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红十字博爱家园建设经验与启示
向下扎根 向上生长——
近年来,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以打造“群众身边的红十字会”为目标,在村(社区)大力推进红十字博爱家园建设工作。截至目前,区、镇(街道)两级红十字会累计投入资金600余万元(其中区本级100余万元),共创建标准化红十字博爱家园19个。其中,中河街道春城社区获评“全国最美志愿服务社区”,首南街道格兰春天社区获评“全国红十字模范单位”。
向下扎根建组织,稳固搭建服务阵地
统筹谋划,把好博爱家园建设“航船舵”。在认真梳理辖区内村(社区)情况后,制定全区红十字博爱家园建设基本思路,指导各镇(街道)因地制宜建设博爱家园,并将博爱家园建设列入镇(街道)年度重点工作评估。依据《宁波市鄞州区红十字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相关要求,持续推进“红十字强基工程”,5年内每个镇(街道)新创建标准化红十字博爱家园1个以上,力争“十四五”期间全区新创建标准化博爱家园21个以上。
立柱架梁,勾勒博爱家园建设“主基调”。根据博爱家园“4+X”建设要求,积极在村(社区)搭建红十字服务阵地。有条件的社区配备AED、应急救护一体机等,在每个楼道设置家庭急救包。重点指导村(社区)挖掘各自特色,因地制宜开展红十字博爱家园建设,让博爱家园建设告别千篇一律,形成“鄞州风景”。
凝心聚力,锻造博爱家园建设“生力军”。加强队伍建设,在村(社区)成立志愿服务队和应急救援队,定期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和人道救助慰问活动。此外,指导村(社区)对那些热心群众工作、有一技之长、有奉献精神并认同红十字会组织、承认红十字会章程的居民及时发展为红十字志愿者、红十字会员、红十字救护员,吸引更多的人来加入、参与到红十字活动中来。通过抓好这些队伍建设,形成“鄞州力量”。
向上生长强服务,不断打响品牌特色
实绩惠民,擦亮红十字救护培训“金招牌”。在村(社区)广泛开展群众性应急救护培训,深入普及应急救护知识。2019年,百丈街道红十字志愿者第一时间接到社区内群众求救,赶到现场发现有人心跳呼吸停止,立即施予心肺复苏,挽救了一条宝贵生命。钟公庙街道宁广社区依托区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中心和平安家庭体验中心,着力将应急救护培训工作融入社区工作。
春风化雨,描绘红十字人道传播“同心圈”。一是着力营造宣传氛围。通过建设红十字文化宣传阵地、红十字文化主题公园、红十字文化宣传栏、博爱大讲堂、博爱小屋等,将红十字精神火种播撒在村(社区)的各个角落。二是深入挖掘典型人物。选树优秀会员、好人好事和先进典型,广泛深入宣传捐献者、捐赠者、救护师和志愿者等人道工作领域“最美人物”及其感人事迹,提升红十字会的影响力和感召力。三是定期举办特色活动。每年结合“五八博爱周”、防灾减灾日、世界献血者日、世界急救日、世界艾滋病日等,组织慈善一日捐、无偿献血、消防演练、红十字知识竞答等活动。
以人为本,搭建红十字民生服务“连心桥”。每年开展“博爱送万家”慰问活动,为社区困难群众送去温暖;组织开展疫情防控、健康义诊、结对帮扶、心理咨询等,为社区居民生命健康保驾护航;经常性开展便民服务、“三救三献”知识宣传、公益讲座等活动,为社区居民的日常生活提供便利。
多点开花增实效,实现工作深度融合
共建共享,做优社区资源的“粘合剂”。结合党群服务中心、文化礼堂、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等阵地,建设红十字服务站、会员之家、救护培训室等场地。
绘声绘色,打好政府工作的“组合牌”。积极将红十字工作融入到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动员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当好政府得力助手。
全心全意,唱响服务民生的“主打歌”。通过博爱家园建设,人道理念得到广泛传播,救护知识得到普及提高,困难人群得到精准救助,特殊人群得到及时服务,真正做到扎根基层“接地气”、服务群众“零距离”,切实发挥好红十字会在党和政府人道领域的助手作用和密切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
中国红十字会2022-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