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红墙巾帼力量,合力守护西城家园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近期的酒吧聚集性疫情让防控难度加大,面对艰巨的疫情防控任务,红墙巾帼带头作为尽责履职,她们汇聚合力守护家园。
一、妇联执委在一线
战疫有我 使命必达
作为西城区妇联执委、兼职副主席,北京市天元律师事务所执行主任任燕玲一个月内两次上“疫”线,为两个街道五个社区的居民服务。在一次紧急支援工作中,她在两个小时内完成所有准备工作,跟随第一批志愿者准时到达一线。“志愿服务做多了,随时待命就成了下意识的反应。”
“13991”“1407”这两个数字任燕玲记得特别清楚。那天,正在工作的她接到志愿者征集令,因一处区域被划分为管控区域,需要志愿者紧急支援核酸筛查工作。此时已是中午十一点多,集合时间是下午一点半。“我是区妇联执委,更是兼职副主席,得做表率。”任燕玲快速将手里的工作整理好,准时抵达集合地点。
这次她负责试剂转运工作。每隔两小时,点长会转运一次试剂,试剂转运员要快速核实清点数据,然后汇总给防疫专班做进一步检测。“数数儿就是我的主要工作。”任燕玲小心翼翼地从工作人员手里接过几大包试剂,逐一核对管数和人数,她说自己心里是紧张的,如果有一个差错,“疫”线上近千名志愿者及社区里近万名居民努力构建的疫情防控线就会受到影响。于是,她蹲在地上,一丝不苟地数着。“筛查人数13991人,试剂1407管,核验成功。”任燕玲出色完成工作。
“疫线工作有一定风险,接触人员较多,遇上户外高温,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一站几个小时,着实辛苦。但能为人民群众做一些实事儿,是我的责任,非常光荣。”任燕玲说。如今,西城区开始有序推进复工复产,她所在企业也逐步步入正轨,看着大家在朋友圈庆祝复工复产,任燕玲更加坚定自己的志愿之路,“作为西城人,我将随时为守护家园待命。”
坚守岗位不停旋转的“陀螺”
脚踏实地、立足岗位、片刻不停,这是曹金香给很多人的印象,如同一枚不停旋转的“陀螺”。从调度物资供给,到组织核酸检测;从巡查防疫值守,到纾解居民情绪,黄寺大街西社区党委书记、社区妇联执委曹金香工作内容事无巨细,无所不包。可她没有抱怨,亦没有退缩,一直在坚持着、守护着。
天刚亮,社区的小路上就已经出现了曹金香的身影。上班前,她要与社区工作人员分解工作任务。匆忙用过早饭之后,曹金香来到卡口处,顶替一位临时有事的工作人员开展值守工作。返回办公室,她继续担任社区疫情防控的“指挥官”,利用微信网格群监督网格员们上门检查居家的情况,同时接听处理一些紧急情况的电话。
“妈妈在的地方,就是家!”社区里的工作千头万绪,曹金香的女儿干脆也做起了志愿者,自己多干点儿,就为妈妈分担点儿。有了女儿的帮忙,核酸检测的速度快了不少。等工作人员陆续休息,母女俩才歇下来。
在曹金香的带领下,黄寺大街西社区的社工、志愿者们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每次分配任务时,都不打回票,清一色的“收到”“服从组织安排”“没有任何问题”……一声声有求必应的坚定声音,一个个热情奉献的温暖身影,凝聚着西城巾帼众志成城的团结力量。
用脚步丈量工作的数据员
姚丽燕是西交民巷社区妇联执委,在国家大剧院核酸检测点位担任数据员。每天早晨6点,她就开始督促每一个在场的工作人员打卡签到,并在6点半前将扫码登记所需的手机及前两个时段所需的采样试管分发完毕。随后,还要将数据群里发布的当天工作要求,告知所有现场的操作员及医护人员。
每天,核酸检测现场都要进行4次试剂转运,为了让工作更加顺畅,姚丽燕根据相应的转运时间,设定了4个闹钟,在转运前的5分钟开始,她就要根据每个道次的排队人数,先后进行试剂封箱,在检测现场,总是能看到她奔走的身影。
“数据员的工作要细致再细致。”每次试剂转运时,姚丽燕都要和转运人员反复核对相关信息及数据,至少经过3到4遍的核对,以确保万无一失。与此同时,每隔一个小时,姚丽燕还要在小程序和数据群分别进行采样数量的报数工作。“其实我的手机每半天就会没电,因为它的使用率特别高,提醒我该报数了、提醒我该送检了……”
姚丽燕的膝关节有点问题,每天晚上都会肿得厉害,贴膏药都已经贴脱了皮,但是她说:“领导信任我,把我安排在这么重要的岗位,我一定全力以赴,把这项工作做好。”
二、巾帼志愿者在一线
当好防疫一线“守门人”
年过七旬的于晓妮,是一名有四十年党龄的老党员,也是一名巾帼志愿者。自此轮疫情开始以来,她已经在防疫一线连续工作了一个多月。开始家里子女一致反对老人参加志愿服务工作,觉得她年纪大了,身体也不是太好,太不安全了。但是于晓妮告诉自己子女,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也是一名志愿者,这个时候应该冲在最前线,自己要为社区做点贡献。
“每当看到社区工作人员裹着防护服风雨无阻地守在岗位上,我总想做点什么。能够参与防疫工作,我还是很有成就感的。现在我的儿女们也很支持我,我们之间相互约定量力而行,做好防护。有了家人的支持,我也将继续同社区工作者们共同防疫,尽到一名党员的职责,为防疫献上一份绵薄之力”。
胡同“守门人”:分担是一种快乐
“请您扫码测温!”在塔院胡同4号院,巾帼志愿者张兰英正在岗位上忙碌着。与别的卡口不同,塔院胡同4号院属于平房区,在这里居住着四五十户居民。“这里还有一个情况比较特殊,院儿里有一处公厕,附近平房区的居民很多都要到院里来,所以我们的值守必须更加严格。”
与张兰英一起在点位上值守的是巾帼志愿者任亚南,她家住在与塔院胡同4号院一街之隔的后荷包胡同。“平房院彼此都比较熟悉,大家都比较配合,非常支持我们的工作。”任亚南说,两人要从早八点一直值守到晚八点,“上厕所的功夫都得错开,得保证卡口上有人。”两人中午吃饭也很有“默契”,一人先回家下个面条简单吃几口,就赶紧回来让另一个回家吃饭。“谈不上废寝忘食吧,咱也得对得起胸前的党徽,况且社区工作人员这么辛苦,我们这些退休的老同志,能分担就分担一些,这都不算什么。”张兰英说道。
疫情防控“前哨” 严谨细致的一线排查兵
面对严峻的疫情防控形势,一向工作严谨细致的张莹怀着高度的责任感接受了负责数据统计工作的重任。已历经“数战”的她深知只有数据快速准确才能第一时间防范风险、第一时间防控疫情,才能让前方的“战友”少一份危险,身后的群众多一份安全。
“您好,我是大栅栏街道疫情防控指挥部工作人员,有些情况需要跟您核实,请您配合。” 这句话,张莹不知道重复了多少遍。有人不理解、有人不配合,她都会耐心解释、详细询问,在“感谢您的配合!”中结束电话后,自己偷偷抹抹眼泪,继续接入下一通询问电话。办公桌上,充电线总在为手机输入“能量”,工作电话、紧急通知、信息反馈……她提醒自己不能错过。
看着上报的一份份数据,张莹深知自己的责任和重担;第二天还有新一轮核酸检测,这又将是一个不眠的夜晚……连续的通宵达旦,几十份疫情数据上报,上百张的信息报表,上千次工作电话……这是疫情防控数据组工作人员奋战抗“疫”的常态。“疫情形势严峻,上报和反馈下来的数据如果不能第一时间梳理出来,就会影响封控区、管控区人员的精准管理。”张莹说。
西城区妇联 2022-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