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红十字会、市教育局联合推进学校应急救护工作探索与实践
“救”在身边 守护校园——
今年,四川省成都市红十字会、市教育局以“四个坚持”为抓手,在全市公办中小学校全覆盖开展“救在身边·校园守护”救护员培训。截至目前,共组织开展培训55期,2269名校医、体育老师经过培训持红十字救护员证书,助力了智慧韧性安全城市建设,提升了校园应急救护能力,保障了青少年生命健康。
坚持抓好顶层设计,强化组织领导
把开展“救在身边·校园守护”救护员培训工作与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健康中国的重要论述及智慧韧性安全城市建设等决策部署结合起来,提高政治站位,加强组织领导,切实抓好活动的顶层设计和谋划部署。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以市红十字会党组书记为组长、市红十字会和市教育局分管负责同志为副组长的专项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同时指导各区(市)县参照成立相应领导小组,加强组织领导和工作协同,明确各方责任,分头抓好培训的组织实施。
二是加强工作部署。市红十字会、市教育局联合印发《关于联合开展2022年“救在身边·校园守护”救护员培训工作的通知》,对培训对象、培训内容、培训安排等进行全面细致部署。
三是加强结果运用。将学校教师参训情况纳入学校卫生工作考核,并计入教师继续教育学时,对优秀师资和学员进行评选表扬,给予区(市)县培训经费支持等,切实减轻基层负担,增强区(市)县和教职工积极性。
坚持抓好培训管理,确保培训实效
把开展“救在身边·校园守护”救护员培训工作与加强专业能力建设结合起来,通过加强教职工救护培训全过程管理,提升救护培训工作能力和服务水平,确保培训“量、质、效”并进。
一是及时制定培训计划。指导区(市)县红十字会会同当地教育行政部门提前摸清培训底数,确定培训人员名单,针对性制定培训计划,协调落实优秀师资和优质培训场地。
二是统一教学标准。指导各区(市)县红十字会按照统一教学计划、统一教材、统一质量标准、统一考核发证 “四统一”要求抓好培训工作,做好各环节的规范管理和服务,明确要求授课师资应具备2年以上的教学经验,每个班原则上不超过50人。
三是优化培训内容。针对校园安全实际,结合典型案例,以场景模拟、互动教学、学员亲身体验等多样化模式,详细讲解心肺复苏、异物梗阻、止血包扎等重点内容,并对交通事故、溺水、火灾、地震等突发事件的预防和救护进行授课。
四是做好监督管理。市红十字会会同市教育局开展培训督导,定期收集培训工作进展情况,强化区(市)县的责任意识,有效促进培训工作按计划顺利实施。
坚持抓好人道文化弘扬,播撒爱心种子
把“救在身边·校园守护”救护员培训工作和红十字人道文化弘扬结合起来,通过救护员培训弘扬人道文化,将“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传递到更多人心间。
一是将红十字运动知识纳入授课内容。组织学员认真学习红十字运动基本知识和急救技能,传播人道思想,树牢“人人学急救、急救为人人”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
二是发挥急救师资示范带动作用。推荐60余名优秀教师救护员参加师资培训班,引导培训合格师资对学生进行防灾避险知识普及培训,讲授红十字运动知识,推动红十字精神在校园传播。
三是发挥参训教师学校红十字工作骨干作用。组建校园救护志愿服务队,开展救护知识宣传普及志愿服务活动,当好校园生命守护员和红十字精神的传播员,让红十字“救”在身边。
中国红十字会2022-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