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热线:

微信

小程序

公众号

类别:改革创新学习案例

提出单位:帮我搜官方

题目:让新市民在城市里“进得来”“留得下”银行业不断优化住房金融服务

资料提供时间:2022-11-24

目录

更多

中小银行总体运行平稳 实现健康发展须夯实资产质量提升治理效能 文章下载

中小银行总体运行平稳 实现健康发展须夯实资产质量提升治理效能

审计署网站近日发布《国务院关于2021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以下简称《审计报告》),其中总结了金融企业国有资产的审计情况。《审计报告》显示,2021年,审计署审计了23家地方中小银行、20家地方资产管理公司和信达资产管理公司。截至2020年底,44家金融企业账面资产总额12.46万亿元、负债11.31万亿元;除了1家亏损,43家净资产收益率介于0.03%至14.84%之间;对5家大型银行信贷资金流向进行了跟踪。

《审计报告》同时指出了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一是中小金融机构存在经营风险,包括资产质量不实、存在一定流动性风险;二是内部控制薄弱,外部监管不到位;三是普惠金融政策执行中存在变形走样,包括中小银行普惠信贷不精准、大型银行投放不精准、利用普惠信贷管理漏洞套取资金问题凸显。

中国银保监会副主席肖远企近日在中宣部举行的“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总体上看,中小银行运行平稳,发展健康,尽管还存在一些问题,特别是个别机构风险比较高,有的还涉嫌违法犯罪,但总体而言,风险完全可控,广大金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依法受到保护,金融监管部门也会不遗余力地做好相关工作。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审计报告》中提出的三方面问题在部分中小金融机构中确实存在,但整体来看,国内中小银行经营稳健,股权结构加快完善,公司治理稳中向好,个别高风险机构得到妥善化解。下一步,要持续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补齐监管制度短板,推动中小银行高质量发展。

加大不良处置 夯实中小银行资产质量

《审计报告》指出,中小金融机构存在经营风险,其中一个问题是资产质量不实,23家中小银行少披露不良资产1709.62亿元。

在过去几年的审计报告中,审计署也披露了银行掩盖不良资产的问题。比如,2020年审计报告指出,在审计的5家中央金融企业和2家地方银行中,有6家通过降低标准、虚假转让等方式掩盖不良资产1423.14亿元。2018年审计报告指出,3省部分金融机构通过虚假方式掩盖不良贷款1005.84亿元。

“一般情况下,部分银行隐藏不良可能是因为不良处置难度大、成本高,为了粉饰财务报表,达到监管考核指标,或者完成内部业绩考核标准等。”周茂华表示,此前就有多家中小银行因为掩盖不良而受到处罚。

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曾刚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疫情背景下,一些银行一方面化解能力有限,另一方面受经济下行等因素影响新生成不良增多,不良贷款反弹压力较大。

近年来,银行业在监管部门指导下也在加力处置不良资产,处置渠道不断拓宽。2017年至2021年,银行业累计处置不良资产11.9万亿元,超过此前12年处置的总量。今年一季度,银行机构共处置不良资产近6000亿元。特别是中小银行处置力度很大,过去5年累计处置不良贷款5.3万亿元。

“银行掩盖不良并非普遍现象。”曾刚表示,总的来看,我国银行业运行稳健,风险可控。2021年四季度央行金融机构评级结果显示,在4398家参评机构中,大部分机构在安全边界内,资产占比约99%;高风险机构连续6个季度下降,较峰值压降过半。

谈及化解不良资产和相关风险,肖远企在前述发布会上表示,将不断加大不良资产处置力度,主要是要做实中小银行不良资产分类,加大拨备计提和不良贷款的处置力度,丰富处置渠道,同时也为中小银行处置不良贷款提供政策支持。

完善公司治理 健全内部治理机制

完善公司治理是金融企业改革的重中之重。近年来,银行业和保险业公司治理改革取得积极成效,普遍建立了以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高级管理层为主体的公司治理组织架构,“三会一层”各司其职、有效制衡、协调运作的公司治理结构初步形成,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机制持续健全。

但也要看到,我国金融机构公司治理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相比还有差距,有待进一步强化。《审计报告》就指出了“内部治理机制存在重大缺陷”这一问题。审计署审计的23家中小银行和20家地方资产管理公司普遍存在治理结构不完善、治理制度不健全、监督制衡机制失效的问题,主要包括董事会和经理层职责模糊,监事会职责悬空或走偏;内控合规形同虚设,授信管理、贷款“三查”等核心业务制度和内控流程缺失或执行不严。

“不断提升公司治理效能,既是中小银行自身稳健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要,也是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必然要求。”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告诉《金融时报》记者,《审计报告》所提到的董事会、经理层、监事会履职不到位等问题,实际上是中小银行公司治理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因此,要持续完善董监事会建设,强化监事会监督作用。

完善公司治理仍是中小银行改革化险的重要一环。对此,肖远企指出,主要是探索推进中小银行党的领导和公司治理进一步有机融合,构建符合小法人实际、简单实用的公司治理安排。同时,积极培育职业经理人市场,提升专业思维、专业素养和专业方法。对于股东行为和股权管理方面,要进一步加大监管力度,特别是要约束大股东的行为,严防违规关联交易,严厉打击违法犯罪。

健全长效机制 推动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普惠金融成为金融机构发力的重点领域。银保监会数据显示,过去10年,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普惠型涉农贷款年均增速分别达到25.5%和14.9%,大大高于贷款平均增速。

其中,中小地方法人银行是普惠金融的支柱力量。截至3月末,地方法人银行普惠型贷款余额(单户授信1000万元以下的小微企业和单户授信500万元以下的农户生产经营贷款)达11.96万亿元,约占全国总量的51%;涉农贷款达到18.05万亿元,占全国总量的39.5%。

但同时,普惠金融政策在执行中依然存在变形走样问题。《审计报告》指出,中小银行普惠信贷不精准。中小银行的主责主业是支小支农,但23家中小银行至2021年3月普惠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占比10.33%,仅为亿元以上大客户贷款占比的五分之一 , 其中6家涉农贷款余额也已连续3年下滑。

谈及背后原因,周茂华表示,一方面,部分中小银行服务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的能力和意愿有待进一步提升;另一方面,大型银行重心下沉,加剧市场竞争,在网点、资金实力、品牌、人才队伍及产品创新等方面优势较为明显,存在一定的“掐尖”效应。

值得关注的是,大型银行普惠金融业务也存在投放不精准的问题。《审计报告》指出,4家大型银行通过人为调节贷款企业类型等虚增普惠小微企业贷款87.18亿元;有24.96亿元实际流向房地产或大型集团;抽查517户小微客户有364户无实际经营。此外,两家大型银行的13.66亿元被一些个人或团伙通过注册空壳公司或虚构贸易背景等方式套取,用于购买商品房、偿还债务等。

专家认为,应继续推动建立普惠金融业务高质量发展的长效机制,既要实现合理增长,也要重视发展质量。董希淼表示,不同类型的银行应发挥差异化作用。其中,大型银行应提升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首贷户”考核占比,降低因其非市场化过度下沉对中小银行带来的“掐尖”和“挤出”效应;在资本补充、资产处置等方面对中小银行采取更多的差别化支持措施,鼓励中小银行更好地发挥体制机制灵活、贴近市场和客户等优势。

金融时报2022-6-27

 

 

青岛农商银行:做好数字时代农商银行转型发展“答卷人” 文章下载

青岛农商银行:做好数字时代农商银行转型发展“答卷人”

为宣传展示农商银行数字化转型的积极成效与探索经验,展望研判农村金融行业数字化转型的方向与趋势,最近,中国银行业协会农村合作金融工作委员会与农商银行发展联合会启动了“农商银行2022数字化转型前瞻大家谈”系列征文活动,客观反映农商银行金融机构在探索和推进数字化转型方面的实践进展和思路对策。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类社会在经历工业化时代、电气化时代和信息化时代后,开始正式迈入数字化时代。在新的时代背景和社会需求下,数字化转型变革既给商业银行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也创造了新的发展机遇和发展空间。如何抓住数字时代的新机遇、切实提升市场竞争能力已成为银行能否赢得未来持续发展的关键。

一、数字化转型已成为新时代的“必答题”

面对数字时代宏观政策层面的积极引领、行业竞争的持续加剧和客户多元化的需求,商业银行所面临的外部经营环境正在发生巨大变化,银行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各家银行共同面临的“必答题”。

(一)政策层面持续引领。近年来,我国数字经济规模占GDP的比重持续加大,“数字化”在国家顶层设计中的战略地位不断提升。2021年3月,国家层面正式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指出“建设数字中国”,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以数字化转型整体驱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变革。2022年1月,国务院聚焦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印发《“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指出以数据为关键要素,以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为主线,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我国数字经济,为构建数字中国提供有力支撑,同时对金融业提出了加快数字化转型的发展要求。在金融管理领域,中国人民银行在2019年和2022年分别制定印发《金融科技(FinTech)发展规划(2019-2021年)》和《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22-2025年)》,积极引导各金融机构充分借力金融科技赋能作用,推动我国金融业高质量发展;中国银保监会2022年1月出台了《关于银行业保险业数字化转型的指导意见》,直接为银行及保险公司落实数字化转型提出了具体指引。

(二)行业竞争不断加剧。数字时代商业银行的竞争能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金融科技的应用能力。一些前期在金融科技领域投入较大的大型商业银行,都已提前拥抱数字化并走到了行业转型的前列,部分银行甚至已经组建了自己的金融科技子公司,以充足的金融科技资源快速支撑业务的线上化和智能化服务,建立起巨大的行业竞争优势。新兴互联网银行及民营银行借助其股东提供的强大的金融科技力量和流量入口,也在快速挤压传统银行市场份额。数字时代,金融与科技的持续融合,不断推动着金融服务下沉和长尾客户线上化拓展,银行传统的线下化经营优势逐步被蚕食。农商银行等中小商业银行由于前期投入不足,金融科技水平整体偏低,数字金融服务能力偏弱,如不能积极借助数字化进行深化创新,将会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以及被市场边缘化的风险。

(三)客户需求日趋多元。进入数字化时代,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巨大变化,线上化、智能化的服务需求日益增长,特别是新冠疫情期间“物理隔离”“线上连接”的社会生活方式,使人们普遍经历了一次大规模的数字时代体验,线上化的行为习惯已经逐步成为社会生活的主旋律。同时,伴随着新设银行的不断增多和互联网企业向金融领域的不断渗透,市场金融服务主体和服务平台持续增加,导致客户对金融服务的可选择范围不断扩大,众多年轻化的客户群体已逐步习惯通过互联网平台获取金融服务。而且,金融服务的线上化迁移,使得服务内容更加透明,具备直观的横向可对比性,服务体验越来越成为客户服务选择的关键因素,这也使得客户对金融服务可得性、便捷性和时效性的要求不断提高。银行传统的金融服务模式、服务效率和服务能力已经无法满足当前客户新的、多元的服务需求,商业银行的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各家银行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二、农商银行数字化转型要做到“有的放矢”

数字化转型是一项系统性、长期性的工作,农商银行等中小银行与大型商业银行不同,在人、财和技术资源有限、抗风险能力较弱的客观条件限制下,无法在短时间内通过投入大量资源的方式组织实施全局性的转型工作。因此,农商银行的数字化转型更加适合采用小步快跑、重点突击的循序渐进式的转型路径,立足自身实际,聚焦重点领域,稳步、有序推进数字化转型。

(一)从思想认识转型着手,做好转型顶层设计。数字化转型从表面上看是银行借助金融科技手段推动服务的线上化和智能化升级,但其本质内涵是从“以产品为中心”向“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的转型。农商银行数字化转型必须首先从管理决策层开始,自上而下推动全行层面意识形态领域的认知转变,并在此基础上做好全行转型整体设计与规划,从而为转型工作的开展统一思想、统一方向、统一路线、统一步调。

(二)加强数据治理,推动数据资产沉淀与应用。数据是数字经济时代的基础战略性资源,是数字化金融的核心驱动力,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已将数据作为和劳动、资本、土地、知识等并列的重要生产要素。银行数字化转型离不开数据资产的支撑,稳步推进“业务数据化”到“数据业务化”是实现数据资产积累到数据资产挖掘的必经之路。农商银行大多拥有广泛的原始客群和庞大的历史业务数据,但这些数据没有经过标准化和系统化的梳理,无法转换成赋能业务发展的有效数据资产。因此,数字化转型要从数据治理入手,健全数据治理组织架构和制度流程,持续推进数据标准化落地,强化数据质量管控,形成符合自身特点的数据治理体系。在此基础上,着力推动数据在客户营销、风险防控、经营决策、运营管理等领域的分析运用,持续加大数据挖掘力度,充分发挥数据价值,让海量数据“活起来”。

(三)提升网点质效,推动线下渠道智能化升级。进入数字化时代,营业网点仍然是银行重要的渠道资源。在数字化转型进程中,不能单一追求线上化的转型发展,而是要同步借助数字化手段,不断优化网点服务流程,提升网点服务效能。线下渠道应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依托、以效益为目标进行优化布局,通过控制总量、激活存量、动态调整、优化布局、完善功能、提高效益,形成渗透全辖、辐射到位的网点分布体系以及人工网点、自助网点和虚拟网点相辅相成的服务网络。通过利用智能化的技术和手段改造现有厅堂服务流程和客户服务模式,不断提升客户体验。

(四)发挥增量思维,寻求线上转型突破口。银行传统业务受监管和风控要求的限制很难完全实现线上转化。同时,农商银行受业务规模和科技能力的制约,无法在金融科技各领域全面出击,也不可能等到技术掌握成熟,大数据积累和应用条件完备后,再开展线上转型工作。因此要牢固树立增量思维,把寻找适合线上化发展的新业务作为工作的突破口,循序渐进,逐步提升金融科技应用和智能产品研发。要依托现有线上平台,以产品与服务模式创新为抓手,快速丰富各类线上产品和服务,将原先需要在物理网点才能完成的银行业务逐步转移至线上。要重视线上应用场景搭建,将金融与各类生活场景结合,借力智慧城市建设,积极打造智慧政务、智慧校园、智慧医疗、智慧市场等场景生态,持续推进场景金融建设。

(五)搭建智能平台,加强线上风险防控。伴随着数字化转型中的业务线上化和新技术的应用,线上业务所面临的风险变得隐蔽性更高、波动性更大、传染性更强,模型错误、网络攻击等技术性风险也将逐步凸显,这对银行的风险防控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农商银行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要充分增强风险意识,积极借助多方数据和多维分析工具,打造智能化的风险管理平台,提高风险防控能力。要着重推进智能反欺诈平台建设和欺诈风险的一体化管控,加强反欺诈模型研发,形成对多产品、全流程的统一欺诈风险管控能力,对线上化服务过程中的潜在风险实施有效识别和拦截。

三、青岛农商银行数字化转型探索

自改制成立以来,青岛农商银行始终高度重视数字化金融服务能力的建设工作,分两大阶段逐步推进自身数字化经营发展。在2019年A股上市前,通过围绕客户金融行为线上化的新需求,在数字化金融服务建设上完成了线上化渠道服务体系的整体布局,为金融服务延伸和产品创新构筑了支撑平台,建立了自身线上化经营和服务能力。2020年,青岛农商银行启动数字金融的第二阶段建设工作,提出了全面数字化转型的战略思路,通过成立数字化转型领导小组,制定《青岛农商银行数字化转型工作方案》等方式,自上而下对数字化转型发展做出了整体规划,明确了“打造线上线下融合最佳的银行”的数字化转型目标,确立了“对外智能化服务”和“对内数字化管理”两条数字化转型主线,着力推动青岛农商银行全面向线上化、数字化、智能化发展。通过长期以来在数字金融领域的不断探索和尝试,青岛农商银行在一些重点领域的转型成果不断显现,为赋能全行业务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一)数据治理与应用能力不断提升。在数据治理方面,通过健全数据治理制度流程、建立数据质量检核体系和数据治理平台,完成了专项数据治理,形成了数据质量闭环管理,快速提升了全行重点数据质量。在数据融合方面,构建了以数据整合平台、数据运营平台、数据API服务平台和外联数据平台为一体的数据平台体系,实现了内外部数据的互联互通和有效整合,打破了数据孤岛壁垒,为数据应用提供坚实的基础保障。在数据应用方面,初步构建了“数字化营销、数字化风控、数字化决策”三位一体的数字化应用体系,实现了客户群体的精确定位、客户偏好的有效细分和客户营销的精准触达。

(二)大数据智能信贷体系成效初显。借助大数据应用技术,青岛农商银行积极推进智能信贷体系建设,通过融合不同数据源、创新应用模式,针对特定行业数据源和业务场景,向客户提供便捷化的线上信贷金融服务。大数据智能信贷体系已实现对传统信贷业务风控技术和服务模式的数字化转型,突破了传统金融信贷中信息不足的瓶颈,有效提升了线上信贷业务的风险防控能力。借助大数据智能信贷体系,青岛农商银行先后推出“市民信用贷”和“税e贷”两大类特色互联网贷款产品,并针对不同客群持续创新线上贷款子产品,线上贷款累计授信达200余亿元。

(三)物理网点服务走向智慧高效。围绕推动网点功能由交易核算型向营销服务型转变的目标,青岛农商银行持续推动线下网点智慧化转型。通过布设智慧柜员机、便携式柜员机、智能PAD等智能服务设备,累计建设智慧网点327处,实现了93%的营业网点的智慧化改造。通过功能分区、业务分流以及智慧柜员机与服务人员之间的有效协同,推动了厅堂服务“六化”管理,实现了各类业务无缝隙衔接办理,有效提升了厅堂的服务效率和服务效能。

(四)农村服务得到有效延伸。作为服务“三农”的主办银行,青岛农商银行在数字化转型发展过程中积极借助金融科技推进农村地区服务便利化,以实际行动支持乡村振兴战略。通过将政务服务接入前期在广大农村地区布设的“小微云支付终端”,推出了“小微云支付终端+智慧厅堂+政务派出柜台”三位一体的“政银互联e站通”服务平台,使金融与政务服务场景相融合,形成了覆盖青岛市90%以上行政村的服务圈,让居民实现足不出村即可一站式办理“金融+政务”服务,打通了政务金融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五)跨界融合打造场景金融。秉承“开放金融”的理念,青岛农商银行积极开展外部合作,将金融服务主动融入各类民生服务场景,探索推进场景金融发展,助力智慧城市建设。在智慧出行上打造了“ETC智慧平台”,并先后推出“ETC无感加油站”“ETC智慧停车平台”“ETC无感停车系统”等服务,实现场景金融领域的新探索。

未来已来,时不我待。面对时代和行业发展大势,农商银行唯有积极拥抱、主动求变,方能探索找到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数字化转型道路,才能在数字化转型的洪流中把握高质量发展的主动权。

青岛农商银行2022-6-27

 

 

凝心聚力 同舟奋楫 共同谱写衡水农商银行转型求变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文章下载

凝心聚力 同舟奋楫 共同谱写衡水农商银行转型求变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近年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形势下,地方农商银行转型求变成为积极调整战略定位、应对市场挑战的必由之路。在此环境中,衡水农商银行立足本土,服务“三农”,贯彻新发展理念,紧盯“六小”现代金融企业新发展目标,奋力谱写固本提质、转型发展新篇章。

开展引航工程,加强党的建设,扎实建设“小而红”的现代金融企业

突出政治引领作用,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为重点,推动基层党建工作,加强党员培养力度,发挥好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和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持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坚持严的主基调不动摇,落实纪委监督责任,党委书记第一责任人责任,强化班子成员“一岗双责”,建立全面从严治党“四责协同”机制,从严从实凝聚监督合力,紧紧围绕重点工作和经营目标,推动政治监督具体化常态化。

实施清底工程,防范经营风险,扎实建设“小而稳”的现代金融企业

摸清风险底数,夯实发展基础是当前工作的第一要务。一是严把贷款投放。清收处置不良贷款,推动高质量发展。进一步严把信贷投放出口关,保证新增贷款质量。加大不良贷款核销力度。二是开展贷款集中度专项治理。坚定“支农支小”市场定位,坚决落实涉农及小微企业贷款各项监管指标要求,严禁发放新的银(社)团贷款,严禁发放大额贷款。加强大额贷款集中度管理和监测,制定大额贷款问责制度,在信贷管理系统增设大额贷款预警功能,严格控制大额信贷业务投向和投放比例。三是精准管控关注类贷款。加强关注类贷款迁徙比率指标监测,制定“一户一策”化解方案。及早化解潜在风险隐患,定期监测数据,提前预警和化解。结合疫情防控,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行业以及有发展前景但暂时受困的企业,不盲目抽贷、断贷、压贷,支持企业渡过难关。四是加强内控合规建设。聚焦四项制度(履职回避、定期交流、岗位轮换、员工异常行为排查)和五个领域(信贷管理、关联交易、现金管理、资产处置、金融市场)全面推进、常态开展督导检查,狠抓执行和落实。进一步强化全员依法合规意识,树立“人人讲合规,合规创造价值”的理念。聚焦内控案防工作重点,压实案防主体责任,扎实做好风险隐患排查,争取全年零案件。五是提升审计监督力度。聚焦重点业务、关键环节和关键岗位,扎实做好全面业务审计。做好内部审计和专项审计,综合运用审计管理系统加大非现场审计力度,提升审计工作质效。建立健全审计查出问题整改长效机制,强化结果运用和追责问责。六是建立安全维稳长效机制。对照新安防标准全面开展自查,确保 2022 年底前全部完成基础性改造工程。充分用好系统监控中心开展远程监督,探索应用物防技防新技术新手段,着力提升智慧安防建设水平。切实做好重要时间节点安全稳定保障工作。

开展提质工程,立足主责主业,扎实建设“小而精”的现代金融企业

面对与大型银行同台竞技的市场格局,该行“精”耕细作三农、小微、普惠、实体和乡村领域,在差异化、特色化的跑道上奋力前行。一是围绕支农支小抓投放。调整信贷投放方向,杜绝“垒大户”,实现“小而散”,深入小微企业了解客户需求和市场情况,切实做到“四优一重”,即:优先支持符合产业政策方向、成长性高,符合国家产业结构调整要求、有效益有市场有信誉,优质大型核心企业供应链上下游的小微企业,位于大型专业市场、优质商圈和产业集群中的普惠性小微企业;重点营销新业态、新经营模式小微企业,确保实现“两增”监管目标。大力发展首贷户、绿色金融和专精特新类小微企业。二是围绕乡村振兴抓普惠。树牢“大农村”“大农户”思想,做实客户建档和信用等级评定,将目标客户扩大到城镇居民、小微企业主、个体工商户等新型经营主体,提高客户授信、用信覆盖面和信用贷款占比。大力推广农、商、创等“宝”系列信贷产品和“冀时贷”特色业务,创新供应链贷款产品,探索研发适合农村客户的线上数字化信贷产品,真正做成当地普惠金融“金字招牌”。拓展乡村振兴服务综合体建设,加快融入地方政府“三资”平台建设,积极争取在农信网点开立村集体账户。三是围绕零售业务抓拓展。重点调存款结构,降低存款利率,高度重视贷后结算资金回笼,营销向散户、小户转变,使存款逐步夯实,存款成本持续下降,力争减少存款利息支出。加强“小贷中心”建设,主动做大做强小贷中心,为小贷客户提供专业优质的金融服务。在信贷投放上侧重于消费贷款投放,发放“车位贷”,丰富消费贷款产品线。加大支付场景建设力度,积极拓展商超、医院、学校、饭店、宾馆等代理业务。四是围绕服务质量抓提升。按照网点服务“轻型化”、智能化、一体化方向布局智慧银行,优化智能银行设备应用,提高智慧银行网点占比,实现金融服务从单一人工向人机协同模式转变,同时提升适老化金融服务水平。丰富手机银行、网上银行、e 挎包移动展业等业务功能,大力发展场景金融,打造“生活圈”银行。提升外拓服务,购置移动展业和社保卡制卡机具,上门营销满足农村客户日益多元化的金融需求。五是围绕能力建设抓升级。进行各条线业务学习培训,扎实推进会计基础工作达标升级,开展业务技能比赛,提升账户管理与服务水平,持续强化反洗钱业务管理,不断加强事后监督力度,促进业务操作水平提升。

开展增效工程,围绕转型求变,扎实建设“小而强”的现代金融企业

农商银行要转型发展,效益转型势在必行。一是向贷款投放要效益。在小额多放战略引领下,实现贷款总量的早增长、优增长。二是向表外应收息要效益。加大收贷收息力度,做到能收尽收,重点清收表内外应收利息,通过深入排查存量贷款客户的经营情况和欠息额度,逐户清收,一户一策,按月考核兑现。三是向资金市场要效益。通过制定完善考核办法,及时了解市场动态,把握投资时机,优化资产配置和债券投资布局,适当增加投资组合多样性,分散投资风险,努力提高非信贷资产收益率。四是向降低存款成本要效益。从上到下开展低成本存款营销,做到有担子,有目标,有考核。营销重点放在机关、事业单位存款,各乡镇村街财政存款上,最大限度地提高低成本存款占比。五是向中收业务要效益。做实中间业务,抓好电子银行业务建设,大力营销客户、商户方便易用、喜闻乐见的电子银行产品,建设广覆盖的异业联盟,促进代理保险等中间业务拓展,提升客户增值服务能力。六是向节支降本要效益。加强财务管理和资金运用。贯彻“节约就是创收”的理念,以盈利为中心,降低无息资金占用,减少库存,停用业务量少的ATM机10台,降低付息率,减少费用开支,通过以上举措,力争2022年效益增长1亿元以上。

开展创优工程,以改革增活力,扎实建设“小而活”的现代金融企业

一是继续完善公司治理。制定党组织、职代会、工会等议事流程、运行规范、岗位职责制度,将董、监、高人员执行高标准职业道德准则情况纳入年度考核,提升公司治理科学性、稳健性和有效性。全面完成公司治理三年行动工作(2020-2022 年)任务。二是深入优化股权结构。在政策允许范围内清理规范股金,提高职工股和法人股占比,积极向政府汇报,引入国有企业股。三是完善绩效激励机制。改革绩效考核办法,实行百分制考核,大幅增加低成本存款和小额贷款的工资含量,实行以增量创收提效为核心的绩效考核体系,真正实现向一线倾斜,多劳多得,逐步推动考核模式从规模考核向效益考核转变,加快推进内部资金转移定价应用绩效考核工作,构建风险与收益兼顾、长期与短期并重、精神与物质兼备的激励约束机制。四是打造高效组织架构。进一步优化调整内设部门,根据业务增长实际情况迁址网点,实现网点升档降档、网点布局进一步合理化。根据省联社要求,对岗位实行 “六定”(定编、定员、定岗、定责、定部门领导职数、定绩效工资系数),设立专职营销岗位,提升机构工作的统一性、敏捷性、畅通性。

开展形象工程,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建设“小而美”的现代金融企业

以培育农商行企业理念,提高员工队伍思想认同为重点,全面创建衡水农商行企业文化。把深厚的衡水地方文化挖掘传承、弘扬光大,不断提高农商行员工荣誉感、获得感、幸福感和“主人翁”意识。以全面加强农商行形象建设为抓手,以构建和谐农商,提升管理水平,加强制度建设,增强核心竞争力为目标,不断推动农商事业高质量发展。

衡水农商银行2022-6-21

 

 

融资更融智 富民奔小康——国家开发银行对口支援全南县工作纪实 文章下载

融资更融智 富民奔小康——国家开发银行对口支援全南县工作纪实

自《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以来,全南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城乡面貌日新月异,获评“中国天然氧吧”,城乡环境整治成效明显获国办通报激励,城市功能与品质提升综合考核获评全省先进、全市第一,公众安全感、政法满意度稳居全省前列,蝉联全国、全省信访工作“三无”县,连续二年获评全省、连续三年获评全市高质量发展先进县。

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国家开发银行对全南的倾情帮扶和鼎力支持。

对口支援全南十年间,国家开发银行充分发挥开发性金融职能优势,“输血”与“造血”并重,“融资”与“融智”结合,倾力支持全南经济社会发展。

注入资金活水 城乡面貌换新颜

夏夜,走进全南县极具人气的“打卡胜地”河边街商业街,精致大气的商业综合体映入眼帘,市民、孩童用欢声笑语展现着这座精致小城的幸福与活力。

这里,曾是全南县这座小城的“伤疤”和隐痛,不仅是县城面积最大、居住人口最多的棚户区,也是该县推进“一江两岸”核心景观带建设的重要节点和“最后一公里”。

告别棚户区,住进宽敞明亮的新居,是河边街居民几代人的梦想。然而,对于一个当时年财政收入只有8亿元的小县,要拿出全年四分之一的可支配收入落实项目改造,压力可想而知。得益于国开行一笔笔项目授信,桃江北岸河边街商业及住宅大楼拔地而起,一个集生态、休闲、文化体验、餐饮、购物于一体的综合体积聚效应日益凸显。

金融活水精准浇灌。引入国开行4.2亿元的金融贷款,全南棚户区改造、保障性住房建设有了动力,与海绵城市、公园城市、智慧城市等创建有机结合,厚植绿色底蕴,越来越多的群众住房条件切实改善,实现了安居梦。为了全面补齐城市功能短板,国开行又融资2.85亿元用于全南10余个老旧小区改造及配套设施建设,极大提升居民幸福感。

大融资展现大作为。为了统筹协调城乡发展,国开行在提升城市功能品质的同时,给予全南农村基础设施和水利提升项目贷款,发放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项目贷款,为10个易地扶贫搬迁建设项目融资贷款,发放污水处理设施项目建设贷款,为全南县城备用水源及2万吨日扩容工程融资……更多的金融资源配置到全南城乡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助力城乡面貌焕新颜。

化解民企急难事。为应对2020年上半年雨水灾情和疫情,国开行紧急新增发放全南县防汛应急贷款,有力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为促进全南重点产业的发展,国开行依托地方商业银行,以转贷款模式发放资金支持全南有关重点企业,为企业复工复产保驾护航。

规划人才引领 智商融合促振兴

日前,由国开行牵头,旨在推进全南乡村振兴的8亿元贷款项目,正式纳入全国PPP项目库。

这是国开行运用PPP模式加大投资,撬动金融和社会资本投向全南农业农村的一个具体实践。这一有效整合政府、社会资本、金融机构三方资源,弥补全南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的重大利好,赢得全县上下的广泛关注和好评。

事业要发展,规划要先行。十年来,国开行组织专家帮助编制了《全南苏区振兴发展系统性融资规划》《全南县现代农业和旅游业“十三五”规划》和《全南县“十三五”脱贫攻坚融资规划》等一系列规划。2021年,国开行联合商务部印发《关于对口支援全南县工作方案的通知》,提出聚焦全南高质量发展需求,在政策、人才、资金、项目、创新等方面形成36项帮扶政策举措。国开行还为赣州编制了《赣州市革命老区乡村振兴重点领域融资规划(2021-2025年)》,助力把全南以及赣州打造为开发性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示范区。

融智谋发展,人才计长远。国开行一直注重提升全南的干部素质和专业能力,特别是加强与融资、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关的知识培训。国开行先后组织了20余次400多名全南党员干部参加金融、城建、教育、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方面培训,立足基层需求、全南实际,进一步开阔视野、拓展思路,助推全南发展攀高行远。国开行在先后选派4位同志到全南挂职的同时,还先后接收5名全南干部在总行有关部门挂职锻炼,或在江西分行负责赣州地区业务的客户五处跟班学习,持续深入推动干部双向交流,为全南培养储备懂金融、善运作的综合性人才。

牵线大项目,带动大发展。国开行发挥客户资源优势,探索做好融商工作,借助全南24支专业招商队、43个招商引资责任单位专班服务队伍,在赣州专门为全南召开了专场招商引资对接会,从北京、广州、深圳、南昌等地邀请25家龙头企业参会,会后邀请各企业专程到全南进行实地考察,正邦集团等4家企业签署了意向协议。

倾力牵线搭桥 爱心帮扶惠民生

日前,国开行江西分行联合共青团全南县委组织开展的“微光行动——国开行青年点亮微心愿”公益活动,走进全南县第三小学,71名留守儿童的“微心愿”被收集并认领。点滴善举,给整座城以温暖。

为帮助全南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国开行首次将“微光行动”公益活动覆盖到全南,点亮了留守儿童的“微心愿”,搭建起国开行与全南间的一座连心桥。

关注公益事业,聚成“亿”点爱。2012年以来,国开行多次向全南捐款捐物,推进公益事业发展,与全南人民的情融得更深,心贴得更近。站在教育国之大计、党之大计的高度上,国开行致力为全南提供更优质的教育资源,捐款分别新建马古塘、烧斗和涂屋等3所村级小学和1条通村公路;捐款建立“教师关爱基金”,用于资助190名农村中小学校贫困教师及改善边远山区中小学校老师工作环境。从教育到医疗,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从经济发展到社会事业,国开行持续关注21万全南人民发展大计。

开展民生需求大走访,传递民生温度。以就业、扶贫、社会等领域民生需求为导向,国开行4批挂职全南的干部主动深入挂点乡村指导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等建设,沉下身子开展“三同”“夜访听诉”等活动,回应百姓关切的就业、医保等诉求。十年来,国开行先后捐赠资金用于设立“全南县产业扶贫信贷通”偿债准备金、建设“十三五”省级贫困村光伏扶贫项目等。同时,还为全南县基层党组织“三化”建设助力,建强党建之基,加持乡村振兴。

为解决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的全南农特产品滞销难题,国开行将全南县纳入到消费帮扶范围,通过线上线下平台,一大批脐橙、富硒大米等农副产品进入北京。国开行搭建消费扶贫桥梁,动员内部力量参与消费帮扶,促进脱贫人口增收,农业产业提质扩面。

支援不止步,风帆正劲吹。站在新发展阶段上,国开行继续驾驭开发性金融巨轮,把准高质量发展脉搏,为谱写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全南篇章加油助力。

赣南日报2022-6-27

 

 

浦发银行哈尔滨汇宾支行成立十五周年纪实 文章下载

浦发银行哈尔滨汇宾支行成立十五周年纪实

2007年,浦发银行哈尔滨汇宾支行作为浦发银行哈尔滨市辖内第5家经营机构挂牌成立,曾荣获2016年中国银行业协会五星网点、2018年浦发银行哈尔滨分行先进基层党组织、2020年浦发银行百强网点、2021年浦发银行五星党支部等多项荣誉。时光荏苒,2022年浦发银行哈尔滨汇宾支行已成立十五周年。

以“金融服务”助力经济发展

多年来,浦发银行哈尔滨汇宾支行坚持稳健经营,助力区域经济发展,各项主营指标在哈尔滨分行均表现良好,排名靠前。截至目前,该行金融资产已超百亿,资产、存款等多项指标居省分行第一;二手房个贷业务市场占比极高,多年来服务信贷客户超十万人。

该行还积极拓展重点行业客户,通过与黑龙江省七大产业平台、建筑企业、交通企业、地矿企业开展业务合作,服务省内重点行业领域,支持区域经济健康发展。目前,该行已为哈尔滨市住建局代发拆迁款百亿元以上,深受百姓信任青睐。

以“革命旧址”打造精神高地

浦发银行哈尔滨汇宾支行党支部依托所处办公楼(中共北满分局旧址),陈云同志原办公所在地,牵头成立支行策划小组,支部党员自行搜集历史材料、勾画设计图纸、撰写布展大纲,最终打造“陈云精神展”,一室一故事、一墙一主题,并成立讲解员队伍,讲述革命故事,先后接待了各级党政军单位、高校等30余次、累计600余人参观学习。

据悉,2021年,该行入选南岗区红色之旅打卡地,并得到南岗区宣传部特批,申报为区级精神文明单位,并成功举办2021年南岗区新入职公务员党史教育移动培训课堂;2022年,成功获评为哈尔滨市省校合作十大建设——红色教育及国庆教育基地,“陈云精神展”作为唯一的非专业展馆类入选。

以“良好形象”践行社会责任

浦发银行哈尔滨汇宾支行党支部在浦发银行哈尔滨分行党委领导下,扎实推进基层党组织党建工作,贴近群众,坚持做有温度的事,在各类节日慰问因见义勇为牺牲而“失独”的英雄母亲,每逢雪天为环卫工人送热豆浆,警察节慰问辖区派出所,护士节慰问援鄂护士,在疫情时期慰问一线的社区人员,在每个特殊时刻奉献爱心,传递温暖;了解到社区89岁退伍老军人生活困难后,在节日慰问基础上,支部党员群众坚持每周五轮流为老人送饭菜。

据统计,2021年,该行党支部被主流媒体宣传报道近20次,登上学习强国平台,入选浦发银行总行内刊《外滩12号》首刊,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

以“蓬勃队伍”展现精神面貌

该行始终注重员工培养,抓牢意识形态。食堂电视精选央视《开讲了》《典籍里的中国》节目每日播放,引发大家对中华文化的共鸣,体悟文化自信;“三八”妇女节,该行为女员工精选《向前一步》《少有人走的路》等书籍,支行行长为员工手写寄语,期望大家汲取正向的成长能量。此外,该行还经常开展谈心谈话,正向引导言论和思潮;着力聚焦员工关怀,增强员工集体荣誉感。

该行将工作场景照片挂满走廊、食堂,营造和谐温暖团队氛围;在食堂设置饮品吧,备有牛奶、咖啡、果汁、蜂蜜,全天供应热豆浆;为大家配备午睡抱枕、折叠床;在重阳节通过视频慰问员工家中老人,并邮寄慰问品,为员工庆祝生日等。浦发银行哈尔滨汇宾支行始终坚持“让集体变成家,才会有温度”,切实让员工们都能感受到归属感。

以“15周年庆”共迎美好未来

浦发银行哈尔滨汇宾支行在成立十五周年到来之际,组织开展支行“生日会”系列活动,员工们共同吹灭了生日蜡烛、分享生日蛋糕,并许愿支行蓬勃发展,一往无前。该行组织为全体员工拍摄工作照、制作支行专题短视频,让属于过往的精彩十五载更值得纪念,让属于未来的美好明天更值得期待。

浦发银行哈尔滨汇宾支行“携手同行、共沐阳光”徒步活动现场

近日,该行还特别组织开展了庆祝十五周年“携手同行、共沐阳光”徒步活动,邀请了合作企业、共建单位、重点客户近百人共聚太阳岛,在增强体质、愉悦身心的同时,一同为该行十五周年庆生,进一步增进了该行与客户间的深厚情谊。

物换星移,岁月匆匆,回望耕耘与收获,过往鲜花灿烂,明日依旧可期。浦发银行哈尔滨汇宾支行将以更踏实的努力、更优异的成绩再塑新的辉煌!

搜狐网2022-6-22

 

 

邮储银行江西省分行:助推专精特新企业步入发展“快车道” 文章下载

邮储银行江西省分行:助推专精特新企业步入发展“快车道”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是创新的生力军,在稳增长保就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邮储银行江西省分行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围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各成长阶段的金融需求,不断创新信贷产品,优化金融服务,落实惠企政策,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助推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

创新特色产品陪伴企业不断成长

“不是等我们做大以后再帮助,而是企业从小到大,邮储银行都伴随着我们一路成长。”在邮储银行江西省分行工作人员前往企业进行回访时,江西剑安消防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剑安消防”)董事长张剑锋道出了自己的心声。从最初的200万元贷款到现在累计超4000万元,在张剑锋看来,邮储银行每一次出现,都是雪中送炭,温暖着企业主的心,也使企业高速成长。

据悉,成立伊始的剑安消防可以说是一贫如洗,公司人员紧张的时候甚至不足10个人,办公及生产场所均是租赁而来,手上没有一份订单。经历漫长而艰难的起步之后,终于在2016年研发并申报了9项自主创新专利,预备新增两条生产线,又拿到了充足的订单。但由于公司办公及生产场所均是租赁取得,自身无可抵押的房产,如何让技术层面实现突破的知产变为企业转型升级的资产成为张剑锋心中的一块大石头。

在了解到企业的困境后,邮储银行江西新余市分行抛来了橄榄枝,将企业推荐至当地科技局进行科技型中小企业认定,为该公司推介了该行的明星产品——科贷通,用于企业科技创新、技术转化、市场推广。500万元的资金支持也让企业及时抓住了发展机遇,业务越做越大,发展越来越快。

如今,剑安消防已成长为一家集专业从事消防产品研发、设计、制造、销售、服务于一体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具备年产消防产品100万台(套)以上的能力,主导产品七氟丙烷、探火管、超细干粉、气溶胶等系列灭火系统(装置)营销网络覆盖全国,畅销各行各业并远销海外,深受广大客商的青睐。从创业时的一无所有,到被评为新余市两家江西省潜在瞪羚企业之一,荣获“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江西省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等殊荣;从不到10名员工,到今天125名员工,其中生产、研发人员15名;从不到50万元订单,到销售收入突破7600万元,成为消防科技的领跑者,邮储银行江西省分行业务团队见证了客户的成长,也伴随着客户共同成长。

开辟绿色通道成为客户坚强后盾

随着科技型民企步入成长期,加速规模扩张和业务拓展,对资金短、小、频、急的要求也同步升温。邮储银行江西省分行积极开发囊括“强抵押”“弱担保”“纯信用”各个担保方式的全产品序列,充分满足各类小微企业融资需求。

“在我们企业经营发展遇阻时,邮储银行从贷款审批到贷款发放仅用4个工作日就完成了,真是解了我们的燃眉之急。”江西康成特导新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康成特导”)负责人对邮储银行江西省鹰潭市分行高效的审批效率和有温度的专业服务赞叹不已。

据了解,康成特导成立于2008年,企业位于江西省鹰潭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主要从事电子材料生产及销售、各类铜基合金、银基合金新型材料杆、棒、镀锡、镀银线材、电子产品的开发、研制、加工、生产销售及进出口经营等。日前,该企业因临时性资金周转需要贷款,但办理普通抵押类贷款手续相对烦琐,流程相对较长,无法满足企业需求。邮储银行江西省分行得知情况后,安排客户经理第一时间上门对接,并为该公司匹配最佳金融服务方案。然而,贷款进入最后合同签署阶段时却出现了状况。原来,该公司负责人及配偶受疫情影响被困上海,无法返回鹰潭与银行现场签署合同。该行立即行动,积极与省分行沟通协调,开辟了绿色通道。最终通过远程视频完成合同签署,并及时为企业发放贷款500万元,解决了企业资金难题,保障了企业正常生产运转。

激活创新动力助力小微企业“圆梦”

近日,江西怡顺环保新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怡顺环保”)获得了邮储银行江西省新余市分行投放的400万元科技信用贷,为生产经营注入了强劲动能。

“我们作为政府招商引资的高新技术企业,经历了多次经营和业务转型,销售及利润也步入了良性发展轨道。”该公司负责人坦言,公司科研投入和人力成本开支大,流动资金时有吃紧,又缺乏可供抵押的硬资产,困于融资难。

据悉,新年伊始,该公司订单激增,急需充足的资金支持全力生产,但能抵押的实物都抵押了,如何获得贷款成为一大难题。该公司负责人想到了持续对接服务的邮储银行江西省分行,于是向该行提出融资需求。

“真是及时雨!没想到贷款申请的第3天,资金就到账了。”怡顺环保负责人说,“这款贷款产品就像是为我们公司量身定做的,今年因为扩大产能,所需要的原材料相对来说比较多,资金周转成了一大难题,这款贷款产品正好解决了我们的后顾之忧。”

让企业受益的这款专精特新企业科技信用贷款产品切中了企业的这些融资痛点。该产品主要面向专精特新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和上市企业发放的纯信用贷款,贷款额度最高可达3000万元,还款方式灵活,能有效解决企业无抵质押物等融资难题,满足科技型企业流动资金需求。

今年以来,邮储银行江西省分行与工信部门、科技平台加深合作,对国家级、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进行分层分类梳理,积极发挥自身优势,深入各产业园区,面对面倾听企业融资诉求,持续优化金融服务,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注入更高质量的“金能量”。截至2022年3月底,该行已与省内2272户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进行了对接,贷款余额超35亿元,覆盖了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等行业领域。

邮储银行江西省分行2022-6-23

 

 

中国民生银行郑州分行成立十四周年发展纪实 文章下载

中国民生银行郑州分行成立十四周年发展纪实

2008年6月19日,中国民生银行郑州分行开业,正式拉开了服务河南经济社会发展的帷幕。14年来,在社会经济跨越式发展的浪潮中,中国民生银行郑州分行不忘初心,牢记“服务大众、情系民生”的企业使命,扎根中原大地,致力产品创新,强化特色服务,逐步成长为支持区域经济发展的生力军。尤其是2021年以来,分行改革转型扎实推进,发展态势持续向好,存贷款规模突破千亿,品牌形象持续提升,为实施“十大战略”、共绘出彩河南积极贡献民生力量。

笃行不倦 积微成著 助力地方经济腾飞

中国民生银行郑州分行自成立以来,坚持以服务地方实体经济为己任,紧密围绕省委、省政府关心的重点领域、重点项目和重点企业,通过传统授信、债券融资、贸易融资、票据、供应链金融等综合性服务方案,满足企业多元化金融需求。14年来,该行已累计提供表内外融资支持近2万亿元,累计投资河南省地方政府债券360.4亿元,以实际行动全力支持河南经济社会转型升级。

积极探索高效服务制造业之路。开业以来,分行累计为省内制造业企业提供多种形式的融资授信额度近2000亿元,累计发放贷款超过1000亿元。

大力支持河南省重大项目建设。开业以来,分行累计为省内基础设施行业提供授信额度超过3000亿元,累计发放贷款超过1200亿元。

全力支持河南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通过加大对河南省供销集团有限公司、河南省自然资源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等重点涉农龙头公司的融资支持方式,间接带动专业养殖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主体的发展。截至5月末,分行公司涉农贷款余额达136亿元。

党建引领 文化塑心 锻造高效务实团队

中国民生银行郑州分行始终将党的建设放在核心位置,把党建引领与经营管理深度融合,以党建引领文化,以文化凝聚人心,汇聚起强大的持续进步动力,锻造高效务实经营队伍,厚植高质量发展底蕴。

持续以恒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将“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常态化作为检验理想信念教育成果的重要标尺,逐步形成“基层调研、机构例会、员工座谈、项目推动、家园文化”五大常态化工作机制及“调研行程单、责任落实单、限期督办单”三单落地长效机制,目前已为基层机构、群众解决“急难愁盼”相关问题超千个,进一步坚定了员工发展信心,有效营造风清气正的经营氛围。

贯彻落实民生企业文化理念。立足“服务大众、情系民生”企业使命,秉持“以客为尊——诚信、创新、高效、共赢、稳健”价值观,坚持“民营企业的银行、敏捷开发的银行、用心服务的银行”战略定位,聚焦“特色鲜明、持续创新、价值成长、稳健经营的一流商业银行”的发展目标,为实现“长青银行百年民生”的愿景不懈奋斗。

持续加强人才队伍培育建设。牢固树立“人才价值本位”理念,在全面实施“聚才、举贤、归巢、育林”四大人才计划的基础上,着重突出青年员工培养,建立青年工作联席会议机制,建立行内导师培养制度,组织开展“大家说”“专家说”等品牌专题培训,制定推动“育林计划”青年员工行内导师制培养活动方案,重点打通青年员工成长成才路径,打造持续发展新引擎。

以客为尊 坚定改革 走高质量发展之路

近年来,银行业所面临的市场竞争形势、客户金融需求、业务发展模式都在发生深刻变化。为了拥抱变化,中国民生银行郑州分行在理念上、行动上紧跟总行改革步伐,严格落实监管部门关于股份制银行高质量发展相关工作要求,锚定实现稳健、协同、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总目标,转变发展方式,坚守风险底线,聚焦主责主业,夯实发展基础,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有力金融支持。

牢固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党委班子率先垂范,实现基层调研客户拜访常态化、重点客户定期拜访长期化,大力推动管理建设提升年、管理建设巩固年等专项活动开展,根据监管部门股份制银行高质量发展相关要求,提出七个同频共振的落地举措,推动形成高度重视客户、积极维护客户、用心服务客户的业务拓展氛围。

坚持正确的市场竞争理念。分行创新提出“三不比拼”“三提倡”原则。坚持不与同业比拼风险底线、不与同业比拼合规底线、不与同业比拼价格底线;与之对应的是,分行提倡专业服务、创新服务和效率服务,通过专业的金融服务、创新的产品模式和高效的办理流程来提升客户的服务体验,通过坚决贯彻总行三道防线改革理念,优化评审团队作业模式,提升响应效率,受到省内多个重点客户好评。

营销体系改革成效初显。选取省内62家重点客户作为分行战略客户,配置专属服务团队,制定个性化综合金融服务方案,提供全方位、立体化金融服务。作为民生系统内首批完成战略客户改革落位的分行,分行在完成架构改革、人员评聘的基础上,将总行“五位一体”作业模式落到实处,全面梳理战略客户经理和经营机构的配合机制,实现高效战略协同,截至5月末已为上述战略客户提供融资余额256亿元。

饮水思源 众志成城 践行企业社会责任

14年来,中国民生银行郑州分行在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中深化改革转型,在实现自身价值成长、稳健经营的同时,饮水思源,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为河南奉献赤子情怀。

深耕普惠金融。早在2009年,中国民生银行就率先践行普惠金融理念,推出小微企业专有信贷品牌“商贷通”,将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作为业务发展重点方向,并在实践中根据政府和监管部门的各项工作要求,不断创新完善小微金融商业模式。开业14年来,中国民生银行郑州分行服务小微客户10万余户,为4万余户小微企业提供了超过1800亿元的贷款支持。

助力乡村振兴。自2002年起,中国民生银行持续对口帮扶河南封丘和滑县。2016年以来,中国民生银行郑州分行开始集中负责定点扶贫落地工作,先后在两地设立股权(债权投资)扶贫基金、医疗救助基金、教育扶贫基金。在两县先后脱贫摘帽后,分行积极对接两县金融需求,切实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行领导带队调研,深入调研走访两县42个乡镇300余个村落,建立常态化联络机制,深度结合两县经济发展需求,累计投放信贷资金7.95亿元。同时,分行以新蔡县栎城乡张庙村乡村振兴建设事项为依托,积极探索新时期银行支持乡村振兴的新路径,捐赠100万元,以实际行动积极践行企业社会责任。

齐心抗汛战疫。一方面,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按照特事特办、急事急办原则,中国民生银行郑州分行持续优化信贷申请办理流程,提高审查审批效率,全力保证客户复工复产期间日常生产经营的正常运转,累计发放疫情防控领域专项贷款超过2000亿元,主动向各类企业退费近8000万元,对近5000户小微企业进行利率调低,为省内企业提供贷款FTP降低30BP的优惠政策。另一方面,自2021年7月17日河南极端特大暴雨发生以来,分行快速启动应急预案,成立应急支付专项工作小组,开设防汛救灾业务绿色通道,支援数十家受灾困难企业,提供专项救灾信贷额度,向总行申请下调下半年新发放人民币贷款利率,全力支持受灾企业,所作所为得到了总行党委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彰显了郑州民生人的责任担当。

初心如磐 使命在肩 立志书写民生贡献

风劲潮涌自当乘风破浪,任重道远更需快马加鞭。中国民生银行郑州分行将继续紧密围绕河南省中心工作,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继续坚守初心使命,聚焦金融服务本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为更好地满足实体经济发展贡献更大力量。尤其是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强大冲击,中国民生银行郑州分行将保持战略定力,主动担当作为,持续加大对疫情防控重点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助力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解决融资难点,为企业提供一揽子综合服务方案,满足企业多元化的融资需求,积极融入地方经济发展大局,努力挺进区域主流标杆银行,在河南地方经济发展宏图中书写民生贡献,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召开。

新浪河南财经2022-6-21

 

 

“触电”10年:银行系电商迎来“梦醒时分”? 文章下载

“触电”10年:银行系电商迎来“梦醒时分”?

掀起国民购物狂潮的“6·18”狂欢节刚刚落幕。相比淘宝、京东等电商平台早早开启的多轮“价格战”,在今年的“6·18”期间,银行系电商平台却显得格外冷清,鲜有宣传和营销,甚至还有一些银行提前宣布离场。

5月30日,工商银行接连发布《融e购个人商城重要公告》《融e购企业商城重要公告》指出,因业务调整,该行将于6月30日24:00停止其电商平台“融e购”个人商城相关服务,以及企业商城公开销售、商圈销售、跨境贸易等相关服务。

这成为继民生银行后,今年第二家关停旗下电商平台的商业银行。

有人说,这也许是一个从一开始就知道答案的尝试,但是却花了8年时间才走到了尽头。但业内专家却表示,银行发展电商本身就是一个试错的过程,不要过分苛责,更不要去冷嘲热讽。

“2014年开始,‘宇宙行’勇于探索,敢于尝试,精神可嘉。尽管银行系电商之路并不平坦,但这样的试错过程并非毫无意义,至少验证了服务模式的多样性和可能性,一定程度上激活了思维、锻炼了队伍。”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兼职研究员董希淼评价道。

从2012年建设银行打响银行系电商平台发展的“第一枪”,我国商业银行“触电”已有10年时间。作为曾经辉煌一时的“头部”银行系电商平台,工行“融e购”的关停是否昭示着银行系电商模式的失败?作为场景金融的重要探索,银行电商平台发展的下一个10年之路又在何方?

从布局到分化:展业10年鲜有盈利

10年发展路漫漫,有的坚强求生,有的黯然离场。

在电子商务高速成长的浪潮下,10年前,我国第一家银行系电商平台诞生了。

2012年6月28日,建设银行成立了电商平台“善融商务”,开启了我国银行系电商业务发展的先河。此后的几年内,各大银行的电商平台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我国逐渐形成了“遍地开花”的势头。

在“善融商务”成立的两个月后,交通银行上线了新一代网上商城“交博汇”;2013年4月,农业银行E商管家电子商务平台正式上线;同年10月,中国银行推出自己的网络银行品牌“中银易商”;2014年1月,工商银行也上线了电子商务平台“融e购”。

至此,当时的五家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均完成了在电商领域的布局。

“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的推动下,2012年,中国电子商务交易总额为8.1万亿元,2013年更是突破了10万亿元,促使中国成为世界最大的网络零售市场。”董希淼表示,为抓住市场机会,在国有大行的带动下,多家银行陆续加入到银行系电商的队伍。

《金融时报》记者注意到,在国有大行纷纷自建电商平台后不久,民生银行、平安银行、光大银行等股份制银行,杭州银行、郑州银行等城商行也相继成立了自己的电商平台。

据中国银行业协会统计数据,截至2018年末,我国自建电商平台的银行达到23家,交易总额约为2万亿元,个人客户数量1.62亿个,较2017年增长40%。

相比银行系电商的布局情况,电商平台的盈利收入更受关注。

2014年初,建行的“善融商务”交出了银行系电商平台发展的首份“答卷”。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底,“善融商务”交易额超过300亿元,其中B2C交易超过10亿元。

作为银行系电商的“头部”平台,工行“融e购”在上线之初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工商银行年报显示,2014年,“融e购”注册客户数超1200万人,交易额突破700亿元。2016年和2017年,工行“融e购”电商平台的年交易额分别为1.27万亿元和1.03万亿元。

2018年,“融e购”商城的总交易额仅次于淘宝、京东,达到1.11万元。京东商城2018年交易总额约1.7万亿元。

相较推出时的浩荡声势,近年来,银行系电商的声音逐渐微弱,甚至一些平台已经默默退场。

2019年之后,工行年报便鲜有公开提及电商业务发展的相关数据。直到今年5月30日,运营8年的“融e购”宣布了于6月底关停的消息。

《金融时报》记者发现,今年以来,除了工商银行以外,已有多家银行宣布对其电商业务进行调整。其中,农业银行“中国农业银行扶贫商城”和建设银行“善融商务”平台变更了经营主体,主要业务交由旗下子公司运营,民生银行则直接宣布关停了民生商城系统。

从亚马逊退出中国,到京东今年一季度净亏损30亿元,做电商是否真的赚钱已在不少人心中画上了一个问号。然而,不少相关人士坦言,银行发展电商平台并不赚钱,也并不是为了赚钱。

“银行做电商真的不是为了挣钱。”董希淼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说,银行做电商平台并非想与淘宝、京东分一杯羹,而是为了获客、活客,增强客户黏性,更好地服务C、B、G端客户。

事实上,自电商平台成立之初,这一投入巨大的业务几乎未给银行带来任何盈利。某国有大行电商平台相关负责人向《金融时报》记者透露,自该行自建电商平台至今,其电商业务一直处于亏损的状态。

“盈利并不是我们建设电商平台最主要的目的。相比之下,获取客户资源对我们来说更有意义,也更为重要。”该负责人表示。

退出或剥离 电商业务为何日益边缘化

“这次调整主要是顺应互联网和金融发展趋势,对‘融e购’平台相关业务进行的整合升级。”针对工行“融e购”平台关停一事,“融e购”相关负责人日前做出了回应。

事实上,虽然工行表示,关停“融e购”仅是业务调整的相关举措,但其背后折射出的银行系电商平台发展边缘化的问题却引起了市场的广泛关注。

从高调入场到低调发展,甚至陆续退场,其背后有多重原因。

此前已有多家银行内部人士和《金融时报》记者提及,电商业务的调整和监管要求有一定的关系。

“按监管规定,银行自营平台要与银行主体进行剥离,我们目前已经把电商平台中的非金融业务交付给我行的子公司来运营,支付结算等金融服务我们还会继续去做。”某银行网络金融部相关工作人员向《金融时报》记者透露。

然而,相关业内专家却表示,监管因素并非银行关停电商平台的主要原因。

“电商业务的调整的确会受到监管影响,但这并不能解释‘融e购’为何关停。”董希淼认为,按监管规定,银行只需要将电商业务进行剥离,交由旗下子公司运营即可。

“一些银行将电商业务交给金融科技子公司是很自然的事情。相比总行,金融科技子公司反而可以把银行电商平台的建设和场景维护做得更加专业。”星图金融研究院研究员孙扬表示。

业内专家认为,外部环境“大局已定”,叠加内部发展机制僵化,才是银行系电商平台发展不尽如人意的主要原因。

“从外部来看,淘宝、京东、美团等电商企业占据了主要流量入口,其他流量入口也被互联网公司‘瓜分殆尽’,电商行业尤其是B2C电子商务领域‘大局已定’。”董希淼对《金融时报》记者表示,在用户习惯已经形成的情况下,后来者很难入局。

从内部来看,银行自身缺乏互联网思维,在运营管理等方面与互联网公司的电商平台相比差距较大。此外,银行受限于体制机制和组织文化,较难对电商用户需求作出快速反应。

“银行内部强调按流程办事,这恰巧跟电商平台需要的敏捷、快速响应的精神原则是冲突的。”董希淼提到。

近两年来,受到疫情的影响,电商行业的“马太效应”被进一步强化。孙扬认为:“强者变得更强,弱的变得更弱,要么有很强大的流量,要么有很独特的货源供应链,否则在电商领域的竞争就很难处于优势。”

然而,随着我国电商行业不断成熟,各家电商平台的优势不断凸显,也让银行发展电商的短板更加突出。

“银行具有资金、支付结算体系、存量客户等多重优势。”董希淼认为,但是在组织架构、体制机制不够灵活等劣势下,其优势也未能得到有效发挥。

多家平台“同台竞技” 谁还在使用银行电商买东西

银行系电商发展遇冷,一定程度上也是用户选择的结果。

在京东、淘宝等各种电商平台如此发达的时代,还有谁在使用银行电商平台购物?银行做电商业务真的有那么多客户需求吗?

不少人从银行电商建立之初就产生了这些疑问。然而,在这项业务发展走过10年历程的今天,才有更多人严肃地思考和面对这些问题。

“从来没用银行电商平台买过东西。”“没听说过‘融e购’和‘善融商务’。”《金融时报》记者向多位手机银行用户询问其银行电商平台的使用情况时,绝大多数人给出了这样的回复。

还有一小部分使用过银行电商平台的用户提到,“积分兑换”“活动期间优惠力度大”“分期免息”等是他们曾经选择银行系电商购物的主要原因。

“我们成立电商平台一方面是通过为存量客户提供增值服务,增加用户黏性;另一方面是为了拓展客户资源,通过将自建电商平台作为营销切入点,逐步引导他行客户在我行办理对公结算、存款等传统业务。”某国有大行电商平台相关负责人对《金融时报》记者说。

正如业内专家分析,银行发展电商平台是以“获客”和“活客”为主要目的。但从实际的发展情况来看,银行电商平台的客户转换很慢,董希淼坦言:“国有大行有上亿的客户,能把这些存量客户服务好就已经非常了不起了。”

“在当时合作的时候,银行电商主要是一个为自身会员体系提供福利的平台,它更多的是为了留住老用户。”某银行电商平台第三方软件合作服务商对《金融时报》记者表示,“实际上,大多数人看到自己银行账户里积分,直到过期都不会去进行积分兑换。”

据悉,早在三年前,该服务商曾为多家银行电商平台提供过产品运营、技术支持以及仓储等服务。“最近一年,多数银行这部分业务都萎缩得比较严重,目前也没有了太多合作。”相关服务商表示。

有上亿的存量客户,银行为何仍做不好电商平台?《金融时报》记者在采访时发现,一方面,用户普遍反映银行电商平台的使用体验较差,而另一方面在于银行电商缺乏具体的使用场景。

在某银行电商App下载界面的评价功能中,多位客户仅为该平台打了一颗星。“软件运行不流畅,商家客服不回消息也不接电话,退款申请五天都没有处理。”“操作界面不是一般的卡顿,客服没有回应,真的很失望。”

还有一位客户调侃道:“用这个软件让我找回了10年前刚刚使用智能手机时的感觉,十分怀旧。”

杨哲、黄迈两位学者在所著的《场景金融》一书中提到,场景“三分建设,七分运营”,场景搭建后的运营更为关键。而银行建立电商平台仅限于搭建了场景,却没有做好后期的用户运营。

“多数银行除网络金融部有一个小团队之外,并没有专门大型电商团队来运营和维护电商平台,产品和服务难以迭代升级,缺乏必要的售后服务和投诉机制,这也是导致其电商平台较难有好的表现的原因。”董希淼对《金融时报》记者表示。

除此之外,对外部场景的积极融入也是银行系电商在发展中所忽视的关键因素。

2015年,拼多多凭借“拼团购物”的社交电商C2B模式一骑绝尘,短短几年便在电商平台中占据一席之地。根据市场分析,拼多多模式成功的关键在于嵌入了微信朋友圈这一外部生活场景,又把握住了人们热爱“砍价”的消费特点。

然而,相关业内人士提到,银行系电商平台的突出特征在于高度闭环化,自建平台、自选客户、自推产品,交易的全流程在一个闭环内就可以完成。

“银行服务,从来都不是也不能脱离经济社会发展和服务对象需求而孤立地存在。”董希淼认为,不管是“融e购”还是“善融商务”,它们都搭建了自己的场景平台,这是值得肯定的。但是搭建好平台之后,银行电商平台却始终没有融入其他场景。

银行系电商下一个10年:从“大而全”走向“小而美”

“每一个行业的发展都有周期,每一次探索都会让银行对场景有着全新的理解。”孙扬表示。在多位业内专家看来,“融e购”的关停并非意味着银行系电商发展的失败。

在经历了10年坎坷的探索后,银行系电商下一个10年的发展之路又在何方?

相比10年前“大而全”的综合型电商平台,专家认为,“小而美”的银行电商服务或许会更加契合未来的发展趋势。

“随着时间的推移,银行的竞争重心已经在发生调整。”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认为,银行与其发展“大而全”的电商,可能不如在App上做一个开放的生活场景。

《金融时报》记者发现,虽然银行系电商的发展并没有达到最初的预期,但是银行始终没有放弃对场景金融的探索,而是开始从电商向另一个方向演变。

在董希淼看来,发展场景金融,银行要注重打造本地生活生态圈,以非金融场景带动金融服务。“在C端方面,银行需要从用户的生活角度捕捉非金融场景。以招商银行的‘掌上生活’App为例,从消费者衣食住行等方面,开设了美食、电影、科技等细分板块,结合移动电商频道打造品质生活指南。”

近年来,银行逐步转变传统的金融服务模式,顺应数字时代用户行为线上化、场景化趋势,打造线上运营生态圈,将金融服务延伸至衣食住行等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

招行2021年年报显示,截至报告期末,“掌上生活”App累计用户数1.27亿户。报告期内,“掌上生活”App日活跃用户数峰值747.73万户,期末月活跃用户数4593.44万户,用户活跃度居同业信用卡类App前列。

同时,业内专家认为,针对特定领域、更加垂直化的电商平台在未来也有一定的发展空间。“比如,银行可以继续做扶贫助农的电商平台。”董希淼提到。

《金融时报》记者注意到,2015年开始,就已有多家银行开启了“乡村电商”的探索模式。依托自建电商平台,银行不断拓展农产品销售的上行空间,积极开展精准扶贫工作,真正将电商模式“引进来”,让扶贫商品“走出去”。

“助农是我们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过去几年,我们在扶贫方面一直都有侧重,会把很多平台资源投放到扶贫工作上。”建行电商平台相关负责人告诉《金融时报》记者。

“金融科技发展是大势所趋,而发展场景金融是金融科技时代银行转型发展的必经之路,是银行服务变革的重要方向。”董希淼认为,银行发展场景金融,更深远的意义在于推动银行从“资金中介”迈向“服务中介”。

“银行应从自身资源禀赋和业务战略出发,基于核心和重要用户群体需求,与外部机构深度合作,融入多种场景,相互赋能、协同创新,实现多方共赢,让银行服务触手可及、无处不在。”董希淼建议。

中国金融新闻网2022-6-27

 

 

兴业银行武汉分行成立20周年发展纪实 逐梦荆楚二十载 主流银行谱“兴”篇 文章下载

兴业银行武汉分行成立20周年发展纪实 逐梦荆楚二十载 主流银行谱“兴”篇

六月武汉,万木葱茏;

长江之滨,风正帆悬。

兴业银行武汉分行迎来二十岁生日。

20年前,兴业银行武汉分行棋定荆楚,一家网点,40余名员工,白手起家、夹缝生存,不为困难所惧、不为风雨所阻,用激情和梦想开启了艰苦创业的征程。

20年奋斗不息,兴业银行武汉分行从一家名不见经传的“草根银行”,已成长为总资产3000亿元、年营业净收入60亿元、年纳税逾5亿元、营业网点70余家、员工1400余人的主流商业银行,稳居在鄂全国性股份制银行前三,成为总行重点区域分行。

20年风云变幻,兴业银行武汉分行始终以深厚的家国情怀、强烈的使命担当,将自身发展融入湖北改革发展的时代洪流,与区域经济同频共振,与广大客户相伴成长,一步一个脚印,谱写了一曲“爱拼才会赢”的澎湃乐章!

弄潮儿向涛头立

2002年,彼时的武汉金融市场已然竞争激烈,国有大行具有“先天优势”,加之深耕数年,早已枝繁叶茂; 招商、民生、光大等多家全国性股份制银行在汉也已成立多年;前有标兵,后有追兵,作为后来者,兴业银行武汉分行唯有在夹缝中谋生存,在逆境中求发展。

当年,在汉口新华路“金融一条街”设立总部,是大多数金融机构进驻武汉的第一选择。成立之初,既要控制成本,又要考量未来区域发展空间,兴业银行武汉分行没有随大流,而是选择在当时相对落后的武昌中北路岳家嘴落脚。

创业维艰,但兴业人有着与生俱来的爱拼会赢的精神。几十名员工“蜗居”在中北路长源大厦简陋拥挤的办公楼里,门前便是一条“光灰大道”,周边还是连片的荒地,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是当时的真实写照;一无网点、二无口碑,出门拓展业务,首先要面对客户的种种质疑,兴业人唯有难不倒、打不垮、不退缩的激情与韧劲,赢得客户的信任;风雨中走家串巷,烈日下摆摊设点,豁出去的不止是脸面,还有干事创业的豪情壮志……

经过初创期的艰苦奋斗、摸爬滚打,兴业银行武汉分行逐步站稳脚跟,不仅解决了生存问题,还为长足发展打开了局面。2009年,首家异地机构宜昌分行开业,到2012年兴业银行武汉分行成立10周年时,已完成4家二级分行的机构布局,也拥有了新的办公大楼,立足武汉、覆盖全省的金融服务网络已经形成。

现如今,中北路已经蜕变成武汉内环主干道,沿街金融机构林立,成为名副其实的“江南金融中心”,而兴业银行大厦也成为该区域地标性建筑之一。

于危机中育先机

进入2008年,一场金融风暴席卷全球,我国经济面临一次前所未有的“寒冬”考验。经济是肌体,金融是血脉,两者共生共荣。危机面前,金融更应担当作为。

不等不靠,主动服务,这是兴业银行武汉分行第一时间用实际行动向湖北各界传递的姿态:2008年与湖北省发改委签署《节能减排战略合作框架协议》,2009与湖北省政府签署500亿元全面战略合作协议,鼎力支持“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创新引入50亿元保险资金支持湖北城际铁路建设,开创了湖北利用保险资金投资重大轨道交通基础设施的先河,也创下全国单一保险资金债权投资铁路项目规模之最,成为当年湖北“十大金融事件”之一。

洞察时势,化危为机。兴业银行武汉分行在市场摸爬滚打中求生存、谋发展,不走“寻常路”,培养了敏锐的市场嗅觉和机遇把握能力,总能逢山开路,遇水搭桥,总能在危机中觅得先机,锻造出更加强劲的生命力。到2013年底,兴业银行武汉分行在湖北存款市场占比1.86%,跻身在鄂股份制银行第一梯队,成为湖北金融市场一支不可或缺的金融主力军。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袭武汉。封城期间,兴业银行武汉分行坚持服务“不打烊”,开辟线上绿色审批通道,共完成审查审批项目464亿元,其中支持抗疫企业58亿元,落地湖北首单疫情防控债;通过主动为企业办理授信延期、调整合同期限和调整付息等方式,对近300亿元贷款作出延期付息安排。这些都为湖北疫后重建,做出了重要贡献,当年兴业银行武汉分行信贷增量位列在鄂股份制银行首位。

回顾20年发展历程,兴业银行武汉分行始终牢记“为金融改革探索路子、为经济建设多做贡献”的初心和使命,以支持地方经济发展为己任,累计投入超万亿元,近五年平均每年投入资金超1200亿元。同时在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中,兴业银行武汉分行“商行+投行”战略落地生根,绿色银行、财富银行、投资银行“三张名片”愈发灼灼生辉。

风鹏正举恰当时

草根出身,先天不足,作为后来者,兴业银行武汉分行何以能够跻身同业前列,拥有今天的“江湖地位”?

答案是“创新”二字。兴业银行武汉分行继承了兴业人敢为人先、适变应变的市场化创新基因,始终相信爱拼才会赢,真正走差异化发展之路。

作为我国绿色金融的先行者,兴业银行2006年在国内首开先河,持续引领绿色金融浪潮,锻造了“绿色银行”金色名片。兴业银行武汉分行亦是湖北绿色金融最早的实践者,自2008年发放首笔3200万元能效贷款以来,绿色金融探索之路在湖北已走过14年,先后创下多个“第一”:全国首单碳排放权质押贷款、全国首批“绿保贷”试点行、湖北首单水环境治理绿色债券、湖北首笔挂钩“碳中和”债券指数结构性存款、湖北首笔绿色票据再贴现业务……截至2022年5月,兴业银行武汉分行累计在鄂投入绿色信贷资金近3000亿元,绿色金融融资余额近500亿元。

宁德时代是全球领先的动力电池制造商之一,动力电池系统使用量连续五年位居全球第一。2022年,兴业银行武汉分行作为独家代理行,成功牵头筹组宜昌邦普一体化电池材料产业园绿色银团贷款项目,总规模70亿元,这是金融支持湖北低碳经济发展的又一生动案例。

随着直接融资市场的发展,客户需求越来越多元,传统金融服务很难完全满足。投资银行则是兴业银行武汉分行另一大利器和竞争法宝,在服务重大招商引资项目、战略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方面,发挥了全市场资源整合者角色,引入更多金融活水支持湖北建设。近两年,兴业银行武汉分行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承销规模连续突破200亿元,稳居湖北市场第2,先后落地全国首单永续型权益出资票据、全国首单地方国企可持续发展美元债、全国首单轨道交通可持续发展美元债、全国首批科创票据等创新产品,凸显了兴业银行武汉分行卓越的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光芯屏端网”,是大国重器、荆楚未来。兴业银行武汉分行充分发挥“商行+投行”优势,运用投行思维和工具,打通政府、基金、产业、客户全链条服务,通过产业基金、股权投资、创投债融、并购融资等创新模式,近3年先后向“商业航天基地”“京东方”“TCL-华星光电”等一批重大战略项目投入超100亿元,为助推湖北“光芯屏端网”万亿产业集群加速崛起,贡献了“兴业力量”,这其中投资银行功不可没。

支持“专精特新”,兴业银行武汉分行也有自己的“密码”。围绕企业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等不同阶段的融资难点、堵点,建立以科保贷、工业厂房贷、投联贷、人才贷等为主的科创产品谱系,同时开辟了以“股权投资+信贷支持”双管齐下解决科创企业融资难题的新路径。2022年,兴业银行武汉分行又依托大数据,打破传统信贷评价模式,创新推出“技术流”专属评价体系,成为解锁科创企业融资难的“金钥匙”。仅仅近3年,就累计向湖北科技型企业投入资金近800亿元,融资余额超240亿元,落地股权直投两笔过亿元。

武汉慧联无限科技有限公司即是“技术流”专属评价体系的受益者之一。该公司作为湖北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公司拥有授权专利、软件著作权百余项,主要从事低功耗广域物联网LPWAN核心技术研发与应用。因业务发展急需补充流动资金,但传统方式很难获得贷款。得知企业困难后,兴业银行武汉分行通过“技术流”专属评价体系,设计“投联贷+人才贷”组合授信方案,为企业提供1000万信用贷款,解决了企业燃眉之急。

无论是绿色金融、还是投资银行,亦或是科创金融,兴业银行武汉分行总能把握时代脉搏,持续创新,不断跨越,树立了创新银行的市场形象。

20年潮起潮落,风云变幻,兴业人始终蹄疾步稳,勇毅前行。从开业之初的白手起家,到调整时期的砥砺前行,再到新时代的赶超跨越,兴业银行武汉分行的家国情怀始终未曾改变,追求卓越、争创一流的初心始终未曾改变,敢拼会赢的兴业精神始终未曾改变。

二十而冠,风鹏正举恰当时。兴业银行武汉分行不会辜负这个伟大的新时代,不会辜负生于斯长于斯的这片热土,初心如磐,奋斗不止,继续开创下一个辉煌的二十年!

长江商报2022-6-26

 

 

让新市民在城市里“进得来”“留得下”银行业不断优化住房金融服务 文章下载

让新市民在城市里“进得来”“留得下”银行业不断优化住房金融服务

安居乐业,住房是让新市民真正得以扎根城市的基础。房贷为新市民的安居梦提供了重要的金融杠杆。为了更精准地服务好进城新市民,银行业加大探索力度,提升服务水平,推出有针对性的产品。

除了为新市民购房提供信贷支持外,银行业还围绕新市民安居场景中的全方位需求,形成了从购房、租房、装修的住房全生态金融服务,帮助新市民降低生活成本,为新市民提供金融便利。

“要是没有银行给办的按揭贷款,我还得再攒个七八年的钱才能买下这套房子。现在,我在这座城市有了自己的家,终于可以安心啦!”从河南千口镇来山东聊城从事建筑工作的贾志辉对安居深有体会。

安居乐业,住房是让新市民真正得以扎根城市的基础。在了解到贾志辉承包的工程距离营业网点较远的情况后,恒丰银行聊城分行客户经理谷林林主动上门面签,3个工作日内便为其发放了按揭贷款103万元。

这个暖心服务只是银行业助力新市民安居的一个缩影。围绕新市民在大城市租房、购房所面临的痛点难点,银行业不断优化服务,着眼于新市民的各项住房金融需求,切实满足合理刚需购房需求,加强对住房租赁的支持与培育力度,让新市民“进得来”“留得下”。

全方位服务安居生态

“房产证下来了,我的心也终于放下了,过些天就回老家把孩子接来市里逛逛、去公园玩玩,多带他们见见世面。”贾志辉感觉自己的日子越来越有奔头。

2016年,贾志辉和妻子在聊城市当起了建筑工人。为了攒更多的钱,他们一直在市区租房居住,把两个孩子留在车程近8个小时的老家,跟着爷爷奶奶一起生活。两口子起早贪黑、省吃俭用,从建筑工人到独立承包小工程,几年间,终于攒下了30多万元。今年,恰好两个孩子要升初中,为了给孩子一个更好的教育环境,才合计着买套房子。在恒丰银行聊城分行的贴心服务下,贾志辉的心愿得以更快变成现实。

房贷为新市民的安居梦提供了重要的金融杠杆。为了更精准地服务好进城新市民,银行业加大探索力度,提升服务水平,推出有针对性的产品。

“我们深入调研区域产经环境、人口结构,聚焦新市民安居需求,建立与聊城市不动产登记中心常态化沟通机制,主动对接房地产开发商、置业公司和楼盘,大力推广住房按揭贷款等系列信贷产品,积极宣讲相关金融服务政策。并开通绿色通道,优化业务办理流程。” 恒丰银行聊城分行有关负责人介绍说。

针对农民进城后的购房需求,农行推出“农民安家贷”产品。数据显示,该产品已累计投放7666亿元,贷款余额6046亿元,惠及近190万名进城购房的农村转移人口及其家属。

除了为新市民购房提供信贷支持外,银行业还围绕新市民安居场景中的全方位需求,形成了从购房、租房、装修的住房全生态金融服务,帮助新市民降低生活成本,为新市民提供金融便利。

例如,建行围绕新市民进城安居的生活场景,推出装修分期等产品方案,满足新市民进城过渡阶段的金融需求。与此同时,建行子公司——建信财险子公司推出服务新市民租房配套系列保险产品,2021年为近2.5万名承租人及出租人提供风险保障超过32亿元。

为刚需购房群体缓解压力

在政策支持下,新市民的刚需购房需求压力得以缓解。5月15日,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发布《关于调整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确定首套房贷利率下限调整为不低于相应期限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减20个基点。而该月的5年期LPR报价也由4月份的4.6%调整为4.45%,下调15个基点。

银行业也迅速跟进,及时跟进房贷利率“双降”,为刚需购房群体节省购房成本。

交行表示,对于首套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新申请客户,房贷利率下限调整为4.25%,较4月份下降35个基点,可享受双重政策红利;对于二套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新申请客户,房贷利率下限相应调整为5.05%,也可享受政策利好;对于存量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客户,将在贷款合同约定的利率调整日后下调15个基点,也能节省房贷利息支出。

与此同时,银行业不断出台对包括新市民在内的刚需购房群体的支持措施。日前,温州市住建局与华夏银行温州分行合作推出“安居贷”产品。据了解,贷款期限在10年(含)以上的首套住房按揭人员,前3年仅需按月支付贷款利息,第4年再开始分期还本付息。

“新推出的还款方式,一方面能够减轻刚性、改善性贷款购房人的前期还款压力;另一方面也希望通过金融支持购房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华夏银行温州分行相关负责人表示。

“目前,多地都在提升刚需购房的支持力度,但主要是局限于首付比例下调和房贷利率下降等。若是有按揭贷款的压力,也最多是给予6个月延期还款的规定。从购房者的按揭贷款偿还规律看,前3年压力是最大的,此次温州推出的政策,是保护合理住房消费需求的体现,很有吸引力。”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表示。

加大对租赁住房支持力度

对于不少来到大城市打拼,特别是希望在一二线等房价较高的大城市扎根的新市民而言,从租房到购房的过渡不可避免。他们的长期租房需求也很旺盛。

在浙江,建行浙江省分行协同建信住房浙江公司探索打造“蓝领、白领、科创、员工”四大类各具特色的CCB建融家园长租社区,为新市民群体提供高品质有温度的家,并主动将所有房源推荐给政府纳为保障性租赁住房,以优惠价格供应新市民和青年人。

在北京,建行投放1.07亿元贷款支持西红门“创业之家”项目,这也是北京市首批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建设租赁住房项目,解决了周围园区产业工人等新市民的安居需求。

对包括应届毕业生、初入社会的青年白领等在内的年轻新市民群体,兴业消费金融推出“立业计划”,将贷款用于满足他们在进城、落户、就业过渡阶段的差异化金融需求,缓解他们在住房租赁、教育培训等方面的经济压力。

在建行副行长李运看来,要帮助新市民真正实现“租房安居”,推动住房体系由“购”向“租购并举”转变,除了保障“有房可租”,还需要关注其是否租得放心、住得安心。金融机构可以发挥自身资源整合、金融科技等优势,参与提升市场发展效能。

住房租赁行业盈利水平低、资金链脆弱等特点,导致租赁关系不稳定、企业“高收低租”、恶意抬价等问题出现。“为此,建行创新‘存房’模式,提供专项信贷资金,支持建信住房公司从企事业和居民手中租入长期稳定的存量闲置房源。依托建信住房公司牵头建立的产业联盟控制装修改造成本,再委托专业机构负责租务运营。”李运表示。

建行的这一创新,将“房东—中介—租户”的传统模式,转变为“房东—建信住房—专业运营机构—租户”的新型长租模式,将社会闲置房源转变为稳定的长租房源。据李运介绍,目前,建信住房通过“存房”模式管理的房源已有13.5万间,资源盘活和整合优势明显。

金融时报2022-6-22

 

 

通知

信息已完善成功
确认

在线咨询: 010-51651161

客服电话: 010-51651162

地址: 北京市东城区沙子口路76号富莱茵花园18号楼

返回顶部
用户注册

个人注册

单位注册

联盟单位注册

{{ registerData.isHasName ? '用户名可以使用' : '用户名已被占用'}}

*请输入长度(6-20)位数的数字或字母

{{count}}s后再次获取
获取验证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 《用户协议》

注册
注册中...
{{ registerUnityForm.isHasName ? '用户名可以使用' : '用户名已被占用'}}

*请输入长度不小于6位数的数字或字母

{{count}}s后再次获取
获取验证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协议》

注册
注册中...
{{ registerWorkUnityForm.isHasName ? '用户名可以使用' : '用户名已被占用'}}

*请输入长度不小于6位数的数字或字母

{{count}}s后再次获取
获取验证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协议》

注册
注册中...
已有账号,
用户登录

个人登录

单位登录

联盟单位登录

新用户注册
找回密码

您已经成功设置密码,请使用新密码登录
权限不足

您未开通此功能,是否去开通?
确认
取消
权限不足

您未开通此功能,是否去开通?
确认
取消
提示

请购买本平台相关服务后使用该功能。
去购买
再想想
请注册/登录后完成购买。

1.本学习平台资料查看针对会员开放;
2.购买相关服务请先注册/登录后完成购买;
用户协议

 

“帮我搜”网络平台站用户注册协议书

 

一、总则

此份协议是注册用户接受“帮我搜”网络平台(以下简称本平站)产品和服务时适用的通用条款。因此,请您在注册成为本站用户前或接受本站的产品和服务之前,请您详细地阅读本注册用户协议的所有内容。

1 注册用户了解并同意:

①只要注册用户点击同意按钮并完成注册,注册用户就已接受了本注册用户协议及本站公布的各项服务规则包括填写实名的联系方式等等) ,并愿意受其约束。如果发生纠纷,注册用户不得以未仔细阅读为由进行抗辩。

②随着市场经营情况的变化,本站有权随时更改本注册用户协议及相关服务规则。修改本注册用户协议时,本站将于相关页面公告修改的事实,有权不对注册用户进行个别通知。注册用户应该在每次登录前查询网站的相关公告,以了解注册用户协议及其他服务规则的变化。

2、若注册用户不同意本注册用户协议或相关服务规则,或者不同意本站作出的修改,注册用户可以主动停止使用本站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如果在本站修改协议或服务规则后,注册用户仍继续使用本站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即表示注册用户同意本站对本注册用户协议及相关服务规则所做的所有修改。由于注册用户在注册用户协议变更后因未熟悉公告规定而引起的损失,本站将不会承担任何责任。

3、本站的各项电子服务的所有权和运作权归本站。本站提供的服务将完全按照其发布的服务条款和操作规则严格执行。注册用户必须完全同意所有服务条款并完成注册程序,才能成为本站的注册用户。注册用户确认:本协议条款是处理双方权利义务的当然约定依据,除非违反国家强制性法律,否则始终有效。

二、服务简介

1、本站运用自己的操作系统通过国际互联网络为注册用户提供网络服务。同时,注册用户必须:自行配备上网的所需设备,包括个人电脑、调制解调器或其他必备上网装置。自行负担个人上网所支付的与此服务有关的电话费用、网络费用。

2 基于本站所提供的网络服务的重要性,注册用户应同意:提供详尽、准确的个人资料。不断更新注册资料,符合及时、详尽、准确的要求。

3、本站对注册用户的电子邮件、手机号等隐私资料进行保护,承诺不会在未获得注册用户许可的情况下擅自将注册用户的个人资料信息出租或出售给任何第三方,但以下情况除外:注册用户同意让第三方共享资料;注册用户同意公开其个人资料,享受为其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本站需要听从法庭传票、法律命令或遵循法律程序;本站发现注册用户违反了本站服务条款或本站其它使用规定。

4、关于注册用户隐私的具体协议以本站的隐私声明为准。如果注册用户提供的资料包含有不正确的信息,本站保留结束注册用户使用网络服务资格的权利。

三、帐户密码和安全性

注册用户一旦注册成功 ,成为本站的合法的注册用户。您可随时根据需要改变您的密码。注册用户将对注册用户名和密码安全负全部责任。另外,每个注册用户都要对以其注册用户名进行的所有活动和事件负全责。注册用户若发现任何非法使用注册用户帐户或存在安全漏洞的情况,请立即通告本站。

四、拒绝提供担保注册用户个人对网络服务的使用承担风险

本站对此不作任何类型的担保,不论是明确的或隐含的,但是不对商业性的隐含担保、特定目的和不违反规定的适当担保作限制。本站不担保服务-定能满足注册用户的要求 ,也不担保服务不会受中断,对服务的及时性,安全性,出错发生都不作担保。

五、有限责任

本站对任何直接、间接、偶然、特殊及继起的损害不负责任,这些损害可能来自:不正当使用网络服务,在网上购买商品或进行同类型服务,在网上进行交易,非法使用网络服务或注册用户传送的信息有所变动。这些行为都有可能会导致本站的形象受损,所以本站事先提出这种损害的可能性。

六、通告

所有发给注册用户的通告都可通过重要页面的公告或电子邮件或常规的信件传送。本站的活动信息也将定期通过页面公告及电子邮件方式向注册用户发送。注册用户协议条款的修改、服务变更、或其它重要事件的通告会以电子邮箱或者短信进行通知。

七、注册用户的建议

奖励注册用户在他们发表的一些良好建议以及一一些比较有 价值的策划方案时,本站愿意展示用户的构想落于实现。

八、责任限制

1、如因不可抗力或其他本站无法控制的原因使本站销售系统崩溃或无法正常使用导致网上交易无法完成或丢失有关的信息记录等,本站不承担责任。但是本站会尽可能合理地协助处理善后事宜,并努力使客户免受经济损失。

2、除了本站的使用条件中规定的其它限制和除外情况之外,在中国法律法规所允许的限度内,对于因交易而引起的或与之有关的任何直接的、间接的、特殊的、附带的、后果性的或惩罚性的损害,或任何其它性质的损害, 本站、本站的董事、管理人员、 雇员、代理或其它代表在任何情况下都不承担责任。

九、法律管辖和适用

1、本协议的订立、执行和解释及争议的解决均应适用中国法律。

2、如发生本站服务条款与中国法律相抵触时,则这些条款将完全按法律规定重新解释,而其它台法条款则依1旧保持对注册用户产生法律效力和影响。

3 本协议的规定是可分割的,如本协议任何规定被裁定为无效或不可执行,该规定可被删除而其余条款应予以执行。

4、如双方就本协议内容或其执行发生任何争议,双方应尽力友好协商解决;协商不成时,任何一方均可向本站所在地的法院提起诉讼。

十、其他规定

1、如本用户协议中的任何内容无论因何种原因完全或部分无效或不具有执行力,本用户协议的其余内容仍应有效并且对协议各方有约束力。

2、本用户协议中的标题仅为方便而设,不具法律或契约效果。

 

同意
取消
状态变更提示
状态变更提示:您的账户在另一设备上进行登录,提示后 2S 后 自动跳转到登录页面
同意
取消
提示

本平台会尽快针对您提出的主题搜集相关借鉴资料, 搜集结果会在3个工作日内发送到您的会员中心, 请注意查看,未及时收到信息可随时联系客服。
提交成功
提示

您已提出了一条帮我搜未完成,请您耐心等待或联系客服。
如何联系客服
上传凭证

只支持jpg、jpeg、png格式

上传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