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现状及投资前景分析
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已经历了两次交通能源动力系统变革,每一次变革都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巨大变化。第一次变革发生在18世纪60年代,以蒸汽机技术诞生为主要标志,煤和蒸汽机使人类社会生产力获得极大的提升,开创了人类的工业经济和工业文明。第二变革发生在19世纪70年代,石油和内燃机替代了煤和蒸汽机,使世界经济结构由轻工业主导向重工业转变,并把人类带入了基于石油的经济体系与物质繁荣。今天,人类再次来到了交通能源动力系统变革的十字路口,第三次变革将是以电力和动力电池替代石油和内燃机,将人类带入清洁能源时代。
新能源汽车自2008年第一次写入中央政府工作报告后便成为我国发展的重点行业之一,在政策上规划、引导、管制并举,在行业内新企业积极涌现,成熟企业加速转型,形成了新能源汽车行业高速发展的大环境。
本文通过对行业内外部环境的梳理分析,认为新能源汽车行业在国内呈现出明显的增量市场,发展步入“快车道”,行业外部环境稳定向好,对新能源汽车发展形成强有力的支撑,目前是投资互联网造车企业的重要关口。根据行业环境现状和发展趋势,我们认为投资者进入互联网造车汽车行业时应重点关注以下三个层面:一、在技术层面应关注新能源汽车的续航能力、能量密度、能耗参数三个方面,相关技术能力较差的企业会因政策补贴退坡,逐步失去市场竞争能力;二、在市场层面,应关注企业的推广能力及核心亮点,传统造车企业相比初创企业而言有更为优秀的市场渠道与推广能力,初创企业想要赢得市场需要有突出的核心优势及优秀的营销能力;三、对企业内部,除关注团队、创始人背景外,还应重点关注同业联系与跨界资源,在行业整体高速发展的环境下,仅依托企业的自主研发,可能无法长期保持科技领先地位。
新能源汽车行业概览
汽车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在国民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近年来我国汽车产销量均保持平稳增长,2017年全年汽车供销量已接近3000万辆。目前我国汽车主要以汽油、柴油为燃料,随着汽车产销量及保有量的迅速增长,燃油汽车带来的能源紧张问题也更加突出。同时,大量汽油、柴油消耗造成的机动车尾气污染已成为我国大气污染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基于能源结构安全和环境保护压力,发展节能环保的新能源汽车已成为迫切需求。相较于传统燃油汽车,新能源汽车在能源来源、尾气排放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新型动力系统,完全或者主要依靠新型能源驱动的乘用车。中国工信部定义的新能源汽车,包括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及燃料电池汽车。我国在发展方向上,已经确立了以纯电动汽车为主的发展模式。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已逐步稳定,市场呈现明显的增量趋势,产品逐步向高端化发展。
一、行业发展历程
新能源汽车行业呈现初期高投入、低回报的特点,对传统汽车厂商较少有吸引力。为了支持国内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中国政府出台了多项鼓励的政策措施,主体政策方向是降低新能源汽
发展阶段与政策变化有较高的吻合度。大体上,国内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历程可以分成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为培育阶段,2009年,我国四部委发起“十城千辆”,通过提供财政补贴,用3年左右时间,每年发展10个城市,每个城市推出1000辆新能源汽车,开展示范运行。到2013年底新能源汽车行业雏形显现。
第二个阶段为爆发式发展阶段,2013年起,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政策补贴转变为普惠式,高额的补贴拉动了行业的爆发式增长,产销量增长率在2014、2015年连续两年超过300%。
第三阶段为政策冷静阶段,2014、2015年行业大爆发的同时,行业内部分企业出现了骗取补贴的现象,就此2016年中央对补贴政策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整,并将行业的准入门槛进行了提高。行业依旧保持增长,但行业增速明显放缓,2016、2017年复合增长率由之前的超过300%降低到52%左右。
第四阶段为成熟稳步发展阶段,2018在走出补贴退坡、准入目录重审的阴影后,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开始重回“快车道”,2018年1、2月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增加200%。经历了政策上的整改后,优质企业被筛选出来并获得了更为优质的发展环境。
二、新能源汽车产业链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所涵盖的细分行业较多,当大体上可以按照上游、中游、下游来进行分类。上游主要包含生产电池原材料的厂商,可细分为正极材料厂商、负极材料厂商、电解液厂商和电池隔膜厂商。中游以汽车零部件为主,包含电芯组件、电机生产、电控系统、电池管理系统(BMS)、智能网联部件、车用HUD以及传统汽车零部件厂商。下游主要以整车生产为主,相关的设施设备如充电桩、充电站等也可归类为下游产业。
虽然新能源汽车所涉及的细分领域众多且纷杂,但事实上新能源汽车生产中可共享的技术也相对较多,能够体现新能源汽车制造领域核心竞争力的技术屈指可数,抓住核心技术的发展便可更深入的理解新能源汽车制造企业的优劣势。
从整车制造角度来看,新能源汽车可分为三级模块体系。一级模块主要是指执行系统,包括充电设备、电动附件、储能系统、发动机、发电机、离合器、驱动电机和齿轮箱。二三级模块则是在一级模块下的细分,二级模块分为执行系统和控制系统两部分,执行部分与燃油车类似,而控制系统部分包括电池管理系统、发动机电子控制单元、发电机控制器、离合器控制单元、电机控制器、变速器控制系统和整车控制器。三级模块体系中,包括电池单体细分,电机的水冷、风冷细分以及电机的永磁、异步细分。
在三级模块体系和平台架构中,整车控制器(VCU)、电机控制器(MCU)和电池包及电池管理系统(BMS)是最重要的核心技术,对整车的动力性、经济性、可靠性和安全性等有着重要影响。
整车控制系统(VCU)是实现整车控制决策的核心电子控制单元,一般仅新能源汽车配备、传统燃油车无需该装置。VCU通过采集油门踏板、挡位、刹车踏板等信号来判断驾驶员的驾驶意图,并通过监测车辆状态(车速、温度等)信息,向动力系统、动力电池系统发送车辆的运行状态控制指令,同时控制车载附件电力系统的工作模式;VCU具有整车系统故障诊断保护与存储功能。
电机控制器(MCU)是新能源汽车特有的核心功率电子单元,通过接收VCU的车辆行驶控制指令,控制电动机输出指定的扭矩和转速,驱动车辆行驶。实现把动力电池的直流电能转换为所需的高压交流电、并驱动电机本体输出机械能。同时,MCU具有电机系统故障诊断保护和存储功能。
电池包及电池管理系统(BMS)电池包是新能源汽车核心能量源,为整车提供驱动电能,它主要通过金属材质的壳体包络构成电池包主体。模块化的结构设计实现了电芯的集成,通过热管理设计与仿真优化电池包热管理性能,电器部件及线束实现了控制系统对电池的安全保护及连接路径;通过BMS实现对电芯的管理,以及与整车的通讯及信息交换。
而以上三项新能源汽车的核心技术模块也恰恰是控制新能源汽车成本的命脉。电动汽车最大的成本在电池、电机、电控“三大电”系统,其中动力电池成本首当其冲。国内外新能源汽车行业巨头特斯拉、比亚迪均战略性扩建了动力电池工厂,以保证相应的产能,降低造车成本。
三、市场情况分析
在汽车市场方面,中国继美国后成为最大的汽车消费市场。
从2003年到2017年末,中国汽车产销量复合增长率分别为13.38%、13.56%。截止2017年末,根据公安部给出的数据,中国机动车汽车保有量已经达到2.17亿辆,较2016年增长11.85%。
新能源汽车方面,我国2017年新能源汽车销量约为77万辆,占年汽车销售总量的约2.7%,目前占比依旧较低,但相较2010年新能源汽车的销量0.03%的占比,增速却是非常显著的。新能源汽车增长率,是远超燃油车辆的。
我国2012年发布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和2016年发布的《十三五国家战略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中提出,到2020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达到200万辆累计销量500万辆。而依据Wind给出的数据,截至2018年2月末,我国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约为181万辆,与500万辆的销售规模还有一定差距。
2017年四部委联合印发的《促进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发展行动方案》中提到“到2020年新能源汽车年产销达到200万辆”以及“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占汽车总产销的20%以上”,就目前来看,新能源汽车现销售量与销售渗透率还远低于国家规划。这种形式下新能源汽车行业在接下来的7年中或有更加明确的政策助推并快速发展,整体应属于增量市场。
在过去三年内,新能源汽车的销售均呈现了年初较低,逐步提升的态势。年初两月的销售总量平均占年销售量的4.7%左右,目前2018年前两个月的销售总量为74667辆,以此计算2018年新能源汽车的市场应在160万辆左右,预计超过2017年的两倍以上。如政策环境、经济环境没有重大变化应能达到此预测值。
在市场竞争方面,“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在电气化时代不断被提及,但还未到来之际,各大汽车品牌早已开始布局自己的电气化战略。国内呈现了新进企业多,成熟企业开启转型的态势。在最近几年间国内就出现了十多个造车新军,它们的背景、愿景以及定位不尽相同,但有一个共同点—打造新能源车型。在新企业方面,目前大多并没有成品上市车型,但受资本市场青睐度高,较为知名的企业包含蔚来汽车、电咖汽车、国能汽车、威马汽车、车和家、拜腾、小鹏汽车、爱驰亿维、奇点汽车、游侠汽车、前途汽车、正道汽车、零跑科技、艾康尼克等。而成熟的汽车制造商方面,企业也纷纷做出了向新能源汽车方向发展的中期目标。
目前,国内的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迅速,预计2018年的新能源汽车市场销售总量会在160万辆左右,超过2017年的两倍。行业内竞争趋势也较为明显,有成熟的造车企业向新能源汽车方向转型靠拢,也有如小鹏、蔚来等新创造车企业的新鲜血液的流入。
当前外部环境PEST分析
当前,新能源汽车行业外部环境较好,在政策上兼具规划、引导、补贴,政策持续利好行业。在宏观经济方面,国民消费能力提高,汽车行业景气,对未来发展形成了良好的经济环境支撑。在社会环境层面,能源与环境问题使新能源汽车备受青睐,传统汽车的限购也加速改变了消费者购买倾向,但消费者信心方面还有待提升。在技术层面,核心的电池技术发展快速,增量平稳,为新能源汽车未来产能释放夯实基础。
一、政策法律环境分析(P)
在政策法律环境方面,国家对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一直持鼓励态度。总结政策法律环境可以看出在大方向上有国家明确的、连续的规划;在政策补贴上虽逐步退坡却形成了明显的对高端新能源支持力度增强的态势,意在防止中低端新能源车过度挤占市场;在政策引导方面,国家近期出台的“双积分”政策,从制度和补贴两个方面催化传统造车企业进行转型升级。
1.国家层面明确规划新能源汽车发展步伐
从2008年,新能源汽车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开始,便一直是我国发展的重点项目之一,2008年至2017年间历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除2013年和2017年提到相关产业时用词为清洁能源外,均明确提及了新能源汽车。并且,国家层面对新能源汽车产业一直有较为明确的规划,总结规划主要内容为我国新能源汽车在2020年销量累计规划达到500万辆,新能源汽车销售渗透率达到7%左右,到2025年渗透率规划为20%,2030年销售量占汽车总销售量比达40%。电池方面,规划在2020年动力电池行业总产能超过1000亿瓦时,并形成总产能超过400亿瓦时的国际性龙头企业。历年重要规划性政策如下:
2012年,发布《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到2020年,我国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累计产销量预计将超过500万辆。
2016年11月,发布《十三五国家战略新兴产业发展规划》,预计2020年新能源车产量达到200万辆,累计销量500万辆。
2016年11月22日,发布《汽车动力电池行业规范条件》(2017年)(征求意见稿),其中写入了一条“锂离子动力电池单体企业年产能力不低于80亿瓦时”,即让行业倍感压力的“8GWh”。在2016年底只有比亚迪、宁德时代(CAT)、沃特玛符合条件。由于此项政策相对于原先要求提高了40倍,此政策将会有效促进产业的集中,有利于电池行业做强做大。
2017年2月20日,四部委联合印发《促进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发展行动方案》,到2020年,动力电池行业总产能超过1000亿瓦时,形成产销规模在400亿瓦时以上、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到2020年新能源汽车年产销达到 200万辆”以及“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占汽车总产销的20%以上”,到2025年,新体系动力电池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单体比能量达500Wh/kg,比《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规划提早了5年时间。目前,量产动力锂电池单体比能量密度在150-160Wh/kg,系统比能量密度在120-130Wh/kg,系统成本在1.6-1.7元/Wh,各指标相比2020年的阶段性目标还有较大差距。
2017年5月由工信部、发改委和科技部联合印发《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2025年我国汽车产量达到3500万台,新能源汽车占总量20%以上,预计2025年新能源汽车产量达到700万台,较2016年产量增长12.5倍,预计2017-2020年动力电池复合增速将达到40%以上。
2017年11月,《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正式发布。总体技术路线图指出,2015-2020新能源汽车年销量超过总销量7%;2020-2025新能源汽车年销量超过总销量15%;2025-2030新能源汽车年销量超过总销量40%。
政策规划的方向非常明了,在短期内新能源汽车虽无法达到对传统汽车行业的替代,但可以明确的是新能源汽车在一定时期内国家对其支持的态度是不会改变的。
2.政策补贴偏向新能源汽车高端化
我国从2009年,我国四部委发起的“十城千辆”开始,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便一直受到政策的扶植。
在政策补贴方面,自2010年中央实施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以来,随着行业的发展逐步走向成熟,补贴额度逐年下降,享受补贴的车辆标准亦逐年提高,同时,政府对汽车企业的燃料消耗限值不断降低,显示政府希望由市场力量来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具体的退坡办法是:2017-2020年,除燃料电池汽车外,其他新能源车型补贴标准都实行退坡,其中:2017-2018年补贴标准在2016年基础上下降20%,2019-2020年补贴标准在2016年基础上下降40%。
近日工信部、财政部、科技部及发改委联合发布《关于调整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明确了2018年新能源汽车补贴标准,并从2018年2月12日起实施。明确2018年国家相关部门将从提高技术门槛要求、完善补贴标准、分类调整运营里程要求等方面进行调整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补贴政策继续鼓励长续航(尤其300km及以上)车型的发展,将逐步淘汰部分短续航(尤其200km以下)车型。
除上表中的调整以外,新政策还对补贴款新设了车辆能耗门槛标准及相关调整系数,即满足最低标准后百公里耗电量越低,补贴越多。其具体计算方法较为复杂,新政策中的描述为“按整车整备质量(m)不同,工况条件下百公里耗电量(Y)应满足以下门槛条件:m≤1000kg时,Y≤0.0126×m+0.45;1000
新政策对补贴的调整主要是在低端车型上进行了大幅的退坡,而对于高端车型,实际补贴是增加很多的,以纯电动车为例从下表中可以看出,高端车型方面仅国家补贴比2017年增加1.76万左右,中端车型补贴比2017减少约1.2万元左右,而低端车型则面临零补贴比2017减少了2-3.6万元。新政策很明显的体现了发展高端车型、高密度电池,抑制低端产能挤占市场的思路。
3.双积分政策助推新能源汽车发展步入快车道
在政策补贴助力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的同时,国家也出台了对造车企业相关管制条款,力求通过政策倒逼企业实现排放管理、提高新能源汽车占比。
2017年9月28日,工信部正式发布了双积分政策,即《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并行管理办法》。所谓双积分,即乘用车平均燃料积分(CAFC)和新能源汽车积分(NEV),一方面要求传统汽车企业降低油耗,同时要求企业提高新能源汽车的产销。在燃料消耗量积分方面,负积分未抵偿的企业,将会受到暂停高油耗产品申报、暂停高油耗产品生产等处罚。在新能源汽车积分方面,负积分未抵偿的企业,则会受到高油耗产品暂停生产等处罚。
政策规定2019-2020年新能源汽车积分比例要求分别为10%、12%,且19-20年积分可以合并考核,该政策将正式在2018年4月1日实施。2018年暂不实施给大部分车企一段缓冲期,双积分制落地为我国实现2020年累计销量500万辆目标加上保险,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将步入快轨道。
双积分制是政府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另一记重拳,随着补贴退坡这一单一激励模式渐渐减效,而双积分制推出则意味着行业将从单一补贴激励制度变为胡萝卜加大棒的组合拳政策,通过积分制倒逼企业实现排放管理、提高新能源汽车占比。
依据双积分制中的新能源汽车积分方法,目前只有比亚迪、吉利、众泰三家企业为正积分,其他造车企业均或多或少的存在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压力,可以预见在未来短期内传统造车行业中将涌现一批新能源汽车产品,整体行业发展的增势应可确定。
二、产业宏观经济形势分析(E)
2017年中国经济增长率为6.9%,超出年初多方预测的6.2%,也是中国自2011年以来,GDP增速首次扭转下行趋势。经济实力再上新台阶,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源和稳定器。而对GDP的贡献方面,国民消费的增长是我国经济综合能力增长的最大动力源,2017年消费占GDP总量的54%。汽车购买作为消费总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在2017年也拥有不俗的成绩。
2018年,中国经济虽然短期偏弱但仍有韧性,从中长期看,欧洲主要经济体复苏带动外需增长,供给侧改革明显内需稳健,供需趋于平衡,我国经济大概率将跟随全球经济复苏步伐进入平稳增长期。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明确指出2018年将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在宏观政策调控方向上“积极的财政政策取向不变,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中性”。2018年,受货币政策、政府债务政策等影响,投资对GDP的贡献应不会太多增加。因此,预计宏观经济层面向上推力主要源自于国民消费的稳健增长、制造业持续复苏等。
近年来,我国消费者信心指数呈增长态势,在可支配收入方面,收入增速虽有所下滑,但整体处于增长趋势。在短期内,宏观经济方面国民消费能力应能与2017年保持同等态势,有较好的能力支撑汽车行业消费基础。
在造车行业方面在近5年内,行业总体景气指数维持在较高水平,总体上高于工业全行业景气指数8.9个点。总体来看,在汽车行业方面近年来整体宏观趋势是平稳的。
在国际宏观层面,3月23日特朗普签署备忘录,将对从中国进口的产品加征关税并采取限制措施,其中将涵盖现代铁路、新能源车、高科技等在内1300个产品类别。目前我国新能源车整车和三电等供应链产业主要市场是在国内,据乘联会数据,2017年对美纯电动乘用车出口214辆,金额165万美元,对美出口插电混动乘用车1042辆,金额6115万美元,从美进口新能源车1.76万辆,相比我国去年79.4和77.7万辆的新能源车产销规模,对美进出口新能源车规模较小,受贸易摩擦影响较小。
在行业宏观形势方面,我国汽车行业整体较为景气且形势稳定,在内在国民消费能力逐步提升的环境下,总体行业情况较大概率为稳中有升。国际层面,3月23日特朗普签署备忘录,或对我国采取贸易限制,但我国新能源汽车对美的进出口规模较小,产业链主要集中于国内,受影响程度应不大。
三、社会环境分析(S)
在社会环境上主要有三个层面,一是社会自然生态环境安全、能源安全层面。二是社会对传统汽车的限制层面。三是社会对新能源汽车的信任层面。
在自然生态环境安全、能源安全层面。当今社会自然生态环境安全使国家、民众对污染程度较低的新能源汽车更为青睐,而新能源汽车也符合解决能源危机的发展观。新能源汽车有着零排放、低噪音、不可再生能源消耗少等特点。传统汽车的能源来源主要为石油,我国石油储量、储采比在世界范围内都是属于较低的国家,我国已探明的石油储量占世界石油储量的约2-3%,根据2017年英国石油(BP)世界能源统计所给出的数据,全球石油探明储量可供开采54.2年,而我国所处在的亚太地区是全球储采比最低的区域,总量甚至不足以供应20年的开采。新能源汽车的能源消耗主要为电力,我国电力主要来源虽为火力发电,但国内煤炭储量相对丰富,加之洁净能源如太阳能发电等技术的进步,未来电力或可完全源自于可再生能源。
在对传统汽车的限制层面,因民众生活质量的提高,民众对汽车的购买能力有了长足的提升,车辆的购买逐年提升,在部分城市,尤其是发达城市车辆的数量已经逼近了城市交通系统能够承载的上限,限购政策应运而生。截至2018年第一季度末,我国对车辆实施限购政策的城市已达8个。但新能源汽车并不在限购之列。限购政策是新能源汽车市场增长的重要推动力,从下图可以看出,限购城市多为新能源汽车销量较高的城市。发达城市汽车保有量较高,应运而生的限购政策助推了民众对新能源汽车的需求。并且在电价较便宜,油价较贵的中国,纯电动汽车的电费比内燃机汽车的油价更为便宜,如紧凑型的focus内燃机版与纯电动版对比,一年能节省约10000元人民币,在使用费用方面新能源汽车也具备一定吸引力。
在社会对新能源汽车的信任层面,新技术的应用多伴随着新问题的产生,新能源汽车从量产销售开始便存在用户投诉的问题。但从数据上看,随着新能源汽车逐步进入市场投诉总量虽有所上升但投诉量的增速是在明显降低的。根据车质网的数据显示,2017年车质网收到的投诉量为550起,较2016年增加77起,增量比为16.3%,相较前几年约300%的增量有很大程度的下降。联系新能源汽车销量的激增,该数据可以从侧面显示国内新能源汽车的质量有所上升,民众满意度有所提高。
总体上看,在社会环境方面,新能源汽车行业已经初步具备了较好的氛围,但新能源汽车的质量问题仍值得关注,增加民众对新能源汽车的信任程度仍是未来亟待解决的问题。
四、行业技术环境(T)
在行业技术环境方面,电池相关的技术是提升整个行业的核心驱动力。目前锂电池正极材料在全球而言总共有5种材料,分别是钴酸锂(LCO)、锰酸锂(LMO)、磷酸铁锂(LFP)、镍钴锰(NCM)和镍钴铝(NCA)。其中镍钴锰(NCM)和镍钴铝(NCA)为三元材料。
钴酸锂(LCO)材料特点为性能优越、产品稳定性好(寿命长)、振实密度大,缺点是钴为贵重金属资源量低导致成本较高、安全性欠佳。是国际上第一代锂电池正极材料最先占据市场。
锰酸锂(LMO)材料特点为不含贵重稀缺金属成本低廉、安全性好、低温条件下性能好,缺点是稳定性欠佳(寿命短)、高温环境下性能差、振实密度一般。是正极材料发展前期最早的钴酸锂(LCO)替代品。
磷酸铁锂(LFP)材料特点为不含贵重金属原材料成本低、成品安全性好、成品产品稳定性好;缺点方面首先是制造工艺方面铁容易被还原成单质铁会导致微短路从而导致成品率低,其次是其振实密度低且低温情况下性能差,放电电压比较低。
镍钴锰(NCM)材料特点为安全性高、成本相对较低、产品稳定性好、性能优越;缺点方面主要是制造加工工艺与压实振实技术相对复杂。
镍钴铝(NCA)材料与镍钴锰(NCM)类似,相比优点为压实密度高,成本相对低,缺点为化学活性较高对应用的电池热管理有着比较高的要求且安全系数相对较低,应用范围没有镍钴锰(NCM)广泛。
新能源行业技术进步十分迅速,汽车用动力电池发展经历了镍氢/锰酸锂—磷酸铁锂—三元锂电(镍钴铝NCA、镍钴锰NCM)三个阶段。目前行业的动力电池主要是集中在磷酸铁锂、三元电池(镍钴铝NCA、镍钴锰NCM)两种。并且三元电池且逐渐往高镍化发展,电池性能持续优化。从各个电池类型的出货量来看,磷酸铁锂出货量仍然占据主流,2016年磷酸铁锂出货量达到20.33GWh,占比高达72.49%,三元锂出货量达到6.29GWh,占比达到22.44%,而其余的锰酸锂、钛酸锂等目前占比仍然较小。
对比三元电池和磷酸铁锂电池的性能优劣势,大巴车因车体空间大,主要选择使用磷酸铁锂材料电池,发挥磷酸铁锂材料电池循环性能好的特性。轿车空间有限,电池用量小,选用高比能量与高比功率三元材料电池更为合适。未来私用新能源汽车销量增加三元材料出货量应会有更大提升。
在电池性能方面,依据工信部给出数据,无论在电池能量密度还是在电池续航里程方面,整体水平均有平稳的提升。而各大电池厂商也有明确的对电池性能提升的计划。
总体来看,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基础电池技术方向明确,发展速度快,发电能力与稳定性高的三元材料在未来前景较好。电池行业整体出货增量、技术提升速度稳定,为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提供了保障。
新能源汽车行业投资关注重点方向
目前新能源汽车行业在国内呈现出明显的增量市场,发展步入“快车道”。行业外部环境对新能源汽车发展形成强有力的支持,这种支撑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国内经济环境稳定,民众购买力提升、消费者信心逐年增加为增量市场的形成夯实基础。二是技术更新迭代快但目前看来不存在对行业产生颠覆性影响的技术,行业发展方向稳定。三是政策规划明确,未来市场体量可测算,依据过往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以及2018年前两月新能源汽车国内销售量,我们估算2018年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总量应在160万辆左右,2019与2020年保守估计平均市场总量应在180万辆以上,未来市场走势大方向应会在较长一段时间内保持增量市场的态势。四是国家政策对动力电池、整车生产企业门槛提高,政策引导产业集中化发展,行业生产总成本应会下降,产业链结构逐步完善,助推新能源汽车行业高速发展。
在当前整体环境优异的情况下,众多新企业进入,成熟企业纷纷转型发展,行业内不乏投资机会。但在众多投资机会中筛选出优质企业并非易事,依托对目前优质初创企业的分析,结合当前行业发展方向、产业链结构、政策方向、经济环境、社会环境等方面,我们认为投资者进入新能源汽车行业时应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技术层面,在近期,国家再次对新能源汽车行业的补贴进行了调整,鼓励国内新能源汽车向高端化、优质化、实用化方向发展。投资者应关注新能源汽车的续航能力、能量密度、能耗参数三个方面。具体而言,在政策补贴退坡的情况下,续航能力低于150公里的车型有被市场完全淘汰的风险,而续航能力在150-300公里之间的车型或会在未来补贴持续降低的大方向下失去竞争成本优势。在近期发布的政策中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能量密度受到了较以往更高的关注,能量密度小于120Wh/kg会反向影响补贴总额,从而抑制车型成本优势,降低车型市场竞争力。能耗参数是在近期政策中首次被提及的影响补贴的因子,该参数与电池功率及整车重量相关,而新能源汽车重量占比较大的就是动力电池,三元材料电池能量密度大,因此投资者可更倾向于使用三元材料电池的新能源汽车。
二是市场层面,目前国家推行“双积分”政策,倒逼传统造车企业向新能源方向转型,在推动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的同时也加剧了行业内的竞争。传统造车企业相比初创企业而言有更为优秀的市场渠道与推广能力,初创企业想要赢得市场需要有突出的核心优势及优秀的营销能力。投资者在进入新能源汽车行业时,需要更关注初创企业的推广能力,以及其他车载核心技术,结合人工智能技术打造的车载辅助功能系统或会成为初创企业进入市场的突破口。
三是在企业内部,纵观目前较为知名的、融资能力强的初创互联网造车企业,可以发现这些企业存在一些共同的特点,较为深厚的相关背景,国际化的团队,同业间关联程度高。新能源汽车是一个高速发展的行业,初创企业要在发展浪潮突出自己需要对行业较深的理解,对国际行业发展态势有较高的把控,同时通过同业间共享非核心技术降低研发成本、研发时间也是追赶时代潮流的最优选择。投资者在进入新能源汽车行业时,不但要关注团队状况,更应关注企业的外在联系,仅依托企业的自主研发在行业整体高速发展的环境下,有较大可能无法在长期稳定自身科技领先的地位。
中投投资咨询网2018-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