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开展财经监督工作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为“十四五”精彩开局贡献人大智慧和力量
迈入“十四五”开局之年,武汉锚定国家中心城市、长江经济带核心城市、国际化大都市总体定位,发挥“一主引领”作用,在加快打造“五个中心”、建设现代化大武汉的道路上稳步向前。
“上半年经济运行呈现全面恢复、快速增长、稳中向好的态势”,武汉经济社会发展交出亮眼答卷。今年以来,武汉经济社会发展沿着上升通道继续向前,聚焦项目建设、突出招商引资、加强“两创一管”,当前的武汉,正以“拼抢实”的状态和作风,狠抓“提升季”工作,为实现“全年精彩”奠定坚实基础。
开展计划、预算审查监督是宪法和法律赋予各级人大常委会的一项重要职权,加强人大国有资产监督职能是党中央作出的重要决策部署。7月30日,武汉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九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市人民政府关于2021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及政府投资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2021年上半年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2020年度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综合报告、2020年度金融企业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专项报告。
面对4张“答卷”,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认真“审卷”,他们在审议中就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增强财政支持作用、推动国资国企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提出建设性意见,助力促进武汉经济高质量发展,推动保障和改善民生。
市人大常委会委员程介儒:
强化“拼抢实”作风 确保“十四五”精彩开局
上半年计划执行情况总体良好,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好于预期,这份“成绩单”来之不易,但同时也要看到,完成全年目标压力仍然较大。为此建议:
坚定发展信心,保持战略定力。上半年全市经济运行呈现全面恢复、快速增长、稳中向好的态势,但是,如何做到“全年精彩”,需要进一步坚定信心、提振精神,保持发展战略定力,强化“拼抢实”继续加油干。
扩大有效投资,挖掘增长潜力。重点围绕“965”产业体系,开展精准招商、链式招商。制定推进措施,提高项目履约率、开工率和资金到位率。持续推进科技创新“十大行动”落地,聚焦院士引领带动产业提升。
抢抓政策机遇,培育发展动力。积极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和省、市相关实施意见,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做好项目争取、政策对接、规划衔接等工作,努力打造新发展格局重要枢纽,更好发挥武汉在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中的引领作用。
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认真研究透、贯彻落实好省委市委部署和工作要求,切实增强企业的获得感,通过“政府用心创造环境”,保障“企业一心创造财富”。
市人大常委会委员谌赞雄:
加强管理健全体系 助力打造区域金融中心
今年以来,市政府围绕“建制度、抓管理、防风险”三大主线,不断改进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取得了“保值增值、布局优化、质效提增”积极成果。但同时,我市金融企业国有资产管理还存在国有资本金投入不足、投资收益率偏低、区域金融实力落后等问题。为此建议:
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国有金融资本管理。认真贯彻落实《中共武汉市委武汉市人民政府关于完善国有金融资本管理的实施意见》,明确国有金融资本管理方式、管理事项和任务清单。建立出资人管理与金融管理有效的沟通协调机制,形成落实国有金融资本管理目标的合力,助力打造区域金融中心。
进一步深化法人金融机构市场化改革。增强国有金融机构竞争力和综合实力,深化科技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推进上市企业倍增计划,打造全国碳金融中心。加大金融机构引进力度,培育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加快打造武汉金融城。不断强化服务实体经济、服务国家省市重大战略的意识和能力。
进一步健全地方金融安全体系。规范金融中介服务体系,探索金融要素市场建设,加强风险防控,营造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安全环境,实现发展和安全的动态平衡。
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刘成奎:
强化绩效管理 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今年以来,市政府及其财政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决策部署,积极作为,有力保障经济恢复发展和民生改善,实现预算收支进度“双过半”,实属不易。同时也要看到部分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不高、预算绩效管理亟待加强等问题。为此建议:
贯彻新发展理念,精准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积极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更高的站位、更宽广的视角、更长远的思维统筹谋划财政工作,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质增效、更可持续”要求,继续全面精准落实减税降费政策,优化营商环境,持续为市场主体纾困。还要保持适度支出强度,提高财力保障统筹能力,增强重大战略任务财力保障。
提高预算管理水平,持续开展预算绩效管理。坚持将“政府过紧日子”作为预算执行的基本方针,把严把紧预算支出,削减或取消低效无效支出,优化财政资源配置,切实保障好重点领域支出。
扎实推进预算管理一体化改革,全面落实预算绩效管理,坚持“用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压实财政等职能部门和资金使用单位的责任,从管理效率、履职效能、社会效应等方面,衡量部门和单位整体及核心业务实施效果,推动提高部门和单位整体绩效水平。强化绩效管理激励约束,将绩效评价结果与预算安排和政策调整挂钩。针对政策和项目交叉重复、资金低效无效或长期沉淀等问题,采取调整、消减、取消、收回等措施,推动财政资金聚力增效。
市人大常委会委员王波:
深化改革 优化布局
推动国资国企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近年来,我市国有资产分类监管有序推进,国资国企改革迈出坚实步伐,企业管理治理水平进一步提升,但要正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推动国资国企更好服务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为此建议:
深化市场化改革,支持国有企业做大做强。分层分类推进国有企业整合重组,健全完善国有企业治理体系和法人治理结构,优化内部管理结构,发挥资源集聚效应,提高国有资本配置效率,促进国有企业规模化发展。
健全激励机制,提高企业经营效益。坚持以提质增效为导向,加大正向激励力度,加大效益考核权重,促进企业不断提高运营能力和盈利能力。
积极推进企业上市,引进优质资本。政府要加大对市属国企的支持力度,多种渠道增加国有资本投入。深入推进国有企业与各类所有制企业在合作中进行股权改革,加快企业上市步伐。
优化国有资本布局,提升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意识和能力。抓住武汉作为国家第二批区域性国资国企综合改革试验的政策机遇,加快落实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完善评价指标体系,突出企业研发投入、科技成果转化率等指标考核的引导作用,强化高质量发展和科技创新导向。
市人大常委会委员项明武:
坚持供给、需求两端发力 全面促进消费复苏
从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主要指标完成情况看,均达到或者超过年度预期目标,我市经济正在稳步复苏。同时也要看到,我市消费复苏相对偏缓,仍待发力。为此建议:
更加注重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对当前居民消费不足问题专题研究,拿出针对性办法措施,加强消费引导和提振工作,全面促进消费复苏。坚持供给、需求两端发力,以新型消费供给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坚持消费硬环境和软环境同步优化,既要升级消费设施,还要优化消费政策。
持续推动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找准差距和不足,以全力办好今年市人代会《关于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加快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案》为抓手,对标先进城市消费市场规模、商业行业发展影响力、商业服务层次等多个重要指标,久久为功,练好“内功”,不断提升自身实力和影响力。
千方百计提高城镇居民收入水平。切实兜牢民生保障底线,有效提高居民收入水平,不断完善城镇居民收入增长长效机制,着力做好保企业、促就业工作,充分发挥税收、社会保障等二次分配调节手段的作用,提高收入水平,提升消费能力。
市人大常委会委员郭刚艳:
提升财政保障精准性
巩固经济持续向好的基础
上半年我市预算执行情况总体较好。但应该看得到,目前,实体经济尚未走出困境,消费需求仍然不足,经济持续向好的基础还需巩固,为此建议:
落实积极财政政策,持续为市场主体纾困。积极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继续全面做好减税降费工作,将制度性安排与阶段性政策、临时性措施相结合,统筹兼顾、系统推进。同时,统筹专项资金使用,加大对传统优势产业技术改造、质量提升和品牌建设扶持力度,加快实施重点战略性新兴产业倍增计划,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促进消费提档升级、推动文旅商高度融合。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加快实施一批优势明显、效益好、后劲足、带动辐射能力强的重点文旅项目;创设文旅融合发展企业基金,鼓励推动中小微企业实现专业化、精细化和特色化发展,引导社会各方力量参与市区历史风貌区的改造保护利用,引导产权业主共建共享改造保护。
进一步强化政府债务管理,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继续完善政府债务管理机制,细化政府债务“借-用-管-还”全链条管理举措,把握债务综合平衡,把准资金目标投向,把严资金使用绩效,依法加强对政府债务的审计监督,加强风险预警,自觉接受社会监督。
长江日报202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