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热线:

微信

小程序

公众号

类别:基层工作学习案例

提出单位:**省**市文化宫

题目:探索新时期工人文化宫建设

资料提供时间:2015-01-05

目录

更多

郑州市工人文化宫:数百地书爱好者挥笔迎新年 文章下载

郑州市工人文化宫:数百地书爱好者挥笔迎新年

2015年元旦当天上午,郑州市数百名地书爱好者齐集五一公园省工人文化宫中心广场,以水代墨,在“中国情·大地梦”群众迎新年地书大赛上以特殊的方式,迎接着新年的第一天。

1月1日上午9时30分,经过初选打进入围赛的60多名地书爱好者,一个个拎着大小不一的毛笔和水桶,开始在划定的地面上,以地作纸、以水为墨,挥毫书写着新年祝福。他们一个个笔端生风,或龙飞凤舞,或笔酣墨饱,各展地书才艺,令在场观众大饱眼福。

在地书比赛的现场,一名7岁的小选手格外引人注目,她叫孙怡萱,上小学二年级。据孙怡萱的母亲赵女士介绍,怡萱的姥爷是一名教师,擅长地书书法,一年前,怡萱在老人的感染下,开始练习地书,从此一发不可收拾,每天一有时间就拿着毛笔和水桶,在地上写个不停。看到小怡萱在地上写的字清秀工整,在场的评委和地书爱好者啧啧称赞。

在比赛中,70岁的朱敬民

老先生用排笔在地上走笔如龙,令围观市民赞叹不已。从事医生职业的48岁地书爱好者孙付国先生,将自己的职业和地书爱好有机结合起来,别人在地上写字时,一边蘸水一边书写,而他却将一个矿泉水瓶倒绑在笔杆之上,然后用一根输液管与笔头相连,犹如一支特大号的自来水笔,省去蘸水的环节,令在场的书友们很是佩服。

上午10时许,仍有一些地书爱好者陆续赶来,由于错过了上午9点以前的初赛报名时间,他们没能取得参赛资格。

来自新密的杨瑞峰手里提着一个两米多长的不锈钢自制地书大笔,遗憾地说他头天晚上才从朋友那里得知地书书法比赛的事,一大早便乘车从新密赶到这里,可还是错过了时间。“虽然不能参赛,但在这里能结识更多的地书

书友,跟大家切磋一下技艺,机会也很难得。”杨先生说,他这根自制的地书笔,蘸满水后有8斤重,在地上写字时,既练习了书法,又锻炼了身体。

省工人文化宫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此次地书大赛吸引了全省各地数百名地书高手前来大显身手。

经过层层选拔,最终有60多名地书高手进入决赛,其中年龄最小的7岁,最长者85岁。此次比赛的地书分楷书、行书两种书写形式,书写内容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由两名书法家担任主任评委,12名地书爱好者担任评委。经过当天的激烈角逐,最终有10名选手获得优秀奖。

李岚文

大河网2015-01-05

 

 

温州市工人文化宫——找准定位谋发展 文章下载

温州市工人文化宫——找准定位谋发展

温州市工人文化宫作为温州重要的公共文化体育设施之一,作为市广大职工重要的活动阵地,在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曾被全国总工会授予第一批“全国示范工人文化宫”等荣誉。随着温州市新工人文化宫的进一步开放,在职工文化活动基层化、职工文化活动人文化、职工文化活动常态化方面作出了积极的探索,在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让文化产品、精神文化为“幸福温州”增添幸福感方面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为温州市职工文化建设谱写了新篇章。

一、 坚持公益定好位,紧扣社会主流文化发展方向

长期以来,人们习惯性地认为工人文化宫是一个综合性的文化事业单位,是职工群众的“学校和乐园”,这对文化宫的定位是符合一定时期社会要求的,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建立完善的条件下,也是具有针对性和实际意义的。工人文化宫作为职工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阵地,无论是在计划经济的时代,还是在市场经济的今天,其公益性事业的属性都没有变,工人文化宫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发展,仍然必须坚持公益性文化事业的前提,把握公益性的根本属性。动摇或模糊这个前提,则会偏离工人文化宫的发展方向。公益性文化事业是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载体,工人文化宫的公益性特点,决定了它的服务对象是广大职工群众。因此,必须把职工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作为工人文化宫的市场导向与服务定位。温州市新工人文化宫自开放以来,始终坚持公益属性,在新馆布局上,坚持公益性项目占70%以上,服务设施面积达到60%,努力打造公益性的职工文化阵地,为广大职工提供优质的文化服务设施和丰富的文化活动内容。同时,紧扣社会主流文化发展方向,积极融入主流文化建设,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为职工提供全方位的文化产品,引领职工文化发展方向。

二、 科学规划布好局,打造免费的文化活动场所

作为脱胎于企业文化和职工文化的公共文化载体,作为职工享受文化、学习、娱乐、休闲的主阵地,温州市新工人文化宫始终保持“大众文化服务平台”的本色,恪守“工人的学校和乐园”的办宫宗旨,在功能布局上,始终把服务大局、服务职工和具有现代气息与文化品位放在第一位,合理分配“商”与“文”的比例,把阵地还给职工,形成了一个广场四个中心的科学合理的布局形式。其中地下一层为停车库,地上一楼为职工服务活动中心,二楼为职工文化娱乐中心,三楼为职工教育培训中心,四楼为职工体育健身中心,五楼(四楼屋顶)为职工文化消闲广场。与老的工人文化宫相比,新工人文化宫新增了影剧院等各种文化体育设施,今后将开展更多的公益和文化活动,为职工提供更多的免费的文化活动场所,力求打造成温州市职工的“学校”和“乐园”。 如职工服务活动中心的影城项目,每年必须免费承担会务、演出任务20场次;每周定期举办工会会员、新温州人半价日优惠活动,年度达50天以上。凭工会会员证办理优惠卡,享受8.8折优惠;每年免费为基层工会、新温州人、困难职工等免费放映电影24场次以上;职工文化娱乐中心的职工书屋包括报刊阅览、电子阅览、图书外借等项目全部免费开放;职工教育培训中心承担职工讲坛、基层工会和各协会团体的大量公益活动;在职工体育健身中心,文化宫现有的各类协会团体可免费开展各类公益活动;而职工文化休闲广场则成了职工群众休闲纳凉的好去处。

三、 狠抓精品树品牌,吸引人群聚集和参与

随着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不断改善,对精神文化生活表现出极大的热情,求知、求乐、乐美、乐健,已经成为新的社会时尚,他们已经不再满足于一般的文艺、文学作品和一般的文化活动,渴望着那些高质量的文艺作品、文化活动来丰富自己的生活。这就要求文化宫工作者要树立起精品意识,无论是在创作各种文艺作品上,还是在组织群众文化活动上,都应通过寓教于文、寓教于乐、寓教于各种服务之中的高品位的群众文化精品来陶冶人民的情操。温州市工人文化宫在开展职工活动时,充分考虑了广大职工的文化需求,为广大职工量身搭建了一大批职工喜闻乐见的活动平台,形成了常态性的品牌活动与专题性的品牌活动。通过这些品牌活动吸引了更多的职工参与其中,真正发挥文化宫“学校和乐园”的作用。目前该文化宫的常态性品牌活动已有10多个,每周从周二一直延续到周日,并且全部免费。而各类艺术展览、公益讲座等专题性品牌活动也是开展得如火如荼,让广大职工真正享受到了时代发展的成果,也树立了文化宫的公益形象与活动品牌,极大地丰富了职工的业余精神文化生活。

四、 组织培训促提升,不断扩大社会影响力

作为“工人的学校”,温州市工人文化宫着眼于提高职工素质,致力于为职工终身学习服务,根据职工意愿积极开展各类公益培训,有力促进了职工素质的提升。为适应文化市场的需求,近年来,文化宫在原有培训项目的基础上引进了一批品牌培训项目,丰富了文化宫的培训项目,也为文化宫带来了巨大的人气。于此同时,文化宫还与各个培训机构一道推出了众多的公益活动,形成了文化宫、各培训机构、各兼职教师共同参与文化宫公益活动的良好局面。在时间的安排上,通过科学合理的立体式安排(即:周末集中安排青少年的各类培训,周一至周日的所有晚上安排各类业余团队的活动和培训,周一到周五的白天安排中老年职工才艺培训),大大提高了文化宫场地的利用率,为基层工会、新温州人提供了大量的免费培训机会,不断扩大公益培训的受益面,提升公益培训的质量。目前工人文化宫已成为温州较大规模、门类齐全的品牌培训的集中营和文化超市。

五、 创新平台抓共建,拓展服务的方式和内涵

职工文化艺术交流活动是文化宫延伸服务手臂、扩大影响,实现卫星式文化覆盖的有效途径。温州市工人文化宫根据广大职工的需求,以团队协会建设为抓手,组建并发展了市职工摄影协会、文化宫业余越剧团、业余京剧团等30余支业余团队。这些业余团队植根于职工当中,培育了群众性职工文化活动的土壤,为职工文艺爱好者提供了适宜的文化发展空间。为进一步拓展服务的方式和内涵,温州市工人文化宫依靠职工业余团队开展了大量的公益活动,为基层工会搭建了多种形式的活动平台,通过这些活动平台,积极开展与基层企业的互动交流,共建职工文化阵地。同时,通过送文化下基层活动,与县市区文化宫建立起系列互动,推出系列宫企共建职工文化阵地活动,让更多的基层活动参与到文化宫的活动中来,也让更多的文化宫活动深入到基层中去,延伸了文化宫服务基层的活动手臂。此外,文化宫还主动与政府其他部门共建文化阵地,协助社区、协会、学校等开展文化互动,主动承担起社会服务职能,扩大服务对象、服务范围,为职工提供全方位的文化产品,不断满足职工多层次的文化需求。

下一步,温州市工人文化宫将坚持不懈地以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为主线,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不断提高服务职工的能力和水平,扎实推进职工文化活动基层化、职工文化活动人文化、职工文化活动常态化的进程,坚持文化宫的公益职能,将各项活动演绎得更加有声有色,使文化宫真正成为职工的文化乐园。

戴晓燕

温州市工人文化宫2014-12-28

 

 

民族文化宫创新方式方法,促进西藏优秀传统文化代际传承 文章下载

民族文化宫创新方式方法,促进西藏优秀传统文化代际传承

西藏优秀传统文化是西藏各族先民在历史上经过不断地去粗取精后流传下来的民族文化,蕴含着藏族先民的集体智慧,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即使是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我们仍然可以从中获得启发,对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新西藏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弘扬西藏优秀传统文化,为人类文化多样性做贡献

历史上,由于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的长期束缚,西藏文化一度以宗教文化的形式表现出来。西藏和平解放以来,在党和国家的大力支持下,经过西藏各族民众的不懈努力,西藏文化的发展日益多元,彻底改变了宗教文化独尊的局面,特别是西藏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各类型文化更是焕发出了新的活力,登上了大雅之堂,成为西藏优秀传统文化的名片而声名远扬。经过近十年的持续保护,西藏现有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近800个、传承人1000余名。其中,藏戏和格萨尔史诗入选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藏族唐卡、藏族造纸技艺等76个项目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68名传承人被认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323个项目和350名传承人入选自治区级名录。这些代表西藏农牧业传统生活方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西藏各族人民在千百年来的发展过程中创造、传承和享用的宝贵精神财富,是被西藏各族人民普遍认可、广为流传、喜闻乐见的文化遗产,是西藏传统文化中的精髓,撑起了西藏民族文化的脊梁,是藏族文化的灵魂所在。

因此,保护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保护人类共同的精神家园。为进一步保护西藏优秀传统文化,西藏各级政府出台了各种优惠政策,例如,给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发放生活补贴,扶持传承人兴办企业,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另外,唐卡画院、拉萨城关区古艺建筑公司、拉萨岗地经贸有限公司等一批文化企业以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为核心,不断开发新的文化产品,使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了很好地传承,这既有利于传承西藏优秀传统文化,也为保持人类文化多样性做出了积极贡献。

弘扬西藏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爱国主义精神

爱国主义精神是西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近代西藏人民反对列强的过程中表现得非常突出。为扩大在华利益,英帝国主义于1888和1903年两次入侵西藏,制造了惨绝人寰的“曲米辛谷大屠杀”,西藏军民立下“誓死抵御,决无二心”、“战至男尽女绝决无反悔”的誓言,对侵略者进行了顽强的抵抗,谱写了保家卫国的华彩乐章。即使在抗英斗争失败后,西藏人民还坚持不同英印贸易,抵制印度茶业运销西藏,拆除英印所立的界碑,到自己的牧场上放牧,打击了英国侵略者的嚣张气焰。这种保家卫国的民族精神成为西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流传至今。如今,西方反华势力和达赖集团不断变换手法,进行包装,以更加隐蔽的方式对我国进行渗透,妄图破坏西藏稳定,实现其不可告人的阴谋。对此,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习近平总书记说过:“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绵延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爱国主义始终是激昂的主旋律,始终是激励我国各族人民自强不息的强大力量。”我们要不断弘扬西藏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爱国主义精神,号召大家自觉与西方反华势力和达赖集团进行斗争,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捍卫西藏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新西藏建设的伟大成果,使爱国主义精神常驻,使西藏优秀传统文化之树长青。

将西藏传统文化与新媒体技术结合

千百年来,西藏优秀传统文化在创造、传承和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鲜明的特色,具有以人为媒、流动性弱、传播性慢、与传统社会相适应的特点,这与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节奏不相吻合。近年来出现的“全民健身热”使西藏优秀传统文化实现了向流行文化的华丽转身。当神州大地盛行广场舞时,藏族歌舞因为其欢快、豪放、节奏感强的特点而大行其道,成为大妈们的宠儿,稳居广场舞排名榜首位。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广场舞这一新兴事物的发展推动了西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也拉近了内地民众与西藏民众的心理距离。

不能否认,在生活节奏加快、低头一族盛行、电子媒介为王的当今时代,传统文化古老的传承和传播方式遇到挑战。“所有人对所有人传播”的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既挑战了传统文化,又为优秀传统文化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中国西藏网、中国西藏新闻网、藏人文化网等知名网站为人们提供了全方位展示西藏优秀传统文化的窗口;手机藏文软件和手机报的广泛使用为西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手段;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实现免费向公众开放,显示了西藏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心,是适应时代发展内在要求的具体表现。

此外,一些国内社交网站也时不时出现一些西藏文化元素。例如,2014年6月18日,“西藏大学校花”成为猫扑网上的新宠,点击量高达百万次,在给世人展示西藏大学生生活状态的同时,主人公的着装也引发了网友们对藏族传统服饰的讨论。博客和微信则使人与人的交流呈现出动态化和随意性的特点,也使西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渠道更加宽广,形成了以点带面、不断扩大的趋势。今后,我们要利用新媒体技术,使西藏优秀传统文化超越族别、超越国界,为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和熟悉。

将西藏优秀传统文化与旅游业结合

党和国家在1984年召开的第二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首次提出发展旅游业,距今已有30年。在这30年间,西藏旅游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逐渐成为西藏经济的主导性产业之一。特别是青藏铁路建成通车后,随着交通的便捷,西藏旅游业出现了井喷式发展,西藏有限的旅游接待能力与庞大的游客数量间形成了供需矛盾。在政府的支持下,西藏的家庭式旅馆蓬勃发展,藏家乐、林家乐、农家乐等形式多样的旅游接待点不断增多,西藏的广大农牧民也吃上了旅游饭,投身旅游业成为农牧民增加现金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据西藏官方统计,2013年进藏旅游人次为1300万人,2014年西藏预计接待游客1500万人次,将实现旅游业总收入200亿元。旅游业的发展给西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带来了新的动力。

如果说旅游业是无烟工业,那么西藏的优秀传统文化就是最重要的工业原料。国内外游客到西藏旅游,除了欣赏美丽雄奇的自然风光外,通过参与式体验来感受迥异的民族文化则是最大的愿望。西藏优秀传统文化往往能给外地游客以全新的感官体验,也给了西藏民众自信地展示自我的机会。每年雪顿节期间,罗布林卡和龙王潭公园都会举办盛大的藏戏比赛和展演活动,吸引着西藏民众与广大游客前去观赏,成功实现了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和展示,带动一批年轻人学习和传承藏戏,使之成为拉萨旅游的一张名片。除了约定俗成的大型民俗节日外,农牧民的家庭旅游接待点也成为民众休闲娱乐和展示优秀传统文化的最佳场所,人们既是演员,也是观众,自编自演、即兴而发,将西藏优秀传统文化展示得淋漓尽致。可以说,大型节日和日常娱乐两者相辅相成,构筑起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阵地。

推动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实现代际传承

青少年是传统文化的未来主体,是传统文化能否传承的关键所在。历史上,传统文化的传承多以家庭为基本单位,以社会为舞台展开。随着西式教育在全球的普及,学校以集中性的规模化教育方式取代了单个的家庭式教育,随着人们受教育时间的不断延长,也剥离了个体与传统文化亲密接触的纽带。因此,必须要推动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开办夏令营等活动,寓教于乐,使青少年在学习中接触传统文化,并根据个人兴趣爱好进行选择性学习,最终实现代际传承。

西藏已经在拉萨中小学推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乡土教材,为青少年学习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条件;自治区图书馆也利用六一儿童节和周末开展藏文书法、手工技艺训练、游戏体验等活动,培养少年儿童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自治区群众艺术馆也利用现有场地不断推出藏戏面具展、民俗服饰展、手工技艺展等各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活动,吸引广大青少年前往观赏。

除了官方举办的各种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外,民间社会力量也在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西藏的各个唐卡画院、金银器皿厂中都活跃着青少年学徒,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会一技之长,既可以养家糊口,也使优秀传统文化不断焕发出新的活力,实现了代际传承。

民族文化宫2015-01-04

 

 

四大工人文化宫国庆活动精彩纷呈 文章下载

四大工人文化宫国庆活动精彩纷呈

国庆佳节,举国欢腾。建国65周年即将到来,西安市总工会所属各工人文化宫为全市职工群众精心策划了一系列内容丰富的节日文化盛宴,将在国庆期间一一亮相,让广大职工在家门口享受到免费的高品质文化娱乐生活。

为欢度国庆,丰富全市职工群众、市民,以及外来务工者的节日文化生活,营造愉快、祥和的节日气氛,同时,也为了在全社会营造出“中国梦·劳动美”的良好氛围,引导全市广大职工群众把实现个人理想追求与实现伟大的中国梦结合起来,弘扬“劳动最光荣”,汇聚社会正能量,西安市总工会所属各工人文化宫严密组织、层层挑选、精心编排,为全市职工策划了集戏剧、相声、歌舞、游戏、竞技等多种形式的文化饕餮盛宴,容观赏性、娱乐性于一体。此外,国庆期间,各工人文化宫还将举办书画展、摄影展、乒乓球赛,吸引职工群众参与互动,陶冶职工的精神文化情操。各工人文化宫诚挚期待广大职工的热情参与,请大家按照以下时间表光临活动现场:

边家村工人文化宫

一、9月25日至30日,红色经典影片公益展演—国庆专场。

二、9月25日至28日,举办“美丽劳动 魅力西安”2014年西安市职工书画优秀作品展。

三、9月28日,举办庆祝建国65周年职工戏曲演出。

四、10月中旬,举办庆祝建国65周年暨第二届西安市职工乒乓球大奖赛。

五、举行国际标准舞大赛。

纺织城工人文化宫

一、9月26日晚18时40分,为烘托节日气氛,展示地区职工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组织地区锣鼓队表演。

二、9月26日晚19时30分,举办庆祝建国65周年文艺晚会,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三、9月26日、27日晚,为丰富职工文化生活,文化宫将放映经典红色主题影片。

土门工人文化宫

一、9月25日至26日,举办庆祝建国65周年全市轻纺系统乒乓球赛。

二、9月29日举办建国65周年京剧、相声专场晚会。

三、举办“丝路起点上的劳动筑梦者”摄影大赛优秀作品展。

小寨工人文化宫

国庆期间,小寨文化宫微电影制作中心到社区举办10场优秀微电影作品展演。

西安日报2014-9-29

 

 

民族文化宫:西南山地民族人口生态文化及其价值 文章下载

民族文化宫:西南山地民族人口生态文化及其价值

西南山地是我国地貌特殊而又多民族聚居的区域。区域内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包括人口生态文化在内的灿烂而又丰富的文化。文章在对生态文化、人口生态文化概念予以厘定的基础上,概括总结了西南山地民族人口生态文化的内容,进而从人口再生产、生态环境保护、人和自然协调发展、生态文化素质培养等方面讨论分析了西南山地民族人口生态文化的意义和价值。

一、引言

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与人的关系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依赖的。其间关系协调发展的理论可追溯到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和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对人与环境关系的阐释。其要点有:“人类和自然界是一个有机整体,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类与自然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关系;自然界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1]建立人类与自然界的和谐共处、协调发展的关系,实现人类与自然关系的全面协调发展,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必由之路。

西南山地是我国少数民族聚居的重要区域,分布有藏、羌、彝、傣、苗、侗、布依、壮、土家等34个世居少数民族。同时,也是一个具有多种生态环境的区域,是民族文化类型丰富多样的地区。各民族在其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在探索认识自然规律,适应和改造生存环境,协调人与自然关系并实现与自然环境系统和谐相处的同时,形成了许多优秀的文化传统,也有着各自独特的生态意识。深入研究西南山地少数民族人口生态文化,不仅有利于继承和弘扬各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也能够为西南山地各民族人口与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的历史参照,对于党和政府制定正确的人口发展与生态环境政策,实现民族地区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的相互协调发展,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步伐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相关概念及其关系

生态一词源于古希腊字,意思是指家(house)或者我们的环境。简单地说,生态就是指一切生物的生存状态,以及它们之间和它与环境之间环环相扣的关系。生态是由多种因素构成的,主要包括气候条件、土壤条件、生物条件、地理条件和人为条件等。在理想的状态下,生态各要素所构成的生态系统在一定的动植物群落及其生态系统自然发展过程中,各种对立因素(相互排斥的生物种和非生物条件)通过相互制约、转化、补偿、交换等作用,能达到一个相对稳定的平衡阶段,亦是我们常说的“生态平衡”。反之,因其他因素,特别是人口的不断增加及其需求而产生的对生态系统的强大干预,而这一干预又超过了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时,人类自身就面临“生态危机”。工业文明以来,特别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出现的诸如资源短缺、能源匮乏、土地荒漠化、环境污染和大量生物物种趋于灭绝等生态与环境问题的加重,使人类的生存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而生态文化的概念,则有着内涵不一的多种阐释。如有观点认为,生态文化是指人类社会所形成的尊重自然、保护环境的物质技术手段、制度措施、生产生活方式、思想观念和价值体系的总和。有的学者从广义的角度考察认为,生态文化并不是或并不仅是人类文化发展到高级阶段时的文化类型,而是一个具有相当广泛、普遍的文化学意义的概念,这个概念可以包含并用以解释人类文化发展史上的所有阶段、所有类型的文化行为和文化模式,其原因是迄今为止的任何文化从本质来说都不过是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的某种推演和表现,都属生态文化的基本范畴。有的观点直接把生态文化看作是“人类文明的核心内容”,认为“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世界各国各民族对生态保护的理念、学说、方式、经验所构成的思想文化体系可谓博大精深。生态文化从来就是人类文明重要的组成部分、核心部分;它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的、核心的内涵。”(冯骥才,2008)等等阐释,不一而足。笔者认为,生态文化体现出人类尊重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内在联系,是人们对于置身其中并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以及人与自然相互关系的总体认识和基本观念,包括对有关宇宙、自然生态的看法和知识以及对自然资源的基本态度。其实质就是一个民族在适应、利用和改造环境及其被环境改造的过程中,在文化与自然互动关系的发展过程中所积累和形成的知识和经验。而这些知识与经验又蕴涵和表现在这个民族的宇宙观、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社会组织、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等等之中。

结合生态文化的内涵,不难看出,人口生态文化是关于人口与自然关系的文化,两者关系通过人口的数量、质量、结构等要素及人口的出生、死亡、迁移等人口过程与一定的生态环境相互作用建立起来。人口生态文化是人们对人口要素和人口过程与其自身并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关系的总体认识和基本观点。人口生态文化与有关人与人关系的社会文化或人文文化相对应,不是探讨和解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问题,而是要探讨和解决人口与自然之间的复杂关系。从这个角度上说,人口生态文化问题实质上就是人口生态观的问题。

而事实上,人口与生态环境的关系自古以来就极为紧密,从人类发展的历程来看,人口依赖于生态环境而生存,人口的生存、繁衍和发展,对环境也在发生反作用;被人口作用了的生态环境,又会影响人口的再生产。

首先,人口和生态环境是一种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生态环境为人口生存提供必不可少的物质资源,而物质资源的每一个变化,都直接作用于人口本身,影响人口身体内各部器官的代谢,影响人口的寿命、生产、发育、遗传、营养、呼吸乃至记忆力和思维能力的变化。当然,人口作为自然的产物,自身就是大自然的一部分。然而,从大自然走出来的人及其所建构的人类社会,有着与大自然不同的一系列活动,其中之一就是逐渐变成了大自然的统治者,对生态环境产生着反作用,而改变着自然环境。

其次,人口和生态环境是一种统一的关系。人口与生态环境的相互作用,构成人类社会,人口与生态环境既相互影响、对立存在,又互为条件共同发展。其一,人口和环境共处于世界的统一体中。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人口和生态环境都是物质的不同运动形式。作为社会的统一体,既包括人口,也包括人口之外的环境,以及人口与生态环境相互关系和作用而产生的文化,亦即人口生态文化。其二,人口与生态环境在运动和发展过程中,都应统一恪守生态伦理和环境道德观念。生态伦理观认为,生态环境也要维持其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有其自身的作用和权利,并对人口和社会产生影响,人口与社会的一切活动都应充分考虑到生态环境的伦理权利。因此,人口与生态环境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有机统一体。

三、西南山地民族人口生态文化的内容

在几千年的发展历程中,西南山地各民族积淀了丰富的人口生态文化,为中国西南边疆的人口再生产和生态保护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就内容而言,西南山地民族人口生态文化既包括各民族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形而上的思考和认识,也包括各民族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实践与经验性的感知,还包括少数民族民间文学艺术、习俗和禁忌中所内含的人口生态文化成分。具体来讲,西南山地少数民族生态文化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自然崇拜和宗教信仰中的人口生态文化。古代西南山地少数民族的文明属农业文明和狩猎文明,完全以大自然恩赐而生存,普遍存在着对天、地、水、山、树、石等自然物的崇拜和禁忌,进而形成了对大自然的敬仰与崇拜。比如西南山地民族普遍有着对树林的崇拜,甚至一些民族如彝族将本民族归源于树木,有些民族如彝族、羌族、苗族、侗族、壮族、瑶族等将树木视为自己民族的保护神。一些民族对山石有着特殊的感情,如居住在云贵高原的山地民族,普遍崇拜山神。还有民族如怒族、土家族、白族、纳西族、傈僳族等把某种动物、植物甚至自然现象当作自己的祖先。

西南山地民族的宗教信仰十分复杂,既有全民族共信一种宗教,又有一族中多种宗教信仰共存;既有对世界几大宗教的信仰,又有对本土宗教(如本教、巫教)的信奉。佛教对纳西、藏、傣、壮、侗等少数民族有深刻的影响,佛教自然观认为众生平等、万物平等,不仅一切生命都有平等的地位,就是草木、瓦砾、山川、大地等没有意识的事物,也有佛性,必须予以尊重。道教在土家族、仡佬族、毛南族、京族、黎族、白族、阿昌族、羌族、彝族、纳西族等少数民族中传播较广,影响较深。道家的“道法自然”,认为人与万物在道性上是平等的,富有灵性的人类应与“大地合德”,对万物利而不害;毁灭自然物的行为,是在扼杀自然的生机,必将给人类带来祸害。“重人贵生”是道教最重要的教义,要求人对待生命应当是“贵生”、“乐生”,善待万物。[2]这些观念与教义对西南山地民族影响较大,我们从瑶族的命名礼就可知其一斑。瑶族人一生取有多个名字,法名、郎名都要通过严格的道教仪式而获得。其命名仪式贯穿着诞生礼、成丁礼及入教仪式等内容,而这些仪式都表明了瑶族对人自身生命及其社会化教程的高度重视。

社会组织结构和制度层面所反映的人口生态文化。具有地域和民族特点的人口生态文化体现于其基本的社会组织结构和制度层面中。这里所指的社会组织结构,包括西南山地各少数民族的宗教组织、家庭组织、社区组织以及现在行政组织。这些组织及由之而形成的相关制度与人口生态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这里以苗族为例以示说明:

西南苗族社会历史悠久,各种社会结构和社会组织制度相对其他人数较少和历史较短的民族则要复杂和完整,族内权利组织更是赋有特色。村寨内既有共同推选出的德高望重、办事公正、能言善辩、熟悉榔规的寨老,也有按照血缘关系产生的具有宗教性质的鼓社及社长。社长全权管理全社事务,其职能之一是:“领导共同保护鼓社山村及村寨环境,管理耕种公田,修建鼓社庙等等。”[3]而苗族不同宗的家族组织成的以地缘关系为基础的地域性村寨组织——议榔制,是苗族传统社会的一种基本制度。议榔的最高权力机构是议榔大会,由榔头、款首主持,通过议榔大会商定共同大事所产生的款约涉及生产生活各个方面,包括不准谁盗伐别人的树木,不准勾结外人来偷砍盗伐,不准烧林,不准剐剥别人的树皮以毁林,甚至不准砍小树或提早采摘林中茶籽、桐子等。[4]

生产生活中的人口生态文化。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渗透于西南山地民族的衣食住行、言谈举止、婚育丧葬和岁时年节等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如苗族中老年人买苗为子孙造林,未婚青年男女则互换树苗作为恋爱信物。许多侗寨都有营造儿孙林的习俗,称为“十八杉”或“女儿杉”。每年正月初一到十五,所有藏族人要种树。藏族人家生小孩请喇嘛取名,生病时请喇嘛祛病,喇嘛都会叫人们去种树,并规定必须种多少棵树。傣族、独龙族、贵州芭莎苗族死者葬入墓地后,不留坟堆,过一段时间后,墓地复归自然,生态环境因之不会受到任何破坏;怒族、傈僳族不设立专门的墓地,葬死者的地方仍可耕作种地,从而很好地保持了原有的生态平衡。

禁忌习俗所体现的人口生态文化禁忌是一个民族在不同的自然环境和社会交际中,自发地逐渐形成的一种复杂的社会文化现象。禁忌虽大多含有鬼神等迷信色彩,但在客观上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有利于维持自然界以及人口与自然界的平衡。广西壮族有祭“龙山”的古老宗教仪式。为保持“龙山”神圣性,禁止上“龙山”挖药、砍伐、狩猎等。土家族把村前村后的山视为“神山”,四季封锁,并不准在有古树的地方大小便。四川凉山的彝族把“神山”看作撑天的巨柱,禁止任何人面对着神山吼叫,不许人们上山随便开采山石,不许砍伐山上的一草一木。藏族忌讳在某一地方和神山上随意挖土、挖药材、打猎、砍伐森林。哈尼族禁止在村寨附近的神林中砍树、放牧、追捕动物。此外,不少民族有严禁捕杀动物和禁止污染水源的禁忌习俗。如忌打怀崽、产崽孵卵动物;对于正在哺乳的动物“手下留情”;忌春天狩猎;不准将垃圾等不洁之物倒入水中,以免污染水源,影响健康。

乡规民约和习惯法中的人口生态文化。西南山地少数民族乡规民约和习惯法中渗透着生态保护意识。如彝文典籍《西南彝志》卷八“祖宗明训”以习惯法的形式定下规矩:“树木枯了匠人来培植,树很茂盛不用刀伤害,祖宗有明训,祖宗定下大法,笔之于书,传诸子孙,古如此,而今也如此。”

贵州黎平南泉山“永远示禁”碑记载:“自此山中凡一草一木,不得妄伐。‘公仪禁止’碑文:其有一切大小树木,日后子孙并众人、山僧等,记不许砍伐。违者送官究治。”普定布依族火田寨护林碑规定“一禁水火,二禁砍伐,三禁开挖。”榕江冷里侗族“禁条碑记”规定“不准砍伐生柴,若有乱砍破坏,日后查出,罚钱一千二百文。”各民族保护森林的制度和规定还通过一些仪式表现出来,如四川省茂县赤不苏区的羌族每年冬季都要择一吉日举行吊狗封山仪式,以强调对森林的保护。

民间文学艺术承载的人口生态文化。民间文学艺术是人类对自然及人类自己认知的审美化表达,涵盖宇宙观、自然观、人生观及社会文化观。几乎所有生态文化都通过民间文艺表现出来,并融入各民族的日常生活中。其中的许多认识和思考,其思想之精深、表现之生动、形式之精致和情感之朴素都令人敬佩和感动,融汇着人口生态文化的内涵,如土家族关于人类起源神话代表作《衣罗娘娘》、《水杉的传说》、《涨齐天的大水》、《十八姓人的来历》、《余氏婆婆》中,蕴含着人们对植物和动物的崇拜,对自然的敬畏和遵从。

四、西南民族人口生态文化的价值分析

历史上,西南山地各少数民族长期深居高山大川,地表切割,山高坡陡,河急涧深,关山重重。它们中的传统人口生态文化是在特定的自然生态条件下适应和改造自然生态环境而创造出来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其在民族发展历史进程中,有着重要的意义与价值。

1.对人口再生产的价值

西南山地民族人口生态文化是西南山地各民族在长期与自然互动中形成的一系列规范和行为模式。在历史上,尤其是农业社会,西南山地各民族借之得以和谐处理人口与生态环境的各种关系,从而使各民族人口再生产得以进行,人口增长得以实现,人口与资源的关系得以持续,人口与环境的互动得以协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人口生态文化既体现出了西南山地各民族之于人与自然关系的聪明智慧,又是各民族处理事关生存发展而认识自然、尊重自然、改造自然的规范形态,尽管这些规则、规范在理论上尚不系统且处于不断的变动发展中。不可否认,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特别是不断增多的人口生存需求与自然环境的博弈以及工业文明的影响,人们不时遭受着自然的报复和惩罚,这使人们不得不反思人口问题与经济增长方式对自然环境的作用,倡导并实践人口与生态环境和谐共存、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文明建设。而人口的合理增长是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最重要的条件之一,人口素质的提高和人的全面发展是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最关键的要求。作为西南各山地民族在生产生活实践中形成的人口生态文化,在漫长的历史进程和各民族人口生存繁衍中,不仅发挥了其积极的功能,而且在促进人口与可持续发展、促进人口与自然协调的新的时代,也有着不可忽视的积极意义和价值。

2.对生态环境保护的现实意义

对于处在前工业社会的西南山地各民族,其人口生态文化以人口发展、自然保护和自然崇拜为特征,一方面是自发的和朴素的,大多融会于生活生产实践之中,较少理论的演绎和归纳提炼;另一方面又是普遍和实用的,它们充分体现在各民族社会生活的不同层面,无时不在、无处不起作用。各民族通过禁忌、习俗、神话故事等世代相传,有效地约束了人们有损自然的不良行为,长期维持着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状态,维护了生态环境的平衡。

作为人与自然的许多正式的制度安排,包括几十年来大规模的工业开采(尤其是森工企业),短期经济利益的疯狂追求、频繁的政策变化和政治运动、人口的急剧增长等等,使各少数民族传统的生态信念受到冲击,并日趋淡漠,不同程度地失去了其对民众原有的规范和约束功能,造成了民众对生态保护的机会主义行为。尤其是对于年轻人,由实践经验获得的新的意识形态比老年人更快,使传统生态文化的约束力变弱小。所以,不断弘扬各民族传统人口生态文化,树立人口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坚定信念,对民族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

3.对人和自然协调发展的影响

西南山地民族人口文化是维护民族地区生态平衡的有效手段。在西南边疆各少数民族的人口生态文化中,无论是原始宗教的“万物有灵”观念,还是传统知识中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的认知,都折射出这样一种生态智慧:即人口、自然、动植物是一个相互支持相互依存的生命整体。这种认识实质表现为一种朴素的或者超前的共生意识和敬畏生命思想。现代伦理学的精神是把道德所规范的行为延伸到人同自然关系中,不仅强调人与人和谐相处,而且也强调人同自然的和谐相处。西南山地各民族地区早在几千年前就已存在并运用着的人口生态文化,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符合现代可持续发展理论目标,而且其深层含义更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虽然它没有形成系统性的理论,但从建设生态文明社会视角看,它应属传统科学的范畴,内涵丰富而又价值久远。

4.对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

在新的发展阶段,人口生态文化对社会经济发展意义重大。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目标的体系既应包括物质财富的极大丰富,又应包含保持良好的生态和优美的环境。而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正是在确保生态系统平衡健康和自然环境良性循环的基础上,实现社会物质财富的持续增长。西南山地民族地区资源禀赋相对贫乏,资源利用效率相对低下的地情实际,使得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面临人口负担沉重、资源约束严重、生态环境容量有限等一系列特殊瓶颈。充分利用西南民族地区人口生态文化中的合理、优秀成分,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着力提高人口素质,控制人口数量,追求资源的合理开发、节约使用、永续利用,强调生态平衡和环境健康,正是化解人口与可持续发展特殊瓶颈的有效而基本的措施。

5.对培养人们的生态文化素质的教化功能

西南山地民族人口生态文化是西南各民族在悠久的农业文明中,延续了数千年之久而留下的关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丰富经验和深刻智慧,在建设生态文明的新的时期,对于培育人们生态文化教养有着重要的意义与价值:一是有助于人们形成人口与生态协调、和谐互动的生态思维。西南山地民族传统人口生态文化以人们直接的生存经验为基础,具体真切地把握了人类生存与自然界的有机联系,从中可使人们认识、洞悉到,人类只有维持与自然界长期的和谐共生关系,才有可能获得持久健康的生存。二是有利于完善当代人口生态伦理。西南民族人口生态文化有助于人们在体验自然、领会自然、热爱自然的过程中,发自内心地尊重和关爱生命,真诚地产生“万物一体”、“民胞物与”的人口生态关怀和产生对养育人类生命的自然界的报恩情怀。三是能够深化社会成员对人生价值的认识,丰富自己对生命意义的体验,并促进人们在全球生态危机日益加剧的今天形成必需的人口生态生存论的态度,重建赋有时代精神的健康、文明、环保生活方式,提供不竭的建设生态文明所需要的智慧、道德和精神氛围的历史源泉。

五、结语

西南山地各民族在其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在探索认识自然规律,适应和改造生存环境,协调人与自然关系并实现与自然环境系统和谐相处的同时,形成了许多优秀的文化传统,也有着各自独特的生态意识,并在人口再生产、人口与生态环境协调共进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与功能。不可否认,传统人口生态文化本身有着难以克服的局限,再加上全球化的影响和解放后我国相关政策的设计偏差,以及制度缺陷而造成的观念和行为等原因,西南山地民族人口文化自20世纪50年代后期起发生了一系列的嬗变,致使人口生态环境处在恶化状态之中。因此,深入研究西南山地少数民族人口生态文化,不仅有利于继承和弘扬各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也能够为西南山地各民族人口与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步伐提供重要的历史参照。

杨军昌

民族文化宫2015-01-05

 

 

对红河州工人文化宫现状和发展的分析与思考 文章下载

对红河州工人文化宫现状和发展的分析与思考

说起工人文化宫,顾名思义是以工人和劳动者为主要服务对象的文化场所,中华全国总工会给它的定位是工会所属的社团所有制并实行定额补贴的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

伴随着新中国的建立,全国各地工人文化宫走过了光辉的发展历程,我州13县市总工会所属工人文化宫也在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为职工群众服务”的方针,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深化改革,发展群众性文化事业中发挥“学校和乐园”的作用,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但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工会经费的紧缺,我州工人文化宫按照 “以文为主、多种经营、积累资金、逐年发展”的原则,采取“挖潜、改造、更新、引进”和兴办工会经济实体的方法,充分发挥工人文化宫各种活动设施功能作用,增加效益,提高资金使用率,力图迈上“服务—创收—更好地服务”的发展之路。但是文化宫经济的短暂繁荣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其工会资产管理体制不顺、管理不严、经营人才缺乏等先天不足,同时文化市场的兴起、社会上各种娱乐场所激增,又对文化宫的生存形成了巨大冲击,我州大部分文化宫很快陷入衰落萎缩、经营困难、难以为继的窘境。

为进一步探索我州工人文化宫的生存和发展,更好地为我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服务,为全州三个文明建设服务,现就我州工人文化宫的现状和发展提出如下分析和思考:

一、我州工人文化宫发展现状

(一)执着与坚持,继续发挥工会“大学校”的职能作用。

我州13县市从上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先后兴建了工人文化宫,但由于各种原因,目前还保留工人文化宫阵地的仅有8家(个旧、开远、建水、弥勒、泸西、石屏、红河、河口),能正常开展活动的仅剩6家(个旧、开远、建水、泸西、石屏、河口)。在20年的改革发展之路上,我州工人文化宫虽然困难重重,但是广大工会干部与文化宫职工的坚持与执着,仍让文化宫的发展留下许多可圈可点的足迹。据2010年调查,全州能正常开展活动的工人文化宫仍然利用自身现有条件,积极努力为职工群众提供健康、文明、高雅的精神食粮,分别举办美术、书法、计算机操作、美发美容、少儿舞蹈等培训班,组织灯谜协会、书法协会、夕阳红艺术团等各种业余群众团体开展活动,为下岗职工免费提供再就业服务,为基层工会提供学习培训场地,为社会培养艺术人才,为构建和谐社会,稳定职工队伍做出了积极贡献。如个旧市工人文化宫通过以地引资,宫企合作的路子实施提升改造,实现了阵地设施改善、自我发展能力提高、内部管理加强、活动项目丰富多彩的飞跃。开远、泸西县工人文化宫积极争取政府支持,采取以地引资的方式,加快文化宫的提升改造,通过改造既能够保持职工“学校和乐园”的本色不变,又能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建成政府满意、职工满意、社会满意的“三满意工程”。建水、弥勒等县市文化宫也在努力发挥宣传阵地作用,通过宣传栏、露天电影等形式极力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充分发挥工会“大学校”的职能作用。我州个旧市、蒙自县、开远市、弥勒县等工人文化宫由于成绩突出,分别荣获了“全国工人学校和乐园”、“全国职工文化先进集体”、“全总‘示范文化宫’”、省级“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

(二)阵地坚守困难、人员流失严重,工人文化宫陷入迷失。

由于城市的发展,我州部分工人文化宫被规划拆除,其工作人员随着阵地的消失而解散,或划入其他部门(如我州的金平、屏边县工人文化宫工作人员被划入当地建设部门);或被县市总工会借用,制约了工人文化宫功能的进一步发挥(我州大部分县市工人文化宫都存在此现象);或长期请假,外出谋职。阵地萎缩、人员流失,我州工人文化宫发展陷入了迷失。

(三)经费不足、文化宫的自身生存与发展陷入困境。

长期以来,自收自支的公益性事业单位性质,迫使工人文化宫既要解决自己生存的问题,又要面临发展的挑战。一方面文化宫作为职工“学校和乐园”,要充分利用所有的资源,不计或少计成本和经济收入来丰富职工群众的业余文化娱乐生活;另一方面文化宫又得靠自己的经济收人和上级工会的补助来养活自己,这就造成文化宫长期在微利甚至无利状态下运作。全州除个旧工人文化宫尚能勉强实现收支平衡外,其余都存在拖欠工资、医保金、住房公积金等情况,都需要州、县两级工会补助解决,再加上经营税费重,公益性的工人文化宫是在“带着脚镣跳舞”,步履艰难。

(四)基础设施、设备落后破旧,难以发挥阵地作用。

我州工人文化宫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各级工会的指导下,始终围绕党的中心工作,积极倡导和实践先进文化,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开展了各类培训学校、健身园、图书阅览室、棋牌室,成立职工文艺队和各种群众性文化协会等,成为了当地职工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阵地。但是长期的微利运作,投入改造经费短缺,使基础设施、设备落后破旧,难以发挥服务职工的阵地作用。全州除了个旧市工人文化宫采取多种融资方式进行提升改造,泸西、开远文化宫正努力改造外,其余县工人文化宫或是基础设施落后、设备陈旧,如建水工人文化宫使用设备年限都达15年以上;或是房屋被拆,如绿春、金平、屏边等县工人文化宫已被拆除。

(五)活动单一、后劲不足,文化宫里没文化。

文化宫要“自负盈亏”,在政府不增加投入、上级工会投入有限的情况下,文化宫经济利益只能在职工群众身上想办法(提高票价)、在还算富裕的场地上想办法(租赁场地)、在运作项目上想办法(什么项目利润高就干什么)。经费严重短缺导致了文化宫在服务职工群众中活动单一、后劲不足。同时为满足自身生存的需要,大量与“工人”、“文化”不沾边的项目都来抢占这块“黄金宝地”,“文化宫里没文化”呈现出一高二低三旧四乱,一高即:人流量高;二低即:消费低、层次低;三旧即:房屋旧、设施旧、设备旧;四乱即:人群乱、活动乱、环境乱、秩序乱。

二、对工人文化宫公益性认识的不统一,使文化宫在市场经济中对自身定位产生了矛盾与摇摆。

各地工人文化宫的最终产权在中华全国总工会,地方政府对工人文化宫几乎没有投入;工人文化宫被定性为公益性事业单位,但他们又必须在市场上自己找饭吃;工人文化宫“断奶”走向了市场,但又缺乏经营人才,难以适应激烈的竞争。正是对工人文化宫生存与发展公益性的认识不统一,使文化宫在市场经济中对自身定位产生了矛盾与摇摆,步入了目前的困境。如何走出这个发展迷失,打开脚镣畅快地跳舞呢?笔者认为我州工人文化宫只有统一对公益性的认识,使其回归公益性定位,才能在红河新发展中破茧化蝶实现新的辉煌。

三、回归公益性定位的意义和原则

(一)回归公益性定位是工人文化宫的本质属性。

自工人文化宫建设以来,我们习惯认为其是一个综合性的文化事业单位;是一个富有中国特色多功能的文化实体;是职工群众的“学校和乐园”。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建立完善的条件下,从功能性角度看,文化宫由最初的为职工群众服务逐渐转变为为社会大众服务,其公益性定位也是具有针对性和实际意义的。党的十七大报告准确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文化建设的新要求和物质生活改善后人民群众对文化工作的新期待,作出了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的重大部署。明确指出: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客观要求,是在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中赢得主动的迫切需要。人民群众是生产力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是历史和财富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和执政理念的集中体现,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可见,工人文化宫作为职工和社会大众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宏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阵地,无论是在计划经济的时代,还是在市场经济的今天,其公益性事业的属性没有变,其基本性质、职能、作用不会变

(三)回归公益性定位,是我州建设民族文化大州的有益补充。

2000年红河州委州政府出台的《红河民族文化大州建设纲要》中,就把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繁荣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作为民族文化大州建设的一个重点,加大投入力度,对13个市县图书馆、文化馆进行了新建和改造;规划建设州图书馆、博物馆、红河新闻中心、红河大剧院、红河青少年活动中心、红河老年活动中心、红河州文化馆等一批重大项目。而作为承载着全州广大职工和社会大众“学校和乐园”的工人文化宫建设却没能纳入民族文化大州基础设施建设的规划之中,实属遗憾。笔者认为,职工和社会大众文化建设也应属于红河民族文化建设中的一员,在文化多元化的今天,繁荣职工文化,提高职工群众文化素质,丰富职工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增强职工群众精神力量,陶冶职工群众高尚情操,是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文化阵地和载体,把职工文化建设纳入全州民族文化建设规划中来,既是社会维稳工作的需要,也是我州“工业强州”的重要体现,更是我州民族文化大州建设的有益补充。

(四)回归公益性定位应遵循的原则

一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职工文化是基层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职工文化创新为动力、文化惠民为突破口,不断加大对职工文化的投入,努力培育先进文化,激发职工群众参与热情,充分发挥职工文化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二是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公益性文化事业最显著的特点是社会效益,也是工人文化宫在发展中要树立的文化发展观。背离这一原则,就失去了公益性文化事业的定义内涵。在社会效益优先的同时,我们还要兼顾经营性文化产业,达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2005年,中华全国总工会《关于推进地方工人文化宫俱乐部改革与发展的意见》中指出:“工人文化宫俱乐部承担政治宣传,文化活动,教育培训,团队建设等职能部门与项目,应按照公益性文化事业管理”,“工人文化宫俱乐部文化主业项目不得少于全部项目的60%”。这就为工人文化宫的良性发展,更好地体现公益性文化事业理清了思路。三是因地制宜、特色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要体现公共文化服务的特点,在面向职工群众的同时,又面向社会大众。随着城市化的发展,每年有成千上万名农民工进入城市,成为新职工、新市民。而且,随着企业改制和多种经济成分的出现,原先的企业文化也在悄然变化。因此,公益性文化事业及其开展的各类活动项目必须因地制宜、特色发展。要以本地文化资源和文化环境为依托,充分考虑不同层次,不同人群,不同行业的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定位,满足不同精神生活和文化生活的需求。四是实现文化的创新、体制机制的创新。公益性的定位,不等同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等、靠、要”,而是要走一条文化创新,内部体制、机制的改革和创新之路,建立和完善人才管理机制,分配激励机制和决策管理机制等,以此满足社会、经济转型中广大职工群众的不同需求。

四、统一公益性定位的探索与实践

工人文化宫回归公益性定位,并不是认为既然是公益性文化事业部门,就只能依靠国家财政投入,工会拨款和社会的捐赠来支撑了,如果真这么认为,工人文化宫必将陷入困境,难求生存和发展。回归公益性定位只是工人文化宫破茧化蝶新发展的前提,我们最终是要让工人文化宫建设成为一个面向大众,导向正确、特色鲜明,设施先进、功能齐全,服务规范、经营有效,竞争力强,两个效益突出,深受职工群众欢迎的新型职工文化活动中心和全社会共有的文化活动阵地,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具体来看,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实践:

(一)把工人文化宫的建设和提升改造纳入各级政府文化建设发展战略规划和社会发展计划。

随着我州建设民族文化大州纲要的颁布,我州各县市也相继作出了各自文化发展的战略规划,既然工人文化宫的公益性是我州民族文化大州建设的有益补充,那么就有必要把工人文化宫的发展纳入我州民族文化大州建设的规划之中,把总工会吸收为建设民族文化大州的主体之一,同时按照各级政府对城市、社会的发展计划,工人文化宫的提升改造也要相应纳入其中。在这个问题上,我们要摒弃“文化宫资产终极所有权在中华全国总工会”,理应由总工会投入建设的狭隘观念。要知道,工人文化宫的建设与发展,折射出当地精神文明的建设与发展,关系着当地职工队伍的稳定与健康,影响着当地和谐社会的构建,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工人文化宫就是当地精神文明建设的一张名片。就全国而言,四川省是第一家由省总工会、省发改委、省文化厅联合下发《关于把地方工会文化活动阵地纳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的省份,他们通过整合多方资源,使工会文化活动阵地更好地服务于职工群众和社会大众,为将来的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基础。据了解,成都市劳动人民文化宫经过5年的规划和建设,总投资两亿元的新型文化宫,包含困难职工帮扶中心、法律援助中心、职业介绍所的新型文化宫已展现在成都市职工群众面前。“凭工会会员证花10块钱,就能听一场高水平的交响乐音乐会。” 同时每天还要组织各种不同的免费培训和各类活动,如免费为基层放电影,免费为基层工会培训文体骨干,免费为基层进行艺术辅导,免费为基层工会、职工举办展览、创作、培训、讲座、比赛等。我州作为民族自治州,在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点中是否也可以如此尝试?

(二)广泛吸纳社会资金,扩大文化宫建设资金来源渠道。

工人文化宫的公益性的回归,以及纳入各级政府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规划,并不等同于“等、靠、要”的思想。2005年中华全国总工会制定出台了《关于推进地方工人文化宫俱乐部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总工发[2005]42号),提出“要树立新的文化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服务职工,面向市场,把职工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作为工人文化宫俱乐部的市场导向与服务定位”的基本思路的同时,明确强调“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和手段,盘活工会资产,并确保盘活的资产用于职工文化建设”。当然,作为工会资产的特殊性,我州各级政府有关部门作为当地城市建设规划的具体执行个体,在工人文化宫发展和建设进行规划时,有权利和义务依据《工会法》、《物权法》对工会资产的保值增值进行监督,各级工会组织也要积极向上级工会汇报和沟通,争取他们的理解和支持,多方形成合力,加快工人文化宫建设和发展。我州个旧市工人文化宫已经成功采取以地引资的办法,对工人文化宫进行了提升改造,泸西、开远两县市工人文化宫正积极以地引资,提升改造文化宫工作正在紧锣密鼓进行。

(三)争取地方财政资金给予公益性定位扶持

全总《关于推进地方工人文化宫俱乐部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应积极争取政府支持,将对文化宫俱乐部的补助纳入当地财政支出范围;就我州而言,南北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坝区山区发展的不平衡,民族之间发展的不平衡,各地工人文化宫现存的资源不平衡。发展的多样性,要求我们不可能用统一的模式来对工人文化宫进行财政公益性扶持。但是不管是采用对人员工资进行差额拨款还是全额拨款,抑或是对公益性服务进行财政补助,抑或对公益性服务税收的优惠,笔者认为都要遵循一个前提,那就是让工人文化宫可持续发展,真正为当地社会大众提供丰富多彩公益性服务。基于这个基础,笔者认为争取地方财政资金给予公益性定位的扶持可以更加灵活和实效。

(四)整合资源、增强造血功能,坚持服务对象的以人为本,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群众性文化的概念在当今已不仅仅表现为吹拉弹唱,你演我看了。就目前群众性文化活动的表现方式及延伸度而言,既有企业文化,也有乡村文化;既有军营文化,也有校园文化;近年来,又涌现了大量的广场文化,地域特色文化及家庭文化和涉及群众生活的茶文化,酒文化,饮食、服饰文化等等,在群众性文化多元化多层次的背景下,文化宫在职工群众文化活动中已不仅仅扮演组织者,辅导者的角色,这就需要深入到群众的生产生活中去,整合文化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同时在抓好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的同时,也要抓好经营性文化产业,增强造血功能,要正确重视和处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主次问题。例如:各类业务培训,知识教学,在端正办学指导思想的基础上,就可以大力地办,大量地办;有关职工群众休闲的,健身的服务项目,就可采取“内联外引”的办法,争取“生财有道”, 从而促使公益性文化事业走上良性发展的路子。同时在服务对象上要坚持以人为本,更注重面向社会的弱势困难群体,面向进城的农民工,面向劳模先进,面向普通的职工会员。在服务内容上,更积极宣传传播社会主义价值核心体系;在服务形式上,更有效搭建社会互帮互助的桥梁和通道,努力创建平等亲和,融洽相处的社会氛围,切实提升职工群众的道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促进公益性文化事业的发展,推进我州和谐社会的建设。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在我州调结构、转方式的经济社会机制、体制转型的改革里,工人文化宫是一种象征,它的兴衰沉浮反映着我们时代的发展变迁。同样在建设小康红河、和谐红河的征途上,工人文化宫回归公益性的定位,将是我州精神文明建设的一张崭新名片,必将为红河的新发展增添浓墨的色彩!

百度百科2014-9-24

 

 

黄浦区总工会探索新时期工人文化宫建设走出非常道 文章下载

黄浦区总工会探索新时期工人文化宫建设走出非常道

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作为“工人的学校与乐园”的工人文化宫、俱乐部不得不开始“找米下锅”,自谋出路。当时把这一做法叫做“断奶”。

硬要让公益性的场所自谋生路,文化宫别无选择地走上了出借场地、招商引租的所谓以商养文之路。

就此,文化宫、俱乐部陷入了一个两难境地:以商养文,职工的生存何以解决?“以商不养文”,文化宫又何谈“学校与乐园”?在“以商养文”与“以商养人”之间,文化宫摇摆不定、很是纠结。

就没有一条兼顾文化宫职工生存与职工群众文化活动开展的两全其美的路子可走?

有!在黄浦区总工会力促下,黄浦区工人文化宫就走出了一条既不改变“工人的学校与乐园”的宗旨,又能够自谋生路的良性发展之路。

重新布局———合理分配“商”与“文”的比例

黄浦区工人文化宫占地面积7449平方米,目前建筑面积9000多平方米,坐落在南浦大桥旁的国货路普育东路口,行5分钟就到地铁四号线出口,地理位置很好。

因了地理位置很好,前来借场地的单位不少,曾经,黄浦区工人文化宫也为追求利益最大化,所有场所尽可能出租。

这样的状态,职工很不满意。

这样的状态,黄浦区总工会也很不满意。区人大副主任、区总主席徐少伯多次到文化宫走访调研,寻求发展之策。

经过不断研讨,终于为文化宫发展开出良方:经济效益需要抓,但不能因为抓经济效益而放弃工人文化宫姓“工”姓“文”的职责,要合理分配“商”与“文”的比例,要把阵地还给职工。

为了恢复文化宫“学校和乐园”的功能,区总先后投入900多万元,扩建翻新了大楼。

大楼扩建翻新后,区总与文化宫约定:30%的物业招租,以经商的利润来维持文化宫的开销以及开展群众文化活动。

同时,文化宫对“商”与“文”作了重新布局。经营单位不得入文化宫院内,以大门两旁破墙开店为主,且以有一定品质一定规模的商业单位为主。通过一系列的大修改造和项目调整,文化宫功能布局更趋于合理,小公司被请出了,代之而起的是公益性图书馆、区职工援助服务中心、区劳模活动中心、职工技能培训中心、职工文化艺术培训中心和区工会干部培训中心;游戏机房也被拆除了,代之而起的是图书馆、羽毛球馆、乒乓房、舞厅、沙龙活动室、屋顶花园。

为了激励文化宫重视社会效益,区总还拨出专款,印制活动卡分发给区内的机关企事业单位职工,文化宫届时按照职工活动的人数场次与总工会结算。

一个清静、整洁的文化宫重新出现,一个真正具有“工人”内涵的文化宫回归了职工。

强化公益———图书馆场地扩大后内涵丰富了

从来图书馆都属于公益场所,从来公益与利益都是一对矛盾。在这一对矛盾中,利益常常是占上风的。黄浦区工人文化宫在片面追求经济利益时,就曾挤占图书馆的场所来租赁给外单位经商。那时图书馆仅剩下20多个平方米。

在大楼扩建并重新布局后,黄浦区工人文化宫重新考量公益与利益的关系,并使公益占了利益的上风,目前图书馆的面积达到了700平方米。如今,图书馆不仅内部装修一新,设施完备,文化宫还每年拨出10万元作为图书馆的运作费用。

有了一定的财力支持,图书馆的服务项目得到了支撑,不但为区内职工免费办理图书卡,还恢复了“好书由你点”特色服务;为特殊群体读者提供送书上门和导读服务。

把读书与书评活动结合起来,是文化宫图书馆的另一特色,这一特色在文化宫强化公益活动后得到了发扬。

文化宫专门购置各类型的新书供广大职工品评,在坚持“以书会友”的大方针下,涌现出了一篇篇高质量有品位的书评稿。以致许多全国著名的作家也成了黄浦区文化宫书评活动的座上客。叶辛、莫言、赵鑫珊、周玉明、钱文忠等先后来参加过书评组活动。书评组还与上海家化、上海文艺出版社联手举办了《走出忧患》书评征文活动,举办了“三南杯”读书征文等活动。

2011年,为庆祝建党九十周年,图书馆在坚守阵地的同时,实施走出去计划,成立了“红映浦江潮,绿染新外滩”———黄浦区红色故事巡回宣讲团。宣讲团成员由文化宫书评组成员组成,宣讲团深入基层,大力歌颂党的光荣历史和丰功伟绩,受到基层单位的欢迎。

奋发之下荣誉连连:图书馆三次被评为市级先进图书馆;一次被全国总工会授予“文明图书馆称号”,书评组也多次被评为市先进读书小组,荣获全总授予的优秀读书小组的光荣称号……

经济扶持———根据职工意愿推出免费培训

齐整整的朗读声从教室内传出,循声望去,一名教师正在台上为学生们领读。他念的是德文,他读一句学生们就跟着读一句。这场景显得很动人。

悠扬的钢琴声从教室内传出,循声望去,十几人正围在钢琴旁听老师上课……

以上两个场景都是在文化宫职工文化教育中心内显现的。虽说每个文化宫俱乐部都有职工文化培训,但是如黄浦区文化宫这样免费培训的却不多见。

2010年上半年,区总工会带领文化宫有关人员,对全区职工文化艺术培训需求进行了摸底调查、意向征询。调查显示,黄浦区各级工会组织对职工的文体培训十分重视,广大职工也有提高自身素养的强烈愿望,尤其是钢琴、书法、外语、合唱、摄影、美术等项目很受职工欢迎。

于是,文化宫开出了免费培训的菜单,要求社区、企业工会在职工中进行筛选,对愿意学、坚持学的职工加以推荐,由文化宫培训中心免费给予服务。

2010年9月,基层工会推荐了首期文化艺术培训班的人员,总人数有1000多人,根据职工的意愿,文化宫首期开设了钢琴、摄影、合唱、德语、西班牙语等5个班,参加免费培训的职工有302人。

步入2011年,黄浦区总工会将免费培训纳入了文化宫常态化的工作。随着第一期培训班结束,文化宫又开设了第二期、第三期培训班。参加培训的职工已接近千人。

免费培训实实在在提高了职工的素质。有这么几位女工,是南京路上一家食品店的女职工,她们参加了文化宫的德语培训。这几个女职工学得很认真,不论风雨,每次上课从不缺席,下课时间总是围着老师提问题、练口语,笔记更是密密麻麻地记了一本子。如今,她们的学习成果开始在工作中显现。

那天,几位德国朋友来店里买东西,过去她们通常以常用的英语加上手势比划来接待,但这回,她们用德语顺利地介绍了产品,做成了生意,让几个老外竖起大拇指连声称赞。“在老外面前我们可是代表中国职工的形象呐!”这几位女工不无得意。

至于免费培训的费用,区总工会给予文化宫一定的补贴。用黄浦区总工会徐少伯主席的话说,文化宫的经营收入全部用于养人显然背离了以商养文的目标,而要求文化宫所有的收入全部用于养文显然也使文化宫难以为继,因此要让文化宫“姓工”、“姓文”,上级工会要给予经济扶持,要承担一定的责任。

笛友沙龙———寻求群众文化活动新方式

天黑了,大街上的霓虹开始闪烁,万家灯火透出了窗口。有人在饭桌旁享受家庭的温馨,也有人或看报或看电视,藉以休息……

徐继根却背着长长的装满竹笛的包袋走出了家门。此刻,在申城的东西南北,如徐继根一样的许多人都走出了家门,他们有的乘地铁,有的乘公交、有的骑电瓶车,他们此行的目的地都一样———黄浦区工人文化宫。

工人文化宫一向是群众文化活动的重要阵地。早些年,几乎每个文化宫都成立了十几个艺术团队和沙龙协会。而且每个艺术团队,文化宫都委派专人管理。随着用工制度改变及娱乐形式的丰富,这样的群文活动管理方式渐趋式微。显然,传统的群文活动方式已经不适应群众的需求。

为此,黄浦区文化宫针对当下职工工作紧张、竞争压力大的特点,把管束型、艺术团队型的活动方式改为“我搭台你唱戏”的自娱自乐的方式,2006年,文化宫成立了笛子沙龙,沙龙完全由“龙友”自己管理,文化宫提供场所,提供交流的机会。

徐继根正是笛友沙龙内由“龙友”选出来的负责人。

笛友沙龙是由几位来文化宫练习吹笛者自发组织起来的,如今参与者达70多人。每周大家以笛会友,轮流吹奏、互相交流。不少吹笛名家也参与其中,年过九十的陆春龄就数次前来。

2009年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全国笛子邀请赛中,沙龙获得两个金奖、三个银奖、七个铜奖。不少外地笛子发烧友也经常慕名前来参加活动。在上海笛子沙龙影响下,广东、香港、湖南、安徽、杭州等地相继成立了笛子沙龙。

快乐吹笛!这是参加过沙龙活动者的感观,愉悦职工心身又何尝不是文化宫存在的意义所在?

在坚守“学校和乐园”的阵地上,黄浦区工人文化宫走出了一条非常道。也许这是个案,但是道可道,如果我们时刻把职工利益放在心上,就一样能坚守住这块阵地。

宋长星

百度百科2014-9-24

 

 

关于荆州市工人文化宫生存与发展的研究和探讨 文章下载

关于荆州市工人文化宫生存与发展的研究和探讨

工人文化宫是开展公共文化、群众性体育活动的重要场所之一。它既是工会为会员和职工服务的阵地,也是市场经济社会的一个经营单位;既承担工会为会员和职工服务的公益性的要求,也要按市场规律在社会上经营发展。但是,多年来,由于我们各级工会组织思想不解放,没有争取政府的支持,没有推进工人文化宫管理体制的改革,不能及时调整和适应变化的经营环境,工人文化宫的资源优势没有充分发挥出来,为广大职工群众服务的功能已经基本丧失。因此,我们各级工会一定要抓住各级政府大力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有利时机,积极研究与探讨工人文化宫的生存与发展,让它重现生机和活力。

一、我市工人文化宫的基本情况

经过问卷调查、听取汇报、核对数据、查阅资料、实地查看等形式得到的数据显示,我市工人文化宫共有11家,都属自收自支、自负盈亏的事业单位,有9家地处中心城区,有2家地处乡镇。共有土地面积81338平方米,其中办理《土地使用权证》有80708.18平方米。共有房屋面积38635平方米,其中办理《房屋所有权证》有18567平方米。共有职工213人,其中,有编制的165人,在岗的121人,年龄在30岁以下的占2%,30岁至40岁的占26%,40岁以上的占72%;大学本科学历的占11%,大学专科学历的占40%,中专以下学历的占49%;从事管理岗位的占43%,从事专业技术岗位的占36%,从事工勤岗位的占21%。退休人员共有83人,其中,退休费由财政支付的16人,由工会支付的11人,进入社会保险的56人。据统计,所属工人文化宫2010年的总收入共382.2万元,主要来源于场地、房屋出租,支出共计446万元,而人员工资和缴纳保险金占总支出的96%,各级给予经费补助达63.2万元。

二、我市工人文化宫生存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从我们调查情况看,工人文化宫的生存与发展存在很多问题,主要有如下几点:

(一)政府不给力,场地设施老化

工人文化宫在全面提高职工队伍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着力培养造就一大批知识型、技术型、创新型高素质职工队伍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各级党委、政府发展当地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作出了自己的贡献。但是,各级政府对工人文化宫的支持帮助很少,从基础设施建设到文化事业的经营都没有给力,在税收方面也没有给予适当的优惠。多年来,工人文化宫的各种场地和设施都是由各级工会出资修建的,由于各级工会将有限的工会经费大量用于对困难职工的帮扶上,对文化设施的投入也就很少了,既没有建设新的场所和设施,也没有对旧的场地、设施进行维护和修缮,很多场地和设施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已经不能继续使用。比如:沙市工人文化宫的体育馆,曾经是荆州市非常好的体育训练和比赛的场馆,但因无力进行维修,出现了屋顶漏雨和墙体裂缝的情况,现在已不敢使用。

(二)经营不创新,生存勉强维持

在80年代中期,工人文化宫的文化事业做得非常红火。比如:学校、溜冰场、歌舞厅、电影院等项目的经营非常火爆,不仅满足了职工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也提高了职工综合素质。但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面对激烈竞争的市场,工人文化宫长期形成的吃大锅饭的思想理念和机制没有及时调整与创新,对工人文化宫的发展缺乏长远的战略考虑,墨守成规,存在只要不出事就是有成绩的思想认识,守摊子混日子的现象较为普遍,造成了与发展形势不相适应的被动局面,人员工资都无法保证。为了确保人员的基本生活费,只有将主要活动场所租赁出去,靠收取门面和场地的租金,来维持工人文化宫所有人员的生存,失去了参与市场竞争的良机,有理想、有才干的职工也大量流失,在社会上自谋生路。

(三)活动不开展,丧失服务功能

据调查,全市11家工人文化宫有10家多年来已经没有组织职工开展文体活动,职工看书学习和职业技能培训的场所也已经不存在了,基本上丧失了工人文化宫服务职工群众的所有功能,确实令人惋惜。其主要原因是:一是开展公益性职工活动的经费不足。工人文化宫作为职工的“学校和乐园”,组织职工开展文化娱乐活动是不计或少计成本及经济收入的。如果开展活动,就会影响工人文化宫所有职工的生存,在职工的生存和开展公益活动两者之间只能选择首先保证职工的生存,只好将有限的收入全部用于保障职工的生活。二是工人文化宫的人员没有组织职工开展活动的能力。工人文化宫现有的工作人员年龄老化,低学历的人员占较大的比例,专业技术岗位人员占的比例小。而受工人文化宫单位性质的限制,人才的流动是一个很大的难题。在现有进人渠道和用人机制下,工人文化宫很难引进一些“一专多能”的综合型经营管理人才,即使组织职工群众开展文体等活动,也只有在社会上聘请专业人员来帮助完成。三是市以下的工会组织不注重视发挥文化宫的作用。工人文化宫是工会工作的窗口,是工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而近几年由于工人文化宫人员多、负担重,有的市级以下的地方工会认为是工人文化宫是工会的包袱。工会每年组织的职工艺术节、体育节、农民工就业技能培训等活动,是由工会宣教部门、生活部负责承办,没有将部分公益性的活动直接交由工人文化宫来承担。工会组织长时间不发挥文化宫的作用,也是造成工人文化宫服务功能逐渐丧失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解决我市文化宫生存与发展问题的对策及建议

根据对工人文化宫目前现状的分析,认为工人文化宫今后的目标和任务是求生存、谋发展,生存是第一要务,发展是前途、是方向。特别是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工人文化宫必须坚持为职工服务的宗旨,才能确保工人文化宫事业健康发展的正确方向。

(一)争取政府支持,适应市场求生存

面对生存危机,各级工会和工人文化宫要不等不靠,积极主动地争取当地党委政府的重视,力争将工人文化宫纳入到政府公共文化体系中。同时,还要尽快地按照事业单位公益二类的标准,做好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公益成本核算等各项准备工作。在这次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中,使工人文化宫能够享受事业单位公益二类的待遇,彻底解决工人文化宫人员的生存问题。针对开展公益活动的场所、设施陈旧老化,工人文化宫可以通过资产置换、改造翻新等手段,争取政府的投入,改善文化宫阵地的硬件设施,提升文化宫的整体形象,增强市场竞争力,在复杂的市场竞争环境,争得一席之地。工人文化宫的管理经营者还要解放思想,不断创新经营模式,适应市场需求,充分发挥工会资源丰富的优势,通过合理合法的经营,将工人文化宫的文化事业做强做大。

(二)发挥文化优势,服务职工谋发展

工人文化宫的特色就是职工自己的文化,要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工人文化宫,就应该大力发展文化事业,拓宽服务领域。当前“80后”、“90后”出生的青年正逐渐成为职工的主体,他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职业追求正在发生前所未有的转变。因此,就必须把工人文化宫作为重要载体,适应职工文化需求的转变,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利用良好的人文环境,在服务职工的形式、内容和项目上要贴近职工、贴近生活、贴近实际,体现职工文化特色,积极开展健康向上、具有时代气息和职工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在发挥传统活动项目优势的基础上,增加一些优秀职工论坛、电子技术讲座等有科技含量的项目;要经常组织舞蹈、声乐、体育、演讲等各种比赛,为广大职工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以服务企事业单位为目标,为基层工会培养各种文艺、体育、宣传等实用人才。只有坚持立足基层工会,深入职工群众,努力探索开展职工文娱、体育活动的新路子,充分发挥文化优势,增强文化宫的生命力和市场竞争力,才能开创职工文化事业的新局面,才能使文化宫真正能够做到“以文养文、以文补文”,才能在弘扬先进文化中更好地发挥工人文化宫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社会职能和作用,才能在服务职工的同时寻求新的发展。

(三)加强队伍建设,强化管理增活力

当前工人文化宫事业的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要打造一个符合时代要求和职工群众满意的工人文化宫,就应该紧跟时代发展步伐,紧紧围绕工会的中心工作,结合工人文化宫的发展特点和要求,建设一支既懂职工群众文化工作又能抓文化事业经营的干部职工队伍,为工人文化宫的发展增添新的活力和希望。一是要深化用工制度的改革,建立培养和引进人才的新机制。各级工会和工人文化宫要抓住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有利时机,建立有效地用工机制,职工要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形成各种用工形式相结合的用工制度,用制度来留住既有管理能力又有专业技能的人才。

同时,还要建立适应市场运作和激发职工积极性的多种收入分配模式。二是要对公益性的经营项目管理实行量化考核,建立有效的奖惩和激励机制。工人文化宫在开展职工文体活动等公益性项目和进行创收经营项目时,都要引入市场激励机制,制定一个涉及资产保值增值率、公益文化事业、经营创收、设备完好率、职工满意度、综合治理、制度建设、职工收入增长等综合性的量化考核指标。形成适应公益事业、经营创收和服务保障等不同部分要求的科学考核标准。对考核结果,实行物质和精神相结合的奖励政策,最大限度地调动干部职工的工作热情。三是对工人文化宫的管理实行职工直接参与,建立民主监督机制。工人文化宫的工作既不同于一般的行政机关的工作,也不同于一般的企业单位的经营,有它自己的特殊性,简单地采取单位法人负责制不利于工人文化宫的长久发展。对各项公益性、经营性活动的整个过程都应该安排职工参与,由职工对活动的结果以及各项经费的收支进行监督评价,看每项活动是否产生积极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形成政务公开、职工参与和民主管理的监督体系,杜绝只要是公办的经营项目就会亏损的局面在工人文化宫出现。

林世和

人民网2014-12-29

 

 

建设没有围墙的文化宫 文章下载

建设没有围墙的文化宫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强调,要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生产经营机制,建立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总书记的讲话为新时期、新形势下推动和谐社会文化发展指明了方向,绘就了蓝图。作为繁荣群众文化生活的重要载体,人民文化宫应从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解放思想、增强活力、开拓创新,为维护社会和谐作出应有贡献。

全市文化活动中心——新乡市工人文化宫要顺势而为、主动而为,结合实际、开拓创新,带着对广大职工群众的深厚感情,理清工作思路,明确工作重点,牢记责任和使命,把社区作为工作平台,建设一个没有围墙的文化宫,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应有的贡献。

一要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工作大局,及时有效地做好本职工作。进入社区,与社会团体联合,开展丰富多彩的职工文化活动:在各个社区设立图书阅览流动活动室,为残疾人、老年人免费送书送报上门,在社区开展读好书和读者书评活动,把文化宫阅览室渗透到每个家庭,覆盖到每一个社区。要通过在社区举办展览活动,宣传先进典型的模范事迹,在社区形成知荣辱、讲文明的新风。

二要在化解各种矛盾上下工夫。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实质上是妥善处理各种矛盾的过程。文化宫也要担负起这个责任:

进入社区、企业设立职工群众法律服务处,积极化解矛盾,为职工解难、为政府分忧。通过文艺作品宣传法律知识,增强职工的法律意识。抓好基层法制文化建设,使城市的文化设施、文化产品,能基本满足居民的文化需求。

一些公共文化设施要免费或优惠向残疾人、老年人等群体开放。要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居安思危、正视矛盾,最大限度地增加社区的和谐稳定因素,促进社会健康和谐发展。

三要按照“三贴近”的要求,进一步提高为广大职工群众服务的质量和水平。要多举办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把群众最关心、最喜爱、最有利于和谐稳定的文化活动奉献给他们。要充分利用重大节日,举办“激情广场”、艺术大赛、周末电影晚会、月末文艺晚会等活动,引领社区群众业余文化生活的新时尚。

在创新文化广场活动的同时,不断丰富其内涵,发挥文化宫组织、示范、辅导、辐射作用,带动社区职工文化活动广泛开展。

要着眼于增强公民、企业的社会责任,把和谐社区、和谐家庭等创建活动同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文化宫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巨大作用。

李文忠

光明网2014-12-01

 

 

文化宫的光荣与尴尬 文章下载

文化宫的光荣与尴尬

上提督街,正对西沟头巷的空地设立了一个临时停车场,偶尔会有行人提起:“这里就是原来的文化宫大门。”某通讯城文化宫店的招牌还在提醒人们,这里确确实实存在过一个伴随着成都人度过童年与青春时期,承载着成都人梦想与激情的文化宫。“看电影”“卡拉ok广场大赛”“小吃节”……泛黄的记忆,还原出文化宫原来的模样。成立于1951年的成都市劳动人民文化宫在它54岁这年,尴尬地告别曾经的繁华与没落,离开了这块让它盛极一时的地方,向西寻找属于文化宫的“光荣与梦想”。

西南第一所文化宫

“现在恐怕只有七八十岁的老人,才知道老文化宫的前身是‘中山公园’。”原文化宫办公室主任左永根在文化宫工作了近20年,肚子里装满了文化宫的历史。

新中国成立之初,为开展城市职工政治教育与业余文体活动,我市将凋敝已久的“中山公园”改建为成都市总工会管辖的市级工人文化活动场所,并命名为成都市劳动人民文化宫。这也是新中国成立后,西南第一所文化宫。

在那段火红的岁月里,建筑工人义务献工,各行各业职工义务劳动,短短数月时间,容纳千人的工人礼堂、露天舞台、综合广场……修整完毕。1951年5月1日,占地3万平方米、初具活动规模的文化宫正式开宫,成为了面向全社会的公共文体活动场所。

文化宫的“黄金时代”

整个计划经济时代,文化宫的文化活动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成了市民业余生活的主流。当市场经济逐渐占据主导地位时,市民文化休闲娱乐需求出现“井喷”,文化宫迎来了它的“黄金时代”。“当时,文化宫是成都人娱乐休闲的第一选择,那可真是文化宫最鼎盛的时期!”左永根回忆说。

20世纪80年代,周末、节假日文化宫里是最好耍的。音乐一响,露天舞池里洋盘的男男女女翩翩起舞,围观的人也多。除了跳舞,贯穿上世纪90年代的,当数全民卡拉OK热造就的周末“卡拉ok广场大赛”。夏天打着光胴胴,冬天一起挤热和,卡拉OK大赛创下了3000多人观看的盛况,而演唱者都是普通市民。从1993年开始,文化宫连续办了11届成都年货风味小吃展销会,汇集了本地小吃和外地美食,成都的“好吃嘴”们都赶来大饱口福,文化宫里人山人海。

体育活动一直以来都是文化宫的一大特色,以篮球比赛最具群众性和影响力。“在1987年修建体育馆之前,老文化宫里只有一座灯光球场。周末的球赛、市级或省级职工篮球赛都在这里举行。一有比赛,容纳1000多人的水泥看台上座无虚席,连过道上都站满了观战的球迷。”左永根缓缓地叙述着,追寻着老文化宫昔日的辉煌。1990年,城中心最好的室内体育馆在文化宫落成,能容纳4000多人,当年就承办了全国甲级篮球联赛的男篮决赛。此后,文化宫年年举办全国性的篮球、排球、拳击散打等各种专业比赛,文化宫的人气、知名度达到顶峰。

影响渐弱显露颓势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城市格局、文化消费观念、社会生活方式都发生了巨大变化,文化宫对市民的影响力逐渐减弱,渐渐呈现出了颓势,就连那块“成都市劳动人民文化宫”的招牌,连同屹立了半个多世纪的老式大门,在提督街上挺拔的现代化大楼映衬下都显得有些寒碜。

文化宫由盛至衰的征兆1998年以后开始显露。“首先是文体活动萎缩,连组织‘成都十大金曲比赛’都有三十多家单位抽不出人,组织其它文体活动也是如此。除了积极性不高,还有经济方面的原因。厂里抽了人,生产要受影响,那些生产走下坡路的企业就更没热情参加了。”左永根说,“以前,在露天舞池和灯光球场举行的周末舞会、球赛参与的人多,后来条件好了,有了室内舞厅和室内体育馆,没想到多数人却失去了热情。”

后来,文化宫自身的经营项目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就把场地出租或合作经营,但依然没有起色。

新的起点追寻梦想

从21世纪初开始,文化宫整体改造已势在必行。市委专题研究了文化宫总体改造问题。2004年,由于资金等客观原因,市委市政府决定文化宫总体改造变为异地改造。

文化宫开始拆迁,青羊大道129号成为文化宫追寻梦想的新起点。新文化宫主任吴立福说:“我们正在探索适合新文化宫发展的道路,追寻文化宫的‘光荣与梦想’。”

驱车驶下成温立交桥,在青羊大道和成温公路交会处,一座具有鲜明现代气质的建筑呈现在记者眼前,这就是新文化宫。新文化宫占地面积约42亩,总建筑面积56995平方米,立面造型设计取意岷江的“山·水·船”意象。新文化宫分成了文体活动中心、办公教育中心和电影娱乐休闲中心三大块,除保留了老文化宫培训、川剧、电影、休闲茶园、文艺表演、体育健身等传统项目外,还增加了游泳、KTV、音乐会等项目。离开市中心的文化宫,正在慢慢聚集人气。

○记者手记

找准定位起跑!

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文化宫一直都随着流行的趋势在变化,只是它变得不够快,渐渐滞后于社会发展,从繁荣到衰落,最终失落了它原来在市中心的显赫位置。一方面,在物质极大丰富的今天,供市民选择的娱乐方式多了,文化宫已不是市民的唯一选择;另一方面,文化宫生存靠的是政府补贴、工会支持和自己创收。由于经费问题,面对市民不断提高的需求,文化宫的硬件不能及时更新。可以说,文化宫的衰落不是偶然。

异地而建,新文化宫生存依然尴尬。作为公益性事业单位,文化宫支出远远大于收入,只能通过与其他盈利组织联合经营创收,而这些方法老文化宫也曾尝试过。站在新的起点上,想要追寻文化宫的“光荣与梦想”,如何找准自身定位值得仔细思考。

四川新闻网2014-11-24

 

 

文化宫商业街外热内冷转型文化市 文章下载

文化宫商业街外热内冷 转型文化市

细心的市民会发现,环绕文化宫,越来越多的商场都加快了兴建的步伐。而文化宫本身可谓地处“城市心脏”,人气自然不低。可就这么一个地旺、人旺的黄金地段商铺却旺不起来。文化宫商业街里的商户急得心慌,普通市民更是不理解。

“热”地带里有个冷市场,文化宫商业街该如何转型?

现状 近三分之一铺面关着门

昨日上午,记者来到文化宫商业街,但商业街一楼的通道中,除了几名正在忙着摆摊的的店员外,行人寥寥。在2楼的商铺中,有近三分之一的商铺都关着门,很多商铺门上还贴着告示,上面写着“旺铺转让”。

“生意一般,利润也不高。”二楼的陈女士经营一家小饰品店,她告诉记者,近年来,文化宫商业街上的商业氛围越来越淡,在市中心的  “热”地带中,属于一个冷市场。

对此,陈女士颇感无奈,“每天都有很多市民在文化宫附近逛街,可就是顾客少。”为此,陈女士也想过不少点子,打折、促销,但都没多大效果。

另外一家饰品店老板更是一肚子苦水。“唉,一大早就开门了,到10点多还没有一笔生意。”她说,饰品店的利润微薄,有时候还会亏本,但如果转让又会损失数万元的转让费,只能咬着牙硬撑着。

比较 周边商场越来越多

与一些店主抱怨文化宫商业街生意难做不同,市民柯先生的独轮电动车店在文化宫商业街里尝到了甜头。不过,最近他也打算撤走了。

今年4月,柯先生将自己的店开到了这里。柯先生说,离商业街不远就是文化宫广场,很多购买独轮电动车的市民并不会使用,他就会让店员到广场上去教这些消费者。

柯先生有自己的小算盘:“等到武商购物中心开业后,我就会把店搬过去。”他分析,目前在文化宫周边已有许多大型商场,而且还有商场在建,相比较,文化宫商业街的商业带动能力存在软肋,人流量太少了。

“还是定位存在问题。”一家服装店老板刘女士说,拿服装店为例,拼质量,文化宫商业街中的服饰比不上周边商场;拼价格,又比不过集贸市场。

转型 文化宫商业街回归文化

文化宫商业街何去何从?市收藏家联谊会副会长干伟胜的答案是:主打文化牌。

“多年前,信息巷就是一个聚集了收藏品爱好者的马路市场,只是这些年文化味淡了而已。”干伟胜说,黄石的收藏爱好者有5万余人,在文化宫商业街开办收藏品市场,既能让文化宫回归文化味,也能带来商机。

8月24日,位于文化宫商业街的黄石收藏品市场正式揭牌开业,当天前来参观、淘宝的收藏爱好者就有300余人。

连日来,黄石收藏品市场的经营方负责人殷静也忙晕了头。殷静说,黄石收藏品市场内原本设置有42个包间,8个岛式柜台,截至昨日已经有近50家商户入驻。“现在还剩下不到3个岛式柜台,但还有好多商家想入驻。”

黄石收藏品市场成立后,文化宫商业街会有何改变?殷静描述了她的构想,利用文化牌带动信息巷回归文化,打造成类似于北京潘家园的古玩市场一条街。

搜狐网2014-9-20

 

 

工人文化宫咋就这么“火” 文章下载

工人文化宫咋就这么“火”

工人文化宫,曾经是职工8小时外娱乐活动最为丰富、最为集中的地方。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也曾经是工会的一个品牌,深受职工热爱。不但活动精彩,而且可以广交朋友,甚至有些爱情,都是在工人文化宫的活动中滋长发芽。可随着时代的发展,曾经辉煌的工人文化宫却渐渐退出人们的视线。一度,职工想搞点文化活动都找不到地方。而近几年,在北京市总工会的关注下,本市各区县以商养文,盘活资产,破解生存困境,通过驻场演出等形式吸引文化产业进驻,以文化盘活职工活动,工人文化宫正逐渐焕发生机,重新成为职工活动的阵地。

东城:文化特色品牌响当当

2月21日,326名农民工大学生来到位于隆福寺的东四工人文化宫,参加东城区总工会与东城区职业大学共同推出的“农民工大学生助推计划”开学典礼,开始崭新的学习生活。

3月1日,在崇文工人文化宫红剧场,东城区总工会“情缘东城 幸福一生”单身职工交友联谊会吸引了100多名单身职工参加。

3月5日,也是在崇文工人文化宫,东城区总工会与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联合举办的2014年“春风行动”大型招聘洽谈会上,屈臣氏、盛锡福、国航等34家参会单位提供了行政管理、工程技术、业务营销、家政服务等多种就业岗位,用工人数达两千余个。这场以来京务工人员、高校毕业生、下岗失业人员及困难职工未就业家属为重点服务群体的招聘会,吸引了近500名求职者参会,100余人当场达成就业意向。

……

年初有活动,年尾不休息,全年不断线。

东四工人文化宫、东城工人文化宫、崇文工人文化宫。东城区现有的三家工人文化宫,分别地处隆福寺街、演乐胡同及幸福大街。

戏剧文化产业进驻东宫影剧院、职工文体活动闪耀东城文化宫、文化特色品牌叫响崇文文化宫。在东城区,三处工人文化宫从场地、装修到活动品牌各有不同。通过品牌盘活文化宫,再以此培育职工活动,使文化宫完全利用起来。

“东四工人文化宫就非常适合小剧场话剧的演出,400多个座位,演员在台上游刃有余,观众在台下欣赏也非常享受。像濮存昕这样的名角也在这里演出过。”东城区总工会副主席张军说。

而红剧场由于引入了《功夫传奇》,从2004年至今已经演出5000余场,较早就进入良性循环了。上下两层1000个座位为大型活动提供了场地。

隐匿于演乐胡同的东城工人文化宫,在去年装修一新,格局现代的小剧场非常适合举办200人以下的活动。

由于各具特色,无论大小活动,工会都具备接待和举办的条件。人多时,可以去容纳1000人的红剧场,人少时,可以到装修一新的演乐胡同小剧场。从劳模茶话会,到职工运动会,再到招聘会、联谊会、开学典礼、免费观影、读书活动、技能大赛、职工素质教育大讲堂、劳模讲堂、包场看话剧……

不仅如此,看电影时,凡是持有“京卡”的职工,还可以时不时享受到“最低团体票价”的优惠。工人文化宫在通过活动服务职工、扩大影响的基础上,还巧妙地推广了工会其它服务。

顺义:免费开放活动爆了棚

3月8日上午,顺义区工人文化宫多功能厅笑声片片,由区总工会为女职工庆祝“三八”节而举办的第十六期单身职工交友联谊会正在进行。现场,“爱情观大讨论”、“缘分真情对对碰”等游戏环节让年轻人很快熟悉起来。游戏结束后,一位小伙子抽奖抽中了一枝玫瑰花,他大胆向心仪的女孩表白、献花,女孩腼腆接受,宣告第一对嘉宾成功牵手。最终,此次交友联谊会有6对嘉宾牵手,多名嘉宾私下互留了联系方式。

职工张女士的“三八”节都在文化宫里过。上午参加单身交友会,虽然没有牵手成功,但有几个男孩留了她的联系方式,说不定能等来缘分。下午,文化宫影剧院邀请老师给女性讲形象设计,爱打扮的张女士自然不会错过。

“自从有了这个文化宫,我们普通职工真正有了活动场所,”张女士说:“我和同事、朋友有时间了就来文化宫打球、看电影、听相声,文化宫设施很齐全,活动也多,职工参与度很高,真成了职工的第二个家!”

宽敞明亮的大厅,设施齐全的多功能厅,现代感十足的剧场……走进顺义区文化宫,让人眼前一亮。2011年,顺义区总工会大力推进文化宫装修改造工作,得到了区委、区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2012年8月,近7000平方米的顺义区工人文化宫完成了整体装修改造,面向职工全面免费开放,完全恢复了服务职工的功能。改造后的影剧场和多功能厅配备了专业音响、灯光和座椅等设备,共可容纳近千名职工;职工文体活动中心内设乒乓球室、台球室、培训室、健身房和职工书屋,可容纳近400名职工同时活动。

顺义区文化宫改造一新后,文化活动密集登场。首先是重大节庆,文化宫的活动一个不少,新年音乐会、贺新春职工慰问演出、“五一”劳模慰问演出、《庆七一唱响中国梦》职工文艺汇演……仅2013年文化宫的节庆演出共接待职工及职工家属6700余人次。

周末是职工的活动高峰期。文化宫特别安排了职工相声专场演出,其中不乏李增瑞、李国盛、丁永泉等老一辈相声表演艺术家加盟助阵,2013年共接待职工4000人次;每周末免费看电影,也是文化宫最受欢迎的活动之一,像《人在囧途之泰囧》、《101次求婚》、《中国合伙人》等优秀影视大作,每次使得600人的剧场都几乎座无虚席。2013年共计48场,场均350人次,共接待职工16800人次。工会当红娘的单身交友会在文化宫定期举办,现已成功举办16期,共有63多个单位,近600名职工报名参加,活动中成功牵手的已有50余对。

如今,文化宫的多项活动已经打出了品牌,顺义区总工会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后,将继续借助工人文化宫的平台,为职工送去更多更好的文化活动。

海淀:变身职工学校与乐园

海淀工人文化宫,是工人之家。这里一直是海淀区职工文化活动中心和各种文艺演出的场所,还是职工进行书画、曲艺、棋牌娱乐和科技培训及联谊活动的家园。现如今,它还成为了职工的“学校与乐园”。

它始建于1953年,是北京市海淀区总工会下属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2007年重建后的海淀工人文化宫地处海淀万柳地区,占地面积8784平方米,是一个多功能综合性的文化娱乐活动场所。

近几年,文化宫更是利用自身优势全面的服务于全区的基层工会与职工,把文化宫的服务功能纳入到了区总工会的信息系统,将职工的文化活动和企业文化充分融合,为丰富基层工会的文化活动做出了贡献。对持有北京市总工会发放的“京卡”的职工、全区工会会员、低收入职工开展优惠乃至免费的观看影片及演出服务,以低于成本的价格为区属各基层工会提供活动场所,帮助基层工会开展文化活动,向他们提供策划、组织、技术、设备等方面的服务。

此外,还利用文化宫小剧场的优势,积极引进陈佩斯执导的经典话剧、丑小鸭儿童木偶剧、红樱束原创打击音乐剧等,丰富提升了职工的文化业余生活。为发挥文化宫职工艺校及文化宫海燕合唱团的品牌效应与专业特长,注重对基层工会文化骨干提供辅导、培训,提升基层工会文化活动的水平的同时,也壮大充实了自己的队伍,海燕合唱团在2013年被中国合协评为全国优秀合唱团。

去年文化宫参加海淀区的演出联盟,建立了共享资源、共建文化的新格局,随着金秋演出季和新年演出季的开展,文化宫在落实文化惠民和拉动文化消费上发挥了积极作用。也正是由于在繁荣演出市场,扩大公共文化的供给,充分发挥自身阵地和人才优势,为全区职工提供了更多公益性文化体育方面的服务,在去年12月,文化宫被市总评为全市职工文化示范单位的五家成员之一。

海淀工人文化宫今后还将逐步探索更多适应职工需求的活动项目以丰富职工的精神文化生活。

劳动报2014-9-25

 

 

工人文化宫公益属性的历史定位与发展现状思考 文章下载

工人文化宫公益属性的历史定位与发展现状思考

近年来,围绕加快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上海国际文化大都市建设,工人文化宫的公益属性又被重提。为此,市总工会要求市工人文化宫(以下简称市宫)就全市区县工人文化宫、俱乐部如何适应文化发展大格局,更加主动有为有效地参与社会建设,为全市职工群众提供文化服务开展调研。市宫结合自身发展实际,运用区县工人文化宫主任例会平台、问卷调查、实地走访、召开区县、产业工会主席座谈会等方式进行了深入了解和分析,调查表明,当前基层企事业和职工群众渴望工人文化宫回归公益属性,提供优质的文化服务设施和丰富的文化活动内容呼声很高,对参与活动、展示自我的诉求同样高涨。但工人文化宫目前的现状很难满足基层企事业和广大职工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值得各有关方面引起高度重视。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了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大政方针和目标要求,为更好地开展职工群文工作指明了方向,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工人文化宫要紧紧围绕这一新的要求,自觉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坚持以满足职工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发挥文化服务职工、引领职工的作用,努力为职工群众提供更好更多的精神食粮,让更多职工群众参与和享受文化发展成果。

一、工人文化宫的公益性定位

早在五、六十年代,全国各省市基本都建立了工人文化宫和俱乐部,当时有许多党和国家领导人为工人文化宫题词。如时任上海市长的陈毅同志就代表市委、市政府向上海工人文化宫赠送了亲笔题写的“工人的学校和乐园”牌匾,明确了工人文化宫的办宫宗旨和公益性定位。60 多年来,工人文化宫围绕党和工会工作中心,坚持用文艺形式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寓教于乐,以文化人,为广大职工提供文化服务,成为广大职工心目中的“文化乐土和艺术摇篮”。

调查显示,许多职工至今仍怀有浓厚的“文化宫情结”。实践证明,工人文化宫 60 多年来取得的成绩,与新中国成立以来上海工人阶级的发展壮大息息相关,与上海工会事业的发展壮大紧紧相连,它不仅是工会促进企业文化、职工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更是工会参与精神文明和文化大都市建设的重要渠道,是工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平台。

(一)紧扣时代脉搏从事文艺创作,坚持以主旋律引领职工群众

从上世纪 50 年代开办工人文学写作班,编辑出版《工人习作》,到新世纪成立市职工文艺创作中心,建立基层职工文创基地,各级工人文化宫培养了众多工人作家和职工艺术家,创作出一批体现时代精神、贴近现实生活的精品力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广大职工群众。以市宫为例,从话剧《于无声处》的一声惊雷,到《血,总是热的》、《大桥》、《中国制造》、《谁主沉浮》、《民工兄弟》、《杏花雨》、《411,上海夜》,从影视剧《大潮汐》、《无瑕人生》、《故事 2001》到《老马家的幸福往事》等,始终高扬时代主旋律,展现工人阶级风采,反映改革开放实践,先后40多次获国家级奖项,深受职工群众欢迎。

(二)面向基层一线开展文化活动,多渠道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

长期以来,各级工人文化宫贴近群众需求,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公益文化活动,服务对象从职工群众扩大到社区居民,形成了一系列文化品牌。上世纪80年代,吴邦国同志为上海工人艺术团冠名“茉莉花”,今天,由市宫茉莉花艺术团承办的“五一”文艺晚会已成为上海文化大都市的品牌晚会,文化宫还坚持进工厂、下工地、赴院校、走社区、到军营,举办“茉莉飘香,情系职工”基层慰问演出。同时,各级工人文化宫蓬勃开展了“同一片蓝天”为农民工送文化活动、“白领职工艺术节”、“活力班组,快乐职工”文体系列活动、“元宵灯谜会”、“广场周周演”等,成立了摄影、书画、篆刻、集邮、桥牌等协会,组建了戏曲沙龙、影评沙龙、业余诗社,推出了广播操、乒乓球、篮球、体育舞蹈等比赛,倡导健康

向上的精神生活,为丰富职工精神文化生活、推动全市精神文明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三)发挥工会“大学校”作用,促进职工素质全面提高

作为“工人的学校”,工人文化宫着眼提高职工素质,在不同时期积极开展各类培训。如市宫早在五十年代,就成立了工人讲师团,大力开展文化补习;改革开放后,市宫发起了“新长征读书活动”,为推向全国的“振兴中华读书活动”奠定了基础。各级文化宫还常年举办形势任务报告会,开设文化艺术及社科讲座,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努力提高职工群众的文化素养和劳动技能。近年来,面对上海转型发展对职工素质提出的新要求,文化宫又致力于为职工终身学习服务,市宫每年培训达万人次,区县工人文化宫相继开设了钢琴、摄影、合唱等艺术培训,为农民工开设专题培训等,有力促进了劳动者素质的提升。

二、本市工人文化宫的基本现状

上海现有市、区两级工人文化宫、俱乐部 23 家,均为事业单位。按照国务院《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规定,工人文化宫属于本市公共文化设施。据初步统计,23家工人文化宫总占地面积约26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29万平方米,是上海职工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

(一)市宫基本情况

上海市工人文化宫成立于1950年9月,为首批全国工会系统“示范工人文化宫”,全总唯一授予的“全国职工文化(影视话剧创作)示范基地”。其性质为差额补贴的事业单位,实际运作为自收自支,今年开始由市总进行差额借款。

1、大楼面积。市宫包括市宫 大楼和副楼剧场,共占地3673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8078平方米,其中,市宫大楼为上海市近代优秀保护建筑,建筑面积为15824平方米,副楼剧场建筑面积为2254平方米。目前,用于文化服务的面积约8883平方米,占总面积的49%左右。场地出租的面积为6853平方米,占总建筑面积的38%,其余为文化宫自营项目及办公区域。

2、人员结构。市宫现有工作人员177人,其中,事业编制职工94人,派遣制职工16人,外聘人员67人。在编职工中,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工勤人员约各占三分之一。在职职工平均年龄为44.5岁,大专以上学历占66%。另有离退休职工114人。

3、机构设置。市宫现有部门设置为创作 部、艺术部、培训部、展览部、电视部、文体部、办公室、财务部、后勤部、客房部等九部一室。并设有“上海职工茉莉花艺术团”,“上海市职工爱好者组织联合会”、“上工电视制作中心”、“上海市职工文艺创作中心”、“上海市五一文化艺术进修学校’和”五一职业技能培训中心”等社团和实体。

4、主要功能。市宫主要功能包括文艺创 作、电视制作、演艺活动、教育培训、图书阅览、会展策划、协会活动、文化交流以及剧场服务、客房服务等。

(二)区县宫基本情况

1、总体情况。本市区县共有工人文化宫、俱乐部 22 家,总占地面积月 26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 28 万平方米,其中,文化宫用于开展公共文化服务的面积约占总面积近40%,其余主要用于场地出租和办公所需。工作人员700多人,其中事业编制500多人。

2、收入来源。区县工人文化宫的主要收入来源均为场地出租,七成区县工人文化宫的租赁收入占总收入的一半以上,其中租赁也包括部分文化项目。

3、活动开展。区县工人文化宫设有职工艺术团队 10 个,职工文艺创作团队5个,职工文体协会10多家,根据职工业余爱好而建立的兴起小组、协会、沙龙等数十个,广泛开展了富有特色、职工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

三、工人文化宫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尽管工人文化宫承担了公益性文化服务的职能,但其公益性事业单位的政策待遇尚待落实,“发挥公益职能”与“挣钱维持生存”之间矛盾仍然凸显,制约了工人文化宫的发展。

(一)性质定位模糊,公益属性坚持较难

工人文化宫的性质定位和运行模式五花八门。据对 23 家市、区两级工人文化宫的调查显示,截至去年,有 14 家工人文化宫定性为“差额补贴”的事业单位,占60.9%,有9家工人文化宫为“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占39.1%。在14家定性为“差额补贴”的单位中,有10家名为“差额补贴”,实为“自收自支”,仅有 4 家落实了“差额补贴”政策(资金来源包括工会和财政)。也就是说,从实际运作看,“自收自支”的超过八成,逾四成工人文化宫戴着差额补贴的“帽子”,却未能享受这一政策。不足二成的工人文化宫实际享有“差额补贴”政策。

由于性质定位模糊,工人文化宫并未被纳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也未被纳入上海公共文化设施发展规划中,得不到必要的工作指导和政策扶持,“工人的学校和乐园”属性被异化。不少工人文化宫被定性为公益性事业单位,但又必须到市场上“找饭吃”;走向市场后,还得维持公益性的低价服务或免费服务,经营人才更是缺乏,难以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

在体制没有理顺的情况下,各工人文化宫的运行状况也不相同,有的享受到了公益性政策,有的仍被视为以赢利为目的的经济实体。许多文化宫虽然属差额拨款单位,由于有文化经营项目,税务、工商、环卫、水电通信等部门一直将其视作经营性单位,优惠政策未能落实。

(二)阵地功能弱化,管理传统手段落后

自八十年代末至今约 20 多年来,工人文化宫走过了一条从“以文养文”到“以商养文”,从自主经营到场地出租的曲折道路。目前,多数工人文化宫主要依靠场地出租来维持日常运行、举办公益活动,使得公共文化设施中屡屡出现商业性项目,文化宫的阵地功能被弱化。据初步统计,市宫有38%的面积用于租赁(其中租赁面积中近两成用于办文化项目),而不少区工人文化宫的场地租赁面积占总面积的50%左右,有的甚至更高,为职工提供文化活动的场地明显不足。由此,带来的是缺乏总体发展目标,规范管理意识不强,手段传统运行落后,功能单调产品不丰富,与职工群众的需求不相适应。

(三)经费投入不足,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

由于缺乏稳定的经费保障,文化宫首先要考虑“养人”问题,难以将精力完全投入公共文化活动,职工思想也不统一,尤其是自收自支的文化宫,甚至出现了对公益性文化活动投入越多,职工收入越受影响的尴尬局面,“养文”与“养人”矛盾凸显。同时,一些需要长期投资的项目难以兼顾,对职工文化品牌的培育也力不从心,以上海职工茉莉花艺术团为例,尽管市宫每年投入近 40 万元资金,但从艺术团现有规模和发展需求看,总体投入明显不足。

(四)设施设备老化,公共服务水平较低

虽然各级工会和财政不断加大对工人文化宫的硬件投入,市总工会就出资4000 多万元与区财政共同投资改扩建了沪东、虹口和长宁区工人文化宫,市总近五年对市宫也投入了500多万元改善消防、电梯等硬件设施,另区总还会同区政府等单位先后投资改造了黄浦区、金山区、崇明县工人文化宫。但是,不少工人文化宫仍存在设施设备落后,维修成本高的问题。以市宫为例,80 多年历史的老大楼基本配套设施陈旧,外墙泛光照明不符合人民广场周边环境的要求,大楼管道老化,下水道堵塞和水管爆裂时有发生;高低压配电间超负荷运作,存在安全隐患。不仅如此,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设施也比较陈旧,图书馆、培训教室、展览厅等功能相对传统,难以满足职工尤其是年轻职工对文化设施的新需求,也与周边博物馆、大剧院、美术馆、规划馆等“环人民广场文化圈”的要求不相适应。

(五)专业人才缺乏,队伍结构普遍老化

由于缺乏资金支撑,长期以来,工人文化宫的专业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不大。一些区县工人文化宫相继出现了人员老化,专业技术人员缺乏的现象,除市宫职工平均年龄保持在44.5岁以外,大部分区县工人文化宫职工平均年龄都达到50岁以上,某区工人文化宫 53 岁以上的职工甚至占 64%,发展后劲不足。不少工人文化宫还普遍存在专业人员与工勤人员比例“倒挂”的情况,难以适应职工文化发展的新需求。

四、促进工人文化宫健康发展的思考

工人文化宫作为公益性文化事业,其社会责任和服务对象决定了它的发展必须融入城市发展的总体规划,必须履行公共文化设施的职责并享受相关政策和待遇,为此,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作努力。

(一)将工人文化宫纳入上海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根据国务院《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第九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将本行政区域内的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的建设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建议在市委的统一领导下,在政府有关部门的指导下,将工会系统的工人文化宫纳入上海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统筹规划,优势互补,资源共享,进一步形成本市公共文化服务的合力。

从目前情况看,工人文化宫发挥的作用是市群艺馆、区文化馆和社区文化中心等无法替代的。从服务对象看,区文化馆、社区文化中心等的主要对象为社区居民(大部分为退休人员),对企事业单位的服务相对较弱,而工会系统的工人文化宫长期以来与基层企事业单位联系密切,擅长于组织开展职工文化活动,有利于促进企业文化和职工文化建设。从服务内容和形式看,职工文化和社区文化存在明显区别,特点和规律各不相同,区文化馆、社区文化中心等无法涵盖。因此,将工人文化宫纳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充分发挥工会组织优势,共同构建公共文化服务大格局就显得十分必要。

这里着重需要补充说明的是,在市总的努力和协调下,市文广局今年已发文正式明确了“将市工人文化宫纳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目前上海也正在实施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相关政策正在积极落实。从中我们看到了工人文化宫未来发展的希望。

(二)推动工人文化宫回归公益,争取政府财政支持

国家和上海市“十二五”规划进一步明确了公共文化服务的发展目标,作为“工人的学校和乐园”,工人文化宫姓“工”也姓“公”,理应回归公益职能。

从全国各地情况看,越来越多工人文化宫实行了政府财政的“差额拨款”。在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五大试点省市中,重庆市劳动人民文化宫已被列入公益二类事业单位,享受财政补贴。在上海,与市宫承担相近职能的市群艺馆已享受2000 多万元一年的财政补贴。在区县工人文化宫中,浦东新区工人文化宫实施了区财政的差额拨款,“收支两条线”运行;松江区工人文化宫则由区财政支付其人头费,区总工会支付日常运行费用。对此,市总工会已进行专题研究,加大各级工会对文化宫的投入。现已明确把市宫纳入公益二类事业单位进行申报,争取财政政策补贴。

(三)工人文化宫应尽快做好进入公益二类的基础性工作

工人文化宫应尽快做好进入公益二类的基础性工作,在功能定位、项目设置、作用发挥等方面,努力实现“四个转变”。

1、在性质定位上,向以公益性为主转变 。各工人文化宫应尽快改变文化服务面积不足的状况,逐步收回部分商业性出租场地,将更多的场地和资源用于开展文化服务。市宫已率先转型,主动回归公益,起带头引领作用。目前已停办了上海羽博会等商业性服装展览,收回商业性租赁场地 3000 余平米,搭建了“上海职工艺博汇”平台,今年已吸引了 10 余家产业、区县到市宫进行文化艺术展览展示活动。并进一步明确了发展定位,以主动积极的姿态调整功能设置和项目结构,将70%场地用于开展公共文化服务,30%场地用于经营与文化相关的项目,推出文化服务新举措,发挥“中心宫”的引领作用。各区县工人文化宫也要根据

各自情况作出进一步调整,强化公益职能的履行。

2、在服务功能上,向强化公共文化服务 职能转变。工人文化宫要进一步搭建文化服务平台,在教育培训、艺术辅导、文艺创作、会展服务、文化活动等方面,为企事业单位和职工群众提供更多公益性服务,与区文化馆、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在服务对象、服务特色、服务品牌上形成互补。结合一些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在区工人文化宫挂牌的情况,工人文化宫要加强与市群艺馆、区文化馆和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的合作,共建共赢。

3、在硬件设施上,向符合新时期职工文化需求的方向转变。以回归公益性为契机,着力改变不少文化宫设施陈旧、设备老化、功能传统的现状,努力塑造符合时代要求、工会特点、职工需求的工人文化宫新形象。在“十二五”期间,市总将重点对市宫大楼进行总体修缮改造,目前改造方案正在拟定中。同时,要大力推进各区县工人文化宫的改扩建和设施更新,优化上海工会系统公共文化设施的整体布局,提升公共文化设施服务能级和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期待改造后的工人文化宫形象靓丽,设施先进,功能丰富,满足新时期职工文化生活的新需求。

4、在人员结构上,向符合公共文化工作 专兼结合的人才要求转变。按照上海市“十二五”文化人才发展规划的要求,工人文化宫要以公共文化设施管理人才、群文活动指导人才等为重点,加强专业化队伍建设,建立专兼结合的人才系统。市宫等专业技术类事业单位要用三至五年的时间,把专业技术人员数量从35%增加到70%,培养一批文化项目领军人才,形成合理的人才梯队和队伍结构。同时,有关区县工人文化宫要着力改变人员老化的现状,建立人才培养和引进机制,吸引更多专业人才加盟工人文化宫。

当前,举国上下掀起了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高潮,工人文化宫也不例外。今天在湖州召开的第八届“长三角城际工人文化宫联席会”年会的主题就是“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推进职工文化新发展”,这是一个很好的宣传贯彻会议。十八大报告强调,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工人文化宫要树立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在推进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中主动有为,努力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出更多优秀文化产品,丰富职工精神文化生活。要坚持面向基层,服务职工,组织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提高文化服务水平,积极引导广大职工群众在文化建设中自我表现、自我教育、自我服务。

我们相信,在党的十八大精神的指引下,在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经过文化宫人的不懈努力和奋力拼搏,一定能把工人文化宫建设成为符合上海国际文化大都市要求、满足职工文化新需求的“工人的学校和乐园”。

温州日报2014-9-20

 

 

工人文化宫,六十年变迁 文章下载

工人文化宫,六十年变迁

1984年,天津市职工“五一”长跑比赛大会在“二宫”举行

“老照片”栏目开办至今,已经引起了很多关注。本报广泛征集更多老照片,如果您手中藏有珍贵的历史影像,如果您了解那些泛黄照片背后的故事,请@城市快报的认证微博,或发送邮件至lzpkb@sina.com,让我们一起见证那些逝去的人物与时光。

劳动节将至,我们在天津市档案馆找到了两张关于天津市第一工人文化宫(以下简称“一宫”)和第二工人文化宫(以下简称“二宫”)的老照片,这两个地方对于很多天津市民来说再熟悉不过了,这里曾经是天津著名的演出场所,是当年丰富的工人文化的历史见证。如今,这两个地方虽然几经改造,也有了自己新的功能和定位,但当年那些与“一宫”“二宫”相关的记忆,却永远地留在天津人的心中。

本组撰文 本报记者 肖明舒 照片除署名外由天津市第二工人文化宫提供

天津市第一工人文化宫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

“一宫”演出门票“一票难求”

看到“一宫”这张老照片,市民王英说她对这里非常熟悉。王英今年58岁,她说自己年轻时很喜欢去“一宫”看演出,“当初我家就住在南京路,坐8路汽车几站就到”。

尽管距离不远,但其实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想去“一宫”看演出,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首先要有票,因为当时普通人家极少有电视机,人们的休闲娱乐活动很少,而“一宫”位于市中心附近,一旦有演出,特别受市民欢迎。

“当时简直是一票难求啊!”说到去“一宫”看演出的经历,王英这样感叹。在那个年代,“一宫”几乎不对外卖票,人们一般都是从单位工会得到演出票的。由于每次演出,每个单位分到的门票有限,因此,不少没有门票却非常想看演出的市民,到了演出前会跑到“一宫”门口碰运气,等待别人退票。王英回忆,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她有个邻居是某单位的工会主席,有一次这位邻居给了她一张“一宫”的演出门票,“我当时想问这位叔叔再要一张票,找个小伙伴一起去,但他说只剩下一张了”,即便只有一张票,得到票的王英依然像捡到宝一样开心。

关牧村一上场,大家就一个劲儿地鼓掌,

还有人干脆站在椅子上鼓掌

王英说,当时在“一宫”演出的大多不是专业团体,“大部分都是各个企事业单位的文艺宣传队为观众表演”。那时的演出超过3个小时,以歌舞表演为主,其间还穿插相声等其他形式的文艺节目。

“其实开始几个节目大多一般,就等最后几位名人,蒋大为、关牧村的压轴节目最受欢迎。”王英说。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蒋大为、关牧村已经是天津市民家喻户晓的明星。有次王英看演出之前,观众中就有人说最后时刻关牧村要上场,所以整场演出没有人离场。王英对当时观众的热情,记忆尤为深刻:“关牧村一上场,大家就一个劲儿地鼓掌,还有人干脆站在椅子上鼓掌。”

她还告诉记者,那个年代,舞台并不像现在一样有绚丽的灯光,演员演出时只有一盏舞台灯照在身上。歌唱演员的穿着和台下观众没什么不同,以蓝色、灰色、绿色为主,蒋大为、关牧村也是这样的穿着。歌唱演员也化淡妆,但是舞台离观众席有一段距离,看不清妆容。“那次,关牧村唱完一首歌,观众就在下面喊:‘再来一个!’于是她就又唱了一首,可观众还不让她走。最后,她唱了不下三首歌才退场。”时光虽已过去许多年,王英仍记得当年看演出时的火爆场面。而对于“一宫”的记忆,也一直存留在王英那代人的心里,成为他们生命中美好回忆的一部分。

天津市第二工人文化宫

“二宫”大剧场保存至今

开业时梅兰芳曾来首演

如今的“一宫”,照片中的建筑一如往昔,但几经变迁,建筑内的大剧场已被影院取代,而“二宫”依旧保留了大剧场。在“二宫”的工作人员给记者提供的一份材料中,记载了“二宫”及其大剧场诞生的历史。

新中国成立之初,为了满足天津市职工精神与文化娱乐生活的需要,文化宫的建设者们在河东区中山门的一处荒地上,一起挖湖、栽树、修路,于1952年建成了“二宫”这个“工人之家”。而“二宫”大剧场的建成时间,是在1954年,在当时,这个剧场的舞台条件非常好。剧场开幕那天,著名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进行了首场演出。从剧场建成至今,这里承办了诸多演出活动及会议。

“二宫”公园中人来人往的热闹景象几十年未变

天津市档案馆保存的那张“二宫”老照片,虽然只是黑白影像,但我们看到的是绿树环抱的“二宫”公园里,波光粼粼的湖面上,人们泛舟游玩的场景,那份惬意,即便是今天依旧能感受到。

如今,“二宫”的设施比之前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后,这里陆续建成了篮球场、旱冰场、喷水池等设施,还有一座“九曲桥”,由三个“桥式凉亭”连接而成,映衬着“二宫”内的湖面,别有一番韵味。

而相比往昔,这里唯一不变的是人来人往的热闹景象。当记者来到“二宫”时看到,这里绿柳成荫,清风徐来,湖面水波不兴。走在“二宫”这个园林式文化宫中,人们三五成群聚在一起休闲,有的老人在打太极,有的围在一起下棋,还有一些人随着音乐在跳舞。张大爷已经退休,家住在“二宫”附近,他在“二宫”的长廊练习二胡已经有三年时间了。他告诉记者,平时上午他都要在这里练习:“我小的时候,看‘二宫’这块地方觉得很大,周围也很荒凉,现在这里变化可大了,设施多了,也更热闹了。”

如今的“二宫”是周边居民休闲的好去处,院内有不少大型游艺设施,因此,除了老年人之外,还吸引了很多带着孩子的市民来游玩。张大爷告诉记者,每逢“五一”“十一”,这里都会举办活动,有很多人来参加。“元宵节时这里有灯会,晚上公园的小路两边挂着灯,可漂亮啦,还可以猜灯谜,很多人都过来看灯。”张大爷说。

城市快报2014-9-28

 

 

福州新工人文化宫 那些旧时身影 文章下载

福州新工人文化宫 那些旧时身影

福州新工人文化宫开放进入倒计时,有望在12月全面开放。记者获悉,新文化宫保留了不少老文化宫的影子,大到苏式风格的建筑门廊,小到一块地砖,都能带领老福州,穿越时光,重启记忆。

保留标志性景观

在工人文化宫的主广场上,毛主席像屹立其间,这是老文化宫里的标志性景观。

在主席像的底部,铺着和四周簇新地砖形成强烈反差的旧地砖,这些地砖斑驳,带着细微的裂痕,上面还用红色的油漆细细地写着数字编号。

“这些都是在老文化宫拆解时候留下的地砖。”在主席像前广场,石艺施工队的林鸿舵师傅告诉记者,他的父亲曾是原文化宫的建设者。30多年前,他就在文化宫里跟随父亲学习手艺。据林师傅介绍,老文化宫的地砖,衔接留缝不能超过2厘米,施工人员要尽最大可能保留原有石料,不能用机器打磨,只能手工操作,铺起来颇费工夫。

建筑参照旧时风格

除此之外,文化宫总体造型承袭欧式建筑风格,毛主席诗词、语录台、罗马柱等建筑片段也得以再现,东西两个建筑参照原文化宫的苏式风格修建。“看着参旧仿建的门廊,就好像时光倒流了一般。”

新路为老树改规划

市总工会副主席金纶告诉记者,原工人文化宫约有90棵几十年的老树,目前回植的大树有20棵,其余的也大多被移回文化宫园区内。

老文化宫门前标志性的8棵“树阵”,也得以重现。在文化宫的右侧有4棵树龄超过35年的蓬架木,正好位于扩建后的文化宫左右侧道路上,为了这4棵大树,右侧的道路从规划的6米改成了4.5米。

新文化宫怎么逛?

锻炼请左拐文艺请右拐

新文化宫内功能区颇多,昨日记者提前进行了探访。

文化宫主体建筑由三部分组成,中间主要是连廊穹顶,左侧是职工体育中心,右侧是职工演艺中心,简单讲就是要锻炼请左拐,要文艺请右拐。

左边的体育中心分为三层,第一层主要为游泳池和健身馆,第二层主要是羽毛球馆,第三层则是体育综合馆。在体育中心,可以满足市民羽毛球、乒乓球、游泳、网球、桌球、气排球、器械健身等运动的需求。30片标准羽毛球场,正式开放后每周将安排一天免费提供给全市的职工工会使用。

而右边的演艺中心则由一个层高为11米的演艺大厅和11个大小不一、能容纳800人左右的影视厅组成。

相关负责人表示,收费标准还在讨论,将在全公益和商业之间,“绝对低于现在的市场价格”。

海峡都市报2014-9-24

 

 

通知

信息已完善成功
确认

在线咨询: 010-51651161

客服电话: 010-51651162

地址: 北京市东城区沙子口路76号富莱茵花园18号楼

返回顶部
用户注册

个人注册

单位注册

联盟单位注册

{{ registerData.isHasName ? '用户名可以使用' : '用户名已被占用'}}

*请输入长度(6-20)位数的数字或字母

{{count}}s后再次获取
获取验证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 《用户协议》

注册
注册中...
{{ registerUnityForm.isHasName ? '用户名可以使用' : '用户名已被占用'}}

*请输入长度不小于6位数的数字或字母

{{count}}s后再次获取
获取验证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协议》

注册
注册中...
{{ registerWorkUnityForm.isHasName ? '用户名可以使用' : '用户名已被占用'}}

*请输入长度不小于6位数的数字或字母

{{count}}s后再次获取
获取验证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协议》

注册
注册中...
已有账号,
用户登录

个人登录

单位登录

联盟单位登录

新用户注册
找回密码

您已经成功设置密码,请使用新密码登录
权限不足

您未开通此功能,是否去开通?
确认
取消
权限不足

您未开通此功能,是否去开通?
确认
取消
提示

请购买本平台相关服务后使用该功能。
去购买
再想想
请注册/登录后完成购买。

1.本学习平台资料查看针对会员开放;
2.购买相关服务请先注册/登录后完成购买;
用户协议

 

“帮我搜”网络平台站用户注册协议书

 

一、总则

此份协议是注册用户接受“帮我搜”网络平台(以下简称本平站)产品和服务时适用的通用条款。因此,请您在注册成为本站用户前或接受本站的产品和服务之前,请您详细地阅读本注册用户协议的所有内容。

1 注册用户了解并同意:

①只要注册用户点击同意按钮并完成注册,注册用户就已接受了本注册用户协议及本站公布的各项服务规则包括填写实名的联系方式等等) ,并愿意受其约束。如果发生纠纷,注册用户不得以未仔细阅读为由进行抗辩。

②随着市场经营情况的变化,本站有权随时更改本注册用户协议及相关服务规则。修改本注册用户协议时,本站将于相关页面公告修改的事实,有权不对注册用户进行个别通知。注册用户应该在每次登录前查询网站的相关公告,以了解注册用户协议及其他服务规则的变化。

2、若注册用户不同意本注册用户协议或相关服务规则,或者不同意本站作出的修改,注册用户可以主动停止使用本站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如果在本站修改协议或服务规则后,注册用户仍继续使用本站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即表示注册用户同意本站对本注册用户协议及相关服务规则所做的所有修改。由于注册用户在注册用户协议变更后因未熟悉公告规定而引起的损失,本站将不会承担任何责任。

3、本站的各项电子服务的所有权和运作权归本站。本站提供的服务将完全按照其发布的服务条款和操作规则严格执行。注册用户必须完全同意所有服务条款并完成注册程序,才能成为本站的注册用户。注册用户确认:本协议条款是处理双方权利义务的当然约定依据,除非违反国家强制性法律,否则始终有效。

二、服务简介

1、本站运用自己的操作系统通过国际互联网络为注册用户提供网络服务。同时,注册用户必须:自行配备上网的所需设备,包括个人电脑、调制解调器或其他必备上网装置。自行负担个人上网所支付的与此服务有关的电话费用、网络费用。

2 基于本站所提供的网络服务的重要性,注册用户应同意:提供详尽、准确的个人资料。不断更新注册资料,符合及时、详尽、准确的要求。

3、本站对注册用户的电子邮件、手机号等隐私资料进行保护,承诺不会在未获得注册用户许可的情况下擅自将注册用户的个人资料信息出租或出售给任何第三方,但以下情况除外:注册用户同意让第三方共享资料;注册用户同意公开其个人资料,享受为其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本站需要听从法庭传票、法律命令或遵循法律程序;本站发现注册用户违反了本站服务条款或本站其它使用规定。

4、关于注册用户隐私的具体协议以本站的隐私声明为准。如果注册用户提供的资料包含有不正确的信息,本站保留结束注册用户使用网络服务资格的权利。

三、帐户密码和安全性

注册用户一旦注册成功 ,成为本站的合法的注册用户。您可随时根据需要改变您的密码。注册用户将对注册用户名和密码安全负全部责任。另外,每个注册用户都要对以其注册用户名进行的所有活动和事件负全责。注册用户若发现任何非法使用注册用户帐户或存在安全漏洞的情况,请立即通告本站。

四、拒绝提供担保注册用户个人对网络服务的使用承担风险

本站对此不作任何类型的担保,不论是明确的或隐含的,但是不对商业性的隐含担保、特定目的和不违反规定的适当担保作限制。本站不担保服务-定能满足注册用户的要求 ,也不担保服务不会受中断,对服务的及时性,安全性,出错发生都不作担保。

五、有限责任

本站对任何直接、间接、偶然、特殊及继起的损害不负责任,这些损害可能来自:不正当使用网络服务,在网上购买商品或进行同类型服务,在网上进行交易,非法使用网络服务或注册用户传送的信息有所变动。这些行为都有可能会导致本站的形象受损,所以本站事先提出这种损害的可能性。

六、通告

所有发给注册用户的通告都可通过重要页面的公告或电子邮件或常规的信件传送。本站的活动信息也将定期通过页面公告及电子邮件方式向注册用户发送。注册用户协议条款的修改、服务变更、或其它重要事件的通告会以电子邮箱或者短信进行通知。

七、注册用户的建议

奖励注册用户在他们发表的一些良好建议以及一一些比较有 价值的策划方案时,本站愿意展示用户的构想落于实现。

八、责任限制

1、如因不可抗力或其他本站无法控制的原因使本站销售系统崩溃或无法正常使用导致网上交易无法完成或丢失有关的信息记录等,本站不承担责任。但是本站会尽可能合理地协助处理善后事宜,并努力使客户免受经济损失。

2、除了本站的使用条件中规定的其它限制和除外情况之外,在中国法律法规所允许的限度内,对于因交易而引起的或与之有关的任何直接的、间接的、特殊的、附带的、后果性的或惩罚性的损害,或任何其它性质的损害, 本站、本站的董事、管理人员、 雇员、代理或其它代表在任何情况下都不承担责任。

九、法律管辖和适用

1、本协议的订立、执行和解释及争议的解决均应适用中国法律。

2、如发生本站服务条款与中国法律相抵触时,则这些条款将完全按法律规定重新解释,而其它台法条款则依1旧保持对注册用户产生法律效力和影响。

3 本协议的规定是可分割的,如本协议任何规定被裁定为无效或不可执行,该规定可被删除而其余条款应予以执行。

4、如双方就本协议内容或其执行发生任何争议,双方应尽力友好协商解决;协商不成时,任何一方均可向本站所在地的法院提起诉讼。

十、其他规定

1、如本用户协议中的任何内容无论因何种原因完全或部分无效或不具有执行力,本用户协议的其余内容仍应有效并且对协议各方有约束力。

2、本用户协议中的标题仅为方便而设,不具法律或契约效果。

 

同意
取消
状态变更提示
状态变更提示:您的账户在另一设备上进行登录,提示后 2S 后 自动跳转到登录页面
同意
取消
提示

本平台会尽快针对您提出的主题搜集相关借鉴资料, 搜集结果会在3个工作日内发送到您的会员中心, 请注意查看,未及时收到信息可随时联系客服。
提交成功
提示

您已提出了一条帮我搜未完成,请您耐心等待或联系客服。
如何联系客服
上传凭证

只支持jpg、jpeg、png格式

上传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