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让每一个残疾人都共享幸福美好生活—平顶山市残疾人事业发展综述
一年,一个台阶;五年,新的跨越。
回眸过去五年,平顶山市残疾人事业硕果累累:累计投入残疾人事业经费1.9亿元,全市残疾人领取“两项补贴”3.56亿元,7400人次残疾儿童得到康复救助,12.53万人次残疾人享受基本康复服务,8.47万人次残疾人适配辅助器具,培训残疾人2.25万人,实现就业创业1.5万人,全市2.8万户3.3万名农村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全部脱贫……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服务体系不断健全,教育、就业、康复、托养、精神文化生活和体育事业及无障碍建设等民生保障持续增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提升。
全市36万残疾人在一系列政策措施帮扶下,将勇毅做翅膀,以梦想为动力,和全市人民一起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鹰城的新征程上砥砺前行。
织密兜底保障网 守护残疾人美好生活
筑牢民生底线,增进民生福祉,才能不断提升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
今年67岁的张长栓家住叶县常村镇赵岭村,全家3口人,妻子和孩子都是残疾人。“平常在家里生活吃饭都是问题。自从俺家3口人一起来到县重度残疾人集中托养中心,不仅妻子和孩子能够得到照料,我做护工还能一个月领1800元工资。真是感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张长栓感动地说。
叶县重度残疾人集中托养中心2018年11月正式投入运营,按照“1+2”的管理模式配备护工,1个护工护理2个残疾人,吃住在同一个房间。
除集中托养模式外,市残联还积极探索,提供居家托养服务,在全市实施“阳光家园计划”,投入托养资金661.05万元,为4602名重度残疾人提供托养服务。
平顶山市加强残疾人基本生活保障,让残疾人群体过上美好生活。五年来,全市6.1万重度残疾人领取护理补贴,5.2万困难残疾人领取生活补贴;符合条件的4.8万城乡残疾人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实施重度残疾人生活救助制度,将由家庭抚养的重度残疾人纳入最低生活保障救助范围,按照当地城乡低保最高补差予以救助。
在各级民政、财政、卫健、残联等部门的共同努力下,51项残疾人医疗康复项目纳入基本医保基金支付范围,其中29项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对符合住房保障条件的残疾人家庭给予优先倾斜照顾,累计发放补助资金1864.21万元。重度精神疾病患者日常服药费用纳入医保门诊统筹或门诊特殊病种费用支付范围。投入资金321.38万元,累计为1.24万人次残疾人发放燃油补贴。
主动融入积极担当 助力残疾人脱贫增收
“没有残联的帮助,就没有我今天的幸福生活。”鲁山县马楼乡山岔口村残疾人张五说。
张五因遭遇车祸右腿高位截肢,2017年被精准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市、县残联为她家实施了无障碍改造,免费给她安装了假肢。在残联和帮扶人的鼓励支持下,她不向命运低头,除了每年八九月份在村庄养蝎基地务工外,平时在家为电子厂商加工电子元器件,还支持丈夫外出务工,通过政策帮扶和自强自立成功脱贫。2019年12月3日,张五被市残联评为“平顶山自强榜样”,2020年又被省残联评为“全省自强模范”,并获得了2020年度河南省脱贫攻坚奖奋进奖。
受身体障碍、劳动能力弱、受教育程度低等因素影响,贫困残疾人一直是贫困人口中贫困程度最深、脱贫难度最大、返贫率最高的特殊困难群体。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全市残联组织始终把残疾人脱贫责任抓在手中、扛在肩上、落实到行动中,主动融入脱贫攻坚主战场,帮助全市建档立卡残疾人全部如期脱贫。市残联两次被评为脱贫攻坚鹰城榜样,获2020年河南省社会扶贫先进集体称号。
健全完善残疾人脱贫攻坚顶层设计。平顶山市先后制定出台了《平顶山市残疾人脱贫攻坚行动计划(2016-2020年)》《全市残联系统脱贫攻坚百日会战实施方案》等扶残、助残、惠残政策。
精准掌握贫困残疾人基本情况。市残联组织人员对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进行入户走访,开展残疾人需求状况调查,完善了市、县、乡3级贫困残疾人档案,夯实了贫困残疾人脱贫攻坚工作的基础。对符合条件的残疾人,详细讲解惠残政策、办理流程和需要提供的材料,主动帮助其完善申报资料,努力推动各项惠残政策落到实处。
全面落实残疾人脱贫政策。平顶山市持续完善重度残疾人医疗保障,将符合条件的贫困残疾人按规定纳入城乡医疗救助范围,落实资助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政策,实现基本医疗保险全覆盖。对符合住房保障条件的残疾人家庭给予优先倾斜照顾,累计发放补助资金1864.21万元;完成农村贫困残疾人家庭存量危房改造1382户,改造率100%;完成1.05万户贫困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
多措并举帮助残疾人持续增收。平顶山市各级残联组织坚持提高残疾人技能,加大农村残疾人实用技术培训工作力度,组织实施农村贫困残疾人产业扶持项目,助力残疾人脱贫取得实效。另外,全市残联组织还投入资金105万元,建成各级残疾人扶贫示范基地13个,安置困难残疾人就业294人,辐射带动333名残疾人就业增收、实现脱贫。
用心用情优化服务 让残疾人生活更有尊严
呵护残疾人的权利与尊严,让残疾人平等地参与和融入社会,不仅能让残疾人的生活、工作更美好,也体现着城市的温度、生机与活力。平顶山市残疾人运动员王雅洁对此有着切身感受。
王雅洁15岁时遇车祸致左腿截肢,市残联发现她是个游泳的好苗子,对她进行了重点培养。2018年10月,她在第七届省残疾人运动会中获得3枚金牌。2020年,市残联残疾人辅助器具服务中心与澳门霍英东基金会联合开展残疾人假肢捐赠项目,为王雅洁等47位下肢残疾人适配了免费假肢。平顶山市为残疾人适配的基本辅助器具包括轮椅、助行器、腋拐、手杖、沐浴凳、坐便椅、盲杖、站立架、坐姿椅、语音盲表等20余种。
康复是生命的重建,是残疾人最迫切的需求。平顶山市将残疾人康复服务纳入基本公共服务规划和“健康鹰城”战略,将“实施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列入重点民生实事。全市残联系统通过实施一批重点康复工程和救助项目,不断扩大残疾人康复服务覆盖面,共投入资金9479.906万元,使12.53万人次残疾人享受到不同程度的康复服务。
为进一步强化残疾儿童救助服务保障,市残联联合市财政局制定了《平顶山市残疾儿童救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联合市卫健委出台了《残疾儿童救助诊断与评估服务规范》,从制度上保障救助资金支付和救助诊断评估的程序化、规范化建设。
无障碍环境是城市文明的重要表现,是体现城市“温度”的重要标尺。平顶山市高度重视无障碍环境建设,市区新建公共建筑无障碍设施建设率达100%;大型商业场所、医院、学校等无障碍设施标准化改造率达71.5%;道路交叉路口、单位出入口及人行横道等处的缘石坡道设置率达100%;市区共有公厕203座,无障碍设施设置率达100%。
残疾人事业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心支持。平顶山市通过“全国助残日”“国际残疾人日”等特定残疾人节日,广泛宣传残疾人事业;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大力宣传平顶山市残疾人事业重点工作、重要活动和重大典型事件,营造扶残助残的良好氛围。
尊严需要自立自强来支撑,市残联注重强化榜样激励,2019年选树的全市自强榜样10名、助残榜样10名,受到市四大班子领导的接见。2020年,平顶山市多个集体和个人受到省残联表彰,其中助残先进集体1个、残疾人之家2个、全省自强模范2名、助残先进个人2名、残联系统先进个人2名。
助力求学求职道路 鼓励残疾人追逐梦想
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7月28日在河北省唐山市考察时说:“健全人可以活出精彩的人生,残疾人也可以活出精彩的人生。我们每个人都要珍惜生命、追求健康,努力创造无愧于时代的精彩人生。”
郏县人民医院肿瘤科医生孟超龙就是一名活出自己精彩人生的残疾人。
孟超龙从小患有特发性脊柱侧弯,对病痛有着切肤之感,立志长大后要成为一名医生。他的求学之路比普通人更加艰难曲折,但他依靠自己的坚强和众人的帮助,用常人难以想象的毅力朝着梦想奔跑。顺利考入新乡医学院三全学院临床医学专业后,市残联每年资助他3000元的残疾人大学生资助金,并在他2018年考取郑州大学硕士研究生时给予他入学资助8000元,在读研期间每年资助他3000元。
平顶山市出台了《平顶山市资助贫困残疾人大学生就学及奖励残疾人大学生办法》,对当年考取高等院校的残疾学生给予3000元至8000元的奖励,累计投入资金221.6万元,为816人次残疾家庭学生接受高等教育提供资助,为全市5所高校残疾学生就近提供辅具适配、维修等服务。
为更好地保障残疾人受教育的权利,提高残疾人教育水平,平顶山市完善以普通学校随班就读为主体,以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以送教上门和远程教育为补充的特教模式,全面推进融合教育,适龄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95.5%。落实残疾儿童接受普惠性学前教育资助政策,投入资金113.4万元,为348名残疾儿童接受学前教育提供资助。
每个人都有追逐梦想的权利,平顶山市通过促进残疾人就业,帮助越来越多的残疾人融入社会、追逐梦想,成就一番事业、实现人生价值。
鲁山县下汤镇老街村村民齐胜广身残志不残,通过制作麦秸画成功致富,还创办技能培训学校,帮助更多残疾人成就人生梦想。
齐胜广两岁时不幸患上了脊髓灰质炎,造成身体残疾。2014年,他在残联举办的麦秆画培训班上学习了麦秆画的制作技艺,通过认真学习、刻苦钻研,他的制作技艺不断提升,被评为“鲁山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麦秆画)代表性传承人”。2021年10月,齐胜广创立了鲁山县胜广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并被认定为市残联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基地。目前已培训残疾人学员数百人,这些学员中的一部分已成功创业。
为扶持残疾人就业创业,市残联强化与人社、财政、乡村振兴等部门的有效衔接,充分利用企业、社会培训和评价机构等各方资源,持续加大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力度,开展盲人保健按摩、电子商务、手工编织、农村实用技术等培训,提高了残疾人就业创业能力。
五年来,全市新增残疾人就业1.2万人,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3067人次。越来越多残疾人通过按比例就业、集中就业、灵活就业和自主创业等形式,实现了就业增收。
发展体育文化事业 展示残疾人别样风采
残疾人体育不仅展示运动员的竞赛过程和成绩,更向世人展示残疾人顽强的意志和不屈的品格,让残疾人更好融入生活和社会,激发残疾人对生活的信心与斗志。越来越多的残疾人选择了体育运动,用在赛场上奋力搏击的方式,唱响生命最强音——
2021年8月30日,平顶山市残疾人运动员王金刚在东京残奥会50米蝶泳S6决赛中,以30.81秒的成绩夺得金牌。这是我国运动健儿在东京残奥会夺得的第50枚金牌,也是我省运动员在本届残奥会上获得的首枚金牌。
王金刚从事残疾人体育事业是受平顶山市残疾人运动员许庆的影响。被称为残奥“十金王”的许庆6岁时因一次意外车祸失去双臂,在市残联和省残联的培养下,他靠着天赋和汗水成长为中国残奥会历史上夺金最多的游泳运动员。
近年来,平顶山市培养了一大批像许庆、王金刚这样的残疾人运动员。全市建立17个残疾人体育训练基地,储备残疾人体育人才近千人,残疾人运动员整体成绩长期位居全省前列,为省、市赢得了荣誉。
在赛场上,残疾人运动员顽强拼搏、奋勇争先。在赛场外,残疾人同样拥有出彩舞台。近五年来,市残联以满足残疾人精神文化需求为目标,组织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活动,不断扩大体育文化服务的覆盖面,带动更多残疾人走出家门、融入社会。
平顶山市建立了14个残疾人自强健身示范点,分级培训360名残疾人体育健身指导员,为190名重度残疾人提供康复体育关爱家庭服务。市残联被中国残联、国家体育总局评为“全国残疾人体育先进单位”。
市残联成立残疾人艺术团,举办残疾人摄影展、书画展、才艺展等,建立了89个残疾人爱心书屋,定期开展残疾人文化活动周活动,送文化进社区(村),不断丰富残疾人文化生活。
深化改革持续创新 促进残疾人事业上台阶
“我的新残疾证收到了,多亏了你们的远程指导和‘跨省通办’好政策。”远在广东省惠州市打工的郭广欣给宝丰县残联打来感谢电话说。郭广欣是宝丰县肖旗乡裴里村人,残疾证即将到期。但是,从打工地往返家乡的路程近3000公里,如何换证成了他的烦心事。
宝丰县残联工作人员接到他的电话后,第一时间与惠州市博罗县残联对接,为他异地办理了换证业务。
近年来,平顶山市进一步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参与、残疾人组织充分发挥作用的残疾人事业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形成了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合力推进、主动作为的良好工作格局。各级人大、政协开展残疾人事业领域执法检查和视察调研工作,推动残疾人保障法及实施办法等法规政策全面贯彻实施。加大对残疾人事业财政投入力度,为残疾人事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完善各级残联组织,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让残疾人感受到“残联就在你身边”。配齐配强乡、村两级残疾人专职委员,配备率100%。残疾人专职委员工作补贴纳入财政预算。每年举办残疾人基层工作者培训班,专职委员培训率、合格率均达100%。完善全市残联信息化工作平台,建设基层残联组织网络地图,3200名基层残疾人工作者实现网上管理。
全市残联系统着力加强党的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持续扛稳抓牢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持续开展机关干部“走进基层、转变作风、改进工作”活动,选树先进典型,“感动鹰城”2021年度人物10人中有2人出自市残联;市残联在全市“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3个100”先进典型3个项目中均获殊荣。在各残疾人专门协会中设置党建指导员,用党的创新理论引领广大残疾人,团结带领残疾人学思想、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
这五年,硕果累累!一项项改革创新的举措、一次次务实惠民的行动,带来一个个日新月异的变化。
向未来,无限可期!中国梦,是民族梦、国家梦,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梦,也是每一个残疾人朋友的梦。
以梦为马,不负韶华!全市残联系统将坚持弱有所扶,以巩固拓展残疾人脱贫攻坚成果、保障残疾人基本民生、改善残疾人生活品质、促进残疾人全面发展和共同富裕为主线,以不断满足残疾人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推动残疾人事业向着现代化迈进,让残疾人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平顶山市人民政府2023-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