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互联网+现代牧业”行动计划
为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和省政府《关于加快现代畜牧产业发展的意见》精神,有效促进互联网与畜牧产业的深度融合,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新型业态,进而实现产业的转型升级和由大变强,特制订黑龙江省“互联网+现代牧业”行动计划。
一、行动计划的总体思路
制定和实施“互联网+现代牧业”行动计划必须认真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认清比较优势和差距短板,通过明确思路与目标,大胆创新,使我省畜牧业快速跨入现代产业新阶段。
(一)背景与出发点
1、从机遇看,现代通讯、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给生产与管理带来了革命性变化,涌现了一批优秀IT企业、信息化方案提供商和通过互联网+实现产业升级的典型;国家和省政府高度重视,相继出台了支持互联网+行动、促进大数据发展的指导意见及行动纲要;相关企业、社会资本创业普遍看好此领域发展前景,纷纷加入创业洪流;地方政府与行业协会也开始积极行动,形成了发展合力,可谓时势成然。
2、从优势看,我省具备三方面的良好条件。一是产业基础比较雄厚。国人每喝6杯牛奶中就一有杯来自龙江,是全国唯一的对俄猪肉出口省份。二是生态环境佳。我省无论从气候、土地、水系还是种植业条件与地理区位看,均适宜优质、生态、绿色畜牧业发展。三是信息化基础较好。城乡通讯基础设施、文化教育相对发达,家用电脑与智能手机大面积应用,畜牧兽医信息网络日益完善,有些工作已走在全国的前面。
3、从短板看,一是畜牧业生产方式仍显落后,亟待通过综合措施促其转型升级;二是影响畜产品质量安全的潜在因素仍然存在,必须尽快完善生产经营监管中存在的薄弱环节;三是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亟待提高,精深加工比例低、品牌号召力不强,资源优势尚未完全变成竞争优势;四是制约产业发展的融资难、成本高、管理落后及创新不足等问题,仍待通过综合施策加快解决。
(二)指导思想
把握经济规律,认清市场潮流,深度挖掘龙江比较优势,充分利用信息化创造的难得机遇,以互联网思维谋篇布局,以创新带动创业;通过夯实信息化基础为产业融合创造条件;通过“互联网+牧场”,缔造数字化智慧牧业,加快产业转型升级;通过“互联网+营销”,拓展国内外市场,用卖得好拉动养得好;通过“互联网+服务”,化解产业风险,提升产业的效率和水平;通过“互联网+监管”,规范行业管理,确保产业和产品安全,把龙江牧业尽快推向现代产业新阶段。
(三)基本原则
在谋划和实施行动计划时,须遵循以下原则:
1、遵循互联网思维的原则
突破传统思维的束缚,摆正政府与市场二者间的关系,把品质、品牌、效益、创新、竞争力放在优先位置;政府要多做搭台、服务、纠偏工作,少做微观指导、行政干预等低效行为;要以开放的心态定规划、谋布局,通过企业、资本、政府三者间的高效配合,实现方式、路径和模式创新。
2、市场主导的原则
遵循市场规律,坚持以企业为主体,在总体可控、方向正确的前提下,让市场和资本主导资源整合和企业重组,不断优化产业和资本结构;支持有竞争力的企业发展成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供应链紧密对接、品牌效应强大的市场竞争主体,切实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比较优势。
3、合作共赢的原则以开放、合作、互利共赢为出发点,引导各类资本或企业进入龙江,布局实体企业和营销网络体系,打造和推介特色品牌;支持产业联盟、合作联社与产业综合体发展;要完善规则、规范秩序、强化诚信,维护产销者合法权益。
4、确保品质和安全的原则
卖得好、效益好的基础是畜产品品质的稳定保证。把品质提升和安全保障放在更加重要位置,通过法制、技术、标准、检测及信用等手段,确保产品的优质、安全、健康、时尚及来源可追溯,实现安全生产、放心消费。
(四)总体目标
1、养得好:到2020年,畜牧业初步迈入专业化、集约化、智能化现代产业新阶段,生产水平、生产效率持续提高,健康、无抗、生态养殖开始大面积普及。
2、卖得好:创造一批优势企业与产品品牌,畜禽产品基本实现品牌化与加工系列化;畜产品线上线下营销同步增长,冷链物流与产业规模基本匹配,巴氏奶、冷鲜肉等精加工特色产品大批量销至京沪广深等一线城市。
3、管得好:产地检疫、动物检疫网络出证实现全覆盖,第三方检测与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基本配套,畜禽防检疫、投入品监管、草原管理、污染防治步入法制化、规范化轨道。
4、服务得好:网上用益物权流转与融资平台初步建立,对用户提供草原承包经营权流转、短期融资与保险等服务;远程诊断与技术托管模式初步普及,预警、信息、政策服务权威、高效。
二、行动计划的核心内容
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政府与企业相结合,尽快完善“1+5”体系,即在建设和完善大数据中心基础上重点开发五个应用平台,通过纵横互联架构,打通畜牧产业各环节,实现生产与流通、服务与监管、国内与国际市场的高度互联互通。
(一)完善一个大数据中心
在前期建设基础上,整合相关资源,升级改造黑龙江省畜牧业大数据中心,提升计算、存储和系统研发能力,在此基础上,构建黑龙江省“畜牧云计算”平台。通过畜牧业物联网多源信息智能化采集设备及技术,对全省畜牧业基础信息、服务信息、管理信息和空间信息进行采集、分析和处理,建立全省统一的畜牧业信息资源综合服务和智能分析系统,进而衍生和嫁接各类应用系统平台,辅助政府部门对畜牧产业进行宏观调控、对畜产品质量进行全面监管,为服务对象提供综合信息服务。
(二)重点打造五个应用平台
1、互联网+现代牧场
养得好是卖得好的基础。通过牧场设施智能化、管理信息化及过程的可视化,实现生产水平、产出效率、比较效益和安全管理的大幅提高。
(1)设施智能化
鼓励已建牧场,特别是政府扶持的现代化牧场,通过升级改造或项目配套直接采用智能化设施设备,利用物联网、射频识别和移动互联网等远程实时控制手段,实现自动挤奶、自动饲喂及环境自动监控;同时对畜禽生命体征、健康状况、生产过程进行实时动态监测,通过数据的自动采集上传,为生产管理、企业经营和行业监管创造条件,在减轻劳动强度、防止人为失误的同时,切实提高生产水平和管理效率。
(2)管理信息化
鼓励养殖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采用先进管理软件,建设场内综合信息管理系统,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经营成本;支持屠宰加工企业全面推广ERP系统,并与政府专业平台相对接;扶持专业公司构建牧场服务云平台,为养殖企业提供在线式牧场管理和养殖技术服务,创新牧场托管模式,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支持农业信息化龙头企业、IT公司、现代牧场管理公司及电信运营商通过合作、入股、服务对接等办法,对现有牧场进行智能化改造,以期提高管理效率、改善饲养环境、降低疫病风险。
(3)过程可视化
支持乳品加工、屠宰加工企业联合上游牧场、奶站,通过与电信运营商及IT企业密切合作,利用物联网、移动互联、GPS和自动感应技术,尽快实现场(站)区生产过程的可视化与管理数据的透明化,通过场景的直观再现、快捷的数据查询与充分的信息发布,增强消费者对我省乳肉制品安全性的信心,克服市场的反复与非正常波动,推动市场扩容升级。
2、互联网+市场营销充分利用网络渠道和电商平台,通过自建与借船出海两条路径,突出个性化、差异化营销手段,把我省优质、绿色、特色畜产品销往国内外,切实由养得好变为卖得好。
(1)通过自建与借船出海两条路径建设电商网络平台
依托省内大型互联网公司或联合国内知名电商企业,打造本省绿色、特色畜产品电子交易平台和电商品牌。借助国内知名电商平台的影响力,建设地方绿色畜产品品种专区或地方特色馆,打造一批网上销售品牌店、旗舰店,扩大销售品类和销售规模。支持有实力的畜牧生产销售主体自主发展垂直畜产品电商平台,在畜产品主销区和大中城市社区开设体验店、提货点,促进线上线下(O2O)销售有机结合。支持齐齐哈尔北方畜产品电子交易中心尽快完善功能,投入实质运作,在不断扩大现货交易的基础上,适时探索开发中远期交易品种,以稳定产业基础、市场价格和业者投入预期。
(2)推广全程展示、定制营销等多种互联网销售模式
推进“互联网+全生产过程”场景式展示营销,加强投入品—养殖—屠宰—加工—仓储—物流—营销全产业链质量监控体系建设,通过二维码带给消费者养殖全过程以及养殖环境的视频体验,增强消费者对龙江畜产品的信任度。推进点对点营销,通过“互联网+集团定制或个人定制”等亲切感营销模式,把龙江高品质畜产品卖出好价格,提高我省绿色畜产品的知名度和消费黏性。
(3)强化畜产品物流配送体系建设
推进冷链物流基础建设,支持奶牛养殖、乳品加工企业购置冷藏车和开发巴氏奶,加快优质乳制品外销步伐;支持大型肉类加工企业改造屠宰生产流水线及温控设施,建立产销对接的初加工冷链物流基地;鼓励有条件的生产加工企业、电子商务企业自建或与物流、快递企业进行战略合作,加快快递进乡入村进程;支持涉牧企业与航空物流或航运企业合作,进一步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实现巴氏奶24小时送达主消费市场、冷鲜肉直运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
3、互联网+专业服务
专业化的生产必须有社会化的服务与之配套,只有实现综合性、系列化的服务,才能减轻生产经营者负担,提高生产的效率与水平,化解生产经营风险。
(1)行业综合信息与预警服务
完善畜牧业综合信息发布平台,及时、全面、权威发布养殖、加工、流通、进出口、成本、交易及政策等信息,引导生产企业根据市场形势变化自主调整生产计划;完善畜牧业风险预警平台,利用统计学模型,通过大数据和趋势分析,对行业动态,特别是产业风险与供需变化进行预测预警,抑制产业过度波动。
(2)科技咨询与牧场管理服务
完善畜牧科技推广网络平台,积极发挥12316等已有平台作用,组织行业专家与养殖者开展视频互动、远程诊疗,为养殖者提供生产管理、养殖技术和疾病控制等方面的可视化网络技术服务;鼓励和支持各类畜牧兽医技术咨询与服务公司通过互联网为牧场提供技术咨询和托管服务,解决业主做不好、干不了的问题。
(3)投入品和生产要素集买集卖与撮合服务
支持行业协会、养殖合作社通过互联网与生产性服务组织、养殖企业进行业务对接,对养殖场户所需求的饲草饲料、牧草种子、畜牧机械与牧场设施、种畜禽等进行竞买和集中采购,降低场户和企业采购成本;同时以投入品集买平台为载体,向养殖场户提供相关信息和专项服务支持。扶持淘牧网展示交易中心、双城绿色食品电子产业园建设,密切其与上游供应商及线下用户的对接,使集买集卖与专业服务高效整合在一起,实现降成本、避风险、提效率的目标。
(4)用益物权流转服务
在依法依规、大胆创新的基础上,积极探索以草原承包经营权、畜产品订单交易流转为支撑,完善网上用益物权流转系统;与有关银行、担保公司、保险公司深度合作,将畜禽、订单与保单及草原承包权等纳入融资抵押范畴,提升中小畜禽养殖生产经营者的融资能力;与有关部门和专业平台合作,适时开展科技成果转让、牧场产权交易等服务项目,不断扩增产业服务内容。
4、互联网+金融支持
对接“互联网+”行业监管与专业服务平台,积极探索建立银保担联动,直接服务畜产品生产经营企业、惠及各类养殖场(户)的畜禽养殖金融综合服务体系的路径和模式。
(1)创造条件搭建网上小额贷款平台
支持各类银行及投资机构与专业网络融资平台对接,借助公共征信系统与行业监管与专业服务平台提供的动物防疫档案、动物检疫网络出证、投入品流通等数据信息,对养殖企业及其他用户进行信用评估,化解部分融资风险,进而实现小额信贷的快速评估、快速审批、快速支付,支持中小养殖企业健康发展。
(2)建立畜牧产业项目融资众筹服务平台
支持和引导取得国家、省畜牧业重点项目的单位,通过互联网和其他信息渠道向社会公布项目基础信息和信用状况,通过债权融资或股权融资方式吸纳社会资金,用于扩大再生产或企业改造升级,优化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化解融资风险。
(3)利用大数据推进养殖保险
把行业监管与融资、保险有机结合起来,依托动物检疫网络出证、网上交易和质量追溯系统等数据,借助生命体征传感技术,实时掌握畜禽的分布与数量、生产与流通、健康与病死情况,通过信息透明化及行为规范化吸引保险公司开拓畜禽保险业务,降低其经营风险,同时为养殖场户和其他生产企业融资创造条件。
5、互联网+行业监管
优质畜产品既是产出来的,也是管出来的。把我省畜牧业提升至信息化的新阶段,既需要科技创新的助力,也需要强化行业监管,这也是法治牧业的应有之义。
(1)重大动物疫病防控
建设无疫区动物防疫信息管理平台,完善动物防疫数据库,配备信息采集和处理终端,建立视频会议和应急指挥系统,实现养殖数据、强制免疫、疫情监测、动物卫生监督、疫情应急处置、兽医队伍建设等网络信息化管理。加强软件研发、信息平台的运行维护和安全管理,为处置重大动物疫情提供决策支持和应急指挥调度,为无规定动物疫病省建设提供信息化支撑。
(2)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
建设和完善投入品和畜禽质量安全追溯平台,综合畜牧生产中的养殖档案、投入品购入与使用台账、防疫记录、活畜禽运输、动物检疫网络出证、屠宰加工检验等各环节信息资源,通过自动传输、自动感应及二维码扫描技术,形成闭环的过程监管和质量溯源链条,以加强风险管控能力,并在问题发生时溯源至上游供应链,还可通过公众查询平台给消费者和生产者以充分知情权,真正实现安全、放心消费。要对生鲜乳、肉类与家禽生产予以严格质量监督,通过政策、技术与法制手段,逐步提高质量追溯系统覆盖面,切实做到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责任可究、安全可保。
(3)草原防灾与生态保护
加快黑龙江省草原资源信息管理系统建设进程,将草原征占用、执法监管、人工草地建设及鼠害、虫害等专题信息纳入其中,实现核准定位、各类草原数据采集上报、服务端信息接收等功能的自动化;建设全省草原分布数据标准化建库,使草原资源监管精细化、草原业务流程系统化、草原资源利用合理化、政府决策准确化、信息传递实时化,进而实现对草原生态和草地生产的全面信息化管理。
(4)污染防治与综合利用
建立规模养殖场粪污治理情况统计监测平台,创新监管模式,通过无人机、专用软件等自动化、信息化手段,全面掌握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技术、处理过程与处理效果,确保养殖废弃物和病死畜禽得到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推进健康养殖和畜牧业可持续发展。重点是完善新开发软件,选择部分地区和牧场先行试用,并在此基础上尽快推开。
(5)畜牧兽医综合执法服务
建立畜牧业综合执法管理平台,涵盖动物卫生监督、草原执法监督、医政药政管理、饲草饲料监管等畜牧业各执法监督业务,提供法律法规检索、执法案例查询、案件综合管理、执法人员考试、执法人员身份核验等专项服务,规范执法人员办案流程,提高执法人员执法效率和政府监管水平。
三、行动计划的保障与支持
为了实现既定目标,必须强化组织,密切配合,完善机制,正向激励,切实把一切有利因素调动起来,形成发展合力。
(一)制定和执行稳定、配套的支持政策
强化与各级地方政府及省级主管部门的沟通与合作,力争将基础性、公益性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纳入经济发展与财务支付计划予以专项支持;对人才培养与品牌培育予以常态化资金支持;贯彻《关于加快现代畜牧产业发展的意见》,对外销本地生鲜畜禽产品数量巨大、贡献突出的予以适当奖励与物流成本补贴;对有效保护养殖场户实现防灾减灾的星级保险公司予以再保险或融资优惠支持;对域外企业在我省设立总部、分公司或电商结算平台按省政府有关规定予以稳定的服务支持;对在本领域从事试验、示范及创业创新成果突出者,予以精神和物质奖励。
(二)努力营造吸商稳商的良好环境
以创建良好发展环境、完善诚信体系为基础,借助“两大平原综合配套改革”,“一带一路”及“东北振兴”的机遇,积极引进优势企业与创业资本,通过优惠政策、前景吸引与高效服务,使这些企业得以很好成长,使投入的资本得到合理回报。与此同时,制定科学的评价体系,对部门、企业、协会在发展“互联网+产业”方面的“显绩”和“潜绩”予以公正、全面、客观的评价,以期形成宽松的环境和正确的导向,引导域内外企业竞相发展。
(三)强化人才支撑与智力支持
充分挖掘和利用我省科技人才富集的优势,在制定稳定的吸引人才、留住精英政策基础上,向国内外的各类技术、实业、创业人才发出有感召力的邀约,并为他们落地成长创造理想条件。制定人才培训计划,突出做好电子商务、市场研究、品牌培育、文化创意、包装营销、产品品鉴及信息化解决方案等方面人才的培训工作,形成优势群体,从而带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四)创建畜牧业信息化企业联盟
为了更好发挥企业的主体功能,按照开放、合作、互惠的原则,吸纳省内外有实力、有意愿的相关企业及金融、保险与技术服务机构等,组建我省“互联网+现代牧业”企业联盟,共同致力于畜牧业的信息化和现代化,共同支持养殖、加工、营销企业创建企业和产品品牌,解决好制约中小企业的产品研发、品牌包装、市场拓展、冷链物流等约束性矛盾,加快现代牧业建设步伐。
(五)完善组织保障机制在省政府的统一组织协调下,与工信、科技、商务、财政、贸促、交通、工商、银监、保监、通信、农业、出入境检验检疫等部门通力合作,通过联席会议机制与联合调研,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并对招商引资、扶持企业落地、培育区域品牌、宣传推介与会展服务等具体事项进行事前共商,从而形成部门间高效协调、部门内通力配合的良好局面。
中国畜牧兽医信息网2016-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