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全区“五大创新”模式夯实林(草)长制改革
万全区立足“首都两区”建设,紧抓被列为省级林长制改革示范点契机,不断拓展思路、创新举措,全区生态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全区有林地面积达104.4万亩,绿化率达60%,2021年12月成功创建省级森林城市。
一、创新“网格化”管理模式,压实工作责任
一是构建科学体系。坚持党政同责、分级负责,压实区、乡、村三级林(草)长工作职责,区委、区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担任区级总林(草)长,亲自谋划推动林(草)长制工作,38名区级林(草)长责任到村,构建起上下贯通、左右联动的工作格局。今年以来,区级林(草)长巡林达82人次。二是精准划分职责。结合全区森林草原资源保护建设规划,科学划定林(草)长责任区域,形成纵横交错的网格,做到区级林(草)长包片、乡级林(草)长包村、村级林(草)长包山头地块,无死角覆盖全区各乡村。三是全面落实巡察。设置了56个防火检查站,严防火源进山,防火期内2254名护林员全员在岗、各级防火巡逻队24小时不定时巡查,切实做到“地有人看、树有人护、草有人管、责有人担”。
二、创新“全天候”监管体系,提升防火水平
一是科学“守绿”。全区建成铁塔防火视频监控点位29个,配备无人机12架,实施日常化、规模化巡防监测林草资源,实现重点林区全部覆盖,小时实时预警。二是人性化“护绿”。在重点林区、卡口安装森林草原防火语音播报监控警示设备82套,对进出人员、车辆进行视频监控及语音警示,切实提高火灾监测预警能力。三是全面“保绿”。采用发放宣传手册、明白纸、倡议书、一封信、微信公众号等形式开展森林草原防灭火宣传活动,今年以来,累计发放各类宣传资料11.63万份。
三、创新“系统化”管理制度,推动任务落实
一是以制度创新推动任务落地。在全市率先出台了《关于全面推行林(草)长制的若干措施》,配套制定了林(草)长会议、考核办法等六项制度,同时建立起总林(草)长令、“林(草)长+检察长+警长”和“一长三员”工作机制。二是以建档留痕推动责任到位。区乡村三级在重点部位和显著位置统一设置林(草)长制公示牌156块。各级林(草)长办详细记录各级林(草)长工作开展情况,做到履职情况可查、渎职责任可溯。三是以源头管理推动末端落实。出台了《万全区护林员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护林员管理工作,扎实推进资源管护人员“五到位”、“五统一”。积极探索社会化服务参与管林护林,进一步壮大管林、护林力量。
四、创新“工程化”修复路径,强化综合治理
一是加大荒山绿化。抢抓国家加大林业投入的政策机遇,以项目工程建设为抓手,相继实施了京津风沙源治理、储备林建设、张承造林等国家重点建设工程,共完成营造林90.63万亩。二是加大城区绿化。充分利用城市“微空间”,见缝插绿,加大口袋公园、公共绿地建设力度。近年来,万全区先后打造口袋公园22个,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5.05%,人均享有公园绿地12.63平方米。三是加大村庄绿化。积极开展村庄“四旁”绿化建设,充分利用零隙地块、围村道路、房前屋后等空间,进行多形式、多层次的绿化景观改造,全区村庄绿化覆盖率达到42.32%。
五、创新“产业化”开发机制,提高经济效益
一是开展产业创新发展行动。通过招商引资、经济林租赁等办法,大力培育林果、中药材等特色产业,创新解决了到期经济林管护问题。目前,已招商签约得意保健制品有限公司、袁野合作社2家企业,发展林果和林下中药材约4000亩。二是持续发展林下特色种植项目。在3个乡镇发展林下特色种植面积共2800亩。其中,射干、防风和八月芍等药材2150亩,南瓜150亩,大豆500亩。三是探索发展林果产业。因地制宜在不同地域进行新树种试种和果树嫁接试验。现已建成沙棘采种,车厘子、文冠果、酸枣种植,杏树嫁接等5个小微试点,为进一步提升林果产业奠定基础。
张家口市林业和草原局2023-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