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土圣地上的金融守望者!江西吉安辖内农商银行的普惠金融实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健全具有高度适应性、竞争力、普惠性的现代金融体系,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和实体经济多样化的金融需求,切实解决贷款难贷款贵问题”。
党中央和国务院十分重视普惠金融的发展。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正式提出“发展普惠金融,鼓励金融创新,丰富金融市场层次和产品。”“普惠金融”第一次写入党的执政纲领。2015年底,国务院专门印发《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把普惠金融上升到国家金融发展战略的高度。2016年12月,《河南省兰考县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总体方案》印发,兰考县成为全国首个国家级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此后,国家在全国范围内有针对性地开展普惠金融区域改革试点,着力构建错位发展、各具特色的区域金融改革格局,为全国普惠金融发展积累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2020年8月31日,为推动革命老区脱贫攻坚和振兴发展,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发改委、财政部、农业农村部、银保监会和证监会等部门向江西省人民政府印发《江西省赣州市、吉安市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总体方案》,拉开了探索普惠金融助推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路径的序幕!
吉安辖内农商银行的前身是农村信用合作社,是全市网点最多、客户资源最广、业务规模和纳税贡献最大的金融机构。截至目前,吉安全辖共有法人成员行12家,营业网点268个,员工3000余人,资产总额1543亿元,各项存款1328亿元,各项贷款1030亿元。
2020年《江西省赣州市、吉安市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总体方案》(银发【2020】210号)发布以来,作为在革命老区、红土圣地的地方法人银行,吉安辖内农商银行在国家、省、市相关部门领导和专家学者的悉心指导、关心支持下,始终坚守普惠金融的初心和情怀,沉下心、俯下身,充分发挥自身独特优势,以一系列的内部机制变革不断激活普惠金融发展动能,提升金融服务的内生性;以一系列的渠道建设不断延伸普惠金融触角,提升金融服务的便利性;以一系列的产品服务创新不断增加普惠金融供给,提升金融服务的普惠性;以一系列的信用环境建设不断优化普惠金融生态,提升金融服务的可持续性,由内向外编制一张坚韧性强、覆盖面广、延展度深、适应性好的普惠金融服务网,积极探索打造“四维一网”的吉安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农商样板”,为普惠金融改革贡献“农商智慧”。
完善内部机制:自上而下画好“同心圆”
农商银行专注支农支小,自带普惠基因,但由于服务对象“弱、小、散、远”,要做好普惠金融,必须耐得住性子、沉得下心性。如何在新时代传承好农商银行的普惠基因、建立起发展普惠的长效机制,以适应普惠金改的新要求?成为摆在农商银行人面前的新课题。吉安辖内农商银行通过不断强化机制建设,将做小、做散、做普惠的理念在全体员工中入脑入心,并转化为行动指南和员工的自觉行为,激活普惠金融发展动能,着力提升金融服务的内生性。
激励机制,正向引导普惠金融走深走实。一是战略上再聚焦。吉安辖内农商银行将普惠金融作为核心战略,深化战略引领,完善公司治理,制定《普惠金融工作三年行动方案》,辖内成员行均设置普惠金融工作部门,有效落实普惠金融“五专”经营机制,加强资源配置,并坚持“普惠至上”的理念,树立“只有做普惠才能得绩效、只有做普惠才能晋升、只有做普惠才有荣誉”的管理导向。二是考核上再强化,加大支农支小、普惠金融考核权重,通过首贷户、新增授信、有效户数、存量提额等指标对普惠金融工作进行立体考核,让员工的“辛苦指数”转化成普惠金融的“发展指数”,构建普惠金融共同价值观,增强发展普惠金融的主动意识。同时,提高普惠性小额贷款不良容忍度,将小额不良贷款考核按照一定比例折算考核,全面落实尽职免责,让更多的员工“敢贷”,让想贷的客户“能贷”。三是用人上再倾斜,将普惠金融工作成效作为干部考核任用和岗位调整的重要参照,让员工真真切切感受到“普惠金融成效决定位置”的导向,让做普惠的员工对职位晋升心里有数、心里有底气,带动更多的员工积极干事创业。
退出机制,惩戒倒逼普惠金融压紧压实。一是让后进者“扫面子”。加强责任落实,合理设置普惠发展目标,定期对普惠金融工作推进情况进行通报,并建立挂点、督导、约谈机制,传导工作压力。二是让成绩差者“丢票子”。调整收入分配规则,把普惠金融的成效作为员工薪酬发放的主要依据,拉开收入差距,让工作成效低下的干部员工呆不下、坐不住。三是让无为者“挪位子”。建立普惠金融惩罚和淘汰机制,根据实际情况对普惠金融推进不力的进行处罚、调整岗位和末位淘汰,倒逼全体干部员工争先进位。
关怀机制,文化引领普惠金融扎根扎实。一是加强物质关怀。基层尤其是偏远地区是金融服务最薄弱、最需要的地方,通常也是银行环境最艰苦、条件最落后的地方。为了强化这些地方的金融服务,吉安辖内农商银行把改善提升基层员工工作生活条件作为一项重要工程,通过优化营业场所、加强“三小五小”建设、将薪酬收入向一线尤其是偏远地区倾斜、为偏远地区员工发放偏远补助等方式,为员工提供像家一样温馨的工作生活环境,解决员工后顾之忧,为员工专心工作提供坚实保障,确保偏远地区人民享受到城区同等的金融服务。二是加强精神关怀。不仅关注员工工作生活条件的改善,更注重员工的心理疏导和精神慰藉,建立了领导干部“五个一”走基层常态机制,经常性开展谈心谈话和家访,让基层员工感受到组织的关怀;创办了员工自己的内刊——《百合谷》,让员工有一个讲述自己故事的平台,打造员工的精神家园;开设了“悦心空间”心理咨询室,让员工有倾诉烦恼的私密空间,打造员工的精神“加油站”;加大对先进普惠金融工作者的鼓励和培育,给予先进普惠金融工作者外出学习考察的机会,让普惠金融工作成效转化为让员工学习成长的机会;设置普惠金融专项荣誉,通过开展擂台赛、评比等方式,大力开展最美农商银行、最美支行行长、最美服务站、最美金融助理、最美金融产品5大“普惠金融·最美系列”评选,让井冈山精神和“三同三勤三水三铁”的老信合精神焕发新的光彩。通过物质和精神的双重关怀,不断提升员工的幸福指数,为普惠金融发展注入更大动能。
创新产品服务:总有一款适合您
机制是“神经中枢”,渠道是“运输管道”,产品才是客户最终需要的“营养物质”。普惠金融的难点在于,来自不同阶层、不同行业、不同职业、不同年龄段的群体,自身资源禀赋和条件均不同,如何有效满足这些需求差异化人群且实现精准全面的覆盖。吉安辖内农商银行进行了积极探索,坚持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瞄准金融需求盲区,持续加快产品创新步伐,让贷款像存款一样便捷。
创新担保增信机制。积极创新推广各类新型抵质押担保贷款,拓宽抵质押担保范围,提升融资支持的覆盖面。为解决农户贷款缺乏抵质押担保的问题,推出了农权贷、宅抵贷。这两款产品有效激活农村“沉睡资产”,为助力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提供了金融力量。针对新入园企业进驻园区前,往往面临产证办理时间长等问题,同时在土地购置、厂房建设上缺少资金,由于无法提供产权证等资料,在融资时,其他银行均热情不高等情况,吉安辖内农商银行专门为新入园企业订制专属产品——“新入园企业贷”,通过高新园区及商务局及时获取新入园企业名单,逐户上门对接,为其提供便捷、高效、有力的金融服务。
创新信用评价机制。在传统的信贷理念下,绝大部分农户和小微群体由于缺乏担保物、信用空白等原因,往往难以获取银行的正规贷款服务。为此,吉安辖内农商银行积极探索信用评价方式,着力解决信息不对称难题,破解“三农”小微群体无抵押、无担保、信用差的融资痛点。
退役军人在吉安是一个庞大的群体,人数众多,这群曾经“最可爱的人”退役后的创业发展迫切需要金融支持。2020年5月,吉安辖内农商银行创新推出了“退役军人贷”。这款产品通过退役军人事务局搭建起服务平台,提供退役军人名单和信息,帮助银行解决信息不对称等问题,架起退役军人与金融服务的桥梁。2021年,该款产品在江西省进行了推广,掀起了全省金融机构支持退役军人的热潮,永丰农商银行在2022年“八一”建军节被江西省退役军人事务厅誉为“江西省关爱退役军人示范单位”。
为帮助参保困难户解决社保缴费中断的问题,辖内农商银行适时推出了“助保贷”专属信贷产品,与当地社保局签订“助保贷”合作协议,由社保局初审后将助保对象推荐至农商银行,银行进行调查通过后向助保对象发放用于缴纳基本养老保险的信用贷款,利率不高于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最近一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贷款以受托支付方式直接转入养老保险财政专户。贷款如出现风险,以助保对象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储存额优先偿还,不足部分由当地政府承担。此外,经民政、扶贫、人社部门依规认定的困难助保对象还可申请贴息。此举有效解决了参保户缴纳社保资金困难的问题,保障了参保人员养老保险权益,调动了参保困难户参保的积极性,助推了当地养老事业发展。
创新风险分散机制。积极推进与财政、工信、农业农村局、园区、担保公司等单位合作,联合建立健全针对三农、小微等薄弱环节的风险补偿机制,缓解涉农涉小贷款的融资约束。
为缓解农户和各类农业经营主体融资难问题,吉安辖内农商银行与农业、财政、担保公司等7个单位合作,推出“财政惠农信贷通”,对农户最高授信100万元,家庭农场、种养大户最高授信200万元,农民合作社、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经济)合作社最高授信300万元,利率不高于LPR+100BP,当发生风险时,财政风险补偿金可补偿70%-100%。
为缓解中小微企业尤其是入园企业融资难问题,与园区、财政、担保公司等单位合作,推出“财园信贷通”,对上年度已缴纳税收总额达5万元以上的中小微企业,最高授信可达1000万元,利率不高于LPR上浮25%,当发生风险时,财政风险补偿金可补偿80%,银行承担20%。以上两款产品,吉安辖内农商银行贷款余额分别为7.7亿元、26.9亿元,占辖内市场份额的60%和50%。
创新金融科技运用。为克服传统线下产品办理流程长、环节多、客户经理单人产出低等不足,顺应Z世代、新生代等年轻群体的工作、生活和消费习惯,吉安辖内农商银行充分整合多方资源开展了专属线上产品的开发。在江西省联社相关部门大力支持下,吉安农商银行依托于政府“吉惠通”平台,通过对吉安市政务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在确保数据安全的前提下,实现了政务数据与金融数据的有效结合与高效利用,充分发挥大数据、云计算等在风险定价、精准获客、降低服务成本、解决信息不对称等方面的优势,大力研发“吉数金融”系列线上产品,目前该系列首款产品“吉商易贷”已正式投产,实现六无(无歧视、无跑腿、无担保、无费用、无等待、无干预)+110(一分钟录入、一分钟审批、零人工干预)纯线上申贷模式,进一步提升金融服务小微企业和“三农”的覆盖面、便捷性和客户体验度。此外,永丰农商银行推广运用“永丰县信用信息服务平台”,集合房屋不动产权、退役军人、医保、农户等24个部门数据,正式投产“永E贷”纯线上产品,满足了普惠金融普及而实惠的现实需求。
除此之外,吉安辖内农商银行还创新推出了“乡村振兴贷”“农机贷”“中标贷”“普惠助企转贷”“应收账款质押贷”“百福居民贷”“创业贷款”“巾帼贷”“乡贤贷”等覆盖涉农、小微、民生等各领域各阶层的信贷产品,打造“总有一款适合您”产品矩阵。
在通过产品创新降低融资门槛的同时,吉安辖内农商银行大力实施减费让利,让人民群众享受实实在在的普惠金融红利。一是“惠”让利。认真落实金融纾困政策,通过降低贷款利率、实施减费让利、延期还本付息、无还本续贷等举措,持续降低客户综合融资成本;在保持商业可持续的前提下,逐年降低贷款利率,各项贷款加权平均利率较2020年9月末的6.11%下降90个BP至2023年7月末的5.21%,近2年来,为客户节约融资成本超过7亿元。二是“惠”民生。通过“惠农一卡通”“社保卡”长期免费代发省定18个大项、46个小项和县定17项等各类财政补贴资金,惠及全市80余万农户,成为了政府强农惠农政策的有力抓手,每年涉及手续费上千万元;免收百福卡开户费、工本费、手机银行转账等手续费和抵押物评估费等各种费用。三是“惠”关爱。积极反哺社会,近3年,累放民生类贷款近158亿元、创业担保贷款34.4亿元,累放助学贷款4.4亿元,帮助3.8万名贫困学子圆了大学梦。通过“百福慈善基金”累计捐资近300万元,资助500余名新入学贫困优秀大学生;挂点帮扶新农村建设、美丽乡村、扶贫点60余个,帮扶资金近300万元。
加强渠道建设:打造“家门口的银行”
渠道建设是银行连接客户的桥梁,是普惠金融能否快速有效触达客户的关键。吉安辖内农商银行始终坚持客户在哪里,金融服务就延伸到哪里,渠道建设因一代代客户需求的变化而持续在升级,从1.0版本一直到N.0版本不断探索,打通“毛细血管”,将金融“血液”持续流入和渗透到每个角落,致力于让每一个吉安老百姓都方便快捷享受到农商银行的服务,让金融服务触手可及。
综合金融不出乡镇、基础金融不出村。吉安辖内农商银行织就了一张“乡镇全覆盖、城区广角渗透、村级深度延伸”普惠金融服务网,着力构建“物理网点+自助银行+金融服务便民站+移动金融”的“四位一体”本土区域全覆盖服务体系,12家法人机构实现县(市、区)全覆盖、268个营业网点实现乡镇全覆盖、1993个金融服务点实现农村基础金融服务“村村通”,455个智慧柜员机、710个移动服务终端实现网点全覆盖。
在一些偏远山区和乡镇,农商银行是当地唯一的金融服务守望者。为畅通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吉安全市最偏远的乡镇唯一的金融机构一定是农商银行的网点,吉安全市有59个乡镇只有农商银行设立的网点,这种单设网点占全辖农商银行网点总数的22%。这些网点不一定盈利,甚至是亏损,但即便有将近11%的网点处于不盈利或亏损状态,辖内农商银行仍然一直坚守。
越是偏远的山区,金融服务缺位越严重。在吉安,革命老区大多地处边远山区,由于山地林地较多,人口分布更为分散,一些行政村尤其是自然村离集镇甚远。为了让每一个人都能便捷享受金融服务,辖内农商银行充分发挥点多面广的比较优势,在实现乡镇网点全覆盖的基础上,积极推进普惠金融服务站建设,将金融服务的“窗口”前移到“村口”,打造“家门口的银行”,把金融服务延伸并扎根到每个村、每个社区。一方面,将原有“村村通”助农取款服务点,逐步升级为“普惠金融工作服务站”,更好满足多元化、多层次的农村金融服务需求,成为集提供小额取款服务、小额转账服务、缴纳社保服务、生活基础缴费服务、金融政策宣传、农村征信体系建设的“桥头堡”。另一方面,将新设立的普惠金融服务站注入了更多的内涵——党群服务联系点、社保医保服务点、乡村信用治理点、乡村振兴工作改革试点。根据不同场景的不同需求,在商超、党群服务中心、办证中心等探索推出了超市服务型、政务服务型、乡村帮扶型、景区服务型和宣传教育型等多种模式,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普惠金融服务站发展格局,架起群众生活与金融之间的“连心桥”。吉安全辖农商银行建有普惠金融服务站1389家,建成全省农商银行首家景区普惠金融服务站、首家社区普惠金融服务站,吉安全市首家政务型普惠金融服务站。
“金融村官”提供有温度服务。服务好基层百姓,不仅需要下沉物理网点,更需要下沉服务人员,来提供面对面、有温度的金融服务,特别是文化程度不高、智能化手段难以触达的农民群体,帮助他们弥补数字鸿沟。吉安辖内农商银行通过“政府主导、银行推进、村组参与、基层联动”的“金融村官”机制,将农商银行1100多名客户经理选派到村委(社区)担任“金融村官”,实现全市的村(社区)“金融村官”全覆盖,为群众提供三尺柜台之外的温情服务。“金融村官”实行驻村、驻点制,每周2-3天到村(社区)上班,张贴便民服务卡,公布“金融村官”联系方式和服务范围,让群众有需求时,能够第一时间联系到“金融村官”,做到“群众有困难主动帮助、群众有意见主动改进、群众有需求主动解决”,了解并掌握基层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金融问题,千方百计为群众谋利益,帮助农民创业致富。
人员下沉了,与老百姓就走得越近,农商银行人的身份越来越多,关系越来越亲。2021年,吉安辖内农商银行启动“贷款客户三年翻番”工程,计划从2021年7月至2024年6月末,用三年左右时间,确保贷款基础客户翻一番,从36.97万户增加到74万户。“金融村官”和客户经理俯下身,深入农村和社区开展整村推进和网格化营销,走进千家万户开展上门走访,认真倾听金融需求,一户一户为农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档。全面推行移动金融服务和“上门式”金融服务,员工携带“一个挎包+一台终端”,将厅堂服务送到田间地头、农户(居民)家中,把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变成“零距离”,主动把足额、便捷、便宜的金融服务送到老百姓家门口和民营、小微企业车间里。截至目前,已对2513个行政村进行整村授信、402个居委会进行网格化营销,共对52万户城乡居民和小微客户开展了评级授信,不断扩大客户受惠面,贷款授信面较普惠金改前提升10.9个百分点至30.9%,授信户数增加18万户,授信金额增加201亿元,单笔贷款额度25.4万元,较普惠金改前下降0.86万元。
数字普惠让金融服务触手可及。在移动化时代,客户的金融需求散落到不同场景,客户对金融服务的时效性、智能化和体验感有了更高要求。吉安辖内农商银行积极顺应行为习惯的变化和离柜化的趋势,突破物理窗口等线下服务的制约,积极推动数字普惠金融创新,优化丰富“非接触式服务”手段,全面推进互联网金融、移动支付等线上金融服务的普及应用,大力推广手机银行、聚合支付等电子银行产品和“云服务”,通过与物业、人社局、学校、医院等单位合作,推出社区通、社保通、校园通、银医通等一系列线上服务渠道,把金融服务嵌入到老百姓衣食住行各场景,使存、贷、汇、缴等业务线上化、场景化,让更多的“线上跑”“数据跑”代替“企业跑”“群众跑”,让普惠金融业务更有智慧、更有速度、更有效率。目前,吉安辖内农商银行互联网金融客户突破163万户,电子银行替代率达95%,个人贷款线上发放占比接近90%,让广大客户“足不出户”办理业务,实现金融服务“线上通”。
建设信用环境:优化普惠金融生态
在普惠金融市场,建设良好的信用环境,是农民富裕、乡村繁荣、产业兴旺和普惠金融发展能否可持续的关键所在。市场的信用生态越好,银行承担的风险就越低。吉安辖内农商银行不遗余力推进乡村信用环境建设,大力培育积极向上的金融文化,强化每一个公民的契约精神和诚信意识,通过有效的载体和手段,充分发挥全辖农商银行基础客户雄厚、普惠金融覆盖面较广的优势,促进每个客户、每位市民、每个家庭增强“诚实守信、有借有还、理性投资、风险为本”的金融健康意识,帮助老百姓“守住钱袋子”。
信用品质看得见、信用价值可量化。与文明办、普惠金融服务中心、人民银行等部门协作,常态化开展“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评定,设定不同的等级,与贷款额度和利率优惠挂钩,并实行年检,努力构建一户影响一村、信用和金融资源成本相挂钩的“信用即荣誉、即资源”氛围。目前,全辖农商银行创建37个“信用乡(镇)”、470个“信用村”、17.2万户“信用户”。与市场监督管理局联合开展“星级文明诚信个体户”创评,并配套开发信贷产品和政策,双线并行促进信用环境优化,针对星级文明诚信个体户创新推出了配套信贷产品——“诚商信贷通”,以道德为杠杆配置信贷资源,评出“1234”四个等级星级,分别20、40、60、100万元以内的授信额度,每升一级,贷款额度相应增加,星级每年一检、动态调整,并享受一定的政府贴息,让信用等于财富,推进社会诚信体系建设。“诚商信贷通”还荣获“全国农村金融十佳普惠金融产品”第一名,累计支持个体工商户24万人次、金额229亿元。
金融素质和信用观念从学生时代抓起。“诚”为根、“信”为本。在校学生由于较少接触金融产品,尤其是金融借贷关系的建立,导致其信用空白,信用观念和意识不足。为强化学生的诚信意识,培育学生的诚信品质,珍爱自己的信用记录,吉安辖内农商银行积极通过生源地助学贷款这一抓手,在解决困难家庭子女上学难问题的同时,借助学生贷款初体验的机会,告诫同学们履行合同、按期还款的重要性,培育感恩意识、担当意识、诚信意识。全辖农商银行累计发放生源地助学贷款13.3万人次、金额10.7亿元。尤其是遂川全县已形成了考上大学就想贷助学贷款的用信氛围,2009年开办至今,累计办理助学贷款5万人次,贷款金额3.8亿元,帮助2万多名贫困学子顺利跨进大学校园,且无一笔不良,通过历年信用培养,遂川农商银行针对受资助学生毕业后创业缺少资金、购房进城成为“新市民”等情况,通过向其发放创业担保贷款、“诚商信贷通”、房屋按揭贷款等其它商业性贷款,提供相应的信贷资金继续予以支持,使其成为农商银行忠实客户,至目前,为已毕业学生发放贷款490户、余额8824万元。
金融知识宣传普及全方位无死角。由于缺乏金融知识,普惠金融的重点服务对象(如小微企业、农民、城镇低收入人群等)对非法金融活动的辨别能力普遍较弱。而金融科技的发展,使得参与支付、放贷、存款等金融活动的门槛更低,如果不具备基本的金融知识和风险识别、防范的能力,存在较大的风险。吉安全辖农商银行综合运用线上、线下等多种宣传方式和渠道,持续加大普惠金融宣传力度,让金融知识人人知、人人懂。在线下,充分借助网点全覆盖的优势,在网点设置了普惠金融宣传专区,采取LED显示屏、电视屏播放、张贴海报、摆放宣传折页等多种方式加大宣传。同时,常态化进村入乡开办“金融夜校”,进社区、进校园、进机关开展金融知识普及活动,将金融知识送到千家万户,累计开办“金融夜校”“金融知识普及活动”3500余场。在线上,借助线上直播、短视频、微信群、朋友圈、公众号小程序等新平台,进行互动式和裂变式宣传,今年累计通过线上平台发布各类宣传150余期,内容涵盖信贷产品推介、金融知识宣传等各个方面,累计浏览量140多万次。赞助建成了吉安首个省级金融教育示范基地,是吉安普惠金融“一馆一厂一址一校一基地”(井冈山革命金融博物馆、井冈山红军造币厂旧址、东固平民银行旧址、普惠金融夜校、原中央苏区金融教育示范基地)教育新载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推进普惠金融教育产生了积极广泛的社会影响。
推进金融案件化解。积极融入金融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永新、峡江、永丰、吉水和庐陵等多县均成立了金融法庭或金融案件工作组,专项对接金融案件,提升了办案效率,减轻当事人额外负担。井冈山农商银行通过召开“金融审判联席”座谈研究,提前识别调解结案和审判结案的金融案件,极大提高了案件审理效率。遂川农商银行与人民法院开展“百福法拍贷”专项合作,高效解决了资产处置难题,实现买受人、当事人、法院和银行的四方共赢,获评2022年涉金融执行案件十大典型案例。截至2023年6月末,辖内农商银行不良贷款率2.48%,较2020年下降0.21个百分点。
普惠金融的思考和展望
做好未来普惠金融的核心命题在于做好客户服务升级,在服务手段、服务渠道、服务方式、服务能力、服务效率、服务体验上充分满足客户在互联网时代的金融需求,提供全方位普惠金融服务。
转变发展理念推动普惠金融全面升级。普惠金融不仅仅只是贷款,还包括金融素养培育、金融生态建设、信用环境建设以及支付场景的搭建和社会责任的承担。客户群体的多样性以及客户需求的不断增加,意味着普惠金融不仅仅是信用贷款,在信用贷款无法让客户获得足额融资情况下,做其他类型的贷款也是在做普惠。普惠金融不仅仅是低利率贷款,普惠金融是采取市场经济的一般运作原则,实行市场化利率,基于买卖双方的定价。普惠金融不仅仅是扶贫贷款、政策贷款,普惠金融要有长期可持续性。
充分利用科技推动数字普惠发展。大数据时代,充分依托科技、大数据,主动融入数字化是农村普惠金融的发展趋势。但农商银行作为地方性金融机构,科技基础薄弱、资源和力量有限,科技研发、数据管理等大都依靠省联社,而各个农商行的需求千差万别,省联社难以及时地进行差异化满足。有的农商银行虽曾不同程度进行了数字化的尝试,但都较为粗浅,不足以适应自身发展和市场竞争需求。另外,实践中信息和数据的缺失也是制约普惠金融发展的一大因素。现实中出于信息安全、行业规定等,数据壁垒在各个行业、各个单位之间不同程度存在。但普惠金融不仅仅是金融行业、金融机构的重大使命,同时也是全社会的共同课题。作为银行机构,必须在加强内部数据治理运用的同时,积极推动建立与税务、工信、大数据公司等政府部门和第三方平台的合作机制,强化数据的融合运用。尤其是在大行利用科技优势加大下沉的冲击下,农村中小银行应发挥与地方政府互动紧密的优势,积极争取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抓住各地打造“智慧城市”的契机,推进数据互通共享,改进信贷流程和信用评价模型,创新更多本土化、接地气的数字普惠金融产品。
强化场景融合推动普惠金融无处不在。处于多场景融合时代,农商银行迫切需要走出普惠金融服务的孤岛。要通过与消费场景的深度融合,让金融变得更加触手可及,让金融需求的实现更加无感、自然,与其他零售行业携手共同打造全新的生态闭环。要加强与异业各方的合作,针对移动运营商、公共事业单位(如公共交通、医院、高速公路)、快消企业、服务中介机构这些正向线上支付转型的传统机构,将存储、结算、融资等业务嵌入场景,打造“金融生态圈”。
围绕“五户联通”推动普惠金融高效运转。一切经济活动都是客户变成用户的过程,一切经济关系都是客户通过门户、账户和商户转变成用户的关系。一是做好客户这个起点。把客户的需求永远放在第一位,始终坚持以客户为中心,将客户需求作为一切创新、转型的起点。在业绩考核导向上,以“个人金融资产”替代“个人存款”指标,满足客户日益增长的理财需求,做大客户的金融资产总量,以流量带动存量,获取沉淀的资金,做到客户与银行共赢。如果只考虑完成银行的存款任务指标,单方面满足银行的需求,那结果只会削弱客户基础,导致客户流失,得不偿失。二是拓宽门户这个入口。“无界银行”首先必须能够实现渠道“无界”。智能化助力银行打通全渠道服务,摆脱时间空间的限制,打造大融合、大连接、大贯通的渠道入口,让客户能够随时随地随心地享受服务。首先,要线上线下渠道融合。未来没有纯线上或者纯线下,只有线上线下深度融合的渠道才会得到客户青睐。其次,要城乡内外渠道融合。满足个人客户“走出去”的交易需求,持续推进农商银行市场化进程。第三,要同业异业渠道融合。金融与非金融服务迫切需要跨界融合,将低频的金融服务功能融入到医、学、住、行、游等高频的交易场景中,形成跨界服务生态。三是推广账户这个核心。智能化依托数字化,数字化依托账户化,一切智能化终将归结于账户智能化。账户将成为未来人们生活的引擎系统,通过与前沿科技相结合,账户的服务能力和范围将变得超乎想象。好账户,具备全类别、多功能、可跨境、能跨界、高安全等五大特征,能够为客户提供全新的金融管家甚至生活管家服务。四是夯实商户这个基础。没有需求就没有买卖,没有买卖就没有交易。商户与客户就如同供给与需求的两端,发挥着同等重要的作用。智能化将让商户和客户之间的连接更加顺畅,改变传统商户的服务模式,提高交易达成的效率。要广泛将银行的智能化技术应用于各类商户,让交易完成得更加便捷、高效。五是实现用户转化目标。依托全方位的渠道入口、全能的账户基础、全新的商户服务,银行将实现客户向用户的加速转变。同时,将客户转变为用户的过程,绝非只是一件对银行有益的事情,更是帮助广大客户实现更高需求的过程。这不仅是未来银行提高服务效能、释放人力资源的重要选择,更是助力人民实现美好生活的重要选择。客户有了更加丰富的选择,商户有了更加丰盈的收益,经济发展有了更加强劲的动力。
风雨兼程,不变的是初心;普惠金融,践行的是使命。在长期与客户相识、相知、相惜双向奔赴的过程中,认识到:普惠金融不是一种业务,而是一种愿景、一种服务理念、一种金融服务格局,是一个长期循序渐进、动态的过程。吉安辖内农商银行将胸怀“让想融资的客户能贷到款,能贷到足额的贷款,能贷到便宜的贷款”的愿景,秉持“包容和服务‘弱小散远’等过去被排斥或服务不足的社会阶层和群体,为普罗大众提供机会平等、成本可担、适当有效的金融服务”的理念,稳固“通过构建‘四维一网’普惠金改模式,让边远山区的农民能享受到与城区同等便利的金融服务”的格局,制定并落实系统化、差异化、特色化、专业化普惠金融服务举措,扎实推进、创新驱动、积极作为,为打造吉安普惠金融改革“农商样板”增添亮色。
中华合作时报202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