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善治谱新篇】仁寿公安深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
近年来,仁寿县公安局立足全国百强县、百万人口大县社会治理实际,深入贯彻县委、县政府“12345”发展战略和眉山公安“八大行动”“八大攻坚”部署,认真落实县局“1136”工作思路,以深入开展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示范城市”创建活动为抓手,锚定特警“专、精、强、新”的发展方向,全面加强特警专业力量体系能力建设,探索实践“反应快速、机动灵活、精准高效”的巡逻防控勤务模式,积极构建全域覆盖、多元联动、快速反应、巡处结合、高效处置的巡逻防控体系,推动基层社会治理不断走深走实,稳步向“深耕善治”有效转型。
一、提高三高站位,推进“四队”建设
高站位研究部署、高质量推动建设、高要求专攻精练。按照相关要求,专题研究“四支队伍”建设实施意见,以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为基点、以应对各类风险隐患为契机,从布局、建设、支撑实战等方面,加快部署和推进特警专业力量体系建设。对标“四支队伍”建设,对突击攻坚、安检排爆、防暴处突等工作进行科学统筹,紧抓队伍组建、装备配备、能力素质“三个达标”,重点推进高楼街巷捕歼、反恐防暴处置、交通工具反劫持等战术战法训练,不断提升特警队伍一招制敌本领,截至目前,已建成1支突击队、1支机动队,排爆队和无人机队已筹备完成。
二、做实圈层一体,深化大联控巡防
打造核心防控圈、做实联防查控圈、形成县域预警圈。按照“135分钟”快反要求,在主城区建立3个屯警点,依托一体化指挥平台,实现“扁平指挥、就近调警、快速反应”的指挥快处体系。根据城区实际,将城区划分为5个网格,在每个网格单元内常态保持2车4人为一组的骑巡队,开展“织网式”巡逻,实现“警力常在、警灯常闪、警察常巡”。在城郊区,设置巡特警、派出所、社区共用警务室,开展由公安主导、合力联防的城郊巡防工作,实现共建共治。以城市外围的高速公路收费站、交警执法站、交通检测站、治安检查点为基础,向县域内建立辐射查控圈,对外来风险进行预警及先期处置,实现触圈感知预警查控一体化。
三、突出三化作用,夯实大防控基础
驻点防控阵地化、经纬防控错时化、巡防联动一体化。巡警街面警亭5个,分别处在城区的重点要道部位,既担负着方便群众报警求助职责,更肩负着警亭周边治安圈层防控作用,紧紧围绕警亭所在区域,将重点部位、警情多发和治安混乱点位纳入防控重点。在城区5个网格实施巡防全覆盖基础上,根据季节规律发案特点,适时调整巡防勤务,突出对季节规律发案重点防控,实施对辖区内重点部位的精准管控,最大限度减少影响稳定因素,最大限度遏制可防控性案件发生。根据警情信息和发案规律,动态开展分析研判,使警力主动向案件高发、防范薄弱、人员密集时段倾斜,全面提高街面见警率、管事率。
四、聚强三方力量,增强大支撑后劲
向政府借力、向警种借梯、向群众借智。紧盯“打防管控治”,全力将社会面整体防控工作上升为党政工程,全面部署推动社会面巡控体系建设,专题指导社会治安防控、网络安全、道路交通、巡特警队伍专业化建设等工作,相关警种专业技能和业务水平得到大幅提升。充分发动党政、社区干部、网格员、治安积极分子、企业保安、小区物管等社会力量,组成62支巡逻队,形成警种联动、警保联控、警民联防的“三联”勤务,不断推动警务运行机制深度融入基层社会治理。
四川新闻网2023-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