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越边城宁明创新“警务+五访”模式 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
前段时间,广西崇左市宁明县明江镇洞廊村落那屯村民周霞珍和周喜旋两人因房屋门口的围墙问题引发纠纷,后在村级警务助理和驻村民警的调解之下二人化干戈为玉帛,邻里关系重归于好。“民警的及时调解对我们的帮助很大。”周霞珍说。
推行“一屯一警务助理”、“小事不出户、中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矛盾不上交,服务不缺位”……宁明县公安局创新“警务+五访”模式(“直面矛盾问题抓大走访”、“回应群众诉求主动大接访”、“主动解决问题抓大处访”、“坚持群众满意抓大回访”、“强化责任落实抓大督访”),把警务延伸至村屯,今年以来全局民警将251起的各类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解决在群众家门口,提升了群众的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
践行“枫桥经验” 把警务延伸至村屯
“枫桥经验”是全国政法综治战线的一面旗帜。20世纪60年代初,浙江诸暨枫桥镇干部群众创造了“发动和依靠群众,坚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实现捕人少,治安好”的“枫桥经验”。
地处广西西南边陲的宁明县与越南两省四县交界接壤,边境线长达212公里,森林覆盖率达60%,山林土地矛盾纠纷成为全县维稳的瓶颈问题。
明江镇洞廊村“警务+五访”活动中,警民进行法律知识问答互动。苏小叶 摄
“我们在积极践行‘枫桥经验’精神中,意识到小矛盾、小纠纷给社会稳定带来的危害,于是借鉴县委政府在扶贫攻坚工作解决信访问题推行的‘五访’工作法,把‘五访’的精髓融入各项警务工作当中。”宁明县副县长、公安局长梁政说。
宁明县委、政府高度重视公安机关“警务+五访”工作,从党委政府层面推动“警务”和“五访”融合开展,创新和发展了新时代“枫桥经验”,建立了公安局长、派出所所长、警务助理三级抓矛盾纠纷的工作格局。
为加强社区和农村警务力量,配合开展“警务+五访”工作,宁明县公安局在全县13个乡镇、3个华侨农场推行“一村一警”和“一村一警务助理”的基础上,结合乡村振兴战略,争取县委县政府支持,在全县1193个自然屯推行“一屯一警务助理”模式,将警务工作延伸至村屯,第一时间掌握化解矛盾纠纷的主动权。
据悉,今年以来,全局民警将251起的各类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解决在群众家门口,宁明县连续16年实现重要敏感时段进京零上访零非访“双零”目标,连续3年成功创建全区“三无”县。2020年第一季度群众安全感和扫黑除恶专项斗争认可率分别为98.349%、96.797%,比去年第四季度大幅提升,取得宁明历史最好成绩。
以“警务+五访”为抓手 解决信访瓶颈问题
宁明县那楠乡那敏村汪图屯一组、二组上个世纪80年年代就公共牧场经营进行了约定,2018年因林木砍伐利益分配发生纠纷,互不相让,2019年双方矛盾趋向白热化,哪一方砍伐都遭到对方的阻挠,群体性事件一触即发。
那楠派出所在日常大走访当中获悉了这一信息,组织民警和警务助理深入两屯了解矛盾纠纷的历史和现实原因,召开村民恳谈会,开展法律宣传,稳定群众的思想情绪,会同党委政府与双方群众代表协商调解,在照顾各方利益的基础上达成共识,重新确定了经营范围,签订了息诉息访承诺书,两个村屯言归于好,避免了民转刑案件的发生。
宁明县山林土地、征地拆迁、农民工讨薪、企事业单位改制、商品房业主与开发商权益、扶贫领域、邻里等矛盾纠纷存量大、时间长、历史预留问题多,调处化解难度大,群众意见也很大。针对这些矛盾纠纷,宁明县公安局直面矛盾问题开展大走访,认真落实三级领导走访机制,由局领导包案,带案下访走访处访,以各派出所为主体,以社区、村、屯为单位,紧紧依靠一村一警、一村一警务助理、一屯一警务助理,围绕不同时期的维稳工作要求,积极采取进村入户走访、召开恳谈会、梳理矛盾纠纷线索、收集社情民意等形式,收集各类矛盾纠纷线索、发布警情信息、开展治安防控等温馨提示,推动“警务+五访”工作的开展,减存控增,确保重点矛盾纠纷早发现、早化解、不激化。
图为爱店派出所民警在丈鸡屯进行“大走访”并召开村民恳谈会。苏小叶 摄
7月16日,爱店派出所民警在堪爱村丈鸡屯展开大走访活动,召集丈鸡屯的村民们举办村民恳谈会,进行边境相关政策法律法规的宣传。民警们与村民围坐在一起,认真听取村民的诉求,收集社情民意。“我们派出所的工作离不开大家的支持,大家提供的信息非常准确,为公安机关打击违法犯罪提供了很大的帮助。”爱店镇派出所所长黄福华说。
据悉,通过大走访,今年以来宁明县公安机关共发现矛盾纠纷251起,100%化解。
梁政介绍,宁明县公安机关在正常接访的同时,从维稳的高度出发,针对不同时期的矛盾诉求,不定期不定点的开展集中开门大接访活动,每个月至少开展一次大接访活动,由局班子成员带领相关职能部门负责,畅通信访渠道,能在第一时间内解决的信访问题就不要让群众失望而归,第一时间不能解决的问题,给出时限,不属于公安机关管辖的问题明确给予答复和建议。对大接访中发现的重大矛盾纠纷案件,由局领导亲自挂帅,带案下访化解,确保问题解决。
宁明县公安机关做好警调对接,引导村民自治,通过“村民诉求回应站”,发挥“村民自治+”作用,打开门回应群众诉求,充分利用群众的力量,家事家治,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最大限度的增加和谐因素,推动矛盾纠纷精准施策、精细化解。认真落实“谁主管谁负责,谁排查谁化解”的原则,由矛盾纠纷排查的单位就地排查,就地化解,当天排查发现当天化解,确保问题不过夜,纠纷不出户,化解不出村(社区)。
为了充实化解力量,公安机关邀请村级人民调解委员会、法律顾问、网格员参与,增强工作合力,既为纠纷双方提供法律参考,引导双方走法律程序解决,解决矛盾双方“信访不信法”的问题,为停访息诉创造条件。对重点疑难信访件,做到一个信访问题、一个工作小组、一名包案领导、一套化解方案、一个化解时限、一个化解结果的“六个”包案机制,实现了“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的目标。今年以来,全县公安机关就地排查矛盾纠纷112起,就地化解达到100%。
此外,宁明县公安机关把大回访作为巩固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稳控成果的重要“工序”,做到不留“后遗症”,真正打通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的“最后一公里”。“我们明确要求各基层派出所在办结每一起矛盾纠纷案件后,一个星期内管片民警要开展一次回访活动,看矛盾纠纷是否化解到位,看矛盾纠纷是否有反弹,看纠纷双方是否满意。对未能及时办结的回访事项,建立回访台账,定责任、定人员、定时限,对标对表整改落实到位,逐一化解销号,做到‘化解不到位不放过、成效不符合要求不放过、群众不满意不放过’。”梁政说。
图为明江镇洞廊村村民在向县级各部门咨询相关问题。苏小叶 摄
为了确保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不遗漏、不冒头、不反复,派驻公安机关纪检组和督察大队、法制大队、治安大队组成联合督查组,对每个阶段矛盾纠纷大排查、大化解的工作成效进行督察,进一步督促各单位履责尽职,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切实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
贯彻人民至上理念 探索完善机制
“我们把人民至上的理念贯穿于‘警务+五访’工作全过程,突出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敢于担当,主动作为,解决群众问题用心用情,化解矛盾纠纷用法、引导群众信法,营造了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的良好环境,为‘警务+五访’机制的常态化开展培植了土壤。”梁政称。
宁明县公安机关制定完善了“警务+五访”的工作机制,明确工作定位、目标任务、问责问效,规范程序,刚性推动,跟踪督导落实,确保成效。而面对矛盾纠纷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多的情况,公安机关积极探索实践,挖掘老办法赋予新内容焕发新生命,调处化解更贴近群众。
宁明县是多民族聚居,辖区内有壮汉瑶苗等十几个民族,少数民族聚居分散,山林土地界线模糊,极易产生纠纷。爱店镇琴么、仗鸡瑶族屯与国营派阳山林场公母分场发生土地纠纷,党委政府和公安机关多次调解无果,甚至瑶族同胞认为政府有意偏袒,为此,爱店派出所在“警务+五访”过程中,引入“一村一法律顾问”参与,提供政策咨询、法律援助,引导瑶族同胞走司法程序解决,最终打赢了官司。但是,打赢官司以后,如何再次分配的问题上两个瑶族屯的群众意见分歧,内部再次发生纠纷不断,经公安民警多次调解,两个屯群众终于平心气和的坐下来,在党委政府和公安机关的见证下,两屯族老主持商议,最终达成一致,消弭了分歧,达成了经营分配共识,有效的维护了民族团结。
宁明县各基层派出所以“大榕树课堂”为平台,深入群众当中进行法律普及宣讲活动,引导群众学法用法守法,潜移默化的将法律意识根植于群众日常行为当中,推动形成遇到问题想法、办事依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制环境。2019年洞廊村韦月霞因需要设计住宅楼房第三层飘窗和黄连改道路通行产生纠纷,多次到村委会要求调解。后经镇政府和村委会工作人员到现场查看核实,并组织双方当事人进行协商后,双方达成了协议。如果事情发生在前两年,双方一定会大动干戈,水火不容,但是,“大榕树课堂”的政策法律大讲台潜移默化形成的法律意识使他们很快冷静下来,双方决定通过法律途径解决问题,最终,通过多元调解,促进双方协商解决。
宁明县公安机关积极探索实践,还通过“长桌宴”调解,充分利用群众的内生动力去化解矛盾。城中镇下州村下州屯村民黄小妮与其弟弟黄志明同住一个院子,2015年父母去世后,因田地划分不清经常发生纠纷,姐姐认为自己耕种田地多年应该属于自己,弟弟不认同姐姐的做法,同住一院互不来往,期间为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生活小事经常发生冲突报案,派出所多次调解无效,双方甚至对簿公堂。在深入群众走访当中,驮龙派出所获悉了“长桌宴”的功用后,与村组干部商议,利用这个平台进行调解。一年一度的“长桌宴”摆开后,公安民警将姐弟俩的矛盾摆上桌面,用亲情感情感化双方,在民警、村组干部和众乡亲的见证下,双方握手言和,干戈化为玉帛。
中国新闻网202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