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浙江特色“智慧国检”升级版
大数据时代,信息技术正以空前的速度不可阻挡地改变着社会生产方式和人们生活方式。质检工作成效很大程度取决于信息化应用程度,信息化已经成为推动质检事业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
在法检制度改革的背景下,浙江检验检疫局把信息化建设作为履行职能、破解难题、创新工作方法、提高工作质量的强大助推器,全面实施浙江特色的“智慧国检”建设,信息化建设工作呈现网络平台统一化、网上办公一体化、业务流程电子化、监督管理信息化、资源共享协同化、决策支持智能化的新格局,为浙江检验检疫事业科学发展提供了信息服务和战略支撑。
点击五大关键词,发展蓝图清晰可见
走进浙江检验检疫局办公大楼,就如同置身于一个功能强大的“信息场”。无线网络的覆盖范围已从局本部办公大楼延伸到保健中心、培训中心以及位于萧山的杭州机场办事处,将无线高速公路延伸到了检验检疫一线最前沿,并对公众开放。多年来,浙江局致力于将信息化建设转变为生产力、战斗力、凝聚力,绘就了新时期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宏伟蓝图。
关键词一:组织保障
回顾浙江局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关键历程可以发现,有力的组织保障推进了浙江局信息化建设的整体进程。正如浙江局党组书记、局长阎震所言:“多年来,浙江局信息化工作有提升、有发展,正是组织保障发挥了决定性作用。”
2008年,作为当年浙江局年度6件大事之一,成立了信息中心,并按行政处室加以管理,中心承担行业管理和技术保障等职能,全省系统信息化工作由此迈上快速发展的新台阶。
2011年,浙江局成立信息化管理处。为加强对信息化工作的领导,浙江局成立了信息化(信息安全)工作领导小组,阎震局长担任组长。每年定期召开会议,研究、部署信息化重大决策和任务,使信息化工作纳入浙江局年度重点工作内容,有力促进了全局系统信息化工作的全面推进。
关键词二:与时俱进
浙江局在信息化建设工作中,始终把是否适应检验检疫业务改革的新要求和浙江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变化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
2013年7月24日以来,国务院常务会议多次就推进法定检验体制改革、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作出重要部署。
随着检验检疫事业各项改革方案进入全面实施阶段,许多重大举措需要通过推进信息化工作加以落实。浙江局副局长俞一江反复强调:当前,信息化已不只是检验检疫信息技术支撑保障的一种手段,而是在深化业务改革、优化内部管理方面起着先行和引领作用的一种机制。
从支撑保障到先行引领,就是新形势下信息化工作的新任务。可以说,浙江局要在内部管理、业务改革上有进一步的发展,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水平的与时俱进是关键。
关键词三:大事引领
从2010年到2012年,浙江局信息处连续三年牵头或主要参与浙江局年度大事任务:2010年负责新大楼建设中的全局中心机房建设;2011年负责构建浙江检验检疫统一信息化应用平台;2012年负责深化全局系统信息资源整合。
大事推进过程中,主管领导亲自坐镇、靠前指挥;责任部门勇挑重担、奋发有为;协办部门密切配合、通力合作;有效调动了一线人员的工作热情和创新能力。全局系统解放思想,凝聚共识,创新进取,勇破难题。
通过明确大事任务,落实责任分工,综合协调推进,全面督察考核的大事管理机制,将各阶段信息化重点建设工作连续三年纳入全局系统大事,有效推进了信息化建设的跨越式发展。
关键词四:规划先行
加强信息化建设,浙江局始终坚持规划先行,从基础建设着手,修订了“十二五”规划信息化建设相关内容,制定了以“智慧国检”为建设总目标的今后三年信息化工作规划。起草了《浙江局远程业务应用建设专项规划》和《浙江局无线互联网建设专项规划》,先后制定了《浙江局信息化建设管理办法》《应用软件开发管理办法》等7个管理规章制度。
为有效保障全局检验检疫业务正常开展,修订了《浙江局信息化网络运行管理制度》等3个管理制度;为完善机房运行管理,制定《浙江检验检疫局机房运行管理规定》;根据等级保护、内外网隔离等工作要求,组织起草了《浙江检验检疫局信息安全管理办法(试行)》,修订了《浙江局计算机病毒防治管理办法》等3个制度。有效规范了全局系统信息化工作秩序,保障了信息化建设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五:资源整合
随着应用系统越来越多,基础数据越来越繁杂,打破每个应用系统各自独立的模式、实现信息资源协同共享已经迫在眉睫。
针对内部应用,在全国系统率先建成“浙江检验检疫统一信息化应用平台”,并荣获中国信息化(质检领域)成果评选二等奖。该平台整合20余个应用系统,40多项企业质量基础信息和80多项宏观质量决策信息,建立了全省进出口企业质量信息数据库和检验检疫宏观质量决策支持数据库。该平台直接把信息汇集送到决策者案头,实现了“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提供了科学的决策依据,提高了对进出口产品质量监管的全局性和前瞻性。
服务进出口企业,成功建设“E浙检”网上服务平台。兼收并蓄全省各类在线服务系统优势,博采众长加以整合、创新,既有静态编码检索,又有动态流程查询,还能自助访问通关单信息,构建了具有浙江特色的检验检疫服务企业的重要载体,显著提升服务外贸水平。
晒出五张成绩单,能力建设一目了然
信息化的实质是推动电子政务的战略导向从提高行政效率的“工具”、“途径”层面,转变为促进服务型政府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浙江局信息化建设工作路径正逐步从服务于提高行政效率,转变为促进服务型政府建设。
支撑力:夯实事业发展基础
基础建设是信息化发展的根本。浙江局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科学合理、适度超前,整合共享、效益优先”的原则,加强和完善全局系统网络基础、机房、软硬件平台等基础建设。
2010年初,浙江局投入800多万元进行新中心机房建设,同年10月8日,新机房全面投入使用。新机房总体设计新颖,建设适度超前,采用了机柜级精密配电、链路检测式电子配线系统等先进技术。新机房已成为技术先进、绿色智慧的浙江检验检疫数据中心和网络中心,在全国检验检疫系统颇具特色。
充分挖掘中心机房原有资源潜力,提高网络资源利用率,实施了数据存储网络与IP网络整合建设,完成了光纤存储网升级,实现了现有4套数据存储设备的资源融合共享、使用动态调度。积极探索采用新技术,实施服务器虚拟化平台建设,将11台物理服务器虚拟成180余台虚拟服务器,节约设备资金300余万元,每年节电25万多度,大大提高了服务器利用率和资源调配智能化水平。
近三年来,全局系统累计投入3178.61万元用于信息化基础建设和运行维护。截至目前,建成浙江局和分支局机房14个、办事处机房43个;构建局域网57个,广域网数据通讯线路118条,全局形成了业务专网、视频监控网、电子政务网和互联网“四网”并行的网络格局。
生命力:丰富“智慧国检”内涵
浙江局通过构筑智能管道、搭建开放平台、打造特色业务、深化信息共享、提升智能应用和管理等举措,打造具有示范意义的“智慧国检”,激发信息化与检验检疫深度融合的生命力。
为提高检务工作效率,减轻全省核心业务平台负载,研发“自动计费、自动转单和自动归档”系统(简称“三自动”系统)。从2010年1月至今,成功自动计费、自动转单、自动归档分别为45万、25万、92万多批次,有效缓解一线检务工作量。
积极推进无纸化进程,研发产地证申报卡管理系统和电子缴费系统。电子缴费系统从2006年10月上线至今,共开通电子缴费企业10000多家,电子缴费600万多批次。
浙江局于2007年启动绩效管理(考核)工作,为全力做好与总局绩效考核的对接,浙江局构建了绩效考核信息平台,可实现绩效考核信息的统一访问和实时发布。
2014年1月正式启用了检验监管重大事项处理平台。平台拥有重大事项录入、审核、处置、批复的一条龙处理流程,提高了全省系统检验监管重大事项报告及处置的质量和效率。
开发培训信息管理系统,对干部职工参加培训情况进行系统的登记、汇总和管理,对推进浙江局人员教育培训信息管理发挥了积极作用。
搭建技术性贸易措施信息服务平台,涵盖预警信息、通报评议、出口指南、技术法规等八大栏目,36个子栏目以及18种主要出口商品的场景式服务。目前,访问数达4万多次,各类信息1.3万余条,且基本实现日日有更新,社会关注度越来越高。
此外,还开发出口工业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信息平台并上线试运行。解决电子密钥兼容性等难题,完成了远程业务应用的一期建设,实现了检验检疫作业现场业务处理和行政办公的示范应用。
竞争力:打造数据交换平台
在法检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信息化不仅是工作手段,更是贯穿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不仅是技术支撑,更是改革发展动力、变革力量。为此,浙江局充分发挥信息化先行和引领作用,主动适应检验检疫业务改革新形势,启动了《浙江检验检疫对外数据交换平台》专题规划研究、整体设计的建设工作。
浙江检验检疫对外数据交换平台是采用现代信息技术,以实现检验检疫与诸多外部单位互联互通、数据交换共享为目的而构建的一个综合载体,是全局系统信息化建设突破行业限制、区域限制向系统外延伸拓展的统一门户和高速通道。
经过深入调研、全面分析、科学论证,结合浙江局实际,梳理形成了对外数据交换平台建设总体思路、主要原则和整体框架,提出了《浙江检验检疫局对外数据交换平台建设项目规划》,规划共分三期建设。
当前,一期建设已经全面启动,包括基础设施更新、平台软件开发等工作已全面展开。按照计划,将完成交换平台部署,开展与关检合作“三个一”公共平台及杭州跨境电商公共服务平台的对接,在此基础上提出对外数据交换标准规范,从而为提升通关贸易便利化、监管互认和执法互助提供技术保障。
二期建设计划将所有与外部单位进行信息交互的系统和提供互联网公众服务的应用移至外网,实现内外网整体隔离,进一步完善运维安全审计。扩大应用案例实施,根据业务发展需要开展与市场采购商品监管、口岸查验管理等信息化应用接口实施,对平台建设前已投入运行的交换接口进行改造迁移,提升全省对外数据交换应用的统一性、规范性。
守护力:保障安全畅通运行
浙江局将网络和信息安全作为工作重点,变事后处理为事先预警,防患于未然,加强和改进技术管理,大力推进监管前移;加强风险预警和监测,强化性能监控,构建风险防范长效机制;采用资源整合、协调管理和智能高效的新手段,实现全省主要信息化网络、设备、系统和应用等4个层面的全面监控,提高信息化安全保障能力,全面推进安全监控及防护体系建设和应用。
核心业务应用系统实时监控,确保核心业务系统安全。开发建设了应用系统监控软件,对15个主要业务系统进行实时运行扫描,利用短信进行报警,筑牢了风险防护墙。开发数据库访问审计程序,能有效防止全局系统CIQ2000用户非法登录;开发复制平台监控软件,保障CIQ2000复制功能及全局外挂软件的顺畅运行;开发核心数据库监控软件,保障核心业务数据库高效运行。
开展CIQ2000核心业务平台安全保障建设。对小型机资源进行梳理调整、性能优化,部署了与现有小型机性能相匹配的应急运行环境,建立了全局CIQ2000核心系统安全应急保障机制。
建立统一的网络管理平台,集中监控全局150多台主要信息化设备和80多条网络线路运行状况,对平台进行智能分析和管理。加强网站安全监测,组织对全局系统16个门户网站进行安全评估和检查,指导开展整改和安全加固工作,提高各级网站安全防护水平。
对核心交换机万兆板卡进行扩容,将原千兆防火墙升级为万兆下一代防火墙,切实增强了浙江检验检疫专网信息安全防护能力。
设计网站应用防火墙和网页防篡改两套系统的综合安全建设方案,自2013年9月正式投入运行以来,拦截外部攻击近19万次,日均480余次,大大增强门户网站安全防护能力。
创造力:持续创新引领未来
信息化行业瞬息万变、技术创新一日千里。浙江局以时不我待的态度,紧紧抓住国内外信息化大发展的机遇,提高信息化装备水平,最大限度地提高现有信息资源利用率,有效推进新技术在检验检疫各领域应用。
信息化管理处处长陈笑梅指出:要按照“服务企业、服务社会、服务系统”的总要求,以需求为导向,以服务促发展,不断创新应用开发,持续提升信息化应用水平。
创新的灵魂在于应用。无论是技贸服务平台、质量安全示范区信息平台,还是检验监管重大事项处理平台……每一项都是具有浙江特色的独一无二的信息化创新成果,凝结了浙江检验检疫人服务进出口企业、促进外贸便利化、助推检验检疫事业跨越发展的辛勤汗水和无穷智慧。
从具有战略意义的对外数据交换平台,到满足业务需求的各类系统,再到短信提示类的人性化软件,大大小小的发明创造不胜枚举。
浙江局还十分注重新技术研究,信息化科研项目连续两年获得总局立项。开展总局“基于社交网络和云计算技术的质检政务协同和信息共享研究及应用”课题的系统开发与部署,创新性地将“社交网络”概念引入到质检系统信息化应用中,在吸取企业级社交网络应用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研究建立一个质检系统内部协同工作的一体化、社会化网络平台,形成一种以人为中心、以信息化为助推器的新型工作机制,目前这一暂名为“质检快信”的社交网络平台已进入试运行阶段。
汝晓红 陈笑梅
浙江检验检疫局2014-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