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热线:

微信

小程序

公众号

类别:热点学习案例

提出单位:**残联

题目:书写残疾人事业温暖答卷 擦亮残疾人幸福生活底色的实践探索

资料提供时间:2023-12-18

目录

更多

甘肃省残联围绕大局谋实抓细惠残项目着力推进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 文章下载

甘肃省残联围绕大局谋实抓细惠残项目着力推进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

“三抓三促”行动开展以来,省残联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深入推进爱心甘肃工程建设,对标对表“十四五”残疾人保障和发展规划,着力促进残疾人康复、就业、教育、文化体育、托养照护、无障碍等重点项目落实落地,全力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推进全省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

深入扎实推进“结对帮扶·爱心甘肃”工程建设

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将爱心工程建设作为推进全省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一项德政民心工程,扎实推进各项任务落地落实。一是完善政策措施。制定出台《关于在结对关爱孤儿、困难重度残疾人和特困家庭行动工作中进一步做好社会救助工作的通知》《甘肃省“福彩圆梦·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助学工程”项目实施办法》,协调省医保局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健全完善防范化解因病返贫致贫长效机制的通知》,切实解决关爱对象在现有政策之外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帮助他们渡过难关、融入发展。二是深入开展联系走访。全省15.88万困难重度残疾人与各级干部实现了“一对一”结对,占“三类对象”总数的60.4%;各级结对干部联系交流29.8万人次、入户走访探视23.5万人次、落实政策24.9万人次,帮助解决实际困难3.1万个、反映需要解决的困难8588个、帮办实事4万件,资助资金(含物资折合)1234.9万元。三是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制定印发《动员全省社会组织积极参与“结对帮扶·爱心甘肃”工程建设工作方案》和《倡议书》,鼓励全省社会组织通过捐款捐物、志愿服务、辅助结对三种方式参与结对关爱行动。截至目前,共有2896家社会组织参与行动,捐款捐物1317.83万元,实施志愿服务项目965个,与4639名关爱对象建立了辅助结对关系,困难重度残疾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

创新突破优化残疾人康复服务项目

各级残联以康复项目为载体,着力在提升康复服务能力和质量上下功夫、促提升、求突破,千方百计扩大残疾人康复覆盖面。一是残疾儿童康复救助服务“应救尽救”。年初以来,投入资金7516万元,为9194名视力、听力、言语、肢体、智力残疾儿童和孤独症儿童开展康复服务,做到0-6岁残疾儿童“应救尽救”。近年来,持续开展“耳聪行动”人工耳蜗植入手术项目,每年30例以上,每例11.6万元,手术成功率100%。二是不断提升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水平。全面摸清残疾人康复需求底数,精准实施残疾人康复服务项目。今年投入资金3141.35万元,为11.9万多名残疾人提供基本康复服务,为4.3万多名残疾人提供辅助器具适配服务,残疾人基本康复服务率、辅助器具适配率均为97%以上,两项指标均高于国家85%的指标要求。三是积极开展残疾预防行动。协调组织实施“甘肃省2021—2025年残疾预防行动计划”,全省孕前检查率、孕产妇产前筛查率、儿童残疾筛查率分别达到80%、60%和85%以上,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努力减少残疾发生发展。四是加强康复人才培训。投入资金 50万元,充分发挥省康复中心、省辅具中心、省听力中心三个西北区域中心的辐射带动和示范引领作用,培训全省康复管理人员和康复专业技术人员500余人。举办全省听力康复专业技术人员技能竞赛,有效提升了全省康复专业技术人员的服务水平。我省在2023年全国辅助器具服务技能竞赛中获得一等奖。五是加强康复机构规范建设。省康复中心、省辅具中心、省听力中心均被中国残联评定为西北区域中心,成为全国唯一同时拥有三个区域中心的省份。

多措并举深入扎实推进残疾人就业保障项目

不断完善残疾人就业服务体系,多渠道、多形式实施就业项目,帮助、支持残疾人就业。一是加强残疾人就业政策支撑体系建设。推动落实《甘肃省促进残疾人就业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2—2024年)》《关于印发

<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带头安排残疾人就业办法>的通知》等政策措施,保障残疾人就业培训、就业服务、补贴奖励等相关资金投入。二是注重打造残疾人就业项目品牌。建成国家级和省级培训基地各6个,扶持省级残疾人就业帮扶示范基地238个,培育扶持30个“美丽工坊”“蜗牛之翼”“手拉手社区康复就业”等残疾人组织助残就业服务项目,打造国家级残疾妇女“美丽工坊”2个,创建全国残疾人文化创意产业基地8个,扶持残疾人文化创意单位130个,累计吸纳2485名残疾人实现就地就业,涌现出了渭源县李晓梅等为代表的残疾人致富带头人。倾斜支持张掖市“集善乐业”残疾人网络就业基地创新发展,集中安置80多名残疾人集中就业,辐射带动1000多名残疾人实现居家就业,残疾人月均收入超过3200元,最高的达到8000多元。三提升吸纳困难残疾人就业软实力。开展“情满陇原助残就业行动”,扶持残疾人大学生就业创业,扶持发展残疾人农业科技示范户和种养能手834人。2023年,全省累计走访困难残疾人家庭6380户,帮助就业困难人员享受政策13264人。四是积极推动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提质增效。开展“甘露助残培训提升行动”,举办全省第七届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创新实施“百千万”残疾人创业创新大赛,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激发残疾人增收致富的内生动力。成功举办首届全国盲人按摩技能竞赛甘肃选拔赛暨第二届甘肃省盲人按摩技能竞赛,着力打造“陇原金手指盲人按摩品牌”。五是倾心实施重度残疾人日间照料项目。创新思路举措,扎实认真做好托养照护体系建设,倾心打造以“家”为理念的残疾人日间照料服务品牌。截至目前,全省投入省级财政资金8468万元,形成集中寄宿托养、居家上门照护和日间照料三位一体的托养服务模式和新发展格局,13900名重度残疾人及家庭从中受益。

健全残疾人权益保障机制

一是用心尽责推进残疾人评残办证。认真履行监管职能,积极推进上门评残办证服务,畅通残疾人证“跨省通办”“省内通办”渠道,完善残疾人证网上办理服务流程和内容,实现残疾人证“应办尽办”。全省现有持证残疾人853772人,每年入户采集率和APP采集比例均分别达到93%和96%以上,精准掌握了残疾人基本状况和需求信息,为更好开展“两项补贴”“结对帮扶·爱心甘肃”等工作提供了数据支撑。二是倾心倾情倾力做好残疾人权益维护。配合完成《甘肃省残疾人保障条例》修订工作及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使用管理办法等,推动出台残疾人康复、就业、无障碍建设等领域地方性法规和制度安排。接待办理残疾人来电来信来访和“12345”政务服务热线、网上信访系统等转办事项,办结率和满意率均达到100%。三是扎实做好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项目。各地大力宣传落实《无障碍环境建设法》,结合开展爱心甘肃建设,落实中央补助资金,多渠道整合投入,为8000户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改造无障碍设施,极大地方便残疾人生活和出行。

大力凝聚全社会关心关爱残疾人的浓厚氛围

持续加大对全省残疾人事业的宣传力度,广泛开展残疾人文化服务,在全社会广泛营造关心关爱残疾人、支持残疾人事业发展的良好环境。一是守正创新强化宣传。把全省残联系统深入开展主题教育、持续推进“三抓三促”行动作为宣传工作重中之重,协调省属媒体开展专访10余次,协调各级各类主要媒体专题报道110余次,组织10余家媒体开展走基层宣传活动,与中央和省属媒体合作开设专题专栏,深入挖掘结对关爱困难重度残疾人典型事迹,选树宣传自强及助残典型70余人次,着力营造向上向善的扶残助残文明新风尚。二是认真组织实施残疾人文化工作重点项目。投入资金100万元,组织10个市州、2家新闻媒体分两批实施2000户重度残疾人文化进社区、进家庭“五个一” 项目;支持8个县级公共图书馆建设盲人阅览室,支持购置盲文书籍、有声读物、信息无障碍设备等,提供以盲人为主的各类残疾人文化服务。三是多形式丰富残疾人精神文化生活。成功举办第三届全省残疾人“奋进新征程 逐梦新时代”读书达人演讲活动和第七届全省残疾人书画摄影大赛;组织开展《读者》杂志捐赠活动,向甘肃籍在校残疾大学生、全省特教学校、康复、托养服务机构捐赠1000册全年《读者》杂志;协同甘肃卫视每月开展一次盲人观影等助盲文化公益活动,不断满足残疾人精神文化需求。

中国残疾人就创业平台2023-10-16

 

 

厦门市让爱无“碍” 十年来我市残疾人事业结出累累硕果 文章下载

厦门市让爱无“碍” 十年来我市残疾人事业结出累累硕果

“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促进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对残疾人事业的重要论述,为新时代残疾人事业的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

牢记总书记的嘱托,厦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残疾人事业发展,十年来,我市残疾人事业快速发展,取得了重要突破和令人鼓舞的成绩,残疾人事业整体发展跃上新的台阶。如今的厦门,各行各业各个领域都有残疾人的身影,越来越多的残疾人接受更好的康复、教育,实现就业创业,参与体育竞技,他们用顽强的精神、不屈的意志,书写了自己的传奇人生,展现了良好的精神面貌。

在中国残联、省残联的正确指导下,在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全市各级残联组织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促进残疾人全面发展和共同富裕”的目标,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以突出保障和改善残疾人民生为宗旨,扎实推进残疾人康复、教育、就业、文体、维权等工作,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促进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托举残疾人的“幸福梦”。

回顾

亮彩十年

精心呵护 残疾人事业结出累累硕果

突出党建引领,不断完善残疾人政策体系,有序推进改革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残疾人事业“格外关心、格外关注”,厦门市残联全面贯彻党中央对残疾人工作的决策部署,不忘初心、守正创新,精心呵护残疾人事业从培根到加叶并最终结果的全过程,推动残疾人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奋力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交出人民满意的新时代残疾人事业答卷。

十年来,我市先后修订了厦门市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办法、重度残疾人机构托养补助办法、疫情防控期间加大残疾人就业帮扶有关措施、“一户多残”困难残疾人家庭救助等惠残政策,制定了厦门市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行动实施方案(2016—2020)、贯彻《国家残疾预防行动计划(2016—2020年)实施方案》等专项工作,让我市残疾人政策体系更加健全、制度安排进一步完善,为我市残疾人事业向前发展擘画蓝图、引领征程。同时,市残联常态化开展爱心结对、社区共建,积极推动精神文明创建,进一步抓严意识形态领域工作,推动党的创新理论精神入脑入心。以巡察整改为重要契机,将思想建党与制度建党紧密结合起来。

2019年11月,我市率先在全省印发《厦门市残疾人联合会改革方案》,细化分解重点任务57项,逐条逐项抓好落实,已结出累累硕果——我市在全省率先建立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标准动态调整机制,且补贴标准居全国前列、率先落实残疾军人享受社会残疾人待遇政策、建成全省首个残疾人创业创新孵化基地、首个残疾人职业能力物理工具测评室。多项工作获上级领导充分肯定,无障碍环境督导工作制度受中国残联吕世明副主席高度赞扬,“爱心屋”建设成效获得中国残联副理事长程凯和时任省委副书记、市委书记胡昌升肯定性批示。残疾人“托养+”辅助性就业服务、无障碍环境建设、精神障碍患者救治管理等多项工作在全国残联、全省残联相关会议上作典型经验交流。在2020东京残奥会上,我市残奥健儿取得2金1银佳绩,市委市政府给市残联记集体三等功。

亮点1

残疾人基本生活更有保障

筑牢民生底线,增进民生福祉。为了加强残疾人基本生活保障,多方面地满足残疾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我市推动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提标扩面,累计为91791人次发放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42616.59万元,为47285人次发放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19798万元。

●行动:实现对象全覆盖。我市制定出台“一户多残”家庭补助政策,为符合条件的厦门户籍低保家庭(低收入家庭),发放生活补助金,近五年来,共为2691户“一户多残”家庭发放补助资金1368.78万元;2018年至今,为2853人次自主创业就业残疾人发放社保补助2398.24万元。

疫情期间,市、区残联认真履行行业主体责任及属地管理责任,督促各残疾人服务机构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为重度残疾人提供便利化核酸检测服务,主动协调仙岳医院为封管控区内的精神病患者开通取药绿色通道;联合市财政局制定残疾人就业帮扶措施,对残疾人创办的各类实体“爱心屋”给予租金和运营补贴,对福乐家园、残疾人职业援助中心学员给予生活补贴,共发放疫情相关补贴1028.95万元,有力地帮助残疾人稳定就业、渡过难关。

为持证残疾人投保团体意外险,并从2019年起将持证残疾军人纳入保障范围,近五年来,已解决案件562件,为残疾人发放理赔资金678.2万元,增加残疾人抵御意外风险的能力。同时,我市创新提升残疾人托养+辅助性就业服务功能新模式,依托各区福乐家园、镇(街)残疾人职业援助中心服务功能,植入“托养照料”和“辅助性就业”的功能,形成了以区福乐家园为骨干,镇(街)残疾人职业援助中心为主体,运作规范、功能完善,有一定专业服务水平的区、镇(街)两级残疾人就业援助、职业培训和日间照料的服务网络,让残疾人有所养的同时有所得,实现双重保障。目前,我市43家机构投入使用。其中“福乐家园”6家、“职业援助中心”37家,共接纳约千名各类残疾人进行日间照料和庇护性就业。

亮点2

残疾人就业之路越走越广

在企业当工人、开店做老板,或者做主播在抖音直播“带货”……大步向前,无畏前路荆棘,为了美好生活努力奔跑。十年来,我市残疾人的就业之路越走越广,通过一起学习、一起工作、一起探索,平等参与社会生活,残疾人的生活更有尊严、更有保障、更有期待。

多元化的就业平台,让残疾人在实现就业的同时,也收获了更多量身定制的信心,他们的精神面貌也因此焕然一新。

●行动:从职业技能培训服务,到拓展就业平台机制,打造残疾人专属就业空间——市残联为残疾人就业提供了一条从无到有的通道,串起完整的就业服务链条。以残疾人就业为导向,开展手机维修、抖音电子商务、数据标注员等多种技能培训,为残疾人自力更生创造美好赋能。同时探索常态化推介机制,拓展线上求职供需对接平台,多形式举办招聘会,推进线上线下融合招聘为主、直播带岗为辅的招聘会举办形式,扩大招聘会辐射范围。

促进残疾人就业也是帮助残疾人融入社会、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途径。2018年市残联成立我省首个残疾人创业创新孵化基地,为我市残疾人创业者提供规范服务及多元化指导。自挂牌成立以来,截至2022年5月26日,基地共有29个残疾人创业项目入驻,经基地孵化,有21个项目已实现创业成功,其中12个实现盈利。90后青年杜海彪是孵化基地的第一批成员,他的创业项目“好睡疗科技电商”荣获“中国创翼”创业创新大赛福建赛区三等奖,如今他的产品在福建、浙江、广东等多个省份销售,甚至销往美国、泰国、越南、菲律宾等国家。如今的杜海彪对未来充满了信心,而他的故事正是广大残疾人朋友积极参与社会发展、精神面貌焕然一新的生动写照。

亮点3

残疾人康教体系更加健全

用断肢拿起矿泉水瓶,再放下;举起“手”来,伸出“大拇指”点赞。当使用智能仿生手臂的残疾人朋友做出这些动作,现场掌声如雷。这是科技助残的新篇章,2021年,厦门市残疾人康复中心与厦门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和浙江强脑科技有限公司开展厦门市“手望相助·爱满厦门”——智能仿生手适配活动,完成了第一批共9名残疾人的仿生手适配安装和适应性训练工作并进行了成果展示。目前已为第二批8名残疾人安装适配智能仿生手并开展适应性训练工作,受助人借助智能仿生手能够提升自理能力,拥有更高的生活品质,也能更好地融入社会。

●行动:以康复助脱残,以科技燃希望。目前,我市精准康复服务率与辅具适配率均达100%,康复服务覆盖率居全省前列,为了让更多人勇敢走出门,厦门市残疾人康复中心还举办“脊髓损伤伤友生活重建训练营”,通过康复训练,让脊髓损伤重度残疾人掌握脊髓损伤的护理知识,学习生活的技能技巧,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减少家庭负担,融入社会。

这十年,厦门在全国率先实现残疾儿童少年15年全免费教育,并构建起从学前教育到研究生教育、从全日制教育到成人教育、从学历教育到职业教育、从残疾学生到困难残疾人家庭健全子女的就学补助体系,以扶智促扶贫,以教育促共富。

独具特色的康复教育体系也点燃了更多孩子的希望,市残联依托心欣幼儿园开创诊断、评估、治疗、康复、教育“五位一体”特殊儿童疗育新模式,并自主开发《言语康复》《日常生活技能》《运动康复》《艺术康复》《沟通与交往》等学前特殊教育实验康复教材,独具特色的康复教育体系让每一名残疾儿童都有人生出彩机会。

亮点4

扶残助残氛围更加浓厚

坚持多年的“爱心助残 圆梦微心愿”公益活动,圆了一个又一个残疾人的梦;46家覆盖全市各街(镇)的“爱心屋”安置残疾人及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属134人,还成为社会各界献爱心的场所;我市残疾人运动员在国内外重要体育赛事获50个第一、18个第二、15个第三的优异成绩……

●行动:融聚力量、爱心相随,掀起扶残助残浪潮。十年来,市残联以形式多样的宣传文体活动和社会公益活动为抓手,让扶残助残的良好风尚融入经济、走进生活、植入文化、深入人心,截至2022年6月,全市共有566名残疾人及家属走上联络员岗位,为扶残助残奉献自己的力量。

无障碍环境建设持续优化。厦门市残疾人无障碍环境建设体验促进队队员们,常年参与地铁、山海健康步道、老旧小区改造等重点项目无障碍设施建设体验活动,持续开展公共场所无障碍环境体验。自2021年8月成立以来,共开展13批次无障碍环境建设体验活动,提出707条体验建议。在厦残疾人凭证可免费乘坐市内公共交通工具,改造开通70辆无障碍公交车为残疾人出行提供更多便利。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也在不断推进,十年间,共为2280户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家庭进行无障碍改造工作。为了实现残疾人信息无障碍建设,我市在电视台开设手语新闻,开办“残联之声”广播,推进影视剧、电视节目加配字幕,推动形成无障碍环境。

展望

今后五年

创新机制 促进残疾人全面发展和共同富裕

市残联理事长许霖表示,今后五年,我市残疾人工作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关于残疾人工作的新部署新要求,按照《厦门市“十四五”残疾人保障和发展专项规划》要求,围绕“促进残疾人全面发展和共同富裕”的目标要求,把新发展理念贯穿残疾人事业全过程和各领域。坚持改革创新,以制度创新为主线,扩大服务规模,完善标准规范,强化科技应用,不断提升残疾人服务规范化、精细化、便利化水平,推动多层次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更加系统协调、多形式的残疾人就业创业支持体系更加完善、均等化的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备、残健融合的社会环境更加包容友好,从而不断增强残疾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促进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

下一步,我市将聚焦主业,常态化开展残疾人服务工作。进一步提高残疾人公共服务质量,满足残疾人生活多样性、多层次需求;进一步提升以“普惠+特惠”为特点的残疾人基本保障水平,营造扶残助残的社会氛围;进一步强化精细化管理和精准服务水平,完善服务机构建设和服务保障政策,建设更高质量的残疾人服务体系。

同时,我市将坚持改革创新,开拓残疾人事业发展新路径,打造残疾人就业新支点。强化残疾人数字技能培训,全方位提升残疾人数字素养和技能,摸清残疾人就业底数,实现残疾人就业数据互联互通,探索制定残疾人互联网就业扶持政策,提升残疾人互联网就业服务水平。探索创设大龄孤独症新就业形态。探索建立适应大龄孤独症人群的技能培训、就业试训及见习岗位体系,联合社会各界力量探索大龄孤独症就业实践公益项目,帮助孤独症人群能够融入社会、自食其力,最终实现社会融合。建立重度残疾人托养服务和喘息服务中心。建立“市级统筹、区级实施、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60岁以下重度残疾人集中托养模式,提供长期生活照护、短期集中托养、医疗康复、心理辅导等综合服务,减轻残疾人家庭负担和照管压力。

我市还将探索推动厦门市康复产业发展,开展我市康复产业的基础调查研究,整合共享医疗卫生、社区养老、残疾人康复等资源,协同推进康复服务信息化、专业化建设,引进国内外先进的康复企业、人才,推动厦门市康复产业发展走上“快车道”。

我市也将进一步推广融合教育理念,并落实残疾人参加普通高考便利措施,实现更多残疾人接受高等教育。同时加快发展残疾人职业教育,力争让完成义务教育的各类残疾青少年掌握一技之长。

厦门日报2022-12-24

 

 

枣庄山亭开展四项工作 促进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 文章下载

枣庄山亭开展四项工作 促进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

齐鲁网·闪电新闻9月22日讯 9月22日下午,枣庄市山亭区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闪电新闻记者从发布会获悉,山亭区残联开展四项工作,促进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

持续优化残疾人证办理工作

缩短办证时限。山亭区残联持续推进“三优”行动,严格按照“放权、管理、服务”等相关要求,进一步简化办证流程,将办证权限下放到镇街,区残联网上审核后,由镇街负责发证。经过优化流程,进一步缩短办证时限,将办理时限由原来的20个工作日压缩到现在的10个工作日。开展“上门评残”。针对行动不便、卧床不起的重度残疾人及家中无人陪伴、无法自行到医疗机构评残的老年人等特殊群体,及时开辟绿色服务通道,主动靠上服务,组织残疾人评定专家上门入户评定,确保残疾人管理服务不落一人。今年以来,在区人民医院的积极配合下,山亭区残联已组织开展13批次上门评残活动,为89名残疾人办理残疾人证。

全面提升残疾人康复救助水平

坚持“救早救小”“应救尽救”原则,对符合条件的视力、听力、言语、肢体、智力等残疾儿童和孤独症患者实施康复救助。截至目前,共救助155名,其中有126名在区级康复机构训练,有26名在市级指定康复机构,有3名在市外的异地康复机构参加康复训练。残疾儿童康复实现异地经费结算。建立回访制度。对在机构训练的残疾儿童、适配辅具的残疾人、实施脑外科手术的残疾儿童实施回访,确保回访全覆盖,同时建立台账,进一步提高康复救助服务水平。进一步做好精神病患者免费服药救助工作。与北庄精神卫生中心及时沟通数据共享,精神病患者即申请即办理,目前已救助360人。

不断满足残疾人创业就业需求

为满足残疾人就业需求,助力残疾人实现更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区残联开展了“走访拓岗促就业”专项活动。通过调研区驻地企业、盲人按摩店、残疾人创业就业示范点,累计拓岗34个。在枣庄市悠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专门设立静默车间,安置聋哑残疾人就业。作为残工委牵头单位,区残联与区人社局积极沟通,经过各镇街的共同努力,共安置残疾人公益岗541人。

共同创造残疾人幸福美好生活

开展“四季关爱”行动,关爱残疾人春夏秋冬,每个季节都设有一个主题,区残联充分发挥五个协会作用,整合社会资源,每月至少开展一次活动,扩大残疾人受益覆盖面,提升残疾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实施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项目,帮助贫困重度残疾人解决“出行难、如厕难、洗澡难”等现实生活难题。2023年创新工作模式,在10个镇街建立10个无障碍改造示范村,共改造残疾人家庭308户。深入开展扶残助学、励志助学。多举措扩大救助政策知晓面,进行全面摸排统计,确保符合条件的残疾学生和残疾人家庭子女均能及时得到资助。截至目前共救助55名学生,救助资金共计11.4万元。扎实做好“99公益日”网络募捐活动。为做好此项工作,区残联到区属企业、残工委成员单位、各镇街进行宣传发动,今年,在爱心企业、爱心单位、爱心人士的支持下,全区共组建30个小队,获得2068笔爱心捐款,金额共计40419.68元。每一份爱心捐款,将用于提升残疾人生活质量,助力残疾人事业发展。

闪电新闻2023-09-22

 

 

残疾人事业五年发展成就综述 文章下载

残疾人事业五年发展成就综述

残疾人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扶残助残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五年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下,我国残疾人事业得到全面发展,迈上了新的台阶:残疾人生存状况显著改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持续提升,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健全,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环境和条件不断优化,为8500万残疾人托起“稳稳的幸福”。

系统谋划残疾人事业,残疾人工作领导体制进一步健全

2020年9月17日,湖南长沙,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基层代表座谈会,来自城步苗族自治县的杨淑亭作为残疾人创业者代表发言。2019年5月,杨淑亭参加了第六次全国自强模范暨助残先进表彰大会,习近平总书记亲切会见了大会代表。时隔一年多再次见到总书记,杨淑亭十分激动。

“再次见面,我也很高兴,为你自强不息的精神而钦佩!”习近平总书记表示,“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必须保护好残疾人权益,残疾人事业一定要继续推动。你提到的无障碍设施建设问题,是一个国家和社会文明的标志,我们要高度重视。”

2011年,一场车祸让杨淑亭高位截瘫,家里为她治病欠下20多万元,生活跌落低谷。与命运抗争的路上,杨淑亭没有屈服。在各方支持下,她开办起生产足球、箱包的企业,还带动家乡数百个贫困家庭脱贫。

“残疾人是一个特殊困难的群体,需要格外关心、格外关注”“各项建设事业都要把残疾人事业纳入其中,不断健全残疾人权益保障制度”“健全人可以活出精彩的人生,残疾人也可以活出精彩的人生”……

深切关怀温暖人心,殷殷嘱托指明方向。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格外关心残疾人、高度重视残疾人事业,将残疾人事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对做好残疾人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对发展残疾人事业提出一系列明确要求,深刻阐述了新时代残疾人事业发展的价值理念、地位作用、目标方向、重要任务和责任要求。残疾人工作成为“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残疾人事业进一步实现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党的十九大报告将加强残疾康复服务纳入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之中;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将健全残疾人关爱服务体系和设施,完善帮扶残疾人等社会福利制度纳入“十四五”规划建议;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再次强调加快发展残疾人事业;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促进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

在进行系统谋划的同时,我国残疾人工作领导体制也进一步健全。目前各地已普遍建立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参与、残疾人组织充分发挥作用的残疾人事业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将残疾人工作纳入党委、政府民生实事和年度考核内容。各地政府残疾人工作委员会加强统筹协调,建立健全工作规则,探索开展年度述职、重点工作督查等制度,形成高效协同的工作合力。残联组织充分履行代表、服务、管理职能,发挥成为党和政府联系残疾人的桥梁纽带作用。各地财政持续加大对残疾人事业的投入力度,残疾人服务资源得到有效聚合。各地还通过积极开展政府购买助残服务试点,建立指导性目录和标准规范,推动残疾人事业治理能力和服务水平明显提高。

兜牢民生底线,织密残疾人基本民生保障网

“通过自己的劳动增加收入、获得认可,是我最开心的事!”在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灿益工坊”,听力障碍人士李勤笑着说。工作台四周分类码放着钥匙包、钱包等手工艺品,这些都是她新制作的订单产品。2019年,海曙区残联在当地旅游景点南塘老街成立残疾人文创产品展示展销中心,这为李勤带来每月数千元的稳定收入,帮助她家脱了贫。“我期待把手工艺品卖给更多的人,也相信未来的日子会越过越好。”李勤信心满满。

曾经,贫困是制约广大残疾人走向小康生活的巨大障碍,脱贫解困是广大贫困残疾人的强烈期盼。由于劳动能力受限、受教育程度低等原因,贫困残疾人摆脱贫困常常面临更多困难,需要付出更多努力。

“十三五”时期,残疾人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的目标如期实现。700多万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如期脱贫,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为了巩固拓展残疾人脱贫攻坚成果,各地各部门持续发力不松劲,加强易返贫致贫残疾人口动态监测和帮扶,确保不发生返贫现象。

整洁美观的院子、宽敞明亮的护理房、开心灿烂的笑容……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残疾人托养服务中心,庞坚和庞强(均为化名)兄弟俩每天见人主动问好,生活起居得到中心工作人员的悉心照料。

“我现在不用整天花时间照顾他们,可以放心出去打工挣钱,改善家里的生活了。”兄弟俩的姐姐告诉记者,两个弟弟都是重度智力残疾人,原先不敢与人交流。2021年,兄弟俩进入北海市残疾人托养服务中心,生活得到全天候的照料,兄弟俩由孤僻内向逐渐变得开朗活泼。“看到他们生活越来越好,我感到特别安心!”

在解决“因残致贫”难题的同时,相关部门还出台一系列举措,进一步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养老保险制度、医疗保险制度等逐步完善,推动参保人数、参保比例持续提高,织密残疾人基本民生保障网。各地加快推进残疾人托养服务体系建设,提高托养服务质量,大大缓解了残疾人家庭的照护压力,为残疾人改善生活和全面发展提供了有效途径。截至2022年底,我国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残疾人数达2761.7万,1209.3万残疾人领取养老金,开展残疾人托养服务的各级各类机构达8906个。

完善关爱服务体系,帮助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

“把秸秆都捋齐,用这几种颜色的绳绑住以后,再编出图案,一个背槌就成了。”秸秆和丝线在残疾人手中来回飞舞,变成好看耐用的扫把、背槌、挂饰和摆件。近日,河北省承德市残联在平泉市残疾人就业创业孵化中心组织开展残疾人实用技能培训,数十名学员在老师的传授下学会了编织技术。今年以来,承德市推进精准助残服务工程,通过组织多样化职业技能培训、接力式资助残疾学生等一系列措施,让更多残疾人受益。

服务残疾人是残联组织的基本职能,残疾人服务关系千万残疾人家庭,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困难群众的关怀。五年来,我国不断完善残疾人关爱服务体系,残疾人服务的质效进一步提升。

近日,清华大学3800余名本科新生入学报到。现场,一名坐着轮椅的男生吸引了很多人的目光。他叫程紫陌,是机械、航空与动力类专业的新生。“爱让我成长,逆境让我飞扬!”虽然从小到大受到病痛折磨,但得益于融合教育的发展和社会各界的关爱帮助,他从未放弃对知识的渴望,依靠顽强毅力,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清华。

不断提高残疾人健康服务水平,加强残疾预防工作;特殊教育不断发展,残疾人受教育权益得到保障;提升残疾人就业质量,促进残疾人充分就业;推进残疾人文化体育事业蓬勃发展,残疾人生活更加丰富多彩……经过各级残联组织和相关部门持续不懈的努力,一个个残疾人群体的急难愁盼问题得到解决,显著提升了残疾人健康水平、教育水平和生活质量。

“自从有了这个无障碍花园,我们经常都要来这里聚一聚,也能和健全人一样开展各项户外活动,生活变得更加丰富美好!”江苏省南京市玄武湖无障碍花园,一名盲人游客高兴地说。

智能语音提示、扶手护栏、盲文标识……一处处精心设计的无障碍设施,为残疾人创造了更安全、更舒心的户外活动场所。微风吹拂,一群视障跑步爱好者沿着步道跑来,盲人按摩师何龙华说,他们每周日早上会来这里跑步,“无障碍通道很安全,让我们很安心。”

环境无碍,生活有爱。今年9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法》施行,作为我国就无障碍环境建设制定的专门性法律,这部法律将为残疾人平等、充分、便捷地参与和融入社会生活,促进社会全体人员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

马拉喀什条约在我国落地生效,进一步保障阅读障碍者平等获取文化和教育的权利;持续加强和改善残疾人出行服务,残疾人出行便利性得到提升;为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实施无障碍改造,切实解决残疾人居家生活中的困难;推动网站和手机应用程序加快无障碍改造,让残疾人更好感受信息化带来的益处……近年来,我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成绩显著,无障碍理念深入人心,无障碍环境大幅改善。

“中国梦,是民族梦、国家梦,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梦,也是每一个残疾人朋友的梦。”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残疾人事业必将在新时代新征程开创新局面,广大残疾人也必将迎来更加幸福美好的明天。

人民日报2023-09-17

 

 

广东用心用情书写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的“温暖答卷” 文章下载

广东用心用情书写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的“温暖答卷”

“春天的事业”快速发展

9月20日上午,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圆满完成各项议程,在北京闭幕。大会强调,各级残联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残疾人事业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承担起推动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促进残疾人共同富裕的使命任务。

残疾人是特殊困难的群体,残疾人事业是“春天的事业”。党的十八大以来,广东高度重视残疾人事业,将残疾人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一体谋划、整体推进,实现新时代残疾人事业快速发展。广东大力发展信息化助残、科技助残等服务,对残疾人的保障已覆盖到康复、教育、就业、无障碍环境建设等方方面面,不断书写着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的“温暖答卷”。

43万余残疾人实现就业

就业是残疾人事业的重要一环,是实现残疾人共同富裕、帮助残疾人提升生活水平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广东高度重视残疾人就业工作,先后出台《广东省残疾人就业办法》《广东省促进残疾人就业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关于推进残疾人创业孵化基地建设的意见》等政策文件,大力实施就业促进、就业帮扶、就业提升等14项行动,助力残疾人实现更美好生活。目前全省已有43万多名城乡残疾人实现就业创业。

多年来,广东大力加强残疾人教育工作,搭建起特殊教育发展的“四梁八柱”。目前,全省已建成特殊教育学校152所、特殊教育资源中心118个、普通学校资源教室2400多间。广东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98%以上,过去五年间,5490名残疾学生参加高考,其中4334人被高校录取。

在残疾人康复方面,广东158万人次残疾人享受基本康复服务,为29万人次提供辅具适配。广东大力推动社区康园中心规范化建设,目前数量达到1700多家,已基本实现乡镇(街道)全覆盖,为近3万名重度肢体和智力、精神残疾人提供日间照料服务,努力托起特殊困难残疾人幸福生活。

无障碍设施让爱无“碍”

9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法》正式施行。无障碍环境建设是保障残疾人、老年人平等、充分、便捷地参与和融入社会生活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国家和社会文明的标志。

无障碍电子地图、盲文标识、语音播报系统、无障碍卫生间、无障碍停车位、在线手语翻译……从硬件到软件,从设施到服务,广东各地积极采取行动,贯彻落实无障碍环境建设法,以更具包容性、普适性的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赋能无障碍环境建设,努力让无障碍环境建设从“有没有”迈向“优不优”。

不久前,深圳发布了一个专为残障人士出行定制打造的“无障碍电子地图”,该地图面向轮椅出行人士、视障人士及老年人等不同人群的出行需求,链接公交、地铁、出租等公共交通资源、无障碍设施资源以及其他各类信息资源,提供无障碍出行服务。在东莞、深圳、广州等地,专门为视障人士提供“看”电影的“口述”电影志愿团队越来越多,他们为视障人士铺设了一条精神文化“盲道”。而在老旧小区改造中,全省各地也纷纷着重对原有无障碍设施进行保护和修复,为残疾人和老人等提供便利。无障碍坡道 、专用电梯、盲道和盲文导向牌……在广东,无障碍设施让爱无“碍”。

广东省残联2023-09-21

 

 

常州:书写残疾人事业温暖答卷 擦亮残疾人幸福生活底色 文章下载

常州:书写残疾人事业温暖答卷 擦亮残疾人幸福生活底色

今天,常州市残疾人联合会第八次代表大会正式召开。五年一次的大会,正是我市残疾人工作继往开来的新节点、新起点。

回顾过去的五年,全市残疾人工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和省残联决策部署,聚力全面小康和“强富美高”新常州建设,有力落实残疾人事业“十三五”“十四五”发展规划,着力保障和改善残疾人民生,圆满完成市残联第七次代表大会提出的目标任务,展现了新时代广大残疾人和残疾人工作者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书写了残联改革发展的生动篇章,为全市经济发展、文明进步和社会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

今年“99”公益日筹集善款407万元,位列全省第三。

站在新征程的新起点上展望今后的五年,我市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下,精准聚焦残疾人全面发展和共同富裕,全面落实市委全会和省残联决策部署,紧紧围绕我市“532”发展战略,聚力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维护残疾人尊严,保障残疾人权利,增进残疾人民生福祉,坚决扛起“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光荣使命,合力促进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为书写好中国式现代化的常州答卷作出残联新的更大贡献。

聚焦高点站位, 夯实残疾人共同富裕重要基石

融入中心大局,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残疾人工作。市委常委会专题研究残联改革方案,市政府出台《“十三五”加快推进残疾人小康进程的实施意见》《常州市“十四五”残疾人事业发展规划》等5个政策文件,32个扶残助残民生项目列入全市“532”发展战略与各级政府民生实事工程强力推进。市“两会”关于残疾人和残疾人事业的建议提案达26件,各级人大、政协对涉残政策法规执行情况等开展督查调研8次。各级财政持续加大保障力度,五年累计安排残疾人事业专项资金6.36亿元,为促进我市残疾人同奔小康提供有力支撑。各级残联组织扎实开展特殊困难残疾人救助帮扶专项排查、“入户访视解难、文明志愿关爱”等系列行动,把党和政府的温暖关怀送到残疾人身边。

完善体制机制,各级残工委统筹推进残疾人工作。各级政府残疾人工作委员会加强统筹协调,残工委秘书处更名为残工委办公室,联席会议制度落实到位,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支持、社会参与、残联组织充分发挥作用的残疾人工作领导体制机制持续强化,形成高效协同工作合力。各成员单位发挥各自职能优势每年至少为残疾人办1件实事,残联系统加强残疾人基础信息数据动态更新工作,与公安、民政、人社、卫健、医保等部门实现动态数据交换与共享。各级残联组织紧扣全面小康和共同富裕目标,积极推动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制定《发展残疾人辅助性就业的实施办法》等扶残助残优惠政策和措施办法16项,有力推动残疾人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开展“学听跟”行动,引领残疾人群体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

强化党建引领,残联组织赋能残疾人工作。坚决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全市残联系统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和党史学习教育活动,强化党建引领,建强“四级组网”,辖市区、常州经开区、镇(街道)、村(社区)残联残协建制健全。市残联在全省创新建立专门协会党支部、助残社会组织党支部,培育“金梅香残·常有众扶”党建服务品牌,与57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开展党建结对共建。建强残疾人工作者队伍,从残疾人及亲友、助残组织中选拔兼(挂)职副理事长6名,专职委员转隶由镇(街道)选聘管理。专门协会“学听跟”行动深入基层,开展主题宣讲、手语国歌、歌咏朗诵等活动100余场,团结带领广大残疾人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组织开展党风廉政建设教育与业务培训51期,切实抓好巡察发现问题整改落实,制定“十二项禁止性规定”,从严正风肃纪,建设廉洁高效残联。

聚焦共建共享,坚定营造扶残助残友好环境

五年来,我市残疾人公共服务水平有了大幅提升,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环境和条件不断优化,残疾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

持续锻造文明友善社会环境。“全国助残日”等残疾人节日受到广泛关注,党政领导亲自参加,社会各界踊跃参与,活动举办精彩丰富。全方位宣传《江苏省无障碍环境建设实施办法》,联合市检察院开展无障碍环境建设专项公益诉讼监督活动,全市新建城市道路、公共建筑无障碍设施建设率100%,设置残疾人专用停车位300多个,重残陪护人员免票进政府指导价景区,无障碍公共卫生间数量大幅度增加。建成全省首家公办盲人电影院,我市成为全国第三个拥有院线无障碍影院的城市,市政务网站实现信息无障碍,各级盲人图书馆全面开放。残疾人证申领和残疾人就业年审实现“一网通办”“跨省通办”,为残疾人生活、学习和工作营造便捷友好的发展环境。

市残联机关党支部组织残疾人开展“壮丽百年,手语‘歌唱’”活动。

持续打造立体高效宣传环境。构建平面传媒、广播电视和网络媒体“三位一体”宣传矩阵,严格落实意识形态责任制和加强阵地管理,发出残疾人和残疾人工作者“好声音”。举办常州市扶残助残“最美系列”评选、“蓝动常州”关爱孤独症儿童等活动,广泛宣传全国全省自强模范、残运冠军拼搏精神激发残疾人内生动力,有力彰显大爱常州的精神力量和城市文明新高度。五年来共在全国和省市级媒体上刊登我市残疾人工作900余篇,播出《手语新闻》、《教你学手语》442期,开通残联微信视频号与公众号,累计宣发1534条。在全国全省“残疾人事业好新闻”评选活动中,26篇新闻获奖,连续4年荣获全省宣传组织奖。残疾人事业影响力不断扩大;持续铸造公平正义维权环境。残疾人法律救助工作协调机制进一步健全,各级残联全部设立残疾人维权服务中心,各级司法部门和法律援助机构、残疾人维权示范岗,持续推进“法援惠民生·关爱残疾人”法律援助品牌建设。五年来累计为700余名残疾人提供法律服务和司法援助,各级信访和残联部门接待、办理涉残信访件300多件(次)。严厉打击侵害残疾人权益的各种违法犯罪行为,组建法律手语翻译队伍,配合政法机关办理案件158件,及时有效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落实法治宣传教育“七五”“八五”计划,广泛宣传残疾人法律法规和惠残政策,不断增强残疾人权益维护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持续塑造稳定安全发展环境。统筹发展与安全,众志成城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各级残联与专门协会全面联通,做到战“疫”一盘棋,组建党员志愿24小时服务队,设立24服务热线,为残疾人提供即时周到服务。积极为盲人按摩机构纾困解难,儿童康复机构停课不停康。印发《市残联深化提升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各残疾人服务机构紧盯消防安全、食品卫生、疫情防控等方面开展持续整治整改,全面筑牢安全发展屏障。切实加强残疾人事业专项资金绩效评价与安全监管,深入开展公职人员违规领取残疾人补助资金问题专项治理工作,切实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

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看望慰问康复训练中的残疾儿童。

聚焦全面小康,提升残疾人民生保障水平

残疾人是社会大家庭的平等成员,而且是需要格外关心、格外关注的群体。过去五年,我市织就了一张日益坚固密实的保障网,为常州残疾人兜起了有尊严的生活,同时“四位一体”就业模式日臻成熟,帮助残疾人增加收入、融入社会,实现人生价值和梦想。

切实加强兜底保障。涉残救助事项纳入全市“一网通办”和大救助体系,建立残疾人“两项补贴”动态调整机制,听力言语重残和低保家庭外无固定收入的三、四级智力、精神残疾人纳入补贴范围。五年来6.13万人享受“两项补贴”,3656人得到最低生活保障,7637名建档立卡残疾人全部脱贫,104人纳入易返贫致贫监测范围。持续加大对残疾人参加城乡基本养老和医疗保险扶持力度,每年投入600余万元为全体持证残疾人办理意外伤害保险和大病补充保险,58个康复项目纳入医疗报销范围,残疾儿童康复救助两次提标,扩面至15-17岁,人工耳蜗植入列入补贴范围,重残儿童享受社会散居孤儿待遇。提高助学补贴标准,对外地就读高中阶段盲生给予交通补贴,五年来共为1285人发放助学补贴,残疾儿童少年享有15年免费教育。

今年全市1.91万名残疾人实现就业,就业率位居全省第三。

切实拓展稳定就业。集中安置就业、按比例就业、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辅助性就业“四位一体”就业模式日臻成熟,实施“走企业、进家庭、送政策、优服务”专项行动。五年来共举办线上线下专场招聘会52场,安置残疾人企业达1843家,1.91万名残疾人实现就业,就业稳岗率94%,残疾大学生就业率达85%,定向招录3名残疾人公务员。市区两级残疾人就业资源调配中心基本建成,武进励志残疾人之家配送服务中心、新北就业圆梦中心、金坛外挂加工车间、市“助残小菜园”等发展良好,64个辅助性就业点帮助1700余名残疾人就业增收4750万元。建立残疾人职业培训基地10个,组织3017人参加各类职业技能、新业态培训139期。建成省残疾人文化创业基地4家,发放创业各项补贴540.5万元,29个创业基地带动2000名残疾人就业脱贫,1157人成功创业。

聚焦品质生活,擦亮残疾人幸福生活底色

五年来,我市加快构建残疾人关爱服务体系,让残疾人生活更有品质,共享美好生活。

切实优化健康管理。在全省率先建立残工委牵头、31个部门齐抓共管残疾预防与康复的工作机制。五年来共为1.6万名残疾人提供免费健康体检,无固定收入重残和0-6岁残疾儿童实现家庭医生签约全覆盖,免费耳聋基因检测、低视力筛查、远程居家康健指指导、免费辅具租赁等服务常态开展,每年组织知识宣讲、社区诊疗、自救技能培训等活动500余场。深入开展精准康复行动,实施免费白内障手术7489例,药品救助精神残疾人2.3万余人次,孤独症儿童应筛尽筛、应康尽康,残疾人康复服务建档率达100%、服务率达到99%以上。健全辅具适配市场化服务机制和补贴制度,服务9575人次。建成社区康复服务示范点13家,与民政部门共同推进20家“德康驿站”建设,进一步建强社区服务阵地。

我市全面实施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开展送教上门和远程教育。

切实提升特教融合。全面实施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形成“以随班就读为主体,以特教学校为骨干,以送教上门和远程教育为补充”的特殊教育发展格局。建立市特殊教育联席会议制度,成立常州市特殊教育专家委员会,建成8个特殊教育指导中心和195所普通学校(幼儿园)融合教育资源中心,实现区域内所有乡镇(街道)各学段融合教育资源中心全覆盖。 大力推进康教融合,17家定点残疾儿童康复机构与普通学校签订服务合作协议,成立融合教育工作团队开展活动。五年来共有1519名学生进入普校随班就读,407名学生接受康教融合,267名残疾学生被普通高等院校录取。

切实推进托养照护。推动市政府出台《关于做好残疾人托养服务工作通知》,联合多部门制定《常州市残疾人托养管理实施细则》,在全省率先推出居家托养服务与重残护理补贴差额双享有政策。率先拓展医康一体化服务融合寄宿制托养,社区一站式服务联结居家托养,就业一条龙服务覆盖日间照料三大照护路径,182个服务机构为4195名残疾人提供托养照护服务,“三位一体”托养服务体系实现全覆盖。创新建成全市首家专门服务精神、智力残疾人的康乐托养中心,改造提升“残疾人之家”30家,在全省首创首建7家大龄心智障碍青年自主生活和就业支持“星工坊”,有效满足特殊残疾人群体个性化需求,减轻家庭照护负担。

我市组队参加江苏省第十一届残疾人运动会,金牌榜、奖牌榜双列全省第三。

切实丰富文体服务。搭建残疾人全民阅读平台,打响“共享芬芳、文化助残”常州品牌,丰富残疾人精神文化生活。五年来共组织各类残疾人文艺汇演等大型活动15场,创新开展百场“社区天天乐”扶残助残演出,组织文化艺术培训600余期,文化惠残2万余人,《戏梦人生》等8个残疾人艺术精品节目在全国全省获奖,2件书画作品斩获全国银奖和优秀奖。群众体育、竞技体育协同发展,在今年省第十一届残运会上斩获94枚奖牌,实现金牌榜、奖牌榜双列全省第三的历史性突破。圆满承办冰雪运动季全国示范活动、全国特奥日主题活动等全国全省赛事,成功举办市第七届残运会。组织百场“残疾人健身体育进社区”活动,8.5万残疾人对接“常享动”平台实现优惠健身,残疾人健身康复体育迅速普及。切实凝聚公益力量。2022年创新设立“江苏省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常有众扶”助残专项基金,为社会奉献爱心搭建更为便捷的平台。“99公益日”累计发布助残项目81个,筹集善款407万元位列全省第三、增幅全省第一。五年来累计向3100户残疾人家庭免费配发基本家电3420件,对1371户困难残疾人家庭实施无障碍改造,为14155名残疾人办理免费公交地铁乘车卡、4319人发放机动车燃油补贴,给予贫困残疾人家庭水电气等基本生活支出减免、推出专属通信优惠套餐等,每年走访慰问困难残疾人家庭的慰问金(物品)达700余万元,全市37个助残社会组织累计提供心理疏导、生活护理等服务3.7万人次,积极改善残疾人生活品质。

常州日报2022-12-15

 

 

泉州市残疾人事业蓬勃发展——“春天的事业”温暖如阳 文章下载

泉州市残疾人事业蓬勃发展——“春天的事业”温暖如阳

五年多来,全市残疾人事业投入16亿多元,实施为民办实事等助残项目65个;为全市持证残疾人购买意外伤害保险;全市6540名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实现稳固脱贫,扶持3260名农村困难残疾人就业创业;出台扶持残疾人就业创业、残疾人辅助器具适配叠加补贴、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和体育奖励等30多项扶残助残政策……

泉州始终对残疾人工作“格外关心、格外关注”,将残疾人事业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统筹部署、全力支持。市委、市政府重视支持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部署市残联改革工作,制定“十四五”残疾人保障和发展规划。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协组织开展残疾人工作专题调研,不断完善残疾人关爱体系。

五年多来,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和省残联精心指导下,在残工委成员单位和社会各界大力支持下,残疾人事业“十三五”任务全面完成,“十四五”规划扎实推进,残疾人生存发展状况显著改善,过上了更有尊严、更具品质的生活。“春天的事业”蓬勃发展,交出一份温暖如阳的惠残民生答卷。 □本报记者 陈凌鹭 (本版图片由市残联提供)

兜底帮扶“织网” 保障残疾人基本生活无忧

一场车祸不仅夺去了刘朝贤的双腿,也让家庭一度陷入困境。看着妻子既要照顾自己,还要抚养年幼的孩子,靠打散工艰难维持家用,被列入低保享受对象及省定建档立卡贫困户的他不甘向命运低头,靠手工活补贴家用。在残联组织的帮助下,刘朝贤获得就业创业补助资金开办了一家食杂店,如今每个月六七千元营业收入,让这个小家有了稳定的收入。

无论是打赢脱贫攻坚战,还是实现全面小康,民生改善路上,泉州不落下一位残疾人。

精准帮扶,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五年多来,我市精准实施残疾人康复、教育、就业、住房、医疗等扶贫政策,落实防返贫控新贫稳脱贫帮扶机制,全市6540名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实现稳固脱贫;投入1830万元扶持3260名农村困难残疾人就业创业、创建20家农村残疾人扶贫基地;投入3850万元实施农村困难残疾人“安居工程”1100多座。

政策托底,兜住基本生活保障——全市2603名残疾人纳入特困供养,3.2万名残疾人享受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实现应保尽保。残疾人享受代缴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7%、99%。投入6.9亿元为5.61万名困难残疾人和6.15万名重度残疾人提供生活和护理补贴。投入1.03亿元为1.05万户2.2万名残疾人发放一户多残家庭残疾人生活补贴,为7.44万人次低保重度肢体残疾人发放居家养护补助。

增进残疾人的民生福祉,泉州不遗余力,不断提高社会救助水平,织密保障网,为残疾人的幸福生活持续加码。

泉州市残疾人托养中心里,90多位智力残疾人、精神残疾人不仅得到全日制集中式托养照护,还能参与辅助性就业,学习点心制作、柜台收银、超市购物、交通通行等社会生活。从2019年建成至今,托养中心累计服务二、三、四级智力和稳定期精神残疾人200多人次。

与此同时,更多惠残项目在公共服务领域延伸、拓展,帮助残疾人过上无忧生活。

特殊困难,特别关怀。投入1029万元为3.43万名60周岁以下低保重度残疾人发放价格临时补贴。投入500多万元救助6000多名发生重大疾病、重大变故等临时特殊困难残疾人。投入300多万元探视慰问2000多名受疫情影响困难残疾人。率先在全省出台支持民办残疾儿童康复机构抗“疫”纾困政策,制定疫情期间盲按机构场租补助方案,有力促进机构复工复产。

寻常日子,暖心照护。在全省率先完成第三代残疾人证换发工作和电子证照应用。投入1575万元为全市持证残疾人购买意外伤害保险,理赔近8000起1800多万元,增强残疾人抵御风险能力。投入4750多万元为3.44万人次残疾人提供机构托养和居家托养补助,投入900万元为6000名重度残疾人购买居家生活照料服务,提升残疾人享受照护服务品质。创建43个爱心助残驿站,就近就便为辖区内残疾人提供康复训练、日间照料、志愿帮扶等综合服务。

维护权益,尽心尽力。开展“法援惠民生·关爱残疾人”法律援助品牌建设活动,市县两级全部设立残疾人法律救助站,完成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办理46件,及时妥善办理残疾人来信来访2900多件,切实保障残疾人合法权益。

精准康复服务

在最急需处生动诠释人文温度

受伤致残13年的仇炳强,坐着轮椅,参加了“脊髓损伤者希望之家”举办的第二期泉州市脊髓损伤者生活重建训练营。第一次离开家人、第一次独自上下床,第一次进入商场吃饭……短短15日的训练营生活,他不仅重获生活自理能力,也重拾了自信与希望。在随后的脊髓损伤者生活重建训练营中,他连续多次作为同侪教练,帮助新一批脊髓损伤学员开启新生活。

康复是生命的重建,精准康复是残疾人最迫切的需求。五年多来,市残联扎实开展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行动,在残疾人和残疾人家庭的最急需处生动诠释着泉州的人文温度。

救助补助先行一步,为残疾人家庭减轻经济压力。投入1.5亿元为1.4万人次残疾儿童提供康复训练补助。率先在全省将0—6岁脑瘫和听障儿童康复纳入医保门诊特殊病种范围,惠及残疾儿童7万余人次。今年5月起,门诊特殊病种范围再次扩大,覆盖0—14岁孤独症、脑性瘫痪、发育迟缓、智力障碍、听力障碍或运动障碍等。率先在全省实行假肢矫形器和助听器适配市级叠加补贴政策,累计投入2200多万元补贴残疾人适配辅具1.35万例。残疾人基本康复服务率和辅助器具适配率均达100%。

整合优质资源,持续完善康复医疗服务体系。联合市第一医院成立市级脑瘫儿童康复基地,为600多名脑瘫患儿提供早期干预服务。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眼科设立“特殊儿童早期发展康复门诊暨视障儿科康复门诊”,是我国首家特殊(视障)儿童康复门诊。泉州市第三医院成立儿童孤独症康复训练中心,为孤独症患者及家庭提供优质、规范的康复训练诊疗服务。

关注“星星的孩子”,汇聚力量支持孤独症儿童家庭。出台《关于加强孤独症儿童关爱服务的若干措施》,六方面17条措施为孤独症儿童及其家庭提供全方位帮扶。全市新增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孤独症儿童诊断医院8家、诊断医师28名,成立泉州市“守护星”志愿服务联盟,开展“星宝家庭成长计划”公益培训、家长喘息服务等活动。

拓宽服务供给,不断满足残疾人所需所急。扶持民办残疾儿童康复机构发展,实行残疾儿童康复救助服务机构协议管理,促进提升机构康复服务质量;设立泉州市残疾人辅具服务站,为残疾人及有需求的伤病人提供免费辅具回收维修借用服务;成立“脊髓损伤者希望之家”,每年举办两期生活重建训练营,帮助脊髓损伤者重建生活信心;率先在全省设立残疾人心理咨询室,为残疾人及其家属和残疾人工作者提供免费社会心理服务200多场,受益人群万余人次。

就业创业扶持

让更多残疾人勇敢追梦

就业创业,是残疾人增加收入、融入社会的重要途径。五年多来,市残联大力推进残疾人按比例就业,稳定发展残疾人集中就业,多渠道扶持残疾人就业创业、灵活就业,支持更多残疾人勇敢追梦。

残疾人追梦,离不开政策制度保障。市残联联合市财政局、人社局、医保局等部门实施残疾人自主创业项目、就业创业帮扶和辅助性就业机构扶持政策,出台盲按纳入医保定点协议管理规定,构建了强有力的残疾人就业政策保障体系。投入1600多万元奖励超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单位和集中安置残疾人就业企业91家、发放残疾人自主创业就业社保补贴5066人次。投入421.5万元实施市级残疾人就业创业项目,促进残疾人自我发展。

残疾人追梦,缺不得就业培训赋能。市残联联合有关单位组织免费职业技能和实用技术培训160多期,帮助1.6万人次残疾人掌握就业技能。制定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奖励政策,举办泉州市第五届、第六届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挖掘各行各业残疾人“能工巧匠”,涌现出一大批“全国技术能手”“泉州市高层次人才”“泉州工匠”“泉州市工艺美术大师”。在今年3月举办的福建省第七届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暨展能节上,泉州市代表团获得四个单项冠军、团体第二名的好成绩。

残疾人追梦,少不了暖心帮扶援助。我市举办残疾人线上线下专场招聘会420多场,今年市残联、市人社局、市国资委联合举办残疾人专场招聘会,吸引17家市属国有企业首次参加,与47家民营企业一起,提供860多个岗位,助力残疾人实现更高质量更充分就业;实施高校残疾人毕业生“一生一策”就业指导和跟踪服务,精准推送岗位,有就业意愿的应届高校残疾人毕业生就业率达100%;联合爱心企业,创建15家辅助性就业机构,吸纳安置轻度智力、精神和重度肢体残疾人就业300多人。

在各项政策的支持和全社会的帮助下,越来越多残疾人以自强不息的精神努力就业创业,在人生舞台上绽放生命光彩。

今年3月,南安的潘志超代表福建首次参加在法国举行的第十届国际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获得美发项目铜奖。3个月后,他又获得第七届全国残疾人职业技能大赛美发项目冠军;高级盲人按摩师林章录、蔡聪渠等人联合创办了泉州市首家纳入医保定点协议管理的盲人医疗按摩机构——明顺盲人按摩中心,用一技之长实现自我价值,也为更多视障人士提供学习盲按技术的平台;台商投资区的爱心单位泉州盛达轻工有限公司里,十多位肢体、听障残疾人和健全的员工一起在车间里拼搏奋斗,辛勤的汗水浇灌着美好未来。

文体教育“搭台”

助力残疾人演绎

自强自立精彩人生

第15、16届残奥会赛场上,泉籍残疾人运动员杨丽婉奋力出战,勇夺1金1铜,高举五星红旗的那一刻,轮椅上的她散发着自信的光芒。

泉州市残疾人艺术汇演舞台上,来自特教学校的演员们或是唱歌、或是跳舞、或是表演乐器,在艺术的海洋中快乐地展现自我。

全市残疾人飞镖比赛中,各县(市、区)的选手组团参赛,赛场氛围既紧张又愉快,掌声、加油声不绝于耳。

坐在明亮的教室里,残疾孩子接受老师的耐心教导,学习文化知识、艺术特长、就业技能,努力增长本领,坚定地朝着自己的人生目标前进。

五年多来,市残联大力推进残疾人文体教育事业蓬勃发展,丰富残疾人精神文化生活,为残疾人点亮梦想、展现风采创造更多的舞台和机会。

促进残疾人全面发展、更好融入社会,教育是基本途径。我市全面实施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全面实施残疾儿童少年15年免费基础教育,义务教育阶段残疾儿童入学率达100%。全省首创特殊教育“云端学校”,发展残疾人职业教育,构建以特教学校为骨干,随班就读、职业特教班和特教辅读班为主体,送教上门为补充的残疾人融合教育办学格局。建立覆盖学前教育至成人教育的各阶段助学体系,投入1800多万元资助近万名残疾学生及残疾人家庭子女就学。

促进残疾人自立自强、康复身心,文化体育是有效途径。出台泉州市残疾人体育运动员教练员奖金奖励办法,成功举办泉州市第五届残疾人运动会,选拔输送残疾人运动员参加残奥会、亚残运会、全国残运会等,斩获国家级以上奖牌43枚,涌现了两届残奥会冠军杨丽婉、全国残运会冠军林芷琴等一批优秀泉籍运动员。今年举办的福建省第九届残疾人运动会暨第七届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中,泉州代表团斩获62金、58银、16铜,金牌数和奖牌总数蝉联全省第一。

与此同时,举办助残慈善晚会、残疾人文艺汇演、艺术作品展览义卖、摄影比赛、中国象棋比赛、飞镖比赛、演讲比赛、歌咏比赛、特奥融合运动会、文化进残疾人家庭等一系列残疾人群众性文体活动,越来越多的残疾人更加自信地融入参与社会生活。

有爱“无碍”

扶残助残社会风尚愈浓

“小爱同学,帮我开一下灯。”去年,晋江六年级学生小王同学坐着轮椅乘电梯来到二楼,通过语音遥控家里新增的智能家居设施,向来自全省各设(区、市)的残联相关负责人展示家庭无障碍改造为她带来的便利。

因幼时脊柱意外受伤致残,王同学的生活起居都需要别人照顾。去年我市实施的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项目,极大方便了王同学的居家生活,让她及其家人感激不已。

有爱“无碍”,从家庭开始,从每位残疾人的实际需求出发。市残联积极探索“一户一案、整镇推进”模式,在推动落实、强化保障、提升品质、拓展深化上出实招、下实功,不断提升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工作质量和水平。全市累计投入1600多万元,帮助4100多户残疾人家庭改善居家生活环境,提升生活品质。

有爱“无碍”,在社会拓展,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环境不断优化。

推动无障碍设施规划与建设纳入城市发展大局,深入实施无障碍设施品质提升行动,开展无障碍体验督导活动180次。如今,全市图书馆设置了视障阅读空间,大型公共场所设置残疾人专用停车位,残疾人可免费乘坐市内公交车,享受通讯资费半价优惠、机动车燃油补贴等……日益完善的社会无障碍环境,助力残疾人走出家门,融入社会。

有爱“无碍”,在行动中深化,社会各界扶残助残活动丰富、氛围浓厚。

每年的全国助残日、残疾预防日、国际残疾人日等系列主题宣传活动现场,不仅有助残志愿者们的忙碌身影,更有爱心企业、爱心人士为残疾人捐赠物资的大爱涌动;残联、卫健等部门坚持每月组织开展康复义诊和心理健康辅导“双下乡”服务,为偏远山区的残疾人送医送药送服务;市残联与联通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组织开展数字助残系列服务;德化憨鼠爱心小分队持续开展“互联网+志愿者”助残系列活动,组织爱心网友深入乡村慰问帮扶困难残疾人;安溪义工协会积极对接爱心企业,协助残疾人实现就业……

五年多来,扶残助残队伍不断壮大,3000多个爱心团队、3.3万多名助残志愿者将残疾人纳入服务范围,积极参与或承接助残服务项目,常态化开展志愿助残活动1000多场次,服务10万余人次。

“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促进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党的二十大报告,为残疾人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新时代新征程,市残联将以保障残疾人基本民生、完善残疾人帮扶制度和服务体系、促进残疾人全面发展和共同富裕为重点,守正创新、勇毅前行,奋力谱写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泉州新篇章。

泉州晚报2023-09-22

 

 

通知

信息已完善成功
确认

在线咨询: 010-51651161

客服电话: 010-51651162

地址: 北京市东城区沙子口路76号富莱茵花园18号楼

返回顶部
用户注册

个人注册

单位注册

联盟单位注册

{{ registerData.isHasName ? '用户名可以使用' : '用户名已被占用'}}

*请输入长度(6-20)位数的数字或字母

{{count}}s后再次获取
获取验证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 《用户协议》

注册
注册中...
{{ registerUnityForm.isHasName ? '用户名可以使用' : '用户名已被占用'}}

*请输入长度不小于6位数的数字或字母

{{count}}s后再次获取
获取验证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协议》

注册
注册中...
{{ registerWorkUnityForm.isHasName ? '用户名可以使用' : '用户名已被占用'}}

*请输入长度不小于6位数的数字或字母

{{count}}s后再次获取
获取验证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协议》

注册
注册中...
已有账号,
用户登录

个人登录

单位登录

联盟单位登录

新用户注册
找回密码

您已经成功设置密码,请使用新密码登录
权限不足

您未开通此功能,是否去开通?
确认
取消
权限不足

您未开通此功能,是否去开通?
确认
取消
提示

请购买本平台相关服务后使用该功能。
去购买
再想想
请注册/登录后完成购买。

1.本学习平台资料查看针对会员开放;
2.购买相关服务请先注册/登录后完成购买;
用户协议

 

“帮我搜”网络平台站用户注册协议书

 

一、总则

此份协议是注册用户接受“帮我搜”网络平台(以下简称本平站)产品和服务时适用的通用条款。因此,请您在注册成为本站用户前或接受本站的产品和服务之前,请您详细地阅读本注册用户协议的所有内容。

1 注册用户了解并同意:

①只要注册用户点击同意按钮并完成注册,注册用户就已接受了本注册用户协议及本站公布的各项服务规则包括填写实名的联系方式等等) ,并愿意受其约束。如果发生纠纷,注册用户不得以未仔细阅读为由进行抗辩。

②随着市场经营情况的变化,本站有权随时更改本注册用户协议及相关服务规则。修改本注册用户协议时,本站将于相关页面公告修改的事实,有权不对注册用户进行个别通知。注册用户应该在每次登录前查询网站的相关公告,以了解注册用户协议及其他服务规则的变化。

2、若注册用户不同意本注册用户协议或相关服务规则,或者不同意本站作出的修改,注册用户可以主动停止使用本站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如果在本站修改协议或服务规则后,注册用户仍继续使用本站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即表示注册用户同意本站对本注册用户协议及相关服务规则所做的所有修改。由于注册用户在注册用户协议变更后因未熟悉公告规定而引起的损失,本站将不会承担任何责任。

3、本站的各项电子服务的所有权和运作权归本站。本站提供的服务将完全按照其发布的服务条款和操作规则严格执行。注册用户必须完全同意所有服务条款并完成注册程序,才能成为本站的注册用户。注册用户确认:本协议条款是处理双方权利义务的当然约定依据,除非违反国家强制性法律,否则始终有效。

二、服务简介

1、本站运用自己的操作系统通过国际互联网络为注册用户提供网络服务。同时,注册用户必须:自行配备上网的所需设备,包括个人电脑、调制解调器或其他必备上网装置。自行负担个人上网所支付的与此服务有关的电话费用、网络费用。

2 基于本站所提供的网络服务的重要性,注册用户应同意:提供详尽、准确的个人资料。不断更新注册资料,符合及时、详尽、准确的要求。

3、本站对注册用户的电子邮件、手机号等隐私资料进行保护,承诺不会在未获得注册用户许可的情况下擅自将注册用户的个人资料信息出租或出售给任何第三方,但以下情况除外:注册用户同意让第三方共享资料;注册用户同意公开其个人资料,享受为其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本站需要听从法庭传票、法律命令或遵循法律程序;本站发现注册用户违反了本站服务条款或本站其它使用规定。

4、关于注册用户隐私的具体协议以本站的隐私声明为准。如果注册用户提供的资料包含有不正确的信息,本站保留结束注册用户使用网络服务资格的权利。

三、帐户密码和安全性

注册用户一旦注册成功 ,成为本站的合法的注册用户。您可随时根据需要改变您的密码。注册用户将对注册用户名和密码安全负全部责任。另外,每个注册用户都要对以其注册用户名进行的所有活动和事件负全责。注册用户若发现任何非法使用注册用户帐户或存在安全漏洞的情况,请立即通告本站。

四、拒绝提供担保注册用户个人对网络服务的使用承担风险

本站对此不作任何类型的担保,不论是明确的或隐含的,但是不对商业性的隐含担保、特定目的和不违反规定的适当担保作限制。本站不担保服务-定能满足注册用户的要求 ,也不担保服务不会受中断,对服务的及时性,安全性,出错发生都不作担保。

五、有限责任

本站对任何直接、间接、偶然、特殊及继起的损害不负责任,这些损害可能来自:不正当使用网络服务,在网上购买商品或进行同类型服务,在网上进行交易,非法使用网络服务或注册用户传送的信息有所变动。这些行为都有可能会导致本站的形象受损,所以本站事先提出这种损害的可能性。

六、通告

所有发给注册用户的通告都可通过重要页面的公告或电子邮件或常规的信件传送。本站的活动信息也将定期通过页面公告及电子邮件方式向注册用户发送。注册用户协议条款的修改、服务变更、或其它重要事件的通告会以电子邮箱或者短信进行通知。

七、注册用户的建议

奖励注册用户在他们发表的一些良好建议以及一一些比较有 价值的策划方案时,本站愿意展示用户的构想落于实现。

八、责任限制

1、如因不可抗力或其他本站无法控制的原因使本站销售系统崩溃或无法正常使用导致网上交易无法完成或丢失有关的信息记录等,本站不承担责任。但是本站会尽可能合理地协助处理善后事宜,并努力使客户免受经济损失。

2、除了本站的使用条件中规定的其它限制和除外情况之外,在中国法律法规所允许的限度内,对于因交易而引起的或与之有关的任何直接的、间接的、特殊的、附带的、后果性的或惩罚性的损害,或任何其它性质的损害, 本站、本站的董事、管理人员、 雇员、代理或其它代表在任何情况下都不承担责任。

九、法律管辖和适用

1、本协议的订立、执行和解释及争议的解决均应适用中国法律。

2、如发生本站服务条款与中国法律相抵触时,则这些条款将完全按法律规定重新解释,而其它台法条款则依1旧保持对注册用户产生法律效力和影响。

3 本协议的规定是可分割的,如本协议任何规定被裁定为无效或不可执行,该规定可被删除而其余条款应予以执行。

4、如双方就本协议内容或其执行发生任何争议,双方应尽力友好协商解决;协商不成时,任何一方均可向本站所在地的法院提起诉讼。

十、其他规定

1、如本用户协议中的任何内容无论因何种原因完全或部分无效或不具有执行力,本用户协议的其余内容仍应有效并且对协议各方有约束力。

2、本用户协议中的标题仅为方便而设,不具法律或契约效果。

 

同意
取消
状态变更提示
状态变更提示:您的账户在另一设备上进行登录,提示后 2S 后 自动跳转到登录页面
同意
取消
提示

本平台会尽快针对您提出的主题搜集相关借鉴资料, 搜集结果会在3个工作日内发送到您的会员中心, 请注意查看,未及时收到信息可随时联系客服。
提交成功
提示

您已提出了一条帮我搜未完成,请您耐心等待或联系客服。
如何联系客服
上传凭证

只支持jpg、jpeg、png格式

上传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