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深化改革创新 体制机制创新释放发展活力
深化投融资改革,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基础设施等民生项目的建设和运营,成立西部地区首只区(市)县级政府主导的产业基金;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全区行政许可审批100%;深化社区治理改革,“三社联动”社会化参与机制建设被民政部确定为中国社区治理十大创新成果;深化干部人事改革,形成了干部“能上也能下”的常态……
自成都市委十二届三次全会吹响全面深化改革的“集结号”以来,按照成都市委十二届三次全会精神指引,我区出台《区委关于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 深化改革创新推动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意见》,着力推动产业发展、城市建设、科技创新、社会治理、民生服务大提升,掀起了“现代武侯、品质武侯、创新武侯、法治武侯、幸福武侯”的建设热潮,如今我区在投融资、政务服务、社区治理等方面分享到了改革创新的红利,改革的“设计图”从“施工图”变成了“实物量”。
A
投融资改革篇
深化投融资改革 激活社会资本活力
当前,要加速城市发展亟待破解“钱从哪里来”的资金瓶颈,破解这一难题离不开深化投融资改革。如今我区利用社会资本已经撬动了两条快速出城通道和七里安居房等项目的建设,还成立了西部地区首只区(市)县级政府主导的产业基金,同时加速了国有企业证券化的步伐。
激活社会资本
率先探索PPP模式
2015年年初,区委在党代会上明确,引导和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基础设施、保障性住房、棚户区(危旧房)等领域以及健康、养老等服务业的建设和运营。
为了减轻政府的财政压力,又能确保惠民项目的如期推进,我区创新运用PPP模式,通过充分利用民间资本,启动了总投资约5亿元的两条出城快速通道的建设。
据区发改局局长邓旭介绍,过去,民生项目建设全靠政府投资,政府要在短时期内投入大量的资金不现实,为此我区创新投融资改革,借助社会资本撬动了一批民生惠民项目。
如今连接红牌楼商圈和武侯新城的两条出城快速通道已见雏形,完成了主桥桩基承台,确保两条出城快速通道于2016年 3月底基本形成通车能力,还利用社会资本已经撬动了两条快速出城通道和七里安居房等项目的建设。
破解资金难题
率先成立发展基金
我区创新投融资改革,积极调动社会资本参与城市发展。2015年12月中旬,我区举行武侯科技产业发展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武侯科技产业发展基金管理公司”)成立仪式,标志着西部地区首只区(市)县级政府主导的产业基金正式投入运行。当天,武侯科技产业发展基金管理公司获得银行授信金额高达300亿元,这些资金将用于武侯区内的城市更新、产业发展、民生改善、科技驱动等重要领域和重大项目建设。
据邓旭介绍,以后,我们在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产业转型升级、公共服务供给等重要领域和重大项目建设方面,武侯科技产业发展基金将全面保证政府在推进城市发展中面临的资金需求。
武侯工业园投资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谢勇出任武侯科技产业发展基金管理公司董事,他表示,武侯科技产业发展基金管理公司由我区国有独资公司代表政府引入社会资本共同设立,公司主要出资方还包括首钢集团旗下专业基金管理公司等国有资本。
据谢勇介绍,科技产业发展基金的资金主要来自银行,这也充分表示银行机构对武侯区城市发展的充分信任,与此同时该基金由政府主导,用于武侯区的城市发展需要,区属国有公司对资金使用拥有一票否决权,将避免出现资金安全等方面隐患。
另据邓旭介绍,我区积极探索投融资改革,出台了《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暂行管理办法》,实现了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建章立制,武侯科技产业发展基金的设立将从根本意义上破解政府推进城市发展的资金难题,以后政府将不再投入相应资金,而城市建设依然会驶入发展快车道。
深化国企改革
推动国有企业上市
我区积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在全市率先实施国有企业证券化,从而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为此,该区发改局成立了国有企业上市课题组,对全区国有资产进行了梳理评估。
“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国有企业体制改革,积极推动国有企业上市,将集中全区的国有优质资源,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据谢勇介绍,去年年底,我区已经完成了国有企业的股权划转和增值扩股等方面工作,将积极争取早日在“新三板”上市。
我区积极推动国有企业上市,同时为区内民营企业上市搭建条件,相继出台了民营企业上市的奖励办法等制度,如今迎来了民营企业“上市潮”。据了解,2012年,我区内仅有川大智胜、利君等6家上市公司,然而仅2015年就新增环能德美、日机密封等13家上市公司。
B
行政审批改革篇
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全区行政许可审批100%集中
“原政务服务大厅面积狭小,不仅阻碍了行政审批的现代化和智能化,同时造成行政审批事项只能实现相对集中,不能完全避免市民办证来回‘跑路’……”
2015年10月8日,我区政务服务中心在新址闪亮登场,拥有2100余个地下停车位、9000余平方米办证大厅的武侯区新政务服务中心将创下数个第一,比如将成为全省首个引入智能化工位系统和无声呼叫系统的政务服务中心。
大数据服务政务,行政许可审批100%集中。区政务服务中心实现了全区行政许可审批和相关行政服务事项办理的100%集中,彻底实现一个窗口办结行政审批事项。该中心还利用大数据等信息化技术,办事群众通过登录政务大厅WiFi系统,可以享受电子样单、自助查询、在线预约排号等方面服务;打造了升级版的3D实景办证大厅,市民登录3D实景办证大厅,可以实现24小时直观地找到办证的地点,享受到电子办事指南、在线咨询、取件通知等方面服务;打造了提供24小时服务的政务服务呼叫中心96166,可以帮助市民立马解决办事中遇到的问题;打造有无声呼叫系统,市民只要完成手机注册就可以查询到办件的状态。
实施流程再造,优化政务服务。区政务服务中心相继推出订单式服务和延时服务等特色服务,市民通过下载手机APP、呼叫中心、微信等手段,可远程在线下行政审批订单;打造了一套智能化工位系统,办证人员分配一个单独的虚拟工号,便于涉及到的审批部门实现数据共享,监管办证工作人员的工作状态;提供水电气缴费、法律援助等便民服务,专门开设了休息区、阅览室、母婴室等特色区域,安排专人帮助残疾人等特殊人群办理证照,还打造有占地面积约8600平方米的市民休闲广场。
C
社区治理改革篇
管理向服务转型 多元主体参与协同治理
我区在推行“网格立体化、主体多元化、服务社会化”的社区治理全新实践基础之上,升华和推进社区治理改革创新。
2015年4月16日,我区“三社联动”社会化参与机制建设被民政部确定为“2014年度中国社区治理十大创新成果”。而后,由民政部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司、民政部政策研究中心指导,中国社会治理研究会主办,区政府承办的“首届中国社区治理论坛”成功举行,我区社区治理模式受到与会专家好评。
如今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社区自治组织为主导、社区居民为主体,社区社会组织、志愿服务组织和驻区单位等多元主体参与的社区协同治理成为社区治理的“新常态”。
创新治理机制,实现社区治理满覆盖。我区探索社区治理改革,率先出台《关于深化社区治理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启动了“网格立体化、主体多元化、服务社会化”的社区治理改革实践。按《意见》要求,我区构建了社区治理的四级平台,即每个社区为一级平台;根据社区人口户数、院落性质、工作现状等因素,按照社区“两委”成员配备职数,将社区划成大块的管理区域即为二级平台;二级平台下的自治院落、物管小区、驻区单位即三级平台;三级平台中人口、户数较多的自治院落、物管小区可进一步划小单元即四级平台。
减轻社区负担,调动多元主体参与治理。按照我区社区治理创新的新要求,社区综合服务协管员的劳动关系调整到了社会组织,社区服务从过去的服务行政化向服务社会化转型。我区实施社区治理创新以来,社会组织等多元力量已经成为社区治理的重要力量,居民在家门口就可以享受到养老、助残等方面特色服务。各社区相继成立社会组织居民服务中心,指导和帮助社会组织参与社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
梳理社区清单,形成“三社互动”新局面。我区于2015年3月底出台《关于进一步明确社区两委职责依法推进社区治理创新的通知》,划清了“行政权力”与“自治权利”的界限,确保社区自治组织的社会主体地位得到充分尊重。凡属依法依规需社区居委会协助政府办理事项,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以确保社区将工作重心从承接大量行政事务转移到依法开展自治上。
D
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篇
树立“优进拙退”导向
破解“能上不能下”难题
我区一直致力于推进“干部能上能下”工作试点研究和创新实践,探索构建了一套涵盖“下”的标准、程序、管理等方面的制度措施,形成了干部“能上也能下”的常态,有效遏制了“庸懒散浮拖”等为官不为现象。
破解制度瓶颈,让干部“下”而有据。我区先后出台《武侯区委关于贯彻落实<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进一步规范选人用人工作的意见》等制度规定,形成了一个包括干部的选拔、任免、交流、回避、诫勉、教育、监督、考评、淘汰等系列制度,还梳理出了让干部“下”的4个通道,即问责处理、调整不适宜担任现职干部等方面,同时对调整不适宜担任现职干部的5种情形作出明确规范。
破解执行难题,让干部“下”而心服。区委组织部对不同部门、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分类设置考核指标和分类进行差异化考核,还在确定干部“该上还是该下”前,将年度考核情况作为重要参考,并结合经济审计、民主评议、廉政考察对干部的德、能、勤、绩、廉进行综合研判,同时始终保持严处“违纪之人”的高压态势。
破解管理难题,让干部“下”而不馁。本着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原则,我区对“下”来的干部在思想上多关心、工作上给平台、管理上不放松,鼓励干部“下”有所为,对“下”来的干部定期开展“N对1”谈心谈话,鼓励他们积极有为,对“下”的干部工作上给平台,同时出台了《关于切实加强管理充分发挥区管非领导职务干部作用的意见》,区委组织部及相关单位以严管促使“下”的干部守纪律、有作为。
E
权力公开透明运行篇
以制度固化试点成果
深化区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
我区作为全国“县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首批3个试点单位之一,“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如今区委进一步解放思想,以制度固化试点成果,推动了区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试点工作向纵深推进。
明确职权界定,按职定责明权。2015年以来,我区重点从“三重一大”、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等核心问题入手,以条目形式形成“三会职能簿”;制定完善区委常委《职位说明书》,做到区党政领导分工不交叉;在区委部门推行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风险点防控清单“三单”制度,实现事前可预防、事中可处置、事后可追责。
规范权力运行,优化制度行权。建立《区委常委一线问访制度》,采取“下到基层找议题”和“带着议题下基层”双轨并行的方式,确保民声听得到、议题定得准,同时结合“走基层”、“民情专递”等活动载体,从中汇总形成常委会议题;制定《区委常委会关于加强自身建设的意见》,完善《区委常委会议事规则》,从制度上杜绝常委成员“随大流”、主要领导“一言堂”;建立区委常委履职承诺制度和区委决策评估制度,全面评估决策执行的效果。
公开过程内容,扩大渠道晒权。加强新闻发言人队伍建设,及时公开区委、区政府重大决策部署,确保“让群众知晓零缺位”;制定《关于设立并规范权力运行党务公开日实施办法(试行)》,细化梳理“三重一大”等4个方面需公开内容,设立权力运行党务公开日,确保“给群众回应零搁置”;通过建立政务微博、政务微信“双微”政务厅,确保“与群众沟通零隔阂。”
建立制约机制,强化监督制权。区委常委轮流述职,接受全体党代表询问和民主测评;建立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网络管理平台和“三重一大”电子监管平台,全程监督区委重大决策情况,同时逐步探索形成以“两重点、三报告、双问责、双保障”为主要内容的同级监督模式;聘请16名权力公开运行特约监督员和514名廉情监督员,定期组织召开座谈会、情况通报会,同时建立领导接访制度,及时解决群众反映的权力公开等方面突出问题,还将第三方测评的评议结果纳入单位目标考核。
成都市武侯区人民政府2018-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