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百强县前三甲工商联这样干工作
昆山市政协副主席、市工商联主席宋建华:助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昆山毗邻上海,地处长三角内核的中心,工业基础扎实,经济实力雄厚,长期雄踞各大“百强县”排行榜首,是名副其实的“天下第一县”。近5年来,昆山全市规模以上民营企业从629家增长至1112家,翻了将近一倍;民营高新技术企业从493家增长至1678家,占昆山市高新技术企业总量的83.3%;上市民营企业从3家增长到15家。
昆山市政协副主席、市工商联主席宋建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聚焦高质量发展,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是昆山民营经济的一大特色,也是昆山民营经济未来发展的必由之路。在未来工作中,昆山市工商联将紧紧围绕市委提出的“建设新城市、发展新产业、布局新赛道”目标,在助推民企朝着“专精特新”高质量发展上下功夫,凝心聚力、铆足干劲,在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中实现“新的超越”。
以思想引领为先 在凝聚共识上画好“同心圆”
去年年底,首批“昆玉薪传”新生代企业家培养锻炼成果汇报会成功举办。会上,被选派到党政机关挂职锻炼的8位年轻一代企业家纷纷表示,要建立“跟党一起创业、跟党一起奋斗、跟党一起圆梦”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党建成为引领民营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引擎。
宋建华表示,未来,昆山市工商联将把团结好、引导好民营经济人士作为一项重要任务,积极推进思想观念、方式方法、手段载体创新,推动统战传统优势与现代信息技术融合,切实把坚持党的领导不折不扣落实到民营经济领域,更好地凝聚共识、汇聚力量。
以助推发展为本 在优化服务上当好“贴心人”
宋建华说,服务中心大局,是工商联工作的应有之义。实践证明,只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上下一心发挥优势,目标一致多作贡献,就一定能将民营企业的“涓涓细流”,汇聚成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的磅礴力量。
近年来,昆山市工商联先后牵头组织开展了民营企业座谈会、“民营企业服务月”等活动,启动实施了商会改革发展、企业家健康成长25条,累计走访会员企业近800家(次),撰写调研报告26篇,完成800家(次)常执委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调查工作,做好77家(次)上规模民营企业的调查工作。
着眼未来,宋建华表示,昆山市工商联将进一步助推服务惠企政策落实,搭建畅通便捷的交流联系机制。坚持下沉一线开展联系调研,重点覆盖常执委企业和小微企业,优化执常委企业参与联系调研工作方式,持续跟踪民营企业运行状况和惠企政策落实情况,及时收集反映民营企业诉求,不断提高建言献策精准度和有效性;建立和落实与民营企业家的谈心交心制度,在亲清政商关系的基础上,加强与企业家的联系,丰富双向交流内涵。
进一步服务企业技术创新,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践行新发展理念,积极谋划民营企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发展路径。鼓励企业持续加大有效投资,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增强拉动经济发展的后劲;搭建“政会银企研”多方合作平台,协助深化大院大所合作,为民营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创新转型发展提供全覆盖的要素保障、全链条的精准服务。
进一步服务企业纾困解难,深化涉企政府部门联系合作。重点强化金融支撑体系建设,有效缓解企业融资难题;深化法企合作;拓宽人才和用工渠道;围绕“双碳”经济,支持绿色发展。
进一步服务企业拓展市场,引导企业抢抓重大发展机遇。主动抢抓长三角一体化、沪苏同城化、昆山试验区扩区、金改区设立、进口贸易示范创新区获批等叠加机遇,动员和引导民营企业和民营经济人士,助力做好学习上海、对接上海、服务上海、融入上海的大文章。
以组织建设为基 在改革发展上注入“新动能”
昆山市工商联始终把商会组织作为服务民营经济人士的重要抓手,不断加强组织建设、队伍建设、机制建设,更好地满足会员需求。2018年成立中共昆山市总商会委员会,截至目前所属党支部33个,党建工作站3个,实现了商会党建工作“两个全覆盖”。
近年来,指导35家商会顺利完成换届,新成立异地商会12家,同时组建成立了昆台工商协进会和年轻一代企业家商会;累计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等会员企业300家;建立了205名年轻一代民营企业家组成的人才库。
宋建华说:在新的一年里,昆山市工商联将坚持系统思维、注重规律把握、加强顶层设计,研究制定本届商会改革重点任务推进方案,推动“四好”商会建设,着力打造一批有效承担政治引导、经济服务、诉求反映、权益维护、诚信自律、协同参与社会治理任务的中国特色商会组织;探索创建商会团体标准体系,实施商会会长、秘书长和秘书处工作人员能力素质提升工程,不断提高商会自身运作的规范性。
建立商会交流机制,开展商会互学互促活动,及时总结成效、把握方向、交流经验、部署工作。建立巩固企业家副主席(副会长)轮值制度,有效增强民营经济人士尤其是常执委企业家对工商联的荣誉感、归属感;有序推动商会组建,积极探索商会组织由区域型向产业型发展,在智能制造、数字化服务等领域组建行业商会;瞄准“一带一路”建设,组建海外商会,积极引导商会和企业“走出去”。
新的征程是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征程,也是工商联大有可为、大有作为的征程。宋建华表示,昆山市工商联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上下一心,团结一致,锐意进取,真抓实干,共启新赛道,同筑新辉煌,为昆山奋力走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前列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江阴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市工商联党组书记陈雪源:服务民企发展建新功
江阴被誉为“中国制造业第一县”。目前,江阴民营经济总体呈现“778899”的特征,即:民营经济占江阴市70%以上的税收、75%左右的GDP、80%的工业经济总量、80%的固定资产投资、90%以上的就业人数和97%左右的企业数量,民营经济蓬勃发展,成为江阴发展当之无愧的压舱石、顶梁柱。
在江阴市工商联第十一次会员代表大会上,无锡市委常委、江阴市委书记许峰说,江阴市工商联团结带领广大会员,始终聚焦“两个健康”主题,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职能持续发挥,优势持续彰显,建设持续加强,为全市改革发展稳定作出了不可替代的重要贡献。
江阴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市工商联党组书记陈雪源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上,我们坚持服务导向,以体制机制的完善为民营企业纾困解难,持续发力,推出助力中小企业发展六大专项行动,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搭建政企沟通平台。定期召开政企座谈会,围绕企业家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与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进行面对面沟通,推动各级涉企惠企政策落实;建立江阴市企业政策综合服务平台“澄策之窗”,为企业提供更加高效、精准、优质政策服务,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
拓宽融资服务渠道。积极搭建金融服务平台,推动政银企合作,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截至2021年12月底累计发放转贷资金168亿元,为企业节约融资成本6329万元,惠及企业1517家。
优化税企服务平台。充分发挥“纳税人之家”平台作用,组织开展助力中小微企业发展“春雨润苗”专项行动,为43家所属商会发放6000余份“惠苗政策进万家”减税降费政策宣传资料;每年举办税务知识专题培训和“减税降费”政策宣讲进商会进企业等活动,累计服务企业5000余家。
引导民企转型发展。通过弘扬新时代“四千四万”精神,重燃江阴企业家创业创造激情,全面激发企业转型发展、锐意创新的澎湃动力;江阴市工商联先后组织企业家赴北京、上海、深圳等地学习企业发展先进经验,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拓宽思路,推动传统企业向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高端化发展。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成立特种金属设计与先进制造协同创新中心产学研合作平台,不断提高企业科技创新能力。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整合法院、检察院、司法等职能部门资源,全面打响江阴市“澄心办·办澄事”营商品牌;与法院成立“江阴市法联商会商事调解中心”,做好“澄心护航·企业合规风险防控中心”建设,开展“产业链+法律服务”送法进企系列活动,推进惠企利企专项法律服务。
推动实现精准招商。充分发挥香港、北京、上海、广东等异地江阴商会的作用,每年组织召开异地江阴商会“情系江阴、共谋发展”恳谈会,为家乡经济发展献计献策。
陈雪源表示,工商联工作是党的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商联必须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助推江阴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坚持政治引领,促进党建、会建融合,为民营经济健康发展把握新方向。强化党建规范化建设,按照“六有”要求,建强商协会党建阵地,打造完善市总商会“党员之家”,建设市级商协会党建指导站;推进党建品牌化建设,以“暨阳红——盟红江阴”基层党建三年行动为牵引,广泛开展商协会党支部创特色创品牌活动,努力形成市工商联党总支部和商协会党支部“1+N”商会党建工作品牌。
坚持团结引导,夯实理想信念教育,为民营企业家健康成长注入新活力。强化对新生代民营企业家的理想信念教育,引导他们继承和发扬老一代企业家的创业精神和听党话、跟党走的光荣传统。
坚持精准服务,助推营商环境优化,为江阴经济持续发展点燃新动力。聚力助推企业创新发展,组织工商联主席(会长)、常执委、商协会会员等分类分层赴外地开展学习交流、经贸考察等活动;合力保障企业健康发展,加强与政府部门的沟通联系、协作联动;积极开展银企对接活动;拓展维权服务平台,健全维权服务体系,切实维护好民营企业的合法权益。
坚持主动担当,围绕市委中心履职,为江阴经济创新发展呈现新作为。深入调研积极建言献策,围绕新常态下民营经济发展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结合国家和省市“十四五”规划、“南征北战、东西互搏”、工业园区升级改造等发展战略,向市委、市政府反映企业实情和诉求,提出支持引导民营企业创新发展的意见建议;挖掘资源助力项目攻坚,依托北京、上海、广东、南京等异地江阴商会,协助政府抓好重大产业和重点项目的招商引资;发挥与上海黄浦区、虹口区工商联以及苏州等地友好工商联平台作用,引导民营企业融入长江经济带发展等战略。
坚持问题导向,强化基层组织建设,为商会协会改革发展焕发新面貌。以“四好”商会建设为抓手,大力开展“四好”商会创建活动,实现各类商会从数量到质量的提升;规范所属商会协会组织建设,深入推进商会协会改革发展;优化壮大基层商会协会队伍,围绕江阴市产业布局、行业布局,重点组建培育一批新能源、生物医药、智能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新兴业态的商会协会。
陈雪源说,在新的一年里,江阴市工商联将紧紧围绕市委“建设现代化滨江花园城市”总目标,牢牢把握“两个健康”工作主题,用新理念推动新发展,用新举措服务新发展,积极践行“两在两同”建新功,为江阴继续当好新时代县域高质量发展排头兵、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先行军、区域一体化发展领跑者作出新的贡献。
张家港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市工商联党组书记解志荣:创新工商联工作助力民营经济发展
张家港市位于长江下游南岸,临江达海,以港命名,以港兴市,是一座港口工业强市。2021年,民营企业贡献了张家港市67.3%的规上工业总产值、73.6%的规上工业利润和75.3%的规上工业利税,9家企业上榜“中国民营企业500强”。
张家港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市工商联党组书记解志荣告诉记者,在张家港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工商联紧紧围绕打造“创新转型的实力之城、包容并蓄的活力之城、一体融合的协调之城、文明善治的典范之城、美丽和谐的宜居之城、共建共享的幸福之城”总体目标,努力创造无愧于时代的新业绩,全力谱写港城现代化建设新篇章。
亮港城之“锋”
近年来,张家港市工商联非公党建工作硕果累累。在苏州率先成立总商会党委,率先实现商会党建“两个全面”覆盖,并形成以企业家俱乐部“红堡”党建阵地为核、16家商会阵地为点的商会党建红色地图;形成组织联合、服务联动、经验联学、活动联办、阵地联建、品牌联创的“六联”党建新模式;工商联的“红心联”特色党建品牌获评苏州市“优秀党建品牌案例”。
树立“党建最暖心”工作导向,以党建温度助燃企业发展热度。先后邀请中国民间商会副会长、红豆集团党委书记周海江,“改革先锋”“‘张家港精神’的塑造者”秦振华等先进人物为张家港民营企业家作专题讲座;坚持每年举办民营经济人士理想信念教育培训班,先后组织企业家赴陕西延安、江西井冈山、福建古田、贵州遵义、安徽金寨等地接受传统教育。
解志荣指出,要强化思想引领,深化理想信念,引导民营经济人士听党话、跟党走,担负起“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历史使命;加强商会党建,以党建的“软实力”催生发展的“硬实力”,以强大精神动力激发创新思维和创新实践,全力投入到港城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中。
展港城之“容”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近年来,张家港市工商联用无微不至的关怀和全心全意的服务诠释了港城兼纳天下民企的坦诚,赢得了广大民企的广泛青睐。
解志荣说,未来,张家港市工商联将就民营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深入开展调研,跟踪现行扶持政策的落实情况,研究民营企业的发展诉求,解决实际问题和困难;围绕“十四五”期间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和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双重战略机遇开展调查研究、献计献策。
进一步当好纽带,架好桥梁。继续深化与职能部门的合作机制,优化政企互通双向机制和经济运行协调保障机制,创设更多零距离互通渠道。围绕张家港市打造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全国县域典范目标,引导民营企业在产业转型升级上持续用力,围绕加快推进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重点任务,把资源集中到提质增效、转型升级上来,不断推动企业发展迈上新台阶。
进一步优化平台,倾力服务。在充分利用政府、社会和自身现有服务平台的前提下,创建新的服务平台,积极推进线上线下服务平台融合,扩大服务覆盖范围,用好企业家俱乐部、企业家讲堂、校企合作等多个优质载体,常态化开展科技、人才、管理、金融等多领域的专业培训,为民营企业和企业家提供更多体现温度的服务,做最周到、最高效、最贴心、最暖心的“民营经济人士之家”。
培港城之“新”
“年轻一代企业家成长成材,关系民营经济未来,在张家港市民营企业‘掌舵人’代际传承、新老更替的关键阶段,我们要着力培育一批对党忠诚、治企有方、兴企有为的年轻一代企业家。”提及年轻一代企业家培养,解志荣如是说。
张家港市工商联在苏州率先成立年轻一代企业家商会,现有会员122名,平均年龄35岁,会员企业90%为实体制造业。商会成立以来,常态化开展信息速递、政策讲解、法律讲座、互访交流、学习考察等各类活动共50余次,会员参与率100%。商会26名党员企业家组建成党建联盟,坚持党建引领,有力引导年轻一代企业家赓续红色血脉,勇担强国使命。
力推年轻一代企业家走到前台“唱主角”“挑大梁”。沙钢集团沈彬、永钢集团吴毅双双入选全国工商联“新时代民营企业家培养计划”,沈彬当选全国工商联青年企业家委员会主任;长江润发李一青、东渡纺织徐蓉、澳洋集团沈卿、攀华集团李嘉诚、灿勤科技朱汇、新芳集团黄佳欣等6名优秀代表挂职担任苏州市和张家港市党政机关领导岗位……
着眼未来,解志荣表示,张家港市工商联将持续加快年轻一代企业家培养。
围绕创好业、接好班、发展好企业,启动“思想引领、团队打造、能力提升、政治关爱、宣传推介”五大工程,引导年轻一代企业家继承和发扬老一代企业家的优良传统,听党话、跟党走,坚定正确方向、找准发展定位、提升发展水平。
整合政府、部门、社会多方资源,进一步强化齐抓共管的工作共识和严管厚爱的培育理念,加大服务和扶持力度,培育一批对党忠诚、勇于创新、治企有方、兴企有为的年轻一代民营企业家。
江阴工商联将继续积极引导民营企业家履行社会责任,引领民营经济在乡村振兴、慈善公益、新时代文明实践等方面担当新作为,彰显正能量;积极引导民营企业家坚持诚信为本、合法合规经营,以恒心办恒业,潜心打造“百年老店”,擦亮新时期港城民营经济金字招牌。
全国工商联 2022-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