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热线:

微信

小程序

公众号

类别:政务工作学习案例

提出单位:**市**县文化宫

题目:加快推进数字政府建设

资料提供时间:2022-06-08

目录

更多

以人民为中心推进数字政府建设 文章下载

以人民为中心推进数字政府建设

当前,数字技术已经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提升治理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手段和工具。我国“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提高数字化政务服务效能。”作为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内容,数字政府建设将数字技术广泛应用于政府管理服务,能够显著提高政府治理效能,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重要支撑。我国已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这对政府治理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提出了更高要求。推进数字政府建设,绝不是简单的平台搭建,更不是程序化的数据共享,而是通过数字技术连接网络社会与现实社会,实现重组政府组织架构,再造行政流程,优化服务供给,其成效最终要以公众的体验和感受来衡量。因此,数字政府建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满足公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数字政府建设满足公众获得感:

要有“效率”更要有“效果”

每当一种新技术出现的时候,社会各界都对其充满了期待,公共治理领域也不例外,公众期待着新兴的数字技术能够提高政府的治理能力,解决许多过去未能解决的治理问题。在决策上,期望数据价值充分体现,科学决策水平不断提升;在服务上,期望“互联网+”推动变革,智慧政府便民利民;在监管上,期望“互联网+”深化改革,公共安全保障有力;在办公上,期望在线协同重塑流程,大幅提升组织效能。

为适应并促进数字技术在政府治理中的应用,各地政府在公众的期许之下,在组织结构和职能设置方面已经有了大量创新,并且随着数字化转型,还在不断调整和推进。但是,一些地方政府在推进数字治理的过程中,往往是从政府视角而非公众视角出发。例如,有些政府部门推出的智能应用,脱离公众的现实需求,使用率低;有些地方的数字化不但没有实现“便民”,还增加了公众的负担,一些事项线下办理完后,还得在线上再走一次。在基层实践中也衍生出“指尖上的形式主义”,花样繁多的APP、公众号、微信群不仅未能给基层减负,还增加了基层负担。

因此,数字政府建设不仅要注重“效率”,更要强调“效果”。而“效果”的衡量标准就是公众的需求和期许是否得到满足。数字政府建设应该精准对接公众需求,突破方位、领域、时空限制,打破组织之间、平台之间、数据之间的壁垒,推进跨部门、跨层级、跨地区、跨系统、跨领域的政务协同,在提升政府治理效率的同时不断满足公众获得感。

数字政府建设提升公众幸福感:

要有“速度”更要有“温度”

随着数字技术的加速落地,结合推进“放管服”改革,各地政务信息系统建设、应用取得长足进展,“最多跑一次”“不见面审批”“掌上办”等服务新模式不断涌现,明显提高了企业和群众的办事便利程度。政务服务从单一的窗口审批服务拓展为集窗口服务、网上办事、政府网站、政府服务热线、公共资源交易管理、政务数据管理于一体的全方位政务服务,成为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推动力。

但是我们还要看到数字化服务在为一部分人带来便利和效率的同时,也为另一部分群体带来障碍。受经济、年龄、教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数字鸿沟无论是在国家之间还是在国家内部都不同程度存在。例如,大数据治理在经济发达地区更能够得到迅速推广,而经济基础较弱地区则往往囿于经济水平和资源限制而难以推广。同时,低收入人群、老年人以及残障人士等群体在数字化设备的获取和使用能力方面都处于弱势地位,如果一刀切地将他们推向在线服务而缺少人工服务的托底和支撑,会给他们带来很大的不便。数字鸿沟的存在将影响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公平性和包容性。

因此,数字政府建设不仅要注重“速度”,更要强调“温度”。“温度”的衡量标准就是公众的体验和感受如何。数字政府建设应促进数字包容,扩大数字技术应用的范围,加快信息无障碍建设,帮助老年人、残疾人等群体共享数字生活,同时为他们保留线下服务渠道和传统服务方式,不让任何一个人在数字时代掉队。

数字政府建设保障公众安全感:

要有“力度”更要有“尺度”

加快数字政府建设进程,实现政务服务和社会治理数字化,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载体上,社会公众可以利用数字政府打造的数字化可信身份认证平台,将可信身份通过网络传递并进行创新应用,如“国家防疫健康信息码”、个人数字凭证等。同时,我国政府数据开放进程正在加速推进,地方政府数据开放平台数量不断增加,国家级数据交易中心、企业级数据交易平台等数据交易平台规模不断壮大,为激发市场活力、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发挥数据要素新动能的作用提供了支撑,带动了数据要素市场化发展,也推动数字经济快速平稳发展。

而伴随着数字治理正面效应的发挥,其风险开始显现。例如,人脸识别技术既方便了社会治理与政府公共服务,也蕴含着人脸数据被非法窃取、滥用等风险。作为一种技术性侦查和创新性管理工具,公共视频监控在给公众安全感的同时,也使得一些个人隐私在监控中无所遁形。这令人不禁思考数据的采集是否应该有边界?如何确保算法透明公平?数字“赋能”与数字“负责”是否同步?而这类问题,都涉及了数字治理的推进尺度、权利边界和法治底线。数字政府建设事关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必须提高风险防范意识,筑牢数据安全堤坝。

因此,数字政府建设不仅要注重“力度”,更要强调“尺度”。“尺度”的衡量标准就是公众的信任和安全是否实现。在数字化时代,信息技术的工具理性应与法治的价值理性结合起来。法律是数字政府始终公正、高效运行最为有力的保障,着力解决数字技术运用中存在的权利保障、公平正义等公众普遍关心的问题。政府采集和利用公众个人信息的权力也不是一种绝对的、不受约束的权力,作为数据的采集者、生成者、使用者和保管者,政府自身也受到法规政策的约束。应制定具有普遍约束力的法律法规、规范和标准,界定可以做什么和不能做什么,在法治的轨道上和框架内保证公众的信任度和安全感。

新疆日报2022-4-22

 

 

一照通行、多卡合一!东莞打造“数字政府”又有大动作! 文章下载

一照通行、多卡合一!东莞打造“数字政府”又有大动作!

全市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暨数字政府建设工作会议今天(5月13日)召开。记者获悉,东莞将依托“数字政府”建设,打造“一照通行”涉企许可审批改革、政务服务“全市通办”、12345 热线服务优化升级、全市企业公共服务平台“企莞家”、东莞市电子市民卡、“互联网+监管”等一批“放管服”改革新品牌。

推进“一照通行”涉企审批服务改革

会议提出,要以试点全省“一照通行”涉企审批服务改革为契机,再造涉企综合审批服务模式,推动涉企经营许可从按部门职责划分改为按企业需求整合,将多业态经营涉及的多项许可事项与营业执照一次申办、一表申请、一键分办、一码展示,减少审批发证,实现“一照通行”。

同时,全面落实“证照分离”改革事项,着力推进“照后减证”和简化审批,建立清单管理制度,通过直接取消审批、审批改为备案、实行告知承诺、优化审批服务四种方式推进所有涉企经营许可分类改革。到2021年底,取消审批、改为备案或实行告知承诺的事项力争达到100项以上。

推进“一网通办” 全流程在线审批

配合省推进应用工程建设项目“一网通办”主题集成服务系统,打通发改、自然资源、住建等部门业务审批平台,建立工程建设领域的材料复用库,推进电子证照应用实施,实现工程建设项目全流程在线审批。推动水电气进驻各园区(镇街)政务服务中心,完善水电气各业务系统功能,大力推进外线工程并联审批工作,实现全市水电气等公用事业服务报装、查询、缴费等业务全程网上办。

完善东莞市“互联网+监管”平台,建设行政执法监管、风险预警、分析评价等系统,关联整合日常监管、行政处罚、投诉举报、司法判决等相关信息,加强生态、安全、食品药品、卫生健康、市场监管等领域监管数据归集、治理和应用,创新打造监管风险感知、预警、处置和反馈等应用场景。

政务服务跨区域办理更方便

2021年底前,实现不少于100项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全市通办”。延伸“互联网+不动产”业务,探索推进“区块链+不动产登记”应用,推动市级层面涉及不动产业务的交易、登记、缴税、金融等数据上链,在全市实现“大通办”服务。深化政务服务延伸,通过线下综合窗口代收、代办,试点推进“莞深通办”“穗莞通办”,拓展至粤港澳大湾区通办、跨省通办,最终实现“一地交件、全国通办”。

打造“i 莞家”城市综合服务平台

此外,会议还透露将依托一体化服务能力,建设“i 莞家”APP,打造为政务服务、生活服务和城市公共服务移动端总入口,实现与“粤省事”“粤商通”的深度对接,接入已上线事项,整合原有的“莞家政务”服务平台,推动用户和事项的整体迁移。同步汇聚各部门的政务、公共和社会服务,将其他各部门的政务 APP 进行整合,按照“成熟一个、上线一个”方式推动社保、医疗、行政审批等各类事项集成至“i莞家”APP,逐步引导生活、旅游、资讯等社会资源纳入平台,打造一站式掌上服务入口,实现用一个 APP 畅享城市综合服务。

另外,要以第三代社保卡为基础推出“多卡合一”的电子市民卡,集合电子健康码、医保电子凭证、电子社保卡等应用,集成电子凭证、信息查询、小额支付等功能,涵盖政府公共服务、城市公用事业服务、商业服务、金融服务、智慧校园等多个服务场景,关联“i 莞家”端口,让市民群众“一端行东莞”。

优化医疗服务供给

会议提出,要进一步简化社保参保、转移接续等手续,推动医保关系转移接续等线上办理,扩大养老、医疗、失业等保险覆盖面,推动将城乡各类用人单位全部纳入失业保险覆盖范围,实现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一地办理”,促进各类医疗保障互补衔接。

加快落实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制度,推进门诊医疗费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工作,扩大异地就医定点医疗机构结算覆盖范围。推广互联网医院和线上复诊,推进“互联网+护理服务”,参保群众可自主选择使用社保卡(含电子社保卡)、医保电子凭证、电子健康码就医购药。建设医疗服务分级诊疗系统平台,实现转诊信息共享,推进居民健康档案及身份识别、电子病历、诊疗信息、报告单结果等信息在不同医院互通互认,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检查。

东莞要闻2021-5-13

 

 

肇庆市以数字政府建设深化“放管服”改革,形成可复制经验做法 文章下载

肇庆市以数字政府建设深化“放管服”改革,形成可复制经验做法

企业开办和不动产登记“1天办成”,高频户政业务办理时间从1小时缩短为15分钟,办事从按天计算进入掐表计时时代;实施511项“一件事”主题服务,平均每个主题服务材料提交压缩63%、表单录入压缩48%;构建起产业项目落地全流程服务闭环,项目审批办件时长平均提速31.7%……这是过去3年肇庆市数字政府改革建设成果。

2018年列入全省数字政府综合改革试点城市以来,肇庆坚持将数字政府改革建设作为助推全面深化改革、激发市场活力和增进人民福祉的重要抓手,应用大数据技术,发挥数字化平台支撑作用,深化“放管服”改革和营商环境综合改革,促进政务服务提效、产业落地提速,形成企业开办、不动产登记、一次办成一件事等一批在全省复制推广的经验做法,为广东数字政府改革建设积极贡献“肇庆力量”“肇庆样本”。

改革攻坚

全省率先实现“企业开办1天办成”全覆盖

在不动产登记中心排了1个多小时队完成查档,随后到行政服务中心再次排队进行权籍调查;下午再回到不动产登记中心3楼住建部门处排队签署交易合同,再到4楼税务部门处交税;第二天凭借交税凭证到住建部门处领取交易告知,最后才能到不动产登记部门处完成登记。

这是肇庆市人大代表李肇殷2017年花费1天半时间走完的不动产转移登记流程,也是当时群众办事的常态场景。当时,因缺乏统一的跨部门协作平台,各地、各部门信息未能互联互通,政务服务未能满足群众对办事便利度的期待。

2018年,肇庆列入全省数字政府综合改革试点城市,拉开数字政府改革建设序幕,各项改革攻坚跑出“加速度”。

首先整合到一起的是办事地点——随着市行政服务中心2018年8月启用新大厅,新增公安、人社、不动产交易登记、住房公积金等服务专厅,全市50个部门900多项事项(包含公共服务事项)全面进驻,实现“只进一扇门、可办多项事”。

“只进一扇门”只实现了“物理”上的集中,各部门间的数据未能互联互通,办事流程没有优化再造,群众进门后仍要穿梭于不同的业务部门办事。

改革率先瞄向了企业开办业务。肇庆从递交材料环节开始逐项梳理,对申领营业执照、刻制公章、申领发票、银行开户等主要环节掐表计时,政数、市场监管、税务等部门反复推演、论证各环节压缩时间的可行性,“改不改”“怎么改”的问题迎刃而解。

肇庆企业开办时间先从改革前的7天压缩到3天,再到1天;2019年3月,肇庆率先在全省实现“企业开办1天办成”全区域全业务全覆盖。

不动产登记改革也在同步快速推进。肇庆对不动产交易专厅业务数据进行分析,找准影响办事效率的堵点,通过“撤、并、转”等方式对不动产相关机构、人员及业务进行整合,将 4个部门近30个分散受理窗口合并为14个统一综合业务窗口,工作人员由114名精简至68名,并在全省率先部署应用不动产登记受理平台,实现“统一收件、一窗受理、并联办理”,群众从跑3个部门简化为跑1个窗口——2019年9月,肇庆率先在全省实现不动产登记“一天办成”。

2020年,改革扩展到公安户政和公积金业务。通过大数据共享,公安机关办理户政业务不用再收取身份证、户口簿、结婚证、出生医学证明复印件,办理公安户政市(区)外迁移也无需收取不动产查档证明。

改革后,公安户政出生医学证明业务平均办理时间从1小时缩减为15分钟,每年减少群众跑动87万次,减少提交235万份材料,节约办事时间58万小时,节约出行成本超173万元。

肇庆还在全省率先实现公积金高频业务“不见面审批”,通过共享数据、复用材料、调用电子证照等方式,即时匹配调用对应的户口簿、身份证、婚姻证、不动产登记信息等多种政务数据,减少了21项办理材料,每年减少群众跑动次数15万人次,减少纸张120万份。

2021年,改革重点为产业项目落地服务。6月,肇庆高新区上线“免申即享”服务平台,实现政策“大数据”与企业“大数据”双向精准匹配,让符合条件的群众、企业“足不出户”享补贴。

7月,肇庆“全肇办”涉企服务专区(以下简称“全肇办”)正式上线粤商通,企业只需登录专区便可在线享受专属代办、找商机、找资金、找中介、查信用、看证照、提诉求等一站式贴心服务。

11月,肇庆减证便民服务平台上线,推进首批经营场所使用证明、亲属关系证明、居住证明、摩托车报失证明(端州)等证明事项实现近20种“无证明”场景办理。

打破壁垒

上线511项“一件事”主题服务

如何让群众办理其它政务服务事项也能像企业开办、不动产登记那样便捷?,2020年,肇庆全面推行“一次办成一件事”政务服务改革,从群众办事的角度来分析政务服务需求,打通原来各部门间的数据壁垒,复制改革成功经验,扩大改革成果。

在过去,开办理发店,领取营业执照是一个事项,办理公共场所卫生许可又是另一事项,从申请到办成一般需要4个工作日、跑动4次、至少提交2次共14份材料。

政务服务只要涉及跨部门、跨层级、跨领域,群众办事往往像走迷宫——明明知道要办什么事,却搞不清各部门如何办理。

“以政府侧视角厘定政务服务事项,政务服务已经得到优化。但群众眼中的‘一件事’往往涉及多个事项,需要分开办理,每个事项有独立的审批流程,造成多个部门审批环节叠加繁多,审批时间长。‘部门在改革、群众办事体验感不强’的情况仍然存在。”肇庆市政数局有关负责人说。

肇庆综合“一件事”所涉及服务事项的每个申请表单,去重、融合形成一张表单;推动多部门联合审查、并行受理;在线下各政务服务大厅设置“一件事”综合窗口,实现一窗式证照发放。改革后,市民开办理发店只要跑1次最多提交9份材料,还能零跑动线上申办,一天就能完成。

面对剧增的业务量,依靠人工分析梳理各项数据不仅工作量大、效率慢,还难以检验改革成效。肇庆研究开发“四免”系统,连接政务服务网站后台数据,形成各部门管理台账,形成“一件事”管理内闭环和监控外闭环。

管理闭环里,系统梳理出不同情形下所需要的不同材料或要求,判断是否需要使用电子签名、电子印章。完成事项梳理后,自动生成优化方案。监控闭环上,系统对事项的办件过程进行实时、动态监测,反馈实施情况,督促有关部门按时完成优化任务。

新模式的推动下,2021年,肇庆“一次办成一件事”政务服务改革进入快车道。目前,肇庆共梳理上线511项“一件事”主题服务,实现主题平均表单项录入压减48%,材料提交减少达60%以上,线上办理“零跑动”,每年减少申请人跑动约60万次;业务线上累计办理15.9万宗,线下累计办理7.7万宗。

此外,肇庆还聚焦“汽车零配件”“电子信息”“生物医药”“金属加工”四大主导产业和“社会投资房屋建筑”领域,对80个事项进行集中梳理,重构业务流程,形成了5个产业“一件事”主题,为项目落地提供“一次办成一件事”便捷服务。

强大的线上政务服务能力提升了群众、企业办事效率。和肇庆市政数局成立之初相比,肇庆市政务服务大厅可办理事项从过去的900多项增长到目前的1949项,月均业务办理量仍维持在5万宗左右,但大厅工作人员却减少了,很多政务服务都能网上办理。

大厅外公共停车位的高流转率也从侧面证明办事效率的大幅提升。肇庆市政务服务大厅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大厅外的100多个公共停车位每天停放车辆近900辆,65%以上车辆停放时间不超过45分钟。

数字支撑

产业项目审批时长提速31.7%

大数据支撑下的改革,不仅改变了政府部门的服务思维和工作方法,让企业、群众得到实惠,还为优化全市营商环境提供了数据支撑。

为加速产业项目落地,肇庆实施产业投资项目审批验收代办和数字化监测行动,牵头组建市、县两级代办员队伍,建立产业项目审批事项全市通办的“一套标准”。

在此基础上,肇庆市政数局归集有效涉企数据566万条,建成全市首个产业项目专题数据库,实现部门“各一本账”到政府“一本总账”的升级;搭建起涉企一站式服务平台,根据实时办理结果输出下一审批环节的“一次性告知清单”,推动产业项目审批办件时长平均提速31.7%。

粤商通“全肇办”涉企服务专区构建了从洽谈签约、开工建设到投产经营的产业项目服务模式。企业随时可查产业项目总体情况、在建工程进度、“一次性告知清单”等产业项目落地信息,掌上查阅投资商机、产业园区、供地信息以及厂房、人才等咨询信息,指尖办理企业开办、项目立项、融资贷款、不动产登记、水电气报装、办税服务等高频服务事项。

2021年以来,代办专班已为瑞庆时代锂离子电池生产、肇庆万达国家度假区等全市587个产业项目提供代办服务;推动签订“双容双承诺”直接落地项目209个、总投资额751.07亿元。

各地各部门可在“粤政易”平台看到全市产业发展、数字政府2大板块87类数据804项指标,涉及54个市直部门、10个县(市、区)共12370条数据,为综合分析、宏观决策提供数据支撑。

今年7月,肇庆印发了《肇庆市首席数据官制度试点实施方案》,加强数据资源全链条管理,推动数据融合创新应用。推动市资源局、市人社局、市住建局等14个部门政务数据共享,交换数据达1.4亿条,有效支撑肇庆市医保个账发放、核查纳税信息、消防安全管理、企业资金申报“秒到户”等专题应用。

“过去3年的数字政府改革成果和经验,让我们从能用到善用数据说话,用数据推动工作不断上新台阶。” 肇庆市政数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阶段,肇庆将进一步发挥大数据的智能作用,向数字政府改革建设2.0新阶段迈进,为便民利企、产业发展、政府决策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撑。

肇庆市政府 2021-12-17

 

 

数字政府建设提速 产业布局深化 文章下载

数字政府建设提速 产业布局深化

从政府工作报告强调加强数字政府建设,到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加强数字政府建设的指导意见》,数字政府建设驶入快车道。利好之下,智慧政务、数字安全等相关行业正在加快布局。

数字政府建设提速

北京城市副中心政务服务中心是“以智能终端自助服务为主、人工窗口服务为辅”的新型智能型政务中心,174类电子证照自动调用“免提交”,办理的市级事项已压缩至2.65天,区级事项已缩至1.93天。中心还与河北、天津建立政务服务“跨省通办”,140个全程网办事项“跨省通办”,387项便民服务事项“跨省通办”,真正实现了减时间、减材料、不跑动等目标。

“粤省事”“浙里办”“渝快办”“秒批秒办”……数字政府建设正在加快打通政府公共服务的“最后一公里”。随着数字政府建设的推进,“政府网站”“不见面审批”“一网通办”等线上服务形式加快演变,政务上云成为各地政府数字化转型的必选项。

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研究员盘和林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我国各级政府基本实现了数字化建设,数字信息系统涵盖政务信息的各个方面,基本实现了足不出户就能在线办理所有常规政务业务。

今年以来,数字政府建设再次驶入快车道。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强数字政府建设,推动政务数据共享,进一步压减各类证明,扩大“跨省通办”范围,基本实现电子证照互通互认,便利企业跨区域经营,加快解决群众关切事项的异地办理问题。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强数字政府建设的指导意见》。会议强调,全面贯彻网络强国战略,把数字技术广泛应用于政府管理服务,推动政府数字化、智能化运行,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关于加强数字政府建设的指导意见》将推动各级政府之间实现互联互通,形成数字政府生态,打通信息壁垒,提高数字政府的系统性、集约性。”盘和林说。

随着数字政府顶层设计和体制机制建设日益完善,各地方政府也加快数字政府政策规划和建设进程。

无锡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吴琦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目前数字政府建设进展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深化集约化建设,政府网站数量整合,基层政府网站运维能力明显提升;省级政府均建成统一的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和政务服务APP,并与国家平台实现互联互通。二是推进政务服务线上化,服务种类及人次显著提升。三是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建成,一体化的数据共享响应机制日趋完善。

相关行业加快布局

数字政府建设极大带动了相关软件、网络、芯片等软硬件设施的需求。

“数字政府建设还通过优化调整政府内部的组织架构、运作程序和管理服务,全面提升政府在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治理、公共服务、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履职能力,推动了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慧能源等领域的发展,对系统集成与运营服务、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运营、基础软件与业务应用、网络安全等领域的企业形成利好。”吴琦说。

记者注意到,随着数字政府建设巨大市场空间的开启,与智慧政务、智慧城市、数字安全等相关的行业蓄势加力、深化布局。

南京作为长三角地区科技和经济发展的前沿高地,紧抓人工智能产业机遇,部署AI算力基础设施,携手浪潮打造“南京智能计算中心”。目前“南京智能计算中心”已运营系统的AI计算能力达每秒80亿亿次,1小时可处理100亿张图像、300万小时语音翻译或1万公里的自动驾驶AI数据。

“随着相关法律法规出台,数据安全监管体系不断加强和完善。去年以来,奇安信数据安全类产品营收大幅增长,2021年突破10亿元。”奇安信集团董事长齐向东表示。

据介绍,奇安信今年已建立专门服务重点领域和行业的“军团”组织模式,为重要客户“量体裁衣”,提供更具定制化的服务。

加快完善协调机制和标准建设

受访专家表示,当前数字政府建设还存在一些亟待突破的难点。

首先,标准体系不够完善。目前,各地电子政务建设缺乏统一的技术标准,跨地区、跨部门、跨层级、跨业务的信息资源共享共用和业务协同力度不够,“信息孤岛”仍然存在。

其次,基层数字政务建设力度有待加强。电子政务仍存在区域发展不平衡、普及率需进一步提高等问题。部分地方政府注重硬件设施建设,忽视电子政务专业人才、管理服务等软件建设,网络资源利用率不足,电子政务服务交互性不强。

再次,数据安全亟待加强。一些数字企业过度收集个人信息等关乎数据安全的问题应重视解决。

吴琦建议,加快完善协调机制和标准建设,打造政务服务新模式。加快推进政务数据资源跨地区、跨层级、跨部门共享和交换,加强标准建设,把分散、重复的建设模式转变为集约化可持续的发展模式,以统一标准规范引领平台一体化、服务一体化、保障一体化。进一步优化政务服务平台服务流程,打造移动政务服务新模式,消除公共服务的“盲区”。

此外,加大基层数字政府建设力度,增强政务通达服务能力。要完善基层政府信息基础设施,加强电子政务信息技术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进一步加强政务云建设力度,加大县乡镇村政务服务平台建设力度和网上办公平台推广力度,提升政务服务平台基层承接和通达能力。

吴琦还表示,要进一步增强数字政府建设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深化“一网通办”,全面提升政府效能;加快新技术应用,促进数字政府运行的协同高效,促进智慧城市建设和绿色低碳发展。

延安网信2022-5-6

 

 

铜仁:建设“数字政府” 提升现代化治理能力 文章下载

铜仁:建设“数字政府” 提升现代化治理能力

当前,电子政务已深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成为各级政府平稳运行和高效履职不可或缺的手段,建设“数字政府”是推进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支撑,是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

近年来,铜仁市大力推进“数字治理”“数字政府”建设,实现了电子政务工作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突破,取得阶段性进展,积极服务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开好局起好步。

整合网络资源打造便民服务“新窗口”

“通过政府网站查询,备好办证材料,真是太方便了。”7月23日,碧江区政务服务大厅,窗口人员按照规定流程,审核某企业陈意材料后,通过“全省通办”系统,点击提交上传材料,半小时之内就成功办理“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

若在以往,陈意要办理该业务,要么跑去省城办理,要么通过快递寄件办理,至少花费7个工作日。陈意赞不绝口:“高效、快捷、便利的政务服务,让群众得到实惠,让我们企业受益。”

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关键在“通”字。”铜仁市聚焦企业群众办事的痛点、难点、堵点,打造普惠、泛在的政务服务体系;拓展教育、医疗、社保、就业、住房、文化旅游等数字化公共服务,深度开发各类便民应用;推动更多涉企服务事项“一站式”办理和“不见面”审批。

铜仁市通过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网上预约审批,推行“一网通办”,着力提升政务服务便利度。严格按照《贵州省网上办事大厅行政审批事项办事指南》要求,对各项政务服务事项的办事指南进行校对、审核,做到精准、全面、细致、可用,实现群众少跑腿、数据多跑路和数据共享。

与此同时,铜仁市持续加快打破壁垒和地区间信息壁垒,完善政务服务网乡村站点建设,推进更多便民惠民网上办、掌上办、就近办、开通181个乡镇级站点、2874个村居级站点,全市政务服务网乡村站点建成率达100%。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开展“网上办理、一门办理、一窗受理、一网审批、一次办成”高效服务,充分激发“数字政府”活力,全面提升“数字活市”水平。

铜仁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从2012年发展到现在,从单纯的政府信息发布,到如今融合了政务公开、互动交流、办事服务、数据查询等多项功能于一体的综合网站。不仅丰富了大数据在推进政务服务改革中的探索,也让铜仁政务服务更加便捷高效,为高质量发展贡献了力量。截至目前,铜仁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开通482栏目,办理市长留言1986条,发布政策文件1546个、政策解读1106个。

聚焦民生关切打造为民服务“新高地”

正值高考的招录阶段,白苗被贵州师范学院录取,即将步入大学校园的他却没有喜悦之情,却为学费、生活费发愁。

通过石阡县人民政府网微信公众号推送的助学贷款指南,白苗按照指南步骤“注册、填写资料、上传相关资料......”在网上成功办理了助学贷款申请。他说:“太感谢石阡县政府官方微信及时推送的助学贷款政策了,让我及时办到了助学贷款,没有走弯路,解决我的燃眉之急。”

政务新媒体是移动互联网时代党和政府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凝聚群众的重要渠道,是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手段,是引导网上舆论、构建清朗网络空间的重要阵地,是探索社会治理新模式、提高社会治理能力的重要途径。

2014年以来,铜仁市通过“两微一端”开设了“铜仁政务”新浪微博和“铜仁市人民政府网”微信公众号,各区县也比照积极开通,运用政务新媒体推进政务公开,加强报道力度,及时更新信息,坚持在服务中提升政务微博、微信的公信力、凝聚力与引导力。

去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以“铜仁市人民政府网”政务新媒体矩阵为代表的铜仁市政务新媒体集群充分发挥新媒体平台快速、灵活、覆盖面广的特点,瞬发疫情动态政策,秒回群众咨询答疑,在抗击疫情、复工复产等各项工作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铜仁市政府办公室副主任刘璇说,“政务新媒体是网民与政府职能部门之间的纽带与桥梁,使网民与政府职能部门间的信息通道更加畅通。”

铜仁市通过持续深化“一个平台一个号、一张网络一朵云”建设,不断提升政务云网集约化水平,推进一体化大数据平台和一体化综合指挥平台建设,完善通用平台支撑,为各级各部门业务应用提供服务支持,打造“数字政府”。 

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备案政务新媒体558个,线下、线上一致,已成为连接“感知群众需求最先一公里”和“办理群众诉求最后一公里”的桥梁。

用活“贵政通”  打造提升行政效能“新通道”

思南县塘头镇副镇长冉永超,通过一键登录"贵政通",点击文件签批,两分钟就将文件签批、下发,冉永超说:“有了贵政通APP,再也不用来回跑了。”

过去,及时处理文件是冉永超最为苦恼的事。冉永超时常到村开展工作,面对紧急文件,不得将开展一半的工作停下,匆匆赶回镇政府,将文件处理好后,又掉头赶到村里继续开展工作,严重影响工作效率。有时候,工作也没做好,文件也没及时处理。

今年6月,铜仁市在全省率先取得“贵政通”正式授权,冉永超也通过培训开始使用“贵政通”,不仅解决了异地处理公文的麻烦,还提高了工作效率。

印江县政府办副主任张印军已掌握"贵政通"的运用,他在"贵政通"新建群聊,通知日常工作。他说:“工作、学习、交流都移至贵政通,既安全,又高效,还环保。”印江县仅6月收文9411件,发文354件,有效满足了各部门的日常办文、办事、办会等业务要求。

据悉,该平台集工作、学习、交流、管理于一体,将公文签批、文件传阅、业务处理、工作督办等从桌面向指尖延伸。通过手机就能实现一键式办理,实现了随时随地办公。

为加强“贵政通”的推广与使用,铜仁市政府办公室召开了推进会,并依托“业务+技术”方式,分期分批分类培训,为“贵政通”推广使用提供持续动力。

铜仁市还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新手段,深入挖掘和开发利用海量数据资源,全力推进宏观经济运行领导驾驶舱、“政策大脑”等智能应用,辅助领导把脉经济,助力部门高效落实工作,全面提升公务人员办公效率。

自试运行"贵政通"以来,铜仁市已实现跨层级、跨地域、跨部门、跨系统、跨业务的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6月份,铜仁市共发起快传11752次、通知公告2681次、文件事务8742。全面提升了全市政府系统的数字化办公能力,提高了“指尖”办文、办会、办事水平。

下一步,铜仁市将坚定不移实施大数据战略行动,坚持“应用驱动·融创发展”,大力实施“数字活市”工程,聚力打造“数字政府”,创新路、开新局、抢新机、出新绩,加快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助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搜狐网2021-7-27

 

 

徐州:打造智慧政务服务 推进数字政府建设 文章下载

徐州:打造智慧政务服务 推进数字政府建设

数字政府建设一小步,便民利企一大步。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加强数字社会、数字政府建设,提升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等数字化智能化水平。这也为建设数字政府指明了方向。

《徐州市打造全国营商环境样板城市三年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提出,要把现代信息技术与政务服务融合起来,推动基础数据资源全归集、全打通、全共享,加快线上线下融合,推进流程节点标准化、办事进程可视化、服务获得便利化、数据共享制度化,提升数字政府建设水平,以智慧政务服务优化营商环境,推动政府职能由被动到主动的转变。

■强化共享应用 让网上办事像网购一样方便

“以前办理新生儿出生事项,要分别前往助产医院、派出所、社保局等5家单位,材料至少需要重复提交5次,从办理到拿证最快也要耗时5个工作日。现在通过丰县行政审批局‘人生一件事’改革,从源头采集公民个人信息,即可实现‘证明取消、功能整合、流程再造、共建共享’的一站式办理,填好新生儿姓名和申请表,在医院就能全部办好,真正实现了‘零跑腿’。”4月3日,在丰县人民医院,前来为新生儿办理证件的王先生告诉记者。

据了解,“人生一件事”改革项目通过政务部门搭建联办共享平台,形成办事高速路,凡是群众填写过的资料,都会上传到“云端”,从而形成公民个人全生命周期数据库。这样一来,今后群众办事不再需要提供证明材料,相关单位可以直接从“云端”获取办事群众的各类证照及资料。

推进政务信息互联共享,实现部门间数据共享,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大大方便群众办事。近年来,以企业群众办事需求为导向,徐州市政务办(审批局)不断强化数据共享应用,强化数据归集,构建全市统一、多级互联的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有效减少信息重复录入、压缩办理材料。推动政务信息资源跨地区、跨部门、跨层级互通共享,逐步提升用户办事体验,一件事一次办、一证(照)通办、电子亮证、智能秒办等综合服务能力明显提升,让政务服务从“能办”向“好办”“优办”转变,让网上办事像网购一样方便。

■聚力数字突破

描绘数字政府新图谱

聚力数字突破,《行动计划》提出了积极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现代信息技术,提升网上服务效能,创新推动淮海经济区政务服务“跨省通办”,推进政务信息互联共享,推广电子证照、电子印章、电子档案共享管理,创新构建电子审图“一体化”管理机制等5条措施。

通过加快建设数字政府,打破数据壁垒,打通信息“孤岛”,构建集审批、服务、监管、执法、信用管理于一体的数字化政务服务体系,以“高效办成一件事”为目标,推进“一网通办”“一窗通办”“一事联办”“就近可办”,让政务服务更加便捷高效。

通过具体举措的实施,提升政务服务网上办事体验。完善“一网通办”总门户,加快各类审批服务系统整合对接,将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打造成全市线上线下政务服务的“总入口、总枢纽、总支撑、总集成、总规范”。加强政务数据汇聚共享,夯实“一网通办”数字底座总支撑,完善身份认证、物流配送等功能,有效提升政务服务效能和企业群众的获得感。推进线上线下深度融合,依托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推动政务服务整体联动、全程在线,推动实体大厅向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延伸,做到政务服务事项线上线下一套业务流程、一个办理标准,实现线上线下数据同源、功能互补、无缝衔接、融合通办。

■拓宽办事途径

推进政务服务一体化建设

徐州地处四省接壤地区,是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人员异地工作生活、企业跨区域经营活动频繁。《行动计划》提出,聚焦企业和群众普遍关切的“跨省通办”高频事项,推动淮海经济区城市间政务服务“跨省通办”,是适应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形势要求,成为有效服务人口流动、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和产业链高效协同,加快推动政务服务从政府部门供给导向向企业和群众需求导向转变的必然要求。

去年12月25日,徐州市政务办(审批局)牵头先期与山东省济宁市、临沂市、枣庄市,河南省商丘市,安徽省淮北市、宿州市等地的政务办(审批局)分别签署了“跨省通办”政务服务战略合作协议,联合出台了《苏鲁豫皖“四省八市”推进政务服务“跨省通办”实施方案(试行)》。淮海经济区先行先试“跨省通办”,打造区域样板内容已被列入《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政务服务“省内通办”“跨省通办”的实施方案》施行。

据了解,重点围绕改善民生、促进就业创业和便利企业跨省生产经营需求,首批“跨省通办”事项涵盖企业开办、交通运输、异地就医、住房公积金等审批服务,综合性企业服务,公共资源交易,自助服务,帮办代办等五大领域40项政务服务事项。在拓展深化第一批办理领域的基础上,第二批次事项扩展至社会保障、就业创业、不动产登记、医疗保健等领域范围,促进政务服务的供给和企业群众的需求有效对接。

按照序时进度表,2021年底前,我市将实现淮海经济区城市间更多政务服务事项“跨省通办”,同步建立清单化管理制度和更新机制,有效满足各类市场主体和广大人民群众异地办事需求。到2022年6月前,政务服务“跨省通办”将逐步覆盖行政审批、公共服务、综合性企业服务、公共资源交易、服务监管等全领域,推进线上全程办理与线下传统服务渠道相融合,实现淮海经济区“跨省”政务服务一体化建设。

中国江苏网2021-4-12

 

 

石家庄:加快推进“数字政府”建设 文章下载

石家庄:加快推进“数字政府”建设

近日,石家庄人民政府印发关于《<石家庄市加快推进“数字政府”建设实施意见>的通知》(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大力推进政务信息化建设体制改革,创新政务信息化管理体制、建设模式、运行机制,创新“数字政府”建设运营模式,“数字政府”建设管理体系全面理顺,"数字政府”建设规划总体架构基本实现,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满足“数字政府”要求,打造统一安全的政务服务云平台、数据资源共享交换平台、一体化网上政务服务平台,构建大平台共享、大数据慧治、大系统共治的顶层架构,形成市级统筹、部门协同、规则一致、标准统一、整体联动,“一网通办”、“一网统管”的建设体系。健全政府信息共享使用管理机制,深入推动政府内部协同运作,不断提升政府行政效能。以“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建设上通下联、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数字政府”,一批“数字政府”特色应用在政府决策、管理、服务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政务服务、城市治理、办公协同等重点领域数字化转型取得成效。

《意见》提出四项推进原则。

(一)统一规划、统筹建设。数字政府建设是一项涉及面广、统筹性强的系统性工程。要全局统筹、通盘谋划,加强总体规划和顶层设计。加大统筹力度,整合全市现有政府信息化资源,实行统一工程规划、统一标准规范、统一需求管理,统一项目建设、统一管理监督。

(二)提升效能、服务民生。不断提升政府行政效能,以便民服务为切入口,建立并完善政务服务平台,深化一体化政务服务建设,按“一件事”、"一套标准”原则梳理整合行政审批以及公共服务事项,实现一网一平台通办,精简手续,便利群众。

(三)强化安全,稳步推进。坚持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发展同步推进,加强网络安全保障建设,构建多层次网络安全防护体系,健全网络安全监管机制,完善标准规范与政策法规体系,推进“数字政府”建设持续健康发展。

(四)数据融合,共建共用。加快推进各级政府、各部门、各系统之间数据、信息和业务的联通共享,提升政务数据在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宏观调控、市场监管等方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意见》提出九个方面的主要任务。

(一)成立“数字政府"建设领导小组。按照先进省市做法,成立市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的“数字政府”建设领导小组,负责组织领导石家庄“数字政府”建设工作,研究拟订重大规划政策,指导解决改革建设中的重大问题,督促落实各项建设工作。

(二)构建数字政府运行管理体制。优化全市政府信息化管理体系,改革信息化建设运营模式,编制石家庄市“数字政府”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改革优化项目管理体制,探索建立首席数据官制度。

(三)建立数字政府基础支撑体系。加快推进一体化基础设施体系建设,加快推进一体化业务应用体系建设,加快推进一体化数据资源体系建设。

(四)加强政务数据管理。推进政务数据共享应用,推动政务数据资源开放应用。依托现有资源完善市公共数据开放平台,统一向社会开放政务数据资源,与市政府门户网站实现前端整合。

(五)全面提升“互联网+政务服务”水平。建设完善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优化线下线上服务,融合实体办事大厅,打造一体化政务服务体系,推进事项网上可办和全流程网办,不断提高政务服务事项网办深度。

(六)加快推进市域治理”一网统管”。从整合城管、公安、应急、12345政务服务热线等信息资源起步,逐步接入教育、文化旅游、卫生健康等做扩展,建设一网统管、覆盖全城的一体化城市运行管理平台。

(七)加快推进一体化协同办公体系建设。统筹已有办公系统,建设全市集约化协同办公平台,满足党政部门按需配置使用,优化内部协作流程,推动移动政务办公应用,实现全市公务人员在一个平台办公,实现“指尖办公”,提升党政部门办公水平和行政效能。

(八)建设“掌上石家庄”超级应用。启动“掌上石家庄”超级应用建设,作为“一网通办、一网统管”的城市服务移动端总入口,在智慧城市场景下,整合各部门、各领域现有公共服务入口,集成公共服务内容,建立基础性公共服务平台。

(九)加快推进一体化安全防护体系建设。树立网络安全底线思维,全面落实网络安全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实施要求,推动安全与应用协调发展。提升数据安全防护能力。

《意见》强调要加强实施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将“数字政府”建设列入政府重点工作事项,严格督办问责。在市"数字政府”建设领导小组领导下,各成员单位要高度重视"数字政府”建设工作,分工负责,协同作战,形成强大工作合力。

(二)强化制度保障。制定出台我市“数字政府”建设组织架构、规划设计、项目管理、网络安全保障、建设运维等方面的规章制度、规范标准及政策法规。

(三)加强资金保障。加大“数字政府”建设支持力度,改革信息化项目财政资金投入方式,适度增加我市信息化项目资金额度,由固定额度改为按需导向,根据每年综合考量财力水平和“数字政府”建设实际需求,动态调整我市信息化项目资金。重点支持建设基础类、平台类、赋能类信息化系统,为上层应用建设提供坚实底座。探索研究有效措施,撬动社会资本参与“数字政府”建设。

(四)加强督导检查。建立“数字政府”建设总体规划实施评估机制,对重点工作任务进行阶段督导检查,加强监督管理,及时通报相关情况。围绕“数字政府”项目建设、运行和管理等进行监测,组织开展第三方评估评价。

中国发展网2021-12-21

 

 

提升干部队伍数字素养促进数字政府建设 文章下载

提升干部队伍数字素养促进数字政府建设

当前,我国数字政府建设进入持续深化的关键时期,提升干部队伍数字素养显得尤为重要而紧迫。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时强调,要全面贯彻网络强国战略,把数字技术广泛应用于政府管理服务,推动政府数字化、智能化运行,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四次集体学习时还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要提高数字经济思维能力和专业素质,增强发展数字经济本领,强化安全意识,推动数字经济更好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落实好加强数字政府建设的新要求,关键之一就是要培养造就一大批数字意识强、善用数据、善治网络的干部队伍,为全面增强数字政府建设效能提供重要人才保障。

加强数字政府建设对干部队伍数字素养提出新的更高要求

近年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加速创新,日益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全过程,也深刻影响着政府治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各级政府主要承担经济调节、市场监管、公共服务、社会管理、环境保护等职能。相比于传统情形,数字化时代政府治理的环境和条件,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对政府履职的期望和要求,都发生了显着变化。比如,在经济调节方面,在互联网环境下,经济运行信息更加丰富,而且传播速度极快,对市场预期的形成发展影响很大,也必然改变财宏观政策的传到机制和作用机理,也使政府收集经济运行数据、研判走势、制定政策等面临许多新的挑战。但也要看到,物联网、工业互联网等发展,促进了经济运行大数据的收集,也为政府快速、科学决策提供了新的支撑。

再如,在市场监管方面,大型互联网平台的兴起,一方面促进市场发育,资源配置的市场化导向更明显,即便身居偏远农村的小农户也有机会进入到全国大市场,好农产品可以买个好价格了;但另一方面,平台经济带来新的问题,处置不当就会影响公平竞争、阻碍技术创新、损害消费者利益,如何对不断涌现的各种基于数字技术的新业态、新模式进行有效监管,也是政府面临的考验。类似情况,在公共服务、社会管理、环境保护等方面都存在,都要求政府在数字化改革中予以及时有效回应。

干部队伍是政府履职的具体承担者,也是建设数字政府的发起者、执行者。推动数字政府建设向纵深发展,做到趋利避害,必然要求干部队伍具备更高的素质特别是高水平的数字素养。干部队伍数字素养强,才能准确把握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发展和应用的趋势和规律,更好推动政府治理流程和模式优化,有效应对数字化转型带来的风险挑战,使得数字化成为提高政府治理效能的有效工具。

提升干部队伍数字素养应聚焦政府数字化转型重点

数字素养涉及数字获取、制作、使用、评价、交互、分享、创新、安全保障、伦理道德等一系列的素质与能力。就增强干部数字素养而言,要在抓全面的同时,重点聚焦运用数据和数字技术推动政府转变职能、改善管理服务的关键环节和短板弱项。

培养数字意识。政府数字化改革本质是运用数字技术对政府管理服务的流程和模式进行优化。从早期的纸质办公到信息化办公,从借助网络传递信息到数据辅助决策,再到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应用,都是对既有流程和模式的改革。各级干部是愿意早改还是迟改,是改多还是改少,是主动改还是被动改,都影响着数字政府建设的进程和成效。培养部队伍的数字意识,就是要增强他们理解数字化发展趋势、数字赋能作用的能力,善于从数字角度看待政务行为、感知社会变化,思考数字政府建设的走向,能够积极主动地把数字技术融入到政府管理服务中。

增强数据思维。数据是数字经济时代的石油,也是提升数字政府效能的关键要素。为了履行好政府职能,干部队伍需要具备大量分析决策的能力,在数字时代,这种能力很大程度上又体现为掌握数据、分析数据并据此决策的能力。增强干部队伍数据思维,不能泛泛而谈,而是要针对当前数字政府建设中存在的数据归集不及时、“束之高阁”,地方、部门、行业间“数据烟囱”林立等突出问题,引导干部树立“数据就是生产力”的理念,加强所在地方和领域的数据归集,促进数据开放和共享,努力掌握更多运用数据分析决策、管理服务的本领。

维护安全能力。建设数字政府,保障数据安全是用好数据的前提和基础。数字政府建设涉及的数据是海量的,很多是关系国家发展的国计民生和重要数据,面临的数据安全风险尤为突出。增强维护数据安全能力,就是要求领导干部能始终绷紧数据安全的弦,提升数据安全管理能力和应急响应处置能力,推动构建数字政府全方位安全保障体系,夯实数字政府建设的安全根基。

强化网络伦理。数字化时代,人与人、个人与社会、人与技术之间的关系更为复杂,政府运用数字方式提供管理和服务亟待构建相应的价值准则。比如,在推动“一网通办”时,如果忽视“数字鸿沟”的存在,就有可能导致老年人等数字弱势群体利益受损。与之类似,算法推荐导致的信息茧房问题,人工智能使用中的人和机器谁是主导者问题,都需要从科技伦理层面加以把握和解决。干部队伍强化网络伦理,就是在推动数字政府建设中,始终站稳以人为本的立场,遵守法律法规和公序良俗,遵循技术向善的价值导向,合理开发利用数据和数字技术。

提升干部队伍数字素养应突出实践养成

干部队伍数字素养问题事关数字政府建设的成效乃至成败。在新时代加强数字政府建设的实践中,应把提高干部队伍数字素养作为一项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的工作,持之以恒地抓好。

健全培训课程体系。数字政府建设涉及面广、层级多,参与的领导干部和公务员数量多、素质差异大、参与程度不一,应在深入调研摸清楚基本情况的基础上,针对不同层级、行业、领域、区域等特点,研究建立差别化的课程体系。要紧扣数字政府实际需要,依托现有干部网络教育平台,增加干部队伍数字素养教育优质数字资源供给,推动相关教育培训内容进入各级党校(行政学院)课堂。

发挥实践养成作用。数字政府建设实践性很强,应依托各地“城市大脑”、智慧社区、电子政务平台等,经常性开展现场教学,在研究解决数字政府建设实际问题中改善政府管理服务、提升干部数字素养,实现三者良性互动、互促共进。加强同各类数字经济企业的合作,设立一批实践教学基地,引导干部队伍深入一线,感受数字技术的发展潮流和趋势,前瞻性思考谋划数字政府发展。

完善数字素养考核评价。发挥干部考核评价的指挥棒作用,建立健全公务员数字素养评价机制,并纳入到绩效考核中。通过必要的考核,引导干部提高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的能力,鼓励他们运用数字技术创新管理和服务,提高数字政府建设水平。

贵州日报2022-5-15

 

 

加快推进数字政府建设 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文章下载

加快推进数字政府建设 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 “十四五”时期,信息化进入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的新阶段。 4月1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主任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强数字政府建设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强调要全面贯彻网络强国战略,把数字技术广泛应用于政府管理服务,推动政府数字化、智能化运行,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为“十四五”时期加强数字政府建设指明方向。

全面把握数字政府建设的深刻内涵和重要意义

当前,先进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正加速推动全球行政管理范式向整体性治理转变,世界各国纷纷推行数字政府建设,以提高处理和解决复杂事务的能力。

数字社会不仅是新一代信息技术同社会转型深度融合的产物,而且是推动精细化社会管理的手段和方法创新。数字政府以构建整体性治理和透明服务型的现代政府为目标,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新一代数字技术为支撑,以“业务数据化、数据业务化”为基础,以打造整体高效的政务运行体系、便捷普惠的在线服务体系、智慧共享的社会治理体系、公平公正的执法监管体系为建设重点,以优质完善的数据资源体系和安全集约的技术支撑体系为保障,把数字化、智能化、现代化贯穿到政府治理的体制机制、组织架构、方式流程、手段工具等全方位系统性重塑过程,通过数据、职能、业务、技术的不断融合汇聚,推动“用数据决策、用数据服务、用数据治理、用数据创新”的治理现代化进程。

数字政府是数字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字政府通过运用信息技术和大数据,创新行政管理、服务监管方式,进而实现政府效能优化提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要将数字技术广泛应用于政府管理服务、推动政府治理流程再造和模式优化、不断提高决策科学性和服务效率等任务要求。数字政府建设是新时代全面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强化政府运行、决策、服务、监管能力的重要引擎,是构筑数字社会治理体系和普惠便捷数字民生保障体系的坚实基础,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等的重要抓手,更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迫切需要和战略选择。

凝心聚力 数字政府建设成效显著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围绕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大数据战略等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不断推进数字政府建设,各方面工作取得新进展。第一,建立健全国家电子政务统筹协调机制。近年来,我国政府敏锐抓住信息化发展的历史契机,发挥信息化在改善公共服务、优化营商环境、提高治理水平等方面的作用,以互联网思维促进信息技术与政府管理深度融合,在政府职能转变、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服务质量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目前,联通31个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46个国务院部门的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已基本建成,极大提高了政务效率。其中,优化营商环境,省级行政许可事项实现网上受理和“最多跑一次”的比例达到82.13%,全国一半以上行政许可事项平均承诺时限压缩超过40%。根据《2020联合国电子政务调查报告》,我国电子政务发展指数国际排名从2018年的第65位上升到2020年的第45位。第二,为推进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建设提供基础制度保障。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电子政务和政务服务发展,在健全国家电子政务统筹协调机制的基础上,相继出台《关于建立健全政务数据共享协调机制加快推进数据有序共享的意见》《关于加快推进政务服务“跨省通办”的指导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实施方案的通知》等一系列指导性文件,制定发布了三批近3000项部门数据共享责任清单,出台制定40多项平台工程标准规范、60多项高频应用的全国性电子证照标准。通过出政策、定标准、建机制,为推进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建设提供基础制度保障,打造了标准统一规范、上下整体联动、业务深度融合的全国政务服务“一张网”,形成了全国政务服务工作的“一盘棋”。第三,推动社会治理模式创新。在数字技术推动下,以民主参与、集体协作、自组织和自我调节为特征的网络社会正在加速形成。网上听证、网络民意调查等网络化、数字化方式不断拓展公众政治参与的广度和深度。比如,在“十四五”规划编制过程中,通过互联网向全社会征求意见和建议,开门问策、集思广益,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政务微博、政务微信让政府同民众实现了“指尖上的对话”。再比如,浙江、上海、广东、北京等地通过构建社区一体化融合大平台,整合了社区服务和治理,实现了“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的高效精准对接,提升了社会治理的精细化水平。第四,试点推动对深化政务服务起到示范作用。以广东、浙江、上海、江苏等地区为典型代表,大胆探索,因地施策,注重创新引领,推出“最多跑一次”“不见面审批”“一网通办”“政府数字化转型”等多项改革举措,并在全国越来越多的地区得到全面推广,得到了广大群众的认可和赞许。数字政府展现出巨大潜能,政府数字化治理能力与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均不断提升。

加快推进“十四五”时期数字政府建设的具体要求

当前,我国政府数字化转型在政策推动、基础建设、服务保障、平台支撑、创新探索等方面都具备了坚实的基础,数字政府建设将进入全面加速期。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展望“十四五”, 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把数字政府建设作为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内容,加快推动政府数字化转型、智能化运行。

要把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贯穿数字政府建设各领域各环节,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党政军民学,东南西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命运所系。党的领导是做好各项工作的根本保障。加快推进数字政府建设,必须始终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自觉坚定地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要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数字政府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数字政府建设要以人民为中心,一切从人民群众的需求出发,通过数字化手段提供优质公共服务,充分彰显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为老百姓做了多少好事实事”作为检验数字政府建设政绩的最重要标准,对于全面贯彻网络强国战略、深入推进网信事业高质量发展影响深远。数字政府建设搞得好不好,人民群众说了算。要走好群众路线,广泛征求人民群众意见建议,避免自说自话、关起门来搞建设。打造泛在可及、智慧便捷、公平普惠的数字化服务体系,让百姓少跑腿、数据多跑路,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要以数字化改革助力政府职能转变。加强数字政府建设,是创新政府治理理念和方式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强化政府运行、决策、服务、监管能力的重要引擎,对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法治政府、廉洁政府、服务型政府意义重大。其关键在于,以数字化改革助力政府职能转变,统筹推进各行业各领域政务应用系统集约建设、互联互通、协同联动,发挥数字化在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职能的重要支撑作用,从而构建协同高效的政府数字化履职能力体系。面对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和信息技术变革方兴未艾的趋势,只有建好数字政府,才能以行政管理、政务服务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更好服务新发展格局的构建,也才能以数据治理能力的有效提升,夯实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的基础。

要强化系统观念。系统观念是具有基础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它要求运用战略思维、辩证思维正确处理系统内各个要素及其现象和本质、目前和长远、局部和全局、部分和整体之间的关系,也要求运用战略思维、辩证思维正确处理系统内外的关系。数字政府建设涉及党政机关运行和城乡管理服务的方方面面,与数字经济和数字社会间的交叉领域较多,必须强化系统观念,健全科学规范的数字政府建设制度体系,依法依规促进数据高效共享和有序开发利用,统筹推进技术融合、业务融合、数据融合,提升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的协同管理和服务水平。

要始终绷紧数据安全这根弦。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就没有经济社会稳定运行,广大人民群众利益也难以得到保障。数据安全是数字政府建设的重要保障。在数据已经成为当今时代重要的生产要素和管理要素的大背景下,坚持安全发展理念、坚守安全底线至关重要。要综合运用法律、标准和技术等手段,全方位护航数据安全,按照数据安全法的要求,建立数据分级分类保护制度,对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重要民生的数据严格管理;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建立重要政务数据防护安全系统;对新技术新应用强化安全评估和全流程监管。加快构建数字政府全方位安全保障体系,全面强化数字政府安全管理责任。

春山可望,未来可期。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全面落实《指导意见》,着力加强数字政府建设,更多更好增进人民福祉,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必将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网易号2022-5-7

 

 

广东省数字政府综合改革试点任务全面完成 文章下载

广东省数字政府综合改革试点任务全面完成

日前,记者从省委改革办获悉,在深圳、江门、肇庆市部署开展的广东省数字政府综合改革试点任务已全面完成。经过3年的探索实践,试点地区不断深化改革创新,政务服务水平持续提升,形成一批改革经验成果,为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动政府职能转变、优化营商环境提供了有力支撑。深圳市在中国智慧城市发展水平评估中连续3年位居全国第一;江门市“互联网+监管”模式获国务院通报表彰,房屋交易“云链签”获评2020中国数字政府特色评选50强;肇庆市数字政府改革入选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杂志社“改革开放40年地方改革创新40案例”。

以数字政府改革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试点地区以数字政府改革为先导,推动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深圳市依托“开办企业一窗通”平台,实现企业设立“一次配齐、拎包入驻”,企业开办一天内办结;推出政务服务“免证办”,实现第一批393种电子证照替代实体证照,覆盖全市5528个政务服务事项。江门市商事主体登记实现“微信+智能审批”,全程无人干预,“异地可办、就近即办”;率先建立工程建设项目“验收即发证”工作机制,实现“一码通行”“拿地即开工”;不动产登记实现“交房即发证”“税证联办”“零跑动”“零材料”。肇庆市实现“企业开办1天办成”全区域全业务覆盖,二手房登记业务“全流程电子化办理”。

以数字政府改革推动便民服务提质增效

试点地区持续优化再造政务服务流程,推动政务应用向移动化、智能化、精细化转型,群众办事便利度大幅提升。深圳市在全国率先推出无人工干预智能审批服务,实现“秒报”事项539项,“秒批”事项350项,“秒报秒批一体化”事项165项;推广“一件事一次办”服务达2085个。江门市全市15202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线上线下多渠道办理,即办率99.38%、时间压减率95.38%;1300多个事项实现“跨境、跨省、省内、市内通办”,建成全国首个地级市政府设在港澳的综合性政务服务专区。肇庆市推出1695项“零跑动”政务服务事项,率先实现高频公积金业务“不见面审批”。

以数字政府改革提升政府治理效能

试点地区推进数字政府与本地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统筹谋划、同步建设,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探索城市治理创新。深圳市建成集运行监测、辅助决策、指挥调度和数据集成等功能于一体的指挥中心,共接入全市82套系统,汇集各部门100类业务数据、20万多路视频数据。江门市建成“一网统管”基础平台、融合通信基础支撑平台,建成防灾减灾“三十合一”、“一图防疫”、智慧应急、智慧水利、智慧生态、基层治理等社会治理创新应用。肇庆市建成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与国家城市综合管理平台实现联网对接,为全市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提供2800余万条数据支撑。

以数字政府改革培育数据要素市场

试点地区加快政务数据汇聚共享,依托省政务大数据中心建设地市数据中心分节点,政务信息资源实现集中管理、数据互通。深圳市积极推进政务数据归集共享,市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平台资源目录累计14877类,累计数据归集量达79.6亿,日平均交换量达2720万条;推动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出台《深圳经济特区数据条例》,在南山区开展数据生产要素统计核算试点。江门市试点实施首席数据官制度,开展涉税、经济分析等专题数据治理,发出全国首张“自然人参保缴费”数据资产凭证。肇庆市完成省政务大数据中心肇庆节点部署,汇聚共享医保、金融、信用、税务等业务部门数据1.4亿条,有效解决医保个人账户资金“发放难”、企业“融资难”、信用“修复难”、涉税数据“采集难”等问题。

完善信息基础设施支撑数字政府改革

试点地区加快数字政府基础设施资源整合,布局“一张网、一片云”,支撑深化数字政府改革。深圳市加快推进云、网、数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政务云为全市71家单位提供8350余个云主机服务,承载599个业务系统,上线试运行可视化城市空间数字平台,初步构建地上下、室内外、海陆一体的城市空间数字底板。江门市建成启用省数字政府政务云平台地市节点,共承载江门市105个单位累计302套业务信息系统,云资源整体使用量、业务系统上云数量及服务单位总数居全省前列。肇庆市电子政务外网接入116个市级单位、400多个政务服务应用,100%覆盖市直、县区、乡镇政务部门和实体政务大厅。

北青网2022-5-7

 

 

聚焦“一网统管”成效 服务“数字政府”发展 文章下载

聚焦“一网统管”成效 服务“数字政府”发展

在数字时代的大潮中,没有一座城市与区域的发展能够脱离数字技术的创新赋能。如今,技术变革的驱动力与治理生态的多元化、治理问题的复杂化以及治理需求的多样化,正倒逼城市治理向着数字化、智能化、精准化、一体化的方向迈进。

在新的阶段,数字政府建设的核心问题,正在从如何“建”变为如何“用”。而提升城市数字化变革效能的关键,就是如何实现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的协同管理和服务,更深层次推动“一网统管”“一网通办”等治理服务的创新应用。作为数字化解决方案领导者,紫光股份旗下新华三集团将在“云智原生”战略深化之年,与城市和政府数字化一路同行,以“城市操作系统”为底座,以技术融合、业务融合、数据融合为抓手,推进政府数字化改革,提升政府的协同管理和服务水平,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打造新引擎。

从疫情防控,到城市管理,错综复杂的治理需求给城市管理者带来了沉重的压力。传统的基层治理模式仍旧存在管理手段落后、责任层层加码、交叉管理等问题。当城市治理的维度越来越宽、领域越来越广,群众期盼越来越高、诉求越来越多元,如果仍然靠人盯人、会连会、文转文,显然解决不了数字时代带来的新挑战、新问题。这就迫切需要形成一体化的指挥联动,不同部门之间在一个平台上数据互联互通、业务高效协同。因此,“一网统管”成为了当下的重点工作,是城市数字化变革下一阶段的主阵地。

在新华三集团首席数字官张鹏看来,面临越来越复杂和艰巨的城市治理需求,城市数字化建设将从更加注重纵向应用转变为更加注重横向拉通,实现经验判断型向数据分析型转变、被动处置型向主动发现型转变、人力密集型向人机交互型转变、层级批转型向一体联动型转变。

在这些转变的背后,新华三打造的“一网统管”平台,紧紧围绕“高效处置一件事”的工作目标,通过流程再造、制度重塑,统事、统人、统制,实现可观(一屏观全城)、可管(一网管全域)、可指(一体联动指挥)、可防(显性风险防范)、可研(潜在风险预警)五大目标,为提升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打造利器。

从单点式的变革,到全局式的重构,“一网统管”已经成为了重构数字政府底座,推进数智治理创新的“最优解”。但作为承载整个城市协同治理的平台,“一网统管”的建设难度远超以往,不但需要设计者和建设者具备“云网数安”的技术储备和深度理解,更要对“一网统管”如何与业务融合有着充分的经验。在张鹏看来,“一网统管”的本质就是以“实时数据+智能算法+流程再造+制度重塑”的融合,实现“一屏观全域、一网管全城”,从底层上以数字化技术彻底重构城市的治理流程和制度。

为了能真正构建出高度统一的数字政府创新平台,新华三集团设计出了由“七个一”组成的“一网统管”整体架构。以全栈能力的数字底座实现数据和资源的共享共治;以全面感知的指标体系实现“数在我手、数为我用”;以全面闭环的处置体系实现跨层级、跨领域、跨部门、跨行业高效运转;以全域覆盖的网格体系实现最低层级的分解,最早时间的介入,最小成本的方案,最快速度的处置,最难问题的会诊;以全貌呈现的时空体系实现精准呈现城市运行态势;以全时响应的指挥体系实现高效地落实决策和部署;以全景同步的交互体系实现最好地多屏搭配联动成效。

张鹏表示,在一网统管的运行过程中,既有主动发现,又有被动发现,还有靠人工智能发现的问题和事件,这些问题和事件最终都汇入“一网统管”平台,按照“上报、受理、分拨、处置、审核、办结”的全流程处置事件,形成省、市、县、镇、社区、网格的六级联动的指挥体系,实现吹哨报到、接诉即办、未诉先办。同时,“一网统管”平台全面打通与疫情防控、数字城管、市场监管、应急指挥等条线用户、外部系统的无缝对接,通过融事通、网格通等功能模块,实现各类事件的闭环处置。

在2022年,复杂多变的疫情防控形势让各个城市的治理能力和水平迎来了一次“大考”。从面向群众构建及时有效的沟通渠道,到实现精准化智能化的网格式管理;从数据精准研判重点对象,到智能调度高效处置,数字化创新在疫情防控中展现出了无可替代的重要价值。疫情防控是数字政府创新的一个缩影,也给“一网统管”提供了新方向。

面对千头万绪的诉求和任务,新华三集团将“事件”作为“一网统管”的核心抓手,为“一网统管”的落地构建了一整套完整的运行体系。在这套体系背后,新华三能够帮助管理者梳理“一件事”清单,改造“一件事”流程,接入部门应用系统,建立城市体征指标体系,打造全局“一屏总览”、政令“一网智达”、执行“一贯到底”、现场“一键调取”、监督“一览无余”等数字化协同工作场景。

“一网统管”中最重要的一环就是基层治理数字化。基层治理千条线的问题由来已久,但始终存在管理难协同、基层负担重等问题。张鹏表示,“一网统管”一定是一格到底、一格多能的架构,通过网格真正实现全面发现、权责明晰、高效执行、全程监管和精准治理。让各种事件能“规”格、“合”格、“定”格,实现一个公共网格、复用网格、专用网格相结合的网格体系,才能让基层治理的各种事项沉淀下来,满足人、地、事、物、组织、情六大方面的数据落格、责任进格、服务在格的要求。

同时,新华三将引入数字孪生作为“一网统管”的技术支撑。张鹏提出,数字孪生绝不仅仅等同于精细的三维建模,数字孪生一定是利用物体全域标识、时空AI、BIM、GIS、CIM等孪生技术,通过规划、建设、治理的数据在数字空间的整体建模,为“一网统管”的事件研判分析、智能调度指挥和算法驯养形成一个立体的支撑,而不是为了技术而技术。

如今,依托“一网统管”的完整架构和一整套全方位的运行体系,新华三集团能够为不同政府提供定制化的解决方案,针对不同城市的重点需求和场景,让数字化创新能够真正在城市中融合生长。比如,在浙江数字化改革的第一线,新华三就在全省上线了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助力数智组工、未来社区等项目建设。同时,新华三也将在参与改革的过程中将浙江的经验和方案复制到其他城市,推动城市与政府数字化变革的迭代发展。

迈进“十四五”,数字政府的建设和创新不能仍旧停留在浅尝辄止的尝试中,而是要以全方位的重构打造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数字平台。在数字化与治理场景深化融合的重要机遇期,新华三集团将以“云智原生”战略推动“数字大脑”的迭代创新,赋能数字政府的实践落地,以数智之力提升基层政府的协同力、执行力,提升百姓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中国网2022-6-8

 

 

加强数字政府建设的浙江探索,要做到这5点 文章下载

加强数字政府建设的浙江探索,要做到这5点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强数字政府建设的指导意见》。会议指出,加强数字政府建设是创新政府治理理念和方式的重要举措,对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法治政府、廉洁政府、服务型政府意义重大。

近年来,浙江坚定不移贯彻落实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作出的建设“数字浙江”重大决策部署,实现了数字政府建设的全方位拓展和升级,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出了浙江探索。近日,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教授、浙江省信息化发展研究院院长陈畴镛发表文章,谈数字政府建设的浙江探索:

图片

把坚持党的领导贯穿数字政府建设的各个环节

数字政府建设是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有力支撑,不仅涉及政府职能转变,而且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有着密切关系,必须把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作为根本保证。

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从顶层设计看,数字政府建设、数字化改革等实践充分体现了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根本保证性作用。

数字政府建设贯穿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各方面全过程,推进了党政机关整体智治,聚焦抓大事、促改革、定政策、管队伍、创氛围。从组织领导看,全省各级建立了“一把手”抓数字化改革的责任落实机制,省、市、县(市、区)成立数字化改革领导小组,党委书记担任组长,形成纵向贯通、横向协调、执行有力的高效执行链。从实践成效看,通过围绕“七张问题清单”打造重大应用场景,推动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从“制度”“治理”“智慧”三个维度全面提升。

以提高干部数字化能力作为加强数字政府建设的重要保障。作为政府治理行为主体的领导干部必须拥有数字素养与数字能力。浙江把数字政府建设作为提升领导干部现代化能力的舞台,加强领导干部对数字化的认知,将数字化能力培养纳入干部培训、考核计划和各级党校、行政学院教学体系,通过领导干部的示范引领重构政府组织文化。着力构建党建统领的整体智治体系,培养干部的数据分析研判与决策能力,满足人民群众对政府治理的新期待,使全体党员干部成为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践行者。

图片

把坚持人民至上作为数字政府建设的价值取向

浙江数字政府建设始终以坚持人民至上、满足群众期盼为价值取向,把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作为最优先也是最重要的目标。

打造泛在可及、智慧便捷、公平普惠的数字化服务体系。浙江数字政府建设以“一件事”为突破口,推动更多公共服务事项实现“一网通办、一证通办、全域通办”。有效整合跨部门事务的行政流程,推进跨部门信息的共享互认,极大减少群众提交审批材料的数量,提高涉及多部门事项的审批效率。“浙里办”作为一体化在线服务平台,以统一平台汇聚原来分散在不同条线的服务功能,开创了平台化政务服务新模式。浙江政务服务网依托省、市、县、乡、村五级联动,实现审批权力事项集中进驻、网上服务集中提供、政务信息集中公开、数据资源集中共享,让“百姓少跑腿,数据多跑路”。

图片

以应用场景切入增强数字政府建设的群众获得感。从解决群众关切的痛点难点堵点问题出发设计应用场景,更为精准地抓取和分析群众的需求和期盼,更好地实现建设成效由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来评判。通过“小切口大场景”,围绕区域发展、创新能力、营商环境等方面,使复杂改革变成一个个简单具体可执行的任务,同时设定可量化细化具体化的数据指标,让建设成效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

以数字化手段提供更为精准的公共服务。浙江以数字化改革促进各领域公共服务的提供从“政府端”供给转变为“需求端”主导,用数字化、智能化手段充分发挥政府在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保障中的关键作用,同时更好满足民众个性化需求,让公共服务体系变得更为精准、公平和高效。

着力构建协同高效的政府数字化履职能力体系

浙江以数字化改革撬动政府职能转变,构建协同高效的政府数字化履职能力体系。

统筹推进各行业各领域政务应用系统集约建设、互联互通、协同联动。以机关内部“一件事”改革撬动“最多跑一次”改革,从试点先行到全面推开,从单个事项到机关内部“一件事”,从“线下办”到“网上办、掌上办”,持续扩大“一件事”改革范围和力度,推动政府职能、服务方式、机关效能的整体性变革,着力打造“机关效能最强省”。

图片

发挥数字化在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等方面职能的重要支撑作用。浙江着力完善数字政府的体系架构,围绕各项职能不断深化推进数字建设。在经济调节方面,增强经济形势分析研判和行政决策的时效性、系统性及精准性;在市场监管方面,构建基于“大数据+云计算”双轮驱动的对市场主体进行全生命周期监管的新型模式;在社会管理方面,实现联动式协同、可视化指挥、智慧化分析以及闭环式管理;在公共服务方面,全面推行“一窗受理、一网通办、一证通办、一次办成”;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围绕水、大气等基本生态元素建立“天—空—地”组网实时在线监测体系。

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浙江运用数字技术和手段建立大数据辅助分析、管理、决策和服务系统,着力重构、变革与升级宏观经济治理体系,推动生产关系适应数字化时代发展规律和特点,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破解要素流动不畅、资源配置效率不高等制约高质量发展的制度政策障碍,为社会经济发展增添新动能。

运用系统观念推动数字政府建设取得更大实效

浙江把数字政府建设作为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运用系统观念和系统集成方法加以推进,着力实现从数字赋能到制度重塑、从技术理性向制度理性、从单点突破到多跨协同的跨越。

健全科学规范的数字政府建设制度体系。浙江高度重视数字政府的制度规范建设,2020年出台《浙江省数字经济促进条例》,其中包括推动数字技术与政府履职全面深度融合,推进政务服务、政府办公全流程网上办理、掌上办理等数字政府建设的相关内容。2021年印发《浙江省数字化改革总体方案》,指明要深化数字政府系统建设。以数字化手段推进政府治理全方位、系统性、重塑性变革,打造整体智治、高效协同的数字政府综合应用。

依法依规促进数据高效共享和有序开发利用。浙江统筹推进技术融合、业务融合、数据融合,由一体化智能化数据平台提供分布式处理、应用框架、高可用等通用能力,大大降低了数字化应用的开发周期及开发难度,提升了数据资源配置的效率。加快建设一体化数字资源系统(IRS),构建省市县一体化门户界面,加快平台贯通。强化数据治理,建立健全问题数据治理闭环管理机制,深化数据资源开放共享,实现全省数字资源一本账管理、一站式浏览、一揽子申请、一体化生产、一平台调度、一张网管控。

提升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的协同管理和服务水平。浙江的数字政府建设,纵向由省市县乡各层级一体推进,实现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和自下而上的应用场景创新相结合;横向由各部门各领域一体推进,发挥整体的最大效应。构建解决问题的多跨协同模式,实现解决方案的量化闭环,以“场景化”“一件事”为抓手,实现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的业务协同、数据共享、流程再造。聚焦应用贯通,打通顶层设计、基层创新的双向贯通路径,打通一地创新、全省共享的全域贯通路径,使不同层级的平台、应用、体制融会贯通、整体优化,同时又发挥各层级各系统各部门的自身特色。

图片

统筹“两件大事”切实提高数据安全保障能力

浙江统筹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把数据安全保障能力作为确保数据发展优势、加强数字政府建设的重要前提,综合运用法律、制度、督查、监管等多种手段保障数据安全。

加快构建数字政府全方位安全保障体系。制定落实数据安全法律规范和管理办法,制定出台了《浙江省公共数据开放与安全管理暂行办法》等一系列相关制度,《浙江省公共数据条例》更是对数据安全提出了明确要求,规定公共数据安全管理应当坚持统筹协调、分类分级、权责统一、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加强公共数据全生命周期安全和合法利用管理。构筑公共数据全生命周期安全防护体系,加强风险识别与防护、数据脱敏等技术应用,逐步完善数据安全合规性评估认证、数据加密保护机制及相关技术检测手段,推进数据安全管理工作可量化、可追溯、可评估。

全面强化数字政府安全管理责任。浙江高度关注个人信息保护和数据安全的管理责任,一方面切实加强数字政府建设整体架构中网络安全体系的制度和标准,让公民个人数据在公共数据平台中合理合规地被使用;另一方面在政务服务应用端中细化用户知情同意协议,将公民个人数据的采集与应用置于公众监督之下,以公众知情权保障数字政府建设过程中个人信息安全。同时,落实数据安全工作责任制,加大对公共数据和个人信息安全侵权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

浙江新闻2022-5-16

 

 

4个100%锚定数字政府建设目标 文章下载

4个100%锚定数字政府建设目标

4月4日,江苏省政府发布《加快统筹推进数字政府高质量建设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提出,到2025年,建成全省统一的“苏服办”总门户,政务云、政务外网、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和一体化综合监管平台处于全国领先,非涉密系统上云率达到100%,公共数据按需共享率达到100%,应开放公共数据开放率达到100%,政务服务“一网通办”率达到100%,标志性公共数据开发利用场景达到100个。

系统搭建数字政府主架构

《意见》指出,要打造共建共享“苏服办”。采用统一标准和先进技术,加快建成数字政府“苏服办”总门户,覆盖全省政务服务网、移动端、自助终端和办事窗口,做到“一入口、好办事、管全程”。编制“苏服办”标准化服务清单,建设政务服务应用管理系统,实现各级各类政务服务全面接入、同源发布、统一管理。

打造标识品牌“苏服码”。以“苏服码”作为自然人和法人的主要数字身份识别码,全面接入国家政务服务信息码,积极融合或对接各类身份识别码,整体关联电子证照等基础信息,实现一人一码、一企一码。在政务服务线上线下全领域推广使用“苏服码”,做到一码通办;大力推进健康医疗、养老育幼、交通出行、文化旅游等领域卡码融合,做到一码通行。

打造自主安全“一朵云”。按照省级统筹的原则,加快推进政务“一朵云”建设,充分融合现有各级各类政务云资源,省级部门原则上不再新建或外租,已建部门云迁移至省政务云。

打通数据共享开放大动脉

江苏将数据资源目录、数据共享清单作为政务信息化项目审核的前置条件,数据共享的完整性、时效性作为确定项目建设投资、运行维护经费和验收的必备条件。整合归并部门政务数据交换通道,全面对接省市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建立健全以数据实时共享、接口调用为主的对接机制,大力推进省级部门垂直管理业务系统与地方业务系统双向共享。编制实施数据共享动态责任清单,加强数据供需对接,提升数据共享质效。

《意见》要求,完善全省人口、法人、电子证照、自然资源和空间地理、社会信用等基础数据库,按需整合教育、社保、交通、医疗、水电气等行业数据,建设一批跨地区跨部门跨层级的高质量主题库、专题库。同时,大力推进公共数据开发利用,健全数据治理规则和共享标准,实现全流程全生命周期监管。聚焦群众急需急盼和社会关切,加快推进教育、交通、公共信用等重点领域高价值数据安全有序开放。向社会拓宽数据开放、特许开发、授权应用等渠道,探索公共数据资产化管理运营模式,鼓励和推动综合开发利用,充分激发数据要素流动和价值潜能。

提升数字化治理效能驱动力

《意见》明确,围绕个人事项全领域和企业经营全周期服务,从侧重行政权力事项转向行政权力事项和公共服务事项并重,融合线上线下全渠道,做到全时在线、网上可办好办,全覆盖到现行行政审批事项、个人和企业用户服务。持续深化“一件事”改革,加快“苏企通”推广应用。在全面提升“省内通办”水平的同时,扎实推进长三角“一网通办”。实行“两个免于提交”,加快业务流程再造,进一步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限、减费用。积极主动接受人民群众评价监督,持续深入开展“好、差评”,加强问题立整立改,严格实行闭环管理。建设政务协同应用平台,开展政务事项多部门联动办理,提升业务协同的时效性。

按照管理科学、平战结合、省域一体、纵横联动的思路,江苏加快建设省、市、县三级“一网统管”体系,打造全国数字化治理示范区:优化升级省一体化综合监管平台,推广“互联网+监管”新模式,探索推行远程监管、移动监管等管理方式,提升监管精细化、智能化水平;聚焦安全生产、生态环保和节能降碳减排、食品药品安全、粮食安全和耕地保护、疫情防控、金融等重点监管领域,逐步向社会治理各个领域拓展延伸,健全监管规则标准,规范行业监管流程,联动综合执法队伍,实现全省监管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健全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机制,实现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联动。同时,探索“互联网+”社区治理新模式,深入推进各类社会治理数据共享应用,提升基层数字化治理水平。

(记者 尹丹丹)

链接>>>

江苏加快推进

长三角政务服务“一网通办”

近日,江苏省政府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放管服”改革协调小组办公室召开视频会议,深入贯彻党中央关于深入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重大战略,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已三年多,近年来长三角地区人员流动越来越频繁,除了发展经济的一体化,各项政务服务的一体化也在加快推进。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加强数字政府建设,推动政务数据共享,进一步压减各类证明事项,扩大‘跨省通办’范围,基本实现电子证照互通互认,便利企业跨区域经营,加快解决群众关切事项的异地办理问题”,对整个长三角地区提出了新的要求。

目前,长三角地区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正通过探索跨区域数据共享应用、业务标准互认、流程优化再造,实现跨区域、跨部门、跨层级的数据互联互通、业务协同联动,为进一步增强数字政府效能、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打下坚实基础。

会议要求,抓住协同创新这一关键环节,聚焦重点,突破难点,更有力地推动长三角地区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年度任务落细落实落到位。

一是打造区域公共服务示范性场景应用;二是深化“免证照长三角”建设;三是构建区域公共数据合作机制;四是优化线上线下服务能力,拓展区域政务服务渠道;五是支持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一网通办”创新,推进虹桥国际商务区一体化窗口建设,探索长江经济带政务服务一体化;六是加强组织保障。对江苏省牵头的长三角医疗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结婚登记跨省办理、编制移动端政务服务标准应用清单等16项任务和配合的80项任务实行项目化、清单化、责任化的过程管理、时效管理、质量管理,确保高标准高质量完成。

江南时报2022-4-7

 

 

跨省通办范围再扩大,数字政府建设的高分答卷该如何书写? 文章下载

跨省通办范围再扩大,数字政府建设的高分答卷该如何书写?

数字政府是数字中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的建议提出,要加强数字社会、数字政府建设,提升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等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进一步明确了数字政府建设的任务,单独设立“提高数字政府建设水平”章节,明确提出要将数字技术广泛应用于政府管理服务、推动政府治理流程再造和模式优化、不断提高决策科学性和服务效率等任务要求。

政府的数字化转型分为三个政策阶段:“政府信息化”阶段、“电子政务”阶段和“数字政府”阶段。中国数字政府建设在核心目标上立足于推进治理现代化,在业务架构上日益趋向于平台化模式,在技术基础上正在向智能化升级。近年来,从 “一网通办”、“最多跑一次”、“毫秒办”的推进与落地,到国资云、数字城市建设的规划与部署,我国数字政府建设已取得诸多成就,行政管理和服务方式突破性创新,人民群众满意度明显提升。但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政务信息资源碎片化,政务服务割裂化,一体化政务系统搭建滞后化,跨部门、跨地区协同缺失等问题严重阻碍了一站式数字化政府服务协同体系的建设。

平台搭建:筑牢数字政府转型基底

在线政务办公平台是数字政府改革建设中的平台级基础,需要满足政府部门内部办文、办事、办会的需求,能够打通政府各部门应用的数据与业务流程,推进部门纵横联动和协同办公,推动数字政府全面布局,整体建设。为了积极拓展数字政府应用场景,构建起服务联通、流程高效、场景统筹的长效机制,闪布科技深耕技术研发,聚焦政府单位数字化转型具体需求,打造出一站式政务协同服务平台,推动数字化政府建设发展。

一站式数字政府让协同更敏捷

闪布数字化政务平台整合业务流程BPM、即时通讯IM、考勤、员工福利、商旅出行、邮箱等200余项常用功能于一体,满足不同职能政务人员一站式线上办公需求。同时将各类数据信息统一至中台进行管理,方便后续对各个模块的数据拉取、使用和分析,破除政务数据分散、政务服务孤岛难题。

定制化开发让需求更落地

闪布可根据政府客户的需求,为其提供基于场景的个性化、专属化工作应用的快速发开和部署。包括logo、界面颜色、工作台,满足具体政务服务和协同办公的需要。常用政务模块自主拖拽排序,灵活配置,优化办公效率。

首创信息存储技术让数据更安全

闪布科技首创同构混合云架构,推进双私有化部署,ISO27001和信息安全等保三级认证、多项发明专利软著,保障数据安全性。目前,闪布科技已与中国科学院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安徽问天量子达成战略合作协议,携手推进点对点量子密码通信技术、量子密码通信组网技术在B端/G端的业务场景落地,打造高精尖技术赋能信息安全体系的样本,筑起政务信息安全的“铜墙铁壁”。

界限打通:推进一体化服务型政府建设

今年下发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加强数字政府建设,推动政务数据共享,扩大“跨省通办”范围,基本实现电子证照互通互认,便利企业跨区域经营,加快解决群众关切事项的异地办理问题。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不断加强对政务服务“全网通办”的推进, 截止至2021年,我国已基本实现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异地就医结算备案、社会保障卡申领、户口迁移等74项高频政务服务事项“跨省通办”,有效满足各类市场主体和广大人民群众异地办事需求。而此次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提扩大“跨省通办”范围不仅是政府主动作为的体现,更是解决好“最后一公里”问题的具体落实。

然而,“跨省通办”进程的推进也对政府多部门、跨地域协同提出了更高要求。新时期数字政府建设必须改变过去分散建设、单部门建设模式,重点从组织扁平化、业务协同化、数据共享化改革入手,围绕企业、群众眼中“一件事”提供集成“套餐”服务。

作为吉利科技集团旗下互联网数产公司,政企数字协同服务平台,闪布科技以自身强大协同能力化身桥梁纽带,助力政务服务由单部门办理向多部门协同办理转变,为扩大跨省通办提供技术支撑。

闪布IM SDK和音视频SDK,通用化接口灵活接入政企已有数字平台,为政企现有的线上平台进行能力短板补缺,使组织即刻拥有单群聊、音视频等通讯能力。同时,闪布对在弱网环境下的产品体验进行了优化,降低各个网络设备连入门槛,并与数据通讯安全管控统一化相结合,满足复杂网络环境变化的线上使用。加速在线办事服务向规范化、标准化、集约化建设迈进。

数字化改革,是推动政府的领导职能配置更加科学合理、体制机制更加完备完善、运行管理更加高效,提高治理科学化、精准化和协同化水平的必由之路。

打造服务新平台、构建新机制、拓展新渠道,在数字政府的转型过程中,闪布科技还将继续发力,探索数字政府建设服务边界,积极践行国家政策与社会责任,赋能各级政府加速实现更快速、更多元、更智能、更安全的数字化转型。

腾讯网2022-4-19

 

 

数字政府:数据多跑路 百姓少跑腿 文章下载

数字政府:数据多跑路 百姓少跑腿

疫情期间,健康码是老百姓眼中的“隔离墙”和“通行证”,是政府疫情监测分析、防控救治、资源调配的重要帮手。“一码通行”只是数字政府建设的一个缩影,无论是应急管理,还是日常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数字政府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近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强数字政府建设的指导意见》。会议指出,要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数字政府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数字技术广泛应用于政府管理服务,推动政府数字化、智能化运行,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推动政府数字化转型,构建数字政府,是加快建设“数字中国”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政府信息化和数字化建设得到中央和地方政府的极大重视。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互联网+政务服务”的理念。2019年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首次提出“推进数字政府建设”,在国家层面成为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2020年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再提数字政府建设,并将数字政府作为数字化发展的三大支柱之一,进一步突出数字政府的地位。在“用数据服务、用数据对话、用数据决策”的现代治理模式下,老百姓办事将变得越来越方便,政府部门的履职能力也将大幅提升。

各地数字政府建设进入新阶段

当前,我国网上政务服务发展已由以信息服务为主的单向服务阶段,迈向了以跨区域、跨部门、跨层级一体化政务服务为特征的“数字化”服务新阶段。记者在采访时了解到,我国东部地区数字政府发展进程显著快于全国其他地区,其中广东、上海、浙江、江苏等地的数字政府发力早、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较为完善,集约化一体化管理水平高,是我国数字政府建设的先行区示范区。

广东从2018年起连续3年获得全国省级政府网上政务服务能力评估第一名,“粤系列”成为全国数字政府品牌标杆。2017年,广东以“政企合作、管运分离”的模式全面开展数字政府改革建设工作。2018年5月“粤省事”登录微信小程序,广东省居民可以一站式办理包括开具出生证明、结婚预约、养老认证、社保、公积金、税务等700多项服务。“粤商通”已覆盖广东省近九成活跃市场主体,累计上线涉企高频服务1689项,集成1333类电子证照,日均访问量保持在200万次以上。截至2021年年底,“粤省事”“粤商通”注册用户分别突破1.5亿和1100万。

上海、浙江等地也类似。上海首创的“一网通办”已成为中国特色的词汇,入选联合国的经典案例,“随申码”累计使用次数超9亿次,已经成为伴随市民工作、生活的随身服务码。浙江省是最早发布数字政府相关文件的地区,浙江联合阿里巴巴开发各类先进政务APP,着力打造“掌上办事之省”“掌上办公之省”。掌上办公平台“浙政钉”,覆盖一省份六级组织,集成1278个应用,服务全省112万政务人员。此外,云南、山东等地数字政府建设立足特色优势,发挥出各自的亮点: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通过数字政府建设对洱海进行全空间的治理以及全方位的监测,为科学治湖、精准治污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撑;山东省滨州市构建经济调节的“七库”系统,实现政府招商精准度提升和企业融资融贷难度降低。

“跨省通办”“压减办理流程”成为目前各地数字政府建设重点之一。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强数字政府建设,推动政务数据共享,进一步压减各类证明,扩大“跨省通办”范围,基本实现电子证照互通互认,便利企业跨区域经营,加快解决群众关切事项的异地办理问题。

京津冀地区政务服务正基于“一网通办”推进政务服务事项“同事同标”,实现跨省无差别受理;长三角地区41个地级市正在打造政务服务线上线下“一张网”;泛珠三角区域推动常用电子证照互认共享……各地结合自身实际,在老百姓少跑腿这件事上下功夫“琢磨”,为国家跨省通办服务标准的顶层设计提供了“可复制样本”。

未来将把重点放在赋能政府治理上

近年来,我国经济运行所面临的不确定性因素增多,地方产业转型升级、结构优化也处于关键时期,亟须政府相关政策更加精准及时。传统手段难以完全满足现有的经济治理要求,而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为数字政府创造了治理能力提升的重要条件。多位受访专家告诉《中国电子报》记者,未来一段时间,数字政府对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助力,将重点体现在赋能政府治理上。

“目前,各地数字政府的建设正依托大数据等技术,提升政府在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履职效能。”中国软件评测中心赛迪评估(公司)总工崔雪峰告诉《中国电子报》记者。大数据可以使政府的决策依据从少量样本数据转变为海量全体数据,原来根据有限个案进行经验判断的决策方式逐渐被“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的更为科学全面的方式取代。

“最为明显的对比就是2003年非典疫情和近年来新冠肺炎疫情的应对。两次本质上都是病例追踪加有效隔离,但是在疫情应对上通过大数据筛查以及大数据追踪的方式,使得病例的确定和追溯变得更加精准。此外,通过对实时数据的关联性分析,发现隐含的规律,预测事物发展的动态变化,从而做出及时应对,提升政府在公共危机事件中的预警、监控和应急处置能力。”崔雪峰说。

广东今年将“省域治理”列为数字政府建设着力点之一,针对经济调节提出提升科技创新数字化治理能力、构建战略性产业集群数据图谱、强化财政智能化管理、推进审计数字化转型、创新金融智慧监管等目标,来提高经济调节科学化精准化水平;安徽今年将依托大数据等技术,构建全省统一的检测运行体系,深化“食安安徽”建设,实施药品监管能力全面提升工程;上海将完成部门信息化职能整合优化,强化智慧公安规模应用、深化应用,推进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海南将引入智慧化手段,完善风险预警快速反应机制;浙江通过“浙里突发快响”应用为省、市、县三级党委政府感知预测、研判预警,防范化解苗头性、倾向性突发事件的重大风险,以及快速响应、科学调度、高效协同处置各类突发事件提供数字化支撑的重大应用。

“数字政府的新阶段,是以城市状态一网感知、城市数据一网共享和城市治理一网统管为基础,‘三网融合’让城市各部门高效协同、各层级行动一致、各事件闭环处置,最终构筑起城市安全稳定的底线、提升城市治理的综合实力、保障城市运行的效率。”京东集团副总裁郑宇告诉《中国电子报》记者。

畅通数据要素交易是数字政府前提

“数字政府能不能成功、成功到什么程度,取决于数据的治理能力。”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汪玉凯告诉《中国电子报》记者。无论是目前重点推进的“跨省通办”,还是未来要实现的“全国通办”,畅通数据要素交易都是前提。

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信息政策所副所长高晓雨告诉《中国电子报》记者,数字政府的数据治理分为两个层面。一是利用数据进行治理,重在数据赋能经济、社会发展,发挥数据在经济、社会各领域的作用;二是针对数据进行管理,解决包括“不同部门间数据的打通和开放”在内的数据采集、使用、共享和交换等环节中存在的一系列技术、制度和法律层面的问题,确保数据得到正确有效的管理,以提高用数据治理的效能、效率与效果。

目前多地在数字政府建设探索中,正积极推动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促进数据要素交易流通、开发应用,从而释放数据要素潜力与价值,加快数字产业创新发展。

以贵州为例,正通过加强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贵州)枢纽节点建设,加快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优化贵阳大数据交易所,在数据授权使用、登记确权、技术标准等方面实现突破;四川也提出今年将探索建设数字资产交易中心,支持有条件的市(州)开展政府数据授权运营;安徽今年将加强数据要素市场培育,组建数字江淮公司,设立省大数据交易服务机构,建设全省一体化数据基础平台。

推进公共数据开发利用,是各地数字政府探索实践的重点内容。“通过有序开发利用,能够把政务数据的线条理清楚,更好地打通政府业务部门间的壁垒,提升政府办事效率;此外,通过构建安全可控的开发利用环境,还能促进数据价值的挖掘,为大数据交易提供规范的数据产品和服务,有效培育和繁荣数据要素市场。”中国软件评测中心数据治理中心副主任、赛迪评估负责人王闯指出,这也会引发政府流程再造,各地还需要应对体制机制发生的变化。

“当前,我国在数据资源共享开放等方面还存在诸多障碍。一方面主要表现在主管部门和垂管业务系统的数据与地方政府共享难度较大,数据孤岛大量存在,出现‘需要的数据拿不到、提供的数据没人要’等情况。由于业务流程不统一,省际数据共享难度大;另一方面是数据共享制度和标准体系有待健全,数据分级分类管理能力不足,数据的质量参差不齐,如交通疏导、金融监管预测等治理需要高精度的数据,这就导致政府难以利用数据做治理和决策。”王闯说。

对此,高晓雨指出,要促进数据的开放共享、流动性和有效使用,需要完善数据融合应用机制,形成一体化的数据共享服务体系;明确政务数据所有权、管理权、使用权,落实数据质量责任、确保数据在政府内部有序流动。

政府部门在利用数据提升数字治理水平的过程中需大量收集、保管数据,数据存在被窃取与利用的风险。对此,高晓雨认为,维系数据安全,要从被动应对向主动防御转变,从技术、法律和管理同步发力构建全方位安全保障体系,全面强化数字政府安全管理责任。将安全基因内置于网络系统、数据处理平台系统、应用系统,对政务数据进行全生命周期的防护。(记者 齐旭)

中国电子报2022-5-6

 

 

持续深化政务服务改革 聚焦数字政府树标杆 感知群众需求 倾力细致服务 文章下载

持续深化政务服务改革 聚焦数字政府树标杆 感知群众需求 倾力细致服务

港澳同胞不出港澳就可“一站式”办理超400项江门本地、66项广东省任一城市服务事项;成为全国、全省首批通过银行智能机实现公积金业务“跨省通办”“跨市通办”的城市之一;商事登记实现“31省通办”……

近年来,我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和责任型政府。特别是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我市持续深化政务服务改革,通过数字政府建设,创新政府治理理念与模式,及时感知人民群众的需求,回应社会关切,提供更细致的公共服务。

文/江门日报记者 陈敏锐 黎禹君

A

政务服务实现“跨境通办”

港澳融合迈出新步伐

“这个专区启动后,无论是办理税务还是其他政务服务,再也不用江澳两地跑了。”2021年4月27日,澳门居民廖维东在“江门—澳门跨境通办政务服务专区”拿到了江门颁发的不动产缴税凭证。该专区也是全国首个地级市政府设在境外的综合性政务服务专区。

2021年9月27日,“江门—香港跨境通办政务服务专区”正式启用,实现香港企业群众“零出关”即可办理超400项江门政务服务、66项广东省任一城市服务事项。

以侨为“桥”,融通港澳。先后在澳门、香港建成“跨境通办政务服务专区”,是江门深入贯彻国家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战略部署,全面落实广东省“湾区通”工程的有力举措,更是广东省与港澳地区实现政务服务“跨境通办”的又一次有力的探索。

近年来,我市坚持内外兼修,对外推动窗口前移、服务延伸,对内不断推动流程再造、服务升级,多项政务服务改革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我市积极主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先后推动商事主体登记“微信+智能”审批、商事登记“智能湾区通”、生活缴费粤澳跨境结算、不动产登记“跨城(境)办理”等跨境创新便民举措。专区的设立,是江门市政府用心用力为两地群众办的又一件实事。

“下一步我市将进一步优化提升‘江门—港澳跨境通办政务服务专区’的功能和服务,不断拓展和深化跨境政务服务合作,助力推进‘港澳融合’工程,促进粤港澳大湾区要素互联互通,营造更优质的国际化营商环境,吸引更多港澳人才来江门创业发展。”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说。

B

解决民生堵点痛点

多项业务实现“跨省通办”

“只要带上身份证,就能在自助机查询、办理公积金业务,太方便了!”近日,市民石先生来到中国银行江门分行的智能柜台前仅用几步操作就完成了公积金终止按月还贷申请。

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以来,通过政银合作,我市成为全国、全省首批通过银行智能机实现公积金业务“跨省通办”“跨市通办”的城市之一,并在全省率先将社保卡金融账户作为提取公积金的收款账户,进一步提升缴存职工服务体验;全省首推“公证+公积金”政银区块链查询,公积金继承公证“一窗办理”“一站式办结”。

目前,70项公积金业务全部实现线上办理,其中58项“手机办”,40项“秒批办理”,“线上办”和“手机办”业务数量均跃居全省第一。

2021年4月9日,市市场监管局联合建设银行江门市分行举行商事登记“跨省通办”服务首发仪式。长沙、清远当地群众通过操作分别顺利领取到了江门第一张“跨省智能办”“跨市智能办”营业执照。

商事制度“跨省通办”服务是我市聚焦群众跨省异地办事来回跑、折返跑的堵点痛点问题,在全省率先依托人工智能技术打通全国银政共享通道而推出的又一便民举措。如今,我市商事登记“跨省通办”改革再次迈出一大步,实现“31省通办”。全国建设银行(港澳台地区除外)超过5万台智慧柜员机均可办理江门的营业执照。

C

优化服务消除盲点

将服务送到社会每一个“细枝末节”

2021年5月,首届全省市县(市、区)级政务服务标杆大厅评估结果出炉,江门市行政服务中心被评为市级标杆大厅,蓬江区行政服务中心、台山市行政服务中心被评为县(市、区)级标杆大厅。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市政数局以解决企业群众办事痛点难点为突破口,多渠道收集企业群众办事需求,并以政务服务大厅为主阵地,创新开展“我在大厅做志愿者”活动。

组建党员志愿者“大厅办事体验团”,对政务服务提出问题建议;设置“吐槽专窗”,认真倾听企业群众有关政务服务的心声;市政数局领导分批带队每月到大厅开展志愿服务和体验活动,全程跟进群众办事,以为民服务的实绩检验党史学习教育成效……自去年6月活动开展以来,该局党员志愿者服务群众超过320人次,跟办群众不动产、水电气、税务等现场业务160多宗,对政务服务需求有问必答,精准发现并推进解决问题20多个。

如何消除政务服务盲点,把服务送到社会每一个“细枝末节”也是市政数局重点谋划的工作。

市政数局依托社工机构、义工组织,创新开展“政务服务摆渡人”行动,以多种形式核验健康码服务、一对一帮办导办服务、绿色通道服务、上门服务等多项便民服务新举措,着力解决社会特殊群体在办理政务服务事项方面的“急难愁盼”问题,打造了全市域面向特殊群体的政务服务新生态。

截至2021年12月8日,江门已有130多个社工机构、企业、服务点和1200名多社工、志愿者加入“政务服务摆渡人”行动,累计向特殊群体普及政务服务知识8000余条,宣传预防电信诈骗1800人次,为特殊人员提供帮办代办服务约8000人次,协助年审长者公交卡2768人次,开展上门服务600人次,其他转介服务500人次等,累计收集解决意见建议200余条。

创新动作

“侨心向党 同心圆梦——五邑华侨华人与中国共产党”专题展

入选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精品展览

2021年,“侨心向党 同心圆梦——五邑华侨华人与中国共产党”专题展成功入选中宣部和国家文物局公开推介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精品展览,成为全省仅有的3个入选展览之一。该展览在五邑华侨华人博物馆对外展出,这是江门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自选动作”。

据统计,展览接待线下参观人数累计超过30万人次,还入选了广东省文物局公布的“2021年广东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展览”名单。同时,江门制作网上VR实景展览,实现线上线下同步。

展出期间,全市各界人士步入展厅,探索江门侨史如何汇入党史的大河,补足精神之钙,筑牢信仰之基,纷纷表示要发扬光荣传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继续贡献力量!

蓬江区环市街道篁边社区党支部党员丁兵说:“从展览可以看到,新中国成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华侨华人对江门建设给予了很大支持。我深刻感受到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华侨华人与共产党之间十分紧密的关系,以及江门这座城市深厚的文化底蕴。

原创侨批舞剧《侨批·家国》

一场舞剧迸发党史学习教育新活力

当熟悉的旋律响起,在异国他乡的黄齐家给妻子梁颖寄来侨批,讲述自己在当地报名参军,希望以此救国报国,并寄去60元,其中40元给妻子留作家用,20元捐为救乡用……五邑华侨华人爱国、爱乡、爱家的一幕幕让人动容。

2021年10月10日晚,由市委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市委宣传部主办,市文联承办的首部侨批舞剧《侨批·家国》在广州白云国际会议中心成功首演,引发热烈反响。

“男主角为华工争取合理权益的一幕,让我很感动,更加体会到五邑侨胞先辈在海外奋斗的不易。”法国江门五邑青年联合会副会长潘景源表示,《侨批·家国》是一部唤醒侨胞共同记忆、凝聚侨心的艺术精品。

2021年10月11日,央视《新闻联播》点赞江门原创舞剧《侨批·家国》聚焦华侨精神,用舞蹈擦亮“世界记忆遗产”名片。

江门新闻网2022-1-7

 

 

“加强数字政府建设,提升政府服务效能”甘肃省数字政府建设情况 文章下载

“加强数字政府建设,提升政府服务效能”甘肃省数字政府建设情况

5月11日下午,省政府新闻办举行“加强数字政府建设,提升政府服务效能”全省数字政府建设情况新闻发布会,省大数据中心主任唐志峰,省大数据管理局专职副局长陈世星,省政府办公厅审改处处长杨成新,省大数据中心处室负责人徐海滨,共同为大家介绍全省数字政府建设有关情况,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唐志峰:非常高兴能够在这里向大家介绍我省数字政府建设工作的有关情况。我代表省大数据中心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我省数字政府建设工作的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一、全省数字政府建设进展情况和取得的初步成效

2021年3月,省委、省政府作出了加快甘肃数字政府建设的重要决策。一年多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省政府办公厅(省大数据管理局)、省财政厅和各市州、省直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全省数字政府建设先后经历了调研论证、方案编制、公开招标、规划评审、事项梳理、项目实施等重要阶段。全省线上政府的办事能力大幅提高,“一网通办”“全程网办”率等重要指标明显增长,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逐步显现,初步收到了“当年决策、一年见效”的良好成效。重点开展了以下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制定发展规划。印发了《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数字政府建设的意见》,编制了《甘肃省数字政府建设总体规划》和《甘肃省数字政府建设系统集成设计规划》,通过了两位院士领衔的技术评审,为全省提供了技术标准。制定了市县项目技术规范,统一了实施路径,收到了“省级统筹主建、基层承接应用”的预期效果。

二是创新建设模式。省委、省政府确定中国移动集团为我省数字政府的“注资建设方、系统集成方、标准制定方、运营维护方”,确定了“中西部领先、全国一流”的奋斗目标。中国移动集团高度重视甘肃数字政府项目建设,统筹调度行业力量,抽调2800多名技术骨干,集成全国80多家最先进的信息化企业,集中力量搭建我省数字政府技术架构和应用平台。

三是加快项目建设。建立每日会商、每周调度和问题研判机制,采取随时沟通、政策辅导、现场核实、情况通报、专班推进等多种方式,统筹推进项目建设。各市州和省直部门组建项目团队,细化对接需求,密切配合联动。去年8月份,仅用一个月时间建成了省数字政府运营指挥中心。去年12月31日,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省卫健委的应用项目率先上线。今年2月17日,武威市数字政府建设项目在市州中第一个割接上线。到今年4月,省政府确定的运营指挥中心24个公共管理类和技术支撑类项目、省直部门26个应用类项目、每个市州12个应用项目、每个县区3个应用项目全部上线运行。

四是深化事项梳理。按照“四级46同”的全省统一标准,组织52个省直部门和中央在甘单位以及市州、县区,按照“减跑动、减时限、减材料,优化办事流程”的“三减一优”要求,编制统一的基本目录及实施清单,全面推进省市县乡四级政务服务事项基本目录和实施清单编制工作。今年以来,根据上线试运行中存在的问题,采取发函提醒、电话通知、上门服务等方式,协调督促一些市县规范政务事项梳理工作。

五是推进数据共享。加快数据普查支撑系统、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和专题库、主题库建设,实现了向上与国家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和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对接、横向与省级单位、向下与市级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对接。截至4月底,省级已汇聚180多亿条结构化数据。

六是开展集中上云。摸清全省云资源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数字政府建设信息系统集中上云工作的通知》和《甘肃省数字政府政务云技术标准》,督促部门和市州加快集中上云进度。目前,省直各部门、各市州90%以上信息系统已集中上云。明晰数据管理权限,开发部署了全省统一政务云管理平台,初步实现了政务云资源统一调度、统一管理。

七是开发特色应用。以“甘快办”为总揽,统筹研发“12345”“不来即享”“一码通”等品牌应用,推动接入52个省直部门、923项高频事项接入“甘快办”APP,实现更多政务服务事项“掌上办”。聚焦政府效能、国考标准、营商环境、民情反映等重点领域,研究开发“特别呈报”和“数据通报”两种推送场景,为各级领导运用数据决策提供依据。整合“12345”相关各类政务服务热线57条,建成了覆盖全省、统一联动、一号服务的热线服务体系。

八是注重统筹推进。严格遵循省政府决策和全省统一的技术标准,做到每个项目都有成熟的技术方案,确保建设标准不变通、内容不走样。坚持项目整合和充分利旧,逐市州起草技术分析报告,解决理解不准、政策不清、版本偏低等问题。按照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和运营指挥中心“战时指挥、平时服务”功能定位,建成纵向覆盖省市县三级的102个运营指挥中心,横向打通了各厅局指挥调度系统,构建“全省一盘棋”的综合指挥调度体系。聚焦政府效能等核心指标、市州和厅局重要指标排序、线上重大动态和运行态势等重点,省大数据中心与集成方40多名技术人员编组进驻上岗,实时进行监测、分析和研判,为政府决策提供数据支撑。

一年多来,围绕统筹推进数字政府建设这个大局,我们坚持高点站位,依靠组织保障,遵循集成理念,创新建设模式,突出甘肃特色,形成全省合力,构建了全省统筹、有序推进、分段把握、整体突破的工作机制,促使我省数字政府建设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一是形成了推进数字政府建设的强大合力。省直部门和市州、县区政府进一步深化了对省委省政府决策意图的准确理解。大家普遍认识到,省委省政府正视历史短板,敢于破解难题,采取非常举措,数字政府建设力度之大、覆盖之广、推进之快、效果之好前所未有。各地各部门积极行动,上下同心,形成了以数字政府建设为抓手、改善营商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浓厚氛围,为我省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持续推进数字政府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是打造了提升线上政府效能的技术架构。打破政务服务网省市分建的传统模式,重构了省市县三级“入口统一、运管统一、能力统一、数据统一、云网架构统一”的技术体系,基础设施和公共资源初步实现了共享复用。实现网上政务服务统一入口、统一事项、统一申报、统一受理、统一办理、统一评价,从根本上解决了数据不同源、数据难共享和标准不统一、办理不协同、过程难监管等问题。承担的全省疫情防控平台项目,得到了国办电子政务办的通报表扬。

三是弥补了数字政府服务发展的应用短板。我省首批数字政府建设项目纳入了企业开办、疫情防控、公共资源交易、智慧税务、投资审批等重要事项,为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提供数字化支撑和便利化服务。比如,省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上线运行后,每年可为交易主体节约标书制作印刷费、交通费、食宿费等直接费用近2.5亿元,减少重复办理数字证书和电子印章费用近7700万元。省住建厅监管系统每年为企业节约勘察设计和质量监管费用1亿元以上。省投资项目在线审批平台、“掌上民政”平台、“互联网+不动产登记”等平台系统上线后,审批效率和便民程度得到了大幅提升。

四是强化了政府调控数据服务的主导地位。突出数据汇聚共享这个关键环节,大数据平台提供了全方位的数据服务支撑,数据分析应用的成效初步显现。通过数据共享,省社保中心首次对全省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工伤保险、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的参保人员进行信息比对,共筛查出2600多条疑点数据,涉及违规资金53.5万元,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多年来冒领、违规领取社会保险资金的突出问题,防范了相关违纪违法案件发生。

2021年9月,我们专题向国办电子政务办汇报了甘肃数字政府建设工作,得到了行业主管部门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2021年12月,国务委员、国务院秘书长肖捷同志在全国政府系统秘书长会议上,表扬了我省数字政府建设的做法和成效。

二、下一步要着力抓好的重点工作

从4月1日开始,全省数字政府建设进入了从搭建平台向开发利用转型的新时期。我们将准确领会、全面把握中央的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的战略意图,紧盯“中西部领先、全国一流”的目标,知难而上、迎接挑战,夯实基础、练好内功,不断完善甘肃数字政府建设技术架构和运维体系,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持续提升线上政府服务能力和水平,持续建设企业和群众满意的数字政府。

一是持续完善技术架构和应用平台。紧紧围绕“一网通办”“一网统管”“一网协同”3大类项目研发,做好统筹推进、数据联调、填平补齐和深度应用工作,完善建设模式,拓展技术支撑方式,打造工作特色,保持甘肃数字政府建设技术平台在全国的先进性。

二是大力推进集中上云和数据共享。研究制定全省政务云服务价格目录,建立健全政务云管理制度和办法,明确服务能力、服务标准、审批流程及付费模式。制定我省数据共享汇聚管理办法,推动各地各部门加快数据需求供给,逐步构建全省统一、动态更新、共享校核、权威发布的政务数据资源目录体系。

三是加快推进大数据研发应用。不断完善数据推送技术平台,面向不同范围,分类分层开展全省数字政府运行数据通报。继续完善小屏特别呈报开发应用,开展向各级领导同志推送的重要数据呈报。依托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12345政务服务热线等日常运行和监测,开展重要数据快报。

四是着力打造“甘快办”等特色应用品牌。围绕提升“甘快办”应用的便捷度和覆盖率,深化12345热线、不来即享、一码通等品牌的应用创新,完善基础架构,加强宣传培训,让群众切实感受到数字政府带来的便利和实效。

五是建立全省数字政府指标考核体系。在持续推进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政务服务中心、好差评、12345热线、政府网站管理考核的同时,把国办电子政务办对各省数字政府建设考核中的各项指标,向省直部门和市州逐项分解,靠实工作责任,传导工作压力,补齐工作短板,力争在2022年国家考核中有突破性进展。

我们将继续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满怀感情、满怀责任地投入到数字政府建设中,不辜负省委、省政府的殷切希望,继续以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为主线,以提升网上政务服务能力为突破口,勇于自我革命,坚持建管并重,确保数字政府建设“用得好、享得到、统得起、谋得远”,为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开创富民兴陇新局面提供有力支撑。

省大数据管理局专职副局长陈世星

陈世星:按照今天新闻发布会的安排,我简要介绍省十三次党代会以来特别是去年以来,我省以数字政府建设为牵引深化全省“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相关情况。

一、以转变政府职能为目标,高位统筹推进深化“放管服”改革。省委省政府始终将深化“放管服”改革作为推动政府职能转变、优化营商环境、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的重要抓手,持续强力推动。一是每年召开全省性年度工作会议研究部署深化“放管服”改革工作,设立省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政府职能转变领导小组、省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协调解决重点领域的改革事项。制定出台《关于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政府职能转变的意见》,对全省“放管服”改革进行总体安排部署。二是印发实施《推行“一窗办一网办简化办马上办”改革实施方案》《深化“放管服”改革转变政府职能重点任务分工方案》《关于取消调整和下放行政许可事项的决定》等政策文件,指导推动重点领域改革。同时,聚焦群众所思所盼、所急所忧,每年印发“放管服”改革年度工作要点,推动解决企业和群众的“急盼事”“烦心事”,推动改革稳步有序、纵深推进。三是将2021年确定为全省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提质提标年,印发实施工作方案,着力推动项目落地、政策落实、便民利民;以政府令形式发布《甘肃省政务服务事项告知承诺制实施办法》,对推行政务服务事项告知承诺制做出制度设计和安排部署;全面启动“证照分离”改革,印发实施《关于深化“证照分离”改革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发展活力的实施方案》,在全省实施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全覆盖清单管理,全省“放管服”改革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效,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二、以“三严一优”为要求,持续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按照“严控新设许可、严治变相许可、严守监管底线,优化审批服务”的要求,持续推动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一是坚持依法依规改革。从法规层面和制度层面确保行政审批事项只减不增,办事流程不断优化,申请材料不断精简。省十三次党代会以来,先后9批次共依法依规取消调整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297项,其中2021年结合开展全省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提质提标年活动和数字政府建设,取消调整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91项(取消64项、调整14项、下放13项),精简力度为近年来最大。二是加强事项动态管理。将全部在办政务服务事项纳入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实行清单化动态管理。坚持线上线下结合、集中督查与点对点核查结合,定期不定期对全省所有在办事项与取消、调整、下放事项逐一比对,发现问题立即督促整改。三是强化事中事后监管。按照“谁审批、谁监管,谁主管、谁监管”原则,着力强化事中事后监管,组织各地各相关部门集中对历年取消、调整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的事中事后监管情况进行全面“回头看”,并组织核查法定下放行政审批事项和备案事项落实情况,防止在审批行为中出现“玻璃门”“弹簧门”。四是持续优化审批服务。以企业和群众办事体验为检验标准,持续压减审批服务的环节、时限、要件、费用等,最大限度地实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从省级行政许可事项来看,全程网办率达88.42%,“最多跑一次”事项数达99.81%,“零跑动”事项数达87.34%。

三、以便民利企为导向,着力优化市场营商环境。一是坚持高位推动。成立省优化营商环境工作领导小组,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任双组长。召开全省优化营商环境大会,开展营商环境2.0升级行动。二是畅通准入渠道。认真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持续推动市场主体登记便利化,优化企业开办(注销)“一网通办”服务平台功能,推行线下“一窗通办”,全省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3个工作日以内,新设立企业登记注册2天办结率达到99.34%;简化个体工商户登记注册流程,将适用“秒批”系统的经营范围事项从3大类33项扩充至8大类63项。三是简化项目审批。建成以甘肃政务服务网为总枢纽、投资在线平台和工改系统为主要支撑的全省投资建设项目“一网通办”审批服务平台;2021年在兰州新区、金昌经济开发区、玉门市开展“标准地”出让改革试点,实现“拿地即开工”,推动工业项目供地程序简化优化标准化。四是推行重大招商引资项目“管家式”服务,全方位支持企业来甘创业发展;推进全省各级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交易全流程电子化和远程异地评标;在国家级开发区对压覆矿产、水土保持、地质灾害等开展区域评估;建成运行甘肃省违约拖欠中小企业款项投诉(登记)平台,公布行政处罚“两轻一免”清单,推行包容审慎柔性执法,营造充满活力、公平有序的营商环境。2021年,全省市场主体累计达到203.27万户,同比增长8.87%;新设立各类市场主体30.98万户,同比增长10.4%。2022年一季度,全省新设立市场主体7.28万户,同比增长23.33%。

四、以数字政府建设为引领,全面提升政务服务效能。我省将数字政府建设作为推进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抓手、展现甘肃形象的新窗口和关系全省发展的一件大事要事谋划实施,坚持高站位统筹推动、高起点规划设计、高质量夯基垒台、高效率推进建设。一是设立全省数字政府建设统筹推进领导小组,组建甘肃省大数据管理局、省大数据中心,协同整合各方面力量,一体推进数字政府建设。二是印发《数字政府建设总体规划》,确定了“12345+N”数字政府整体架构体系。三是加快推进电子证照扩大应用领域和互通互认,全省电子证照共享服务系统累计汇聚电子证照304类。130项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实现“跨省通办”,其中121项实现“全程网办”。四是在推进数据汇聚共享、政务云统筹管理、打造“甘快办”等特色应用品牌方面取得明显成效,推动从“网上可办”向“全程网办”“好办易办”转变。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紧紧围绕我省数字政府建设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这条主线,多点协同发力、纵深推进改革,着力打造政务服务升级版。一是全面实行行政许可清单管理。编制和发布我省行政许可事项清单、实施规范、办事指南,明晰行政许可权力边界、规范行政许可运行。督促指导各级各部门严格依照清单实施行政许可,不断提高审批效率。二是着力提升政府监管效能。围绕建立事前事中事后全链条全领域监管,理清责任链条、提高履责效能,全面落实行业监管、属地监管与强化部门协同监管相结合的部署要求,大力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互联网+监管”、信用分级分类监管等监管模式。统筹推进市场监管、质量监管、安全监管、金融监管,加快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监管体系。三是加快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通过加强数字政府建设,依法依规促进数据高效共享和有序开发利用,统筹推进技术融合、业务融合、数据融合,全面推进政务流程再造、业务模式优化、履职能力提升,进一步提升“一网通办”服务能力、扩大“跨省通办”“省内通办”事项范围、推动高频电子证照实现互通互认,推行“免证办”、集约化办事和智慧化服务,推动政府决策科学化、社会治理精准化、公共服务高效化。

记者问答

科技日报记者现场提问

记者:我省在全面提升网上政务服务办理能力方面,取得了哪些进展和成效?

省大数据中心处室负责人徐海滨

徐海滨:按照“省级主建、市县主用”的建设思路,数字政府统筹建设了全省统一的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全面提升网上政务服务办理能力。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网上办事能力大幅提升。甘肃政务服务网是甘肃数字政府升级重构后的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是全省网上政务服务的总入口,提供省市县乡村五级政务服务事项的信息查询、办事指南和在线办理。截至4月底,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发布省级政务服务事项2050项,实现了政务服务事项“应上尽上”。其中,超过93%的事项实现了网上办理,86%事项实现了全程网上办理、“不见面审批”,有25%的事项实现了现场办结、立等可取。同时,除法律有特殊规定外,所有事项都实现了最多跑一次。

二是掌上服务能力大幅提升。集中开展以“甘快办”为统揽的数字政府特色品牌建设,突出一个“快”字,努力打造特色板块。“甘快办”APP能力实现跃升,有8.7万多个政务事项接入了“甘快办”,涉及税务、医保、教育、人社、公安、交通等和群众关系最为密切的高频应用接入,达到了687个,极大地方便了企业群众通过手机办事和查询。同时,在“甘快办”这个品牌之下,企业开办、不动产登记、工程项目项目建设、投资项目备案等多个方面的审批服务都实现了减时限、减跑动、减材料,企业群众办事更加快捷、高效。

三是政务数据汇聚共享能力大幅提升。加快推动各级政务服务平台的对接联通,按照“应归尽归”的原则,持续推进政务数据和电子证照汇聚共享。截至目前,全省电子证照累计归集数量达到近5000万条,电子印章归集数量达到2万多个;政务数据汇聚量达到186亿条,为不断提升全程网办、跨省通办、省内通办、主题集成服务提供了有力支撑。

四是集成服务能力大幅提升。大力推进“一件事一次办”主题集成服务,实现跨处室、跨部门、跨层级的多个事项上一张网、最多跑一次、一次办成。目前已完成企业开办、变更、注销,出生一件事等多个集成服务事项。全省共上线116件特色一件事。同时,大力推进“跨省通办”,打破区域限制,实现异地办事。目前已实现130多项高频事项的跨省通办,下一步将推动更多事项实现跨省通办。

中国青年报记者现场提问

记者:请问我省在数字政府建设中是如何开展“四级46同”政务服务事项梳理工作的?取得了哪些成效?同时,请介绍一下我省目前行政许可事项清单管理的推进情况和安排部署情况。

省政府办公厅审改处处长杨成新

杨成新:标准化、规范化梳理编制政务服务事项基本目录、实施清单和办事指南,是我省建设数字政府、提升审批服务效率、提高网上服务能力的“当头炮”和“先手棋”。在未制定“四级46同”标准之前,实施清单中的办事规范由各级各部门依据法律、法规编制,因各级各地对业务的理解认识不同,同一事项在各级各地办理规范也存在差异。如,同一事项有的地方要提交5件申请材料,有的是六七件;有的只要电子材料,有的还要纸质材料;有的1天即可办结,有的要两三天;有的地方审批严一些,有的松一些。

为此,我们去年从7月份起,组织52个省级部门和中央在甘单位集中攻坚3个多月,为省市县乡四级累计10多万事项的承诺办结时限、受理条件、办理流程、到现场次数、申请材料等46个基础关键要素在全省范围进行了统一规范,实现同一事项在全省范围内同标准同流程。同时,按照“审批更简,服务更优”的原则,我们将相关事项按照不同办理情形和场景进行细化拆分,比如,将省药监局“药品生产企业许可”等涉及许可证的相关事项统一拆分为核发、换发、补发、变更、注销等多个细项,使业务办理内容更加清晰具体,一目了然。

实践证明,“四级46同”的做法在全国是领先的,成效是明显的,实现了事项同要素管理、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为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协同管理和一网通办、集成服务奠定了坚实基础,得到了国办和省政府领导的肯定。一方面,这一做法深受基层欢迎和认可,规范后,基层工作人员不但知道怎么干、还知道怎么能干得更好。以前市、县的同志要花费大量人力和时间编制办理规范,现在他们只需认领省级部门统一编制的办事规范,大大减轻了基层的工作量。另一方面,事项统一规范后,增强了政务服务的精准度,办事信息更加清晰明了,环节更加公开透明,办事时限、跑动次数、材料件数等得到大幅压缩精简,这也倒逼了各级各部门提升办事便利度、优化服务质量,让企业和群众从办事中得到更优、更快、更好的服务体验。

关于行政许可清单管理工作。

今年1月,国办印发《关于全面实行行政许可事项清单管理的通知》,要求今年底前,以“严控新设许可、严治变相许可、严守监管底线,优化审批服务”为导向,持续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构建形成“全国统筹、分级负责、事项统一、权责清晰”的行政许可事项清单体系。对于我省来说,今年的主要任务是编制并公布省、市、县三级许可清单、实施规范和办事指南。国办作出部署后,我省高度重视,省政府办公厅迅速制定方案,组织开展培训,组建专责小组,明确时间表、路线图,分步推进,拟在6月底前编制并公布省一级清单;9月底前编制并公布市、县两级清单;年底前制定省、市、县三级实施规范和办事指南。

全面实行许可清单管理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各项工作环环相扣、衔接密切,我们将统筹协调好各级各部门,按照既定的时间表、路线图有序开展、压茬推进。当前,专责小组现场集中办公,紧锣密鼓、争分夺秒,合力推动清单编制、合法性审核等具体工作,已完成省一级清单(征求意见稿)两轮征求意见工作,待省审改领导小组会议审议、省政府常务会议审定后,于6月底前公开发布。

全面实行许可清单管理,是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举措,是固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成果的重要载体,也是法治政府和数字政府建设的重要内容。清单将理清省市县行政许可事项底数,划定许可权力边界,促进行政权力规范运行,对推进数字政府建设、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提升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必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中国妇女报记者现场提问

记者:请介绍一下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的有关情况?

徐海滨:2021年以来,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优化政务服务便民热线有关要求,经省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将甘肃省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建设作为数字政府建设的重要内容,推动全省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归并优化工作。建成覆盖全省、统一联动、一号对外的12345热线服务体系,上线甘肃12345政务服务热线公众号,打造便捷、高效、规范、智慧的政务服务“总客服”。主要有这样几个特点:

一是加大整合归并力度。严格对照“接得更快、分得更准、办得更实”的工作要求,整合优化归并全省57条各类政务服务热线,新建和对接联通14个市州政务服务热线,高标准完成了国家任务,构建了“一号对外、诉求汇总、分类处置、统一协调、各方联动、限时办理”的一体化政务热线服务体系。

二是建立规范运行机制。制定《甘肃省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管理办法》,建立周报、月报、年报常态机制,以热线平台的数据为主要依据,形成对热线单位以及承办单位的评价和考核监督机制,以数字化推动管理精细化。

三是优化热线办理流程。实现了省、市和设分中心热线话务、工单、数据和知识库“四通”,按照“分级受理、分类处置、办理答复、督办回访”的流程规范,建立话务转接和工单流转机制。按照“属地优先、行业主管、按职承办”的原则,与承办单位建立“集中受理、按责转办、限时办结、统一督办、统一考核”的工作机制,实现从诉求受理派单、办理答复、回访评价、数据分析全流程闭环运行。

四是创新便民服务方式。结合我省实际,创新建立了“省市联动、一号受理、疏忙导闲、灵活调配、分类转办、各级联动”的工作模式,即群众拨打12345热线后,通过“一键接入”灵活选择市州热线或省级热线提供服务,省市州热线联动受理企业、群众的合理诉求,进一步丰富了诉求渠道。

甘肃12345热线上线运行以来,共受理群众诉求117.3万余件,全省日均受理量7500多件,话务接通率达到95.5%,服务满意率85.37%。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优化办理机制、提升服务效能,聚焦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实现群众诉求“一号码接听、一平台受理、一口子交办”,打响“12345,有事找政府”服务品牌。

七里河区融媒体中心2022-5-13

 

 

通知

信息已完善成功
确认

在线咨询: 010-51651161

客服电话: 010-51651162

地址: 北京市东城区沙子口路76号富莱茵花园18号楼

返回顶部
用户注册

个人注册

单位注册

联盟单位注册

{{ registerData.isHasName ? '用户名可以使用' : '用户名已被占用'}}

*请输入长度(6-20)位数的数字或字母

{{count}}s后再次获取
获取验证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 《用户协议》

注册
注册中...
{{ registerUnityForm.isHasName ? '用户名可以使用' : '用户名已被占用'}}

*请输入长度不小于6位数的数字或字母

{{count}}s后再次获取
获取验证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协议》

注册
注册中...
{{ registerWorkUnityForm.isHasName ? '用户名可以使用' : '用户名已被占用'}}

*请输入长度不小于6位数的数字或字母

{{count}}s后再次获取
获取验证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协议》

注册
注册中...
已有账号,
用户登录

个人登录

单位登录

联盟单位登录

新用户注册
找回密码

您已经成功设置密码,请使用新密码登录
权限不足

您未开通此功能,是否去开通?
确认
取消
权限不足

您未开通此功能,是否去开通?
确认
取消
提示

请购买本平台相关服务后使用该功能。
去购买
再想想
请注册/登录后完成购买。

1.本学习平台资料查看针对会员开放;
2.购买相关服务请先注册/登录后完成购买;
用户协议

 

“帮我搜”网络平台站用户注册协议书

 

一、总则

此份协议是注册用户接受“帮我搜”网络平台(以下简称本平站)产品和服务时适用的通用条款。因此,请您在注册成为本站用户前或接受本站的产品和服务之前,请您详细地阅读本注册用户协议的所有内容。

1 注册用户了解并同意:

①只要注册用户点击同意按钮并完成注册,注册用户就已接受了本注册用户协议及本站公布的各项服务规则包括填写实名的联系方式等等) ,并愿意受其约束。如果发生纠纷,注册用户不得以未仔细阅读为由进行抗辩。

②随着市场经营情况的变化,本站有权随时更改本注册用户协议及相关服务规则。修改本注册用户协议时,本站将于相关页面公告修改的事实,有权不对注册用户进行个别通知。注册用户应该在每次登录前查询网站的相关公告,以了解注册用户协议及其他服务规则的变化。

2、若注册用户不同意本注册用户协议或相关服务规则,或者不同意本站作出的修改,注册用户可以主动停止使用本站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如果在本站修改协议或服务规则后,注册用户仍继续使用本站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即表示注册用户同意本站对本注册用户协议及相关服务规则所做的所有修改。由于注册用户在注册用户协议变更后因未熟悉公告规定而引起的损失,本站将不会承担任何责任。

3、本站的各项电子服务的所有权和运作权归本站。本站提供的服务将完全按照其发布的服务条款和操作规则严格执行。注册用户必须完全同意所有服务条款并完成注册程序,才能成为本站的注册用户。注册用户确认:本协议条款是处理双方权利义务的当然约定依据,除非违反国家强制性法律,否则始终有效。

二、服务简介

1、本站运用自己的操作系统通过国际互联网络为注册用户提供网络服务。同时,注册用户必须:自行配备上网的所需设备,包括个人电脑、调制解调器或其他必备上网装置。自行负担个人上网所支付的与此服务有关的电话费用、网络费用。

2 基于本站所提供的网络服务的重要性,注册用户应同意:提供详尽、准确的个人资料。不断更新注册资料,符合及时、详尽、准确的要求。

3、本站对注册用户的电子邮件、手机号等隐私资料进行保护,承诺不会在未获得注册用户许可的情况下擅自将注册用户的个人资料信息出租或出售给任何第三方,但以下情况除外:注册用户同意让第三方共享资料;注册用户同意公开其个人资料,享受为其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本站需要听从法庭传票、法律命令或遵循法律程序;本站发现注册用户违反了本站服务条款或本站其它使用规定。

4、关于注册用户隐私的具体协议以本站的隐私声明为准。如果注册用户提供的资料包含有不正确的信息,本站保留结束注册用户使用网络服务资格的权利。

三、帐户密码和安全性

注册用户一旦注册成功 ,成为本站的合法的注册用户。您可随时根据需要改变您的密码。注册用户将对注册用户名和密码安全负全部责任。另外,每个注册用户都要对以其注册用户名进行的所有活动和事件负全责。注册用户若发现任何非法使用注册用户帐户或存在安全漏洞的情况,请立即通告本站。

四、拒绝提供担保注册用户个人对网络服务的使用承担风险

本站对此不作任何类型的担保,不论是明确的或隐含的,但是不对商业性的隐含担保、特定目的和不违反规定的适当担保作限制。本站不担保服务-定能满足注册用户的要求 ,也不担保服务不会受中断,对服务的及时性,安全性,出错发生都不作担保。

五、有限责任

本站对任何直接、间接、偶然、特殊及继起的损害不负责任,这些损害可能来自:不正当使用网络服务,在网上购买商品或进行同类型服务,在网上进行交易,非法使用网络服务或注册用户传送的信息有所变动。这些行为都有可能会导致本站的形象受损,所以本站事先提出这种损害的可能性。

六、通告

所有发给注册用户的通告都可通过重要页面的公告或电子邮件或常规的信件传送。本站的活动信息也将定期通过页面公告及电子邮件方式向注册用户发送。注册用户协议条款的修改、服务变更、或其它重要事件的通告会以电子邮箱或者短信进行通知。

七、注册用户的建议

奖励注册用户在他们发表的一些良好建议以及一一些比较有 价值的策划方案时,本站愿意展示用户的构想落于实现。

八、责任限制

1、如因不可抗力或其他本站无法控制的原因使本站销售系统崩溃或无法正常使用导致网上交易无法完成或丢失有关的信息记录等,本站不承担责任。但是本站会尽可能合理地协助处理善后事宜,并努力使客户免受经济损失。

2、除了本站的使用条件中规定的其它限制和除外情况之外,在中国法律法规所允许的限度内,对于因交易而引起的或与之有关的任何直接的、间接的、特殊的、附带的、后果性的或惩罚性的损害,或任何其它性质的损害, 本站、本站的董事、管理人员、 雇员、代理或其它代表在任何情况下都不承担责任。

九、法律管辖和适用

1、本协议的订立、执行和解释及争议的解决均应适用中国法律。

2、如发生本站服务条款与中国法律相抵触时,则这些条款将完全按法律规定重新解释,而其它台法条款则依1旧保持对注册用户产生法律效力和影响。

3 本协议的规定是可分割的,如本协议任何规定被裁定为无效或不可执行,该规定可被删除而其余条款应予以执行。

4、如双方就本协议内容或其执行发生任何争议,双方应尽力友好协商解决;协商不成时,任何一方均可向本站所在地的法院提起诉讼。

十、其他规定

1、如本用户协议中的任何内容无论因何种原因完全或部分无效或不具有执行力,本用户协议的其余内容仍应有效并且对协议各方有约束力。

2、本用户协议中的标题仅为方便而设,不具法律或契约效果。

 

同意
取消
状态变更提示
状态变更提示:您的账户在另一设备上进行登录,提示后 2S 后 自动跳转到登录页面
同意
取消
提示

本平台会尽快针对您提出的主题搜集相关借鉴资料, 搜集结果会在3个工作日内发送到您的会员中心, 请注意查看,未及时收到信息可随时联系客服。
提交成功
提示

您已提出了一条帮我搜未完成,请您耐心等待或联系客服。
如何联系客服
上传凭证

只支持jpg、jpeg、png格式

上传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