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昌平区“十四五”时期档案事业发展规划》发布
近日,北京市昌平区区委办公室印发了《北京市昌平区“十四五”时期档案事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档案工作的重要批示精神,紧密围绕《北京市“十四五”时期档案事业发展规划》《北京市昌平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要求,《规划》由发展环境、总体要求、主要任务、重点项目、保障措施5个部分组成,立足昌平区功能定位,明确了档案法治、资源、服务、数字化等任务,突出“四个体系”建设和“两馆建设”重点建设项目,把档案工作紧紧融入昌平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擘画了未来五年区档案事业发展蓝图,为昌平档案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行动指南。
北京市昌平区“十四五”时期
档案事业发展规划
第一部分 发展环境
一、“十三五”回顾
“十三五”期间,昌平区各级档案部门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北京市档案局的监督指导下,在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全区档案系统紧紧围绕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创新服务机制,优化服务环境,强化档案管理,扎实工作、锐意进取,圆满完成了《北京市昌平区“十三五”时期档案事业发展规划》各项任务,档案事业呈现出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态势,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档案法治建设成效显著
“十三五”期间,制发了《北京市昌平区档案局关于进一步加强档案安全工作的通知》《北京市昌平区档案馆档案利用工作管理实施细则(试行)》、《昌平区数码照片档案管理办法》、《区档案局关于在全区机构改革中加强档案工作的实施意见》等规范性文件。从2016年起,开始以“双随机”抽查的形式开展档案行政执法检查,形成了检查、整改、督查、复查、通报工作机制,检查覆盖率实现100%,推动解决了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有效提升了依法治档水平。以“12·4”宪法宣传日、“6·9”国际档案日暨北京市档案馆日等特殊节点为契机,持续、广泛、深入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等法律法规宣传,进一步提高了公务人员和广大群众的档案意识和法治观念,为档案事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法治环境。
(二)档案服务水平全面提升
参照《北京市区县档案馆馆藏开放工作管理办法》,及时修订《昌平区档案馆档案开放工作制度》和《昌平区档案馆档案开放鉴定细则》,累计完成馆藏181223件到期档案的开放鉴定工作,其中72787件开放、108436件延期开放。已鉴定档案数量占应鉴定档案的64%;开放率为40.16%。制定《昌平区档案馆档案利用工作管理实施细则(试行)》,累计接待利用者42291人次、利用档案48734卷(件、次),出具证明53475份,为推进中心工作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档案支持,极大满足了人民群众查档用档需求。盘活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功能,开展《京畿昌平》《昌平区“两学一做”图片展览》《中国人的骄傲——京张铁路南口段图片展》《王嵬影像档案展》《昌平记忆时光展》《档案见证历史 创新引领未来——建馆60周年图片展》等主题展览,极大激发了人民群众爱国、爱党、爱北京、爱昌平的热情。
(三)档案资源体系更加完善
“十三五”期间共接收档案58547卷(件、张),征集档案1524卷(件、张),主动拍摄照片2万余张。到“十三五”末,馆藏纸质档案47.4万卷(件、张),比“十二五”增长16.9%;照片47917张,底片32315张,录音录像档案932盘。数码照片104.44GB。全区109个处级档案室室藏档案总量达299万卷(件、张),比“十二五”增长32.3%。
(四)档案资源开发编研成果丰硕
编印《政务信息汇编》刊物106期,发行300余万册。坚持线下发行,线上推送,通过首都北京昌平网站、区档案局微信公众号等媒体提供浏览服务。先后编辑出版《昌平区“十二五”期间档案利用效果百例选编》《档案法规规章文件选编》《砥砺奋进四十载 科教新区创一流——昌平纪念改革开放40年画册》《昌平档案60年》《毛泽东与昌平》《昌平档案工作大事记(1949-2018)》等,不断开发挖掘档案信息资源,服务社会公众。
(五)档案信息化建设加快推进
馆藏档案47.4万卷(件),180个全宗,1200余万页档案,纸质档案应数字化率达到100%,生成11TB电子文件和220万条目录数据。并针对档案内容的特点设立了婚姻、土地、知青招工、独生子女等专题数据库,方便到馆人员查考利用。在昌平区华为政务云申请虚拟服务器2台、云空间40TB,并搭建档案管理系统,各立档单位可通过政务网访问该系统,实现数码照片档案在线收集、管理、利用。全区126家进馆单位全部完成了纸质档案数字化工作,整理、报送婚姻档案电子目录数据242175条,电子文件630GB,逐步实现档案信息互联互通。
(六)档案安全建设不断加强
督导全区各单位逐级签订档案安全工作责任书,明确各单位各级档案工作人员的安全责任,健全档案资源的安全责任体系。制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档案安全工作的通知》,强化各单位档案安全意识,确保我区档案资源的实体和信息安全。按照国家档案局和市局要求,强化馆库安全,制定《档案馆工作人员守则》《档案馆档案安全责任制》等库房安全管理制度,为确保库房安全提供了有力的制度责任保障。先后研究制定、修订并实施《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预案》《网站管理办法》《计算机信息系统保密工作暂行规定》等8项管理工作制度,为信息安全织密制度防护网。深入开展安全警示教育,及时组织开展安全自查活动,切实消除安全隐患,筑牢安全防线。积极完成档案馆“雪亮工程”建设,使重点部位和关键区域达到高清安全图像无死角、全覆盖。全力推进区档案馆新馆建设项目,顺利完成前期各项审批手续,已于2020年10月破土动工,进入施工建设阶段。
“十三五”期间,我区档案工作不断创新发展,取得显著成绩。被国家档案局授予“全国档案系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局馆荣获北京市档案系统先进集体、首都文明单位标兵、北京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示范单位、北京市档案系统法治宣传教育“六五”普法先进单位等荣誉。《新时期基层社保所档案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探究》《“互联网+”时代档案馆视觉形象的构建与传播》科研课题获得国家档案局三等奖、市档案局二等奖。《新时期档案馆档案用户的利用需求研究》科研课题获得市档案局三等奖。
“十三五”期间,我区档案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制约档案事业持续健康发展。主要有:社会档案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档案馆库饱和,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进馆保存需要;档案信息化相对滞后,不能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档案利用服务需求,服务保障水平还有较大提升空间;档案人才队伍建设距离新时代新要求还有差距。
二、面临形势和挑战
从国际上看,当今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形势面临更多不确定因素,而围绕信息资源开发、文化软实力运用的国际竞争越来越激烈。同时,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迅猛发展,带动了数字技术强势崛起,引领了数字经济蓬勃发展。档案工作的环境、对象、内容发生巨大变化,迫切要求创新档案工作的理论、模式和方法。
从国内来看,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出重大战略部署,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进一步提出了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的修订实施,迫切要求档案部门充分发挥党管档案的体制优势,深化依法治档,加快构建适应超大城市管理的现代化档案治理体系和档案治理能力。同时,数字政府、智慧城市、在线政务服务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档案信息利用需求,都对档案服务的思维模式、治理方式、技术方式等提出新的更高要求,档案服务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能力和水平亟待提升。档案作为战略性信息资源、基础性文化资源的价值越来越突出,档案工作的基础性、支撑性作用越来越明显,迫切要求档案服务全面数字转型和智能升级。
从北京自身发展来看,首都“四个中心”功能建设、“两区”“三平台”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等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迫切要求档案部门应势而谋、因势而动、顺势而为,主动融入全市中心工作,做好做强档案服务保障工作。
从昌平区发展来看,针对全区优化创新和产业发展布局,进一步搞活未来科学城,推进“两谷一园”建设,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深化回天地区专项治理,筑牢首都西北部生态安全屏障,统筹推进三条文化带昌平段保护建设,持续推进规划自然资源领域专项治理等全区重点工作,迫切要求档案部门做好档案指导、培训,提供高质量的档案服务和保障。
昌平区档案事业正处于创新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发展转型期和攻坚关键期。必须充分认清档案事业发展面临的形势任务,准确把握昌平区新发展对档案工作的新要求,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坚持首善标准,勇于探索、创新实践,奋力书写新时代昌平档案事业发展新篇章。
第二部分 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立足昌平区域功能定位,坚持问题导向,大力发展与首善之区相匹配,与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档案事业,以提升档案现代化公共服务能力为立足点,夯实档案工作基础,提高档案安全保障能力,推进档案工作提质增效,促进档案事业与全区经济社会文化生态事业同步发展,为加快建设科教引领、文旅融合、宜居宜业的生态城市作出积极贡献。
二、发展目标
档案治理效能显著提升。党管档案工作体制优势更加凸显,档案工作机制更加完善,档案法规制度体系更加完善健全,档案依法行政能力明显增强,社会档案法治意识不断提升,档案法治引领、规范和保障作用明显增强。
档案资源建设全面加强。建设好覆盖人民群众的档案资源体系,档案资源实现覆盖全面、内容丰富、主体多元、形式多样、结构优化,形成全民共建社会共享的档案资源建设新格局。
档案服务保障能力显著增强。不断完善档案工作服务保障机制,加强民生档案资源建设,依法加大档案开放力度,扩大档案门类跨区域、跨部门共享,提高档案利用效率。
档案现代化管理能力显著增强。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加强档案数据有序共享,更好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实现以信息化为核心的档案管理现代化的转型升级。
档案安全保障能力显著增强。建成区档案馆新馆,档案安全工作制度机制更加成熟健全,档案安全风险防范和应急管理能力持续提升,档案安全监管水平持续提高,确保档案实体与信息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档案人才队伍素质不断提升。坚持人才强档、科技兴档战略,健全人才培养激励和教育培训机制,着力打造结构更加合理、素质更加优良、作风更加过硬,与新时代档案事业发展相适应的专业化档案干部队伍。
第三部分 主要任务
一、全面提升档案法治建设水平
(一)推进法规体系建设
宣传贯彻落实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实施办法》《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办法》,加强档案规范性文件的立、改、废工作,建立健全档案法规体系。制定《昌平区开展档案法制宣传教育第八个五年规划》等文件。
(二)全面推进依法行政
动态调整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权责清单,持续提高政务服务水平,规范落实行政执法公示、执法全过程记录、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三项制度。依法对进馆单位开展档案行政执法检查,检查率达到100%,推进执法检查规范化、常态化、精准化。加大监督整改力度,依法查处档案违法行为。
(三)提高依法履职能力
不断完善档案业务监督指导工作机制。强化互联网思维,依托年度归档工作专项执法检查,采取检查为主、培训为辅的互联网+监督指导模式,实现线上指导常态化、答疑解惑实时化、业务标准统一化,达到足不出户能指导,线上培训无障碍,全面监管无差别,不断提高业务指导培训效能,不断创新、完善档案业务监管体系。在机关档案工作方面,持续深入贯彻《机关档案管理规定》,全面推行档案分类方案、归档范围、保管期限表三合一制度,完成机构改革单位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表编制和审核工作;不断完善各单位档案工作制度、规范档案基础业务工作,加强照片、音像、电子档案等各种门类和载体档案的监督、指导与检查,进一步加强对档案资源的前端控制。在企业档案工作方面,认真贯彻《企业档案工作规范》,加强对区属国有企业档案工作的监督指导,强化与主管部门协同配合,建立联动工作机制,对重点企业档案处置工作积极开展监督指导,认真做好破产企业档案处置指导工作;拓展指导渠道,积极引导非公企业开展建档工作,坚持有需必应、无偿指导、建档标准不搞一刀切的原则,密切与相关部门的沟通配合,开展个性化培训,深入非公企业进行专业指导。在基层档案工作方面,继续深入贯彻执行《村级档案管理办法》《城市社区档案管理办法》,强化镇街对农村、社区档案工作的监管力度,确保档案齐全完整,有效提升档案工作服务社会治理能力。在重大活动、重点建设项目档案方面,围绕全区重点任务,积极主动做好未来科学城建设、“两谷一园”建设、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深化回天地区专项治理、筑牢首都西北部生态安全屏障、三条文化带昌平段保护建设、规自领域专项治理等工作中重点工程项目、重大活动档案的监督指导服务,提前介入,跟踪指导,确保重大活动、重点工程档案齐全完整的留存下来。在民生档案方面,围绕“七有”“五性”,做好教育、生态、医疗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社会互助、住房保障、产林权改革等各领域民生档案的监督指导工作,开展专项培训,做好专项检查,与民生部门密切配合,将档案工作延伸到其下属单位,督促各单位做好本系统内各单位档案监督指导及培训工作。
(四)有针对性地开展形式多样的档案法治宣传活动
以“国家宪法日”“国际档案日”暨北京市“档案馆日”为契机,继续加大《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北京市实施<档案法>办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通过举办知识讲座、开展知识竞赛、印发宣传手册等多种形式的法治宣传活动,进一步强化档案工作姓党的政治属性,旗帜鲜明地坚持中国共产党对档案工作的领导,不断增强“为党管档、为国守史、为民服务”的责任感和荣誉感,不断提高档案工作者掌握和运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履行职责、推动工作的素质和能力,提高社会档案法治意识,进一步提升学法、知法、守法、用法的自觉性,为档案事业发展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深入推进依法治档。
二、全面提升档案资源建设质量
(五)扎实推进档案馆馆藏资源建设
以新馆投用为契机,稳步推进应进馆档案接收工作;重视民生档案资源建设,加大专业档案接收力度,到“十四五”末,专业档案占馆藏档案比例不低于40%;紧跟机构改革步伐,接收撤并单位、转制单位、临时机构档案进馆;及时接收重大活动、重点项目档案进馆;接收征集档案、图书资料、报刊杂志进馆,不断丰富完善馆藏资源,优化馆藏结构。强化接收档案细节管理,做好进馆前鉴定,严格清点、核查、整理、编目、消毒、上架等工作流程,确保接收档案质量。
(六)积极开展新形势下档案征集
制定《昌平区档案馆档案征集管理办法》,推动档案征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聚焦改革发展大局,围绕首都四个中心建设,立足昌平区域,突出昌平特色,开展相关档案征集活动,补充馆藏,为昌平档案资源体系建设添砖加瓦;结合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抗战胜利80周年等一系列重大活动,做好档案征集;加强境内外、区域外反映昌平特色的重要档案征集工作,改善和优化馆藏资源结构;通过发动职能部门主动记录、用好摄影家协会、组织有奖展览等形式拍摄留存反映城乡发展变化的声像档案,多渠道开展主动记录工作。
三、全面提升档案公共服务建设水平
(七)积极向社会提供档案利用服务
严格执行《昌平区档案馆档案利用工作管理实施细则(试行)》。及时了解掌握利用者需求,做到工作热情、服务周到。加强档案利用信息反馈,注重收集利用实例。进一步推进民生类档案跨馆利用,到2025年底,实现知青招工、独生子女登记等民生类专业档案在全市国家综合档案馆跨馆查阅利用。
(八)加大档案开放鉴定工作力度
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关于档案开放的规定,根据《北京市区县档案馆馆藏档案开放工作办法》《昌平区档案馆档案开放鉴定细则》等开放审核要求,按计划有序开展开放鉴定工作。进一步健全档案开放鉴定工作机制,档案馆、档案形成和移交单位要依法共同做好档案的开放审核。到2025年底,区档案馆预计完成开放审核档案30万件。
(九)紧贴时代发展开发档案编研成果
密切关注昌平区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发展进程,寻找发现档案满足社会需求的切入点、着力点,努力挖掘馆藏档案所蕴含的历史内涵、文化内涵和思想内涵。围绕全区重点工作、重要纪念日、重大活动,通过展览、编书、专题片等形式,进一步发挥档案的教育和资政功能。做好《民生信息汇编》编辑发行工作,提供民生服务,宣传档案文化。做好《红色档案 见证初心——昌平区档案馆藏革命历史档案资料选编》等编研作品的编发工作,献礼建党百年。
(十)依托教育基地创新开展宣传活动
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国际档案日、重大活动、重大时事等,策划实施固定展览,推动档案文化线上传播,唱响主旋律、弘扬正能量;组织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积极开发档案文化创意产品,打造有昌平特色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四、全面提升档案数字化建设水平
(十一)加快推动数字档案馆(室)建设
按照“全国示范数字档案馆”建设标准,以需求为导向,完成档案管理系统更新升级。统筹规划、协调推进数字档案馆建设,实档案现业务跨越发展。采取集约化模式建设政务云档案管理平台,充分发挥其优势和功效,使政务数据逐步实现互通共享。优先抓好“增量电子化”,兼顾“存量数字化”,不断丰富档案数字资源体系建设。按照国家档案局有关“数字档案室”建设标准,加大监督指导力度,探索开展数字档案馆(室)建设,力争到2025年年底建成数字档案馆系统,提升全区各立档单位信息化建设水平。
(十二)加快推进档案数据化
立档单位要做到被列入进馆范围的室藏纸质档案数字化率达到100%;区档案馆馆藏纸质档案数字化率达到100%。提高传统载体档案数字化成果质量,全面进行历史数据筛查,确保数字化成果质量符合标准要求。建设全文检索数据库,开展馆藏档案全文OCR识别,结合档案重要程度和利用频率,分类、分批次推进全馆档案数字化成果数据化,实现档案库向知识库转变,全面提升档案数据利用水平。
五、夯实档案安全建设基础
(十三)强化档案实体和信息安全保障
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认真落实国家档案局、市档案局决策部署,落实昌平区《关于进一步加强档案安全工作的通知》相关规定,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档案安全制度。继续推行各单位逐级签订档案安全工作责任书,并适时对有安全保管隐患的单位开展档案安全专项检查,强化各单位档案安全意识,对各单位档案安全工作实时监控,夯实档案资源的保管安全基础。按照国家档案局《档案工作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办法》,修订突发事件应急管理预案,明确应急处置责任和措施,开展培训或演练,不断提高应急管理能力。落实重要档案异地备份制度,做好档案异地异质备份工作。强化上网档案信息的审查与管理,做到档案安全保密万无一失。全面清查馆藏档案,完善档案标识,实现实体档案的智能化管理。
六、加快推进干部队伍建设,提高人才支撑能力
按照“教在先、严到底、爱到家、调得顺、结构好”的思路,争取在“十四五”末,干部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得到全面提升,依法行政服务和档案现代化管理能力水平得到明显提高,建成一支信念坚、政治强、本领高、作风硬,老中青梯次搭配更加合理,充满活力的干部队伍。
(十四)加强创新理论学习,补足精神之“钙”
坚持党建引领,把政治建设摆在干部队伍建设的首位,持续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体党员干部。落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制度化、常态化要求,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压实意识形态责任制,占领意识形态制高点。进一步增强党员干部“为党管档、为国守史、为民服务”的职业自豪感、担当责任感、初心使命感。
(十五)加强业务素质培训,练硬专业之“技”
档案干部既要政治过硬,也要本领高强。紧盯主责主业,千方百计提高档案队伍能力素质,以适应新时代档案工作信息化、现代化发展要求。努力建强“六支队伍”,即档案业务指导员队伍、档案业务培训师资队伍、爱国主义基地宣传讲解员队伍、档案查询服务队伍、档案安全管理队伍、档案信息化建设队伍。坚持走出去、阔眼界,持续开展“学习进高校”深造活动,拓展业务人员视野。坚持进课堂、长本领,举办全区新上岗档案员业务培训班、专题座谈培训班、继续教育培训班等档案业务培训,提升档案干部队伍的专业素养。通过选树业务榜样,开展业务交流,推动干部整体素质建设大提升、大发展。
(十六)优化干部队伍结构,激发进取之“心”
坚决贯彻新时期党的干部工作路线方针政策,最大限度激发和调动干部创造活力和积极性。用好用足“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科学统筹职数资源,有序推进择优晋升,激励鼓励更多年轻干部在新时代担起新使命,谋求新的更大作为。结合单位编制、人员退休等实际,提前谋划,加大年轻干部招录储备力度。大胆使用年轻干部,优化干部队伍结构,注重从业务科室选拔优秀人才。积极推进干部跨部门交流任职,优先选拔使用平时、借调及疫情防控中表现突出的干部,真正把经得住考验,年富力强的好干部选出来,为推动昌平档案事业创新发展提供强大人才支撑。
第四部分 重点项目
一、昌平区档案馆新馆建设项目
到2022年底前,按照面积达标、安全可靠、设施完善、功能齐全、服务便捷、绿色环保的要求,建成集档案保管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档案利用中心、政府公开信息查阅中心、电子文件(档案)备份中心于一体的昌平区档案馆新馆。
二、昌平区数字档案馆建设项目
按照“统筹规划、先进适用、安全可靠、馆室一体”原则,立足全新的管理思路和方法,“十四五”末,力争建成标准规范、技术领先、管理一流、模式先进的数字档案馆,提高对档案实体、档案内容、档案服务和档案管理的信息感知、处置能力,实现全区档案资源的智能化管理和开发利用。
第五部分 实施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
全区各镇街、各部门、各单位要根据规划提出的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结合实际制定实施方案和年度计划,加强领导,明确分工,责任到人,确保规划任务有效落实。
二、推进治理创新
适应机构改革局、馆分设的新变化,创新工作机制,形成“档案工作一盘棋,档案行政管理、档案服务双加强”的工作格局。创新监管方式,实施档案专项督查,切实满足新时期档案事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在档案信息化建设、档案文化建设、档案保护和开发等领域,拓展档案社会化服务,增强档案公共产品供给能力,以档案治理创新推进规划落地。
三、加强档案科研工作支撑
积极推进档案科研课题研究,着力解决关系档案事业发展全局和档案基础业务建设深入发展的难题,强化科研工作对规划任务完成的支撑作用。加强科研队伍建设,鼓励进行科研活动,进一步培育浓郁的科研氛围,坚持“问题导向”,积极开展档案科研课题研究,着力解决影响档案事业深入发展的瓶颈问题,加大档案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力度,强化提升科研工作对“十四五”规划任务完成的支撑作用。
四、抓好规划的组织实施
抓好规划实施的组织管理工作。围绕规划目标,细化分解任务,制定年度计划,加强督促检查;适时开展规划实施情况的阶段性检查评估工作,自觉接受市、区有关部门的监督和考核。积极推动规划贯彻落实,确保昌平区重大发展战略期的有价值档案资料信息得到齐全、完整、安全的保存和有效利用,为全区各项事业的科学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中国档案资讯网2021-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