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凸显生态美 崇左市力推水产畜牧生态养殖见闻
“我公司在这投资3.5亿元建设微流水工厂化生态养殖场,不仅仅是养鱼,还要养水保土,按照项目规划同步进行水源保护、植被保护和取水工程建设,生态养殖项目的实施,只会给群众带来诸多福利,不会污染周边的水土。”8月16日,笔者来到崇左市江州区濑湍镇六京村板咘屯,看到落地这里的广西中南现代渔业综合体项目动工兴建,广西中南渔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林学武带领我们参观工地并介绍项目建设情况。
林董事长是江西人,20出头就开始在本地养殖鳗鱼,至今已有20年鳗鱼养殖经验。据他介绍,濑湍镇六京村板咘屯的那汪泉水,流量大,水质好,难得遇见的稀有水源,公司将会好好珍惜这一资源,始终以生态发展理念,在这规划建成全国最大鳗鱼生态养殖基地。
近年来,崇左市把推行现代生态养殖作为推动畜牧业供结侧结构性改革,实现畜牧业转型升级的重大举措,以“高产、优质、生态、安全”为目标,改变了养殖产业“脏乱臭”现象,逐步形成“洁美香”养殖环境,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同步提高。陆续出台了《崇左市现代生态养殖(2018-2020年)》、《崇左市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作方案(2018-2020年)》、《崇左市畜禽养殖禁养区和限养区划定方案》、《关于加快推进崇左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实施方案(2019-2022)》等文件政策,扶持和鼓励水产畜牧行业积极开展现代生态养殖,走可持续健康绿色发展路子。
养殖要生态化,无生态不养殖。在崇左市,开展生态养殖,并非微流水工厂化生态养殖场个例,提倡生态养殖,用生态理念发展养殖产业,在崇左养殖行业已成共识,生态养殖在渔牧业形成趋势、占据主流。
崇左市在发展现代渔业过程中,采取多品种混养共作综合养殖模式,在产出水产品的同时,也为改善生态环境发挥重要作用;对投饵养殖和肥水养殖实施生态化改造,大力推广设施渔业养殖、稻鱼稻鳖共作、鱼菜共生等水生植物循环轮作和立体种养模式,建立高效生态养殖示范模式,水产养殖生态综合利用水平显著提高。今年上半年,实施稻田综合种养1938亩,产量729.24吨;开展澳洲淡水龙虾养殖118亩,产量49.53吨。宁明县寨安乡安阳村六才屯建立稻田综合种养示范基地,发展稻田养殖虎纹蛙130多户,亩产达到600斤,新增产值2200-4200元/亩,实现利润1500-2700元/亩,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广西现代生态养殖发展"十三五"规划》明确到2020年全区90%的规模养殖场要达到生态养殖认证,《崇左市现代生态养殖规划(2018-2020年)》也提出,到 2020 年全市规模化养殖场生态养殖比重达90%以上,每个乡镇建成标准化生态养殖示范村1个以上。为确保实现生态养殖认证工作目标任务,崇左加强对认证工作的领导,市、县分别成立现代生态养殖场认证工作领导小组,围绕目标任务,强化政策扶持和指导服务,有力推进生态养殖建设。全市已创建生态养殖助农增收合作社示范点13个,打造生态养殖助农增收示范村9个,以示范带动生态养殖技术的推广应用,逐步构建“生态、高效、安全”养殖体系。农牧结合、种养结合、“微生物+”等养殖新模式得到有效推广和应用。截止目前,全市荣获“广西畜禽现代生态养殖场”称号的养殖场150个,全市规模养殖场通过生态养殖场认证比率达95%。
在扶绥县的广西桂晶禽业科技有限公司蛋鸡养殖项目,就是一家五星级生态养殖场,也是农业产业核心示范区。项目位于渠黎镇大凌村渠芦屯囤心,项目占地面积282.78亩,建设15栋自动化鸡舍,计划产能80万只,目前存栏25万只。公司总经理张毅鹏介绍,公司将工厂化生产的理念引用于蛋鸡养殖,所有鸡舍均采用智能化管理系统,实现自动投料、自动控温、自动通风、自动收集鸡蛋、自动清粪。一栋5万羽的蛋鸡舍只需要一位饲养员便可正常运行,提高了生产效益,也降低了疫病风险。晶桂蛋业并不仅仅只是蛋鸡生产,还利用益生菌促进畜禽消化,减轻环境污染,可快速降解粪污的优势和特点,生产有机肥,解决了畜禽污染的难题。公司的有机肥被应用到周边1.5万亩的甘蔗种植,实现生态种养产业循环,生态效益提高。
近年来,崇左市探索形成了“能源利用、肥料加工、种养结合”的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模式,使养殖业生产和环境保护同步开展,实现了养殖业可持续协调发展。目前,全市规模及规模以下养殖场畜禽粪污资源化综合利用率达93.59%,同比增长13.69%;规模养殖场处理利用设施配建率达到86.81%,养殖业生态环境不断改善。
全市牛羊养殖势头强劲,主推“微生物+甘蔗叶尾”“微生物+发酵垫料”“微生物+牛粪”方式,形成“甘蔗-肉牛-微生物-有机肥”生态循环,实现饲料供给、环境保护、粪污治理相结合的生态养殖“零排放”目标。各地充分利用甘蔗尾稍及其他农作物秸秆副产品发展牛羊产业,特别是结合甘蔗“双高”基地建设,“一蔗两用”,实行“蔗牛结合,以蔗保牛,以牛促蔗”,取得良好效果。目前,全市累计创建牛羊生态养殖小区(场)92个,牛饲养量33.8万头,同比增长6.83%,存栏100头以上的牛场23家,同比增长35%。全市羊饲养量为13.88万只,同比增长8.63%, 100只以上的羊场284家,同比增长13%。2018年实现甘蔗尾叶饲料化利用25万吨,不仅降低了秸秆焚烧污染,还为蔗农增加了7000万元收入。全市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75.27%,超过全区秸秆综合利用率55%近20余个百分点。
在大新县,宝圩乡板六村经济能人覃福平,返乡成立陇那生态养殖合作社,利用当地村民废弃的甘蔗尾和玉米秆做青饲料养牛,目前存栏2000头牛。除了养牛,合作社还收购村民废弃的甘蔗枯叶、玉米秸杆与牛粪便,加工成有机肥,年销售收入800多万元。合作社兴旺发展的同时,也为当地群众带来好处:通过收购甘蔗尾和玉米秸秆,每年为当地群众增收超过300万元。“以后我还将帮他们种玉米和生态黑香米,全部实行种收‘一条龙’服务,让农户坐在家也能赚钱!”覃福平说。
在扶绥县,位于渠黎镇的广西石埠乳业生态观光牧场,总投资2亿元,集现代农业与旅游观光为一体。牧场采用进口设备和先进技术,对粪污进行处理。牛舍里的粪污经过回冲泵冲至集粪池后,经过浆渣分离机分离,干物质被烘干用来做奶牛牛床垫料,粪污液经过发酵后成了有机肥,用来喷灌甘蔗玉米。甘蔗尾叶和玉米经过发酵后,又用来做奶牛的青贮饲料,从而实现完整的生态循环。今年5月,该牧场入选第三批全国奶业休闲观光牧场,成为广西第一家全国奶业休闲观光牧场。
在天等县,养殖规模2000只羊的天等县宁干乡洞干村百佳羊场,采用高架网床饲养,在饲料中使用牛羊专用益生菌,高价网床下直接使用益生菌发酵羊粪无需天天铲粪便,用生物消毒除臭剂进行场地,消毒,直接减少羊场里的安臭味。饲料加工储存向农户回收秋季玉米秸秆进行加工,采用益生菌进行发酵储存,带动了周边农户的经济收入又解决了过冬牧草无法供给问题。
在龙州县,龙州县树春牧业养殖有限公司入驻上金乡新旺村,走“甘蔗蔗叶—牛羊养殖—废渣利用”的生态养殖道路,实现牛羊养殖良性循环、绿色发展,该公司通过“双向寄养”模式带动生态养殖。“双向寄养”即:公司的肉牛由贫困户在家养,贫困户的种牛由公司在基地养。该模式的核心是“蔗叶换蛋白”,具体是农户每户出资5500元、公司出资5500元合作购买一头杂交的良种母牛,合作周期为30个月,在此期间农户只需无偿提供25吨甘蔗叶就可以从公司基地免费领走2头体重约300斤、单头价值约5000元的牛犊,此举解决了“企业专业养殖肉羊牛周期长效益低和贫困户无技术养不好种牛羊”的问题,促进企业与贫困户优劣互补,实现共同双赢的目标。
当前,崇左畜牧业侧重发展牛羊养殖,但当前生猪养殖比重还是最大。抓好生猪养殖生态化,关乎到这个畜牧业生态发展大局。崇左大力推广网床生态养猪技术,并通过微生物制剂的使用提高生猪抗病力、饲料转化率。目前全市每个县(市、区)均建设有生猪生态养殖示范场,如大新县永润生态养殖场、江州区隆基畜牧有限公司及凭祥市桂川养殖专业合作社养猪场等,对带动其它养殖场积极开展生态养殖起到很好示范作用。
生猪养殖应用生态养殖技术,在大新县得以普及推行。大新县邀请自治区、崇左市专家,组织本县畜牧兽医技术员,深入辖区各养猪场开展现代生态养殖指导,进行 “微生物+”饲养生猪,饲料中添加养猪专用益生菌,制造饮水器与雨污分离,用益生菌进行环境消毒,猪粪采用益生菌进行快速发酵、污水采用益生菌进行处理、病死动物用微生物无害化处理。创造条件开展种养结合,消耗养殖场粪污种植牧草替代部分饲料,节约成饲料,降低养殖成本,提高生猪肉质。大新县永润生态养殖场、雷平永俊瘦肉型种猪场、利农养殖有限公司等12家生猪养殖场,引领着当地畜牧业生态发展、转型升级。
广西联播2019-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