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热线:

微信

小程序

公众号

类别:18年信息学习案例

提出单位:**省**市编办

题目:编办工作信息第22期

资料提供时间:2018-06-14

目录

更多

抓住关键全力推进改革方案顺利实施——二论坚决打赢事业单位改革攻坚战 文章下载

抓住关键全力推进改革方案顺利实施——二论坚决打赢事业单位改革攻坚战

为推进事业单位改革,我省印发了《省直公益性事业单位优化整合方案》和《省直经营性事业单位转企改制组建企业集团方案》两个文件,这是根据党中央的决策部署,紧密结合我省实际研究制定的具体实施方案,是本次改革的总依据。全省上下必须严格按照这张“施工图”不折不扣地抓好落实,全力推进改革方案的顺利实施,打赢这场改革攻坚战。

事业单位改革尤如涉险滩、啃硬骨头,其中所涉及的问题千头万绪、错综复杂,尤其是一些改革覆盖人员广、职能调整大、跨越部门多,并且时间比较集中,稍有不慎就会影响整体改革进程,造成不良后果。因此,要保证改革方案顺利实施,还需明确方向、抓住关键。正所谓纲举则目张,把握住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要环节,疑难问题方可迎刃而解。

首先是要全面把握基本原则。必须把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贯穿改革全过程,要以党的政治优势引领改革、推进改革、完成改革,切实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确保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同步推进、同步落实。必须把坚持高质量发展贯穿改革全过程。深入落实新发展理念和“四个着力”“三个推进”,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对事业单位优化整合并赋予新职能,为“一带五基地”建设提供支撑保障。必须把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贯穿改革全过程。大力推进经营性事业单位转企改制,盘活国有资产,增强生机活力,实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平等竞争、自我发展。必须把坚持优化、协同、高效贯穿改革全过程。既要优化机构设置,又要优化职能配置,进一步明确职责定位;既要协同推进各部门之间的整合,又要妥善处理整合后事业单位与原主管部门之间的关系,搞好人员转隶工作衔接,做到流程通畅、提高效率。必须把坚持积极、稳妥、统筹推进贯穿改革全过程。统筹事业单位改革各项任务,周密制定方案,抓住重点环节,注重配套实施,做到任务统筹、方案统筹、进度统筹、力量统筹,形成改革合力。这“五个必须”是本次改革的基本原则,只有做到这“五个必须”才能使改革方向不偏、进度不慢、效果不减。

其次是应加快理顺管理体制。省直公益性事业单位承担着服务全面振兴的重要职能,也是事业单位改革的大头,这次进行了大幅度的优化整合,另外还新组建和跨部门整合组建了多家单位。这样的改革举措有利于整合资源资产,提高服务能力,激发创造活力。方向既定就要加快推进。要加快制定组建实施方案,形成“三定”规定,完善内设机构,尽早规范运行。部门内整合的事业单位,要捋清职能,进一步理顺主管部门和事业单位的关系。要乘改革东风,破除体制僵化、机制不活的束缚,抓紧建立新体制新机制。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要建立灵活高效的用人和分配激励机制,为下一步深化改革奠定基础。

同时还需积极培育市场主体。事企不分是过去一些经营性事业单位存在的一大问题。通过本次改革,要将经营性事业单位按照事企分开的要求转企改制,组建或并入企业集团,使之真正成为市场主体。在此过程中,一定要妥善做好清产核资、财务审计、资产评估等工作。改制后的企业和企业集团,要按照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要求,积极引入央企、民营资本等各类投资主体,通过控股、参股、收购、兼并等方式,进一步深化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要积极探索集团层面股权多元化,让企业机制更加灵活,更加适应市场需求。

“施工图”已经确定,大刀阔斧的改革进程已然启动。开弓没有回头箭,只要我们头脑清醒、校准航向、抓住关键,就一定能打赢事业单位改革这场攻坚战

辽宁日报2018-6-14

 

 

事业单位改革的实施意见发布(划重点) 文章下载

事业单位改革的实施意见发布(划重点)

今年,机构改革进行的轰轰烈烈。本次十三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中更是大刀阔斧的精简了国务院正部级机构8个,副部级机构7个,共15各部门。那机构改革后的实施又如何呢?黑龙江省就率先做出了反馈,印发《黑龙江省深化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实施意见》,对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及改革推进的时间进行了明确要求。下面就将印发文件要点整理节选,供关注这次机构改革的各位参考、学习。

改革目标

通过机构改革,大幅压缩事业单位机构编制规模,节约集约配置资源,提高使用效益。其中,省直事业单位机构总数原则上至少精简20%,事业单位内部机构总数原则上至少精简20%,事业编制总数原则上至少精简15%;市(地)、县(市)事业单位机构总数原则上至少精简10%,事业编制总数原则上至少精简10%。

省直各部门和市(地)、县(市)要自我加压,加大力度提高本部门本地区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精简比例。

改革任务

(一)全面压缩现有事业单位编制规模

机构编制规模与职能作用不匹配的事业单位,规模较大、公益职能有限、人浮于事现象严重的“虚大空”事业单位,长期大量空编的事业单位,要合理确定事业编制规模、压缩事业编制数量。

(二)大力精简事业单位机构数量

1. 清理撤销“空壳”事业单位。机构编制部门批准设立时间超过两年,但长期空编无人,组织机构空壳化、职能任务空心化、单位设立有名无实的“空壳”事业单位一律清理撤销,由主管部门负责“空壳”事业单位清理撤销后的相关事项处置。

2. 整合撤并“小散弱”事业单位。对设置过于分散、公益职能弱化、规模较小的事业单位,通过合并、撤销、合署办公等方式进行整合。

1

省直编制30名及以下单位、市(地)编制5名及以下单位、县(市)编制3名及以下单位要重点推进机构整合。

2

省直编制5名及以下单位原则上一律撤并,职能并入相同或相近单位。

3

通过整合撤并,省直各部门所属事业单位中,20名及以下编制规模的事业单位最多只能保留1个。

4

同一部门内部多个事业单位可探索实行一套后勤、财务等行政管理体系,也可探索实行合署办公模式。

3. 优化整合职能相同或相近事业单位。对同一部门内部职能相同或相近事业单位进行优化整合,按整合后单位职责任务确定合理的事业编制规模。在编人员较多,短时间无法消化到位的,可先核定编制,逐步到位。在编人员只出不进,待消化调整到合理编制规模后再落编进人。整合后,除按地域进行布局设置外,部门内部同一职能事业单位原则上只能保留1个。

4. 推进跨部门跨层级跨地域事业单位整合。

1

鼓励各领域不同隶属的同类单位跨部门跨层级跨地域整合,主管部门、事业单位要积极主动提出整合意见。鼓励有条件的市(地)、县(市)打破条块分割,以“强强联合”“优势互补”等方式跨区域整合设立事业单位。

2

按照分业推进原则,重点对科研、报刊、干部教育、培训疗养、地质勘查、工程勘察设计、检验检测认证、信息服务等部门重复设置、职责交叉、资源配置不合理的行业领域事业单位进行整合。国家或我省有市场化改革要求的,要按照要求进一步推进市场化改革。要通过跨部门跨层级跨地域整合,做大做强一批,转企改制一批,稳妥退出事业单位序列一批。

3

社保经办、社会经济调查等省直垂直管理的“条条”单位,具备条件的要下放管理权限,与地方同类或职能相近的“块块”单位整合设置。

5. 压缩事业单位内部机构数量。按照精干高效原则合理设置内部机构,实行“大处(科)室制”。非业务性内部机构应当综合设置,原则上不超过内部机构总数的20%。

(三)推进承担行政职能事业单位改革

1. 全面清理和剥离事业单位承担的行政职能。按照国家统一部署,结合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政府机构改革,将行政职能回归行政机关。重新明确行政职能回归后的事业单位职责类别等事项,工作任务不足的予以撤销或并入其他事业单位。

2. 整合优化行政执法资源。推进行政执法力量下沉,实行以市、县属地化执法为主的管理体制。省直原则上不再设置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执法队伍,确有必要设立的,要实行综合执法。

(四)推进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事业单位改革

1. 区分单位经营情况,按照《黑龙江省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事业单位改革的实施意见》要求分步推进改革。经济效益较好的,特别是已实行企业化管理的要先期转企改制;经济效益一般,但具有发展潜力、转制后能激发活力并正常经营的,要创造条件推进转企改制;人员、资产规模较小或无固定资产、转制后难以正常运转的,条件成熟的予以撤销;长期亏损、资不抵债、债权债务不清晰、历史遗留问题多的,要稳妥退出事业单位序列。

2. 鼓励具备条件的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事业单位进行部门内部整合或跨部门整合。解决资源配置中存在的大量人力和社会资源配置到事业单位等非生产部门的失衡问题,将资源更多地配置到创造社会财富的领域。

3. 积极推动具有资产资源事业单位、拥有大量非办公资产事业单位,以及其他具备条件的事业单位移交国资部门监管的国有企业管理,逐步实行企业化。

4. 推进“双法人”事业单位转企改制。以事业单位自身名义登记注册企业法人或取得经营资格,或100%出资举办企业的事业企业“双法人”事业单位要积极推进转企改制,注销事业单位法人资格,核销事业编制。

(五)推进公益类事业单位去市场化

1. 对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开展分类回头看。重新审定公益一类事业单位类别,以是否创收、是否有经营性收入作为区分公益一类、二类的界限,公益一类事业单位不得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包括举办企业),不得取得经营性收入。现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包括举办企业)或有经营收入的,一律不再保留公益一类类别。

2. 对公益二类事业单位从事的竞争性业务及收入进行清理规范。公益二类事业单位一律不得从事面向市场的竞争性业务并取得竞争性经营收入,其按规定和标准收取的经营性事业收入原则上纳入单位预算管理。以竞争性经营收入为主且无法剥离的,一律不再保留公益二类类别。对开展竞争性生产经营活动或具有较强生产经营能力的公益类事业单位推进市场化改革,将其纳入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事业单位改革范围,按照《黑龙江省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事业单位改革的实施意见》规定推进转制。

上述事业单位类别调整后,经费形式等涉及的相关机构编制事项相应进行调整。科研、文化创意等国家或我省另有政策规定的,按有关政策规定执行。

改革步骤

事业单位机构改革自本实施意见发布之日起实施。除承担行政职能事业单位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事业单位按国家和省确定的改革时间表推进外,2018年全面完成“空壳”单位撤销、“小散弱”单位撤并、部门内部单位整合、内部机构数量压缩,以及公益类事业单位去市场化等工作,2019年全面完成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工作,具体步骤如下。

部门上报(2018年3—5月)

各事业单位主管部门(含党委和政府直属事业单位,下同)对本部门所属事业单位(含直属事业单位自身)进行调查摸底,研究论证,提出所属事业单位机构改革总体方案及所属事业单位基本情况(包括名称、类别、编制数、实有人数、办公地址、占地面积、建筑面积、试验设备等资产价值、债权债务、经营收入、办企情况等),上报同级编委(所属事业单位机构数30个及以下的部门,3月底前上报方案;31—40个的部门,4月底前上报方案;41个及以上的部门,5月底前上报方案)。其中,机构撤销的,要说明资产及债权债务处置、在编人员安置及离退休人员管理等意见;机构整合的,要说明整合后事业单位名称、类别、职能等情况,重点说明能够减少压缩的编制数量;编制压缩的,要说明编制减少压缩的数量和需调整的其他机构编制事项。

核准审批(2018年6—10月)

机构编制部门会同财政、审计、相关行业体制改革牵头部门等,审核各事业单位主管部门呈报的改革方案,提出意见上报同级编委审批。厅级机构等重大改革事项报省编委审批。涉及省委及中央事权的,按要求报省委及中央审批。

组织实施(2018年11月—2019年12月)

各事业单位主管部门组织实施经批准的各部门所属事业单位机构改革方案,行业体制改革牵头部门配合各事业单位主管部门组织实施本行业领域涉及的事业单位机构改革方案。

以上各项工作任务,条件成熟的可提前上报推进实施。

有关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

(二)明确改革分工。

行业体制改革牵头部门负责行业体制改革涉及的事业单位资源整合与机构改革工作,研究提出相关行业领域事业单位整合优化、合理布局的总体意见,配合事业单位主管部门研究制定行业领域事业单位改革方案。其中,科技部门负责科研事业单位资源整合与机构改革,宣传及新闻出版广电部门负责报刊社资源整合与机构改革,组织、人社部门负责干部教育单位资源整合与机构改革,人社部门负责社保经办单位资源整合与机构改革,财政部门负责培训疗养单位资源整合与机构改革,发改部门负责信息服务单位资源整合与机构改革,国土资源部门负责地质勘查单位资源整合与机构改革,住建部门负责工程勘察设计单位资源整合与机构改革,质监部门负责检验检测认证单位资源整合与机构改革,教育部门负责本科高校、大中专院校(含高职院校)资源整合与机构改革,卫生计生部门负责医疗卫生服务单位资源整合与机构改革,统计部门负责社会经济调查单位资源整合与机构改革。

(三)落实相关政策。

各地各部门要按照改革精神,对涉改事业单位在改革期间实行机构编制冻结和干部人事冻结。改革涉及的人员安置问题,原则上“人随职能走”,按照国家和我省现行事业单位改革人员安置政策意见执行。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离岗创业按照国家支持鼓励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创新创业和我省专业技术人员离岗创业的有关政策规定执行。改革涉及的国有资产管理问题,继续按照《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黑龙江省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有关配套文件的通知》《黑龙江省财政厅关于印发〈黑龙江省省直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事业单位改革中国有资产管理的若干规定〉的通知》等有关政策规定执行。

(四)做好宣传引导。

(五)严明工作纪律。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2018-6-11

 

 

首批聚焦15项“硬骨头”任务 成都自贸试验区探索深化改革 文章下载

首批聚焦15项“硬骨头”任务 成都自贸试验区探索深化改革

6月2日,成都市召开对外开放大会,提出“高水平打造西部国际门户枢纽,加快建设‘一带一路’开放高地”的战略目标。作为国家改革开放试验田,成都自由贸易试验区在成都市对外开放过程中占据重要地位。

6月8日,成都市自贸试验区管委会召开媒体通气会,封面新闻记者从会上获悉,成都市自贸试验区率先在全国制定实施“硬骨头”改革攻坚行动计划,主要涉及自贸区内跨部门跨领域、系统性集成性强的重大改革试验。

成都市自贸办的相关负责人表示,首批公布的15项“硬骨头”改革任务重点探索了对外战略通道建设、国际投资贸易平台建设、营商环境优化和激活全球创新要素4个方面,目前已开始部分改革任务的探索工作。

首批15项攻坚任务

聚焦5大领域

15项任务具体包含哪些内容?记者了解到,在国际战略通道建设上,首批改革任务将目光放在了国际班列对外互联互通的便利度上,确定了深化国际班列多式联运“一单制”改革、拓展国际班列“集拼集运”、国际班列通关便利化合作等3项改革任务。

在国际投资贸易平台建设上,成都市自贸试验区聚焦扩大双向对外开放,确定了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标准版)”升级叠加增值服务、双流航空保税维修基地、出口产品低碳认证标准和服务体系3项改革试验任务。

良好的营商环境是吸引企业落户的标准之一。在提升营商环境的法制化、国际化和便利化的过程中,成都确定了探索设立法定机构、自贸试验区内产业功能区“多规合一”试点、自贸试验区内产业功能区“多评合一”试点、建成市场主体智慧监管平台、企业简易注销登记、商业保理监管体系建设、探索国际社区建设新模式等7项改革试验任务。

同时,成都市自贸试验区确定了实施开展全球顶级科技园区合伙人计划,力争在整合全球创新创业要素方面打造全国领先的“成都样板”。

记者了解到,成都还将学习借鉴香港、迪拜、新加坡等国际先进的自由贸易港建设经验,探索研究内陆自由贸易港。下一步,将围绕制度创新,开展区域功能规划和制定框架研究。

探索多式联运“一单制”改革

后续将实行动态增补

在成都国际铁路港,几乎每天都有国际班列从这里驶出。据数据显示,2017年全年,成都国际班列开行达1,012列,位居全国第一。

但随着贸易量扩大,问题也随之浮现。在陆路国际贸易中,参与货物运输的市场主体很多,运单标准不统一。因此,运单并不能作为提货时的唯一凭证,不能证明企业对货物的所有权,无法通过质押获得融资。以平行汽车贸易商为例,过去则需要全额支付货款,对中小型外贸企业压力过大。

2017年4月1日,四川自贸试验区挂牌,开始试点签发具备物权凭证性质的多式联运提单,探索多式联运“一单制”,首次实现国外国内段铁路运输的整合。四川自贸试验区青白江片区的相关负责人表示,截止目前,已开出了超过100张多式联运提单。“一单制”改革,也被评为2017年全国自贸试验区十大案例之一。

据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成都自贸试验区内新增企业达2.9万户,新增注册资本3976.2亿元,90%集中在高端服务业领域,成都自贸试验区正逐步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集聚地。

目前,成都市自贸试验区已开始实施改革任务。“‘硬骨头’任务并非一成不变。”市自贸办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改革任务的推进,自贸办将定期对外公布试验动态,结合成都对外开放实际,动态增补最新改革任务,分期分批实施改革。

封面新闻2018-6-8

 

 

天津市编办: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 开创新时代机构编制工作新局面 文章下载

天津市编办: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 开创新时代机构编制工作新局面

党的十九大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对新时代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作出了全面部署。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机构编制部门要以实际行动抓好贯彻落实,奋力开创新时代机构编制工作新局面。

一、深刻领会党的十九大精神,把握新时代新特征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时代,是勠力同心、奋力圆梦的时代。必须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一重大政治论断,深刻理解新时代新特征,为推进机构和行政体制改革工作做好思想准备、理论准备和实践准备。

(一)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举旗定向、谋篇布局,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一系列重大改革,各领域改革“四梁八柱”的主体框架稳固搭建,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五年来的成就是全方位的、开创性的,五年来的变革是深层次的、根本性的。这些伟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对行政体制改革和机构编制工作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二)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新变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从社会需求看,我们不久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从社会生产看,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更加突出的问题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这已经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必须认识到,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行政体制改革和机构编制工作提出了新要求。

(三)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进行艰辛理论探索,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报告用“八个明确”概括了这一思想的主要内容,提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并概括为“十四个坚持”。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在行政体制改革和机构编制工作中全面准确贯彻落实。

(四)提出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新使命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必须深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必须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作用,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行政体制改革和机构编制工作必须紧紧围绕实现党的历史使命,为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提供坚强的体制编制保障。

(五)规划了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新目标

从党的十九大到党的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我们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党的十九大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分为两个阶段来安排: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新时期机构编制工作必须按照这一战略部署,统筹各项行政体制和机构改革,分阶段、分步骤稳步推进。

二、对照党的十九大精神要求,明确工作新目标新任务

党的十九大对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作出重大战略部署,明确了新时代深化机构和行政体制改革工作的新目标新任务,提出了进一步创新、完善、深化体制改革和健全、完善有关体系的任务,要认真研究,主动担当作为,切实贯彻落实好各项重要决策部署。

(一)围绕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目标,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体制机制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要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完善坚持党的领导的体制机制,提高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实现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监察全覆盖。

(二)围绕贯彻新发展理念的目标,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要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着力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类规定和做法。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打破行政性垄断。深化投融资体制、税收制度改革和金融体制改革。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三)围绕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深化机构和行政体制改革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完善人大专门委员会设置,优化人大常委会和专门委员会组成人员结构。深化机构和行政体制改革。统筹考虑各类机构设置,科学配置党政部门及内设机构权力、明确职责。统筹使用各类编制资源,形成科学合理的管理体制,完善国家机构组织法。转变政府职能,深化简政放权,创新监管方式,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赋予省级及以下政府更多自主权。在省市县对职能相近的党政机关探索合并设立或合署办公。深化事业单位改革,强化公益属性,推进政事分开、事企分开、管办分离。

(四)围绕为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目标,深化分领域专项改革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必须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保证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一是全面建成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二是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三是深化教育改革,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四是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五是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加快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六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加快构建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体制机制。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七是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构建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设立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自然生态监管机构,完善生态环境管理制度。

(五)围绕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目标,建设法治政府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健全依法决策机制,构建决策科学、执行坚决、监督有力的权力运行机制。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成立中央全面依法治国领导小组,加强对法治中国建设的统一领导。

三、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推出实措施

进入新时代,机构编制工作面对新目标新任务,面临新机遇和新挑战,必须有新气象新作为,全力推动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地生根。

(一)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上做文章

“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深化机构和行政体制改革、加强机构编制管理,必须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切实增强“四个意识”,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自觉在思想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确保机构编制工作始终向党中央重大战略部署看齐。要始终服务于党领导下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紧紧围绕改革发展稳定总目标,在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谋篇布局、持续发力,制定和推进合乎时代发展、合乎人民利益的改革措施,不断释放改革红利,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为新时代治国理政实践做出贡献。

(二)在改革创新、主动作为上做文章

新时代机构和行政体制改革时间紧、任务重、压力大,不会一帆风顺、一蹴而就。这就需要有打硬仗、啃硬骨头的思想准备,弘扬新时代改革精神,勇于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敢于破除一切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坚持把机构和行政体制改革进行到底。要紧紧围绕改革新目标新任务,对标对表,深入调查研究,超前谋划工作,细化职责分工,制定详细的时间表、路线图,强化督导落实,确保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地生根。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更高的境界、更优的作风、更强的本领、更好的精神状态,自觉投身改革创新潮流,锐意进取,扎实工作,贯彻新发展理念,勇于化解各类矛盾、战胜艰难险阻、创造性推动工作。

(三)在建设队伍、增强本领上做文章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深化对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认识,深化对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全面性认识,深化对新时代机构和行政体制改革的规律性认识。要突出党建对机构编制工作的引领作用,按照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加强机构编制队伍建设,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提高政治站位,锤炼过硬政治素质,正风肃纪,打造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机构编制队伍。要立足新时代新任务新要求,增强紧迫感危机感,着眼本领高强,不断增强学习提高、改革创新、狠抓落实等本领,提升做好新时代机构和行政体制改革、编制管理履职能力,努力开创新时代机构改革和编制管理工作新局面。

中国机构改革与管理2018-6-9

 

 

全面深化改革创新 体制机制创新释放发展活力 文章下载

全面深化改革创新 体制机制创新释放发展活力

深化投融资改革,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基础设施等民生项目的建设和运营,成立西部地区首只区(市)县级政府主导的产业基金;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全区行政许可审批100%;深化社区治理改革,“三社联动”社会化参与机制建设被民政部确定为中国社区治理十大创新成果;深化干部人事改革,形成了干部“能上也能下”的常态……

自成都市委十二届三次全会吹响全面深化改革的“集结号”以来,按照成都市委十二届三次全会精神指引,我区出台《区委关于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 深化改革创新推动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意见》,着力推动产业发展、城市建设、科技创新、社会治理、民生服务大提升,掀起了“现代武侯、品质武侯、创新武侯、法治武侯、幸福武侯”的建设热潮,如今我区在投融资、政务服务、社区治理等方面分享到了改革创新的红利,改革的“设计图”从“施工图”变成了“实物量”。

A

投融资改革篇

深化投融资改革 激活社会资本活力

当前,要加速城市发展亟待破解“钱从哪里来”的资金瓶颈,破解这一难题离不开深化投融资改革。如今我区利用社会资本已经撬动了两条快速出城通道和七里安居房等项目的建设,还成立了西部地区首只区(市)县级政府主导的产业基金,同时加速了国有企业证券化的步伐。

激活社会资本

率先探索PPP模式

2015年年初,区委在党代会上明确,引导和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基础设施、保障性住房、棚户区(危旧房)等领域以及健康、养老等服务业的建设和运营。

为了减轻政府的财政压力,又能确保惠民项目的如期推进,我区创新运用PPP模式,通过充分利用民间资本,启动了总投资约5亿元的两条出城快速通道的建设。

据区发改局局长邓旭介绍,过去,民生项目建设全靠政府投资,政府要在短时期内投入大量的资金不现实,为此我区创新投融资改革,借助社会资本撬动了一批民生惠民项目。

如今连接红牌楼商圈和武侯新城的两条出城快速通道已见雏形,完成了主桥桩基承台,确保两条出城快速通道于2016年 3月底基本形成通车能力,还利用社会资本已经撬动了两条快速出城通道和七里安居房等项目的建设。

破解资金难题

率先成立发展基金

我区创新投融资改革,积极调动社会资本参与城市发展。2015年12月中旬,我区举行武侯科技产业发展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武侯科技产业发展基金管理公司”)成立仪式,标志着西部地区首只区(市)县级政府主导的产业基金正式投入运行。当天,武侯科技产业发展基金管理公司获得银行授信金额高达300亿元,这些资金将用于武侯区内的城市更新、产业发展、民生改善、科技驱动等重要领域和重大项目建设。

据邓旭介绍,以后,我们在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产业转型升级、公共服务供给等重要领域和重大项目建设方面,武侯科技产业发展基金将全面保证政府在推进城市发展中面临的资金需求。

武侯工业园投资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谢勇出任武侯科技产业发展基金管理公司董事,他表示,武侯科技产业发展基金管理公司由我区国有独资公司代表政府引入社会资本共同设立,公司主要出资方还包括首钢集团旗下专业基金管理公司等国有资本。

据谢勇介绍,科技产业发展基金的资金主要来自银行,这也充分表示银行机构对武侯区城市发展的充分信任,与此同时该基金由政府主导,用于武侯区的城市发展需要,区属国有公司对资金使用拥有一票否决权,将避免出现资金安全等方面隐患。

另据邓旭介绍,我区积极探索投融资改革,出台了《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暂行管理办法》,实现了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建章立制,武侯科技产业发展基金的设立将从根本意义上破解政府推进城市发展的资金难题,以后政府将不再投入相应资金,而城市建设依然会驶入发展快车道。

深化国企改革

推动国有企业上市

我区积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在全市率先实施国有企业证券化,从而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为此,该区发改局成立了国有企业上市课题组,对全区国有资产进行了梳理评估。

“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国有企业体制改革,积极推动国有企业上市,将集中全区的国有优质资源,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据谢勇介绍,去年年底,我区已经完成了国有企业的股权划转和增值扩股等方面工作,将积极争取早日在“新三板”上市。

我区积极推动国有企业上市,同时为区内民营企业上市搭建条件,相继出台了民营企业上市的奖励办法等制度,如今迎来了民营企业“上市潮”。据了解,2012年,我区内仅有川大智胜、利君等6家上市公司,然而仅2015年就新增环能德美、日机密封等13家上市公司。

B

行政审批改革篇

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全区行政许可审批100%集中

“原政务服务大厅面积狭小,不仅阻碍了行政审批的现代化和智能化,同时造成行政审批事项只能实现相对集中,不能完全避免市民办证来回‘跑路’……”

2015年10月8日,我区政务服务中心在新址闪亮登场,拥有2100余个地下停车位、9000余平方米办证大厅的武侯区新政务服务中心将创下数个第一,比如将成为全省首个引入智能化工位系统和无声呼叫系统的政务服务中心。

大数据服务政务,行政许可审批100%集中。区政务服务中心实现了全区行政许可审批和相关行政服务事项办理的100%集中,彻底实现一个窗口办结行政审批事项。该中心还利用大数据等信息化技术,办事群众通过登录政务大厅WiFi系统,可以享受电子样单、自助查询、在线预约排号等方面服务;打造了升级版的3D实景办证大厅,市民登录3D实景办证大厅,可以实现24小时直观地找到办证的地点,享受到电子办事指南、在线咨询、取件通知等方面服务;打造了提供24小时服务的政务服务呼叫中心96166,可以帮助市民立马解决办事中遇到的问题;打造有无声呼叫系统,市民只要完成手机注册就可以查询到办件的状态。

实施流程再造,优化政务服务。区政务服务中心相继推出订单式服务和延时服务等特色服务,市民通过下载手机APP、呼叫中心、微信等手段,可远程在线下行政审批订单;打造了一套智能化工位系统,办证人员分配一个单独的虚拟工号,便于涉及到的审批部门实现数据共享,监管办证工作人员的工作状态;提供水电气缴费、法律援助等便民服务,专门开设了休息区、阅览室、母婴室等特色区域,安排专人帮助残疾人等特殊人群办理证照,还打造有占地面积约8600平方米的市民休闲广场。

C

社区治理改革篇

管理向服务转型 多元主体参与协同治理

我区在推行“网格立体化、主体多元化、服务社会化”的社区治理全新实践基础之上,升华和推进社区治理改革创新。

2015年4月16日,我区“三社联动”社会化参与机制建设被民政部确定为“2014年度中国社区治理十大创新成果”。而后,由民政部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司、民政部政策研究中心指导,中国社会治理研究会主办,区政府承办的“首届中国社区治理论坛”成功举行,我区社区治理模式受到与会专家好评。

如今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社区自治组织为主导、社区居民为主体,社区社会组织、志愿服务组织和驻区单位等多元主体参与的社区协同治理成为社区治理的“新常态”。

创新治理机制,实现社区治理满覆盖。我区探索社区治理改革,率先出台《关于深化社区治理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启动了“网格立体化、主体多元化、服务社会化”的社区治理改革实践。按《意见》要求,我区构建了社区治理的四级平台,即每个社区为一级平台;根据社区人口户数、院落性质、工作现状等因素,按照社区“两委”成员配备职数,将社区划成大块的管理区域即为二级平台;二级平台下的自治院落、物管小区、驻区单位即三级平台;三级平台中人口、户数较多的自治院落、物管小区可进一步划小单元即四级平台。

减轻社区负担,调动多元主体参与治理。按照我区社区治理创新的新要求,社区综合服务协管员的劳动关系调整到了社会组织,社区服务从过去的服务行政化向服务社会化转型。我区实施社区治理创新以来,社会组织等多元力量已经成为社区治理的重要力量,居民在家门口就可以享受到养老、助残等方面特色服务。各社区相继成立社会组织居民服务中心,指导和帮助社会组织参与社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

梳理社区清单,形成“三社互动”新局面。我区于2015年3月底出台《关于进一步明确社区两委职责依法推进社区治理创新的通知》,划清了“行政权力”与“自治权利”的界限,确保社区自治组织的社会主体地位得到充分尊重。凡属依法依规需社区居委会协助政府办理事项,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以确保社区将工作重心从承接大量行政事务转移到依法开展自治上。

D

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篇

树立“优进拙退”导向

破解“能上不能下”难题

我区一直致力于推进“干部能上能下”工作试点研究和创新实践,探索构建了一套涵盖“下”的标准、程序、管理等方面的制度措施,形成了干部“能上也能下”的常态,有效遏制了“庸懒散浮拖”等为官不为现象。

破解制度瓶颈,让干部“下”而有据。我区先后出台《武侯区委关于贯彻落实<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进一步规范选人用人工作的意见》等制度规定,形成了一个包括干部的选拔、任免、交流、回避、诫勉、教育、监督、考评、淘汰等系列制度,还梳理出了让干部“下”的4个通道,即问责处理、调整不适宜担任现职干部等方面,同时对调整不适宜担任现职干部的5种情形作出明确规范。

破解执行难题,让干部“下”而心服。区委组织部对不同部门、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分类设置考核指标和分类进行差异化考核,还在确定干部“该上还是该下”前,将年度考核情况作为重要参考,并结合经济审计、民主评议、廉政考察对干部的德、能、勤、绩、廉进行综合研判,同时始终保持严处“违纪之人”的高压态势。

破解管理难题,让干部“下”而不馁。本着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原则,我区对“下”来的干部在思想上多关心、工作上给平台、管理上不放松,鼓励干部“下”有所为,对“下”来的干部定期开展“N对1”谈心谈话,鼓励他们积极有为,对“下”的干部工作上给平台,同时出台了《关于切实加强管理充分发挥区管非领导职务干部作用的意见》,区委组织部及相关单位以严管促使“下”的干部守纪律、有作为。

E

权力公开透明运行篇

以制度固化试点成果

深化区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

我区作为全国“县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首批3个试点单位之一,“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如今区委进一步解放思想,以制度固化试点成果,推动了区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试点工作向纵深推进。

明确职权界定,按职定责明权。2015年以来,我区重点从“三重一大”、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等核心问题入手,以条目形式形成“三会职能簿”;制定完善区委常委《职位说明书》,做到区党政领导分工不交叉;在区委部门推行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风险点防控清单“三单”制度,实现事前可预防、事中可处置、事后可追责。

规范权力运行,优化制度行权。建立《区委常委一线问访制度》,采取“下到基层找议题”和“带着议题下基层”双轨并行的方式,确保民声听得到、议题定得准,同时结合“走基层”、“民情专递”等活动载体,从中汇总形成常委会议题;制定《区委常委会关于加强自身建设的意见》,完善《区委常委会议事规则》,从制度上杜绝常委成员“随大流”、主要领导“一言堂”;建立区委常委履职承诺制度和区委决策评估制度,全面评估决策执行的效果。

公开过程内容,扩大渠道晒权。加强新闻发言人队伍建设,及时公开区委、区政府重大决策部署,确保“让群众知晓零缺位”;制定《关于设立并规范权力运行党务公开日实施办法(试行)》,细化梳理“三重一大”等4个方面需公开内容,设立权力运行党务公开日,确保“给群众回应零搁置”;通过建立政务微博、政务微信“双微”政务厅,确保“与群众沟通零隔阂。”

建立制约机制,强化监督制权。区委常委轮流述职,接受全体党代表询问和民主测评;建立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网络管理平台和“三重一大”电子监管平台,全程监督区委重大决策情况,同时逐步探索形成以“两重点、三报告、双问责、双保障”为主要内容的同级监督模式;聘请16名权力公开运行特约监督员和514名廉情监督员,定期组织召开座谈会、情况通报会,同时建立领导接访制度,及时解决群众反映的权力公开等方面突出问题,还将第三方测评的评议结果纳入单位目标考核。

成都市武侯区人民政府2018-6-14

 

 

加快推进事业单位改革 文章下载

加快推进事业单位改革

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深化事业单位改革,强化公益属性,推进政事分开、事企分开、管办分离。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对加快推进事业单位改革进一步作出全面部署,为我们加快推进事业单位改革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充分认识加快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重大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事业单位改革,各级党委、政府精心组织、扎实推进,在全国范围内完成了事业单位清理规范和分类,根据不同事业单位特点实施分类管理和改革,在推进政事分开、事企分开、强化公益属性等方面取得重大成果,在守住财政供养人员只减不增底线的同时,调整布局结构、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运行效率,有力促进了公益事业健康发展。但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提出的新要求新挑战,面对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我国公益服务发展仍然不平衡不充分,事业单位定位不准、职能不清、效率不高等问题依然存在。我们要充分认识加快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重大意义,将事业单位改革不断向前推进。

加快推进事业单位改革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任务。目前,我国有事业单位110多万个、从业人员3000多万人,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公益服务、为各级党政机关提供支持保障,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重要特征。切实管好、用好这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大力创新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积极完善公益事业发展制度体系,不断提高公益服务质量和效率,充分发挥对各个领域改革的体制支撑和保障作用,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加快推进事业单位改革是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推动公益事业平衡充分发展的迫切需要。习近平同志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变化,人民群众期盼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对公益事业的要求更高、更多样。通过改革解决好公益事业布局结构不合理、资源配置不均衡、质量效率不高的问题,可以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加快推进事业单位改革是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动力。习近平同志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事业单位集中了我国2/3以上的专业技术人才,广泛分布在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各个领域。通过深化改革、转变体制机制,充分调动专业技术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最大限度释放其创新创造活力,对于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准确把握加快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基本要求

加快推进事业单位改革,要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始终坚定“四个自信”,统一思想、统一行动,准确把握这一改革的基本要求。

切实加强党对事业单位改革的领导,确保党中央改革精神的贯彻落实。事业单位改革涉及体制机制调整,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任务十分艰巨。要深刻领会习近平同志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思想,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不折不扣地把中央改革决策部署落实到位。要确保事业单位改革始终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推进,确保党的领导得到全面贯彻,就必须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以党的政治优势引领和推进改革。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在公益服务方面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事业单位改革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公益事业更好更快发展,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要始终把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作为衡量标准,以人民需求为导向,大力完善公益服务供给体系,让改革成果真正惠及全体人民。

坚持新发展理念,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事业单位改革必须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要更好发挥政府在公益服务提供中的主导作用,将精力更多集中在基本公共服务领域,切实发挥保基本、兜底线、促公平的作用,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对于非基本公共服务,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能交给市场的交给市场,并完善相关扶持政策,为社会资本投资创造良好环境,调动各方积极性,推动相关产业加快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服务需求。

坚持优化协同高效,增强事业单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事业单位改革必须结合其自身的特点推进,优化机构设置,明确功能定位,强化公益属性。要与教科文卫等行业体制改革协调推进,重在统筹兼顾,协调解决涉及的基础性、共同性和衔接性问题,与行业体制改革形成协同推进的强大合力。事业单位改革本身就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统筹谋划、顶层设计、配套实施,不断完善机构编制、人事管理、收入分配、社会保险、财政支持等政策,确保改革顺利实施。要理顺事业单位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提高其服务质量和效率,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按照《决定》部署加快推进事业单位改革

要结合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立足当前、着眼长远,解决制约事业单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在关键领域和重点环节取得更大突破。

全面推进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改革。《决定》提出,全面推进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改革,理顺政事关系,实现政事分开,不再设立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事业单位定位在公益服务,如果承担行政职能,势必成为“二政府”,造成政事职责边界模糊、行政职能体外循环,降低行政效能,提高制度成本,加重企业和群众负担,与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要求不相符合。通过改革将事业单位承担的行政职能回归行政机关,实现政事分开,避免政出多门,有利于政府提高行政效能,更好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生态环境保护等职责。按照《决定》,党中央将对地方机构改革作出部署。中央和地方各级所属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改革都要纳入机构改革,统筹推进、同步实施。改革必须始终把握政事分开这条主线,进一步理顺机关与事业单位的关系,实现行政职能回归行政机构。要坚持能转职能的不转机构,确需转机构的要综合设置,完善职能配置,提高行政效能。

加大从事经营活动事业单位改革力度。《决定》提出,加大从事经营活动事业单位改革力度,推进事企分开。这些单位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建立起来的,大多是宾馆、招待所、咨询中心等竞争性领域的机构,戴着事业单位的“帽子”开展经营活动。它们普遍存在管理体制不顺、竞争意识不强、运行机制不活、经济效益不高的问题,要严格按照事企分开的原则,将其真正转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平等竞争、自我发展的市场主体,激发内生发展动力,增强市场竞争力,提高国有资本运营效率。同时,要坚持稳中求进,严格机构编制、财政管理等政策,依法依规依纪有序推进改革。

区分情况实施公益类事业单位改革。《决定》提出,区分情况实施公益类事业单位改革,面向社会提供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理顺同主管部门的关系,逐步推进管办分离,强化公益属性,破除逐利机制;主要为机关提供支持保障的事业单位,优化职能和人员结构,同机关统筹管理。公益类是事业单位的大头,是改革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这类事业单位情况比较复杂,需要区分情况、精准施策。面向社会提供公益服务和为机关提供支持保障的事业单位差异较大,基本功能不同,服务对象不同,运行机制不同,面临的问题不同,改革重点也不同,需要区分情况实施不同的改革举措。

面向社会提供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主要定位在向社会公众提供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公益服务,具有较强的专业性、技术性、服务性,但政事不分、管办不分,体制不顺、机制不活、效率不高问题突出。改革重点是创新体制机制,理顺同主管部门的关系,强化公益属性。一是去行政化,逐步推进管办分离。着力构建新型政事关系,将行业管理职责和事业单位举办职责相对分离,行业部门重在抓好规划、政策和行业监管,减少对具体事业单位的微观管理和不当干预,落实事业单位自主权;事业单位重在强化自身管理能力,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满足人民群众的服务需求。二是去营利性,强化公益属性。公益属性是事业单位的本质属性,公益服务是事业单位的主要任务,无论怎么改都要回归本位。除党中央、国务院赋予特殊职能的以外,政府举办的公益性事业单位要禁止投资办企业,禁止开展竞争性经营活动,同时完善财政、人事、收入分配等各项政策,使其真正回归本业。

为机关提供支持保障的事业单位,主要承担为党和国家机构履行职责提供决策支持及技术性、辅助性的保障工作,与机关业务密不可分,但存在机构臃肿、定位不清、管理不规范、效率不高问题。改革的重点是明确功能定位,逐步压缩规模,实行严格管理。要规范运行行为,明确与党政机关的边界,不得以机关名义面向社会实施公共事务管理;明确与市场的边界,禁止开展经营活动和有偿中介服务,不能以政府的影响力参与或干预市场竞争;明确与面向社会提供公益服务事业单位的边界,只承担为机关提供支持保障的职能。通过改革逐步整合机构、精简编制、形成精干高效的队伍,与机关统筹管理,实行更加严格的机构编制控制,严格规范职能,并逐步建立完善与其相适应的人事管理、财政支持等政策。

全面加强事业单位党的建设

《决定》提出,全面加强事业单位党的建设,完善事业单位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事业单位量大面广,直接面对基层、服务民生,是我们党的重要执政基础。实践证明,我国公益事业取得长足发展,根本在于党的坚强领导。只有在党的领导下,事业单位才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为人民提供更好的服务。

要在事业单位建立健全党的领导体制,保障党组织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充分发挥,真正将党的领导融入事业单位治理的各个环节,切实提高党组织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要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事业单位中得到不折不扣的贯彻执行。要落实好从严治党要求,确保事业单位党员、干部遵守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

济南市槐荫区编办2018-6-14

 

 

念好全面深化改革“四字诀” 文章下载

念好全面深化改革“四字诀”

40年改革开放,深刻改变了中国,也深刻影响了世界。今天,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工业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综合实力明显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不断改善;同时,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超过30%,给各国人民带来诸多实惠,世界越来越关注中国。

改革开放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我们党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全面深化改革必然会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必将为世界繁荣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坚定不移推进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干部应念好进、敢、能、实“四字诀”,在不断寻求改革新突破上下实招、见真章。

把准“进”的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伴随一系列具有标志性、关键性、引领性的改革措施落地生根,群众的“获得感”、民生的“升级版”给新一轮“改革赶考”打出了高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放管服”改革、户籍制度改革、公立医院改革等举措密集出台、强势推进,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让人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但全面深化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只有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更加强化目标导向、问题导向、成果导向,才能把好改革的“方向盘”,找准新突破的切入点。领导干部应带头发挥党的领导这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坚持以全面创新改革试验为统领,锁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国企国资改革、机构和行政体制改革、科技体制改革等重点,持续加大攻坚力度,充分释放重点领域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落一子而活全盘”的关键作用,做到积小胜为大胜,不断把全面深化改革引向深入。

强化“敢”的担当。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改革推进到今天,比认识更重要的是决心,比方法更关键的是担当。有的地区和部门谈改革的呼声大、抓落实的力度小,与一些先行改革、狠抓改革地区的经济发展差距仍然不小,甚至有被拉大的危险。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领导干部的担当意识、担当精神不够强,导致改革的魄力、步子不够大,各方面的活力、动力还没有被彻底激发出来。全面深化改革越是到攻坚期、深水区,越需要破常规、闯雷区、动奶酪,决不能瞻前顾后、畏首畏尾。各级领导干部尤其是“一把手”要坚决破除拘泥常规、跟随大流、按部就班的思维定式,进一步突破利益固化藩篱、打破体制机制束缚,勇于担当、敢于负责,切实发挥好“领头雁”作用;要以壮士断腕的勇气、破釜沉舟的决心,带领人民群众撸起袖子加油干、众志成城同心干,切实啃下硬骨头、蹚过深水区、打好攻坚战。

练就“能”的本领。把全面深化改革引向深入,需要一批不仅敢于担当、更善于担当的行家里手。面对复杂繁重的新形势、新任务,面对层出不穷的新情况、新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反复指出的“本领恐慌”是实实在在存在的。目前,党的干部队伍整体上是好的,在领导全面深化改革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升。但也应看到,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有的地区和部门的干部长于抓经济,短于抓管理;习惯于抓单一项目,不擅长抓综合性工作,等等。如果靠老套路、老办法,走老路子,全面深化改革就会止步不前,经济转型发展也就无从谈起。领导干部要以强烈的危机感、紧迫感,练就“能”的本领,关键要提高驾驭新局面的能力、增强解决新问题的本领,真正练就“几把刷子”,成为破解改革发展稳定难题的行家里手,切实以能力的提高、本领的增强来更好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锤炼“实”的作风。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也是一场深刻复杂的革命,必须锤炼“实”的作风,以真抓促落实、以实干求实效。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取得巨大成就,给人民群众带来更多获得感,但社会上仍存在质疑改革的论调:有人说改革并未触及实质问题,实际上是在“空转”。很显然,这一论调是错误的,也是与事实不符的。但是,领导干部对此应正确对待、科学分析,更应看到在现实中,确实有少数领导干部认识不到位、抓工作不实,为官不为,甚至从小团体利益、局部利益出发对中央改革决策部署搞变通、打折扣,致使改革变形走样,损害了改革声誉和党的形象。关于全面深化改革,习近平总书记讲得最多的内容之一就是落实、督查。全面深化改革是硬任务,来不得半点虚功,必须务实功、重实绩、求实效;坚决反对阳奉阴违搞“忽悠”、虚以应付搞“顺溜”、逃避矛盾搞“开溜”。领导干部既要当改革者,又要当实干家,切实把“事事马上办、人人钉钉子、个个敢担当”的要求,把“不为不办找理由、只为办好想办法”的承诺,落实到一项项工作的部署、执行中去,扎扎实实推进各项改革任务落地生根、取得实效。

经济日报2018-6-14

 

 

经济体制改革“重头戏”,看淮安如何全面深化改革 文章下载

经济体制改革“重头戏”,看淮安如何全面深化改革

6月6日下午,《淮安市政府2018年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工作意见》新闻发布会召开,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5月初,《市政府2018年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工作意见》印发。《意见》包含了十项重点内容、87条具体改革举措,涵盖了我市经济和社会改革的重要领域。《意见》的主体内容,充分体现了中央和省对今年改革工作的新要求,涵盖了政府发力的重点领域,形成了2018年政府各部门的具体任务清单。

作为全面深化改革历史舞台上的“重头戏”, 经济体制改革将重点围绕探索性发展、创新性发展、引领性发展,重点推进九个方面改革。

一是持续深化以“放管服”为重点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意见》要求,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规范行政权力清单管理,推进“不见面审批”,建成全市统一标准的行政审批综合受理平台,建立全市自然人、法人基础数据库;推进县区组建行政审批局,实现全市“一枚印章管审批”,加快划转第二批行政审批事项至市行政审批局;推动涟水县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建设,实现实体大厅和网上大厅的深度融合;推进市场综合监管体制改革,推进县区综合行政执法改革试点,开展金湖县全镇域和全市重点中心镇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改革;推进“证照分离”“照后减证”;加强涉审中介服务事项清单管理,取消无法律法规依据的中介服务收费项目,建立职业资格事项动态调整机制,逐步实现市县两级部门及所属事业单位涉企培训考试“不再收费”;推进政府机构改革和职能转移,研究制定新一轮市级政府机构改革方案,推动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实施“大部制”改革。

二是加快形成新型城镇化改革试点示范成果。《意见》要求,推进“多规合一”成果在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中的应用,压缩建设项目审批时限;建立健全支持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财政、土地政策体系,推进金湖县农民工返乡创业国家级试点;推进洪泽区、涟水县、金湖县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深化土地供给侧改革,推动重点乡镇做强做优做特,探索培育供给侧小镇经济发展模式;优化乡镇布局,淮安区、淮阴区、盱眙县和金湖县完成年度布局优化任务;高标准推进涟水县高沟镇新一轮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省级试点。

三是创新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意见》要求,进一步优化供给结构和质量,推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拓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成果应用范围,探索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互换并地、入股试点等成果应用形式,在盱眙县探索“标准地”改革;推动盱眙县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优化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功能,推进县级供销社“政事分开、社企分开”,组织开展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等农村改革试点。

四是进一步深化财政金融改革。《意见》要求,深化财政体制改革,编制财政中期规划,建立预决算公开常态化机制;健全政府举债融资机制,完善和落实政府性债务管理各项制度;推进税收管理体制改革,加大违法排放税款征缴力度;创新实体经济金融服务,建立市级银行机构制造业贷款评价机制,健全融资担保风险共担机制;创新金融产品,推进企业直接融资,推进金融监管体制改革,组建地方金融监管局。

五是深入推进国企国资改革。《意见》要求,加快国企市场化主体建设,推动政府融资平台实体化转型;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推进市属企业的二级及以下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市属企业外派监事会(监事)体系;完善国有资产管理机制,建立国有资产出资人监管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

六是推动要素市场化和强化产权保护。《意见》要求,进一步整合市级专项资金,探索资金改基金模式,设立市重点产业发展基金;在全市范围探索“亩产论英雄”机制,着力提升土地产出率;推进自然资源资产确权登记改革,开展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制度试点;出台《淮安市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依法保护产权的实施意见》,建立健全涵盖各种所有制经济的产权保护长效体制机制。

七是加快开放型经济体制机制创新。《意见》要求,创新外资项目监管方式,提升外资利用质态;创新委托招商、网络招商、基金招商等方式,推动省级以上开发区组建投资、建设、金融、人才服务四类集团公司;加快发展外贸新业态,推进跨境电子商务、综合服务平台建设,推动跨境电商监管中心投入运营;深化开发园区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推动园区整合提升。

八是着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意见》要求,建立健全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推进优势特色产业技术协同创新联盟全覆盖;推进财政科技扶持资金使用和科技计划项目管理改革,完善后补助为主的社会研发引导机制;建设市级技术交易市场,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扩大市级科技成果转化风险补偿资金和天使投资引导基金规模;探索开展专利保险试点,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工作。

九是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意见》要求,落实省“1+3”功能区战略,强化生态红线监管,建设生态红线管控平台;建立资源环境监测预警数据库和信息技术平台,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全面实施生态河湖行动计划,严格落实“河长制”,完善“湖长制”;推动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探索建立园区生态运营中心,开展能源环境数据统计,打造循环低碳经济、产业共生、生态创新促进平台;制定《生态补偿机制实施办法》,建立完善生态保护成效与资金分配挂钩的激励约束机制。

此外,我市还以系统性思维,更加注意协调推进文化社会领域改革,推进文化旅游体制改革、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高改革的整体效应和受益面,使改革成果惠及人民。

龙虎网2018-6-14

 

 

湖北改革开放40年的探索与思考 奋力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 文章下载

湖北改革开放40年的探索与思考 奋力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

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视察湖北,两次都对湖北的改革发展寄予殷切期望。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回顾总结湖北40年改革发展历程,将有力推动湖北在新的征程上进一步解放思想、全面深化改革。“中国最大的国情就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40年实践昭示,正是因为党的坚强领导和正确引领,湖北与全国人民一道,走上了共同富裕的康庄大道。

40年成就辉煌、经验可贵,仍需勇毅笃行、接续奋斗,继续发扬“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奋斗精神,强化“敢为人先,一鸣惊人”的创新意识,秉持“大象无形,有容乃大”的开放气度,大胆开拓创新,推动改革发展,加强合作共赢,实现开放发展,为湖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支点,走在前列”而努力奋斗。

改革开放是党领导人民深刻改变中国、深刻影响世界的第二次革命。习近平总书记全面深化改革重要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视察湖北,两次都对湖北的改革发展寄予殷切期望。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回顾总结湖北40年改革发展历程,将有力推动湖北在新的征程上进一步解放思想、全面深化改革。40年来,全省人民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题,秉承将改革进行到底的精神,实现湖北发展,并通过自身发展为中国改革开放进步贡献力量。湖北改革开放40年实践证明,只有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目标。

一、湖北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蓬勃生机

40年改革开放,深刻改变湖北面貌。改革开放推动湖北跨上后工业化新台阶。湖北地区生产总值,1978年151亿元,2017年达到3.65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了50.7倍,实现年均增长10.6%。尤其是近些年来,湖北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快速上升通道,经济实力步步高升。2011年,湖北地区生产总值进入全国第10位,迈入第一方阵,此后逐年进位,2017年位居全国第7位。

40年改革开放,不断助推湖北创新发展。改革之初,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奠定湖北改革创新发展根基。沙市改革开启全国城市改革先河,对内搞活打造“天下第一街”汉正街,恢复武汉关对外口岸,引入中国第一个“洋厂长”格里希等,实现拨乱反正、改革发展历史性转折。武汉城市圈成为全国“两型”改革龙头,东湖高新示范区引领创新驱动,鄂州综合改革示范着力深化改革,中国(湖北)自贸区打造内陆开放新标杆等,湖北不负重托,开启“建成支点、走在前列”新征程。2006年,湖北千亿元产业仅有1个,2016年就已发展到17个。2017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到5900亿元,比“十二五”翻了一番。1992年产业结构呈现“二三一”格局(27.84∶40.85∶31.31),2017年三产业占比为10.3:44.5:45.2,第三产业日益成为经济增长新引擎。

40年改革开放,极大提升湖北人民生活水平。1978年,湖北城镇化水平仅为15.1%,城镇人口仅有690万,2017年城镇化达到59.3%,城镇人口达到3499万人,城镇吸纳就业能力不断增强。人民收入大幅提高。2017年,湖北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757元,其中,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889元,是1978年的91.11倍;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812元,是1978年的124.97倍。人民生活由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并向全面小康迈进。社会建设向纵深推进。义务教育初步实现县域基本均衡,城乡免费义务教育政策全面落实。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大幅度提高。1978年,全省卫生机构5940个,卫生技术人员17.84万人,2017,年全省医疗卫生机构达到36349家,卫生计生人员达到51万人。社会保障日益健全。2017年,全省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1546.6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2260.1万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1018.9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4606.3万人,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建成。

40年改革开放,全方位塑造湖北形象。湖北经济社会建设进入新阶段。“湖北群星”熠熠生辉,吴天祥、王争艳、孙东林等“全国道德模范”在平凡岗位上,释放人性与道德的光辉,引领崇德守信、助人为乐的社会风尚。“文艺鄂军”名震全国,辛亥首义、巴楚文化、炎帝神农故里等文化品牌不断涌现。“阳光立法”普照荆楚大地,城乡基层自治大力推进。在全国率先推行“阳光编制”,出台《湖北省行政权力清单管理办法》,成为全国行政审批事项最少省份之一。实施“生态立省”战略,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国家低碳城市试点逐步展开,生态长江建设掀起高潮,“绿满荆楚”行动持续推进。政治生态建设展现新气象。广大党员理想信念和宗旨意识明显增强,各级干部实事求是、密切联系群众、依法办事作风明显改进,各级党组织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明显提高,形成政通人和、风清气正、共谋发展的良好局面。

40年湖北的实践探索与辉煌成就,充分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

二、深刻总结湖北改革开放经验,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鲜明特征

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最大的国情就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40年实践昭示,正是因为党的坚强领导和正确引领,湖北与全国人民一道,走上共同富裕的康庄大道。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切实把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贯彻到各项工作中去,并使之落地生根。不断提高各级党委领导能力和执政本领,在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问题中立于不败之地。持续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营造风清气正政治生态,确保党始终成为湖北现代化建设的时代先锋。

始终坚持改革开放不停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改革开放不停步,续写新的篇章”。历届湖北省委省政府积极推进思想解放、改革创新,创造多个改革开放全国第一;迎来长江经济带建设、中部崛起、武汉城市圈“两型试验区”、中国(湖北)自贸区等发展空间,增强持续发展活力。坚持改革开放创新互促互动,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加快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继续夯实发展基础,紧抓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以开放为引领,以创新为动力,让改革开放这条强省之路推动湖北进入更加宽广的天地。

始终坚持新发展理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发展理念不是凭空得来的,是我们在深刻总结国内外发展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形成的,也是在深刻分析国内外发展大势的基础上形成的,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也是针对我国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来的。40年实践证明,发展必须是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的科学发展。近年来,全省紧紧围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湖北时提出的“四个着力”“四个切实”要求,把思想认识从传统发展理念桎梏中解放出来,用新发展理念指导湖北实践,实现全省经济稳中有进、进中向好,不断开拓科学发展新境界。

始终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做到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通过改革给人民群众带来更多获得感。”各级党委政府坚持问政于民,发挥人民主体作用,回应人民群众关切,让改革开放成为五千多万湖北人民自己的事业,让改革发展成就充分惠及全体湖北人民。2004年以来,政府工作报告连续拟定若干涉及民众切身利益的民生事项,作为省政府十件实事列为当年工作重点,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

始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反对主观主义、教条主义、形式主义,防止空对空、两张皮”。历届省委省政府把中央精神与湖北实际紧密结合,创造性开展工作,先后提出“翻两番”“三步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实施“中部崛起”“走在中西部前列”“构建促进中部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建成支点,走在前列”等重大战略;全面展开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推动行政管理体制、司法体制、纪检体制等改革走在全国前列,改革督察落实机制创新得到党中央肯定;出台光谷“开放十条”“吸引外资21条”等,坚定不移探索湖北特色改革开放道路。

三、争做改革开放促进派和实干家,开拓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广阔前景

推进机制体制创新,加快树立改革开放新标杆。坚决打好全面深化改革攻坚战,为加快湖北发展注入新动力,增添新活力。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落实“三去一降一补”任务,推进供给端和需求端协同发力,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深化户籍制度、土地管理制度和住房制度改革,优化融资结构,改进政府债务管理,助推转型升级。加快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推进“行政效能革命”,深化“放管服”改革,围绕“只跑一次”,打造“一枚印章管审批”体系。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体系建设,打造“审批事项最少、办事效率最高、投资环境最优”政务生态系统,服务好企业和群众。

推动高质量高水平发展,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强省。坚持把推动高质量发展作为根本要求,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促进经济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实现质的提升,把湖北建成发展水平高、产业体系优、创新能力强、开放程度深、市场机制活、协调发展好的现代化经济强省。紧盯新兴产业、环境保护、民生改善、重大基础设施等领域,抓好项目谋划,增强经济发展后劲。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建成全国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加快实施“万企万亿技改工程”,建成在全国乃至全球有竞争力的20个以上千亿元产业集群。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与材料、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数字创意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新的支柱产业。

强化创新驱动理念,加快建设国家创新型省份。坚持把创新摆在全局发展核心位置,构建湖北特色区域创新体系,发挥创新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支持武汉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和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建成国家综合性科学中心和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创新中心。加快推进“创新示范区”建设,激发创新内生动力,健全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和激励机制,让创新资源充分涌流。强化科技同经济对接、创新成果同产业对接、创新项目同现实生产力对接、研发人员创新劳动同其收益对接,把创新成果变成实实在在的产业活动,让创新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增强文化软实力,加快建成中部文化强省。深入学习贯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大力宣传中国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湖北的成功实践。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发展荆楚文化,努力弘扬红色文化,推进新型智库建设。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培育湖北精神,凝聚湖北力量。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全面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实施文艺精品创作工程,培养名师大家,构建文艺创作“高峰”。创新文化产业发展支撑平台,推动文化产业成为支柱产业。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培育对外文化交流品牌,扩大荆楚文化影响力。

大力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加快构建内陆开放新高地。实施开放先导战略,全面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探索“走出去”新路径,创新“一带一路”建设境外产业和经贸合作新模式,加快推进长江经济带、长江中游城市群融合发展。打造“引进来”新优势,构建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深化国际交流合作,加快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等建设。高水平打造华创会等开放合作平台,坚持引资引技引智并举。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以中国(湖北)自贸区建设为突破口,在投资自由化、贸易便利化、监管法治化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复制推广带动湖北全面开放发展的鲜活经验。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40年成就辉煌、经验可贵,仍需勇毅笃行、接续奋斗,继续发扬“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奋斗精神,强化“敢为人先,一鸣惊人”的创新意识,秉持“大象无形,有容乃大”的开放气度,大胆开拓创新,推动改革发展,加强合作共赢,实现开放发展,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谱写新时代湖北高质量发展新篇章而努力奋斗。

湖北日报2018-6-10

 

 

机构改革是党中央对简政放权的重大部署 文章下载

机构改革是党中央对简政放权的重大部署

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定》指出,要深入推进简政放权,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公平性,大幅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营造良好营商环境。这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 的党中央对简政放权改革作出的重大部署,为下一步持续转变政府职能、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行动指南。我们要深刻学习领会、坚决贯彻落实。

深化简政放权改革,更好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面对新时代新任务提出的新要求,必须持续深入推进简政放权改革,加快转变政府职能,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制度保障。

深化简政放权改革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内在要求。五年来,我们持续扎实推进简政放权,国务院部门行政审批事项削减44%,非行政许可审批彻底终结,中央政府层面核准的企业投资项目减少90%,中央政府定价项目缩减80%,商事制度发生根本性变革。简政放权改革对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推动经济平稳增长、增进社会公平正义发挥了重大作用。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必须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要坚决破除制约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体制机制弊端,紧紧围绕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牢牢抓住简政放权这个“牛鼻子”,用政府的减权限权不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社会创新活力,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推动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深化简政放权改革是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简政放权改革是从理念到体制的深刻变革,是刀刃向内的政府自我革命,是加快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的必由之路。五年来,我们以简政放权改革为突破口,坚持不懈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政府管理由过去以审批为主向以监管和服务为主转变。要继续深入推进简政放权,把该放的权力放开放到位、把该管的事务管住管好,切实将政府工作重点转到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上来,使政府机构设置更加科学、职能更加优化、权责更加协同、监督监管更加有力、运行更加高效,有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深化简政放权改革是优化营商环境、提高国际竞争力的战略举措。优化营商环境就是解放生产力、提高竞争力。通过简政放权改革,我国营商环境已得到明显改善,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持续激发,新增市场主体数量井喷式增长,新动能更好更快发展壮大。世界银行报告显示,中国内地营商便利度显著提升,是全球营商环境改善程度最显著的经济体之一。同时也应看到,横向对比差距仍然不小,不仅落后于发达经济体,也落后于不少发展中国家。必须进一步增强紧迫感,持续加大简政放权力度,以简政减税减费为重点优化营商环境,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扩大民间投资和外资市场准入,打造内外资企业一视同仁、更具国际竞争力的营商环境,促进发展更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

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公平性,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

深入推进简政放权,减少微观管理事务和具体审批事项,最大限度减少政府对市场资源的直接配置,最大限度减少政府对市场活动的直接干预,目的是通过改革实现产权有效激励、要素自由流动、价格反应灵活、竞争公平有序、企业优胜劣汰,让各类市场主体有更多活力和更大空间去发展经济、创造财富,实现资源配置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

减少微观管理事务和具体审批事项。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必然要求从根本上转变政府职能,从以微观管理、直接管理为主转向宏观管理、监督管理为主,政府集中力量管好市场管不了或管不好的事,把政府不该管的事交给市场。要尊重市场作用和企业主体地位,凡是市场机制可以有效调节的事项以及社会组织可以替代的事项,凡是公民法人在法律范围内能够自主决定的事项,原则上都不应设立行政许可,最大限度减少审批。同时,要建立规范政府权力和责任的“总台账”,进一步推动权责清单制度的健全完善和落地实施。

最大限度减少政府对市场资源的直接配置。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遵循这一规律。要着力解决当前资源配置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从广度和深度上推进市场化改革,完善市场体系,创新配置方式,更多引入市场机制和市场化手段,加快健全完善市场决定要素配置的机制,最大限度减少政府对市场资源的直接配置,推动资源配置依据市场规则、市场价格、市场竞争实现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对于适宜由市场配置的公共资源,要让市场机制有效发挥作用,加快整合各类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建立公共资源目录清单,完善市场交易机制,提高配置效率和效益。

最大限度减少政府对市场活动的直接干预。政府管得过多,直接干预市场活动,就会抑制有效竞争,压抑市场主体创新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甚至滋生腐败。要深入推进简政放权,减少行政干预,退出那些没有必要涉足的领域,交由市场进行更有效率的调节。进一步落实企业生产经营和投资自主权,在法律法规框架内,由企业根据市场需求自主生产、自主决定提供的商品和服务。实施公平竞争审查制度,清除针对特定行业的不合理补贴政策,严厉查处滥收费用、强迫交易等行为。规范市场秩序、强化市场监管,实现市场良性运行。

大幅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鼓励更多社会主体投身创新创业

深入推进简政放权,要继续围绕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着力破除制约企业和群众办事创业的体制机制障碍,努力提供便捷高效、公平可及的公共服务,促进各类市场主体公平竞争,释放创新创业活力。

清理和规范各类行政许可、资质资格、中介服务等管理事项。进一步清理规范各类行政许可,深入推进精准放权、协同放权。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在全国推开“证照分离”改革,重点是照后减证,各类证能减尽减、能合则合,着力破解“准入不准营”问题。继续清理规范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事项,大幅压缩审批时间。大幅压减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优化资质资格管理,进一步简化企业资质类别和等级设置,减少不必要的资质认定。继续清理规范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该保留的实行清单管理,加强监管、破除垄断、规范收费、切断利益关联,促进中介服务市场健康发展。

加快要素价格市场化改革。价格是市场运行的指针,由市场决定价格是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和市场配置资源的基本途径。要着力深化价格市场化改革,健全价格监管体系,使价格灵活反映市场供求、价格机制真正引导资源配置、价格行为规范有序。深化资源性产品、垄断行业等领域要素价格形成机制改革,根据不同行业的特点实行网运分开和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放开竞争性业务和竞争性环节价格,由市场机制形成市场要素价格,真实反映资源稀缺程度和环境损害成本,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深化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引导金融资源合理配置,提高金融市场国际化水平。

放宽服务业准入限制。按照服务性质而不是所有制性质制定服务业发展政策。加快建立公开、透明、平等、规范的服务业准入制度,抓紧解决健康养老、医疗康复、技术培训、文化体育等领域准入门槛高、互为前置审批等问题。推进非基本公共服务市场化改革,扩大向社会购买基本公共服务的范围和比重,鼓励社会资本进入服务业领域、提供个性化多样化服务。加快推进公用事业领域改革,打破不合理垄断,以竞争推动服务质量提升。积极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分领域逐步减少、放宽、放开对外资的限制。

优化政务服务,完善办事流程。创新服务方式,提高政府办事效率,提升透明度和可预期性。深入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加快政府信息系统互联互通,坚决打通“信息孤岛”,使更多事项在网上办理。推行行政许可标准化,持续精简审批材料,优化审批流程,规范审批行为,提高审批效率。总结推广基层创新经验,深入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努力实现让群众办事“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创新公共服务发展机制,探索政府与社会合作新方式,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供给。

规范行政裁量权。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全面实施行政执法公示、执法全过程记录、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促进政府权力运行更加透明规范。建立健全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细化、量化行政裁量标准,规范裁量范围、种类、幅度,有效减少监管执法者的自由裁量权和寻租机会。坚持放管并重,把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深化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全面实施“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对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积极探索包容审慎监管,加大对违法行为打击惩处力度,增强监管威慑力。

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营造良好营商环境

深入推进简政放权,要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完善机会平等、权利平等、规则平等的市场环境,保障各类市场主体依法平等进入负面清单以外的行业、领域和业务,打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

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深入总结试点经验,抓紧制定《市场准入负面清单(2018年版)》并在全国全面实施。建立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动态调整机制和信息公开机制,持续压缩负面清单事项,破除歧视性限制和各种隐性障碍,最大程度实现准入环节便利化,提高市场准入透明度和可预期性。健全与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相适应的准入机制和审批体制。对清单外的事项,政府不再审批,真正松开手、放到位,由市场主体依法自主决定。对清单内的事项,规范审批权责和标准,优化审批流程,加快建立统一的网上联合审批监管平台,探索实行承诺式准入等方式,强化落实告知性备案、准入信息公示等配套措施。坚持放管结合,优化对准入后市场行为的监管,落实企业首负责任,确保清单以外的事项放得开、管得住。完善外商投资管理体制,全面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保护外商投资合法权益。

保障各类市场主体机会平等、权利平等、规则平等。着力清理和废除制约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妨碍全国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严禁和惩处各类违法实行优惠政策行为,反对地方保护,反对垄断和不正当竞争。完善产权界定、运营、保护的一系列体制机制,依法保护物权、债权、股权和知识产权等各类财产权。废除对非公有制经济各种形式的不合理规定,消除各种隐性壁垒,保障各类市场主体依法平等进入自然垄断、特许经营领域,保障不同所有制企业在资质许可、政府采购、科技项目、标准制定等方面待遇公平,坚决查处滥用行政权力排除和限制竞争的行为。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实现各类市场主体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加快形成企业自主经营公平竞争、消费者自由选择自主消费、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的现代市场体系。

人民日报2018-6-8

 

 

湖南落实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 石建辉解读20条政策 文章下载

湖南落实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 石建辉解读20条政策

为贯彻落实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加快湖南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促进经济增效财政增收,省政府日前出台《关于贯彻落实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促进经济增效财政增收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6月12日,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省财政厅党组书记、厅长石建辉在会上对《意见》进行了政策解读。

《意见》出台的背景

党的十九大就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实现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新任务、新要求。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作出了实施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的重大部署。

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审议通过的《关于大力实施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的若干意见》提出,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从改革、创新、开放、引智等方面着手,加快经济优化转型、换挡升级,推动湖南奋力走在中部崛起前列,建设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

在此大背景下,湖南财政如何增加收入提高质量?石建辉介绍,去年下半年,省财政厅多方组织调研,通过分析财政运行状况,就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提出了措施建议。《意见(草案)》形成后,省财政厅又组织开展大讨论,并多次征求省直单位意见,凝练出重点支持领域和政策措施,优化完善政策体系和具体内容,提升政策的针对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20条政策含金量高

《意见》包括“推动全面创新、实施全面开放、实施人才战略、服务实体经济、深化财税改革”等主要内容。石建辉解读:“5个方面总共20条政策措施,具有很高的含金量。”

20条政策措施中,支持全面创新的措施占8条,包括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鼓励科研设备开放共享、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支持工业企业技术改造升级、促进工业新兴优势产业链做大做强、推进园区集约化特色化发展、加快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支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支持全面开放措施占4条,包括鼓励市县招商引资、推动国际物流大通道建设、支持对外经贸做大做强、助力全域旅游发展。可见,《意见》主要聚焦“创新、开放”,助推发展动能转换,提升发展竞争优势。此外,其余政策措施还包括:支持人才战略,集聚发展软实力3条;提升服务水平,激发实体经济活力2条;深化财税改革,增强发展制度保障3条。总的来看,《意见》紧扣发展战略,以问题为导向,一揽子政策组合综合施策;《意见》与预算编制相衔接,政策性支出主要通过整合现有专项资金落实,操作性强。

全力保障政策落实

如何推动《意见》尽快落地生效?石建辉称,省财政厅会同省直单位,抓紧制定出台有关实施细则,确保《意见》各项政策落到实处。

推动创新方面,省财政厅联合省直相关部门出台了《湖南省支持企业研发财政奖补办法》,开展了2018年企业研发准备金备案工作。联合省科技厅出台了《湖南省科研基础设施和科研仪器向社会开放共享双向补贴实施细则(试行)》,汇集省重点实验室、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技创新平台500多家,检验检测机构1000余家,入网管理单位500余家,入网科研仪器7500余台套。支持科技成果转化,采取“企业出具银行履约保函,财政择优支持”的全新方式,适当补助在规定时限内完成投资额的企业部分优质项目。

扩大开放方面,省财政结合“产业项目建设年”,鼓励市县招商引资,从省开放型经济发展专项资金中安排1亿元,支持引进100个500强企业;推动国际物流大通道建设,支持具备条件的市州开行国际全货机航线货运,支持岳阳至上海外高桥港、洋山港,岳阳至香港、岳阳至日韩台、岳阳至东盟澳大利亚等水路货运航线提速增效,支持湘欧快线做大做强以及鼓励市州、县市区发展港粤直通快车。支持对外经贸做大做强,奖励新获评的省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对符合条件的湖南企业给予最高40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等。

华声在线2018-6-13

 

 

高质量推进自贸试验区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 文章下载

高质量推进自贸试验区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

日前,国务院印发《进一步深化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开放方案》《进一步深化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开放方案》《进一步深化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开放方案》(以下简称《深化方案》)。

如何解读广东、天津和福建三个自由贸易试验区深化改革开放的重要意义?《深化方案》的具体内容是什么?三地自贸区进一步改革开放举措的亮点是什么?本报记者采访了商务部研究院产业国际化战略研究所所长崔卫杰。

坚持开放为先,全面扩大对外开放

“继续推动广东、天津、福建3个自贸试验区率先扩大对外开放,是高质量推进自贸试验区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的重要体现。”崔卫杰说。

3个自贸试验区《深化方案》均提出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提高自贸试验区外商投资负面清单开放度和透明度;除特殊领域外,取消对外商投资企业经营期限特别管理要求;清理和取消资质资格获取、招投标、权益保护等方面的差别化待遇,实现各类市场主体依法平等准入相关行业、领域和业务。

“《深化方案》充分体现了坚持开放为先的理念,通过放宽市场准入、取消差别化待遇等多种方式,推动开放向更广领域、更深层次拓展。”崔卫杰指出,与此同时,3个自贸试验区结合各自特色,创新开放模式,呈现出了全面扩大对外开放的良好态势。

深化制度创新,营造良好营商环境

“制度创新是自贸试验区建设的核心任务,《深化方案》贯彻十九大报告提出的赋予自由贸易试验区更大改革自主权的有关要求,致力于构建更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崔卫杰说。

紧紧围绕商事登记、贸易监管、金融开放创新、事中事后监管等领域进行系统性制度创新,广东、天津、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在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中注重加强系统集成。

积极对标国际先进规则,广东《深化方案》从推动提升我国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影响力和话语权的战略高度,打造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先行区。继续推进转变政府职能、完善市场准入管理等,提出了完善知识产权保护等系列创新性举措,为营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积累经验。

天津《深化方案》明确提出,到2020年率先建成同国际投资和贸易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制度体系,形成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从深入推进行政审批职能和流程优化、进一步深化事中事后监管体制创新等方面,系统性提出了构筑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具体任务和措施。

在第一阶段改革开放框架的基础上,福建《深化方案》从对标国际先进规则、持续推进简政放权、加强改革系统集成等三大方面,推动福建自贸试验区对制度创新和改革开放进行纵深探索。围绕商事、投资、贸易等重点领域,深化试点经验系统集成,形成制度创新链条。

服务国家战略,特色任务更加鲜明

“服务国家战略是自贸试验区建设的根本原则。”崔卫杰告诉记者,《深化方案》与“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等战略联动,积极开展差异化试点任务,特色任务更加鲜明。

顺应“一带一路”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等国家战略需要,广东《深化方案》创新性提出携手港澳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实现自贸试验区、“一带一路”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三位一体、互动联动,推动广东自贸试验区在实施国家战略上发挥更大作用。

天津《深化方案》与“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紧密衔接,提出了积极参与和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系列举措,提出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示范区,积极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推动京津冀地区金融资源、创新政策、要素市场之间的开放与共享。

福建《深化方案》进一步强化与国家战略的互动和对接。贯彻“一国两制”方针,进一步聚焦对台合作,为在新的历史节点上进一步挖掘两岸合作提供了更大的作为空间。同时,加快推进与“一带一路”的联动发展,进一步聚焦海上丝绸之路,为在新形势下推动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大交流大合作提供新经验新模式,推动自贸试验区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

光明日报2018-6-12

 

 

常德市五管齐下盘活机构编制资源 文章下载

常德市五管齐下盘活机构编制资源

近年来,湖南省常德市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完善工作机制,通过控总量、减分量、用余量、活存量、化增量五管齐下的方式盘活机构编制资源,有效保障了重复工作和民生事业等重要领域的进人用编需求。

一是提高审批门槛,严控编制总量。建立部门职能履行和编制使用评估制度,凡职能任务不饱和、编制使用不充分的不予增人增编增机构,确需增人增编增机构的按照机构“撤一建一”为主、编制连人带编划转为主的方式解决,对难在主管部门内部调剂解决的予以跨部门调剂并实行年度增减平衡,确保全市机构编制总量不突破2012年底的统计年报数。2013年至今,常德市市本级行政事业机构总数实现“只减不增”,行政事业编制总量连续多年实现“零增长”,行政执法编制和机关后勤服务编制逐步削减。

二是划定单行通道,减少编制分量。以市委编委全会决定的形式,明确职能弱化、工作任务不饱和、在机构改革中合并、待转企改制、因其他情形待调整等五类机关事业单位和党政群机关的后勤服务岗位一律实行人员“只出不进”、编制“出一减一”,逐步核减到目标值以内。以统一城乡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为契机,重新核定市域范围内各中小学的编制规模,对各校超出编制标准部分予以收回或上划省里,对超出定编基数的原在编人员要求逐步消化到位,原则上实行“只出不进”管理。

三是探索周转制度,用好编制余量。制发《关于全市公办中小学教职工周转编制分配和统筹管理的意见》,将中小学教职工附加编制中的2.5%单列为周转编制并统一管理和使用,以解决公办中小学因生源变化等出现的临时增编需求,缓解部分学校因核减编制出现的教师队伍结构性矛盾。出台《市直单位动态管理编制使用细则》,将市本级待分配编制列为动态管理编制,不具体分配到各单位,以解决市直单位因地厅级领导干部异动、高层次人才引进和长期历史遗留问题等情形导致的暂时超编现象,待其自然减员出现空编后等量收回。

四是尝试打捆使用,盘活编制存量。对于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和日常机构撤并调整中收回的全额拨款、差额拨款和自收自支事业编制,统一打包为人才引进专项事项编制,调剂给市级人才交流服务机构打捆使用,其中仅2018年就一次性调剂300名,用于引进“双一流”大学本科以上层次的紧缺人才。对于公立医院、公办高校等公益二类事业单位按编制标准核定的人员控制数,允许卫生、教育等行业主管部门在行业内部调剂余缺、周转使用,以充分发挥人员控制数的使用效率。

五是推进购买服务,化解编制增量。对于市直财政拨款单位临时性、辅助性、替代性岗位的用人需求,市委、市政府以文件形式明确采取劳务派遣、劳务外包等方式解决,并由市委编委办、市人社局、市财政局共同核定临时用工计划,且计划核定与编制增减挂钩。对于现由公益二类事业单位承担并且适宜由社会力量提供的服务事项,全部转为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提供,原则上不再增设机构或增加编制。

常德政府网2018-6-9

 

 

毕节市编办“五力五强促五升”推进机构编制管理科学化常态化 文章下载

毕节市编办“五力五强促五升”推进机构编制管理科学化常态化

按照上级部门的相关要求,近日,毕节市编办采取“五力五强促五升”工作思路,认真开展“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大兴真抓实干之风、大兴勤俭节约之风”的“三个大兴”活动,扎实推进机构编制管理科学化常态化。

一、聚焦“三个大兴”凝心聚力,强化组织领导,促进协作能力大提升。一是加强组织保障。成立由该办主要负责人为组长、其他副县级领导为副组长、各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三个大兴”活动领导小组,负责该办“三个大兴”活动的统筹安排、协调联动。二是明确职责分工。印发《毕节市编办关于开展“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大兴真抓实干之风、大兴勤俭节约之风”活动实施方案》,对“三个大兴”活动任务进行细化分解。三是完善工作制度。制定《毕节市编办领导干部“大走访”暨扶贫慰问调研活动工作方案》,建立《毕节市编办重要决策调研论证制度》等4个制度,修订完善考勤、公文处理、公务用车管理、财务管理等规章制度,为深入开展“三个大兴”活动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

二、聚焦“三个大兴”齐心协力,强化氛围营造,促进宣传氛围大提升。一是强化学习教育。通过中心组学习、支部学习、干部职工大会等传达学习市委和有关部门关于“三个大兴”活动的部署及有关要求,让调查研究、真抓实干、勤俭节约等好风气在该办蔚然成风。二是营造实干氛围。针对下半年即将开展党政机构改革,要求全体干部职工立即进入临战状态,全面提升工作效率,确保按时保质保量完成全市党政机构改革任务。三是注重信息宣传。制作“三个大兴”活动宣传展板;积极撰写活动信息,报送至中国机构编制网、贵州机构编制网、毕节市人民政府网、毕节日报等新闻媒体进行刊载。

三、聚焦“三个大兴”同心戳力,强化调查研究,促进精准施策大提升。一是认真贯彻落实“四到工作制”。截至目前,该办县级领导共开展调研30天,走访党员205人次,走访群众500余人次,发现重点问题18个,协调解决重点问题12个,形成调研报告6篇。二是围绕脱贫攻坚开展调研。该办领导多次深入结对帮扶的纳雍县昆寨乡宋家沟村开展调研,结合实际帮助解决困难问题。节约办公经费为宋家沟村解决驻村及法治毕节创建经费1.5万元;协调市直相关部门帮助解决宋家沟村团结组丫口至养殖场大洞边公路建设项目资金40万元;走访慰问了15户困难群众。三是围绕党政机构改革开展调研。成立2个调研组,深入各县(区)开展调研,全面摸清全市机构编制底数,为党政机构改革打牢基础。四是围绕重点工作开展调研。该办分别对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事业单位登记管理等几项重点工作开展调研,切实推动有关工作顺利开展。

四、聚焦“三个大兴”齐心合力,强化真抓实干,促进工作效率大提升。一是认真开展作风自查自纠行动。对调查研究不够深入、创新意识有待加强等问题进行整改落实。二是着力优化营商环境。督促有关单位认真承接落实好国务院、省政府取消、下放的行政审批事项。组织36家市直单位认真编制市级权责清单(模板)并报省审改办审核。督促各县(区)对辖区内建筑材料准运证等自行设定行政许可事项开展自查清理及整改。三是全面提升工作效率。根据工作需要及机构编制管理的有关规定撤销了5个机构,设立市、县(区)综合行政执法监察支队;对14个单位部分内设机构及其领导职数进行调整;提请市编委研究下达市直单位2018年用编计划768名;办理了市直单位及县(区)法院、检察院系统13943名工资统发人员和4675名车改人员审核手续;完成市直172家事业单位法人年度报告公示等工作。

五、聚焦“三个大兴”竭尽全力,强化勤俭节约,促进廉洁自律大提升。一是继续精文减会。2018年以来,该办共发文77个,组织县(区)编办召开会议2次,因新增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和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工作,发文和会议数量与去年同期相比略有增加。二是继续压缩三公经费。今年1-5月,该办“三公”经费支出13883元,虽因承担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增加了部分接待和公务用车费用,但“三公”经费总支出与去年同期的13844元相比基本持平。三是全面落实节俭措施。严格控制办公用品采购,继续推行电子政务,减少文件简报数量,降低印刷费用,深入推进“六小节约行动”,使勤俭节约成为干部职工的自觉行为。

毕节市编办2018-6-11

 

 

《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实施办法》解读 文章下载

《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实施办法》解读

今年4月29日,司法部公布了《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实施办法》),《实施办法》是我国法律职业资格制度的第一部规章,明确了法律职业资格考试的报名条件、组织实施、违纪处理、资格授予管理等内容,对于规范法律职业资格考试的组织实施等工作具有重要作用。

一、《实施办法》的主要内容

《实施办法》共七章28条,具体为:第一章总则,共5条。明确了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制度的法律依据、应当通过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人员范围、考试要求及实施主体。第二章考试组织,共3条。明确了各级司法行政机关在考试组织实施管理中的职责。第三章报名条件,共2条。分别规定了考试报名的积极条件和禁止条件,按照《意见》和中央有关规定,对报考专业学历条件、不得报考的情形作了规定。第四章考试内容和方式,共5条。规定了考试组织形式、方式、内容及合格标准等。第五章违纪处理,共2条。对应试人员和考试工作人员违纪行为进行了原则性规定。相关具体规定将另行制定考试违纪行为处理办法。第六章资格授予和管理,共4条。规定了资格授予及后续管理,明确建立取得资格人员档案信息管理和信息发布制度。具体规定将另行制定法律职业资格管理办法。第七章附则,共7条。分别对新老制度衔接、放宽政策、港澳台居民和现役军人报名参加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等进行了原则性规定。

二、《实施办法》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的新规定

一是需要参加法律职业资格考试人员有新规定。根据两办《意见》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实施办法》明确了应当参加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取得法律职业资格的人员范围,在司法考试制度确定的法官、检察官、律师、公证员四类法律职业人员基础上,将初次担任法律类仲裁员,以及行政机关中初次从事行政处罚决定审核、行政复议、行政裁决、法律顾问的公务员,纳入法律职业资格准入范围。

二是考试报名的专业学历条件有新规定。根据《意见》规定,在《实施办法》第9条对报名参加法律职业资格考试的专业学历条件作了一般性规定,即“具备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法学类本科学历并获得学士及以上学位;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非法学类本科及以上学历,并获得法律硕士、法学硕士及以上学位;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非法学类本科及以上学历并获得相应学位且从事法律工作满三年。” 这样规定,提高了法律职业资格考试的报名专业学历门槛,有利于从源头上保证法律职业人员的专业素养和专业能力。同时,遵循不动存量做好增量、确保各项举措能落实的改革思路,按照《意见》确定的“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原则,在第22条规定,“本办法实施前已取得学籍(考籍)或者已取得相应学历的高等学校法学类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毕业生,或者高等学校非法学类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毕业生并具有法律专业知识的,可以报名参加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也就是说,在《实施办法》实施前(2018年4月29日前)已经取得本科以上学籍(考籍)或学历的人员,适用 “老人老办法”,可以一直参加考试直到通过为止。

三是不得报名的禁止性条件有新规定。为从源头上把好法律职业的入口关,根据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关于建立终身禁止从事法律职业制度和完善违法失信行为惩戒机制,以及修改后《律师法》《公证法》等的规定,增加了被吊销法律职业资格证书、因严重失信行为被国家有关单位确定为失信联合惩戒对象并纳入国家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和因其他情形被给予终身禁止从事法律职业处理的人员,不得报名参加法律职业资格考试。

四是考试内容和方式方法有新规定。在考试方式上,《实施办法》将一次性考试分为客观题考试和主观题考试两阶段,只有通过客观题考试的考生才可以参加当年的第二阶段的主观题考试,客观题的合格成绩在本年度和下一个考试年度内有效。同时,明确了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实行纸笔考试或者计算机化考试的方式。在考试内容上,明确考试内容和命题范围以司法部当年公布的《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大纲》为准。

五是对取得法律职业资格人员管理上有新规定。《意见》赋予了司法行政机关法律职业资格管理新职责,《实施办法》明确,取得法律职业资格人员有违反宪法法律、妨害司法公正、违背职业伦理等行为的,由司法行政机关视其情节后果给予相应处理,并将相关信息在司法部网站上公布,加强了对取得法律职业资格人员的日常和动态管理。

三、根据《实施办法》的规定,今年还实行放宽条件政策和2019年的普通高等学校应届本科毕业生参考政策

为认真贯彻中央有关决策部署,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将在一定时期内继续实行放宽条件政策,以解决好艰苦边远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法律职业人才不足的问题。同时,司法部将依据有关政策,对放宽条件政策的适用范围和条件进行适当调整,确保精准扶持、靶向施策,具体规定将在年度考试公告中发布。关于普通高等学校应届本科毕业生报名问题,经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协调委员会(职前培训指导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研究,确定继续实施这一政策,根据《实施办法》第26条规定,在年度考试公告中明确普通高等学校应届本科毕业生报名的问题。

四、今年的考试报名时间、客观题和主观题的考试时间是这样安排

《实施办法》规定,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的具体考试时间和相关安排在举行考试三个月前向社会公布。根据相关工作部署,今年考试的报名时间、考试时间将在年度考试公告中明确。

杭州市人民政府2018-6-14

 

 

《医疗器械网络销售监督管理办法》解读 文章下载

《医疗器械网络销售监督管理办法》解读

为加强医疗器械网络销售和医疗器械网络交易服务监督管理,保障公众用械安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制定颁布了《医疗器械网络销售监督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该《办法》将于2018年3月1日起施行。现就有关问题解读如下:

一、为什么要制定《办法》?

随着“互联网+”行动不断向前推进,医疗器械产业与互联网融合不断加快,医疗器械网络销售日趋活跃。近年来,国家陆续出台一系列政策,进一步减少束缚电子商务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与此同时,利用网络销售假冒伪劣医疗器械、虚假夸大宣传、欺骗消费者的问题不断出现,例如在网络电商平台、直营网站或移动客户端非法销售未经注册的医疗器械产品、发布违法违规信息等行为频频出现,给人民群众用械安全带来潜在风险。同时,由于网络销售具有虚拟性、跨地域性、隐匿性、易转移性等特点,造成了监管管辖职权不明、监管手段滞后、调查取证困难、执法依据欠缺等诸多难题。因此,完善医疗器械网络销售有关法规,从制度层面进一步明确医疗器械网络销售主体责任和监管责任,对强化医疗器械网络销售监管手段和措施、不断规范经营行为、严厉打击网络医疗器械销售违规行为具有重大意义。据此,根据《网络安全法》《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审评审批制度改革鼓励药品医疗器械创新的意见以及医疗器械网络销售监管工作的实际需要,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制定了该《办法》。办法共五十条,包括立法宗旨,适用范围,从事医疗器械网络销售的企业、医疗器械网络交易服务第三方平台提供者的义务,监督管理以及法律责任等内容。

二、《办法》中所称“从事医疗器械网络销售的企业”与“医疗器械网络交易服务第三方平台提供者”的区别是什么?

《办法》中明确了“线上线下一致”原则,从事医疗器械网络销售的企业,其申请主体应当是依法取得医疗器械生产许可、经营许可或者办理备案的实体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企业以及销售条件符合《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和《办法》要求的医疗器械上市许可持有人(即医疗器械注册人或者备案人),运营模式为通过自建网站(包含网络客户端应用程序)或医疗器械网络交易服务第三方平台销售医疗器械。

医疗器械网络交易服务第三方平台提供者,是指在医疗器械网络交易中仅提供网页空间、虚拟交易场所、交易规则、交易撮合、电子订单等交易服务,供交易双方或者多方开展交易活动,不直接参与医疗器械销售的企业。

此外,《办法》还明确规定了医疗器械网络信息服务按照《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管理办法》执行。因此,通过自建网站从事医疗器械网络销售的企业和医疗器械网络交易服务第三方平台提供者应当按照《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管理办法》取得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三、《办法》对从事医疗器械网络销售的企业和医疗器械网络交易服务第三方平台提供者规定了哪些主要义务?

一是履行备案义务。从事医疗器械网络销售的企业应向所在地设区的市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备案,相关信息发生变化的,应当及时变更备案信息。医疗器械网络交易服务第三方平台提供者应当向所在地省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备案。相关备案信息发生变化的,应当及时变更备案。

二是建立医疗器械质量管理相关制度。医疗器械网络交易第三方平台提供者应当建立并执行入驻平台的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企业核实登记、质量安全监测、交易安全保障、网络销售违法行为制止及报告、严重违法行为平台服务停止、安全投诉举报处理、消费者权益保护、质量安全信息公告等管理制度。

三是审查登记义务。医疗器械网络交易第三方平台提供者应当对申请入驻平台的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企业提供的医疗器械生产经营许可证件或者备案凭证、医疗器械注册证或者备案凭证、企业营业执照等材料进行核实登记,建立档案并及时更新,并与入驻平台的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企业签订入驻协议,明确双方义务及违约处置措施等相关内容。

四是资质、场所、技术条件及管理人员的相关要求。从事医疗器械网络销售的企业和医疗器械网络交易第三方平台提供者应当依法取得《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具备与其规模相适应的办公场所以及数据备份、故障恢复等技术条件,设置专门的医疗器械网络质量安全管理机构或者医疗器械质量安全管理人员。

五是平台管理义务。医疗器械网络交易第三方平台提供者应当对平台上的医疗器械销售行为及信息进行监测,发现入驻网络交易服务第三方平台的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企业存在违法行为,应当立即对其停止网络交易服务,并保存有关记录,向所在地省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发现入驻网络交易服务第三方平台的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企业被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等的,应当立即对其停止提供网络交易服务。

六是记录义务。从事医疗器械网络销售的企业和医疗器械网络交易第三方平台提供者应当记录医疗器械交易信息,记录应当保存至医疗器械有效期后2年;无有效期的,保存时间不得少于5年;植入类医疗器械交易信息应当永久保存。应当采取技术措施,保障医疗器械网络销售数据和资料真实完整、安全可追溯。

四、《办法》中规定的从事医疗器械网络销售的企业的网络经营范围是什么?

医疗器械网络经营范围不得超出其生产经营许可或者备案的范围。医疗器械批发企业从事医疗器械网络销售,应当销售给具有资质的医疗器械经营企业或者使用单位。医疗器械零售企业从事医疗器械网络销售,应当销售给消费者个人。销售给消费者个人的医疗器械,应当是可以由消费者个人自行使用的,其说明书应当符合医疗器械说明书和标签管理相关规定,标注安全使用的特别说明。应是医疗机构使用的医疗器械不能销售给个人。

五、《办法》对于医疗器械网络销售的贮存和配送要求。

从事医疗器械网络销售的企业,应当按照医疗器械标签和说明书标明的条件贮存和运输医疗器械。委托其他单位贮存和运输医疗器械的,应当对被委托方贮存和运输医疗器械的质量保障能力进行考核评估,明确贮存和运输过程中的质量责任,确保贮存和运输过程中的质量安全。

六、《办法》对各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职责的划分。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负责指导全国医疗器械网络销售、医疗器械网络交易服务第三方平台的监督管理工作,并组织开展全国医疗器械网络销售监测工作。省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医疗器械网络交易服务第三方平台的监督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医疗器械网络销售监督管理工作。

七、《办法》对医疗器械网络销售中质量安全风险的防控措施。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在检查中发现从事医疗器械网络销售的企业或者医疗器械网络交易服务第三方平台未按规定建立并执行相关质量管理制度,且存在医疗器械质量安全隐患的,可以责令其暂停网络销售或者暂停提供相关网络交易服务。

发现从事医疗器械网络销售的企业或者医疗器械网络交易服务第三方平台存在医疗器械质量安全问题,可能引发医疗器械质量安全风险等情况的,可以依职责对其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进行约谈。

此外,对人体造成伤害或者有证据证明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的医疗器械,《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已明确规定,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可以采取暂停生产、进口、经营、使用的紧急控制措施。

八、《办法》对违法违规医疗器械网络销售企业、医疗器械网络交易服务第三方平台提供者主要责任人的惩戒措施。

《办法》不仅明确了器械网络销售企业、医疗器械网络交易服务第三方平台提供者的法律责任,还规定了相关责任人的惩戒措施。对于拒不执行暂停网络销售、暂停提供相关网络交易服务或被约谈后拒不按照要求整改的网络销售企业、医疗器械网络交易服务第三方平台提供者,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可以将其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列入失信企业和失信人员名单,并向社会公开。

国家食药监总局网站2018-6-14

 

 

桂阳县委编办做实四篇文章助推机构编制工作上台阶 文章下载

桂阳县委编办做实四篇文章助推机构编制工作上台阶

近年来,桂阳县编办主动适应新形势,推动机构编制创新管理,做实严控机构编制总量、创新挖潜编制资源、精简收回所余编制、保障重点领域需求等四篇文章,助推桂阳县机构编制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严控机构编制总量。继续落实好控编减编要求,从严控制,把好关口。一是严控机构设置。除上级明确的机构设置外,严控新增设机构,采取“撤一建一”、合并设立、挂牌设立的方式。特别是严禁新设行政类事业单位和经营类事业单位。二是严控编制增加。根据“有空编的不增加编制、未增加职责的不增加编制、无上级党委政府或机构编制部门明确规定的不增加编制”的“三不”原则,从严审核机关事业单位提出的增编诉求。三是严控新增人员。坚持“超编单位只出不进、满编单位先出后进,空编单位有计划进”的原则,严格进人用编审核,机关事业单位需要新增工作人员应优先向本级超编单位进行选调选聘, 实现既有效控制增量又加快消化存量的目标。

二、创新挖潜编制资源。通过机构整合、编制调整、人员调配三种途径,不断创新管理,最大限度盘活用好现有机构编制资源。一是机构设置方面“守规矩”。在机构设置过程中,严格按照省、市机构审批权限要求,报上级部门审批或备案,切实做到不越位、不违规。二是编制核定方面“识大局”。打破单位编制“终身制”,实现“弱减强增”。做好编制核定减法,制定编制调整方案,打破编制能加不能减的僵局。对一般性公益服务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解决,不再通过增加编制进行支持。三是人员配备方面“讲科学”。合理制定编制使用计划,确保“人尽其用”。根据单位空编情况、人员结构、岗位需求,有针对性为单位输送急需的专业人才。

三、精简收回所余编制。一是以改促减。对机关工勤编制,结合公车改革,收回余编,现有编制实行“出一收一”,逐年核减;对可由市场提供、社会承担的公共服务,以及辅助岗位、技术岗位等逐步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或政府设立公益岗位的方式完成。对职能弱化的事业单位,通过职能调整或内部整合收回部分余编。二是以撤促减。结合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对职能萎缩、名存实亡和基本不开展业务的事业单位,按规定程序予以撤销,人员系统内分流,收回空余编制。三是以合促减。按照“整合资源、优化布局”的原则,合并职能相近、职能交叉、设置零散、规模过小、服务对象单一和社会需求不多的事业单位,重新核定或设立事业单位的编制,重点体现其公益属性。

四、保障重点领域需求。在严控编制总量的前提下,继续盘活有限的编制存量,在编制分配方面注重“三个倾斜”,努力实现将有限的编制资源用在刀刃上。一是注重向基层一线倾斜。加大对乡镇人才输送的编制保障,努力做到编尽其用、人尽其才,从人员编制上保障乡镇各项工作快速推进。二是注重向民生领域倾斜。在严控编制总量的前提下,把有限的编制资源向教育、卫生等涉及百姓切身利益的领域倾斜,确保了编制资源在服务和改善民生工作中的保障作用。三是注重向经济主战场倾斜。按照“有减有增”和“动态管理”原则,统筹整合县本级机关事业单位空余编制,将调剂出来的有限编制资源充实到经济发展主战场,满足经济发展迫切需要。

桂阳县编办2018-6-12

 

 

通知

信息已完善成功
确认

在线咨询: 010-51651161

客服电话: 010-51651162

地址: 北京市东城区沙子口路76号富莱茵花园18号楼

返回顶部
用户注册

个人注册

单位注册

联盟单位注册

{{ registerData.isHasName ? '用户名可以使用' : '用户名已被占用'}}

*请输入长度(6-20)位数的数字或字母

{{count}}s后再次获取
获取验证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 《用户协议》

注册
注册中...
{{ registerUnityForm.isHasName ? '用户名可以使用' : '用户名已被占用'}}

*请输入长度不小于6位数的数字或字母

{{count}}s后再次获取
获取验证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协议》

注册
注册中...
{{ registerWorkUnityForm.isHasName ? '用户名可以使用' : '用户名已被占用'}}

*请输入长度不小于6位数的数字或字母

{{count}}s后再次获取
获取验证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协议》

注册
注册中...
已有账号,
用户登录

个人登录

单位登录

联盟单位登录

新用户注册
找回密码

您已经成功设置密码,请使用新密码登录
权限不足

您未开通此功能,是否去开通?
确认
取消
权限不足

您未开通此功能,是否去开通?
确认
取消
提示

请购买本平台相关服务后使用该功能。
去购买
再想想
请注册/登录后完成购买。

1.本学习平台资料查看针对会员开放;
2.购买相关服务请先注册/登录后完成购买;
用户协议

 

“帮我搜”网络平台站用户注册协议书

 

一、总则

此份协议是注册用户接受“帮我搜”网络平台(以下简称本平站)产品和服务时适用的通用条款。因此,请您在注册成为本站用户前或接受本站的产品和服务之前,请您详细地阅读本注册用户协议的所有内容。

1 注册用户了解并同意:

①只要注册用户点击同意按钮并完成注册,注册用户就已接受了本注册用户协议及本站公布的各项服务规则包括填写实名的联系方式等等) ,并愿意受其约束。如果发生纠纷,注册用户不得以未仔细阅读为由进行抗辩。

②随着市场经营情况的变化,本站有权随时更改本注册用户协议及相关服务规则。修改本注册用户协议时,本站将于相关页面公告修改的事实,有权不对注册用户进行个别通知。注册用户应该在每次登录前查询网站的相关公告,以了解注册用户协议及其他服务规则的变化。

2、若注册用户不同意本注册用户协议或相关服务规则,或者不同意本站作出的修改,注册用户可以主动停止使用本站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如果在本站修改协议或服务规则后,注册用户仍继续使用本站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即表示注册用户同意本站对本注册用户协议及相关服务规则所做的所有修改。由于注册用户在注册用户协议变更后因未熟悉公告规定而引起的损失,本站将不会承担任何责任。

3、本站的各项电子服务的所有权和运作权归本站。本站提供的服务将完全按照其发布的服务条款和操作规则严格执行。注册用户必须完全同意所有服务条款并完成注册程序,才能成为本站的注册用户。注册用户确认:本协议条款是处理双方权利义务的当然约定依据,除非违反国家强制性法律,否则始终有效。

二、服务简介

1、本站运用自己的操作系统通过国际互联网络为注册用户提供网络服务。同时,注册用户必须:自行配备上网的所需设备,包括个人电脑、调制解调器或其他必备上网装置。自行负担个人上网所支付的与此服务有关的电话费用、网络费用。

2 基于本站所提供的网络服务的重要性,注册用户应同意:提供详尽、准确的个人资料。不断更新注册资料,符合及时、详尽、准确的要求。

3、本站对注册用户的电子邮件、手机号等隐私资料进行保护,承诺不会在未获得注册用户许可的情况下擅自将注册用户的个人资料信息出租或出售给任何第三方,但以下情况除外:注册用户同意让第三方共享资料;注册用户同意公开其个人资料,享受为其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本站需要听从法庭传票、法律命令或遵循法律程序;本站发现注册用户违反了本站服务条款或本站其它使用规定。

4、关于注册用户隐私的具体协议以本站的隐私声明为准。如果注册用户提供的资料包含有不正确的信息,本站保留结束注册用户使用网络服务资格的权利。

三、帐户密码和安全性

注册用户一旦注册成功 ,成为本站的合法的注册用户。您可随时根据需要改变您的密码。注册用户将对注册用户名和密码安全负全部责任。另外,每个注册用户都要对以其注册用户名进行的所有活动和事件负全责。注册用户若发现任何非法使用注册用户帐户或存在安全漏洞的情况,请立即通告本站。

四、拒绝提供担保注册用户个人对网络服务的使用承担风险

本站对此不作任何类型的担保,不论是明确的或隐含的,但是不对商业性的隐含担保、特定目的和不违反规定的适当担保作限制。本站不担保服务-定能满足注册用户的要求 ,也不担保服务不会受中断,对服务的及时性,安全性,出错发生都不作担保。

五、有限责任

本站对任何直接、间接、偶然、特殊及继起的损害不负责任,这些损害可能来自:不正当使用网络服务,在网上购买商品或进行同类型服务,在网上进行交易,非法使用网络服务或注册用户传送的信息有所变动。这些行为都有可能会导致本站的形象受损,所以本站事先提出这种损害的可能性。

六、通告

所有发给注册用户的通告都可通过重要页面的公告或电子邮件或常规的信件传送。本站的活动信息也将定期通过页面公告及电子邮件方式向注册用户发送。注册用户协议条款的修改、服务变更、或其它重要事件的通告会以电子邮箱或者短信进行通知。

七、注册用户的建议

奖励注册用户在他们发表的一些良好建议以及一一些比较有 价值的策划方案时,本站愿意展示用户的构想落于实现。

八、责任限制

1、如因不可抗力或其他本站无法控制的原因使本站销售系统崩溃或无法正常使用导致网上交易无法完成或丢失有关的信息记录等,本站不承担责任。但是本站会尽可能合理地协助处理善后事宜,并努力使客户免受经济损失。

2、除了本站的使用条件中规定的其它限制和除外情况之外,在中国法律法规所允许的限度内,对于因交易而引起的或与之有关的任何直接的、间接的、特殊的、附带的、后果性的或惩罚性的损害,或任何其它性质的损害, 本站、本站的董事、管理人员、 雇员、代理或其它代表在任何情况下都不承担责任。

九、法律管辖和适用

1、本协议的订立、执行和解释及争议的解决均应适用中国法律。

2、如发生本站服务条款与中国法律相抵触时,则这些条款将完全按法律规定重新解释,而其它台法条款则依1旧保持对注册用户产生法律效力和影响。

3 本协议的规定是可分割的,如本协议任何规定被裁定为无效或不可执行,该规定可被删除而其余条款应予以执行。

4、如双方就本协议内容或其执行发生任何争议,双方应尽力友好协商解决;协商不成时,任何一方均可向本站所在地的法院提起诉讼。

十、其他规定

1、如本用户协议中的任何内容无论因何种原因完全或部分无效或不具有执行力,本用户协议的其余内容仍应有效并且对协议各方有约束力。

2、本用户协议中的标题仅为方便而设,不具法律或契约效果。

 

同意
取消
状态变更提示
状态变更提示:您的账户在另一设备上进行登录,提示后 2S 后 自动跳转到登录页面
同意
取消
提示

本平台会尽快针对您提出的主题搜集相关借鉴资料, 搜集结果会在3个工作日内发送到您的会员中心, 请注意查看,未及时收到信息可随时联系客服。
提交成功
提示

您已提出了一条帮我搜未完成,请您耐心等待或联系客服。
如何联系客服
上传凭证

只支持jpg、jpeg、png格式

上传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