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热线:

微信

小程序

公众号

类别:水产行业学习案例

提出单位:**省**市畜牧水产局

题目:打造现代水产发展新模式

资料提供时间:2018-12-02

目录

更多

中国水产业2017年总结:环保压力突显,企业竞争加剧 文章下载

中国水产业2017年总结:环保压力突显,企业竞争加剧

环保压力突显

可以说,无论是用天价塘租争抢稀缺养殖用地,还是企业大力推广新型高效养殖模式,实际上都说明了过去粗放型的水产养殖业正在向精细化转移。而在2017年,当生态文明建设已经对各行各业提出坚持绿色发展的更高要求时,2017年诸多环保政策之于水产养殖业,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严格。这对于身处在水产养殖业各环节的从业者来说,顺应绿色环保发展的新趋势,已不容滞缓。

2017年全国拆除江河湖养殖网箱的力度空前,受此影响,湖南、湖北、江西、贵州、四川等长江流域地区网箱被大范围拆除,网箱养殖被禁止,养殖水产品产量势必下降,养殖户的利润,养殖投入品企业的产品销量都受此波及。这对于全国水产养殖业来说,无疑将重新思考未来的发展方向。因此,在整体产量面临下行的前提下,如何提质增效成为发展关键,力求提高水产品质量才是王道。

在2017年,在国家政策层面,严抓水产品质量力度空前。4月份,农业部发布《2017年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方案》,重点之一即“三鱼两药”专项整治行动。方案发布后多起开始对整治品种养殖销售链上的信息进行严格登记造册入库。并在此基础上,通过严格苗种生产许可证发放和养殖证管理,提高质量安全准入门槛,把规模小、条件差、管理薄弱的生产单位拒之门外。

在这样的趋势下,2017年9月1日,广东省率先正式施行《广东省水产品质量安全条例》,这是新的《食品安全法》出台后,全国第一部水产品质量安全地方性法规。而有法规保驾护航,行业未来对于池塘养殖水产品药残、抗生素残留等问题的检测将会更加严苛,以此全力保障居民消费水产品食品安全。

值得一提的是,即将在2018年元旦过后,于全国范围内开征的环保税,无疑将再一次在水产养殖行业内掀起舆论热议。对于大型养殖场、养殖公司来说,如何在保证企业自身发展同时,妥善保证环保问题可以说任重道远。

企业竞争加剧

在水产养殖行情不断升温的趋势下,水产饲料作为水产养殖业最重要的投入品之一,这个行业的变化同样也能够反映出过去一年水产行业全面升级所在。而如果说2016年是“水产饲料业整合元年”,那么在过去的2017年,这种整合则正在迅速加剧。

在全国饲料总销量下降的前提下,行业整合加剧意味着料企之间竞争更激烈,留给每个企业的生存空间越来越紧促。过去的2017年,诸如新希望、禾丰、正邦、大北农等跨行进入水产饲料业的畜牧业知名企业,正在加快水产板块业务布局,与此同时,通威、海大、粤海、恒兴等传统水产料巨头,也正在抓紧夯实原有业务优势。可以说相比以往,如今水产饲料市场的竞争已全面升级。

同时,2017年继续保持上涨的鱼粉、豆粕等原料价格,在原本激烈竞争的基础上,加剧了企业的生存难度,这对企业未来的原料采购体系提和产品研发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可以说,面对紧促而艰难的发展空间,身处竞争漩涡的饲料企业只有致力于打造更好的价值体系,营造差异化优势,才有脱颖而出的可能。

而在这方面,已有不少企业正在试图弯道超车。大北农水产通过大力建设渔联网,在“互联网+水产”领域先人一步,力图以构建大数据的方式,更好地服务于企业发展。还有以澳华、展翔、惠泽、嘉康为代表知名水产料企在产品战略上做出调整,深耕特水品种,力推高端膨化料产品降低颗粒料产品占比,深化服务营销,以高效养殖模式最大化饲料产品的使用效益,等等。

过去的2017年,水产料企之间的竞争在升级,同时也在转移。一方面是竞争市场的转移,在华南水产料增长空间接近饱和,市场格局基本定型的情况下,竞争正在从华南向华中、华东等市场转移。另一方面是竞争对象的转移,在以加州鲈、河蟹、小龙虾等为代表的热门特种水产养殖领域,企业想要取得更多的市场份额,竞争对手不是其他企业,而是如何令养殖户乐于用饲料代替冰鲜养殖。

行业新闻2018-1-2

 

 

依托青山绿水 贵州特色水产体系发挥多重效益 文章下载

依托青山绿水 贵州特色水产体系发挥多重效益

7月16日,在贵州省农业科学院水产研究所惠水试验基地,贵州省特色水产产业体系首席科学家、贵州省农科院水产研究所副所长周路研究员在向来宾介绍情况时自豪地说,贵州虽没有鲟鱼分布,但却是最适合鲟鱼养殖的区域之一,经过贵州水产人的努力,古老的鲟鱼已走进了贵州普通老百姓的餐桌。

这只是贵州省水产产业体系专家团队在服务贵州三农中的贡献之一。在发展特色水产养殖助推脱贫攻坚全面小康,保护青山绿水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中,体系专家们坚守“生态与发展”两条底线,科学设计规划、认真探索求证、客观试验示范,及时解决产业发展问题,为产业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增收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与保障。

作为高原山区内陆省份,缺少适宜水产业规模发展的湖泊、池塘,加上水温不高不低的特点,贵州水产业养殖青鱼、草鱼、白鲢、花鲢、鲤、鲫、武昌鱼等大宗淡水鱼的规模小,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随着经济条件改善和水产产业快速发展,“吃鱼难”不再是问题,优质、特色水产品成为社会新的需要。围绕贵州地下水、河道水等冷水资源丰富的特点,贵州省把发展鲟鱼、鲑鳟鱼、裂腹鱼等特色水产品作为重要方向和重点内容。

2013年,贵州省农委、省财政厅启动第二批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其中贵州省特色水产产业体系依托贵州省农科院水产研究所等水产科研单位的人才团队和技术成果,整合全省水产行业推广、科研开发和规模化养殖企业资源,以冷水鱼养殖、土著鱼类开发为主线,开展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应用,为从养殖地到百姓餐桌的特色水产品生产消费提供了技术支撑。

贵州省特色水产产业体系首席科学家周路(中)与体系疾病防控功能实验室主任李正友(右三)等在基地传授鲟鱼养殖技术。

好品种需要搭配好技术

要养殖特色优势水产品,需要综合考虑养殖品种、配套饲养技术和优质水源的有机结合。贵州有句俗话:山有多高,水就有多高。水源以地下水为主,水温大多保持在20度以下,水源多而分散。贵州水产业需要选择适宜冷水养殖的品种,以鲟鱼、裂腹鱼等为代表的冷水鱼品种,进入了水产科研人的视野。

鲟鱼作为冷水鱼养殖的首选,从科研到产业化,经历了失败的奋进和成功的喜悦。从上世纪90年代起,体系岗位专家、现任省农科院水产研究所党委书记的杨兴研究员团队首次引进鲟鱼开展试验养殖。由于在贵州鲟鱼养殖无可借鉴的经验,水产所研究团队的杨兴、周路、李正友、刘霆、李道友等科技人员反复进行引种及养殖配套技术试验,终于在工厂化育苗等方面取得突破,鲟苗种培育成活率从73%提高到86.4%,转食率从63.6%提高到97.1%,培育万尾成本降低约200元,商品鱼养殖成活率98%以上,形成了适合贵州山区的鲟鱼集约化高产养殖技术体系,在全省推广应用率达90%以上。

在贵州冷水资源最为丰富、开展冷水鱼养殖最早的梵净山区,体系首席科学家周路与铜仁综合试验站站长郭建莉、成员贺兵等一起,将自己研发的用于鲟鱼苗种培育的3种实用新型专利装置技术成功应用于江口绿源水产发展有限公司和梵净山冷水鱼繁育有限公司等养殖企业,实现了年培育500万尾以上的鲟鱼苗种规模化生产。

从引进鱼苗到引进鱼卵孵化,从分散独自培育到专业企业规模化、订单式生产,水产科研与生产团队历经20多年的拼搏,使贵州鲟鱼得以快速发展,为贵州及周边市场商品鲟鱼均衡供应提供了有力保障。

裂腹鱼又称为沔鱼、细鳞鱼,是百姓喜爱的经济鱼类,也是贵州开发较为成功的土著鱼类品种。受水利工程建设、人为捕捞等影响,原来常见于乌江中上游毕节、六盘水等地峡谷河流的裂腹鱼,资源总量急剧下降。为开发裂腹鱼资源,体系毕节综合试验站站长詹会祥看在眼里、想在心头,从毕节等市县广泛收集并驯养野生裂腹鱼,逐渐探索出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人工繁育和配套养殖技术,并在七星关、赫章、清镇等地示范推广养殖3万多平方米。

守住生态发展底线 促进高效健康养殖

缺乏合理有效的科学处理,规模化水产养殖就会对周边的环境生态造成污染损害。产业体系专家牢记并坚守着“发展与生态”两条底线,在特色养殖与生态保护上探索并实施基于生态文明的特色水产养殖。

为规划全省养殖水域范围、规范养殖水域管理,根据省农委的安排部署,周路在2015年主持完成了全省77个县的县级养殖水域规划编制指导和审查。

2013年至2017年,周路带领资源环境评价团队主持完成18项全省涉水工程对鱼类保护区影响评价报告和12项水利水电工程水生专题评价,包含贵州省最大水利枢纽工程——“夹岩水利枢纽及黔西北供水工程”“黄家湾水利枢纽工程”等贵州省重点建设工程。同时,2015年至2017年,周路作为农业农村部专家,连续三年参加全国涉水工程影响项目的评审。

2017年,依托省农科院水产所的技术力量,体系研发中心承担了农业农村部下达的“中国土著鱼种生物多样性评价”“典型流域水产养殖结构和养殖方式变化观测监测”等6个项目,成为全国水产科研体系的重要力量。

2017年,体系疾病防控功能实验室主任、现任省农科院水产所所长李正友研究员牵头组织水产所技术骨干,开展稻田养鱼技术调研,制订适合贵州实际的稻田综合种养系列技术标准。

2018年,杨兴与养殖技术团队李建光副研究员等在赤水、播州等地广泛推广“池塘工程化低碳循环式技术”,通过收集70%左右鱼类粪便用于作物种植,实现了水产养殖与作物种植的良性生态循环。

围绕为促进天然鱼类资源增殖保护,通过黔中水利枢纽工程、织金、赫章并延伸到云南省镇雄、威信等地开展的人工增殖放流活动,体系先后提供裂腹鱼、云南光唇鱼等大规格苗种200余万尾。

目前,针对贵州拆除养殖网箱后发展“全域生态鱼”的战略决策,在省农委渔业处和水产站的指导下,体系岗位专家姚俊杰教授和崔嵬高级工程师开始着手起草全省生态渔业发展方案。

抓住养殖技术关键 促进产业脱贫实施

“兴一个产业,造福一方百姓”,是体系专家们的共同心愿。在周路带领下,以担任“万名农业专家服务‘三农’行动”技术团长、科技特派员或科技副职等身份,投身养殖企业、园区和养殖大户的技术服务中。

在全省唯一鲟鱼养殖产业裂变式重点发展县的江口县,周路与江口综合试验站站长廖泽龙等团队成员一起,深入开展冷水鱼养殖产业发展调研并编制多个产业规划,其中《江口县冷水鱼产业化发展》获得了产业扶贫子基金4.8亿元立项支持。2013年到2017年,江口县的冷水鱼养殖产量从600吨快速增加到2800吨,已占全省的1/4,年培育冷水苗种500余万尾。目前,江口冷水鱼以养殖规模最大、产业集群度最高,成为全省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的亮丽名片。

2013年,面对全省严重旱情和养殖企业的困境,周路、李正友、杨兴分别带队,主动到旱情最严重的黔西南州、黔东南州、遵义市、毕节市开展旱情调研和抗旱指导,发放抗旱指导手册和防病药物,减少了因缺水带来的水产养殖损失。

2014年至2016年,李正友在挂职毕节市农委副主任期间,带领杨明举等参与毕节挂职帮扶的20多名省农科院科技人员主动作为,为产业发展出谋划策,并亲自带队多次深入毕节各县区乡村村组的水产养殖基地、养殖场调研,把技术研究与产业扶贫结合,为联系企业提供冷水鱼苗种,解决水产养殖中的关键问题。

为提升养殖效益,水产专家在行动。推广应用水产所刘霆等获得的鲟鱼无水干法运输国家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企业产品范围小的难题,产品已辐射全国中心城市和越南市场;岗位专家李灿教授以大鲵深加工产品为研究对象,引导产业向纵深发展;周路与锦屏综合试验站站长欧阳大军引进的匙吻鲟,正逐渐成为新的效益增长点……

在中科院院士曹文宣等专家关心支持下,贵州省特色水产产业体系积极与国内外水产科研生产部门合作,参加世界鲟鱼大会,与中国科学院水生所、中国水科院淡水渔业中心、华中农大等开展科研项目合作,协助正安县申报“中国野生大鲵之乡”,通过专家服务、成果转化为全省各地的水产养殖企业和产业园区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据统计,贵州省冷水鱼产量从2013年3800吨上升到2017年约9000余吨,增长236%;其中铜仁市从1000吨上升到4200吨,增长420%,产值1.2亿元。裂腹鱼的养殖面积从2012年的1000余平方米到2017年的30000余平方米,增长30倍,并已辐射到10余个县(市、区)和云南省境内。

这其中,贵州省特色水产体系及其专家团队功不可没,贵州农科水产人功不可没……

 

 

王玉堂:浅谈水产动保产业的发展历史与现状,监管“难”是动保行业最为突出的问题 文章下载

王玉堂:浅谈水产动保产业的发展历史与现状,监管“难”是动保行业最为突出的问题

我国渔药产业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初(约1993年),最早是从开发治疗对虾疾病用药开始,经过近30多年的发展,从最早开发治疗用药扩展到预防用药、水质调节剂、底质调节剂、微生物肥料、微生物制剂、水体消毒剂和解毒剂等,目前的产业规模已发展到120多亿元左右的年销售额。其中,上世纪90年代,渔药产业的研发重点集中在治疗疾病用药方面,主要是借用人、兽用药来开发渔药。

经过10多年的发展,人们认识到,水产养殖动物患病后用药物治疗的效果并不理想。2000年以后,人们的注意力逐渐转向预防水产养殖动物疾病用药品、化学物质以及微生物制剂等产品开发,特别是2005年开始兽药地方标准升国家标准后,一些没有升为国家标准的原渔药和一些未参加“升标协作组”的企业,便将一些产品以“非药品”名义出现于市场上,以规避监管而“正常”生产经营;其后产品门类便急速扩展,几乎渔用外用药物全部演化成“非药品”,并逐渐扩展到微生物制剂、中草药制剂、诱食剂、着色剂、免疫增强剂、微量元素、酶制剂等多个功能领域,形成了一个特殊的产业形态,并逐渐形成了目前的“水产动保”产业群,产业规模和使用范围也急速扩大。

目前,在我国的渔药产业中,动保产品的年销售额已近100亿元左右,占整个渔药产品年销售额的70%以上,在一些地方、一些养殖品种的养殖投入品中甚至达到90%左右的占比,呈现出“药减保增”的明显趋势,而且这种趋势的“两极分化”发展势头也非常明显。

一、水产动保产品与产业的基本概念

(一)动保产品与保健品概念的考察

1、动保产品:经考察和查阅资料,并未发现有关“动物保健产品”的具体明确的概念或定义,几乎所有宣传和报道的都是有关具有动物保健功能的产品,所报道宣传的产品功能也非常广泛,药品、功能性产品、甚至疫苗都包括在内,难以汇总出一个清晰的概念。

2、保健食品:而在人用保健品方面的解释:保健品是保健食品的通俗说法。GB16740-97《保健(功能)食品通用标准》第3.1条将保健食品定义为:“保健(功能)食品是食品的一个种类,具有一般食品的共性,能调节人体的机能,适用于特定人群食用,但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所以在产品的宣传上,也不能出现有效率、成功率等相关的词语。

保健品是中国大陆的一般称呼,在国外包括港澳台地区一般称之为:膳食补充剂(Dietary Supplements)。保健食品含有一定量的功效成分,能调节人体的机能,具有特定的功效,适用于特定人群。一般食品不具备特定功能,无特定的人群食用范围。保健食品不能直接用于治疗疾病,它是人体机理调节剂、营养补充剂。而药品是直接用于治疗疾病。

(二)水产动保产品与产业的基本涵义

综合上述考察,我们可以这样描述“水产动保产品”与“水产动保产业”:水产动保产品即水产动物保健功能性用品(以往称“非药品”),是指改善水生动物养殖环境、调节水产动物机能、提高机体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和抗逆性,以及提高水产动物摄食强度、营养水平以及色泽、肉质等的水产动物保护性产品。

广义上讲,水产动保产品包括用于内服和注射治疗药物以外的所有辅助性功能产品,可分为内服与外用,或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两部分,即作为饲料添加剂内服和改善养殖环境两部分。具体可包括饲料添加剂类(免疫增强剂、诱食剂、着色剂、氨基酸、微量元素、酶制剂、中草药制剂等)、水质底质改良剂类(外用消毒剂、外用驱虫杀虫剂、络合或螯合剂、吸附剂、有益微生物制剂等)。水产动保产业是指从事水产动保产品生产和经营的行业。

二、动保产品的种类

据长期跟踪调查了解,目前我国的水产动保产品中,涉及的原料种类或成份约200种(包括中草药),商品名称10000多个,生产企业上千个(其中GMP国标渔药企业仅200多家),经营企业达20000多家(同一营销企业多地设销售点的情况非常普遍)。以水产用“非药品”名义出现的产品可分为以下几12大类:

(一)外用消毒剂。

主要用于养殖水体消毒、清塘和养殖用具消毒等。具体有:漂白粉、强氯精、含氯石灰、二氯异氰脲酸、三氯异氰脲酸(钠)、溴氯海因、次氯酸钠、戊二醛(浓、稀)、碘制剂(聚维酮碘、高碘酸钠、复合碘、蛋氨酸碘、碘附)、单过磷酸氢钾、二硫氰基甲烷、硫醚沙星等。(未包括生石灰、茶粕、鱼藤精、鱼藤酮以及非法销售的抗生素类)。另外还有一些有机酸、腐殖酸类产品。

(二)外用杀虫剂。

主要是施用于养殖水体中的外用杀虫剂。具体有:硫酸锌(硫酸锌,硫酸锌与三氯异氰脲酸粉)、硫酸铜(硫酸铜与硫酸亚铁粉)、硫酸亚铁、盐酸氯苯胍粉、阿苯达唑、吡喹啉酮、甲苯咪唑、敌百虫、氯氰菊酯、氰戊菊酯、溴氰菊脂、辛硫酸等。硫醚沙星、单过硫酸氢氧钾、二硫氰基甲烷等兼具杀虫作用。此外还有一些非法销售的农用杀虫剂(主要是菊脂类)。

(三)化学增氧剂。

主要是用于养殖过程中缺氧急救及鱼体保活用的过氧化物类化学试剂。具体有:过氧化钙、过氧碳酸钠、过氧化氢等。

(四)水质调节剂与底质改良剂。

这类产品主要是用于调节养殖水质、改善底质,包括一些无机肥料。具体有:碳酸氢钙、过磷酸钙、有机酸类等。此外还有一些络合或螯合重金属离子用的化学物质,如已二胺四乙酸钠(EDTA)、十二水硫酸铝钾(明矾)、硫代硫酸钠、单过硫酸氢钾等。(不包括生石灰、沸石粉、活性碳、麦饭石等水处理用天然物质。微生物制剂类和微生物肥料另行说明)。

(五)杀藻剂与除草剂。

杀藻剂是用于杀灭水体中浮游植物的制剂,而除草剂是用于消除水草的制剂。但是,目前我国还没有研发出这类产品,市场上出现的此类产品基本上都是农用除草剂的变形产品,主要成分是农用除草剂,且产品包装物上基本上都没有标著有效成分,应谨慎使用。

(六)微生物制剂。

包括:乳酸菌、丁酸梭菌、芽孢杆菌类(枯草芽孢杆菌、粪大肠杆菌、凝结芽孢杆菌、缓慢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短小芽孢杆菌、蜡样芽孢杆菌、环状芽孢杆菌、巨大芽孢杆菌、坚强芽孢杆菌、东洋芽孢杆菌、纳豆芽孢杆菌、芽孢乳杆菌等15种)、光合细菌(球形红菌、胶质红假单胞菌、荚膜红假单胞菌、沼泽红假单胞菌、深红螺菌、度光红螺菌等)、硝化细菌与反硝化细菌(泛养副球菌、粪产碱菌等)、放线菌(红豆杉内生放线菌、拮抗放线菌)、酵母菌(饲料酵母、海洋酵母、啤酒酵母、脂肪酵母、面包酵母等)、噬菌蛭弧菌(已禁用,但市场上仍有销售)等微生物制剂,涉及到40多种菌株,衍生出单一和复配微生物制剂上百种之多。目前仅水产用微生物制剂的生产能力已达30多万吨,实际年生产量约25万吨。

(七)中草药及其制剂。

以“非药品”形式出现的中草药及其制剂主要是用于预防水生动物疾病的制剂。涉及到大黄、大蒜、山银花、白头翁、板蓝根、黄芩、黄连、黄柏等100多种天然药用植物,衍生出的中药制剂类100多种。据调查了解,目前约有30种左右的渔用中草药制剂中不同程度地添加了抗生素(土霉素、四环素、氟化苯尼考、黄胺类药物等,添加量是治病用药量的4~27倍),但说明书中均没有标识。

(八)诱食剂。

诱食剂又称引诱剂,它能利用水产动物高灵敏的嗅觉与味觉,通过改善饲料的适口性来提高动物摄食量和饲料利用率,并可减轻水体污染,降低动物发病率、死亡率,增强加于经济效益。诱食剂的种类很多,主要包括香味剂(风味剂、增香剂)、调味剂(呈味剂)和水产诱食剂。主要为改善鱼虾用人工配合饲料的适口性,引诱和促进鱼虾摄食而添加于饲料中的特殊添加剂。具体种类有甜菜碱、氨基酸类及其混合物、含硫化合物DMPT(二甲基——丙酸噻亭,又称硫代甜菜碱)、动物及其提取物(磷虾、鱿鱼、乌贼内脏提取物等)、植物及其提取物(大蒜素等)、中草药(多糖类、绿缘酸、黄酮类、寡糖等)、核苷酸、复合诱食剂八大类。

(九)着色剂与增色剂。

为改善饲喂动物体色或肉色的饲料添加剂。有叶黄素、菊黄素、辣椒红素、玉米黄醇、虾青素、甲壳素(甲壳多糖)、裸旋藻酮等。亦有天然色源的磷虾粉、虾粉、黄玉米、绿藻等,但其成分不稳定,有的价格较高。

(十)免疫增强剂。

免疫增强剂又称免疫调节剂、免疫刺激剂(Immunologic stimujant),是指一类能够促进或诱导机体防御反应,提高机体自身非特异性免疫能力,增强机体对抗原微生物或病原体特异反应的物质。

从广义上讲,免疫增强剂是指可以提高动物免疫能力的制剂,或调节动物免疫系统并激活免疫功能、增强机体对细菌和病毒等传染性病原体抵抗能力的一类物质。按其功能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增强动物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另一类是增强由免疫诱导的特异性免疫功能。对水产动物而言,多是关注在通过提高非特异性免疫机能来增强水产动物的抗病、防病能力的免疫增强剂。目前已被证实有100多种物质具有免疫增强作用,研究和应用最多的是多糖类和寡糖类这两大类功能性糖类。目前在水产养殖业应用的有:来自于细菌的肽聚糖和细菌脂多糖(LPS);放线菌的短肽;酵母菌和海藻的β-1,β-葡聚糖、β-1,6-葡聚糖、来自甲壳动物外壳的甲壳素、壳多糖等。

此外,还有抗菌肽(Antibacterial peptides,ABP)(是生物体内产生的一类具有强抗菌作用或生物活性小分子多肽的总称,是生物体天然免疫防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细菌、病毒、寄生虫以及肿瘤细胞均有抑制或杀灭作用,同时能增强机体免疫力。)、牛黄酸、虾青素、中草药多糖、姜黄素、大蒜素等。

(十一)促生长剂。

能促进动物生长,提高动物生产性能的饲料添加剂。主要有维生素类、微量元素类及具有促生长作用的化学物质。禁用渔药——喹乙醇就是最早使用的鱼用促生长剂,至今仍有违规添加的案例。值得注意的是,目前仍有个别饲料企业或个人将土霉素、四环素等抗生素以及喹烯醇作为鱼类促生长剂使用,属违法违规行为。

(十二)酶制剂。

添加于饲料中的酶类,分为消化酶和非消化酶。前者有蛋白酶、糖化酶和脂肪酶,能降解大分子营养物质,有助于动物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后者有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ß-葡聚糖酶、木聚糖尿病酶、果胶酶和植酸酶等,主要能降解纤维素、破坏细胞壁。使被包被的营养物质得以释放,能提高饲料利用率和利用效率。

三、水产动保产品使用成本结构性分析

(一)用向与水平

据调查了解,水产动保产品的使用主要集中在海淡水池塘养殖和渔用饲料添加两个方面。2016年,全国淡水池塘养殖平均每亩用药成本约300元左右,其中70%以上为动保产品投入;海水池塘养殖用药成本平均约在1000~1500元/亩左右,80%以上为动保产品。

目前市场上所谓的高端饲料,除一些配方中注重了氨基酸平衡和优质蛋白源的使用外,主要是通过添加小肽与多肽、抗菌肽、多糖与寡糖、诱食剂、霉制剂、微生物制剂、促生长剂及免疫增强剂等来实现提高饲料利用率、增强机体免疫力等功能,从而大幅提高饲料价格;通过添加这些物质可提高饲料价格200~400元/吨(不包括饲料原料涨价部分)。

(二)淡水池塘养殖

淡水池塘养殖是我国内陆水产养殖的主体,2016年,鱼类和虾蟹类的养殖面积为4144万多亩,养殖产量3100万吨。据调查了解,全年平均亩用药(包括动保产品)成本270元左右。但不同地区、不同养殖品种的用药成本差异很大,总体上呈北方低、中南部高,大宗品种低、高档品种高的特点。

如辽宁省的辽中市近12万亩养殖池塘,年平均用药成本200元/亩左右,其中90%为动保产品,北部山区及高寒地区养池塘基本不用药,而“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的用药成本近370元/亩左右,其中80%多为动保产品。以鳜鱼养殖为例,广东花都区用药成本为800元/亩左右,湖北则为600元/左右,北方地区不足300元/亩,80%以上为微生物制剂、水体消毒剂及免疫增强剂成本。综合平衡,全国淡水池塘养殖总体用药成本80亿元左右。

(三)海水池塘养殖

2016年,全国海水鱼虾蟹养殖池塘面积604万亩,产量291万吨。因海水养殖品的市场价格较高,盈利空间较大,所以用药成本较淡水池塘水平高。其中以对虾养殖最具代表性,从南到北用药成本均在1500~2000元/亩·造(茬)之间,如海南省平均1600元/亩左右,山东滨州市博兴县(3.8万亩)为2000元/亩左右,浙江、江苏、福建、广西等沿海地区多在1500元/亩左右,其中80%以上为微生物制剂、消毒剂成本。

海水鱼类池塘养殖用药成本普遍较高,尤其是石斑鱼等高档名贵品种,基本上用药成本都在2000元/亩左右;但一些小品种低密度养殖种类的用药成本稍低,在1000元/左右,如鱼甾梭鱼、美国红鱼、河鱼屯鱼等,其中大部分用药成本为微生物制剂、消毒剂及饲料添加的预防性动保产品。

(四)配合饲料添加

所谓高端饲料并不神秘,只是在配方上更接近于全价配合饲料或添加入了一些预防疾病的药物、增强免疫力、微生物制剂、促生长剂、诱食剂以及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等成分。

近年来,在对虾、草鱼、罗非鱼、乌鳢(生鱼)、黄颡鱼等品种上出现高端饲料的概念,各大饲料企业纷纷推出自己的“特色”产品,这些产品销售在市场上的售价往往比主流产品高出一大截,比常规虾饲料高出1000~2000元/吨,比常规普通鱼饲料高出500~1000元/吨。淡水品种:主要是草鱼、鲈鱼、乌鳢、罗非鱼等大宗品种,所添加的动保产品也主要是微生物制剂与微生物多糖、免疫增强剂、中草药制剂、海水品种:对虾、海水鱼类等鱼类饲料中添加,大宗淡水鱼类的添加情况较少(因这些鱼的市场价格长期低迷,利润空间小)。

(五)渔药企业的产品结构性分析

为印证水产养殖过程中的渔药和动保产品使用情况,我们于2018年上半年对全国的渔药和动保企业进行了问卷调查,共收到广东、山东、山西、湖北、湖南等12省市的81家企业信息回馈。这81家企业在2017年度的生产产品种类与数量等具体情况如下:

1、国标渔药与水产动保产品产量比例:2017年,81家企业共生产国标渔药9605吨,水产动保产品197411吨,合计为207016吨,占比分别4.6%和95.4%。

2、国标渔药与水产动保产品销售额比例:2017年,81家企业的渔药产品销售额为32815.33万元,动保产品的销售额为92253.43万元,合计为125068.76万元,占比分别为26.2%和73.8%,这与养殖用成本调查结果基本一致。

3、水产动保产品产量结构:2017年,81家企业共生产微生物制剂240种(商品名)、24677.79吨(未区分固体制剂与液体制剂),化学类水质底质改良剂284种、20609.21吨,解毒抗应激制剂140种、92051.39吨,免疫增强剂类89种、1238.52吨。其它类152种、14132.51吨,合计产品数905种,总产量152709.42吨(因分数据计量单位的关系,分数据之和与总数据不一致,此外以该数据为例具体分析)。

在产品类别数量上,微生物制剂、化学类水质底改良剂、解毒抗应激制剂、免疫增强剂和其它类分别占26.5%、31.4%、15.4%、9.8%和16.8%,化学类水质底质改良剂的微生物制剂占比最大;在产品产量上分别占16.2%、13.5%、60.3%、0.8%和9.3%,解毒抗应激制剂产量最大,约占总量的60%多,可见解毒抗应激制剂概念的兴起与产品开发应用速度之快;是微生物制剂和化学类水质底质改良剂;免疫增强剂占比最小,说明其产业规模小,产业化程度低,还处于起步阶段。

四、动保产品中存在的隐患风险

虽然现阶段我国水产动保产业的规模已近100亿元,但因为是企业群体各自探索性发展,而且发展时间也很短(不到15年时间),并以使用效果为第一或唯一目标,因此,在技术操作层面上更加偏重“药效”的研究,缺乏对环境影响评价性研究,对水产品质量安全的研究也注重在规避性上判断,大多没有实质性的研究。所以,水产动保产品的环境评价、风险评估、质量安全与生物安全等方面的数据极度匮乏,科学判定某一产品的风险或隐患还很困难。但根据相关理论、试验数据以及常识,还是可以推断出某些产品可能存在一些这样或那样的风险与隐患,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规避监管性产品。主要是将本属渔药类的抗菌抑菌剂、驱杀虫剂等作为“非药品”行销于市,此类产品不标注产品通用名(只有商品名甚至没有)、主要成份、注意事项等,但往往夸大疗效和主治病种等。

二是冒用产品。主要是将一些农用杀虫剂、除草剂等将为渔用“非药品”推销。这类产品在市场上的表现形式与第一种基本相同。

三是不明成分产品。目前,一些成分不明物质作为水产动保产品大量使用,如为甲鱼增色用的“落日黄”、鱼虾育苗用的“黄料”以及生产土霉素、味精等残渣等,因其具体成分及含量不明确,对其风险隐患无法评估和预测。

四是微生物制剂。目前,我国允许作为畜禽饲料添加剂使用的微生物制剂的菌种8种,但并未允许作为饲料添加剂或水质底质调节剂。而在实际生产上,作为渔用饲料添加剂及水质底质调节用的微生物达39种多之,甚至连明令禁止的噬菌蛭弧菌仍在大量使用。渔用微生物制剂和使用可能存在以下风险:

(1)造成养殖水域微生态失衡;

(2)养殖动物消化道微生态失衡;

(3)造成养殖水域微生物污染(入侵);

(4)携带和传导抗生素耐药基因,增强致病菌的耐药性;

(5)直接导致养殖水生动物致病(如芽孢杆菌等)。此外,还会出现因使用不当,菌种无法存活、使用效果不稳定、靶向性不强,而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等问题。

五是中草药中非法添加。目前,我国国标渔药中有74种中草药饮片和制剂,市场上出现的商品有100多种,但大部分是以“非药品”面貌出现的。经市场抽样(96种)检测,约三分之一的产品中添加有抗生素(抗菌抑菌类药物:土霉素、四环素、磺胺、氟化苯尼考等)类药物,且说明书中没有标识。其存在的隐患风险在于使用者不能遵守休药期,很可能造成残留限量超标。

六是将一些化学物质作为水产“非药品”。目前,在水产动保产品中,有一些化学物质随意用于水产养殖业,其是否存在环生态境风险、生物安全风险、水产品质量安全风险不明。如单过磷酸氰钾,原为电子线路版蚀刻用的强氧化剂,而今却作为水质底质改良剂大量使用,2017年全国消售单过硫酸氢钾2788吨(但占市场销售量是该产量的4 倍多)。

二硫氰基甲烷(二硫氰基甲烷(BMT),英文名:Methylene dithiocyanate,又称亚甲基硫氰酸酯。分子式:CH2(SCN)2。分子量130。比重0.868。)虽然有广谱抗菌作用或类抗生素作用,本应归属于渔药,但却以“非药品”的面貌大量用于水产养殖业,而且环境风险评估情况不明等。

五、动保产业存在的问题

伴随着渔药与水产动保产业的发展,一些矛盾也日前突出,尤其是水产动保产业,可谓是繁荣与乱象并存,主要问题反映为:缺乏统一的行业标准,产品质量标准、质量检测方法标准与使用技术不配套、产品命名不规范、监管难度大等等,导致水产动保行业几乎成为水产行业“黑洞”,动保产品使用后的环境风险、微生物风险、生物安全风险、水产品质量安全风险日益突出,已危及到我国水产养殖业及渔药和水产动保产业的健康发展。具体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字:

一是产业“乱”。无论是接触到的水产养殖从业人员,还是动保产业从业人员,亦或是渔业行政管理和技术推广人员,只要一提起渔动保产业或行业,都不约而同的给出一个字,“乱”。具体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产品名目繁多,无统一命名规则,很难追寻产品的组成成分;二是无全国统一的生产技术与产品质量标准,产品质量差异很大;三是缺乏配套的统一的产品质量检测标准,无法考核产品质量变化;四是缺乏配套的产品销售使用技术标准,致使产品应用效果不稳定;五是产品应用风险研究缺失,使用风险和隐患不清;六是市场混乱,低价竞争、偷工减料、夸大疗效等手段花样繁多;七是经营行为不规范,直销、赊销、转销、网销和高额回扣等行为不一而足。

二是产品“欺”。“欺”就是以假冒伪劣产品欺骗或哄骗养殖业者。他们的共同特点是非正规的小作坊企业生产,产品标签上不标识产品组分、主要成分以及注意事项等,只是一概忽悠特别效果。这类情况主要有:一是正规企业套用其他产品的“药号”,即一号多药或多药一号。二是将农用杀虫剂、除草剂等作为水产用“非药品”行销。三是在中草药中添加抗生素类药物出售,以显示疗效。四是将不同性质的产品胡乱搭配使用,且不明药理,造成配合的不和谐(如将硫醚沙星与碘制剂混合使用等)。五是毫无根据地任意夸大疗效,包治百病的“万能药”履见不鲜。

三是监管“难”。监管难是该行业最为突出的问题。因为:一是缺少行业监管依据,目前没有任何一部法规或行政规章规定由哪个部门行使水产动保产业监管职责,造成政府监管缺位的局面。二是没有建立相关行业或产业组织开展自律,生产与经营企业大都是各行其是,自由经营,各占地盘,各自突破,一盘散沙。三是环节监管部门监管不到位,工商部门只负责企业登记和申批,不负责其它环节的监管;质监部门只负责产品质量标准备案,对生产环节的监管不到位。四是生产与经营企业底数不清,生产与经营企业的数量与分布、产品品种与数量、生产经营行为规范性等难以统计。五是生产与销售服务的标准化体系未建立,缺乏监管目标。六是研发行为不系统,生产企业往往只注重产品生产技术和产品效果的研发,而对配套的使用技术、使用风险、风险管控等技术研发较少或没有。七是养殖业者选择难,面对琳琅满目的水产动保产品,养殖业者根本就无法选择,任由经营者忽悠,而一旦发生药病时,他们还面临着取证难、起诉难、理赔难等境况。

六、加强动保产业监管的建议

为促进水产动保产品及产业的健康发展,保障水产养殖业健康发展、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有效管控水产动保产品质量、水产品质量以及环境保护、生物安全风险等,有必要建设有关部门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监管。具体建议:

一是建立水产动保产业监管制度,建议有关部门委托各级水产技术推广机构,对水产动保产品实行备案管理制度,建立全国统一的产品销售目录,实行统一编号、统一命名规则、统一产品质量标准、统一产品质量检测方法标准、规范标签说明及存储运等条件要求等,定期发布产品质量监测报告以及开展生产经济企业资质检查认证等。

二是建立风险评估体系,在全国分6~8个片区,每个片区设立1个水产动保产品监测评估实验室,负责片区内水产动保产品的质量检测、产品使用风险试验等工作,为水产动保产品的监管提供技术支持。

三是成立水产动保产业经济技术组织(如水产动保产业联盟等),加强行业自律,并组织制定水产动保产品的质量标准、质量检测方法标准、产品使用技术标准、产品研发技术标准等团体标准,建立完备的水产动保产品标准体系,为企业研发和生产、行业执法、养殖应用等提供基础依据。同时,依靠产业自身的力量加强市场净化,共同维护市场秩序和共同利益。

四是逐渐推行企业生产的GMP(良好生产管理规范)和产品营销的GSP(良好营销管理规范)制度,推动产业的规范化研发、标准化生产、规范化经营、标准化使用。

附表:全国渔药及动保产品企业生产情况调查统计表(2017)

表一、企业数、年产量与年销售额

表二、微生物制剂、水质底质改良剂

(化学品类)

注:

1、此次统计的并不全面,全国仅山东、福建、湖北、吉林、山西、青岛、河南、重庆、天津、浙江、广东、湖南省市申报;江苏、四川、北京、安徽、河北等养殖大省没有企业申报。在申报的省市中,只有部分国标企业申报,部分国标企业及全部非国标企业未申报;山西省作为全国渔药大省,全省约有40多家渔药生产企业,而只有14家企业申报。贵州、江西、云南、广西、上海、青海6省申报无渔药生企业。

2、因统计指标设计问题,无法分辨天然物质与精细加工的化学物质、微生物制剂的干品和液体制剂、原料药和剂型药、添加剂与添加剂预混剂等,因此,具体数据分析只供参考,并不能十分精细地反映实际生产情况。

3、因本次统计粗略地使用“吨”和“万元”为计量单位,并不适合于所有产品,而对这些数据的统一分析会有很大偏差,只能作为概略性的了解,与各类别的实际情况有出入。

4、各企业上报的数据真实性无法考证,因为有的企业的分数据之和与总数据不等,甚至差异较大。浙江省个别企业的个别产品以箱为单位,单箱重量不清,无法计量总重量来纳入分析系统;另有一注射剂产品以支为计量单位(HCG,15万支),也不能纳入重量单位进行统计分析。

腾氏水产商务网2018-12-2

 

 

中国水产步入战略升级、颠覆者绽放黄金时代 文章下载

中国水产步入战略升级、颠覆者绽放黄金时代

中国水产频道原创独家报道,在“转型升级”的浪潮中,我们告别了2017年。这一年,号称史上最严环保年。作为关乎民生的水产养殖行业也未能例外,违规、落后的产能被大范围、大规模地取缔,且这种环保高压态势显然不会昙花一现,而会成为一种“新常态”。本质上而言,环保最终会提高经营门槛和成本,这将对企业提出考验,需要思考如何以更为科学的手段来提升经营效益。

这一年,也是养殖结构大调整的一年。由于传统养殖品种盈利能力有限,小龙虾、加州鲈、黄颡鱼等特种水产养殖在全国各地不断兴起,并对产业上下游产生了深远影响,一方面解套了不少在常规水产料中苦苦鏖战的中小饲料企业,另一方面也将带动行业对高蛋白饲料原料的需求。

这一年,也是企业大创新大发展的一年。顺应市场需求的同时满足企业差异化经营策略,功能性水产配合饲料成为行业的热点;以及,越来越多的饲料企业涉足动保或苗种板块,或是饲料、动保、苗种等企业走向联合,大家都逐渐意识到单业务模式或单打独斗面临的市场压力将越来越大;同时,我们看到不少企业提出了未来三五的规划,对量利都进一步提出了高要求。

时至今日,2017年已经成为过去,接下来我们又将面对什么样的2018年?为此,我们邀请了苗种、饲料、渔药、设备等各板块的优秀企业代表,力图以集智的方式为行业把脉2018。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祝愿所有的水产人在2018年里能收获幸福!

易敢峰 大北农神爽水产科技集团总裁

回顾与展望

心之所向,无问西东。人生芳华,岁月当歌。这是一个最好的年代,也是一个光明的季节,更是一个智慧的时代。2017年已渐行渐远,2018年早已扑面而来。无论你2017年有过多少的成功与喜悦,兴奋与心酸,快乐与悲伤,收获与失落,感动与忧愁,都是昨日已逝并在记忆中封存。不管风云如何变幻,行业如何变化,时代如何变迁,中国水产行业都已步入一个全新的时代,一个更令人向往更值得为之奋斗的好时代,一个战略升级产业上扬资源聚合的黄金时代,一个人才价值和科技力量能被更多赋能的理想时代,一个可能独角兽辈出颠覆者绽放的互联网+时代,一个具有独特气质而与众不同的价值观改变行业引起风云变化的你我看不懂的时代。

心若有晴,雨也是晴。心若有雨,晴也是雨。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就中国水产行业整体而言,我从宏观层面总结几点,更多的从正向和正能量的角度思考,以更积极和阳光的心态激励我们自己,也希望与行业同仁有更多的共振。

第一,这是一个中国水产行业的全新时代。古云,识时务者为俊杰。可能即将成为全球首富的小米雷军说到,站在风口上,猪也能飞翔;并倡导新时代的奋斗精神应是敢于梦想、勇于坚持、顺势而为、保持专注和拼命工作。华为任正非谈成功学,关键是要有世界级的视野,宽广的胸怀和奋斗者的精神。中共十九大也明确指出中国未来三十年的奋斗目标,为人民谋福利为民族谋复兴,并且指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发展不均衡与不充分之间的矛盾。互联网+思维冲击着各行各业,移动互联网、智慧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型科技力量改变了我们的思维、生活、沟通、社交、出行、商务、娱乐等生活的方方面面点点滴滴。全球一体化、一带一路、人类命运共同体、金砖+会议精神、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时代理念,都成为我们经常谈论的话题和热点。

蓦然回眸,苹果乔布斯已远离我们,但他引导的智能手机和APP平台思维等却深深的改变着世界。乔帮主凭借一己之力,移动世界向前移动二十年,是对这个时代最好的诠释。中国社会经济增长迅猛,消费观念巨变,电子商务倍增,物流体系日益发达,微支付方式引领全球,水产品消费也不断向高端转型,尤其是火爆的大闸蟹和小龙虾带领之下的石斑鱼、加州鲈、黄颡鱼、大黄鱼、金鲳鱼、鳗鱼、甲鱼、多宝鱼、南美白对虾、金刚虾、罗氏沼虾等名优特品种不断进入家庭消费餐桌。水产行业大发展、大转型、大升级、大融合、大创新时代已悄然而至。

第二,这是一个打造极致品牌的珍贵时代。中国经济增长已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国人对品牌的认知和关注度也在日益增强。中国水产行业在品牌塑造、质量提升、产品溯源、科技创新、诚信经营、消费引导、安全保证、产地供应、价值链共享等很多方面均有巨大的增长空间。高端品牌更为显得弥足珍贵,价值引领将是大势所趋。如何构建以消费者为中心的品牌定位和核心价值传递,将会是所有水产人共同面对的巨大机遇。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为消费者提供健康、安全、美味、怡爽的高端水产品,是我们所有水产人的责任和使命,荣耀和梦想。

第三,这是一个科技创新引领的巨变时代。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无论是工业、农业和水产行业的3.0或4.0版本,科技是改变生产力的第一要素。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已成为中国的国家战略,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型,供给侧改革从量到质的需求,大数据和云计算已不再陌生,移动互联和智能手机已随身体验,如同我们呼吸的空气一般无处不在,微生活方式和微支付创新,滴滴出行、小米科技、蚂蚁金服、微信帝国、美团外卖、百度搜索、顺丰快递、今日头条等等都成为我们每天在享用的新生活方式,这都是科技的巨大力量。智慧渔业、网上金融、担保信贷、平台服务、水产生态圈未来都将插上更多的互联网和科技的翅膀,促进整个行业的升级与上扬。

第四,这是一个新模式自绽放的颠覆时代。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聚资聚智聚人才创新创业创未来。时代巨变未来已来。互联网+和新科技带来的时代机遇,也催生着商业模式和生产模式的不断变化。水产行业模式多样、品种丰富、生产力在科技力量的巨大作用力之下必将产生新的模式与生命力。互联互通、共创共赢、价值共享、平台共建、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共享和众筹盛行,都是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未曾梦想过的。如何发挥特质,绽放自我,拥有粉丝,感动用户已是时代的主旋律。问渠那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一个新的生命体或新事物或新模式,一旦被用户深入认可或热爱,其传播和簇拥方式可以拥有核变的力量,就如同即将上市的小米科技市值2000亿美金,可能直接将雷军几年时间送上全球首富之宝座。这是一个狂人和疯子发威的时代,这是一个思维极具穿透力的恐惧时代,更是一个容易爆发颠覆者的新常态时代。

第五,这是一个呼唤专业聚焦的唯美时代。格局成就高度,专业成就卓越。力出一孔、利出一孔,滴水穿石极致唯美。专业、高效、精准、生态是水产行业需要大力倡导和弘扬的主题,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专是通往卓越巅峰的必经之路。简单、极致、聚焦、快、颠覆、追求第一、领域为王的互联网+时代更需要专业的造诣和坚持。时代呼唤英雄,就是细分领域的王者。王者,天、地、人,道也;你、我、他,众也。

第六,这是一个合伙创业共赢的分享时代。时代的精神催生合伙制的盛行。日出东山根在伙,山登绝顶敢为峰。成功的团队没有失败的个人,失败的团队没有成功的个人。兄弟齐心,其利断金;人心齐,泰山移;士为知己者死……这些都是强调合伙人的心态和创业者的心智。顺势而为,把握未来,志同道合,行胜于言。唯笃行者,至千里也。互联互通,共创共赢。世界上最美好的事情,便是和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共同追逐理想,回头有一路的故事,低头有坚定的脚步,抬头有清晰的远方。青春最厚重的底色是奋斗,最可贵的精神是拼搏。逐梦起舞,你我同行,风雨无阻,终见彩虹。未来十年,金砖十年,中国水产行业的巨变和聚变的过程中,必将是具有时代和分享精神的创业者和颠覆者的胜利,虽然其中磨砺可能艰辛,道路可能险阻,具有远见卓识和无畏笃行者,必将赢得最后的欢歌。

喜迎新时代,奋进谱新篇。无法用特别细致的语言描绘水产行业的过去一年和2018,以及未来的十年,唯有用满心的欢喜和全身心的爱迎接每天的工作与日出。

水产养殖2018-2-11

 

 

水产+互联网的融合发展前景分析 文章下载

水产+互联网的融合发展前景分析

一位经营水产养殖多年的养殖户这样描述:过去养殖户都比较分散,养殖成本较高,市场信息滞后,风险也比较大,很多环节都影响着销售进度,比如从养殖户里先抓鱼,然后运到批发市场再到各大菜场,最后才到消费者家里,传统的产供销模式已经跟不上时代的发展了,改变迫在眉睫。

水产+互联网的融合发展前景分析

作为一名传统水产养殖户,于革武先生先前对互联网领域从未涉足,虽然没有任何经验和人脉,但是超前的互联网意识和思维让他跃跃欲试,他坚信这个方向是对的。在国家政策的鼓励下,在这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环境里,于先生通过与知名移动互联网公司的战略合作,整合水产行业资源,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建立了“水产商城。手机”这一移动互联网平台,重塑产供销模式,大大提高了生产、供应、销售、服务等各环节的效率,将产品、供应商、客户紧密结合,不仅节省了中间环节,降低了成本,又能让客户享受到更人性化的便捷服务。

传统企业和互联网的融合正在改变原有的生产和销售关系,生产过程更为透明,生产与销售的衔接更为精准,以需求为导向的定制化生产和销售成为可能。通过信息化建设和大数据平台的积累,为优化商业模式提供更多可能。

通过互联网+,构建起以用户为中心的大数据信息。对用户行为数据、社交数据等有计划的采集和分析,将真正需要的数据挖掘出来,成为企业的决策依据,形成中国农产品消费的大数据分据平台,实现电商平台、互联网金融等服务板块的精准化。

小结:推动水产行业的现代化转型

当前,我国水产行业正处于现代化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效率与食品安全是一直困扰着我国水产养殖业的两大问题。一方面,中国水资源紧缺,养殖水域的供给有限,近年来鱼塘租赁成本大幅提升;另一方面,由于河流、池塘污染事件频发,如何控制污染物排放、保证食品水产品安全受到行业内的高度关注。

资阳市惠丰水产专业合作社率先启动“互联网+”战略,以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推动传统渔业向现代化的智慧渔业转型。智慧渔业的核心在于打通信息和数据的壁垒。实现科学和智能的现代水产养殖。智能化的养殖模式通过科学的养殖方式精益生产,改善和控制水质条件,既能够提高养殖效率,又可以保证鱼类健康成长。

未来五年,大数据、互联网等创新技术的发展将帮助传统产业更好向智能化转型。资阳市惠丰水产专业合作社的“互联网+”战略不仅仅是实现了企业自身的转型升级,推动我国水产养殖由量到质的升级,对传统行业与互联网的融合同样具有借鉴意义。

贤集网2018-3-12

 

 

宜宾市畜牧水产局关于加快发展宜宾市现代水产产业的意见 文章下载

宜宾市畜牧水产局关于加快发展宜宾市现代水产产业的意见

各县(区)畜牧水产(农林畜牧)局,临港开发区发展服务局: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和《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现代水产产业的意见》(川办发〔2017〕96号)精神,结合我市水产产业发展实际,为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我市水产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发展现代水产产业,经研究,提出以下贯彻意见,请各县(区)遵照执行。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中央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意见,以建成现代水产产业为目标,以稳量增收、提质增效、绿色发展为中心任务,以深化水产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转方式调结构为路径,建立健全现代水产产业体系、科技支撑体系、政策扶持体系、服务保障体系,不断增强水产产业活力,形成生态美、质量优、低能耗的现代水产产业发展新格局。

(二)基本原则

坚持生态优先。严格保护渔业资源和渔业生态环境,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大力发展健康养殖和稻渔综合种养,积极推进渔船上岸渔民转产,大幅降低天然水域捕捞强度,促进节水减排,实现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

坚持合理布局。根据渔业资源禀赋和自然地理条件,按照市场需求和生态环境状况,积极利用适宜发展水产养殖的水域、滩涂、稻田等资源,科学确定养殖模式、产业规模、发展重点,积极推进农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发展,促进产业融合发展。

坚持创新驱动。加强现代水产产业技术创新,用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改造传统水产产业,用新技术、新模式等创新成果推动现代水产产业发展,用新型经营主体、现代科学管理优化水产产业,用品牌建设、市场开拓提升水产产业,推动水产产业迈入创新驱动、品牌带动、内生增长的发展轨道。

坚持依法治渔。加大水产养殖投入品监管力度,确保水产品质量安全;严厉打击电毒炸等破坏渔业资源的违法行为,搞好增殖放流工作,确保生态修复,加强渔政监督和执法,用法治破解发展中的难题,用法治护航产业发展,为水产产业稳定健康发展提供坚强法治保障。

(三)主要目标

总体目标:实现水产业发展“一降低、二增长、三转变、四安全”。“一降低”即降低天然水域捕捞强度;“二增长”即促进水产业的量质同步增长,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份额同步增长;“三转变”即由注重产量增长转变为更加注重质量效益,由注重资源利用转变为更加注重生态环境保护,由注重物质投入转变为更加注重科技进步;“四安全”即确保水产品质量安全、渔业水域生态环境安全、水生生物卫生安全、渔业船舶作业安全。

具体目标:到2020年,全市水产养殖区域布局更加优化,养殖面积达到1万公顷,稻渔综合种养面积达到1.4万公顷,创建省级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基地5个,水产品总产量达到11.7万吨。全市渔业经济总产值达到32亿元,产业结构进一步调整,涉渔一二三产业比例调整为6:1:3。全市农民人均渔业收入达到740元以上,渔民人均收入3万元以上,比2010年翻一番。水产品产地抽检合格率99%以上。充分利用向家坝增殖放流站和长江上游自然保护区珍稀特有鱼类驯养救护中心,年增殖放流苗种50万尾以上。

二、重点任务

(一)以创建“美丽渔村”为抓手,推进乡村振兴战略

切实贯彻乡村振兴战略,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坚持“政府指导、需求导向、绿色发展、多方参与”工作思路,通过“因地制宜、因势利导、资金扶持、搞好服务”等有效措施,扎实推进具有“渔业产业美、渔业文化美、渔村生态美、村民生活美”特色的“美丽渔村”建设。以符合相关条件的行政村作为创建对象,到2020年创建10个以上“美丽渔村”。

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精心组织创建,在政策上对“美丽渔村”创建工作重点支持,在资金上予以重点倾斜。积极争取和整合各类扶持政策和资金,不断加大对“美丽渔村”的投入力度,全力支持,确保建设质量。加大宣传力度,让“美丽渔村”创建活动成为农民的内在需求和自觉行动。

(二)以“四大工程”为抓手,推进水产产业稳步提升

1. 实施现代渔业养殖工程。认真落实全省农业创新绿色发展的行动方案,深入实施现代渔业养殖工程,积极推进水产养殖绿色发展。

一是认真做好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编制。按照农业部《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编制工作规范(修订)》和《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编制大纲(修订)》要求,结合中央环保督察,对水产养殖区域布局进行调整优化,明确区域生产功能,促进水产发展与资源禀赋、生态类型相匹配,科学划定禁养区、限养区、养殖区。

二是大力推进品种结构调整。坚持宜渔则渔,挖掘资源特色,以市场为导向,以绿色生态和名特优水产品为重点,推动水产养殖与市场消费需求相适应,进一步优化水产品养殖品种结构。稳定发展草鱼、鲤鱼、鲫鱼、鳙鱼、鲢鱼等大宗水产品,大力发展达氏鲟、胭脂鱼、大鲵、岩原鲤、中华沙鳅、长薄鳅等地方特色水产品和大口鲶、长吻鮠、黄颡鱼、中华倒刺鲃、白甲鱼等名优水产品,促进虾、蟹、鳖、蛙和观赏鱼等新兴养殖业发展。注重差异化发展,建立各具特色的“一乡一品”“一村一品”养殖基地,形成一批专业村、特色乡镇和水产特色县。

三是突出区域布局。根据各地资源优势、产业基础和经济水平,按照因地制宜原则,形成“两带两网”水产发展新格局,即以三江流域为主的长江上游水产养殖带,以山区冷水性鱼类为主的冷水鱼类养殖带,以各型水库、河流以及向家坝灌区为主的生态养殖网,以适宜稻田为依托的稻渔综合养殖网。

四是加强水产种业建设。依托四川省农科院水产研究所、长江上游自然保护区珍稀特有鱼类驯养救护中心和宜宾珍稀水陆生动物研究所,积极推进我市特色水产品和名优水产品苗种培育体系建设,在各县(区)分别建立具有一定规模和技术能力的水产苗种繁育区,确保大宗水产品苗种供应。

五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以实施现代农业推进工程、创建农业部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等为抓手,整合项目资金,推进池塘标准化改造,完善进排水系统、进水沉淀池、生态净化池、护坡道路等设施,提升综合生产能力。到2020年,标准化改造老旧池塘 1万亩,创建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3个以上。

2. 实施现代渔业提升工程。以优势水产品集中发展区、规模化水产养殖基地为依托,搞好水产品加工流通,大力发展休闲渔业,加强水产品牌创建,促进水产一二三产业互动融合发展。

一是积极发展水产品加工流通业。以江安县七彩湖特种水产养殖有限公司为载体,建成宜宾首家水产品加工厂,并以此带动我市水产品第二产业逐步发展。积极推动我市水产批发市场建设,不断完善市场信息采集分析、传递与服务网络,推进订单销售、农超对接、电子商务等交易方式,构建功能齐全、层次分明的川南区域性市场流通体系。

二是大力发展休闲渔业。依托城市区位、自然资源、乡村旅游等优势,深挖渔业文化,把休闲渔业纳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统筹城乡发展的大局,积极推进涉渔餐饮娱乐、休闲垂钓、水族观赏、渔事体验、科普教育等多种休闲渔业模式发展,到2020年创建省级休闲渔业示范基地3个。

三是大力培育水产品牌。做好“三品一标”水产品申报认证、证后监管和复查换证工作,不断扩大生产规模。巩固“韩五姐”生态有机鱼品牌地位,提升绿色水产品经济价值;扩大“石板溪” “端荣”“竹海金池”等品牌影响力,带动全市大鲵、中华鳖、大闸蟹等特色水产养殖业;推动“帅家沟”“晟爱”等品牌宣传,确保名优水产品稳步发展,培育3个以上稻渔综合种养水产品牌,组织水产企业、专合社、家庭农场等参加各类展销会、文化节,积极开展品牌营销。

四是大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依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工程,大力培育养殖大户、家庭农渔场、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培养一批经营主体骨干人才和优秀带头人,到2020年,新增水产专业合作社10个。持续开展渔业新型经营主体示范创建行动,鼓励和支持农民合作社自愿组建合作社联社,提高组织化运行程度。

3. 实施现代渔业发展支撑保障工程。坚持科技兴渔、科技强渔,积极推广应用新技术新模式,用科技成果提高渔业发展质量和效益。

一是大力推进水产技术推广。推进基层水产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推行以推广机构为主,教学科研单位、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共同参与的一主多元服务模式,形成多元化的技术推广体系;加强新型职业农渔民培训、官方兽医(渔业)培训、水产从业人员职业技能鉴定,提高农渔民技能水平,提升渔业从业人员素质;大力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组织开展科技下乡、农渔民技术培训等活动,加快新技术、新模式、新品种推广,打通技术服务“最后一公里”。

二是大力推进“互联网+水产”行动。依托“渔网天下”水产电子商城,主动参与,贯彻落实“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积极推动信息化、物联网技术在全市水产领域的应用,发挥好电商平台的集聚和辐射作用,不断提升我市水产品影响力。

三是大力发展渔业保险。加强政策宣传和组织引导,积极开展“渔业主管部门指导、涉农保险公司与渔业互助保险等保险机构运营、水产技术推广部门提供技术支撑”的水产养殖保险模式。大力发展渔业互助保险,鼓励发展渔业商业保险,提升水产养殖业抗风险能力。

4. 实施现代渔业水生生物养护工程。认真落实春季禁渔制度,实施长江流域水生生物保护工程,开展春季禁渔同步联合执法行动、“亮剑”渔政执法专项行动,强化专项执法和交叉执法检查,严厉整治电鱼、毒鱼、炸鱼和使用违规渔具等非法捕捞行为。大力开展水生野生动物保护科普宣传,严格水生野生动物的人工繁育、猎捕、经营利用许可“三证”管理。

一是认真开展水生动物增殖放流。认真完成中央财政农业资源及生态保护补助资金放流任务,多渠道筹措放流资金,鼓励科研单位参与公益性放流活动,确保各级水生动物增殖放流财政资金执行率达到100%;严格把关放流质量,认真审核放流苗种的种类、规格和数量等,确保增殖放流对天然渔业资源起到修复作用。

二是全面推进长江流域水生生物保护区禁捕工作。根据农业部总体工作部署和全省进度安排,研究提出我市“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渔民转产退捕工作方案”,加强政策宣传和动员,精心组织实施,强化跟踪服务,有序稳妥推进渔民退捕转产,按期实现保护区内渔民退出捕捞。

三是加强保护区建设和管理。加强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日常监管,严格前置审批程序,积极发挥保护职能。修补和完善标志塔、界碑、界桩及宣传牌等设施,制作保护区宣传片和宣传手册,加强对保护区鱼类“三场”的保护。抓好水下工程建设项目涉渔影响专项执法检查和评价工作,切实监督落实补救措施,确保涉渔工程专项评价办理率达到100%。

(三)以“六种模式”为抓手,保障水产产业健康发展

以推进水产绿色健康养殖为重点,因地制宜发展池塘健康养殖、稻渔综合种养、流水养殖、水库生态养殖、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陆基集装箱式健康养殖等“六种模式”,促进水产产业绿色可持续发展。

1. 大力发展池塘健康养殖。在平原地区和丘陵地区以池塘为基础,以黄颡鱼、长吻鮠等长江上游经济鱼类以及岩原鲤、泥鳅等名优品种为重点,大力发展池塘健康养殖,打造水产产业的优势和集中发展区。推广先进的养殖方式和优良品种,做到合理密度产量适中,加强养殖环境精准调控,加大池塘养殖投入品的管理。积极开展老旧池塘改造,大力推广池塘底排节水净水技术、鱼菜共生技术、生物净水技术,促进良种、良法、良饵、良机在池塘健康养殖中的集成应用。

2. 大力发展稻渔综合种养。充分利用宜渔稻田,走规模化开发、集约化经营、标准化生产、品牌化运作的道路,大力发展稻鱼、稻鳖、稻蛙、稻虾、稻蟹等稻渔综合种养模式;整合项目资金,完善稻渔综合种养基地水、电、路、田埂、鱼沟鱼凼等基础设施,加强稻渔综合种养的扶持力度,到2020年建设省级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基地5个。

3. 大力发展流水养殖。充分利用山区溪流、溶洞水资源,在确保能够保护水域生态环境,不对水域造成环境污染的前提下,积极发展以大鲵、鲟鱼、胭脂鱼、岩原鲤等为重点的流水养殖,以流水养殖基地为依托,打造一批集养殖、观赏、餐饮、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冷水鱼休闲渔业产业基地。

4. 大力发展水库生态养殖。根据水库中天然生物的数量和种类情况,大力发展不投饵过滤食性、草食性鱼类生态增养殖,实现“以鱼净水,以水养鱼”,达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

5. 大力发展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开展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技术培训,培养一批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专业技术带头人。继续在有条件的地区开展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试验、试点示范,总结经验,为推广应用奠定基础。

6. 大力发展陆基集装箱式健康养殖。切实贯彻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用现代科技手段改造传统渔业,用新技术、新模式推动现代水产产业发展。在有一定水源保障,电力、交通、通讯较为方便的地区,根据自愿原则,由专业合作社、企业、家庭农场或村委会作为建设运营主体单位进行陆基集装箱式健康养殖试点示范,到2020年,全市建成试点基地3个。

三、保障措施

(一)切实保障“三大安全”

按照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持续用力构建生态循环开发机制工作要求,坚持质量兴渔、绿色兴渔,统筹协调好质量安全、生态安全、生产安全之间的关系,做好渔业发展支撑保障。

1. 保障水产品质量安全。坚持“产出来”和“管出来”两手抓,强化产地环境、养殖方式、投入品使用等源头环节监督管理,落实生产者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加强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执法,加大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抽查和风险隐患排查力度,建立完善水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制度,实施全市水产品例行监测全覆盖,确保水产品抽检总体合格率保持在97%以上;推进水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建设,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机构的水产品监测能力建设;严格投入品监管,严厉打击销售、使用禁用投入品的单位和个人,开展重点禁用药物专项整治行动;大力推广水产健康养殖技术,深入开展健康养殖示范场和示范县创建活动,到2020年新创建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3个;加强水产品质量安全检查员、内检员、检测人员技术培训,加强执业兽医(渔业)队伍建设,加强渔业从业人员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提高重大疫病防控和应急处理能力。

2. 保障渔业水域生态环境安全。认真贯彻落实四川省生态保护红线实施意见,积极推广节能减排、节水减排等环保水产养殖设施及技术,加大水域污染防控,强化水域生态环境保护;畅通市、县、乡镇三级监管信息渠道,做到水域生态污染案件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确保水域生态环境安全监管工作全覆盖,不留死角。

3. 保障渔业船舶生产安全。以生产旺季、汛期、重大节日等为重点,深入开展渔船安全生产监督检查,排查隐患,整改提高。开展平安渔业示范创建活动,积极创建全国平安渔业示范县。做好渔用船用产品检验和渔政执法船艇的监造工作。完成渔船“三证合一”数据校核及证书换发工作,启用渔船船员证系统。船舶登记、检验率达到95%以上,渔政案件办结率达到90%以上。

(二)切实保障政策支持

要积极争取中、省项目支持,积极争取县(区)财政将水产产业发展纳入预算,统筹资金渠道,加大对水产产业的投入力度,支持加快建设现代渔业园区、原良种体系、质量安全体系、水生生物自然保护区等;按规定落实渔政执法、渔业资源和渔业环境保护、“三品一标”认证及水产品质量监管经费等保障政策。

积极争取落实水产养殖电力供应的优惠政策,切实降低扩容费用和电价,降低水产养殖成本,保障水产养殖电力供应;积极争取渔业享受农业领域政策性贷款优惠政策,探索开展养殖证质押贷款等服务方式,对符合产业政策和贷款条件的水产养殖、流通服务业主给予信贷优先和优惠支持。

(三)切实保障组织领导

各县(区)要提高认识,强化领导抓落实,充分认识到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新形势下,现代水产业在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方面的重要作用:要因地制宜编制现代水产产业发展规划,明确发展方向和重点;要积极协调财政、发改、国土、交通、环保、金融、保险等部门,切实落实资金、项目、土地、融资贷款、保险等方面的政策支持,破解制约现代水产业发展的难题,推进现代水产业的健康发展;要健全水产渔政管理和水产技术推广机构,配齐配强渔业管理、渔政执法和水产技术推广人员;要做好宣传发动,引导激发各类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加快推进现代水产产业健康发展。

宜宾市畜牧水产局2018-5-3

 

 

四川达州宣汉:用活水资源做大水产业 文章下载

四川达州宣汉:用活水资源做大水产业

近年来,宣汉县坚持以国家政策为导向,依托丰富的水资源,以建设水产园区、培育规模企业、拓展水产功能为重点,大力发展特色、休闲、品牌、生态等多种形式的水产业,形成了生态良好、产品优质、农(渔)民增收的现代水产业发展新格局。

加快基地建设 壮大水产规模

当前正值鱼苗生产季节,宣汉县会丰水产鱼种场抓住时机,加大资金投入,大量培育建鲤、彭泽鲫,中科3号、清波等十几个品种。进入4月中旬以来,该场的鱼苗产品源源不断销往各乡镇。

会丰水产鱼种场占地60亩,主要以苗种培育为主,保障全县水产生产苗种供给,全年培育苗种500万尾,大规格鱼种5万斤。

近年来,宣汉县依托境内20余万亩的宜鱼水面,大力发展水产业,以“水产发展基地化、基地建设园区化、园区建设市场化”为标准,推动全县健康、休闲、品牌、生态的现代渔业特色水产示范园建设。以前河、中河、后河、州河和水库、塘坝及周边稻田等水源条件好的区域为重点,建设养殖园区,培育壮大大鲵、软皮带、虹鳟、黄颡鱼等具有地方特色优质高产水产业。2017年,宣汉县水产品总量达到21120吨,实现渔业经济总产值达到3.77亿元,鱼种投放量达到3780吨。

同时,宣汉县按照“企业加基地加农户”“大园区加小业主”等模式,大力发展龙头企业、专合组织、家庭渔业场、养殖大户“四大新型经营主体”,着重引进和培育壮大一批有规模、有信誉、有带动能力的龙头企业发展现代水产业,带动其他经营主体共同发展。截至目前,该县水产专业合作社达10个、规模(30亩以上的)养殖场(点)30个、渔业家庭农场8家。

坚持生态养殖 保障水产安全

去年底,宣汉县开展江口湖水域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活动,当天共放流白鲢、花鲢、鲤鱼和鲫鱼等鱼种共计130万尾。同鱼苗一同“下水”的还有一艘渔政执法船,主要用于江口湖区巡检、监督及打击非法捕捞活动。

宣汉县江河纵横、塘库星罗棋布,宜鱼水面达20余万亩,具备发展现代水产业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综合开发利用价值。

近年来,宣汉县不仅围绕水资源做文章,更下大力气狠功夫保障水产安全。一方面严格执行禁渔期制度,加大河道、饮用水源头等天然水域渔业增殖放养和监管力度。全面禁止江河流域、中、小型水库网箱、肥水、投饵等养殖模式,实行人放天养的大水面常规鱼生态养殖模式。去年,共开展水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活动5次,全年无一例水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发生。另一方面积极推广冬囤水田养鱼,巩固提高全县生态鱼产业。大力推广良种良法、标准化生产、先进渔机渔具、节能减排技术等先进技术,成功创建农业部健康养殖示范场3个。

发展稻田养鱼 拓展水产功能

作为全省农村改革综合试验区,宣汉县积极探索推行土地托管服务,大力发展稻田养鱼,实现一田双收。“稻谷按亩产1000斤计算,一亩稻田可收入1200元;鱼按亩产300斤计算,一亩稻鱼可收入3000余元,比种单一的传统作物稻谷增加不少收益。”宣汉县家丰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袁军说。

宣汉县利用低洼田、下湿田、冬囤水田以及适宜的高标准农田,整合各类资源、优化区域布局、整体成片推进,实现以渔养田、以渔促稻、一水两用、一田多收的目标。

目前,宣汉县胡家镇鸭池村集中连片2000亩高标准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宣汉县明月乡大鱼池村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成为第一批省级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基地。

该县还紧紧围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以“住在水边、食有水鲜、观景垂钓、观光游玩”为标准,依托水产科技园、渔业休闲基地和城市周边的渔村、水产养殖基地、河库等,积极发展休闲垂钓、渔家乐、农家乐、观赏鱼为重点的休闲渔业。

养殖资讯2018-5-26

 

 

水产行业开始步入“快速通道” 文章下载

水产行业开始步入“快速通道”

为贯彻落实2018年中央1号文件精神和《农业部关于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转型升级的意见》总体部署,加快推进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近日,农业农村部2018年继续组织开展全国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创建活动,发布《关于开展2018年全国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创建活动的通知》。不少业内人士认为,这将是我国水产养殖行业转型升级的一个契机。

加强监管依法兴渔

《通知》中强调,要着力加强监管。实施养殖水域滩涂规划制度,加强养殖证发放登记,依法规范养殖生产秩序,保护养殖渔民水域滩涂养殖权。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要求,健全养殖生产单位内部生产管理体系,重点做好养殖设施设备管理、生产记录、用药记录、病害防控、养殖废水处理等关键环节的自控和自检,鼓励实施标准化管理。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刘英杰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渔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方面,行业发展正发生深刻的变化,并不断显现出产业自身的特点。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时代背景下,“以法治渔”必将全面深化。面对新形势,渔业系统迫切需要全面推进以法治渔,以法治精神、法治思维、法治方式推动我国渔业、渔村、渔民发展的各项工作,努力实现执法公正、生态良好、渔业发展、渔区繁荣、渔民增收,为促进渔业渔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渔区社会和谐稳定提供有力法治保障。深入研究渔业经济与政策以及渔业法治建设问题对加快转变渔业发展方式、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现代渔业和海洋强国具有重要的战略支撑作用。

据专家表示,渔业法制建设是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渔业法制建设,是依法管理渔业、促进渔业生产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近些年来,渔业法制建设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渔业生产步入了健康的法制轨道。但是随着形势的发展,对渔业法制建设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为适应渔业生产的发展与需要,渔业法制建设还必须进一步加强。

相关专家表示,在维护法治兴渔的过程中,还必须加强细节的管理。比如,切实抓好海洋与渔业执法管理。加强伏季休渔管理工作,抓紧渔场生产秩序维护。对对休渔对象逐一登记存档;加强海上巡逻执法。成立海上巡逻执法小组,24小时保持值班联系,坚决把擅自变更为灯光罩网的小型违规渔船堵截在港内;坚决有力打击跨海区和违反禁渔期出海作业的渔船。

专家坦言,目前来讲,虽然我国先后颁布了许多有关渔政管理、渔港监督、渔船检验、资源环保、水生野生动物保护等的渔业法规及规范性文件,但仍存在着诸如重实体轻程序、规范性及可操作性不强等问题。其次,人们的法制意识还有待加强,部分偏远地区根本不了解渔业法律法规的存在,所以会出现与执法人员冲突的事件。尤其是渔船安全管理、水污染防治等很多法律法规相继出台后,人们知之甚少,这就需要执法机构和执法人员持之以恒的进行宣传教育。因此,要大力宣传渔业法律法规,加强法制教育,让广大渔民及养殖经营单位充分了解《渔业法》等相关法律,充分理解渔业执法部门的工作职责和任务,了解保护渔业资源和环境的重要意义。不仅加强渔民的法律知识教育,让他们善于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或他人,同时要提高渔民的法律素质,破除封建迷信,倡导文明和谐的乡村风俗,做一个守公德、有爱心的好渔民。

生态养殖绿色兴渔

《通知》强调,要实施绿色兴渔,全力促进养殖生态环境保护修复。构建绿色养殖生态系统,加快网箱粪污残饵收集等环保设施设备升级改造,推进养殖网箱网围布局景观化;采取进排水改造、生物净化等措施,推进养殖尾水循环利用或达标排放。示范县示范场全面普及环保设施设备,推广以渔净水,打造一批水产养殖绿色发展典范。

近些年来,我国渔业发展速度迅猛。据联合国粮农组织2016年《世界渔业和水产养殖状况》统计,海洋捕捞全球25个主要生产国、内陆水域捕捞产量世界16个主要生产国以及2014年前25个主要养殖生产国中国均居第1位。此外,渔业生产能力以及水产品的供给能力大幅提高。水产品的人均占有量也得到显著增加。而自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纳入“五位一体”总布局,便大力推进渔业生产方式、调整产业结构,生态优先的发展理念逐步落实到渔业发展的各个环节。渔业生产越来越强调走绿色、生态、可持续的发展道路。十九大报告进一步指出,“加快建设海洋强国”,首次提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并正式写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受到前所未有重视的情况下,中国的渔业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必将实现绿色发展。

国都证券农业分析师赵博告诉记者,目前虽然我国渔业发展速度快,但是当前,中国渔业依然面临着转方式、调结构,全面转型升级的艰巨任务。今后发展的重点将放在渔业资源的养护和管理上,同时提高渔业的质量和效益上,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而不再过于追求数量和规模的扩张,做到保护、开发与利用并举。赵博说,水产养殖绿色发展基础在于落实养殖空间布局规划。2018年底前,养殖主产县区全面完成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编制及政府发布,严格依法划定禁止养殖区、限制养殖区和养殖区。科学安排养殖水域滩涂利用总体布局,逐步调减湖泊、水库、河流和近海等公共水域投饵网箱养殖规模,发展大水面生态养殖和深远海网箱养殖,发展稻田综合种养和低洼盐碱地的水产养殖。划定重要养殖区红线,完善重要养殖水域滩涂保护制度,像保护基本农田一样保护重要养殖水域,加强水域滩涂养殖发证登记。在山水林田湖草复合生态系统中,确定水产养殖业空间发展新格局。同时,水产养殖绿色发展重点在于养殖水域滩涂环境整治。着力抓好网箱养殖污染治理,拆除和整治非法养殖,加快网箱环保设施升级改造。抓好水产养殖尾水治理,推进池塘养殖、设施养殖和工厂化养殖用水的循环使用和达标排放。开展水产养殖废弃物的综合治理。加强养殖水域环境监测,依法开展水产养殖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推动出台养殖尾水排放强制性标准。

赵博强调,在绿色监管方面依然不能放松,治理养殖污水,发展深远海养殖,稻田综合种养和盐碱水养殖,改造传统池塘,发展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工厂化循环水养殖和集装箱养殖,都需要加强政策引导,增加各级政府投入。同时还要加强养殖执法监管,以良法促善治,明晰渔业主管部门监督管理边界,严厉打击养殖超标排放、危害水产品质量安全、违法用药、无证生产苗种等违法、违规行为,开展水产苗种产地检疫和监督执法,规范事中事后监管,加强日常巡查,创造良好公平的竞争环境。

提高品质质量兴渔

《通知》指出,实施质量兴渔,不断提高养殖产品质量和效益。推广免疫、生态防控方法,从源头上防控水生动物疫病,倡导水产养殖少用药、不用药理念。推进集约化、智能化、生态化发展,强化品牌效应,全面提高生态、绿色、优质、安全水产品供给能力,不断提升水产养殖质量和效益。

农业部渔业渔政管理局局长张显良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表示,要加快推动水产加工业转型升级,成立水产品加工技术评定专家组,制定标准规范,推动建立水产品加工绿色发展技术目录,重点提升低质水产品、海洋药物和海洋化工水产品加工水平。同时,开展水产品专业市场的认定工作,继续认定一批专业市场。做好产销对接,发布河蟹等主导水产品产业发展报告,引导重点水产品产业发展。完善水产品贸易监测、跟踪制度,加强对水产品国际贸易的分析、预测和研判。顺应国内鲜活水产品消费习惯,开展从池塘、渔船到餐桌的水产品全程鲜活冷链、物流仓储体系建设。

张显良强调,在推动渔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必须构建现代水产种业体系,建设一批种质资源场、育种创新基地和品种测试中心,审定并推广一批水产新品种,推进国家海洋渔业种质资源库和国家淡水渔业种质资源库建设,探索建立重点水产养殖品种联合育种机制和平台。加强水产苗种生产监管,严格苗种生产许可核发,规范水产新品种审定,支持绿色、优质、安全的水产品种选育,做大做强种业。

赵博告诉记者,我国当前渔业发展处于转方式、调结构的关键时期,推进渔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必须不断提高渔业科技支撑能力,不断创新渔业经营体制机制,增强现代渔业建设动力和活力,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升我国水产品的质量。

赵博坦言,除了要加强科技支撑之外,人才培养也十分重要。增强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高科技对现代渔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继续深化基层水产技术推广体系改革。高度重视渔业人才队伍建设和培养,着力造就一支懂经营善管理的新型渔业经营人才队伍,着力造就一支懂技术爱渔业的专业人才队伍,着力造就一支强大的科研人才队伍,为现代渔业发展提供强大人才支撑。

百家号2018-4-16

 

 

三年践行新发展理念,中国水产业晒“可持续与负责任”成绩单 文章下载

三年践行新发展理念,中国水产业晒“可持续与负责任”成绩单

“可持续”与“负责任”生产概念在中国水产业的实践时间仅三年,国家发力整改的背后,取得了怎样积极的成果?又将从海外国家汲取什么经验和教训?

“可持续”与“负责任”渔业生产概念在中国的水产行业的践行时间,远不及欧美发达国家那么长,自2015年政府首次提出“绿色”发展理念,中国的捕捞渔业和水产养殖业经历了高效严格的整改,积极与国际接轨,少走了很多弯路。

11月6日,“2018国际水产品可持续发展大会”在青岛举办,会议主办方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CAPPMA)携手世界自然基金会(WWF)、海洋管理委员会(MSC)、水产养殖管理委员会(ASC)、Ocean Outcome(O2)、ChinaBlue分享了国内外“可持续与负责任”渔业生产成果,并总结经验和教训。

“今年是可持续会议举办的第六年,几年来协会始终代表会员企业单位,与国际非政府组织积极合作,做好渔业生产管理工作。”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会长崔和说。

中国“可持续”与“负责任”渔业生产仅有三年的发展历史。2015,中国政府首次提出“五大发展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将可持续性生产上升到国家层面;2016年,农业部长提出渔业“转型升级”,从中央到地方政府开启可持续生产模式的探索;2017年11月,长江率先公布全面禁捕生物保护名录,设定332处保护区(2020年起常年禁捕);2018年1月,太湖流域休渔时间延长至7个月(2月1日至8月31日);2018年2月,黄河禁捕制度初步建立;同期,国家启动渔政专项执法行动,取缔“三无”渔船(打击IUU)、整理捕捞网具、完善伏季休渔政策、加强联合执法、加强保护区执法、整治近海养殖环境、规范海洋渔业管理。

中国重点推进发展海洋渔业“限额捕捞制度(TAC)”,试点工作在山东、浙江两省进行,并向辽宁、福建和广东推广扩大。

水产养殖模式变化

“中国的水产品大多以‘低碳’和‘低能耗’生产模式为主,普通网箱养殖这几年一直在拆除。”崔和称,“深水网箱、工厂化养殖在加速发展。”

“业内一直在探索‘可持续’的养殖模式。比如,稻渔综合种养、多营养级品种复合养殖、池塘生态化养殖模式(须有排放水处理)、工程化池塘养殖(美国大豆协会IPA技术)、陆基集装箱养殖模式、工厂化循环水养殖(三文鱼、多宝鱼、石斑鱼)、深水大网箱养殖模式(大黄鱼、金鲳、三文鱼)等一批优秀的模式渐渐被行业采用。”

“此外,在水产品加工领域,我们在推进副产品回收再利用。在消费端推进绿色发展概念,与世界自然基金会联合研究撰写《水产品消费指南》。”崔和说。

梭子蟹限额捕捞试点成果

2017年9月16日至2018年3月31日,浙江三疣梭子蟹“限额捕捞制度(TAC)”试点项目正式开启。试点海区面积2,300平方公里,捕捞限额3,200吨,试点渔船108搜(捕捞船93艘,辅助船15艘)。

“试点工作围绕‘总量确定’、‘配额分配’和‘配额执行’三个方面进行。”浙江海洋水产研究所副主任朱文斌称,“首次试点期间捕捞产量1,600吨,完成总配额的50%。”

梭子蟹全国年产量54.2万吨,浙江产量18.9万吨,主要的捕捞工具为流刺和蟹笼。“试点期间,我们引入了定点交易制度、捕捞日志制度、观察员制度和奖惩制度。”朱文斌说,“试点区内的渔获物只能出售到指定的渔港,纸质日志和电子日志两种版本均被采用;我们聘用了12名观察员,负责数据收集和培训工作;对于违规操作的情节,我们采取扣减配额和补助金的方式进行惩罚。”

“试点期间,其他海洋动物的兼捕(bycatch)率为2%。配额总量的确定还需要进一步科学化,分配机制需要更加完善,还需利益相关者的配合、支持和信任。” 朱文斌说。

会议现场,某业内人士呼吁国家在推进渔业可持续发展、制定捕捞配额时,应更多地考虑渔民切身利益问题。

海外可持续渔业经验教训

欧美国家的限额捕捞制成立的背后,是惨痛的渔业过渡捕捞历史。“1966年,冰岛海产品出口额占全国出口的38%,而鲱鱼产品的出口占了渔业出口的40%。因为过渡捕捞,鲱鱼资源崩溃,70年代后期的产量大幅度锐减。”冰岛大使馆秘书Sveinn Einarsson称,“1990年,我们才引入ITQ系统(Individual Transferrable Quota),每艘渔船给予固定的捕捞配额,但配额时可交易的。限制了渔获量,企业必须依靠创新来创收,比如做鱼肝油、鱼革等高附加值产品。”

俄罗斯狭鳕鱼的配额未来几年将逐年减少,2019年捕捞配额177.8万吨,2021年减少8%。“这个产业为供应了全球20%的白肉鱼,为俄罗斯创造了2万个就业机会。”俄罗斯狭鳕协会副主席Alexcy Buglak说, “鄂霍茨克海是俄罗斯狭鳕的主产区(产量占53%),2018年这片海区的狭鳕捕捞业获得了MSC认证。”俄罗斯政府拿出20%的捕捞配额,发放给投资渔业的企业,其中15%分配给新的渔船,5%分配给陆地加工厂。当前,85%俄罗斯狭鳕产品为去头、脏(H&G)原料鱼,未来俄罗斯要发展加工业,增加块冻的产量,减少原料鱼比例。

三分之二的加拿大海产品获得了可持续认证,若按价值计算,80%产值的产品是经过认证的。“2008年开始,加拿大制定了一系列可持续政策。2017年水产品出口产值69亿加元,美国是最大的市场,占63%;中国排名第二,占14%。”加拿大Ocean Choice(海洋精品国际有限公司,OCI)副总裁Carey Bonnell表示,“走可持续路线,除了做好产品,我们还一直提醒企业多‘讲讲故事’。”

UCN国际海产资讯2018-11-08

 

 

坚持生态保护与科技创新,做活水文章做大水产业 文章下载

坚持生态保护与科技创新,做活水文章做大水产业

去年以来,我区相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部署要求,制定出台系列政策措施,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将生态水资源开发利用放在战略全局高度谋篇布局,做活水文章,做大水产业,有效促进了农村生态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推进了美丽乡村建设。

那么,铜梁是如何实现生态水资源转化成经济发展优势的呢?近日,记者就此进行了探访。

与众不同打好特色牌

在平滩镇白鹤加州鲈鱼养殖场,业主蔡国武指着鱼塘告诉记者:“塘里养的鲈鱼是我从成都引进的,铜梁就我一家。这种鱼对水质要求极高,尤喜群栖于清澈的缓流水中。”

蔡国武介绍,目前,特色渔业养殖已成为铜梁特色效益农业的一张闪亮“名片”。其中,少云镇的乌鱼产业最负盛名,已成为西南地区最大的乌鱼养殖基地。其次,以甲鱼、小龙虾、泥鳅等水产品养殖居多。要想从已饱和的水产养殖业中脱颖而出占据市场高点,就必须搞特色养殖。

今年5月,蔡国武考察市场发现,铜梁在养殖鲈鱼这块还是一片空白。于是,他立即从成都引进了140万尾鲈鱼苗。经过半年多的喂养,这批鲈鱼今年12月就可上市销售了。

“我估算了一下,这160亩养鱼场年总产值可达200万元。”蔡国武告诉记者,他的鲈鱼完全是生态环保养殖,味道鲜美,肉质结实,市场前景可期。

其实,蔡国武的鲈鱼养殖只是我区大力发展生态特色水产业的一个缩影。据区农委水产技术推广站负责人曾仁甫介绍,目前,我区除四大家鱼养殖外,甲鱼、泥鳅、鲈鱼、乌鱼和美蛙等特色养殖已具相当规模。

生态与科技并驾齐驱

“我区秉承坚守生态红线,致力于打好生态牌和科技牌,科学划定了水产养殖‘三区’,新发展生态鱼池3000余亩,建成养殖槽19个,累计建设部级健康养殖示范场15个。”曾仁甫说,区里正在推广新技术助推渔业提质增效。

目前,全区大力推进科技兴渔,多个水产养殖场运用了科技养殖技术。

据了解,我区一直是重庆水产养殖大区,江河、水库、池塘、稻田等各类养殖水面在8万亩左右。为了挖掘水产养殖生产潜力,实现水产品持续稳定增长,区水产部门把宝押在科技兴渔上,通过着力推广“池塘吨鱼万元生态集成技术”“池塘鱼菜共生综合种养技术”“稻田综合种养技术”等10余项实用技术。去年,全区水产品产量达3.5万吨,增幅5.6%,创历史新高;产值达5.6亿元,其中名优水产品1.1万吨,占水产品总量的60%,同比增长5.2%。

“以推广‘池塘吨鱼万元生态集成技术’为例,我们在巴川、南城、土桥等10个镇街29个村实施10000亩,通过推广微孔增氧技术和套养甲鱼技术,解决了高密度养殖需氧的科技难题。据现场测产验收,亩产四大家鱼约4500公斤,同比亩产增幅达11.3%。”曾仁甫介绍。

众多养殖户还把物联网技术运用到养鱼中,实现了池塘酸碱度、溶解氧量、水温、氨氮等水质指标实时在线监测,场景视频探测,手机APP在线管理,远程可视化监控、远程控制增氧机、投饵机,渔业PC客户端访问与管理,实现了“生产可视、质量可控、产品可溯”。

“水产+旅游”做大休闲游

去年以来,我区大力推进乡村振兴,农旅融合发展方兴未艾。我区作为水产大区,特色名优产品众多。许多传统水产养殖业也以此为契机向休闲旅游产业发展。

“常规养殖水产品,市场容易出现饱和,竞争越来越大。”曾仁甫说,这几年乡村旅游异军突起,带动休闲经济长足发展。为此,水产养殖户纷纷转型,在传统养殖基础上加入了旅游元素,通过生态垂钓、订单培养、农家乐等破解销售难题。

全区现在已有不同规模的观赏鱼养殖场10余家,养殖面积1200余亩,产值近亿元。此外,全区发展垂钓、餐饮、观赏鱼等为主体的休闲渔业场所有80余家,开发水面10000余亩,年收入达3500万元。

“接下来,我区还将继续运用特色渔业来做活‘水’文章,做强做大水产养殖业,带动全区养殖户致富增收。”曾仁甫说。

 

 

海安全面禁养南美白对虾,本周重要水产新闻汇总 文章下载

海安全面禁养南美白对虾,本周重要水产新闻汇总

台风“玉兔”29日前对我国近海海域无影响

“玉兔”的中心今天(26日)上午8点钟位于菲律宾马尼拉偏东方向约2090公里的西北太平洋洋面上,就是北纬16.9度、东经140.4度,中心附近最大风力17级(58米/秒),中心最低气压925百帕,七级风圈半径380-400公里,十级风圈半径120-130公里,十二级风圈半径70公里。

“玉兔”路径预报图

预计,“玉兔”将以每小时20-25公里的速度向西偏北方向移动,逐渐向巴士海峡靠近,强度变化不大。29日前“玉兔”对我国近海海域无影响。

北方多地气温创今年下半年来新低

从24日起,一股较强冷空气影响我国,昨天继续给西北地区东北部、华北、黄淮西部等地带去降温。内蒙古中部西部、陕西北部、山西、河北中西部等地降温幅度达到6-10℃。

今明天,冷空气还将继续影响中东部地区,同时还将伴有大风。中央气象台预计,10月26日08时至27日20时,内蒙古东部、华北、东北地区大部、黄淮、江淮、江南大部等地有6——8℃降温,局地可达10℃以上,长江以北地区有4——6级偏北风,阵风可达7——8级。

具体来看,今天降温区域将会向东发展,华北东部、东北中南部、黄淮东部将普遍出现4-10℃的降温。明天降温出现在东北一带,黑龙江、吉林一带仍将出现4-8℃的降温。

在冷空气影响下,北方多地最高气温将创今年下半年以来的新低,内蒙古中东部、东北中北部一带最高气温都将降到10℃以下,华北中北部和东北一带最低气温还将降到0℃以下。像哈尔滨、长春、沈阳27日最高气温都将不足10℃,迎今年下半年来最冷的一天。

而南方相对来说降温的力度和持续时间都不如北方,最高气温仍然大多维持在20℃以上,不过江南等地的早晚最低气温将所有下降,从20℃左右降至10℃上下,同样刷新今年下半年以来的气温新低。像南京、合肥,27日最低气温仅为7℃左右,寒意十足。

此外,28-29日,还将有冷空气影响中东部地区,华北、内蒙古东部、东北南部、黄淮、江淮等地将有3——6℃、局地8℃左右的降温;华北北部、内蒙古东北部、东北地区大部将出现雨雪天气。

内蒙古黑龙江局地大暴雪 南方雨水逐渐停歇

今明天,在低涡系统影响下,内蒙古东北部、东北地区中北部有雨夹雪或雪,其中,内蒙古东北部和黑龙江西北部局地有暴雪或大暴雪。而南方随着冷空气到来,降雨范围将缩减,明天起将迎来晴好天气,且至少持续到月底,一别之前持续的阴雨格局。

中央气象台预计,10月26日08时至27日08时,内蒙古东部、黑龙江西部、吉林北部和东部、西藏中东部、青海南部等地部分地区有小到中雪或雨夹雪,其中,内蒙古东北部和黑龙江西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大到暴雪,局地大暴雪(20——28毫米);东北地区东部、西南地区中南部、江南南部和东部、华南及台湾岛等地的部分地区有小到中雨,其中,云南南部、广西东部、台湾岛东部等地局地有大雨

明天,内蒙古中东部、东北地区中北部、青海南部、西藏北部等地部分地区有小到中雪或雨夹雪,其中,内蒙古中部、黑龙江西北部等地局地有大到暴雪。西南地区东部和南部、海南岛和台湾岛等地部分地区有小雨,其中,云南南部等地部分地区有中雨。

第六届水产工业化养殖技术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杭州举行

10月22日,第六届水产工业化养殖技术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杭州隆重举行。本次会议以“新时代水产养殖工业化和信息化”为主题,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出席会议并做主题报告,围绕技术前沿和产业发展趋势,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和研讨。

古田:整治牛蛙红虫养殖污染

古田县政府近日发出通告,开展牛蛙、红虫养殖污染专项整治,要求未取得养殖许可、未建污染治理设施或养殖污水排放未达标的非法牛蛙、红虫养殖场,一律限于10月31日前予以关闭拆除。

据介绍,近年来,受周边县市禁养影响,在高额利润驱使下,古田县多地出现未经批准的牛蛙、红虫养殖场,已对流域水质造成污染。为打好全县环境污染攻坚战,巩固近年整治成效,优化生态环境,守护绿水青山,古田县政府发出通告,决定对全县牛蛙、红虫养殖污染开展专项整治。通告对全县饮用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流域等作出禁养区域的划定。目前,古田县饮用水源保护区范围内已有的养殖场均于9月30日前关闭拆除,其他禁养区域内的养殖场一律限于10月31日前予以关闭拆除。

待检水产品意外死亡由保险“埋单”

今年8月9日凌晨,丁建强像往常一样,将一批草鱼运送到我市最大的淡水鲜活水产品批发市场——东日水产批发市场。为加强源头监管,确保水产品质量安全可溯源,市海洋与渔业局联合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市场内开展入市水产品快筛快检,主要检查样品是否存在孔雀石绿、氯霉素等国家禁止使用的药物残留。

“过去水产品在待检过程中出现意外死亡后,商户和市场很容易发生纠纷。”市海洋与渔业环境监测站负责人陈德志说,为维护水产品商户利益,保障我市水产品质量安全,今年6月份,我市创新推出了水产品责任保险,并率先在东日水产批发市场推广应用,由该市场管理方通过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惠州市分公司,为进入市场交易的233户水产品商户投保了责任保险。前不久,中国人保财险惠州市分公司依照核保资料及现场情况,并按当日鱼价核算,赔付丁建强等3户商户共计10070.1元。

湖南省双牌县:水库禁养区网箱养殖全部退出

2018年10月22日,双牌县畜牧水产局组织人员对双牌水库禁养区网箱养殖及拦网养殖自行拆除情况再次进行现场督办。经逐户逐地清点核查,现场发现一处拦网养鱼户的拦网没有完全拆除到位,渔政执法人员当即通知养殖户户主按《退养协议》要求拆除。当日,养殖户在渔政执法人员的现场监督下,组织6名劳力,将该处拦网按要求完全拆除。至此,双牌水库禁养区共应退网箱养殖12户、拦网养鱼4户已全部自行拆除完毕。

违规者罚款100万元!海安全面禁养南美白对虾

10月18日,海安市突然加大对南美白对虾的整治力度,一份对全市南美白对虾养殖户的《告知书》下达。《告知书》表示:因虾塘水体的含盐量远远超出取水口水体,要求海安全市不具备养殖尾水治理能力的南美白对虾养殖户转产或停产。《告知书》上罗列了多项处罚条例,情节严重的将面临100万元罚款,甚至追究刑事责任!养殖户表示:没有听闻有“任何补偿”的意思。一时之间,整个海安市的虾农们都震惊了。《告知书》如下:

据海安市养殖户表示:他们只收到整治虾棚告知书,要求淡水养殖,即等同禁养南美白对虾,但可以养殖淡水的罗氏沼虾、泥鳅等品种,或者直接选择退养还田,但效益上来说,和南美白对虾相差很大,所以他们才会有如此强烈的抵触心理。目前同意转型的虾农较少,大部分虾农拒绝签字转产或停产,希望能有个更好的答复。

九江网友“晒鱼”炫富,或将获刑3年

九江一网友在朋友圈炫富晒“大鱼”,被网友警告后叫嚣“能吃”,愤怒的网友拨打了警方电话,并对其进行了举报。长航公安局九江分局的民警立即赶赴现场,对酒店老板徐某进行了抓捕,并当场查获一条长约80厘米、重约6公斤的疑似长江胭脂鱼,遗憾的是,该鱼已经被解剖并且冷藏。

目前,酒店老板徐某因非法收购珍贵濒危动物被刑事拘留,而贩卖胭脂鱼的嫌疑人也已经落网。

科普:胭脂鱼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体型呈一个三角形,身体侧扁,口下位,呈马蹄形。同时可以数下背鳍条数,这条鱼分支鳍条大概是在52,可以确定它就是胭脂鱼。近年来,胭脂鱼数量越来越少。如果是渔民误捕的话当时就要进行处理,就是把它解开以后看看,如果是受伤的话,可能就要报渔政部门,如果状态还可以的话,马上就要进行放生,马上放到长江里去,放到鄱阳湖里去。

白洋淀5万亩养殖全面清除,大量大鱼紧急求售

为保护和修复白洋淀生态环境,安新县开展了围堤围埝、网围及沟壕水产养殖清除工作,并要求于10月31日之前全面清除淀区水产养殖。目前清除工作已进入攻坚阶段,安新县广大养殖户舍小家为大家,开始清塘出鱼,积极配合清除工作。

据报道,白洋淀水产养殖面积约5万亩,品种有草鱼、鲤鱼、鲫鱼、鲢鱼、鳙鱼、团头鲂、罗非鱼、黄颡、鲶鱼、河蟹、日本沼虾、南美白对虾等。根据安新县水产畜牧局2016年资料统计,水产养殖品种以草鱼、鲤鱼、鲢鱼、鳙鱼为主,约占养殖总量的80%——95%;河蟹养殖产量约占养殖总量的2%——3%左右;日本沼虾、黄颡鱼、乌鳢、鳜鱼等名优品种养殖产量只占养殖总量的2%左右。

工业化水产圈2018-10-26

 

 

关于开展“水产经济发展”专题调研协商情况的报告 文章下载

关于开展“水产经济发展”专题调研协商情况的报告

为助推我市水务工作健康发展,9月5日至7日市政协副主席张永平带领部分政协委员围绕“水产经济发展”专题开展调研协商。委员们先后实地察看了商南县滔河流域的金丝峡镇王家坡特种水产养殖基地、十里坪镇胡家湾水产养殖基地、三合冷水鱼养殖基地、赵川镇老府湾村淡水鱼养殖基地和商州区杨斜镇黄柏岔村冷水鱼养殖基地、刘湾街道办事处红升村益资源现代渔业园区等6个水产经济发展示范点,听取了商南县、商州区政府的工作汇报。在此基础上,委员们与市水务局、发改委、财政局、农业局、扶贫局负责同志进行了深入座谈讨论、广泛协商议政。委员们对于我市水产经济发展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并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许多意见建议。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发展现状

近年来,全市上下按照“提质增效、减量增收、绿色发展、富裕渔民”的总体目标,大力发展山区特色渔业、休闲观光渔业、绿色生态渔业,加强渔业资源保护工作,不断提升“依法治渔、依法兴渔”能力和水平,水产经济保持了较好的发展态势。截止2016年底,全市水产养殖总面积9150亩,年水产品产量3960吨,年渔业经济总产值1.44亿元,在GDP中占份额极小;渔业从业人口3888人,渔民人均纯收入13230元;建成各类水产养殖场156家,其中规模以上水产养殖场79家;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明显提高,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工作迈上新台阶。今年以来,完成水产品产量2370吨、渔业经济总产值8400万元,新建水产养殖基地4个,渔业产业带动贫困户620户1740人走上脱贫致富路子;特别是商南等县冷水资源丰富,三文鱼等特色高端水产养殖势头可喜,可望成为山地农产在商洛的一个重要农产品品牌和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之一。

(一)渔业政策落实有力。市政府出台《关于加快渔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积极支持推动水产经济发展。按照“财政投入引导、信贷投入助力、养殖生产者投入为主、社会广泛参与”的投入机制,全市2011年以来渔业投资累计达到2.83亿元,实施各类渔业项目100多个,极大地改善了渔业生产设施条件,渔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养殖效益进一步提高。市县区政府还将水产业作为产业发展项目纳入农民增收、美丽乡村建设、特色农业发展、脱贫攻坚等予以重视支持,并吸引大批社会力量投资水产经济,先后建成了商南县格瑞生态养殖公司、山阳县黑龙谷水产养生公司、镇安县永晟现代农业园区、柞水群浩养殖公司、陕西洛河水岸生态苑等一大批渔业养殖企业,为当地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按照“生态优先、突出特色、创优品牌、壮大产业、分类指导、协调发展”的原则,壮大新产业新业态、拓展产业链价值链,推动水产经济转型发展。鼓励发展绿色生态渔业,合理确定渔业养殖规模,全面实施健康养殖技术,积极推广名特优新品种,促进渔业提质增效。目前,全市先后引进推广三倍体三文鱼、金鳟、虹鳟、鲟鱼、肉龟、罗非鱼以及养鸭、养鹅等名优品种10多个,建成规模以上水产养殖基地79个,其中大鲵及冷水鱼养殖基地53个,建成大鲵及冷水鱼养殖面积12万平方米,符合现代渔业基地标准25个,占规模以上渔业企业32%,尤其是商南滔河流域7000平方米三文鱼养殖正在申报世界吉尼斯记录。同时,依托“秦岭最美是商洛”旅游品牌,推进渔业与休闲垂钓、文化旅游、生态康养、餐饮娱乐融合发展,延伸了产业链条,提高了综合效益。

(三)水域生态持续改善。坚持“严格保护、科学管理、合理利用”的工作方针,全市大小河流按照“一江清水供京津”目标,强化水产资源保护,推动水产业绿色发展。先后建立了丹凤武关河珍稀水生动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洛南大鲵省级自然保护区和丹江源国家级种质资源保护区,加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大鲵、水獭和省级重点保护动物多鳞铲颌鱼、秦巴拟小鲵及其栖息地保护,修建湿地对养殖场用水进行净化。已连续七年开展增值放流活动,累计投入增殖放流资金800多万元,放流经济鱼类600多万尾、大鲵4万多尾,鱼类资源得到有效恢复,水域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积极开展水生生物产卵场、索饵场、越冬场和洄游通道等重要渔业水域保护工作,加大大鲵等濒危水生野生动物人工驯养繁殖和经营利用管理。大力宣传《渔业法》等政策法规,不断维护渔业生产秩序,营造水产经济发展的良好氛围。

(四)产品质量得到提升。围绕“让人民群众吃上绿色、安全、放心的水产品”的目标,多措并举加强质量安全监管,提升水产品质量。市县区水务局认真落实水产品质量安全责任追究制度、24小时值带班制度和水产品质量安全应急处理和报告制度。以孔雀石绿、硝基呋喃、氯霉素等违禁药物残留为重点,扎实开展产地水产品抽检,加强源头整治;以《水域滩涂养殖证》等的持有情况、“五项制度,两项记录”执行情况、渔业投入品使用情况等为重点,加大日常执法力度,指导生产经营主体科学合理使用渔药鱼饲料。2016年以来,累计开展养殖环节专项执法检查76次,出动执法人员381人次,发放养殖日志600余本,规模养殖场建档率达到90%以上。截至目前,创建市级以上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7家,认证无公害水产品产地2处、产品4个。

(五)带动致富作用明显。我市水产业在开发利用水资源、繁荣水务经济的同时,为脱贫攻坚和广大群众增收致富贡献了积极力量。2016年以来,全市共实施渔业项目50多个,完成渔业投资8500万元,产业发展增加值6000余万元,为贫困户提供聘用岗位和劳务用工岗位1000余个,带动贫困户620户1740人脱贫致富,贫困户人均增收1260元。先后组建了商洛市渔业产业脱贫技术服务团,建立市级渔业产业脱贫示范点2个、县区渔业产业脱贫示范点7个,为渔业产业脱贫提供了坚实的技术人才支撑。积极探索“公司+基地+农户”“合作社+基地+农户”等产业扶贫模式,鼓励引导贫困农民通过入股、参股、务工等形式投身渔业生产,实现了渔业经营主体与贫困户帮扶带动、互惠共赢。

二、存在问题

我市水产经济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目前仍然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水资源利用率低,水产经济发展有待加强。我市7县区生态植被良好,水资源得天独厚,丹江、洛河、金钱河、乾佑河、旬河等主要河流水量丰沛,但目前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却十分有限,特别是对地处秦岭东段南坡的泉水、冷水等独特水质资源利用不足,造成优质水资源流失严重,迫切需要加大开发力度,使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

二是政府扶持项目资金有限,工作和技术力量薄弱。目前,水产业发展主要依靠生产经营者自主投资,国家财政投资和项目支持十分有限,渔业标准化建设滞后,水产经济发展相对缓慢。此外,专门负责水产业职能的市及6县区的渔政站普遍存在人员在编不在岗的情况,丹凤县还没有此类机构,全市仅有9名专业技术人员,商州、丹凤、山阳、柞水4县均无专业技术人员,技术力量十分薄弱,新技术、新品种试验示范推广能力不足,直接影响水产业发展。

三是水产业普遍存在量小、点散、效益偏低的情况,市场竞争力不强。我市渔业小而散的经营方式仍占大多数,重一产、轻二三产的现象普遍存在,总体效益偏低。绝大多数企业直接销售初级鲜活水产品,产品销售价格受市场波动影响较大,加之燃油价格、人工费、渔需物资价格等生产经营成本不断上涨,难以摆脱低端市场的微利窘境,水产行业整体市场竞争能力和抗风险能力不强。

四是水环境恶化趋势加剧,用地、融资等困难比较突出。近年来,矿产开发、采石挖沙、修桥铺路、拦河筑坝等对水生生物产卵场、索饵场、越冬场和洄游通道造成了严重污染和破坏,鱼类栖息地缩小甚至丧失,水生生物资源持续衰退。另外,用地审批难、融资难等问题一直制约着水产业做大做强、提质增效。

三、工作建议

加快水产经济健康发展是实现创新幸福美丽商洛的具体行动,也是奋力追赶超越、决胜全面小康的应有之意。各级各部门要强化举措,加大力度,切实加以推进。

(一)制定规划,引领水产经济发展。要按照市第四次党代会提出建设创新幸福美丽商洛的总体目标,结合奋力追赶超越、打赢“五大攻坚战”的部署要求,特别是围绕“精准脱贫攻坚战”、“现代农业攻坚战”“全域旅游攻坚战”三个攻坚战的工作安排,及时编制全市水产经济发展规划,不断明确发展思路、目标、举措,科学引领水产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要立足商洛“八山一水一分田”立地特点和暖温带向亚热带过度的气候属性,充分依托生态、资源等优势,开展水资源普查和水产经济调研论证,因地制宜谋划各地水产业发展。要将水产经济发展与生态农业示范市、山水园林城市创建工作通盘考虑、有机结合、统筹推进。要完善支持政策,拓宽融资渠道,加大招商引资,引导社会资本投入水产业,加快水产经济发展。

(二)改革创新,促进水产经济发展。要优化思路、改革创新,积极破解水产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资金、用地、人才等瓶颈,促进水产业做大做强。要以“三变”改革为契机,将水资源作为资产加以重视和保护,做好水权、地权的确认工作,积极探索土地入股分红、资产合作开发、扶贫资金入股、流转土地入股等形式,为水产经济发展不断注入活力。要创新发展模式,按照“小规模、大群体”的思路,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运行模式,带动更多群众发展水产经济、脱贫致富。要注重生态保护和水资源循环利用,普及绿色渔业养殖技术,延长水产养殖链条,促进水产经济绿色循环发展。要加强渔业执法监管和水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加大非法捕捞水生野生动物和电、炸、毒鱼等行为的打击力度,坚持质量安全可追溯制度,做好水产品检疫工作,确保水产业可持续发展。

(三)科技推广,提升水产经济发展。要依托各地资源禀赋,加大科技投入和技术推广,加强新型水产经营主体培育,推动水产经济提质增效。一是推广优良品种。按照高端冷水养殖和中低端养殖的不同标准要求,积极做好品种的引进、改良和驯化,大力发展适销对路、高附加值、低消耗低排放品种,提高产品品质和市场竞争力。二是转变养殖方式。切实改变盲目追求高投入、粗放式的水产养殖方式,大力实施节水减排、循环利用、集约高效、种养结合、立体生态等标准化健康养殖,积极推广集装箱养殖模式,不断提高水产养殖技术水平,延伸产业链、价值链,切实提升养殖企业标准化、规范化、产业化管理水平。三是强化工作管理。进一步健全完善水产相关工作的体制机制,重点抓好县区水产(渔政)站建设,按照标准充实技术人才,配备必要的检验检测设备仪器,为水产经济健康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四)产业融合,推动水产经济发展。要围绕“一江清水供京津”目标,坚持保护好生态、提升森林蓄积能力,留住天上水,蓄积过路水,推进生态经济、水产经济、旅游产业大融合。要加快镇安蓄能电站、旬河梯级电站、洛南张坪水库、山阳磨沟水库、商南莲花山水电站、商州桃庄水库等库站建设,推动涝池等塘、库、池蓄水能力建设,建立一批湿地公园,净化水质,发展生态经济。要依托秦岭最美是商洛、秦岭休闲之都的品牌影响,在五大河沿线及旅游景区周边聚力打造串点成线、连片成带的休闲渔业产业带,建设一批集名特优水产养殖、休闲观光、餐饮娱乐、健康养生、旅游度假为一体的多功能水产业科技示范园区,使水产业与全域旅游取长补短、全面推进。要将水产业发展纳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把水产经济与现代农业发展通盘谋划,加强水产业与农业产业的资源循环利用和产品合作开发,不断壮大综合效益。要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品牌创建和精品休闲渔业宣传推介,倾力打造商洛绿色生态水产业、高效水产业、休闲观光水产业和水产业综合示范区,不断做精做强秦岭生态休闲渔业品牌,进一步扩大影响力和知名度,切实带动我市水产经济快速发展。

商洛政协2018-3-5

 

 

基于循环经济的广西特色水产畜牧业发展研究 文章下载

基于循环经济的广西特色水产畜牧业发展研究

水产畜牧业是广西农业和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2008~2010年间广西水产畜牧业总产值连续3年保持在1 000亿元以上,几乎占据广西大农业45%左右的份额,成为继种植业之后广西农民增收的又一重要来源[1]。但这种快速发展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甚至有可能上升为广西水产畜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因此,从资源有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角度考虑,按照循环经济“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原则,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和环境代价换取最大的发展效益,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实现特色、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健康、集约化生产,既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广西水产畜牧业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重要课题,也是推进水产畜牧业强省区建设、实现“富民强桂”新跨越的必由之路。

1广西特色水产畜牧业发展现状[1]

1.1自然资源条件得天独厚

广西山多地少,河流纵横,海岸线长,具有发展水产畜牧业所需的草地、水面、海洋资源等综合优势。全区可利用草地面积650万公顷,每年可用于畜牧养殖的农作物秸秆达4 000多万t,可供养殖的淡水水面80万公顷、浅海滩涂93.3万公顷,但目前利用率都不及10%,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1.2水产畜牧业发展步伐加快

近年来,广西水产畜牧业发展步伐加快,产品产量大幅度增长,水产畜牧业总产值呈跨越式发展。2007年全区肉类总产量329万t,水产品总产量246万t,水产畜牧业总产值888.5亿元,占全区大农业总产值的43.9%。2008年全区肉类总产量350万t,水产品产量250万t,水产畜牧业总产值1 078亿元,占全区大农业总产值的45.1%。2009年全区肉类总产量371万t,水产品产量262万t,水产畜牧业总产值1 100亿元,占全区大农业总产值的43.2%。预计到2015年,全区水产畜牧业总产值将达到2 030亿元,占全区大农业总产值50%以上[1-2]。

1.3 地方特色品种养殖优势明显

广西水产畜牧品种资源丰富,特色品种资源较多,奶水牛、草食畜禽、瘦肉型猪、优质家禽、优势水产品在全国具有明显优势。目前,在全国排名第1的有水牛、奶水牛存栏量和近江牡蛎产量,排名全国第2的有对虾和黄羽肉鸡产量,罗非鱼产量排名全国第3,禽肉产量排名全国第4。此外,肉类总产量、水产品产量、猪肉产量、龟鳖产量、生猪出栏量均排全国第8。预计到2015年,全区畜禽、优势水产品、草食动物、奶水牛产品及其初级加工产品总产值将超过2 000亿元,有望实现广西由养殖大区向养殖强区的转变。

1.4规模化、标准化建设稳步推进

近年来,广西狠抓水产畜牧业标准化建设,标准化、规模化与健康养殖比例逐年提高。截至目前,全区已开工建设标准化规模养殖场321个,改、扩建猪舍面积38.36万m2,生猪规模化养殖水平达到55%、家禽达到80%。2010年有33个全国畜禽养殖标准化创建示范场落户广西,涵盖生猪、蛋鸡、奶牛、肉鸡、肉牛等品种。全区累计组织认定无公害产地800家,获得全国统一标志无公害产品认证536项,国外注册的出口水产品企业36家,出口养殖基地(场)备案登记的水产养殖场168家,创建名牌优质产品81项。

2广西特色水产畜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2.1人多地少,人畜争地、争粮矛盾突出

广西山多地少,“八山一水一分田”,受耕地的制约,目前广西各地农村农保地所占比例较大,可用于养殖的土地资源相对较少。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口的增长,目前广西可用于建养殖场的土地越来越少,养殖场地被征占或禁止养殖的事件时有发生,养殖业发展空间受到严重挤压。广西虽为农业大省,但不是我国粮食主产区,随着猪、鸡等耗粮型养殖业的发展,饲料粮缺口不断扩大,每年均需从东北等地调运或依赖于进口,粮食短缺已成为制约广西水产畜牧业发展的瓶颈。

2.2养殖方式落后,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低

目前,广西从事水产畜牧业的多为一家一户的“散户”,生产规模小,经营粗放,技术落后,设施陈旧老化,环境卫生条件差,养殖成本高、效益低,整体缺乏市场竞争力。而且,在这种传统养殖模式下,资源浪费严重,综合利用水平普遍较低。以高耗粮型养殖为主,饲料投喂量大但产品转化率不高;优质高效饲料的开发和利用不足,农作物秸秆饲料化利用水平不高;养殖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程度低,环保问题突出。

2.3生态环境恶化,资源保护及产品质量面临挑战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工业“三废”、生活污水等大量排放,以及化肥、农药的过量使用,导致水产畜牧养殖场周边环境遭受严重破坏,品种资源保护及产品产质量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畜禽及水产品死亡的事件时有发生。此外,由于养殖行为不当(如过度捕捞、放养密度过大、卫生防疫不到位、滥用饲料添加剂等)所带来的养殖业自身污染加剧,也导致一些特色养殖品种种群数量骤减、产品质量下降,最终影响养殖户收益和整个产业的发展。

3基于循环经济的广西特色水产畜牧业发展研究

3.1总体思路

以生态经济原理为基础,遵循循环经济“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原则,以特色、优质、高效、低耗、生态、集约化水产畜牧养殖为目标,依托地方特色资源优势,通过资源综合开发和循环再利用,引导水产畜牧业向“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生产方式转变,打造水产畜牧循环经济产业链,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不断提高水产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构建与广西资源禀赋条件相适应的现代水产畜牧业产业体系,为促进广西水产畜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以及推进水产畜牧业强省区建设奠定良好的基础。

3.2发展模式

发展广西特色水产畜牧业循环经济的关键,必须以生态经济原理为基础,结合各地不同的自然、社会经济条件,建立起一批有地方特色的循环经济利用模式。

3.2.1 生态养殖模式

又称大循环模式,即利用生物(动物、植物、微生物)的互生共存关系,使一种生物的废弃物成为另一种生物的养料或生产原料,延长食物链和生态链。建立起物能多级循环利用的复合型生态系统,从而达到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3]。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是“生态养殖业—沼气—有机肥料—高效种植业”模式,如“猪—沼—果(菜)”、“牛—沼—草”、“蔗—牛—菇”等。

3.2.2 立体养殖模式

利用山地、平原、水面等空间资源,结合种养资源的习性和产品可循环利用的特点,发展多层次立体养殖,提高综合经营效益。如:山地立体养殖“果—草—牛”、“林—草—兔”、“果—草—鹅”等;平原立体种养“稻—鱼(蟹)”、“稻—鸭”等;深水立体套养“珍珠—海鸭”、鱼虾蟹混养等。

3.2.3循环养殖模式

又称小循环模式,主要是利用养殖业内部不同动物之间的食物链关系组建一个完整的物质循环系统,实现对养殖业废弃物的综合利用。目前比较可行的有“鸡—粪便—猪—鱼”、“畜禽—粪便—蚯蚓—畜禽—鱼”、“家畜—粪便—蝇蛆—鸡—粪便—家畜—鱼”等模式。

3.2.4资源化利用模式

利用农林牧渔业副产品和加工下脚料生产饲料、肥料及其他高附加值产品。拓展增值空间,实现农、林、牧、渔、加多产业融合,提高养殖效益。如“秸秆—饲料—养殖—肥料”、“鸡粪—蛋白饲料—养殖—肥料”、“养蚕—蚕沙—提取活性成分—肥料”、“罗非鱼—下脚料—提取鱼油—鱼粉饲料”等。

目前广西水产畜牧业通过发展循环经济取得显著成效的主要有广西巨东种养集团有限公司推行的“猪—沼—肥—农”模式、广西北流市推广的“果—草—牛”模式、广西崇左市推广的“蔗—牛—菇”模式、广西东园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自创的“酿酒—酒糟—养畜—制沼—有机肥—草(果、蔬)”模式以及广西亿丰新宇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推行的“种草—养兔—加工”模式。剖析上述模式成功的原因,一是严格遵循循环经济内在规律,此为核心;二是充分发挥当地特色资源优势,此为根本;三是尊重当地种养殖习惯,此为前提。从一定意义上说,推进广西特色水产畜牧业建设,必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强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着力解决养殖业“三高”(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问题,但发展循环经济又不能偏离地方资源特色和种养业传统,更不能搞“拉郎配”和“一刀切”,只有将循环经济、地方资源特色及种养业传统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确保经济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物质循环过程的相互协调,促进资源永续利用和整个产业可持续发展。

3.3对策措施

3.3.1 强化政策引导

各级政府要牢固树立发展循环经济的理念,立足本地资源和产业发展实际,合理制定和出台相关政策措施,切实做好发展水产畜牧业循环经济的组织、引导、服务和推动工作。各级水产畜牧部门要强化岗位职责,创新体制机制,协同相关部门切实加大对循环经济的投入比重,形成有利于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条件和氛围,为实现广西特色水产畜牧业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政策保障。

3.3.2 调优产业结构

发展水产畜牧业循环经济是一项涉及农、林、牧、副、渔、加、商等多产业组配和耦合的过程,必须从产业内部、产业之间进行调整优化,建立高效循环产业链,才能保证水产畜牧业循环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以“蔗—牛—菇”模式为例,崇左市是广西糖料蔗主产区,近年来通过发展“甘蔗种植业—畜牧业—沼气业—食用菌”循环经济,不仅大大降低了糖料蔗生产成本,而且带动了当地养殖业、沼气业和食用菌产业的大发展。因此,要按照既符合生态经济内在规律,又符合提升产业水平的要求,结合各地发展水产畜牧业循环经济的需要,调整优化农、林、牧、副、渔、加、商等产业结构,建立“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再生产品”的多向循环产业链,形成种、养、加,农、工、商有机结合体,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协调发展。

3.3.3 加强科技创新

发展水产畜牧业循环经济,涉及环节多,技术要求高,必须着力提高水产畜牧业科技创新能力,增强产业发展配套水平,加快科技成果转化。要以提升水产畜牧业循环经济科技水平为重点,以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为核心,整合现有科技研发资源,创新科研激励机制,构建有利于科技创新、技术推广、农户培训教育新平台,提高良种繁育、生物有机肥开发、疫病防控、产品质量安全等关键技术组合配套入户率,推动行业科技进步,用科技支撑水产畜牧业循环经济持续稳步发展。

3.3.4 推进产业化经营

要以特色产品生产、产业链延伸、品牌化建设为重点,从用地、贷款、税收、财政贴息、以奖代补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既要扶持现有龙头企业做强做大、做特做优,又要扶持当地养殖大户、私营老板和经济能人兴办规模性生产、加工、营销企业以及交易市场、产销协会,形成“政府引导、企业带动、农户主体、协会运作”的产业化经营格局。同时,要积极引导鼓励龙头企业在农村建立配套产业规模化生产基地,通过合同订单、股份合作、保险、利益返还等形式,使企业与农户结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利益共同体,切实解决农户发展生产中产销脱节等问题,促进水产畜牧业循环经济的稳步发展。

 

 

江西水产业发展工程实施方案:2020年水产品产量达320万吨 文章下载

江西水产业发展工程实施方案:2020年水产品产量达320万吨

近日,江西人民政府发布江西省水产业发展工程实施方案,方案指出,到2020年,全省水产品总产量达到320万吨,渔业综合产值达到1200亿元。稻渔综合种养面积达到300万亩。全省渔业经济结构和产业布局优化,基础设施完善,物质装备先进,科技支撑有力,经营管理高效,渔业生态环境改善,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和竞争力达到先进水平,基本实现渔业现代化。

江西省水产业发展工程实施方案

一、总体思路

围绕推动我省由渔业资源大省向渔业强省转变,以科学发展、渔民增收为主线,突出绿色发展主题,调优渔业产业结构,做大做强鄱阳湖品牌,进一步加强渔业基础设施建设,创新渔业生产经营机制,推进健康生态养殖,加大精准扶贫力度,加快形成生态良好、生产发达、装备先进、产品优质、渔民富裕、渔区和谐的现代渔业发展新格局。

到2020年,全省水产品总产量达到320万吨,渔业综合产值达到1200亿元。稻渔综合种养面积达到300万亩。全省渔业经济结构和产业布局优化,基础设施完善,物质装备先进,科技支撑有力,经营管理高效,渔业生态环境改善,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和竞争力达到先进水平,基本实现渔业现代化。

二、产业布局

(一)虾蟹特色优势产区。以鄱阳县、余干县、南昌县、万年县、都昌县、进贤县、柴桑区、永修县、彭泽县等地为重点,其它县(市、区)为补充,充分利用湖区资源优势,发展河蟹、小龙虾等特色优势产业。到2020年,全省虾蟹产业综合产值达到150亿元。

(二)龟鳖特色优势产区。以南丰县、弋阳县、余江县、黎川县、永修县、玉山县等地为重点,其它县(市、区)为补充,充分发挥龟鳖传统产区技术优势,发展中华草龟、中华鳖等特色养殖品种。到2020年,全省龟鳖产业综合产值达到100亿元。

(三)鳅鳝特色优势产区。以余江县、东乡区、鄱阳县、余干县、新建区、进贤县、新干县、信丰县、遂川县等地为重点,其它县(市、区)为补充,培育、引进一批规模化的鳅鳝繁养殖企业,发展泥鳅、黄鳝等特色养殖品种。到2020年,全省鳅鳝产业综合产值达到150亿元。

(四)稻渔综合种养产区。以彭泽县、都昌县、永修县、万载县、余江县、南丰县、新建区、广昌县、南城县、石城县、鄱阳县、余干县、莲花县、会昌县、于都县、吉水县、崇仁县等地为重点,其它县(市、区)为补充,发展稻虾、稻蟹、稻鳖、稻鱼、稻鳅、稻蛙等综合种养模式,创建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10个,稻渔综合种养面积达到300万亩,稻渔综合种养综合产值达到300亿元。

三、重点任务

(一)优势特色水产品健康养殖基地建设。大力发展优势特色水产产业和创汇渔业,推进水产养殖绿色发展,推广池塘循环水养殖等新技术新模式,每年改造150个优势特色水产品健康养殖基地,加快工厂化养殖基地建设,提高水域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增强渔业生产、抗御风险、市场竞争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育繁推一体化优势特色水产种业基地建设。提升优势特色水产种业生产水平,结合本地资源优势,重点打造以虾、蟹、泥鳅、甲鱼、乌龟、黄鳝等品种为主,区域优势品种为补充的水产良种繁育体系,整合现有水产良种场、苗种场种业资源,建设一批生产技术先进、市场营销网络健全、技术服务到位、育繁推一体化的优势特色水产种业基地。

(三)稻渔综合种养整县推进建设。每年创建10个整县推进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县,建设15万亩规模化、标准化、生态化和品牌化的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基地。实现“一水两用,一田双收”,达到亩均“百斤鱼、千斤粮、万元田”的目标。

四、扶持政策

重点支持优势特色水产品健康养殖基地建设、育繁推一体化的优势特色水产种业基地建设、稻渔综合种养基地建设等产业发展关键环节。优势特色水产品健康养殖基地(包括工厂化养殖和循环水养殖)建设,每个省级财政补助40万元;育繁推一体化的优势特色水产种业基地建设,每年省级财政补助500万元;稻渔综合种养基地建设,每亩省级财政补助400元,扶持整县推进示范县及100亩以上集中连片基地。市、县(区)按省、市、县1∶0.5∶1的比例联动安排财政补助资金。

五、工作安排

第一阶段(2018年)。稻渔综合种养面积达到100万亩,建设一批优势特色水产品健康养殖示范基地和育繁推一体化优势特色水产种业基地。

第二阶段(2019年)。稻渔综合种养面积达到200万亩。发展规模化经营,改造渔业养殖基础设施,提高我省优势特色水产品种的苗种供应能力。

第三阶段(2020年)。稻渔综合种养面积达到300万亩。开展健康养殖示范基地建设,提高绿色有机水产品供应能力,保障水产品质量安全。

中商产业研究院2018-1-27

 

 

畜牧水产业工作“八步走” 打造特色绿色经济板块 文章下载

畜牧水产业工作"八步走" 打造特色绿色经济板块

今年全市畜牧水产业工作“八步走”

大庆网讯(大庆日报记者 徐卫)近日,记者从市畜牧兽医局获悉,我市畜牧水产业2018年工作计划现已出炉。今年,全市畜牧水产业工作要继续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总体要求,依据国家和省市投资导向,重点在建设安全优质高效基地上下功夫。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大庆市争当全国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排头兵为统领,坚持扩总量、上规模、提标准、促转型;以打造高品质畜水产品生产基地为目标,坚持绿色发展;立足资源禀赋、发挥比较优势,努力做强一产、做优二产、做活三产,着力打造畜牧水产业特色绿色经济板块。

计划到2018年末,全市畜禽存栏总量达到1978.9万头只,同比增长8.6%;畜禽出栏总量达到4733.9万头只,同比增长10.5%。肉、蛋、奶总产量达到167.4万吨,同比增长9.2%;全市水产养殖面积达到207万亩,同比增长0.3%;水产品产量达到11.5万吨,同比增长3%;水产业产值达到15亿元,同比增长11.1%。

重点工作主要在八大方面,在推进产业项目建设方面,要突出抓好产业续建项目,对第二批申报正在实施的21个省“两牛一猪”项目,要强化技术指导和跟踪督办,力争在本月底前完成建设及项目验收。要继续推进中以奶业技术合作项目,加强两国政府沟通,争取尽快与以色列农业部签署项目合作备忘录,进一步明确合作原则与方向。

在打造高标准生产基地方面,要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严守环保底线,坚持总量控制,力争到2020年畜禽养殖总量不超过土地承载能力的50%。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力争到今年年底全市规模养殖场达到400家。推动产业生态发展,力争全市规模场畜禽粪便还田资源化利用率达到85%以上。对未建设粪污处理设施的规模养殖场进行督办、执法,督促尽快完成设施建设,力争全市规模场粪污处理设施配套率达到80%。

在融合推动产业链发展方面,奶牛产业链要突出“鲜”的特点,发展差异化乳产品品种。生猪产业链要突出“多”的特点,畅通大宗产品输出通道,积极输送产品。蛋产业链要突出“精”的特点,推动产业链延伸。水产要发展绿色特色高附加值产业。草业要扩大人工种草面积、纯化草地质量、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肉鸡要密切产业各环节关系,向上下游拓展。肉兔产业要促进龙头落地和带动模式形成。计划今年新建、改扩建畜产品加工企业3家,全市畜产品深加工能力达到400万吨,全产业链经营收入突破250亿元。引导企业增强品牌意识,计划全市畜牧养殖企业和畜产品品牌达到70个。

在产业安全风险防范方面,做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抓好畜禽免疫注射,口蹄疫、禽流感等强制免疫密度达到100%、畜禽群体免疫抗体监测合格率达到80%以上;强化畜产品安全监管,加强养殖、屠宰、投入品生产经营等关键环节专项整治;突出“瘦肉精”等违禁物质和抗生素等药物残留,加大监督抽查力度,计划实验室检测和现场快速检测生鲜乳、畜产品、饲料兽药1.2万样次;加强企业肉品质检验监管,严厉查处屠宰过程中外来注入的违法行为,确保不发生重大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加强草原防火和灾害防治,确保不发生三级以上草原火灾和大面积鼠虫害。深入江滩网场等作业点,加强渔船安全检验,严厉查处非法载客、载货和超载行为,确保不发生翻船亡人事故。

在草原生态保护和建设方面,加快开展草原确权工作,确保年底前市区和杜尔伯特199万亩草原完成确权。严格落实草原常年禁牧制度,严厉打击偷牧、放牧行为;严肃自然保护区管理,严厉打击破坏草原保护区的行为,确保保护区生态安全。加大草原建设和灾害防治。积极争取国家草原粮改饲、生态补奖、退牧还草等项目,持续对青贮饲料种植、草原围栏、草原改良、人工饲草地建设进行补贴,积极开展草原建设,确保草原植被覆盖度保持在58%以上。积极争取草原火情监控站建设项目和鼠虫害防治项目,在杜尔伯特、林甸县、肇州县、肇源县、大同区和让胡路区分别建设一个草原火情监控站,准确监测草原火警火情发生。

在畜牧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方面,鼓励社会力量积极承接畜牧产业商品化过程中分离出来的各种服务,培养社会化服务体系市场,加强特定领域政策扶持,在扶持产业发展的同时,考虑扶持兽医社会化服务,常年保持乡村防疫员人数达到800人以上,在疫病监测、疫情防治等方面给与支持,推动产业全面健康发展。

在推进绿色生态水产业发展方面,利用我市大中水面和精养鱼糖优势,积极发展规模养殖,确保市场供应需求。引导争创国家、省、市县三级健康养殖示范场,计划创建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2家。力推进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编制,确保水域性质明确、规划准确,按要求实现完成。力普及水产先进养殖技术,搞好名特优新、地产土著等产品推广。搞好渔业安全生产管理,加强水面执法,确保全年生产安全。

在优化产业发展环境方面,做好行政事权接管放,按照国家和省的统一要求,进一步开展行政事权“接、管、放”,搞好各层级之间的对接,优化审批流程,减化审批手续,提高审批速度。推动行业诚信建设,按照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要求,完善负面事项,强化行业诚信日常监管,积极组织开展诚信评估,建立褒奖守信、惩戒失信制度,在局网站实施“红黑榜”公示。

大庆网2018-2-22

 

 

白培友创建中国水产网,打造现代水产发展新模式 文章下载

白培友创建中国水产网,打造现代水产发展新模式

中国是世界上水产品生产、贸易和消费最大的国家,水产业也一直是我们国家的传统行业,但面临着不断发生变化的市场形态,水产行业也面临着众多的挑战,行业积弊深重。具体来说,水产业是比较传统的行业,行业历史悠久,经验丰富却也积弊深重。水产业的产业链上游、中游、下游中,上游比较难以短期改革,水产生产商、个体养殖户等过于分散,加上技术、地域等因素的多重影响,整合难度相对较大;中游供应商、批发商、加工商垄断渠道,对价格控制力度较强,本土化意识很强,一时难以撼动,而且冷藏保鲜技术、冷链物流水平参差不齐;下游零售商控制终端,销售严重受区域限制。这种现状造成的结果就是,消费者和供应商之间的信息是很不对称的,而且品牌建立很困难。传统水产业改革已经迫在眉睫,中国水产业的转型和升级已经成为行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自从“互联网+”提升为国家发展战略后,与传统产业不断深度融合,促进了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作为现代渔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水产业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互联网+水产业”融合具备了广阔前景和无限潜力。在新形势下,白培友积极打造了中国水产网。

白培友经过分析得出,水产行业互联网化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产品非标准化,供应季节性、周期性,“活体”难以配送,物流成本高昂等是造成水产互联网化困难的大问题。中国消费者对吃有着很高的要求,希望吃到的鱼都是鲜活的,而相对于国外人们更喜欢经过加工后的水产品,并不青睐于最新鲜,实现水产电商化我们能从国外发现新的突破点,在电商模式下水产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保证产品“安全、优质、价廉、便利”的基础上达到“质量稳定、供应稳定、价格稳定”,能够达到这样的目标,水产行业发达也就指日可待。

中国水产网是一个为水产业提供信息资源共享的综合性平台,中国水产网聚合分散水产养殖方、经营方、饲料供应方、鱼苗养殖方、渔业技术提供方、加工方、物流方等,整合优化水产供应链、物流链、资金链,实现资源有效配置和产品有效供给,让养殖户收入更稳定,让经营方采销更方便,让政府监管更精准,让居民消费更透明,让农民养殖户实现收入倍增,让水产品安全更可控。中国水产网将提供鱼类、虾类、贝类、蟹类、两栖类、爬行类、海鲜、设备、渔药、饲料、观赏鱼、养殖技术等行业信息,让企业、消费者能更明确方便的了解需求。同时,在加快水产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将创造大量的就业、创业机会,推进城乡的均衡发展。

在互联网时代电商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水产行业可通过“以鲜带活”、“为市场而养殖”,大力发展水产加工,选育加工型养殖品种,提高养殖生产组织化、规模化程度和产品的标准化程度,利用互联网一起解决发展中的瓶颈问题,完成水产行业自身的产业升级。目前,中国水产网平台正在积极搭建中,白培友先生诚邀全国水产行业商家、企业入驻加盟,前期入驻均可享受免费入驻体验,期待您的到来!

国网2018-11-21

 

 

2018年枝江市水产工作要这样做 文章下载

2018年枝江市水产工作要这样做

2018年,全市水产行业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固树立和践行新发展理念,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坚持绿色兴渔、生态发展,坚持稳量增收、富裕渔民,紧紧围绕水产养殖绿色发展、水产产业融合发展、渔业水域生态治理、渔业安全监管、渔业服务乡村振兴等五个方面内容开展水产工作。

一、坚持绿色发展,提高渔业可持续发展水平

(一)优化水产养殖布局

加快推进养殖水域滩涂规划修编工作,在2018年6月底前完成修订并发布实施。科学划定禁止养殖区、限制养殖区和养殖区,保护水域滩涂环境,设定发展底线,稳定基本养殖面积。推动水产养殖减量增效。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积极推广新品种,调优养殖品种结构,保障渔民合法权益。

(二)深入推进渔业健康养殖

1.实施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创建

新增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2家,努力创建“农业部渔业健康养殖示范县”,以示范创建为引领,提升健康养殖覆盖率,提高健康养殖水平,健全与维护健康养殖生产与管理长效机制,提升渔业现代化水平,促进全市渔业养殖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长期稳定协调发展。

2.大力推广池塘标准化改造

大力推广池塘内循环工业化养殖设施改造和旧鱼池提档升级改造,推进养殖设施装备环保化,力争新增养殖槽30条,提档升级2000亩。抓好精养鱼池提档升级等省级资金项目建设,争取市政府以奖代补资金推广池塘内循环养殖模式。

3.大力发展稻渔综合种养

进一步推广稻田综合种养模式,新增4000亩,全年稻田综合种养面积达到20000亩。积极扶持润禾联合社做大做强,引领全市“稻虾共作”综合种养模式更好发展。

二、坚持质量第一,推进质量兴渔、品牌强渔

(三)推进渔业标准化生产。加强水产养殖标准的宣传推广和使用指导,规范三项记录,推进生产主体按标准生产。

(四)加强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做好渔业生产“三项记录”检查,开展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抽检和养殖水质监测,全年完成监督抽检定量80个样,定性检测(快检)40个样,水质监测200样,全市水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合格率达到98%以上。加强水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强化投入品监管,严格休药期制度,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用药行为。强化水生动物疫病监测预警和防控,强化质量安全舆情监测和应急处置,确保不发生重大疫情和重大水产品质量安全责任事故。

(五)推进水产品品牌建设。培植“覃姐鱼糕”、“润禾稻香花谷”等品牌,鼓励企业参加农产品(水产品)推介会,利用交通工具、城市窗口、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等进行立体式宣传。

三、坚持效益优先,深入推进渔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六)推进水产加工企业发展。扶持以覃姐食品为代表的本土水产品加工企业,在加大对水产品原料基地养殖技术指导的基础上,利用天顺水产养殖联合社丰富的货源,确保水产品加工企业货源充足,在此基础上,积极做好水产品加工企业与金融部门的对接,。

(七)推进“互联网+现代渔业”深度融合。以推进渔业信息化为重点,强化现代信息技术对渔政管理、安全生产和渔政执法的支撑能力。积极引导水产品生产者运用互联网技术发展电子商务。

(八)推进休闲渔业发展。深入挖掘“鱼文化”内涵,推进渔业与旅游、教育、文化等产业深度融合,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加强对董市镇润禾合作社“稻香花谷”基地、毛湖埫集中养殖小区的渔旅结合发展,发展集渔事体验、旅游观光、餐饮服务等为一体的现代渔业养殖小区。

四、坚持生态发展,强化渔业生态文明建设

(九)开展养殖水域滩涂环境整治。巩固中央环保督查整改成果。全面清理取缔江河湖库围栏围网养殖,禁止投肥(粪)养殖,严肃查处天然水域电毒炸鱼、绝户网、拦河缯、迷魂阵、密眼网、滚钩、深水网等国家和地方禁用的渔具和违法违规作业方式。

(十)抓好渔业水域生态修复。一是牵头抓好全市解除湖库经营合同工作,到2020年全部解除,2018年完成我市70%以上湖库承包合同的解除工作,从根本上解决湖库养殖污染;二是积极探索水产养殖尾水治理。通过在毛湖埫项目区实施养殖尾水集中生态净化与达标排放工程技术试验示范,为全市集中养殖区尾水治理积累经验,探索在玛瑙河流域、金湖流域、沮漳河流域实施尾水治理工程。三是结合“三峡水乡” “退渔还湖”,推行湖库生态洁水渔业。

(十一)加大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力度。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加强对长江江豚等珍稀濒危野生动物的保护和救治,加大执法监管,严厉打击各类非法捕捉、杀害和利用水生野生动物的行为。

(十二)完善渔业资源保护制度。完善捕捞渔船控制制度,捕捞渔船“只减不增”。全面开展限额捕捞,捕捞量逐年递减,组织开展捕捞限额和“双随机一公开”抽查。进一步完善禁渔期制度,完善江河湖库限捕、禁捕时限和区域。

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切实保障和改善渔民民生

(十三)强化渔业资源安全。一是做好长江宜昌中华鲟自然保护区全面禁捕工作,全面禁捕从2018年1月1日0时开始;二是做好长江春季禁渔工作(3月1日0时—6月30日24时);三是加大力度打击非法捕捞;四是科学实施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活动,加大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力度,完善渔业资源保护制度,修复渔业生态环境。

(十四)强化渔业生产安全。开展渔业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和培训,积极引导渔民遵守安全生产规则,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通过实施有效的渔船检验和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活动,严厉打击非法、违规建造渔船等行为,组织渔业船舶水上安全应急演练。

(十五)强化项目资金监管和涉渔惠渔政策落实。加强项目资金管理,严防挪用、截留、挤占项目资金等问题发生;严格按照要求发放燃油补贴,接受社会监督;积极面对和回应渔民群众的关切与诉求,切实维护渔民的合法利益。

(十六)坚持建设美丽乡村,服务乡村振兴。全力服务乡村振兴“八万”工程项目中的万亩现代渔业产业园和万亩稻虾共作产业园项目,实现产业园区化、项目化、景观化、生态化发展。

(十七)深入推进渔业扶贫。积极开展产业精准扶贫,做好困难渔民的调查摸底工作,在开展渔业技术指导,提供渔业生产资料助力渔民脱贫的同时探索产业扶贫新路子。加强对“禁毒网格化管理”中从事水产养殖人员的技术指导和服务。

六、全面落实管党治党责任,打造“一懂两爱”队伍

(十八)加强政治建设,深入推进转作风抓落实。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三农思想”,进一步转变作风狠抓落实,牢固树立“四个意识”,驰而不息纠正“四风”。以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为主线,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认真履行主体责任,严格落实“一岗双责”。贯彻落实民主集中制原则,加强领导班子建设。

(十九)改进工作作风,服务工作大局。进一步转变职能,全面推进“放管服”改革工作。建立健全激励考核机制,加强水产系统政风行风建设,加大追责问责力度,努力建设一支作风过硬、业务精良的水产队伍。服从、服务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大局,高标准抓好党建工作、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统战工作、政法综治维稳信访法治工作、扎实开展驻村脱贫攻坚工作、服务企业“双全”工作。

枝江市水产局2018-4-7

 

 

2017年钦州全年水产品产量近60万吨 文章下载

2017年钦州全年水产品产量近60万吨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湾海域扮靓一城人。年产值80多亿元的水产渔业是我们钦州人的自豪,她让曾身居边陲渔镇的钦州声名鹊起,享誉四方。如今,肩负“一带一路”通道建设使命,我们没有躺在功劳簿上小富即安,而是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推进水产养殖业发展,让水产渔业走向世界。舞台搭好,音乐响起,看渔业尽情表演……

“2017年,水产畜牧兽医系统大力实施水产养殖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推进产业发展,新增3个广西休闲渔业示范基地,位居全区首位,成功举办了2017年钦州蚝情节暨蚝业发展高峰论坛。‘钦州蚝情节’荣获农业部授予‘国家级示范性渔业文化节庆’荣誉。钦州大蚝也获得了‘2017中国百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称号。”市水产畜牧兽医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符兰芳说。

2017年,市水产畜牧兽医局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决策部署,以促进渔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为目标,调整渔业养殖布局,鼓励发展大水面和离岸养殖,逐步压减近海捕捞产能,提高远洋渔业竞争力,拓展水产品精深加工和营销渠道,加强海洋牧场建设,坚持休渔禁渔制度,实现水产养殖业的稳中有进健康发展。2017年我市全年渔业产值达80.22亿元,同比增长5%,水产品产量达59.29万吨,同比增长4.47%。

蚝走天下

作为全国著名的大蚝之乡,全国近70%的蚝苗产自钦州茅尾海,海上吊养是常见的一种养殖方式。在当地,由83户专业培育蚝苗的养殖户组成的茅尾海沙井养蚝专业合作社深耕眼前这片海,2017年继续把培育蚝苗产业做大做强。

该合作社理事长钟应桥告诉记者,淡水咸水在茅尾海交汇,水质咸淡适中,饵料丰富,特别适宜大蚝生长。“1000余亩的育苗场,年产大蚝种苗4500万串,除供广西沿海三市外,还销往了广东、海南、福建以及越南等东盟国家。”

像茅尾海沙井养蚝专业合作社一样的大蚝种苗、养殖基地,我市沿海地区还有很多。据统计,2017年全市大蚝养殖面积达15.8万亩,产量24万吨,大蚝综合产值26亿元。

2017年,市水产畜牧兽医局把大蚝产业按照全产业链发展模式进行打造,委托中国科学研究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相继开展钦州大蚝产业规划、茅尾海南部近江牡蛎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规划及申报编制,以及大蚝养殖技术规范制定等工作,创建大蚝特色示范区,带动产业上规模高水平发展。

在第十五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上,钦州大蚝获“2017中国百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殊荣,更是大幅度提高了钦州大蚝的知名度与市场竞争力。2017年大蚝供不应求,成品蚝销售价格同比翻了一番,有效带动了沿海养蚝渔民创业致富。而连续举办7年的钦州蚝情节焕发新生机,增设钦州大蚝考察体验、产业招商推介会、大蚝品鉴会和钦州蚝业发展高峰论坛等丰富内容,全方位立体化多角度地向公众展示了钦州大蚝产业的情况,在2017年钦州蚝情节招商推介会上,市政府与中合三农(广东)集团合作项目,市水产畜牧兽医局与北京臻龙海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钦州市鑫兆业渔农业有限公司合作项目等6个项目成功签约,投资金额达50.8亿元。

建出示范

休闲渔业是现代渔业五大产业之一,是推进水产养殖业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手段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领域。

2017年,市委、市政府继续高度重视休闲渔业的发展,把休渔渔业创建工作作为促进渔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培育渔业和旅游业新经济增长点的一个重要方向,结合本地实际,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大休闲渔业发展力度,促进全市渔业第一产业与第三产业融合发展。年内,三娘湾渔村荣获“国家级最美渔村”称号,浦北县聚然休闲中心、钦南区那雾山生态园休闲渔业示范基地、广西翠湖田园钦北区大垌镇休闲渔业基地荣获“全国休闲渔业示范基地”称号,八仙兰天鹅湖生态园休闲渔业基地获得“广西休闲渔业示范基地”称号。

截至目前,全市有各种类型具有休闲渔业特征的示范基地51个,年总产值1亿元以上,休闲渔业现正逐步成为钦州市渔业发展的新领域和渔业经济新的增长点。

在大力创建休闲渔业品牌的同时,钦州创建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工作持续开展。2017年,钦州港区大蚝养殖示范区、钦南区虾虾乐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获评省级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浦北县黑猪生态养殖示范区等4个示范区获评县级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

养出特色

2017年,优化养殖结构、发展特色养殖、引进名优品种,成为钦州市持续深入推进水产养殖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大亮点。“使用鱼虾稻套养技术后,养出来的泥鳅更受市场欢迎,价格也高得多。”采访时,钦南区虾虾乐示范区稻虾(鱼)套养基地负责人陈家珍说。

陈家珍告诉记者,早在2015年,他就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小块并大块,配套建设了三面光水渠、田基等设施,建成230亩稻虾(鱼)套养示范基地。至2017年,稻虾(鱼)套养示范基地规模已具,收益稳定。“230亩稻虾(鱼)套养示范基地,一季稻米的亩产量为1200斤,对虾的亩产量为150斤,泥鳅的亩产量为250斤,实现了一田多用,一季多收,稻、虾、鱼的产值可比单一种植水稻的高得多。”陈家珍笑着说。

现如今,针对种粮效益低下,我市积极开展“稻虾共作”、“稻鱼共作”、“稻鸭共育”等种养模式示范,全力破解粮食生产中“绿色、高产、高效”难题。迄今,除钦南区发展套养基地外,钦北区、浦北县、灵山县等地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发展特色养殖,均取得不错收效。

夯实根基

2017年,钦州现代渔港规划建设迈出可喜步伐,一改以往基础设施配套落后局面。市水产畜牧兽医局积极协调争取上级部门的资金支持,用于犀牛脚中心渔港扩建、丝螺港避风锚地升级改造、龙门一级渔港升级改造等。此外,自治区海洋和渔业厅同意支持将犀牛脚中心渔港打造成集渔船停泊、避风、补给及水产品集散和加工、休闲渔业、滨海旅游、特色小镇建设为一体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全区现代渔港经济示范区,目前相关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而科学规划布局海洋牧场建设,打造牧场渔业,把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有机结合,构建科学、生态、高效的海洋牧场渔业发展新模式,是当前现代渔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2017年,市水产畜牧兽医局加快推进海洋牧场规划建设,工作取得新进展。《钦州市海洋牧场建设规划》顺利通过农业部专家组评审,农业部批准我市为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创建单位,并安排2000万资金给予支持。同时,市水产畜牧兽医局已争取到自治区支持我市海洋牧场项目建设资金1100万元。

钦浪网2018-1-9

 

 

毕节市畜牧水产局多措并举筑牢食品安全防线 文章下载

毕节市畜牧水产局多措并举筑牢食品安全防线

记者从毕节市畜牧水产局获悉,为了保障全市畜禽水产品质量安全,促进养殖业健康持续发展,自全省启动“脱贫攻坚夏秋攻势”以来,该局多措并举确保食品安全,让百姓买得放心,吃得安心。

突出专项检查,严控产品质量。今年以来,全市共开展畜禽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640人次,对相关畜禽水产品养殖场饲料、用药和养殖档案等情况开展检查监管。完成生产环节“瘦肉精”检测抽样1197份,检测指标3591个,屠宰环节“瘦肉精”检测抽样3671份,检测指标1万余个,实验室“瘦肉精”检测抽样570份,检测指标1710个,合格率均为100%。

做好抽检工作,确保产品安全。前三季度,全市共计监测兽药饲料和畜禽水产品样品721批。畜禽水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方面,我市全年监测任务389批,现已完成301批,占任务数的77.4%,送省样品51批,检测结果均为合格;兽药质量安全监测方面,全市全年目标任务340个,现已完成260个,二维码扫描兽药样品240个,扫描结果与包装标识均一致;饲料质量安全监测方面,我市全年任务为150批,现已完成120批,检测结果均为合格。

抓好检疫工作,严控安全源头。今年,在全市规模养殖场(小区)产地检疫率达100%,散养户村开展面达100%(以行政村为单位),屠宰检疫率达100%。全市13个生猪屠宰场(点)无害化处理猪572头。

突出环节监管,筑牢安全防线。全市县级出动监督执法人员2569人,出动执法车辆660次,检查养殖场所529次,检查生猪定点屠宰场152次,检查动物及其产品交易市场1056次。市级开展监督检查29次,对236个活畜禽交易市场、20个动物产品仓储场监督检查。

强化案件查处,杜绝违法行为。全市查处违反《动物防疫法》案件105起,办理违反《畜牧法》《饲料兽药条例》一般程序案件17件。

搞好无公害申报工作,确保产品质量安全。今年以来,通过组织培训,新增无公害畜禽水产品检查员26人、内检员161人;新增认证无公害畜禽水产品产地53个、认定产品90个,目前全市累计认证无公害畜禽水产品产地195个,认定无公害畜禽水产品154个。

做好品牌打造,提升产品效益。大力推进“质量兴牧、绿色兴牧、品牌强牧”,积极打造 “乌蒙”和“乌蒙山宝·毕节珍好”公共品牌,努力推进区域品牌和企业自主品牌集群发展,彰显绿色生态、品质安全和营养健康品牌优势;大力打造毕节可乐猪、赫章黑马羊等众多“地理标志”产品;大力推进“贵牛”“醉九牛”“乌蒙牛肉”等肉牛高端品牌;着力培育“依山依林”“乌箐梁子土鸡蛋”“源生绿壳鸡蛋”等蛋类自主品牌。

毕节日报2018-10-22

 

 

2018年四川省水产工作要点 文章下载

2018年四川省水产工作要点

2018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开局之年。全省水产工作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切实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全国农业工作会议和全国渔业转型升级推进会议精神,按照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省委十一届二次全会和省委农村工作会议、全省农业工作会议部署,增添措施,真抓实干,加快发展现代水产产业。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以水产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质量兴渔、绿色兴渔、效益优先,深入开展“一五六三”行动,即以创建一批美丽渔村为重点,促进水产一二三产业互动融合发展;以建立健全水产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为重点,大力实施现代渔业养殖工程、调整提升工程、支撑保障工程、水生生物养护工程、产业扶贫工程等“五大工程”;以推进水产绿色健康养殖为重点,因地制宜发展池塘健康养殖、稻渔综合种养、流水养殖、水库生态养殖、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陆基集装箱式健康养殖等“六种模式”;以强化执法监督、提升监管能力为重点,确保水产品质量、渔业水域生态环境和渔业船舶生产“三大安全”,加快建设现代水产产业强省。2018年,全省水产养殖面积达到343万亩,水产品总量达到161万吨,渔业经济总产值达到440亿元,全省农民人均渔业收入695元。

一、大力创建“美丽渔村”

切实贯彻乡村振兴战略,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坚持“政府指导、需求导向、绿色发展、多方参与”工作思路,通过“因地制宜、因势利导、资金扶持、搞好服务”等有效措施,以符合相关条件的行政村作为创建对象,打造20个以上具有四川特色的“渔业产业美、渔业文化美、渔村生态美、村民生活美”的“美丽渔村”。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精心组织创建,在政策上对“美丽渔村”创建工作重点支持,在资金上予以重点倾斜。积极争取和整合各类扶持政策和资金,不断加大对“美丽渔村”的投入力度,全力支持其创建,确保建设质量。加大宣传力度,让“美丽渔村”创建活动成为农民的内在需求和自觉行动。

二、大力实施“五大工程”

(一)实施现代渔业养殖工程。认真落实四川农业创新绿色发展的行动方案,积极融入农业“四区四基地”建设,深入实施现代渔业养殖工程,推进水产养殖绿色发展。

一是全面完成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编制。对水产养殖区域布局进行调整优化,明确区域生产功能,促进水产发展与资源禀赋、生态类型相匹配,科学划定禁养区、限养区、养殖区。21个市(州)及相关县(市、区)全面完成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的编制及颁布实施。

二是大力推进品种结构调整。坚持宜渔则渔,挖掘资源特色,以市场为导向,以绿色生态和名特优水产品为重点,推动水产养殖与市场消费需求相适应,水产业要素投入与产业发展相衔接,水产品养殖结构进一步优化。稳定发展草鱼、鲤鱼、鲫鱼、鳙鱼、鲢鱼等大宗水产品,大力发展长吻鮠、斑点叉尾鮰、鲈鱼、鲶鱼、泥鳅、黄颡鱼、鲟鱼、鲑鳟鱼、中华鳖、大鲵等优势特色水产品种。注重差异化发展,建立各具特色的“一乡一品”“一村一品”养殖基地,形成一批专业村、特色乡镇和水产大县。

三是加强水产种业建设。加强省级以上原良种场改造和能力提升,加大亲本更新力度,改扩建水产种质资源场2个。积极培育育种创新能力强、生产技术先进、市场营销能力强、产业链完整的育繁推一体化现代水产种业企业。力争水产良种覆盖率达到60%以上。加强长吻鮠种质资源保存和斑点叉尾鮰良种选育,采集保存长吻鮠原种2000千克,选育斑点叉尾鮰良种1000千克。

四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以实施现代农业推进工程、创建农业部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等为抓手,整合项目资金,推进池塘标准化改造,完善进排水系统、进水沉淀池、生态净化池、护坡道路等设施,提升综合生产能力。标准化改造老旧池塘 2 万亩,创建农业部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20个以上、渔业健康养殖示范县1个。

(二)实施现代渔业调整提升工程。以优势水产品集中发展区、规模化水产养殖基地为依托,搞好水产品加工流通,大力发展休闲渔业,加强水产品牌创建,促进水产一二三产业互动融合发展。

一是积极发展水产品加工流通业。推进水产品深加工发展,指导水产企业做好水产冻品、鳗鱼、鱼子酱加工以及冷链物流基地建设,壮大加工规模、提升加工品质。进一步发挥好通威三联、双流白家等大中型骨干批发市场的流通作用,积极推动宜宾、自贡2个川南区域性水产批发市场建设,不断完善市场信息采集分析、传递与服务网络,推进订单销售、农超对接、电子商务等交易方式,构建功能齐全、层次分明的市场流通体系。力争加工流通总产值突破40亿元。

二是大力发展休闲渔业。依托城市区位、自然资源、乡村旅游等优势,深挖渔业文化,做好发展规划,推进水产养殖基地景区化建设,大力发展集观赏、垂钓、餐饮、旅游、赛事等为一体的休闲渔业,做优升钟湖钓鱼大赛等水库休闲渔业,争创5家全国休闲渔业示范基地。

三是大力培育水产品牌。依托农产品品牌建设“五大工程”,做好“三品一标”水产品申报认证、证后监管和复查换证工作,不断扩大生产规模,新增30个以上。培育好“芙思塔”、“诗芮”等鱼子酱品牌,巩固四川鱼子酱在全球供应链中的地位。扩大“通威三文鱼”、“两湖”等生态有机鱼品牌影响力。培育10个稻渔综合种养水产品牌。推介四川优质品牌农产品(水产品)5个。组织水产企业参加各类博览会、推介会、品鉴会等展会,积极开展品牌营销。

四是大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依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工程,大力培育养殖大户、家庭渔场、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培养一批经营主体骨干人才和优秀带头人,新增水产专业合作社50个。持续开展渔业新型经营主体示范创建行动,推荐评定省级示范社10个、示范场20个。鼓励和支持水产农民合作社自愿组建合作社联社,提高组织化运行程度。

(三)实施现代渔业发展支撑保障工程。坚持科技兴渔、科技强渔,大力开展重点技术或品种攻关,积极推广应用新技术新模式,用科技成果提高渔业发展质量和效益。

一是大力加强水产科技创新。积极促进产学研深度合作,发挥淡水鱼创新团队的协作和带动作用,着力开展渔业节能减排、遗传育种、资源养护等产业发展急需技术攻关,大力开展育种攻关,积极培育新品种。积极构建产学研协同、企业主体参与、权益分配明确的水产科研成果转化运用机制,促进水产产业发展。

二是大力建设基层水产技术推广服务体系。深化基层水产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招录补齐空编空岗水产专业技术人员,不断壮大基层技术推广队伍。储备推荐一批水产科研项目、集成示范转化一批科技成果、推介一批主推技术和品种。以基层水产技术推广机构为主体,鼓励水产高等院校、科研单位积极参与,大力度、大规模、多形式开展农民水产技术培训。

三是大力推进“互联网+水产”行动。贯彻落实“互联网+” 现代农业行动,积极推动信息化、物联网技术在水产领域的应用,力争创建1个适度规模水产物联网试验示范基地。巩固内江“渔网天下”水产电子商城、通威集团全农惠电子商务平台建设成果,发挥好电商平台的集聚和辐射作用。大力运用门户网站、微信微博等媒介宣传渔业,不断扩大影响力。

四是全面落实渔业油价补贴政策。认真落实《四川省渔业油价补贴政策调整实施方案》,依法依规核定发放渔业生产成本补贴,积极推进渔业生态修复、渔业渔政信息化、水产养殖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健全渔业油价补贴与用油量及油价脱钩、与渔民保障及渔业发展相协调的新机制,促进渔业持续健康发展。

五是大力发展渔业保险。加强政策宣传和组织引导,在12个市18个县(市、区)试点开展“渔业主管部门指导、涉农保险公司与渔业互助保险等保险机构运营、水产技术推广部门提供技术支撑”的水产养殖保险模式。大力发展渔业互助保险,鼓励发展渔业商业保险。

(四)实施现代渔业水生生物养护工程。认真落实春季禁渔期、赤水河流域十年禁渔制度,实施长江流域水生生物保护工程,开展2018春季禁渔同步联合执法行动、“亮剑2018”渔政执法专项行动,强化专项执法和交叉执法检查,严厉整治电鱼、毒鱼、炸鱼和使用违规渔具等非法捕捞行为。大力开展水生野生动物保护科普宣传,严格水生野生动物的人工繁育、猎捕、经营利用许可“三证”管理。

一是大力开展水生动物增殖放流。多渠道筹措资金,大力开展鱼类人工增殖放流。抓好水下工程建设项目涉渔影响专项执法检查和评价工作,切实落实好补救措施。确保各级水生动物增殖放流财政资金执行率达到100%,涉渔工程专项评价办理率达到100%。

二是全面推进长江流域水生生物保护区禁捕工作。根据农业部总体工作部署及进度安排,研究提出我省“长江流域水生生物保护区渔民转产退捕工作方案”,加强政策宣传和动员,精心组织实施,强化跟踪服务,有序稳妥推进渔民退捕转产,力争2018年底前实现保护区内渔民退出捕捞。

三是加强保护区建设和管理。加强省级以上水生生物自然保护区、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建设和日常监管,严格前置审批程序,积极发挥保护职能。争取申报和认定2个水生生物自然保护区或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完成第一批13个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的生态修复项目,建立和完善标志塔、界碑、界桩及宣传牌等设施,开展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鱼类索饵场、产卵场修复,加强对保护区鱼类“三场”的保护。

四是抓好水生生物自然保护区环保问题整改。巩固中央和省级环保督察反馈的有关涉渔问题整改成果,扎实推进水生生物自然保护区问题整改再回头督查行动,确保按期全面完成所有环保问题整改。

五是大力加强渔政装备建设。积极推进覆盖省、市、县三级的渔业渔政信息化系统建设。申报建造一批渔政执法艇、渔政执法船和渔港码头。

(五)扎实开展渔业产业扶贫工程。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农业厅关于脱贫攻坚和产业扶贫的一系列部署和要求,加快实施《四川省“十三五”产业(农业)精准扶贫规划》,积极发挥水产在脱贫攻坚中的产业支撑作用。

做好脱贫攻坚包片地区农业产业扶贫督导工作,层层压紧压实领导责任,力争在对口帮扶加快基地建设上取得新突破,在渔业产业扶贫新模式上取得新突破,在加大投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上取得新突破。根据贫困地区资源禀赋、市场需求和生态环境状况,因地制宜发展池塘健康养殖、稻渔综合种养等“六种模式”,稳步推进贫困地区水产养殖基地建设。在全省160个有扶贫任务的县建设水产养殖基地41个,在88个贫困县建设水产养殖基地23个,投资2300万元,在45个深度贫困县建设水产养殖示范基地10个,投资1000万元。在三州贫困地区3个以上深度贫困县开展陆基集装箱式健康养殖试点示范。

三、大力发展“六种模式”

以推进水产绿色健康养殖为重点,因地制宜发展池塘健康养殖、稻渔综合种养、流水养殖、水库生态养殖、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陆基集装箱式健康养殖等“六种模式”,促进水产产业绿色可持续发展。

(一)大力发展池塘健康养殖。平原地区和丘陵地区以池塘为基础,以黄颡鱼、长吻鮠等长江上游经济鱼类以及斑点叉尾鮰、泥鳅等名优品种为重点,大力发展池塘健康养殖,打造水产产业的优势和集中发展区。推广先进的养殖方式和优良品种,做到合理密度产量适中,加强养殖环境精准调控,加大池塘养殖投入品的管理。积极开展老旧池塘改造,大力推广池塘底排节水净水技术、鱼菜共生技术、生物净水技术,促进良种、良法、良饵、良机在池塘健康养殖中的集成应用。

(二)大力发展稻渔综合种养。稻田资源丰富的地区要积极利用低洼田、下湿田、冬囤水田以及适宜的高标准农田,整合各类资源、优化区域布局、整体成片推进,实现以渔养田、以渔促稻、一水两用、一田多收的目标。抓好崇州、邛崃、江油、内江市中区、隆昌、资阳雁江、泸县七个示范县建设,在邛崃、隆昌等地创建30个省级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基地、创建2个国家级示范区,新增稻渔综合种养20万亩。

(三)大力发展流水养殖。积极开发利用盆周山区、西北高原地区丰富的冷水资源,大力发展以裂腹鱼、鲑鳟鱼、鲟鱼等为重点的冷水性鱼类流水养殖,进一步壮大流水养殖规模。以流水养殖基地为依托,以龙门山冷水鱼养殖产业带为示范引领,打造一批集养殖、观赏、餐饮、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冷水鱼休闲渔业产业基地。

(四)大力发展水库生态养殖。根据水库中天然生物的数量和种类情况,大力发展不投饵过滤食性、草食性鱼类生态增养殖,实现“以鱼净水,以水养鱼”,达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积极推广黑龙滩、三岔湖、鲁班湖等合作经营模式。

(五)大力发展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开展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技术培训,培养一批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专业技术带头人。继续在有条件的地区开展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试验、试点示范,总结经验,为推广应用奠定基础。

(六)大力发展陆基集装箱式健康养殖。切实贯彻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用现代科技手段改造传统渔业,用新技术、新模式推动现代水产产业发展。在有一定水源保障,电力、交通、通讯较为方便的地区,根据自愿原则,由专业合作社、企业、家庭农场或村委会作为建设运营主体单位进行陆基集装箱式健康养殖试点示范,全省试点21个。

四、切实保障“三大安全”

按照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持续用力构建生态循环开发机制工作要求,坚持质量兴渔、绿色兴渔,统筹协调好质量安全、生态安全、生产安全之间的关系,做好渔业发展支撑保障。

(一)保障水产品质量安全。坚持“产出来”和“管出来”两手抓,强化产地环境、养殖方式、投入品使用等源头环节监督管理。认真组织实施农业质量安全年水产专项行动。制修订一批水产地方标准,进一步完善水产标准体系。大力推进水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化示范基地示范创建工作,严厉打击使用禁用药物及非法添加、滥用食品添加剂等违法行为。建立完善水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制度,实施全省水产品例行监测全覆盖,省部级组织抽检3000个样以上,确保水产品抽检总体合格率保持在97%以上。做好国家重大水生动物疫病监测和水产养殖动植物疾病测报;发挥县级水生动物疫病防治站的公益职能,加强水产苗种产地检疫,确保不发生重大水生动物疫情。加强水产品质量安全检查员、内检员、检测人员技术培训。加强乡村渔医、执业兽医(渔业)队伍建设,加强渔业从业人员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

(二)保障渔业水域生态环境安全。认真贯彻落实四川省生态保护红线实施意见,积极推广节能减排、节水减排等环保水产养殖设施及技术,加大水域污染防控,强化水域生态环境保护。畅通省、市、县三级监管信息渠道,做到水域生态污染案件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确保水域生态环境安全监管工作全覆盖,不留死角。

(三)保障渔业船舶生产安全。以生产旺季、汛期、重大节日等为重点,深入开展渔船安全生产监督检查,排查隐患,整改提高。开展平安渔业示范创建活动,积极创建全国平安渔业示范县。做好渔用船用产品检验和渔政执法船艇的监造工作。完成渔船“三证合一”数据校核及证书换发工作,启用渔船船员证系统。船舶登记、检验率达到95%以上,渔政案件办结率达到90%以上。

四川省农业厅2018-2-13

 

 

“水”中做出脱贫大文章 长春依托水产业精准扶贫成效显著 文章下载

“水”中做出脱贫大文章 长春依托水产业精准扶贫成效显著

近年来,长春市依托水产业优势,积极助推偏远地区群众实现产业脱贫,取得显著成效。

长春市拥有7万多亩精养池塘和丰富的湖泊、水库等水产养殖资源,水产业具有生产集中、能量消耗少、单位产量高以及生产持续性好等优势。近年来,长春市大力推广健康养殖3.2万亩,实现产值2.25万元;推广稻田综合种养技术1万多亩,实现增加产值1000多万元;带动养殖户1000多户,使每户平均收入8万元以上,并为市场提供了3万多吨优质水产品。

长春市水产技术推广部门本着环境保护、食品安全和精准扶贫的理念,以让老百姓“见效益,得实惠”为目标,把水产养殖和渔业建设作为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产增收的重要抓手,积极推广豫选黄河鲤、南美白对虾、三文鱼、河蟹等名优品种的养殖,为我市渔业的产业优化和结构升级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为了让偏远的贫困户能够在渔业产业扶贫过程中能互相交流、互相帮助,长春市建立了水产养殖网站,成立了“长春市稻田养蟹技术交流”微信群,极大地调动了群众发展水产养殖的积极性,使长春市水产养殖业发展呈现出蓬勃的良好态势,为全市提供了良好的产业扶贫开发之路。

近几年,长春市通过争取项目获得部分资金支持后,采用为养殖户提供部分苗种和生产资料,创建特色产业示范区,加强技术管理等措施,大力推广稻田养蟹技术,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益和土地利用率,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使很多农户实现了蟹稻双赢,走上了保护环境、脱贫致富的新路子。

近年来,长春市依托水产业优势,积极助推偏远地区群众实现产业脱贫,取得显著成效。

长春市拥有7万多亩精养池塘和丰富的湖泊、水库等水产养殖资源,水产业具有生产集中、能量消耗少、单位产量高以及生产持续性好等优势。近年来,长春市大力推广健康养殖3.2万亩,实现产值2.25万元;推广稻田综合种养技术1万多亩,实现增加产值1000多万元;带动养殖户1000多户,使每户平均收入8万元以上,并为市场提供了3万多吨优质水产品。

长春市水产技术推广部门本着环境保护、食品安全和精准扶贫的理念,以让老百姓“见效益,得实惠”为目标,把水产养殖和渔业建设作为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产增收的重要抓手,积极推广豫选黄河鲤、南美白对虾、三文鱼、河蟹等名优品种的养殖,为我市渔业的产业优化和结构升级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为了让偏远的贫困户能够在渔业产业扶贫过程中能互相交流、互相帮助,长春市建立了水产养殖网站,成立了“长春市稻田养蟹技术交流”微信群,极大地调动了群众发展水产养殖的积极性,使长春市水产养殖业发展呈现出蓬勃的良好态势,为全市提供了良好的产业扶贫开发之路。

近几年,长春市通过争取项目获得部分资金支持后,采用为养殖户提供部分苗种和生产资料,创建特色产业示范区,加强技术管理等措施,大力推广稻田养蟹技术,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益和土地利用率,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使很多农户实现了蟹稻双赢,走上了保护环境、脱贫致富的新路子。

长春政务网2017-12-27

 

 

通知

信息已完善成功
确认

在线咨询: 010-51651161

客服电话: 010-51651162

地址: 北京市东城区沙子口路76号富莱茵花园18号楼

返回顶部
用户注册

个人注册

单位注册

联盟单位注册

{{ registerData.isHasName ? '用户名可以使用' : '用户名已被占用'}}

*请输入长度(6-20)位数的数字或字母

{{count}}s后再次获取
获取验证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 《用户协议》

注册
注册中...
{{ registerUnityForm.isHasName ? '用户名可以使用' : '用户名已被占用'}}

*请输入长度不小于6位数的数字或字母

{{count}}s后再次获取
获取验证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协议》

注册
注册中...
{{ registerWorkUnityForm.isHasName ? '用户名可以使用' : '用户名已被占用'}}

*请输入长度不小于6位数的数字或字母

{{count}}s后再次获取
获取验证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协议》

注册
注册中...
已有账号,
用户登录

个人登录

单位登录

联盟单位登录

新用户注册
找回密码

您已经成功设置密码,请使用新密码登录
权限不足

您未开通此功能,是否去开通?
确认
取消
权限不足

您未开通此功能,是否去开通?
确认
取消
提示

请购买本平台相关服务后使用该功能。
去购买
再想想
请注册/登录后完成购买。

1.本学习平台资料查看针对会员开放;
2.购买相关服务请先注册/登录后完成购买;
用户协议

 

“帮我搜”网络平台站用户注册协议书

 

一、总则

此份协议是注册用户接受“帮我搜”网络平台(以下简称本平站)产品和服务时适用的通用条款。因此,请您在注册成为本站用户前或接受本站的产品和服务之前,请您详细地阅读本注册用户协议的所有内容。

1 注册用户了解并同意:

①只要注册用户点击同意按钮并完成注册,注册用户就已接受了本注册用户协议及本站公布的各项服务规则包括填写实名的联系方式等等) ,并愿意受其约束。如果发生纠纷,注册用户不得以未仔细阅读为由进行抗辩。

②随着市场经营情况的变化,本站有权随时更改本注册用户协议及相关服务规则。修改本注册用户协议时,本站将于相关页面公告修改的事实,有权不对注册用户进行个别通知。注册用户应该在每次登录前查询网站的相关公告,以了解注册用户协议及其他服务规则的变化。

2、若注册用户不同意本注册用户协议或相关服务规则,或者不同意本站作出的修改,注册用户可以主动停止使用本站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如果在本站修改协议或服务规则后,注册用户仍继续使用本站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即表示注册用户同意本站对本注册用户协议及相关服务规则所做的所有修改。由于注册用户在注册用户协议变更后因未熟悉公告规定而引起的损失,本站将不会承担任何责任。

3、本站的各项电子服务的所有权和运作权归本站。本站提供的服务将完全按照其发布的服务条款和操作规则严格执行。注册用户必须完全同意所有服务条款并完成注册程序,才能成为本站的注册用户。注册用户确认:本协议条款是处理双方权利义务的当然约定依据,除非违反国家强制性法律,否则始终有效。

二、服务简介

1、本站运用自己的操作系统通过国际互联网络为注册用户提供网络服务。同时,注册用户必须:自行配备上网的所需设备,包括个人电脑、调制解调器或其他必备上网装置。自行负担个人上网所支付的与此服务有关的电话费用、网络费用。

2 基于本站所提供的网络服务的重要性,注册用户应同意:提供详尽、准确的个人资料。不断更新注册资料,符合及时、详尽、准确的要求。

3、本站对注册用户的电子邮件、手机号等隐私资料进行保护,承诺不会在未获得注册用户许可的情况下擅自将注册用户的个人资料信息出租或出售给任何第三方,但以下情况除外:注册用户同意让第三方共享资料;注册用户同意公开其个人资料,享受为其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本站需要听从法庭传票、法律命令或遵循法律程序;本站发现注册用户违反了本站服务条款或本站其它使用规定。

4、关于注册用户隐私的具体协议以本站的隐私声明为准。如果注册用户提供的资料包含有不正确的信息,本站保留结束注册用户使用网络服务资格的权利。

三、帐户密码和安全性

注册用户一旦注册成功 ,成为本站的合法的注册用户。您可随时根据需要改变您的密码。注册用户将对注册用户名和密码安全负全部责任。另外,每个注册用户都要对以其注册用户名进行的所有活动和事件负全责。注册用户若发现任何非法使用注册用户帐户或存在安全漏洞的情况,请立即通告本站。

四、拒绝提供担保注册用户个人对网络服务的使用承担风险

本站对此不作任何类型的担保,不论是明确的或隐含的,但是不对商业性的隐含担保、特定目的和不违反规定的适当担保作限制。本站不担保服务-定能满足注册用户的要求 ,也不担保服务不会受中断,对服务的及时性,安全性,出错发生都不作担保。

五、有限责任

本站对任何直接、间接、偶然、特殊及继起的损害不负责任,这些损害可能来自:不正当使用网络服务,在网上购买商品或进行同类型服务,在网上进行交易,非法使用网络服务或注册用户传送的信息有所变动。这些行为都有可能会导致本站的形象受损,所以本站事先提出这种损害的可能性。

六、通告

所有发给注册用户的通告都可通过重要页面的公告或电子邮件或常规的信件传送。本站的活动信息也将定期通过页面公告及电子邮件方式向注册用户发送。注册用户协议条款的修改、服务变更、或其它重要事件的通告会以电子邮箱或者短信进行通知。

七、注册用户的建议

奖励注册用户在他们发表的一些良好建议以及一一些比较有 价值的策划方案时,本站愿意展示用户的构想落于实现。

八、责任限制

1、如因不可抗力或其他本站无法控制的原因使本站销售系统崩溃或无法正常使用导致网上交易无法完成或丢失有关的信息记录等,本站不承担责任。但是本站会尽可能合理地协助处理善后事宜,并努力使客户免受经济损失。

2、除了本站的使用条件中规定的其它限制和除外情况之外,在中国法律法规所允许的限度内,对于因交易而引起的或与之有关的任何直接的、间接的、特殊的、附带的、后果性的或惩罚性的损害,或任何其它性质的损害, 本站、本站的董事、管理人员、 雇员、代理或其它代表在任何情况下都不承担责任。

九、法律管辖和适用

1、本协议的订立、执行和解释及争议的解决均应适用中国法律。

2、如发生本站服务条款与中国法律相抵触时,则这些条款将完全按法律规定重新解释,而其它台法条款则依1旧保持对注册用户产生法律效力和影响。

3 本协议的规定是可分割的,如本协议任何规定被裁定为无效或不可执行,该规定可被删除而其余条款应予以执行。

4、如双方就本协议内容或其执行发生任何争议,双方应尽力友好协商解决;协商不成时,任何一方均可向本站所在地的法院提起诉讼。

十、其他规定

1、如本用户协议中的任何内容无论因何种原因完全或部分无效或不具有执行力,本用户协议的其余内容仍应有效并且对协议各方有约束力。

2、本用户协议中的标题仅为方便而设,不具法律或契约效果。

 

同意
取消
状态变更提示
状态变更提示:您的账户在另一设备上进行登录,提示后 2S 后 自动跳转到登录页面
同意
取消
提示

本平台会尽快针对您提出的主题搜集相关借鉴资料, 搜集结果会在3个工作日内发送到您的会员中心, 请注意查看,未及时收到信息可随时联系客服。
提交成功
提示

您已提出了一条帮我搜未完成,请您耐心等待或联系客服。
如何联系客服
上传凭证

只支持jpg、jpeg、png格式

上传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