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高新区行政审批服务局:企业开办“极简审批”模式 2小时办结
2019年以来,淄博高新区行政审批服务局把深化企业开办改革作为优化营商环境的“先手棋”和“当头炮”,强化有解思维导向,大力推进流程再造,高点推进标准化建设,实现了“时间最短、材料最简、环节最少”的目标,常态化企业开办2小时内办结,企业和群众的满意度不断提升。
刀刃向内,推行“极简”模式
企业开办改革,实质上就是用审批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主体活力的“加法”,以政策创新为高新区赢得“青山”(为供给“加油”)。2019年以来,高新区行政审批服务局向企业开办的“中梗阻”部位动刀子、下狠手,以“集权、优权、制权”为突破口,启动企业开办改革,着力解决审批时限长、审批材料多、审批环节多等老大难问题。
全面集权,从“多部门”到“一窗口”。对企业开办各环节涉及的部门和窗口,充分征求意见,积极论证,先行先试,2019年10月,在全市率先设立“企业开办服务专区”,设置窗口11个,行政审批、公安、社保、税务、银行等5个部门权利事项和8名工作人员先期入驻,纳入专区专班管理,通过事项、人员的集中集合,企业开办各环节由碎片化聚合为全事项合门并窗。
科学优权,从“多条线”到“一单清”。按照“能减则减、能简则简、能并则并”的原则,对企业开办各部门服务事项进行全面“扫描”、深度“体检”,完成了服务事项颗粒化、情形化、标准化梳理,实现办理事项、材料清单、申请表格、示范文本、审查要点的精准化和规范化,办事服务指南由册子瘦身为单子,除公安、银行个性要件外,共性要件在办理营业执照时一次性收齐,申请人提交材料由15项缩减为9项,压缩率达40%,实现了“一次采集、多方复用”。
有效制权,从“多层级”到“一首席”。以有解思维,对企业开办改革进行“望闻问切”,以破题思维,对企业开办流程进行“把脉问诊”。大胆实施权力再赋,改变过去各自为政、分层级办理的模式,将以往窗口受理、科室审核的二级审批改为专区专窗首席代表负责制,把原来分割在各部门的审批权,统一集中授权到到首席代表身上。大胆实施流程再造,召开专题会议6次,将营业执照和公章刻制合并为一个环节,将社保登记、税务登记和银行开户由原来的串联变为并联,制定专区办理流程图、网上办理流程图和内部衔接泳道图,有力保障了企业开办资源集约化运行,促进企业开办由“物理集中”到“化学整合”。
协同并进,打造“高新”速度
打通线上线下审批的“最后一公里”,除银行外,所有事项均能一网通办、全程网办,实现了由1天到2小时的大提速。
线上透明,由“面对面”到“不见面”。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建立企业开办线上服务专班,制作企业开办全程电子化操作指南,通过管委会网站、局微信公众号等方式公布,方便办事群众下载、查阅。充实电子化后台审批工作力量,积极指导帮助企业全程电子化登记,大力推广电子营业执照的应用,新开办企业电子化登记率达85%以上。大力推行营业执照、公章办件等免费寄递服务,实现企业办事“零跑腿”,已有320家企业通过“不见面”方式领取营业执照、公章,实现了“阳光”审批。
线下融合,由“背靠背”到“点对点”。线上十分钟,线下一年功。从“专科医生”到“全科医生”,对企业开办专区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新区行政审批服务局选调精兵强将,连续一个月开展分窗换位实践,推动“专科型”队伍向“全科型”队伍转变。积极落实“帮办代办”、“容缺登记”等改革举措,开设绿色通道窗口,为高层次人才和企业家提供全程无优化办理服务,为特殊困难群体和市、区重大项目提供贴心式“店小二”服务,力推窗口预约服务、延时服务、上门服务、跟踪服务的“常态化”。今年以来,企业开办专区共服务高层次人才和企业家项目18项,累计对办事群众实施预约服务、延时服务等210余次,真正做到政策全透明、过程全公开、查询全方位、流转可追溯,实现了“便利化”审批。
速度升级,由“后面追”到“前面跑”。依托山东政府服务网,持续推动企业开办改革“换挡提速、优化升级”。通过模拟训练、现场操作、群众挑刺等方式,加强人员业务培训和流程无缝衔接,通过样本数据加权平均的方式,明确各环节办理平均时限,营业执照和公章刻制确保45分钟内办结,税务、社保、银行实行并联办理,控制在75分钟之内办结(其中,税务、社保登记各控制在15分钟,银行开户控制在75分钟之内),确保总量控制在120分钟以内,让行政审批进入“开挂模式”,实现了“极速”审批。
破茧再造,催生“蝶变”效应
在推进企业开办改革的过程中,高新区行政审批服务局充分运用“互联网+”政务服务思维,倒逼服务体系质量提升,以“放”促“服”,增强改革的蝶变效应。
傻瓜式作业,变“领导说了算”为“系统自动办”。全面推行企业开办标准化建设,从审批要素、审批流程、材料要求及窗口要求、服务提供、服务评价等方面,形成了企业开办标准化许可体系。对各个环节逐一制定标准文本,细化业务办理裁量标准,将每个环节精确定位,杜绝行政审批的人为因素,做到“认流程不认面孔,认标准不认关系”的“傻瓜式”作业,从以往的“领导说了算”升级为“系统说了算”,实现“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审批、零自由裁量”服务目标。
关联式延伸,变“有壁垒”为“无差别”。打破原有的按部门、分模块运行的“小闭环”式壁垒,积极争取构建企业开办各部门互通互联的“大共享”格局。疫情期间,创新审批、公安部门数据信息共享衔接,由审批部门提供刻章数据信息,由刻章单位人员作为企业经办人员进行信息采集、认证,实现了无需企业人员现场认证、即可实现公章刻制,极大的方便了办事企业,为破解全市公章刻制人员认证难题提供了模式。
衍生式推进,变“重审批”为“重服务”。建立窗口无否决权机制,不为不办找理由,只为办好想办法。围绕企业开办各环节,通过购买社会服务的方式,将企业刻制一套4枚公章的费用由企业自掏腰包改为高新区管委会承担,已为企业节省开办成本60.2万元。树立起“企业开办业务办得好不好,让企业和群众来评判”的指导思想,搭建“好差评”直通车平台,采取线下、线上相结合的模式,畅通企业开办评价渠道,以群众评价促进服务良性升级,企业开办专区运营以来,企业好评率达100%。
鲁中晨报202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