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检验检疫局助推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纪实
律回春渐,新元肇启。
1月29日,参加2015年浙江全省检验检疫工作会议的200多名代表齐聚浙东通江达海大港——宁波,商议推动宁波外向型经济发展、助力“两富”“两美”浙江建设的新思维,寻求经济发展新常态阶段检验检疫工作提质上档的新路径。
这里,凝聚着甬、浙两局检验检疫人的辛劳与付出;这里,充盈着大家的梦想与希望。这是一次令人振奋的改革“集结号”,这是一首催人上进的创新“交响乐”。
过去的一年,宁波检验检疫局围绕“抓质量、保安全、促发展、强质检”十二字方针,锐意进取,成绩显著。新一年的嘹亮号角已吹响,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就在此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正值此刻。2015年,宁波局将矢志不渝地深化“改革”“创新”,抒写宁波检验检疫事业崭新华章。
改革创新是永恒的主题,然而,面对新形势和新要求,如何改才能革之有效,适应经济新常态;怎么创方可新意不断,展现工作新水平,众人瞩目。
迎着新的机遇与挑战,宁波局敢想敢为、先行先试。
改柱张弦重质量
“切实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中国经济已经进入提质增效的第二季”,纵观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不同场合关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表述,“质量”成为了举国上下的热门之声、会场内外的时代强音。
“以提高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推动质量共治,提高质量治理能力,形成检、企、政、社良性互动机制,助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迈向质量时代。”宁波检验检疫局局长、党组书记卢厚林的讲话让与会者深刻感受到宁波局“以质取胜”的坚定信念。
宁波局用行动有效应对当前经济发展速度放缓、产品竞争力不强等问题,充分运用质量这一杠杆,找准改革创新发力点,为经济转型升级增添新动力。
率先开启“政府主导、企业主体、部门监管、行业自律、社会参与”的质量共治局面,质量治理水平稳步提升。
宏观质量政策落地,宁波局阔步前行。2014年9月,慈溪出口蔬菜质量安全示范区成为宁波局辖区首家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宁波出口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取得了质的突破。
不仅如此,象山针织、慈溪家电、余姚电器三大示范区通过国家级考核验收,新增两个省级示范区,出口规模愈百亿美元的出口质量安全示范区群初步形成。两家企业获首届“中国质量”奖提名奖,开展第三届“宁波市出口质量”奖评奖活动,奉化、鄞州、慈溪先后设立县级“出口质量奖”;检验检疫考核项与全国、浙江省质量考核相比多3项,分值多3.5分,“质量”元素处处可见。
“质量宁波”并未止步,深化质量诚信管理,全国率先对进口危险化学品、金属材料实施分类监管,评选首批15家进口工业品一类企业;2014年评级年度共采集企业信用信息13797条,A类企业同比增长10%;新增33家企业成为“中国质量诚信企业”;与人民银行宁波支行建立质量信用共享合作机制;全面实施企业质量安全主动报告制度,建立了食品进口商动态监管机制。
三江大地,质量治理全民在行动。在宁波市创建质量强市示范城市的基础上,推动构建“质优宁波”。宁波局与省商务厅、市外经贸局等地方政府部门在出口退货追溯管理等领域加强合作。制定《宁波检验鉴定行业自律公约》,开展宁波进出口领域检验检测认证市场信用体系建设专题研究。积极发挥市场作用,在原油、玩具等产品进出口检验鉴定中采信第三方检验结果。加强质量宣传,开展“质量月”、《质量发展纲要》宣传活动,全年共召开新闻发布会14次,在主流媒体发表文章262篇,利用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发布各类信息793条。拓宽质量互动渠道,12365热线全年累计受理举报、咨询7851次。
政府搭台,企业、部门、社会尽情演绎精彩改革创新大戏。
这是一份来之不易的成绩单,面对复杂的外部环境和繁重的改革任务,宁波局质量强市的步子越迈越稳。
新的一年,宁波局将以提升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推动“三个转变”,构建“放、管、治”三位一体质量提升格局,加速形成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竞争新优势,助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迈向“质量时代”。
强化质量引导。落实企业主体责任,从管产品向管企业转变;推行质量首负责任制,引导企业坚守商业道德,自觉保证产品质量,大力探索企业分类监管;做好产品质量提升专项行动,抓好跨境电子商务产品质量提升。
加强品牌培育。引导、促进企业品牌建设,持续实施宁波市及相关县级出口质量奖评审工作;推动区域品牌建设,加快全国港口物流服务产业知名品牌示范区创建步伐,深入推进“入境再利用检验检疫示范区”建设;提升中国品牌美誉度,加强对出口双边协议国家产品的质量监测和检验监管。
深化质量考核。发挥好政府绩效考核的“指挥棒”作用,积极参与市政府质量强市考核,进一步优化考核指标结构,加大检验检疫元素比重,引导地方政府加强质量建设。
推动社会共治。加强部门合作,持续扩大质量信用信息共享;深化检验检测认证诚信体系建设,持续推动第三方机构检测认证结果采信工作;以行业协会为平台,促进行业质量自律;引导社会各界参与质量治理,形成全社会崇尚质量的浓厚氛围。
创先创优促便利
改革如何定位?把握方向是关键。创新怎样驱动?紧扣重点是首要。
“要进一步解放思想,以更加积极的心态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在全面深化改革攻坚战中体现检验检疫新思路,在提高依法行政水平、推动经济进入质量中高端的轨道中展现检验检疫新作为。”梁黎明副省长在会上明确了检验检疫努力的方向。
围绕经济转型升级的现实需求,宁波局创新服务方式,放大区域优势特色,持续提升经济发展效益。
深冬,天寒,但卢厚林的报告却如同一股暖流,点燃着每个与会代表的激情,宁波局在改革中的一次次创新之举,令人惊叹。
“全港创卫”新作为。成功承办世卫组织口岸核心能力建设国际研讨会,梅山、穿山港区提前4个月以高分通过考核验收,全港创卫的“宁波模式”获陈冯富珍总干事、支树平局长高度评价,世卫专家称“值得国家层面推广,值得世界范围分享”,世卫组织国际卫生条例合作分中心在宁波设立。建设新型生态环境功能区,支持宁波建成全国首批A类进口粮食指定口岸、浙江最大冷链物流集散地。
新业态下新模式。保税区创新“入区(境)检疫、区内监测、出区核查、事后监督”的跨境电子商务监管模式,帮助宁波在试点城市中实现注册企业、经营商品种类、消费者人数和货值总量四个第一。进出口商品采购贸易改革示范区建设被列为2014年宁波城市国际化行动计划一号工程,获质检总局批准创建全国首个港口物流服务产业知名品牌示范区。
实施一系列提升贸易便利化新措施。支持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全国范围内首个试点实施进口直通放行;与长三角各直属局签订合作备忘录,启动区域检验检疫一体化改革;关检合作“三个一”正式启动;出台专项扶持措施全力支持宁波外贸实力效益工程建设;建设“一站式”窗口,实施无纸化报检改革。
同时,助力构建创新平台。出台9条配套措施支持宁波高新区浙江首个、全国第二个获国家认监委批准创建“国家级公共检验检测服务平台示范区”;助推宁波保税区建设“入境再利用产业检验检疫示范区”,探索开展全球维修业务,服务循环经济发展。
一个又一个“新”字,如一股清泉涤荡着每一位与会者的心田,看到了新希望。
当前,自贸区、“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一大批国家重大战略相继实施,为宁波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旧岁已展千重锦,新年再进百尺竿。宁波局必将把握时机,绽放精彩。
2015年,宁波局将充分发挥宁波港口资源和开发开放优势,主动融入自贸区、“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重大国家战略实施;推进长三角区域、沿长江流域检验检疫一体化改革,推行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实现区域内“通报、通检、通放”;加强关检的互联互通,深化关检合作“三个一”,积极推动“单一窗口”建设;继续推进义乌进口货物直通放行模式,支持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着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持续推动跨境电子商务发展,支持进口粮食集散地、冷链配送中心建设,培育壮大进口汽车、罗汉松和景观树等专业市场;培育好宁波港口经济圈,借力新一轮对外开放,进一步引导产业转型升级,引领上下游配套集群共同发展,不断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打造更加高效的口岸通关模式,再创宁波发展新优势,助力浙江开放型经济转型升级。
革故鼎新保安全
宁波,港通天下。作为浙江最大沿海口岸,有其巨大资源和优势,却也面临着更多的安全威胁,承载着更大的保障压力。
安全关系社会民生、关系和谐稳定、关系发展成本,安全已成为改革的基石、发展的保障。为了守住安全底线、防控安全风险,宁波局一直在探索,始终在追求,不停在努力。
安全,在新视野下得到保障,在新作为中得以巩固。
一年来,宁波局围绕非传统安全理论,疫情防控成效明显,2014年共截获有害生物902种42048种次;截获以植物种子为填充物的薰衣草小熊玩具,质检总局据此发布预警通报,多家媒体进行专题报道;传染病监测体检中确诊病例94例,口岸检疫查验中检出各类阳性确诊病例201例,排查发现并妥善处置埃博拉出血热留观病例2例;在66548标箱入境集装箱中检疫发现疫情和有毒有害物质大幅度增长,在全国口岸首次截获斑翅伊蚊、具毒毛刺线虫、马铃薯黑茎病菌。
为保障进出口产品质量安全,该局持续优化监管模式,完善风险管控。加强进口食品、消费品、危险化学品、废物原料等敏感商品质量安全监管。全年共检出不合格货物17324批次,退运、销毁进口食品、化妆品98批次;与宁波海事局建立了危险品监管合作机制,成功处置进口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6起;全面开展进口煤炭放射性监测和有害元素检测,检出不合格83批,有力配合国家宏观调控。
保安全,在改革中发展,在创新中前进。
创新“产地和口岸”“检疫和检验”的联动核查模式,有效打击进口“以旧充新”和出口假冒伪劣产品违法行为;建立完善“采集全面、研判科学、处置合理”的业务风险管理体系;持续提升食品、农产品风险管理信息化水平;完善“防伪溯源平台”,实现了进口商品的流向监控,逾100万人次通过防伪溯源码进行验证。
“安全问题向来是底线、红线,是检验检疫工作的重点、难点。”严守安全,卢厚林有坚定和执着的态度。“要着眼非传统安全视角,切实增强忧患意识,牢固树立底线思维,加强风险管控,发挥政策、技术、涉外的独特优势,保障全方位安全。”
面对新常态带来的安全新挑战,宁波局将加强口岸核心能力建设,积极开展国际卫生港创建工作,加强口岸检疫查验,筑牢口岸疫情疫病监控“防火墙”,加强卫生检疫风险管理模式改革研究,保障公共卫生安全;加强进出境动植物及其产品的风险跟踪和动态管理,完善多方联动的全浙江辖区动植物疫情疫病防控体系,深化进口生态安全港建设,保障生态环境安全;进一步完善食品农产品风险管理,深化进口消费品检验监管机制改革,畅通投诉、举报渠道,保障公众消费安全;探索新形势下的执法打假工作,加强与市场监督管理、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海关等部门的合作,针对新型业态和民生领域开展重点打假,加快建立完善进出口商品监督抽查,保障经济发展安全。
新风新貌强质检
“高度重视自身建设,眼望得远,脚踏得实。要建设有限质检,做到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不断提升社会公信力。”浙江省副省长梁黎明的讲话对检验检疫队伍建设是鼓励,也是鞭策。
过去的一年,宁波局推动职能转变,持续推进“三个质检”建设,基础实力不断增强,系统内外影响力得到提升。
改革创新工作全面启动。不断推进简政放权、流程再造、服务创新,致力于打造依法行政、通关服务、科学管理的新样板,探索宁波检验检疫事业发展新经验;致力于非传统安全分析课题研究,积极探索检验检疫“场域安全”及构建此基础上的治理体系,被国家质检总局局长支树平、副局长梅克保称为“国家安全理论体系重大贡献、国家安全战略重要内容、对质检职能拓展与转变重大贡献”。
全国文明单位创建取得实质性进展。宁波局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全面推进文明创建活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扎实开展,促进了作风转变;党风廉政建设扎实推进,促进了机关风清气正;宁波国检文化建设推向深入,促进了单位凝聚力;宁波局申报全国文明单位已通过省市推荐审核,上报中央文明办待批。
科研工作取得多项历史性突破,参与完成的1项科研成果首次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主持完成的1项科研成果首次荣获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创宁波局科研获奖历史最高等级;3项发明专利成功完成市场化转让,实现历史突破;联合中科院微生物所推荐首位博士后申报入站,实现宁波检科院博士后工作站正式运行。
政务信息工作实现质的飞跃,围绕改革转型,调研信息被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录用29条次,获得李克强、汪洋等中央领导批示,信息排名居直属局第三位,三个直报点分获第二、四、七名,取得历史最好成绩。
法治质检建设成效明显,全系统唯一的直属局和所属分支局同时被评为全国质检系统首批依法行政示范单位。建立了法律顾问和公职律师制度,开展了业务规范性文件清理,联合高校举办了系列执法培训,建立了甬浙两局执法协作机制,完成国家质检总局立项的法治质检建设课题并正式出版。
检验检疫协会摘得宁波市社会组织5A星级评定桂冠,成功跻身宁波市5400家社会组织第一方阵。
一连串的成绩与荣誉,展现的是宁波检验检疫人改革创新的成效,汇聚的是宁检人的智慧与汗水。
加快职能转变是适应经济新常态的迫切需要,面对新要求,宁波局强质检有新思路。作为区域发展建设的重要力量,该局将强化法治思维,确保改革于法有据,打造更加良好的法治环境,始终坚定不移地加强自身建设,着力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蓝图已绘就,攻坚将开始。新的一年,宁波局将致力于依法治检、科技兴检和从严治检。充分发挥法治的规范保障作用,制定全系统的法治建设实施意见,以探索建立“依法行政公信力指标体系”为抓手,推动各项工作法治化;稳妥推进检测机构整合发展,探索检测机构市场化运作模式;创新科技管理理念和科研立项模式,大力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构建完善信息化体系,建立检验检疫数据资源梳理、挖掘、整合应用和互联网大数据应用的云数据中心,使信息化成为破解改革难题、推进事业发展的尖兵利器;推进电子监察系统建设,围绕改革创新和事业发展的需要,优化机构布局和职能配置。
改革新风扑面来,创新之举帆正劲。全面推进改革创新的大幕已开启,宁波局将全力以赴建设“质优宁波”、打造“平安宁波”、铸就“畅通宁波”、开创“国检宁波”。
好风凭借力,扬帆再启程。新常态、新起点、新征途,宁波蓄势待发。
杨 盈
宁波检验检疫局2015-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