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热线:

微信

小程序

公众号

类别:公共文化学习案例

提出单位:**文广旅体局

题目:各地如何推动公共文化服务迈向高质量发展

资料提供时间:2023-11-06

目录

更多

美好生活“加码”!海口公共文化服务添彩城市“文艺范” 文章下载

美好生活“加码”!海口公共文化服务添彩城市“文艺范”

近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通报了2022年全国公共服务质量监测情况,在全国120个城市公共文化服务质量满意度得分中,海南有4个城市被纳入监测范围,其中海口排名全国第一。

近年来,海口着力构建优质的公共文化设施及服务网络,深入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长效化,海口湾演艺中心、海口云洞图书馆、五源河体育馆等一批公共文化新空间不断涌现,极大地丰富了市民游客的休闲文化生活和出游体验。

公共文化设施加速完善

海口万绿园旁,一栋典雅的环形建筑坐落在椰林间。这里,曾是承载着许多老海口人文化记忆的海口市人民大会堂。2019年,经过一番升级改造,其变身为海口全新的文艺打卡地——海口湾演艺中心。“升级改造后,不仅能满足歌舞、话剧、戏曲、音乐剧、儿童剧的演出需要,也能兼顾交响音乐会、器乐独奏或重奏音乐会等多种演出的需要。”海口湾演艺中心负责人说,近年来演艺中心引进了数百场优秀剧目,已经成为省内最为活跃的文化演出场所之一。

海口湾演艺中心的华丽蜕变,是海口提升文体公共服务设施效能的一个缩影。

今年以来,海口骑楼建筑历史文化街区不断创新,举办了海南首届国潮年艺节、骑楼过大年闹春快闪表演、骑楼艺术游乐汇等活动,赋予传统文化以现代化的表现形式,旅游热度不断攀升。同时,海口倾力打造的海甸溪北岸特色文化商业街区、琼台福地特色文化商业街等地举办迎春非遗展演、特色创意市集、东坡美食文化荟等活动,将文化元素创意融入商业场景,为市民游客带来全新的文化体验。

记者了解到,海口正加速一批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目前,海口五源河文体中心(二期)体育馆在加快建设中,“渔船”造型已显现;作为“省会城市十大公共文化设施项目”之一,海口演艺新空间(二期)项目进入收尾阶段,一座简约现代化的新型剧院建筑未来将成为文艺新地标,与邻近的海口湾演艺中心相呼应,该项目建成后可承办中小型文艺演出、音乐会、先锋话剧等演出,进一步丰富市民文化生活,补齐城市公共文化设施短板,提高城市公共文化服务能力。

城市公共文化设施的不断更新,带给市民游客更高质量的精神文化追求。在市民江豪发看来,随着海口湾演艺中心、云洞图书馆、天空之山等一批城市公共文化新空间的投用,海口的“文艺范”越来越足,市民文化生活越来越丰富。

多样文艺活动人气爆棚

“坐在海边听音乐,这种感觉令人沉醉。”7月9日,为期两天的鲜果一夏音乐节在海口世纪公园举办,参加音乐节的游客章文晗认为,在海口各网红的景点吹海风,听音乐,这种惬意的感觉营造出的文艺氛围,打动了来自各地的歌迷。

海口青岛啤酒节在白沙门文创市集开幕,现场热闹非凡。海口日报融媒体记者 陈长宇 摄

眼下的海口,丰富多样的文艺活动“人气爆棚”。走进各种场景亲身感受艺术的魅力,已成为椰城市民生活的新风尚。

今年上半年,海口组织引进《天空之城》宫崎骏&久石让经典动漫视听音乐会、话剧《狄仁杰》、大型童话音乐人偶剧《白雪公主》、音乐剧《绽放》等各类精品文艺演出72余场次,举办2023(第二届)海南自贸港国际美术展、2023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活动、2023海口街头艺术展演、2023海口城市雕塑艺术节等活动,让市民游客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得到满足,精神文化生活幸福“加码”。

周杰伦、时代少年团、赵传等明星演唱会,迷笛音乐节、冠音乐节、水木年华“荔”志音乐会等接踵而至……近年来,海口文艺形象叫响全国,赢得社会高度关注。其中,时代少年团演唱会共吸引3.07万人次观众入场观看,省外观众达2.79万人次,占总观众的91.02%,带动旅游收入2.26亿元;今年6月29日至7月2日,周杰伦演唱会在海口连办4场,共吸引观众15.46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9.76亿元。

海瑞文化公园内,上演的情景舞剧《你好,海瑞》受到市民游客的喜爱。海口日报融媒体记者 杨鹤 摄

弘扬主旋律、壮大正能量。海口讲好以海瑞为代表的清官文化、廉洁文化,充分挖掘和激活历史文化资源,海瑞文化公园已成为文博传承跨界展示的新窗口、市民游客休闲打卡的好去处。大力弘扬东坡文化,首届中国(海南)东坡文化旅游大会在海口举办,陆续开启的东坡文化高端论坛、文创大赛及展览、文艺精品演出季、东坡文化古迹研学游等活动,让独具特色的东坡文化深入人心。

文化惠民演出走向大众

来自《中国美好生活大调查》的数据表明,相对于全国日均2.82小时的休闲时间,海口人的休闲时间要多出25分钟,平时看书学习的比例也超过全国平均水平近7个百分点。

9月9日正值周末,龙华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和区文化馆、区图书馆(一中心两馆)里静谧温馨,行至其间,只听见时而传来“沙沙”的翻书声,让人劳累的身心得以放松。

近年来,海口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持续推动海口市图书馆、博物馆、各区文化场馆、街道综合文化站点、行政村文化室和社区文化服务中心建设以及改造升级。全市持续开展全民阅读、文化节庆、文化下乡(进社区)、文化(非遗)精品展览展演等公共文化活动,形成“城市十分钟文化圈”“农村十里文化圈”格局。

今年,全市持续开展“趣读海口 阅无止境”海口城市读书节系列、“百姓艺术课堂”文艺骨干(舞蹈类)培训班、“春风村雨”、“红色文艺轻骑后”、大致坡琼剧文化节等百余文化惠民活动,让更多品类的文化艺术节目走近市民游客。

不久前,2023年海口市“春风村雨”文化惠民活动主题晚会在秀英区东山镇举行,为广大人民群众送上了一场“文化大餐”,基层群众在家门口就欣赏到了精彩的文艺演出。玉下村村民陈秀萍兴奋地说,“节目很精彩,文艺演出来到了家门口,希望以后能够经常举办这样的活动。”

据介绍,为更好的推进全民艺术普及工作,每年的海口市文艺骨干(舞蹈类)培训班开班前,市群众艺术馆都会新创作一批舞蹈作品作为培训内容。该馆舞蹈部部长陈璐告诉记者,今年培训精心制作了4支原创舞蹈作品的视频,并发布在了微信公众号上,未到现场的学员也可以获得新的学习资料,满足群众足不出户即可学习舞蹈的文化需求。

城市底蕴转为发展动力

“作为海南自贸港核心区,海口有太多需要记忆和传承的文化印记,它们让这座城市的发展变得更加生动,也值得市民游客去深入挖掘、体验。”海口市旅行社协会秘书长麦伟文如是说。

海口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一大批珍贵的历史文物建筑、民俗节庆、特色美食等形态丰富、特色突出的城市文化,造就了独特而厚重的城市文化气质。据了解,目前,海口不可移动文物1616处,占全省总量的三分之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多样,拥有国家级7个、省级10个。

此外,海口还积极推进丘浚墓陈列馆、琼海关旧址保护修缮、龙岐村伏波庙修缮项目及五公祠等6处重点文物数字化项目。加大对东坡不可移动文物资源保护力度,推进《海南第一楼——五公祠》编印出版。

云洞图书馆吸引了众多摄影爱好者前往拍摄取景。海口日报融媒体记者 孙士杰 摄

“通过挖掘、创新、转化,将海口的城市底蕴转化为海口城市更新的内在驱动力,讲好海口故事,不断提升海口城市整体文艺氛围。”市旅文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海口将研究起草《海口市繁荣发展文艺演出市场实施办法》,推动大型文艺演出加速加密落地,依托海口湾演艺中心、海南国际会展中心等场馆,组织引进音乐会、歌舞剧、儿童剧、脱口秀、红色经典等国内外高水平精品演艺,实现每周都有高品质精品剧目上演。同时,海口还将加快推动省美术馆、省艺术中心项目等省会城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在全市打造1-2个“24小时城市书房”,着力推动集国际文化艺术品交易中心和沉香博物馆、黄花梨博物馆等一批非国有博物馆集群的南海文博产业园项目落地,建设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

海口日报2023-9-15

 

 

新设施、新空间创造新可能,建设公共文化新空间,北京做出引领示范 文章下载

新设施、新空间创造新可能,建设公共文化新空间,北京做出引领示范

首都北京,是文化底蕴厚重、文脉绵长的文化福地。近年来,伴随全国文化中心建设脚步加快,首都公共文化服务也在以更便捷、更丰富、更均等的方式,满足市民享受文化中心建设成果、充实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

今年1月1日,《北京市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条例》正式施行,为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维护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提供重要保障,为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治理能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支撑。与此相呼应,首都公共文化建设佳音频传,新空间、新服务、新活动不断涌现,四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效能不断提升,群众在家门口参与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也更加便捷。

新设施、新空间创造新可能

回龙观地区有常住居民约40万,其人数远超一般街道的规模。但此前片区内的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却比较匮乏。直到近日,回龙观体育文化公园内的体育健身中心、文化艺术中心剧场、昌平区图书馆回龙观体育文化公园分馆相继开门迎客,终于填补上了空白。

9月8日,秋雨入夜未停。回龙观体育文化中心大剧场迎来开业首秀。话剧《你好,疯子!》十周年纪念版四场门票早已售罄。贺喜的花篮从停车场铺摆至一层大厅。19时不到,粉丝们就已在大厅内兴奋地购买剧目衍生品或在海报前留影……

“以前一到周末就往外跑,现在完全不用了。”9月9日,带着6岁女儿前来昌平区图书馆回龙观体育文化公园分馆看书的田女士发现,几乎所有可外借图书均为三年内出版的书籍。“绘本也很多,而且不乏名作、获奖作品。再也不用开车几十公里去市中心借书了。”田女士说,孩子阅读能力成长很快,经常看、经常换是常态,家门口的公共图书馆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让她对回龙观居住环境的满意度提高了一个档次。

对此,昌平区图书馆回龙观体育文化公园分馆负责人李莉也深有感触。她说:“基层公共文化设施首先要满足周边居民的需求,凝聚人气。”9月2日开门服务第一天,图书馆迎来6000余人次居民。据统计,9月2日至10日开馆首周,图书馆日均稳定读者约300人次,共外借图书7146册。

回龙观体育文化中心总建筑面积为9.6万平方米,其中体育健身中心约3.8万平方米、文化艺术中心约2.5万平方米。9月8日晚开业的大剧场能容纳808个座席。“这里是营业性演出剧场,填补了回龙观地区的剧场空白。同时每年也会配合回龙观地区、昌平区、北京市开展相当数量的公益文化活动。比如今年的回天春晚,就将在这里录制。”昌平文旅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文化艺术中心内还有一座灵活多变的小剧场,座椅放开可容纳280位观众,座椅收起又是不同的文化空间。

以城市更新为契机,推进建设新型公共文化空间,是北京在减量发展的背景下,充分挖掘存量空间,多渠道建设公共文化设施的有效途径。新设施、新空间创造新可能,越来越多的文物保护单位空间、工业园区闲置空间、交通枢纽、城市腾退空间被利用起来。东城区角楼图书馆、朝阳区北化机爱工场文化园区内的熹阅堂书馆、首都图书馆大兴国际机场分馆、西城区24小时城市书房、通州区24小时智能文化空间等应运而生,让这座古老的文化中心洋溢着青春范儿。

服务细、服务准带来高满意度

西城区广义街甲1号——从前的宝马歌舞厅,如今的广内街道文体活动中心。一层大厅内,广内街道文体科科长白芊芊伸出手掌慢慢拂过座凳立面的木料。“不行,有毛刺,会划伤衣裙,得打磨光滑。”几天后,她对验收结果依然不满意,凳子立面又加涂了一层清漆。作为一名公共文化服务工作人员,她的工作琐碎之极,也细致之极。

广内街道文体中心所在的华星大厦一层和地下一层,是街道于2017年利用背街小巷整治工作契机,腾退出的公共文化空间。

腾退后,到底要提供哪些服务,白芊芊说了不算,居民说了才算。“前期我们在核桃园社区、报国寺社区进行了民意调查,发放调查表200余份,得知居民对腾退歌舞厅和群租旅馆的支持率高达98%。”白芊芊回忆,之后又分别对辖区居民、社区文艺骨干带头人、项目周边上班族和住户以及路人,分批次进行了民意征求,并辅以现场观摩、现场调查、现场打分的形式对改建文化中心征求意见。

“累计收集到1000余人次的建议和意见,最终确定改建为文化中心,并要包含小剧场、排练室、阅读空间和社区工坊等。”甚至,空间采光效果、活动空间布局等细节也充分尊重居民意见。

墙上张贴的活动排期表格密密麻麻。“9月3日有科普讲座《超导》,9月7日有科普手工气垫船,9月10日有核桃园京韵艺术团的传统戏曲表演,9月11日有面向小朋友的气候拼图……”记者发现,最近两个月还从未出现连续两天无文化活动的情况。而这些服务内容,无一不是在回应居民的需求。

无论来自社区、街道工作人员的倾情付出,还是来自社会化运营机构的积极参与,细分居民需求,提供差异化服务,都是公共文化服务长久兴旺的根本。

由海归运营团队提供运营服务的东城区朝阳门社区文化生活馆27号院,针对辖区内老人多,买不到老花布、老花镜的烦恼,专设老物件商店。

西城区下斜街1号院东楼二层的广内街道图书馆,为回应居民让孩子放学后有一个阅读和写作业空间的需求,特地在馆内开辟儿童自习间,增设书籍杀菌机、自助借还机、自助查阅机,大大提高孩子们对图书馆的利用率。馆内100多盆绿植都是工作人员亲手栽种,就为让孩子们从书籍中抬起头时,可以看到一些绿色。

石景山区鲁谷街道尝试以“城市主理人”激发出居民的公共精神,让手绘帐篷、露天开麦、晒物市集、夏日影院等时尚文化活动纷纷落地。细致耐心的服务,让不少公共文化空间在社交平台上获得了近乎满分的高满意度。

舞台多、平台广提升艺术水准

8月21日,2023首都市民系列文化活动“歌唱北京——首届群星杯首都市民钢琴大赛”决赛在中央民族大学魏公村校区举行。送小选手来参加比赛的通州某中学音乐教师赵瑜,发现评委中有自己在首师大读书时的老师——高梅。“那种感觉很神奇,让我深感这虽然是个公益性、群众性比赛,却非常正规。”这样的感受伴随比赛进行,也越来越强烈。

在北京,无论是幼儿园稚童还是耄耋老人,都有展示自己艺术才能的舞台。贯穿全年的首都市民系列文化活动,分为歌唱北京、舞动北京、戏聚北京、艺韵北京、影像北京、阅读北京共六大平台,也为群众展示艺术才能、尝试文艺创作奠定了基础。“去年,我们针对群众文艺创作中涌现出来的优秀原创作品,还组织了专门的研讨会和节目辅导,共计百余次。”北京市文化馆相关负责人介绍。

而伴随《北京市公共文化保障条例》正式实施,北京也在全国率先诞生了“文化馆服务宣传月”。在今年的首届活动中,市、区、街乡、社村四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联动发力,以872项、5245场公益文化活动,覆盖了不同年龄、职业、兴趣爱好人群。

各区也在不断深挖区域特色文化内涵,不断丰富文化活动内容,持续开展各类群众性文化活动,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文化需求。

东城区第一图书馆的“书海听涛”阅读推广项目,从设立至今举办活动共计5000余场,使60余万人受益。

西城区的白塔夜话、百姓戏剧展演、景山合唱节等品牌文化活动,持续焕发出区域文化活力。

朝阳区的“艺术朝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原创文艺作品征集和展示,已举办到第九届,面向市民群众广泛征集歌曲、舞蹈、戏剧、曲艺、微电影、诗书画、综合等七大类作品,每一次比赛,都令参赛者获得指导与提高。

海淀区的“到人民中去——精品文艺演出进基层”、非遗进校园、万人合唱季、广场舞达人秀等活动,实现了从春到冬,高质量、常态化、不间断的文化供给,将名家请到家门前,也让百姓站到舞台上。

丰台区的相声乐苑自2008年至今坚持公益惠民,全年免费举办演出150余场,滋养曲艺爱好者。

房山区的“文化周末大舞台系列活动”已举办16年,被誉为房山人民自己的“激情广场”和“同一首歌”。

8月底刚结束比赛的第七届“多彩大兴 魅力绽放”群众文化风尚季之“大兴好少年”活动,暑期吸引全区4000余名师生共同参与,充分激发了青少年儿童对艺术的创造力和热情,增强了对艺术的兴趣和热爱。

……

据不完全统计,北京目前有群众广场舞团队过万支、群众合唱团队6000多支。未来,能提供给他们展示和提高的舞台将更加宽广。

数读公共文化服务建设

北京公共图书馆“一卡通”成员馆457家,街道(乡镇)建有率达到100%。2022年“一卡通”办理读者卡46.4万个,文献外借710.1万册次、89.6万人次,归还图书671.8万册。

北京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基本形成,市、区、街乡、社村四级公共文化设施基本实现全覆盖,四级公共文化设施7110处,覆盖率超过99%,人均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筑面积0.384平方米。

北京常年活跃于基层的群众文化团队已达1.7万支,参与人员近50万人。长期以来,北京市文化馆积极发挥文化志愿服务体系优势,依托北京团市委创建的“志愿北京”平台,实名招募了约5.1万名文化志愿者,基本实现了经常化储备、规范化管理、常态化服务、品牌化培育和项目化配置。

点评

建设公共文化新空间 北京做出引领示范

——李国新

公共文化新空间建设是公共文化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标志,北京走在了全国前列。

即将于9月13日开幕的首届中国群众文化品牌大会上,将推出全国十大公共文化新空间品牌。据悉,东城区“美后肆时”(景山市民文化中心)位列其中。同时推出的11个全国公共文化新空间提名案例中,石景山区“瞭仓数字藏品博物馆”入选。9月14日,文旅部将举办全国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建设交流会,东城区朝阳门社区文化生活馆27号院也将做案例分享交流,这都是北京公共文化新空间引领示范全国的一个缩影。

北京的公共文化新空间建设在与城市更新、疏解非首都功能紧密结合上创造了经验。如“美后肆时”、角楼图书馆、王府井图书馆、胡同博物馆、东苑戏楼、南阳·共享际等,一大批在城市更新改造中诞生的公共文化新空间享誉全国,体现了公共文化新空间建设与服务的北京特色。

北京的公共文化新空间在创新社会力量参与机制方面也做出了新探索。新空间纳入总分馆体系、委托社会力量对新空间整体或部分项目运营管理、新空间连锁式运营管理、公共文化机构与社会力量合作运营管理等,一系列具有改革创新意义的做法相继在北京出现,为公共文化新空间可持续发展探索了路径。

国家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专家委员会2023-9-20

 

 

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佛山样板” 文章下载

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佛山样板”

自2019年3月成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简称“示范区”)以来,广东省佛山市始终以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求为目标,将创新发展作为建设“高质量文化导向型名城”的重要抓手,强统筹、建机制、抓落实、促创新,全力打造地级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高质量发展的“佛山样板”。

高位统筹,高标准推进,夯实示范区创新发展的基石

示范区的成功创建是新的起点。4年来,佛山市以“高质量文化导向型名城”建设为总统筹,高标准推进示范区创新发展。佛山市委、政府高度重视,召开全市文化发展工作会议,部署示范区后续建设等重点工作,不仅每年都将示范区创新发展写入市政府工作报告,还印发了《佛山市建设高质量文化导向型名城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佛山市争当传承岭南广府文脉领头羊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将示范区创新发展作为重点工程统筹推进。同时,制定《佛山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2年)》《佛山市关于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为示范区创新发展提供政策指引。

为高规格推动示范区创新发展工作接续开展,佛山市不断强化工作机制,成立了市长牵头的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新发展领导小组,禅城区、南海区、顺德区等广东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也对应成立创新发展领导小组。同时,落实财政保障制度。2019年至2022年,佛山市文化事业经费支出约82亿元,约占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2%。佛山还建立全市公共文化服务绩效动态评估机制,将省公共文化服务评价与市民满意度调查(暗访)紧密结合,并纳入年度绩效考核,做到以评促建、促改。在2019年至2022年开展的广东省公共文化服务评价中,佛山两次获得地级市第一名的好成绩,其中一次为全省第一。

锚定三大目标,争当公共文化服务创新发展排头兵

佛山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经济总量过万亿元的制造业名城,历来敢于勇立潮头、先行先试。在推进示范区创新发展的新征程上,佛山锚定公共文化创新高地、文化善治示范高地、制造业城市公共文化服务高地三大目标,争当地级市公共文化服务创新发展的排头兵。

为了给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高质量发展开拓新路,佛山市争创公共文化创新高地。一方面,坚持市级带头示范,成立公共文化促进会、组建公共文化专家委员会、建立课题研究库,成为公共文化服务创新研究高地,截至2022年,共有入库课题46个。横跨图文博体、文化宫、青少宫等单位的佛山公共文化设施联盟成为全省首批试点,实现了机制共建、阵地共享、信息共通、品牌共创、人才共育。2021年,佛山市图书馆联合佛山市青少宫启动“馆宫”双体系战略合作,联动打造“青葵图书馆”“青葵营地”“青葵讲坛”三大活动品牌,截至2022年,该项目共推动建设智能图书馆3家,开展各类文化活动20余场,参与读者2000余人次。佛山市文化馆集合社会文艺力量成立文艺社团联盟发展中心,并成功发展80个“文艺进万家”工程实践基地,累计举办活动565场、服务群众18万人次。另一方面,发挥基层首创精神,全力支持基层大胆探索、先行先试。其中,禅城区于2019年率先探索“馆校联盟”体系建设,融通文化系统与教育系统图书资源,截至2022年,共有65家学校图书馆加入。南海区大沥镇文化站开展总分馆站体系建设,统筹推进优质公共文化资源向基层倾斜和延伸。此外,佛山市还争创省级以上试点,如禅城区紫南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于2021年成功创建国家级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机构功能融合试点,佛山市图书馆于2022年申报了全省唯一的公共图书馆标准化试点项目,全市还建成了省级文旅融合试点33个。

争创文化善治示范地,为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佛山样板”,是佛山推动示范区创新发展的另一目标。佛山实施邻里图书馆项目,以家庭阅读织牢邻里关系纽带,推动公共图书馆资源走进千家万户。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和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佛山探索出“祠堂+文化”的基层文化发展新模式,特别是三水区将40个祠堂成功转化为乡村文化阵地,并组建起本土文旅讲者队伍和村级志愿服务队伍,进一步带动了乡贤关注并参与乡村治理。通过常态举办秋色巡游、行通济等大型群众品牌活动,佛山活化本土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正能量,其中,2019年“秋色巡游”共有超过30万名市民和游客参与,石湾镇街道(陶艺)、西樵镇(醒狮)两度获得“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称号,石湾镇街道“石湾瓦,甲天下,南国瑰宝璀璨中华”获评“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典型案例。通过完善群众文艺创作生产和传播机制,佛山创作、改编了红色功夫粤剧《将军令》、同名大型粤剧《南海十三郎》等一批有力量、有筋骨、有温度的群文精品。

佛山还争创制造业城市公共文化服务高地,为同类型城市提供经验借鉴。佛山将产业工人公共文化服务作为重点项目内容统筹推进,确保包括公共文化在内的一切发展成果更好地惠及产业工人。以禅城陶谷、佛山高新区核心区和顺德区村级工业园区为试点,探索“企业自建—园区配建—镇街辐射”的“圈层式”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形成了自主型、融合型、开放型3类园区文化服务体系。在全市建成800多家职工书屋基础上,佛山试点建设100多个“企业文化家”、职工朗读角等文化空间,健全园区文化阵地。为优化对产业工人的服务供给,佛山常态化开展移动图书馆、“三进五送”、职工文体项目竞投等活动,将公共文化服务送到产业工人身边,特别是重点打造了“产业工人发声行动”和“筑梦佛山”异地务工人员子女文化艺术公益夏令营等产业工人活动品牌。其中,“产业工人发声行动”利用工作日晚间时间,培育产业工人群体“夜赏”“夜读”“夜学”;“筑梦佛山”异地务工人员子女文化艺术公益夏令营持续开展15年,为超过4万名异地务工产业工人子女提供免费服务。

实施五大行动,建成城乡一体、优质普惠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面对新时代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和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新使命新要求,进一步提升公共文化服务的标准化、均等化、社会化、数字化水平,成为推动示范区创新发展的必然要求。为此,佛山着力实施标准引领发展、设施攻坚做强、科技赋能、文化力量再造、“效能革命”五大行动,全力构建城乡一体、优质普惠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为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佛山实施标准引领发展行动。通过出台《佛山市公共文化服务实施标准(2021-2025年)》,明确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供给、保障等3个类目、15项服务内容、46项服务标准,佛山完善了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体系,促进服务资源向基层延伸、向农村覆盖、向落后地区和困难群众倾斜。同时,颁布实施地方标准《联合图书馆体系建设管理规范》《邻里图书馆建设及服务规范》,搭建起符合市域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架构特点的标准体系。截至2022年,联合图书馆体系成员馆达447家、累计馆藏量达1568.45万册、注册读者达206.99万人,分别较2018年增长43.3%、53.10%、57.68%。佛山还开展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效能提升路径研究,并将课题研究成果转化为《新时代佛山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评估定级办法(试行)》,形成了“一级带一级,双向常互动”的工作格局。截至2022年,佛山的市级公共图书馆、文化馆100%为国家一级馆、镇(街道)文化站100%为省特级站,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提质增效达标率超过90%。

佛山大力实施设施攻坚做强行动,推动公共文化设施网络从保基本向高品质迈进。围绕市、区、镇(街道)形成“六馆三院”“五馆一院”“四馆一院”的配套格局,佛山加快建设公共文化设施和新型文化空间。截至2022年,全市共有市级公共文化场馆11个、区级公共文化场馆45个、镇(街道)文化场馆213个,配套格局已然成型;全市公共文化设施总面积199万平方米,较2018年提高27.4%以上。为建设“博物馆之城”,佛山近4年来共给予项目扶持资金超4000万元。截至2022年,全市已有及在建博物馆(纪念馆、名人故居)、美术馆(艺术馆)共253家。其中备案民办博物馆共21个,较2018年增长130%,总数全省第二。佛山引入社会资本、撬动社会力量参与新建、改建佛山四季艺术汇、南海樵山文化中心、顺德工业博物馆等一批有颜值、有温度、有风味的文化新地标、新设施,总面积超20万平方米。此外,结合老旧小区、老旧厂区、城中村等改造,集中打造了400余家具有鲜明特色和人文品质的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形成了覆盖市、区、镇(街道)的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品牌矩阵。

数字图书馆、数字文化馆、数字博物馆项目建设稳步推进,建成全省首个数字陶瓷博物馆,“智慧文化馆”电视门户覆盖220万个终端,“云借阅”“云展览”“云展演”“云徒步”等线上活动常态开展,这是佛山实施科技赋能行动,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建设提档升级带给市民的文化新体验。2022年,全市数字文化资源总量1275.5TB、线上服务17404.92万人次,分别同比增长17.95%、38.85%。佛山运用科技造就服务新场景,如佛山市图书馆推出“知书达‘里’”智慧网借服务平台,实现线上线下一体化、在线在场相结合,是2021年度国家文化和旅游科技创新工程项目成果之一。截至2022年,“知书达‘里’”读者下单23117单、借还图书99238册。

佛山大力实施文化力量再造行动,通过强化政策引领、积极搭建参与平台、真金白银投入,形成了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多点开花的新局面。近年来,企业全资兴建了佛山国际体育文化演艺中心、岭南和园、和美术馆、中国陶瓷博物馆等文化设施。而南海区通过PPP模式引入企业共建佛山市岭南金融博物馆、大观博物馆等场馆,顺德区以BOT方式免费提供土地给南国丝都丝绸博物馆,禅城区累计增加配建公共文化设施项目34个。在佛山,专业社会力量参与设施运营渐成常态,如禅城区在全省率先出台政策文件,鼓励和引导有实力的社会组织和企业参与公共文化设施运营管理,目前全区35个公共文化设施引入社会力量参与管理运营。佛山还大力培育服务供给主体,2019年至2022年,全市用于购买公共文化服务的经费年均超2.9亿元,年均公共文化专项扶持经费超3000万元,年均开展群众文化活动20000余场,线上线下参与人数达3300余万人次,形成了全民综艺大舞台、“开心广场 百姓舞台”“秋色巡游”、行通济等品牌活动。

2022年,佛山市公共文化设施的知晓度、参与度分别从2018年的71.6、42.97%提升至92%、84.28%,这是佛山实施“效能革命”行动的成果。佛山连续6年聘请第三方开展市民满意度及服务效能评估,2019年至2022年共暗访评估公共文化设施947个,其中81家重点整治单位全面完成整改,较好地解决了设施使用率不高、设施存在感不强、公众参与度不足等突出问题。在“效能革命”鞭策下,全市公共文化场馆做到了“有人管、管得好”“有人用、用得上”。

文旅中国2023-9-19

 

 

四川省丹棱县文化惠民活动推动公共文化服务迈向高质量发展 文章下载

四川省丹棱县文化惠民活动推动公共文化服务迈向高质量发展

“活字印刷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是人类印刷史上的一次重大变革。今天,我们就按照古人的方式再现活字印刷技艺。”上午10点,在四川丹棱县大雅堂博物馆内,一堂名为“消失的文字”实践课正在带领孩子们感受古人智慧。

体验活字印刷,弘扬传统文化

课堂上,在文化志愿者的引导下,孩子们从单字阳文反文字模中,按照选定的古文内容逐一把单字挑选出来,排列在字盘内,然后涂墨印刷,印完后再将字模拆出,留待下次排印时再次使用。看着自己亲手印制的文字跃然纸上,在座的60多名小朋友既兴奋又好奇。

除了活字印刷术实践课,夜观昆虫研学活动也正开展得如火如荼。“你们有留意夜晚在大雅堂有哪些昆虫出没吗?今晚会发生什么神奇的故事呢?跟着老师一起走入那神秘的夜晚世界一起探索吧!”在大雅堂公园的草坪上,吵闹的蟋蟀、神奇的萤火虫、美丽的飞蛾,都成为了孩子们观察和研究的对象。

丹棱县举办的夜观昆虫研学活动

“此次研学活动,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中播下了一颗热爱自然、探索自然的种子。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加大公共文化阵地的免费开放力度,不断创新提升服务方式,持续开展研学、全民阅读推广、全民艺术普及等系列活动,进一步满足和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据丹棱县大雅堂博物馆负责人祝定超介绍,刚刚过去的这个暑期,丹棱的孩子们过得很精彩。短短2个多月的暑期,丹棱县依托大雅堂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等阵地,开设暑期少儿活动课程18个,开展活动180余场次,惠民服务6000余人次。

作为丹棱县大雅文化研学活动,无论是古老神奇的活字印刷术,还是充满地方特色的唢呐,亦或是趣味数学、探秘自然等等文化活动,都只是丹棱县精准供给、多点发力,推动公共文化服务迈向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

充满趣味的唢呐课程

为深入实施文化惠民活动,今年以来,丹棱县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组建文旅能人队伍和文化志愿服务队5支,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文艺宣讲百余场次。开展“东坡大舞台”文化(戏曲)惠民乡村行、大雅文化“六进”等各类文化惠民乡村行活动100余场次,服务群众6万余人次。

在优质公共文化项目发展方面,丹棱县众筹文化院坝建设入选国家乡村振兴局公布的第一批全国“一县一品”特色文化艺术典型案例名单;持续推进乡镇综合文化站评估定级,推荐四川省2023年文旅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四个一批”案例8个,积极申报2023年省级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示范项目4个;幸福课堂研学示范项目入选2022年四川省全民阅读“三个一百”示范工程研学示范项目。

与此同时,丹棱县还积极推进文化艺术创作,让文艺工作服务于人民大众。上半年,丹棱县积极参加“我们走在大路上”群众合唱展演、魅力乡镇竞演大赛、2023年成都首届合唱音乐节等重大赛事活动。邀请省级舞蹈编导创作团队开展《角落之歌》舞蹈编创工作,以优质文旅产品供给,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中国经济网2023-9-19

 

 

广东公共文化服务强在哪?已形成逾百个服务优秀案例 文章下载

广东公共文化服务强在哪?已形成逾百个服务优秀案例

6月13日-15日,由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的“公共文化建设现场”——2023广东公共文化研讨会在江门举办,来自省内外的专家学者们云集,共同问道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

广州市从化区、深圳市盐田区、惠州市博罗县的三个案例,入选2022年全国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数量居全国第一;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主题馆于6月18日正式开馆,馆舍面积扩容1.2万平方米;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历史性实现省市县镇村五级全覆盖……近年来,广东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不断引领着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发展潮流。

文脉现状

形成逾百个服务优秀案例

建设文化强省,离不开公共文化服务的高质量发展。广东把实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程列为文化强省建设十项工程之一。

在2023广东公共文化研讨会上,文化和旅游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副主任罗云川指出,近年来,广东大力推动公共文化改革创新,在公共数字文化建设、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创新实践探索、群众文艺精品创作等方面均居全国前列,为全国探索出系列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创新经验。

广东公共文化研讨会这个平台,正是广东深化公共文化服务实践总结和理论研究的体现。广东公共文化研讨会于2015年首创,着力打造公共文化对话交流平台、理论研究高地。八年来,该研讨会先后在东莞、深圳、佛山、中山、广州、潮州等地举办,聚焦全国公共文化发展热点和难点问题,紧扣时代脉搏,云集全国省内外专家学者,共同问道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该研讨会已成为广东公共文化发展具有影响力的文化品牌和文化名片。

除了举办研讨会,广东还完成了80多项国家和省级公共文化课题研究,形成了100多个公共文化服务优秀案例。在本次研讨会上,广州市从化区图书馆馆长邱跃还现场分享了“构建文教联动阅读体系,提升城乡青少年精神素养——广州市从化区全民阅读高质量发展案例”。该案例入选了2022年全国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

力抓公共文化设施建设

本次研讨会,与会嘉宾还实地调研了梁启超故居纪念馆、江门市图书馆、中国·侨都华侨华人博物馆等公共文化设施。广东的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给与会嘉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近年来,广东力抓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五年投入中央和省级补短板资金52亿元,共建成各级公共文化设施近3万个,实现公共文化基础设施五级历史性全覆盖;大力实施基层公共文化设施质量提升工程,建成二级以上公共图书馆134个、文化馆136个、文化站1567个;建成标准服务的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1.5万个。

位于广州市海珠湖畔的广州市文化馆新馆,是目前全国体量最大的文化馆之一,已成为广州文化新地标。除此之外,广东还聚力打造了一批体现广东特色、国际水平的地标性文化设施。目前,全省70多个重点文化设施项目顺利推进,国家版本馆广州分馆、中山纪念图书馆等已落成开放,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等已完成主体建设,深圳歌剧院、湛江文化中心等重大文化设施正在积极推动。

值得一提的是,广东还注重细抓文化“微地标”建设,推动公共文化设施嵌入景区、商圈、乡村和社区,打造粤书吧、粤文坊等文化“微地标”,建成深圳市盐田区智慧书房、佛山读书驿站、韶关风度书房、中山香山书房等新型城乡公共文化空间2500多家,更好地满足了人民群众对公共文化服务的新期待。

注重多元服务精准供给

“在积极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今天,运用数字技术整合文化资源,为人民群众提供多样化、精准化公共文化服务,已成为我国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罗云川强调。

近年来,广东以数字化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覆盖面和精准度,建成“粤省事”文旅专区、文化在线等省级平台,建成广东特色数字文化资源库。

在智慧图书馆、数字文化馆建设方面,广东也是卓有成效。2021年度,广东智慧图书馆体系建设项目排名全国第一,公共文化云建设项目排名第三,双双获评“优秀”等级。全省公共图书馆、文化馆本地资源存储量达2.03万TB。

此外,广东还以社会化发展提升公共文化产品质量。全省有57个图书馆文化馆、3500多个服务点引入了社会力量参与建设运营;连续四年在东莞举办粤港澳大湾区文采会,有效搭建公共文化产品的供需对接平台;完成334个村级文化与旅游服务中心融合试点建设,以文旅融合赋能乡村文化振兴;以品牌化打造群众文艺精品,大力繁荣群众文艺创作展演,创新举办“百歌颂中华”歌咏活动、群众文艺作品评选、群众艺术花会、“群星耀南粤”惠民巡演、广场舞展演展播、“粤美乡村——文化新舞台”等品牌活动;3个群文项目荣获第十九届群星奖,数量位居全国第一。

文脉案例

佛山“易本书”:

让家藏图书共享全城读者

在佛山,读者打开佛山市图书馆的公众号,选择“易本书”的自助服务,便可方便快捷地把自己的藏书共享给其他读者,也能借阅到其他读者家中的藏书。“易本书”项目,成为近年来广东公共文化服务一个突出的优秀案例。

撬动社会资源参与

公共文化产品供给不足、服务供需对接不充分等现状,仍然是当前图书馆发展面临的普遍问题。佛山家庭阅读氛围浓厚,民间藏书资源丰富,由此带来的家藏图书的更新、淘汰、共享需求成为市民的切实需要。“不少读者考虑,可否将自家的图书盘活,像图书馆的书一样扫码外借?”佛山市图书馆业务管理部主任陈艳介绍,《2021年佛山市阅读情况调查报告》显示,80.72%的市民拥有向公众共享家庭书籍的意愿。

经过充分论证,佛山市图书馆于2020年初启动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家藏图书流通平台的研发。2021年4月,平台上线,取名为“易本书”,成为国内首个实现家藏图书、公共图书馆馆藏同平台流通的公益性、综合性资源共享项目。

依托微信小程序技术创新建立的“易本书”平台,深度挖掘个人藏书资源,进一步壮大佛山全市借阅图书资源库。在平台上,用户可以上传家中闲置的图书供人借阅,也可以借阅别人上传的藏书。上传的图书可以选择借阅、漂流、赠送等多种流通模式,也可以仅作展示和智能化管理。图书借还包含快递和面对面两种方式。

在实施过程中,“易本书”项目注重挖掘吸纳藏家资源;严格把关家藏图书共享准入门槛;推动个人藏书与公共图书资源的融合利用;注重平台的品牌建设,打造全民阅读创新品牌。此外,该项目还运用“E”技术,提升共享家藏图书流通性;推出一系列“易”书主题阅读活动,营造全民阅读浓厚氛围。

拓宽文化自治路径

“易本书”项目受到众多读者的欢迎。据统计,截至2023年5月,“易本书”平台使用量达23.2万人次,拥有用户近7万人,市民上传家藏书6万册,产生借阅订单近2万单。

专家认为,“易本书”项目拓展了公共图书馆职能,增加了社会图书资源流通总量;促进知识互联互通,构建全民阅读服务新生态;盘活家藏图书,共建全民阅读之城;构建新型社会信用体系,产生广泛示范带动作用;还拓宽了文化自治路径,为公共文化服务治理提供示范。

目前,“易本书”项目已获得2023年国际图联国际营销奖第三名、2022年广东省公共文化服务优秀案例、2021年广东图书馆学会阅读推广示范项目等荣誉。

陈艳透露,“易本书”项目目前正在探索在全国范围内开放服务,让更多家藏图书得到盘活。

鹤山古劳咏春传承人冯家辉(右)教授洋弟子 通讯员 朱强 谭耀广 供图

江门鹤山:

将非遗项目与群文活动相融合

今年5月13日,由江门市委宣传部、鹤山市委宣传部与中国歌剧舞剧院共同出品的音乐剧《侠影·咏春》,在北京天桥艺术中心中剧场精彩上演,让更多观众了解到鹤山独特的咏春文化。在鹤山,当地政府将“狮艺”“咏春拳”等表演性非遗项目与群众文化活动融合发展,更是探索出一条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新路径。

打造“一主三脉”模式

鹤山历史淳厚、名人辈出,有人称“赞先生”的咏春一代宗师梁赞、人称“冯长老”的鹤山狮派创立人冯庚长。“咏春拳”“狮艺”于2007年成功申报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如何将这些非遗项目与公共文化紧密联系起来?鹤山当地提出在“一主三脉”模式下表演性非遗项目与群众文化活动融合的新路径。

江门市鹤山市文化馆副研究馆员梁彩虹介绍,“一主三脉”传承模式主要体现在“政、校、民、侨”协同联动,政府搭建平台为主体,以校园推广、民间传承、侨人传播等群众性文化活动为脉络,从而实现资源共享,推进非遗的传承和群众文化活动融合发展。

为此,鹤山当地建立了三个“机制”,即:建立非遗“进校园”准入机制,建立非遗传承人培养、传承机制,建立非遗侨人传播机制。

非遗传承队伍不断扩大

该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其中最突出的就是让非遗传承的队伍不断壮大,非遗传承后继有人。

梁彩虹介绍,“咏春拳”于2008年全面“进校园”,“狮艺”于2015年部分“进校园”;截至2021年12月,“五个统一”(即:统一制定全市中、小学体育课程“表演性”非遗项目教学大纲等)覆盖鹤山市中、小学共计60余所,学生达13万人;在全市第三届“咏春文化节”中,万余名学生集体参加“咏春拳”段位考评。全市“狮艺”“咏春拳”各有六代传承人;全市已建“狮艺传习所”35所、“咏春拳传习所”85所,有223支登记在册的狮队,从事“狮艺”活动人员达6680人。

此外,该模式还促进了品牌的形成和发展,影响日益深远。在“狮艺”方面,从2006年至今,当地举办或参加十余场主要赛事,举办了广东省狮王大赛、“鹤山市第二届民俗文化庙会——百狮闹元宵”大型活动、鹤山新春“龙狮汇”等活动。

在“咏春拳”方面,当地重点打造“梁赞咏春文化节”,连续举办了三届鹤山“梁赞咏春文化节”、两届“咏春擂”国际赛事品牌。在政府的推动下,当地还签约文旅项目10个,总投资达8.75亿元。

程焕文 受访者供图

专家点评

创新发展

广东公共文化建设走在全国前列

(中山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教授、国家文化遗产与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 程焕文)

新世纪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很多创新理念与创新实践都始于广东,并在全国广泛传播、复制、放大。可以说,广东是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发展潮流当之无愧的引领者。

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体制、机制和制度创新上,广东一直走在全国前列。1997年7月实施的《深圳经济特区公共图书馆条例》(2019年8月修订)是我国第一个公共图书馆地方立法;2015年5月施行的《广州市公共图书馆条例》是我国目前最为完备的地方性图书馆法规;近年来又相继颁布实施了《东莞市公共图书馆管理办法》《佛山市公共图书馆管理办法》等一系列地方行政法规。

在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上,广东不仅有世界最大的城市图书馆之一的广州图书馆、世界最大的城市文化馆——广州市文化馆,以及现代化的深圳图书馆等超大型公共文化城市地标,而且有类型丰富、形式多样、星罗棋布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网点。遍布全省的粤书吧等新型文化空间,成为各地新的文化地标和广东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标志。

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数字化智慧化建设上,广东一直走在全国前列。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于2021年推出的“粤读通”工程是推动省内图书馆服务一体化的创新尝试,让全省20多个市县的图书馆实现互联互通互认;2021年投入使用的“采编图灵”系统则引领图书馆行业科技创新的新潮流。

在积极鼓励、引导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上,广东实践、广东经验、广东模式举世瞩目。全省各地涌现了各种各样的“图书馆+”和“文化馆+”项目,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如:佛山市图书馆利用公共文化服务系统平台创设的“邻里图书馆”项目,帮助市民在家中建立小型图书馆,开展公共服务。

在现代化公共文化服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上,目前全国正呈现从“办理文化”向“管理文化”转变的发展趋势。广东则先行一步,已经呈现出从“管理文化”向“服务文化”发展的端倪。

广东的公共文化建设要继续先行先试,不断创新,持续引领全国公共文化建设的发展。我认为,广东要在以下三方面发力:第一,鉴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上仍然存在珠江三角洲、粤东、粤北、粤西的地区不平衡、质量不均等现状,各级政府应进一步发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主体职能和主导作用,着力现代化公共文化服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第二,进一步加大经费投入,全力支持公共文化设施建设、资源建设、人员配备,特别是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第三,进一步激发社会力量和广大民众参与公共文化建设,探索更多的参与方式,为全国提供新的可复制可放大的广东经验和广东模式。

金羊网2023-9-20

 

 

山东省:公共文化云“百馆共建共享” 文章下载

山东省:公共文化云“百馆共建共享”

资源受限,是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得益于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的鼎力支持,山东省文化馆近几年联动全省各地文化馆,创新探索山东公共文化云平台建设新模式,以期解决文化服务资源共建不到位、共享不彻底的问题。线下资源上云端,借助网络润万家。截至今年8月,山东公共文化云平台已经显现初步成效,全省157家文化馆全部进驻并开设端口,相关数据库的资源上传下载及分享路径基本明晰,服务效能大幅提升。

聚焦群众需求做文章

9月是济南市首个非遗志愿服务月。9月8日,标题为《济南市非遗志愿服务月系列活动已正式启动》的信息,在山东公共文化云平台首页刊播,文章详细介绍系列活动的核心内容、组织形式等。

信息刊播不久,威海市群众艺术馆相关负责人向济南市文化馆电话沟通系列活动的开展细节,并就提升群众获得感问题进行讨论。

借助山东公共文化云平台,类似场景每天都在全省各地上演。作为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建设的重要阵地,山东公共文化云打造出全省群众文化工作交流分享的教室,汇聚起包括信息发布、资源共享、云端培训等在内的板块内容,让群众真正实现足不出户看遍“大美山东”,农家院里接受省级专家辅导。

初秋的一天,滨州市滨城区高杜社区李新梅家中,热闹非凡。平时一起跳舞的几位姐妹,相聚在一起,共同观看山东公共文化云平台的广场舞培训教程。与网络检索到的教程不同,山东公共文化云平台的内容,多是全省各地文化馆的自制课程,不仅画面质量更高、编辑效果更好,且授课教师多为文化馆业务干部,教程内容因地制宜,是专门融入山东民俗舞蹈、地域文化、生活风尚的教科书。

“我们最近在学胶州秧歌,舞步轻缓、姿态优雅,特别适合中老年女性跳。”李新梅说,对像她一样的文艺爱好者而言,山东公共文化云无疑是“社区里的文化馆”“无门槛的老年大学”。平台一些课程专门为普通群众文艺爱好者设计,还加入山东地方文化元素,跳起来更有自信心。

省、市、县、镇四级联动

如今在高杜社区,像李新梅一样喜欢在家中“上网课”的文艺爱好者还有很多。

过去几年,以参与山东公共文化云平台建设为契机,高杜社区搭建网络直播间,成立影像工作室,将数字化公共文化服务与社区治理、商业发展无缝衔接。同时,将社区居民手机、电脑与山东公共文化云连接起来,进行民俗文化影像录制传播,邀请非遗传承人出镜进行线上授课和网络展销。

山东公共文化云平台建设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打造分级分布式数字文化资源库群。

“众人拾柴火焰高。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是资源共享,省、市、县、镇各有优势、资源互补、相互融合才能打造高效率平台。”山东省文化馆数字文化部主任王文戈表示,通过前期探索试点,山东公共文化云平台已经发挥出“资源聚合与分发”的作用。平台更像一个高度现代化的“集市”,能够帮助供需双方高效对接,成为群众文化需求的“体验官”、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的“信号塔”、地方党委政府文化建设工作的“传声筒”。

比如,烟台黄渤海新区文化馆是山东公共文化云平台县区一级的终端。依托后者的资源优势,烟台黄渤海新区实现地方不同部门之间文化资源的横向整合,并借助省平台将本地资源进行对外传播、与全省人民共享。

2022年以来,烟台黄渤海新区文化馆在山东公共文化云平台持续扩大“朋友圈”,不仅培养了一批年轻业务干部,也通过数字化平台的内容传播,在当地扩大了文化馆知名度,培育了一批群众文化“新粉丝”。

最终实现“全省一盘棋”

加强大数据管理与服务基础之上,山东公共文化云平台未来的一个发展目标,是广泛拓宽数字文化服务应用场景。

山东省文化馆党总支书记、馆长赵新天认为,全省上百家文化馆,如果每家都建设自己的数字化平台或者终端服务小程序、App,成本太高且效果未必能达到预期。山东公共文化云平台建设能够顺利进行,本质上就是基层有需求,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减轻县、镇一级的财政等方面压力。

作为山东公共文化云平台的具体建设单位,山东省文化馆多年来坚持一线调研,用数据说话,科学论证平台未来发展方向。

山东省文化馆提供的数据显示,2022年,山东公共文化云平台发布资讯1.67万条、慕课约2.4万节、公共文化视频资源超5万条,举办线上活动4600多场。与之相对应的,是群众的热烈反响。各地分平台的成果展示栏目,吸引200多万浏览量,省级平台一年时间达到2300多万访问量。

支撑山东公共文化云平台顺利发展的,还有扎实的内容。全省艺术普及资源库、全省公共文化服务资源库、全省艺术普及师资库,这3个内容库目前在山东文艺爱好者中间具有一定知名度。

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公共文化服务发展空间在持续扩大。山东公共文化云平台将继续坚持一体化发展理念,为市、县、镇一级未来的公共资源数字化预留端口和空间。同时,今年起,山东公共文化云平台将开始探索更具地域文化特色的板块建设,让登录云平台的民众,不仅能了解咨询、参与培训,还能进行沉浸式体验,实现“文化馆装进口袋”的愿景。

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2023-9-12

 

 

首都公共文化服务遍城乡,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基本形成 文章下载

首都公共文化服务遍城乡,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基本形成

首都北京,是文化底蕴厚重、文脉绵长的文化福地。近年来,伴随全国文化中心建设脚步加快,首都公共文化服务也在以更便捷、更丰富、更均等的方式,满足市民享受文化中心建设成果、充实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

今年1月1日,《北京市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条例》正式施行,为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维护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提供重要保障,为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治理能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支撑。与此相呼应,首都公共文化建设佳音频传,新空间、新服务、新活动不断涌现,四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效能不断提升,群众在家门口参与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也更加便捷。

在西城区广内街道文体活动中心,市民参加公共文化活动。

第七届“多 彩 大兴 魅力绽放”群众文化风尚季之“大兴好少年”决赛现场。马毅行摄

5月27日晚,石景山区文化中心开展文化馆奇妙夜活动。

新设施、新空间创造新可能

回龙观地区有常住居民约40万,其人数远超一般街道的规模。但此前片区内的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却比较匮乏。直到近日,回龙观体育文化公园内的体育健身中心、文化艺术中心剧场、昌平区图书馆回龙观体育文化公园分馆相继开门迎客,终于填补上了空白。

9月8日,秋雨入夜未停。回龙观体育文化中心大剧场迎来开业首秀。话剧《你好,疯子!》十周年纪念版四场门票早已售罄。贺喜的花篮从停车场铺摆至一层大厅。19时不到,粉丝们就已在大厅内兴奋地购买剧目衍生品或在海报前留影……

“以前一到周末就往外跑,现在完全不用了。”9月9日,带着6岁女儿前来昌平区图书馆回龙观体育文化公园分馆看书的田女士发现,几乎所有可外借图书均为三年内出版的书籍。“绘本也很多,而且不乏名作、获奖作品。再也不用开车几十公里去市中心借书了。”田女士说,孩子阅读能力成长很快,经常看、经常换是常态,家门口的公共图书馆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让她对回龙观居住环境的满意度提高了一个档次。

对此,昌平区图书馆回龙观体育文化公园分馆负责人李莉也深有感触。她说:“基层公共文化设施首先要满足周边居民的需求,凝聚人气。”9月2日开门服务第一天,图书馆迎来6000余人次居民。据统计,9月2日至10日开馆首周,图书馆日均稳定读者约300人次,共外借图书7146册。

回龙观体育文化中心总建筑面积为9.6万平方米,其中体育健身中心约3.8万平方米、文化艺术中心约2.5万平方米。9月8日晚开业的大剧场能容纳808个座席。“这里是营业性演出剧场,填补了回龙观地区的剧场空白。同时每年也会配合回龙观地区、昌平区、北京市开展相当数量的公益文化活动。比如今年的回天春晚,就将在这里录制。”昌平文旅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文化艺术中心内还有一座灵活多变的小剧场,座椅放开可容纳280位观众,座椅收起又是不同的文化空间。

以城市更新为契机,推进建设新型公共文化空间,是北京在减量发展的背景下,充分挖掘存量空间,多渠道建设公共文化设施的有效途径。新设施、新空间创造新可能,越来越多的文物保护单位空间、工业园区闲置空间、交通枢纽、城市腾退空间被利用起来。东城区角楼图书馆、朝阳区北化机爱工场文化园区内的熹阅堂书馆、首都图书馆大兴国际机场分馆、西城区24小时城市书房、通州区24小时智能文化空间等应运而生,让这座古老的文化中心洋溢着青春范儿。

服务细、服务准带来高满意度

西城区广义街甲1号——从前的宝马歌舞厅,如今的广内街道文体活动中心。一层大厅内,广内街道文体科科长白芊芊伸出手掌慢慢拂过座凳立面的木料。“不行,有毛刺,会划伤衣裙,得打磨光滑。”几天后,她对验收结果依然不满意,凳子立面又加涂了一层清漆。作为一名公共文化服务工作人员,她的工作琐碎之极,也细致之极。

广内街道文体中心所在的华星大厦一层和地下一层,是街道于2017年利用背街小巷整治工作契机,腾退出的公共文化空间。

腾退后,到底要提供哪些服务,白芊芊说了不算,居民说了才算。“前期我们在核桃园社区、报国寺社区进行了民意调查,发放调查表200余份,得知居民对腾退歌舞厅和群租旅馆的支持率高达98%。”白芊芊回忆,之后又分别对辖区居民、社区文艺骨干带头人、项目周边上班族和住户以及路人,分批次进行了民意征求,并辅以现场观摩、现场调查、现场打分的形式对改建文化中心征求意见。

“累计收集到1000余人次的建议和意见,最终确定改建为文化中心,并要包含小剧场、排练室、阅读空间和社区工坊等。”甚至,空间采光效果、活动空间布局等细节也充分尊重居民意见。

墙上张贴的活动排期表格密密麻麻。“9月3日有科普讲座《超导》,9月7日有科普手工气垫船,9月10日有核桃园京韵艺术团的传统戏曲表演,9月11日有面向小朋友的气候拼图……”记者发现,最近两个月还从未出现连续两天无文化活动的情况。而这些服务内容,无一不是在回应居民的需求。

无论来自社区、街道工作人员的倾情付出,还是来自社会化运营机构的积极参与,细分居民需求,提供差异化服务,都是公共文化服务长久兴旺的根本。

由海归运营团队提供运营服务的东城区朝阳门社区文化生活馆27号院,针对辖区内老人多,买不到老花布、老花镜的烦恼,专设老物件商店。

西城区下斜街1号院东楼二层的广内街道图书馆,为回应居民让孩子放学后有一个阅读和写作业空间的需求,特地在馆内开辟儿童自习间,增设书籍杀菌机、自助借还机、自助查阅机,大大提高孩子们对图书馆的利用率。馆内100多盆绿植都是工作人员亲手栽种,就为让孩子们从书籍中抬起头时,可以看到一些绿色。

石景山区鲁谷街道尝试以“城市主理人”激发出居民的公共精神,让手绘帐篷、露天开麦、晒物市集、夏日影院等时尚文化活动纷纷落地。细致耐心的服务,让不少公共文化空间在社交平台上获得了近乎满分的高满意度。

舞台多、平台广提升艺术水准

8月21日,2023首都市民系列文化活动“歌唱北京——首届群星杯首都市民钢琴大赛”决赛在中央民族大学魏公村校区举行。送小选手来参加比赛的通州某中学音乐教师赵瑜,发现评委中有自己在首师大读书时的老师——高梅。“那种感觉很神奇,让我深感这虽然是个公益性、群众性比赛,却非常正规。”这样的感受伴随比赛进行,也越来越强烈。

在北京,无论是幼儿园稚童还是耄耋老人,都有展示自己艺术才能的舞台。贯穿全年的首都市民系列文化活动,分为歌唱北京、舞动北京、戏聚北京、艺韵北京、影像北京、阅读北京共六大平台,也为群众展示艺术才能、尝试文艺创作奠定了基础。“去年,我们针对群众文艺创作中涌现出来的优秀原创作品,还组织了专门的研讨会和节目辅导,共计百余次。”北京市文化馆相关负责人介绍。

而伴随《北京市公共文化保障条例》正式实施,北京也在全国率先诞生了“文化馆服务宣传月”。在今年的首届活动中,市、区、街乡、社村四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联动发力,以872项、5245场公益文化活动,覆盖了不同年龄、职业、兴趣爱好人群。

各区也在不断深挖区域特色文化内涵,不断丰富文化活动内容,持续开展各类群众性文化活动,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文化需求。

东城区第一图书馆的“书海听涛”阅读推广项目,从设立至今举办活动共计5000余场,使60余万人受益。

西城区的白塔夜话、百姓戏剧展演、景山合唱节等品牌文化活动,持续焕发出区域文化活力。

朝阳区的“艺术朝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原创文艺作品征集和展示,已举办到第九届,面向市民群众广泛征集歌曲、舞蹈、戏剧、曲艺、微电影、诗书画、综合等七大类作品,每一次比赛,都令参赛者获得指导与提高。

海淀区的“到人民中去——精品文艺演出进基层”、非遗进校园、万人合唱季、广场舞达人秀等活动,实现了从春到冬,高质量、常态化、不间断的文化供给,将名家请到家门前,也让百姓站到舞台上。

丰台区的相声乐苑自2008年至今坚持公益惠民,全年免费举办演出150余场,滋养曲艺爱好者。

房山区的“文化周末大舞台系列活动”已举办16年,被誉为房山人民自己的“激情广场”和“同一首歌”。

8月底刚结束比赛的第七届“多彩大兴 魅力绽放”群众文化风尚季之“大兴好少年”活动,暑期吸引全区4000余名师生共同参与,充分激发了青少年儿童对艺术的创造力和热情,增强了对艺术的兴趣和热爱。

……

据不完全统计,北京目前有群众广场舞团队过万支、群众合唱团队6000多支。未来,能提供给他们展示和提高的舞台将更加宽广。

数读公共文化服务建设

北京公共图书馆“一卡通”成员馆457家,街道(乡镇)建有率达到100%。2022年“一卡通”办理读者卡46.4万个,文献外借710.1万册次、89.6万人次,归还图书671.8万册。

北京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基本形成,市、区、街乡、社村四级公共文化设施基本实现全覆盖,四级公共文化设施7110处,覆盖率超过99%,人均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筑面积0.384平方米。

北京常年活跃于基层的群众文化团队已达1.7万支,参与人员近50万人。长期以来,北京市文化馆积极发挥文化志愿服务体系优势,依托北京团市委创建的“志愿北京”平台,实名招募了约5.1万名文化志愿者,基本实现了经常化储备、规范化管理、常态化服务、品牌化培育和项目化配置。

点评

建设公共文化新空间

北京做出引领示范

李国新

公共文化新空间建设是公共文化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标志,北京走在了全国前列。

即将于9月13日开幕的首届中国群众文化品牌大会上,将推出全国十大公共文化新空间品牌。据悉,东城区“美后肆时”(景山市民文化中心)位列其中。同时推出的11个全国公共文化新空间提名案例中,石景山区“瞭仓数字藏品博物馆”入选。9月14日,文旅部将举办全国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建设交流会,东城区朝阳门社区文化生活馆27号院也将做案例分享交流,这都是北京公共文化新空间引领示范全国的一个缩影。

北京的公共文化新空间建设在与城市更新、疏解非首都功能紧密结合上创造了经验。如“美后肆时”、角楼图书馆、王府井图书馆、胡同博物馆、东苑戏楼、南阳·共享际等,一大批在城市更新改造中诞生的公共文化新空间享誉全国,体现了公共文化新空间建设与服务的北京特色。

北京的公共文化新空间在创新社会力量参与机制方面也做出了新探索。新空间纳入总分馆体系、委托社会力量对新空间整体或部分项目运营管理、新空间连锁式运营管理、公共文化机构与社会力量合作运营管理等,一系列具有改革创新意义的做法相继在北京出现,为公共文化新空间可持续发展探索了路径。

北京日报2023-9-12

 

 

浙江省杭州市临平区:以“新亚运”赋能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 文章下载

浙江省杭州市临平区:以“新亚运”赋能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

动感十足的临平滚灯、曼妙舞姿的水乡妹子、风韵袅袅的越剧……随着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临近,在浙江杭州临平的公园、街头、舞台正上演一场场“文艺秀全城·赋美迎亚运”文艺赋美展演活动,准备迎接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杭州市临平区地处长江三角洲圆心地、坐落于G60科创大走廊和杭州城东智造大走廊的战略交汇点,区域面积286平方公里,辖7个街道、1个镇,常住人口110.8万,是全国文化先进地区、浙江省首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和中国曲艺之乡。

近年来,临平区借着“新亚运”的活力之风,以创建首批浙江省公共文化服务现代化先行区为抓手,推动公共文化服务迭代升级。每万人拥有公共文化设施达5096平方米;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全部达到浙江省特级站标准,并实现100%覆盖;数智文化馆、智慧图书馆一屏触达,云展览、云讲座等沉浸式便民活动一键参与,年均服务群众1000万人次;遍布城乡的“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老百姓不仅可以近距离欣赏到名人名家的艺术成果,还拥有随时可以施展才艺的公共舞台……

以“新亚运”推动空间再生与内容更新

临平区充分发挥亚运会“放大器”作用,一体推动城乡环境、城市文明、综合能级提升,努力将临平打造成为亚运会、亚残运会的精美会客厅和长三角旅游目的地。2022年以来,已提升建成临品书坊、临品艺站、智能健身房等“小而美”的“公共文体+空间”218处、嵌入式体育场地227个,使城市农村处处是景、时时宜游,让人们在家门口就能感受高品质的文化生活。

空间优化,建设品质文化集聚区。紧抓亚运会契机,优化文化设施空间布局,以新的审美品质呼应群众审美水平快速提升需求。在老城核心区域打造“一山一水一长廊”城市空间新格局:北启临平山文化公园,南通上塘古运河,中间是一条600余米的、以“共融”为主题的临平文化艺术长廊贯通南北,通过挖掘运河文化、山水文化,新建戏曲交流中心、智慧图书馆、文化艺术交流中心、露天舞台,形成“形、音、书、画”4个高品质公共文化空间,链接原有的“一馆四中心”,以及紧锣密鼓建设中的非遗街区,流线设计、动静结合,多功能空间集聚成势,构筑起更立体的文化生活消费生态,年接待游客100万人次。

文化艺术长廊上,4组亚运会吉祥物与临平滚灯相融合的雕塑格外引人注目,颇受市民喜爱。这里不仅是面向游客的亚运城市体验点,更成为本地居民群众欢迎的文化会客厅,入选全国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案例、浙江“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打造十佳案例等,获得美好生活长三角公共文化空间创新设计大赛“百佳创意空间奖”“网络人气奖”等荣誉,被央视、中国蓝新闻等媒体报道。

探索“文化+”建设模式,推动空间融合共生。临平文化艺术长廊往北,直上临平公园,沿着环山游步道,樱花谷临品书坊、彩虹桥临品艺站、休闲运动公园、宋韵博物馆……经过3年谋划设计和建造的临平音乐谷也将于明年亮相,在临平区政府的统筹下,区文广旅体局发挥文化赋能优势,联合住建、辖区街道,为山添花色、为城增书香,共同绘就一幅文化共富山居图。

位于临平公园中心位置的彩虹桥临品艺站,原为党群驿站,占地面积约230平方米。为合理利用小微空间,文化主管部门结合“共富风貌驿”建设,引进文艺达人担任主理人,既保留了共享充电、共享书吧等便民设施,又配备了便捷式音响、灯光、自助借还机等专业设施,增设了咖啡角、书画创作区、鉴赏区等特色专区,使其兼具商业休闲、艺术沙龙、读书品鉴等功能。目前已开展书画雅集、非遗创作、文化讲座等文化惠民活动30余次,参与者达上万人,成了居民游客的精神家园。

此外,文教融合打造的亮橘色集装箱式临品书坊也成为一道风景线,不仅利于复制推广,更便于读者随时随地享受身边的高品质文化服务。商文旅融合的综合体非遗未来空间,通过打造“店×展×分享”的共享模式,借助“线下展示体验+线上购买”的方式,为综合体年均引流20万人次。文旅体融合嵌入式建设的九乔绿道嵌入式体育场地等景区文体空间,推进了文化、旅游、农业、研学、康养、运动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了文旅消费增长。旅游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全区累计接待游客237.8万人次,同比增长30.5%;实现旅游总收入38.6亿元,同比增长23.4%。

社会力量参与运营,赋予空间持久生命力。临平区着力激发公共空间文化活力,出台《关于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若干意见》,发布《镇、街道综合文化站服务规范》《新型公共文化空间运营管理考核办法》等政策规范,编制“杭州市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服务规范”地方标准(正在征求意见中),柔性引进知名艺术家成立导演工作室、音乐工作室等,参与管理录音棚等专业化空间。成立文旅体行业两新组织党建联建合作基地,聚合民非组织、行业协会等33家成员单位,坚持党建引领、公益性质,推动文化空间可持续发展。

从临平的实践来看,文化空间已经从简单为群众提供文化服务的配角,变成盘活区域资源、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的主角之一。如位于塘栖镇丁山河村的“幸福的院子”,依托老字号老刀食品有限公司,对60年校龄的废弃小学进行保护性修复改造提升,建成村民书屋、文化夜校、百匠工坊、露天舞台、文化直播间,征召本地百位传统手艺人激活老行当,根据“见人见物见生活”的理念,传承清水丝绵制作技艺、传统茶食制作技艺等50多种老手艺和非遗技艺,带动村民物质、精神共富,使农家院子真正变身“幸福的院子”,其先后被中央、省市媒体报道120多次,成为“网红”文化圈、共富实践地,和南苑街道综合文化站一起双双上榜2023年度“浙江省最美公共文化空间”名单。

以“新亚运”优化文旅产品和服务供给

近日,临平区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大会暨“看亚运·游临平”城市观光动员大会在艺尚小镇召开。会上还举行了“看亚运·游临平”主题游线发布暨亚运城市观光接待中心启用仪式,全领域、全行业、全要素的文旅体深度融合、丰富的文旅体验场景、文旅体高质量发展方兴未艾。

引育文旅体品牌赛事活动。举办中国足协2023五人制足球超级联赛、2022—2023阿布扎比职业柔术巡回赛等专业赛事,全国“行走大运河”全民健身健步走、中国曲艺牡丹奖全国曲艺大赛、中国·临平国乐节、中国大运河室内合唱节等国家级品牌活动,让群众在家门口欣赏高水平文体赛事活动。充分发挥临平大剧院专业化运营作用,引进氧气音乐节、金志文户外音乐会、亚运歌曲我来唱等活动,《只此青绿》《伪装者》《灵魂摆渡》等舞蹈诗剧、音乐剧,转化大IP产品流量为本地文旅体验销量。氧气音乐节两天,观众总人数近3万,5月13日单日单场人数达1.8万,为艺尚小镇引客约2万人次,文化街区商业门店总营业额环比增长15%。《只此青绿》连续4天演出5场,数千名观众观看,平均返场三四次,有效带动周边餐饮、住宿。

激发文艺精品创作生产。创作舞蹈《绽放精彩》、快板《亚运来临 文艺先行》、朗诵《亚运来临 请祖国放心》等亚运主题文艺节目。民间舞蹈《临平滚灯》《崇贤花篮》《临平滚灯操》3个节目入选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开闭幕式暖场节目资源库。小品《抢“地盘”》荣获第十二届中国曲艺牡丹奖节目奖。深度开展文化基因解码转化利用工程,以京杭运河上仅存的七孔石拱桥——广济桥为表现对象,创作舞蹈《广济桥·雨》、歌曲《山水引》、杭州摊簧《风雨造桥人》,荣获浙江省第十二届群众曲艺大赛金奖、“诗画浙江”全省旅游歌曲大赛金奖等荣誉,助力大运河文化标识打造。借助百场“亚运来临 幸福来临”文化进万家、千场“多彩亚运 文艺赋美”活动,深入乡镇街道、社区乡村、街头转角,以文艺赋美点亮精神之美,成为群众文艺精品的代表作。临平滚灯艺术团被中宣部、文化和旅游部评为“全国最佳志愿服务组织”。

营造文旅消费新场景。8月1日起,中国江南水乡文化博物馆实行夜间开放,启动博物馆夜游模式,举办百场“亚运风采 文博添彩”活动,图书馆、文化馆围绕“亚运”“宋韵”等特色主题,推出“艺上课堂”全民艺术普及、全民阅读等系列活动,举办“亚运Time+ 非遗潮富集”“亚运赛事——为你导航”图片巡展、“名家名段进农家”等活动,为周末休闲、亲子遛娃、旅游打卡的市民游客提供更多选择,有效促进周边商圈夜间经济。积极对接晚峰榫卯、楠宋瓷业等企业,结合江南水乡文化开展产品设计,在工艺美术品、生活日用品等领域实现文化传播与价值转化,讲好临平故事,延伸文化内核。超山风景名胜区“藕花清气”香插获得“浙派好礼”第一季大赛旅游纪念类金奖。

以“新亚运”打造一站式文旅体公共服务平台

2022年,临平区被列入浙江省文化保障卡试点单位。同年8月起,临平区创新推出“临享·文化保障卡”,绘制数字文旅体地图,以数智赋能公共文化服务精准供给,打造一站式文旅体公共服务平台,被评为浙江省数字文化系统优秀应用。

“一卡”保障文化权益。以深入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为目标,打造手机端“一卡通”惠享模式。简单来说,市民、游客通过文旅场所打卡、参与惠民文化活动、特殊群体统筹发放等形式积累积分,再用这些积分在线上商城兑换特色文旅服务,如剧院入场券、购书券、特色非遗产品、精品旅游线路等,享受全生命周期的公共文化服务。文化保障卡一经推出,反响热烈,目前领卡人数突破33.7万,文旅商城提供462余种1.3万余件商品供选择兑换。今年以来,韵味杭州·第一届亚洲U16女子排球锦标赛、中国青少年足球联赛等一系列亚运测试赛观赛门票通过文化保障卡兑票形式免费邀请群众观看,文旅商城亚运产品兑换火爆,文旅权益核销已超5000次。临平区正探索出一条文化权益“零门槛”、线上线下“一卡通”、文化服务“一键享”的文化保障新模式。

“一端”提升服务效能。打卡兑换逻辑背后,文化保障卡系统采集分析场馆活跃度、产品供求、设施供需差值等,为场馆景区引流,提高公共文化资源配置效率,公共文化场馆利用率提高120%。文化保障卡以公共财政为支撑,文化主管部门横向统筹25个区直单位、纵向贯通8个镇街,线下布点打卡场馆1500余个,并邀请63家文旅体企业入驻保障卡,为广大用户提供90余项文化权益,政府与社会力量的双向奔赴,为广大群众提供“吃住行游购娱”全方位服务。

“一体”助推文旅消费。将文化保障卡权益与高端特色文旅体活动挂钩,如氧气音乐节、行走大运河特色活动、金志文巡回专场音乐节等,通过平台赠票、积分兑票等形式,广泛吸引人气,提高领卡用户活跃度。同时,开展露营季等线下活动,以公共文化服务保障为文化旅游场所引流,激发线下消费活力。截至目前,发布文旅活动240余个,提供影剧院、书店、体育场馆、公园景点、餐饮住宿等折扣权益84项,场馆、活动打卡人次超153万,平台累积评论3.5万条,初步形成了全民积极参与临平文旅讨论的浓厚氛围。

在杭州亚运会即将来临之际,临平区公共文化服务从场馆到空间、从队伍到活动、从场景到平台,全方位融入新亚运的浓烈氛围中,成为全民沉浸式体验亚运、参与亚运、宣传亚运的重要媒介,引领高质量发展共同富裕新风尚。

中国文化报2023-9-14

 

 

通知

信息已完善成功
确认

在线咨询: 010-51651161

客服电话: 010-51651162

地址: 北京市东城区沙子口路76号富莱茵花园18号楼

返回顶部
用户注册

个人注册

单位注册

联盟单位注册

{{ registerData.isHasName ? '用户名可以使用' : '用户名已被占用'}}

*请输入长度(6-20)位数的数字或字母

{{count}}s后再次获取
获取验证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 《用户协议》

注册
注册中...
{{ registerUnityForm.isHasName ? '用户名可以使用' : '用户名已被占用'}}

*请输入长度不小于6位数的数字或字母

{{count}}s后再次获取
获取验证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协议》

注册
注册中...
{{ registerWorkUnityForm.isHasName ? '用户名可以使用' : '用户名已被占用'}}

*请输入长度不小于6位数的数字或字母

{{count}}s后再次获取
获取验证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协议》

注册
注册中...
已有账号,
用户登录

个人登录

单位登录

联盟单位登录

新用户注册
找回密码

您已经成功设置密码,请使用新密码登录
权限不足

您未开通此功能,是否去开通?
确认
取消
权限不足

您未开通此功能,是否去开通?
确认
取消
提示

请购买本平台相关服务后使用该功能。
去购买
再想想
请注册/登录后完成购买。

1.本学习平台资料查看针对会员开放;
2.购买相关服务请先注册/登录后完成购买;
用户协议

 

“帮我搜”网络平台站用户注册协议书

 

一、总则

此份协议是注册用户接受“帮我搜”网络平台(以下简称本平站)产品和服务时适用的通用条款。因此,请您在注册成为本站用户前或接受本站的产品和服务之前,请您详细地阅读本注册用户协议的所有内容。

1 注册用户了解并同意:

①只要注册用户点击同意按钮并完成注册,注册用户就已接受了本注册用户协议及本站公布的各项服务规则包括填写实名的联系方式等等) ,并愿意受其约束。如果发生纠纷,注册用户不得以未仔细阅读为由进行抗辩。

②随着市场经营情况的变化,本站有权随时更改本注册用户协议及相关服务规则。修改本注册用户协议时,本站将于相关页面公告修改的事实,有权不对注册用户进行个别通知。注册用户应该在每次登录前查询网站的相关公告,以了解注册用户协议及其他服务规则的变化。

2、若注册用户不同意本注册用户协议或相关服务规则,或者不同意本站作出的修改,注册用户可以主动停止使用本站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如果在本站修改协议或服务规则后,注册用户仍继续使用本站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即表示注册用户同意本站对本注册用户协议及相关服务规则所做的所有修改。由于注册用户在注册用户协议变更后因未熟悉公告规定而引起的损失,本站将不会承担任何责任。

3、本站的各项电子服务的所有权和运作权归本站。本站提供的服务将完全按照其发布的服务条款和操作规则严格执行。注册用户必须完全同意所有服务条款并完成注册程序,才能成为本站的注册用户。注册用户确认:本协议条款是处理双方权利义务的当然约定依据,除非违反国家强制性法律,否则始终有效。

二、服务简介

1、本站运用自己的操作系统通过国际互联网络为注册用户提供网络服务。同时,注册用户必须:自行配备上网的所需设备,包括个人电脑、调制解调器或其他必备上网装置。自行负担个人上网所支付的与此服务有关的电话费用、网络费用。

2 基于本站所提供的网络服务的重要性,注册用户应同意:提供详尽、准确的个人资料。不断更新注册资料,符合及时、详尽、准确的要求。

3、本站对注册用户的电子邮件、手机号等隐私资料进行保护,承诺不会在未获得注册用户许可的情况下擅自将注册用户的个人资料信息出租或出售给任何第三方,但以下情况除外:注册用户同意让第三方共享资料;注册用户同意公开其个人资料,享受为其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本站需要听从法庭传票、法律命令或遵循法律程序;本站发现注册用户违反了本站服务条款或本站其它使用规定。

4、关于注册用户隐私的具体协议以本站的隐私声明为准。如果注册用户提供的资料包含有不正确的信息,本站保留结束注册用户使用网络服务资格的权利。

三、帐户密码和安全性

注册用户一旦注册成功 ,成为本站的合法的注册用户。您可随时根据需要改变您的密码。注册用户将对注册用户名和密码安全负全部责任。另外,每个注册用户都要对以其注册用户名进行的所有活动和事件负全责。注册用户若发现任何非法使用注册用户帐户或存在安全漏洞的情况,请立即通告本站。

四、拒绝提供担保注册用户个人对网络服务的使用承担风险

本站对此不作任何类型的担保,不论是明确的或隐含的,但是不对商业性的隐含担保、特定目的和不违反规定的适当担保作限制。本站不担保服务-定能满足注册用户的要求 ,也不担保服务不会受中断,对服务的及时性,安全性,出错发生都不作担保。

五、有限责任

本站对任何直接、间接、偶然、特殊及继起的损害不负责任,这些损害可能来自:不正当使用网络服务,在网上购买商品或进行同类型服务,在网上进行交易,非法使用网络服务或注册用户传送的信息有所变动。这些行为都有可能会导致本站的形象受损,所以本站事先提出这种损害的可能性。

六、通告

所有发给注册用户的通告都可通过重要页面的公告或电子邮件或常规的信件传送。本站的活动信息也将定期通过页面公告及电子邮件方式向注册用户发送。注册用户协议条款的修改、服务变更、或其它重要事件的通告会以电子邮箱或者短信进行通知。

七、注册用户的建议

奖励注册用户在他们发表的一些良好建议以及一一些比较有 价值的策划方案时,本站愿意展示用户的构想落于实现。

八、责任限制

1、如因不可抗力或其他本站无法控制的原因使本站销售系统崩溃或无法正常使用导致网上交易无法完成或丢失有关的信息记录等,本站不承担责任。但是本站会尽可能合理地协助处理善后事宜,并努力使客户免受经济损失。

2、除了本站的使用条件中规定的其它限制和除外情况之外,在中国法律法规所允许的限度内,对于因交易而引起的或与之有关的任何直接的、间接的、特殊的、附带的、后果性的或惩罚性的损害,或任何其它性质的损害, 本站、本站的董事、管理人员、 雇员、代理或其它代表在任何情况下都不承担责任。

九、法律管辖和适用

1、本协议的订立、执行和解释及争议的解决均应适用中国法律。

2、如发生本站服务条款与中国法律相抵触时,则这些条款将完全按法律规定重新解释,而其它台法条款则依1旧保持对注册用户产生法律效力和影响。

3 本协议的规定是可分割的,如本协议任何规定被裁定为无效或不可执行,该规定可被删除而其余条款应予以执行。

4、如双方就本协议内容或其执行发生任何争议,双方应尽力友好协商解决;协商不成时,任何一方均可向本站所在地的法院提起诉讼。

十、其他规定

1、如本用户协议中的任何内容无论因何种原因完全或部分无效或不具有执行力,本用户协议的其余内容仍应有效并且对协议各方有约束力。

2、本用户协议中的标题仅为方便而设,不具法律或契约效果。

 

同意
取消
状态变更提示
状态变更提示:您的账户在另一设备上进行登录,提示后 2S 后 自动跳转到登录页面
同意
取消
提示

本平台会尽快针对您提出的主题搜集相关借鉴资料, 搜集结果会在3个工作日内发送到您的会员中心, 请注意查看,未及时收到信息可随时联系客服。
提交成功
提示

您已提出了一条帮我搜未完成,请您耐心等待或联系客服。
如何联系客服
上传凭证

只支持jpg、jpeg、png格式

上传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