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热线:

微信

小程序

公众号

类别:16年信息学习案例

提出单位:**省**市林业局

题目:2016年旅游林业工作信息第25期

资料提供时间:2016-07-21

目录

更多

扎兰屯市林业局根多河林场“十个全覆盖”工程纪实 文章下载

扎兰屯市林业局根多河林场“十个全覆盖”工程纪实

十个全覆盖工程,是自治区党委、政府提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这也是根多河林场职工群众的殷切期望,也是我场一项重要的民心、民生工程、德政工程,更是一项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惠民工程。住房是林区环境面貌的重要体现。危房改造作为“十个全覆盖”工程之首,根多河林场实施统一规划、统一设计、大力实施林场危房改造工程,共改造完成198户,以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梦、善行义举、场规民约、传承中华美德及倡导民俗的画面让空白的墙体变成传播先进文化、涵养民风的窗口,为林场打造了亮丽的新家园,危房改造工程真正成了林场职工群众的“暖心工程”。

在十个全覆盖工程实施中,着力构建“外通内连、通村畅乡、班车到林场、安全便捷”的林场公路网。宽阔平整的街、弯延干净的巷不仅联通了家家户户,也联通了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关系。街巷硬化工程完成后,老百姓终于摆脱了“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困境,雨鞋除了浇地也搁置“下岗”了。过去步行都困难,现在可以骑着轻快的电动车走村串巷访友了。街巷硬化通了,传统的产业发展和生活理念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为进一步改善林场的饮水条件,保障林场职工群众饮水安全,根多河林场从的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科学规划,采取自来水安装改造、打深水井等集中供水方式,对已建饮水安全工程通维修管网、更换机电设备等方式提质改造,使饮用水安全工程更好、更广泛地惠及到我场205户职工群众身上。

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统筹兼顾了当前和长远,充分考虑了需求和可能坚持走好群众路线的执政本色,更是实打实的民生工程,为保障第一时间传达党和政府的声音,本场按照广播覆盖率达到100%”的要求,全面开展农村广播“村村通”工程建设。每天按时段播放党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种养殖技术和防灾救灾知识,有力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长期以来由于林场地处偏远,医疗资源匮乏等原因,造成了不少职工群众小病硬挺,大病信偏方的情况严重危害了本场职工群众的身体健康,我场借力十个全覆盖工程,把标准化卫生室建设工程列为重中之重,通过实地调查,专业设计为本场建立一所有专业医疗水平、医疗设备齐全、且诊察室、治疗室、药房独立的标准化卫生室,实现小病不出门的目标,使本场职工群众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得到有效保障。

用力、用心、用情做好“十个全覆盖工程”,本场对电力线路进行全面整改。远远望去广袤土地上宽敞整洁的油路延伸到各家各户门口,一栋栋新居整齐有序,一排排笔直的电杆伸向远方,一个欣欣向荣的新林区景象跃然眼前。

为了改善本林场职工群众消费环境,保障方便职工群众、放心消费,积极推进“十个全覆盖”便民连锁超市工程建设。今年本林场建设改造1家便民连锁超市,对便民连锁超市进行信息化改造,将其打造成综合型助农服务平台。

村级文化活动室是最基层的文化活动场所,扎根于农村,面对的是广大群众。我场抓住“十个全覆盖”工程建设的有利契机,把村级文化活动室建设作为创建文明林场的重要内容来抓,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文化活动室宽敞明亮,一排排书架上分门别类地码放着一摞摞书籍,活动室里有图书室、乒乓球室、棋类室等, 自村文化活动室建成后,大家可以坐在一起交流种植、养殖等方面的经验,既可以相互促进,又能相互学习。文化活动室的创建不仅丰富了本林场职工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还极大地提升了我们的素质,净化了场风民风,促进了人文和谐。

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是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一直以来,本林场将保障和改善民生、提高职工群众的福祉作为重要工作内容,通过全面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不断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循序提高社会保障待遇水平,编织了一张坚实细密的社会保障幸福网,进一步提升了我场职工群众幸福指数,使我场职工群众生活的更加安稳。今年我场城乡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已覆盖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确保我场职工群众老有所依、老有所养、老有所居、老有所乐。

中国民族宗教网2016-7-11

 

 

张建龙局长在全国林业计划财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文章下载

张建龙局长在全国林业计划财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这次会议是局党组决定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刚才,光明同志总结了“十二五”计财工作,部署了“十三五”和2016年重点工作,我完全赞同,请大家认真贯彻落实。下面,我讲3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做好计划财务工作的重大意义

计划财务工作是林业工作的重要内容和基础保障,对于指导、引领和推动林业改革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长期以来,各级林业计财部门紧紧围绕国家战略大局和林业中心工作,认真谋划,多方协调,积极争取资金政策,不断创新体制机制,有力推动了林业改革发展。当前,全国林业系统正在大力推进林业现代化建设,林业改革发展的任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艰巨和复杂,做好林业计划财务工作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一)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需要计划财务工作科学谋划。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对林业工作高度重视,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推动林业改革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森林是陆地生态的主体,是自然生态系统的顶层,是人类生存的根基;林业建设是事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性问题。这些重要论述把林业摆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最近在重庆召开长江经济带座谈会,习近平总书记把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放在首位,充分体现了对林业的重视,林业发展迎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各级林业计财部门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抢抓机遇,主动作为,紧紧围绕“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和维护生态安全等国家战略,科学谋划林业的大工程大项目大政策,真正把林业发展的机遇转变为林业发展的优势,把中央关于林业的决策部署转化为推动林业改革发展的动力。

(二)如期完成林业目标任务需要计划财务工作细化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到2020年,全国森林覆盖率达到23%以上,湿地面积不低于8亿亩,50%以上可治理沙化土地得到治理,生物多样性丧失速度得到基本控制,全国生态系统稳定性明显增强。习近平主席在气候变化巴黎大会上庄严承诺,到2030年我国森林蓄积量要比2005年增加45亿立方米左右。这些目标任务有的作为“十三五”时期的约束性指标,如森林覆盖率、森林蓄积量,必须要完成。当前,正值两个五年规划交替之际,各级林业计财部门要紧紧围绕这些目标任务,广泛深入调研,科学研究论证,认真编制林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和各专项规划,将国家确定的林业目标任务细化落实到具体的工程项目,并明确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和年度计划,确保如期完成。

(三)全面深化各项林业改革需要计划财务工作完善政策。创新体制机制,完善政策措施,既是深化改革的主要目的,也是推进改革的根本保障。近年来,林业通过不断改革,基本建立了林业公共财政政策框架体系,林业发展的政策环境逐步改善。但是,当前国有林区林场改革刚刚起步,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正在继续深化,制约林业发展的深层次问题依然存在,需要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为林业改革创造更好的条件。各级林业计财部门既要认真研究国家宏观政策,又要全面掌握基层的政策需求,还要及时了解各项政策的实际效果。在此基础上,继续协调有关部门,进一步建立健全林业制度体系,推动林业改革发展不断取得新的成效,真正把深化林业改革的过程变成完善林业政策的过程,成为我们林业改革发展的助推器。

(四)大力推进林业现代化建设需要计划财务工作支撑保障。推进林业现代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和复杂的系统工程,既要有系统科学的发展思路来引领,又要有切实可行的具体措施来保障;既要紧紧依靠各级政府加大投入,又要广泛吸引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林业计财部门肩负着发展战略、综合平衡、宏观调控等多项重要职责,是林业管理的枢纽和中心,各项工作都要紧紧围绕推进林业现代化建设这一中心任务来谋划来部署来推动。要突出林业现代化建设的难点和重点,注重综合运用多种手段,着力增强林业发展的活力和动力,广泛吸引社会力量参与林业建设,保障林业持续协调健康发展,努力开创林业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二、用五大发展理念引领做好计划财务工作

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这五大发展理念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指导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林业建设的基本遵循。林业计划财务工作贯穿林业建设全过程和各方面,政策性、综合性、基础性都很强,必须认真贯彻落实这五大发展理念,解放思想,拓展思路,全面提升计划财务工作水平,为林业改革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第一,落实创新发展理念,着力完善政策措施。政策资金是林业发展的基础保障,争取政策资金是计划财务工作的重中之重。近10多年来,各级政府对林业的投入增长一直保持高水平。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财政收入增速放缓,林业投入增长继续保持较高增幅的难度很大。我国社会资本和金融资本相对充裕,已开始进入林业,增长潜力巨大。今后推动林业发展不仅要紧盯政府“钱袋子”,更要着眼市场,通过改革创新,完善政策措施,吸引社会资本和金融资本加快进入林业,切实解决林业发展投入不足的问题。要创新林业体制机制,创新产权模式,着力解决“门槛高、约束多、效益低”等问题,为社会资本和金融资本进入林业创造更好的条件。要创新林业投融资机制,着力解决“怎么投、投什么、谁来投”等问题,积极推动在国家储备林、国家公园、森林公园、湿地公园、森林城市以及林区公共服务等领域优先实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要发挥好开发性、政策性金融贷款作用,加快推出一批林业优惠贷款项目。

第二,落实协调发展理念,着力补齐发展短板。统筹协调是计划财务工作的一项重要职能。做好计划财务工作,既要围绕林业改革发展难点和重点,加大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确保重点领域有亮点、有突破,更要坚持问题导向,找准影响林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和薄弱环节,及时调整完善政策,统筹用好各项资金,补齐林业发展短板,推动林业协调发展。当前,要聚焦国有林区林场改革难题,积极化解金融机构债务,落实“45/55”特殊工种提前退休政策,完善森林管护购买服务政策,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确保实现各项改革目标。要针对森林资源质量不高和维护木材安全任务重的问题,抓紧落实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的相关政策措施,加强森林资源培育和抚育经营。要积极协调有关部门,争取将林业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各级政府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有关部门专项规划,加大对林区道路、安全饮水、森林防火、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等投入力度,着力解决林区生产生活条件差和林业装备水平落后的问题。

第三,落实绿色发展理念,着力增加资源总量。增加资源总量是林业的中心任务。林业计划财务工作要紧紧围绕加快国土绿化,增加森林、湿地、荒漠植被和野生动植物等资源总量,加大支持力度。要做大蛋糕,更要做好蛋糕。要结合编制“十三五”规划,谋划一批重大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形成全覆盖、国家与地方互为补充的工程体系。要根据宜林地现状和造林投入不足的实际情况,科学分解年度造林绿化任务,继续保持较高规模的造林绿化。要完善林业财政补贴政策,扩大政策覆盖面,提高补贴标准,引导调动各方面力量积极参与造林绿化。要调整林业产业政策,积极推进林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支持增加绿色林产品有效供给。

第四,落实开放发展理念,着力提升对外开放水平。我国林业改革发展必须适应经济全球化、生态全球化的新形势,统筹好国际国内两个大局。围绕“一带一路”,建设好防沙治沙、野生动植物保护两个平台。林业在应对气候变化、森林碳汇方面潜力很大。林业计划财务工作要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统筹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着力提升林业对外贸易和利用外资水平。要认真组织实施世行、亚行、欧投行等林业贷款项目,争取扩大利用国际金融组织和外国政府贷款规模,积极借鉴其成功管理经验。要健全林产品对外贸易体系,创新林产品贸易方式,加快发展林业电子商务,优化林产品对外贸易结构,提升林业对外贸易水平。要支持国内林业企业“走出去”,同时,要加大对发展中国家的林业项目援助力度,树立我国负责任大国形象。

第五,落实共享发展理念,着力形成发展合力。林业是生态产品的主要提供者,发展林业是为了人民,林业发展必须依靠人民。林业计划财务工作要坚持共建共享的发展理念,着力提高林业政策资金保障能力,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进一步改善生态状况和人居环境。要加大对森林旅游、林下经济、花卉苗木、木本油料等绿色富民产业发展的扶持力度,促进农民就业增收。要着力提高林业职工收入和社会保障水平,确保林区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要争取提高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标准,加强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等建设,吸纳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就地转成护林员等生态保护人员,让其通过保护生态实现稳定就业和精准脱贫。

三、以“零容忍”态度管好用好林业资金

近年来,通过例行审计和中央专项巡视,发现了林业系统存在一些违反财经纪律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突出问题。如:骗取林业贷款中央财政贴息资金问题时有发生,审计发现2011-2013年度有14个省的190个项目累计骗取贴息资金8796万元;部分林业企业虚报用油量,骗取林业成品油价格补助专项资金,仅审计抽查的10个省市,2013-2014年间就虚报用油量3万多吨,套取资金1.2亿多元;一些地方由于个别工作人员的庸政懒政、工作不作为,导致资金滞留问题严重。林业成为资金安全运行的问题多发区,迫切需要进一步强化林业资金的管理和监督。

当前,中央全面从严治党的决心和力度空前,中央巡视和督查工作正在向纵深发展,“十三五”将实现对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和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审计全覆盖。随着林业资金总量的逐年增加,对管好用好林业资金提出了更高要求。这些年,林业系统出现的资金安全方面的问题,教训惨痛,处理了一批干部,有的甚至失去了人身自由,既影响了林业事业发展,也败坏了林业部门形象。各级计财部门要树立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切实强化资金监管。一是健全规章制度。要加快完善林业计财工作制度体系,紧盯重点岗位、重点环节和重点事项,分事行权,分岗设权,分级监督,减少自由裁量权,用规章制度的刚性约束堵塞漏洞、消除隐患。二是按制度办事。制度建立起来了,就要严格执行制度。各级林业部门尤其是计财工作人员,要认真学习制度、全面掌握制度,增强财经法纪意识和风险意识,真正按制度办事,切实将规章制度贯彻落实到日常工作和项目管理全过程。三是建立约束机制。推动形成协同配合、集体会商、信息共享的工作约束机制,确保决策公平公正、执行阳光透明。要研究建立覆盖全过程的资金使用机制,对出现的问题及早发现、及早整改。四是加强监督检查。要认真梳理各类经济活动的业务流程,明确风险点,强化监督检查,对苗头性问题及时提醒、立行立改,对违规违纪问题坚持治早治小,防止酿成大祸。五是强化责任担当。要建立一把手主体责任制,把责任落实贯穿于资金管理的全过程,计财系统的干部要敢于坚持原则,敢于亮剑,原则问题上不让步、不简化程序,把好第一道关口,筑牢第一道防线。

同志们,林业计财工作任务艰巨、使命光荣。我们一定要坚定信心,开拓进取,扎实工作,狠抓落实,全面完成全国林业厅局长会议和本次会议的安排部署,为推进林业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新春佳节即将来临,我代表国家林业局提前给大家拜个早年,祝同志们在新的一年里工作顺利、身体健康、阖家幸福!

中国林业网2016-7-15

 

 

中国林业十大产业呈蓬勃发展之势 文章下载

中国林业十大产业呈蓬勃发展之势

林业是一项重要的公益事业,也是一项重要的基础产业。“十一五”以来,中国林业产业发展连续迈上两个大台阶,林产品生产和贸易大国地位进一步确立。

产业规模取得新突破。2005年全国林业产值只有8400多亿元,2006年超过1万亿元,2010年超过2万亿元。林产品进出口贸易额由“十五”末的400多亿美元增加到900亿美元。

结构调整迈出新步伐。林业第一、二、三产业的比例由2005年的52∶41∶7调整为目前的38∶53∶9,林业工业化进程明显加快,第三产业比重逐步加大。

产业素质实现新提升。特色产业集群初步形成,龙头企业逐步壮大,林产品质量继续提高,产业化经营势头良好,工农合作更加紧密,产业带动能力持续增强。

木材生产基地 培育国家战略储备

建设优质高效木材生产基地和战略储备基地,是中国经济实现绿色增长和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必然选择,是立足国内林地资源、切实增强木材等原材料供给能力的重要保障。

2002年,中国在19个省(区)启动实施了重点地区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建设工程。“十一五”期间,完成基地造林441.2万公顷,占全国造林总面积的17.9%,初步形成了粤、桂、琼、闽和长江黄河中下游以及东北、内蒙古三大区域性工业原料用材林产业带,成为中国木材供给的重要支撑,形成了区域经济绿色增长新兴产业和主导产业。

建设全面开放的木材资源培育体系。与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欧洲投资银行三大国际金融组织,开展多渠道、全方位、宽领域的国际合作。截至2010年底,共实施贷赠款项目21个,总投资194.45亿元,累计增加林木蓄积量3亿立方米以上,为缓解木材供需矛盾储备了可观的后备资源。

林产工业 快速发展 亮点纷呈

中国林产工业近年来取得快速发展。2010年总产值达11876.95亿元,占全部林业产业总产值的52.14%,同比增长36.24%。

木材加工既是林业的传统产业,也是林业的优势产业和主导产业。2010年包括锯材、人造板等在内的木材加工及木竹制品制造业产值为4994.43亿元,占林产工业的产值比重最大,为42.05%;2010年木材产量为8089.62万立方米,比2009年增长14.45%。

2010年,我国人造板产量是近5年来增长速度最快的一年,达15360.83万立方米,比2009年增长33.03%;木竹地板产量达4.79亿平方米,比2009年增长26.92%;松香类产品产量达133.28万吨,比2009年增长19.32%。

中国造纸业“十一五”期间得到快速发展。纸及纸板生产企业已发展到3500余家,产能8000万吨,总产值3600亿元。

2010年家具总产值已达8700亿元,已经成为世界家具生产产量最大国。

森林旅游业 前景广阔 方兴未艾

把“砍树”变成“看树”,开展森林旅游,已成为林业第三产业的龙头行业,是近年来转变林业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突破口。目前,由各级林业主管部门批建和管理的森林公园总数达2583处,自然保护区2035处,国家湿地公园试点145处。以森林公园为主体,森林公园、湿地公园、自然保护区旅游小区、林业观光园、植物园等各类森林旅游景区协同发展的森林旅游开发体系已经基本形成并日趋完善。“十一五”期间,全国仅森林公园就接待游客近15亿人次,游客人数的年均增长率达18%,高出国内旅游6个百分点。其中,2010年度全国森林公园共接待游客3.96亿人次,占国内旅游总人数的近1/5。直接旅游收入近1000亿元,旅游收入的年平均增长率达28%,高出国内旅游13个百分点,所创造的社会综合旅游总收入近8000亿元。

专题调研显示,中国森林旅游产业发展近30年来,已经使2700个乡1.2万个村的近2000万农民受益,带动4654个村脱贫。森林旅游作为中国战略型新兴产业,正处于“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旅游”转变的关键时期,前景广阔,方兴未艾。

木本粮油 特色经济林产业 成为新兴主导产业

木本粮油和特色经济林产业集第一、二、三产业于一体,兼具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对推进山区综合开发、维护国家粮油安全、改善人们健康状况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截至2010年底,全国经济林栽培面积3200万公顷,其中木本油料和木本粮食的栽培面积分别为697万公顷和642万公顷。经济林果品产量1.26亿吨,总产值5158亿元,从事经济林种植的农业人口18284万人。各类经济林果品加工企业11889家,加工产值1142亿元;各类经济林仓储企业10031家,实现产值482亿元。

木本粮油和特色经济林产业已发展为促进区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新兴主导产业。

林下经济 深度开发林业资源

近年来,我国着力改变林业单一木材经营格局,充分利用森林资源和林地空间发展林下经济,建立以林为主,林下种植、林下养殖、采集加工,以及森林景观利用等相结合的复合经营林业,为社会提供了丰富的多种可再生资源和产品,实现了近期得利、长期得林,促进了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目前,31个省(区、市)以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为单元创造了多种林下经济发展模式,林下经济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之势,林下经济已成为广西、辽宁、浙江等省(区)许多县域经济的支柱。2010年,广西林下经济产值达135.75亿元,林下经济新增吸纳就业超过15万人,全区从事林业的农民来自林下经济的收入人均580元左右。

竹产业 引领世界的朝阳产业

中国竹资源十分丰富,现有竹类植物34属534种,约占世界竹种的40%。竹子种类、竹林面积、竹材产量、竹材加工水平和国际贸易量均居世界前列,在世界竹产业中具有引领作用。

我国现有竹林面积约538.1万公顷,占全球竹林面积的33%,竹材年产量超过2000万吨,发展潜力巨大。2010年,全国生产竹材已达14.30亿根,竹产业年产值达821亿元,竹产品出口额为15.2亿美元,产品远销30多个国家和地区。竹材加工企业已达数万家,年产值达上亿元的企业超过10家。竹产业已成为中国在国际市场上具有很强竞争力的绿色朝阳产业。

花木业 带动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

发展花卉苗木产业是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提高土地产出率、带动农民就业增收的重要途径。

截至2010年,全国花卉种植面积91.76万公顷,销售额近862亿元,单位面积年销售额9.39万元/公顷。全国已建成花卉市场2865个。

全国共有国家级重点林木良种基地131处,各类林木良种基地累计达700多处,面积25.3万多公顷,采种基地90.7万多公顷,国有苗圃育苗面积13.3万公顷。10年来,全国累计提供林木种子2.3亿多公斤,其中林木良种2200多万公斤,供应合格苗木3000多亿株,基地供种率达63%,主要造林树种良种使用率达到51%,有效保障了4666.67万多公顷人工造林和飞播造林的种苗需求。2010年全国林木种苗产业总产值近1400亿元。

目前,中国花卉苗木产业已初步形成了完善的产业体系,配套加工快速发展,产业链条不断延伸,已成为世界花卉苗木的生产和贸易大国,成为社会文明进步、绿色增长的重要标志。

林业生物产业 凸显林业战略地位

林业生物产业是以森林生物资源为基础,建立在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创新基础上的新兴高技术产业,是国家生物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拥有丰富的林木生物质能源资源。据统计,能够收集用作木质能源资源约3亿多吨,已查明的油料植物中,种子含油量40%以上的植物有150多种,能够规模化培育的乔灌木树种有30多种。全国约建有30万公顷林业生物柴油基地,以灌木平茬物为主要原料的生物质发电厂已有多家,利用林业废弃物从事固体成型燃料开发的企业不断增加。从2001年开始,在黑龙江、吉林、河南、安徽等省建设陈化粮生产燃料乙醇工程,国家财政对乙醇产品给予每吨1300余元补助,2007年产量已达129吨。林业生物产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日益凸显。

繁育利用业 缓解资源保护压力

各级林业部门在加大濒危物种拯救力度的同时,积极推动以利用野外资源为主向利用人工繁育资源为主的战略转变,采取扶持政策措施引导野生动植物繁育利用健康发展。

大力推行标识管理、技术标准等手段,强化监管,严厉打击非法经营利用、走私野生动植物及其产品的行为,使野生动植物繁育利用产业焕发出勃勃生机。目前,全国野生动物养殖单位及养殖户达2万余家,野生植物种植单位及种植户近2万家,野生动植物产品开发利用及进出口企业约1.5万家,年总产值及进出口贸易总额达2000亿元,有效缓解了野外资源保护压力,促进了地方特色资源的经济发展和广大农民的增收致富。

沙产业 发展势头强劲

沙产业是充分利用沙区的日照和温差等特殊气候条件,采用节水、节能技术建立的现代高科技产业,在促进当地农牧民增收、加快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据不完全统计,近几年中国沙产业年产值超千亿元。各地根据不同的自然条件和特点优化沙产业发展布局,合理调整种植、养殖结构,因地制宜开展林禽、林菌、林草、林药、林粮等多种模式,探索促进产业发展的关键性技术,重点运用特殊植物良种快速繁育、木材功能性改良、特殊中草药材培育、灌木加工利用等新技术,使得沙产业布局更加合理,发展势头更加强劲。

中国绿色时报2016-7-10

 

 

云南省“四两拨千斤”激活林产业 文章下载

云南省“四两拨千斤”激活林产业

找准特点持续发展 找到票子鼓起钱袋绿化山林

你向银行贷款发展林产业,我无偿补贴给你需向银行缴纳的利息——这就是我省推行的林业小额贴息贷款政策,它有效帮助林农、林企解决“难贷款、周期短、利率高”等难题。

“贴息贷款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我们林农资金紧缺的困难,降低了创业的风险,可以说是雪中送炭。”龙陵县龙山镇香柏河社区的石斛种植户熊兴留告诉我们。

车辆沿着山路行走了近40分钟,我们来到了熊兴留的石斛种植基地。在细雨中,基地里的树木郁郁葱葱,石斛长势喜人。“今年的收成肯定不错,预计能产1000公斤以上鲜枝条,按照目前市场价格计算,能超过20万元的产值。到了4年以后的盛产期,产量还会大幅度增加。”熊兴留乐呵呵地说。2012年,熊兴留申报了林业小额贴息1年期贷款10万元,在香柏河社区种植了2亩紫皮石斛,领到了4900多元的贴息资金,让他感到降低了创业风险。2014年,熊兴留又一次性借款15万元,为3年期,每年应领到贴息资金7500元,用于扩大石斛种植规模,去年,他率领部分村民靠股份出资的方式把资金集中起来发展林下仿野生石斛种植62亩,年底就已初见收成,产值4.8万元,带动农户200余户、700余人走上致富路。

在龙陵,许多像熊兴留一样的林农享受到了低利率的贷款,加快了林业生态建设和林业产业发展,促进增收致富,也推动了林业企业加速发展。龙山镇云山社区村民屈家伦在2011年至2014年间共向林业部门申请林业贴息贷款30万元,连片发展草果500亩,获得贴息款4.5万元;勐糯镇海头社区村民高坤等3人,2011年至2014年共向林业部门申请林业贴息贷款75万元连片发展美国山核桃,获得贴息款11.24万元。龙山镇河头社区在贴息贷款的牵引下,已发展石斛1000多亩,实现经济收入2000多万元,惠及全村999户4032人,人均增收4900多元。

“林业贴息贷款的贴息额度虽小,但它起到‘四两拨千斤’的突出效果,有效拉动了民间资本由其他领域向林业建设领域转移,达到促进林农致富增收,共建绿水青山的预期效果。”龙陵县林业局党委副书记孙国忠表示。龙陵县山区面积占国土面积的98%,林业用地面积305.8万亩,发展生态立县战略,走兴林富民绿色发展之路是长久可持续发展的立县之本。该县不断总结经验和做法,用足用活国家林业贷款贴息政策,把林业贴息贷款作为绿化“山梁子”,帮助林农“找票子”、鼓“钱袋子”的惠民工程来推进,2010年以来,龙陵县的林农和林企累计从金融部门贷到贴息贷款4.2亿元、兑现贴息资金1936万元,惠及农户4450户,户均贷款9.5万元,户均贴息4350元,仅石斛产业一项就拉动民间资本近10亿元,相当于贴息资金的54倍。5年来,撬动各级财政及上级林业部门投入的林业发展资金达2.13亿元,累计实现林业产值23.94亿元。

在抓好小额贴息贷款的同时,该县在大额贴息贷款方面也未放松,在“优化生产要素配置、延伸企业产业链条”上下工夫,带动更多的涉林企业投身和参与林业产业建设,创新产品研发增加产品附加值:云南品斛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石斛产品研发、加工生产、销售、品牌经营等为一体的企业,去年销售收入8321.3万元。今年,该公司提出了扩大生产,需申请大额贴息贷款的计划,有关部门知悉后,积极派出专人与公司对接做好协调服务工作。目前,该县现已向上级申报林业贴息贷款计划1.2867亿元,其中品斛堂、龙陵县富民石斛专业合作社等5家企业申请大额贴息贷款5500万元,为支持涉林企业发展,带动更多的山区群众脱贫致富尽到了应有的职责。目前全县依托林业贴息贷款项目连片发展石斛、重楼、核桃等达25531亩。

严格审查狠抓服务 贷得出来种得下去富得起来

对于林农来说,贴息贷款解决了很多问题,有百益而无一害;而对于该县有关部门来说,从上门服务到收集资料到核查贴息额的准确性再到保证贴息资金的安全,是一份繁重的工作。为了保证能够在最短时间将贴息款发放到林农手中,每年有关部门都将付出极大的心血。

王灵芝是县林业局的工作人员,2010年开始接手贴息额的核查工作,对于此项工作所付出的艰辛她深有体会。“先不说前期的收集材料,单单是核查贴息额一项工作,平均每一个贷款户至少有4张单据,每一户林农的贷款额都精确到以天数来计算,以去年计算就有差不多两万张单据需要仔细核对,需要不停地核算才能交到银行复核。”

王灵芝所在的部门,只是整个林业贴息贷款工作中的一环,为了保证整项工作高效准确地完成,龙陵县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县林业局成立了林业贴息贷款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林业产业工作站,具体负责林业贴息贷款的日常管理工作,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做到“事事有人抓、时时有事做,事事有人做、处处有人管,事事有人干、件件有落实”。同时,县林业部门和贷款部门坚持推行“十步法+十严审”的“双十工作法”,重点从申办程序和严审材料两个环节上下工夫抓落实,加强林业贴息贷款的质量安全管理,确保财政贴息资金安全和降低贷款风险。定岗产业站林业贴息贷款专职人员、各乡镇林业站明确林业贴息贷款专职人员、石斛协会、重楼协会等涉及林业贴息贷款行业指定专人密切配合,推行“省林业基金管理总站+市林业改革和产业发展科+县林业产业工作站+贷款银行+乡镇林业站+协会+涉林贷款单位”的“一条龙”林业贴息贷款业务管理模式,为全面推进全县林业贴息贷款工作打牢保障基础。截至目前,县林业部门已审核相关林业贴息贷款材料35600余份,公示《林业贴息贷款项目贴息表》4450余份。

“现在政府是实打实地为我们着想,如果我们临时有事去不了林业站,打个电话他们就会上门来服务。” 熊兴留告诉我们:“现在办贴息贷款真的很简便,像我贷10万元的时候,交了林权证和身份证找了个保人,不多久款就下来了,这让我们创业的积极性大幅提高。”“事无大小尽心尽力为林农服务是我们取得好成绩的重要思路。”县林业局产业工作站的寸得仓介绍,很多林农的文化程度不高,填写表格对他们有难度,而且种植地点较偏远,来回一趟也不方便,县里想方设法为林农服务,能上门的尽量上门,平常下乡的时候也经常去问问林农有没有困难需要帮助解决。“我们还针对林农在种植中遇到的问题举办请专家来进行技术讲座与培训,让他们真正能贷得出来、种得下去、富得起来。”寸得仓说。

云南日报2016-7-14

 

 

腾冲市林业局:践行“四种形态”全面推进从严治党向基层林业延伸 文章下载

腾冲市林业局:践行“四种形态”全面推进从严治党向基层林业延伸

今年来,腾冲市林业局积极探索,认真践行“四种形态”,全面推进从严治党向基层林业延伸。

严明党规党纪,加强纪律建设。以“两学一做”教育为契机,加强林业系统党员干部对党章、党纪和法律法规的学习。督促党员干部强化党的纪律观念,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开展经常性的组织活动,通过观看警示教育片等方式,时刻敲警钟,引导干部职工知法守法、遵规守纪。认真落实《党内监督条例》规定和关于进一步严明党的纪律的要求。

扎实推动党委主体责任的落实。一是认真贯彻执行省委《关于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的规定》,不断健全党风廉政建设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于 2月 24日 组织召开了林业系统党风廉政工作会议,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39份,在日常工作中,切实加强对责任制落实的监督和指导,确保工作落到实处。二是认真履行主体责任。主要领导做到林业发展规划实施、基层组织建设和党风廉政等重要工作亲自部署、重大问题亲自过问、重点环节亲自协调、党政纪案件亲自督办;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凡“三重一大”问题,均提交局班子会议集体研究决定;坚持党政“一把手”讲廉政党课、局纪委领导作反腐倡廉形势报告等制度,推动廉洁自律教育;坚持把反腐倡廉教育纳入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内容,抓好党员干部职工的示范教育、警示教育和岗位廉政教育;坚持廉政提醒谈话制度,对二级班子以上人员进行廉政谈话达40多人次,充分让咬耳扯袖、红脸出汗成为常态。三是认真履行“一岗双责”。局领导班子成员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严格遵守廉洁自律各项规定,经常深入到基层单位指导党风廉政工作。局领导班子成员对反腐倡廉工作逢会必讲,做到从严要求、从严教育、从严管理。

严格履行纪委监督责任。一是强化制度的执行力。严格执行八项规定精神和省市实施办法,加强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规范公务接待,“三公经费”同比大幅降低。二是明确监督内容,促进权力规范运行。梳理“五个清单”,认真排查重要岗位和重点环节,查找廉政风险点162个。围绕规范权力运行,加强内部监督制约,着重从制度、机制和管理方面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风险防控措施,有针对性地加强日常监督和管理,坚决堵住腐败源头。三是强化领导班子成员廉洁自律的监督。如实申报个人有关事项,共填报《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表》19份。四是转变监督方式,提高工作威慑力。采取不提前打招呼、不事先通知、无基层单位陪同人员,“暗访为主,先暗访、后明察”的方式,多次到20多个林业基层单位进行“明察暗访”,适时通报督查情况,把“明察暗访”工作常态化。

深化作风建设,推动廉洁从政。切实加强机关作风和效能建设,强化内部监督管理。一是进一步完善制度建设。制定和完善《林业局督查督办工作制度》、《廉政提醒谈话制度》、《公务出差管理制度》、《指纹考勤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制定落实措施,细化工作责任,并形成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二是开展作风建设专项行动。深入开展“六个严禁”、不作为乱作为及严禁赌酒赌博等作风建设专项整治工作,签订《领导干部拒收不送“红包”公开承诺书》57份、签订《腾冲市严禁党员、干部赌酒、赌博承诺书》480余份。三是实施干部任前廉政审查制度。认真贯彻落实《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加强监督检查,严肃组织人事纪律,实施股所级干部任前廉政审查及廉政谈话制度,对廉政问题实行“一票否决”。四是加强对行政执法过程的监管。为进一步规范行政许可、行政收费和行政处罚工作,防止行政管理活动中腐败行为的发生,经常深入到林区,加强对行政执法的监督检查,防止不作为乱作为现象发生;严格执行政务公开、责任追究等各项内部监督制度,提高行政审批透明度,进一步提高制度的执行力和林业行政执法的水平。

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一是落实各项林业政策。进一步梳理和规范民生资金管理措施,组织项目稽查、纪检监察、计划财务等相关股室加强对强农惠农政策以及财政支持林业专项资金落实情况的检查,抓好对林业公共财政支持、林业金融扶持、林业税费优惠等政策实施情况的落实,规范涉及林农的执法和收费行为,督促相关单位将各项涉农补偿资金及时兑现到农户。其中,向相关乡镇提供涉嫌违纪案件线索1条。二是加强对项目工程建设的督查。对项目建设工程从招标、建设、验收进行全程监督,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对不按规程实施的,要求及时整改,对整改不到位的坚决不予验收,保障林业系统项目工程的规范化运行。三是指导和帮助挂钩社区开展扶贫攻坚工作。局领导班子多次到所挂钩的猴桥镇永兴和箐口社区讲党课,宣传党的理论知识,坚定党员理想信念,查找和分析所挂钩农户在生产生活中存在的问题,积极从林业政策、项目、资金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落实责任追究制度,坚持以零容忍态度查处违纪行为。坚持把纪律挺在法律前面,加强日常监督管理,认真排查群众信访举报,妥善处置上级纪委交办及审计部门移送的案件线索,加大纪律审查力度,坚持把查处违纪违法行为摆在突出位置。围绕“党纪轻处分和组织处理成为大多数,对严重违纪的重处分、作出重大职务调整是少数”思路,通过上下联动形成齐抓共管、层层落实局面,使更多党员干部自觉遵纪守法,真正达到“立案审查的是极极少数”的目的。今年来,及时对两名干部进行约谈,对4名干部职工进行政纪立案审查。净化了工作环境,做到有案必查、有腐必惩,将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落实到基层林业单位,纪律作风问题得到根本性转变,形成了清风气正的良好干事氛围。

腾冲市林业局2016-7-11

 

 

荥阳市高山镇创建国家园林镇工作纪实 文章下载

荥阳市高山镇创建国家园林镇工作纪实

唐代大诗人刘禹锡曾曰:“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地处中原腹地的荥阳市高山镇,虽无名山大川,却凭借衢通九州之地利、人慧物丰之优势成为“中州名镇”。

高山镇属丘陵山地,主要山脉为大伾山(南北走向),平均海拔250米,最高处海拔500米。其境内有汜水河流经东边缘,还有耿家河、澄涸川、山龙沁等山溪。近年来,该镇不断创新发展、奋发图强,经济社会始终保持又好又快的发展势头,成为声名远播的“阀门之乡”。

高山镇位于荥阳市西部,距市区16.5公里,东与上街区峡窝镇相邻,西与巩义市沙峪沟镇接壤,南与巩义市米河镇相接,北与汜水镇为邻,310国道、连霍高速公路、郑西高速铁路穿境而过。该镇镇域总面积61.5平方公里,辖19个行政村、87个自然村、195个村民组,总人口3.3万人。截至目前,该镇绿化覆盖率达到52.6%,建成区绿地率达45.9%,建成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0.18平方米,并先后获评“国家卫生镇”“河南省环境优美小城镇”“河南省园林镇”“河南省最美宜居试点镇”“郑州市林业生态镇”等荣誉称号。

在创建国家园林镇工作中,在上级部门的正确领导下,高山镇认真对照国家园林镇标准,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精心组织,充分动员和发动全镇干群,进行环境综合整治、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实施透绿、增绿工程,全面开展园林创建活动,取得了良好效果,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称赞。

建立组织 广泛动员

夏日的傍晚,高山群众文化广场热闹异常。70多岁的张大爷正带着孙子悠闲地散着步,走过戏场时,他们便驻足倾听一会儿。虽然唱戏的、拉弦的都是农民,可依然是有板有眼、字正腔圆,豫剧、曲剧、越调、二夹弦,唱得有模有样,不时引来阵阵掌声;走过人场时,他们也会与街坊邻居拉拉家常,谁家买车了、谁家的孩子考上名牌大学了,都是人们聊的话题。

驻足高山群众文化广场,来来往往的人们与记者擦肩而过,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张大爷告诉记者:“最近几年,我们这儿的变化的确比较大,以前的臭水沟变成了清澈的景观河,过去的风沙不见了。水清了,山绿了,高山越来越好看了。”

为进一步改善全镇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该镇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积极创建国家园林镇,全力打造生态、宜居的中州名镇。

据介绍,该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创建国家园林镇工作,成立了创建领导小组,经过深入研究、反复论证,并结合有关文件精神,确立了园林基础设施建设的“一个思想、四项原则”,制订了创建国家园林镇实施方案。同时召开了镇、村、组三级干部会议,传达了上级有关创建国家园林镇的文件精神,并在会议上进行充分动员发动,号召全镇人民行动起来共建美好家园。为了提高干部群众对创建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该镇利用墙报、标语、电视等宣传形式和媒体,广泛宣传破坏环境带来的危害;改善环境质量、维护生态平衡,促进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重大意义。通过多种形式的动员和广泛宣传教育,为创建活动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因地制宜 科学规划

山上有树,路边有花,水是清的,天是蓝的,这就是高山镇给记者的第一印象。若让当地群众来讲,住在高山镇感觉就是清爽、幸福。“这都归功于党和政府想着群众,为群众建起了文化广场、种上了花草树木。”张大爷告诉记者。

基础建设是百年大计,必须进行科学规划和布局,才能确保创建成果。因此,对于规划布局该镇十分慎重,委托河南省豫建设计院对高山镇绿地系统进行了规划,并聘请河南艺博园林绿化有限公司及北京中技天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为全镇的道路、游园景观进行规划设计和施工。哪里适合栽花、种树或植草,均按照因地制宜、突出层次感、四季绿色植被搭配、科学布局的原则,合理安排,做到乔、灌、花、草相互配置,达到景观效果好的目的。

在建造高山群众文化广场时,科学的设计、合理的布局使其成为成功的典范。群众文化广场上的花草、树木、亭子、喷泉与办公楼浑然一体,所到之处极目翠绿、鸟语花香,尽显园林本色。

据统计,目前该镇花草树木种类已达182种,名贵树种达46余种,是荥阳绿化较好的园林式乡镇。在建设过程中,该镇采取的施工方案严密具体,可操作性强,从而增强了基建工作的可行性,也确保了绿化的质量、进度与效果。

在做好植树增绿的同时,该镇还积极推进古树名木保护工作。据介绍,该镇林业主管部门走遍了全镇村组,分门别类登记造册,根据树种与树龄把古树分为一、二、三等,做到每个树都有管护人,定期对管护人培训,做到责任与利益挂钩。

与此同时,该镇更加注重乡镇风貌的保护,突出文化和民族特色,活动中指派有关部门负责逍遥观、太溪池、石洞沟村明清古建筑群等古迹的环境绿化,实现了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和谐融通。

加强管理 提高认识

坚持园林长久化,管理是关键。

该镇十分重视绿化成果的管护工作,先后采取了多项措施:一是让广大干群树立爱护花草树木、保护绿色环境的意识。二是明确管护人员的职责范围。三是制定了有关制度。四是积极对管护人员进行专业培训。

在管护人员的悉心管理下,目前,全镇绿化地带的花草树木正在健康成长。在保证环境优美和空气清新方面,该镇环卫部门安装了一批精美实用的垃圾回收桶,分放在主干道旁和各栋楼房之间的道路两旁。同时镇政府发放补助,各村派出保洁人员,每天定期清扫路面的垃圾和花草丛中的残枝败叶,及时清运垃圾桶内的垃圾,道路保洁率达95%;对绿化地带还定期喷施药物,抑止蚊蝇虫蚁的生长繁殖。在环境综合治理方面,铺设污水管网5.5公里,覆盖率达95%,建设垃圾中转站5座,改造公厕6座,每万人拥有公厕达7座。

在大气指数及地表水环境方面,该镇也取得了丰硕成果。截至目前,该镇配置新型燃料使用率达90%,水质合格率达100%,集中供水普及率达100%。

为进一步强化干群爱护环境、保护绿化成果的意识,该镇人民政府模范执行国家和地方有关园林绿化、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及园林绿化管理办法,并制定了配套制度。同时还在镇区增建了法制宣传栏,进行广泛宣传。

园林建设 成果显著

在国家园林镇创建活动中,高山镇为了确保成效,确定了以园林镇建设为中心,以节约型生态建设、环境改造为重点,以立足乡土植物保护性应用、全民参与创建为原则,在全镇掀起了园林建设新高潮。

三八妇女节、植树节、五四青年节等节日,该镇机关干部、各村群众和企业职工踊跃参加义务植树,全镇上下形成了植树栽花、爱树爱花的良好风尚,义务尽责率在95%以上。经过多种活动的开展,全镇宜林荒山、荒地绿化率达90%,宜林坑、沟、河、渠路绿化率达100%。同时,该镇人民政府加大投资力度,投入近4000万元在镇区建成“五纵四横”公路网,全镇所有的道路全部进行了硬化、绿化,绿化普及率达到95%,达标率达到80%,主要干道绿化面积占道路用地面积的33%。对全镇原有的4万多亩各项工程造林进行了补植补造,完成全民义务植树13万株,新植和完善农田林网5000亩,新造防护林800多亩,新植其他造林3400亩。建成广场游园四处,新建绿地面积6.98万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52.6%,绿地率达45.9%,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0.18平方米。同时,该镇的高山村、冢岗村等六个行政村已被郑州市林业局命名为郑州市林业生态村。该镇还对各行政村、学校、医院等单位及小区、庭院也进行了绿化美化,达到荥阳市园林单位标准的占全镇单位总数的42%,绿化达标单位在70%以上,新建居住区绿地率高于25%,主干道沿街单位实施拆墙透绿。

创建国家园林镇,改善了人民的居住生活环境,提升了高山镇的整体形象。当你走进高山镇,一股浓浓的绿意向你扑面而来,红花绿叶相互映衬,亭台假山点缀其中,花草树木生长繁茂,呈现在你眼前的是一个美丽如画的绿色生态乡镇。

乘风破浪,扬帆远航。新高山,新征程,在这波澜壮阔的伟大时代里,在这块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热土上,高山人正以创建国家园林镇为新的起点,以“绿色崛起”为战略目标,全面开创健康、富裕、和谐的幸福生活和美好明天。

中原经济网2016-7-12

 

 

通辽市林业产业发展工作借鉴 文章下载

通辽市林业产业发展工作借鉴

生态立市 绿色发展 低碳创新

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

这是通辽市委、市政府坚持“五大发展理念”,统筹推进林业产业化发展的奋斗目标和要求。

7月的通辽大地,处处绿意盎然。微风摇曳中,各种花卉苗木,姹紫嫣红,硕果累累。

这是通辽市坚持绿色发展、绿色富市、绿色惠民,将荒山沙地治理成绿水青山和农牧民致富的金山银山取得的成效。

从城市到乡村,从万亩采摘园到房前屋后的锦绣海棠,从木材加工到森林旅游,从种苗花卉到林粮林药……全市各地到处一派绿色“掘金”的繁忙景象。

这是通辽市把发展林业产业化与农村牧区“十个全覆盖”工程、产业结构调整、扶贫攻坚、全域旅游等重点工作紧密结合的真实图景。

万亩葡萄、锦绣海棠 为沙地增绿农民增收

沙地绿起来、生态好起来、人民富起来,是所有通辽人的梦想。

今年,通辽市进一步加快民生林业发展步伐,大力发展以锦绣海棠、123苹果等为主的鲜食水果和以左优红为主的酿酒葡萄,以及以沙果为主的榨汁水果的经济林建设,大力扶持、培育龙头企业,着力发展林产业,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走进科尔沁区敖力布皋镇好老营子村美乡葡萄专业合作社,工人们穿梭忙碌于一排排葡萄架之间。市林业局造林治沙科工作人员介绍说,该合作社栽植沙地酿造葡萄面积1100亩,还收购社员栽植的葡萄,进行葡萄榨汁、红酒酿造。合作社以每斤1.7元的价格从社员手中收购葡萄,每亩酿造葡萄产值4000元,加工成葡萄酒后可增值到6万元/亩,使农户真正见到了效益。现在合作社的酿造葡萄基地已初步形成了基地+农户+“产、供、加”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市场前景看好。

在合作社的带动下,周边地区葡萄产业得到大力发展。目前,科区敖力布皋镇好老营子、高林屯、乃木格勒、东乜、敖宝营子、达尔罕等15个村已发展酿造葡萄2630亩,带动200多户本村及周边村屯农民种植沙地葡萄。

休闲观光生态旅游 促企业增收经济增长

如今,人们越来越注重绿色出行、生态旅游。我市在发展林业产业化上兼顾生态、社会、经济效益统一,建设生态园、采摘园、观光园、森林公园、苗圃等,发展果品产业和森林旅游产业。

位于通辽经济技术开发区辽河镇米家营子村的设施经济林基地占地面积1000亩,是集林果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推广和生产高效特色林果业、贮藏加工、销售为一体的温室经济林示范基地,也是集生态建设、致富就业、休闲旅游、采摘科普为一体的经济林基地。

基地划分为水果采摘区、智能温室、玻璃温室展示区、盆景葡萄工厂化生产销售区、新奇水果观赏区等。目前,已建温室大棚35座,栽植了金皇后、硕丰、香风、无核白鸡心、紫珍等10余个沙地葡萄品种,以及油桃、水蜜桃、草莓、树莓、火龙果等热带及地产水果20余个品种。在基地务工的工人全部是当地村民,务工的同时学到了技术增加了收入。项目达产后,可实现亩产5000斤,亩效益达5万元。

科左中旗花吐古拉镇浩日彦艾里嘎查紧靠大通道304线,前有唐格尔庙、北靠孝庄园旅游区,是该旗打造民俗旅游的重点节点。2014年,该旗根据艾里嘎查庭院面积较大且土质较好的实际,结合新农村建设,决定在该嘎查建设采摘园,将果树引入庭院,发展林果经济。采摘园设计栽植锦绣海棠、123苹果、李子、苹果梨、奎苹2号苹果5个品种。全村120户共在庭院栽植果树大苗6600株,栽植面积200亩。同时,在村周围栽植果树8500株,建果园210亩。进入盛果期后,亩效益可达6000元以上,户均纯收入6800元以上,达到一亩园胜过十亩田的效果,既促进了旅游发展又带动群众致富。

庭院经济、林下经济 美了乡村富了口袋

库伦旗水泉乡在“十个全覆盖”工程建设中,启动实施了“锦绣水泉”工程,引导群众在院内或房前屋后合适地块栽育二年龄锦绣海棠果苗,丰果期户均可增收5万元,使工程建设与产业培育同步实施,既绿了庭院、美了乡村,又富了口袋,一举多得。

“政府免费提供锦绣海棠树苗,还请来市林科院专家挨个村传授技术,这样好的政策机遇不容错过。”水泉乡格尔林嘎查吴金宝说出了想要脱贫致富的农民的心声。

林下经济是发展林业产业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市在适宜条件的项目区,进行林下间种优质牧草、药材以及矮科经济作物等,发展林下经济。并在经营方式、栽管模式、投入渠道等方面进行改革创新,制定优惠政策,把农牧民或社会上个人手里的沙地、荒地、宜林地通过租和征等形式,转入各林场用于重点区域绿化和百万亩森林工程建设,将荒山沙地变成郁郁葱葱、景色宜人的风景区、经济区。

今年,通辽市高标准、高起点推进林业产业化发展,使土地不但绿起来、美起来,更富了起来。木材加工、果品、生物质能源、森林旅游、沙产业等五大产业不断发展,商品用材林、果树经济林、生物质能源林等产业基地建设不断加强,全市商品用材林基地面积达500万亩,全市木材初加工和人造板生产企业稳定在100家左右,在这些企业的带动下,农牧民每年通过销售木材以及加工增值收入达3.5亿元;科尔沁区的沙地葡萄、开鲁县麦新镇的中小型苹果和锦绣海棠等为主的林果品产业已形成规模,栽植面积达33万亩,年销售果品2.17亿斤,收入达3.2亿元;以自然保护区和国有林场为重点的森林生态旅游产业快速发展,年收入达1.2亿元。同时积极发展种苗花卉、林粮林药间作、野生动物驯养繁殖、食用菌培育等林下经济,林业的生态、社会和经济三大效益不断提高,林产业已成为部分地区的支柱产业,昔日的“风沙窝”变成了今日的“黄金窝”。

正北方网2016-7-15

 

 

深化改革 为海南林业发展提供新引擎 文章下载

深化改革 为海南林业发展提供新引擎

近年来,海南省林业生态建设在全面深化改革中,通过创新机制、深化改革,在加强保护全省森林资源安全的同时,充分释放林业资源的活力,为全省林业生态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保护森林资源安全的“海南经验”

2014年1月,海南在全国率先实行了省级以下森林公安垂直管理,全省18个市县森林公安局及其内设派出所整体移交省森林公安局垂直管理,直接由省级统筹管理“人、财、物、事”,理顺森林公安管理体制,全面整合森林公安管理机构。

实行垂管后,森林公安部门被赋予了独立刑事执法权,能够独立办案,破解难查难管的案件,扭转之前办案审批程序中办案期限长、成本高的局面。垂管改革明确了各级森林公安机关执法关系和办案权限,结束了海南省森林公安机关无独立办案权的历史。

截至去年12月,全省各级森林公安机关共受理各类涉林案件2421起,查处2269起。其中共立刑事案件921宗,侦破796宗,抓获犯罪嫌疑人889人,已移送起诉614人。受理林业行政、治安案件1500起,查处1473起,行政处罚1604人,罚款307.28万元。

数字见证变化。这一森林公安管理体制改革带来的改变被国家林业局誉为“海南经验”。在短短半年时间里,就有湖南、广东、江苏等多个省市、调研组纷至沓来,向海南省森林公安垂直管理改革工作“取经”。

为林地管理出台保护措施

3165万亩,这是海南省林地保有量的面积,更是一条必须守住的保护红线。

但前些年,一些市县存在采取化整为零、调整规划等方式违规审核审批林地项目、林地监管不到位等问题,非法占用林地和毁林现象时有发生。类似的案件让林地保有量不断受到挑战,完善林地管理体制势在必行。

从2013年开始,海南省修订《海南经济特区林地管理条例》和研究林地征占用审核审批权调整等工作列上日程,经充分调研、广泛征求各方意见、起草《条例》修正案草案、多次讨论、征求意见、修改等环节,2014年7月1日,修订后的《海南经济特区林地管理条例》正式施行。

《条例》实施后,全省林地资源管理显现出强劲的力道。

改革通过调整林地的界定,解决林地范围之争;完善征占用林地审核审批制度,将市县林地审核审批权上收由省林业主管部门统一行使;完善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的编制和变更,加强规划管理;加大林地保护力度,保护林地生态红线;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惩治力度,提高违法成本等强化了对林地资源的集中管理,,有效杜绝了乱批乱占林地资源行为,全省3165万亩林地红线得以筑牢安全保障。

好政策促进林业产业发展

如何让全省丰富的森林资源成为农民脱贫致富的优势?

海南省林业厅因地制宜,不断深化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通过实行林权抵押政策,林农可将林木和部分林地使用权作为抵押物向金融部门申请借款,从而调动起林业生产者的积极性。

“过去我们不敢投入资金大规模种经济林果或经济丰产林,种下后心也不安生。” 许多林农感慨地说,“现在有了林权抵押政策,我们敢要贷款了,银行也敢放贷了,这些都是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带来的好处。”

林业资源如今“用得活”,林农和林企都交口称赞。“十二五”期间,全省有18091户农民用林权证抵押贷款10.8亿元,抵押林地面积44万亩,有效缓解了林农发展林果资金短缺的问题。

“用得活”还要“保障好”。

为提高林业生产经营者抵御自然灾害风险和应对重特大意外事故的能力,不断完善林业保护体系,为促进农民增收提供支持,海南省还启动政策性森林保险工作,通过政府补贴部分资金,为山上的森林资源装上“保险锁”。在几年的时间里,全省共完成投保面积1108.7万亩。

通过不断推进的林权制度配套改革,海南省林业产业发展潜力被激发出来。目前,全省建设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组织848家,其中省级示范社43家。

温州网2016-7-14

 

 

山西省五台山国有园林管理局的变革与重构 文章下载

山西省五台山国有园林管理局的变革与重构

古与今,这里与众不同。红与绿,这里交相辉映。

山西省五台山国有林管理局辖区内,五台山自古闻名,是著名佛教圣地,位列我国佛教四大名山之首,自东汉起,历代修造的寺庙鳞次栉比、佛塔摩天、殿宇巍峨,2009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平型关是红色革命圣地,平型关大捷是八路军出师以来打的第一个胜仗,首次集中较大兵力对日军进行了成功的伏击,打乱了敌人沿平绥铁路右翼迂回华北的计划。

如今,五台山国有林管理局辖区又多了一张新的名片——绿色生态圣地。五台林局山峦叠翠,223万亩森林莽莽苍苍,人工林与天然林各占半壁江山,为黄土高原平添了一道亮丽风景。

荣耀与使命并肩。面对生态文明建设的现实要求,面对国有林场改革保生态、惠民生的迫切需要,五台山国有林管理局拒绝平庸,力求谋变,让绿色与“圣地”齐名,迈上了国有林局发展的新高度,让现代林业再绽异彩。

山西省五台山国有林管理局局长赵富接受《中国绿色时报》记者采访表示,只有将林局定性为“承担修复并保护高寒沙化区生态系统,建设环五台山景区绿色圈,兼容生态文化,红色文化,佛教文化,发挥独特的区域区位功能”的高度,才能解决林局的方向问题;只有科学实施“五局同创”战略,将林局建成“资源稳固的生态局、精品造林的示范局、产业转型的窗口局、多元文化的人文局和丰盈民生的幸福局”,才能增强创新的动力;只有树立“一条心,一股劲,一起吃苦干活,共同过上好日子,让五台林局美起来”的价值取向,才能凝聚发展的正能量。

谋划布局

省直林区要担当社会责任

五台山国有林管理局历史厚重,自上世纪40年代建立以来,一直稳步前行。虽然在山西省省直林区中森林资源占比不算多,但荣誉却不断加身,在区域生态、民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与日俱增。

近年来,五台林局更是紧跟时代步伐,不断追求变革。

变革是为了步伐迈得更大。不管是干革命,还是搞建设,必须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以重大问题为导向,抓住重大问题、关键问题,进而深入研究思考,找出答案,才能推动林局更上一层楼,担当起省直林区应有的社会责任。

2012年年底,新的领导班子组建后,他们便奔赴辖区3市11县详细调研各单位发展现状。他们坚信,扑下身子,才能脚踏实地。

数百公里的行程走下来,他们看到了五台林局斐然的成绩。但同时,林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也不少,与当前的形势要求和职工期待尚有一定差距。

问题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

森林资源管护存在防火、管理、林权和有害生物防治的问题。五台林局地处五台山景区的核心地带,流动人口密集,人员活动频繁,林农交错,民风民俗观念陈旧,森林防火工作异常严峻;全局不少林地处在矿产富集区,受利益驱动,非法占用林地时有发生,管理防控压力巨大;新接收的煤矿矿柱林场,管理基础普遍较差,林权状况复杂、纠纷多,非法占用林地现象较多,地方关系、社情林情难以掌控;落叶松鞘蛾等有害生物在五台山景区时有发生,影响景观效果,社会关注度很高。

营造林工作面临营林空间小、造林难度大和工程投资少的问题。生态工程是林局的生命工程,但随着多年的营造林建设,宜林地已严重不足,对营林工程造成了很大制约;立地条件较好的宜林地已全部造林,所剩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基于困难立地条件和社会对造林质量的高要求,工程投资严重不足,长此以往,林局将不堪重负。

经济运行存在工程有缺项、收入要增长和基础设施欠账多的问题。京津风沙源治理、世行贷款造林等工程结束后,新工程从哪儿来?虽然职工收入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但如何才能让大家收入更丰厚?部分林场和一线管护站点的基础设施较差,尤其是新接受的矿柱林场更是条件有限,再加上危旧房改造等一系列问题,钱从哪儿来?

问题摆在眼前,怎么办?

赵富胸有成竹地说,“其实,不管问题有多少,‘一把手’只需要解决3个即可。第一个问题是谋划干什么事?第二个问题是钱从哪儿来?第三个问题是如何为单位发展创造更加优质的环境空间。”

于是,“五局同创”的理念在班子集体研讨下诞生了。2013年1月29日,赵富在全局职工代表大会上宣布,要把五台林局建成“资源稳固的生态局、精品造林的示范局、产业转型的窗口局、多元文化的人文局和民生丰盈的幸福局”。

诚如马克思所言,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熟悉五台林局发展的业界专家认为,“五局同创”的出发点就是对五台林局今后的发展进行了重新定位和重新认识,作为其发展的战略性、纲领性、引领性认识,这一理念源于对五台林局、山西林情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切把握。

金网模型

创新森林资源保护新途径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和重要资源,是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生态保障。世界上没有哪一种自然资源可以与其比肩,因此,保护森林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可是面对223万亩森林,如何才能真正做到“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呢?如何才能真正建成“资源稳固的生态局”呢?

五台林局杨家窑女子管护站站长彭春梅向记者道出了森林资源管护的秘密——信息托管员。

彭春梅五姐妹管护的10万亩林地,共涉及15个村,五台林局在每个村庄都聘有一名信息托管员,由村干部或老党员担任,有效解决了管护“最后一公里”的难题。由于他们在当地极强的影响力和号召力,所以,管护站的工作事半功倍。如果遇到偷盗砍伐者,或者森林火灾,他们往往在向管护站汇报情况的同时,就能迅速集结起村里的青壮年劳力待命。

五台林局的223万亩林地共涉及360个较大村镇,共有360名村干部或者老党员是林局的“线人”。正是充分发挥了他们的作用,所以,五台林局连续12年没发生过森林火情,确保了资源稳固。

彭春梅说:“其实,信息托管员只是五台林局资源保护的‘金网模型’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已,目前,林局已经构建了全天候、无缝隙、密覆盖的管护森林资源的长效机制。”

怎样的管护才能称得上是“金网模型”呢?

这一模型就是从组织结构上,建立局、办、场、所、站、点的金字塔结构体系;从管护区域上,建立定山头、定沟系、定地块、定人员、定职责的网格化责任体系。

具体而言,在建好协议托管员队伍的基础上,还要建好森林公安队伍,让这支队伍重整雄风、再树形象,充分发挥他们的职能作用,坚决打击涉林犯罪,维护林区治安;要建好森林消防专业队,通过军事化管理、专业化训练、多能化培养、素质化教育,打造一支森林防火的王牌军、处置应急突发事件的先锋队、培养优秀青年的人才库;要建好森林管护巡护队,让他们紧贴森林,坚守大山,驻站管护。

同时,还要坚持“三严措施”,履行“两考核办法”。“三严”指严区域,加强林地管理,严控林地逆转,合法、合规、合理处理好林权纠纷,明晰产权,守住资源;严职责,对不同层次的人员要固定岗位,明确责任,有什么岗位担什么责任,有什么责任尽什么义务;严奖惩,建立奖罚分明的管理制度,管护效果与管护资金直接挂钩。“两考核”指资源核查制度,每月按照50%的抽查比例,对各林场的资源管护情况进行一次全面检查,检查结果作为考核林场和发放管护资金的重要依据;自查制度,各有林单位要进行经常性的自查,发现情况及时纠正和整改。

俗话说得好,“三分造,七分管”,五台林局面临的管护任务其实很严峻。从生态区位上看,林局地处太行山石质山区、高寒沙漠区、火山喷发带,气候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从保护功能看,林局是滹沱河、桑干河、清水河和唐河的水源保护地,也是世界文化遗产五台山景区重要的绿色屏障,保护这里生物多样性的稳定和完备的生态系统责无旁贷。

不难看出,这也正是“五局同创”中,建成“资源稳固的生态局”的核心要义。因为,保护好现有森林资源不仅是五台林局的立局之本,更是发展之要。

合作造林

林局融入地方经济发展圈

去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国有林场改革方案》明确指出,将国有林场主要功能明确定位于保护培育森林资源、维护国家生态安全。

其实,五台林局多年来一直是按照这个步伐迈进的。林局在重点保护森林资源之外,不断强化培育森林资源,着力打造精品造林的示范局。

可现实情况不容乐观。全局宜林地严重不足,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加之造林资金短缺,要实现这一目标困难重重。难道让几代人奋斗积淀的造林技术、经验等重要财富白白浪费?同时,不可回避的是,辖区外仍有许多荒山,难道让它们继续在风雨中飘摇?

赵富说:“这就是‘一把手’要谋划干什么?找活儿,找钱,创造环境啊!”

于是,五台林局成为省直林区的第一个“吃螃蟹”者,他们通过合作造林的方式,让自身在保护修复高寒沙漠带生态系统方面的经验与技术到处开花。

2013年,五台林局主动找繁峙县政府提出局地合作造林的想法:地方供地、林局实施、合作管护、约定分成。县政府立即“拍板”,总投资1175万元在砂河镇北山万亩造林工程以合作的形式启动,县里供地并投资800万元,五台林局实施造林并投资375万元,综合效益局地按二八分成。在造林过程中,五台林局采取水袋渗漏等多项造林技术,确保了当年投资、当年建设、当年成景、当年见效,实现了山上治本与身边增绿,生态林与经济林,增绿与增景、增效完美结合。目前,工程建设全部完成,苗木成活率超过95%。

站在松柏郁郁葱葱的砂河镇北山,当地老百姓指着山下的城镇动情地告诉记者,以前,砂河镇“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暴雨过后,街道上的淤泥往往有一尺厚,当地人都说北山不适合造林,也造不活林,今天我们看到了树,见了绿,圆了我们几代人的梦,种树造林还是国家队啊!

五台林局营林科科长魏长生说,“北山造林的成功,不仅增加了区域绿量,提升了国有林局的美誉度,更为省直林区解决造林地难找、工程投资不足探索了一条新路。”

股份制合作造林的路子,让五台林局尝到了互利共赢的甜头,尤其是这一策略使一个行业部门很好地融入了地方经济发展圈。

开门红之后,五台林局乘胜追击,根据区位特点和修复生态的主攻方向,继续创新合作造林模式,把平型关、雁门关、环五台山景区生态脆弱区即“两关一环”为总布局,大力实施集中连片规模化工程。采取“地方供地、单方投资、林局实施、联合管护、共同受益”的模式,打造了灵丘“平型关‘双百’精品造林工程区”,实现了由常规造林向规模化、精品化造林的转变;采取“地方供地、林局实施、县局投资、约定分成”的模式,打造了6个万亩工程区,建成18处千亩景观林;采取跨省合作式造林,与山东省淄博市原山林场合作,集中连片规划造林10万亩。

精品造林的事迹,让五台林局收获了更多赞誉。从2015年的时间轴可以看到,7月7日,忻州市14个县(区)长、林业局长到五台林局调研学习造林工程;8月4日,国家林业局场圃总站年会暨场外造林现场会在五台林局召开,来自西部19省(市)共100多人对林局的精品造林给予高度评价;8月16日,省直林区半年工作暨流域综合治理观摩总结会在五台林局召开,所有省直林局245名科级干部来此学习观摩。为此,2016年五台林局获得了全国绿化模范单位。

正是不断的探索,让五台林局奔涌出了活力四射的魅力;正是不断的实践,让五台林局呈现出了波澜壮阔的前景。

站围经济

让最基础的经济细胞裂变

国有林场改革的核心是保生态、惠民生。五台林区通过打造“资源稳固的生态局、精品造林的示范局”,使全局生态建设攀上了一个新台阶。

可是,国有林场面改革的目标不仅保资源还要惠民生。干部职工寄希望自己的收入稳步增长呢。这部分钱从哪儿来呢?同时,国有林场又如何发挥扶持和带动作用,帮助林场周边群众增收致富,实现全面小康呢?

经济发展说到底要靠产业作支撑,没有产业就没有林区的经济发展,产业是林区经济的主干和支撑。五台林局既有资源优势,又有人才优势和技术优势,如果发展产业将大有可为。因此,五台林局要建成“产业转型的窗口局”。

经过慎重思考,五台林局决定先从“站围经济”寻求突破。就是鼓励管护员在管护站周围搞小规模种植、养殖,通过最基础的经济细胞裂变,扩散至周边农村,实现职工家庭“一人上岗、全家就业”的目的,进而带动周边农户,共同增收致富。

杨家窑女子管护站就是五台林局站围经济的缩影。彭春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着管护站周围的菜地说:“这些油菜、小白菜等都是我们种的,就算是不拿去卖,至少也省下了买菜的钱,省下就等于赚了嘛。”

魏志林是杨家窑女子管护站唯一的男性管护员,由于女同志不便守夜,所以,他的主要职责是夜班管护。为了贴补家用,老魏在管护站周围养了100只鸡,他还特意在管护站外放了一个广告牌,写着“出售土鸡蛋”。在他的带动下,周边的杨家窑村、后河村等好多村民也都养起来鸡鸭,发展起了小本经济。

只有自身强大,才能带动别人。随着站围经济的带动,全局各林场在经济发展中,均有不俗表现。

茹村林场可称为苗圃经济发展的破冰者。场长田海龙带着记者参观了林场今春的苗圃造林景象,白蜡、五角枫、云杉等,树干笔挺、整齐划一。他兴致勃勃地介绍,去年,场里成立了智家村山地苗圃,共租赁智家村弃耕地405.5亩,租赁期为10年,林场集体股份与职工股份各占80%和20%。为了实现职工增收致富的目的,苗圃主要以定植为主,把培育城镇绿化、通道绿化、园林绿化等苗木作为主要选择树种。

在苗圃遍地开花的情况下,茹村林场的做法确实能带领职工增收致富吗?难道他们还有什么秘诀?

田海龙自信地说,秘诀就是苗木的种类。他介绍,苗圃引进的树种,是经过市场分析和调查后选择的,多个种类在林场地域周围尚属首次引进,具有新、独、特的优势。因此,职工增收致富指日可待。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近几年,通过发展苗木产业,五台林局很多原本没工作的职工家属重新上岗,有些人还开上了私家车。很多林场职工感慨,原来林场职工被人瞧不起,现在许多人想攀都攀不上。

只有敢想、敢闯,顺应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期待,就一定能从青山绿水中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民生丰盈

倾听来自基层的幸福声音

国有林场的民生问题,远不止收入的增加。由于体制机制和国家相关政策的制约,我国国有林场多年坚持“先治坡、后治窝,先生产、后生活”的原则,越来越多的林场呈现出了“不城不乡、不工不农、不事不企”的特点。

五台林局称得上是发展的佼佼者。近年来,林局一直在打造“民生丰盈的幸福局”,全局在职工住房、机关面貌、场站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绩,符合危旧房改造的829户职工都圆了住房梦。

但要说可圈可点的改变,还得数林场管护站的建设,不仅体现了“靠林近村不进村,近林适用不张扬”和“规模适度、实用为本、富有特色”的原则,还实现了“住得下、管得住、能发展、形象佳”的目标。

这3句话的意思是,管护站要靠近林地以便于管护,但不能建在村里,不能影响村民生活,建筑面积大约160平方米左右,能满足五六个人同时住站工作与生活,站内要设有办公室、宿舍、活动室、厨房、餐厅和卫生间,配套有消防库、锅炉、健身器材等设施。

在平型关林场冉庄管护站,站长杨巨德带着记者参观了管护站的新办公楼。他介绍,管护站的建筑面积为150平方米,能满足五六个人住站。随着他的脚步,记者看到每个房间窗明几净,文件和书籍摆放整齐,宿舍的床铺干净整洁,独立卫生间的地板锃亮,小厨房里锅碗瓢盆齐全。

不止管护站换了新颜,林场也变了模样。平型关林场场长韩鹏波说,以前的林场场部找不见一块新砖,现在的林场场部则看不到一块旧砖,崭新的办公楼里,现代化的办公设备更是一应俱全。

工作和生活环境的确是越来越好了,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职工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也会水涨船高,怎样才能满足他们更多的期待呢?

赵富表示,要始终坚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坚持宗旨意识、群众观点,坚持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他说,林场危旧房改造工程,要做成经得起历史检验的“铁”工程,干净廉洁的“硬”工程;机关大院、林场场部、管护站要立足绿化、净化和美化,朝着高起点、高标准、高品位迈进,让职工生活的更舒适、更健康、更愉悦;持续增加职工工资,不欠职工一分钱;老同志是林区的宝贵财富,要满怀感情地做好老干部工作,积极倡导政治养老、休闲养老、文化养老、健康养老;要一如既往做好困难职工帮扶工作,体现林局这个大家庭的温暖和亲情味。

职工心中有称,分量自在心中。民生的事情连着党心民心,牵着千家万户,要把职工的事情办好,就必须付出艰苦的努力。

弘扬文明

享受震撼心灵的文化洗礼

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可知,当人衣食无忧的时候,便会产生新的需求,即求知需要和审美需要。通俗地说,就是精神追求。

这便是五台林局打造“多元文化的人文局”的核心要义,其目的就是要让丰衣足食的职工们,享受一场震撼心灵的文化洗礼。

五台林局地处多元文化的交汇地,最具代表的是五台山佛教文化、革命老区的红色文化以及森林生态文化,如果能将这些文化元素融入林局发展中,用多元文化引导人、教育人、培养人,进而提升林局文化软实力,必将推动林局文化乃至经济大发展。

2013年,五台林局分别从线路文化、精品文化、素质文化、窗口文化定义了繁荣文化发展的战略。在线路文化中,全局沿路、沿沟、沿村、沿景建设高标准的森林文化牌或文化碑,注入生态文化内涵,与当地民风民俗相融,形成一道靓丽的生态文化宣传线。在精品文化中,要求造林绿化以大地为纸,绿色为墨,书写精品力作;要求场站建设的每一个建筑物都成就为一件艺术作品。在素质文化中,要求每一个团队成员都积极向上,与人为善,心态平和,品行端正。在窗口文化中,要求全体职工建设干净整洁、管理有序的办公生活环境,进而展现团队的面貌和精神。

2014年,林局开展了“健身月·文化季”活动,开展了以“书香飘林海”为主题的读书活动,提倡全体职工读一本业务书、励志书、名人传记,局工会还组织了读书会、读书笔谈和读书社活动。同时,慰问、资助困难党员职工学生超过500人次。这一年,特别让林局职工振奋的是,林局还筹资建成了文化产业园,成为当地唯一的生态教育基地、局史展示基地、廉政文化警示基地。当年,文化产业园便接待游客超过1000人次,示范带动效应前所未有。

2015年,林局在继续开展“健身月·文化季”“书香飘林海”等活动的基础上,通过创新文化建设活动载体,不断丰富文化内涵、文化元素、文化符号、文化精神,形成了“用正确的思想引领人、用典型的案例教育人、用身边的变化感染人、用向上的精神凝聚人”的长效机制,尤其是从意识形态领域筑牢了拒腐防变能力。

近年来,五台林局通过局史教育、书画陶冶、精神引领,总结出了新的价值追求——一条心,一股劲,一起吃苦干活,共同过上好日子,让五台林局美起来!

再上征程

仰望星空还须脚踏实地

五台林局更绿了、更美了,五台林局人更开心、惬意了。那么,当资金运行安全、党风廉政建设等一系列要求摆在林局的发展面前时,林局该如何大步迈起?

赵富有新的思路,他在省直林区首创性地引入了第三方机构,改变了林局财务审计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的现状,并聘请了工程监理和法律顾问,使林局的发展更加科学性。

以资金运行为例,赵富解释说,资金的安全不仅关系工程项目安全,还关系干部廉政安全,因此,资金管理的发条只能上的紧些、再紧些,制度约束只能严格、再严格,规范管理只能缜密、再缜密,唯此,才能保证自然生态和政治生态的“双安全”。

当新的朝阳升起,五台林局又迎来的崭新的一天。2016年,全局将确保全面消灭林区内的宜林荒山,确保森林资源安全;突破产业发展瓶颈,突破人才短缺瓶颈;提高林局社会评价指数,提高职工幸福指数;防控财务风险,防控廉政风险;倡导传统文化,倡导道德文化,努力把“五局同创”战略推向新高度。

是的,“十三五”是五台林局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攻坚时期。5年后再度回眸,林局必将跃上一个更大台阶,职工生活水平必将得到更大改善,林局为区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将作出更大贡献。

面对未来,赵富自信地说:“昨天,我们追赶;今天,我们跨越;明天,我们引领。这,就是五台林局的使命。”

中国绿色时报2016-7-13

 

 

德保因地制宜探索林下产业扶贫新模式 文章下载

德保因地制宜探索林下产业扶贫新模式

今年以来,德保县以加快扶贫产业发展、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以打造“生态德保”为目标,因地制宜探索加快林业生态建设、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挖掘森林景观利用资源等多种立体复合经济新模式,提升林地综合利用价值,林业经济发展动力活力竞相释放,全面助力县域经济转型,促进了林业增效、生态增优、农民增收。

加快林业产业发展。一是充分发挥生态优势,大力发展林业经济,现有林业用地面积1.94万公顷,活立木蓄积量450.2万立方米,全县森林覆盖率达54.27%。2015年,全县林业总产值达17.5亿元。二是抓紧抓好实施现代林业建设的良好契机,加大政策扶持和财政投入,农业BOT模式发展脐橙、血橙等各种水果基地,实现分散种植逐步向集中连片发展。截至一季度,全县共种植连片20亩以上果园 97片,面积9591亩,其中脐橙6281亩、三红蜜柚120亩、柑橘3160亩。三是积极推进深化林权制度改革,着力破解现代林业发展难题,不断加强林业促农增收工作,累计完成林权合理流转2.39万亩,动员林农参加森林保险108.83万亩。同时,做好全县108.83万亩自治区级以上重点公益林的日常管理工作,及时将1448万元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发放到农户手上。

大力培育林下经济。一是打造立体农林生产模式,大力培育林下种养经济,初步形成林农、林药、林禽、林畜等多种林下经济产业模式。截至一季度,林下药材种植0.22万亩,林果种植2.2万亩,林下养殖存栏103.47万亩,林下经济产业面积已达4.17万亩,林下经济实现年均收入6597万元。二是提供全方位技术指导服务,解决林农生产过程中的技术难题,不断提高农民技术力量和示范户的专业技术水平,推动林下经济发展。三是抓好林下养鸡优势产业,培植养殖龙头企业,打造养殖示范小区。引进了华润百色五丰公司、玉宝养殖有限公司、贝贝康农牧有限公司等3家企业,成功创建燕峒乡宝座“百林”鸡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实行“五统一分”规范化管理,示范带动周边养殖户发展。截至一季度,全县肉鸡出栏149.61万羽,预计实现产值0.45亿元,预计纯收入450万元。

积极开发生态旅游资源。充分挖掘自然地理优势,打造多元化农林旅游发展项目,对德保县红枫4A级森林公园、巴头红枫景区进行改造提升,合理布局景区道路、生态停车场等公共服务设施,做好德保北回归线国家公园、德保湿地公园项目申报建设。重点抓好系列活动的组织、策划和宣传,全力打造“红枫”旅游品牌,带动相关产业进一步发展。每年吸引游客45.34万人次,实现全县森林生态旅游年均收入达3.17亿元。同时,结合德保县城自然山水、城市空间特点,完善综合公园、社区公园、带状公园、街旁绿地功能,提高城市公园绿地面积,丰富公园绿地景观,营造“城在景中,景在城中,城景交融”的城市园林景观境地。实现了县城公共绿地面积达到38.63万平方米,园林绿地面积183.07万平方米,绿地率30.51%,绿化覆盖率34.20%,人均占有公园绿地面积7.96平方米。

百色新闻网2016-7-8

 

 

巴州区探索创新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文章下载

巴州区探索创新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2014年11月,巴州区获批“全国第二批农村改革试验区”[全国有8个市、县(区),全省仅有成都市、巴中市巴州区两个试验单位]。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14项改革试验任务之一。同时,巴州区也是“全省第一批林权抵押贷款改革试点县(区)”(全省仅5个县区)。经过一年多时间的试验试点,在盘活森林资源、培育新型林业经营主体、促进农民增收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省社科院农村发展所研究员甘庭宇评价巴州区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时说:“巴州区走出了一条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巴州之路’,集体林权改革的最大亮点是‘林权流转指导价制度’--给不同类型的森林资源‘明码标价’,根据不同类型确定指导价,指导价作为林权流转和抵押贷款评估的参考价,解决了评估难题。”

本报记者周书浩

出台改革试验试点政策

为深化集体林权改革提供制度保障

巴州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验试点工作。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多次深入基层广泛调研,专题研究,亲自布置,靠前指挥;区委深化农村改革领导小组通过召开座谈会、问卷调查等形式,听取各方意见,在此基础上,出台了《集体林权流转管理办法(试行)》、《林地经营权流转证登记管理暂行办法》、《经济林木(果)权证登记管理暂行办法》等9个配套文件,为深化集体林权改革提供了制度保障。区林业部门主动作为,利用报刊、电视、电台等媒体,以及采取印发宣传资料、流动宣传等形式,大力宣传改革试验试点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试点内容、目的意义和相关政策,发放宣传资料15万份、《致在外农民朋友一封信》3万份,召开座谈会103场次,提高了全区农户和业主的知晓度和参与度。

巴州区成立了区林权管理服务中心,专门负责林权登记管理、林权流转、林权抵押贷款、政策性森林保险、政策咨询、纠纷调处等工作。在区农村产权交易中心设立林业窗口,负责林权流转信息收集、发布及交易;建立林权流转指导价,形成了公开、公平、有序推进森林资源流转的良好氛围。近年来,累计流转面积63286亩,实现流转金额1768万元。

区政府加大公共财政投入,把基层林业队伍改革纳入乡镇部门综合改革,定编、定员、定岗、定责,列入公益性事业单位,实行全额财政预算;2012年开展政策性森林保险以来,区财政累计补贴保费375万元;林权管理、森林病虫害防治、森林防火、林业项目建设工作经费也一并纳入财政预算。

实行森林资源分类经营,严格执行公益林管护制度,采取一个文件抓规范、两套班子抓落实、三种机制抓保障、四项工作抓公开的"1234"工作法,严把界定享受政策对象、限定公共管护费比例、“一事一议”专题讨论、村组公示、核对签字、乡镇审核关,全区34.25万亩公益林得到有效保护。放活商品林经营权,改革采伐限额指标下达方式,变过去由上至下直接下达为由下而上收集各地需求,结合资源状况再下达采伐指标,尽量满足农民需求;对集中连片的商品林,有采伐意愿的林权所有者可共同申请,实行集中采伐和连片采伐,并推行采伐权公开拍卖制度。

为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实现森林资源规模经营、提高林地生产力,2014年,区政府出台了《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意见》,明确整合国土、水利、电力、交通等涉农项目资金,帮助新型经营主体解决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支持新型林业经营主体承担林业建设项目,林业部门搞好服务。鼓励和引导社会能人、工商企业领办和创建新型经营主体。目前,全区培育新型林业经营主体82个,其中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48个,入社社员4983户,带动农户5961户,经营面积46385亩;企业5个,经营面积1864亩;家庭林场7个,经营面积2012亩;专业大户22个,经营面积2318亩。同时大力发展林下经济。目前全区林下经济达到11.2万亩,其中林药1.1万亩、林菌0.8万亩、林畜3.3万亩、林禽4.1万亩、森林旅游1.9万亩,产值达9亿多元,并编制了2015年至2020年林下经济发展规划,力争2020年林下经济面积达到20万亩。

以还权赋能为核心

纵深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围绕改革试验试点方案,巴州区在坚持和完善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基础上,以市场化改革为取向,以还权赋能为核心,以要素流动为纽带,以创新机制为目标,纵深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推行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按照现行林权证“四权合一”或“三权合一”制度,造成通过转包、租赁、入股等方式流转获得林地经营权的企业和个人,无法进行林权变更登记,无法实现林木采伐许可办理、林权抵押贷款等权益,极大地制约了林地合法流转、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探索林地经营权流转机制,区政府出台了《林地经营权流转证登记管理暂行办法》,对流转的林地经营权进行确权颁证,将承包权和经营权分置,形成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赋予经营权流转证一定的物权功能,即申请办理林木采伐和林权抵押贷款权能。这样既保障了原林权所有者的利益,防止农民失山失地,又消除了林地实际经营权人的顾虑,增强了他们放心加大投入、提高经营水平的信心。新机制下,全区已办理林地经营权流转证39本、登记面积6265亩。

探索公益林流转方式,引导公益林林权所有者以租赁、转包、入股方式流转林权,流入方拥有林木使用权、林地使用权,并承担管护责任。流转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责任以合同形式约定。允许流入方在不改变公益林性质的前提下,适度发展林下种养业和森林旅游业。全区流转公益林7宗,面积1725亩,其中发展林下经济种植茯苓750亩,林权所有者每年获得资产性收入6800元。

建立林业要素市场,对12.58万户林权所有者的林权信息,建立了区、乡镇两级共享的林权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林权管理和交易网络化、信息化;区有农村产权交易中心,乡镇有林权流转服务站,村有信息员,为林权流转提供信息发布、市场交易、政策咨询、合同鉴证等公益性服务;区营林调查设计队负责林权勘界和森林资源调查业务,区林权管理服务中心负责单宗100万元以下的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咨询,同时鼓励和引导社会中介机构开展森林资源调查与评估,建立准入和退出机制,推行量价分离。

探索森林资源资产与森林保险额相匹配机制。以森林资源二类调查的实物量为依据,参照林地流转指导价(即每公顷林木价格),由投保人和保险机构共同确定保额,在总的保额中除去政策性森林保险保额,剩余保额按政策性森林保险缴费率缴纳保费,进行再保险,商业保险保费由新型经营主体投保人和区财政各承担50%;探索非林地经济林木(果)保险机制,根据指导价,由保险人和投保人共同确定保额,按保额的3‰缴纳保费,投保人承担60%的保费,财政补贴40%的保费。

为解决非林地发展林业产业融资难,建立了经济林木(果)权证制度。区政府出台了《经济林木(果)权证登记管理暂行办法》,对在非林地上营造的干果类、工业原料林、花卉苗木、木本中药材、花椒等,在业主自愿申请且无权属纠纷的基础上,由区政府核发《经济林木(果)权证》,明确经济林木(果)的所有权,赋予《经济林木(果)权证》抵押融资权能。目前已颁发经济林木(果)权证61本,确权面积7625亩。

创新林权抵押融资机制。区金融办、区银监局、区林业局联合制定了《林权抵押贷款实施办法》,赋予林地经营权流转证和经济林木(果)权证的林权抵押贷款权能,创新了林地经营权流转证+政策性森林保险、经济林木(果)权证+保险的林权抵押贷款模式。区政府出台了《支持农村产权抵押融资意见》,建立了农村产权抵押融资风险金和贴息政策。政府首期投入3500万元建立了农村产权融资风险金,银行在风险金基础上放大8倍发放抵押贷款,出现风险由区政府和银行分别承担70%和30%的风险责任;投入500万元建立贷款贴息政策,根据借款人带动贫困户情况进行贴息。目前,全区实现林权抵押贷款6206万元,其中林地经营权流转证抵押贷款156万元、经济林木(果)权证抵押贷款6050万元。

林权改革盘活森林资源

业主融资不难了农民增收了

通过深化改革,有效盘活了森林资源资产、破解了林业产业发展融资难题,同时也促进了新型经营主体快速发展。

位于化成镇白庙村的四川尚品高地绿化有限公司是巴中目前最大的一家花卉苗木基地。2014年6月,公司流转土地500亩,栽植银杏、桂花、紫薇、黄桷树等高档苗木。公司负责人陈仕毅告诉记者:“林业经营周期长,资金需求大。经济林木(果)权证制度的实施,使我对流转土地长期经营的稳定性增强,为投资林业产业增添了信心。”

林权抵押贷款的实施,为新型经营主体长期投资林业生产带来了新希望。然而,当有限的资金变成一棵棵苗木时,业主的流动资金却时常紧缺。

如何让“活树”变“活钱”?如何让资产流动起来?林权交易平台的作用凸显了。

“以前,由于林权所有者对市场信息缺乏了解,参与流转谈判能力差,林权流转出现价格过低、期限过长、面积过大,导致林权所有者利益无法得到保障。”巴州区林权管理服务中心主任毛中友介绍,“为此,巴州区试行林权流转指导价制度,根据商品林立地条件、类型、龄级、树种等因素,确定各类型商品林及经济林木(果)的指导价,作为林权流转和抵押贷款评估的参考价,从而解决了评估难题,实现了不同等级林权的‘明码标价’。”

2015年7月,四川尚品高地绿化有限公司的372.42亩林木被评估为1300多万元,公司利用区政府颁发的首本经济林木(果)权证,在区信用联社贷款490万元。目前,公司在白庙村已建成了融苗木培育、观光休闲于一体的生态产业园,年收入300多万元,还吸纳本地村民60多人就业,一年光支付工资就接近100万元。

通过林地流转,使分散细碎的资源实现了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提高了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同时也增加了农民收入。

在大和乡岗石村刘勇创办的鑫瑞家庭林场,66岁的村民刘国辉告诉记者,他在林场务工5年了,每个月有2000元收入,还包吃住,划算。

2011年3月,大和乡方坝村村民刘勇流转本村和岗石村的荒山600亩,栽植桤木、红杨、梍桷、香樟等树木10万多棵,并在林场周围新建道路3公里、修建中小型微水池4口。去年又流转200亩荒山荒坡,种植桤木等树木3万多株;今年又养殖了黄羊、土鸡1万只,建起花椒园。

办如此规模的家庭林场,资金哪里来?刘勇告诉记者,他是巴州区第一个通过林权流转,利用林权抵押贷款经营家庭林场的业主。去年7月,贷款15万元,今年已授信60万元。

通过激活金融机构开展林权抵押贷款的积极性,各种经营主体积极投入林业产业,使分散、粗放经营的林地和经济林基地集中起来,实现规模经营、集约化管理。

巴中市宏源公司以经济林木(果)权证作抵押,贷款400万元,流转白庙乡甘沟村、九重村265户农户的865亩林地,开展林业综合经营,既经营林木,又在林下种植药材、养殖土鸡,年纯收入30万元;四川天香地权合作社以农民入股方式整体流转龙背乡林地,统一规划、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种植业、养殖业,实现了集约化经营。

“改革前,新型林业经营主体受抵押融资难瓶颈制约,一些新型经营主体运行艰难,甚至有名无实,产业发展滞后。通过改革,破解了林权抵押融资难题,有效解决了新型经营主体发展产业资金困难问题,新型林业经营主体发展林业产业的积极性普遍高涨。”巴州区林业局局长袁威名说起集体林权改革,感触多多,“下一步工作是如何在巩固成果、完善基础上提质扩面。通过试验试点,还需要完善相关试行办法和制度、加大《林地经营权流转证》、《经济林木(果)权证》的发放和抵押贷款扩面增量力度、探索建立森林资源收储机构、引导组建农民互助担保合作社。”

巴中日报2016-7-13

 

 

大杨树林业局党委发挥核心作用党政齐头并进 文章下载

大杨树林业局党委发挥核心作用党政齐头并进

近年来,大杨树林业局党委坚持“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工作方向,围绕生态保护、转型发展、民生改善、安全稳定等中心任务,创造性地开展党建工作,促进了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鲜红的党旗在万顷林海中高高飘扬。明晰思路,聚焦发展,确保党建工作发展方向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他们加强生态保护,促进产业转型,努力改善民生,全力维护稳定,确保全局上下思想统一,行动一致,为服务大局、服务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

把握方向、总揽全局。他们把握林业局生态保护、转型发展、民生改善、党的建设、安全稳定等大局大事,统筹兼顾,协同发展,为实现企业健康发展、快速发展、和谐发展举好旗、掌好舵。

凝聚合力,突出重点。他们充分发挥协调各方、凝心聚力的政治保障作用,加强引导,集思广益,营造氛围,调动干部职工推动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全局上下共谋发展的强大合力,为实现各项中心工作目标集聚正能量。

选好干部,完善机制。他们从选拔、任用、考核、培训等方面着手,选好班子,用好干部,完善干部选拔、任用、管理机制,建立起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动态管理机制,在领导干部队伍内形成“坚定信念,勤政务实,为民服务,勇于担当,清正廉洁”的标准和氛围,为林业局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创新发展提供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和人才支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充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

他们坚持“常规工作常规走,重点工作重点抓,创新工作见实效”的党建工作格局,充分发挥了政治核心作用。

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他们形成了林业局党委负总责、基层党组织具体落实、党员干部带头示范的运行机制,结合生态保护、产业转型、民生改善、“十个全覆盖”等重点难点工作,设定了主题载体。同时,重点考察党员在劳动中的实际表现,在“做合格党员”这个关键环节中对党员提出了严格要求。党员干部用自己的现实表现检验学习教育成果,使主题实践活动成为推动具体工作、促进科学发展的有力抓手。

围绕生态立局突出政治核心作用。在建设祖国北疆生态安全屏障进程中,他们通过开展“绿色在我心中,共建秀美家园”、“建设生态屏障,争创优秀党委”、“打击毁林开垦,争当森林卫士”、“弘扬杨善洲精神,作为民务实清廉表率”等系列主题实践活动,成功守住了“红线”,阻止了林缘后退;在森林防火工作中,他们通过开展“地企共铸绿色情,万众齐念防火经”、“保护生态安全,争做先锋模范”和“党员零火情责任区”等主题实践活动,推行“政府领导、统一部署、责权明确、群防群治”的森林防火新机制,加大宣传力度,增强了全民防火意识,实现了由林业独家抓防火向全社会抓防火的转变,火灾发生率和林地过火面积呈现“双下降”趋势。

围绕产业富民突出政治核心作用。围绕产业转型,他们开展了“青春奉献十二五,创先争优立新功”、“为生态产业尽力,为鲜红党旗增辉”、“建功产业发展,争当实干模范”等主题实践活动,实现了蓝莓产业和绿化苗木产业的“双发展”,建成了自治区最大的有机蓝莓种植培育基地。各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发挥了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党员干部职工踊跃投身到这项事业中。仅2015年一年就义务劳动近百天,为企业节约资金近百万元,实现了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共赢。

围绕民生改善突出政治核心作用。他们把改善民生作为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开展了“关爱职工,关注民生”、“扶贫救助”、“金秋助学”等系列主题实践活动,为职工谋实惠。特别是自开展“十个全覆盖”工作以来,林业局党委、林业局及时召开动员部署会议,成立了相关组织机构和工作组,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明确任务分工,细化责任落实,开展各项工作,举全局之力让职工群众满意。

围绕党管干部突出政治核心作用。按照“党管干部”的原则,他们从选拔、任用、考核、培训等方面着手,完善干部选拔、任用、管理机制,建立起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动态管理机制,从抓班子带队伍入手,努力创建“四好”班子、“四优”职工队伍,并要求党员领导干部讲党性、重品行、做表率、树形象,做到加强学习,提高素质;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狠抓落实,务求实效。创新机制,凝心聚力,实现党政工作齐头并进

他们坚持“服务发展重心、紧扣政治核心、确保党政同心”的“三心”原则,实行党政领导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在实现经济发展推进党建工作的同时,党建工作又成为经济建设的重要政治保障,全面打造团结合作、齐心协力,凝聚力强的党政领导班子。

他们通过多种载体和活动,完善党建工作考核办法,量化考核指标,并将考核结果纳入林业局经营绩效考核,使软指标变成硬指标,促进各项工作的有效落实。

林海日报2016-7-14

 

 

 

2016年苗木种植与木材加工市场行业分析 文章下载

2016年苗木种植与木材加工市场行业分析

国外市场发展概况

当今气候变化受到全球关注,保护森林成为人类共识,而全球可采森林资源日益减少,社会经济发展对木材及其制品需求不断增加, 充分利用人工速生商品林、森林培育和采伐剩余物及生产建设、更新改造过程中废弃的木质纤维等资源发展人造板,以替代传统木材产品,主要形成从林木种苗种植到木材加工的一体化模式,对保护天然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同时满足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林产品的需求,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长期持续发展的能力。

苗木产业是世界上最具活力的新兴产业之一,被称为朝阳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它是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于一体的绿色产业,其发达程度是国家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 要标志之一,同时也是一系列复杂、综合的生物系统工程。

目前,全球木业加工贸易主要集中在亚太,北美和欧洲。从进出口贸易额看,美国,加拿大,中国,俄罗斯,德国,日本及北欧等国和地区是世界主要木业加工产业基地,其中,美国是全球第一大木业加工产品生产国。从产品结构看,高附加值木制品市场主要分布在欧美发达国家地区,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则以原材料贸易和初加工市场为主,其中发达国家约占70%的份额,发展中国家约占30%。从国家来看,美国排名第一,约占全球份额的 20%;其次是中国,约占15%; 其余主要由意大利,德国,日本,加拿大和英国等共占30%。同时,俄罗斯,马来西亚,中国台湾等新秀在世界高端市场上也不断出现。

国内市场发展概况

我国苗木生产具有悠久的历史,多年来一直沿用传统的露天栽培方式,大多品种单一,规模小,生产技术落后,苗木质量不稳定,苗木成活率低,产品供应季节短,生产周期长,生产率低,占用大量的优质土地。目前林业苗木生产水平远远跟不上发展需要,迫切需要找出一条产量高、质量稳、生产周期短,可实现长期供应,产业化水平高及能出口创汇的现代化林业苗木生产新途径,为林业产业化发展与国外苗木市场接轨打下良好基础。

林业生产步伐加快,促进林业苗圃迅速膨胀

林业苗圃是绿化荒山的物质基础,种苗生产是荒山造林的首要工作。目前苗木产业发展很快,首先得益于国家各级政府重视林业。国家要求森林覆盖率的逐年递增,鼓励退耕还林和宜林荒山荒地造林, 特别是有林业六大重点工程启动以来,许多地区造林任务成倍增加, 进而苗木需求量大增,种苗价格看好,苗木生产、经营者收益提高, 于是调动了苗农育苗的积极性。

苗木新品种层出不穷,优良品种推广日趋加快

随着国家投入林业建设的资金增多,特别是对城乡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视,促进了绿化苗木的发展,据资料显示,巨大的苗木需求市场, 激发了林业苗圃的发展。同时吸引了民间资本大规模注入。如国内不少大型企业及有识之士开始投资“绿色银行”的苗圃生产,许多地区把苗木作为农业生产产业化调整的主要方向,苗木已成为了巨大潜力 的朝阳产业。投入力度的加大,使栽培管理技术不断提高,促进了苗木产量的增加,生产效率的提高使林业苗木生产更具时效性、诱惑性。

非公有制苗圃发展之快,成为林业苗木产业的主力

几十年来,国有苗圃地直独领风骚,在林业苗木行业唱主角,但近几年,非公有制苗圃发展迅速,除了农户转向苗木生产经营的增多之外,其它行业,非农业人士加入种苗行列,从事种苗生产的已不计其数。

经营树种、品种越来越多,多功能苗圃诞生

近年来多渠道引进树种,科研部门育种、推广,还有乡土稀有树 种广泛应用,使种苗生产者经营的树种、品种越来越多。随着品种的丰富,林业苗圃和园林苗圃已很难分清,栽培树种、品种的增多。给广大育苗经营者带来更多选择和调剂苗木的机会,跨地区、跨省之间的种苗采购、调剂日趋增多。

发展的区域不平衡,发展水平和规模有较大的差异

我国苗木种植业的发展存在区域不平衡,不同省份之间由于起步时间不同产业化发展水平、规模有较大差异,目前,我国形成了苗木种植业的四大主要产销中心,分别为:一是以浙江、江苏为主要生产区域,其主要市场为长江三角洲地区;二是以河南、山东为主要生产区域,其主要市场为北京、天津地区;三是以广东、福建为主要生产区域,其主要市场为珠江三角洲地区;四是以四川、重庆、云南为主要生产区域,其主要市场为西南地区。

木材资源供需矛盾突出,行业发展潜力大

我国是世界上森林资源最短缺的国家之一,森林覆盖率低,人均占有量少。然而国内林产品总需求快速增长,国内供给增幅远小于进口增幅,国内需求增速远大于进口增速。我们每年消耗木材 2.6 亿立方米,进口1.1亿立方米。预计2020年全国木材供应缺口1.53-1.73亿立方米。这些缺口都要依赖进口解决,导致我们木材对外依存程度高达40%。木材供需矛盾严重突出。目前,我国原木进口占世界出口市场的比重约25%。因此,国内林业市场发展潜力巨大。

我国木材加工产业在国家相关优惠政策鼓励下,经历了从引进、 消化吸收,到颠覆传统工艺、不断创新发展的过程。胶合板一直占据我国三大板材之首,产量远远大于其他板材。我国人造板产量因消费需求的拉动年年上升,尤其以胶合板为首。但无论是产品结构还是产区分布,都反映了我国目前的人造板产业与全球发展情况存在一定差异。世界刨花板、胶合板、中密度纤维板三大板比例为 35:38:27, 产量较为均衡,而中国这三大板材比例为 14:55:31。胶合板应用广泛,需求和产量一直稳定,而刨花板的应用前景发展较慢,产量大 有提空间升。华东、中南地区是我国人造板主要产区,西南等产量一 直较低,主要靠外调解决需求。

市场前景预测

1、市场缺口分析

随着国家经济高速发展,城市和新农村环境建设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园林苗木需求旺盛,许多省市将园林绿化苗木产业作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方向,园林绿化苗木面积不断增加产值持续上升。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要求全国各省市县创建生态园林城市与生态园林县,以及十八大报告要求建设美好乡村与美丽中国梦,这为苗木种植行业的进一步发展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在市政绿化工程,庭院景观,企事业单位,旅游及休闲度假产业等方 面都对苗木有着相当大的需求量。

目前国内人造板人均年占有量仅为0.014m3,相当于世界人均消费量的58%(世界人均消费量为 0.024m3)。无论是从我国的资源供需要求,还是从消费市场的需求等方面的预测分析,我国的人造板工业仍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从行业布局方面,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人造板行业在中国获得蓬勃发展,但多分布于河南、湖北、山东等地。中西部产量仍然偏低,加上西部大开发建设,缺口进一步扩大。

2、发展前景分析

(1)行业发展趋势

1生产企业或向资源丰富地带迁徙

目前制约我国人造板行业发展最大的问题仍在于原材资源的不足。随着我国人造板行业持续高速发展,原材资源紧缺的问题将会更加严重。近年来,各种人造板企业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原材供应问题而被迫减产。原材争夺战不断升级,将会使人造板将向两个方向发展, 一个是人造板企业的迁徙,逐渐向资源丰富的地区过渡,形成集群化的发展趋势;另外一个方向则是利用其它原材来生产人造板的进展将会加快。

2板式家具对人造板发展提出更高要求

板式家具的生产是一种批量化的大生产,能够较快的适应家具的更新速度,较好地满足市场的多元需求,其发展的总体趋势是:生产设备越来越先进、自动化和数控程度越来越高;产品工艺流程要求更清晰、更快捷、更完善;生产工序实施条码管理,全过程高度协调统 一。同时,板式家具生产企业对上游人造板生产企业也有产品符合低碳环保,质量稳定,价格合理,物流便捷,服务到位,能定制规格, 有特殊性能,并具有相关认证等更高要求。

3人造板将不断满足家具发展的需求

为了满足家具行业快速发展的需要,人造板企业将借助新国标的推力,提高产品环保性能;加大技改投入,装备升级换代,降低生产成本,稳定产品质量;加快新产品开发步伐,研发市场亟需产品;坚持订单生产,提供定制规格产品;建立原材料基地,确保原材料供应 质量;强化仓储、物流系统信息化管理;加强销售渠道建设,提高销 售服务质量。其中:胶合板-中小企业倒闭增多,行业整合速度加快,企业结构幅度 调整,产业链向两端延长,下游产品多元发展,建筑模板依然是主打产品,集装箱底板市场萎缩,多层地板基材生产量增加,出口量止跌 回升。

3、海外市场需求回升

我国人造板加工成家具、地板和门窗出口国主要是北美和欧洲的发达国家,其中50%左右出口到美国。美国每年进口木家具100多亿美元,有一半产品来自中国。由于我国生产的家具价廉物美,随着全 球经济的好转,今后10年我国家具出口量增长率仍将维持在20%左右。此外,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口的增加,2020年后全球人造板消耗量将达到5.21亿m3,亚太地区增幅最大。可以预计,我国依然是全 球人造板生产、消费与出口的主力军。

结论

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推进和农村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以及亚太和欧美市场经济的复苏,我国的人造板市场将迎来新一轮的春天。未来,在装饰、家具、包装、造船、汽车等各个行业对人造板的需求将迎来新的增长高峰。但原材料的短缺限制了企业的快速发展,因此发展种苗种植到木业加工一体化能使企业有着足够的原材料保证,从而保障企业的发展。

中国时创2016-6-26

 

 

城市园林绿化行业发展趋势及前景展望 文章下载

城市园林绿化行业发展趋势及前景展望

一、发展趋势

(一)园林绿化管理标准化

为进一步规范各地城市园林绿化数字化建设水平,亟需统一标准,强化管理。我国城市园林绿化信息化标准尚属于空缺状态,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促进城市园林绿化数字化建设的相关政策法规,建立科学、规范和统一的标准体系,充分发挥行业行政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的管理指导和综合协调作用,为园林绿化行业的数字化建设提供坚强的政策法规保障和良好的技术标准支撑。

(二)园林绿化监管体系化

随着城市数字园林系统在广东阳江和丽水、河南开封、湖北荆州和仙桃、四川德阳、内蒙古鄂尔多斯等10多个城市的逐步建立和不断完善,河南省已先行启动省级数字园林系统试点。“广泛交流数字化建设的典型、示范单位的成功经验,并积极在全行业推广。”这样的国内外数字城管发展模式在数字园林方面同样适用。在典型示范基础上,以点带面,加快推进城市园林绿化数字化示范工程,通过网络联机系统建设,自下而上建立全国城市园林绿化动态监测体系,实现国家、省(自治区)及城市三级监管功能,按照不同权限设置,满足不同层级行业行政主管部门的需求,全面摸清全国各地城市园林绿化的家底,随时监督各地城市绿地系统实施情况,有效提高全国园林绿化行业管理水平。

(三)园林绿化决策智能化

园林绿化管理智能分析是今后城市园林绿化数字化管理的又一主导应用。依托海量的园林绿化基础数据库和GIS的强大空间分析功能,不仅可以实现城市覆盖范围整体指标分析、任意区域园林绿化覆盖指标分析,还可以通过公园服务半径覆盖分析实现公园智能选址推荐、按照防灾避险公园可达性等要求实现防灾避险公园选址推荐、附属绿地的达标审核、城市绿、蓝、紫线等三线分析、古树名木保护分析及城市园林绿化预警分析等智能辅助决策功能,从而有效避免各级园林绿化主管部门仅凭经验主义盲目决策,为科学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四)园林绿化服务全民化

园林绿化强调群众的参与和互动。随着网络时代技术的不断革新,城市园林绿化数字化成果的社会化应用力度将进一步加大。积极拓展城市园林绿化数字化公共服务方式,有针对性地研制实用、有效的信息系统和公共服务平台,如微信、微博等公共服务账号;公园网上导览功能;二维码扫描等实现园林科普教育功能等新型公共服务方式,逐步构建具有较强核心竞争力的城市园林绿化信息服务体系,为公众提供更为便捷完善的服务,为城市的生态安全和生活质量提供保障,也可营造全民参与城市绿化管理的浓厚氛围。

二、前景展望

随着我国建成区绿地面积加速扩大,未来养护行业前景可观。我国园林绿化养护市场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近几年全国绿化养护每年产值约200-300亿,园林养护的市场前景看好。养护业务现在非园林工程企业主营业务,但在未来可成为日趋重要的产业和利润增长点。

由此可见,虽然近十年来我国绿化工作开展迅速、成效明显,但这仅仅是一个开始,尚处于第一阶段,距世界先进水平还有很大差距,未来有几十年的高速发展空间。

城市园林绿化已经成为城市化进程中城市建设不可缺少的必要内容,城市绿化水平不断地提升。城市绿化和园林建设也逐渐成为政府对于城市建设的评判标准,这些使得近几年来园林建设行业需求快速释放。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继续提升,对于生活品质的更高要求将推动城镇园林行业更快地发展,园林行业未来前景广阔。

从行业整体的发展趋势来看,园林绿化行业发展潜力及市场走势仍很明朗,市场前景看好。宏观关注方向从城镇化规划、长江经济带、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京津冀一体化等;基础建设投资关注点:城镇化建设与棚户区改造(5-8年要解决3亿人口棚户区改造)地产景观、绿色通道建设(投资大-持续时间长);生态修复与环境治理方面:生态建设国家战略“六大方向”--围绕空气净化治理投资、水质净化投资、食品安全投资、土壤修复投资、风沙源治理投资、屋顶与立体绿化;特别是大气污染(雾霾)、水质污染、土壤污染等生态环境恶化倒逼环境治理,国家投入巨大,还有旅游及休闲度假产业的崛起也大大刺激了园林建设和旅游城市的园林绿化建设。

西北苗木网2016-7-7

 

 

《广东省林木林地权属争议调解处理条例》解读 文章下载

《广东省林木林地权属争议调解处理条例》解读

《广东省林木林地权属争议调解处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已于2016年1月21日由省人大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表决通过,并于5月1日起施行。本人就《条例》出台的背景、主要内容及特色亮点进行初步的学习解读。

一、《条例》出台的背景

(一)领导重视、亲自维护群众合法权益。2014年8月28日《法制日报》报道,湛江市一些市县政府在处理集体土地、林地纠纷时,居然以“双方均无权属证明”为由,违法将集体性质的土地、林地收归国有,近年来引发多起纠纷。省委《值班要情专报》第225期对此转载。省委主要领导作出“要及时研究,依法依规,提出指导意见”的批示精神,建议省林业厅、国土资源厅归纳梳理全省不同山林土地纠纷的类型,并由省林业厅牵头,联合起草《全省土地山林纠纷调解处理适用法律规范》,由省府办公厅印发全省,分类指导各地准确适用法律规章。省人大常委会领导果断行动,突出问题导向,经常委会主任会议决定,《条例》补充列入了2015年年的立法计划,明确由省人大主导条例草案的起草工作,安排由常委会法工委牵头组织实施。《条例》的起草,省人大黄龙云主任亲自部署并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时任省人大肖志恒副主任带队调研、多次提出起草重点,保证了工作的顺利进行,省林业厅领导亲自主持调处部门《条例》研讨会,出席、列席条例起草评估会等,对有些条款作出具体修改意见的批示。

(二)现行调处规章不规范,不适应新常态对调处工作的需求。

一是原《广东省森林林木林地权属争议调解处理办法》滞后于形势的需要。目前,已实施了八年的省政府规章《调解处理办法》局限性显而易见,该《办法》存在没有规定政府处理期限,对政府确权行为的责权利、对当事人争山抢林的法律责任规定得比较模糊等问题,造成许多纠纷久调不决、成为历史积案,矛盾不可调和,引发不少的群体性事件。

二是贯彻落实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的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的需要。2015年省委贯彻落实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意见中,也明确指出:“加强重点领域立法。依法保障公民权利,加快完善体现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的法规制度,完善公民权利救济渠道和方式,实现公民权利保障法治化”。尤其强调落实以公平为核心原则的产权保护制度,加强对各种所有制经济组织和自然人财产权的保护,进一步完善土地管理等方面的法规规建设。山林权属纠纷的处理属行政确权的范畴,是政府的一项具体行政行为。在实践中各地调处部门普遍反映,按照“法无授权不可为”的法律原则,必须对省政府规章《广东省森林林木林地权属争议调解处理办法》予以修订,并独立升格为地方性法规,才能更好地依法执法,提高执法的权威性。通过明确制定具体执法细则、裁量标准和操作流程,完善行政执法程序,强化程序约束,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切实做到步骤清楚、要求具体、期限明确、程序公正。

三是部门规章存在适用范围不清问题。对山林土地权属纠纷确权案件,有部分市、县相关裁决机关认为,只有土地、林地权属证书才能“依法证明争议土地属于农民集体所有”。但实例中部分规章又存在依照《确定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若干规定》、《广东省林地林权登记换发证工作补充规定》等。事实上,在处理山从山林权属争议时,根据现有法律规定,应当依照林业行政管理法律、法规,而不能依照国土行政管理法律、法规。如混淆使用,属定性不准,适用法律、法规错误。因此,出台《条例》,才有利于在调处实践和参与诉讼实践中,不易造成处理林地纠纷适用了处理土地纠纷的相关法规的矛盾,有利于在行政诉讼中获得“适用法律正确”的裁定,有利于当事人息诉罢访,实现案结事了人和。

四是林木林地权属变迁的复杂性需要有健全法规来规范保障。从山林土地权属确权的历史看,新中国成立以来,我省山林土地权属历经了土地改革时期、合作化时期、人民公社化时期、六十年代初的“四固定”时期、八十年代初的林业“三定”时期等多次变革调整,在分分合合中,存在大量山林土地历次改革均没有确权发证,已确权发证的又大量存在界址不清、权属不明、权属凭证缺失等问题,长期以来积存了大量的山林土地纠纷。若没有健全完善而且具有强制 约束的法规保障,就会导致对法律法规的理解和运用有偏差,群众的合法权益就可能受到侵害。

(三)严格立法程序,科学严谨起草《条例》。

一是成立起草小组、制定工作方案。6月3日,成立了由省人大农委、常委会法工委、省法制办、省林业厅负责人和有关人员组成的条例草案起草小组,研究制定工作方案并报告常委会分管领导,全面启动起草工作。

二是密集调研、广泛征求意见建议。《条例》起草小组通过省内外的实地调研、召开林权争议案件审判法官专题等10多场座谈会,理清立法思路,突出重点,在现行的政府规章《森林林木林地权属争议调解处理办法》的基础上,经过反复研究、修改不下10次,形成了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广泛全面征求意见建议。多次向省编办、省法制办、国土资源厅、农业厅、林业厅,省法院、检察院等10多个单位征求意见,由省山林权属争议调处办征求了全省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调处机构的意见,向人大代表、律师、基层实务工作者、社会人士征求意见,通过省人大公众网平台向全省社会开放征求意见,据不完全统计,《条例》出台前共征求意见达到上万条之多,起草组认真研究吸收其好的制度设计和规定内容,将主要的修改意见均已采纳吸收。

三是开展重点制度规定的试点工作。本《条例》立法项目是实操作性很强的程序性、实体性立法。为检验《条例》是否接地气、有实效,实践是最有效的检验手段。先后在选择在林情不同、山林纠纷案情不一、管理体制各异的连山、仁化、五华三县开展《条例》试点工作。着重在试行公开聘请调解员参与调解制度及按照调处依据、调处程序和调处时限等规定试行调处。通过为期三个月试行,为《条例》的完善制度创设提供了实践依据。

四是严格遵守立法规定,立法程序科学严谨。《条例》是严格通过立法的程序要求,经过科学论证、广泛征求意见及《条例》草案经过吸收了中山大学等9所地方立法研究与咨询服务基地、省法学会等4个地方立法社会参与和评估中心、66位立法咨询专家等研究提出修改意见建议,经过了6次专题论证会、表决前评估会等,通过了省人大常委会共三次会议审议后,最终于2016年1月22日提请省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审议并表决通过。

因此,《条例》的出台,凝聚了省委主要领导以民为本、爱民之心、为民之要,凝聚了省人大领导敢于直面问题、为民当家作主、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凝聚了专家、学者、社会人士等积极参与立法良好法治氛围。充分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对群众利益高度关注并极力维护,体现了政府依法行政、全力以赴推进山林纠纷调处工作,体现了全社会着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共同责任与担当,将进一步推动山林纠纷调处工作法制化、规范化建设。

二、《条例》主要内容

《条例》共有六章五十七条,对林权争议调处工作的原则、调处依据、管辖与受理、调处程序、法律责任等方面内容作了规定。与原《办法》相比,增强新内容、创设了新亮点,突出“事要解决”的原则,着重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推进林区的平安边界建设,为我省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和谐氛围。

(一)重在调解,特别对民间调解制度作了设计。林木林地权属争议调处目的是明晰产权、化解矛盾、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必须先通过调解方式来处理,而且通过双方当事人自愿达成的调解协议能实现案结事了。为此《条例》将做好调解工作作为重点,放在制度设计的首要环节,力求通过调解解决大部分的林权争议。一是在林权争议受理前,基层人民调解委员会应当先行组织调解;二是林权争议受理后,调处机构调解正式介入前,先由社会调解力量组织一次公正公开的民间调解;三是规定调处机构应当根据需要组织多次调解,只要有需要或者调解有可能解决争议,就应当组织调解;四是调处机构应当组织一次有利于增加公信力的调解,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相关专家、技术人员、有关社会组织和双方亲友代表参与,见证调解。

(二)强化责任,特别对限定调处期限作了突破。为体现社会民众立法意愿要求,推进依法行政,进一步提高林权调处的效率,《条例》从几个方面强化了调处机构及工作人员的责任:一是为强化调处具体工作的责任,规定了受理、调查、勘验、使用、处理、公告、送达、建档等各个时机应当进行的工作内容、程序和完成时限等;二是为强化管辖的责任,规定林权争议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先行调解、就地处理的办法,由各级人民政府依照管辖权进行受理,依法调处并作出决定;三是为强化提高自身能力的责任,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制定培训计划,定期组织调处技能等培训;四是设置了法律责任,明确不作为将受到严惩。

(二)明确依据,特别对各类权属凭证作了规定。为解决林权争议双方各持一词,证据界定困难的突出问题,《条例》将现有的各类林权凭证结合历史和现实情况进行了梳理,力求调处依据更加明确和清晰,通过凭证效力认定等工作解决大量类似的林权争议。一是对法定林权凭证作出规定的同时,又规定有关材料可以作为处理林权争议的权属来源证据;二是在规定不同时期权属凭证应当追溯权源依据的同时,又规定同一时期合法权属凭证处理的原则;三是在规定当事人凭证与所在地其他持证人属同一情形的予以认定的同时,又规定与发证机关档案存根或者登记台帐不一致的,以档案存根或者登记台帐为准;四是对鉴定凭证本身真伪作出规定的同时,又规定了权属凭证所载实地四至范围的确定办法。五是对登记发放、撤销、变更林权证作出指引性规定的同时,又规定了不能作为林权依据的情况。

(三)分类调处,特别对常见争议调处作了区分。《条例》归纳分析了当前林权争议的不同种类,依据法律法规对其调处作了原则性、选择性规定,力求解决几类普遍存在的问题,或者解决某类争议共同的焦点问题,促成全省林权争议的批量解决。在规定确认林权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等有关林业法律法规和本条例有关规定办理的基础上,对以下六类争议的调处作了规定:一是仅林木所有权、使用权发生争议的;二是因历史原因当事人对争议的林地均无法提出权属凭证,在不同历史时期又有不同的经营使用事实的;三是可以按照林地权属和林木权属分离的原则进行调处的;四是国有单位与乡镇、村农村集体发生林权争议的;五是对当事人提供的权属凭证提出异议的,可以通过司法鉴定确定真伪。六是跨行政区域发生林权争议的等。

关于限定调处工作期限,《条例》有所突破。林权争议千差万别,调处工作有其特殊性、复杂性,上位法没有对调处工作限定期限,已经立法的兄弟省市只有福建设置了办理期限。但从我省山林纠纷调处现实来看,必须对大量积存的林权争议及时调处,并争取通过制度保障来批量解决,决不能延办。为夯实政府调处机构的责任,合理加快问题的解决,《条例》规定了调处工作各个时段的期限,包括:受理期限、审查期限、调解期限、处理和重新处理期限、公告期限,以及有关特殊情况下延长的期限和当事人配合有关调处工作的期限。

(四)完善程序,特别对调处关键环节作了细化。林权争议调处工作需要一定的自主性、灵活性,《条例》对相关主体在几个关键环节应当遵循的调处程序进行了细化,以实现与正在进行相关政策改革相衔接,与可能进入的司法程序相衔接,既体现《条例》要结合调处实际赋予适度自由裁量权,又要体现出法规的刚性约束及执行严肃。

一方面,细化当事人在申请环节的配合义务:一是规定当事人申请林权争议调处应当提交申请书和有关证明材料等;二是规定申请人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应当推选参加调处的代表并予以授权委托;三是规定行政村、居委会的法律顾问应当全程参加调处活动;四是规定被申请人提交书面答复书和有关证明材料等行为。另外,对当事人维护林权争议现状和依法参加、配合调处工作等管理重点作了规定。

另一方面,细化调处机构在调处环节的工作规范:一是对调查核实工作进行细化,规定通知勘验人、当事人、见证人及有关人员到场,并制作调查勘验笔录;二是规定签订《林权争议调解协议书》应有的附件和手续;三是规定作出《林权争议处理决定书》后,送达、公开、归档等工作均应规范办理;四是规定一般只有五种情形才能中止调处;五是林权争议调处期间有三种情形之一的,调处机构可以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终止调处;六是规定对争议林地林木必要的管理措施以及补偿提存发放措施等。

三、《条例》创设的主要特色亮点

《条例》的制定坚持了以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贯彻落实省委有关林权争议调处工作的系列指示,从林权争议调处工作的实际出发,通过搞好制度创新和设计,规范相关行为,落实有关主体责任,调整相关利益诉求,着力解决林权争议普遍性、倾向性问题,引导集体组织和人民群众运用法治方式、通过法治途径解决林权争议问题,为我省改革发展和社会和谐提供法制保障。出台的《条例》主要特色亮点体现在“五有”:

(一)林权争议“有人受理”,解决了当事人“出路”问题。《条例》降低了门槛、放宽了山林纠纷调处申请条件,凡是当事人认为有权属争议并能提供证据材料的,向当地调处部门提出申请,政府调处部门必须先接受,经审查后对符合受理条件的予以受理,并在林木林地所在地予以公告。这一宽进制度设计,解决了群众诉求有人理、申请有人管的问题,畅通了渠道,方便了群众,体现了政府要“以民为本、主动服务”的行政工作要求。

(二)林权争议“有人调解”,解决了权属争议“源头治理”问题。引入民间调解,是《条例》制度设计的首创,“多元调解、民间参与”也是最大限度发挥群众自治的力量。一方面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可以聘请熟悉林权历史和现实情况,既有相关法律法规专业知识,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社会人士作为民间调解员,组织专门的履职培训,并向社会公布名单,充实调处力量。另一方面规定,民间调解员由当事人自主选择,政府不强加给当事人,尊重了公民自由选择权。还规定民间调解员参与调解的交通劳务费由调处机构支付。这一创设条款,既充分尊重民意,传承中华民族“和为贵”理念,又积极引导当事人自愿解决争议、化解矛盾,从源头上突出主动治理,减少了政府的因行政裁决的行政成本,达到了权属争议的“案结事了”、“案清人和”。

(三)林权争议“有限期结案”,解决了权属争议“久拖不决”的问题。林权争议千差万别,调处工作有其特殊性、复杂性,上位法没有对调处工作限定期限。但是,广泛存在的林权争议不能因此延办,否则以后更加难办。尤其是对目的全省积存着已受理未办结的案件达7841宗,因山林纠纷引发的信访量仍居高不下,这些矛盾纠纷、权属争议就象是埋在林区“地雷”,若不及时排除,将成为影响林区和谐稳定的老大难问题。因此,为夯实政府调处机构的责任,合理加快问题的解决,《条例》规定了调处工作各个时段的期限这一制度设计,体现了行政行为的法律约束及行政高效原则,从原来没有时间限制到现每宗案件必须在15.5月时间内限期办结案件,否则将受到行政问责或承担法律责任,这从制度设计上防止了政府不作为情形,避免了争议案件从原来的只受理没期限解决处理规定,造成了当事人想通过行政复议或者行政诉讼都没有法律救济途径,减少或者杜绝出现案件的“堰塞湖”现象,保障了争议案件解决有出路。

(四)林权争议“有规范程序”,解决了权属争议调处程序问题。调处林权争议是政府法定行政行为,属于程序和实体的裁决,既要充分依据证据、准确适用法律作出实体的裁决,又要严格依照调处程序、符合法律规定,否则当事人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时,将因程序不规范等情况被撤诉。从调处实例中,就有不少案例因程序问题被法院撤诉,需要政府重新作出的处理决定。因此,《条例》在制定时已充分考虑、作了周全安排,严谨了调处程序、细化了工作规范、明确了各环节内容,同时条例颁布施行后,将对调处工作标准进行统一规范,以实现与正在进行相关政策改革相衔接,与可能进入的司法程序相衔接,尽可能减少因程序出错被法院撤诉的风险。

(五)林权争议调处“有问责追究”,解决了不作为乱作为的问题。《条例》明确规定“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本条例规定,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尤其是“未按照规定时限调解和处理林权争议造成不良后果的”;以及“行政机关负责人负有领导责任的,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明确了调处各个阶段的工作任务和具体工作期限,规定了相应的法律责任,若没有在规定期限结案,不仅调处具体工作人员、而且政府、行政机关负责人都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从制度上解决了调处人员及地方政府应当做到“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依法行政的要求,减少或杜绝了机关工作人员懒政、不作为现象出现,压实了责任,提高林权调处的效率,实现了林木林地争议“定纷止争、案清人和”调处目的,维护了群众合法权益,推动了我省平安林区建设。

当然,同时《条例》也规定了对林权争议调处工作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人民政府给予奖励。体现责任、权、利对等原则,将更好地调动调处工作人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实现机关工作人员的“有为则奖、无为就罚”管理措施。

广东林业网2016-7-8

 

 

安吉林业十年“两山”路的探索和实践 文章下载

安吉林业十年“两山”路的探索和实践

安吉县地处浙江省西北部,地域面积1886平方公里,典型的“七山一水二分田”林区县,境内林地面积207万亩,森林覆盖率71.1%,植被覆盖率75%,“绿水逶迤去,青山相向开”是安吉的真实写照。2005年8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安吉余村考察时,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思想。十年来,安吉林业人坚持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之路不动摇,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护美绿水青山、做大金山银山,全面构建了林区发展、林业增效、林农增收的良性发展格局。

护美绿水青山,着力打造“生态林业”

绿水青山不保,何来金山银山?在传统发展模式中,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是一对“两难”矛盾。安吉林业人自觉认识和把握“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理论”,在推进中国美丽乡村建设中全面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形成“养护绿水青山-转化绿水青山-共享绿水青山”的良性循环。先后荣获全国绿化模范县、全国生态建设突出贡献奖、全国林业科技示范县、国家可持续发展试验区、浙江省森林城市等荣誉称号。

美不美、看山水,离开了树,美就失去了灵魂。十年间,安吉林业围绕林业“双增”目标,扎实开展森林扩面提质工程,深入推进平原绿化和珍贵彩色健康森林建设,营造乡土树种、珍贵树种,形成以乡土树种为主、丰富多样的森林生态系统,累计完成重点防护林近8万余亩、平原绿化5万余亩、生态修复8万亩,实施森林抚育16.1万亩,四旁植树200余万株,建成省级生态公益林62.4万亩,活立木蓄积量年均增长2.8万立方米。

保护生态就是保护生产力。安吉县委县政府相继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森林资源保护制止毁林开垦的通知》、《安吉县人民政府关于实施生态修复的意见》等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及规划,坚决路实“生态红线”底线。积极推进林业综合执法改革,加大破坏森林资源案件查处力度,林木林地管理进一步规范,野生动植物和湿地保护进一步加强,安吉小鲵自然保护区成功晋级国家级,建成全国最好县级熊猫馆。高度重视森林消防及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全面实施“以水灭火,引水上山”工程。建立健全湿地保护机制,安吉竹溪省级湿地公园成功入选浙江省首批重要湿地名录。

坚持大地植绿与心中播绿同行,持之以恒专注生态文化宣传教育,深入开展关注森林活动,积极构建载体开展“森林关注”活动,每年精心组织“爱鸟周”、“植树节”及“世界湿地日”等生态文化宣传教育活动,传播生态知识,弘扬生态文化,提升生态文化的影响力和感召力。积极开展各级森林系列创建,累计创建全国生态文化村5个、生态文化基地1个,省级森林城镇4个、省级森林村庄23个。

做大金山银山,着力打造“富民林业”

安吉最好的资源是竹子,最大的优势是环境。安吉县拥有丰富的竹资源,竹林面积108万亩,是中国著名竹乡,我们围绕“竹”字做文章大力发展现代林业产业。先后荣获全国绿色小康县、国家林下经济示范基地、中国竹产业集群、省林业产业百亿强县等荣誉称号。

作为国家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安吉林业坚持政府引导、龙头带动、因地制宜、科技创新,积极探索“一亩山万元钱”创新技术,推进竹林分类经营,大力发展林下经济符合经营模式,充分利用林地资源,大力建设林业现代园区,发展林下经济,做大“绿水青山”。目前,全县已形成林中培植、竹林养殖、林下休闲三大模式,建立林下套种杨桐、林下铁皮石斛种植、竹笋培育三大产业导向,发展林下经济27.2万亩,林下经济产业产值达48.1亿元,为林农亩均增加经济效益4000元。

依托竹木资源优势,安吉林业走出了一条“精心培育一产、开放壮大二产、加快发展三产”的竹产业发展新路,利用全国2%的竹资源创造出全国近20%的竹业总值。目前,有竹产品及配套企业2450家,全县形成竹地板、竹纤维、生物医药等八大系列3000余个品种。竹地板产量已占全世界产量的60%以上,竹工机械制造业占据了80%的国内市场,形成由原竹加工到产成品的一条完整竹材加工产业链。竹子在安吉实现了从竹根到竹梢,从生物到化学的全竹开发。全县竹产业产值从2005年的53.6亿元提高到2014年的180亿元,占地区总产值的63.16%。

依托优良山水资源,围绕“体验山水、亲近自然”主题,打响“中国美丽乡村”品牌,结合现代林业综合园区建设,建设森林生态旅游,发展森林休闲养生产业。2015年被浙江省林业厅列为省“森林休闲养生建设试点县”。积极打造安吉冬笋、竹林鸡养殖等特色品牌,着力推进笋竹制品、山核桃等乡土特色产品走向市场。目前,全县已建成黄浦江源、中国大竹海等山水景区十六个,建有农家乐800余家,从事生态旅游生产经营的农民超过2万人。2014年接待游客1200余万人次,实现森林旅游收入近130亿元。

深化林权改革,着力打造“活力林业”

理论之树长青,实践之路常新。坚持“两山”路是安吉不变的发展思路,安吉林业将集合改革与科技两大动力,探寻适应现代发展的“两山”新路径,打造现代林业经济发展的“安吉模式”。先后被评为全国百个林改典型县、全国首批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示范县及浙江省林权改革模范县等荣誉称号。

全省率先推广林业合作社模式,探索建立全省首家林木股份制合作社联合社。2008年,培育全省首家毛竹股份制合作社,在尚林股份制合作社的带动下,全县先后有30个村成立林权股份制合作社,林权作价出资总额达到1.73亿元。全县通过修建林道、实施分类经营、定向培育、建立品牌等措施,累计投入政策性资金已达3500万元,在股份制合作社建成毛竹现代科技园区15个。

以林权非货币财产出资的合作社、公司在安吉注册成功,激活了林地、林权这些“沉睡”多年的资本。将林地承包经营权作价出资,并通过工商注册领到营业执照,由合作社法人集中经营,使传统林地承包经营获得了更高层次的运转平台和空间。制定《森林、林木和林地流转管理办法》、《县林地流转经营权登记发证工作方案》等政策性文件,为规范林权有序流转提供了制度保障。加强流转服务,成立了县林权管理中心,建立了林权管理服务站15个,累计办理山林流转面积48万亩。

大力推进林权抵押贷款,通过盘活森林资源资产推进林业产业发展。截至目前,已与中国银行、农商银行、邮政储蓄银行等多家金融机构签订林权抵押贷款授信协议。累计发放林权抵押贷款458笔,抵押登记面积21.03万亩,贷款金额近9亿元。全省首批以林权非货币财产出资的6家公司在安吉成功注册,注册资本达2.17亿元,其中以林权作价出资总额达1.5亿元,出资林地近2万亩。

2015年3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通过了《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正式把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写进中央文件。安吉作为“两山”思想的诞生地,这一重要思想已在安吉大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在这承上启下之际,安吉县林业局作为践行“两山”思想的试验者、先行者,我们必将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意识、“舍我其谁”的担当精神、“造福一方”的为民情怀、“功成不必在我”的思想境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坚定不移地“照着这条路子走下去”,积极争创国家级森林城市、国家级森林氧吧及国家级毛竹生物产业基地,探索建立“两山”重要思想现代林业实践的“安吉模式”,全面打造全国现代林业样板。

强国社区2016-7-11

 

 

通知

信息已完善成功
确认

在线咨询: 010-51651161

客服电话: 010-51651162

地址: 北京市东城区沙子口路76号富莱茵花园18号楼

返回顶部
用户注册

个人注册

单位注册

联盟单位注册

{{ registerData.isHasName ? '用户名可以使用' : '用户名已被占用'}}

*请输入长度(6-20)位数的数字或字母

{{count}}s后再次获取
获取验证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 《用户协议》

注册
注册中...
{{ registerUnityForm.isHasName ? '用户名可以使用' : '用户名已被占用'}}

*请输入长度不小于6位数的数字或字母

{{count}}s后再次获取
获取验证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协议》

注册
注册中...
{{ registerWorkUnityForm.isHasName ? '用户名可以使用' : '用户名已被占用'}}

*请输入长度不小于6位数的数字或字母

{{count}}s后再次获取
获取验证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协议》

注册
注册中...
已有账号,
用户登录

个人登录

单位登录

联盟单位登录

新用户注册
找回密码

您已经成功设置密码,请使用新密码登录
权限不足

您未开通此功能,是否去开通?
确认
取消
权限不足

您未开通此功能,是否去开通?
确认
取消
提示

请购买本平台相关服务后使用该功能。
去购买
再想想
请注册/登录后完成购买。

1.本学习平台资料查看针对会员开放;
2.购买相关服务请先注册/登录后完成购买;
用户协议

 

“帮我搜”网络平台站用户注册协议书

 

一、总则

此份协议是注册用户接受“帮我搜”网络平台(以下简称本平站)产品和服务时适用的通用条款。因此,请您在注册成为本站用户前或接受本站的产品和服务之前,请您详细地阅读本注册用户协议的所有内容。

1 注册用户了解并同意:

①只要注册用户点击同意按钮并完成注册,注册用户就已接受了本注册用户协议及本站公布的各项服务规则包括填写实名的联系方式等等) ,并愿意受其约束。如果发生纠纷,注册用户不得以未仔细阅读为由进行抗辩。

②随着市场经营情况的变化,本站有权随时更改本注册用户协议及相关服务规则。修改本注册用户协议时,本站将于相关页面公告修改的事实,有权不对注册用户进行个别通知。注册用户应该在每次登录前查询网站的相关公告,以了解注册用户协议及其他服务规则的变化。

2、若注册用户不同意本注册用户协议或相关服务规则,或者不同意本站作出的修改,注册用户可以主动停止使用本站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如果在本站修改协议或服务规则后,注册用户仍继续使用本站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即表示注册用户同意本站对本注册用户协议及相关服务规则所做的所有修改。由于注册用户在注册用户协议变更后因未熟悉公告规定而引起的损失,本站将不会承担任何责任。

3、本站的各项电子服务的所有权和运作权归本站。本站提供的服务将完全按照其发布的服务条款和操作规则严格执行。注册用户必须完全同意所有服务条款并完成注册程序,才能成为本站的注册用户。注册用户确认:本协议条款是处理双方权利义务的当然约定依据,除非违反国家强制性法律,否则始终有效。

二、服务简介

1、本站运用自己的操作系统通过国际互联网络为注册用户提供网络服务。同时,注册用户必须:自行配备上网的所需设备,包括个人电脑、调制解调器或其他必备上网装置。自行负担个人上网所支付的与此服务有关的电话费用、网络费用。

2 基于本站所提供的网络服务的重要性,注册用户应同意:提供详尽、准确的个人资料。不断更新注册资料,符合及时、详尽、准确的要求。

3、本站对注册用户的电子邮件、手机号等隐私资料进行保护,承诺不会在未获得注册用户许可的情况下擅自将注册用户的个人资料信息出租或出售给任何第三方,但以下情况除外:注册用户同意让第三方共享资料;注册用户同意公开其个人资料,享受为其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本站需要听从法庭传票、法律命令或遵循法律程序;本站发现注册用户违反了本站服务条款或本站其它使用规定。

4、关于注册用户隐私的具体协议以本站的隐私声明为准。如果注册用户提供的资料包含有不正确的信息,本站保留结束注册用户使用网络服务资格的权利。

三、帐户密码和安全性

注册用户一旦注册成功 ,成为本站的合法的注册用户。您可随时根据需要改变您的密码。注册用户将对注册用户名和密码安全负全部责任。另外,每个注册用户都要对以其注册用户名进行的所有活动和事件负全责。注册用户若发现任何非法使用注册用户帐户或存在安全漏洞的情况,请立即通告本站。

四、拒绝提供担保注册用户个人对网络服务的使用承担风险

本站对此不作任何类型的担保,不论是明确的或隐含的,但是不对商业性的隐含担保、特定目的和不违反规定的适当担保作限制。本站不担保服务-定能满足注册用户的要求 ,也不担保服务不会受中断,对服务的及时性,安全性,出错发生都不作担保。

五、有限责任

本站对任何直接、间接、偶然、特殊及继起的损害不负责任,这些损害可能来自:不正当使用网络服务,在网上购买商品或进行同类型服务,在网上进行交易,非法使用网络服务或注册用户传送的信息有所变动。这些行为都有可能会导致本站的形象受损,所以本站事先提出这种损害的可能性。

六、通告

所有发给注册用户的通告都可通过重要页面的公告或电子邮件或常规的信件传送。本站的活动信息也将定期通过页面公告及电子邮件方式向注册用户发送。注册用户协议条款的修改、服务变更、或其它重要事件的通告会以电子邮箱或者短信进行通知。

七、注册用户的建议

奖励注册用户在他们发表的一些良好建议以及一一些比较有 价值的策划方案时,本站愿意展示用户的构想落于实现。

八、责任限制

1、如因不可抗力或其他本站无法控制的原因使本站销售系统崩溃或无法正常使用导致网上交易无法完成或丢失有关的信息记录等,本站不承担责任。但是本站会尽可能合理地协助处理善后事宜,并努力使客户免受经济损失。

2、除了本站的使用条件中规定的其它限制和除外情况之外,在中国法律法规所允许的限度内,对于因交易而引起的或与之有关的任何直接的、间接的、特殊的、附带的、后果性的或惩罚性的损害,或任何其它性质的损害, 本站、本站的董事、管理人员、 雇员、代理或其它代表在任何情况下都不承担责任。

九、法律管辖和适用

1、本协议的订立、执行和解释及争议的解决均应适用中国法律。

2、如发生本站服务条款与中国法律相抵触时,则这些条款将完全按法律规定重新解释,而其它台法条款则依1旧保持对注册用户产生法律效力和影响。

3 本协议的规定是可分割的,如本协议任何规定被裁定为无效或不可执行,该规定可被删除而其余条款应予以执行。

4、如双方就本协议内容或其执行发生任何争议,双方应尽力友好协商解决;协商不成时,任何一方均可向本站所在地的法院提起诉讼。

十、其他规定

1、如本用户协议中的任何内容无论因何种原因完全或部分无效或不具有执行力,本用户协议的其余内容仍应有效并且对协议各方有约束力。

2、本用户协议中的标题仅为方便而设,不具法律或契约效果。

 

同意
取消
状态变更提示
状态变更提示:您的账户在另一设备上进行登录,提示后 2S 后 自动跳转到登录页面
同意
取消
提示

本平台会尽快针对您提出的主题搜集相关借鉴资料, 搜集结果会在3个工作日内发送到您的会员中心, 请注意查看,未及时收到信息可随时联系客服。
提交成功
提示

您已提出了一条帮我搜未完成,请您耐心等待或联系客服。
如何联系客服
上传凭证

只支持jpg、jpeg、png格式

上传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