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热线:

微信

小程序

公众号

类别:16年信息学习案例

提出单位:**省**市林业局

题目:2016年旅游林业工作信息第22期

资料提供时间:2016-06-28

目录

更多

榆阳区林业局:“学做结合、以学促做” 文章下载

榆阳区林业局:“学做结合、以学促做”

为切实抓好“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榆阳区林业局坚持学做结合,以学促做,把“两学一做”贯穿到林业生态建设的全过程,使学习教育与林业工作统筹协调,互相促进。

一、党员领学,创新学习方式

春季是林业生产最繁忙的季节,系统各支部结合本单位工作实际,坚持集中辅导与个人自学相结合的原则,认真研究制定本单位学习教育计划和党员个人学习计划,明确学习时间、内容、方式及授课人,做到学习与工作两不误、两促进。局机关党支部与防火办支部坚持每周二全体职工集体学习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每周五全体党员集体学习党章、《条例》和《准则》,他们在集体学习中一改以往仅由领导带头学的传统学习方式,采取党员“领学”的做法。支部每一名党员都要对全体党员进行一次集中辅导,每一名党员既当学员,又当教员,充分调动起大家认真学习的积极性和深入学习的自觉性。他们还创办了学习园地,使党员的心得体会上墙交流,党员的学习笔记由机关支部书记定期审阅,及时指出党员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使每名党员能够认清差距,补齐短板。

二、强化讨论,学习教育入心入脑

为了强化学习效果,推进林业工作,区林业局认真落实“三会一课”制度,每一名局领导围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结合如何改进自身分管工作讲了党课,真正做到了“内容不虚不空、教育入心入脑”。每一名党员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和努力方向,在党小组会上围绕“学习党章党史,做一名讲政治、有信念的合格党员”进行了热烈讨论。

三、学做结合,务求工作取得实效

“两学一做”基础在学,关键在做。推进榆阳生态文明建设、提升林业服务能力是区林业局学习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区林业局在学习教育中坚持四个结合,全面促进林业生态建设工作。

(一)坚持与推进国土绿化工作相结合。局党组要求全体党员干部要振奋精神,认真落实全区农业农村工作会议和区林业工作会议精神,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围绕全区林业重点工作攻坚克难,上半年完成造林绿化7.66万亩,占年度总任务的81.8%;完成全民义务植树200万株,涌现出西环线、赵家峁、黄家圪崂、治沙连等多个亮点工程。

(二)坚持与精准扶贫工作相结合。精准扶贫工作是当前一项重要工作,按照区委区政府关脱贫攻坚总体安排部署和要求,区林业局结合林业工作行业实际,创新思路,主动作为,将精准扶贫各项具体工作落到实处。一是利用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区级统筹管护费,在南部山区符合条件的贫困人口中,每村聘用一名集体护林员。二是对山区25度以上坡耕地进行精准摸底,在退耕还林工程中向贫困村和贫困户倾斜;三是森林防火应急分队成员优先在家庭贫困的城乡应届大学毕业生中选聘;四是投资450余万元,加强杏产业基地整形修剪、病虫害防治和杏园浇灌设施维修,全力促进杏园增产、农民增收。

(三)坚持与转变工作作风相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区林业局紧紧围绕加强干部管理,健全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制度建设,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今年5月份,局机关成立了督查室,专门负责对系统内推诿扯皮、办事拖拉、不守规矩、不担责任,不作为、乱作为、滥用职权、玩忽职守等失职渎职行为进行督导检查,以制度促工作,切实转变工作作风。、

(四)坚持与解决实际难题相结合。在学习教育中,林业局针对当前造林地块落实难、樟子松苗木结构性过剩等难题,深入调研,着力破解。他们经过细致调研,制定出雨季樟子造林计划,由村组在本村土地上自行组织实施樟子松造林,既可缓解苗木过剩的问题,又能有效解决造林地块难以落实的问题,还使造林成本降低了20%。

四、典型示范,不断强化看齐意识

为了激励引导党员不断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和看齐意识,区林业局在全系统内开展了评选“标杆支部”和 “示范党员”活动,区林业工作站党支部以扎实的工作成绩被评为区林业系统标杆党支部,各支部又通过民主推荐,评选出一名示范党员。通过学先进、树榜样、找差距、作表率,把合格的标尺立起来,把党员的先锋形象树起来。

在树立先进典型的同时,他们还注重以反面典型为镜鉴。系统内一名党员因为非法吸收公众存款而被公安机关刑事拘留。他们以此为鉴,在全系统开展了通报,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明白做人做事的底线,深刻吸取教训,强化法制观念,进一步增强纪律意识和规矩意识。

陕西党建网2016-6-28

 

 

五年,林业产业能不能“脱胎换骨”? 文章下载

五年,林业产业能不能“脱胎换骨”?

转型升级,规划先行!备受期待的《林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终于出台了!这是中国林业未来5年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也同样是中国林业产业“十三五”发展的方向坐标。

中国林业产业在“十二五”时期取得了快速发展,但仍然存在诸多问题。木材国内供应能力严重不足、非木林产品供需矛盾突出、高附加值产品比重较低、林业巨大的生产潜力没有充分发挥等,一系列发展瓶颈正亟待破解。

如何破解?《规划》开出了“药方”。在这部林业发展的整体规划中,“林业产业”字样高频率出现,体现了林业产业正全方位、多维度地融入林业现代化建设。

一部以5年为周期的规划,明确了林业产业发展的目标和路径。未来5年,中国林业产业能否“脱胎换骨”?

重要性

产业高频出现多维融入

《规划》一共分为6章,除了“制度体系”和“加强组织领导”两章覆盖林业整体工作未单独提及林业产业以外,其他4章都涉及产业内容。

在“十三五”林业发展总体思路的指导思想中,推进林业现代化建设的6项基本要求的第二项就是“始终坚持把做强产业作为林业发展的强大活力”。指导思想进一步强调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强化了要“发挥森林是水库、钱库和粮库的重要功能”,提出要“深刻认识生态和产业、公益和经济的辩证关系”,并指出要“在国土上创造和积累生态资本和绿色财富,促进绿色富国、绿色惠民。”

《规划》里提出的“十三五”林业发展主要目标包括4个方面,其中“林业民生保障更为有力”位列其中,而林业民生保障主要通过发展林业产业实现。《规划》提出,到2020年,“林业产业转型升级,林业职工和林农收入不断提高,生产生活条件逐步改善,吸纳就业能力不断增强,国内木材储备供应能力显著提高,林业产业总产值达到8.7万亿元,生态补偿脱贫一批。”

未来5年,中国林业将重点打造“一圈三区五带”的发展格局。在这个布局中,也同样离不开关于林业产业的设计,旨在引导林业产业区域集聚,转型升级。

在东北生态保育区,提出发展森林旅游等生产性服务业,积极发展种养等接续产业,开展对外森林资源开发合作,建立一批进口木材资源储备加工交易基地;在南方经营修复区,发展集约经营用材林、竹林、油茶及其他特色经济林、花卉等,加快国家储备林建设;因地制宜发展林下经济,培育新兴产业,加快传统木材加工业转型升级;在丝绸之路生态防护带,利用充足的土地、光热条件发展特色林果业;在长江(经济带)生态涵养带,大力发展森林旅游、林下经济和木竹产品加工园区;在黄土高原-川滇生态修复带,积极发展珍贵用材、特色林果、木本粮油基地和生态产业园区;在沿海防护减灾带,依托沿海口岸辐射和临港工业能力,建设一批国家进口木材资源储备加工交易基地和地板、家具、木结构建筑等木竹加工产业集群。

另外,在促进科学经营、全面深化林业改革、加快推进生态保护扶贫、扩大林业开放合作等领域,林业产业都有浓重的笔墨。

可见,在林业发展的整体格局中,林业产业正以不可替代的角色和作用多维度地融入林业整体发展中,成为推进林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

方向性

战略任务瞄准转型靶心

《规划》的第三章“战略任务”中,将第二节的整体篇幅留给了“做优做强林业产业”。

这一节从4个方面充分挖掘林业产业在绿色发展中的优势和潜力,包括加强特色林业基地建设、加快产业优化升级、发展优势产业集群、完善产业服务体系。这4个方面从基地建设、工业升级、集群发展、服务保障这覆盖全产业链的4个环节提出了战略任务,如同瞄准了林业产业转型发展的“靶心”,对于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基地建设位于产业链的最上游,是产业发展的基础。《规划》提出了基地建设的“四化”:布局区域化、栽培品种化、生产标准化、经营产业化。通过“四化”增加生态资源和林地产出。

产业优化升级包括传统产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特别提出要培育木结构绿色建筑产业、林业生物产业、生物质能源和新材料产业,加强林业生物产业高效转化和综合利用。随着森林康养产业的方兴未艾,《规划》也提出,要做大做强森林等自然资源旅游,大力推进森林体验和康养,发展集旅游、医疗、康养、教育、文化、扶贫于一体的林业综合服务业。

集群发展方面,《规划》提出,将着力培育林业国家级现代林业产业示范园区和木材加工贸易区,依托特色林产品基地、森林食品基地及竹藤示范区,建设特色林业精品园等现代产业示范园区,以及大力培育林业龙头企业。

产业服务体系的完善包括加快健全林业产业和林产品标准体系、林产品质量检测认证体系和林业产业信用体系,制定林业产业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加快实施林业品牌发展战略,建设国家森林标志性产品体系;建设林产品电子商务交易平台,鼓励森林产品连锁超市、新型电商企业和仓储物流业发展。

操作性

重点工程明确实施路径

“十三五”时期,我国将实施一批、谋划一批、储备一批林业重点工程项目,“林业产业建设工程”列入九大工程之一。

重点工程是战略任务的具体细化和延伸。国家林业局发展规划与资金管理司有关负责人表示,将通过中央资金引导、调动地方积极性、广泛吸引金融社会资本参与等多措多举、多元投入,组织实施好林业产业建设工程。

林业产业建设工程提出了促进产业“四化”发展,分别是高端化、品牌化、特色化、定制化。具体包括产业基地的建设,林产工业、林业装备制造业技术改造和升级,打造竞争力强的产业集群和示范园区,同时加快发展和提升森林旅游休闲康养、湿地度假、沙漠探秘、野生动物观赏产业,并建立林业产业和全国重点林产品市场监测预警体系。工程建设重点在这些方面分别提出了具体的发展目标。

实际上,林业产业建设工程中提到的林业产业类别并不陌生,但是在新的经济发展常态下,《规划》重点在于引导林业产业既发挥自身优势,又符合今后5年我国整体经济的发展理念以及态势。以特色经济林产业为例,《规划》明确提出要推进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生产,这实际上正是我国经济林产业发展的三级跨越,最终落脚标准、示范与科学;林业生物产业方面,除了林药发展以外,还将重点发展生物新能源以及林业新型生物质材料,这是在深度挖掘林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潜力;林产工业方面,提出要淘汰80%的落后产能,这正是林产工业供给侧改革的重要任务。

《中国绿色时报》记者了解到,在《林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指导下,《林业产业“十三五”规划》也正在紧张编写中,也将于今年内出台。

中国林业产业能否“脱胎换骨”、做强做优?顶层设计已出台,发展蓝图已绘就,而接下来的落实与行动才刚刚开始,一切正等待时间的检验。

中国绿色时报2016-6-2

 

 

走进林区法院:让司法暖风拂遍绿水青山 文章下载

走进林区法院:让司法暖风拂遍绿水青山

黑龙江省森工林区761万公顷的国有林地里蓄积着活立木6.3亿立方米,占全国国有林区的27.7%。这里是中国乃至东北亚的重要生态天然屏障,生态环保作用巨大。黑龙江省林区两级法院牢固树立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理念,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为森林资源、生态环境安全提供有力司法保障,取得良好效果。2015年11月,黑龙江省林区中级人民法院被最高人民法院指定为“环境资源保护司法实践基地”。

“三个专项”护苍翠

近年来,黑龙江省林区两级法院着眼于强化森林资源、生态环境司法保护力度,开展了专项打击、专项清理、专项确权活动,依法惩处涉林犯罪,妥善处置涉林纠纷,成效明显。

专项打击向涉林犯罪亮剑。林区法院立足维护生态安全使命,积极发挥审判职能,2014年以来,两次与森林公安、检察、资源、林政等环境行政执法部门联手,针对盗伐、滥伐、毁坏林木及违法征占用林地、非法收购运输木材、非法经营加工木材、非法猎捕野生动物、非法驯养繁殖野生动物、非法收购出售运输野生动物及其产品、违反森林植物检疫规定、违反林木种苗规定等违法犯罪行为,开展了以“遏制破坏森林资源违法犯罪,保护国有重点林区生态文明建设成果”为主题的专项打击活动。两次专项打击,林区两级法院共审理判决生效涉林犯罪188件286人,其中判处实体刑65人、适用缓刑等非监禁刑211人,免于刑事处罚10人。同时,参与查处了非法收购、经营、加工木材,违法违规生产食用菌原料(锯末)、木片和超标准打拉烧柴,工程项目、景区、森林公园、公路、铁路、矿产、风电建设未批先占、少批多占林地等违法行为,依法收缴违法木材2800余立方米,挽回经济损失2300余万元。

专项清理退耕还林不手软。针对个别林业职工毁林开荒、非法侵占林地问题,林区法院依法予以惩处。近两年来,林区法院共审理毁林开荒、非法占用林地案件130件,判处155人,相继依法追回被侵占林地1.2万余亩,并移交当地林业局退耕还林。同时,联合林政部门以“铸造天平正能量,维护林地生命线”为主题,制作了维护生态安全、强化林地保护工作的纪实片,对森工林区现有林地资源现状、保护林地资源的重要意义、非法侵占林地行为的危害、人民法院履职尽责保护林地安全的坚定决心和典型案例进行了集中解读和展示,在辖区23个林业局电视台黄金时间段循环播放,唤醒了林业企业经营者、个体商户和辖区职工群众保护生态资源,依法有序使用林地、湿地资源的意识,减少非法开发、开垦乱象,三年来共退耕还林5100多亩。

专项确权划定林地“保护圈”。自2015年初,林区法院针对近年出现的多起林业局和地方政府对同一地块分别发放使用证给不同相对人而引发林地确权纠纷等问题,依托司法审判,开展了明晰林界专项工作,为林地划定“保护圈”。对相对人涉及面广、易引发集体诉讼,且大面积林地被开垦耕种、林地损失资源巨大的情况,提请省国土资源厅审议,由省国土部门会同国家林业局共同对争议地界重新明确;对地方政府发放林权证过期后没有及时收回或废止,当事人持续使用林地构成林地资源侵害却自认合法有效,当林业局征用相关地块时,当事人反起诉林业局的情况,林区法院依法确认地方政府所发放林权证过期,判令当事人停止林地侵害行为;对占用林地违法开矿,未经许可养殖林蛙、开辟鱼塘等情况,依法采取非诉执行等强力措施,果断收回林地交还林政部门加强管理,保护为数不多的宝贵林地资源。近三年来,林区法院通过依法确认,追回林地面积211公顷,为维护黑龙江森工林区生态环境做出了积极贡献。

林海深处法槌声

群山披翠,松香袭人。2016年5月4日这一天,向日林场一改往日的安静,围满了林场的职工群众——柴河林区基层法院的巡回法庭将要对发生在该林场的一起盗伐林木案件进行公开审理。

向日林场地处深山区,环境相对闭塞,当地的百姓法治意识淡薄,对砍树做“木耳杆儿”的事不以为然。当听说一向老实本分的李老汉遇到官司了,林场的老百姓都想看看法官会怎样审案定罪。

随着一声清脆的法槌声响起,喧嚣的人群顿时静了下来。庭审中,法官特地将一些法律术语换成老百姓听得懂的话,通俗易懂、深入浅出地进行释法析理。被告人李老汉,这名老林业工人终于明白了自己的行为触犯了法律,并表示愿意接受处罚,为自己做下了破坏森林资源的糊涂事表示后悔。主审法官对旁听群众说:“我们就是要以巡回审判这种方式告诉大家,致富没有错,但一定要遵纪守法,乱砍滥伐必将受到法律的制裁。”一直关注庭审的一名中年汉子说:“要不是亲身看了庭审,还真不知道砍几棵小树就犯了法呢!”

这样的巡回审判,柴河林区基层法院每年都要进行多次。他们主动送法“进校园、进林场、进社区、进企业、进工厂、进荧屏”,举办《法在身边》讲座,提高广大职工群众保护生态环境的自觉意识。依托社区法官工作站,不定期地进行森林资源管护方面的法治宣传。法官们走上街头、广场,发放宣传单,开展涉林案件的法律咨询。通过媒体选择有教育意义的大案和新型案例进行报道,在林区营造保护生态环境家家有份、人人有责的良好氛围。近两年来,该院审理盗伐林木、非法采伐、毁坏国家重点保护植物案件仅10件,案件数量与两年前相比有了大幅度的下降。

全力维护生命线

东方红林业局毗邻珍宝岛,隔江相望俄罗斯,施业区内林场及林业经营所有13个,周围村屯较多,外来人口逐年增加。许多外来人口对林区森林资源缺乏主人翁意识,缺少保护林区生态环境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法律意识淡薄,致使破坏林地资源的刑事案件逐年增多,对国家森林资源造成严重的损毁。为此,东方红林区基层法院将保护森林资源、维护林区生态环境安全作为审判工作的重中之重,全力维护林地生命线。

深入研判,做到有的放矢。该院对2010年至2015年的涉林地案件发案趋势、犯罪主体特征、作案手段等情况进行深入的分析研判,总结客观规律,为维护林地资源安全提供有效对策。通过研判,该院发现当前无业人员、农民是构成涉林犯罪的主要群体,且作案手段日渐演变得更为明目张胆,一些犯罪分子甚至在未获得许可情况下,动用挖掘机、推土机等大型机械设备开垦林地,扩大农作物种植面积,以求增加收入。为此,该院向相关部门发出司法建议,注重在农林混居地区的森林看护巡视工作。

司法联动,有效打击犯罪。该院积极与公安、检察、林政等环境行政执法部门加强互联互通,对有重大影响的案件进行统一部署、统一安排,多方联动,重拳出击,严厉打击各种毁林开荒、蚕食林地、非法侵占和破坏林权权益的犯罪活动。2014年,陈某某租借旋耕机非法占用林地12.6亩用以种植黄豆,涉案农用地数量较大,被判处拘役三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3000元;2015年黄某某在其合同地旁非法占用、毁坏林地20.9亩,致死珍贵树种天然水曲柳115株、黄菠椤7株、其它普通树木186株,被判处有期徒刑二年六个月,缓刑四年,并处罚金人民币5000元……近3年来,东方红林区基层法院共审理毁林开荒、非法占用农用地类案件8件8人,相继依法追回被侵占林地186.5亩,强制有关部门、人员退耕还林12.43公顷。

扩大外延,强化教育宣传效果。该院结合审判工作中发现的林地管护不到位、普法教育留白、对轻微犯罪一罚了之等问题,认真制作司法建议书,主动向林区各界提出意见建议,堵塞工作漏洞,减少林地流失不合理因素。同时大力推进涉林案件公开审判,通过法官以案说法、被告人悔罪说法教育,引导群众了解涉林案件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等相关法律知识,促进他们树立法治意识,学法、懂法、畏法、守法,自觉避免破坏林地的犯罪行为。此外,法院还向林区周边农民宣传国家对生态资源保护的相关规定及政策,在当地林区及周边行政村屯树立起保护生态环境人人有责任、有义务的共识。

探索量刑规范化

东京城林区山高林密,树种众多,还有不少珍贵树种。树种价值差异巨大,案件定罪量刑不好把握。东京城林区基层法院针对发现的同罪不同判、量刑尺度不一、类似情节审判结果前后差异较大等问题,积极探索涉林犯罪量刑规范化,发挥好刑罚在保护森林和生态环境中的作用。

该院认真领会上级法院关于量刑规范化改革相关精神,研判审判实践案例,对涉林犯罪中非法采伐毁坏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罪、盗伐林木罪、滥伐林木罪、非法收购盗伐滥伐的林木罪、违法发放林木采伐许可证罪这五个罪名的量刑进行规范,抄送检察机关征求意见试行。同时,该院还组织刑事审判法官重点筛查本院近30年来的涉林案件中罚金刑使用和缓刑适用情况,结合新时期涉林犯罪审判工作特点,对林区基层法院常见的几种涉林重点案件罚金刑、缓刑规范化问题进行完善。

抓住量刑规范化这个关键,东京城林区基层法院在打击涉林犯罪,保护森林资源、维护生态环境平衡中,做到罚当其罪,不枉不纵,既给予为首的犯罪分子有力打击,又对那些参与情节较轻的从犯或有其他法定从轻、减轻情节的犯罪分子悔过自新的机会。

日前,该院在审结一起14名被告人共同参与的盗伐林木数量特别巨大的案件时,邀请熟悉林业生产的人民陪审员参与庭审,准确把握量刑规范化要求。最终,对2名主犯从重分别判处有期徒刑八年并处罚金20万元、有期徒刑五年九个月并处罚金10万元;对其他4名罪行较轻的从犯判处有期徒刑四年四个月至四年两个月,并处罚金5至4万元;对8名受雇佣参与情节较轻并主动投案自首的从犯则均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五年,并处罚金3万元,达到了罪重者服法得判、罪轻者汲取教训的良好效果。2014年,该院共受理盗伐林木、非法采伐国家重点植物案件21件38人;2015年受理案件17件19人,案件数量明显下降。

黑龙江法院网2016-6-13

 

 

石柱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纪实 文章下载

石柱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纪实

近年来,石柱县抢抓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机遇,立足生态保护发展区功能定位,坚持全面保护、优化发展、深化改革、有效利用的工作思路,纵深推进林业改革,着力转变林业发展方式,让沉寂多年的大山重新焕发出生机与活力,实现了“资源增长、农民增收、生态增优”目标,带领全县人民走上了致富路。

解难题,促进资源增长

按照“山定权、树定根、人定心”的原则,石柱县积极稳妥地推进林权确权发证。

为做到真正还权于民、让利于民,石柱县充分尊重林农意愿,让林农在法律政策允许范围内自主选择林改形式,自主决定本村(组)的林改实施方案,并通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投票决定林改重大事项,严格按照参加会议人数和通过人数均要在2/3以上的规范程序进行表决。针对林改工作中存在的纠纷多、调处难度大等突出问题,县林业局成立了林权纠纷调处办公室,负责全县林权纠纷调处及指导工作,并在枫木乡、黄水镇、马武镇等乡镇探索推行聘请常年法律顾问的办法,收到良好成效。

临溪镇前进村和下路街道红岩居委在改革过程中,认真倾听群众意见和呼声,通过召开社员大会、院坝会议和“摆龙门阵”的形式,了解群众的需要和顾虑,对各类问题认真梳理和研究,为全县大面积推进林改积累了丰富经验。

林改以来,石柱县已完成确权286.75万亩,确权率98.5%,完成发证面积286.75万亩,惠及全县33个乡镇(街道)、43.5万林农,群众满意率达98%;共调处林权纠纷270件,调处纠纷面积2.81万亩,林权纠纷调处率100%,全县通过法律顾问解决林权纠纷100余起,做到调解工作依法、准确和有效,群众满意度高。

资源的不断增长是石柱县推进林权确权发证工作成效的最直观体现。

产权明晰后,林农积极开展森林抚育、低效林改造,全县林地面积达到316.65万亩、森林面积达251.1万亩,森林覆盖率提升到56.4%,活立木蓄积量1160万立方米,实现了林地面积、森林覆盖率、森林总蓄积量和林分质量“四增长”,农村生态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出措施,推动产业发展

除了明确山林权属,石柱县还在放活经营机制上做文章,探索林地经营权和林木所有权的流转方式,促进林业经营规模化、集约化。

结合县域实际,县林业局积极与相关企业协商洽谈,投资组建林业综合要素市场,派专人进驻交易市场开展林地流转审核和指导工作,为林地流转、种苗供求和林产品交易搭建了一个便捷高效的交易平台,为广大林权所有者、林业经营者提供一站式服务,有效促进了林业市场要素聚集和资源合理配置。几年来,全县通过要素市场规范化流转林地2113宗,流转林地面积65万余亩,交易金额2.3亿余元。

为进一步促进林业适度规模经营,石柱县加大林业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力度,通过流转、租赁、承包经营等形式,大力发展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家庭林场、专业大户、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推动家庭经营、集体经营、合作经营、企业经营等共同发展。

目前,全县已成立和发展各类林业专业合作社80家、市级林业龙头企业8家、林业大户230余户,建立集体、民营和家庭林场3家,并建立起500余人的林业经纪人队伍,带动全县木材加工、林副产品加工、农业综合开发、中药材等领域快速发展。

做服务,助力农民增收

如何将丰富的林业资源转变为农民致富的资产?石柱县充分利用林农林权证的融资价值,积极开展林权抵押贷款工作,落实专人为农户依法办理林权抵押登记,及时解决林权抵押贷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探索适合县情的林权抵押贷款模式,建立林权抵押贷款“绿色通道”,并通过与农商行、农发行开展合作,让“死资源”变成了“活资产”

据统计,全县目前已办理林权抵押登记78宗,抵押面积17万余亩,贷款金额10亿余元,有效盘活了森林资源,促进了林业产业发展和林农增收致富。

为进一步增强森林资源的风险抵御能力,石柱县每年还投入225万元开展森林保险工作,将全县200万余亩生态公益林全部纳入保险范围,并积极推行商品林保险,为符合森林保险要求的10.56万亩商品林上了保险。2014-2015年,全县森林火灾和病虫害获保险赔偿300余万元,有效抵御了林业灾害风险,巩固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成果。

优化产业结构,是石柱县推动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的另一项有力举措。

石柱县将林改与林业产业发展相结合,通过不断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发展特色林业产业,初步构建了以林产品加工、森林旅游、森林食品、森林药材四大产业为支柱的林业产业体系,培育起以林板一体化项目为龙头的林产品加工业、以黄水国家森林公园为核心的森林旅游业。今年一季度,全县林业一二三产业总产值达4.51亿元,较2015年同期增长12.5%。

林下经济的快速壮大扩展了农民就业、增收的空间。通过大力推行“公司(专业合作社)+基地+大户带农户”模式,极大地调动了林农发展经果林、中药材、林下种养业、花卉苗木、森林人家等特色产业的积极性,促进了农民收入快速增长。今年一季度,石柱县农民人均林业收入579元,较2015年同期增长12.6%。

华龙网2016-6-28

 

 

陕西省林业厅包扶延长西苏家河村工作纪实 文章下载

陕西省林业厅包扶延长西苏家河村工作纪实

精准摸底,精准施策拔“穷根”

包扶工作队入驻后,在为期一个多月的调研走访中,他们的足迹遍及西苏家河村的山山峁峁、沟沟岔岔。通过反复的面对面谈话交流,了解并记录了每户家庭的人口数目、年龄结构、身体健康状况、收入开支状况、致贫原因以及脱贫诉求等情况,全面掌握了贫困户的基本信息。工作队累计走访了103户家庭,经过严格识别后,最终确定48户为精准扶贫对象。

“不要有顾虑,说说你们希望工作组怎么帮扶……”在西苏家河村两委办公室,驻村工作组干部向村里贫困户、群众代表征求扶贫意见。“了解到群众的想法,我们扶贫才能接地气。”王毅说。

在摸清建档贫困户的情况后,对搜集到的情况作进一步梳理,针对每户的不同情况制定相应的帮扶措施,从资金、技术、产业等方面提供精准扶贫。

“根据大多数贫困户都是老弱病残,劳动力偏弱的特点,我们经过反复讨论,确定短期发展技术和劳动力要求不强又能很快见到效益的香菇和养鸡产业,长远发展全县的主导产业苹果。”工作队还联合延长县交口镇人民政府,召集村委会成员、在家村民代表召开座谈讨论,同时还成立了临时党支部,制定了扶贫团帮扶工作制度,设立了林业厅帮扶延长县资金专户,实行工作队驻村考勤记录等,并先后制定了《西苏家河行政村2014年-2016年扶贫规划》《西苏家河行政村2014年扶贫计划》和《干部联户扶贫方案》,加强扶贫团队的管理,确保扶到点上、帮到根上。

“如今这么实在的干部真的很少见,对农民、农村工作这么扎实的更少见,他们有时忍着酷热和饥饿坚持走完一座山头一道沟,村民们白天忙无法入户,他们就晚上入户了解情况,连我都做不到呀!”工作多年的村主任孙茂万为包扶队员扎实、细致的帮扶工作所感叹。

驻村工作队的同志调研群众产业发展情况

孙茂万的妻子正在喂鸡

贫困户张三娃正在上架香菇菌棒

日新月异, 村容村貌换新颜

走进西苏家河村,村内巷道是经过硬化的水泥路和砖铺路,两旁是郁郁葱葱的绿化带,一直通向村子的另一头,处处能够看见家家户户新修的大门、亮白的围墙、崭新的房顶,使得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尤其是新修的广场以及广场上的体育器材已经成为每天早晚村民的好去处,周围公厕、路灯、垃圾台、党员活动室等基础设施配备齐全。

孙茂万介绍说:“除了村里能看到的,省林业厅还为我们村拓宽了5条生产道路,并为山上的苹果园修建了30个水窖,维修了村里的水井,彻底解决了村民生产生活的用水问题,村民们对包扶工作非常满意。”

原来,连接西苏家河村家家户户的是一条条的土路,一到下雨天,全村道路及生产路泥泞不堪,给村民出行造成了很大问题。村里的两委会办公场所年久失修,村民没有办公聚会的场所。村民的饮水也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水源不符合卫生标准,特别是一遇到下雨天,水质浑浊,天旱时要到几百米处取水。这些困难包扶小组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在扶贫工作开展的第一年,就确定了将这三项工作当做首要任务来抓。

“以往一刮风下雨就没有电视信号,只能看几个台,还卡得不行,现在你看,能收到好几十个台。”西苏家河村村民孙茂宗盼了多年的有线电视,在驻村干部的努力下,没花一分钱就扯到家里了。

“林业厅的干部认真,是干实事哩,刚来了半年,就建好了文化广场,还把村部也翻修了。”村民王德财告诉笔者。

“以前这河道里,到处是垃圾和死鸡死狗,一到夏天臭气熏天,现在好了,全都收拾得干干净净的。”是驻村干部给大伙儿带来了好的生活环境。

在村里新建的广场上,村民们你一言我一语告诉笔者这两年来村里的变化,“以前也听说过包扶,以为省里的领导们只是走走形式不会过来,没想到省里的领导们会隔三差五地进村了解情况,昨天王毅书记才来过呢。”“我们村的变化可大呢,家家户户门外的路都硬化了,村里有了路灯建了垃圾台和4个公厕,平整了土地,修了生产路,补了坝……我们能想到的,领导们都帮我们实现了。包括以前刮风下雨信号不稳定的电视,他们都帮我们给修好了。”村民刘随珍的一席话说出了一系列的帮扶成果。提起这两年来村里的变化,村民们都是满满的喜悦和感激之情。

包扶队还经过多方筹资,让更多的单位参与到了包扶工作中来。截至目前,省林业厅已拿出36万元对村民们急需解决的5条生产道路进行拓宽,对塬上的苹果园区修建水窖30个,在西苏家河村进行了村庄周围绿化、修建果园集水窖23口,解决了村民吃水灌溉的问题,还硬化村内巷道7.1公里;国家林业局西北院用5.1万元修建过水桥1座,方便了群众出行;省森林资源管理局出资5万元补贴贫困户购置养鸡、种植香菇所需的设备;延安电信分公司出资4.5万元为106名贫困户免费配发手机,支持“平安联防”建设;省林业规划院补助5万元,维修西苏家河村委会……正如村民们所说,驻村工作队主动在村里寻找可以改造的项目,用实际行动建成了一个山青水秀、村美人和谐的新西苏家河。

因地制宜, 精准扶贫见实效

除了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更多的是帮扶产业带给村民们的收入变化。

2014年,省林业厅组织村里的贫困户到汉中市长青林业局食用菌厂进行了现场观摩学习。当时村里很多人不以为然,都穷了这么多年了,一次考察学习又能起多大的作用呢,所以很多人都是抱着旅游的心态去看了看。省林业厅决定对通过发展产业摆脱贫困的党员干部加以扶持,从而带动观望的群众。

为了打消贫困户的后顾之忧,包扶干部与村支部为村民们请来了两个帮手——延长县二海家禽养殖专业合作社和阳阳食用菌专业合作社,讲好“借鸡生蛋”的故事,免费为贫困户解决鸡苗、鸡舍和菌棒,并全程提供技术指导服务,将来还负责销售环节以及鸡苗的新老更新。同时,包扶工作组充分盘活地方政策,结合延长县交口镇“一环一带”(“一环”即无苹果产业的“刘家河-枣坪-大道河”沟道环线,重点推动发展养猪、养鸡、养兔、养殖蘑菇的“四养”养殖产业)和“111235”产业扶贫工程(贫困户人均1亩果、1头牛、1个标准棚、2头猪、300个菌棒、50只鸡,让每个贫困户选择其中1-2项重点发展精准脱贫特色产业,辐射带动现有贫困户全面实现脱贫),采取“贫困户筹一点、包扶部门和干部帮一点、合作社赊一点、项目配套一点、金融部门贷一点”等办法,多渠道为贫困户筹措发展资金。落实包扶部门和干部每户2000元的扶持启动资金,合作社提供鸡苗、仔猪、菌棒,为贫困户提供户均5万元和人均5000元贴息贷款,捆绑贫困户人均1000元产业发展资金,解决贫困户发展产业投入不足问题。在包扶干部的积极引导下,虽然村干部和部分党员带头发展,第一批有11户种植了香菇,32户养起了鸡,可仍然有部分贫困户积极性不高,老是在观望。为了使第一批产业户的成功创业能够带动辐射全村贫困户,包扶干部多方协调和联系,邀请省市县专家到村培训。在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下,该村党员苏延利一次性种植了3000多个菌棒,预计到今年8月份,收入将达到36000多元。村主任孙茂万开始种植2000个菌棒、养殖了50只鸡,短短的5个月,香菇收入就突破了13000元。孙茂万替笔者算了一笔账:“人家省林业厅免费将每根8块钱的香菇棒送到我们手上,每年每根香菇棒能收6茬,算起来每茬卖6块钱就是36块钱,现在我们村搞香菇的平均每户有900根香菇棒,算起来每户能挣30000多块钱了,加上养鸡的收入,不用出门就把钱挣了,这怎么算都比打工强。”

西苏家河村44岁的贫困户张三娃一家4口人,两个孩子正在上初中和小学,两年前家里异常贫困,平时连孩子上学的零花钱都供不上,与其他贫困户一样,导致贫困的主要原因是没有产业。在包扶工作队的鼓励下,他抱着试一试的心理,参加了包扶工作队组织的到汉中市长青林业局食用菌厂现场观摩学习后,并率先领取了免费提供的1400个菌棒和50只鸡苗,发展起了散养鸡和香菇产业。在省市县专家的指导下,短短的5个月,收入就突破了10000元。在张三娃他们第一批贫困户的带动下,从开始的3户种植香菇7户养殖鸡,到现在的28户贫困户养殖鸡也种植了香菇,村里其他村民也被带动了起来,纷纷发展起了散养鸡和香菇产业。

曾经的贫困户、62岁的孙茂文老人因多年患有白内障导致失明,老伴儿身患偏瘫右腿残疾。“本以为自己什么也干不了了,这辈子就只能穷下去了,想不到还可以养鸡赚钱,竟然还能脱贫,真是得好好感谢包扶工作队提供这样的机会。”孙老汉兴奋地谈道。

成功是最好的证明和宣传,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党员和村干部的带头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看到别人在几个月收入那么多钱,真后悔当初没有早参与,现在我也种植了2000个菌棒,虽然收入比不上人家,但也有5000元的收入。”该村贫困户孙光明的妻子段秀梅说。

打造一支“永远不走的工作队”

援助时间终归有限,驻村工作队终究要离开,如果没有一个好的村班子,即使在工作队的帮助下一时脱了贫,也容易再次返贫。

陕西省林业厅驻村工作组本着“多做出谋划策的事,在包扶期间给村党支部多出主意多撑腰,好事帮村党支部做、好人让村党支部当,有问题有责任工作组来承担”的原则,致力培育好的村班子。在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升年任务、精准脱贫攻坚战役中,工作组通过一件一件指导、一把一把帮助基层组织和基层干部,一方面扶助其做好联系、宣传、组织、服务、团结群众等工作,把村组织和村干部推到了台前,树立起了基层组织和村干部的威信;另一方面,让村干部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加强传帮带,教思路、教方法、教经验,把基层干部带起来、把基层组织强起来,村领导通过产业发展确确实实实现脱贫致富,在党员和村干部率先发展产业的示范带动下,村民的积极性一下子就调动起来了,原来没发展种植香菇的贫困户,纷纷主动要求种植。2016年,西苏家河48户158人现已全部脱贫,这种扶贫形式已在延长县全县境内得以推广,并被广大贫困户接受。所以,可以预期,省林业厅对西苏家河的扶贫方式将成为一种卓有成效而且可复制的扶贫模式。省林业厅的工作组也成功地为西苏家河村打造出了一支“永不走的工作队”。

延安日报2016-6-28

 

 

图强林业局经济转型发展纪实 文章下载

图强林业局经济转型发展纪实

国家禁采令下达后,林业靠木材生存的日子一去不返。企业要发展,职工要吃饭,发展之路在何方?面对困境,图强局党政领导多次磋商,共谋发展大计。把发展的目光锁定在生态旅游、碳汇造林、全民创业上。由此,一场转型发展风暴在图强这片土地迅速掀起。

破冰之“旅”,拨云见日。图强境内山川河流、江湾湿地众多,黑桦林风光秀丽,小城镇民风淳朴。依托山水资源打造生态旅游可谓精明之举。为使文化旅游发展蓝图变成现实,林业局迅速制定了《旅游发展规划》、《图强旅游摄影攻略》,邀请黑龙江省林业设计院制定了《九曲十八弯湿地景观项目总体规划》,修通了图强至龙江第一湾、乌苏里“卡伦小镇”旅游通道,分别在九曲十八湾、二十四公里白桦林、龙江第一湾建成了观景台,在密林中、湿地内、思索湖边用木板铺设观景栈道。习总书记参加黑龙江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中提到的加强生态保护、把青山绿水变成真金白银的指示精神,更加坚定了图强发展旅游业的信心、决心。现如今,图强通往龙江第一湾景区、三零干线二十四公里白桦林内蜿蜒曲折的林间小路如同玉带穿梭林内,美不胜收。卡伦小镇人声鼎沸、景区46.2公里输电线路及通讯线路架设工作有序铺开。进入6月以来,九曲十八弯、龙江第一湾、卡伦最北点、森林木屋内、思索湖边、黑桦林、白桦林、樟子松林、比让岛等景区景点人声鼎沸、车辆如潮,一派热闹景象。旅游业的升温,带动了餐饮、宾馆、出租车、根雕根艺、田园瓜果采摘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呈现出一业兴、百业旺的喜人景象。6月2日,北京华汉旅创意设计所项目组成员听取了图强林业局系列规划,认为《大兴安岭图强林业局总体规划》、《重要节点修建性详细规划》简明扼要、一气呵成,准确梳理出了图强的旅游发展瓶颈,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行性,既充分考虑了图强的实际情况,又与当前旅游发展趋势相结合,受到当地领导和旅游专家的一致好评。由此,因木材停止采伐笼罩在头顶的阴霾随风散去,图强旅游业将展开双臂迎接美好的明天。

“碳”路转型,柳暗花明。相对于传统林业,碳汇造林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可以有条件地通过碳汇贸易获取收益,具备“交易”的潜质。有交易就可能获得利润,企业和个人捐资碳汇,可以积累碳信用指标,未来不仅能够抵减碳排放,而且有望进入碳市场进行交易,对于企业,这无异是一种长远投资,能为企业储存更大的发展空间。林业局局长胡守庆得知这一消息后,立即全身心投入到碳汇造林工作中。为确保项目如期实施,林业局成立了碳汇造林项目工作小组,随时掌控项目进展情况,经过2年多来的不懈努力,图强林业局碳汇造林项目于近日成功通过权威第三方审核机构的项目审核,顺利获得国家发改委备案通知书。经中环联合认证中心审定,图强林业局碳汇造林项目在2005年到2025年计入期内预计产生的二氧化碳减排当量可达8231915吨,年均减排量约为411596吨二氧化碳减排当量,作为黑龙江大兴安岭地区第一个、也是国内规模较大获得备案的碳汇造林项目,意义重大。

此次成功申报中国自愿减排项目(CCER项目)意味着图强林业局多年来的生态保护成果将通过碳交易市场进行出售,这浓墨重彩的一笔为林业局转型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资金支撑和强大发展后劲。

创新创业,“绿”满山城。经济转型发展之后,“靠山吃山”、消耗森林资源的日子一去不返。林业局及时调整发展方向,依托纯天然、绿色无污染优势发展食用菌养殖、依托冷资源优势发展珍贵毛皮动物养殖,成功构建起多种模式并存的创业格局,实现了“不砍树、也致富”的经济战略转型。按照地委、行署发展“六大产业”、实施“三大工程”、营造“两大环境”发展战略,科学制定了全民创业发展规划,果断出台《“三增”创富工程实施方案》和《“三增”创富工程考核办法》,烧柴供应优惠办法、建场用料优惠办法、棚室吊袋栽培技术扶持奖励办法、黑木耳栽培奖励办法等相继出台,并在食用菌棚式吊袋木耳基地现场会上一次性支付兑现了食用菌养殖户奖励资金6万元。同时,建立了集林下经济、食用菌养殖、特色毛皮动物养殖等创业项目库,搜集创业项目170多个,提供项目信息咨询200多人次,先后有80多名创业者通过项目库找到了适合的项目并成功创业。为实现抱团发展,林业局还成立了9个自主创业合作社,入社职工百姓500多人,总资产达3000余万元,在全局形成了“上接市场、下联职工、基地带动、家家创业”的浓厚氛围。据统计,全局目前从事黑木耳养殖业户82户300多人,地栽、吊袋木耳达到470万袋;灵芝养殖户80户200万袋,实现利润1800多万元;特色毛皮养殖户52户300余人,养殖总面积超过100万平方米,年产皮张10万余张;绿色无公害棚室果蔬种植户22户;自主创业人员增至2500多人,创造产值2亿余元。

停止采伐后,图强局从转型发展的破冰之“旅”,到生态经济的“碳”路转型,再到“林下种养”的方兴未艾,各项工作扎堆开展,并驾齐驱,呈现出千帆竞渡、百舸争流的气势,勾勒出“十三五”开局之年的万千气象。

大兴安岭日报2016-6-22

 

 

宁德市“十二五”期间林业工作发展侧记 文章下载

宁德市“十二五”期间林业工作发展侧记

宁德市林业用地面积1490.72万亩,居全省第四,占全市土地面积的76.0%。

近年来,市林业局紧紧围绕生态市建设和“六新大宁德”建设大局,坚持走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可持续发展战略之路,立足强化森林资源培育、管护机制创新、森林灾害防控、民生林业驱动等,不断提升林业生态建设水平。依托自身林业资源优势,全市各县(市、区)各显身手,创先争优!

“一城山色半城湖,城在林中、林在水中、水在城中!”这是省级森林城市——福安市的真实写照。近年来,福安市把打造“山水画廊、五福新城”作为完善生态环境建设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来抓,全面推进城乡绿化一体化“四绿”工程建设,突出抓好城区公园绿地、滨河绿化带、沈海高速(福安段)森林生态景观通道、天马山及坂中森林公园等绿化重点工程建设,构建“一心、两轴、多点、多廊道”的森林城市总体框架。2014年底,福安市获评省级森林城市称号。

太子参是柘荣县的支柱产业。据悉,为解决群众种植太子参等中药材用地难问题,有效克服“林药”争地矛盾,增加农民收入,维护生态安全,近年来,柘荣县充分利用林地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良好的有利条件,探索发展林下经济。2011年至今,依托油茶基地建设,引导林农推广油茶、毛竹、生态林下套种太子参、白术、玉竹、金线莲、黄精、三叶青6万多亩,有力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015年,柘荣县被国家林业局认定为2014~2015年国家级林下经济示范基地。

2015年底,全国油茶等木本油料产业脱贫现场会在霞浦县召开,全面推广宁德市油茶扶贫经验做法。国家林业局党组书记、局长张建龙,省政协副主席陈荣凯等领导亲临会议并讲话。

林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市林业局进一步强化民生林业驱动,坚持改善生态与改善民生相结合,促进绿色增长和农民增收,提升扶贫实效,打造以林业为主,竹业、油茶、花木、林下经济等共同发展的林业产业新格局。

屏南县竹业资源丰富,竹林既是一道靓丽风景,也是农民的收入主源。近年来,屏南县对以林权抵押担保等贷款用于竹业开发的给予贴息补助等优惠政策,并鼓励竹业深加工,拓展产业链,推进竹业产业发展,带动全市竹业开发富民工程发展,成为全市竹业产业发展的排头兵。

“通过实施竹业开发富民工程,全市竹林面积131万亩,竹业总产值达22.05亿元。”市林业局相关负责人说。

荒山变林地,迹地泛新绿。宁德市深入实施造林绿化工程、“四绿”工程、生态修复工程、森林经营工程等,不断提升生态根底。国家林业局主要负责人两次莅宁调研视察,对宁德市在生态和民生林业建设以及深化改革等方面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据悉,“十二五”期间,宁德市累计投入造林绿化资金16.2亿元,共完成植树造林240.2万亩,比“十一五”期间增长109.9%。

夯实内在基础,打造“四铁”队伍。市林业局围绕依法、廉洁、高效的要求,全面加强党建、政风行风和机关效能建设。2011年以来,市林业局连续五年绩效考评稳居全市优秀行列。强化执法力度,提升管控水平。“十二五”期间,全市共查处林业案件6625起,处罚违法犯罪人员9512人次,共挽回经济损失7293万多元。2012年以来,市森林公安局先后被国家林业局森林公安局评为“全国森林公安严打工作先进单位”称号,记集体三等功一次、集体二等功一次。

“十三五”开局之年,宁德市捷报频传。据悉,截至今年6月,宁德市已完成植树造林面积14.1万亩,占任务总量的103.8%,基本完成今年的造林任务。随着森林生态景观带、沿海防护林基干林带、生物防火林带及重点生态区位林分修复等“三带一区”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点点新绿扮靓闽东山水!

宁德网2016-6-28

 

 

秦皇岛市林业局青龙驻村工作组扶贫纪实 文章下载

秦皇岛市林业局青龙驻村工作组扶贫纪实

4月25日,周六协调的绿化苗木运至村部,品种有玉兰、西府海棠、碧桃、太阳李等1100多株,价值9万元,由村民自愿领取栽植到自家房前屋后;组织大棚整地,5亩地需订苗2.5万株……

——摘自市林业局驻青龙满族自治县三星口乡穆杖子村工作组王耀文的工作日志

农村除了有苍翠的山、清澈的水、浓郁的乡愁,还有“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的尴尬现实,有伴着村里人日益鼓胀的钱包而来的废旧塑料包、农膜,越来越多无处安放的垃圾成了乡村建设中的“老大难”,那么,如何不让垃圾毁了“乡愁”?

今年4月份开始,青龙满族自治县三星口乡穆杖子村的村民们终于不用为垃圾发愁了,这多亏了村民中心院墙外的绿色“铁疙瘩” ——有机废物低温磁化降解炉。这个两吨来重的大物件,虽说才运来没多久,可为穆杖子村立下了汗马功劳。“开春以来攒下的20多吨垃圾,用不了几天就处理完了。”穆杖子村委会主任王文明笑得合不拢嘴,“现在村里垃圾池里的200多袋垃圾是李台子村的,我们村帮着处理。”

王文明介绍,以往村里的垃圾都是找荒地集中掩埋,容易对土地造成污染。“这个垃圾降解炉特别适合农村,一个月也就一百五六十元的电费,一台机器处理连片三四个村的垃圾都没问题。能有这个炉子,还得多谢市林业局驻村工作组和市领导帮忙。”

除了帮着村里解决了垃圾处理的难题,在穆杖子村,驻村工作组还干了很多让百姓称赞的大实事儿。

“这个村的特点是‘三多三少两薄弱’:贫困家庭多、留守家庭多、患病家庭多;种田收入少、多种经营少、技术农民少;集体经济薄弱、产业项目薄弱。”工作组组长王耀文说,自今年2月29日进村后,他们就马不停蹄地入户调查,与村“两委”认真座谈研究,结合村情民意,坚持把优势放大、把短板补齐,确定了“挖掘资源潜力,调整种植结构,长短项目结合”的发展思路,与秦皇岛萌奇水泥制品有限公司合作,按照“合作社+公司+农户+帮扶单位”的模式,组织村民开发利用荒山资源,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大力发展林果业、林下种植、养猪、草莓种植、油料加工等产业项目,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推进农民脱贫致富。

产业项目确定了,怎么调动百姓参与的积极性,又如何推进项目开展呢?

王耀文介绍说,针对贫困户无资金、缺技术、缺劳力等现实情况,他们采取统一管理、分户实施的形式,依托康达种植专业合作社组织发展林果种植、生态养殖和草莓种植,让贫困户在少投资金或不投资金的情况下,通过提供劳务、家庭养殖及承包经营等方式增加收入,实现脱贫。

“今年共流转耕地800多亩、荒山700亩,农民不但有地租收入,还有合作社利润分红,目前已经栽植‘昌红’‘宫崎短枝’等品质好、卖价高的苹果和水果山楂、大果榛子等6万多株苗木,林下套种花生、中草药等,打造绿色无公害果品基地。”王耀文介绍,自3月下旬开始大规模种植以来,每天吸纳入社劳动力60人左右,年内可带动近150人就近打工,户均收入1.5万元,能帮助100多个家庭实现脱贫。

发展黑猪生态养殖也是工作组积极推进的大项目,目前已经购进28头母猪,随后80头仔猪也将运抵。工作组打算把仔猪分散给缺乏劳动力的农户饲养,按照统一购进仔猪、统一防疫、统一加工供应饲料、统一技术管理、统一销售产品、分户饲养的“五统一分”模式进行管理。

“利用林下种植饲料和农作物等实施绿色饲养,计划形成年产优质年猪200头的生产能力。养猪项目可带动贫困户50户,户均年增收可达2000元。”王耀文说,他们还通过与市内大型超市对接、互联网销售以及与烟机厂、气功医院等帮扶企业合作等方式,解决部分养殖产品销售问题。

现在,村里7个草莓大棚已经建设完成,栽植四季草莓2.7万株,7月初就能结果,随着石长城片区的旅游开发,村里将发展草莓采摘和特色农产品及山野菜开发销售。“我们还将实施村路沿线美化,让村里村外鲜花盛开,真正变成美丽乡村。”王耀文说。

据介绍,驻村工作组还积极申请扶贫、水务、交通、农业等项目资金,共同推进脱贫项目建设。

修缮村路2公里、桥梁4座;修筑穆杖子至山神庙段2公里的连接路,改善两个自然村之间的交通条件;计划实施贫困户易地搬迁67户、357人,实施危旧房改造20户……带着责任而来,盘活一方土地,一项项工作稳步推进离不开驻村工作组废寝忘食的辛劳,175户、705人贫困户走出困境指日可待。

秦皇岛日报2016-6-16

 

 

浅析发展林业产业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文章下载

浅析发展林业产业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文中笔者针对发展林业产业存在的问题,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经验,指出了相关的对策。以便对今后的工作给予一些帮助。

1当前形势下林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1缺少改变落后的动力

计划经济作为历史遗留因素仍对林业发展形成了不小的影响,从林业管理机构来讲,在内部就已经发生了诸多问题,如管理机构尚不完善,管理职能还不明确,岗位工作无法落到实处等,此类内部因素均严重制约了林业发展。也正因为如此的发展目标不明确,内部工作得不到较好的运行,致使发展滞后,整个产业进步无法得到实用的促进与推动。

1.2技术短板,发展滞后

在此阶段来看,不少地区的林业产业发展还是处于之前传统的管理和种植制度,也有个别地区看到技术先进性的优点,通过设置林业科技站等,落实当地林业技术推广及林业管理技术支持,统一销售等工作。此类技术站点有专门的技术人员,能够深入到林场,向种植户讲解种植管理技术,林业防虫害等技术,帮助种植户科学经营与管理,帮助当地林业进步与发展。可实际情况是此机构内部仍然存在问题,当地政府资金不足,缺少重视造成技术落后,缺少必备的专业技术人员。科研设备和科研条件缺少或落后,此类技术站点设置也无法增加地方林业发展的速度。再加上对林业发展重视力度不够,从事林业技术的工作人员常常工作态度不够认真,纪律松散,更不会自主发展自身专业技术。出现此类的技术滞后问题,也是因为当地有关部门对于林业发展重视不够,忽略的科技站基础投入和人员编制,导致尽管有科技展之类的对农户的技术支持,可是,疏忽了高速发展的物质基础。工作人员的技术需要和工作热情非常不协调,技术成为林业发展的主要短板,林业发展受到严重的客观条件制约。

1.3缺少榜样,拉动力小

就当前林业市场和林业整体发展水平来讲。当地林业产业的大型单位数量处在一个较低的水平。龙头单位对于其他林业从事者的拉动作用是非常明显的。产业市场上若无一两个特别出众的龙头单位,相当于整个产业也就看不到发展的前景,更看不到发展的方向,从自身就已缺乏发展的意愿和动力。林业机构的建立,从体制上说职责尚不完善,从职位设置来看,或多或少存在专业技术不足的难题。此外,林业相关的科研项目进展较慢,新技术与新成果的运用也非常滞后。完全忽略了林业工作中技术对于发展的指导作用,还有,林业产业的管理工作和相关服务也无明确的制度规定,整个林业机构还面临多方面的漏洞,严重阻碍了林业产业的发展动力和发展速度。

2促进林业产业化发展策略分析

2.1完善市场体系

对于我国林业产业化发展策略的落实应该从多方面进行考虑。首先应该根据一定的原则进行发展,对林业的互利互助原则、因地制宜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以及市场导向原则等都应进行深入的了解;还有,应提高对林业产业化的认识。打造一个完善的市场体系,林业产业化主要是向着市场化规模化和集约化的方向发展,其应可与市场的发展有效结合,从组织体系、市场的体系建设层面具体运用落实办法。只有有效完善市场体系,方可以带动各项生产发展起来,并可以把生产与销售两者紧密结合在一起,进而方可以推动林业产业化发展水平获得一定的提升。除此之外,想进一步完善流通组织的体系建设,建立健全的流通市场体系,应尽最大地可能保证各级林业产品质量的有效上升。

2.2提升扶持力度

对林业产业化的发展需要各方面的力量进行扶持。国家层面应可针对林业生态建设,提升林业基本建设需要的资金投入力度,能够设立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关于相关政府层面,应可以全力打造有利条件进行提升林业产业化项目的招商力度;还有,从法律层面也应提升扶持力度,进一步健全、强化相关的法规法律制度。具体来讲,主要是对林业产权制度进行完善,把经营自主权、产权关系进行明确化体现,还应可以全方位保证森林资源产权人的权利。

2.3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林业产业化的发展有一个必备条件就是科技的支持。在林业产业化发展中应可把科技的创新能力进行全面利用。在林业产业化发展中科技可以起到技术上的保障作用,对林木的病虫害的防治、选种和育种等都有着实用有效的意义。还有,应大力应用与推广林业科技攻关成果,增加认识,正确树立技术创新发展的意识。提高科学技术创新的投入。对资金投入不够的问题全面重视并抓紧解决。之后,应把林业产业化的建设与林业科研全面结合起来,并合理完善林业主导产业的技术体系。

3结语

若想促进我国的林业产业化发展需要各方面的扶持。应全方位考虑林业发展过程中的部分制约因素,并制定有针对性地发展策略。只要从全局的角度对待林业产业化发展问题,方可全力促进它的持续健康发展。本文希望对我国的林业产业化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路。

中国期刊2016-6-22

 

 

南城多渠道提升林业产业质量纪实 文章下载

南城多渠道提升林业产业质量纪实

仲夏时节,走进昌厦路旁的南城县里塔镇谢坊村,触目所及处,山涧沟壑间,棵棵油茶树绿意盎然,各个油茶籽圆润饱满;昔日数千亩的荒山秃岭如今满目葱茏。油茶承包种植户范国昌一脸的欣喜,他告诉笔者,自从2012年荒山种植油茶后,这里的水土流失少了,荒野变绿了,而且带来了不菲的经济效益。

荒山披上靓丽绿衣裳、“树”业专攻生态增财路只是南城县提高林业产业质量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南城县积极转变林业发展思路,不断扩大森林资源总量,提高森林发展质量,确保了森林“造”得好、“管”得住、“用”得活,林业资源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得到充分发挥。截至目前,全县共拥有林地面积152.4万亩,森林活立木蓄积量380.2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62.5%。

管护好青山,让绿荫泽被后世,是地方发展义不容辞的职责。该县着力做好“减法”文章,以“零容忍”态度对待违法侵占林地、破坏森林行为。仅去年以来,该县就对林木采伐、木材加工、无证运输、农民自用材四个方面开出了“生态罚单”,查处各类破坏森林资源案件112起,关闭非法木材加工企业141家,征收植被恢复费35.3万元,有效遏制了乱砍滥伐、无证加工、无证运输现象蔓延。

如何在不破坏的情况下增加林业总体质量?该县一方面着力推动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和自然保护区建设,建成省级重点森林公园1个,国家级湿地公园1个,省级湿地公园1个,省级自然保护区1个。针对针叶林、阔叶林不均和林业植物多样性不足的特点,该县采取人工改造和自然修复相结合的方式,加大低产低效林改造力度,把麻姑山风景区作为全县林相改造、提升森林质量的示范点,突出森林美学和森林文化,投资5562.32万元打造外形美、色彩美和风韵美的生态景观林。同时,按照乔、灌、花结合方式,建设复层混交林,增加森林物种多样性,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2016年该县投入109万元,分别在5处林相较差的地方栽植了木荷、枫香、桂花、红豆杉、闽楠、刨花楠等10多个树种3万多棵苗木。此外大力建设乡村风景林和加强古树名木保护,目前全县已规划建设乡村风景林255个,面积10646.4亩。现已经全面完成25个,其中7个被列入全省乡村风景林示范点。

既要添绿,也要添财,解决要“面子”也要“票子”是林业发展能不能得到群众支持的关键。为此,该县创新思维,按照“生态建设从山上走下来,产业发展从林中走出来,发展林业让农民富起来”的思路,坚持“封山不伤农、吃山不砍树”的原则,在“林内”下足功夫,实施丰产示范基地、市县级示范片带动战略,进行除草砍杂、深翻垦复、结构调整、配方施肥等工作,五年来共实现荒山造林补植补造14300.2亩,退耕地补植补造6123.8亩。同时重点抓好花卉苗木、油茶林建设,新建了万坊镇游家巷村千亩苗木花卉基地,抓好了浔溪乡3000亩毛竹林低改示范点、上塘镇千亩高效油茶林示范点等。此外大力发展林下经济,重点抓好药材种植和禽蛋养殖业,全县已种植丹参近2000亩;禽蛋养殖业以洪门蛋业为依托,大力发展林下养殖,现已发展养鸡400余户,蛋鸡存栏116万羽。2015年,全县非木产业年产值超过10亿元,林业生态效益超3亿元,实现了生态保护和林农增收“双赢”。

抚州日报2016-6-28

 

 

解难题,庆元为林业发展打开上升空间 文章下载

解难题,庆元为林业发展打开上升空间

在浙江省庆元县,林业已成为直接影响农民生产、生活的重要因素。据统计,全县农民人均收入60%以上均来自林业及林业相关产业。

正因为此,庆元县近年来在如何盘活森林资产、建立规范有序的森林资源流转市场、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建设现代林业经营体系等问题上不断探索,通过深入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走上生态、高效、富民的现代林业发展之路。

虽然是小问题,但依然会影响全县林业的大发展。

由于分山到户后,许多地方山林分得过细,甚至出现了一主多山、一山多主等情况,不仅影响了林农对山林的管护,而且也给规模经营带来极大的困难。

如何破解这些难题?

庆元县通过积极采取国有林场和国有林业企业出资金、出技术,林农出土地,收益按比例分成的模式,在全县18个乡镇营造了23万亩人工用材林。如今,这片林地已成为全县主要的商品材基地,目前总价值近20亿元。

作为山区县,庆元林农创业苦于缺少发展资金,迫切期待能及时解决这个困扰着他们的难题。

2007年,经过深入调研和多方论证,庆元县率先在浙江省引入“林权”这一新型抵押物,使庆元农民第一次拥有了真正意义上的抵押资产。这个方法,不仅有效解决了农民融资难题,有效激活了林业生产要素,实现了“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金”的合理转化,还进一步激发了广大林农的护绿热情,初步实现从“砍树变现”到“管树变现”的转变。目前,庆元县已累计发放林权抵押贷款14亿元,惠及全县3万余名农民。

只有不断创新机制,才能有效解决林农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由于获取消息渠道单一,许多林农对于自家山林价值高低等信息心中没底,这为林权抵押贷款、林权流转和林业经营管理带来了诸多困难。

又一次创新,为林农有效破解了这道难题。

2008年12月,庆元县率先在全国启动以林权地块为单元、以户为单位、集林权证信息、森林资源资产信息、林权抵押登记于一体的林权信息化管理机制,即林权IC卡创建工作。历时两年多,庆元基本完成了全县251.7万亩山林所有权、使用权勘界任务和森林资源调查评估工作,完成全县农户山林分布地形图勾绘,建立3万余农户的林权地籍信息库、森林资源资产信息库,基本摸清全县农户拥有山林面积的情况。

小小林权IC卡,为庆元县林农解决了大问题。

如今,庆元县的林农只要打开电脑,山林面积、坐落位置、价值多少、能否抵押贷款等信息一目了然,为金融资金进入林业铺平了道路。庆元县还建设了“图、表、册”一致的林权信息平台,为造林营林、林木采伐、公益林管护及森林防火等林业管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从而实现了林业管理的数字化和网络化,减少了行政成本,提高了行政效率。

此外,庆元县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扶持、技术服务、规范管理等一系列措施,大力培育和发展一批以“林权入股、亲情链接、统一经营、按股分红”为主要经营模式的股份制家庭林场,使农户由分散经营向适度规模经营转变,有效解决了家庭承包责任制后林地细碎、生产规模小、基础设施建设难度大、先进实用技术推广难、经营水平提高慢等问题。目前,庆元县已培育发展家庭林场170余家,经营面积5万余亩,平均每个林场经营规模300亩,最大的超过2000亩,形成家庭内部股份制、合作造林股份制、联户经营股份制、集资型股份制4种类型的股份制家庭林场。

随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全面推进和深化,林农维权意识的不断提高,林地承包经营纠纷矛盾问题日益突出,如何妥善解决纠纷难题?

2010年,庆元县深入实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法》,成立由分管县长为主任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委员会”,下设“林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庭”和“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庭”。委员会通过与相关部门合作,依法开展土地和林地承包经营纠纷的调处工作。近年来,庆元县已成功调处林地承包经营纠纷案件15起,其中安南乡安隆村林权承包纠纷一案获得第一届浙江省林权承包经营纠纷仲裁“十佳案例”,为维护林农合法权益和林区社会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

创新,为庆元林农发展林业提供了更为便利的条件。

2014年,庆元县抓住丽水成为全国首个农村金融改革试点机遇,率先开展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以“林权抵押贷款担保公司”为基础,庆元成立全省首家政府出资的综合性融资担保公司——庆元县兴农融资担保有限公司,集中为农村“林权、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和农民房产权”提供担保服务,解决“三农”融资难题,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公司成立以来,已提供“三权”抵押担保2.7亿元,其中林权抵押担保2.03亿元。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庆元县林产品销售模式也随之发生变化。

近年来,庆元大力推进电子商务发展,并形成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态势,网络销售的产品主要有竹筷、竹砧板、竹炭、竹家具、食用菌、林特产品等。目前,全县从事电子商务的企业有1000余家,年销售额1000万元以上电商5家,其中竹制品销售网店300余家。

庆元县林业局2016-6-22

 

 

六枝特区林业局抓实党风廉政建设工作 文章下载

六枝特区林业局抓实党风廉政建设工作

为加强全区林业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营造林业系统风清气正的良好环境,努力推进生态建设,特区林业局从五个方面来抓牢、抓实党风廉政建设工作:

一是抓理论学习,确保行动与思想保持一致。要求全局干部职工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反腐倡廉建设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常学常新,活学活用,提升方向感,增强坚定性,进一步把思想和行动统一起来,做到言行一致、表里一致、高度一致、始终一致。2016年以来,共开展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严明党的纪律和规矩论述摘编》反腐倡廉建设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学习共8次,其中集中学习5次,个人自学3次。

二是抓廉政教育,筑牢思想防线。深入开展理想信念宗旨和党风廉政教育,认真抓好正反两个方面典型教育活动,严明政治纪律、政治规矩,教育党员干部敬法畏纪、遵规守纪,严格执行党的各项纪律和规矩,努力营造守纪律、讲规矩的氛围。已开展警示教育1次,参加干部职工45人;开展廉政勤政文化学习教育6次,让干部职工在思想上得到深刻洗礼。

三是抓党组主体责任,切实落实一岗双责。局党组要认真履行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局班子成员带头严格遵守各项廉洁自律规定,坚决支持纪检组监督执纪问责,落实“一岗双责”,抓好各项任务的责任分工和落实。党组书记认真落实第一责任人责任,发挥带头、带领、带动作用,推动班子成员履行“一岗双责”,层层传导压力;党组书记与各班子成员、乡镇林业站负责人、班子成员与分管站、室负责人层层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并把党风廉政建设与业务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同落实,把责任共同扛在肩上,纪检组把监督执纪问责作为第一责任,共同抓牢抓实抓出成效。

四是抓案件查办,惩治腐败零容忍。认真贯彻执行《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13-2017年工作规划》及《实施意见》,进一步完善党风廉政建设相关制度,探索建立单位的监督管理机制,推进廉政风险防控制度建设,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管事。持之以恒地抓好“四风”整治,开展对纪律作风的监督活动,将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的要求落到实处。2016年以来,制定了《党风廉政建设谈话制度》等13项制度,到目前为止开展对纪律作风的监督明察暗访6次。严格执行《贵州省党员干部政治纪律“十严禁”》、《贵州省党员干部作风“十不准”》的规定,发生违纪违法案件,严肃查处,严格追究责任。截止目前,局党组查办违规操办酒席1件,给予违规操办酒席的在职职工安德刚党内警告处分。

五要抓民生监督,确保惠民政策落到实处。认真开展惠民政策贯彻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加强对民生项目资金的监督管理,确保各项林业惠民政策和民生资金项目得到落实,维护群众利益。2016年对林业民生项目及资金开展两次以上监督检查,重点对2015年度我区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财政专项资金、中央退耕还林财政资金及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兑现情况进行检查,检查是否存在资金未到位、拨付不及时、超规定使用、挤占、挪用、截留等情况。经检查,2015年度我区中央财政造林补贴资金等涉农资金已全部到位,绝大部分乡镇已通过“一折通”进行兑现。但少数乡镇因兑现农户的姓名、身份证、存折账号等信息变更或错误,导致在存折上上折未成功,补助资金未及时兑现。同时将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给了有关乡镇政府,希望督促林业站、财政分局、信合社等相关单位抓紧核实兑现农户相关信息,确保准确录入农户信息,及时将林业补助资金兑现到农户手中。

六枝特区人民政府2016-6-22

 

 

湖南:践行“四个坚持”建设林业强省 文章下载

湖南:践行“四个坚持”建设林业强省

日前,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徐守盛到省林业厅考察调研时指出,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系列重要论述为引领,坚持保护优先、绿色发展,坚持绿色富省、绿色惠民,坚持深化改革、创新驱动,坚持文化支撑、平台引领,奋力推动湖南由林业大省向林业强省迈进,为建设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提供绿色保障和生态支撑。“四个坚持”贯穿绿色发展理念,充分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对林业工作的高度重视,赋予了林业工作重大使命,为林业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是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林业工作的根本遵循。

坚持保护优先,为可持续发展提供生态安全保障。坚持保护优先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基本方针。我省“七山一水两分田”,森林是自然生态系统的主体,洞庭湖和湘资沅澧四水流域等湿地生态功能极为重要,森林和湿地保护是事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性问题。目前,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59.57%,接近理论极限,但一些地方重利用、轻保护,重造林、轻管护,森林火灾、病虫害和各种毁林毁绿破坏林地湿地的行为时有发生。建设林业强省,必须把保护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全面保护森林、湿地、野生动植物资源。要组织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防护林、石漠化综合治理、湿地保护与恢复、濒危野生动植物抢救性保护等重点工程,划定林地、湿地、物种生态红线,严厉打击各种破坏森林、湿地资源行为,抓好森林防火和有害生物防治。根据省政府部署,从今年开始实施森林禁伐减伐三年行动,全省所有的国家级公益林、省级公益林,铁路、高速公路、国(省)道两旁第一层山脊以内的森林实施禁伐,同时,对纳入国家重点、省部级重点生态功能区的63个县市区,在上年度林木采伐量的基础上每年再减少20%。通过严格保护,让森林、湿地和野生动植物休养生息,全面增强并充分发挥生态系统功能,筑牢“一湖三山四水”生态屏障。

坚持绿色富民,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绿色产品。森林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资源,林产品是消费市场最青睐的产品。近年来,我省森林资源持续增长,但森林总量不足、生态功能不强、经济效益不显著的问题依然突出,绿水青山掩盖下的贫穷现象普遍存在。全省还有2000多万亩石漠化山地需要披上绿装,大量低质低效林亟待改造。建设林业强省,必须努力增加绿色资源,不断扩大林产品有效供给,满足社会对林业的多样化需求。要认真实施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深入开展义务植树活动,加快建设森林城市和森林乡村,全面改善城乡人居环境。要高度重视发展林业产业,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做大做强绿色富民产业。加强森林培育和质量提升,建设国家储备林基地。突出抓好油茶产业,巩固油茶第一省地位。重点发展森林康养,促进森林保健与生态旅游深度融合。不断巩固楠竹、花卉苗木、林下经济、家具、野生动物繁育等特色产业,以转型升级挖掘潜力。积极发展生物质能源、生物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要把发展林业与扶贫开发有机结合起来,对分布在林区的20个国家级贫困县实行重点项目、特色产业和技术扶持倾斜,吸纳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就地转成护林员,让其通过保护生态实现稳定就业和精准扶贫。

坚持改革创新,为现代林业发展增强内生动力。改革创新是引领林业发展的根本动力。我国林业改革整体滞后,林业体制机制创新水平依然很低,是制约林业现代化的最大瓶颈。建设林业强省,必须以改革创新破解发展难题。要巩固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成果,全面深化国有林场改革,根本解决产权和责权利问题,提升林业经营发展水平。推进林业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做到权力公开和权责明晰。创新产权模式和国土绿化机制,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国土绿化,引导社会资本转型建设林业和国外资本、技术投资林业。创新森林资源管护和监管体制,开展林权、碳汇交易,搭建产业发展创新平台,加快科研成果转化,推进“互联网+”在林业领域的应用,提升林业活力和效益。认真抓好国家在我省布局的集体林业综合改革试验示范区、农村林业改革试验区、森林碳汇、国家公园体制改革等试点,为全面深化改革积累经验。

坚持文化支撑,为中国林业发展贡献更多“湖南元素”。森林文化是森林与文明的融合,是林业生态体系、产业体系建设的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近年来,我省全面加强森林文化建设,涌现出《梦萦张家界》、《绿色恋歌》等优秀文学作品,并在森林采伐改革、林业产权流转等制度层面以及测土配方、信息化等技术层面取得丰硕成果,形成了享誉全国林业系统的“湖南经验”。建设林业强省,必须进一步光大森林文化。要加强湖湘森林文化的发掘和传播,培育植树节、爱鸟周等生态节庆品牌,开展森林城市等绿色创建活动,引导全社会形成尊重自然、热爱自然、善待自然的风尚。要发挥国际重要湿地、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等载体的文化功能,将洞庭湖、张家界和中国查没野生动植物及其制品南方收储展示中心等打造成有国际影响的标志性文化平台。要加强森林文化作品创作和湖湘林业理论体系构建,推出一批优秀的森林文艺作品、一批生态建设典型人物,一批在全国可分享的林业建设经验,架构起地方特色鲜明的森林文化体系,为湖南林业“走出去”拓宽发展空间。

湖南日报2016-6-18

 

 

麟游县林业局驻村扶贫纪实 文章下载

麟游县林业局驻村扶贫纪实

今年以来,麟游县林业局抽调2名干部,由局长亲自担任组长,进驻该县酒房镇闹林村,立足职能,统筹兼顾,创新举措,注重实效,扎实开展精准帮扶,受到了当地群众一致好评。

一、多措并举,做到各项政策精准宣传

先后翻印“六大精准扶贫工程”、“财政兜底脱贫”、“产业扶贫七种模式”以及“七步工作法”等宣传资料5种400多份,采取召开会议、集中宣讲、入户走访等多种形式,积极开展党的十八届四中、五中全会,中央一号文件及中省市县各级关于实施精准扶贫的各项政策规定宣传活动,教育引导干部群众及时了解政策、吃透政策、把握政策、利用政策,坚定依靠政策脱贫致富的决心和信心,增强自身发展能力。

二、认真摸底,做到贫困人口精准识别

深入村组农户,结合贫困户建档立卡“回头看”,通过谈心交流,按照“五看”方法和“七步工作法”程序,在全面、准确了解和掌握农户家庭生活现状和收入状况的基础上,协助村两委会精准确定贫困户和贫困人口,全村共确定贫困户78户253人,其中:一般贫困户58户221人,低保贫困户15户27人,五保贫困户5户5人,真正做到在贫困人口识别上不缩水、不扩面。

三、因户施策,做到脱贫措施精准合理

对于确定的贫困户,根据贫困户人口,劳力,健康状况、造成贫困的主要原因、家庭产业基础及发展意愿,坚持一村一策、一户一法,分别制定了脱贫计划,明确了脱贫措施和脱贫达标时间,大力推行“十户一体”脱贫模式,协助成立了养牛(猪)、养鸡、蔬菜种植、核桃种植及外出务工、就近务工等6个专业互助组。

一是协助落实扶贫贴息贷款8万元,动员养牛(猪)互助组侯栓文等4户贫困户新增养牛25头、养猪60头;扶持养鸡互助组高文堂等3户养鸡1500只。

二是指导种植业互助组高平焕等20户户种植蒜苗、土豆等大陆蔬菜100亩、中药材70亩;

三是为外出务工、就地务工两个互助组多方提供信息,组织外出务工22户28人,就地务工20户28人。

四是创新举措,积极探索“三无”户脱贫举措,采取“养殖场+贫困户”的模式,选定产业带头人,利用核桃幼园,由该局出资4.5万元扶持建立了占地60亩的生态养鸡场,对于14户无劳力、无技术、无资金的“三无”贫困户,由该局出资2.8万元,为每户贫困户购买鸡苗100只,由养殖场全程代养,风险全担,并雇请贫困户从事饲喂、管理等工作,给付报酬;年底,养殖场从收益中直接为每户贫困户兑付1000元现金,并留出一定的“储备金”,用于下年度购进鸡苗、扩大再生产。既规避了贫困户投资风险,增加了贫困户收入,同时解决了“三无”户在资金、技术、劳力、场地等方面的“先天性不足”,增强了他们立足产业、发家致富的决心和信心,为他们“借力发展”、同步小康搭建了平台。该养殖场现已建成鸡舍200平方米,办公用房60平方米,购进鸡苗2400多只,预计6月底养鸡规模将达到3000只以上。目前正在进行封护围栏建设。

四、长短结合,做到扶持工作精准科学

继续按照“山上核桃河川菜”的发展思路,引导和扶持群众大力发展农村主导产业。一是帮助该村成立了闹林村核桃专业合作社,投资4.8万元,为32户贫困户免费提供核桃苗9540株、磷肥7.2吨,扶持新建核桃园330亩,对320亩实生、低产核桃园进行了改接换优,为为群众如期脱贫、长效致富等定了坚实基础。二是派驻技术人员,投资0.6万元,为贫困户免费修剪核桃树500亩,促进幼园尽快挂果见效;三是投资0.8万元,聘请技术人员,完成实生核桃树改接换优330多亩,提高果品产量,改善果品品质,增加群众收入。利用微信平台,建立了核桃信息群,发布信息、交流经验、提供服务,推动该村乃至全县核桃产业沿着规范化建园、科学化管理、立体化开发的轨道扎实推进,精心打造群众长效增收财源。

五、立足职能,精准开展生态扶贫

一是按照国家有关政策,积极推行生态护林员制度,将贫困户中身体健康、具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全员纳入生态护林员行列,确保足额享受生态扶贫补助政策,通过履行护林员职责,获取工资报酬,增加家庭收入。通过摸底,将该村符合条件的80多名贫困人口纳入生态护林员信息库,上报省市林业部门审批。二是大力实施“生态围村”工程,依托相关工程,出资13万元,帮助该村完成村庄周围直观坡面绿化造林500亩,栽植油松等绿化树种11万株,积极打造绿色美丽幸福家园。三是在2015年免费供苗完成绿化美化的基础上,今年,指导群众采取扩盘浇水、整形修剪等措施,对7个搬迁点村庄绿化带进行养护管理,真正做到了三季有花、四季常绿,同时加大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力度,进一步改善村容村貌,促进良好生活卫生习惯养成,积极争创五星级新农村。

六、开展培训,积极实施智力扶贫

立足行业职能,围绕核桃建园和管理,采取专家授课、现场培训、发放资料等多种形式,大力开展产业技能培训,去冬今春,累计开展以核桃建园管理为主的技术培训4场次,发放各类技术资料600多份,发放修枝剪、手锯等核桃园管理工具30多套,培训群众1200人次,通过培训,增强了贫困户脱贫的决心和信心,提高了发展产业、增收致富的实践技能。下一步,我们将组织部分贫困户、村组干部和产业大户代表外出学习县内外核桃建园管理技术和经验,不断提升核桃建园管理水平。

下一步,该局将继续按照县委、县政府《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实施意见》,坚持把驻村帮扶工作作为深化“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重要举措,进一步保证人员力量、强化帮扶举措、加大落实力度,确保包扶工作取得更大的成效。

一是邀请县兽医站技术人员开展培训,推广养殖技术;指导、督促养殖户及时开展防疫,科学进行饲养,提高养殖成效。

二是指导蔬菜和药材种植户及时开展防虫、防病,强化田间管理,提升种植质量和效益。

三是提前搜集信息,掌握市场动态,积极协助做好肉鸡、蔬菜和药材销售市场联系协调工作,力促真正做到养得好、卖的了、能增收。

四是群众指导采取修剪、拉枝、病虫害防治等措施,加强核桃园夏季管理;同时,合理确定采收时间,开展核桃采收技术培训,指导群众适时采收、科学脱皮,提高核桃果品效益,增加群众收入;

五是对照年初承诺,对前半年帮扶工作开展“回头望”,进一步明确任务,强化力量,抓好帮扶措施落实,确保帮扶工作任务真正取得实效。

麟游县林业局2016-6-20

 

 

禄丰县探索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新路 文章下载

禄丰县探索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新路

“自从林权证抵押贷款政策实施以来,全县累计办理林权抵押登记59起178宗,抵押面积5.4万亩,抵押贷款11579.5万元,林权所有人得到贷款以后,继续发展林下经济,连片种植经济林果,发展生态养殖,开办乡村旅游,在一定程度上实现靠山吃山、绿色循环的农村经济发展新模式。”一份来自禄丰县林权交易中心的数据显示。

自2008年开始实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以来,禄丰县通过确权颁证,林权流转,林农资源转化为资本,由粗放式经营向集约化经营转变,逐步实现“资源资本化、经营规模化”,探索出一条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新路,推动了林业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实现了集体林权与农民增收双赢。

为了盘活集体林地资源,让“死水”变“活泉”,该县整合林产资源,激活群众参与度。县林业局明晰产权、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保障收益权,整合林改与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农村能源建设、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等项目相结合,完成封山育林2万亩,完成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种植业发展1000亩,兑付退耕还林补助资金319.28万元,落实公益林管护责任单位164个,兑现公益林补偿基(资)金1424.1万元、管护劳务费467.15万元,激发了广大农民参与林改、投资造林的积极性。

在一平浪镇中兴井村委会开展了经济林木确权颁证工作试点,该县积极开展林权流转管理服务,联合金融企业开展林权抵押贷款业务,开办农民林业小额信贷和联保贷款等业务。同时不断完善林权证抵押贷款登记制度,尽量减化林权抵押贷款的程序和手续,逐步开发适合林农需要的“信贷产品”,有效缓解了林农“融资难、发展难”的问题,不断强化金融服务,畅通了林权流转通道。 全县共完成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确权366.2万亩,确权宗地73322宗,面积确权率达98.7%;核发林权证46771本,累计流转林地1106宗7.8万亩,流转金额6671.7万元;办理林权抵押登记59起,抵押面积5.4万亩,抵押宗地178宗,贷款金额11579.5万元。通过开展林权抵押贷款拓宽融资渠道,有效地缓解了林业投入不足,切实解决林农贷款难问题,促进了银林共同发展。

同时,该县还发展特色林业,转型升级促农增收。围绕林业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大力发展特色林业经济,完成核桃产业建设1万亩、经济林果2200亩、竹子种植1800亩。结合低效林改造工程,组织开展核桃中耕抚育管理、整形修剪、品种改良等提质增效工作,实施核桃复壮改造1万亩。2015年末,全县核桃产量2000吨、板栗2500吨、经济林果24573吨、野生菌2589吨,林业产值达9600万元。

楚雄彝族自治州人民政府2016-6-22

 

 

关于当前新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探讨 文章下载

关于当前新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探讨

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侧重从村级实践过程来分析评价新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对几个重要问题进行探讨与反思:新集体林改可以做到兼顾效率与公平吗?林地集中真的有利于提高经营绩效?明晰林权主体会促进经营者增加对林地的投入?新集体林改有利于林地的可持续经营?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决策是林改的最佳选择?研究认为,林地制度在村级实践过程中,是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共同作用的结果。新集体林权制度安排,并不是国家力量单方面所能决定的,最终还是取决于国家力量、林地经营者、村干部和村民群体所蕴含的民间力量相互博弈所形成的合力。今天中国的耕地承包制也同样面临一些亟待破题的新命题,而新集体林改的实施可以为其提供某些镜鉴,需要引发学界同仁和决策层的认真思考。

在讨论之前,我们有必要从宏观层面对中国新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制度背景做一个简单的回顾与探讨。

一、新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背景

长期以来,在我国的农村土地制度实践中,人们习惯于把农村土地单纯理解为耕地制度,而忽视了其中还包含着林地制度[1][①]。而事实上,林地的产权属性和耕地一样,都是属于农村集体所有,在农民的生计经济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从土地利用角度来看,如果说耕地能够直接满足人们的“吃饭”问题的话,那么林地则可以解决社会的用材和维护生态平衡问题。林地经营本身具有经济、社会和生态三重效益。对于一些“靠山吃山”的山区农村而言,林地生产资料的重要性甚至超过耕地。据有关部门的权威测算,我国农村集体林业资源总经济价值至少高达2 万亿元以上[2][②],其中经济林和竹林占90 % 以上,在中国林业资源中占有突出重要的地位。

在中国现有的土地面积中,耕地约有18 亿亩,而林地却有43 亿亩,相当于耕地面积的2.4 倍,其中属于农村集体所有的林地有25.48 亿亩。占全国林地面积的60.1%,涉及农民4亿多。我国山区面积占国土面积的69%,拥有全国90%左右的林地资源。全国2000多个行政县(市)有70%是山区县。山区又是贫困人口聚集的林区,全国592个国家级贫困县,有496个分布在山区。[3][③] 由于大农业通常也包括林业,因此,“三农”问题包括了“林业”、“林区”、“林农”问题,即通常所说的“三林”问题。可以这么说,要解决好中国的“三农”问题,必须同时解决好“三林”问题。而要解决“三林”问题,国家的思路是实行林改,继续推动农村改革的深入发展,进一步解放整个农村的生产力,因为只要这样才能有效解决1500 多个山区县和占全国总人口56 %的山区人民的增收问题,也才能有效地解决好“三农”问题,这是2003 年国家决定实施农村新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试点的基础和前提。

其实,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林地制度改革的探索一直没有停止过,其改革总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上世纪80年代初的林业“三定”阶段、90年代的集体林权主体多元化以及新世纪以来的新一轮集体林权改革阶段。

上世纪80年代初,中央政府在农业上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取得巨大成功后,试图把在农业上取得的成功经验引到林业上,使林业生产也能取得同样的效果,于是决定在全国开展林业改革工作,其中林业“三定”(稳定山权林权、划定自留山和确定林业生产责任制)政策的出台,成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林业改革的一个重要标志。

1981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保护森林发展林业若干问题的决定》。《决定》包括落实林业生产责任制,根据群众需要划给自留山,并落实林业生产责任制。至1983年,全国有65%的县市和79%的生产队完成了林业“三定”工作,划定自留山0.11亿公顷。到1984年底,95%的集体林场完成了山权和林权的划定工作。至1985年,全国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给5600多万户农民划定了3000多万公顷自留山。自留山由农民自主经营,农民拥有使用权和收益权。[4][④]

但1980年代的林改没有成功,主要是当时市场经济的秩序还未建立,农民对政策稳定性和连续性充满怀疑,集体村庄和村民都处在“雾里看花”的状态;简单照搬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做法,忽视了当时的经济条件和林业生产规律,配套措施跟不上;加上林木生长周期较长,一些地方实行“分林到户”和“两山并一山”(把自留山、责任山并为自营山)的政策后,村民担心林业政策多变,“多得不如少得,少得不如现得”,出现不种树、只砍树的现象,一度出现乱砍滥伐的严重局面,山林资源遭到严重破坏。

为了制止乱砍滥伐,维护生态安全,1987年中央宣布搁置“分山到户”。当年6月3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南方集体林区森林资源管理 ,坚决制止乱砍滥伐的指示》,一些地方政府把已经分下去的林地又重新收归集体村庄。结果在我国南方集体林区[5][⑤]出现“双轨制”,一些省份(如湖北省)继续实行林业分户经营制度,另外一些省份仍然坚持多种类型的集体统一经营制度(如福建省)。

林业“三定”后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中国集体林权改革的步伐似乎变得缓慢起来,集体林产权地位又重新确定,由于集体林地区自然、社会条件各异,政府在林业家庭经营的问题上摇摆不定,因此在上个世纪90年代出现了多种产权模式。在随后1十多年的制度变迁中,村集体森林的控制权(部分或全部)逐步通过青山买卖、林地租赁、合作经营、划拨、改变森林用途等方式转移到村庄外个人与组织或村庄内少数人手中,这一时期的集体林产权有家庭经营、股份经营、合办林场、专业户造林(或管理)、国家与乡村(或个体)联营等多种林业共有产权,实现多种形式并存的格局。我们称这一时期为集体林权主体多元化经营时期。这一阶段同样存在不少问题,表现在几个方面:一是产权不清;二是利益分配不明确;三是政府对集体林产权制度安排与变迁干预过多过滥;四是林地流转不规范,签定的山林承包合同大多数不规范。

针对这些情况,2003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标志着中国新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正式启动实施。按照国家林业局的改革进度安排,此次林改涉及全国57 %的森林面积。林改的目标是建立“产权归属清晰、经营主体落实、责权划分明确、利益保障严格、流转顺畅规范、监管服务到位”的现代林业产权制度。[6][⑥] 福建、江西作为国家林业局确定的最主要的试点省份之一,首先拉开了新林改的序幕。试点省份林改的目的是本着“经营者有其山,植树者受其益,务林者得其利”的原则,积极探索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林业经营管理体制,建立以农村集体经营、内部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多种经营形式并存、责权利相统一的集体林业经营体制,提高林业的集约经营水平。总体而言,福建林改主要包括明晰所有权、放活经营权;开展林权登记、发换林权证;建立规范有序的林木所有权、林地使用权流转机制;深化林业配套改革、落实林木经营者对林木的处置权和收益权等四个方面的内容,最终目的是通过对林业产权制度的改革,实现“均山、均权、均利”和“耕者有其山”的目标。

截止到2007年 6 月底,福建、江西和辽宁等省已基本完成了以确权发证为核心的林业主体改革任务。与此同时,云南、安徽、河北和山东四省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正在全面推开。天津、内蒙古、吉林、湖南、湖北、广西、四川、贵州、陕西、甘肃、青海、宁夏等省份的 80 多个县也已经开展试点工作。全国共完成承包到户的林地约5亿多亩,占集体林业用地的20%以上。在试点经验的基础上,2008年6月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制定出台了《关于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该文件于同年7月14日授权新华社正式向社会全文公布,标志着新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在全国的全面推广实施,开始直接涉及到我国农村的千家万户。

对这个改革,舆论给予很高的评价,认为“具有像当年的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的重大历史意义,是继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村的‘第二次革命’”。而学界已有的相关研究大都是一些具有官方背景或者林改制度的实施者所从事的社会政策性的研究,其研究重点大多是从相对宏观的层面,突出对新集体林改所取得的经济成效的分析,而忽视了对林改的社会学意义的观照。直到2007年之后,学术界对新集体林改的学术性探讨才开始逐渐增多。有鉴于此,我们“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的中国乡村治理研究”课题组自2006年 8月至 2008年9月两年多时间在福建、江西等省进行调研,获得了大量的实地调查资料,本文侧重从村级实践过程来分析评价整个新集体林改,并对新集体林改中导致的林权集中等问题做初步的探讨与反思。

农史研究大师黄宗智先生曾经指出:要全面理解中国的小农,需要综合运用马克思的阶级理论、舒尔茨的理性小农论、恰亚诺夫的小农理论、波拉尼的实体经济学以及人类学家格尔茨的“农业内卷化”理论来进行分析。[7][⑦] 黄宗智认为,研究小农问题,如果只是局限于宏观或量的分析,很难免套用既有理论和信念,而微观的社会研究特别有助于摆脱既有的规范信念。为此,必须借用社会人类学的微观实地调查法,直接到乡村去收集资料。而且从社会人类学方法研究得来的第一手资料和感性认识,“使我们有可能得出不同于既有规范认识的想法,使我们有可能把平日的认识方法――从既有的概念到实证――颠倒过来,认识到悖论的事实”。[8][⑧] 应该说,时至今日,黄宗智所强调的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对于我们分析理解当前我国的新集体林改依然具有重要的参考和镜鉴意义。

二、新集体林改可以做到兼顾效率与公平?

众所周知,改革本质上是利益的再分配与再调整,其中所包含的效率与公平选择始终是困扰改革的最大难题。事实上,任何的改革者都想在这两者之间寻求一种平衡。当前我国正在实施的新集体林改也面临同样的问题。究竟集体林地是实行规模经营(大户经营)还是实行分散经营(包山到户)?这一选择背后隐含的其实是国家对集体林权制度安排的效率和公平的选择偏好。

在人多地少的传统小农经济中,生存理性与经济理性一直是学术界争论的焦点问题之一。[9][⑨]由于包括林地在内的土地攸关农民的生存,在目前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体系远未建立完善的基础上,土地在很大程度上依然是农民心目中的“命根子”。[10][⑩]这个看似老生常谈的问题却总是容易被主张实行土地规模经营论的人所忽略。正如陈翰笙曾经指出的:“在我们考察土地所有权的分配方式的时候,我们不可把农民视为一个整体;我们倒是应该竭力从土地所有权对不同的农民阶层有何影响这个角度去分析。”[11][11]事实上,对于农民来说,土地问题是如此之重要,以至于社会中的任何一个阶层要想完整地占有土地的产权,都是难以做到的。土地产权往往是被分割为所有权、经营权、收益权和处分权等,不同阶层的人通过占有土地产权某一部分,以获取分成收益。[12][12]福建、江西两省的新集体林改的做法自然也不例外。

对于山区农村而言,新集体林改的实施被认为是继上个世纪80年代耕地承包制之后的又一次重大改革。与耕地承包制改革目标相似,新集体林改的基础目标也是计划将林地使用权向农户转移,把集体林地经营权和林木所有权落实到农户,确立农民的经营主体地位,让农民获得重要的生产资料。然而,从新集体林改试点省份的改革实践来看,这次改革并没有完全达到预期的目标。其最突出的一个表现就是,在不少农村地区,林改造就了少数借林权改革之机“快速致富”的新“林场主”阶层,而大部分农民却因社会排斥失去了原本属于“大家集体所有”的山场。换言之,林改没有能够很好地兼顾到效率与公平。这一点是新集体林改制度设计者当初没有预料到的。

林改政策的设计,初衷是试图将“还山于民”作为新的集体林产权安排的原则和目标,但首先要面对的现实起点却是:如果林地在此前已经流转出去,则没有山还给农民,而纠纷肯定会就此产生。根据我们在福建、江西、湖北和贵州等地的调查,这种情况普遍存在。由于历次制度变迁已形成集体林权主体多元化的格局,虽然福建、江西两省都提出新集体林改要实现“均山、均权、均利”的“三均”目标,但又设置了“三维护”条款。所谓“三维护”包括1、对已明确林权的予以维护,不打乱重来或借机无偿平调;2、在改革前签订的合同,只要是符合国家法律政策,转让行为规范,合同给予保护;3、对合同不完善和不规范的地方,采取“动钱不动山”的办法进行利益调整并加以完善规范,尽量维护原业主的利益。该政策的执行事实上等于维护改革前的林权配置现状。换言之,从各地大部分村庄的村级改革实践看,此次林改只是把林改前已经流转出去的集体林权给予重新确权发证(即“三维护”),而不是从根本上对原有的产权配置做出变动,林权经营主体基本保留不变。虽然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尽量降低改革的成本,并期望提高林地经营单位的效率,但如此一来,就和历次林改一样,新集体林改也没有全面实现当初设定的实现山林初始产权在集体成员间公平分配的基本目标。[13][13]再加上新集体林改实施过程中存在着政策排斥、信息排斥、资本排斥等诸多社会排斥因素,使得林改后的林权大部分集中在包括少部分林业企业在内的林地经营大户手中,而大部分农民获得的林权却非常少。

考察新集体林改的制度变革绩效,也应该考察不同社会阶层对于新集体林改的评价。由于新集体林改后各地农村的集体山林普遍通过各种合法和不合法的方式向林地经营大户集中,客观上导致不少农民失山失地。加上新集体林改中政府大幅度地实行减税让利,引发林权大幅度升值,进而导致林地经营大户迅速暴富。面对这种情形,失去集体山林的农民自然会在心理上失去平衡。他们和林地经营大户的矛盾也越来越深。但主流媒体又一直报道和宣传新林改是要“分山到户”,这样无形之中就强化了农民的一种想法,即现实的林权安排并不是国家的本意,只是地方政府故意违反中央政策才导致现在的林权过度集中的局面。他们相信,是地方政府和林业“老板”相互勾结,以实施新集体林改的名义,把属于大家所有的山林据为己有。这样一来,农民群众和林地经营大户、地方政府的矛盾就会越积越多,最终变成公开的冲突。2006年至今,福建、江西、湖北、安徽、贵州、云南各地频发的林权纠纷现象就很好地证明了这一点,有的甚至演变为大规模的群体性事件。再者,由于不少林权纠纷直接牵涉到地方政府的利益,地方政府也因之深陷其中。

如果说在新集体林改实施之前,是整个村集体组织在管护集体山林的话,那么目前新集体林改之后,则是整个乡(镇)甚至整个县(市)的政府机构都在参与调处因改革而引发的各类纠纷。在福建省的将乐县B镇我们看到[14][14],为了妥善调处D村的林权纠纷,当地政府甚至不得不组成100多人的调解组,进驻该镇调处此事。该县林业局各个部门的负责人几乎全部到场参与处理此事,解决纠纷、维护稳定成为当地政府的头等大事,但进展至今仍不尽人意,其中所耗费的各项人力、物力、财力及其他社会成本是非常惊人的。由此可见,新集体林改之后,不少地方政府所支付的各项成本远远超过当初的预计。

当然,由于各省(市)之间的改革起点不同,导致改革的路径、方式和结果也不一样。福建省在上个世纪80年代的“林业三定”时期大约只把全部集体林地的20%多承包到户,其中大部分还属于毛竹林,至于剩余的商品用材林则基本上维持改革前的集体统一经营模式。而在改革后的近二十多年中,福建省各地的村集体组织已经通过拍卖、流转、个私造林、合作造林等各种途径,把大部分的集体林地流转给林地经营大户经营。即使剩下少部分山林没有流转出去,也是因为林地条件差而无人经营。以致到了新集体林改实施时,很多村庄已经基本无林可改了。

而其他一些省(市),由于当初在“林业三定”时就已经把大部分集体山林承包到户经营,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分山到户”的目标。至于新集体林改的实施,不过是重新给村民换发林权证而已。这样的改革程序自然较为简单,所遇到的改革阻力也小得多。但即便如此,这些省(市)也很少把“林业三定”后剩余的仍由集体统一管护的山林分山到户,而是通过招投标拍卖等方式流转到少部分人手中。以湖北省为例,该省很早就通过“林业三定”和“两山合一山”,将大部分集体山林落实到了农户经营(约有60%-70%山林下户)。2001年初,国家林业局下发了《林木和林地权属登记管理办法》的政策文件,湖北省就按照国家林业局的要求,在2002年开展了重新确权发证工作。经过几年时间,这个省己有60%至70%以上的山林换发了林权证。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湖北省一些地方约有30%至40%“林业三定”时未分到户的集体山林,被村集体组织以拍卖形式流转集中到少数个人手中,且这些拍卖行为大部分是突击性地发生在2004至2007年新集体林改实施前后期间,由此引发了农民广泛的质疑和不满。类似的情况在云南、贵州等省也同样存在。[15][15]

有学者曾不无担忧地指出,在目前我国农村地区社会保障制度远未建立健全的情况下,集体林地依然具有社会保障的功能,因此集体林地和林木的流转都要适度,防止因过度流转而出现农民失山失地现象,导致农民因缺乏维持生计的基本条件而造成社会动荡。[16][16]这种提醒非常有道理,也是值得我们高度重视的。过去一直讲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但我们认为只有公平,才会有效率。在已经有纠纷的情况下,地方政府不宜强行推动林业权属流转和变更,而是一定要先考虑到公平原则。本文所列举的一些例子表明,如果林改过程中的林地流转不公平和不规范,必然会埋下纠纷的隐患,最终会使效率归零。

三、林地集中有利于提高经营绩效?

小农经营的现代性适应问题一直是学术界争论的焦点议题之一。很多学者都以耕地经营为题,对此进行了广泛的探讨。而大部分观点都认为耕地规模经营可以提高经营绩效。其中赞成规模经营论的学者以我国现行的耕地承包责任制中耕地利用过于细碎化,不利于达到规模效应为由,要求对耕地进行规模化,把部分耕地集中到所谓的种田能手手中,让他们来耕作。但也有人对此论点提出反驳。如赖泽源先生曾经对中国的农业生产现状进行深入研究之后发现,我国农地规模和农业产出(以农产品数量为准)是一种“负相关关系”,即农地规模小的反而效益更高。[17][17]还有的学者则强调了客观环境决定了我国不宜实行耕地规模经营。如王郁昭认为,农村耕地规模经营是以城市化为前提条件的,而我国绝大部分农民还是生存在农村中,国家目前还不可能为他们提供其他非农业的就业机会,因而我国仍然要以小农经营模式为本,不应该单纯地奢谈规模经营论。[18][18]

实际上,早在本世纪30年代,苏联著名学者恰亚诺夫就提出,农民的家庭农场具有长期存在的合理性,农业本身由纵向一体化走向横向一体化,即土地规模集中,需要一个较长时间的发展过程。在生产力没有发生重大变革的情况下,以个体家庭农场为单位进行经营,比大规模土地集中经营更具有优越性。农业生产发展应该走以农民家庭农场为主体的合作制道路。半个多世纪过去了,恰亚诺夫的理论似乎被证明是极富先见之明的。亚洲、非洲及拉丁美洲的实践印证了其理论的价值。[19][19]

诺@bale@经济学奖获得者舒尔茨也极力反对小农经营低效率论。在他的名著《改造传统农业》中,舒氏指出:改造传统农业(小农式的农业经营模式)的一条可行途径,就是在保留原有的小农经营模式的前提下,把现代的工业成长因素导入传统农业中,即可以完成对传统农业的改造,使之向现代农业过渡,而不是消灭小农经营模式并把它们改造成为西方的大规模的农场式经营模式。舒氏还提出,要真正完成对小农的现代化改造,必须满足三个前提条件:一是建立一套适用于传统农业改造的制度;二是从供给和需求两方面引进现代生产要素;三是对农民进行人力资本投资。[20][20]舒氏还一直引用人类学家索尔·塔克斯(S. Tax)的《一个便士的资本主义》和另一位人类学家戴维·霍珀(W.David Hopper)的著作《中印度北部农村的经济组织》的研究个案,以此来作为其立论依据。这两部著作,所讲述的都是关于传统农业社会的小农们理性的一面。也就是说,他们在现有的生产体制之下,其整个农业生产都是非常有效率的,而并非像一般人所想象的那样无效率。[21][21]

中国学者蔡昉也曾经谈到农业规模经济问题。他认为,“经济学上所讲的规模经济,是指在假定技术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生产要素同比例增加所引起的超额收益增量。”但是如果针对农业来说,“这种规模经济很难直接观察,因为农场规模的变化总是伴随着技术的变化和要素配置比例的改变。只有将技术变化和要素配置比例改变引起的收益变化因素消除掉,才能看到严格意义上的规模收益是否存在。”[22][22]蔡昉对人民公社时代集体制的“规模经济”进行了分析,得出的结论是这种意义上的规模经济效益不明显,因为其中存在监督费用过高和激励效益不足的损失,其结果是得不偿失。[23][23]国外的一些学者也持类似的观点。[24][24]蔡昉还认为,我国的农村改革是“一种诱致性的制度变革”,它塑造了一个崭新的农村经济微观基础,那就是农户。农户不仅具有有效配置资源、选择技术道路的动力和权利,而且具有选择最恰当的制度安排的动力和权利。“农户一旦成为可以自行选择技术道路和制度安排的主体,就会根据自身对制度服务的需求,寻找和创造相应的制度供给,制度变革就成为一个不断的、诱致的过程。”[25][25]

事实上,决定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土地是否适合采用规模经营的外部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农业人口与土地的比例。对于那些人多地少且工业经济发达的国家或者地区而言,比较适合采用小农制的经营模式;而对于那些人少地多的国家和地区来说,则采用规模经营比较合适可行。上个世纪中叶,包括日本、韩国和我国台湾在内的东亚国家和地区都采取平均化的土地改革模式,并且取得了成功。但是美国学者A.R.科恩认为,这些东亚国家和地区的改革模式不一定也适用于其他发展中国家,原因在于日本、韩国和台湾地区在改革之前,其耕地占有就比较平均,所以改革遭遇到的阻力就相对要小得多。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情况并不是这样,它们的土地集中情况要更加严重。科恩甚至认为,制度变革的成本是非常高昂的,以致于有的国家和地区付不起制度变革所应该付出的代价。[26][26]

上述论点对当前我国正在实施的新集体林改无疑具有很大的启示意义。从试点省份的实践来看,新集体林改是否达成了预期的增加林业产出的目标,这种产出增加又是通过何种途径获得呢?

官方的资料表明,试点省份的新集体林改取得了很大的经济绩效,主要表现为林业产业发展速度加快,林业产值大幅度增加,林农收入增加等。不过,我们认为,试点省份的林业经营绩效的提升应归功于林业经营市场化改革、政府减税让利和宏观林木市场繁荣等,而不是因为林地集中规模化经营所导致的(至少目前还看不出来)。其中政府的减税让利占有最为重要的地位,对山林快速升值贡献最大,其他两个因素只是为林木市场化交易提供了制度平台。这点和中国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耕地承包责任制有很大的不同。据林毅夫的测算:1978—1984年耕地承包制改革期间中国农业总产出增长中,有46.89%直接来自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另有45.79%来源于投入的增加。投入所致的增长的来源中,化肥使用的增加最重要,单此一项就贡献了产出增加的32.2%,其余则是来自农业技术的提高,如稻种的改良等。[27][27]不过,林毅夫没有把政府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因素计算在内。反观福建省的新集体林改,产权制度的变革确实促进了林业经济绩效的提高,主要表现为林权制度明晰之后,激发了林权承包经营者对林地经营的投入,特别是各种非公造林所占比例大幅度上升,但除此之外,其他的经营绩效在短短数年时间根本体现不出来。原因很简单,一代林木一般要经过20年才能变为成熟林,即使是种植桉树之类的速生丰产林,至少也得七八年时间。而福建、江西两省的地方政府在2006年前后即开始大力宣传新集体林改取得了重大经济绩效,此时林改才经过3年时间,所谓的因为投入增加而导致的产出增加还没有显现,这与耕地经营是不同的。因此,要客观评估包括福建、江西两省在内的新集体林改所取得的经济绩效,还必须考虑到其中涉及到的其他多方面的因素,并不完全是归功于林权制度变革本身。

在我们看来,目前试点省份的新集体林改所取得的经济绩效,在很大程度上只是林业利益的再分配而导致林业产出的虚假提升。新集体林改实施前,林业经营利润大部分被各级政府的高税费所分割去了,而林改之后,政府一方面通过政策性的减税让利,另一方面通过改革木材流通体制,取消原有的统购统销的垄断经营,导致林木市场交易成本大大降低,这样一来,政府等于把相当大的一部分利益让渡给林业经营者,无形当中似乎林业产出就大为增加了。但是很少有人注意到,自从林业税费减少后,不仅山区县(市)、乡(镇)的地方财政大幅度下降,而且山区的村财收入也大幅度减少,有的甚至因此陷入困境。这还不算那些因为林木购销体制改革而下岗分流人员所产生的利益让渡。我们认为,地方政府所大力宣传的林业产出增加,很大程度来源于原本分散在各个部门的林业剩余价值。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林权的过度集中,政府的减税让利大部分流落到少部分林地经营大户手中,各地因此而出现了少数借林改之机的暴发户。这几年,福建省的山区县(市)林业企业之所以发展很快,其深层原因也是政府的减税让利政策使得发展林业企业更为有利可图。换言之,截至目前,包括福建省、江西省在内的新集体林改政策所导致的产出增加大部分是利益再分配结果,而不是真正严格意义上的产出增加。

除此之外,试点省份林业经济绩效提升与国家政策导向、林产品市场的复苏和山区交通网络的增加也有很大的关系。在林改之前,林木市场发育不充分,林木市场流转成本居高不下,再加上与林木有关的上游林产业(如家庭装饰业)也相对不如现在这般发达,导致市场对林木原材料的需求较少,林业市场普遍比较低迷。而林改之后,林产品市场发展势头迅猛,自然带动了与此有关的下游林木生产的发展,进而直接引发林木及山林的快速升值。[28][28] 再加上近几年国家加大力度建设“村村通"工程,山区的交通有了很大的改善,山木运输难的状况有了很大的改观。

我们注意到,包括政府官员在内的不少人都极力主张,如果让农民家庭来小规模地经营林地,将无法增加对林地的资金和技术投入,也无法防范因此而带来的经营风险,最终也就无法提高林地的经营绩效。这种论点尤其在林业主管部门内部和林业企业管理者中大有市场,因为包括政府林业部门在内的林地经营大户已经大规模购入林地。在这种情况下,主张林地集中可以提高林地经营绩效,隐含着维护自己的团体或者部门利益的可能性。

在田野调查中我们发现,即使是那些已经租赁给林业企业经营的集体林地,其所带来的规模效应也不明显。因为在目前的经营体制下,林地的规模经营并不可能采用更多的新技术,至多是种植新树种而已。林地的经营依然是要靠简单的人力来完成,不可能采用大规模的机械化操作提升林地经营管理的效率。即使是种植速生丰产林之类的新树种,也与分散经营并不矛盾,因为可以通过“公司+农户”等组织形式达成规模经营的目标,在很多场合,林地的规模经营会导致资本投入增加的命题并不成立。

新浪2016-6-2

 

 

封加平在黑龙江省林业产业发展合作大会上的致辞 文章下载

封加平在黑龙江省林业产业发展合作大会上的致辞

为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五大发展”新理念,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成立了林业产业发展领导小组,陆昊省长亲自担任领导小组组长,今天又召开全省林业产业发展合作大会,启动100亿元林业产业发展基金,省内外500家企业参加投资洽谈,陆昊省长亲自出席并将作重要讲话,这在在黑龙江省林业产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为全国绿色发展发挥了示范带头作用。 我代表国家林业局向大会表示热烈祝贺!向黑龙江省广大林业职工对我国林业发展做出的特殊贡献表示崇高的敬意!向黑龙江省委、省政府和金融家、企业家以及一切关心、支持林业产业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林业产业是生态产业。受到了国际社会的特别关注,联合国认为,森林可持续经营对推动变革性改变和消除贫困、经济增长、可持续生计、人类健康以及粮食安全、淡水安全、能源安全、气候安全、物种安全、国土安全、生存安全等主要挑战发挥着关键作用。

林业产业是民生产业。2015年5月联合国森林论坛指出,全球有超过16亿人的生存、生计、工作和增收都依赖于森林,森林为地球上的生命和人类福祉提供了多重效益。

林业产业是碳汇产业。发展林业产业比发展低碳产业更具有特殊意义。国际社会不仅将森林碳汇列为应对气候变化的战略途径,而且已将林产品碳汇、湿地碳汇列为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举措。

林业产业是循环产业。只要实行可持续经营,就可以实现永续发展。大家都很羡慕德国的汽车工业,更值得羡慕的是德国的林业产业。经过200多年的可持续经营,德国的林业产业已经完全实现了永续发展。德国的1.65亿亩森林,不仅为德国提供了优美的景观和生态安全保障,为德国减排提供了战略支撑,而且德国的林业产值与汽车工业产值相当,林业就业人数为汽车工业的近2倍。德国的林业产业之所以高效,原因在于培育大径级材、现代化的林业机械、发达的路网和先进的理念。

林业产业是美丽产业。我国花卉及其他观赏植物种植年产值已达2106亿元,已建立各类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沙漠公园近7000处。“十二五”期间,林业年均旅游与休闲人数达到16亿人次,实现旅游收入6500亿元。

林业产业是生物产业。河北省平泉县用700元一吨的山杏果壳,生产出了700元的生物质电能、1000元的活性炭、600元的热水和300元的木醋液,还可以生产富含20多种元素的碳基肥,对彻底解决土壤贫瘠、土地污染、土地退化、肥料减量等问题提供了可能。特别是竹缠绕符合材料的发明,已成为一种中国创造的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可以替代钢材、水泥的新材料,许多森林植物的提取远远超过的黄金的价值,对于生物制药、生物质材料的发展具有战略意义。

林业产业是基础产业,是利用太阳能和地力创造绿色财富、成本最低、产出最高的产业之一。虽然生产周期长,但综合效益巨大。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中央财政向林业大约投入了1万亿元,已经获得了67万亿元的巨额回报。第一、现有森林每年产生的生态价值12.68万亿元。第二、全国现有活立木蓄积量164亿立方米,木材价值超过10万亿元。第三、林区为全社会木材消费提供了140亿立方米的森林资源,价值约10万亿元。第四、全国林业产值累计达到35.16万亿元,其中2015年达到5.81万亿元。按照全国林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到2020年我国林业产业产值将达到9万亿元。

林业产业还是具有巨大国内国际市场的优势产业。市场是经济增长的不竭动力。经济越发达,人们对林产品的需求量就越大;生活水平越高,人们对生态产品的期望值就越高;生态需求越大,木材就越紧俏。目前,全球已有90个国家禁止或限制原木出口,随着森林生物质能源、生物质材料和生物制药的发展,随着森林旅游和森林康养产业的发展,随着森林碳汇市场的发展,林业产业的前景将越来越宽广,市场空间越来越大。

特别令人振奋的是,党中央、国务院把保护森林和生态作为建设生态文明的根基,把健全森林和生态保护制度作为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首要任务。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生态文明建设和林业改革发展作出了120多次批示、指示、讲话,他深刻指出,“林业建设是事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性问题”“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森林是水库、钱库、粮库”。他特别强调,“森林关系国家生态安全,要着力推进国土绿化,着力提高森林质量,着力开展森林城市建设,着力建设国家公园”。

黑龙江是林业大省。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累计生产木材近11亿立方米,为国家的原始积累、经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做       出了历史性贡献。2015年,全省林业总产值达到1600亿元,比2010年翻了一番多。现在,黑龙江省又把发展林业产业作为转换  发展动能、培育新的经济增长领域的战略举措来抓,充分体现了省委、省政府的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支持黑龙江省林业产业的发展,国家林业局责无旁贷。我们将带着责任、带着感情,全力支持黑龙江省林业产业的发展。第一,在战略全局上给予支持。继续支持落实《大小兴安岭林区生态保护与经济转型规划》、《长白山林区生态保护与经济转型规划》和《黑龙江省林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第二,在资金上给予支持。自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以来,中央对黑龙江省林业已累计投入1320亿元。国家林业局还将对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提高天然林保护补助标准、加强森林抚育、加强林区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分类化解金融机构债务、完善金融扶持政策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第三,在林业科技上给予支持。支持办好东北林业大学,继续建设好中国林科院哈尔滨林机所和中国林科院黑龙江省分院,支持黑龙江建设生态定位站等一批科技项目。第四,在市场平台建设上给予支持。继续支持办好东北亚森林博览会、中国•牡丹江—俄罗斯(远东)国际木业博览会。第五,在林业走出去上给予支持。协调有关部门对黑龙江到国外购买林地、开发森林给予支持。第六,在生态安全保障上给予支持。建设好国家林业局驻黑龙江省森林资源监督专员办、驻大兴安岭森林资源监督专员办、北方航空护林总站。支持武警森林部队建设和森林防火现代化建设。支持建设国家公园、森林公园、湿地公园、自然保护区,强化自然生态系统保护。我们相信,有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有省委、省政府的强力推动,有全体林业职工和金融家、企业家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黑龙江省林业产业一定会实现转型升级,一定能够为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做出更大的贡献。

国家林业局2016-6-12

 

 

国家林业局表态,未来要让这个产业迎来大发展! 文章下载

国家林业局表态,未来要让这个产业迎来大发展!

随着城市空气污染的日益严重,到茂密繁盛的森林中“洗肺”正在成为城市人消闲放松的新选择。国家林业局已将推进发展森林康养产业确定为今后的工作重点。

“为什么说随着农业现代化发展,农业多功能性正在逐渐显现出来?

过去农业就是第一产业,主要功能在于提供吃的东西。但其实农业还有非常丰富多样的功能,即“三产融合”。除了生产功能之外,还有休闲农业、体验农业和观光农业。

农业还有文化教育功能。“教育农园”在欧洲和美国已经非常普遍了,但是在中国还是新生事物。农业的生态功能在过去很多年是被大家忽视的。截止到去年,我国每年的化肥农药使用量已经高达全球使用总量的30%。

所以,现在国家提出要休耕轮作、要退耕还林还草。随着农业发展的现代化,农业本身多功能性一定会越来越多地体现出来,最终在市场上获得真金白银。

“什么是森林康养?

所谓森林康养,是以丰富多彩的森林景观、沁人心脾的森林空气环境,健康安全的森林食品、内涵浓郁的生态文化等为主要资源和依托,配备相应的养生休闲及医疗、康体服务设施,开展以修身养心、调试机能、延缓衰老为目的的森林游憩、度假、疗养、保健、康养等活动的统称。当前大都市雾霾污染严峻,不少城市人都有回归森林“洗肺”的需求。发展森林康养产业,不仅能带动从事林业的百姓实现致富,也能盘活国有林业资源,为森工企业转型提供新的选择。

“森林康养与观光农业的区别

森林康养在本质上属于休闲农业范畴,它和到景点游览观光的本质区别在于,景区游览一次即可,而森林氧吧是健康生活的一部分,可以变成一种生活的常态,重复消费的机会很大。对于城里人来说,周末、节假日、年假或者退休之后的空闲时间,都可以过去休闲康养,这就意味着能拉动农村休闲农业的潜力。

“哪些地区适宜发展森林康养产业?

访谈北京林业大学 亢新刚教授:森林康养,全社会都强调,进入老龄化,森林康养的前提:

首先要有一个好的森林资源,它有几个方面。像北京周边的地区,因为森林的功能是多样的,按照我们的专业术语,森林蓄积量,长大越多越大越好。

二是说北京市林子的主要功能有两个方面:一个是景观,第二个是水土保持和水源涵养。有适合于森林景观的多样性,或者人们愿意看到的一些景观,这样的森林资源就比较符合北京市发展方向。

再有就是水源涵养,是水土保持方面的,北京还有一些经济林主要是果树,适合城市周边的森林资源,经营比较合适。当然现在还有旅游,旅游和休憩可以放在一起,养老、保健、度假连接在一起的,对于城市周边森林开展的情况更有利。

发展森林康养产业有两个关键:

第一是规模,林区规模相对来说要比较大。

第二是景观,包括生态景观和人文景观。最终的目的是要开发成具有养生度假、养老保健功能的休闲农业模式。

和传统的乡村旅游不同,森林康养是一种全新的旅游业态,市场接受程度还相对较低,如果要想实现盈利的话,很重要的一点是要讲好故事,拿出在养生保健方面的独到之处做足宣传。比如,让那些有消费能力的城市白领充分意识到定期置身于森林当中,对于提高身体的各项免疫机能是一种非常有用的方法。西方把这种休闲体验形象地称为“森林浴”。

通过在森林里漫步和观景,即进行所谓的“森林浴”,可减轻压力,促进身心健康。研究表明,在森林中植物及树叶会释放一种植物杀菌素,名为芬多精。已有测试发现,芬多精可稳定自主神经活动,调节人体生理功能。森林浴也可降低前额叶脑活动,降低血压,产生放松的作用,有助于缓解失眠症状。

“如何去平衡林业资源丰富,却难以转化成金山银山的问题?

森林康养产业还刚刚起步,如果能够把森林康养基地拍摄成一部精美的科教宣传片加以包装,配合国外的权威研究成果,对于培养大家的健康养生习惯,建立消费者对于森林康养的认知就会显得非常有说服力。

但对于我国来说,由于前几年为了涵养保持水土、防风固沙,在西北地区种植了很多生态林,虽然大多具备较好的景观效果,且规模也比较大,但就是距离城市比较远。

这样的地区发展森林康养产业,可能会缺乏市场,这个问题怎么办?

亢新刚教授 说:“我国‘人多的地方林子比较少,林子多的地方人较少’。我国主要的两大林区,东北林区和西南林区,相对来说人都比较少,森林康养的效益,发挥起来成本就比较高,因为发挥这方面效益主要是靠人去消费,有不太有利的一方面。在很多地方,包括西南东北地区,林农利用森林开展一些其他的养殖业,或珍贵的药材或经济林产品的生产这样可能会相对比较好。离城市比较近的森林,开展这种比较集中的休闲度假保健这些事情更合适一点。”

“对于拥有林木资源的地区,发展经济的有效途径

那些真正的青山绿水,往往因为开发成本高、交通设施不便,少人问津;但是一些相对著名的景区,又面临着过度开发的情形。两者间取得平衡,恐怕还要一个很长的过程、循序渐进。

农业项目从开发到获得利润往往周期比较长,即便森林康养产业是一个代表未来发展方向的朝阳产业,也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

1、有条件的地区,要避免盲目上马和同质化竞争。

2、游人较少的林区,一开始上手操作,还应该以林下种养殖这类循环农业为主,以此来延伸产业链,森林康养在短时间内很难收获成效。

Tips

尽管森林康养产业是一片有待拓荒的新蓝海,但正是因为在国内还少有人探索成型,所以风险与机遇并存,大家在发展的过程中既要巧借外力,同时也要量力而行。

今日头条2016-6-20

 

 

常德市检察院林业检察工作纪实 文章下载

常德市检察院林业检察工作纪实

2013年湖南省林业检察机构统一纳入国家司法管理体系,林业检察工作由检察机关统一管理以来,服务生态文明建设也就成为了检察机关责无旁贷的政治责任和法律责任。近年来,湖南省林业检察部门坚持以办案为中心,综合运用林检批捕起诉、刑事诉讼监督、查办和预防涉林职务犯罪、综合治理等职能,对林检工作运行模式和基本经验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正是在这样的一种背景下,常德市检察院党组和检察长余湘文和站在生态安全、环境保护、民生保障的角度,切实加强林业检察工作,近三年来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尤其是2015年,该院林业检察部门在湖南省检察院林检处的综合考评中并列第一,其先进的工作理念以及检察干警的工作态度,值得推崇。

立足实际,开拓创新,林检工作每年都有新亮点

“近三年来,我们围绕林检办案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积极调研,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做到一年一个新机制,一年一个新举措,有效规范了司法行为,推动了林检工作的发展”,提到近几年的工作,常德市检察院林业检察科科长施立清的第一反应就是“创新”。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在各种类的刑事案件中,犯罪分子采用多种手段逃避惩罚,给检察机关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尤其是林检工作,不仅仅要面对证据不易收集、调查取证困难等外部因素,还要克服林检部门自身的机构设置不合理、人员配置稀少等问题。

记者了解到,出于常德自然资源和条件的考量,常德市检察院林业检察部门的人员配置相较于其他地州市有较大差距,目前全市仅三个县设立了林业检察科,专门从事该项工作的干警仅有十余人。在这样的一种困境下,创新工作机制成为不二选择。

早在2013年,湖南省检察院领导赴常德调研的一次座谈会上,该院林检科就在工作汇报中明确提出了在“提升办案质量和执法水平”上积极探索创新林检工作机制,同时在2014年的工作展望中提出“立足工作创新,赋予林业检察工作时代内涵”,具体包括积极推动林业行政执法网上动态监管平台建设;建立健全涉案赃物管理与处置机制;探索建立涉林企业服务联系点等内容。

那么,对于这些既定的目标,该院在2014年是否真正履行到位?又是否真正取得了成效呢?

记者随即翻看了《2014年度常德检察机关林业检察工作总结》,上面清晰记录着2013年12月-2014年11月常德市检察院林检部门办理案件的具体情况。经仔细比对,2014年执法水平和质量果然有了显著提升。除此之外,该年度市检察院林检科在规范涉林刑事案件技术鉴定;设立服务企业联系点,积极服务林区和林业企业发展以及在查办和预防职务犯罪和检察队伍建设方面均取得了长足进展。

这一年,创新点在服务。最直观的一个例子,该院下辖的桃源县检察院积极协调法院,在当年8月,以巡回审判方式在桃源县双溪口乡公开审理了孙某林等6人非法狩猎案,该案6人当庭认罪。这是该县办理的首例非法狩猎案,也是首例开展巡回审判的涉林刑事案件。通过巡回公开审理,群众自发参与听庭,提高了对非法狩猎这类破坏环境资源犯罪的了解,扩大惩治教育效果。

值得一提的是,2014年,该院在严惩了一批社会影响大、危害严重的破坏生态环境资源犯罪案件的犯罪分子的同时,审判监督实现了“零”的突破。林检科一位干警介绍说,“去年,我们支持澧县检察院抗诉的鲁某开滥伐林木案由市中级人民法院发回澧县人民法院重审改判,我们出席二审上诉案件开庭审理的龙建军滥伐林木案等3件上诉案件均维持了原判”。

当年,常德市检察院在省院林检处的年终考评中,取得了全省第二名的成绩,1件案件被评为湖南省十大优秀案件,1篇文稿被评为全省优秀文稿,1名干警被评为优岗。

有了几年的工作积累,常德市检察院2015的林检工作再上“新高”似乎已经是板上钉钉。2015年,常德市林业检察部门在市检察院党组和省院林检处的指导下,紧紧围绕全市检察长会议提出的“常规工作争先创优、创新工作成为亮点”的要求,提出了“办案不放松、创新不懈怠、争优不动摇”的工作思路,立足职能、找准定位,结合省院林检处的工作要点和全市林检工作实际,林检工作取得突破性成果。

今年6月1日,湖南省检察机关林业检察工作推进会在常德召开,湖南省检察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朱国祥,林业检察处处长陈秋华等对常德市检察院林业检察工作给予高度肯定。去年,常德市林业检察工作取得“满堂红”,在该省检察院五大项七小项年终考评中,除“职务犯罪类”未有入选内容外,其它六项均有案件或文稿入选,其中4件案件评为优秀案件,2篇文稿评为优秀文稿,1篇总结评为优秀科处长总结,综合考评并列全省第一。

6月1日, 湖南省检察机关林业检察工作推进会现场图

突出重点,补足短板,林检工作每年都有新突破

检察机关行使公诉职能,不仅仅起到了惩罚犯罪,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的作用,同时也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环境。在这其中,企业联系点就成为了检察机关与企业沟通的一座桥梁。就林业检察工作而言,三年来,常德市检察院在“涉林联系点”工作中实现了从探索、设立到深入推进的重大突破。

2014年,常德市检察院和市林业局联合下发《关于设立服务林区和林业企业联系点的通知》,将常德市3家涉林企业定为服务联系点,制定了每季度为设点林区和企业上门提供一次法律咨询等五条具体措施,通过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积极开展犯罪预防、配合公安机关突出打击危害企业发展的刑事犯罪等方式,为林区和林业企业健康发展提供支持。2015年,该院在桃源、鼎城新设3个涉林企业联系点,进一步加强了检察机关服务涉林企业的能力。不仅如此,该项工作还得到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支持,该院党组书记、检察长余湘文多次组织召开联系企业负责人座谈会,听取企业责任人的意见和建议。同时,带头走访涉林企业,实地查看企业生产经营情况。

如果说常德市检察院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建立企业服务联系点的做法与大多数人并无直接关联,无法让人无法一目了然,那么接下来要提到的“林业刑事鉴定”则直观了很多。

林检部门作为一个小部门,可利用的司法资源极其有限,其中一个重要体现就是刑事鉴定工作层面。相信很多人都清楚,一份鉴定材料是法院判定一起案件的重要依据,一旦鉴定意见出错,影响的不仅仅是一个鉴定机构或者某个人,而是整个司法的公信和权威。

为了弥补这块短板,常德市检察院针对当前涉林刑事鉴定中存在的鉴定范围不明确、鉴定人员管理和鉴定程序不规范等问题,与法院、公安、司法及林业主管部门沟通协调,起草了《关于全市涉林刑事案件司法鉴定意见》,最终确定由常德市林科所成立司法鉴定中心负责全市涉林刑事案件鉴定。2013年10月,经湖南省司法厅授牌,常德市惠林司法鉴定所成立,鉴定范围为林业司法鉴定、野生动物鉴定、野生植物鉴定。该机构的成立,进一步规范了涉林刑事案件的鉴定工作,有力地保障了当地的生态安全。

示范引领,真抓实干,真正将林检工作成绩具体到“办案”

林检科取得的成绩离不开领导对林检工作的高度重视,如果仅仅依靠科室几个人的力量显然是不够的。为了激发干警的办案积极性,发挥市院示范引领作用,去年初,常德市检察院分管领导陈辉提出:市院要带头办案,要办难案,办有影响的案件。林检科负责人介绍,2015年,陈辉亲自办理了常德市首起单位犯罪的涉林刑事案件——桃源县新华旅游开发公司盗伐林木案,给常德林检部门起了一个好的带头作用。

除此之外,林检科几位主要负责人同样冲锋在第一线,科长亲自办理了常德市首起涉林刑事抗诉案件——鲁某开滥伐林木抗诉案;副科长及科员办理了宋某阳非法占用农用地案。与此同时,林检科还带头查办了澧县林业局、国土局及相关人员滥用职权的问题,通过检察建议的方式,对调查反映的问题认真进行了督促整改,得到了社会的好评。

一石激起千层浪。在常德市检察院的带动与推动下,石门、桃源、鼎城三个区县的林业检察部门负责人带头亲自办案,人均办理案件占本区县涉林案件的70%以上,案件质量和办案效果相较以往有了显著提升。

“工作成绩的好坏归根究底还是要看办案,这是我们进行一切工作的最终落脚点,光说空话、喊口号肯定不行。检察工作不仅仅要让我们自己感觉有成绩,同时也要让外面的人尤其是老百姓看得到、摸得着。”余湘文这样告诉记者。

检察工作每年创新,为服务生态建设的能力不断加强,最集中的表现就是近几年来该院林检科在“办案”取得的实实在在的成绩。记者翻看大量关于优秀案件的材料,每一起案件虽然只有寥寥数页,但是能够感觉到林检工作人员所付出的巨大劳动与艰辛。

比如,上文中提到的鲁某开滥伐林木案。从一审法院判罚量刑畸轻到检察院抗诉,最后常德中院裁定发回重审,并由澧县法院最终改判:从单处罚金人民币3000元到判处有期徒刑两年缓刑两年,并处罚金人民币3000元。据了解,该案在省评的优秀案例中获得第一名。

针对该案,林检科干警从专业角度介绍了办案的整个过程以及公诉人员面临的各种难题。首先面对被告人所谓“滥伐数量并没有66.59立方米那么多”的辩解,检察人员因公安局现场勘验、鉴定时被告人并未在场,辩解存在合理性,经综合考量后将案件退回补充侦查。经一系列的调查取证,最终夯实了关于砍伐数量为66.59立方米的证据体系。

“本以为案件可以正常判决,但法院在判决中以‘鲁某开在法庭上自愿认罪,有悔罪表现’ 为由仅判处罚金3000元,这是不能接受的。一方面,违反了罪刑相适应的原则;另一方面,一旦以此为标准,成为其他相似案件参考的依据,那么滥伐林木的人将会更加有恃无恐。在国内上下都在提倡保护生态环境的今天,这种情况是万万不能发生的。于是我们提出抗诉,确保法律的正确实施”。

记者还了解到,本案所砍伐的林木系血防工程林。澧县作为血吸虫重灾区,血防工程林在治病治穷和生态改良上起到重要作用。在这样的背景下,鲁某开的犯罪行为得到更重的处罚也就不足为奇了。此案的成功改判,体现了刑法的严肃性,对其他危害生态环境的行为起到震慑作用,对保护生态环境、化解社会矛盾具有积极作用。

“再接再厉,2016续写常德检察工作新篇章”

三年来,常德市检察院林业检察工作取得了辉煌的成绩。2016年,常德林业检察工作将继续扬帆起航。新的一年,林检科将围绕湖南省检察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朱国祥在湖南检察机关林业检察工作推进会中提出的“林检工作是检察工作必须补齐的短板,只能加强不能削弱”以及常德市检察院余湘文检察长提出的“常规工作争先创优、创新工作成为亮点”的工作要求,秉持“小科室不可小看、小科室可以有大作为、小科室可以成为强科室”的工作理念,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努力把林检部门打造成检察机关服务生态文明建设的“窗口”、服务企业发展的“窗口”、服务民生的“窗口”。

“小部门”也有“大心脏”。其实,常德市检察院林业检察科仅仅是该院近年来工作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尤其是2015年以来,该院在党组书记、检察长余湘文等院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全院干警思想统一、立足本职、开拓创新、不断进取,在检察工作的多个领域均取得了显著成绩。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常德的检察工作,将为常德乃至于整个湖南贡献出新的更大的力量。我们共同期待!

法治常德2016-6-17

 

 

黑龙江:以科技支撑林业产业快发展 文章下载

黑龙江:以科技支撑林业产业快发展

作为全省农业科技龙头单位,省农科院紧密围绕林业产业发展中的重大技术关键,结合自身优势,强化源头创新,力促林业相关产业的技术升级和结构优化;建立新型产学研机制积极推进科技成果转化;通过选育一批优质果树品种、资源,实施一批产业化示范项目,着力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和产品附加值,以科技带动林业产业大发展快发展。

寒地特色果树是我省重要的林区经济作物。由于昼夜温差较大的气候特点和独特的土壤类型,我省出产的野生小浆果和地产果品不但品质极佳,而且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起,在我省科技政策的重点扶持下,省农科院园艺分院、浆果研究所、牡丹江分院等专业性研究机构便开展了小浆果栽培研究工作,为全面提升高寒地区地产果品的综合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奠定了基础。据统计,目前省农科院已选育出小浆果系列品种10余个,并在小浆果提纯、抚育及生物防治等方面拥有了丰富的技术手段。省农科院园艺分院、牡丹江分院还在特色优势果树的资源收集、评价与创新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工作,培育了适应我省寒冷气候条件生长的果树品种;探索出了果草间作高效栽培模式;选育的“龙园”系列梨、李子、杏和苹果以及“绥李三号”等地产水果生产体系在我省已初具规模。

与此同时,省农科院近年来在食用菌、蚕蜂产业及林下养殖方面也积累了一系列科技创新成果。如省农科院承担了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牡丹江综合试验站的建设任务,通过食用菌精准化栽培、替代料栽培、菌渣二次出菇、产品保鲜精深加工等技术的研发和集成,为我省食用菌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并相继选育出“牡耳1号”“牡滑1号”“牡育猴头1号”“黑农球盖菇一号”等6个优异食用菌品种;荣获省农业科技进步一等奖的“水稻育秧大棚二次利用—食用菌高效栽培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更是将林业与农业发展有机结合的成功范例。由于在棚室中采取悬挂摆放的方式,在相同面积下,其摆放数量是传统地栽木耳的数倍。同时,通过采用玉米芯、豆秸等农作物秸秆部分替代阔叶木屑栽培平菇、黑木耳等食用菌,有效减少了木材砍伐,保护了森林和环境。省农科院牡丹江分院与黑龙江省野生动物研究所合作研发的“东北黑蜂优良品系选育及强群养殖技术研究”项目已为我省林业经济创造了上千万的社会效益,解决了森工系统近千名职工转产再就业。省农科院畜牧所地方猪资源研究与利用团队通过近十年的系统研究,研发了以民猪为主体的森林猪养殖模式和配套技术,使森林猪不仅有抗寒、抗病、耐粗饲的特点,而且肉质好,营养性强,口感鲜香,为利用丰富的林下资源进行生猪养殖开辟了新途径。

记者从省农科院获悉,为推动全省林业产业大发展快发展,让“绿水青山”尽快变成“金山银山”,该院正积极与各地林区开展科技合作,大胆创新科技服务形式,建立合作、开放、共享的科技服务机制,促进更多的科研成果走出院墙走进林海。现已完成“黑龙江省农业科技服务云平台”建设,利用实施“三区人才”项目契机,科学制定方案,利用好有限项目资金,为合作社、企业、种养大户提供优质服务。围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通过建设科技示范园区引领、发展致富项目带动、建立新型经营主体联盟促进、发挥专家大院咨询、培训功能指导等多种形式,延伸科技服务领域,提高科技服务质量,大力提升科技创新对林业产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

黑龙江日报2016-6-21

 

 

北票市林业局从党建入手促发展增活力 文章下载

北票市林业局从党建入手促发展增活力

北票市林业局牢牢把握从严治党这条主线,严格落实党建工作各项要求,结合“创先争优”“双学双提”和“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提升机关整体效能,健全和完善党建工作各项制度和机制,多次被评为朝阳市及北票市先进党委、红旗单位等荣誉称号。

认真开展“回头看”,确保整改落实工作到位。该局将整改落实工作作为首要任务,把完善制度、建立长效机制作为整改工作的出发点,建立整改组织架构,制定实施方案,由主要领导亲自抓,带头整改,使机关的工作作风、服务意识和发展意识有了很大改观。

开展“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机关建设。他们精心组织、制定活动方案,明确创建内容和标准,形成了全局干部职工自觉学习、自我提高的浓厚氛围,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能力大幅提升,创新意识进一步增强,党组织活动和党员干部的工作创造力得到充分发挥。

加强服务体系和示范基地建设。深化林权制度改革,完成省厅下达该市林改发证任务的97%。建立各项林业精品示范工程基地23处,建立服务大厅1个,开放窗口,服务林农。结合今年林果业发展,该局科技工作者深入乡林、林农家中举办大枣、经济林业、欧投项目等造林现场技术培训班10余次,培训林农近5000人。同时,卓有成效地开展“驻村工作队”帮扶工作。

创新活动载体,增强党建工作活力。积极开展窗口服务行业“三亮三比三评”活动,完善林业服务大厅建设。开展“在职党员进社区爱心家园”义务服务活动,走访慰问困难家庭28户,为困难户送去米面56袋、油20桶、现金6000元,党员干部义务捐献家电、服装等448件,实现了“在职党员受教育、居民群众得实惠、社区工作上水平”的目标。

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按照中央和省、市要求,该局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学习上来。坚持领导带头,发挥表率作用,以“四讲四有”标准衡量检视自己。坚持“两不误”,坚持常学常新,完善长效机制,围绕林业工作,紧扣中心任务,开展学习教育。通过学习教育,全局干部职工的工作状态、业务能力、精神面貌有了实实在在的提升。

辽宁日报2016-6-24

 

 

通知

信息已完善成功
确认

在线咨询: 010-51651161

客服电话: 010-51651162

地址: 北京市东城区沙子口路76号富莱茵花园18号楼

返回顶部
用户注册

个人注册

单位注册

联盟单位注册

{{ registerData.isHasName ? '用户名可以使用' : '用户名已被占用'}}

*请输入长度(6-20)位数的数字或字母

{{count}}s后再次获取
获取验证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 《用户协议》

注册
注册中...
{{ registerUnityForm.isHasName ? '用户名可以使用' : '用户名已被占用'}}

*请输入长度不小于6位数的数字或字母

{{count}}s后再次获取
获取验证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协议》

注册
注册中...
{{ registerWorkUnityForm.isHasName ? '用户名可以使用' : '用户名已被占用'}}

*请输入长度不小于6位数的数字或字母

{{count}}s后再次获取
获取验证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协议》

注册
注册中...
已有账号,
用户登录

个人登录

单位登录

联盟单位登录

新用户注册
找回密码

您已经成功设置密码,请使用新密码登录
权限不足

您未开通此功能,是否去开通?
确认
取消
权限不足

您未开通此功能,是否去开通?
确认
取消
提示

请购买本平台相关服务后使用该功能。
去购买
再想想
请注册/登录后完成购买。

1.本学习平台资料查看针对会员开放;
2.购买相关服务请先注册/登录后完成购买;
用户协议

 

“帮我搜”网络平台站用户注册协议书

 

一、总则

此份协议是注册用户接受“帮我搜”网络平台(以下简称本平站)产品和服务时适用的通用条款。因此,请您在注册成为本站用户前或接受本站的产品和服务之前,请您详细地阅读本注册用户协议的所有内容。

1 注册用户了解并同意:

①只要注册用户点击同意按钮并完成注册,注册用户就已接受了本注册用户协议及本站公布的各项服务规则包括填写实名的联系方式等等) ,并愿意受其约束。如果发生纠纷,注册用户不得以未仔细阅读为由进行抗辩。

②随着市场经营情况的变化,本站有权随时更改本注册用户协议及相关服务规则。修改本注册用户协议时,本站将于相关页面公告修改的事实,有权不对注册用户进行个别通知。注册用户应该在每次登录前查询网站的相关公告,以了解注册用户协议及其他服务规则的变化。

2、若注册用户不同意本注册用户协议或相关服务规则,或者不同意本站作出的修改,注册用户可以主动停止使用本站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如果在本站修改协议或服务规则后,注册用户仍继续使用本站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即表示注册用户同意本站对本注册用户协议及相关服务规则所做的所有修改。由于注册用户在注册用户协议变更后因未熟悉公告规定而引起的损失,本站将不会承担任何责任。

3、本站的各项电子服务的所有权和运作权归本站。本站提供的服务将完全按照其发布的服务条款和操作规则严格执行。注册用户必须完全同意所有服务条款并完成注册程序,才能成为本站的注册用户。注册用户确认:本协议条款是处理双方权利义务的当然约定依据,除非违反国家强制性法律,否则始终有效。

二、服务简介

1、本站运用自己的操作系统通过国际互联网络为注册用户提供网络服务。同时,注册用户必须:自行配备上网的所需设备,包括个人电脑、调制解调器或其他必备上网装置。自行负担个人上网所支付的与此服务有关的电话费用、网络费用。

2 基于本站所提供的网络服务的重要性,注册用户应同意:提供详尽、准确的个人资料。不断更新注册资料,符合及时、详尽、准确的要求。

3、本站对注册用户的电子邮件、手机号等隐私资料进行保护,承诺不会在未获得注册用户许可的情况下擅自将注册用户的个人资料信息出租或出售给任何第三方,但以下情况除外:注册用户同意让第三方共享资料;注册用户同意公开其个人资料,享受为其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本站需要听从法庭传票、法律命令或遵循法律程序;本站发现注册用户违反了本站服务条款或本站其它使用规定。

4、关于注册用户隐私的具体协议以本站的隐私声明为准。如果注册用户提供的资料包含有不正确的信息,本站保留结束注册用户使用网络服务资格的权利。

三、帐户密码和安全性

注册用户一旦注册成功 ,成为本站的合法的注册用户。您可随时根据需要改变您的密码。注册用户将对注册用户名和密码安全负全部责任。另外,每个注册用户都要对以其注册用户名进行的所有活动和事件负全责。注册用户若发现任何非法使用注册用户帐户或存在安全漏洞的情况,请立即通告本站。

四、拒绝提供担保注册用户个人对网络服务的使用承担风险

本站对此不作任何类型的担保,不论是明确的或隐含的,但是不对商业性的隐含担保、特定目的和不违反规定的适当担保作限制。本站不担保服务-定能满足注册用户的要求 ,也不担保服务不会受中断,对服务的及时性,安全性,出错发生都不作担保。

五、有限责任

本站对任何直接、间接、偶然、特殊及继起的损害不负责任,这些损害可能来自:不正当使用网络服务,在网上购买商品或进行同类型服务,在网上进行交易,非法使用网络服务或注册用户传送的信息有所变动。这些行为都有可能会导致本站的形象受损,所以本站事先提出这种损害的可能性。

六、通告

所有发给注册用户的通告都可通过重要页面的公告或电子邮件或常规的信件传送。本站的活动信息也将定期通过页面公告及电子邮件方式向注册用户发送。注册用户协议条款的修改、服务变更、或其它重要事件的通告会以电子邮箱或者短信进行通知。

七、注册用户的建议

奖励注册用户在他们发表的一些良好建议以及一一些比较有 价值的策划方案时,本站愿意展示用户的构想落于实现。

八、责任限制

1、如因不可抗力或其他本站无法控制的原因使本站销售系统崩溃或无法正常使用导致网上交易无法完成或丢失有关的信息记录等,本站不承担责任。但是本站会尽可能合理地协助处理善后事宜,并努力使客户免受经济损失。

2、除了本站的使用条件中规定的其它限制和除外情况之外,在中国法律法规所允许的限度内,对于因交易而引起的或与之有关的任何直接的、间接的、特殊的、附带的、后果性的或惩罚性的损害,或任何其它性质的损害, 本站、本站的董事、管理人员、 雇员、代理或其它代表在任何情况下都不承担责任。

九、法律管辖和适用

1、本协议的订立、执行和解释及争议的解决均应适用中国法律。

2、如发生本站服务条款与中国法律相抵触时,则这些条款将完全按法律规定重新解释,而其它台法条款则依1旧保持对注册用户产生法律效力和影响。

3 本协议的规定是可分割的,如本协议任何规定被裁定为无效或不可执行,该规定可被删除而其余条款应予以执行。

4、如双方就本协议内容或其执行发生任何争议,双方应尽力友好协商解决;协商不成时,任何一方均可向本站所在地的法院提起诉讼。

十、其他规定

1、如本用户协议中的任何内容无论因何种原因完全或部分无效或不具有执行力,本用户协议的其余内容仍应有效并且对协议各方有约束力。

2、本用户协议中的标题仅为方便而设,不具法律或契约效果。

 

同意
取消
状态变更提示
状态变更提示:您的账户在另一设备上进行登录,提示后 2S 后 自动跳转到登录页面
同意
取消
提示

本平台会尽快针对您提出的主题搜集相关借鉴资料, 搜集结果会在3个工作日内发送到您的会员中心, 请注意查看,未及时收到信息可随时联系客服。
提交成功
提示

您已提出了一条帮我搜未完成,请您耐心等待或联系客服。
如何联系客服
上传凭证

只支持jpg、jpeg、png格式

上传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