突出三产融合发展,融入“一带五色·多彩会宁”建设。打造集居住经营和旅游体验为一体的特色民居四合院,红色文化体验园、南湖湿地公园、厉河森林公园及蔬果采摘、农耕体验、坡地散养乡村动物园等特色项目,实现三产带二产促一产,创新乡村振兴会宁新模式。

(摄影:陈坤)

会宁县委副书记朱灵元表示,会宁县委县政府提出了建设“一带五色·多彩会宁”的发展思路和举措,努力打造宜居宜业宜学宜游的“红色会宁·会师之城”,完全契合省委强工业、强科技、强省会、强县域“四强”行动的发展理念。今后工作中,会宁县委、县政府将坚决对照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为核心,加快建设“一带五色·多彩会宁”,为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开创富民兴陇新局贡献会宁力量。

中国甘肃网2022-4-26

 

 

“六链”聚合助推乡村全面振兴——永川区仙龙镇红色党建引领绿色发展纪实 文章下载

“六链”聚合助推乡村全面振兴——永川区仙龙镇红色党建引领绿色发展纪实

永川区仙龙镇坚持红色党建引领绿色发展,聚焦“党建链”,提升“产业链”,搭建“致富链”,补足“生态链”,延展“文化链”,丰富“治理链”,以“六链”聚合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生态农业、高效农业、特色农业转变,取得了丰硕成果。

2021年仙龙镇获批“全国农业产业强镇”“重庆市乡村振兴重点镇”“重庆市卫生镇”“永川区乡村振兴先行示范镇”。

聚焦“党建链”,打造坚强战斗堡垒

建设坚强有力的“党建链”,把党支部建在产业链上。该镇在10个村级合作社全部建立党支部,围绕“四个一万工程”,建立23个产业发展党支部,打造党的基层战斗堡垒,以坚强的党组织不断为产业发展赋能,以合作社经济推动产业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形成了组织引领干、党员带头干、群众一起干的良好局面。

实施“百炼成钢”和干部作风整治两大行动。努力把农村致富带头人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致富带头人,把致富带头人培养成村干部。加大干部作风建设,围绕宜机化改造等重点工作要求“挖掘机开到哪里、党员就跟到哪里”;围绕油菜花节等重点活动,要求“游客在仙龙有需求、党员在身边有服务”,以正向激励为主,让有为的人有位、出力的人出彩。

构建“3个3”基层组织体系。仙龙镇建立起“镇党委、村党总支、党小组,镇政府、村委会、村民小组,联合社、村级合作社、社级合作社”“3个3”组织体系,形成了“书记抓书记”“镇长带村长”“联合社统筹合作社”基层工作组织体系,充分发挥好党委、政府、村级组织和社会组织的作用,切实做到工作既能统上来,又能沉下去;既能活起来,又能实起来。

提升“产业链”,建设“四个一万”工程

该镇通过党领导下的“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模式,因地制宜发展产业,根据产业发展需求,把党支部建在产业上,以党建引领做强产业链。

一万亩“稻+”综合种养项目。石宝寺村栩果生态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引进稻渔新品种5个,完成建设生态高效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基地300亩。目前全镇有6个村级合作社建设稻渔养殖项目,规模10000亩,亩产收益达4000元,相较于单纯种植水稻增收2500元,增幅165%。

一万亩蚕桑项目。太平桥村季熟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引进世纪传奇生物技术研究院投资2亿元,打造西南大学现代蚕桑项目,建设1000亩全机械化种植和收获管理新型桑园、3000平方米全自动化现代家蚕养殖工厂、1000平方米综合研究设施、1000平方米蚕基药业实验基地、100亩科普示范基地、1.5万平方米专家大院和国际蚕桑研讨中心。

一万亩柑橘项目。大石坝堆金坡柑橘种植专业合作社、光晨柑橘种植股份合作社等13个合作社持续提升仙龙柑橘品质和品牌溢价,现已种植爱媛38、番茄红橙等名优柑橘品种4000亩,产品单斤卖价较之前提高50%。

一万亩“油菜+高粱”和“高粱+青菜头”种植项目。太平桥村季熟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金宝山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大石坝村股份经济联合社等9个合作社引进涪陵榨菜、泸州老窖和天葆源等在粉店、金宝山等村集中连片打造万亩油菜和红高粱旅游品牌。

搭建“致富链”,探索共同富裕路径

仙龙镇大力发展党领导下的“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集体经济,联合社统筹实施全镇农业农村经济建设,与农民形成了“两次分红”和“三重收益”利益联结机制,将联农带农惠农富农的机制贯穿始终。

建立合作组织。发展社级合作社133个、村级专业合作社12个,共同组建成立农村经济发展综合服务平台——“重庆龙乡禾农业合作社联合社”,成立了农乡禾联合社党支部,按照“五统一”模式实施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服务面积达4.2万亩,让14124户、65764亩土地承包经营权全部入股合作社。

发展家庭农场,培育种植大户。大力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引进总部经济企业20个,回引农民工返乡就业创业62人,培育家庭农场123户。镇党委坚持把党员发展成种养大户,把党员种养大户发展成致富带头人。种植大户李英、管明春、赵东梅等均是党员,他们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带领群众致富,成为乡村振兴的排头兵、共同富裕的带头人。

补足“生态链”,守护碧水蓝天

实施农业绿色发展行动。实施化肥农药减量增效专项行动和“一粒中国种子”计划,发展复合微生物菌肥、生物病虫害防治技术,提升农产品品质,建成“六不用”生态农法试验示范田2000亩。党员种植户示范带头,开展“三品一标”品牌提升行动,将“龙夫仙稻”打造成“中国好粮油”国家知名品牌。

实施碧水蓝天净土行动。投资4000余万元,新建(改建)新桥水厂、污水处理厂,建成污水管网15公里,实现雨污分流,农村自来水覆盖率达100%。开展常态化巡河护河行动,全面落实河长制,投入2300余万元,整治河道9公里,党员志愿者清理库岸垃圾50余吨,辖区水质稳定达到地表水Ⅲ类,水质达标100%。

实施乡村风貌提升行动。积极探索党建引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2021年,投入400万元开展综合环境整治,从源头上治理脏乱差。改造农村卫生厕所2247户,新增公共卫生厕所16处,创建清洁示范院8个、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6个。2021年,仙龙镇成功创建市级卫生镇。

延展“文化链”,建设精神家园

加大文化阵地建设。投入资金100余万元,建设仙龙湖市民公园。14个村(社区)全部建有农家书屋。购置现代文化传播设备10套,持续提升镇综合文化服务站服务水平。完成全镇应急广播IP智能升级改造,134只喇叭天天有声音,第一时间将党的声音传送到千家万户。

建强文化工作者队伍。组建以退休党员教师、文艺特长青年党员、本土文化能人为主的镇文化工作者队伍,以“师带徒”等方式,培养一批懂文艺、爱农村、爱农民的文艺人才,支持各类民间文艺团体、艺人等兴办农村书社、艺术团,开展积极向上的文化活动。

文化活动引领文化振兴。开展送文化下乡,去年组织文艺演出、书画展览、主题宣讲等活动40余场次。开展建党100周年“唱支山歌给党听”等主题党建活动8次。开展书香仙龙全民阅读活动,让读书成为全镇干部群众的自觉追求、终生习惯。2021年,太平桥村获评“全国文明村”。

发展乡村文化旅游。实施乡村美学计划,加强老旧场镇改造,推进涂鸦小镇建设,深入挖掘农耕文化与乡村艺术,打造乡村艺术美学文创品牌;积极争取成渝地区首个国家生态农业公园项目,深入打造“仙龙八景”,举办仙龙油菜花观赏季,打响乡村旅游金字招牌,通过实施“仙龙菜花”“一夜好觉”“把酒桑麻”等文创项目,深入推进仙龙全域旅游。

丰富“治理链”,串起治理“千条线”

党建引领社会治理积分制模式。以党建为引领,以村(社区)党支部为基础,以支部党员为带头人,按照“政府主导、多元参与、良好互动、共治共享”的原则,实施社会治理积分制模式,建立正面清单、项目量化积分、定期分享激励等方式,实现社会治理从“自上而下”的线性治理向多方参与的网状治理的转变,充分释放了“小积分”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大能量”。

党建引领综合市场、场镇楼宇综合治理。在农贸市场,通过党员经营户带头杜绝乱搭乱建、清洁环境卫生、开展诚信经营等活动,为“诚信龙商”建设注入党员力量。通过场镇楼宇党员住户带头清洁楼宇周边垃圾、包户化解楼宇居民矛盾纠纷等,为乡风文明建设树立党员榜样,真正让党员成为仙龙乡村基层治理德治的范样、法治的榜样、自治的式样。

渝西都市报2022-3-28

 

 

遂川大坪村:“红色治理”劲吹文明新风 文章下载

遂川大坪村:“红色治理”劲吹文明新风

  吉安市第四届文明村镇、2018年度市级“六好”基层党组织、2021年度第七届江西省文明村、江西省第二批省级红色名村……近日,走进江西省遂川县草林镇大坪村,这个辖6个自然村、669户的村,拥有的一张张烫金“名片”令人过目不忘。

近年来,大坪村立足本村红色资源,坚持“红色立村、发展强村、和谐兴村”的理念,以红色治理劲吹文明风,通过红色文化润村、产业发展富村、平安建设稳村,全村面貌焕然一新。

红色立村

让文明观念深入人心

红色,是大坪村最鲜明的色彩。

作为草林圩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年曾被誉为“满地红”(意即全村住满了红军),有着得天独厚的红色资源。为了让这些红色记忆、红色基因牢牢刻在每个村民心中,让广大群众自觉成为和谐文明的践行者,大坪村以红色立村,凝聚精神力量,播种文明之花。

走进大坪村,你能看到生动的一幕幕:大坪村红色治理大讲堂中,年逾九十的抗美援朝老兵、退休教师郭斯行组织平安志愿者,自发向青年学生、党员群众传播红色精神,同时不定期为周围群众、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课堂宣讲、公益影片展播、防邪反诈宣传、红色教学点参观学习等活动。

数十年服务于乡村电影放映的“文化名人”——谢九玲放映的红色电影是大坪村红色宣传的一张重要名片。浓厚的红色文化氛围影响着广大群众,时刻提醒着作为“红色名村”的一员要遵纪守法,和谐相处。

红色文化氛围助推乡风文明,也助推着当地的发展。草林红圩特色小镇建设过程中,大坪村作为核心功能区之一,面临着征地拆迁的巨大任务和压力。全村40多栋房屋、300余亩土地征收过程中,没有出现大的矛盾纠纷,没有发生因征地拆迁引起的群体性事件,凸显了大坪村的治理成效。

发展强村

让惠民实招温暖人心

走进大坪村,路面干净整洁,农家院落整齐有序,人们脸上总挂着温暖的笑容;毛泽东旧居等红色旅游点,游客慕名而来,文旅产业发展兴旺……这是当地产业发展富乡村,惠民举措暖人心的生动写照。

近年来,大坪村党支部以培育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和龙头企业实力为关键,以生活富裕为核心,依托特色小镇建设大力发展井冈蜜柚产业、红色旅游产业。通过土地流转,大坪村打造了一个3000亩规模、年产值约600万元的井冈蜜柚基地。同时,利用特色小镇中心区的有利位置和丰富的红色资源,大力开发红色旅游,带动发展周边餐饮、零售产业,毛泽东旧居成为井冈山干部学院、江西干部管理学院的爱国主义教学点。

村子富了,百姓的荷包鼓了,惠民举措不断提升着百姓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当地在村党群服务中心设立了集党建、宣传、综治、便民等功能为一体的群众服务诉求受理窗口,及时受理群众诉求,实现一般事项当日受理当日办结,特殊事项一周内办结。2021年,300余件群众服务诉求全部办理完毕。全村各路口布设了14处高清“地网”监控摄像头,织就了一张智能立体的“平安网”。

和谐兴村

让志愿服务浸润人心

咱们老百姓闹矛盾有调解员,孩子成长有专门的心理咨询师照顾,还有很多平安志愿者,真不错!”小乡村里的3支队伍,让村民赞不绝口。

为了让乡风文明进一步提升,当地高标准打造了村级综治中心,按照“四室一窗口”的要求规范设置了综治工作室、矛盾纠纷调解室、心理咨询室等。由村支部书记担任综治中心主任,村“两委”干部担任综治中心成员,分工负责矛盾纠纷受理、调解,网格巡查事件处理等日常事务。村综治中心依托信息平台和手机终端系统,及时发现问题隐患,及时分流办理。

为了汇聚平安建设力量,让和谐满乡村,当地组建了一支由老干部、老党员、老教师等一些有威望、作风正派的党员群众组成的调解队伍,做村里“和事佬”;组建了心理咨询师队伍,设立心理辅导“何馨工作室”、聘请留守儿童专职“童伴妈妈”,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和心理问题;组建了平安志愿者队伍,在助力村级治安巡逻、矛盾纠纷化解、防邪反邪宣传、“双提升”工作宣传、防范电信诈骗宣传等平安建设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

精神文明网2022-3-11

 

 

福利镇:“点亮”红色资源 探索乡村振兴 “新路径” 文章下载

福利镇:“点亮”红色资源 探索乡村振兴 “新路径”

近年来,福利镇坚持以“红色引领、绿色发展,绘就美丽乡村”理念,依托红色文化资源为发展赋能,探索出一条推动乡村振兴“新路径”。

深挖红色资源,打造旅游“新地标”。坚持阵地固本,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福利镇实施临阳联队革命遗址遗迹保护利用工程工作方案》,并成立村级红色文化资源管理委员会,与村委、管理人员签订《红色文化资源保护管理责任书》,确保红色文化资源得到有效保障。启动临阳联队红色旅游基地建设项目,对日升亭、古座塘等抗日期间的红色革命遗址进行修缮工作,并打造“党旗领航,红色临阳”党建品牌,发挥品牌效应,助力项目发展。福利镇先后筹措资金1100余万元,用于遗址修复、功能室及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收集整理革命文物57件,制定红色旅游线路2条,开发干部教育培训精品课程3个,开展研学活动400余场次,接待县内外游客3万人次,为村级经济发展注入“红色源头”。

擦亮红色印记,提升人居“新环境”。依托“红色村”建设,以“红色+绿色”的新模式,将革命历史遗迹与乡村风貌提升工作有机结合。借助临阳联队红色旅游基地建设项目支持,对村落周边人居环境开展整治,进一步完善农村道路、供水、电网、新能源等基础设施,统筹推进农村改厕,分片分类推进生活污水治理,深入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及绿化美化建设,将“烽火临阳”主题融入到旧墙改造、标识标语牌等。截至目前,已完成立面改造30余户,农村改厕124户,“三微”改造13处,“三清三拆”600多平方米,着力打造生态宜居的红色文化特色村,提升农民群众的生活品质,为福利镇乡村振兴再添“新绿”。

赓续红色血脉,引领乡风“新文明”。秉承“协同共管、党群共治”的理念,定期组织群众协助监管部门开展红色文化资源巡视检查,进一步引导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提高。利用国庆、七一等重大节庆节日,组织开展系列民俗、文艺演出等活动,创作并推出诗词、舞蹈、彩调等系列红色文艺作品。利用研学场所、党员活动室、田间地头等,采取讲座、情景、互动等形式,以“红色党课”为重要抓手,积极推行“庭院课堂”“田间课堂”“夜校课堂”,组建“镇级干部+村级干部+乡贤”宣讲团24个,成立“银发宣讲团”1个,开展红色文化资源宣讲,传递文明新风。目前,全镇25支宣讲团共开展200余场次,受众14700人次。

桂林党建网2022-6-9

 

 

萍乡南坑镇:“党建+”点燃乡村振兴红色引擎 文章下载

萍乡南坑镇:“党建+”点燃乡村振兴红色引擎

近年来,萍乡市芦溪县南坑镇深入推进农村基层党建工作体制机制创新、组织设置创新、方式方法创新,通过抓党建,聚人才、兴产业、育生态,探索出一条“党建+”乡村振兴的新路子。

“党建+农业”探索乡村振兴新路子

该镇践行“1+10+N”党员联户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注重发挥乡土人才作用,以新发展理念引领乡村振兴,积极探索新型特色农业规模化、产业化、科技化经营的发展模式,开启了大岭村蔬菜种植合作社现代农业的新征程,实现将产业发展的红利转化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的“催化剂”,也蓄积起乡村产业振兴的新动能。

走进南坑镇大岭村富硒蔬菜大棚基地,连片的大棚、绿油油的蔬菜、辛勤忙碌的工人,展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该基地负责人表示,基地总投资500多万元,预计年产量达1800吨,科学种植和冷藏保鲜也为蔬菜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坚实的保障,联户党员还会经常为自己讲解创业贷款、农业保险等惠农政策,解决了不少后顾之忧。蔬菜产业的蓬勃发展不仅让当地种植大户增加了收入,也为附近的村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岗位。现年52岁的余建罗便是其中一员,“我自己家的土地都流转出去了,每亩地收入400元,我自己在家割菜,每个月的收入也有两三千块钱,没想到我这么大年纪了,在家门口就能挣钱,活不累也不耽误照顾孩子。”一提到蔬菜产业,余建罗脸上就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党建+文化”引领乡村振兴新风尚

该镇坚持党建引领、文化铸魂,建强乡风文明阵地、开发红色文化资源,激励党员干部和群众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凝聚起强大合力,推进窑下乡村旅游示范点建设,积极保护和开发古窑址,建设古窑文化广场、古窑文化展览馆,新建游客集散中心、古窑制作体验馆,发展特色民宿,把南坑镇东部区域打造成为融合特色文化、生态旅游、红色革命的复合型乡村旅游产业基地。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融合党员活动阵地、农家书屋、便民服务站等功能,赋予教育引导、文化熏陶、公共服务等职能。这些好去处成为了全镇党员干部、广大群众的学习阵地,逐渐成为了集党史宣传教育、文化传播、宣传教育、文艺演出等于一体的党的思想宣传舞台、文化传播广场,受到了全镇党员和群众的高度评价,营造了浓厚的乡村振兴文化氛围。

“党建+旅游”绘就乡村振兴新风景

该镇全力推进党建有形化、品牌化、事实化,激发基层党建工作活力,实现党建工作和旅游产业发展两促进、双提升。积极申报国家级4A景区,推进老鹰谷、明月湖等景区以点串线、以线连片,实现景区景点集中连片打造,集约市场化经营,打响南坑高质量旅游品牌。延伸产业链条,先后建立了新业农林基地、秋雪蜜桃基地、油菜花基地、绿峰基地等生态种养基地。每年3月是玉兰花、桃花、油菜花盛开的时节,前来休闲赏花的游客可达1万余人次,形成了“三、四月看花,五、六月摘果”的生态旅游模式。同时,依托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销售模式,把党员、致富能人聚在产业链上,引导党员、群众围绕旅游发展土特产品开发、民宿发展、农家乐等致富产业,形成集“游、看、吃、住、娱、购”等功能于一体的特色旅游党建景区,实现全镇产业发展和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

今视频2022-3-25

 

 

红色文化+绿色旅游,无锡打造首个“全国红色美丽乡村” 文章下载

红色文化+绿色旅游,无锡打造首个“全国红色美丽乡村”

5月25日上午,“红色胥锦,锦绣山乡”全国红色美丽村庄建设试点启动工作在宜兴太华山区美丽的龙珠湖畔举行,胥锦红村小雕塑当天揭牌。当天,胥锦村红色美丽村庄建设试点概念性规划发布,标志着该试点村内红色遗址遗迹修复保护、人居环境改善、“红色旅游+”深度融合等建设项目同时启动。

2021年12月,太华镇胥锦村被列为全国红色村组织振兴建设红色美丽乡村试点,是无锡地区2022年唯一入选的村庄,也是迄今为止无锡首个全国红色美丽村庄建设试点。

红村印记,峥嵘画卷

宜兴太华镇是抗日战争后期苏浙皖边区的革命根据地,有“苏南小延安”美誉。当天的活动现场,粟裕大将之子粟戎生、开国中将王必成之女王苏炎、江渭清之子江旅安等革命后代通过视频发来祝福和寄语。粟戎生将军在视频祝词中说:“抗战期间,我的父亲粟裕大将和母亲楚青都曾在苏南太华地区战斗生活过,与当地的百姓结下深厚情谊。希望太华镇借这次创建全国红色美丽村庄建设的契机,充分利用新四军红色文化资源,既要注重有形遗产的保护,又要注重无形遗产的传承。”

据宜兴新四军研究会收集的资料表明,太华镇地处苏浙皖相交的群山中,为新四军成功开展游击战提供了地域优势。1943年10月,新四军十六旅旅部、苏皖区党委、苏南行署机关、后方医院、被服厂、修械所等移驻太华镇,是新四军开辟的8个战略区之一,陈毅、粟裕等100多位将领、知名进步人士先后在太华镇胥锦、襄阳等山村战斗和生活过。

“我家给新四军捐过两匹棉布,我多次见过新四军战士汤松林。”92岁的贾纪卢老人对记者说。老人回忆,新四军战士们到了太华山里人家之后,先打扫室内外环境卫生,挑水装满水缸。新四军在村里人家过夜,室外设有流动哨。新四军离开时,整理好室内外环境卫生,打地铺用的稻草也捆扎整齐。

记者从宜兴市史志档案馆、太华山新四军和苏南抗日根据地纪念馆、宜兴新四军研究会等方面了解到,1984年4月26日,粟裕部分骨灰由粟裕将军和夫人楚青的次子粟寒生及其妻子李鲁鲁护送,在当时的南京军区有关领导陪同下,撒在宜兴与浙江长兴交界山区。陈毅之子陈昊苏、粟裕将军之女粟惠宁、新四军六师师长谭震林之女谭胜远、新四军十六旅政治部主任张鳌之女张小滨及其丈夫阙勇等革命后代分别到宜兴寻访父辈战斗足迹,曾在太华山区战斗过的开国少将熊兆仁,将军装捐给了太华山区新四军和苏南抗日根据地纪念馆。

太华山新四军和苏南抗日根据地纪念馆。

红色胥锦,锦绣山乡

太华山乡的胥锦村,如今隶属于宜兴阳羡生态旅游度假区(太华镇)。宜兴阳羡生态旅游度假区党工委委员,太华镇党委书记吕旭明在当天的仪式上表示,胥锦村将立足“红色胥锦 锦绣山乡”总目标,依托新四军红色文化、生态龙珠水库、宜南山区自然风貌等文旅资源,坚持绿色生态与红色文化双轮驱动,把传承弘扬铁军精神与胥锦村山、水、林、田、村、文结合,通过强化红色村党组织建设、深入开展红色教育、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健全党组织领导的村级治理机制,建设宜居宜业红色美丽村庄。

吕旭明介绍,整个建设工程计划分三年实施,通过高起点精准定位、高规格精致规划、高标准精品建设、高水平精心组织,将胥锦村打造成为铁军精神的传承者、美丽村庄的守护者、乡村振兴的践行者,全力以赴建设成为本地乃至全省全国可学可鉴的样本。

宜兴市太华镇曾经以“山乡明珠”声名远播。近年来,当地加强对红色文化资源的挖掘保护和整理开发,致力将太华打造成宜兴乃至周边地区的红色文化新亮点、新特色、新“名片”。特别是2012年以来,当地完成新四军一纵司令部遗址修复工程、建成太华山新四军和苏南抗日根据地纪念馆投入使用、建立一支红色文化宣讲团队,使红色文化成为太华乡村振兴的核心承载。

92岁的贾纪卢老人在龙珠湖畔凉亭里讲述新四军故事。

“薪华之路”,红色布局

无锡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柏长岭在启动仪式上表示,希望通过胥锦村建设试点的有益探索,为无锡乡村红色资源活化利用树立典范,为无锡红色文化赋能乡村振兴提供动力,带动全市农村基层党建和乡村振兴不断迈上新台阶、取得新成效。

下一步,胥锦村红色美丽村庄建设将立足“红色胥锦锦绣山乡”的总目标,依托新四军红色文化、生态龙珠水库、宜南山区自然风貌等文旅资源,坚持绿色生态与红色文化双轮驱动,围绕打造“一环三片一带”空间格局,实施“党建强村、文化兴村、产业富村、生态美村、善治固村”五大行动,把传承弘扬铁军精神与胥锦村山、水、林、田、村、文结合。

据了解,整个建设工程计划分三年实施,通过高起点精准定位、高规格精致规划、高标准精品建设、高水平精心组织,将胥锦村打造成为铁军精神的传承者、美丽村庄的守护者、乡村振兴的践行者,全力以赴建设成为本地乃至全省全国可学可鉴的样本。

太湖明珠网2022-5-26

 

 

通知

信息已完善成功
确认

在线咨询: 010-51651161

客服电话: 010-51651162

地址: 北京市东城区沙子口路76号富莱茵花园18号楼

返回顶部
用户注册

个人注册

单位注册

联盟单位注册

{{ registerData.isHasName ? '用户名可以使用' : '用户名已被占用'}}

*请输入长度(6-20)位数的数字或字母

{{count}}s后再次获取
获取验证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 《用户协议》

注册
注册中...
{{ registerUnityForm.isHasName ? '用户名可以使用' : '用户名已被占用'}}

*请输入长度不小于6位数的数字或字母

{{count}}s后再次获取
获取验证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协议》

注册
注册中...
{{ registerWorkUnityForm.isHasName ? '用户名可以使用' : '用户名已被占用'}}

*请输入长度不小于6位数的数字或字母

{{count}}s后再次获取
获取验证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协议》

注册
注册中...
已有账号,
用户登录

个人登录

单位登录

联盟单位登录

新用户注册
找回密码

您已经成功设置密码,请使用新密码登录
权限不足

您未开通此功能,是否去开通?
确认
取消
权限不足

您未开通此功能,是否去开通?
确认
取消
提示

请购买本平台相关服务后使用该功能。
去购买
再想想
请注册/登录后完成购买。

1.本学习平台资料查看针对会员开放;
2.购买相关服务请先注册/登录后完成购买;
用户协议

 

“帮我搜”网络平台站用户注册协议书

 

一、总则

此份协议是注册用户接受“帮我搜”网络平台(以下简称本平站)产品和服务时适用的通用条款。因此,请您在注册成为本站用户前或接受本站的产品和服务之前,请您详细地阅读本注册用户协议的所有内容。

1 注册用户了解并同意:

①只要注册用户点击同意按钮并完成注册,注册用户就已接受了本注册用户协议及本站公布的各项服务规则包括填写实名的联系方式等等) ,并愿意受其约束。如果发生纠纷,注册用户不得以未仔细阅读为由进行抗辩。

②随着市场经营情况的变化,本站有权随时更改本注册用户协议及相关服务规则。修改本注册用户协议时,本站将于相关页面公告修改的事实,有权不对注册用户进行个别通知。注册用户应该在每次登录前查询网站的相关公告,以了解注册用户协议及其他服务规则的变化。

2、若注册用户不同意本注册用户协议或相关服务规则,或者不同意本站作出的修改,注册用户可以主动停止使用本站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如果在本站修改协议或服务规则后,注册用户仍继续使用本站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即表示注册用户同意本站对本注册用户协议及相关服务规则所做的所有修改。由于注册用户在注册用户协议变更后因未熟悉公告规定而引起的损失,本站将不会承担任何责任。

3、本站的各项电子服务的所有权和运作权归本站。本站提供的服务将完全按照其发布的服务条款和操作规则严格执行。注册用户必须完全同意所有服务条款并完成注册程序,才能成为本站的注册用户。注册用户确认:本协议条款是处理双方权利义务的当然约定依据,除非违反国家强制性法律,否则始终有效。

二、服务简介

1、本站运用自己的操作系统通过国际互联网络为注册用户提供网络服务。同时,注册用户必须:自行配备上网的所需设备,包括个人电脑、调制解调器或其他必备上网装置。自行负担个人上网所支付的与此服务有关的电话费用、网络费用。

2 基于本站所提供的网络服务的重要性,注册用户应同意:提供详尽、准确的个人资料。不断更新注册资料,符合及时、详尽、准确的要求。

3、本站对注册用户的电子邮件、手机号等隐私资料进行保护,承诺不会在未获得注册用户许可的情况下擅自将注册用户的个人资料信息出租或出售给任何第三方,但以下情况除外:注册用户同意让第三方共享资料;注册用户同意公开其个人资料,享受为其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本站需要听从法庭传票、法律命令或遵循法律程序;本站发现注册用户违反了本站服务条款或本站其它使用规定。

4、关于注册用户隐私的具体协议以本站的隐私声明为准。如果注册用户提供的资料包含有不正确的信息,本站保留结束注册用户使用网络服务资格的权利。

三、帐户密码和安全性

注册用户一旦注册成功 ,成为本站的合法的注册用户。您可随时根据需要改变您的密码。注册用户将对注册用户名和密码安全负全部责任。另外,每个注册用户都要对以其注册用户名进行的所有活动和事件负全责。注册用户若发现任何非法使用注册用户帐户或存在安全漏洞的情况,请立即通告本站。

四、拒绝提供担保注册用户个人对网络服务的使用承担风险

本站对此不作任何类型的担保,不论是明确的或隐含的,但是不对商业性的隐含担保、特定目的和不违反规定的适当担保作限制。本站不担保服务-定能满足注册用户的要求 ,也不担保服务不会受中断,对服务的及时性,安全性,出错发生都不作担保。

五、有限责任

本站对任何直接、间接、偶然、特殊及继起的损害不负责任,这些损害可能来自:不正当使用网络服务,在网上购买商品或进行同类型服务,在网上进行交易,非法使用网络服务或注册用户传送的信息有所变动。这些行为都有可能会导致本站的形象受损,所以本站事先提出这种损害的可能性。

六、通告

所有发给注册用户的通告都可通过重要页面的公告或电子邮件或常规的信件传送。本站的活动信息也将定期通过页面公告及电子邮件方式向注册用户发送。注册用户协议条款的修改、服务变更、或其它重要事件的通告会以电子邮箱或者短信进行通知。

七、注册用户的建议

奖励注册用户在他们发表的一些良好建议以及一一些比较有 价值的策划方案时,本站愿意展示用户的构想落于实现。

八、责任限制

1、如因不可抗力或其他本站无法控制的原因使本站销售系统崩溃或无法正常使用导致网上交易无法完成或丢失有关的信息记录等,本站不承担责任。但是本站会尽可能合理地协助处理善后事宜,并努力使客户免受经济损失。

2、除了本站的使用条件中规定的其它限制和除外情况之外,在中国法律法规所允许的限度内,对于因交易而引起的或与之有关的任何直接的、间接的、特殊的、附带的、后果性的或惩罚性的损害,或任何其它性质的损害, 本站、本站的董事、管理人员、 雇员、代理或其它代表在任何情况下都不承担责任。

九、法律管辖和适用

1、本协议的订立、执行和解释及争议的解决均应适用中国法律。

2、如发生本站服务条款与中国法律相抵触时,则这些条款将完全按法律规定重新解释,而其它台法条款则依1旧保持对注册用户产生法律效力和影响。

3 本协议的规定是可分割的,如本协议任何规定被裁定为无效或不可执行,该规定可被删除而其余条款应予以执行。

4、如双方就本协议内容或其执行发生任何争议,双方应尽力友好协商解决;协商不成时,任何一方均可向本站所在地的法院提起诉讼。

十、其他规定

1、如本用户协议中的任何内容无论因何种原因完全或部分无效或不具有执行力,本用户协议的其余内容仍应有效并且对协议各方有约束力。

2、本用户协议中的标题仅为方便而设,不具法律或契约效果。

 

同意
取消
状态变更提示
状态变更提示:您的账户在另一设备上进行登录,提示后 2S 后 自动跳转到登录页面
同意
取消
提示

本平台会尽快针对您提出的主题搜集相关借鉴资料, 搜集结果会在3个工作日内发送到您的会员中心, 请注意查看,未及时收到信息可随时联系客服。
提交成功
提示

您已提出了一条帮我搜未完成,请您耐心等待或联系客服。
如何联系客服
上传凭证

只支持jpg、jpeg、png格式

上传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