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城如何推进林长制?千名“森林管家”呵护“绿富美”
通城县拥有林地面积105.23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53.67%。近年来,该县积极探索“两山”转化路径,切实扛牢林长责任,守好绿水青山,森林质量大幅提升,生态功能持续改善,生态承载力不断提高,绿色安全屏障更加牢固,群众绿色生态福祉获得感更加充实。形成了油茶、林下经济、楠竹、森林康养等四大特色生态产业,成为乡村振兴和强县富民的新引擎。
种好一棵树
初秋,通城县钟家岭桂花小游园里,一朵朵金灿灿的桂花簇拥在绿叶丛中,香气随风飘散。“好香啊!”过往的行人被阵阵桂香吸引而来,纷纷驻足来个深呼吸。
近年来,通城县着力推进“中国桂花城”建设,将桂花作为绿化主栽树种,结合村庄绿化、校园绿化和义务植树活动,共栽植桂花4136株,折合面积170.6亩。
为贯彻《咸宁市古桂保护条例》,该县投入8.9万元对8棵古桂进行体检复壮,落实专人保护,建立了古桂资源数字化档案。
走进通城县锡山森林公园,林木苍翠,丹桂飘香,景色宜人,前来休闲散步的市民络绎不绝。
因地处城区,环境优美,石门开、木鱼湖、银山禅寺等旅游景点众多,一直以来,锡山都是爬山、避暑、游玩的热门“打卡地”。
“我每天早上都会到这里来跑步,感觉这里空气很好,绿化也非常好,而且视野效果非常棒。”市民邱爽说。
以前的锡山城市公园,道路两旁空无一物,如今可以看到,路旁种植了桂花、柿树等花果树种,还铺上了草皮。
“近几年,锡山森林公园绿色景观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不仅优化了公园的生态环境,更使得人民群众幸福感满满。”锡山森林公园工作人员说。
为加快推进国土绿化试点示范项目建设,该县以国有林场为重点,加快建设黄龙林场、岳姑林场、锡山森林公园森林质量精准提升示范区,为国有林场森林可持续经营试点提供示范。
该县按照林长示范林建设要求,布局16处林长示范林建设基地,面积8803亩,占总规模的29%,明确县、乡、村三级林长督促实施。
国有黄龙林场位于通城县东南部、幕阜山腹地、湘鄂赣三省交界处,素有“一脚踏三省”美誉。
该林场群落结构简单,下木层和地被物层较少,因冰冻风雪等自然灾害严重,枯梢、病腐等生理衰老特征明显,林木生长衰竭。
2021年,通城县启动重点区域生态保护和修复项目,实施退化林修复。国有黄龙林场人工杉木退化林,通过抚育补植修复和择伐补植修复,补植枫香、马褂木等乡土树种大规格容器苗,成活率达到95%以上,苗木长势旺盛。
“我场2022年全力实施退化林修复3823.5亩,补植补造名贵树种近4万株。在森林防火方面加强了人员值守,新建防火通道14.3公里,增添了部分防火设备,全力保障森林资源生态安全。”通城国有黄龙林场场长刘汉才说。
通过实施重点区域生态保护和修复项目、国土绿化试点示范项目,通城县森林资源实现扩绿、提质、增效,已形成国土绿化与生态安全的强大支撑,绿色已成为通城高质量发展的厚重底色,生态已成为群众的绿色福祉,逐步走出一条“绿”“富”“美”之路。
护好一片林
“山腰的坡度是多少,是否允许采挖?隔离带宽度能否再拓展一点?”8月22日,通城县北港镇党委书记张志龙带领镇村干部爬上岭源村断峰山山顶,对森林防火隔离带建设项目进行实地勘察督导。
北港镇岭源村断峰山海拔585米,其中有5.5公里地段与湖南临湘山区紧密相连,一旦失火,火势极有可能蔓延至对方辖区,给附近山林和村民造成安全隐患。
“要是有个防火带就好了,再也不用担惊受怕了!” 岭源村村民胡五星说,断峰山隔壁就是湖南临湘的詹桥镇,山脚下就是村湾,每年天干物燥的时候,村民们就提心吊胆。
了解到这一情况,张志龙亲自组织工作专班,部署开展防火隔离带建设工作。由镇政府投入15万元专项资金,组织挖掘机和施工人员参与项目建设。
面对工期紧、坡度陡、温度高的现实困难,专班干部轮流驻守项目现场,协助施工人员开展项目施工,用脚步踩出了一条森林防火“安全带”。
森林防火是防灾减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稳定和人民安居乐业的重要保障。通城县切实提高思想认识,做好森林防火各项措施,尽最大努力防止火情、火灾发生。
“这无人机拍得可真清晰,有了它,我们就能及时发现火情!”近日,麦市镇森林防火专班成员罗刚熟练地操作无人机开展森林防火日常巡查。
该镇积极落实县委、县政府各项防火政策,采用“人防+技防”模式,实现“地巡+空巡”有效结合,协同作战,将森林火情遏制在火苗出现时。
常念“紧箍咒”,紧绷“防火弦”。通城县委、县政府始终把森林防火工作抓在手上,进入重点防火期以来,主持召开森林防火工作专题会议4次,县级林长开展防火巡林督导28人次。
县委组织部、县委纪委、县委督查室、县政府督查室牵头建立4个督查专班,在全县各乡镇、村不间断开展督查督办,压实各级各部门防火责任。
县公安局、县林业局持续开展打击野外非法用火违法犯罪专项行动,完成19套高等位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并投入使用,实现全县重点林区重要山体实时监控全覆盖。
同时,还组建了一支50人的应急扑火队伍,配置了森林消防车、皮卡车、无人机,为组织山火扑救提供了保障。在持续干旱的严峻形势下,确保全县未发生较大森林火灾。
目前,全县共设立县、乡、村三级林长996人,县直联系单位30家,聘请森林资源监督员11人、生态护林员1650人,做到“山有人管、林有人造、树有人护、责有人担”。
带富一方人
秋风送爽,茶果飘香,满山遍岭的油茶树在秋阳的拂煦中孕育着丰收的喜悦。
清晨,塘湖镇城墙山油茶基地上,早起的农人迎着朝阳除草清杂,做好油茶管护,为10月的采摘做好充足准备。
“上半年油茶抚育,下半年观赏油茶花、采摘油茶果,每年都有游客来基地体验,还有学校师生来研学旅行呢。”城墙山油茶基地负责人刘志标说。
该基地有1.1万亩优质油茶,由于交通便利,周边旅游资源丰富,这里成为乡村游的景点之一,被评为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
湖北阁壁湖绿色产品公司在阁壁村建有1000多亩油茶基地,2021年下半年,公司以每年4万元的租金租赁该镇乡村振兴车间,投入80多万元购买烘干、冷藏、压榨等设备,把基地的茶籽榨成油,还收购周边村民的茶籽,2022年榨油110吨,每吨12万元。
“以前卖油茶籽,一年收入六七万元。如今自己办厂榨油,一年毛利一千多万元。”总经理金定武说,公司今年投入90万元引进了精炼生产线,年产能达到700吨。
近年来,通城加快推进油茶产业扩面提质增效行动,着力建设塘湖镇阁壁村、大坪乡花墩村等集中连片高效油茶示范区,完成油茶新造1.6万亩、低改2.3万亩,全县油茶林面积达到32.3万亩。
通过健全油茶产业联农带农机制,该县已有215家油茶经营主体带动2.3万户农户参与油茶产业发展。
与此同时,该县着力发展楠竹产业,成功引进中国劲酒集团投资建厂,开发隽州篁系列竹酒。实施竹林丰产培育,定向培育用材竹和笋用竹,在4个国有林场精准丰产改造竹林2000亩,发展笋用林500亩。
全县林下套种中药材1.3万亩,主要品种为黄精、重楼、白芨、白术、金刚藤和钩藤等“隽六味”道地药材。岳姑林场大力发展林下中药材种植,正在组织申报国家林下经济示范基地。
该县新增国家级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家、省级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家,分别达到2家、14家,增长数量和比例均为全市第一。
通城县林业局党组书记、局长胡斌表示:“县林业局将始终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聚焦绿色发展,加强森林资源保护,全力构建生态文明新格局。”
通城新闻2023-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