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热线:

微信

小程序

公众号

类别:队伍建设学习案例

提出单位:**档案馆

题目:加强档案馆文化建设的思考

资料提供时间:2018-01-05

目录

更多

荔波县档案局馆开展民族文化抢救保护工作纪实 文章下载

荔波县档案局馆开展民族文化抢救保护工作纪实

近几年来,贵州省荔波县档案局馆始终把民族文化抢救、保护、传承工作作为重点工作来抓,使很多沉寂多年的民族文化精华得以展现。目前,荔波县档案馆共藏水书古籍9252册、布依文古籍857册。2008年县档案局馆列入国务院首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2014年文化部授予“全国古籍保护先进单位”。馆藏的23部水书古籍原件和17部布依文古籍原件被列入《全国珍贵古籍名录》,成为全国馆藏被列入《国家珍贵古籍名录》数量最多、内容最丰富的县级档案馆,为民族文化抢救保护和传承,挖掘民族文化,推动民族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积极贡献。

水书文化抢救与保护

为抢救、保护好水书这一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2003年,荔波县成立了“荔波县征集抢救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档案局,并牵头和相关部门协调配合此项工作的开展。

积极申报水书国家级名录。2002年3月,水书被国家档案局列入首批《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2006年6月,水书习俗被文化部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以来,荔波县档案馆藏《庚甲》《金银》《泐金》等23部水书于2008年3月、2009年6月、2010年6月、2013年3月、2016年3月文化部颁布列入全国第一、二、三、四、五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

加强水书传承人保护。自2003年以来,荔波县先后成立了“中国•荔波水书文化研究院”“荔波县水族古文字研究中心”。一是开展水书先生职称申报工作。向省文化厅呈报了16名水书师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其中,1名为国家级遗产传承人,15名为省级遗产传承人。向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呈报了13名水书师。其中,高级水书师3名,中级水书师10名。这13名水书师均为民间艺人。二是建立水书文化传承人和布依文化传承人档案。目前荔波县档案馆已建立了125个水书文化传承人和87个布依文化传承人档案。经过申报评审,现有国家级水书文化传承人2名,省级水书文化传承人3名,州级水书文化传承人4名,具有高级水书师职称的6人,中级水书师职称的10人,还聘请了县内外36名水书文化传承人为“荔波县水书研究员”,荔波民族古籍研究队伍不断壮大。三是对水书文化传承人进行培训,提高传承水书文化的热情和能力。共培训9次,其中水书业务培训7次,国际音标培训2次,共培训人员300余人次。四是开展水书习俗活动展示,不断推动水书习俗文化的开展,组织展演17次。

做好水书资源普查登记。一是深入全县各村组走访水书师,并进行登记、拍照、填写《水书传承人调查表》《水书传承人花名册》等信息,采集建立水书师个人档案。二是收集在实物上记载有水书的实物载体。

开展水书传承教育。聘请当地水书先生和歌手为水语老师,教授水族文字和水族歌谣。目前,全县有4所小学每周安排一节课时,教授简单的水族文字和水族歌谣,让水书文化的传承后继有人。

实施“水书习俗数据库”项目。为将民族文化抢救、保护和传承发展工作推上新台阶,向黔南州文化局申报“水书习俗数据库”项目。2014年4月,黔南州文化局批准了该项目,并在荔波县档案局馆挂牌成立“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水书习俗传习所”。目前已收集拍摄有水族婚嫁、祭祀、卯节、额节等水族习俗活动的影像资料20多个。

建立古籍特藏库。在国家及省、州档案部门的高度重视及档案抢救经费项目的支持下,建立了符合水书、布依文古籍及珍贵历史档案的保存条件和安全措施要求的古籍特藏库。对征集入馆的水书古籍进行高标准专门管护,使其得到切实的保护,避免各种自然损毁。

开展扫描复制工作。为减少馆藏水书原件在研究利用过程中的损坏,对馆藏水书进行全文数字化扫描复制,在研究利用过程中提供复印件,减少外界与书本原件的接触,从而减少其人为损坏。

对馆藏精品水书研究翻译、注录和整理出版。翻译出版了《泐金•纪日卷》;翻译完成《泐金•纪日卷》英文版、《陆道根源》《贪巨九星歌本》《金银卷》等水书。组织水书先生利用馆藏水书破译了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夏朝陶器碎片上24个神秘符号中的18个符号,破译和解读广西平果县挖掘出土的多块石头上刻有的文字符号以及河北省唐山市孤竹国文化遗址挖掘出土的玉器上的文字符号。

开展对馆藏重点档案的分类和编目。聘请水书先生和水书研究人员将馆藏9000余册水书按其内容分为综合、丧葬、祈福、占卜、消灾、其他6大类,编制目录号,对水书提要、来源、作者、年代等内容进行登记,编制《馆藏水书总目提要》,现已完成3000册的翻译注录和编撰“水书古文字汇编”。

做好中国水书国际编码提案工作。为使中国水书拥有国际文字编码,让中国水书在国际上得到认可。自2007年11月,启动水书申报《国际编码》工作,该项申报工作主要以荔波为主,其他县市及院校协助完成。经过7年多的艰苦奋战,2015年10月在日本松江市召开的第64次国际编码标准化组织会议上,同意受理《中国水书编码提案》。2016年9月,IS0国际编码标准化组织第65次会议在美国圣何塞召开,《中国水书国际编码提案》在IS0国际编码标准化组织第65次会议上顺利进入专家评审阶段。2017年9月,ISO国际编码标准化组织第66次会议在中国呼和浩特召开,中国代表团向会议提交《中国水书国际编码提案》,目前27国政府正投票阶段,现等待投票结果。

做好《世界记忆遗产名录》申报基础性工作。2016年,根据州委、州政府工作要求,决定将水书申报《世界记忆遗产名录》,2017年完成申遗基础性工作,争取入选2018年中国申报世界记忆亚太名录项目,列入《世界记忆亚太遗产名录》,争取入选2019年中国申报世界记忆遗产名录项目,列入《世界记忆遗产名录》。荔波县成立了以县委书记和县政府县长为组长的“双组长”制申遗领导小组,县申遗办设在县档案局。并与水家学会等部门联合开展水书申遗相关基础性工作。

布依文抢救与保护

2008年,荔波县启动开展布依文抢救保护工作。陆续从民间征集布依文原件在县档案馆统一保管,现馆藏布依文原件875册。2015年9月,荔波县成立了“荔波县布依族古文字研究中心”。目前,对馆藏布依文进行全文数字化扫描。

开展翻译工作。聘请布依先生对馆藏精品布依文《解书神庙全集》进行翻译,现已完成翻译工作,目前对书本后续工作进行校对完善,待出版。

开展《国家珍贵古籍名录》项目申报工作。2009年5月,荔波县档案馆《献酒备用》《解书神庙全集》《接魂大全》《关煞向书注解》4册布依文古籍被国务院批准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荔波县档案馆在全国率先开展布依文古籍申报《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的工作,成为文化部《国家珍贵古籍名录》评审工作中的一大亮点,也使布依族成为全国第18个既有本民族语言、又有本民族文字的民族。目前荔波县馆藏17部布依文古籍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2015年4月28日,荔波县档案馆申报的布依文古籍“贵州布依族古文字档案(贵州布依文古籍)”被国家档案局列入第四批《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目前,荔波档案馆是全国布依文古籍馆藏量最大、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册数最多的县份。取得的成效民族文化影响力不断提升。10多年来,随着荔波民族文化抢救保护工作的影响力,水书受到了国内外专家学者和新闻媒体的广泛关注。清华大学、南开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中山大学、中国社科院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会等知名高校和科研学术机构纷纷在荔波县开展水书研究工作,先后有美国、法国、日本等语言学专家纷纷到荔波考察研究水书并题词,《新华每日电讯》《人民日报》《北京日报》《参考消息》《中国民族报》《中国青年报》、中央电视台等新闻媒体纷纷对荔波的水书工作作了宣传报道。特别是中央电视台《走近科学》《中华民族》《文明中华行》栏目组,到荔波拍摄的《水书之谜》《水之族 水之书》《神秘的水书》专题片播出后,反响极大,进一步提升了荔波的知名度与影响力。

民族文化抢救保护成果显著。2008年3月,荔波县档案馆被国务院批准颁布列入首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2014年10月,获文化部授予“全国古籍保护先进单位”称号。2009年,荔波县档案馆作为代表贵州省88个县(市),唯一接受国家档案局评估工作检查的县级档案馆,8月和9月,荔波县档案馆分别被贵州省档案局和黔南州档案局表彰为“迎接档案事业发展综合评估工作突出贡献单位”。2010年2月,被县委、县政府评为“文明单位”,被黔南州精神文明委员会评为“2012—2013年度”黔南州文明单位。2012年12月,荔波县档案局馆被贵州省档案局授予“贵州省县级档案资源数据库建设示范单位”。

民族文化在抢救保护中促进各民族团结发展。在荔波县委、县政府及县相关部门的重视支持下,荔波县档案局馆十年如一日着力开展水书、布依文少数民族文化抢救保护工作,推进民族文化发展,促进了民族之间文化相互交融,加强民族团结进步。

覃毅姣

荔波县档案局馆2017-12-12

 

 

辽宁省档案馆展示档案文化发挥社会教育职能 文章下载

辽宁省档案馆:展示档案文化发挥社会教育职能

辽宁省档案馆自1988年参加省政府举办的“腾飞的辽宁”大型展览以来,不断强化社会教育职能。2013年8月15日,随着新馆的落成使用,在更为先进的硬件设施基础上,以固定展览为依托,以临时展览、巡回展览、网上展厅为补充,本着深挖馆藏,展示地域文化特色,打造抗战展览品牌,讲好辽宁故事,涵养青少年家国情怀、协作融合的工作理念和方法,使辽宁省档案馆的社会教育功能得到了充分、有效的展示和发挥。

深挖馆藏,展示地域文化特色

主题是展览的“魂”,是展览的生命力之所在。新馆建设之初,辽宁省档案馆便将展览的主题设计提上重要议程,确定了抓住馆藏档案特点、展示地域文化特色、以档案讲故事、以档案说历史的办展思路,并在此基础上最终完成了“清代皇室档案”和“辽宁记忆”两个展览的陈列布展。

辽宁是满族的故乡,清王朝的发祥地。清入关后,尊崇这里为陪都,并自乾隆八年及九年定下规制,将清中央机构形成的《满洲实录》《满文老挡》《清实录》《清圣训》《清玉牒》等各精写一份送至盛京故宫典藏,永为定例,由此形成了辽宁省档案馆馆藏的一大特色珍藏。“清代皇室档案展”便依托馆藏中的这些珍贵的清代皇室档案、典籍,结合现代声光电等多种手法,生动展示了皇室典籍华美的外观、丰富的内容,陪都盛京的文化特色以及满族东北崛起、清帝东巡等方面的内容。正因为把握了地域文化特色这一关键,该展览一经开放便成为展示辽宁的一张名片,先后接待了全国各地参观团体近千个,参观者6万余人。

“辽宁记忆展”撷取近500件馆藏珍品档案,系统展示了辽宁自“第一只鸟飞起,第一朵花盛开”的远古化石和古人类遗址至明清时代的兴衰更替、民国奉系军阀时期的风云变幻、“九一八”事变后东北艰苦卓绝的抗日斗争、解放战争的历史画卷,以及新中国成立后辽宁发展的日新月异及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恢弘发展历程。该展览作为向家乡人传播历史文化的窗口,开展以来广受好评,成为发挥社会教育职能的重要阵地。

此外,辽宁省档案馆还坚持在每年“五一”小长假期间正常开放,举办“贴近皇室典籍 品读清代历史”等活动,对外展出《清玉牒》等珍贵档案原件,到档案馆观展已经成为很多沈阳民众“五一”出游的首选。辽宁省档案馆还围绕展厅中的档案展件,讲述辽宁历史故事,结集成“风物辽宁”系列丛书出版,该书于2015年获评“全国优秀社会科学普及作品奖”。

积淀内涵,打造抗战展览品牌

档案展览的核心竞争力在于档案的真实性和历史的权威性,这也正是档案展览品牌的内涵所在。而档案尤其是占馆藏主要成分的文书档案作为一种片断性的文字记载,往往无法像文物、影像那样给观众带来直观的印象,可视性不强,这就需要办展人员对档案进行研究、解读,变“死档案”为“活信息”“活故事”,从而可以生动、形象地传递给观众。因此,积淀展览品牌内涵的过程,就是对馆藏档案进行深入研究的过程。

多年来,辽宁省档案馆立足于馆藏的日本侵华时期档案,深入进行日本侵华史和抗战历史的研究,并在这一专业领域培养出一批专家,同时也打造出抗战档案展览的重要品牌。2005年、2015年,辽宁省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70周年的两次大型专题展览均由省档案馆承办,展出面积均超出1000平方米,参观群众络绎不绝。“铭记历史 开创未来——辽宁省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主题展览”的参观人数更是突破10万人次,创历史新高。辽宁省委领导参观展览后给予充分肯定,称其“为全省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提供了重要资源,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了一个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的重要阵地”。

在筹办展览的同时,辽宁省档案馆深入挖掘档案信息资源,通过科学整理和研究,编辑出版了《东北抗日义勇军档案史料》一书,首次集中公布了尘封半个多世纪的东北抗日义勇军原始档案2000余件,在国内外引起高度重视。中国军事科学院等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认为,东北抗日义勇军档案史料的公布,真实再现了东北抗日义勇军百折不挠的艰苦斗争、以身殉国的血战历程、可歌可泣的英雄业绩,填补了国内外抗战史研究的空白,对妄图否认侵华战争史实和罪证的日本政客和右翼势力给予了有力回击。该书的出版发行获评辽宁省直机关2015年第三季度最佳实事。

创新拓展,讲好辽宁故事

档案展览因其陈列主体多为文字,形式相对单一,因此对于讲解的依存度非常高,讲解人员的表达水平就成为决定展览传播力、影响力的重要因素。为讲好档案故事,在讲解人员的选用上,辽宁省档案馆坚持正规、专业的原则,以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方式聘用了4名专职讲解员,均为大学本科播音主持专业毕业。入职后,由办展人员对其进行档案、历史知识的培训,使讲解与展览内容相得益彰。

随着社会需求的日益提升,讲好档案故事也需与时俱进。辽宁作为老工业基地,省委、省政府一向重视实体经济,并不断寻求国际交流合作,吸引外资企业落户辽宁。为更好地服务经济建设,向外商宣传推介辽宁的历史文化,2016年年初,辽宁省档案馆着手实施双语讲解计划,并于5月和8月先后接待欧盟商会、德国驻沈阳总领事等60余人参观,解说员全程英文讲解,收到很好的效果。华晨宝马汽车有限公司工艺规划部副总裁Maximilian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在德国,我看过相似的展览,但是,没有见过对档案保存得这么完整的。我非常欣赏中国对档案保存的力度,让我对中国的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对于工作在中国的外国人来讲,是非常非常有收获的。”辽宁电视台、《辽宁日报》、新华网等媒体对活动进行了报道,辽宁省档案馆展览的品牌形象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互动实践,培养青少年家国情怀

2015年11月,辽宁省档案馆被教育部、国家档案局授予全国中小学档案教育社会实践基地。为充分发挥教育基地的功能,我们秉持“从近处着手,向长远推进”的理念开展工作,根据辽宁省档案馆地处沈阳市浑南区这一区位特点,主动与浑南区教育局联系,本着“承接过去、面向未来”的责任与共识,签署了《中小学生档案教育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共建协议》。自2016年秋季学期起,浑南区31所中小学校的3万多名学生于每周三、周四和周五分期分批到辽宁省档案馆参观展览、观看视频、听取讲座。辽宁省档案馆还与北京师范大学沈阳附校、浑南区第一小学开展了深度合作,共同开设历史课堂、合作开发中小学生爱乡课程,使档案馆的社会教育职能得到了更加充分的发挥。

协作融合,1+1大于2

在展览筹办、宣传方面,辽宁省档案馆以部门联合为着力点和突破口,取得了1+1大于2的效果。

2015年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主题展览之所以在全省产生巨大的影响,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辽宁省档案馆与省委宣传部合作,将展览纳入到全省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系列活动。

2016年6月29日,为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辽宁省档案馆与省直机关工委合作,在国家档案局、中央档案馆的大力支持下,联合举办了“信仰的力量——‘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主题展览”,在全省“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中,掀起了持续的参观热潮,共有机关、学校、部队、企业、社区等300余个团体1.3万余名党员观展,受到参观者广泛赞誉,辽宁电视台、辽宁电台、《辽宁日报》、新华网等主流媒体多次对展览进行深入报道。辽宁省委领导在展览的总结报告上批示:“活动成功,谨表祝贺!”并对省档案局、省直机关工委“相互联合,利用各自优势,广开思路,挖掘资源,组织活动”的做法予以充分肯定,称赞其“改变了单打独斗的方式,取得1+1大于2的效果,值得总结”。此项工作获评省直机关2016年第三季度最佳实事。

此外,2016年辽宁省档案馆还与《辽宁日报》合办“铁纪铁流展”、与省委老干部局合办“向长征精神致敬!——辽宁27位老红军英雄事迹展”,均收到良好的社会反响。

《全国档案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指出,“十三五”时期,档案工作要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为先,对档案展览工作的开展、对档案馆社会教育职能的发挥,提出了更高的发展目标。以创新为驱动,以展览为带动,以业务钻研和人才培养为支撑,以协作融合、宣传推广为抓手,辽宁省档案馆将在拓展档案馆社会教育职能的道路上,继续积极探索、努力实践。

赵景祥

辽宁省档案馆2017-9-8

 

 

浅谈档案馆在城市文化建设中的功能作用 文章下载

浅谈档案馆在城市文化建设中的功能作用

张春蕾

摘 要: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进步发展,档案馆在城市文化建设中的功能作用日益彰显。以有着悠久历史和丰富的档案文化资源的牟平充分发挥档案馆文化建设三大功能作用:一、充分发挥档案传承功能作用,为城市文化建设“延脉”; 二、充分发挥档案馆宣传教育功能,为城市文化建设“造势” ;三、充分发挥档案馆利用服务功能,为城市文化建设“强基”。 按照城市文化建设的总体要求,扎实推进档案文化建设,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

关键词:档案馆;文化建设;功能作用

档案是过去和现在的社会活动直接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具有保存价值的历史记录。档案的原始性、真实性和第一手材料的特征,决定了档案是城市文化建设的基石。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进步发展,档案馆在城市文化建设中的功能作用日益彰显。以有着悠久历史和丰富的档案文化资源的牟平为例,近年来,牟平区委、区政府审时度势,适时提出了《关于加强全区文化建设的意见》,为合理开发、利用牟平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继承弘扬牟平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更具魅力的牟平文化特色提供了契机。现结合工作实践,就档案馆在城市文化建设中的功能作用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1 充分发挥档案馆文化传承功能,为城市文化建设“延脉”

近年来,伴随着城市经济社会和文化事业的快速发展,我们的档案事业也在这一进程中得到了同步发展并取得了显著成绩,档案馆已经在城市文化建设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其地位正在日益显现。为此,在推进城市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必须进一步强化措施,依托综合档案馆“珍藏档案,存真求实,探索规律,鉴往知来”的优势,重点在克服社会档案意识淡薄、征集困难和保管条件落后等方面下功夫,充分发挥档案馆的文化传承功能,不断延续城市文化建设脉络。

一要加大档案宣传力度。发展档案文化需要全社会形成共识,尤其需要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要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新闻媒体,广泛宣传《档案法》,努力展示档案馆在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和成就,用充分的事例说明档案与文化建设的相互联系,为发挥好档案馆的文化功能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二要积极整合集聚资源。收集、保管档案,是进行档案利用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没有系统的收集和完善的保管,难以进行后续的整理、研究、利用工作。因此档案馆要通过多种途径,从为现实、为未来服务的着眼点出发,在加强日常档案资料收集的基础上,将体现本地优势的重大事件和自然事件的档案材料,当地各个历史时期和当代有一定影响的名人档案逐步收集进馆,以形成全面的、系统的、有特色的馆藏文化,为城市文化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文化资源积淀。

三要切实改善保管服务条件。要树立“大文化”观念,将档案馆纳入整个城市大文化的范畴去整体谋划,制定城市档案馆等公共文化设施长远发展规划,搞好城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的整合,力求使档案馆建设成为设计科学、功能齐全、设备先进、环境优雅的城市标志性建筑,以提升我们的城市文化品位和公共服务水平。在建设规划中,要充分考虑到城市人口增长趋势和档案累积量等因素,标准规模适度超前。同时还可以在其中规划开辟大型综合展室,全方位地展示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等城市精品文化底蕴,改变城市对外宣传展示单一、零星、分散的不利局面,与其它文化展示形成互补。

2 充分发挥档案馆宣传教育功能,为城市文化建设“造势”

在推进城市文化建设中,要面向广大市民,充分发挥档案馆的宣传教育功能,注重“造势”鼓劲,努力营造档案馆为城市文化建设服务的良好氛围。

一要面向大众。要按照文化建设中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要求,把广大市民作为教育对象,充分依托和发挥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作用,以革命历史档案和反映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的现行档案为内容,通过陈列、展览、出版等形式,大力弘扬新时期精神风貌,着力塑造城市人文情怀特质,不断激发广大市民参与文化建设的热情。

二要把握时机。要注重利用公民道德教育日、档案法制宣传日等重大节会,加强《档案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引导单位和个人自觉履行《档案法》规定的义务,规范档案工作行为,依法管理档案,以此来促进城市文化建设。

三要形式多样。要紧紧围绕城市政治、经济、文化建设和社会发展现实,充分发挥档案馆的功能作用,运用多种形式为社会提供更多档案文化资源服务。要加大对馆藏档案的文化价值开发力度,重视强化档案编研工作,主动提供利用。广泛开展档案进社区、档案进学校、档案进家庭等活动,使档案馆工作更贴近群众,深入民心,促进城市社区文化建设。

四要注重实效。千方百计把档案从库房尘封中“解放”出来,让档案走进千家万户,融入到普通老百姓精神文化生活中去,改变他们信息滞后状况。要发挥档案馆自身优势,适时制造一些档案文化热效应,形成对社会公众的视觉和心理冲击,增强民众对档案馆的亲和力,逐步改变社会对档案概念的认识偏差和心理误区,进一步凸现档案的文化属性。

3 充分发挥档案馆利用服务功能,为城市文化建设“强基”

档案是“没有渗过水的史料”,同时也积累了文化建设中形成的第一手材料,是实实在在的看得见、摸得着、不可再生的、有凭证作用的文化资源,在为党委、政府和社会公众服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在推进城市文化建设工作中,要切实树立“大档案”观念,加大馆藏档案开发利用力度,为城市文化建设强筋。

一要树立城市“大档案”观。加快建立档案馆与博物馆、图书馆、纪念馆等文化单位相互协调的工作机制,形成资源共享与优势互补良好格局。综合档案馆要与城建、城管、土管、房产、户籍等专业档案馆配合联动,妥善、完整、安全地收集、保存城市建设发展历史,为城市历史文化遗存的修复保护提供服务。

二要丰富编研题材。开展编研工作是档案馆文化功能实践的重要环节与步骤,要通过开展有实际利用价值、具地方特色的专题编研活动,将许多鲜为人知的檔案史料公布于众,扩大档案工作、档案事业的社会影响力,丰富城市文化建设内涵,促进城市文化精品生产。要围绕城市文化建设需求,积极筛选一批适合的编研题材,最大限度地满足党委、政府和社会公众对档案信息的需求。

三要着力提升档案现代化管理水平。要加大对档案馆的资金和现代化设施设备投入,以推动档案馆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加快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最大限度地发挥档案馆在城市文化建设中的“中心辐射”功能,全面提高档案馆文化品位。同时,档案馆要积极运用现代化手段提供利用服务,提高档案管理技术水平,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档案数字化工作,不断提高为城市文化建设服务的效率。

总之,档案馆作为城市文化建设的生力军和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资源储藏地,必须不断增强自身文化素质,充分发挥其独特的文化传承、宣传教育和利用服务功能作用,不断创新,重点突破,用更有效的文化服务和更优质的文化产品,向社会展示其特有的文化价值和文化魅力,只有这样,才能最终在城市社会文化体系中确立自己的位置,在文化强市建设中有所作为,做出新贡献,创造新业绩。

参考网2018-1-2

 

 

倪晓春:关于综合档案馆公共文化空间建设的思考 文章下载

倪晓春:关于综合档案馆公共文化空间建设的思考

在人类社会漫长的进程中, 时间的概念一直被世人所重视, 表达事物演化秩序的另外一个向度——空间却被忽视。 正如福柯(Foucault)所言:“20世纪预示着一个空间时代的到来, 我们正处于一个同时性和并置性的时代”。世纪的学术研究发生重大转向, 学者们转向思考空间在理论和实践构建中的重要作用, 从多个学科视角建立和发展了空间理论。

在档案学研究领域, 较早论及空间理论的是郭红解,他分析了公共空间建设的三个方面“不适应”,得出了中国档案馆真正融入社会公共领域的路还很漫长的结论。后又撰文谈到档案馆文化空间拓展包含政策法规空间、建筑设施空间、公共服务空间和传播交流空间的拓展。黄项飞提出了档案馆公共空间建设的体系构筑,张芳霖与王辉指出构筑公共文化空间的阻碍与对策, 并提出公共档案馆文化空间的理想状态。王培三认为要从创新档案的提供利用工作、构建档案馆虚拟公共文化空间、提供网络公共文化服务三个方面构建公共文化空间。周林兴等运用SWOT 方法分析档案馆作为公共文化空间的内部要素和外部环境, 提出多组织公共文化活动、发挥信息技术力量、借助相关行业力量创新服务形式等优化策略。上述研究在档案馆公共文化空间建设方面进行了有价值的探索, 但其策略和建议是零散的、非系统的。笔者认为探讨公共文化空间建设问题不仅要从外部环境因素着眼, 而且应当从公共文化空间本身的构成要素出发, 系统分析空间建设的策略, 探求综合档案馆公共文化空间建设之路。

一、综合档案馆公共文化空间及其构成要素

根据我国的现状, 综合档案馆更加具备公共文化空间建设的有利条件, 因此本文的研究定位于综合档案馆公共文化空间。

(一)综合档案馆

我国国家档案馆分为历史档案馆和综合档案馆两类,“综合档案馆一般分别隶属于各级党和政府,收集保管党和国家在各方面管理活动中形成的档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和有关文件规定,我国档案馆是党和国家的科学文化事业机构, 是永久保管档案的基地, 是科学研究和各方面利用档案史料的中心。”相对于历史档案馆、专业档案馆和企业档案馆,综合档案馆的馆藏资源来源更加多元,馆藏类型和内容更加丰富, 尤其是近年来民生档案建设使资源“更接地气”,综合档案馆的公共服务也更加“亲民”,为综合档案馆开辟和建设公共文化空间提供了可能。

(二)综合档案馆公共文化空间及其构成三要素

综合档案馆公共文化空间是以满足公众的档案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归宿, 公众自由参与空间中的档案文化产品展示和档案文化交流等活动, 获取均等档案公共文化服务的表达载体。综合档案馆公共文化空间是整个社会公共文化空间的组成部分,具有公共性和文化性双重特点,开放、平等、自由是其价值追求。从狭义上讲,综合档案馆公共文化空间仅指物理意义的公共空间。本文所探讨的综合档案馆公共文化空间是广义的概念,包括人、公共空间和档案文化活动三个构成要素:首先,人是综合档案馆公共文化空间的主体, 也是综合档案馆公共文化空间建设中最能动的要素。人是空间的参与者,主要包括空间中的服务者和用户。空间建设需要参与者的共同努力, 两者的观念更新和行为优化会推动空间建设。其次,公共空间是综合档案馆公共文化空间建设的实体因素,空间又分为现实空间和虚拟空间,因此空间建设要关注现实空间的布局设计和虚拟空间的功能分布。最后,档案文化活动是空间建设的价值表现形式,开放、亲民和互动的档案文化活动才能吸引公众,促进公众的参与,使公共文化空间名副其实。

二、综合档案馆公共文化空间建设的必要性分析——功能分析

综合档案馆公共文化空间建设对促进文化的传播和传承、提供平等的公益教育服务、营造民主和谐的社会氛围发挥着重大作用, 因此建设综合档案馆公共文化空间非常必要。

(一)促进文化的传播和传承

综合档案馆公共文化空间中的文化是开放、多元和包容的。近年来民生档案、特色档案的建设使馆藏资源更加贴近公众需求, 资源的丰富和亲民使更多的老百姓走进档案馆, 多样化的档案文化资源可以满足不同用户的多样化需求,体现其文化价值。档案文化需要交流和传承, 交流和传承需要综合档案馆公共文化空间。以空间为文化表达的载体,通过空间中的活动促进文化的交流与传播。文化空间中可以预设许多主题,以展览、讲座、沙龙的形式将馆藏精品、档案编研产品和专家学者的档案知识展示和传播给公众,使优秀档案文化得以传承。

(二)提供平等的公益教育服务

综合档案馆公共文化空间体现社会公平, 在这里没有种族和等级之分, 公众平等地获取和交流信息,享受均等的公共服务。综合档案馆公共文化空间的文化产品展示和交流, 可以潜移默化地教育和引导公众行为。综合档案馆公共文化空间向社会提供平等的公益教育服务,维护社会的公平和正义,是提供公民终身教育的场所。目前许多档案馆都是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是青少年理想道德教育的公益空间。综合档案馆能够承担社会教育的重任,对于提升国民文化素养起到重要作用。

(三)营造民主和谐的社会氛围

综合档案馆公共文化空间是以维护合法的政治和文化权力为价值取向的人际交往空间。通过综合档案馆公共文化空间的开放信息获取, 有利于维护公众的知情权,降低乃至消除信息贫困,缩小数字鸿沟和信息贫富差距, 从而保障社会弱势群体的政治和文化权利,这是综合档案馆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

公众在空间中获取政府公开信息, 领略档案文化精品的魅力,交流和分享档案文化知识,获得精神的放松和愉悦。这种开放包容、积极向上、民主平等的空间氛围具有发散性的影响, 有利于营造民主和谐的社会氛围。

三、综合档案馆公共文化空间建设的可行性分析——环境(PEST)分析

借鉴管理学的环境分析(PEST)理论,分析综合档案馆公共文化空间建设环境。当环境条件适宜,综合档案馆公共文化空间建设才具备可行性。环境分析要素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一)政治环境(Political)

2002 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了档案馆的公共文化设施定位,《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及党的十八大报告等政策文件都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2014 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档案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两办《意见》)中指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提供档案信息服务作为公共服务的一部分,统筹安排档案服务、政府公开信息服务和其他公共服务,努力提供一站式服务,做到便民利民。”上述国家政策文件多次强调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公共服务的重要性, 为综合档案馆公共文化空间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尽管政策的开放度还不够大, 例如还存在对外国人的限制政策以及开放政策缺乏弹性等问题。总体来看,公共文化空间建设的政策层面正在逐渐优化,但是“局馆合一” 的管理体制与综合档案馆的公共文化事业单位定位仍存在错位: 综合档案馆作为党委和政府直属机构的定位, 使其远离了本应归属的宣传文化系统, 因此综合档案馆的发展很难融入社会文化发展规划;“局馆合一” 的管理体制与人员的参公事业编制使档案馆的行政色彩更加浓厚, 制约了公共文化服务的开展, 一定程度地放缓了综合档案馆走向公共开放的进程。

(二)经济环境(Economical)

我国综合档案馆公共文化空间建设的资金主要来源于财政拨款, 而过去多数地方政府可支出经费不足,加上档案馆作为文化事业单位不被重视,资金不充足影响了档案公共服务水平的提升。如今我国经济发展成就世界瞩目, 有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带来宽松的投资和经营环境,政府资金宽裕,可支配收入增加,加上近年来档案工作的影响力提升,政府对档案事业的投入加大。尽管我国经济状况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还有差距, 对档案公共服务的投入也相对不足, 但政府近些年加大对档案事业投入的趋势使空间建设的经济环境愈加优化。

(三)社会环境(Social)

公众参与档案文化活动, 文化需求和档案意识两者缺一不可。我国人均GDP 快速增长,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恩格尔系数下降,公众对高品质文化生活的追求也愈来愈强烈。公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是建设综合档案馆公共文化空间的动力之源, 也是综合档案馆公共文化空间的出发点和归宿。公众的档案意识也有所提升, 档案意识是建立在对档案和档案工作的了解和认同基础上的。公众档案意识的提高得益于两个方面: 一是档案利用服务工作带给公众优质的用户体验, 提高了公众对档案工作的认同度;二是档案宣传和教育工作多渠道推进,扩大了档案工作的影响力,进而影响到社会档案意识。社会档案意识的提升使更多的公众走进档案文化空间,参与到空间活动中, 公共文化空间建设的社会环境日渐适宜。

(四)技术环境(Technical)

首先, 技术的现代化为档案公共文化的物理空间建设提供了保障。充分利用人体工程学、建筑工程学、环境科学相关技术进行科学的空间设计和功能配置,满足用户多层次需求的人性化、绿色节能的智慧型综合档案馆公共文化空间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其次,移动互联网、云计算、WEB2.0 等使档案文化虚拟空间的建设和拓展成为可能。应用Blog、Tag、SNS、RSS、Wiki 等软件,综合档案馆公共文化空间以用户为中心,注重用户的参与和双向互动,促进档案信息资源的深度开发、广泛传播和充分共享。通过信息挖掘发展潜在用户和找准用户需求, 将技术与服务有效融合,提供更精准快捷的档案文化公共服务。技术环境的日渐成熟保障了文化空间的健康发展。综合档案馆公共文化空间建设在宏观方面需要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加大经费投入,提升社会档案意识,将技术与服务有效融合。总体来看,公共空间建设环境是不断优化的、有利的,综合档案馆公共文化空间建设是可行的。

四、综合档案馆公共文化空间建设的策略建议

综合档案馆公共文化空间若要在将来获得理想的发展, 还要从公共文化空间构成要素等微观方面入手,探讨公共文化空间未来发展的具体策略,从而有的放矢地改进和创新。

(一)人的维度

人作为综合档案馆公共文化空间的主体,应当积极发挥其能动性。主体的拓展对于空间及其活动的影响至关重要:

1. 更新参与者的意识观念

参与者的意识观念包括服务者和用户两大方面:

第一,服务者的社会意识、开放意识和服务意识提升会扩展服务的舞台, 会优化服务质量从而吸引更多的用户。“档案机构社会意识是指档案工作者对社会的认识和重视, 也就是指对社会各个活动领域和各个领域人们的认识和重视。”改过去的“保密保险、开放危险”为“开放为原则、保密为例外”,改“重藏轻用”为“以藏为用”,从关注工具性到重视人文性,重视以人为本、服务为先,提供平等、免费的一站式服务。虽然近年来档案机构的社会意识、开放意识和服务意识有所增强,但受到体制因素、习惯因素等的影响,其意识空间仍需进一步拓展。第二,用户的档案意识受整个社会档案意识的影响, 社会档案意识的提升使更多的公众走进综合档案馆公共文化空间。而意识的改变和提升并非一日之功,需要宣传、教育和服务工作的持续跟进。

2. 拓宽参与者范围

综合档案馆公共文化空间是对每个人开放的,空间的参与者主要指服务者和用户(公众)。服务者不应只局限于档案从业人员, 可以借鉴国外的志愿者机制鼓励公众到档案馆担任讲解员和助理等职务,积极吸纳专家、学者以及乐于参与公益服务的社会人士担任志愿者。从目前我国综合档案馆利用人次和档案馆网站点击率等数据来看, 无论是现实空间还是虚拟空间,用户参与公共空间的比例不高,因此用户参与的拓展空间还很大。对文化需求各异的参与者进行分级管理,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分级服务,可以提高用户的满意度。用户的高满意度会强化参与行为,增加用户数量和参与频率。

3. 提高档案从业人员的综合素养

公共文化空间的档案从业人员要有档案专业素养,较强的信息处理能力,对空间内的档案文化产品和活动情况了如指掌,才能提供专业的高水平服务;要有良好的沟通能力,能够积极倾听和交流,给予用户贴心的服务;要有较广博的文化知识素养,在编纂文化产品和提供开放互动服务时方能游刃有余;要掌握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知识, 才能在虚拟空间的交流和服务中赢得用户的信任和认可; 要有一定的道德修养,在服务中遵循职业道德和信息伦理,不侵犯他人的正当权益,保障其隐私权和知识产权。档案从业人员的综合素养提高主要从两个方面着手, 一是把好档案从业人员入口关,规范职业资格认证制度,对入行人员进行严格的综合知识能力考核, 二要通过开展在职继续教育,根据社会需求设置课程,从而提高档案从业人员的综合素养。

(二)公共空间维度

综合档案馆公共文化空间的建设状况是良莠不齐的。在现实空间建设方面上海、广东等地的建设经验值得借鉴;在虚拟空间建设方面,档案网站、微博、微信等平台建设进度有所差别, 因此应当积极推动线下和线上的公共空间建设:

1. 优化以人为本的现实空间建设。综合档案馆公共文化空间的空间布局要集人文、科技、艺术和审美于一体,体现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面向公众的开放思想。考虑到弱势群体的需求,设计为残障人士使用的专门设施;考虑到公众的便利,设置餐饮区、休息区等服务区域;考虑到档案馆的特色,设计中添加标志性的档案元素。成功的空间设计会给公众强烈的带入感, 例如上海市档案馆外滩新馆正门门厅两侧的浮雕壁画给人开门纳客的开放感, 将公众带入了档案文化的历史长河。外滩新馆设有总服务台、售品部、咖啡吧、主题展厅、专题展厅、档案文件资料查阅服务中心、电子阅览厅、多媒体视听室、学生课堂,档案工作者之家、多功能厅、会议室、报告厅和观光平台, 其中观光平台是饱览上海外滩美景的理想之所。空间功能设计齐全合理,集展览、阅览、试听、教育、交流、服务、休闲等多种功能于一体。此外,广东省档案馆敞开式的花坛、宽阔的草坪和休闲的桌椅等开放式设计也得到了社会赞誉, 上述两馆的空间设计思路值得借鉴。

2. 推进开放互动的虚拟空间建设。不仅现实空间需要进一步优化空间布局和设计, 虚拟空间也因WEB2.0 技术的应用可以为公众在虚拟世界提供优质的档案公共服务。WEB2.0 为虚拟空间人性化的服务理念、个性化的服务方式和服务内容、开放互动服务环境的营造提供了技术支撑。在综合档案馆网站、官方微博和微信公众平台开辟互动交流的网络公共服务空间虚拟空间, 这些虚拟空间由互联网用户共同参与建设,更加注重用户交互性。从用户的体验出发设计空间架构, 从用户的需求出发整合信息资源,从满足用户需求出发提供精准快捷的服务,从空间的理念出发构建开放自由的信息共享服务平台,公众可以自由访问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在线数据库,通过观看在线展览、视频、讲座和参与互动交流,轻松享受网上档案文化服务。例如上海档案信息网的“开放档案一站式查询”使查档更加便捷,“档案影像VOD” 展示了《一号机密》、《追忆档案里的故事》等精品力作。“档案博客”不仅记录了上海的城市变迁,而且是用户与档案学者交流的好平台。综合档案馆公共文化虚拟空间会随着网络技术的进步和档案人员的努力改进不断拓宽和延伸。

(三)档案文化活动维度

档案文化活动是空间建设的价值载体, 档案文化的交流和传承需要通过档案文化活动。在公共服务政策的积极引导下,综合档案馆更加亲近公众,档案馆公共文化空间的活动也更加丰富活跃:

1. 档案文化活动应注重互动体验。综合档案馆提供档案信息、政府公开信息、照片、音视频资料的查阅服务,这些都是传统的单向服务形式。空间的档案文化活动可以向互动体验拓展。考虑到用户体验,可以利用3D 影像技术设置展台和布景,吸引用户置身其中。档案馆可以开辟教授和名人讲坛、历史知识系列讲座、家庭建档等系列讲座和各种主题沙龙。通过互动式讲座、沙龙等形式使档案文化空间更加生动活泼和精彩。例如北京市档案馆的“档案见证北京”系列文化讲座就是一个成功的范例。另外,可以借鉴国外体验式互动的做法。如美国华盛顿特区档案馆开设“行动中的宪法学习实验室”,参与者扮演档案工作者和研究人员的角色,发现、挑选、分析、挖掘历史案例,在体验中理解宪法。再如英国国家档案馆的“过去的宝藏——维多利亚时代”工作组,参加的学生可以利用档案复制件制作作品, 并可以作为纪念品带回家。这些体验式互动使参与者更深地融入到公共空间中。

2. 档案文化活动应注重知识分享。两办《意见》提出“各档案馆(室)要加强对档案信息的分析研究、综合加工、深度开发,提供深层次、高质量档案信息产品。” “深层次、高质量档案信息产品”是有知识附加值的文化产品, 综合档案馆要主动提供高质量的编研产品和知识服务, 例如上海市档案馆和上海市侨办、黄浦江开发办合作的《母亲河—黄浦江的昨天、今天和明天》展览、与上海永乐电影电视(集团)公司合作拍摄的《一号机密》电视连续剧、与上海电视台、上海教育电视台联合拍摄的一百集电视系列专题片《追忆—档案里的故事》等,这些都是高质量档案文化活动的体现。综合档案馆提供更深入的知识分享服务, 需要有一支不断学习和更新知识的知识团队,这支团队不应只局限于档案局馆,可以联合图书馆、博物馆、媒体、出版机构、学术机构以及学者等社会力量,根据公众的需求创造知识产品,通过各种形式实现知识产品的传播和分享, 使公共文化空间成为知识分享的公益平台。

3. 档案文化活动应更加贴近百姓生活。档案文化活动的基本形式是查阅利用, 许多档案馆节假日不休、简便利用手续、免除利用收费等措施方便了公众利用。综合档案馆近些年来注重民生档案的收集,向公众开放档案展览、讲座和沙龙活动,档案馆离百姓的生活越来越近。另外,综合档案馆可以与旅游部门合作, 将文化空间中的档案文化活动与休闲旅游相结合, 用丰富的文化展示和互动交流以及开放、自由、休闲的文化氛围吸引文化旅游爱好者,使档案馆成为休闲旅游的好去处。例如上海市档案馆外滩新馆当选为“上海地区最值得外国人去的10个地方”之一,并获得“中国最值得外国人去的50 个地方”银奖。外滩新馆的获奖佐证了档案文化活动可以与休闲旅游相结合, 综合档案馆可以而且能够成为文化旅游的目的地。

综合档案馆公共文化空间的建设将会增添一方促进社会公众理解和互信的空间, 强化公众的社会融入感和文化亲近感, 为公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增添一抹亮彩, 成为和谐社会文化建设美丽篇章的一部分。但综合档案馆公共文化空间建设尚有一些问题有待解决,需要政府的支持、档案人的辛勤工作、公众的积极参与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才能最终实现。

中国智库网2017-1-7

 

 

关于加强综合档案馆文化功能的思考 文章下载

关于加强综合档案馆文化功能的思考

【摘 要】对综合档案馆的文化功能分析,从加强档案资源建设、增强文化自觉意识、把握内外等三个方面加强综合档案馆的文化功能。

【关键词】综合档案馆;文化功能;建设

综合档案馆是重要的文化事业单位,也是综合性档案保管机构,其基本功能已在各级综合档案馆得到较好发挥,而延伸功能的发挥形势不容乐观,因此,加强综合档案馆的文化功能尤其是延伸文化功能显得尤为必要。

1、基本功能

综合档案馆是文化记忆者和存储者,这是它的基本文化功能。

1.1 文化记忆功能

档案,是人们在社会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具有原始性和真实性的文字资料,其他文献、资料等都是在利用档案信息的基础上形成的。因此从源头上分析,档案是人类文化的原始记忆,是社会记忆最主要的载体形式。没有档案记载,社会文化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最终也将不复存在。从这个角度来讲,档案是最忠实的文化记忆者。

1.2 文化存储功能

文化具有特殊的魅力,人们在了解文化创造、文化传播成果的基础上,既能知晓过去,又能创造未来。档案是人类存储文化的有效手段,作为档案集中保管、存储地的综合档案馆,理所当然地成为地域内文化存储中心。保存着档案,也就是在存储着文化。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得以延续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各级各类档案馆对档案的大力收集与精心保管。

2、延伸功能

综合档案馆文化功能延伸为传播功能、教育功能、休闲功能。

2.1 文化传播功能

文化传播,包括纵向传承和横向传播。其中,首先表现在纵向的传承,综合档案馆借助于文字、图像和声音等信息,获得前人积累在档案信息中的经验、教训;同时,通过对档案中的信息资源进行开发,获得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打牢更进一步发展的根基,实现新的突破。其次,综合档案馆文化的横向传播是指,通过对档案信息开发,获得他人已取得的经验、教训,并以此作为基点获得更大的发展。综合档案馆是文化信息的存储基地,又具备信息采集、加工、传递、交流、人才与设备基础,是当地文化交流、文化传播的中心。因此,综合档案馆是积极的文化传播者。

2.2 文化教育功能

综合档案馆的文化教育功能体现在两个方面。

2.2.1 学生教育

随着档案工作的发展,公众档案意识的增强,为学术研究和课外兴趣而来档案馆查阅的人越来越多。档案馆拥有众多文献资料,是了解本地历史的重要途径。学生在档案馆查阅资料,不仅可以掌握较为常见的检索工具,还能锻炼其信息查询能力,提高自我学习能力。通过对第一手资料的分析,组织相关资料的印证,得出自己的结论,使学生的分析、研究、表达、组织等各种能力得到全面的锻炼和提高。

2.2.2 现实教育

目前,各级国家档案馆保存的档案主要是同级党委政府形成的公文,这些文件大部分是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和规定等。综合档案馆利用这种资源优势,通过报告会、研讨会、网站、微博等形式向公众发布,通报当前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形势。公开现行文件,关系到公众切身利益的某一特定的方面政策文件汇编,让公众能更方便地查找并快速地了解政策变迁,维护自身合法利益。这既是尊重公民的知情权,又能扩大档案馆的影响,使档案走入寻常百姓的生活中,促进档案事业更好更快发展。[1]

2.3 文化休闲功能

综合档案馆是公众文化休闲的重要支持者,它能帮助人们开阔视野、陶冶情操。一些退休老干部来馆查阅档案,结合自身经历,通过阅读分析得出自己的结论,还原一段历史。档案馆实实在在的原件、原物,自然保存着的历史旧貌,可以形象地了解历史,在历史的回味中产生新的感觉,得到新的启发,明白新的道理。此外,综合档案馆举办馆藏档案展览,为社会提供在娱乐中接受教育的文化休闲活动,满足公民对历史文化的求知欲望,为参观者提供娱乐享受,让公众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历史和传统教育。因此,综合档案馆应积极地把自身打造为文化休闲胜地。。

3、加强综合档案馆的文化功能

3.1 加强档案资源建设

3.1.1 民生档案资源建设

加强民生档案建设,一方面改变以往注重政务文件,忽视多门类档案资源的做法,扩大档案收集范围,调查各阶层的档案需求,积极扩大档案门类,收集广大民众形成各类档案,做好档案资源建设;另一方面也为扩大民众利用档案的权限创造有利条件。综合档案馆应本着维系社会和谐、服务于民的思想,为人民保管档案和利用档案提供便利。

3.1.2 非国有档案资源建设

非国有档案应该从一定程度上纳入社会记忆体系,其收集、保护、体系的构架应成为综合档案馆拓展服务功能的重要方面。基于非国有档案种类繁多、数量庞大,国家档案局应建立分类体系,指导非国有企业进行科学的收集、管理,并以此为依据进行备案登记,纳入整个档案资源体系的监管之下。

3.2 增强文化自觉意识

综合档案馆要将文化建设视为自己应尽的责任,以主人翁的姿态投身于文化建设的热潮之中,增强文化自觉意识,挖掘档案的文化价值,发挥好档案文化记忆和文化储存的功能,发挥好档案文化传播、文化教育和文化发展的功能。综合档案馆只有更加主动、更加理性、更有成效地服务于文化建设,才能使档案事业在促进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大发展大繁荣中发挥更大、更直接的作用。

3.3 把握内外两个方面[2]

3.3.1 内提能力,外借合力

综合档案馆对内要从完善机制、健全制度入手,着力提升档案干部队伍的文化素养和能力。对外要加强与有关部门、科研院所、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和专业人士的互动协作,合力打造社会需要的档案文化精品;要与文化馆、博物馆等文化单位密切合作,推进档案文化与其他文化的相互融合和优势互补。

3.3.2 内提质量,外拓途径

内要深入挖掘馆藏档案资源,创新传统的编研模式,着力打造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精品。外要增强综合档案馆与社会的互动性,利用举办各种形式的“开放日”、开展公益性服务活动、主题展览、信息咨询等活动,提升档案的文化影响力。

中国档案资讯网2017-5-5

 

 

从文化自信到档案自信 文章下载

从文化自信到档案自信

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以及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对其文化的生命力持有的坚定信心。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强调:“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档案是文化的“母资源”,习总书记关于文化自信的系列论述对我们树立档案自信,弘扬档案的文化价值、发挥档案的文化作用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档案自信是档案人对档案价值的认知、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档案是文化的母体,是文化传承与传播的载体,是讲好中国故事的文化资源。档案自信根植于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源于档案特有的凭证价值和文化传播价值,源于中国特色档案管理制度。文化自信是档案自信的统领,档案自信是文化自信的组成部分。两者是本与末、源与流的关系,是理论指导与方法实践的关系。我们要把习总书记关于文化自信的理论,落实在树立档案自信,服务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服务民生的实践中。

档案自信根植于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在5000多年的文明发展进程中,中国人民以自己的勤劳智慧创造了灿烂的文化,不仅为中华民族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也为人类文明发展进步做出了独特贡献。“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的自然观,“仁、义、礼、智、信”中华民族延续几千年的道德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修养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乐观,舍生取义的义利观;“公生明,廉生威”的廉政观,“水可载舟亦可覆舟”的民本观,“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和谐观等都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文化精神,不仅是我们文化自信的底气,也是档案自信的重要思想源泉。

档案自信源于丰富的档案资源。在我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留下了丰富的档案资源。殷商时期的甲骨文是最早的文字档案;《尚书》是第一部档案文献汇编;辽宁省档案馆保存的唐代羁押盗贼的档案是全国保存最早的纸质档案文献;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保存了明清历史档案约1000余万件(册);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集中保管了中华民国时期历届中央政府及直属机构的档案超过220万卷;全国共有各级各类档案馆4100余个,馆藏档案数以亿计;各专业档案馆还保存了不同类型各具特色的档案资源。各历史时期、各政权组织、各种门类和内容的档案,形成一座文化资源的富矿,是档案工作的对象,也是档案自信的“底气”。

档案自信源于档案特有的凭证价值。人类历史以及一切文明成果通过文字、图表、声像、实物、电子数据等多种形式保存下来,清晰地记录了一个国家乃至一个民族产生、发展、演化的全过程。王朝更替,兴盛衰败,文治武功,是非曲直都留下真实的档案。

档案不是“黄纸故堆”,不是沉默的文字,是维护历史的真凭实据。在日本右翼势力歪曲侵略中国的历史之时,中央档案馆公布了一批日军战犯的侵华犯罪事实口供;吉林省档案馆公布了一批侵华日军档案;南京市档案馆、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等多家单位联合将南京大屠杀和慰安妇档案申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记忆名录》;重庆万州区档案馆首次公开一批不为人知的日军轰炸线路图。这一系列档案文献,还原了战争的本来面目,有力地回击了日本右翼势力,具有极强的说服力和冲击力。以档案为凭,用档案说话。其原始性、真实性、凭证性的特质,是档案自信的内生动力。

档案自信源于其文化价值。档案积淀并承载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共同的精神追求、精神脉络。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历代王朝筑馆库,设史官,纂修历史,编纂文化典籍,使五千年文明得以传播、延续、继承和发展。水本无华,相荡而生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生火光。通过对档案文献的二次开发利用,档案文化进一步增值,转化为历史、文学、艺术、影视作品、科普读物等新的文化成果,穿越时空、跨越国界,使中国优秀文化在世界得以广泛的交流,具有独特的文化传承与传播作用。列入《世界记忆名录》的中国档案文献遗产,让世界了解中国传统音乐、建筑园林、中医中药、科举制度、少数民族文字等灿烂的文化;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工程传承、弘扬了中国多元的文化;各地档案部门举办的展览,如上海市档案馆承办的“泰戈尔在上海”“外国记者眼中的中国共产党”、河南省档案馆的“历史上的票证”、云南省档案馆的“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福建省档案馆的侨批档案展览等,彰显了档案文化价值,是档案自信的基础。

档案自信源于中国特色的档案管理制度。《档案法》确立了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档案管理体制,确立了各级各类组织和个人在档案管理和利用事务中的权利和义务。在健全的法规框架下,建立了全国档案资源体系、档案利用体系、档案安全体系,以及全国档案专兼职人才队伍。得益于中国特色的档案管理体制机制,可以调用全国资源搭建全国开放档案资源共享平台;可以集中力量编纂出版如抗战档案史料汇编等档案文化产品;可以建立协同办公机制,实现异地查询、跨馆出证……这些集中力量办好档案大事的制度是档案自信的保障。

树立档案自信,就是对事业充满信心。习总书记在2003年视察浙江省档案局时,前瞻地要求档案工作走向依法管理、走向开放、走向现代化。“系统梳理传统文化资源,把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是习总书记对对文化工作的重托和希望,也为档案工作增添了自信。

树立档案自信,才能提高做好档案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担当起为党管档、为国守史、为民服务的历史使命。树立档案自信,才能抓住馆库建设、安全建设、政务公开、档案文化资源开发等发展机遇,应对体制机制、新兴技术、安全风险等方面挑战,提高创新档案工作能力。树立档案自信,才能把自信化为自觉,自觉地担当历史重任,自觉地依法治党,自觉地公开共享,自觉地讲好档案故事,自觉地服务于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自觉地服务于民生。

作者:李宝玲

中国档案资讯网2017-10-9

 

 

成都:以创新思维推动档案文化建设 文章下载

成都:以创新思维推动档案文化建设

近年来,成都市档案局(馆)结合成都市的实际情况,积极思考,不断强化档案文化建设,创新思路加强档案展览和档案编研工作,加强文化产品发掘与传播,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一、档案文化建设的创新探索

(一)创新机制,为加强档案文化建设提供组织保障

2015年初,成都市档案馆新馆落成。为充分发挥新馆公共服务功能,加强档案文化建设,市档案局(馆)将展览、编研工作从以前的保管利用编研部中分离出来,成立了展览编研部,负责本局、馆的档案文化宣传、档案资料研究编撰和档案陈列展览工作。在人员上配备业务骨干,注重老中青结合,构建了一支专门的编研队伍。

(二)创新观念,积极开展档案文化产品的发掘与传播

1. 创新展览模式,以独特方式讲好成都故事

《成都故事》是成都市档案馆新馆推出的第一个自办大型展览,被市委、市政府列入2016年全市十大重点民生实事工作目标,目前已基本完成。

展览投资1800万,展场面积1500m2,以成都的城市文明的演进为主线,以“城”“人”“业”“艺”“风”和“事”六个单元为构架,全景呈现成都政治、经济、文化发展记忆画卷。展览充分运用现代高科技技术手段,以“场景复原+档案融入”的方式,设置了大量互动环节,拉近观众与档案的距离,让人用手即可触摸历史。近日,《成都故事》展览作为2016年成都市民生实事工作目标接受了市民代表的检查,市民代表认为:展览注重传承,着力创新,兼具趣味性和互动性;贴民生,接地气,打造了一张成都文化名片;彰显了成都历史文化名城的文化底蕴,助推了成都文化品位和城市品质的提升。展览也是我市新的城市文化名片和了解成都、宣传成都的一个崭新窗口。

2. 加强对外合作,充分展示档案文化

注重在档案文化建设方面的对外合作,以期达到资源共享。在2015年搬入新馆之际,我们与成都传媒集团合作,共同推出“华赛获奖作品在成都”的颁奖典礼与首展活动,同时,还策划组织了“我为成都照张相,我为城市存份档”活动,向社会征集反映城市建设、城市风貌、美好生活为内容的照片,在利用传媒集团宣传优势,为新馆开馆造势,宣传档案馆的文化属性的同时,也进一步丰富了馆藏声像档案资料。同年8月,与成都市档案学会一起协助市书协举办“芙蓉绽放”全国城市书法展,9月20-26日协助市书协举办“芙蓉绽放”全国城市书法展。与成都市广播电视台联合启动了“528我成都”微拍客大型公益活动,并将活动中评选出的优秀作品作为城市文化档案保存于市档案馆中。

2016年7月1日,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为全市“两学一做”教育实践活动提供活动平台和教育载体,我们策划推出了《铭记为了新中国》展览。该展览以市委组织部、市委党史研究室联合主办的方式推出,引起了社会公众和媒体的关注,《四川日报》《成都日报》《先锋》等主流媒体及各网站进行了大规模报道。展览也成为了全市党员进行党性教育的基地之一。

3. 创新编撰模式,提高社会公众对档案的认知度

2015年,我们独立编撰出版了《丝竹绕蓉城——民国时期成都戏曲档案图集选》和《四诊百草藏成都——民国时期成都中医药档案图集选》。这两本书选取了大量带趣味性的档案进行加工创作,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以档案人独有的视角讲述档案背后的人物、趣事、历史背景等,给有兴趣研究戏曲和中医药的读者提供了线索,同时加深了社会公众对档案的认知。

今年,我们围绕成都市委、市政府倡导的创新驱动战略,利用档案解读成都的创新基因,激发创新信心和动力,策划了《新意成都——“档”不住的创新》一书,目前正在加紧编撰。

二、进一步加强档案文化建设的思路措施

(一)跨域合作,搭建共享平台,形成合力

档案部门要善于与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部门合作,不断地拓展思维,开辟路径,搭建与媒体、高校、图书馆、博物馆及其他政府部门的资源共享平台,要整合可用的社会资源形成合力,不断扩大档案工作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目前我们正在策划与成都电视台合作开发微信公众号,利用新媒体平台宣传档案工作和传播档案文化。

(二)打造品牌效应,注重独有性,彰显文化性

以《成都故事》为例,除了举办展览,我们准备以文创产品为载体,打造品牌效应,加强传播。如定制有成都故事logo的T恤衫和购物袋,印制品牌明信片和公交卡套、以及明信片等等。这些衍生产品因为被赋予了档案的独有性和文化性,既被社会公众乐于接受,又利于保存和传播,“成都故事”的品牌效应也随之产生。

(三)以项目促编研,提升队伍业务素质和服务能力

要继续以编研项目为依托,采用以项目促培训的方式锻炼编研人员。每一个编研项目都促使项目组成员不断学习、实践、总结,队伍业务素质和服务能力都有较大提升,为创新开展编研工作提供源源不断的活力。

成都市档案局2017-2-17

 

 

加强档案馆文化建设的若干思考 文章下载

加强档案馆文化建设的若干思考

摘 要: 档案馆作为公益性文化事业机构,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大力推进档案文化建设,是适应社会文化发展的迫切需要。本文着重探讨了当前加强档案馆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针对目前面临的现实问题,提出了提升档案馆文化软实力的对策。

档案馆作为公益性文化事业机构,应在新形势下抓住机遇,深化改革,积极拓宽档案文化发展思路,增强档案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大力推进档案文化建设,为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做出贡献。

1 当前加强档案馆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1.1 加强档案馆文化建设是服务于构建和谐社会和加快经济建设发展步伐的迫切需要。档案是人类社会活动的真实记录,是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档案馆担负着积聚和保存历史文化财富,延续民族优秀文化的光荣使命。加强档案馆文化建设的最直接结果是更加有效地扩大了档案信息资源的辐射面,拓宽了沟通档案馆与社会公众之间联系的桥梁,使大量作为“昔日王谢堂前燕”的馆藏档案信息,能够更容易地“飞入寻常百姓家”。社会公众利用馆藏档案信息资源更加简单易行、方便快捷,保障了每个公民的知情权,在为社会公众了解历史、服务现实、规划未来、维护和保障全体公民的各项民主权益等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有利于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有利于促进经济的发展、维护社会的稳定。

1.2 加强档案馆文化建设是适应社会文化发展与区域文化传承的迫切需要。档案真实记录和展现了人类文化发展历程,源源不断地为人类社会文化活动提供鲜活的养分,也使人类社会活动成为一个不断发展的动态循环过程。档案馆作为永久保管档案的基地,是科学研究和各方面利用档案史料的中心,是文化事业繁荣发展的重要“思想库”和“战略资源库”,对于社会文化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而档案馆在收集档案范围划分方面的严格规定,又使馆藏档案信息资源具有明显的专业性与地域性的特点,对于所在特定区域的文化发展建设与文化传承具有的作用显得更加贴切、富有针对性。

1.3 加强档案馆文化建设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档案信息需求的迫切需要。随着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发展,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水平得到了不断的充实与提高,社会公众对档案信息的需求已拓展涵盖到了文化休闲、娱乐消遣、业余鉴赏等精神生活领域,且呈愈演愈烈的持续增长趋势。人民群众这种日益增长的档案信息需求,也在客观上要求档案馆必须树立强烈的服务意识和参与意识,主动了解党政机关和社会公众的关注点,创建一种被社会各阶层广泛认同的档案文化,实现档案文化发展为了人民、档案文化发展依靠人民、档案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价值目标导向。

1.4 加强档案馆文化建设是当前档案工作转型、创新发展的迫切需要。根据档案的性质、功能以及社会发展对公共档案馆的要求,档案馆作为档案事业的主体,只有抓住国家文化建设的良好发展机遇,努力做好观念创新、制度创新、模式创新、工作方法创新等项工作,才能适应社会的环境变化要求,进入良性发展的轨道,得到可持续的发展。同时,档案文化建设也是沟通档案馆与社会公众之间联系的纽带和桥梁,文化服务能力强健与否,不仅直接影响着档案馆各项功能的有效实现,也关系到整个档案工作在新的社会发展时期面向社会求得生存发展的大局,其作用绩效不容低估。

2 当前档案馆文化建设面临的现实问题

2.1 档案馆文化形象尚未形成。就目前而讲,档案馆虽称为“科学文化事业机构”,但由于未纳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能名正言顺、理直气壮地开展公益性文化活动,档案的文化价值和档案馆的文化属性并未得到社会认同。从外部环境来看,社会档案文化意识还比较淡薄,一般公众仍然把档案部门看成是行政机关,是政府机构的附属,没有看成是与自己的学习、工作、生活密不可分的文化事业单位,对档案文化功能的认识也是仅限于工作查考、借史资政,还没认识到它在历史记忆、文明传承等方面的价值。档案馆与文化很难联系起来,档案的文化形象在社会中还未完全树立,也直接影响着档案文化建设的进程。

2.2 档案馆文化功能开发不到位。从档案部门自身来看,由于对档案文化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清、定位不明,导致了对档案文化建设重视不够、投入不足、成效不显。目前有些档案馆馆库建设滞后,功能不齐全,工作环境缺乏文化氛围,很难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许多档案馆的馆藏依然存在来源单一、门类不全、结构不合理的现象,文化含量明显不足,缺乏应有的文化厚重感。除了档案文化资源匮乏外,最大的弊端是开放的力度不够,这也是造成社会公众难以“亲近”档案馆的原因;有的档案馆虽然有资源,但是人才缺乏,不具备识珠的慧眼,缺乏开发的意识和能力;还有的档案馆思维单调,性格浮躁,缺乏品味档案文化的耐心和十年磨一剑的精品意识,现实中档案重保存,轻利用,特别是忽视档案文化功能的现象仍然存在,成为档案文化建设发展的瓶颈。

2.3 档案馆文化建设缺乏整体规划。一直以来,档案馆只是将档案文化建设看做是档案事业发展中的一项常规性工作,将其视为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一个方面,虽然在档案资源建设、档案展览、档案编研、档案信息化建设等许多方面似乎都有涉及档案文化建设的内容,但相互之间却没有联系,没有进行整体的思考和规划。档案文化建设目前仍处于自发的、局部的、零星的、分散的发展阶段,从其地位看,档案文化在整个档案事业体系中还处于从属地位,制约着档案馆文化建设的创新和发展。

3 提升档案馆文化软实力的对策

3.1 强化档案收集特色,提升馆藏档案的文化内涵。由于历史原因,档案馆收集档案的范围,往往局限于政治性较强的国家机关及其所属机构在各项活动中直接形成的档案,对于文化性较强的档案很少纳入到接收范围之内。随着社会的进步,观念的转变,人们对档案的认识更加着眼于它的文化性。面对社会对档案文化需求的不断高涨,档案馆应通过立法或制定规范性文件的方式,将接收档案范围扩大到文化性档案,使更多社会需求迫切的富含文化元素的档案能够收集进馆,以丰富档案文化资源。首先在收集内容上,要加强对本地方的地貌物产、名胜古迹、风土人情、著名人物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具有社会文化利用价值档案的征集力度,增加文化积累的层面和层次,增强档案馆文化储存的含量。比如漯河市档案馆开展的地方特色档案征集活动中,先后征集到许慎文化、台北知府陈星聚、食博会、沙澧河拆迁以及牛行街牲畜市场、沙河航运等反映地方历史文化方面的档案资料。其次在征集手段上,要采取灵活多样的征集方式,除惯常用到的捐赠、购买等征集方式外,还可以采取主动出击的方式,一方面通过跟踪拍摄照片、录制影像档案、记录口述档案、征集实物档案等手段进行档案征集,另一方面可以由“独家经营”向跨行业合作转变,与老干部局、文联、文化局、广电局、群艺馆等相关行业合作征集红色档案、书画、文艺、影视等方面资料,为充分发挥档案文化资政育人作用奠定坚实的基础。

3.2 突出档案资源特色,营造浓厚的档案文化氛围。一要抓整体规划,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努力将档案事业纳入本地文化建设发展规划,争取资金,把档案馆建设成为和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体育馆一样的当地标志性文化设施;二要抓人文环境,营造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利用馆藏老照片、书画档案等在机关办公楼内建立文化走廊,通过有层次的整体设计,让干部职工在富有档案行业特色的文化环境中受到熏陶和激励。在醒目位置设置行为准则、道德规范标语牌,集中反映档案工作者应有的道德、素质、精神、作风和形象充分展示档案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锐意进取的良好形象。三要抓网络环境,创建现代文化平台。着眼时代发展和社会关注的热点,着力加强档案信息网站建设,建立目录数据库、全文数据库和电子文件中心,实现网上档案查询,加大档案开放和政府信息公开力度。举办书籍资料、图片、视频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网上展览,开设展示局(馆)建设成果、交流思想等,形成独特的网络文化特色,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提高档案部门的知名度和档案文化的渗透力、辐射面。

3.3 凸显档案文化特色,挖掘、培育档案文化品牌。档案馆作为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部门,不但要承担向社会提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保障社会公众享受基本文化权益的职能,还要承担促进、支持文化产业发展,满足社会个性化、多元化文化需求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档案馆可以利用自身保存文化档案的优势,为相关产业提供档案支持,共同推进文化产业发展。不少档案馆结合社会热点、重大档案题材挖掘档案文化内涵,与相关文化事业部门、主流媒体、大众媒体、合作,共同开发、制作多种载体的档案文化品牌,增强档案文化传播的吸引力、感染力,在充分利用传统的图书出版、报刊登载、举办展览等传播手段的同时,还拓展利用电子出版物、网络传播等新兴传播手段,提高档案文化产品的社会影响力,不断满足人民多元化的档案文化需求。有些发达省市如北京、上海、天津等地档案馆纷纷推出档案开放日,尝试将档案馆建设成文化休闲场所,让普通市民和学生走入档案馆,了解身边的历史和城市的变迁,感受档案中的文化内涵。同时,针对历史研究人员、党史研究人员和档案专业人员开设多层次的档案文化讲坛,增强档案文化传播深度和广度,受到市民和学生的普遍欢迎。

3.4 建立现代管理机制,打造档案文化核心竞争力。首先要建立人才机制,档案馆提升档案文化软实力,打造档案文化产品,将越来越多地需要复合型人才,这样的人才不仅要有档案专业知识,熟悉档案业务,还要有其他门类如文学、历史、法律、摄影、计算机、网络技术、广告设计等方面的知识。而目前档案馆普遍存在着人才资源缺乏、人员知识结构单一、人才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因此要求档案馆要构建以能力建设为核心、档案文化需求为导向、知识更新为主线的人才培训体系,建立相应的人才培训、竞争、奖励机制,提升档案工作者的知识和能力。其次还要建立资源整合机制,适应多元档案文化的发展需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将分散保存在各个档案馆(室)富含文化信息的档案,通过信息整合、网络共享、馆际合作等方式加强资源整合,提升档案文化软实力。

周纳新

漯河市档案馆2017-3-7

 

 

四川:2016年全省档案文化建设工作综述 文章下载

四川:2016年全省档案文化建设工作综述

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全省各级档案部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积极探索、主动作为,充分挖掘档案资源,不断开发档案文化产品,有力有序推进全省档案文化建设。

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工作保障

各级档案部门着力加强组织领导,创新工作举措,强化工作保障,为档案文化建设提供必要条件。省档案局高度重视档案文化建设,采取了一系列务实举措,取得了明显成效。《四川省档案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组织开发档案资源,推出档案文化精品,促进档案文化繁荣”。在全省档案局长馆长会上,明确要求开发档案资源,推进档案文化建设。召开全省档案文化建设工作座谈会,总结近年来档案文化建设工作成绩,研讨今后一个时期档案文化建设的思路、重点和路径,就进一步做好档案编研、国家重点档案保护与开发项目实施、四川省档案文献遗产申评、档案宣传、与媒体联办档案文化栏目、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等工作提出具体要求。成都市档案局成立展览编研部,负责档案文化宣传和编研展陈。泸州市财政局每年均下拨专项经费保障市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运转。广元市近3年投入资金200余万元开展档案文化建设。宜宾市档案局被纳入市文化强市领导小组。雅安市建立由宣传、文化及各类档案馆参加的文化建设联席会议制度。甘孜州委、州政府组建领导小组,启动“德格印经院印版档案”申报世界记忆名录工作。

二、挖掘档案资源,开发文化产品

各级档案部门围绕党政中心工作、重大纪念活动、重要时间节点,深入挖掘馆藏档案资源,积极开发档案文化产品。

编辑出版书籍。各级档案部门、高等学校档案馆结合实际推出了一批具有一定质量和特色的档案编研成果。省档案局组织开展2014-2016年优秀档案编研成果评选工作。省档案局(馆)先后编辑出版《中国梦·兰台情演讲稿汇编》《档案见证·电力篇》《四川省档案工作创新案例选编》《打开——跟着档案去旅行2》《润物有声——四川省档案文化建设工作回眸》等书籍。成都市档案局出版《丝竹绕蓉城》《四诊百草藏成都——民国时期成都中医药档案图集选》、泸州市档案局出版《中央红军转战泸州》、宜宾市档案局出版《红军长征在宜宾》、广元市档案局出版《广元市档案志》、内江市档案局出版《黎风书画选》、南充市档案局出版《清代四川南部县衙门档案》、巴中市档案局编研《红色讲述》、阿坝州开展《<刷勒日>图经抢救与整理》等国家级档案编研项目工作。四川大学开设全国最早、最有影响的校史课程《四川大学校史文化》。全年各级档案部门编印档案书籍215种、3612余万字。

拍摄专题宣传片。省档案局摄制《四川省各级国家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巡礼》宣传片。成都市档案局与成都电视台拍摄《西望成都》、资阳市档案局与市电视台录制《话说档案》、甘孜州档案局与州电视台拍摄《德格印经院古雕版档案》、凉山州档案局与州广播电视台录制《典藏凉山》等专题宣传片。西南财经大学开通校史官方微信平台“西财史话”,开展口述校史视频制作。全年各级档案部门拍摄专题宣传片48部、时长866分钟。

开办文化专栏。省档案局与《中国档案报》合作开办“红军长征在四川”专栏,刊稿19篇,以独特视角,解读档案背后的故事,反映红军长征在四川的光辉历程。省档案馆继续与《成都商报》合作开办“档案时空”专栏,组稿19期。成都市档案局举办档案文化专栏40期,在“成都档案”微信公众号《成都档案》、“读特”微信公众号《成都秘档》专栏、“巴蜀秘史”微信公众号《读秘档》专栏发布。绵阳市档案局在绵阳晚报开办“视野档案”专栏。乐山市档案局在《三江都市报》开辟“揭秘乐山档案”专栏。宜宾市档案局在《宜宾日报》开办“红军长征在宜宾”专栏。眉山市档案局在《眉山日报》开办“档案与民生”专版。全年各级档案部门在各类媒体上开辟档案文化栏目72个、233期。

举办文化讲座。省档案局邀请国家档案局、中央档案馆领导、专家在“金沙讲坛”作《历史的回音——毛泽东文稿的故事》专题讲座,在局机关举办“兰台史事”档案文化专题讲座。攀枝花市档案局举办“三线精神永放光芒”、达州市档案局举办“四川现代美术教育先驱周稗与徐悲鸿的友情”、眉山市档案局举办“档案文化建设方法与路径”、西南财经大学档案馆举办“档案处处皆文化”等档案文化讲座。全年各级档案部门举办档案文化讲座56场,参加人数达14482人次。

三、建好爱教基地,发挥教育功能

各级档案部门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紧跟时代步伐,稳步推进国家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全省202个国家档案馆被命名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举办展览269个(次),接待参观者79万余人次,在历史文化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省档案局对自贡、泸州、德阳等8个市,荣县、叙永、绵竹、青川等11个县(市、区)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形成《四川省档案系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调研报告》。召开全省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现场会,总结工作成效,部署工作任务,现场参观四川大学档案馆、成都市档案馆,通报表扬32个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先进单位。省档案馆更新“百年四川”等三项展览部分内容及展出方式。成都市档案馆举办《成都故事》大型情景档案展览,以城、人、业、艺、风、事六大元素,展示解读成都文明进程。德阳市档案馆举办《百年沧桑话德阳》展览,自贡市档案馆深入中小学、社区举办巡回展,攀枝花市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被市委组织部确定为全市党性教育基地,遂宁市档案馆建成“遂宁地方发展史社科普及基地”,广安市档案馆举办《伟人故里·魅力广安》展览。四川大学档案馆举办《世纪弦歌·百年传响》校史主题展览。四川师范大学建成校史主题公园和3D虚拟校史馆。成都工业学院建成陈毅纪念园。五粮液集团公司酒文化博物馆以档案元素呈现五粮液厚重的历史人文底蕴。

四、拓宽宣传渠道,传播档案文化

各级档案部门重视档案文化宣传,借助主题活动、主流媒体传播优秀档案文化,档案文化的社会影响日益扩大。各级档案部门利用《中国档案报》《中国档案》《四川档案》,“中国档案网”“中国档案资讯网”“四川档案”网,“四川档案”政务微博、微信等业内媒体(平台),积极撰写稿件,在市级以上主流媒体刊发宣传稿件1156篇,在《中国档案报》《中国档案》刊发宣传稿件174篇。

省档案局在全省“两会”期间,借助《人民权力报》和《四川政协报》,对全省档案法治建设和档案文化建设进行专版报道。“6·9”国际档案日之际,省档案馆举办第6次“公众开放日”活动,来自高校的师生、部队的官兵、党校的学员及市民代表150余人走进省档案馆;在《四川日报》纪实报道全省档案部门在记录民生、保障民生、服务民生中的主动作为和工作成绩。省档案局及成都、遂宁等市档案局利用政务微博、微信介绍馆藏,推送档案照片和编研短文。泸州、凉山等市(州)档案局开展档案进机关、进社区、进企业的“三进”活动,宣传档案工作。绵阳、广元、自贡、内江、乐山、南充、广安、巴中、雅安、眉山、资阳、阿坝等市(州)档案局通过开设档案咨询服务点,播放档案专题片,发放档案宣传资料,举办流动展览,发送手机短信等形式传播档案文化。

2016年,省档案局先后在宁夏银川召开的全国档案新闻暨档案文化宣传工作会议上作交流发言,在四川广安举办的全国档案展览陈列暨档案宣传专题培训班上作专题介绍,在江苏常州召开的全国档案文化展览研讨会介绍经验。

面对档案事业发展的新形势和新任务,全省档案文化建设工作还面临着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主要表现在地区之间发展还不平衡、档案资源的挖掘还有待深入、档案文化专业人才较为匮乏。对存在的问题,亟待在今后工作中认真思考研究,切实加以解决。下一步,全省各级档案部门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主动作为、锐意进取,进一步推进全省档案文化建设工作新发展,为推动档案工作提质增效,服务全省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四川省档案局2017-3-3

 

 

“高校记忆”——高校档案文化的积淀、传播、教育和休闲 文章下载

“高校记忆”——高校档案文化的积淀、传播、教育和休闲

【摘 要】“高校记忆”是目前档案界研究档案的一个新视角,它客观记录着高校的发展轨迹,承载着广大师生对高校的情感寄托和美好回忆,激励着后来人继承优良传统,使档案文化的积淀、传播、教育和休闲四个方面的功能日益凸显,本文分析了高校记忆的功能和作用,提出了构建高校记忆工程的建议和措施。

【关键词】高校记忆 文化功能 高校记忆工程

高校的生命在于历史文化的传承,“高校记忆”是指高校师生共享往事的过程和结果,从实体上看是客观翔实地记录高校形成和发展中的历史档案,既包含文字资料,也包含图片、视频等实物资料,是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记忆”视野下的档案管理建设,有利于充分发挥高校档案的文化功能,实现对这些资料的合理开发和科学运用。

“高校记忆”凸显高校档案文化的功能

1.高校档案文化的积淀功能

目前各高校尚未意识到档案工作的重要性,对档案的保护梳理工作重视度不够,造成很多档案的遗失,这样就大大削弱了高校档案文化的积淀功能。而“高校记忆”能真实地再现历史发展的轨迹和规律,为高校历史的研究提供最可靠和最有说服力的文化资源。“高校记忆”凸显了高校档案文化的积淀功能,在留住高校历史记忆、弘扬高校的文化精神、推动高校的改革和发展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2.高校档案文化的传播功能

高校档案作为高校文化的传播工具,不断地将其所蕴含的文化能量传播给广大师生员工。目前越来越多的高校意识到了档案资源的重要性,逐步开始开发档案信息资源,但是现阶段我国高校的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各项制度还不完善,档案文化的传播功能还未充分发挥出来。“高校记忆”借助档案的史料作用,再现了高校的历史发展脉络,使高校档案文化更具个性和魅力。比如“高校记忆”下的校史馆可以将学校的优势学科和特色专业取得的科研成果编辑起来,展示学校深厚的文化底蕴,通过报纸、杂志等传统媒体和网络、微博等新兴媒体传播到其他高校和社会中,便于其他高校参考,也对提高学校的知名度有着重要作用。

3.高校档案文化的教育功能

高校档案记载着前人在学校建设和发展不同历史阶段所付出的艰辛与努力,如果对这些前人的事迹和研究成果进行系统化的总结整理并引导教师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就能对高校师生产生很好的教育效果。高校经过多年的传承与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教育价值取向,“高校记忆”可以利用过去的档案,开展举办诸如名人名师展、杰出校友展、学生优秀作品展等不同形式的展览,宣传发生在师生身边的事件,让师生深入了解学校的历史和优良传统,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增强广大师生的荣誉感,进而增强学校的凝聚力。

4.高校档案文化的休闲功能

目前高校档案仍遵循传统的管理模式,以开展展览活动为主,缺乏对文化休闲功能的开发。根据调查显示,绝大部分的师生认为高校档案只是展示和收藏档案的地方,还有部分师生认为高校档案承载着学校记忆的功能,仅有少部分师生认为高校档案有着休闲娱乐的功能。“高校记忆”视域下的高校档案管理可以充分挖掘高校档案的文化休闲功能,满足人们的需要。“高校记忆”要求档案工作者充分认识档案工作的重要性,认真学习档案业务知识,做好本职工作,扩大档案收集范围,拓宽档案收集渠道,优化档案馆馆藏结构,将校史、校志等编研成果陈列在学校的文化走廊,让人们在空余的时间了解学校的历史。此外,还可以在校内开设档案展览大厅,针对不同的参观对象,陈列不同的专题性档案编研成果。对于喜欢真迹的参观对象,可以陈列各级领导及社会名人为学校的题词和赠送的字画,这样他们可以看到档案的原件;对于喜欢时尚、喜欢动手的年轻人,可以运用计算机技术将档案编辑成电子档案,这样他们可以利用计算机观看虚拟的档案画面,倾听领导和名人的演讲。高校档案文化的休闲功能使人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了解了学校的历史,陶冶了心灵。

“高校记忆”工程的构建

1.征集实物档案,构建学校记忆展厅

“实物档案” 即以实物为载体形成的档案,能够真实、直观、生动地展示学校的发展史和光荣史。高校实物档案种类、载体多样,常见的实物档案有:①学校各个时期使用过的校牌、校区规划图、模型、校训等;②学校各个时期使用过的校徽、徽标、工作证、学生证、借书证、上机卡、毕(结)业证书、学位证书等;③往届毕业生合影照片、纪念册等;④学校及各学院、各职能部门不同时期的印章和学校主要领导使用过的印章;⑤学校历史上形成的其他有助于了解学校历史和有收藏价值的物品。实物档案要设置专柜保管,在存放锦旗、证书等易遭虫蛀的橱柜中投放防虫剂,确保实物档案完好无损。开展实物档案征集活动,构建学校记忆展厅,对这些保存高校历史记忆的实物档案的收集和保管,有利于维护高校记忆工程的整体性。

2.与时俱进,搭建高校资源共享平台

我们处于信息的时代,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 计算机网络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高校记忆只有不断与时俱进,创新档案管理方法,加大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建立信息共享的机制,才能拓宽信息来源,提高工作效率。高校要按照档案工作科学化、信息化管理的要求,大力开展传统档案数字化工作,通过电子扫描方式将传统纸质档案录入计算机,并制成电子档案,实现档案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序高效利用。如高校可利用线上系统对新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学生的个人资料、成长经历及需求,将学生的立志现状与学生的各项综合信息结合,对学生进行更加全面的了解,形成学生个人立志教育档案,建立资源数据库。建立信息一体化档案管理平台,纸质档案进行原文和目录数字化,对所有纸质档案进行整理,并对档案信息进行全面采集,强化档案信息的监督管理,推行档案信息收集、整理、审核、发布等工作程序,严格把关,确保信息安全、及时、准确。提高档案的利用效率,创新电子档案查阅系统,提高服务质量。

3.引导师生积极开展教学实践活动

“高校记忆”建设工程离不开广大师生的积极参与与支持,为此高校要积极引导师生开展教学实践活动。高校要在认真总结前人教学实践的基础上,以市场和学生的发展为导向,组织学生参与社会调查、开展研究性活动,让他们带着准备的课题出发,通过观察、问卷调查等方式开展实践,在活动中学习知识,实践结束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形成调查报告,帮助他们形成新的学校记忆;高校档案要强化主动意识,突破固有的小圈子,积极探索服务师生的新形式,拓宽与师生沟通活动的渠道,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尽可能鼓励更多的师生参与,提高参与的广度,为互动设定主题,提高活动的深度,使学校记忆成为参与活动的师生的记忆。

4.拓展高校档案的利用方式

拥有档案是进行开发利用的前提,而了解档案资源的储存量及分布情况则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高校档案资源虽然总体在增长,但同时也具有不可再生性,档案一旦消亡, 损失无法弥补。传统的档案管理属于被动的管理模式,“高校记忆”打破了高校档案管理文化被动管理的状态,要求主动记录高校档案文化,为此要高度重视档案的征集与利用工作,通过各种方式向师生普及档案征集的相关规定,采取多种方式积极开展档案征集工作,广泛征集反映高校发展的学校面貌档案、学校英才档案以及其他各类档案,加大各种载体收集工作的力度,使散存在行政、科研和教学等各部门的具有保存价值的高校档案资料得到安全保管和充分利用。严格按照文件材料分类方案和归档范围收集,既收集纸质载体,又收集照片、录音带、录像带、电子文件等具有保存价值的档案资料,运用事前提醒、事中跟进、事后督促、登门寻求等形式,确保档案的应收尽收。

结 语

英国作家乔治·奥威尔在《一九八四》中说过:“谁控制过去,谁就控制未来;谁控制现在,谁就控制过去。”[1]高校档案文化作为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得到有效的保护与开发利用,使其能创造效益,服务于高校。“高校记忆”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课题,只有高校高度重视“高校记忆”工程的建设工作,深入挖掘学校优秀文化历史,引导师生从高校记忆的框架内开展教学实践活动,才能准确理解,全面把握“高校记忆”工作,从而传承和弘扬学校的文化精神,为高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精神文化的动力。

姚 萍

陕西教育报2017-2-15

 

 

太原市档案局组织召开“晋商文化丛书”专家论证会 文章下载

太原市档案局组织召开“晋商文化丛书”专家论证会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时指出,“要融通党的优良传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正气充盈的党内政治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之一的“晋商精神”被李克强总理誉为“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富矿”,而整理挖掘晋商档案是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赓续三晋历史文脉,实现档案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举措。围绕国家档案局的战略部署,太原市档案局以申报实施国家重点档案保护与开发项目为着力点,有序、深入地展开了晋商档案的开发工作。2016年以来,太原市档案局申报实施了5个国家重点档案保护与开发项目,其中晋商文化专题就有2个。2016年实施的“晋商文化专题展览”已公开接待近2000人次参观;2017年实施的“编辑出版《晋商生意经》《晋商老对联》《馆藏晋商史料概览》系列丛书”项目已经完成所需晋商档案的征集、筛选工作,部分书稿已经草拟完稿。

2017年12月16日,太原市档案局在市档案新馆组织召开了“晋商文化丛书”专家论证会,邀请原市委宣传部长范世康、省收藏家协会会长刘建民、山西大学晋商学研究所副所长刘成虎、市文化局长姚晓蓉、市经研中心主任魏建庭、市社科院副院长张明、省档案局调研员赵跃飞、省地方志一处副处长赵永强、市地方志编审处处长王玉明、市档案局原利用处处长乔明香等13名专家学者、文化名人汇聚一堂,为晋商档案开发把脉问诊、为项目的定向立意出谋划策。

市档案局长宋建平开场表示,我们诚邀各位专家、学者、领导为晋商档案开发及“晋商文化丛书”把政治方向、提真知灼见、促文化传承,力争出文化精品、见档案智慧。我们要进行系列化开发、保护性挖掘,邀请各位专家,就是要从整体上把关论证、定义明向,避免碎片式开采带来的破坏。各位专家学者各有侧重地提出许多建设性意见,主要集中在守本与开新、开放和共享方面。其中,市文化局长姚晓蓉结合文化发展的最新动态,提出档案开发要从单纯的资料汇编、历史素材中跳出来,提升档案的释读能力,依托新的传播手段、表现形式,讲好讲活档案故事,让档案更加亲民、便于阅读,广泛扩展档案文化的影响力。省地方志专家赵永强提出,文化跨界开发、融合是大势所趋,档案馆资源开发要不断走向社会,主动与社会资源融合、与社会人才融合、与社会共享成果,可以引进外脑外力,助推档案开发再上新台阶。市社科院副院长张明表示,晋商话题看似火爆,实则缺乏根基、流于世俗。档案局立足优势,原汁原味地还原了历史真实,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好事。档案开发要出新意、成系列,既要更好地呈现文化底蕴,又要更加地吸引读者,在晋商文化弘扬上为山西乃至全国人民贡献档案智慧。市地方志专家王玉明则提出,晋商文化丛书各有侧重又内在关联,体现了档案原始性、唯一性的独有价值,档案部门要多争取财政和社会的支持,整理出版系列丛书,公布有关档案,让全社会共享。省档案局专家赵跃飞表示,晋商与徽商在档案存量和研究成果上十分悬殊,市档案局把数量庞大的晋商档案征集进馆和深度开发,是把晋商文化从“社会记忆”提升到“国家记忆”层面的重要努力;近年来,档案部门在档案编研和释读方面并不占优,希望市档案局一步一个脚印,扎实推进档案开发。专家们还就丛书的内容篇幅、装帧设计等提出了建议。

宋建平局长对各位专家提出的中肯意见表示接受和感谢,并指出,今后的档案开发要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和“文明开放富裕美丽”的新发展要求徐徐展开时代画卷,以“写章回体小说”“创作连幕剧”的系列化开发方式,以“一览众山小”“与圣人对话”的视野高度,把档案文化的优秀基因筛选出来、继承下去,打造集政治性、学术性、艺术性于一体的文化精品。

会后,各位专家还参观了晋商文化专题展览。

太原市档案局2018-1-5

 

 

孝感市档案局坚定文化自信 推进档案文化建设 文章下载

孝感市档案局:坚定文化自信 推进档案文化建设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档案部门要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态度,强化文化担当,在湖北省孝感市大力推进文化跨越中发挥档案文化基础作用和独特的自身优势。

增强文化自觉,推进档案文化建设

档案部门要坚持自觉把档案工作放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工作大局中来审视、思考、谋划和落实,推进档案文化建设。

增强档案文化建设意识。档案作为人类社会实践的真实记录,既是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载体,又是宝贵的历史文化资源,档案工作担负着记录历史、传承文明、服务社会、造福人民的神圣职责,档案部门在推动文化建设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和不可替代的作用。孝感市档案部门要增强机遇意识和责任意识,抢抓文化强市战略机遇,推进档案事业转型发展,实现从档案查阅利用服务者向文化建设者、从档案文化资源的管理者向档案文化传播者、从档案实体保管基地向文化展示场所角色转型。

明确档案文化建设任务。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档案文化建设要以推进方言建档、家庭建档、革命历史档案保护和开发项目等为着力点,以全市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为导向,改善档案文化基础设施条件,提升档案部门文化形象,加强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打造具有社会影响力的档案文化品牌,实施档案文化惠民工程,推出面向社会的档案文化精品,创新档案文化服务方式和传播手段,构建档案文化网络平台。

提供档案文化建设保障。把档案文化建设纳入党委、政府文化建设总体部署和规划,制订实施工作计划,落实各项职责任务,强化对档案文化建设重点工作的监督考核。落实经费保障,坚持项目带动机制,形成“续建一批、新建一批、储备一批”的档案文化项目良性发展局面;突破部门行业界限,将档案工作纳入到“大文化”系统之中,推进档案部门与文化部门、高校、社会团体和专家学者的协作;通过政府采购、服务外包等形式,提高档案文化服务能力。

坚定文化自信,发挥档案文化功能

档案工作要坚持档案文化建设公益方向,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展示地方文化为目标,充分发挥档案馆公共文化机构作用,以及档案存凭、留史、资政、育人的功能。

加快档案馆文化阵地建设。抢抓国家支持中西部县级档案馆建设的历史机遇,按照《档案馆建设标准》《档案馆建筑设计规范》,加快全市各地档案馆新建、改扩建步伐,建设一批面积达标、功能完善、设施齐全,具有文化性、地标性特征,具有文化传播、社会教育、学术研究、文化休闲等功能的新型档案馆,推进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中小学档案教育社会实践基地建设,把文化功能的充分展示作为档案馆建设、运行、管理的重要内容。

开展档案文化公益服务。深入挖掘馆藏档案的文化内涵,增强档案和档案文化的知识性、趣味性和休闲性,使各类档案信息应用尽用,将丰富的档案资源库变为资政育人、文化惠民的文化库、知识库、思想库;以重大纪念日、重要节庆活动、重大事件等为契机,举办档案馆日、公众开放日、主题展览等各种文化活动,对公众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思想道德教育等。

创新档案文化传播手段。加强与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合作,合办档案文化专栏,开办档案专题节目,宣传档案工作,传递档案声音。主动融入“互联网+”行动计划,积极探索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在档案领域的应用,推进档案存量数字化、增量电子化,推进移动平台等新型传播载体和新媒体运用,不断夯实档案文化建设的信息化支持,以更有效的档案文化服务方式和传播渠道,为社会公众提供便捷、高效的档案文化信息共享服务。

强化文化担当,大力推进文化跨越

档案部门要把服务文化建设作为推动新时期档案工作发展的新理念和新目标,作为服务大局新的着力点来抓,沿着大力推进文化跨越战略路径,抓住机遇,找准定位,积极作为。

拓展文化领域档案工作。围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至孝至诚、图强图新”孝感精神,打造地方文化特色品牌,壮大特色文化产业,健全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会同相关主管部门制定完善文化领域的归档范围和管理办法,更好地将反映全市大力推进文化跨越战略路径的相关档案纳入国家档案资源体系,实行重点监管。

跟踪做好孝文化建档。按照“建设孝文化,档案跟踪抓,突出孝文化,馆藏特色化”的工作思路,拓展孝文化领域档案工作,建立孝感文化名家、优秀文化人才等重要人物档案,介入重大活动建档工作,参加市文化中心、孝文化主题公园、民俗文化基地等重点建设项目档案专项验收,建成孝文化资料库及相关数据库。

构建档案文化资源体系。围绕把档案馆建成地方文化蕴藏基地的目标,按照丰富馆藏、改善结构、体现特色、培育精品的要求,主动收集、广泛征集,将反映孝感历史变迁、人文地理、民俗风情、非物质文化遗产、城市记忆、美丽乡村以及具有地方特色的档案接收进馆,在地方特色档案资源的整合、保护中保留共同的历史文化记忆,以丰富的档案文化资源增强孝感文化的软实力。

孝感市档案局2017-11-14

 

 

四川五措并举让档案文化“热”起来 文章下载

四川五措并举让档案文化“热”起来

近日,来自四川省21个市(州)档案局馆、部分高等学校、省属国有企业档案机构的负责同志齐聚成都,共同研讨新形势下四川省档案文化建设的发展方向,共提出了5项举措助推四川档案文化在“十三五”期间“热”起来。

在研讨中,与会代表不仅有学术火花的碰撞,还在进一步加强档案文化建设的工作思路和目标路径方面达成了新的共识。而这次研讨会只是四川省贯彻落实《全国档案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要求,启动四川省档案文化建设工程的一次“预热”。

据悉,“十三五”期间,四川省各级档案部门将始终坚持档案文化建设的正确方向,注重把握档案文化建设的时代内涵,努力推动档案文化建设的不断发展。一是抓好档案编研工作,不断探索创新,精心论证选题,创新编研形式,打造一批有助于弘扬正确历史观、有助于推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助于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的档案文化精品;二是抓好国家重点档案保护与开发项目实施工作,按照《四川省档案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全面深化档案文化服务的要求,编辑出版《清代巴县衙门档案整理与研究》《清代川滇边务大臣衙门档案整理与研究》《四川抗战大后方档案整理与研究》等史料作品,力争形成一批在全国有影响的档案文化产品;三是抓好四川省档案文献遗产申评工作,按照《四川省档案文献遗产申评办法》启动首次申评工作,建立《四川省档案文献遗产名录》,促进全省档案文献遗产保护、档案资源建设和档案文化传播;四是抓好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工作,以四川丰富的档案资源为依托,以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为主题,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加强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完善档案馆“五位一体”功能,提高档案馆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五是抓好档案文化宣传与传播工作,持续办好与各级媒体合作开辟的档案文化专版、专栏,形成围绕重大活动、重要历史节点开展档案宣传的常态,综合运用新媒体传播档案文化的途径,提升四川档案文化品牌在全国档案行业内的影响以及档案文化获取的便捷性。

作者:向晓东 白晨皓

四川省档案局2017-3-2

 

 

上海:建设高水准新档案馆 传播高水平档案文化 文章下载

上海: 建设高水准新档案馆 传播高水平档案文化

记者 张理平

近日,上海市委副书记、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尹弘对上海市档案局馆进行调研。在市档案局馆长朱纪华等陪同下,尹弘实地考察了市档案馆新馆(一期)工程建设施工现场,随后在市档案馆外滩馆参观了“上海创新发展档案展”和“信仰的力量——中国共产党人的家国情怀档案展”,并听取了朱纪华关于2016年市档案局馆工作情况和2017年主要工作安排的汇报。

在市档案馆新馆(一期)工程建设施工现场,尹弘视察了建设工地的基本情况,向有关人员详细了解了施工进度、工程质量以及外围配套设施等情况。他叮嘱同志们务必确保工程建设的施工质量,同时要充分考虑到新馆建成后方便社会公众利用、进一步优化功能设计,要在“十三五”期间把市档案馆新馆打造成高水准的公共文化空间。

在市档案馆外滩馆,尹弘对市档案局馆近年来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他指出,市档案局馆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国家档案局的关心指导下,工作有成效、有亮点,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一是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持续加强内部管理和干部队伍建设;二是发挥档案工作优势,服务纪念建党95周年和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特别是用好档案资源,推出了一系列具有影响力的档案展览和影视作品;三是经过几年努力,档案馆新馆(一期)工程正式开工建设;四是积极做好接受市委巡视组巡视的有关工作。

关于2017年的工作,尹弘要求市档案局馆首先要抓好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的学习、贯彻和落实,要以六中全会精神统领市档案局馆党的建设和各项工作开展。对于习近平总书记在六中全会上的讲话等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要认真对照,学深、学懂、学透。学习贯彻六中全会精神也要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以及抓好市委巡视反馈意见的整改结合起来,对巡视中发现的问题要高度重视,认真整改,举一反三,自我加压,切实推进工作的改进和提高。

尹弘提出,2017年是具有特殊历史意义的一年,要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上海市第十一次党代会也即将召开,市档案局馆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做好各项服务工作。尹弘对目前正在策划筹备的档案展览表示期待,他希望市档案局馆对于题材的挖掘更加深入、视角更加独到、表现手法更具时代气息。尹弘指出,在人们思维方式多元化的今天,要充分尊重宣传规律、讲究传播艺术,使档案文化传播真正打动人心;要积极履行职责,指导好全市档案工作;要根据换届后各区分管档案工作的领导和档案干部调整变化的新情况,加强培训指导,不断提高全市档案工作的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全市档案工作者的业务能力。

尹弘非常重视市档案馆新馆建设。他要求,新馆建设工程要确保依法依规,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廉政建设相关要求做好工作;要确保施工安全、保证工程质量;对后续场馆使用和档案便于社会利用要做出科学合理的设计和安排。

记者 张理平

中国档案资讯网2017-2-24

 

 

通知

信息已完善成功
确认

在线咨询: 010-51651161

客服电话: 010-51651162

地址: 北京市东城区沙子口路76号富莱茵花园18号楼

返回顶部
用户注册

个人注册

单位注册

联盟单位注册

{{ registerData.isHasName ? '用户名可以使用' : '用户名已被占用'}}

*请输入长度(6-20)位数的数字或字母

{{count}}s后再次获取
获取验证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 《用户协议》

注册
注册中...
{{ registerUnityForm.isHasName ? '用户名可以使用' : '用户名已被占用'}}

*请输入长度不小于6位数的数字或字母

{{count}}s后再次获取
获取验证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协议》

注册
注册中...
{{ registerWorkUnityForm.isHasName ? '用户名可以使用' : '用户名已被占用'}}

*请输入长度不小于6位数的数字或字母

{{count}}s后再次获取
获取验证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协议》

注册
注册中...
已有账号,
用户登录

个人登录

单位登录

联盟单位登录

新用户注册
找回密码

您已经成功设置密码,请使用新密码登录
权限不足

您未开通此功能,是否去开通?
确认
取消
权限不足

您未开通此功能,是否去开通?
确认
取消
提示

请购买本平台相关服务后使用该功能。
去购买
再想想
请注册/登录后完成购买。

1.本学习平台资料查看针对会员开放;
2.购买相关服务请先注册/登录后完成购买;
用户协议

 

“帮我搜”网络平台站用户注册协议书

 

一、总则

此份协议是注册用户接受“帮我搜”网络平台(以下简称本平站)产品和服务时适用的通用条款。因此,请您在注册成为本站用户前或接受本站的产品和服务之前,请您详细地阅读本注册用户协议的所有内容。

1 注册用户了解并同意:

①只要注册用户点击同意按钮并完成注册,注册用户就已接受了本注册用户协议及本站公布的各项服务规则包括填写实名的联系方式等等) ,并愿意受其约束。如果发生纠纷,注册用户不得以未仔细阅读为由进行抗辩。

②随着市场经营情况的变化,本站有权随时更改本注册用户协议及相关服务规则。修改本注册用户协议时,本站将于相关页面公告修改的事实,有权不对注册用户进行个别通知。注册用户应该在每次登录前查询网站的相关公告,以了解注册用户协议及其他服务规则的变化。

2、若注册用户不同意本注册用户协议或相关服务规则,或者不同意本站作出的修改,注册用户可以主动停止使用本站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如果在本站修改协议或服务规则后,注册用户仍继续使用本站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即表示注册用户同意本站对本注册用户协议及相关服务规则所做的所有修改。由于注册用户在注册用户协议变更后因未熟悉公告规定而引起的损失,本站将不会承担任何责任。

3、本站的各项电子服务的所有权和运作权归本站。本站提供的服务将完全按照其发布的服务条款和操作规则严格执行。注册用户必须完全同意所有服务条款并完成注册程序,才能成为本站的注册用户。注册用户确认:本协议条款是处理双方权利义务的当然约定依据,除非违反国家强制性法律,否则始终有效。

二、服务简介

1、本站运用自己的操作系统通过国际互联网络为注册用户提供网络服务。同时,注册用户必须:自行配备上网的所需设备,包括个人电脑、调制解调器或其他必备上网装置。自行负担个人上网所支付的与此服务有关的电话费用、网络费用。

2 基于本站所提供的网络服务的重要性,注册用户应同意:提供详尽、准确的个人资料。不断更新注册资料,符合及时、详尽、准确的要求。

3、本站对注册用户的电子邮件、手机号等隐私资料进行保护,承诺不会在未获得注册用户许可的情况下擅自将注册用户的个人资料信息出租或出售给任何第三方,但以下情况除外:注册用户同意让第三方共享资料;注册用户同意公开其个人资料,享受为其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本站需要听从法庭传票、法律命令或遵循法律程序;本站发现注册用户违反了本站服务条款或本站其它使用规定。

4、关于注册用户隐私的具体协议以本站的隐私声明为准。如果注册用户提供的资料包含有不正确的信息,本站保留结束注册用户使用网络服务资格的权利。

三、帐户密码和安全性

注册用户一旦注册成功 ,成为本站的合法的注册用户。您可随时根据需要改变您的密码。注册用户将对注册用户名和密码安全负全部责任。另外,每个注册用户都要对以其注册用户名进行的所有活动和事件负全责。注册用户若发现任何非法使用注册用户帐户或存在安全漏洞的情况,请立即通告本站。

四、拒绝提供担保注册用户个人对网络服务的使用承担风险

本站对此不作任何类型的担保,不论是明确的或隐含的,但是不对商业性的隐含担保、特定目的和不违反规定的适当担保作限制。本站不担保服务-定能满足注册用户的要求 ,也不担保服务不会受中断,对服务的及时性,安全性,出错发生都不作担保。

五、有限责任

本站对任何直接、间接、偶然、特殊及继起的损害不负责任,这些损害可能来自:不正当使用网络服务,在网上购买商品或进行同类型服务,在网上进行交易,非法使用网络服务或注册用户传送的信息有所变动。这些行为都有可能会导致本站的形象受损,所以本站事先提出这种损害的可能性。

六、通告

所有发给注册用户的通告都可通过重要页面的公告或电子邮件或常规的信件传送。本站的活动信息也将定期通过页面公告及电子邮件方式向注册用户发送。注册用户协议条款的修改、服务变更、或其它重要事件的通告会以电子邮箱或者短信进行通知。

七、注册用户的建议

奖励注册用户在他们发表的一些良好建议以及一一些比较有 价值的策划方案时,本站愿意展示用户的构想落于实现。

八、责任限制

1、如因不可抗力或其他本站无法控制的原因使本站销售系统崩溃或无法正常使用导致网上交易无法完成或丢失有关的信息记录等,本站不承担责任。但是本站会尽可能合理地协助处理善后事宜,并努力使客户免受经济损失。

2、除了本站的使用条件中规定的其它限制和除外情况之外,在中国法律法规所允许的限度内,对于因交易而引起的或与之有关的任何直接的、间接的、特殊的、附带的、后果性的或惩罚性的损害,或任何其它性质的损害, 本站、本站的董事、管理人员、 雇员、代理或其它代表在任何情况下都不承担责任。

九、法律管辖和适用

1、本协议的订立、执行和解释及争议的解决均应适用中国法律。

2、如发生本站服务条款与中国法律相抵触时,则这些条款将完全按法律规定重新解释,而其它台法条款则依1旧保持对注册用户产生法律效力和影响。

3 本协议的规定是可分割的,如本协议任何规定被裁定为无效或不可执行,该规定可被删除而其余条款应予以执行。

4、如双方就本协议内容或其执行发生任何争议,双方应尽力友好协商解决;协商不成时,任何一方均可向本站所在地的法院提起诉讼。

十、其他规定

1、如本用户协议中的任何内容无论因何种原因完全或部分无效或不具有执行力,本用户协议的其余内容仍应有效并且对协议各方有约束力。

2、本用户协议中的标题仅为方便而设,不具法律或契约效果。

 

同意
取消
状态变更提示
状态变更提示:您的账户在另一设备上进行登录,提示后 2S 后 自动跳转到登录页面
同意
取消
提示

本平台会尽快针对您提出的主题搜集相关借鉴资料, 搜集结果会在3个工作日内发送到您的会员中心, 请注意查看,未及时收到信息可随时联系客服。
提交成功
提示

您已提出了一条帮我搜未完成,请您耐心等待或联系客服。
如何联系客服
上传凭证

只支持jpg、jpeg、png格式

上传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