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创绿美广东梅州样板的示范!蕉岭县依托林长制高质量建设绿美环境扩展绿美空间做强绿美经济
“这是细柄蕈树,树龄已达240年。你扫一下树上挂着的保护牌二维码,就能全面了解它的‘身份信息’。”颜丽君介绍说,古树被誉为“绿色的活文物”。近年来,蕉岭县依托林长制,多措并举加强对古树名木的保护管理,有序开展古树名木普查建档和复壮修复工作,并按照“一树一策”全面落实保护责任,实施动态管理,为古树名木撑起“保护伞”。目前,全县411株古树名木已全部建档立卡,实现“一树一档”。
“我县已发现的较大规模的古树群主要集中在蓝坊镇青檀古树园和广福镇乐干村古树公园等地,经过加强管理维护后,现在处处散发新的生态气息,生态群落日益丰富。夏日炎炎时,也成为不少游客避暑纳凉的热门‘打卡点’,也是我县‘林长制’转向‘林长治’的一个生动注脚。”颜丽君说。
林长制主题宣传标语在蕉岭随处可见。
高质量完成“规定动作”,高标准做好“自选动作”。目前,蕉岭县已建立起区域与自然生态系统相结合的县、镇、村三级林长体系,实行县委主要负责同志兼任第一总林长、县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兼任总林长、县委县政府相关负责领导分片负责的工作模式,并明确县、镇、村三级林长职责。各级林长切实发挥带头作用,推动林长制各项工作有力有序开展,真正实现“山有人管、树有人护、责有人担”。
“此外,依托智慧林长信息管理平台,我们全面落实护林网格化,实现对护林员巡护工作实时监控,确保基层护林员队伍管理工作落实到位。”颜丽君表示,接下来,将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林长制为抓手,在增绿、护绿、管绿、用绿、活绿上下功夫,并广泛开展林长制主题宣传活动,向群众积极普及林长制工作机制、森林资源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相关知识,推动林长制宣传进镇、村(社区),进一步夯实推深做实林长制的基础,切实护牢绿水青山。
林下增量做强绿美经济
走进蕉岭竹海公园,省级毛竹产业发展基地项目建设如火如荼,蜿蜒的栈道延伸至竹林深处,而连片的南药和食用菌已在毛竹林实现规模化栽培。这是蕉岭县发展林下产业、做强绿美经济的生动实践。
“我县林地资源丰富,为林下经济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蕉岭县林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在过去,竹林土地并不能充分发挥效益,如今它们却成了“聚宝盆”,一根根竹子采伐后,运往广东健态实业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经过机器锯断、剖片、高温碳化、烘干等,制成了长短统一的竹板。竹屑及边角料则在大型竹炭生产机器“健态一号”的滚滚热浪中,制成了竹炭成品。林下则进一步延伸拓展,发展经济作物种植,实现农林资源优势互补,并辐射带动周边群众就近务工。
“每个月有公司发的固定工资,实现家门口就业。此外家里种了20多亩竹子,林下种起了灵芝,销路不用愁,公司会收购。”36岁的朱增寿去年被广东健态实业有限公司聘为竹海公园管理员。他说,出租竹山给公司的村民有稳定的租金收入,而公司保价回收竹下经济作物又让村民更有信心发展林下产业,现在越来越多村民吃起了“生态饭”。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以“绿”生金,绿美民富这样的故事在蕉岭不胜枚举。在蓝坊镇程官村官丰农业专业合作社林下灵芝种植基地,村民们各司其职运送菌棒、剖坑埋种的繁忙景象映入记者眼帘。“目前,村里集约了300多亩土地种植林下仿野生灵芝,第一批长势正好,采摘期大概在6月份。”程官村党总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黄坤说。
“今年计划集约5000亩以上山林,并在林下种植灵芝、食用菌、南药等,切实盘活林地资源,并不断延伸拓展产业链条,开发系列产品,促进产业振兴、农业提效、农民增收,让乡村振兴更有活力。”蓝坊镇相关负责人介绍说,为做强林业经济全产业链,让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当地正深入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积极挖掘生态资源发展潜力,通过“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模式,大力发展林下种植,让山林真正变成“绿色银行”,带动农民实现“林下增收”,变绿水青山为人民群众幸福靠山。
“接下来,我县将积极引育林业龙头企业,扎实推进毛竹、蜜蜂产业基地和中药材深加工基地建设,推动食用菌、蜜蜂、竹木、南药、木蜡等特色产业种养和精深加工,大力发展森林康养产业,促进林业经济‘接二连三’。同时,不断探索林业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和林业碳汇机制,努力推动林业资源资产转化成更大的经济效益价值。”蕉岭县林业局相关负责人说。
梅州日报2023-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