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报道周口公安机关社会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经验做法
2021年下半年以来,按照河南省委书记楼阳生,副省长、公安厅厅长顾雪飞关于推动社会治理重心下移,把风险矛盾化解在基层,着力解决“靠天吃饭”问题的部署要求,周口市立足农业大市、人口大市、各类潜在矛盾风险点多等现实特点,以“三零”平安创建为载体,以淮阳区公安局为试点,深化“一村(格)一警”战略,聚焦重大矛盾超前排查化解,以小切口解决大问题。通过近一年的试行,周口市淮阳区公安局创新推动社区警务网格与疫情防控网格深度融合,建立健全十类重大矛盾纠纷主动发现、调处管控机制,坚持大概率思维防范小概率事件,实现各类风险隐患超前处置、精准拆弹。
2022年8月10日,人民公安报在第7版以《不等矛盾“找上门” 凝心聚力“治未病”》为题,对周口市淮阳区持续提升社会治理效能,推动社会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经验做法进行了专题报道。
全文如下:
不等矛盾“找上门”
凝心聚力“治未病”
——周口淮阳公安机关创新治理模式主动有效化解矛盾纠纷
通讯员 张晓雷 王 丽
2021年以来,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区公安局不断探索基层社会治理新路子,推行“社区民警包片、专职辅警包村、网格员包点”的三级管理模式,建立重大矛盾纠纷主动发现调处管控机制,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一村一警”实践经验。
“一村一警”工作是2014年河南省公安厅党委探索建立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八年来,“一村一警”工作持续推进、完善提升,在创新基层社会治理中日益焕发出无限生机,成为新时代“枫桥经验”在河南的生动实践。
“淮阳区公安局以建立重大矛盾纠纷主动发现、调处管控机制为突破口,通过建立完善力量体系、工作体系、保障体系,进一步推动警力下沉、警务前移、保障下倾,有效解决了基层基础工作谁来干、干什么、怎么干好的问题,是对‘一村一警’工作的创新发展。”周口市副市长、公安局局长张元明说。
据了解,淮阳区这一模式已在周口市全面推广。
走进千家万户
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
7月16日,烈日炎炎,王店派出所民警来到村民梁某家中,这已经是民警第7次到梁某家走访了。去年10月,梁某与邻居田某因排水纠纷引发矛盾,两家人手持铁锹农具对峙。收到治安信息员发来的消息后,王店派出所民警火速赶到现场,控制住局面,并立即协调乡民政所、司法所、妇联等多部门组成调处小组,多次前往双方当事人家中耐心沟通调解,并协调帮助解决双方家庭困难。历时20余天,最终促成双方达成和解。此后的半年多时间里,驻村民警和辅警每月都要到梁某家走访一次,拉拉家常,询问近况。
一次成功调解,避免了事态进一步恶化,这是淮阳区公安局成功调处重大矛盾纠纷的一个缩影。
2021年7月以来,周口市公安局立足下先手棋、打主动仗,结合辖区实际,以淮阳区公安局为试点,持续深化“一村一警”工作机制,探索创新本地特色的基层社会治理模式,建立十类重大矛盾纠纷主动发现、调处管控机制,坚持以大概率思维防范小概率事件,力争实现各类风险隐患超前处置、精准“拆弹”。
淮阳区公安局在探索十类重大矛盾纠纷主动发现、调处管控机制工作中,建立“社区民警包片、专职辅警包村、网格员包点”的三级管理模式,民警辅警和网格员走村入户,依托重大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夯实基层社会治理基础,促进千家万户和谐,守护一方百姓平安。通过一年时间的试行,淮阳区公安局共排查化解典型矛盾纠纷510起,化解率达100%,实现命案零发生。
聚焦主动发现
让矛盾纠纷消解于萌芽状态
淮阳区面积广、常住人口多,各类矛盾纠纷复杂多样,特别是一些家庭矛盾、情感纠葛等极具隐蔽性,极易引发重大刑事案件。如何及时发现化解、把各类风险矛盾处置在萌芽阶段,成为摆在淮阳区公安局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对此,淮阳区公安局不等矛盾“找上门”,主动沉下身子找矛盾。
经过深入探讨,结合当前社会稳定形势,淮阳区公安局决定从重大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严防重特大案事件入手,着力破解基层社会治理问题。淮阳区公安局党委班子成员走遍辖区派出所,与民警、村干部、村民代表座谈,与相关警种部门研判引发各类重特大案事件的因素,分析梳理出十类重大矛盾纠纷类型,有针对性地构建主动排查发现矛盾纠纷的工作模式:社区民警、专职辅警常态化开展入村入户走访,主动排查发现,并作为“一村一警”日常工作的主要内容;治安信息员发挥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主动报告;公安机关各职能部门在日常工作中通过研判梳理异常警情、异常信息、异常案件,从中发现线索,并分类分级组织相关部门开展调处管控。通过多层次、多渠道、多手段,实现由被动处置向主动发现、超前处置的转变。
工作中,淮阳区公安局在现有信息收集研判机制下,结合实际,进一步拓展及时发现矛盾纠纷线索的渠道,联合相关部门及时开展化解工作。该局与区人民法院建立“警法联调”机制,对当事人拟到人民法院立案的有关婚姻家庭纠纷、土地承包纠纷、邻里矛盾、赡养纠纷、小额民间借贷纠纷、行业纠纷、人身损害财产赔偿等纠纷,由人民法院通报公安机关,警法联合开展先行引导调处化解。公安机关全程跟进,持续开展矛盾调解,防止矛盾激化引发案事件。
为了提升化解重大矛盾纠纷的成功率,淮阳区公安局建立“红、黄、蓝”三色评估调处制度,对发现的各类重大矛盾纠纷信息进行分析研判。风险等级高的标为“红色”,协调多方力量重点关注解决;经过一段时间调处,尚在可控范围的降级为“黄色”,持续开展化解工作;化解结束的降级为“蓝色”,日常予以关注,防止出现反复,直到矛盾完全化解。
“我们实行跟办制度,以不化解不销案为原则,对每起重大矛盾纠纷实行一案一议一台账,明确分包责任领导和责任人,全程跟踪督办,直至彻底化解。对涉及法院、民政、妇联等相关部门的问题,邀请相关人员共同参与;对于不属于公安机关管辖的,立即上报属地政法部门,归口推送相关部门并协同调处。”淮阳区公安局副局长许明伟说。
可控范围的降级为“黄色”,持续开展化解工作;化解结束的降级为“蓝色”,日常予以关注,防止出现反复,直到矛盾完全化解。
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
数千名治安信息员上岗
淮阳区公安局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在建立“一村一警”工作机制的基础上,按照“1+1+N”原则(1名社区民警、1名专职辅警、N名疫情防控网格员),建立“社区民警包片、专职辅警包村、网格员包点”的三级管理模式,疫情防控网格员同时担负起治安信息员的职责。
疫情防控工作中,河南省市县三级均构建起每30户至50户设置一名网格员的机制,多由村干部和有一定威望的人担任,在多轮次的疫情防控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也得到了群众的普遍认可和拥护。淮阳区公安局敏锐意识到,这些网格员遍布全区的各个角落,按照疫情防控要求定期开展人员排查,对各村的情况非常熟悉,若把这支力量组织起来,必能在平安创建工作中发挥不小的作用,成为深化“一村一警”机制、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重要支撑点。为此,淮阳区公安局积极推动区政府出台相关文件,由公安机关聘请全区484名网格长、6415名网格员兼任治安信息员。这些治安信息员被形象地称为“小灵通”和“包打听”,他们发挥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成为公安机关的“千里眼”和“顺风耳”。
同时,淮阳区强化党建引领作用,把政治素质高、服务协调能力强的党员选为网格党小组长,建立“派出所+行政村+网格党小组”联动机制,定期召开会议,由派出所党支部书记、村支部书记、网格员党小组长参加,共同协商问题、资源共享、服务共办,实现党的组织和工作在网格全覆盖,提升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效能。
为了让治安信息员队伍更安心、积极地开展工作,淮阳区出台了一系列治安信息员奖励制度。凡提供重大矛盾纠纷信息、在预防和防范重大案事件和重大命案发案上起重要作用的,给予200元至500元现金奖励;对上报违法犯罪线索帮助公安机关侦破重特大案件的,视情给予奖励;对表现特别突出的治安信息员,推荐进入当地村(社区)“两委”班子。这些举措极大地调动了治安信息员的工作积极性。
“哪个村有夫妻吵架动手了,谁家地头有矛盾纠纷了,我们发现后都会第一时间上报派出所,管片包村的民警辅警就可以及时化解处置了。”淮阳区郑集乡官路边村治安信息员禇光明说。
目前,周口市已全面推广了淮阳的这一经验做法,全市疫情防控网格员全部被聘任为治安信息员。
推动警力下沉
100名驻村辅警深耕“责任田”
近期,豆门派出所辅警周浩走访时,听到豆门乡孙店村治安信息员反映:在与村民孙某聊天时,了解到孙某要找豆某一家人算账。周浩迅速找到村干部了解情况,得知孙某曾为豆某打工,但一年多来豆某都没给孙某兑现工资。孙某多次索要无果,认为豆某在欺负他。
周浩及时将这一信息报告给豆门派出所所长兰晓飞。兰晓飞感到事态严重,立即赶到孙营村,会同村干部寻找孙某,却发现孙某已经不知去向。为避免事件失控,兰晓飞想方设法联系到孙某进行劝导:“我是豆门派出所所长兰晓飞,你的情况,我们正在帮你协调解决。在问题解决之前,请你千万不要采取过激行为。要知道一失足成千古恨,要多想想家庭和孩子。”同时,兰晓飞立即找豆某做思想工作,让豆某把孙某的工资结清,并不停给孙某发信息、打电话,讲政策、讲法律,谈亲情、说家庭。经过两个小时的交流,孙某终于打开心结,在电话里嚎啕大哭,表示如果不是民警及时出面解决事情,自己肯定要做出傻事,会悔恨终生。
这起矛盾纠纷之所以得到圆满解决,主要得益于淮阳区公安局警力全面下沉、辅警专职化带来的基层基础工作强化。
为破解长期以来经济欠发达地区“一村一警”工作落实不到位的问题,淮阳区公安局在大量调研的基础上,认识到要想做好“一村一警”工作,县级公安机关必须将“一村一警”工作与新时代“枫桥经验”有机结合起来,在真正做实上下功夫、在创新机制上做文章。
淮阳区公安局选派100名辅警常驻100个社区警务室,每天走村串户,认真做好矛盾发现、隐患化解、治安防控、走访宣传、服务群众等工作。这些扎根基层的警务人员和6000余名网格治安信息员,共同织密了全区平安建设的防护网。
建立保障机制
做实公安基层基础工作
做实“一村一警”工作的前提,是要让派出所强起来、民辅警专起来、警务室建起来、基层工作实起来,让民辅警“能吃、能住、能工作”。为进一步深化“一村一警”工作机制、做实公安基层基础工作,周口市委主要负责人多次深入派出所实地调研,提出指导性意见;淮阳区委、区政府领导大力支持,协调为警务室选址并到警务室指导工作,全区高标准新建或改建100个警务室,推动警务室建设整体提档升级;淮阳区积极推动派出所所长进乡镇政府班子,党员民警辅警兼任行政村支部副书记、非党员民警辅警兼任行政村副主任实现全覆盖,有效统筹、整合基层资源,推动基层共建共治共享,有效激发了基层工作活力。
为助推河南省委组织部部署开展的“五星党支部”创建活动在淮阳区落细落地,淮阳区公安局以“五星”之一的“平安法治星”为重点,全面开展“五星警务室”创建活动,每半年评比一次,奖惩分明,得到当地党委的普遍认同和支持,全区掀起了竞相争先建设警务室的高潮。对于常驻社区和村庄的专职辅警,淮阳区公安局在专职辅警入党、层级晋升时给予优先考虑,真正让专职辅警政治上有待遇、生活上有保障、精神上有激励。
一系列保障、奖励机制激励下,淮阳区矛盾化解的力度更大,老百姓的满意度也随之提升。“现在有啥烦心事、有啥矛盾,不出村就有民警来调和,我们也习惯了有事找民警。”白楼镇于庄村村民曹月立高兴地说。
把钱花在刀刃上,把人用到关键处。淮阳区把人力、财力倾斜在重大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上,成效到底如何?一组数据给出了答案:以淮阳区西关派出所为例,自去年下半年推行重大矛盾纠纷主动发现、调处管控机制以来,辖区刑事案件数同比下降40%,治安案件数同比下降50%。“群众撕扯着来评理的少了,簇拥着前来送锦旗的多了。”西关派出所所长毛连见说。
淮阳区副区长、公安局局长王乾辉告诉记者,通过建立重大矛盾纠纷主动发现、调处管控机制,淮阳区迅速形成“党政领导、公安主导、多元共建、社会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模式,解决了过去“一村一警”实践过程中的难点以及平安建设缺少抓手的问题。实践证明,淮阳区公安局的这一做法,以小切口解决了大问题,特别是有效破解了统筹发展和安全的难题。
为了使辖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淮阳区公安局以党建队建、执法执勤、内务管理、外观标识“四个规范”一体建设为载体,强力推动派出所警务智能化、执法规范化、保障标准化、队伍正规化建设,通过做强派出所,推动做实做优“一村一警”,全力夯实基层社会治理的基石,为更加方便群众、贴近群众、服务群众贡献公安力量。
人民公安报2022-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