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热线:

微信

小程序

公众号

类别:小康建设学习案例

提出单位:**省**市残联

题目:残疾人联合会脱贫攻坚工作经验

资料提供时间:2022-05-29

目录

更多

温县残联这套扶贫“组合拳”,打得精彩! 文章下载

温县残联这套扶贫“组合拳”,打得精彩!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为了让广大残疾人也能共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丰硕成果,近年来,温县残联围绕贫困残疾人脱贫攻坚,主动作为,履行行业扶贫责任,聚焦破解残疾人脱贫攻坚难关难题。坚持深入实际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为核心,以稳步脱贫为根本,在精准掌握贫困残疾人信息、狠抓政策的落实落细、为残疾人办实事、提供个性化服务等关键环节上聚焦发力,通过一系列“组合拳”,高质量开展全县贫困残疾人脱贫攻坚工作。

创新机制,保障政策落实全覆盖

小挂历,大政策

将挂历和残疾人扶贫政策相结合,是县残联创新工作机制的一种体现,也是心系残疾群众、用心工作的一种方式。

“我年年都在残联领挂历,新年新盼头,新年新政策。”领到这份“特殊挂历”的残疾人都笑得合不拢嘴。

为方便残疾人了解温县残疾人政策,及时申报享受各类待遇。县残联别出心裁,将党的方针政策印制成挂历,免费为残疾人发放,让残疾人不出家门、不打电话就能了解党的好政策,同时也为新的一年增添一点新的彩头。县残联三年来共印政策挂历4.5万余份,在春节前发放到全县1.5万余名残疾人手中。

小课堂,大理论

做好脱贫攻坚政策宣传,是凝聚群众脱贫动力的关键,也是赢得群众理解和支持最有效的办法。县残联按照县扶贫办的要求,抽调业务骨干张洁加入全县扶贫政策宣讲团。分批次对全县11个乡镇(街道)的帮扶责任人及乡村干部进行政策宣讲,分别采取走村入户、面对面交流等方式,用老百姓喜闻乐见、能听懂、易于接受的方式反复宣传、反复解读。累计宣讲15余场次,进一步促进了残疾人扶贫政策的宣传落实。

通过现场交流互动,张洁对群众提出的问题及时进行解答,力争让群众清楚每一项政策、明白每一个关注点、搞懂每一个问题,做到扶贫政策知识“进村入户入脑”。

“听了宣讲,我对残疾人教育、康复、社会保障、就业、培训等扶贫政策有了更多的了解,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们再不能等、靠、要了,一定要借着党和国家政策的东风,多靠自己的努力彻底脱贫。”东周村贫困户说。

小举动,大情怀

“大娘,你放心在家里等,我们现在马上就去”挂了电话,县残联工作人员一行带鉴定医生,到家中为其评定、办理残疾人证。

黄庄镇东留村崔逢宣,因为腿脚残疾,又加上年龄大,行动十分不便,县残联得知这一情况后主动为其提供上门办证服务。县残联始终以让干部多走一些路,让群众少跑一些腿的方式,努力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为残疾人提供了最贴心、最便捷的服务,解决了特殊困难残疾人办证难的实际问题。三年来,共新办、变更、换证1556人次,其中贫困残疾人102人,上门办证32次410人。

心系群众,为残疾人办实事

深入走访,摸底调查。对全县残疾人进行挨家挨户走访调研,对残疾人基本信息进行核对、更新。根据每个残疾人的不同特点,针对其因残丧失的功能结合其生产生活的环境和不同的辅助器具的功能进行适配,对疑似残疾人办证、辅具需求、无障碍改造开展需求调查,对排查出的问题及时跟进落实,确保贫困残疾人政策得到及时兑现。

“感谢党和政府的关心,让我出入更加方便”收到辅助器具的残疾人个个都显得兴奋不已,纷纷表示一定会珍惜生活、热爱生活。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共为1455名贫困残疾人配备轮椅、拐杖、助行器、助听器等辅具。

让爱无“碍”

赵堡镇陈沟村的王娟家现在是焕然一新,只见在几平方的卫生间内,马桶、淋浴器等各类卫浴设施一应齐全,加上地面、墙面都张贴着瓷砖,吊顶也安装到位,另外还特别安装了适合残障人群使用的的专用扶手。

“残联对我们残疾人群体很关心,因为腿脚不便,卫生间安装了扶手之后上洗手间也变得安全了许多,原来冬天还要去外面洗澡,每次都要花费20来元,现在这些钱都能省下来了,真的很感谢残联为我家里进行改造。”肢体残疾人王娟感激地说。

这只是无障碍改造工程的一个缩影。三年来,县残联共投入资金265余万元,为1055户重度残疾户实施了无障碍改造,有的残疾人家庭的卫生间安装了方便残疾人使用的坐便器,卫生间地面进行地面防滑改造;沐浴室安排L型扶手,配送沐浴椅;马桶旁适宜高度安装的扶手,手一撑就可以轻松站起或坐下,更安全、便捷……

他们的生活环境改善了,生活质量提升了,原有狭小的生活空间拓展了,提高残疾人的自主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减轻其家庭成员的负担和压力,为残疾人解难事、办实事、做好事,进一步增强了残疾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关心关爱,提供个性化服务

意外伤害险,为健康保驾护航

残疾人在日常生活、工作、学习和参与社会活动中比健全人更容易发生意外伤害,从而给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让本来不宽裕的家庭雪上加霜。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县残联为全县残疾人购买一份意外伤害保险,提高了残疾人抵御意外伤害风险的能力,改善残疾人生活状况提供了保障。

三年来,累计投入资金75.516万元,为12586人次购买了困难残疾人意外伤害保险,给全县残疾人日常生产、生活撑起一把“保护伞”,共获得理赔194位60余万元,缓解了家庭经济压力。

集中医养,让扶贫更有温情

在温县医养中心,重度肢残人员姬金山发自肺腑地说:“来到医养中心,俺吃得好、穿得好、住得好、心情好,感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

“原来在家,我和弟弟靠年迈的母亲照顾生活起居。这几年虽说有国家政策帮扶,吃喝都不愁,但是已90岁的母亲已无力照顾我们兄弟俩”姬金山说,他家4口人,他和弟弟都是重度肢体残疾人,女儿正在上学,家中靠国家的各项救助维持生计。在残联工作人员的介绍下,他和弟弟入住县医养中心。

托养一个人,受益一家人。温县的建档立卡贫困户重度残疾人集中医养工作让姬金山家卸下了“包袱”,看到了希望。

在脱贫攻坚战场上,重残、重病及患有精神障碍者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是最难啃的“硬骨头”,是急需攻克的最后堡垒。县残联依托现有的养老机构、乡镇卫生院和精神病医院资源优势,探索建档立卡贫困户重度残疾人“医养一体”工作模式,集中医养对应区域内的贫困家庭失能失智重度残疾人。许多像姬金山家一样的贫困重度残疾人家庭,享受到了集中医养的政策“红利”。达到了“托养一人,幸福一生,解放一家,平安一方”的社会效果,努力做到在脱贫道路上不落下一人。

近年来共投入资金20余万元,共138名贫困重度残疾人入住医养中心,筹措资金9万元,为6个医养中心配备康复、娱乐器材。

关爱残疾儿童,用心托起折翼天使

每一个孤残、智障儿童都是一个折翼的天使,他们更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广泛关注、关爱和关心。为了让这些孩子真切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和人间的关爱之情,县残联积极落实儿童救助政策,促进残疾儿童康复减轻残疾儿童家庭负担。

坚持康复训练对于很多残疾儿童来说,是恢复身体某一部分功能的唯一机会,但由于缺乏专业指导和及时正确训练的机会,很多残疾儿童错过了矫正治疗的“黄金时间”。

县残联先后为262名残疾儿童实施救助,每人每年16000元,共投入资金419.2万元,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5人。通过有效的康复训练减轻了社会和家庭的负担,收到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群众的好评。

温县党政门户网站2022-1-22

 

 

助残脱贫 决胜小康 ——城区残联多措并举帮扶残疾人脱贫摘帽 文章下载

助残脱贫 决胜小康 ——城区残联多措并举帮扶残疾人脱贫摘帽

2020年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战决胜之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重要指示精神的最关键一年。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贫困残疾人一直是脱贫攻坚战中最难啃的“硬骨头”,助残脱贫、决胜小康,成为城区残联今年的首要工作目标。城区残联通过多措并举、精准施策致力加快推进残疾人脱贫攻坚,努力实现残疾人共奔小康目标。

扶贫基地产业辐射带动残疾人自力更生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为了让扶贫事业实现可持续发展,让贫困残疾人获得生产劳动的技能,残联通过建立起两个阳光助残扶贫基地,既为贫困残疾人提供生产资料支持,又提供全面的培训技术指导,为残疾人产业发展注入源源不竭的动力。考虑到残疾人身体不便的特殊情况,选择发展产业要满足残疾人的劳动能力适应的需求,也要实现见效快、收益高的预期,残联近年来实地走访考察了多种农业发展项目,于2013年在那楼镇建立起自治区级阳光助残扶贫基地,扶持残疾人种桑养蚕。该基地为贫困残疾人免费提供蚕种、小蚕、蚕药,并定时上门提供技术指导,确保残疾人养蚕产出率高,为他们实现脱贫致富保驾护航。该基地每年为200余人次的贫困残疾人对象发放十批次总计约一千多匾蚕种,平均每匾蚕种可增收七千元左右,年纯收入可超两万元,为贫困残疾人带来可观的经济收入,扶贫成效显著。

“党员扶残·温暖同行”帮扶残疾人发展生产

为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带头作用,城区每年都开展“党员扶残·温暖同行”帮扶工作,每年帮扶100户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家庭成员发展生产,助力加快脱贫摘帽步伐。通过实施该项目给有劳动致富愿望的贫困残疾人户提供相应的帮扶,如信息技术帮扶和1000元的资金帮扶等,帮扶干部也会定期下户了解和指导他们更好、更快、更稳定地发展项目。扶持项目主要分为养殖和种植两大类,类型丰富,包括养鸡、养鸭、养牛、养蚕等,种植水稻、花生、甘庶、柑果等。每个受扶持对象户每年可增收1000元到5000元不等,进一步提升了贫困残疾人自我造血能力。

阳光家园托养计划帮助残疾人家庭减轻负担

多年来,为给予在就业年龄段且无劳动行为能力、生活需要照料的残疾人特殊群体更多的关爱帮助,城区残联每年实施“阳光家园”计划项目,该项目旨在为就业年龄段(16—59 周岁)生活困难的智力、精神残疾人和一、二级肢体重度残疾人提供居家托养或机构托养服务。居家托养主要针对无自理能力、家庭有照料条件、适合在家庭托养的智力精神和重度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城区残联通过转账方式对其发放1500元/年的生活补助资金。机构托养则有寄宿制托养和日间照料两种,通过康复机构、社会组织等可以提供托养服务的机构为残疾人提供康复、训练、护理等上门服务。今年,城区“阳光家园”计划项目总任务数为225户,其中205户为居家托养,20户为机构托养。通过实行托养项目,有效减轻残疾人家庭生活照料开支负担,保障其基本生活水平,助推脱贫摘帽进程。

无障碍改造提升残疾人家庭生活环境改善新风貌

为改善贫困残疾人生活状况,提高残疾人生活品质,解决残疾人日常生活障碍困难,今年城区残联继续为40户贫困残疾人家庭实施无障碍改造,户均补助4000元,以解决残疾人洗澡、上厕所、做饭、户内活动和出行等日常生活困难,满足他们生活和出行的基本需求。无障碍改造实际上是残联对影响到残疾人日常生活行动中的障碍进行解决改善,如铺设入室坡道、蹲厕改坐厕、降低厨房灶台、安装扶手等。在实现全面小康进程中,只有广大残疾人真正实现了基本生活无障碍,增强了生活幸福感,才是真正的全面小康社会。

补贴福利政策解决残疾人基本生活保障

残疾人补贴政策是残疾人广泛享有的基本福利制度,全面贯彻落实残疾人应享受的福利政策,助推贫困残疾人脱贫摘帽。一是残疾人“两项补贴”政策。城区对具有本城区户籍,且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的一、二级重度残疾人以及享受低保的三、四级残疾人给予补贴,目前补贴标准为每月80元/人。据城区民政局统计,截至7月,全城区共有2939名残疾人享受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3474名残疾人享受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二是资助持证残疾人参加城乡医疗保险。为让残疾人享受到更多社会福利,减轻残疾人生活保障负担,城区政府每年把所有持证残疾人全部纳入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对象并为其代缴当年的居民医保费用,为无力参保的贫困残疾人家庭提供了医疗保障。今年城区残联将2019年11月30日以前办证的残疾人作为资助对象,共为4470名农业户籍和362名非农业户籍残疾人每人代缴250元城区居民医疗保险补助金,总计投入120.8万元。

多举措助推残疾人脱贫攻坚持续发力

为推进城区贫困残疾人脱贫摘帽进程,残联在残疾人扶贫方面还有众多举措,如举办农村残疾人实用技术培训班,邀请资深技术员或者创业成功人士为65名参加培训班的残疾人授课,通过多媒体图文并茂以及实地参观考察基地的方式向残疾人传授可行的种养知识与技术,提升残疾人种养致富能力;多次组织评残医师下乡入户为400多名疑似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评残办证,确保其能够纳入享受应有的残疾人福利政策,增强其脱贫摘帽能力;支持10名残疾人自主创业并每人补助5000元创业资金,为6名贫困残疾人发放小额贷款利息补贴等等多措并举为打赢残疾人脱贫攻坚战而持续发

残联不忘初心,牢记服务宗旨,扎实贯彻落实残疾人各项惠残政策,坚持以人为本,精心服务残疾人,竭力推进我城区残疾人脱贫摘帽,决胜小康,共迎美好生活!

城区残联2020-10-19

 

 

用特殊措施帮扶特殊人群——郴州巩固拓展残疾人脱贫攻坚成果的思考 文章下载

用特殊措施帮扶特殊人群——郴州巩固拓展残疾人脱贫攻坚成果的思考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2020年郴州脱贫攻坚顺利收官标志着乡村振兴新发展阶段到来。如何巩固拓展残疾人脱贫攻坚成果,维护残疾人权益保障,不断促进残疾人全面发展和共同富裕,是当前各级党委、政府亟须解决的重大课题。

郴州是湖南的南大门,素有“八山一水半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之称,总人口466.7万,现有残疾人33.5万,持证残疾人15.23万,其中重度残疾人占48.68%,轻度残疾人51.32%。“十三五”时期,在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4.24万贫困残疾人脱贫摘帽,3.47万持证残疾人享受最低生活保障,4516名残疾人纳入特困供养,惠残助残各项指标全面超额完成且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成为全国残疾人工作示范市和无障碍环境建设示范市,有力助推了脱贫攻坚决战胜利和小康建成进程。

但是由于基础差、底子薄,人数众多,特性突出,残疾人工作依然存在诸多掣肘,与发达地区相比更是难望其项背,主要表现在:大多残疾人分布在老、少、边、穷地区,返贫致贫风险高,相当数量的低收入残疾人家庭生活还相对比较困难;残疾人社会保障水平较低;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仍有许多短板;农村和基层残疾人服务能力薄弱;残疾人口老龄化、一家多残、老残一体等问题较为突出;残疾人整体生活质量和水平低于健全人等等。

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错综复杂,除了残疾人自身先天因素之外,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障碍。一是认识障碍。对残疾人群体重视不够,导致就学就业创业等方面机会不均,残疾人的潜能得不到充分发挥;对残疾人事业研究不深,缺乏科学系统的规划和切实管用的措施;对残联组织认识不足,认为残联是残疾人的“娘家”,“有事找残联”成为一些部门单位的思维定势,缺乏协同作战的行动自觉。二是体制障碍。市县两级残联编制普遍不足,力量薄弱,疲于应付,县市区之间发展不平衡问题突出,乡村两级基层组织不健全,残疾人工作上热下冷、内热外冷、城市热乡村冷的问题不同程度存在。三是政策障碍。政府投入不足,救助标准不高,救助面狭窄,残保金征缴困难,未做到应收尽收,以2020年为例,郴州市本级征收残保金仅2000余万,县市区多的600多万,少的不到200万,相较残疾人产业帮扶和康复托养教育所需资金杯水车薪,对重度残疾人特别是智力、精神残疾人的帮扶缺乏行之有效的措施。

当前,郴州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实现“十四五”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必须坚定不移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残疾人事业与落实省委“三高四新”战略,市委建设“一极六区”有效衔接,精准施策,共建共享。

一、要用特惠政策来保障。

残疾人是一个特殊困难群体,需要特别关注,特别关心。一是持之以恒“扶”。继续落实“两不愁三保障”政策和“四不摘”要求,织密、扎牢残疾人社会保障网,健全残疾人相对贫困的长效帮扶机制,将一户多残、老残一体、以老养残、病残一体等贫困边缘户、支出型贫困残疾人家庭纳入相对贫困扶助保障体系。采取“提标”“扩面”等措施,持续解决农村低收入残疾人家庭困难问题。做好易地搬迁残疾人后续帮扶工作。二是加大力度“助”。优先为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和残疾人家庭提供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和最低生活保障。提高医疗救助水平,强化医疗救助与医疗保险、大病保险的互补衔接,减轻贫困残疾人医疗费用的个人负担。提高残疾人社会保险覆盖范围和待遇水平。落实政府为残疾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基本养老保险代缴扶助政策和残疾人个体工商户、安置残疾人就业单位保险补贴等政策,帮助残疾人实现“应保尽保”。三是千方百计“保”。支持就业残疾人依法参加失业保险,对失业残疾人及时发放失业保险金、失业补助金和临时生活补助。鼓励残疾人参加意外伤害、补充养老、补充医疗等商业保险。对困难残疾人家庭种植养殖项目给予农业保险保费补贴。四是完善制度“补”。全面落实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并逐年提高补贴标准。建立残疾人基本型辅助器具补贴制度,落实低收入残疾人家庭生活用水、电、气、暖优惠补贴政策。保障残疾人基本住房安全便利。完善残疾人就业创业政策。建立就业保障金制度,保障残疾人就业培训、补贴奖励、就业服务等各项支出。按规定对残疾人给予自主就业创业、实习见习实训等补贴,对招录残疾人的用人单位给予岗位补贴、社会保险、职业培训、设施设备购置改造、职业技能鉴定等补贴,对辅助性就业机构和公益性岗位安排残疾人就业的用人单位按实际安排人数给予补贴,对残疾人职业技能人才和超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的用人单位给予奖励。

郴州市委书记刘志仁出席第31次“全国助残日”系列活动

二、要用特色产业来支撑。

一是要因人施策抓产业。根据残疾类别、文化素养、职业技能、个性特点等进行综合分析,精准对接,构建涵盖“人力开发—就业指导—供需对接—就业维护”全链条的残疾人就业服务体系。大力实施技术含量低、风险低和易操作的手工业、电子产品、旅游业等产业开发。引导残疾人电商创业,打造残疾人“互联网+”电商创业模式,通过项目扶持、孵化基地、平台助推、跟踪服务等方式实现残疾人电商就业创业。加强残疾人就业促进政策与社会保障政策衔接,确保就业残疾人享有低保渐退、收入扣减、个税减免等政策。落实残疾人集中就业单位税费优惠、政府优先采购等扶持政策。支持社会企业等非营利性残疾人集中就业机构持续发展。在经营场地、设施设备、社会保险、金融信贷等方面扶持残疾人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加大辅助性就业机构支持保障力度,组织就业困难的智力、精神和重度肢体残疾人就近就便从事生产劳动。二是要因地制宜兴产业。针对郴州山多地广,农村残疾人占90%以上且分散居住的实际,坚持质量第一、效果优先的原则,充分利用当地气候、土地、温光、区域、传统等优势,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宜加则加,大力发展粮食、蔬菜、瓜果、药材、茶叶、家禽、蜜蜂养殖等特色种养业。把残疾人产业发展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合理规划,有序开发,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源为依托,以挖掘残疾人潜能为动力,按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等方式,规模发展资源型特色产业和示范基地建设,促进残疾人充分就业,发展生产,增加收益。三要因势利导扶产业。将残疾人自主创业企业尤其是在解决残疾人就业上发挥重要作用的规模企业,纳入重点扶持范围,在税费征收、银行贷款、土地征用、市场营销等方面予以斜倾。目前要持续做大做强宜章吉兴纸业、湖南慧慧电子有限公司、郴州瑞丰电子厂、万容金属加工有限公司、临武诚信鞋业和嘉禾远大混泥土有限公司等企业,进一步拉长企业链,拓展残疾人就业空间。不断加强技术技能培训,有效提升残疾人自我发展、自我创新和就业创业能力。

三、要用特优服务来提升。

一是持续深入开展“春雨行动”。创新评残方法,优化办证服务,切实解决好评残难、评残贵、评残慢的问题,全面推广由分散到集中、由县外到县内、由开门到上门、由复杂到简单、由粗放到规范的“一站式”集中上门评残办法,以畅通办事绿色通道,节省办事成本,提高办事效率。二是实施精准康复服务行动。健全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康复医院(康复医疗中心)、基本医疗卫生机构三级康复医疗服务体系。完善全面康复业务布局,充实职业康复、社会康复、心理康复等服务功能。加强残疾人康复机构建设,吸引国有资本、民间资本参与普惠性康复服务供给。三是继续实施“阳光家园”计划。完善残疾人托养服务体系和补贴制度,将低收入家庭重度残疾人照护纳入基本公共服务项目,积极发展残疾人服务类社会救助。加强残疾人辅助器具适配服务,建立残疾人基本型辅助器具适配补贴制度。完善辅助器具适配服务网络,应用大数据、互联网等手段,提高辅助器具品质化、精细化、个性化、专业化服务能力和便利化服务水平。四是切实抓好教育扶残助学。稳步落实从学前到研究生教育全覆盖的扶残助学政策,加快发展医教、康教结合的残疾儿女学前教育,巩固提升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着力发展以职业教育为重点的残疾人高中阶段教育,确保完成义务教育,大力推进残疾人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对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企业免征残疾人就业保障金,落实“金融+财政+土地+信用”的综合激励机制。完善特殊教育保障机制,根据残疾学生规模、类型、分布等情况,因地制宜合理配置特殊教育资源,加强特殊教育学校规范化和师资队伍建设。五是打造郴州无障碍环境建设品牌。将无障碍环境建设纳入巩文巩卫、绩效考评的考核内容,以莽山无障碍旅游景区建设为引领,推动无障碍城市、单位、社区、村镇、景区创建,加快与残疾人生活密切相关的城市道路、公共交通、居住小区、旅游景区和公共服务设施的无障碍建设和改造,构筑残疾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绿色通道。

宜章县一六镇开展“春雨行动”为残疾人上门评残活动现场

四、要用特别方法来统筹。

一要统筹城乡发展。结合城乡一体化和乡村振兴战略,加快补齐农村残疾人医疗、康复、托养、照护、教育、社会保障和残疾预约等短板。强化县域残疾人综合服务能力,把乡镇建成服务农村残疾人的区域中心。城镇公共服务设施辐射带动乡村残疾人服务,引导鼓励城镇优质残疾人服务资源向农村延伸。二要统筹区域发展。在大力推动苏仙、北湖、资兴、桂阳等区域经济发展的同时,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偏远山区和边缘地区残疾人事业的财政投入力度和公共资源配置力度,发挥地方、区域优势创新残疾人保障和发展。坚持点面结合、分类施策、重点突出、优势互补的原则,找准发展和服务残疾人事业的切入点,在资金、项目、技术分配等方面重点向桂东、汝城、安仁、宜章等相对贫困地区倾斜。大力发展红色经济,传承红色基因,挖掘红色资源,推动以汝城沙洲、桂东沙田、宜章湘南暴动起义纪念馆、永兴黄克诚故居等为重点的景点景区的开发利用,让当地残疾人朋友在家门口就近就便就业增收。深入开发绿色资源,持续发展资兴东江湖景区、苏仙飞天山景区、宜章莽山景区、汝城九龙江、桂东八面山和临武通天山等景区建设,推进绿色经济可持续发展和永续利用,为残疾人发展资源型产业提供便利和实惠。着眼粤港澳大湾区和珠三角经济圈,大力发展高山无公害农产品和生猪、肉牛等特色产业,扶持壮大规模农业龙头企业,有效带动农村和基层残疾人拓宽增收致富渠道。三要统筹个体发展。根据郴州残疾人重度与轻度约各占一半,残疾类型复杂,智障精神多重残疾比例高的特点,在政策保障上,建立稳定并逐年增长的经费保障机制,力求普惠多惠,提标扩面。在帮扶方式上不搞“一刀切”,因人而异,分类施策,对丧失劳动能力的残疾人要通过政府救助、社会支助和专门扶助等方式进行帮扶,对具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要重在扶志扶智,坚持开发式帮扶,让他们稳岗就业,创新创业,发展产业,不断增强获得感和幸福感。

郴州市庆祝第31次“全国助残日”系列活动现场

五、要用特效机制来落实。

一要加强组织建设。实现县乡残联和村社区残协全覆盖,构建县(市区)、乡(镇)、村(社区)三级联动互补的基层残疾人服务网络,选优配强残联残协班子和队伍,明确职责,统筹资源,为残疾人实施精准化服务提供组织保障。二要完善服务机构。市级要抓好康复中心运营和管理,每个县市区要建成1至2个残疾人康复中心和托养中心,在乡镇(街道)普遍建立“阳光家园”“残疾人之家”等综合服务机构,在村(社区)建立重度和困难残疾人包保联系制度,让助残扶残的触角向农村和基层纵深延伸,从机制上杜绝残疾人服务盲区。三要凝聚工作合力。政府残工委要牵头抓总、协调各方,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研究解决残疾人工作的困难问题,切实督促残疾人工作任务落地见效。成员单位要将残疾人工作列入本单位工作的重要内容,同谋划、同研究、同部署、同落实,做到责任不挂空、配合不设障、任务不推诿。各级残联要履职尽责,担当作为,改进作风,优化服务,深入基层主动为残疾人解决急难愁盼的问题。要动员志愿者协会和社会各界特别是经济能人、爱心企业家,在安排残疾人就业、帮扶残疾人创业中甘于奉献,多为残疾人办好事、解难题。要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和“全国助残日”契机,突出“为民办实事”主题,纵深推进“爱心助残·携手同行”,认真落实“四个一”助残计划,激发全市上下关心、支持、帮扶残疾人的强大合力。

郴州市委常委2022-3-19

 

 

邹城市残联多措并举持续巩固拓展残疾人脱贫攻坚成果 文章下载

邹城市残联多措并举持续巩固拓展残疾人脱贫攻坚成果

今年以来,市残联立足残疾人实际需求,聚焦残疾人“急难愁盼”问题,多措并举有序有力,走深 、走实 、走心推进残疾人康复、托养等帮扶政策落实,切实提升残疾人生活质量,持续巩固拓展残疾人脱贫攻坚成果。

继续深化残疾人“阳光家园”行动

积极开展了假肢装配服务。在前期完成集中取模的基础上,1月15日,市残联积极对接上海爱心企业,赶在春节前为82名残疾群众完成了免费假肢安装适配工作,价值80余万元。

实施送康上门和康托一体服务。根据残疾儿童康教融合试点建设要求,市财政列出了预算资金,保障送康复上门服务和“康复+托养”一体化服务。目前,市残联正在组织人员对有送康上门服务和康托一体服务需求的人员进行摸底排查。

实施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今年,为改善重度残疾人居家生活环境,解决其洗澡难、如厕难等生活不便问题,市残联计划投资130万元,为500余户重度残疾人家庭实施无障碍改造。目前,正在组织各镇街残联对有改造需求和符合改造条件人员进行摸排调查。

积极开展残疾人托养服务。2021年,市残联依托托养服务机构和市精神病防治院对157名智力、精神和重度肢体残疾人开展了集中托养服务。今年,我市将进一步加大残疾人托养服务力度,目前,市残联正在对有托养服务需求的残疾人进行摸排。同时,依托“如康家园”残疾人之家建设,积极为残疾人提供日间照料服务。

做好残疾人公益性岗位安置工作。今年,结合城乡公益性岗位扩容提质行动,市残联积极与人社部门协商,将残疾人作为公益性岗位的重点安置对象,并积极开发适合残疾人就业的公益性岗位。同时,在各镇街和村(社区)设置了助残服务公益岗位和残疾人之家公益性岗位,既能安置并优先安置残疾人就业,又增强了基层残疾人服务力量。目前,第一批公益岗安置人员正在招聘中。

大力推进“如康家园”残疾人之家建设

“如康家园”系山东省残疾人之家的建设品牌。2021年全市完成了5处残疾人之家建设,为16周岁以上智力、精神和重度肢体残疾人提供日间照料、社区康复、辅助性就业、志愿服务、生活技能训练等基本服务。2022年,该项目被列入政府为民办实事内容,年内将再建设11处残疾人之家,实现镇街全覆盖。指导有条件的社区完成2处残疾人之家建设。通过残疾人之家综合服务平台,既为残疾人就近就便提供各种服务,让残疾人从事辅助性就业,增强个人自理、自立能力,展现个人价值;也能为残疾人家庭解决残疾人无人照料的问题,解放其家庭劳动力,在助力巩固残疾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认真抓好残疾人康复工作

实施残疾儿童康复训练,指导市人民医院成立了残疾儿童康复中心,壮大了残疾儿童康复服务阵地,目前全市在训残疾儿童408人,预计年内可完成康复训练480人左右。

推进成人肢体残疾人康复,联合卫健部门,制定出台了《邹城市成人肢体残疾人精准康复救助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了救助范围、内容和标准,增加了社区康复服务方式。加强社区康复服务力度,大力推动残疾人家庭医生签约,在做好肢体残疾人社区康复的基础上,依托“如康家园”残疾人之家,进一步放大社区康复服务效能。

积极开展残疾人教育就业工作

完善了残疾人教育救助办法。今年,市残联会同市财政局、市教育和体育局制定出台了《邹城市残疾人教育救助办法》(邹残联字〔2022〕6号),对残疾学生和残疾人家庭学生教育救助申报流程进行规范和优化。3月初,学前至高中教育阶段的残疾学生及贫困残疾人家庭学生助学补贴的申报工作已经开始。7月份,市残联将及时启动残疾大学生励志助学项目,做好大中专残疾学生和贫困残疾人家庭子女的教育救助工作。开展残疾人技能培训工作。今年市残联将继续开展残疾人职业技能、电商技术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提升残疾人就业增收能力。近期,市残联计划举办全市盲人按摩技能培训,现正在进行培训班的报名工作。

优化残疾人证办理服务

残疾人证是残疾人享受各项惠残政策的重要凭证。为更加方便群众办理残疾人证,市残联近期印发了《关于进一步优化残疾人证办理业务流程暨启用残疾人证专用章的通知》(邹残联字〔2022〕5号),将残疾人证办理的新办证、挂失、变更、残损换新、发证等10项业务权限下放至各镇街办理,群众可以就近就便到镇街申领残疾人证,办理涉及残疾人证的相关业务。下放工作启动以后,有的残疾人从评残到领证只用了7天时间,服务效率大幅提升。

探索建设残疾人专题视听平台

市残联近期与广电网络部门进行了沟通联系,探索依托广电双向网络搭建残疾人智慧教育平台。通过该平台开展政策宣讲、残疾人康复教学、就业培训、线上业务办理等功能,为残疾人、残疾人家庭在线提供就业指导、康复训练指导、远程医疗、政策宣传等服务,更好地满足残疾人的服务需求,为打通服务残疾人“最后一公里”探索新路径。首批计划为400户贫困残疾人家庭安装。目前,市残联正在与广电部门就具体合作事项及费用标准问题进行协商。

残疾人是特殊困难群体,残疾人帮扶工作需要各级各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一步,市残联将立足职能作用,积极协调各有关部门,充分利用各级各部门惠残政策,整合各类资源,切实提升残疾人生活水平,改善其生活状况,提升其生活质量,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作出应有贡献。

邹城市残疾人联合会2022-03-17

 

 

脱贫攻坚 多措并举 确保全面小康残疾人一个不能少 文章下载

脱贫攻坚 多措并举 确保全面小康残疾人一个不能少

二道区残联紧紧围绕残疾人脱贫攻坚战的总体目标任务,聚焦兜底保障、教育就业、医疗救助、精准康复、家居无障碍等方面,量体裁衣,因户施策,实现精准扶贫。定期组织入户走访,随时掌握、回应残疾人最现实、最直接的利益问题,实现困难残疾人脱贫帮扶有一助一,不漏一人、不漏一户,有效有序推动各项残疾人扶贫政策落实到位。

沉下身子,直通残疾人服务最后一公里

区残联理事长带头,按科室落实帮扶责任,从各科室抽调工作人员,成立4个走访工作队暨帮扶工作组,对建档立卡范围内残疾人逐户走访,问需求、摸实情、送政策、送信息、送服务。每年至少入户走访2次,2019年入户走访更是达到了5次之多,2020年已经开展4次入户走访。

为每户建档立卡范围内残疾人家庭送去了脱贫攻坚政策宣传手册,内容清晰全面,简洁易懂。对工作人员入户访谈时间作了明确要求,每户不得少于20分钟,这20分钟,不仅保证了走访质量,更加接近了残联与残疾人之间的距离。要求每组每次入户必须做到“走、问、看、听”。“走”即确保每年入户走访至少2次,“问”即对两项补贴、低保待遇等兜底保障政策覆盖情及家庭耕地、残疾等级、子女就学、就业、收入、需求等情况逐项询问,“看”即在“问”的基础上,看房屋、看厨房、看门窗、看家居环境等,做到情况明、政策清,主动逐项对标扶贫政策,确保脱贫政策全落实,“听”即倾听残疾人各种诉求,属于残联职责范围的诉求马上办,不属于职责范围的也耐心解释,真心交流,出谋划策帮着想办法,不仅仅是在政策上保障贫困户,更在精神上送去温暖关怀,为实现稳步脱贫、切实打赢脱贫攻坚战夯实了基础。

精准帮扶,落实脱贫攻坚政策实实在在

在普惠制脱贫政策的落实上,区残联做到了按部就班,实实在在。

立足精准,全面实施康复服务,满足贫困残疾人个性化康复需求。按照精准康复、有一助一原则,为建档立卡残疾人配发轮椅车、拐杖、护理床、盲表、助行器、手杖等各类辅助器具及个人卫生护理用品共计200余件(套);每年重症贫困精神病患者春秋两季治疗药品保障69人(次),免费住院治疗9人(次),未发生一起肇事肇祸事件;实施康复服务进家庭项目13人,由专业康复医生入户提供每年36次康复按摩服务,最大限度防止或减轻重度残疾人因卧床等导致的次生疾病,减轻家庭医疗负担,提高残疾人生活质量。考虑到很多重度肢体残疾人长年卧床,对纸尿垫、纸尿裤的需求较大,区残联便把个人卫生护理用品纳入到康复服务帮扶范围,深受家属欢迎和好评。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康复服务率100%。

全面落实残疾人“两项补贴”、“三无一靠补贴”、“托养服务补贴”、“扶残助学补贴”政策,做到不漏一人、不漏一项,符合条件有一助一。实施贫困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项目51户,涉及地面平整、卫生间、台阶、厨房、门窗等无障碍改造。免费为建档立卡疑似残疾人入户评残,累计评残14人,为残疾人节省资金1700余元。

多措并举,实现脱贫攻坚因户施策、量体裁衣

在认真贯彻国家和省市脱贫攻坚政策的基础上,针对残疾人的特殊困难,对相关文件进行深入研究和探索,通过向市残联、区政府请示汇报,向区审计局、财政局咨询,做到因户施策,千方百计为残疾人解决实际困难。

长青街道居民李晓好与爱人都是肢体残疾人,属一户多残,行动不便,居家生活自理能力差,平常洗衣服都很困难。区残联入户了解情况后,争取资金,为其配发洗衣机1台。英俊镇肢体二级残疾人刘志夫,家庭有就业愿望,区残联为其配发了价值4000多元的专业鸡笼一套,并投入就业扶持资金改造鸡舍,帮助家庭搞养殖,实现了个体创业(现养鸡1000多只,冬季可产蛋,收入可观)。

此外,脱贫攻坚更离不开社会力量的支持和参与。协调省残疾人福利基金会,为6名建档立卡重度肢体残疾人争取到了6辆高品质电动轮椅车,极大提高了生活质量。2020年两节期间,协调九台农村商业银行慰问贫困户10户,每户慰问价值约500元的生活物资(大米、豆油、干粮、鱼)。协调社会力量,为每户建档立卡范围内残疾人送去了香皂、牙膏、洗发水等生活用品150多套,雪糕、米饼等食品300多箱,由区残联工作人员逐户送到残疾人家中。2020年,区残联、区工商联企业家联合会共同发起了“爱心捐赠,助残脱贫行动”,多家企业积极响应,并与残疾人贫困户直接对接,主动认领扶贫对象,捐赠了轮椅2台,电暖气1台,衣物、棉被褥10套,纸尿裤50箱、纸尿垫5箱、手杖5把,洗衣机1台。

疫情防控,千方百计保障残疾人民生

疫情期间,为了解残疾人生活困难情况,区残联组织工作人员对所有建档立卡残疾人贫困户生活情况逐一进行电话排查。对排查出的残疾人的相关问题,一对一开展帮扶,加强对贫困群众、特殊群众的帮扶救助力度。

针对排查出的个别残疾人因疫情导致的不敢出门买米、买菜、买药及看病等问题,区残联逐户过问,帮助联系医院,对残疾人反映的求医方面困难进行了核实,协调医院要对残疾人给予特别关爱。对个别残疾人存在的对疫情感到紧张、焦虑、恐慌情绪,区残联也通过电话巡访等方式一对一耐心讲解,认真开展防疫知识宣传,进行心理疏导。期间,帮助解决医疗问题1件,送大米200斤,捐赠口罩200个,党员捐款500元。

长春市二道区人民政府2020-10-10

 

 

破解因残致贫 共享美好生活 ——庆阳市实施残疾人脱贫攻坚工作综述 文章下载

破解因残致贫 共享美好生活 ——庆阳市实施残疾人脱贫攻坚工作综述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这是习近平总书记饱含深情的话,也是我市广大残疾人工作者矢志不移的奋斗目标。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我市8县(区)共有31491名残疾人被纳入建档立卡重点帮扶,贫困残疾人占比达7.6%。

近年来,我市各级残联组织结合残联服务职能,推动项目和资金向基层、向贫困残疾人家庭倾斜,积极组织实施康复服务、就业扶持、技术培训、兜底保障、扶残助学等项目,助推贫困残疾人脱贫奔小康。

政策保障促服务

我市各级残联组织按照“健全组织、强化队伍、积聚实力、特惠助残”工作思路,制定出台《关于加快推进残疾人小康进程的实施意见》《庆阳市“十三五”残疾人事业发展规划》等政策性文件。聚焦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和残疾人脱贫攻坚中遇到的困难,协调争取残疾人事业发展资金,将残疾人补助资金重点向贫困县、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倾斜,推进残疾人康复、医疗、就业、教育、法律援助等事业建设性发展。

我市各级残联系统的11个单位先后结对帮扶18个贫困行政村,122名系统干部结对帮扶500多户残疾人家庭。根据残疾人扶贫工作点多面广和不同需求,提出了“一个总体推动”和残疾人证办理服务全覆盖、基本康复服务全覆盖、基础型辅具适配服务全覆盖、无障碍改造服务全覆盖、就业培训服务全覆盖、符合条件的残疾人“两补”发放全覆盖及重度残疾人通过集中托养、日间照料、邻里照护、居家护理等措施服务实现全覆盖的“七个服务全覆盖”残疾人脱贫工作思路。

项目推动战贫困

贫困残疾人因自身发展功能受限,贫困程度深,脱贫难度大。对此,我市借助“七彩梦行动”和“彩票公益金”活动,强化康复服务功能,引进康复专业人才,新开聋儿语训、听力检测等5大项14小项康复业务,全方位为残疾人提供康复服务,先后共有5万多名残疾人残障功能得到改善。积极争取省康复中心医疗队连续5年设点,免费实施白内障复明手术3210例,减免手术费用963万元。

为了让残疾人贫困户稳定就业,华池县残联投入东西部扶贫协作资金4.6万元,为每户残疾人贫困户购买蜜蜂3箱,在元城镇建立合作社,带动帮扶20户残疾人发展蜜蜂养殖产业。开展“助盲就业脱贫行动”,组织80多人参加盲人按摩培训,新建盲人按摩店5个,新增盲人就业34人。选送260多人参加省残联组织的种植、养殖、电焊等各类实用技术培训。

爱心扶残助小康

在积极争取各类扶残助残项目的同时,我市举办“微善彩虹扶贫助残”公益捐赠活动,捐赠足球450个、架子鼓9件、西服面料500米。开展“全国助残日”“全国爱耳日”等主题活动及线上线下残疾人就业专场招聘会20多次,发放宣传资料3.5万份。

此外,我市先后为1138名残疾学生和残疾人子女大学生发放助学资金450多万元,为2393名智力残疾人发放托养补贴199.28万元,争取资金91万元,为260户残疾人实施精准无障碍改造,为298名贫困残疾人发放慰问金42.25万元。天津市5个区投入资金1087.6万元,帮扶贫困残疾人6917名,先后捐赠助听器358台、护理床80张、防褥疮床垫80个、轮椅780辆、拐杖450个、坐厕椅90件。

 庆阳网2020-12-24

 

 

平凉市巩固拓展残疾人脱贫攻坚成果综述 文章下载

平凉市巩固拓展残疾人脱贫攻坚成果综述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2020年,我市10.78万名残疾人如期与全市、全省、全国一道进入了全面小康社会,历史性地消除了残疾人绝对贫困。

今年,我市如何巩固残疾人群体脱贫攻坚成果,提高残疾人生活质量?市残联给出了答案:确保将残疾人动态监测、跟踪访视、兜底保障、产业帮扶、稳岗就业、康复服务等一系列保障措施一个不落,无死角地渗透到残疾人事业的方方面面。

筑牢返贫致贫的“堤坝”

“把老人放在日间照料中心我非常放心,很满意,这里环境好,也吃得好,照顾得很细致,腾出时间我打算学点技术,做点小生意。”在崆峒区鸿福养老服务中心南山站里,前来看望父亲的常亚军告诉记者。

25岁的常亚军和父亲相依为命,父亲为肢体一级残疾,七级军残。初中毕业后,常亚军便辍学挑起照顾父亲的重担,因为父亲身边时刻离不开人,平时他只能打零工,入不敷出,主要依靠抚恤金、低保和亲戚救济勉强度日,属于边缘易致贫残疾人家庭。

“精准”是做好残疾人工作,加快残疾人小康进程的有效途径。今年实施的城镇重度残疾人日间照料项目试点工作有效解决了常亚军的后顾之忧,而他的境遇只是我市各级残联组织巩固残疾人群体脱贫攻坚成果的一个缩影。

今年以来,为有效防止残疾人家庭出现规模性返贫,平凉市各级残联勇于担当、主动作为,创新服务举措、提升服务质量,竖向建立自下而上的信息动态监测机制和预警机制,横向与重点行业部门建立数据比对机制、保障机制和问题解决机制,为防止残疾人致贫返贫筑牢了“堤坝”,让每一户残疾人家庭“精准”地享受到各项服务保障。

建立了一系列有效的机制“堤坝”,如何把边缘易致贫残疾人家庭找出来?基层残联干部的工作由此开始。

“我今年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走访‘串门’。”灵台县残联干部周雅芸说道。据她介绍,“串门”主要是每到一户,详细了解她们的生产生活状况、收入情况、开支情况,及时发现风险点,做好数据汇总整理。

据了解,今年全市各级残联抽组人员深入开展走访摸排。通过走访,将1815名脱贫不稳定残疾人户和2802名边缘易致贫残疾人户纳入监测范围,对残疾人反映和发现的热点难点问题给予现场解决和答复。在走访过程中,为有辅助器具需求的残疾人发放辅助器具1200多件,为有越冬困难的3127户残疾人发放越冬物资334.9万元,送去口罩、方便面、消毒水、米面油等生活防疫物资920多件(套),真正做到了残疾人返贫致贫“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

同时,市残联协调民政、人社、医保等部门,继续落实“两不愁、三保障”各项惠残扶持政策,保障残疾人基本生活。截至目前,共为67614名残疾人发放“两项补贴”5365.85万元。为37664名重度残疾人代缴医疗保险1157.9万元,为1.8万名重度残疾人代缴养老保险174.99万元。部分县区为1.4万名60岁或70岁以上残疾老人、重度残疾人发放生活补贴343.64万元,为1.2万名残疾人购买商业保险36.3万元。

拓宽增收致富的“渠道”

“从没想过在自己家门口就能上班挣钱,你看我做的这些布艺老虎。”在灵台县十字镇赵家沟村腾飞布艺专业合作社,56岁的残疾人于秀香拿着手工作品热情地告诉记者。

于秀香是一名肢体三级残疾人,家里平时靠丈夫在附近打零工维持生计,收入微薄。今年村上的腾飞布艺专业合作社被列为残疾人就业示范基地,当地残联衔接甘肃人保财险公司注入扶持资金15万元,为每名残疾人以配股7000元的形式加入合作社,并组织了技术培训。

在这样的背景下,她成了该合作社的股东,也享受上了该合作社为他们缴纳的居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人身意外险等一系列福利。

防止残疾人返贫,就业增收是关键。现在的于秀香,不但可以在合作社打工挣钱,年底还可以拿到分红,家庭每年增加两万多元的稳定收入。

据了解,今年全市残联系统聚焦“保就业、保稳定、保增收”,通过实用技术培训、就业基地扶持、多渠道解决就业等方式,提高残疾人就业率。目前已对1065名残疾人开展了农村实用技术培训,落实了扶持资金75万元,创建了6家残疾人就业省级示范基地,安置75名残疾人就业,辐射带动了190户残疾人家庭就业增收。

同时,征缴残疾人就业保障金1264.72万元,按比例安置残疾人685人,协调人社部门安置残疾人公益岗稳定就业551人,争取东西部扶贫协作资金189.96万元,为120户残疾人家庭购置了基础母牛,为291名残疾人适配了助听器和假肢。

解决生产生活的“困顿”

目前,一些重度残疾人的托养照护需求急迫,“脱了贫,但解不了困”成为部分残疾人家庭亟待解决的问题。

为此,全市各级残联着力落实照护服务政策,协调将符合条件的900多名残疾人纳入各类社会福利机构进行集中托养,投入120万元在崆峒区开展全省重度残疾人日间照料试点,争取299.05万元“阳光家园”项目资金,通过第三方服务、邻里照护、公益岗位照护、农村集中照护等方式,为2082名精神、智力、重度肢体残疾人开展托养服务,真正减轻残疾人家庭负担,实现了“托养一人、解放一家、和谐一方”。

“床单干净了,窗户亮了,房子从没这样整洁过,连我的头发都洗干净了,这样的好政策,感谢党和政府,感谢你们。”崆峒区残疾人冯康年看着焕然一新的房间激动地说道。他是肢体一级残疾人,常年坐在轮椅上,亲属只能偶尔照顾其三餐,残联的“阳光家园”居家托养项目为他解决了实际困难。

同时,量身改造残疾人家庭无障碍环境也成为改善残疾人居住环境的突破口。

“太感谢党和政府了,给我家实施了无障碍改造,解决了我的照料困难,让我老婆出行更加方便了。”11月21日,华亭市残联和乡镇工作人员来到山寨乡东街村困难残疾人张小会家走访慰问时,她的丈夫王安富感激地说道。

今年41岁的张小会因车祸导致她颈椎受损,常年偏瘫在床,出行仅靠丈夫背着走,生活靠家庭成员照料,十分不便。

华亭市残联工作人员得知后,第一时间为其申请了轮椅,并将其纳入贫困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计划,根据她的居住实际,量身设计改造方案,对居住场所、院落和卫生间进行了个性化量身改造,安装了坡道、扶手、热水器和淋浴器。

现在的张小会可以坐上轮椅借助无障碍坡道出来晒晒太阳,散心,日常生活基本能够自理,极大解放了家庭其他劳动力,提高了家庭生活水平。

据市残联相关负责人介绍,全市各级残联将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纳入本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政策措施,与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加强乡村人居环境建设协同推进,全年落实资金52.5万元,对150户农村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进行门口坡化、安装扶手、闪光门铃等无障碍改造,解决了他们“出门难、如厕难”等基本生活问题。同时,围绕“提升残疾预防和康复服务水平”这一重心,先后争取项目资金646.74万元,为全市368名听力、言语、肢体、智力等残疾儿童实施康复训练,为2117名有康复需求的残疾人提供轮椅、拐杖、盲杖等基本辅助器具服务。争取资金83.29万元,为全市779名家庭困难的义务教育阶段、高中阶段、大中专残疾学生发放了助学金,真正地打通了残疾人服务“最后一公里”。

腾讯网 2021-11-27

 

 

贫困残疾人脱贫摘帽“一个都不能少” 文章下载

贫困残疾人脱贫摘帽“一个都不能少”

脱贫难,有残疾人的贫困家庭脱贫更难。因为贫困残疾人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坚中之坚,是脱贫攻坚中最难啃的“硬骨头”。

然而,奉节县汾河镇大坪村49岁的廖良琼家,丈夫下肢瘫痪,自己肢体残疾。夫妻俩靠廖良琼一条健康的腿、丈夫的双手养殖土鸡,不仅摘掉了贫困户帽子,还成为脱贫致富的先进典型。2018年,廖良琼被评为奉节县“巾帼脱贫标兵”和“感动重庆十大人物”,这个家庭也被评为“重庆十大最美家庭”,2019年又被评为“全国最美家庭”。

其实,在重庆的残疾人贫困户中,像廖良琼家这样摘掉贫困“帽子”的典型,几乎每个区县、每个乡镇都有。

“目前为止,全市建档立卡的98095名残疾贫困人口中,已有95389人实现脱贫,残疾人贫困发生率下降至0.28%,余下贫困残疾人也都已达到脱贫标准,将在年底前摘帽。重庆将高质量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的目标任务。”重庆市残联负责人说。

重庆是如何做到贫困残疾人脱贫摘帽“一个都不能少”的?

政策推动——

确保残疾人家庭实现“两不愁三保障”

残疾人脱贫,需要政策推动来保障“两不愁三保障”的实现,切实增强残疾人脱贫的内生动力。

我市在脱贫攻坚中,各相关部门协同作战,先后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残疾人脱贫的惠残政策,从而加快了残疾人脱贫的步伐。

在政策推动中,全市残联系统认真履行“代表、服务、管理”职能,除督促各地全面落实好相关残疾人兜底保障政策外,还积极争取有关部门支持,推动将符合条件的贫困残疾人全部纳入低保、特困人员供养、残疾人“两项补贴”、社会救助等政策保障范围;推动出台了重度残疾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政府代缴、重度残疾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缴费资助、29项医疗康复项目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等惠残政策;及时出台了残疾人自主就业创业扶持、“一户多残”家庭特惠帮扶政策;全面落实了残疾人自主就业创业扶持、农村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贫困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残疾人儿童康复救助等特惠政策,为确保残疾人实现“两不愁三保障”脱贫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将残疾人脱贫政策落到实处最为关键。我市通过建立严格考核机制,督促各级政府特别是乡村一级对残疾人的各项扶持政策落地落细,让残疾人享受到政策的红利,确保实现“两不愁三保障”。

这些特惠政策有效激发出残疾人靠自身努力实现脱贫的内生动力。如对“一户多残”家庭的特惠政策,就调动起了这一最难啃的“硬骨头”群体自强不息,依靠自身努力脱贫的内生动力。

永川区胜利路街道永钢村的亢祖贵家是“一户四残”家庭,除自身视力残疾外,妻子和两个儿子都是智力残疾。

如今,这个家庭在“一户多残”家庭特惠帮扶政策的激励下,通过自身不懈努力,到企业就业增加收入等,家庭月收入达6000余元,摘掉了贫困的帽子,日子也过得舒心起来。

在实施“一户多残”帮扶特惠政策中,针对亢祖贵这个贫困家庭的情况,市残联出资3万元,永川区残联和胜利路街道筹资1万多元,帮助改造了亢家的房屋,添置了家具,将亢祖贵的大儿子亢益龙送入永川区特殊教育学校上小学,二儿子亢宗旺送入永川区长康中西医结合医院进行康复训练。

永川区是我市率先推出“一户多残”家庭帮扶项目的区县,目前全区1077户“一户多残”家庭全部受益,613户“一户多残”贫困家庭生产生活条件全面改善,96户建档立卡的“一户多残”家庭已全部脱贫。

据了解,自2018年底以来,重庆市残联已先后落实专项帮扶资金1653万元,对全市“一户三残”建档立卡和“一户四残”及以上的残疾人家庭实行全覆盖帮扶。各区县也结合本地实际,相继制定了“一户多残”家庭帮扶方案,开展“一户一策”精准帮扶行动。截至今年6月底,各区县已累计投入6000余万元,共惠及1.2万余户“一户多残”家庭。

帮扶助力——

凝聚各方力量啃下脱贫攻坚“硬骨头”

贫困残疾人的帮扶有其特殊性,需要把各方力量集中起来,啃下这块“硬骨头”。

“供养一人,脱贫一家”,就是我市在脱贫攻坚中的一项创新帮扶方式。

奉节县在全市率先探索出残疾失能人员集中供养方式,成为“政府兜底保障、释放劳动能力”的帮扶形式的有效探索。集中供养帮扶对象主要是农村建卡贫困户等贫困家庭中的残疾失能人员,由村(社区)——乡镇(街道)——县民政局、县残联三级审核把关。资金主要来自于整合城乡低保、特困供养、慈善捐赠等社会救助资金,不足部分由财政兜底保障。

余国蓉和父母就是这一帮扶方式的受益者。

“政府帮我把女儿照顾好了,我们也有了更多的精力发展产业增收。”奉节县残疾失能人员余国蓉的母亲黄方兰说,女儿有了专门机构集中供养后,家里人腾出手来经营果园,300多株脐橙年收入就近3万元。

2004年,突患结核性脑膜炎的余国蓉腰部以下失去知觉,肢体一级残疾,生活不能自理。

“一人失能,全家失衡”。家里不多的积蓄被花光,还欠下了一大堆外债,长期照顾她的父母被“捆绑”住了手脚,家里的300多株脐橙无法打理。自余国蓉住进失能养护中心后,父母也腾出手来经营果园,增加了收入,实现了脱贫。

奉节县的探索实践证明,每集中供养1名失能人员,至少可以释放1个家庭劳动力,按人均每月劳务收入3000元估算,一年增收3万多元。

奉节探索的这一帮扶方式也在全市逐步推开。市残联已投入资金8800万元,支持永川、黔江、北碚等8个区县建设失能残疾人集中供养区域性中心,助推因残致贫家庭释放劳动力,靠自己的双手实现脱贫致富。

据介绍,在脱贫攻坚中,我市不仅把市内各方力量整合起来,集中力量攻克残疾人脱贫这一“硬骨头”,还通过鲁渝残疾人扶贫协作,凝聚更多帮扶力量,加快贫困残疾人的脱贫进程。

在鲁渝协作中,市残联系统主动将残疾人脱贫攻坚融入两省市扶贫协作大局,立足重庆所需和山东所能,推动山东省援助资金、援建项目、社会帮扶力量等与重庆市贫困残疾人需求精准对接。截至今年10月底,重庆市残联系统已累计获得山东省财政援助资金、社会捐赠资金和捐物折款2300余万元,实施了“先天性唇腭裂患者手术救助”“残疾人假肢适配”“电动轮椅配发”“鲁渝助听关爱行动”以及精准康复救助、教育扶贫、产业扶持、技能培训等一批助残脱贫项目,免费为210例先天性唇腭裂患者实施手术救助、为301名贫困残疾人适配假肢、为187名贫困重度下肢残疾人配发电动轮椅、为213名听力残疾人验配助听器、为368户贫困残疾人家庭发放生产物资等,共惠及贫困残疾人近2万名。

在助推贫困残疾人脱贫中,各级残联充分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

北碚区金刀峡镇小华蓥村是重庆市残联对口帮扶的贫困村,市残联不仅派出干部到该村任第一书记,承担起脱贫攻坚任务,还组织机关全体党员干部到该村开展脱贫攻坚工作,和贫困户一道想办法、谋出路,围绕产业发展、兜底保障、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集中攻关,并投入300余万元,实施了8个帮扶项目,帮助小华蓥村如期实现了脱贫摘帽。

帮助残疾人康复,也加快了残疾人脱贫。

航航一家住在綦江区安稳镇麻沟村,这是一个“一户多残”家庭。航航今年5岁,是一名患有中重度自闭症的孩子,他的哥哥恒恒患有痉挛型脑瘫。

为了帮助这个建卡贫困户家庭脱贫,綦江区残联把航航两兄弟接到区残疾人康复中心进行系统康复训练。

目前,哥哥恒恒经康复训练后,已经具有基本生活自理能力,现已在安稳小学随班就读三年级;弟弟航航在进行一年半的言语、认知、社交等方面康复训练后,也从只会说“爸爸、妈妈”康复到能听从简单指令,能和他人进行简单交流和玩耍,目前也在安稳希望幼儿园上中班。

两个儿子逐步康复后,父亲再也不用天天陪伴孩子往返于康复机构与家之间,开始出去打工挣钱,母亲也到镇民政办从事为村民服务工作。目前,家里收入增加,还清了借债,实现了脱贫。

据了解,截至今年10月,我市共为1.49万人(次)残疾儿童提供康复手术、康复训练、辅具适配等康复救助服务,切实减轻残疾儿童家庭经济负担,助力残疾儿童家庭轻装上阵、脱贫攻坚。

志智双扶——

增强智慧、借力智能激发自强志气

激发贫困残疾人自强脱贫的志气,让贫困残疾人靠自己勤劳的双手,实现脱贫解困,是重庆市各级残联在残疾人脱贫攻坚中坚持走的路子。

扶贫先扶志。为激发贫困残疾人脱贫的内生动力和志气,市残联积极发挥典型引领示范作用,在全市广泛开展“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主题宣传、“身残志坚·脱贫先锋”媒体评选展播等活动;通过中央、市级主流媒体等平台,宣传贫困残疾人脱贫典型;用身边人、身边事进行示范引领,帮助贫困残疾人坚定信心,树立勤劳致富、光荣脱贫的正确导向。

扶贫必扶智。市残联与重庆市医药卫生学校联合开办“康复技术”专业扶智班,为31名符合条件的贫困残疾人和贫困残疾人家庭子女免费提供3年中职学历教育,并在毕业后推荐就业;通过开展残疾人职业培训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让每名就业年龄段的贫困残疾人都掌握至少1项技能,提高生产生活能力。“十三五”时期,全市已累计培训农村残疾人实用技术2.3万人(次)、培训残疾人职业技能3.8万人(次)。

志智双扶,扶出了残疾人靠自己双手脱贫的志气,增强了靠智慧脱贫的本领。

武隆区和顺镇海螺村(几级)肢体残疾人张永红就是一位有志气、有智慧的脱贫致富带头人。

2005年,张永红因修新房意外被石头砸中,脊椎粉碎性骨折导致下半身瘫痪,双腿失去知觉,丧失了劳动力,但他并没有放弃自身努力。在残联和社会的帮助下,张永红掌握了电脑应用技能,通过电商创业来实现脱贫。2013年,他在淘宝网站注册了“武隆县小张土特产经营”淘宝网店,从事农村土特产收购和销售,并通过微信、微博等平台,面向北京、上海、广东、成都等大中城市目标消费群进行推广营销,月均销售额10万元左右。

2015年,他又注册了“重庆市武隆区传宏土特产品有限公司”,进行“公司+农户”规范化经营,对全镇贫困户种植养殖业及剩余农副产品状况进行了摸底调查,并制作了联系一览表和采购联系卡发放到贫困户手中,建立了“一对一”“一对多”的精准对接方式,帮助122名残疾人发展起种植养殖产业。截至今年10月底,张永红通过电商卖山货,销售额达到近1000万元,并带动了周边8个乡镇2300多户家庭增收。

张永红通过创业脱贫,并带动更多残疾人和村民脱贫致富,得到了各级政府的肯定,先后被评为“重庆市扶贫开发工作先进个人”“重庆好人”“重庆市农村电商扶贫带头人”“重庆市自强模范”等。

就业支撑——

让残疾人有了稳定收入实现稳定脱贫

就业是农村贫困户脱贫的重要支撑,也是贫困残疾人实现稳定脱贫的重要途径。

“今年到目前为止,全市已新增残疾人就业4000多人。”重庆市残疾人劳动就业服务指导中心相关负责人说,我市采取一系列措施,帮助残疾人就业、创业。

2019年11月,我市出台了《扶持残疾人自主就业创业实施意见》,建设残疾人创业孵化基地,多方面扶持残疾人创业。

为促进残疾人就业,我市通过开展用人单位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情况审核工作,鼓励用人单位积极开发适合残疾人就业的岗位。仅在2019年,就有7380家用人单位申报了上年度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情况,审核通过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20051人。

为增强残疾人就业能力,我市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公开招标10家社会培训机构承接培训任务,进行集中示范性培训,先后开展了盲人按摩、盲人电脑、电子商务、手工编织、家政服务、花艺、烘焙等18个培训项目,有力提高了残疾人的就业能力。

由残联和各相关部门搭建就业平台,有力促进了残疾人就业。据介绍,今年通过举办“重庆市残疾人就业网络视频招聘会”“重庆市高校残疾人毕业生网络双选会”“第三十次全国助残日残疾人就业现场招聘会”等,帮助更多的残疾人实现就业。

与此同时,我市还通过扶持阳光扶贫基地、扶持种养业大户、建立扶贫车间等,为残疾人就业提供平台。目前,全市已经建成59个市级阳光扶贫基地和一批区县级阳光扶贫基地,扶持254个市级种养业大户为残疾人就业提供了大量岗位。全市还通过开发适宜残疾人就业的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

盲人就业受限较大,我市通过开展盲人培训,使一批盲人顺利实现就业、创业。巫山县抱龙镇新合村盲人徐寿燕,县残联于去年12月送她到江津区联畅职业培训学校“助盲脱贫”培训班学习初级盲人按摩。今年4月,她返回巫山县,到官渡镇场镇上开设一间盲人按摩店,靠自己的双手,每月有稳定的几千元收入。

多年来,我市涌现出了一大批残疾人创业带动就业的先进典型。南川区获得“全国自强模范”称号的刘毅就是他们中的佼佼者。

在南川区南平镇玉龙村,有一片700亩的花椒基地,这个基地的主人是独臂残疾人刘毅。如今,在他这片花椒基地务工的,有不少是建卡贫困残疾人家庭里的残疾人。

其实,刘毅经营的花椒基地还不止这700亩。在南平镇玉龙村、景秀村等煤矿采空区,刘毅已流转2200亩荒山荒地,种植起优质九叶青花椒。

当然,这位独臂青年的创业也不是那么顺风顺水。

2009年,刘毅开始流转土地做种植业,他筹资50余万元,流转土地400亩种植李子树、桃树。但由于技术掌握不好,加上水源匮乏、土质不适等,导致种下的果树成片枯死,果林变成了荒山;2011年,他又利用笋竹进行林下土鸡养殖,又因土鸡养殖技术上的欠缺,仅3个月时间,散养的林下鸡就夭折了大半,损失高达10万余元。

不过这些挫折并没有打倒刘毅,他坚信自己一定能成功。

接下来一段时间,刘毅经过对南川几乎所有乡镇的考察后,再次选择在南平镇玉龙村、景秀村煤矿采空区上种植花椒。

将采空区的荒山和荒地流转到手后,刘毅就起早贪黑地在地上干。他每天拉来几百袋鸡粪、肥料上山去培养土壤;山坡没有便民道,他就和村民一起扛着泥土上山填路……

如今,刘毅的花椒基地已进入丰产期,不仅自己实现脱贫,还带动了当地30余户残疾人家庭和55户贫困户共同致富,人均增收5000元以上。

就业和创业带来了可持续回报,已成为我市贫困残疾人脱贫的主要路径之一,支撑起贫困残疾人家庭的稳定脱贫。

重庆市残疾人联合会2022-1-1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办好残疾人民生实事——长沙市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纪实 文章下载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办好残疾人民生实事——长沙市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纪实

残疾人是社会主义大家庭的平等成员,但也是一个特殊困难群体,需要格外关心、格外关注。让广大残疾人安居乐业、衣食无忧,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重要体现,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

“要更加聚焦人民群众普遍关心关注的民生问题,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措施,一件一件抓落实,一年接着一年干,让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长沙市残联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推出系列温暖人心的务实举措,热情为残疾人办好事、解难事,让残障人士共享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红利与成果。

搭好儿童康复救助体系

“我叫涵涵,今年6岁,最喜欢画画……”家住长沙县的涵涵在课堂上非常轻松地介绍自己,丝毫看不出他是一名自闭症患者。

从2017年接受康复训练至今,在老师的耐心指导和家长的努力配合下,涵涵从不开口说话到能说叠音,再到能主动提问,如今涵涵能像正常的小朋友一样学习生活。

“这是一个奇迹,自闭症的孩子不会正常与人交流,孩子能有这么大的进步是老师辛勤付出的成果,非常感谢中心老师,也感谢残联提供这么好的免费康复项目,给我们减轻经济压力,让孩子无忧无虑康复,没有耽误孩子。”涵涵妈妈感激道。

儿童时期是康复的黄金时期,必须抓住这个关键时期对残疾儿童进行康复,让“折翼天使”重新飞翔。

2018年6月21日,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建立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的意见》,要求到2020年建立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相适应的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体系,基本实现残疾儿童应救尽救。

近年来,长沙市坚持把残疾儿童康复服务作为重要民生工程,着眼为残疾儿童接受基本康复服务提供保障,2016年在全省率先实现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全覆盖,共培育定点康复机构41家,近3年全市开展残疾儿童脑瘫、智障、孤独症、听力语言等康复救助10500人次。

长沙市残联康复部部长朱阳辉表示,在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上实现了三大突破:

——年龄的突破。上级文件要求对0至6岁的残疾儿童进行康复救助,长沙市把残疾儿童康复救助的年龄定为0至14岁,给7至14岁的孩子带来康复希望。

——标准的突破。上级文件规定康复训练救助标准为每人每年1.5万元,长沙市因地制宜,把救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2万元。

——户籍的突破。长沙市不仅对本市户口的残疾儿童进行康复救助,还让持有长沙市居住证的外地孩子享受本地孩子同样的康复救助政策。去年共有 320名省内其他市州或省外户口的持长沙市居住证的残疾儿童享受了长沙市的康复救助政策。

通过康复制度保障,残疾儿童特别是经济困难家庭的残疾儿童普遍得到及时康复,改善了功能状况,提高了生活自理和社会适应能力,减轻了家庭和社会负担。

扶残助学工程实现全覆盖

“老师好!”

“同学们好!”

……

正在课堂上讲课的杨慧如,今年研究生一毕业便顺利考入开福区某中学担任语文老师。讲台上她洋溢着笑容,散发着自信,难以想象她曾因家庭贫困濒临失学无法顺利完成学业。

杨慧如是宁乡喻家坳乡高田村民,“很小的时候,爸爸遭遇意外致残,丧失劳动能力。妈妈除了每天干农活维持家用外,还要照顾爸爸、妹妹和我。”杨慧如说,尽管家境贫寒,家里却尽全力支持慧如和妹妹读书,希望她们用知识改变命运。

2013年,九年制义务教育结束后,杨慧如以优异成绩考入宁乡市一中。家人高兴的同时,却也因筹不到学费而手足无措。

放弃学业外出打工或许能暂时缓和家中重负,但用知识改变命运的梦想将永远止步。

就在杨慧如陷入两难时,当地残联了解到情况,及时帮慧如申请了扶残助学资金,并由市残联把资助款直接打到慧如家的银行卡上。“市残联为我发放了8年扶残助学金,支持我顺利读完硕士研究生毕业,现在正上大二的妹妹也享受着这项资助。”杨慧如表示,感谢党和政府的关怀,点燃寒门学子的希望,让他们公平的获得教育机会。

为切实保障学龄残疾人学生及残疾人家庭的学生受教育的权利,提高残疾人群体的整体素质,2010年以来,长沙市残联每年都会协同县(市、区)残联与教育局启动“扶残助学”项目,就读高中或大学的残疾人学生和残疾人子女给予3000至6000元不等的就学资助,做到依申请应补尽补,实现扶残助学全覆盖。

今年,扶残助学工作被纳入长沙市政府民生实事内容,越来越多像杨慧如一样的残疾学生和残疾人家庭子女得到资助,在市教育和残联等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残疾学生和残疾人家庭子女入学率达到95%,所有未入学的残疾学生由市教育局根据实际,一人一策解决义务教育问题。

播下梦想的种子,收获未来的希望。为确保符合条件的孩子都能够得到扶残助学补助资金,各级残联摸清残疾人子女上学的底数,确保残疾人子女入学权利, 5年来帮助1万余人次圆梦大学。

加强残疾人无障碍建设

“我现在可以自己在家洗澡、做饭了,非常感谢政府为我们残疾人带来的实惠。”雨花区洞井街道南亭社区的肖永生激动地表示,由于肢体残疾,他之前苦于没法独自做饭, 经改造后的灶台降低了高度,现在坐在轮椅上就可以炒菜。

不仅如此,肖永生家中还新装了电线、吊顶,地面贴防滑砖、墙壁贴瓷砖,安装安全扶手和马桶;合理安排洗衣机和冰箱的放置点,在厨房搭上饭桌;新建的楼梯坡道方便了家里两位老人的畅通出行,出门不需要有人帮忙推车,大大降低了跌倒风险,提高了老人的生活质量。

“无障碍设施建设是一个国家和社会文明的标志”。2010年,长沙市成为中国残联第一批开展家庭无障碍改造的20个试点城市之一,长期以来,在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坚持将无障碍建设作为惠残民生实事工程、作为解决残疾人“急难愁盼”问题的重要抓手强力推进。长沙市先后获评全国无障碍建设先进城市、全国无障碍城市,残疾人无障碍建设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我们充分考虑每一位残疾人的具体需求,分别制定了不同的改造方案,力求使改造工作科学、规范、有效。”

在信息化时代,信息化无障碍建设也成为长沙市在无障碍建设上的有益探索。

无法与外界沟通,是听障者面临最大的障碍。2018年,长沙市残联“成才手语手机在线翻译”信息无障碍服务试点工作圆满完成,听障人士出门难、沟通难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以前看病需要家人陪,现在只需要打开手机在线翻译软件。手语翻译者连线后,会实时将患者情况告诉医生,医生反馈信息后,翻译者再用手语翻译给患者。”聋人徐志用手语表示,手语在线翻译软件好比一盏灯,点亮聋人的人生,给他们带来温暖。

为进一步提升长沙市无障碍信息化服务能力,自2017年起,市残联与长沙广电新闻中心合作,引进“中国数字手语系统v2.0”,联合制作中国数字手语节目。手语智能机器人能将主持人口播播报实时传译为手语手势,保证了聋哑朋友能和正常人一样同步接收新闻信息。

针对残疾人“出行难”问题,市政府出台《长沙市残疾人免费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实施办法》,所有残疾人凭爱心IC卡能够免费乘坐市内公交车、地铁等公共交通工具,长沙市还为近15万人次持爱心IC卡的残疾人购买了乘车意外险。同时,公交、地铁均设置了语音、字幕报站系统,让残疾人出行无障碍,城市发展更有温度。

华声在线2020-11-3

 

 

济南市残疾人脱贫攻坚工作纪实 文章下载

济南市残疾人脱贫攻坚工作纪实

2020年10月17日是我国第7个扶贫日,也是第28个国际消除贫困日。昨日,济南市残联26名机关党员干部分两路来到章丘区官庄街道徐家井村和南部山区柳埠街道尧庄村开展“走进贫困村、共度扶贫日”主题党日活动。活动共走访慰问贫困户和老党员33户,为两村送去帮扶资金15万元……在决战决胜残疾人脱贫攻坚的关键时刻,他们忙碌的身影、闪亮的党徽,为两个贫困村注入了一股暖流。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

今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而新冠肺炎疫情,又带来了新的挑战。从雨雪纷飞到初秋硕果累累,济南战“疫”不松劲,战贫不停步。在这场与时间赛跑的战役中,市残联精准施策,跑出加速度,将各项帮扶政策落地落实,全市贫困残疾人脱贫攻坚工作高质量开展,交出了一份优异答卷。

“五个强化”顶层设计 破解难题

据统计,全市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共有23514人,占全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23.8%。贫困残疾人作为贫困人口中贫困程度最深、扶持难度最大、返贫率最高的特殊困难群体,是脱贫攻坚的“难中之难”“坚中之坚”。他们能否顺利实现脱贫,直接影响到全市脱贫总目标的实现和我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建设步伐。

全力备战残疾人脱贫攻坚决胜“大考”,2016年以来,济南市残联按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要求,坚持“五个强化”,出实招,抓重点,确保残疾人真脱贫、脱真贫——

强化“组织建设”,成立了由党组书记、理事长亲自“挂帅”的脱贫攻坚工作领导小组,还成立了7个脱贫攻坚帮包工作组,对各区县开展帮包、督导工作。

强化“制度保障”,先后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残疾人脱贫攻坚推进措施和政策,聚焦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精准发力。

强化“精准解困”,采取“望、闻、问、切”的方式,认真组织开展“蹲点式”调研,深入基层、查找问题、征求意见,提升残疾人脱贫攻坚实质成效。

强化“作风锤炼”,通过开展“走村入户”帮扶贫困残疾人活动,以及对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遍访行动,精准掌握每一项残疾人政策落实情况,强化残疾人工作者责任担当。

强化“整改提升”,针对残疾人脱贫攻坚自查和遍访中发现的问题,各级残联组织坚持同步推进,边查边改、“访改”并举,补缺残疾人脱贫攻坚短板弱项。

一项项措施补齐了工作短板,残疾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提升,越来越多的残疾人实现了生活和事业的梦想。

“六大”脱贫工程合力攻坚 精准解困

如何啃下残疾人精准脱贫的“硬骨头”?济南一直在探索。2016年以来,济南市残联与多部门合力攻坚,下足“绣花”功夫,精准发力,综合施策,残疾人脱贫解困取得了显著成效——

基本生活有“兜底”。协调推动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提标扩面。将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全部纳入“两项补贴”发放范围,目前共有17689名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领取了“生活补贴”、16552名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领取了“护理补贴”。将持证残疾人全部纳入医保资助范围,全市持证残疾人居民医保参保率达到98.85%。

上学读书有“补助”。将高中(中专)以上学历在读残疾学生和残疾人子女全部纳入教育资助范围,提高残疾人受教育水平。2016年以来共投入520万元对建档立卡贫困残疾学生和残疾人子女进行资助。认真实施“量体裁衣”式个性化培训,全方位为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提供职业技能和种植、养殖培训服务。

创业就业有“扶持”。积极协调用人单位优先安置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认真推动残疾人个体创业扶持项目,规范管理农村残疾人就业创业基地,实现残疾人就近就便脱贫。2016年以来,规范管理农村残疾人就业创业基地206个(次),为900余名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提供就业创业服务。

康复服务“全覆盖”。健全完善残疾人康复服务网络,加强残疾人康复机构建设,规范提升173处镇(街道)康复指导站、959处村(社区)康复站。创新“家庭医生签约+精准康复服务”模式,推进残疾人康复需求服务全覆盖,为18414户贫困残疾人家庭提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扩大残疾儿童救助范围,提高康复救助标准,由每人每年1.2万元提高至每人每年2万元。

居家托养“暖人心”。不断加大对残疾人托养服务机构扶持力度,2016年以来累计为残疾人提供寄宿式托养服务、日间照料服务近2000人次。多形式、多渠道推进残疾人居家托养服务,2019年实现了16周岁以上贫困重度残疾人居家托养服务全覆盖,为14160名贫困重度残疾人提供居家托养服务。

权益保障有“底气”。建设、开通12385残疾人服务热线;深化提升志愿助残服务质量,组织开展“社会志愿助残100行动”,充分挖掘社会助残力量,动员281家社会组织参与助残服务;为1.1万户贫困残疾人家庭实施无障碍改造,探索残疾人广泛参与文化产业的渠道,创建省级残疾人文化创业就业示范基地6个,成立“全国残疾人文创就业联盟”并承办华东地区残疾人文创作品展……

从解决温饱到衣食无忧,从实现就业到安居乐业、筑梦远航,越来越多残疾人登上人生出彩的舞台。脱贫并不是终点,小康才是目标。相信在全市残疾人事业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在全社会助残爱残的良好氛围里,全市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一定有能力、有信心和全市人民一起奔小康。

济南日报2020-10-16

 

 

湖北省残联:用心用情用力巩固拓展残疾人脱贫攻坚成果 文章下载

湖北省残联:用心用情用力巩固拓展残疾人脱贫攻坚成果

3月10日,省残联召开巩固拓展残疾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就进一步推动巩固拓展残疾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年度重点工作作出安排部署。

会议传达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指示精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听取了2021年巩固拓展残疾人脱贫攻坚成果工作情况、定点帮扶神农架林区以及驻村帮扶工作情况汇报,研究通过了2022年重点工作安排。

省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夏亚灵在讲话中指出,要提升政治站位,切实增强巩固拓展残疾人脱贫攻坚成果的责任感使命感。要坚决扛起政治责任,继续发扬“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伟大脱贫攻坚精神,在兜底保障、康复医疗、就业增收、教育培训、托养照护、家庭无障碍改造等方面,主动担当、尽职尽责,用心用情用力巩固拓展残疾人脱贫攻坚成果。

夏亚灵强调,要进一步认清形势,稳步推进巩固拓展残疾人脱贫攻坚成果。要进一步凝心聚力,持续抓紧抓好年度重点工作。聚焦残联主责,强化责任、密切协作,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认真落实年度帮扶工作。聚焦重点对象,健全监测和帮扶机制,对易返贫、易致贫、突发严重困难的“三类人群”主要指标开展动态监测,困难问题及时协调相关部门研究解决。聚焦重点地区,积极履行帮扶责任,做好年度帮扶项目对接和落实。要坚持以残疾人为中心的理念,充分发挥省残联在精准康复、辅具适配、就业培训、无障碍改造等方面职能优势,在项目、资金上予以倾斜,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聚焦问题导向,扎实做好驻村帮扶,要根据红花朵村的客观实际,科学制定年度帮扶计划,合理确定年度目标和长远目标,选准、选好、实施好帮扶项目,帮助解决村民“急难愁盼”问题,带动群众增收致富,为驻村群众过上幸福美好生活做出残联应有贡献。

此前的3月3日,夏亚灵主持召开专题会议,听取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工作情况汇报,研究2022年省残联定点帮扶神农架林区和驻村帮扶重点工作安排。

夏亚灵对定点帮扶神农架林区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她指出,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大举措。要根据中央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把定点帮扶工作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和分内事,进一步提高站位,强化责任,集中力量做好2022年度帮扶工作。定点帮扶神农架林区要坚持以残疾人为中心的理念,结合林区“十四五”残疾人事业发展需要,充分发挥省残联在精准康复、辅具适配、就业培训、无障碍改造等方面职能优势,在摸清需求,找准切入点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开展帮扶。驻村帮扶要突出问题导向,选准、选好、实施好帮扶项目,合规用好、用足帮扶资金,切实发挥资金应有效益,带动脱贫户增收致富,切实解决村民最急难愁盼的民生问题,解决阻碍村集体经济发展的重点问题。要进一步用心用情用力,广泛动员社会力量,有效整合全会力量,将定点帮扶和驻村帮扶工作抓实抓细抓出成效,切实提高林区残疾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2021年7月以来,省残联定点帮扶神农架林区驻村帮扶松柏镇红花朵村。定点帮扶任务超额完成,省残联与神农架林区政府共同推进共建残人事业战略合作协议,全面落实“加强困难残疾人关爱帮扶”“完善残疾人康复服务”等7个方面合作,通过残疾人康复、实用技术培训、就业创业、托养服务、教育助学、联系点扶持等15个项目对神农架林区残联给予项目帮扶资金244万元,惠及残疾人2412人次,扶持创建的省级残疾人就业创业品牌基地,安置带动25名残疾人就业。驻村帮扶工作扎实推进,投入资金70万元支持帮助红花朵村的步游道和冬季饮水改造项目。通过走访摸排和监测帮扶,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优化产业帮扶,加强劳动技能培训,积极拓展乡村旅游、电子商务等新业态。积极开展消费帮扶,利用机关工会结余资金购买农户价值3.2万元的农副产品。走访村致富带头人,摸排村创业发展的成功人士,引进本村成功企业家返乡创业,带领广大群众走共同致富道路。科学编制并严格执行村庄规划,切实加强村级党建,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增强长远发展“软实力”。

根据省残联工作安排,2022年,将投入资金350万元,进一步改善林区残疾人创业就业、托养、康复、辅具适配、无障碍改造等条件,投入80万改善人居环境,支持红花朵村发展旅游建设。

极目新闻2022-03-17

 

 

克服疫情影响 巩固脱贫成果——襄阳市残联扶贫工作队2020年度驻村扶贫纪实 文章下载

克服疫情影响 巩固脱贫成果——襄阳市残联扶贫工作队2020年度驻村扶贫纪实

2020是脱贫攻坚决战之年,一年来,市残联扶贫工作队按照全市扶贫攻坚统一部署,在会党组的坚强领导下,以党建引领脱贫攻坚,坚持疫情防控和扶贫攻坚两手抓两手都硬的指导思想,化解疫情影响,强化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工作落实,压实责任,扎实开展薛坪镇孙家湾村驻村扶贫工作。

一、抓产业、促增收,确保贫困户真脱贫不返贫

市残联扶贫工作队今年紧紧抓住产业扶贫的“牛鼻子”,紧紧围绕村级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就地就近提供就业机会,让贫困户真正参与进去,形成增收致富的良性循环,帮助贫困户真脱贫、不返贫。

(一)积极发展光伏产业。今年4月份,市残联扶贫工作队针对光伏发电站因光伏逆转器损坏不能正常发电的问题,与南漳县能源办、薛坪镇镇政府一起积极协调襄阳晶日能源公司更换了光伏逆转器,确保50KW光伏发电站正常发电。每年为村集体增加收入3.5万元,并带动周边10户脱困户35人增收,人均年增收600元。

(二)大力发展养殖产业。积极协调帮助孙家湾村经营“南漳县孙湾畜禽养殖专业合作社”湖羊养殖场,今年养殖场出售240余只湖羊,收入20多万元,目前存栏还有220余只,带动周边19户脱困户45人,人均年增收500余元。辐射带动脱困户7户养羊350只、收入28万元,15户养牛84头、收入42万元,35户养猪52头、收入15.6万元,35户养鸡3500只、收入17.5万元,15户养蜂60箱、产蜂蜜900斤、收入 7.2万元。养殖业总收入达115.3万元,户均收入1.25万元。

(三)引导种植高效经济作物。市残联扶贫工作队积极联系、协调相关职能部门,组织开展农业技术培训,引导贫困户种植高效经济作物,针对市场销售行情,紧紧依托产业奖补政策,引导脱困户种植蘑芋10亩,收入3万元;种植茶叶50亩,收入5万元;种植七月一枝花等药材5亩,收入2万元;种植饲料玉米400亩,收入32万元;种植土豆等各种蔬菜30亩,收入6万元;发展香菇、木耳50多棚,收入5万多元。种植业总收入58万元多元,脱困户户均收入0.63万元。

(四)加大资金帮扶力度。今年初,市残联扶贫队参与2020年产业奖补“四方会商”,为30户脱困户确定了今年产业发展项目,入户核实后,今年发放奖补资金总额15万元,确保了脱困户产业发展持续稳定发展。3月底,市残联扶贫工作队参与集体产业“四方会商”,落实了帮扶资金10万元用于村级产业发展,11月底又落实了5万元,用于维修水毁公路及用水设施维护。

(五)组织务工就业脱贫。市残联扶贫工作队和村“两委”积极响应人社、扶贫部门号召,向群众宣传就业信息,组织群众参与“春风行动”等各种就业援助活动,引导群众在做好疫情防控前提下、适时外出务工就业增收。全村外出务工51人,收入76.8万多元,成为脱困户直接增收,稳定脱贫的重要途径。同时,扶贫工作队每月遍访90户脱困户,入户宣传《打赢2020年秸秆禁烧攻坚战》、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参与爱国卫生运动致农民朋友的公开信及除“四害”常识,对照政策清单,为脱困户答疑释惑。

二、稳就业、保生产,努力做好疫后重振帮扶工作

(一)加强关爱提信心。在疫情期间,市残联党组召开党组会研究驻村扶贫工作,要求全体干部统一给各自“一对一帮扶户”打电话,了解家里生产生活情况、身体健康情况,稳定情绪,克服困难,提振信心。党组书记、理事长刘宝霞多次与薛坪镇主要领导、孙家湾党村支部书记打电话,了解孙家湾村疫情防控情况。当得知孙家湾村在疫情防控初期,急需口罩时,让市残联驻村扶贫队迅速与草草义工协会联系,想方设法筹集到1000只口罩,及时送到村里,以解燃眉之急。

(二)抢抓季节保生产。在疫情肆虐的情况下,市残联驻村扶贫队和村“两委”坚持把抢季节、抓生产、保增收作为脱贫攻坚工作的头等大事,一方面通过电话、微信群等多种方式,向群众通报信息,重视防范;另一方面引导群众在抓好疫情防护的同时,抓住春耕生产有利时机,恢复生产,按季节播种,科学管理,做到疫情损失生产补、上半年损失下半年补,为种植业、养殖业发展夯实基础,收入实现预期目标。

(三)宣传政策稳就业。针对人社部门出台的相关政策,市残联驻村扶贫队向脱困户宣传务工人员享受交通补贴、生活补贴等补贴政策,组织外出务工51人(其中外省24人,县外省内2人,县内25人);增加公益性岗位,护林员由去年2名增加到10名,就近解决贫困户就业。

(四)消费扶贫助销售。市残联与县文旅局扶贫工作队动员党员干部及亲属购买受疫情影响涉贫滞销的7000多枚土鸡蛋、200多只土鸡、140多斤蜂蜜、30多斤茶叶、4头土猪,疫情期间销售农产品收入近5.58万余元,脱困户平均收入近600元,实现了涉贫农产品清零。

(五)安全饮水建机制。为了保障村民用水方便、用水安全,提倡节约用水、安全用水、用水付费的理念,今年6月份,市残联扶贫工作队和村“两委”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出台了用水政策,建立健全用水管理机制,确定管护人员,采取监管并举,以水养水的管理办法,把水源管起来、用起来,提升村民饮水安全水平。通过民主议事约定用水价格,进行公示,向村民宣讲了用水细则和管理办法,发放了《至村民的一封信》,引导村民合理利用水资源,共同维护好公共设施安全。

(六)对接帮扶促发展。今年11月,市政协第十二委员活动小组委员在组长市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刘宝霞带领下,深入孙家湾村开展“六进六联”活动。委员们分三队先后入户走访廖明进、孙文元、孙文策、陈代先、刘正平、孙海兵等6名产业发展户,杜君、郭焕芝、叶会勤、郭峰、郭凯燕等6名政协委员分别为他们送去了4.8万元产业扶持爱心帮扶资金,鼓励他们战胜暂时困难,立足长远发展,在脱贫攻坚路上不掉队。

三、勇担当、压责任,履职尽责不缺位

(一)主要领导“两天一夜”制度执行到位。市残联党组高度重视驻村帮扶工作,强化领导、明确责任、尽锐出战、狠抓落实。以党组书记、理事长刘宝霞为班长的党组一班人每周一工作例会上听取驻村扶贫情况汇报,研究解决驻村工作中具体问题。主要领导坚持责任上肩、以上率下,严格落实每月“两天一夜”驻村工作制度,及时发现问题,有效解决问题。4月28日,她入户走访因疫情返乡的二级残疾人贫困户严顺银时,发现他居住的房间因没有无障碍设施,做饭和起居都不方便,就要求市残联扶贫工作队与南漳县残联协调,迅速解决了严顺银的无障碍改造。

6月18日,孙家湾村建档立卡重度残疾人殷明国在放牛时意外摔伤,头部撞击石头,伤势严重,经开颅手术治疗,虽保住了性命,但仍然处于中度昏迷状态。殷明国的家人孙海兵为了给殷明国治疗,已经将家里的9头牛、2头猪全部卖掉支付十几万的医疗费,殷明国的后续治疗面临较大困难。孙海兵还有两个孩子在读书,女儿殷超群今年被贵州大学录取,开学在即,也面临学费困难问题。刘书记得知情况后当即表示,要想尽一切办法给予救助。9月2日,市残联召开党组会专题研究殷明国的救助问题,会党组研究决定按照《襄阳市残疾人临时就助管理办法》的规定,给予殷明国及其家庭一次性救助5000元。9月25日,刘书记在孙家湾村落实“两天一夜”制度时,带领市残联扶贫工作队专程来到殷明国家中,亲自将5000元的救助金送到孙海兵手中;县文旅局扶贫工作队也伸出了援助之手,送去捐款8800元;镇、村干部也帮忙落实了殷明国的民政救助。刘书记时刻牵挂着殷明国的病情及家庭困难,11月6日,又再次来到殷明国家里,将第十二委员活动小组政协委员们的捐款15000元现金送到孙海兵手中。目前,殷明国病情稳定、恢复了部分意识,已经接回家继续治疗。                                                             

(二)驻村工作队“五天四夜”制度执行到位。市残联扶贫工作队吃住在村里,积极开展帮扶工作,坚持“五天四夜”工作制度,工作上和生活中坚持严格要求自己,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省委“六条意见”和市委“二十一条意见”,认真遵守群众纪律,认真做到“六个不准”,以踏实的作风和积极的工作树立了扶贫工作队员的良好形象。3月11日,市残联驻村工作队根据《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办公室关组织驻村扶贫工作队返岗的通知》(襄防指办办发〔2020〕89号)文件要求,迅速办理好驻村扶贫工作队返岗的相关手续,按时返回驻点村,立即投入到化解疫情对贫困户务工、就业、涉贫农产品销售影响工作中去。

(三)党员干部“一对一”帮扶责任制执行到位。5月15日,我们结合全市残联系统集中开展的“千名干部进千家”走访探视活动,全体党员干部走访探视3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和28户残疾人家庭,宣传扶贫政策,了解他们在生产生活上遇到的困难。还结合市残联机关工会开展的“职工爱心,消费扶贫”活动,采取“以购代捐、以买代帮”的方式,现场采购了他们的土鸡、鸡蛋、茶叶、蜂蜜、木耳等农副产品,共计资金4200元,切实履行结对帮扶责任。帮扶干部视帮扶户为亲人,把他们的事当自己的事,经常联系,了解情况,加深感情,坚持一月一个电话、一季度一次走访、一年一次实物慰问,与帮扶户建立了纯真、深厚的情谊。

四、抓党建、建制度,努力打造坚强的村级战斗堡垒

市残联扶贫工作队坚持把孙家湾村党支部打造成坚强的村级战斗堡垒目标。今年在巩固基础阵地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重点围绕“五强创示范”,狠抓基层党组织建设,注重指导抓班子、带队伍,建制度、促规范,重服务、得民心。10月30日,南漳县迎接全市抓党建促脱贫攻坚拉练观摩活动。市委组织部副部长、老干局局长王海梅带队到孙家湾村就抓党建促脱贫攻坚进行现场观摩考评,对孙家湾村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

(一)规范工作制度。市残联扶贫工作队和村“两委”坚持每周二召开工作例会,专题研究脱贫攻坚工作。逐步规范落实村支部“三会一课”制度,坚持将村级重大事项全部通过村“两委”和群众代表共同研究决定。做到了党务、事务、村务、财务、服务等五公开。同时,帮助孙家湾村健全和规范了党建档案。

(二)严格党内生活。坚持把支部主题党日的活动实践锻炼环节与脱困户走访座谈相结合。市残联机关党支部与村党支部定期不定期联合开展主题党日活动,把实践锻炼环节融入在入户走访、与脱困户座谈、帮助解决问题的实地现场,把党建工作与现实问题紧密结合,彰显了党建引领,助力脱贫的作用。1月10日,市残联全体党员干部结合1月市残联机关支部主题党日“精准脱贫回头看,走访群众送温暖”活动安排,冒着鹅毛大雪,顶着寒风,踏着积雪走访慰问建档立卡困难群众和困难残疾人53户,发放慰问物资价值2万多元。

(三)强化教育引导。举办道德讲堂,宣传脱贫攻坚典型,扶贫更要扶志。 6月30日,市残联扶贫工作队和村“两委”在孙家湾村举办了道德讲堂活动,“以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事教身边人”,弘扬道德精神,展示道德理念,通过孙文水等脱贫致富能手的典型发言,在村民中掀起“学模范、争先进”的热潮;通过宣讲党的政策,让村民感党恩、念党情。

(四)增强帮扶关爱。党员志愿者为脱困户献爱心送温暖,集中开展入户大走访、政策大宣传活动。8月20日,组织机关党员干部到对结帮扶的孙家湾村脱困户开展“入户大走访 政策大宣传”活动,进一步深入帮扶户,宣讲疫情防控新知识和疫后相关脱贫帮扶新政策,指导帮扶户围绕产业项目和增收目标,坚定信心,完善措施,付出行动,依靠自己勤劳和政策扶持,努力实现收入目标,稳定脱贫,共奔小康;10月16日,在国家“扶贫日”到来之际,市残联组织机关党员干部到孙家湾村开展“入户大走访捐赠送温暖”活动。市残联机关党员干部入户了解结对帮扶的35户建档立卡脱困户的收入及生产生活情况,收集脱困户目前存在的困难;核对建档立卡脱困户信息采集表、帮扶手册、一户一档基础数据是否“三一致”,帮助建档立卡脱困户安装建档立卡APP。发放如新(中国)日用保健品有限公司通过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向残疾人捐赠价值3万。

五、抓整改、补短板,努力完成“四清”工作

市残联扶贫工作队拿出过硬举措,严肃认真对待问题整改,对照问题清单做到发现一处,清理一处;整改一处,销号一处。在本次“四清”问题整改检查“回头看”行动中,所涉及的13项问题一体化整改到位,落地见效,做到动态清零,高质量办结,进一步巩固了脱贫攻坚成果。11月19日,市纪委监委驻市中院纪监组按照市纪委工作部署,围绕巡视整改清零、问题线索清零、案件评查清零、检视问题清零四个方面对孙家湾村扶贫领域工作开展“四清”专项行动检查,对市残联扶贫工作队拿实招、过真招、出硬招的工作态度给予了肯定。

襄阳市残联扶贫工作队2021-1-26

 

 

湖南省残疾人联合会脱贫攻坚工作纪实 文章下载

湖南省残疾人联合会脱贫攻坚工作纪实

编者按:2020年是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战之年,也是实现残疾人共同奔小康目标的关键之年。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残疾人事业的重要论述,彰显在党的领导下广大残疾人这一最困难群体脱贫攻坚取得的成就和经验,中国残联组织开展“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秋冬季主题宣传活动。

中国网中国残疾人频道作为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的重要外宣平台,特策划“2020年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网络专题,聚焦特殊困难群体,报道我国22个重点省(区、市)的贫困残疾人脱贫攻坚进展、特色经验、典型人物和感人事迹,讲述贫困残疾人脱贫解困的中国故事,向世界讲述助残脱贫的“中国方法”。

中国网讯 总有一种关爱,如阳光般和煦;总有一种温暖,让生活更加美好。扶贫助残是一项伟大的事业,它需要整个社会付出无限的爱心,以“女娲炼石”的力量弥补他们人生的“缺憾”,焕发本属于残疾兄弟姐妹们的生命光彩。

湖南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将残疾人脱贫攻坚纳入对地方党委政府脱贫攻坚考核指标体系,真抓实干,成果显著。截止到2020年9月,全省有持证残疾人194万,纳入建档立卡残疾人55.6万,己脱贫49.8万,贫困残疾人脱贫率为89.6%。

在这场攻坚战中,湖南省残联带领各市州乘风破浪,营造关爱帮扶残疾人的正能量氛围,激发残疾人“自强自立”的内生动力,涌现出许多残疾人自主脱贫的先进典型。残疾人事业发展步伐不断加快,全省残疾人的幸福指数不断提升。

上下联动,对标对表惠残政策

残疾人证作为认定残疾人及残疾类别、等级的合法证件,是残疾人依法享有国家和地方政府优惠政策的重要依据。

今年以来特别是6月份以来,湖南省残联围绕全省脱贫攻坚质量“回头看”有关问题,第一时间采取最强有力举措,紧急动员部署,上下联动,拉网式排查、个案式服务,集中开展便民贫困疑似残疾人评残办证工作。各市残联严格对标对表省政府要求,上下联动、靠前服务,在原来的“一周一报”办证数据基础上,升级为“一周三报”评残办证数据,每周一向省残联报告一次工作进度。

为顺应办证问题清零工作要求,5月30日湖南省残联与湖南省卫健委按照“特事特办”原则,迅速制定出台相关变通政策。如对建档立卡贫困户破例施行“先办证、后公示”政策,针对精神、智力类疑似残疾人评残难问题则提出:“近5年内二乙以上医院诊断资料,或所在村(社区)10人以上非亲属群众证明其生活行为失常的,可作为评残重要参考依据”。

此外,湖南省残联出台异地评残等便民政策,对省扶贫办5月底反馈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和6月中旬反馈的贫困边缘户疑似残疾人名单第一时间进行梳理分解,层层分解到县。逐户逐人再次核实筛查,对疑似残疾情况进行确认。同时,对目标人群因人而异采取“集中残评、上门残联、异地评残、视频评残”等方式,逐个评残和逐个销号。对拒不愿办证和达不到残疾标准的情况则逐一记录在案、留存资料。

据湖南省残联统计,今年上半年共为150568人提供便民评残服务,为120778符合残疾标准者办理残疾人证,其中4-6月帮助6812名贫困户和贫困边缘户新办残疾人证,贫困疑似残疾人办证问题全部提前清零。残疾人也因此依法享受到惠残政策,脱贫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

联村帮户,把好扶贫精准“脉象”

省残联理事长肖红林多次强调:“残联就是残疾人群体的娘家人,要像对待家人一样对待残疾人,带着温度和感情做好残疾人工作。”

湖南省残联从2013年起启动实施“连千村帮万户”残疾人扶贫工程,组织全省残联系统干部对1000个村的1万户贫困残疾人家庭开展一对一精准、全方位扶贫。工程采取一对一结对帮扶形式,以1-2年为一个帮扶期,在每个帮扶期内,每个残联帮扶1个村,1名或多名工作人员帮助1户贫困残疾人家庭。七年来,全省各级残联共计联系945个村,干部结对帮扶4.1万户贫困残疾人家庭,通过一户一策、量体裁衣式精准帮扶,为残疾人提供办证、康复、教育、就业、辅具适配等各项服务8.07万余人次。

白鹭湖村是湖南省残联2017年“连千村帮万户扶贫工程”的联点村。该村共有残疾人77人,其中60岁以上残疾人25人,一二级重度残疾23人。省残联根据残疾人状况,因户施策,在村内建成残疾人康复站、卫生室、文化广场,成立了白鹭湖村残疾人志愿服务站,并招募志愿者75人,负责扶残工作的宣传及扶残助残服务活动。

“以前没经验,第一批5000只鸡苗后来死了1000多只。”王铁炎说,“在残联领导帮助下,我参加了家禽养殖培训,一边学技术,一边积累经验,终于掌握了规模化养殖的窍门。”

“只要人勤快,找准路子就能脱贫致富。”之所以选择家禽养殖,除了王铁炎自己的意愿,湖南省残联和白鹭湖村支两委也积极参与前期谋划,找准最符合他家实际条件的路子,并采购了第一批鸡苗送给他家。如今,湘潭市不少企业和高校食堂长期由王铁炎供应土鸡。在他的组织带动下,周边的亲友和乡亲成立了食品配送公司,将更多当地生产的绿色食品销往更多客户手中。王铁炎自己也成为远近闻名的“阳光致富带头人”。

在湖南省残联的帮扶带动下,白鹭湖村全村残疾人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帮扶,全村各项经济社会发展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全村整体工作得到质的提升,列入湘潭市和雨湖区美丽乡村重点建设示范村范围。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胡逊初是众多因“阳光增收计划”项目让生活得到显著改善的残疾人之一。

他激动地说:“感谢党和政府,感谢县残联帮助我家,解决了我女儿的贫困残疾人家庭子女高中资助,又送养鸡技术和鸡苗给我。”

井字镇长湾村扶贫户胡逊初是双峰县残联党组书记曾勇敏结对帮扶对象。今年以来,曾勇敏书记多次走访到他家庭,帮助他家庭解决实际困难。去年帮助他家申请了残联系统高中生教育资助3000元。今年6月份连续下了几场大雨,曾勇敏每次半夜打电话到他家里了解住房安全情况。7月份,又到他家了解“两不愁三保障”政策落实情况,帮助他家打扫了一次卫生,为他家里申请了此次“阳光增收计划”项目,预计使他家庭经济收入可多增收6000多元。

精准识别,锁定“帮扶谁”;精准对接,明确“谁帮扶”;精准施策,着力“怎么扶”;精准保障,确保“扶得好”。连千村帮万户扶贫工程已成为残联组织、残疾人工作者与残疾人的“连心桥”,残联各项业务落实到基层、到残疾人的“实验田”,贫困残疾人改善生产生活状况的“助推器”。

直播带货,创新扶贫新模式

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信息化扶残助农续发力。

为帮助受疫情影响的残疾农户销售农副产品,从3月16日起,湖南省残联联合湖南广播电视台村村响广播、938潇湘之声《为民热线》助残节目、芒果扶贫云超市启动“扶残助农”公益行动,深入全省贫困县、村,线上线下手把手教授残疾农户“直播带货”,利用直播带货等创新方式加大对贫困残疾人家庭农副产品的销售扶持,打通消费扶贫“最后一公里”,帮助残疾贫困户增收。

“春茶采收成本增加、工人招聘难、销售渠道受阻,急需帮助。”今年3月中旬,湘西古丈县迎来春茶丰收季节,但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古丈县残疾农户胡金秀种植的700多斤春茶卖不出去,心急如焚。3月16日,在省残联的对接帮扶下,胡金秀在芒果扶贫云超市上开办“胡大姐的店”,开始她人生中第一次直播带货,她也成为首位入驻“芒果扶贫云超市”的残疾农户。

几年前,胡金秀因车祸失去右臂及左耳听力,后来靠种茶脱贫,还成立古丈县一碗茶经济专业合作社,带动300多名乡亲做起茶叶加工脱贫致富。经过6年发展,胡金秀合作社小有规模,现有成员82户317人,其中贫困户35户130人,残疾人12人,已实现茶生产、加工、营销一体化。

为了手把手指导胡金秀做直播,“扶残助农”公益行动将培训送到了胡金秀的茶园。很快,在芒果扶贫云超市“扶残助农馆”,胡金秀开始了自己的“主播”首秀,把田间地头、农户家变成“直播间”,现场推销自家茶叶。4月1日,芒果扶贫云超市发起“走进大湘西”系列助农直播活动,古丈县领导为胡金秀等残疾农户生产的春茶直播带货。胡金秀介绍,4个多月时间,直播带动销售700多斤绿茶,销售额突破50万元。“货卖出去了,有了收入,工人有钱发工资了,残疾农户基本生活得以保障,我也更开心啦!”

当“扶贫”遇到“电商”,一批身残志坚的残疾人致富带头人开始了电商创业逐梦之旅,把梦想照进现实。“百合王子”余小龙,肢体四级残疾,2015年成立龙山县印家界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主要从事百合种植及深加工。

受疫情影响,龙山百合的订单大量减少。在湖南省残联的对接帮扶下,余小龙通过芒果扶贫云超市“印家界旗舰店”直播带货。湖南省村村响主播和《为民热线》记者来到龙山县,现场为余小龙直播带货销售百合产品。

湘西龙山县90后肢体残疾女孩吴添春看着乡亲们种植的小土豆、山菌、辣椒烂在地里很是心痛,于是在芒果扶贫云超市上开通了“湘春Y头”直播间帮助乡亲们直播销售土特产,今年1至8月销售额突破100万元,带动28位贫困群众,人均增收4300多元。吴添春说:“我想着以后能尽我自己最大的能量,能把他们的劳动成果变成经济收益,算是未来的一个希望吧!”龙山县洛塔乡党委书记李晓辉说:在添春的带动下,我们全乡的14个村都成立了扶贫的电商工作站。每个村都有她的信息员和收货员,相关的一些山货都已经飞出了大山。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路上,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面对残疾农户农副产品销售难题,湖南省各级残联广泛收集残疾农户面临的实际困难,3月25日,湖南省残联发出《助残脱贫农产品购买》倡议书,倡导全省残疾人工作者和社会大众,通过消费扶贫,帮助助残扶贫基地的优质农产品进入千家万户。

为继续做好“扶残助农”公益行动,让更多残疾人创业者有能力开展线上经营活动,8月,芒果扶贫云超市扶残助农馆在省特教中专建立直播带货实训室,帮助更多残疾人学习和掌握直播带货技能,助力残疾人兴业增收。9月14日至18日,组织开展了残疾主播直播带货排位赛,24位残疾主播直播PK,五天带货实现线上线下销售327万元。公益行动从3月16日开展至今,已经为古丈、慈利、桑植、平江、安化、南岳、邵东、龙山、炎陵、溆浦、桂阳、资兴、汝城、鹤城等地36家残疾人创办的农村合作社(企业)带动的1300多名残疾农户滞销农产品找到了销路,线上线下带动销售额超过3000多万元。

扶志扶智,激发脱贫“心”动力

近年来,城步苗族自治县的90后女孩杨淑亭通过创业,带动全县700多户增收,其中220多户贫困户脱贫,59位残疾人实现就业脱贫。这位曾经遭遇高位瘫痪的年轻苗家女孩,已经变成了带动乡亲们脱贫致富的“领头雁”。她先后被评为“全国自强助残模范”和“湖南最美扶贫人物”。

今年5月16日,杨淑亭应邀参加了第六次全国自强模范暨助残先进个人集体表彰大会,在人民大会堂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会见。今年9月,杨淑亭获得2019年全国脱贫攻坚奖奋进奖,由她创办的七七科技公司荣获“全国残疾人之家”荣誉称号。面对鲜花和荣誉,杨淑亭提醒自己“不忘初心”。她在朋友圈经常提到要有感恩之心——“感谢千千万万双手对我的帮助!感谢千千万万颗心对我的包容、理解、厚爱”。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为继续积极推进残疾人就业帮扶工作,提高其生活幸福指数,2020年7月,湖南省残联、湖南省财政厅、湖南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湖南省民政厅、湖南省税务局联合启动实施“点亮万家灯火,托底帮扶残疾人就业行动”。

“点亮万家灯火,托底帮扶残疾人就业行动”推出残疾人免费专项培训、增加岗位供给、扶持残疾人自主灵活就业、稳定集中就业、发展辅助性就业、公益性岗位兜底等六大举措,对残疾人就业进行托底帮扶。针对残疾人这一特殊困难群体,方案对残疾人职业培训时间及补贴标准进行大幅度提高,盲人、听力言语、肢体残疾人初级职业培训补贴分别上浮5倍、3倍及2倍。

来自湘潭的周海浪,今年38岁,曾经是一名餐饮业个体经营户,3年前患上视网膜色素变性后,视力开始恶化。今年8月,他报名参加省特教中专的免费专项培训,学习盲人按摩。“在这里免费食宿,学完后还会帮忙推荐工作,让我希望的灯火再次被点亮。”

“只要自己肯学,愿意干,我觉得到时候不会比我当厨师差。”周海浪说,“我也会好好学习,认真实践,以优异的成绩回馈社会,将来再去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教育就业“绝穷根”,在我国稳就业、保就业政策形势下,技能人才培训是当前重要任务。开展免费专项职业培训,提升残疾人就业技能,是解决残疾人就业能力偏弱的治本之策。

8月25日,“点亮万家灯火”托底帮扶残疾人就业行动首个盲人按摩培训班开班,包括12名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在内的40名视力残疾人将接受为期两月的盲人按摩免费职业培训,系统学习中医学基础、中医按摩理论等专业知识,掌握保健按摩操作流程和服务规范,提高就业技能和职业素养,考核合格的学员将推荐就业。

万里征程,牢记使命续写新篇章

脱贫攻坚是一场硬仗,实现贫困残疾人脱贫更是硬仗中的硬仗。湖南省政府在推进残疾人脱贫攻坚工作、统筹谋划全区脱贫攻坚“一盘棋”方面,运用信息化手段,加强脱贫攻坚数据资源的统筹规划和动态管理应用。建设全省残疾人基础数据共享共用平台,平台与扶贫办、公安厅、民政厅、住建厅、卫健委、教育厅、医保局等部门进行数据对接,实现建档立卡残疾人人口数据与行业部门数据的二维、多维度比对,按需生成报表,及时准确掌握建档立卡残疾人在“两不愁、三保障”、相关惠残政策与扶贫政策方面享受情况的信息。自动预警、实时推送异常信息给教育、民政、扶贫等部门,实现“一站式残疾人扶贫”。

湖南省残联为了“一个也不能少的目标”,每年动员组织全省残联系统、乡镇社区、社会组织5万名同志进村入户核实160万多名持证残疾人的教育、医疗、住房、家庭收入等情况,不定期与省直部门比对、了解全省残疾人享受低保、兜底保障、建档立卡、住房保障、教育资助等情况,分类制定出保障帮扶政策措施,有针对性地做好对口帮扶。

围绕加快改善残疾人生活,湖南省还先后组织实施了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行动、残疾儿童康复救助、残疾人辅助器具适配服务、残疾人就业、培训、托养、扶贫,危房改造、扶残助学、“蒲公英行动”“敲门行动”“创业孵化基地”“集爱三湘”等一大批重点项目,带动残疾人事业各业务工作顺利开展。

2016年来,湖南省共帮助155.2万名次残疾人接受基本康复服务,为4.7万人次残疾儿童提供康复救助,为72.8万人(次)残疾人提供辅具适配服务。全省共计扶残助学4.6万人次,2366名残疾学生录入大中专院校深造,完成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6.59万人次、实用技术培训8.3万人次,建成省级残疾人就业扶贫示范基地83家、市级示范基地279家、县级示范基地516家,残疾人整体就业率达到43.1%。托养照护智力、精神和重度肢体残疾人10.8万人次。

脱贫攻坚不是终点,而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的新起点。湖南省各级残联坚持“以人为本”这一工作导向,以务实的举措完善残疾人保障政策、促进残疾人融入社会、推动残疾人持续发展,真正让残疾人过上更有尊严、更加幸福、更高质量的生活。湖南残疾兄弟姐妹们的明天将更美好!

湖南省残联2020-10-19

 

 

从大水漫灌到精准滴灌,脱贫比例高达96.9%——安徽省残疾人脱贫攻坚工作纪实 文章下载

从大水漫灌到精准滴灌,脱贫比例高达96.9%——安徽省残疾人脱贫攻坚工作纪实

编者按:2020年是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战之年,也是实现残疾人共同奔小康目标的关键之年。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残疾人事业的重要论述,彰显在党的领导下广大残疾人这一最困难群体脱贫攻坚取得的成就和经验,中国残联组织开展“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秋冬季主题宣传活动。

中国网中国残疾人频道作为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的重要外宣平台,特策划“2020年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网络专题,聚焦特殊困难群体,报道我国22个重点省(区、市)的贫困残疾人脱贫攻坚进展、特色经验、典型人物和感人事迹,讲述贫困残疾人脱贫解困的中国故事,向世界讲述助残脱贫的“中国方法”。

中国网讯 (特约记者:王晓慧)安徽有两大标签,一个是黄山,一个是徽商。然而,就是这样的一个“风景绝佳处,人文汇萃地”,却是脱贫攻坚任务较重的省份之一,涉及16个省辖市、70个县(市、区),其中国家级贫困县20个、省级贫困县11个,2014年建档立卡识别贫困村3000个、贫困户188万户484万人,贫困发生率9.1%。

2016年4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的第一站就来到金寨。他指出,因病致贫、因残致贫问题时有发生,扶贫机制要进一步完善兜底措施。时隔4年有余,2020年8月18日,总书记再次来到安徽考察。他强调,要把防止因疫因灾致贫返贫摆在突出位置,坚持精准扶贫,进行有针对性的帮扶。

不负众望。5年来,通过产业扶贫、健康扶贫、光伏扶贫、教育扶贫、异地扶贫搬迁等方式,安徽的脱贫攻坚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安徽省累计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63.95万,占农村持证残疾人149.74万人的42.7%,截至2019年底,61.94万残疾人实现了脱贫(其中2019年脱贫残疾人8.84万人),脱贫比例达96.9%。

从这组数据中可以看出,在安徽,“因残致贫”的比例几乎占据了农村持证残疾人的半壁江山,同时,占安徽省贫困人口的13.2%。由于受身体障碍、劳动能力弱、受教育程度低等因素影响,贫困残疾人是贫困人口中贫困程度最深、脱贫难度最大、返贫率最高的特殊困难群体,也成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困中之困、难中之难、坚中之坚。

如今,“贫困”退、“丰裕”来,江淮两岸涛声依旧,安徽大地却已换了新颜。那么,残疾人脱贫比例达96.9%,安徽是怎么做到的?

把好贫困残疾人精准“脉象”

安徽地处江淮大地,是大别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之一。究于这样的地理位置,加之明显的暖温带与亚热带的气候,安徽气象灾害种类多、发生频繁。

有记载的数据来看,从1667年安徽建省至今,已发生不同程度的水灾百余次之多。就在今年夏天,安徽又成一片“泽国”。在前有“疫情”影响,后有“水灾”阻力面前,安徽以“千里跃进”的决心与姿态,奋力突围,脱贫圆梦。

如今,安徽省的脱贫工作早已从“粗放式”向“精准式”转变,措施上从“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转变,管理上从“被脱贫”向“要脱贫”转变。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取得明显实效,其中,贫困残疾人的脱贫攻坚步伐明显加快,2020年如期脱贫的目标指日可待。

据记者了解,多年来,安徽省委省政府将残疾人扶贫作为重点,纳入保民生、保增长大局,同部署、同推进、同考核、同落实,推动贫困残疾人享受社会保障兜底政策和开发式扶贫解困措施。

其中,安徽省委省政府在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实施意见》中,单独为残疾人这个特殊人群,在十大工程中单列“着力实施贫困残疾人脱贫工程”。在出台脱贫攻坚“1+20+N”政策系列文件时,充分征求吸纳残联意见,在社保兜底、产业扶贫、资产收益、光伏扶贫、就业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等方案中,做到了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扶贫项目优先安排、扶贫资金优先下达,贫困残疾人全部纳入“三保障一兜底”范围,以及在消除零就业家庭、养老保险政策代缴、公益岗位安置等方面优先扶持残疾人,贫困残疾人获得了更多的政策叠加扶持。在贫困县摘帽第三方专项评估检查中,对抽查村内的未建档立卡的残疾人户等五类特殊群体实行调查全覆盖,确保脱贫路上残疾人不落一人。

为此,各级残联配合扶贫办做好建档立卡精准识别工作,联合省扶贫办下发了《关于贫困残疾人建档立卡“回头看”工作的通知》等文件,对符合建档立卡条件的残疾人贫困户,及时与当地扶贫部门对接后纳入建档立卡范围。张曙光副省长专门就中国残联《关于恳请进一步关心重视解决好贫困残疾人脱贫攻坚问题的函》作出重要批示:“要认真对待,切实解决问题。”对中国残联下发的未脱贫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数据信息,省残联、省民政厅、省扶贫办高度重视,专题研究核查工作。

在安徽省委省政府的特殊支持下,通过部门间数据比对、入户核实、政策宣传等,有效推动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及时纳入农村低保范围,落实两项补贴,开展托养服务,妥善解决残疾儿童义务教育等问题,实现了贫困残疾人纳入建档立卡范围“应纳尽纳”,坚决杜绝“两该两不该”现象。

拧成“一股绳”下好“一盘棋”

基本公共服务全面开展,补齐了民生兜底短板,残疾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提升。在此基础之上,安徽又做起了加法。

安徽省有178.5万持证残疾人,其中,149.7万人生活在农村。为解决广大农村残疾人生活分散,服务设施不足、服务不便的突出问题,2018年5月22日,安徽残联联合省发改委、财政厅、卫生计生委、扶贫办等12个部门出台《安徽省残疾人之家(工作站)建设实施办法》,并召开全省基层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功能建设工作现场推进会,加快乡镇(街道)残疾人之家和村(社区)残疾人工作站建设,建立集辅助性就业、托养、康复、培训、文化体育、维权等各项服务为一体的残疾人综合服务平台。

到2020年底,全省在每个乡镇(街道)建成1个“残疾人之家”,在每个村(社区)设置1个“残疾人工作站”,统筹残联、教育、民政、人社、卫计、扶贫等各项服务资源,与基层社区服务和社会志愿服务有机结合,集聚资源,集成政策,在最基层最前沿为残疾人建成温暖温馨的服务之家,打通服务“最后一公里”。

此外,2018年9月27日,安徽在全国率先出台《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建立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的实施意见》,在全面贯彻落实国家0-6岁贫困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救助的基础上,积极推进7-14岁残疾儿童纳入救助范围。扎实推进精准康复服务行动,因病致贫残疾人康复服务率、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康复服务率处在全国前列,贫困精神残疾人享受药费补助1.3亿多元,惠及13.9万人。

同时,安徽及时出台并实施了安徽省残疾人创业就业行动计划,累计下拨各地省补资金4.5亿多元,扶持残疾人个人创业就业4.6万多人次,培训有就业需求残疾人7万多人次,支持“阳光大棚”等设施农业项目3000多个,扶贫基地160个,社保补贴近6万人次。

值得一提的是,安徽做足了“联”字文章,扶贫、教育、民政、卫生健康、住建、医疗保障等各大部门主动沟通协作,及时交流研究贫困残疾人的相关数据和工作中发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做好政策制定、项目推进的衔接配合,形成合力,进而充分发挥了各大政策“组合拳”的倍增效应,有利于将对残疾人的扶贫帮扶措施上升为稳定的、长效的帮扶政策,最终达到缩小残疾人生活状况与社会平均水平的差距、促进了残疾人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目的。

脱贫攻坚战场上,战鼓声声催人奋进。“安徽模式”万众一心拧成一股绳,频道不换、靶心不散,一鼓作气、顽强作战,最终将“一个都不落下”的共同迈进全面小康社会。

中国网2020-11-6

 

 

700万贫困残疾人脱贫攻坚答卷——贫困残疾人脱贫攻坚成就综述 文章下载

700万贫困残疾人脱贫攻坚答卷——贫困残疾人脱贫攻坚成就综述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贫困是制约广大残疾人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最大障碍,脱贫解困是贫困残疾人及其亲属的强烈期盼。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残疾人扶贫工作,把贫困残疾人作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群体攻坚的重点,把贫困残疾人脱贫攻坚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组成部分,统筹安排,同步实施,重点推进。截至2020年底,我国已稳定实现贫困残疾人及其家庭“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的目标。五年来,有700多万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如期脱贫,平均每年减少100万人以上,同样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残疾人这个特殊困难群体消除贫困的奇迹。贫困残疾人脱贫攻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有力助推残疾人奔小康的进程,并探索出解决“因残致贫”问题的中国方案,为全面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作出特殊贡献,鲜明彰显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政治优势。

加强顶层设计 破解“因残致贫”

受身体障碍、劳动能力弱、受教育程度低等因素影响,贫困残疾人一直是贫困人口中贫困程度最深、脱贫难度最大、返贫率最高的特殊困难群体,“因残致贫”问题也成为人类减贫事业需要共同面对的挑战。

2016年4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省金寨县考察精准扶贫时指出:因病、因残致贫问题时有发生,扶贫机制要进一步完善兜底措施。2020年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再次强调:高度重视打赢脱贫攻坚战面临的困难挑战,剩余脱贫攻坚任务艰巨,剩余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老年人、患病者、残疾人的比例达到45.7%。对没有劳动能力的特殊贫困人口要强化社会兜底,实现应保尽保。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贫困残疾人脱贫攻坚的重要指示,为残疾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指明了方向。党中央、国务院在部署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大战略和战役中,始终将贫困残疾人脱贫攻坚纳入其中,不断强化顶层设计,完善特别扶助措施。

2015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正式发布,这成为指导此后一个时期脱贫攻坚的纲要性文件。在精准扶贫的背景下,中国残联、国务院扶贫办等26个部门联合印发《贫困残疾人脱贫攻坚行动计划(2016~2020年)》,进一步细化扶持贫困残疾人脱贫的政策措施,配套出台了一系列贫困残疾人脱贫专项行动方案。2018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更是专章部署开展残疾人脱贫行动,并提出7个方面的政策措施予以加快推进。

与此同时,针对解决“因残致贫”问题,一系列特殊扶持政策和措施也相继出台。2016年1月1日,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以下简称“两项补贴”)在全国范围内正式实施。作为国家层面创建的第一个残疾人专项福利制度,“两项补贴”是对残疾人的特殊生活困难和长期照护困难进行的专门制度安排,与最低生活保障等制度实现了有效衔接,填补了我国残疾人福利制度的空白,成为增加贫困残疾人家庭收入实现稳定脱贫的有力制度支撑。2018年,国务院制定并实施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这一制度大大缓解了贫困残疾儿童家庭的医疗康复负担,为改善残疾儿童康复状况、促进残疾儿童全面发展提供保障。

党中央、国务院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中统筹兼顾贫困残疾人而推出的这一系列重大举措,确保了贫困残疾人扶贫工作纳入大局,并推动各地以更加精准的措施、超常规的力度帮助贫困残疾人脱贫,为打赢贫困残疾人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聚焦精准施策 增强发展能力

“虽然遇到过很多挫折,但我还是愿意用微笑面对生活,我希望带领身边更多贫困群众以及和我一样的残疾人增收致富。”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的新闻发布大厅里,2020年全国脱贫攻坚奋进奖获得者,甘肃省甘南州卓尼县藏族姑娘张雅萍,面对中外记者讲述着自己的脱贫故事。从自幼致残中途辍学外出打工谋生,到返乡学习养殖技术当起“牛倌儿”创业,再到成立专业合作社带领身边贫困村民共同致富,张雅萍从五年前那个一贫如洗的贫困户变身为当地小有名气的致富带头人,她也用自己的经历生动地诠释了“幸福是奋斗出来的”这句话的真谛。

张雅萍只是脱贫攻坚过程中在当地政府帮助下改变自身命运和家庭生活的众多贫困残疾人中的一位。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的指导下,各地通过实施一系列精准帮扶举措,使贫困残疾人自强脱贫的意识不断提高,在努力实现自我脱贫的同时,影响带动其他贫困残疾人家庭共同增收致富。

脱贫攻坚,难在精准,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要使农村贫困残疾人实现“真脱贫”,首先要对贫困残疾人的基本状况能够精准把握。为了对贫困残疾人家庭做到精准识别,各级残联和扶贫部门密切配合,依托驻村工作队、驻村干部和残疾人专职委员在逐户核实、摸清残疾人家庭底数的基础上,将符合条件的贫困残疾人纳入建档立卡,确定帮扶对象,逐一建立个人档案、工作档案,并针对贫困残疾人家庭的困难和特殊需求,逐人逐户完善具体帮扶举措。家里的主要成员都是谁,致贫原因是什么,帮扶方式有什么……走进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家中,在门口张贴的“明白纸”上可以清清楚楚地看到这户残疾人家庭的帮扶信息,同时借助大数据技术以及各类信息平台的支持,更可以实时掌握贫困残疾人家庭脱贫状况,并及时推动各地政府和责任部门将帮扶措施落实下去。

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要从根本上摆脱贫困,必须智随志走、志以智强,实施“志智双扶”。在党和政府的帮助下,经过残联组织的引导支持,许多像张雅萍一样的贫困残疾人不等不靠、自强脱贫,通过奋斗拼搏、辛勤劳作,为自己和身边需要帮助的人创造了可学可做的经验,成为脱贫攻坚的榜样力量,带动更多贫困残疾人自强自立。而在激发贫困残疾人内生动力的同时,我国通过加大特殊教育和贫困残疾人家庭教育救助力度,阻断农村残疾人中的贫困代际传递。一方面,我国通过进一步完善特殊教育体系、增强特殊教育保障能力、提高特殊教育质量,为贫困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提供保障;另一方面,各地还通过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相应的补贴补助,帮助其家庭减轻经济负担,并通过实施“残疾青壮年文盲扫盲行动”“推普脱贫攻坚行动”等,帮助贫困残疾人赋能增智,使贫困残疾人家庭看到希望之光。

助残富民,产业为先,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在脱贫攻坚过程中,各地依托农业产业化进程和优势主导产业,依靠能人大户、合作社、合作组织等各类农村市场主体,对贫困残疾人开展规模化持续培训,提高了贫困残疾人及其家庭参与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和利益链接水平,并通过不断加大对残疾人扶贫基地的资金投入力度,带动辐射贫困残疾人家庭增收脱贫。与此同时,我国还通过鼓励就地就近就业、创业带动就业、统筹利用现有公益性岗位等方式和渠道,促进符合条件的贫困残疾人劳动就业,实现增收脱贫,并实施了如残疾人职业技能提升计划、“雨露计划”、技能脱贫千校行动等,以全面提升贫困残疾人的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开发就业增收机会。五年来,我国已有563.8万贫困残疾人家庭得到产业扶持,46.7万贫困残疾人通过残疾人扶贫基地的辐射带动实现产业增收,83.6万贫困残疾人家庭得到扶贫小额贷款支持,328.6万人次贫困残疾人接受农村实用技术培训获得1到2项劳动技能,残疾人自我发展能力显著提高。

在脱贫攻坚过程中,我国还通过实施“基层党组织助残扶贫行动”,把我国的政治优势、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与“抓党建促扶贫” “五级书记抓扶贫”的新时代党建要求融合在一起,通过基层党组织的帮带和党员领导干部的帮扶,让贫困残疾人及其家庭在脱贫致富的路上不光有了主心骨,更有了力量与信心。社会各界也通过各种方式参与支持贫困残疾人脱贫攻坚,使助残扶贫蔚然成风,关爱扶助贫困残疾人的社会氛围日益浓厚。

兜底基本民生 保障特殊需求

“在托养中心里,不但吃饭和就医不用愁,还能有专人陪护,这是在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55岁的刘召虎是河南省驻马店市上蔡县邵店镇王棚楼村七组村民,8年前因为意外撞伤腰椎,造成下肢瘫痪,加之妻子长期患有慢性疾病难以从事重体力劳动,刘召虎一家顿时陷入贫困之中。村委会了解到刘召虎的情况后,将他家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并安排他住进上蔡县重度残疾人集中托养中心。在托养中心里,刘召虎得到细心的照护,平日里凭借自己织渔网的手艺还可以获得一份收入。“现在的我不用家人照顾,能靠自己挣钱,还愁个啥嘛。”刘召虎笑着说道。

“照看一个人,拖累一群人,致贫一家人”,这是不少贫困重度残疾人家庭的真实写照。在我国的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中,重度残疾人占有很大比例。他们有的没有扶养人或赡养人,有的完全丧失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无法通过产业就业帮扶实现脱贫,其家庭又受限于劳动力不足和医疗康复支出较多,脱贫难度较大。为帮助重度贫困残疾人家庭脱贫增收,让重度残疾人得到更好的照料,解除其家庭的后顾之忧,我国多地针对贫困重度残疾人开展托养照护服务,并相继探索出河南省驻马店市集中托养、南阳市“四集中”,河北省衡水市“老残一体”集中托养,宁夏固原市“隆德模式”,新疆南疆“幸福大院”等为代表的创新“服务型社会救助”的有效方式,实现了“托养一人、解放一家、幸福一片”,有效解决了攻坚期农村贫困重度残疾人“脱贫不解困”这一突出矛盾。

为进一步织密保障残疾人基本民生的安全网,我国不断加强贫困残疾人社会保障力度,将1066.7万残疾人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其中单独施保的贫困重度残疾人近300万人。同时,我国针对贫困残疾人的社会救助力度也在不断加大,社会救助范围在重度残疾人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并将符合条件的残疾人纳入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范围和临时救助范围。各地还相继建立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残疾人生活保障需求、长期照护需求相适应的“两项补贴”标准动态调整机制,目前已有超过2500多万人(次)困难和重度残疾人因“两项补贴”而直接受益。

康复作为帮助残疾人恢复补偿功能,增强生活自理和社会适应能力,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重要基础,是残疾人的基本民生之一。在脱贫攻坚过程当中,保障贫困残疾人享有基本的康复服务是残疾人扶贫的重要方面。我国通过医疗、辅具适配、精神慰藉等康复手段和“福康工程”等行动持续实施“康复扶贫”,减少减轻残疾对残疾人个人及家庭带来的不利影响和致贫风险,使361.5万农村贫困残疾人得到手术、康复训练和辅具适配等基本康复服务。

为降低贫困残疾人的刚性支出负担,我国将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全部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保险,使54.7万贫困残疾人得到医疗救助,全国各地在加强贫困人口医疗保障过程中,还针对贫困残疾人的特殊困难和需求普遍降低报销门槛,提高报销比例,提供绿色报销通道,确保贫困残疾人享受到更优惠更便捷的医疗保障服务。

与此同时,各地通过易地搬迁、危房改造等扶贫行动,帮助57.8万贫困残疾人家庭实施易地搬迁,178.48万户贫困残疾人家庭解决住房安全问题,还集中开展“居家无障碍改造扶贫”,对55万户贫困残疾人家庭实施无障碍改造,从而进一步破解了贫困重度残疾人居家生活难以独立、难以出行、更难以融入社区参加劳动生产等一系列难题。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

贫困残疾人脱贫攻坚所取得的成就不仅在我国扶贫史上前所未有,在世界减贫史上也绝无仅有。然而,在看到成就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残疾人依然是返贫致贫风险最突出的困难人群,贫困地区的特殊教育发展依然滞后,“因残致贫”现象依然突出,农村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依然比较薄弱……新春伊始,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围绕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作出重大部署,这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快补上农村残疾人工作短板、统筹城乡残疾人事业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征途漫漫,重任在肩,站在新阶段新征程的交汇点上,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我们要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加强和改善农村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汇聚更强大的力量,采取更有力的举措,在与绝对贫困告别的同时,为残疾人创造更加美好的新生活。

中国残疾人杂志社2021-2-25

 

 

茶陵县残联助残脱贫工作纪实 文章下载

茶陵县残联助残脱贫工作纪实

茶陵,总人口65万。其中,执证残疾人18069人,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5834人。

去年以来,茶陵县残疾人联合会(下简称“茶陵县残联”)围绕残疾人脱贫实施上门评残办证、生活保障、康复救助、教育扶持、就业创业服务等措施,拓展残疾人保障路径,搭建残疾人创富平台,提高残疾人增收“造血”功能,加快推进残疾人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立,让残疾人享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过上更有尊严的生活。如今,一个个助残平台相继建立,一次次助残活动深入开展……一名名残疾儿童走进校园,一户户残疾家庭摆脱困境,希望与幸福在茶陵这片热土上交织。

上门办证“织网”,奔小康一个不落

“以前残疾鉴定需要残疾人自己到指定医院办理,没想到现在医生到家门口服务,对于残疾人来说真是太方便了。”5月26日,在腰潞镇腰陂村集中残疾鉴定上门服务中,残疾人袁白林的家属激动地说。

残联联合医生上门为残疾人办证

自幼因脑膜炎导致智力残疾、下肢功能重度障碍的袁白林,瘫痪在床50余年,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属于一级残疾,办理残疾证须前往市级医院进行残疾评定。由于他无法出门办证,很多助残服务无法享受。而在茶陵,像袁白林一样情况的残疾人还有不少。

“2020年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年,残疾人也一个都不能落下。”茶陵县委书记江小忠掷地有声地说。

茶陵县启动助残宣传周活动

打通服务残疾人“最后一公里”,上门办证势在必行。今年3月以来,茶陵县残联主动扛起行业扶贫牵头单位主责,牵头制定了《关于切实做好全县残疾人脱贫攻坚政策保障问题清零工作的通知》《关于在全县开展残疾人脱贫攻坚下乡集中评残办证工作的通知》等5个红头文件,由县脱贫攻坚工作领导小组连续下发,一场上门评残办证服务行动拉开帷幕。3月中旬,茶陵县各乡镇开展摸底工作;4月底,在全面摸底数据汇总后,县残联联合株洲市中心医院、市三医院及县人民医院的医生前往各乡村(社区)开展上门服务。

好事多磨,第一次上门办证效果不理想,前期摸底全县需要上门办证人数达1800余人,第一次上门办证人数仅1100余人。在走访中,县残联工作人员发现,由于部分助残保障服务申请不及时等原因,一些残疾人即使有证但部分保障仍未到位。

一个都不能少,一项都不能差。茶陵县残联一方面以县残工委名义向各乡镇下发问题整改交办函,要求乡镇党、政一把手及分管领导重新做好摸底及保障漏发排查等工作,另一方面组织残联及县东阳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对全县所有建档立卡残疾人进行电话调查,询问其政策享受及需要解决问题情况,十余个昼夜的奋战,只为下一次上门服务提供精准指引。

为了确保不漏办,茶陵县残联组织4个工作组30余人的队伍,先后5轮在全县17个乡镇224各村(社区)开展下乡(上门、集中)评残办证工作。截至7月底,共计办证2216人,其中为建档立卡残疾人办证1182本,占比53.3%,为残疾人节约开支600余万元,帮助新办证残疾人分别享受到不同档次国家惠残政策11项,资金400余万元。

一趟趟下乡,如同穿梭引线织就了一张密集的大网,全县残疾人基本情况尽在其“网”中。为配合脱贫攻坚工作,茶陵县残联制作了包含5810名建档立卡残疾人的《残疾人帮扶政策享受情况一览表》,为脱贫攻坚“回头看”提供了坚实地保障。

社会保障到位,兜起稳稳的幸福

5月20日晚上10时许,茶陵县残联办公室依旧灯火通明,工作人员坐在电脑前,核对刚收到的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制度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发放明细。

“由于残疾人两项补贴需要申请,有些残疾人由于自身条件变化且不了解政策,忘记申请而导致漏发。”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每月残疾人各项补贴发放后,他们会通过大数据进行核对,这次核对发现有刘伍生等215名重度残疾人未享受残疾人两项补贴。

领取残疾人创业培训结业证书,吴丽琴(左一)笑得格外开心。陈洲平 摄

这仅仅是茶陵县残联扶残助残工作的一个缩影,一组数字凝结了县残联所有工作人员的汗水。

目前,全县有8520人享受重残护理补贴,9978人享受生活补贴;9357名重度残疾人参加医疗保险个人缴费,全部由县财政全额补助,每人280元;5062名贫困重度残疾人参加养老保险由政府代缴最低缴费档次,每人每年100元,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基本做到应保尽保;为1000余名困难残疾人发放临时救助,每人补助标准300至500元不等。

生活保障兜起来,教育保障也未缺席。

7月中旬,高考结束没多久,茶陵电视台滚动播放了县残联发布的助残助学通知;8月中旬,一场由县残联组织召开的摸底会议在各中学召开,会上残联工作人员统计各班残疾学生名单。9月初,各学校显眼位置摆放了助残助学告示牌,详细介绍残疾学生资助条件……

在紧锣密鼓的宣传下,残疾学子就学基本保障到位。截至目前,茶陵县为218名残疾大学生和贫困残疾人家庭的大学生、281名高中阶段残疾学生和贫困残疾人家庭学生发放相应资助。

不仅如此,茶陵县残联还从学籍入手,保障残疾儿童就学权利。8月10日,该县残联通过比对数据核查适龄儿童就学情况,共核查出谭智垲等37名适龄儿童没有学籍。随后,将这一情况移交教育局,要求其通过跟班就读、上门送教等方式解决。

“我们将不断出台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加大对残疾人的帮扶力度,努力实现贫困残疾人基本生活‘两不愁三保障’,帮助残疾人实现‘整体赶平均,共同奔小康’奋斗目标。”茶陵县委副书记武挪强说,该县将全力做好保障工作,兜起残疾居民稳稳的幸福。

助残服务周全,共享美好新生活

“在为残疾人做好基本保障的同时,还要提供更多的暖心服务,让他们和我们一同幸福地生活在阳光下。”茶陵县副县长李甜甜告诉记者,如今茶陵县抓紧实施一批民生项目,积极为残疾人谋福祉。

医务人员为残疾人免费体检

腰潞镇干洲村大禾岭的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陈海龙对此感慨颇深。今年31岁的他,由于2016年在外务工时摔伤导致下半身瘫痪,必须依靠轮椅生活。其妻因为不堪生活的重压离开,家里两个孩子需要抚养,生活基本靠父母照顾。

今年,在了解到茶陵县残疾联合会有贫困家庭无障碍改造工程项目后,陈海龙提出申请,历时三个月将家里有障碍的地方全部改造一番,如今上下楼,进厨房、卫生间、卧室等均做到无障碍。看着家里的变化,他重燃了生活的信心,正谋划在家创业,一直笼罩在这个家庭的阴霾也将散去。

去年来,像陈海龙一样享受无障碍改造工程项目的贫困残疾人有153人,这一工程为茶陵幸福安居工程续上了尾巴,让幸福延续。

“为了让幸福的事业落到实处,茶陵县残联要下足绣花功夫。”茶陵县副县长杨定桃说。

9月中旬,一场免费假肢装配活动在茶陵县残联办公大楼一楼举行,技术人员现场为符合条件的肢体残疾人进行假肢取模,并根据每位残疾人的身体情况进行评估、测量,量身定制假肢。秩堂镇东首村龙回佑左下肢残疾,每3年要到长沙更换假肢,来回不便,还要购买假肢。如今,听说县残联免费换假肢,他十分高兴,感叹国家政策好。

龙回佑感叹的背后,是茶陵县残联与民生项目的“较真”。为了提供更好的器具,让有需要的残疾人享受免费福利,该县残联对残疾人轮椅、助听器等辅助器具制造商进行了公开招标,并对申请项目的残疾人进行了公示。在选择中标商时,直接排除了中间商,仅考虑生产厂商,目的是要更好地维护和保障残疾人的根本利益。

目前,该县大力实施贫困残疾人基本康复服务全覆盖、贫困残疾人基本辅助器具适配全覆盖,为59名残疾人免费装配了假肢、矫正鞋,为残疾人免费提供各种辅助器具580余件。

此外,该县今年还投入15万元为100名重度肢体、精神、智力残疾人提供居家服务;为353名精神病患者每人提供500元药物救助或2000元的住院补助;完成“0-7岁贫困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54名。

扶持创业就业,激活致富内生动力

“幸福的花儿竞相开放,培训的歌儿随风飘扬……”12月16日,茶陵县东阳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大楼里传出阵阵歌声,这是培训班结业大会上学员段送苟特意作词作曲、演唱的新歌。

身体残疾的段送苟在严塘镇开了一家废品回收站,并搞起了鸡鸭养殖,由于没有经过专业指导,对资金缺乏科学管理,“有时候客源不错,觉得自己赚了钱,但到手可支配的资金并不多,账目越算越糊涂。”他说,此次为期8天的免费培训帮了他忙,今后发展有了方向。

和段送苟一同参加此次培训的残疾创业人员共有25名,对创业之路更有信心,是他们经历此次培训后共同的感受。

“残疾人内心深处渴望像正常人一样通过劳动自食其力,我们希望利用好国家政策,通过举办创业培训让他们能够勇敢地走上致富之路。”茶陵县残联理事长谭九敏说,国家的每项政策、每份资金都是有温度的,残联工作需要将这份温度传递下去,而做好培训工作正是要让残疾人在致富路上感到温暖。

为此,茶陵县残联对全县所有残疾人年龄、就业能力、学历、创业就业意向等基本情况进行了梳理,每年有针对性地制定课程,培养残疾人就业创业。同时,每次培训还发放创业扶持资金,“再扶一程”。仅今年,该县开展了种养技术、经营管理等5期创业培训班,培训参加人300余人。

除了开展培训,在创业路上提供各项保障护航,也是茶陵县残联激活残疾人脱贫内生动力的重要举措。

10月底,两批装有鸡、鸭、鱼、猪饲料以及复合肥的货车从县城出发,分别开往虎踞镇和腰潞镇两个从事种养殖业的残疾人家中。近两周,共有34万元物资被送到了茶陵18个乡镇172名从事种养殖业的残疾人手中。

当天,收到16包玉米粒饲料时,腰潞镇潞理村残疾村民陈红非常激动。“有了政府的帮助,我扩大鸡鸭养殖规模更有底气了。”陈红说。

如陈红一样在该县残联支持下成功创业致富的残疾人还有不少。2016年来,该县近800名残疾人接受了种养殖技术培训,累计获得创业物资近200万元。

大爱铺坦途,助残永无歇。茶陵县助残工作脚步不停,关爱的阳光照亮每一个残疾人心灵。

新湖南2020-12-29

 

 

残疾人脱贫的边疆实践 ——瑞丽市贫困残疾人脱贫纪实 文章下载

残疾人脱贫的边疆实践 ——瑞丽市贫困残疾人脱贫纪实

“余写清,现在按摩店生意怎么样?疫情对你影响大不大?”“影响很大,基本上没有什么生意,大家都不敢来按摩。”这是2020年2月底,瑞丽市残联工作人员在对全市盲人按摩店走访,调查新冠肺炎疫情对盲人按摩行业造成影响时,产生的对话。说到残联,今年31岁的视力一级残疾人余写青,总有说不完的感谢话,余写青是傈僳族,家住瑞丽市勐秀乡等扎村委会南面村民小组,2013年,他家被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对于像余写青这样残疾程度重、家庭贫困的残疾人如何帮、扶什么,从打赢脱贫攻坚战开始就摆上了瑞丽市残联的重要议事日程。瑞丽市残联通过大量走访调研、认真研究后,确定了全市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的帮扶方针——因地制宜、因人施策、一人一策。余写青年纪不大,根据他的残疾类别、残疾程度和就业方向,他适合干盲人按摩的工作。于是,瑞丽市残联先后送其到上级残联开办的初级、中级盲人按摩培训班进行学习,培训回来,余写青在别人开的盲人按摩店里实现了就业,有了稳定的收入。在掌握了一定的按摩手艺和经营办法之后,余写青又有了自己开按摩店当老板的想法,当他把这个想法向瑞丽市残联提出,并希望得到帮扶时,瑞丽市残联及时扶持,给予了7000元的创业资金帮扶,并先后给他免费配置了按摩床、消毒柜、工作服,还对他的按摩店门头进行了装修。为降低新冠肺炎疫情对其造成的损失,帮助像他一样的盲人渡过难关,瑞丽市残联对全市的盲人按摩店进行了走访,对承租国有企业、机关事业单位经营性房产的8家盲人按摩店,出面帮助其协调减免了一个月的房租;对承租其他经营用房而未享受租金减免的5家盲人按摩店,给予每家盲人按摩店一个月的房租补贴,共补贴资金6800元,余写青得到了2000元的帮扶。

瑞丽地处祖国西南边陲,与缅甸山水相连,这里的很多残疾人有边疆、民族、贫困的特性,贫困程度深、脱贫难度大显得尤为突出。如何在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全面小康的进程中,让瑞丽的残疾人不掉队,是一个严肃的政治问题。瑞丽市残联提高站位,对于有劳动能力、有就业意愿的残疾人,打好“强本领、抓就业、重扶持”三张牌。瑞丽市勐秀乡勐秀村肢体三级残疾人陈开富,2014年被评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在瑞丽市残联的帮扶下,他通过自己烤制小锅米酒,实现了脱贫致富,他的小锅米酒在瑞丽小有名气,并远销北京、广西等地,为了让烤酒产业链产生更多效益,陈开富还养殖了80多头猪和200多只鸡、开辟了20亩鱼塘养鱼,并注册成立了瑞丽市夕露酒厂,在酒的外包装上下功夫,注重走品牌化道路;在政府的帮扶下,他盖起了一栋三层的楼房,并于2017年实现脱贫,生活逐渐好转。在陈开富的创业过程中,省、州、市残联领导及工作人员多次到他的酒厂视察指导,在经营模式、思路上给予指导,并先后给予扶持资金10多万元,不但为他解决了资金困难,也极大地鼓舞了他的创业信心。像陈开富这样得到帮扶的残疾人还有很多很多,十三五时期,瑞丽市残联不断拓宽残疾人就业渠道,让残疾人通过集中就业、按比例就业、灵活就业和自主创业等形式,圆就业梦想,共投入资金234.5万元,扶持440名残疾人实现了创业。与此同时,瑞丽市残联把技能培训作为促进残疾人就业脱贫的主要抓手,坚持以就业为导向,通过输出培训、委托培训、自主办班、再就业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创业培训等形式,结合瑞丽经济、产业发展实际需求及地域特点,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职业技能培训项目,不断提高残疾人培训质量和就业层次,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2700多名残疾人参加了汽车修理、按摩、电子商务和农村种养加等培训,凡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都得到了免费的技能培训。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瑞丽市残联充分发挥残疾人致富示范引领作用,通过评选表彰创业先进典型、报告会等形式,表彰先进,树立典型,让残疾人学有榜样、赶有方向,树立创业致富的信心和决心,激发残疾人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瑞丽市勐秀乡勐典村人张立波,是肢体残疾三级。2012年开始尝试养殖土鸡;经过不断地摸索学习,张立波掌握了从选择鸡苗到鸡雏管理、消毒防疫、市场销售等方面的技术,养殖规模也不断扩大,养殖的鸡从最初的2000只增加到现38000多只,年收入达到了40万元左右。为带动周边村民致富,2015年,张立波组建了瑞丽市禽利土鸡养殖专业合作社,吸纳了27户社员,其中残疾人家庭有7户;经他培训的50多户残疾人建档立卡户大部分也发展起了养鸡业,增加了收入。在张立波的创业过程中,州、市残联始终给予关注,先后给予资金帮扶。2017年,瑞丽市禽利土鸡养殖专业合作社被授予“德宏州残疾人养鸡培训基地”和“德宏州残疾人居家创业示范户”称号,张立波被授予瑞丽市残疾人自强模范,这更加鼓舞了张立波发展养殖业的信心和决心。瑞丽市残联不断加大宣传力度,在全市形成有利于残疾人自主创业的宽松环境,营造了一个残疾人个个想创业、敢创业、争创业的良好氛围。

从瑞丽市城区驱车往户育乡班岭村方向近30公里,距离边境直线距离不超过20公里,来到了户育乡班岭村委会第四村民小组,因残疾导致生活困难的班岭村建档立卡贫困户杨三东的家便在这里,为做好兜底保障,助力脱贫攻坚,2020年6月,杨三东收到了瑞丽市残联发放的3000元救助金。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瑞丽市残联注重织严织密民生保障网,力争实现政策叠加效应最大化,将符合条件的残疾人纳入“两项补贴”范围,实现应纳尽纳、应退则退;投入150.1万元为1080名智力、精神和重度肢体残疾人提供“阳光家园”居家托养服务;投入212万元资金为239户贫困残疾人家庭进行了无障碍改造;对301户残疾人家庭突发性、临时性出现的生活困难,给予了71.2万元的困难补助,春节、助残日等节日期间,对1697户贫困残疾人家庭进行了走访慰问,发放慰问金52.83万元;为22名残疾人发放了0.572万元的机动车燃油补助。全面开展残疾家庭户排查,对符合办证要求的及时给予办理残疾证,联合瑞丽市人民医院的医生组成工作组,到乡镇(农场)上门开展办证服务,共上门办证500余本,解决了残疾人办证多头跑、往返跑之难,变“残疾人跑”为“工作人跑”,减轻了残疾人家庭负担。

瑞丽市8岁的残疾人番文祥,自幼患有脑瘫疾病,在瑞丽市残联的救助下,2020年到昆明接受了康复训练,并由瑞丽市残联资助3250元,在昆明安装了矫形器,这对于番文祥的抢救性康复具有重要意义。十三五以来,瑞丽市残联救助了61名像番文祥这样的儿童,到有资质的医疗机构进行康复训练。在残疾人康复方面,努力帮助残疾人恢复或补偿功能、提高生存质量、增强社会参与能力,免费向残疾人供应轮椅、助行器、坐便椅等在内的残疾人辅助器具1140台(件),免费为33名贫困肢体残疾人进行了假肢、矫形器安装。组织111名盲人及亲属开展了盲人定向行走训练,向96名残疾人发放了32.9万元的康复医疗救助金,为261名贫困精神残疾人发放16.58万元的服药补助。

残疾人是一个特殊困难的群体,需要格外关心、格外关注。在今后的工作中,瑞丽市残联将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残疾人事业发展,让残疾人不但做乡村振兴的受益者,还要做乡村振兴战略的参与者、建设者,在巩固残疾人脱贫成果和乡村振兴战略中不断展现新担当、实现新作为。

德宏州人民政府2021-12-15

 

 

残联在脱贫攻坚工作当中发挥作用的路径探索 文章下载

残联在脱贫攻坚工作当中发挥作用的路径探索

中央提出,贫困地区要在2020年与全国一道同步够格进入小康。针对残疾人的脱贫,群众说,残疾人大部分不但生活不能自理,还需要家人长期在家照料其生活起居,家人不能外出挣钱不说,残疾人的医疗康复支出费用还比其他人要高的多,这种情况怎么脱贫?干部说,健全人创业就业现在竞争都特别激烈,残疾人哪里竞争的过健全人呀,要想脱贫实在太难。难道真象他们说的那样残疾人就没办法脱贫了吗?笔者作为一名残疾人工作者认为,这些结论都只说了问题的表象,没有挖掘问题的实质,残疾与贫困具有同源性,常常互为因果。残疾人的贫困既有经济因素导致的贫,更有因残障和社会对残疾的态度而造成的困。在全国上下脱贫攻坚已到“攻坚拔寨啃硬骨头”的决战决胜阶段之际,残联作为残疾人利益的代表者,在推进残疾人脱贫攻坚中作用发挥的如何呢?带着这个问题,笔者近日就残疾人脱贫工作情况进行了专题调查,形成如下调研报告。

一、残疾人脱贫工作现状

近年来,我县残联紧抓国家政策机遇,以加快残疾人小康进程为目标,以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为统揽,紧扣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和业务工作,扎实开展了残疾人扶贫就业、危房改造、康复训练、扶残助学、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和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发放等业务工作和包扶村工作,有力地促进了部分残疾人脱贫。仅“十二五”以来,县残联培育和创建省级残疾人扶贫基地2个,市级残疾人基地3个,争取残疾人扶贫基地无偿扶持资金25万元,争取残疾人康复扶贫贷款2万元,为50名残疾人个体创业者发放创业扶持资金25万元,举办盲人按摩培训班、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班及职业技能培训班共312期1161人次,并为31名在公益性岗位就业的残疾人落实了公益性岗位补贴资金,使223名残疾人实现了集中就业和个体就业;实施农村基层党组织助残扶贫工程,帮扶183户贫困残疾人家庭稳步脱贫。极力改善困难残疾人的住房条件,投资42万元为70户困难残疾人实施了危房改造项目;投资30余万元对50名困难残疾人家庭进行了无障碍改造,为部分残疾人的生活及出行提供了便利。邀请省残联复明一号手术车来我县,为161名白内障患者实施了复明手术,并邀请省残疾人辅具中心免费为121名肢体残疾人装配了假肢。为24名0至7岁脑瘫儿童进行了每年人均1.2万元的抢救性康复项目训练治疗,将29个康复项目纳入医疗报销范围,为残疾人有效地康复创造条件。为332名在校贫困残疾学生发放助学金23.64万元,维护了残疾儿童少年受教育的权利,有力地推动了残疾教育事业的长足发展;每年为4000名困难残疾人发放生活补贴240余万元,从2016年开始,为全县重度残疾人发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有效地缓解了残疾人的贫困压力。

20多年的残疾人扶贫工作实践告诉我们,要解决贫困残疾人的贫与困:

(一)要始终坚持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残联组织发挥重要作用的体制机制。从1991年国家残联组建提出开展残疾人康复扶贫建议到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中首次提出残疾人扶贫工作目标,再到2008年、2010年国家两次将残疾人扶贫拉入扶贫纲要,最后到2015年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残疾人小康进程的意见》和《关于建立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的意见》以及省市县相关部门出台的政策文件为止,国家对残疾人的扶贫脱贫政策从没间断和停止,而且逐年力度加大,这对我们发展残疾人事业,推动残疾人脱贫带来了良好的政策机遇。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残疾人脱贫解困,不断将农村贫困残疾人纳入扶贫开发的重点,并不断加大扶持力度;从国家到地方有关扶贫工作的规划和政策都明确了农村贫困残疾人扶贫的政策措施,贫困残疾人始终成为扶贫开发的重点人群众,残疾人的脱贫离不开党委的领导和政府各职能部门的共同努力。

(二)要始终把激励贫困残疾人自信和干部诚信放在首位。残疾人由于身体残疾致使其在心理素养、文化程度、生活态度等方面与健全人相比有一定的差距,帮助残疾人树立生活信心是实现残疾人自立自强的前提,也是挖掘残疾人潜能的基础。干部的诚信是打开残疾人内心世界之门的钥匙,只有与残疾人交心了,残疾人才会真正听你的,你才能知道残疾人内心的真实想法,才能引导其建立自信,给予恰到好处的帮助,才能挖掘出残疾人的内在潜能,才能不断激发起贫困残疾人脱贫解困的内生动。如:我们多年包扶的X村残疾人朱某,家有两名残疾人,家庭十分贫困。2012年夏季,因劳力缺乏为家中的3亩小麦收割发愁,县残联得知这一情况后,及时组织残联机关全体干部及村两委干部10名帮他们家收割麦子,朱某为此十分感动,找到了生活的自信,后来在残联的帮助下发展养猪产业,据了解,自他2012年年发展生猪养殖以来,累计投资近5万元建圈舍10间,养母猪种猪6头,经过几年的摸索,今年已出售仔猪13头,商位猪12头,创收4万余元,还有近30头仔猪和7头商品猪待售,成为本村的养殖大户。从朱某家及全县其它部分残疾人成功发展产业走过的历程来看,我认为帮助残疾人树立生活信心是实现残疾人自立自强的前提,只要帮他们树立了自信心,才能把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调动起来,才能使帮扶“锦上添花”,才能使政策的落实与我们的实施对象实现有效地对接。

3.要始终坚持部门配合、社会参与,充分发挥行业助残扶贫作用。残疾人插花分布在各镇的贫困村和非贫困村,造成贫困的原因涉及医疗、教育、康复、社保、就业、住房、生产等各个方面且贫困程度深,因此,只有充分依靠政府扶贫部门的主导作用和有关部门履职尽责,从解决农村残疾人的医疗、教育、康复、社保、就业、住房、生产等基本需求入手,联手行动凝聚合力,不断研究解决农村残疾人扶贫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才能取得良好的扶贫效果,我县包括我们包扶村在前几年已走出贫困的残疾人及残疾人家庭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

4.要始终坚持到户到人,不断创新扶贫方式。贫困残疾人的插花分布、残疾类别的差异及各自的特长,决定着残疾人的帮扶措施必须精准并一户一策。在好多人的眼里,残疾人就等同于病人,觉得他们干不了事。我认为这是极其错误的,残疾人只所以到现在他们还处于贫困,只是他们没有找到适合脱贫的“门路”,只要找到残疾人适合发展的项目,他们照样可以干出一番事业。你比如:我们包扶村有一位40几岁的中年人,因双眼角膜坏死亡失明几年,在家啥也干不了,与80多岁的父亲相依为命,他的生活全由他的父亲照料。县残联得知情况后,动员他去学习盲人保健按摩,为他免费提供吃、住、学一体的学习环境,通过半年的学习,他已顺利通过按劳动部门组织的职业技能考试并获得了盲人保健按摩初级资格证书,如今已持证上岗。还有象我们产业扶持的对象中有一名残疾人,他双腿高位截肢,成天在轮椅上生活,由于是后天意外造成的残疾,事发初期他脾气非常暴躁,还曾经多次上访,残联得知情况后,多次与他谈心给予鼓励,为他配发轮椅,当得知他擅长电脑后,鼓励他在网上开店并给予资金扶持,昔日生活全靠别人的他如今忙于在网上帮乡亲们卖买商品货物,他自己不仅有了稳定的收入,人也变的阳光了。诸如此类的残疾人创业就业实践告诉我们,残疾人的创业就业除了残疾人要比常人付出的更多之外,更需要各级组织超常规的个性化帮扶措施。

二、残疾人扶贫工作仍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

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和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新形势下,从工作实践看,农村贫困残疾人扶贫还存在着一些特殊的突出困难和问题。

(一)农村贫困残疾人数量众多,贫困发生率高,贫困程度深,脱贫难度大,又极易返贫。目前,全县已持有残疾人证的7179名残疾人,其中农村残疾人6239人,占86.9%。在农村残疾人中,0至16岁和60岁以上残疾人共3778人,劳动就业年龄段残疾人2461人,除去劳动年龄段内重度残疾人737人,实质有一定劳动能力的残疾人仅有1724人,占农村残疾人总人数的27.6%。而今年我县建档立卡精准脱贫人口为1.39万户4.49万人,其中农村贫困残疾人2053户2251人,分别占全县脱贫任务和农村残疾人总数的5.01%、36.07%。从贫困残疾人占的比例和年龄分布特点不难看出,贫困残疾人的生活水平远低于社会平均水平,贫困面较大。在已脱贫的残疾人中,因残疾人的产业风险和失业风险比健全人高,因残致贫返贫仍带有普遍性,剩下没有脱贫的残疾人或者有残疾人的家庭大多属残疾老年人和残疾儿童少年,这些人自身不但没有创业就业条件,还离不开家人的照顾,因此脱贫难度大。

(二)农村贫困残疾人收入少支出大,家庭经济负担沉重。据调查,农村残疾人生产增收困难,其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约为当地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一半,同时又面临长期服药、护理用品、康复训练、辅助器具等特殊需求的硬性支出。如:我们残联十余年来一直联系包扶的X村,全村133户429人,建档立卡78户242人,分别占全村的58.6%、56.4%。其中全村残疾人24户31人,已建档立卡的贫困残疾人21户25人,占脱贫任务数的26.92%、10.3%,这些残疾人户中,处于劳动就业年龄段的13人,其中6人均精神残疾,这些残疾人基本上每年要到专门的精神病医院住院治疗时间至少都在3个月,其余时间还要在家长年服药,还有7位残疾人属肢体残疾,还要一个劳动力在家看护。处于劳动就业年龄段以外的12人,其中6人属孤寡老人加残疾这些人基本上都在60岁之上,主要依靠子女外出务工收入。据统计,残疾人家庭人均医疗康复支出是居民医疗保健支出的1.7倍,是典型的支出型贫困人群。

(三)农村贫困残疾人的社会保障水平依然较低。当前我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危房改造、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和社会救济救助等制度的社会保障水平相对于贫困残疾人的迫切需求还存在较大差距。仍有部分贫困残疾人因民政低保指标和残疾人生活补贴指标限制未被纳入最低生活保障和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发放范围,相当部分非重度贫困残疾人参加新农保存在缴费困难。有些地区的残疾人因为新农合报销门槛高,报销比例低等原因,医疗支出负担沉重。还有很大比例的农村贫困残疾人需要临时救济救助。

(四)农村贫困残疾人住房安全的愿望十分迫切。根据专项调查结果,目前我县农村有3万的残疾人家庭居住在经当地住建部门鉴定的土坏危房中。近些年来,在危房改造项目的实施过程中,由于先建后补、补贴标准低、补贴指标有限等各种原因,导致部分贫困残疾人无法享受到国家危房改造政策。

(五)配套服务和工作机制有待完善。残疾人接受技能培训后缺少设备、资金、生产资料、信息等后续配套扶持和相应服务;基层民生保障、涉农、金融和残联等部门之间未形成畅通系统和不间断的服务保障机制,助残脱贫解困成效还有较大提升的空间;基层残疾人工作者队伍的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仍有待加强。此外,有的存在贫困残疾人为病人和无劳动能力、不可扶持的人的思想,这些都影响着残疾人扶贫工作扎实有效推进。

三、残疾人扶贫必须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指导下,贫困残疾人扶贫面临重大机遇和现实挑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脱贫攻坚目标,决不落下一个贫困地区,一个贫困群众。贫困残疾人群是一个贫困程度最深、扶贫难度最大、返贫率最高的脆弱群体,要做好新形势下的残疾人精准脱贫,必须紧紧跟随中央脱贫攻坚战的步伐,迎难而上,精准发力,综合施策。同时还要给予农村贫困残疾人更高的重视,更多的支持和更有效的投入,采取更实、更有针对性、更具人文关怀的帮扶措施。

(一)要继续扎实做好精准识别建档立卡这个关键。在不到4年的时间里实现农村贫困残疾人全部脱贫,必须充分借助和纳入国家精准扶贫战略,真正实现农村贫困残疾人的精准识别,精准管理,通过精准帮扶最终实现残疾人精准脱贫。找准人是精准扶贫的前提,要继续发挥基层残联熟悉残疾人状况的群团优势,实现与政府有关部门的及时比对和有效衔接。确保精准识别出的所有符合条件的贫困残疾人全部进入建档立卡,各地政府和扶贫部门要在年度建档立卡工作中,把残疾人和残疾人家庭作为重点核查对象,实现贫困残疾人有关数据的动态管理和有效对接,确保符合条件的贫困残疾人不被遗漏。

(二)要“保障”与“开发”并举,兼顾不同残疾等级目标人群。保障,就是落实好中央在决定中已明确的针对残疾人的具体保障措施,真正兜住农村贫困残疾人基本生活、康复医疗、托养服务、安全住房的底线;开发,就是促进残疾人通过劳动增加收入、改善生活条件。一是“保两头、扶中间”。从年龄结构看,劳动年龄段的贫困残疾人比例最低,未成年人比例居次,老年人比例最高。因此应该对残疾儿童和残疾老年人采取以社会保障为主的缓贫政策,而扶贫开发的对象应以劳动年龄段的残疾人为主。二是“保重度、扶家人”。对失去劳动能力的重度残疾人家庭成员或其监护人,应实施优惠政策,缓解其因照料残疾人而造成的生活贫困。三是“扶难点、助边缘”。目前的扶贫政策受益对象往往是有一定发展能力、容易脱贫的残疾人。要“锦上添花”更要“雪中送炭”,应更加注重照顾最困难的残疾人家庭,这种困难各有各的不幸,要切实提高扶贫的针对性。

(三)要“生活”与“生产”并重,发挥帮扶救助与内生动力的联动作用。残疾人奔小康进程中发现的“短板”问题,既包括残疾人的生活问题,也包括生产问题,贫中之贫、困中之困,任务艰巨。解决这些问题,要区分人群与目标,分别从贫困残疾人脱贫、贫困及贫困边缘残疾人奔小康等方面,非贫困残疾人残疾预防与奔小康方面,着重抓好以下几项工作:一要提高残疾人转移性收入补贴幅度。通过提高生活补贴和护理补贴等转移性支付标准,增加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残疾人及贫困边缘残疾人的转移性收入。二是提高残疾人就业水平,促进残疾人家庭增收脱贫。残疾人就业是残疾人走向社会、参与社会的重要标志,也是解决残疾人心理问题和生计问题的根本出路。应从增强残疾人的自我发展能力入手,继续根据残疾人的实际需求选择培训内容,加强残疾人创业就业方面的技能培训,依法推进按比例就业、公益性岗位和辅助性就业,加大扶持自主创,从而推动残疾人就业水平。三是加大教育脱贫扶持力度。近年来,县残联对残疾学生的救助范围在不断扩大,救助标准在逐步提高,目前已实现了从学前教育到大学整个学段的全覆盖,但由于残联财力有限,救助标准还不能满足残疾学生的实际需求,残疾家庭学生还亟待救助,这就需要各职能部门密切配合,共同帮助使其顺利完成学业,为这些家庭的今后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四是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完善残疾人参加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由政府代缴或补助保险费政策,加快残疾人各项补贴政策与民政兜底等政策的统筹整合,完善残疾人托养照料与孤儿、养老等服务体系衔接、融合的机制。加快解决农村贫困残疾人的基本公共服务需求,让这些政策实实在在改善残疾人贫困状况,增强贫困残疾人的获得感和脱贫信心。

(四)要“减支”与“增收”齐抓,努力减轻残疾人医疗康复支出负担。致使残疾人贫困的因素不仅仅是收入少或没有收入来源这一项,还有支出过高。尤其是重度残疾人,因巨额的医疗康复支出而陷入贫困境地,形成“因病致残——因残致穷——因穷致病”的恶性循环。据国家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居民年消费性支出结构中,医疗保健占不到7%,而残疾人占到20%左右。2007年至2012年,农村残疾人人均医疗保健支出为884.4元,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72倍。因此,残疾人脱贫奔小康不仅需要“增收”,更需要“减支”。当前有3项工作需要探索解决:一是修订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和城镇职工医疗保险报销目录,扩大康复医疗报销品类,提高残疾人医疗报销比例。二是加大贫困残疾人医疗救助和康复救助力度,提高残疾人大病救助和康复救助的标准,并扩大覆盖范围。三是发挥商业保险作用,建立团体性的补充医疗保险制度,提高残疾人抵御风险的能力,降低残疾人因突发事件遭受的损失。四是实施“残疾预防及康复工程”,加大农村贫困残疾人康复、托养服务保障力度,提高残疾人康复及残疾预防水平,减少残疾人家庭康复托养刚性支出,为中轻度残疾人提供医疗康复支持。

(五)要“拒懒”与“真扶”相结合,将国家各项脱贫优惠特惠政策用足用好。农村贫困残疾人致贫的原因,既有因缺少资金、生产资料等要素的经济贫乏,还有因残疾而不得不承担超出健全人几倍的医疗康复支出的压力,更有因身心障碍、缺少康复机会、普遍受教育水平低、受歧视等社会文化因素导致的特殊困难,长期的贫困,让一部分群众和残疾人以及残疾人家属误认为残疾人就是病人、就是救济对象的偏见。随着国家和地方各级各部门扶贫脱贫政策的出台,有相当一部分贫困残疾人或亲属就误认为反正我是残疾人或我家有残疾人,现在不是说要同步够格小康嘛,那国家啥扶贫脱贫政策就应该得优先考虑我,有的看到身边的重度残疾人纳入兜底政策,或者是重度残疾人的亲属享受到了某项优惠政策了,自己却没享受到就意见挺大,有的啥都不想干光想坐想其成等着享受国家政策。国家脱贫政策是农村贫困人群实现脱贫的“助推器”,不是发给懒人的“饭票”。为避免上述不良现象的发生和体现国家脱贫政策的真正要义。首先要纠正残疾人就是病人、就是救济对象的错误认识,以避免一保了之、一兜了之的简单化做法。对待有发展能力却想坐享其成的等、靠、要残疾人及其亲属,要从激发他们发展的内生动力为主,一定要有足够的耐心去从思想上加强教育和引导,直到他们认识到错误和树立起自信为止,坚决不能听之任之妥协了事。二要创新帮扶措施。残疾人贫困现状决定了一般性的扶贫手段和措施往往很难奏效,这就要求我们在实施产业扶持、转移就业等生产性、开发性扶持政策措施时,加大对残疾人的技能培训、信贷扶持。此外,还要针对残疾人的特殊需求,拿出更具针对性的扶持措施,创新扶贫方式,多维度助推贫困残疾人脱贫解困。通过土地流转和土地、山林、等承包权入股等多种方式,探索电商扶贫、资产收益扶贫等适合农村贫困残疾人的新型扶持方式,使贫困残疾人优先享受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和深化改革的红利。三是继续发挥“典型引路”的辐射带动效应。贫困残疾人有摆脱贫困的强烈愿望,有自强不息的坚强毅力,同样是脱贫攻坚的重要力量。各地涌现的脱贫典型中有不少是残疾人,而且起到了常人起不到的感召和带动示范作用。这是一笔精神财富,今后应继续把扶持培养典型,宣传介绍典型作为残疾人扶贫工作的重要任务,配合宣传部门抓牢抓好,助力贫困残疾人实现脱贫解困。

(六)要继续坚持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残联组织发挥重要作用的体制机制。实践证明,坚持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残联组织发挥作用的体制机制是残疾人工作取得长足发展的力量源泉,也是农村贫困残疾人能否如期实现脱贫的工作“法宝”,直接关系到我国脱贫攻坚大局和精准脱贫的成效。首先,作为扶贫开发工作的重点和难点群体,要真正实现残疾人精准脱贫,必须紧紧依靠党组织的力量,依托各级党组织派驻的村第一书记、驻村扶贫工作队、乡镇、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结对帮扶贫困残疾人家庭。基层党组织深入开展助残扶贫工程,是加快农村贫困残疾人脱贫增收最可靠、最有力的保障。其次,将农村贫困残疾人纳入各级政府和各有关部门脱贫攻坚总体规划并占据突出位置意味着残疾人是脱贫工作的重点人群,也是脱贫工作的老大难问题,正因如此,才需要各部共同施策多维发力,从而加快残疾人脱贫解困的步伐,确保精准脱贫。

略阳县残联2022-5-28

 

 

共谋脱贫计 致富硕果香——甘肃省残疾人脱贫攻坚工作纪实 文章下载

共谋脱贫计 致富硕果香——甘肃省残疾人脱贫攻坚工作纪实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残疾人一个不落地实现全面小康,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困中之困,艰中之艰,难中之难。近年来,在甘肃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坚强领导下,甘肃省各级残联以加快残疾人小康进程为主线,以推动助残脱贫政策落实落细、开展问题排查整改、实施助残脱贫项目、做好稳定就业工作为重点,精准施策、靶向攻坚,创新模式、完善机制,通过一系列“组合拳”,全省贫困残疾人脱贫攻坚工作高质量开展,交出了一份优异答卷。

截至今年6月底,甘肃省农村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30.7万人中实现脱贫28.1万人;25.77万残疾人纳入低保,44.76万人次享受“两项补贴”,实现“应保尽保”“应补尽补”;农村贫困残疾人家庭危房实现“清零”;残疾人参加医疗保险达70.2万人,推动38.8万享受政府代缴补贴;残疾人康复服务率和辅助器具适配率均超过95%。

精准施策出准致胜“杀手锏”

摆脱贫困,对于永靖县岘塬镇尤源村的未玉红一家来说,曾经是只是一个梦想。未玉红出身在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自幼家景贫寒,小时候意外失去了左手,在痛苦与自卑中度过了许多年。2015年,残疾人纳入精准扶贫,建档立卡户。自此,幸福敲开了未玉红的家门。

在永靖县政府和残联的帮助和鼓励下,她在自家地建起了养殖场,8间羊舍、6间饲料房、380只羊,养殖产业发展得有声有色。“羊越来越多,腰包越来越鼓,致富奔小康的信心也越来越足了。”2016年,在扶贫政策的号召下,未玉红联合村上有意愿的残疾人成立了鹏盛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目前,合作社有5名养殖户,共计养鸡5000多只,温棚种植户5名,温棚10座,今年又流转了60亩土地,准备建设12座日光节能温室大棚,预计投入200多万。辐射带动74户贫困残疾人家庭脱贫致富。

“只要有恒心和信心,盲人的世界并不黑暗!”是家主在临洮县洮阳镇边家湾村的黄宝军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2001年,7岁的黄宝军因患视网膜色素变异,导致双目近乎失明,无法继续在学校读书。随着年龄的增长,双目失明对他的影响越来越大,因年纪太小,又没有一技之长,黄宝军的“谋生路”似乎就这样被命运切断。

今年,临洮县残联在全县开办了助盲就业脱贫按摩培训班,黄宝军成为第一期学员。经过培训班系统的专业培训,在县残联的扶持下,4月5日,黄宝军的“金手指”推拿理疗馆正式开业。“金手指”推拿理疗馆的成立对于促进盲人参与社会生活、实现就业脱贫,有着特殊的意义,成为全县盲人按摩示范店。

“社会对残疾人的关爱是非常充分的,为很多残疾人提供免费培训的机会,对残疾人有创业补贴等政策。但是作为残疾人也需要自己努力,自己拼搏来实现自己的自强自立。”黄宝军语调铿锵地说。

像未玉红、黄宝军一样,受益于精准扶贫政策红利的残疾人不在少数。近年来,针对全省贫困残疾人家庭这一特殊群体普遍贫困程度深、脱贫能力弱、攻坚难度大的实际情况,甘肃省各级残联部门依据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和需求信息专项调查及动态更新数据,连续推动出台了一系列贫困残疾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政策举措,把残疾人康复、教育、就业、社会保障等业务领域的重要举措和项目纳入全省相关规划。

甘肃省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制定出台《关于深化脱贫攻坚助推贫困残疾人脱贫的意见》,被国务院残工委转发,这一政策从完善“两补制度”、落实生活救助、开展照护服务、家庭无障碍改造、康复助学、产业支持、就业扶持等方面明确了10条精准措施,助推贫困残疾人加快实现脱贫。

甘肃省残联、省扶贫办等26个部门单位联合出台的《甘肃省贫困残疾人脱贫攻坚行动计划(2016—2020年)》,确保了扶持全省贫困残疾人脱贫奔小康的重点行动落实落地。

甘肃省残联、省民政厅等6个部门制定出台的《甘肃省着力解决因残致贫家庭突出困难的实施方案》,以问题为导向补短板、强弱项,聚力残疾人脱贫攻坚。

甘肃省残联推动出台的《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建立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的实施意见》,对0—6岁建档立卡未脱贫残疾人家庭的残疾儿童和孤独症儿童进行康复救助,1.58万名残疾儿童享受康复救助。

甘肃省残联、省财政厅、省人社厅、省扶贫办出台了《甘肃省助盲就业脱贫行动实施细则》,扶持贫困盲人就业创业,连续三年每年投入500万元,仅2019年开展盲人就业培训1960人次。

结合中国残联“走转改”“学听跟”专项活动和全省残联系统“包推帮”活动,制定出台的《倾斜支持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工作方案》,推动了“两州一县”和18个省定深度贫困县残疾人精准扶贫措施落地见效。

甘肃省残联制定《全面高质量打赢贫困残疾人脱贫攻坚战的实施方案》,着眼全面高质量打赢贫困残疾人脱贫攻坚战,精准发力,向残疾人贫困堡垒发起总攻。

紧盯短板用足提升“工具箱”

摆脱贫困只是迈出了关键性一步,唯有继续奋斗、再接再厉,才能激发贫困残疾群众发展的内生动力,发掘脱贫致富的内在活力。

甘肃省残联紧扣脱贫攻坚工作“三落实”“三精准”“三保障”,认真抓实抓细贫困残疾人脱贫攻坚“回头看”排查问题整改落实工作,全力确保贫困残疾人在脱贫攻坚战中不掉队。各地开通了网上办证,推行上门办证服务,加快推进全省残疾人残疾等级核定和残疾人证办理工作冲刺清零。截至6月30日,甘肃省新办残疾人证18.95万本,持证残疾人达到89.96万。

针对有些残疾人脱贫户脱贫质量不高、存在返贫风险的问题,甘肃省残联与民政、住建、人社、卫健、扶贫等部门加强数据比对和信息共享,建立完善定期分析研判机制,对存在返贫风险的重度残疾人家庭进行重点监控,全省纳入返贫监测残疾人达1.21万人,纳入贫困边缘监测残疾人数达2.14万人,全省各地残联配合职能部门及时跟进兜底保障各项救助措施,多措并举防控返贫风险、确保真脱贫。

为了进一步发挥各级残联组织的职能优势,全力协调推进残疾人脱贫攻坚工作,推动各项助残惠残政策措施落到实处,甘肃省残联系统开展了以“省市残联领导包片主抓指导、推动落实扶持措施、帮助反馈脱贫需求”为主要内容的推进残疾人脱贫攻坚“包推帮”活动。全省各地残联走访调查部分未脱贫的建档立卡残疾人户,掌握客观真实的第一手情况;核实建档立卡未脱贫残疾人的康复、无障碍改造、培训等各级残联可能直接提供服务的底数台账,并为其提供及时精准服务;核实建档立卡未脱贫残疾人的教育、就业、产业扶贫、兜底保障政策落实等各级残联无法直接提供服务的底数台账,并尽残联所能将其对接反馈给同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努力确保贫困残疾人在全省脱贫攻坚中不掉队。

丁家沟隶属于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这里曾经居住条件恶劣、基础设施“欠账”、产业基础薄弱。甘肃省残联作为丁家沟镇荔峡、慢湾、线川、沈屲等4个贫困村的省级帮扶单位,多年来,集中力量发挥自身优势,在基础设施建设、富民产业培育、“一户一策”制定落实等方面,做了大量务实有效的工作,为加快会宁县及丁家沟镇的脱贫攻坚进程发挥了重要作用。

八年来,甘肃省残联在会宁县及丁家沟镇累计投入6000多万元,扶持荔峡、慢湾、线川、沈屲4个村的贫困户发展肉牛养殖、花椒种植、饲草种植等产业;筹集资金免费为丁家沟镇、大沟镇的1284名残疾人购买了重大疾病意外伤害及财产商业保险;帮助会宁县贫困残疾人改造危房,和有关部门一起为贫困残疾人免费实施白内障复明手术,为残疾人适配辅助器具,在4个帮扶村分别开展了健康扶贫义诊活动,受益贫困残疾人近3万人次;累计助学201人次、20.1万元……

如今的丁家沟彻底变了样!是荔峡、慢湾、线川、沈屲四个村,基础设施建设得到明显改善,富民产业培育成效显著。

聚焦产业做出民生新亮点

多年来,甘肃各级党委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优先覆盖最困难的残疾人群体。

甘肃省委、省政府连续10年把残疾人民生纳入为民办实事总体规划,每年投入资金至少5000万元,优先解决贫困和重度残疾人生活保障、危房改造、康复救助、托养补贴、培训就业、家庭无障碍改造等特殊困难,每年超过3万残疾人直接受益。各地党委政府上行下效,连续实施残疾人为民办实事项目,完善落实一批残疾人特惠政策措施,带动各类残疾人扶贫资源的持续投入。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产业扶贫是贫困残疾人实现脱贫的有力抓手,提高贫困残疾人致富能力是智力扶贫的治本之举,精准实施专项扶贫是甘肃省残疾人广泛受益的法宝。在甘肃省扶贫办的支持下,今年先后两次下达财政专项扶贫资金3500万元,按照“一户一策”需求,对全省5000户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进行家庭进行无障碍改造,扶持22个贫困县共34个项目,帮助1260户贫困残疾人家庭发展种养小产业,实现脱贫增收。

同时,甘肃省各级残联积极推动东西部扶贫协作不断取得新进展。全省10市州和58个贫困县残联与东部协作方建立了良好的沟通联络机制,2019年累计投入帮扶资金12081.39万元,带动贫困残疾人4.67万人。今年以来,各级残联克服疫情影响,加强线上对接沟通,共同发力推动年度帮扶贫困残疾人项目落地见效。

此外,针对残疾人中许多具有文化创意天赋的人才的情况,甘肃省因势利导加大投入,投入498万元,扶持122个残疾人文化创意产业实体项目。目前,全省残疾人文创企业达215家、从业人员1500余人,年产值约800万元;投入资金400万元,实施文化进家庭“五个一”项目,为8000户贫困、重度残疾人提供文化服务。通过筛选近残疾人文化创意产品参加文博会,以及送“戏”下乡巡演、脱贫攻坚典型事迹推介、组织盲人观影活动、残疾人职业技能大赛等,进一步激发了贫困残疾人奋力脱贫的内生动力。

近年来,随着中国“互联网+”的深入发展,电商扶贫取得了丰硕成果,成为产业扶贫斩断穷根的“利器”。陇南市充分发挥电商产业在带动贫困残疾人家庭增收、推动脱贫攻坚中的重要作用,依托各县区特色产业及龙头企业发展优势,配齐配强基层电商硬软件,强化残疾人电商技能培训力度,坚持把发展壮大电商扶贫与提高残疾人就业增收紧密结合。

文县视力残疾人任付全,在诚信通平台的线上销售额达405万元;肢体残疾人何全平在中药材诚实通平台开通“甘肃纹参堂”中药材网店,线上销售额达120万元,商品远销东南亚,该网店被评选为陇南市“十佳”网店;肢残人任波的网店“小任乡下宝特产馆”,信用等级已达4钻;礼县肢体残疾人何建峰的网店“舌尖独品”,仅一季销售苹果3000多件,利润达20余万元;西和肢体残疾人苏迟丁组建的农兴马铃薯专业合作社,通过惠农网、农产品交易网实现了线上联系、线下交易,去年销售额已达120万……

目前,陇南市累计已开办残疾人网店366家,实现农产品网络零售总额3300多万元,年销售额50万以上的有8户,带动672名残疾人就业。电商致富已经成为带动残疾人脱贫增收的内动力和正能量。

增技增收激活就业“运算符”

扶贫要扶智,教育扶贫是促进残疾人平等参与共享的起点。近年来,甘肃省累计投入残疾人特殊教育扶持资金1600多万元,全省建成特殊教育学校41所,在校残疾学生1.3万人。推广失学残疾儿童“一人一案”精准助学工程,省市县三级共扶助1.3万余名各类残疾儿童少年稳定就学;在普通高校招生考试中为残疾人考生提供特需服务,每年有超过500名残疾人考生被高校录取。

就业是民生之本。甘肃省各级残联破解残疾人就业堵点难点,千方百计稳就业促增收。推动残疾人就业纳入全省稳就业政策大局并给予倾斜扶持,实施残疾人专项培训计划,提高残疾人就业困难人员创业担保贷款额度、降低贷款门槛,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优先安置贫困残疾人和贫困残疾人家庭成员。今年以来,乡村公益性岗位共安排残疾人2643人,安排贫困残疾人家庭成员1229人。

针对残疾人就业的特殊困难,甘肃省各级残联协同人社部门组织开展“筑梦小康”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月专场招聘会、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暨就业推介会,帮助残疾人实现就业愿望。今年以来,共举办残疾人专场招聘会21场,近800家次省内外企业提供超过2万个岗位,达成意向性就业协议3850多个。

为了推出一批具有特色、辐射带动残疾人的就业创业项目,甘肃社省各级残联协同财政、人社部门加大残疾人自主创业、灵活就业、居家就业、网络就业扶持力度。今年,投入残疾人就业保障金596万元,支持29个省级残疾人就业扶贫示范基地。截至目前,示范基地有574名残疾人就业,带动残疾人家庭就业760余人。

托养一个人,解放一群人,致富一家人。近日,麦积区的贫困残疾人就业托养试点成功,贫困残疾人由“消费者”转变为创收者,有效促进了残疾人心理重建,增强了他们融入社会的信心。

按照康养与就业相结合、集中托养与实用技能培训相结合的原则,麦积区采取了“扶贫车间+托养就业”的模式,组织有就业能力和就业意愿的贫困残疾人参加健康管理、康复护理、创业心理、就业理念与常识、手工艺制作、电子商务实用技能等培训,教会贫困残疾人掌握1-2门就业技能,不断创新助残扶贫模式,探索出了一条集康疗、托养、培训、就业四位一体的助残扶贫新模式。目前,签订托养协议愿意在扶贫车间学技术就业的贫困残疾人有50余人,有37人长期在扶贫车间工作,有13人在家进行十字绣、针织等手工产品制作,协调安排甘霖公司定期进行回购销售,增加了贫困残疾人收入。

今朝共谋脱贫计,来日致富硕果香。甘肃越来越多的残疾人自力更生、埋头苦干,搭上脱贫“专线车”,驶入高效“快车道”,奔跑在甘肃省脱贫致富的康庄大道上,看到了致富“好光景”,点燃了幸福美好新生活的“速度与激情”。

甘肃省残联2020-10-15

 

 

保障残疾人合法权益,共筑美好生活——长沙市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纪实 文章下载

保障残疾人合法权益,共筑美好生活——长沙市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纪实

对于很多人来说,残疾人是既熟悉又陌生的群体。说熟悉,是因为他们的身影并不鲜见;说陌生,是因为残疾人似乎和大众日常生活总隔着些距离。甚至有人对残疾人存在标签化的“定义”,有意无意间流露出“你们不一样”的感受与言行。

从这个意义上说,尊重和保障残疾人的人权和人格尊严,使他们能以平等的地位和均等的机会充分参与社会生活,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长沙市将发展残疾人事业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大力加强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持续改善残疾人生活状况,残疾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得到全面提升。

加强法律救助,为残疾人撑起“保护伞”

“法律救助好,温暖百姓心”。近日,长沙市民华某将这样一面锦旗送到市残联法律救助中心。1995年,残疾人华某以个人名义购买单位房一套。2003年,华某与前夫离婚,房产判给华某。今年4月,华某前去长沙市不动产登记中心办理过户时,因房屋内档有前夫姓名,前夫亲属不配合办理变更登记事宜而产生纠纷,华某申请法律援助。援助律师迅速调查取证,积极施援。通过一、二审程序,最终判决房屋归华某所有。“法律为残疾人撑起‘保护伞’,切实维护了我们的合法权益。”华某激动地说。

残疾人是一个特殊困难、特别需要扶助的社会群体。做好残疾人法律维权工作,事关残疾人切身利益保障,事关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长沙市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残疾人小康进程的意见》,树立大维权理念,着力畅通残疾人信访维权渠道,强化残疾人法律宣传与救助,确保各项工作稳步推进,有力促进了残疾人群体的和谐稳定。

“您好,我是一位残疾人,我想咨询一下,残疾人自主创业,如何申请小额贷款?”“请问,残疾人参加居民养老保险可以享受哪些优惠政策?”2016年,长沙开通“12385”残疾人服务热线,并依托“12345市民热线”进行运行管理,为长沙市31万残疾人搭建了崭新的服务平台。

“12385”服务热线的开通,标志着长沙在全市范围内建立了高效有序的残疾人诉求表达、心理干预、矛盾调处、权益保障机制。5年来,市残联本级共办理热线工单近200件,满意率达90%以上。

扎实做好残疾人信访工作,件件有落实、件件有回音;建立残疾人法律救助工作站,采取全日制坐班制接受残疾人法律维权咨询;强化宣传引导,大力开展普法行动,残疾人学法、懂法、守法、用法意识与能力持续提高……在长沙,已有越来越多的残疾人在法律救助的“加持”下,创造和享受着幸福美好的新生活。

发展文体事业,让梦想插上腾飞的翅膀

伴随着残疾人事业的快速发展,“平等、参与、共享、融合”的现代文明理念日益深入人心,残疾人体育文化生活更加丰富,较好地满足了残疾人的康复健身需求。

跑圈、翻滚、背负投……在长沙市柔道比赛训练馆内,盲人运动员们正日复一日训练着。这支2004年组建的省盲人柔道训练队,历经近17年的磨砺取得了不菲成绩:2015年,一举拿下全国第九届残运会盲人柔道男子60公斤以下级冠军、90公斤级冠军和女子52公斤级第三名;2017年全国盲人柔道锦标赛,他们又收获一金一银三铜;2019年,在全国第十届残运会暨第七届特奥会柔道项目上,6名运动员包揽4块金牌,占整个盲人柔道大项18枚金牌的四分之一。

全国残疾人运动会乒乓球团体赛第三名获得者之一——李霞2014年进入长沙市轮椅乒乓球队之前,曾一度很少与外界有往来。“直到打轮椅乒乓球接触了越来越多的残疾人,常常切磋球技、聊聊天,才找回了生活的自信。”李霞说。

为了鼓励残疾人积极参与体育活动,长沙市残联积极实施“自强健身工程”和“康复体育关爱工程”,精心组织开展残疾人喜爱的体育活动。

去年9月,市聋协成立了聋人曳步舞队。夜幕降临时,在长沙市贺龙体育广场,这支特殊的舞者队伍,在无声的世界里完成了一支支动感十足的曳步舞。市肢协每年举办2次脊髓损伤者生活重建训练营,通过生活重建,提升残友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为残友融入社会及再就业创造基础条件。

众人拾柴火焰高,一边是残疾人体育事业蓬勃发展,一边是残疾人文艺事业百花齐放,通过文化开启残疾人的心智,让梦想插上腾飞的翅膀。

“家乡有支歌,一支甜蜜的歌,你唱过我唱过,千家万户都唱过……”每周二下午,长沙左家塘街道窑岭社区公共服务中心内,都会传出男女合唱的排练歌声。这支名叫“心飞翔”的残疾人艺术团,成员以肢残为主。从2017年5月初步成立,到2019年正式注册,再到现在拥有50余名成员,三年多时间里,成员们彼此交流、共同练习,用艺术照亮前进的方向。

在全省第九届残疾人文艺汇演上,长沙市残联组建一支97人的庞大演职队伍,参演人数居全省首位,最终,长沙市总成绩位列全省第一。

为了极大丰富残疾人精神文化生活,多年来,长沙市坚持办好“爱满星城”“命运之帆”“中国电视数字手语系统”等电视广播专题栏目,重点推介先进典型,以政策的温度、榜样的力量不断激励着残疾人自强奋斗。省、市媒体围绕残疾人事业大局,以重大活动、重点工作、重要节点为契机,持续报道残疾人事业发展重要工作、重要成就,不断传播正能量。

汇聚社会力量,残建融合形成良好风尚

政府用心用力用情帮扶的同时,也离不开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共同推动形成关爱残疾人、关心残疾人事业的良好社会风尚。

装复合袋、封口、装小盒……走进浏阳经开区(高新区)的安邦制药外包车间,员工们正埋头包装药品。车间28名员工中有12名是残障人士,他们中多的一天能包15件药,少的一天也能包10件。

在安邦制药,不仅外包车间有残疾员工,从研发、管理到销售都有残疾人的身影。湖南安邦制药有限公司董事长陈飞豹介绍:“公司共有员工700多名,残障人士占了35%左右,自2010年以来,我们坚持‘融合用工’模式,支持残障人士与健全人一起就业,同工同酬。”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陈飞豹表示,要保障残障人士的生存权、发展权,让他们有尊严地共享改革开放成果。

帮扶残疾人30多年、成立全国首家残疾人C5驾校、免费为残障人士提供驾考培训……全国助残先进个人、远征驾校校长张建明扶残助残的事迹在长沙已传为佳话。今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他发动志愿者为残障朋友送防疫物资,5月获评全国最美志愿者称号。“为残疾人服务是我终身的事业,我会一直做下去。”张建明说。

帮扶拉一把,自己“站起来”,还要带领更多人“站起来”。张建民帮扶的对象之一汤俊杰,曾是一名残疾人建档立卡贫困户,一家6口有5人残疾的残酷现实并没有击溃他的意志,而是愈挫愈勇,不懈努力。如今,汤俊杰不仅成功脱贫,还成立了一支活跃在扶残助残一线的志愿团队,并结对帮扶17名城市困难户。

“现在政策好、干部用心、社会有心,我们更应自强自立、努力拼搏,通过辛勤劳动改变自身命运。”汤俊杰说。

阳光雨露“聚集”在残疾人身上。激发了内在斗志的残疾人,正以超乎寻常的勇气和能力与命运搏击,实现人生价值,享有出彩人生。

新湖南客户端2020-11-4

 

 

通知

信息已完善成功
确认

在线咨询: 010-51651161

客服电话: 010-51651162

地址: 北京市东城区沙子口路76号富莱茵花园18号楼

返回顶部
用户注册

个人注册

单位注册

联盟单位注册

{{ registerData.isHasName ? '用户名可以使用' : '用户名已被占用'}}

*请输入长度(6-20)位数的数字或字母

{{count}}s后再次获取
获取验证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 《用户协议》

注册
注册中...
{{ registerUnityForm.isHasName ? '用户名可以使用' : '用户名已被占用'}}

*请输入长度不小于6位数的数字或字母

{{count}}s后再次获取
获取验证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协议》

注册
注册中...
{{ registerWorkUnityForm.isHasName ? '用户名可以使用' : '用户名已被占用'}}

*请输入长度不小于6位数的数字或字母

{{count}}s后再次获取
获取验证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协议》

注册
注册中...
已有账号,
用户登录

个人登录

单位登录

联盟单位登录

新用户注册
找回密码

您已经成功设置密码,请使用新密码登录
权限不足

您未开通此功能,是否去开通?
确认
取消
权限不足

您未开通此功能,是否去开通?
确认
取消
提示

请购买本平台相关服务后使用该功能。
去购买
再想想
请注册/登录后完成购买。

1.本学习平台资料查看针对会员开放;
2.购买相关服务请先注册/登录后完成购买;
用户协议

 

“帮我搜”网络平台站用户注册协议书

 

一、总则

此份协议是注册用户接受“帮我搜”网络平台(以下简称本平站)产品和服务时适用的通用条款。因此,请您在注册成为本站用户前或接受本站的产品和服务之前,请您详细地阅读本注册用户协议的所有内容。

1 注册用户了解并同意:

①只要注册用户点击同意按钮并完成注册,注册用户就已接受了本注册用户协议及本站公布的各项服务规则包括填写实名的联系方式等等) ,并愿意受其约束。如果发生纠纷,注册用户不得以未仔细阅读为由进行抗辩。

②随着市场经营情况的变化,本站有权随时更改本注册用户协议及相关服务规则。修改本注册用户协议时,本站将于相关页面公告修改的事实,有权不对注册用户进行个别通知。注册用户应该在每次登录前查询网站的相关公告,以了解注册用户协议及其他服务规则的变化。

2、若注册用户不同意本注册用户协议或相关服务规则,或者不同意本站作出的修改,注册用户可以主动停止使用本站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如果在本站修改协议或服务规则后,注册用户仍继续使用本站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即表示注册用户同意本站对本注册用户协议及相关服务规则所做的所有修改。由于注册用户在注册用户协议变更后因未熟悉公告规定而引起的损失,本站将不会承担任何责任。

3、本站的各项电子服务的所有权和运作权归本站。本站提供的服务将完全按照其发布的服务条款和操作规则严格执行。注册用户必须完全同意所有服务条款并完成注册程序,才能成为本站的注册用户。注册用户确认:本协议条款是处理双方权利义务的当然约定依据,除非违反国家强制性法律,否则始终有效。

二、服务简介

1、本站运用自己的操作系统通过国际互联网络为注册用户提供网络服务。同时,注册用户必须:自行配备上网的所需设备,包括个人电脑、调制解调器或其他必备上网装置。自行负担个人上网所支付的与此服务有关的电话费用、网络费用。

2 基于本站所提供的网络服务的重要性,注册用户应同意:提供详尽、准确的个人资料。不断更新注册资料,符合及时、详尽、准确的要求。

3、本站对注册用户的电子邮件、手机号等隐私资料进行保护,承诺不会在未获得注册用户许可的情况下擅自将注册用户的个人资料信息出租或出售给任何第三方,但以下情况除外:注册用户同意让第三方共享资料;注册用户同意公开其个人资料,享受为其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本站需要听从法庭传票、法律命令或遵循法律程序;本站发现注册用户违反了本站服务条款或本站其它使用规定。

4、关于注册用户隐私的具体协议以本站的隐私声明为准。如果注册用户提供的资料包含有不正确的信息,本站保留结束注册用户使用网络服务资格的权利。

三、帐户密码和安全性

注册用户一旦注册成功 ,成为本站的合法的注册用户。您可随时根据需要改变您的密码。注册用户将对注册用户名和密码安全负全部责任。另外,每个注册用户都要对以其注册用户名进行的所有活动和事件负全责。注册用户若发现任何非法使用注册用户帐户或存在安全漏洞的情况,请立即通告本站。

四、拒绝提供担保注册用户个人对网络服务的使用承担风险

本站对此不作任何类型的担保,不论是明确的或隐含的,但是不对商业性的隐含担保、特定目的和不违反规定的适当担保作限制。本站不担保服务-定能满足注册用户的要求 ,也不担保服务不会受中断,对服务的及时性,安全性,出错发生都不作担保。

五、有限责任

本站对任何直接、间接、偶然、特殊及继起的损害不负责任,这些损害可能来自:不正当使用网络服务,在网上购买商品或进行同类型服务,在网上进行交易,非法使用网络服务或注册用户传送的信息有所变动。这些行为都有可能会导致本站的形象受损,所以本站事先提出这种损害的可能性。

六、通告

所有发给注册用户的通告都可通过重要页面的公告或电子邮件或常规的信件传送。本站的活动信息也将定期通过页面公告及电子邮件方式向注册用户发送。注册用户协议条款的修改、服务变更、或其它重要事件的通告会以电子邮箱或者短信进行通知。

七、注册用户的建议

奖励注册用户在他们发表的一些良好建议以及一一些比较有 价值的策划方案时,本站愿意展示用户的构想落于实现。

八、责任限制

1、如因不可抗力或其他本站无法控制的原因使本站销售系统崩溃或无法正常使用导致网上交易无法完成或丢失有关的信息记录等,本站不承担责任。但是本站会尽可能合理地协助处理善后事宜,并努力使客户免受经济损失。

2、除了本站的使用条件中规定的其它限制和除外情况之外,在中国法律法规所允许的限度内,对于因交易而引起的或与之有关的任何直接的、间接的、特殊的、附带的、后果性的或惩罚性的损害,或任何其它性质的损害, 本站、本站的董事、管理人员、 雇员、代理或其它代表在任何情况下都不承担责任。

九、法律管辖和适用

1、本协议的订立、执行和解释及争议的解决均应适用中国法律。

2、如发生本站服务条款与中国法律相抵触时,则这些条款将完全按法律规定重新解释,而其它台法条款则依1旧保持对注册用户产生法律效力和影响。

3 本协议的规定是可分割的,如本协议任何规定被裁定为无效或不可执行,该规定可被删除而其余条款应予以执行。

4、如双方就本协议内容或其执行发生任何争议,双方应尽力友好协商解决;协商不成时,任何一方均可向本站所在地的法院提起诉讼。

十、其他规定

1、如本用户协议中的任何内容无论因何种原因完全或部分无效或不具有执行力,本用户协议的其余内容仍应有效并且对协议各方有约束力。

2、本用户协议中的标题仅为方便而设,不具法律或契约效果。

 

同意
取消
状态变更提示
状态变更提示:您的账户在另一设备上进行登录,提示后 2S 后 自动跳转到登录页面
同意
取消
提示

本平台会尽快针对您提出的主题搜集相关借鉴资料, 搜集结果会在3个工作日内发送到您的会员中心, 请注意查看,未及时收到信息可随时联系客服。
提交成功
提示

您已提出了一条帮我搜未完成,请您耐心等待或联系客服。
如何联系客服
上传凭证

只支持jpg、jpeg、png格式

上传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