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热线:

微信

小程序

公众号

类别:18年信息学习案例

提出单位:**市**区文化馆

题目: 2018年文化馆工作信息第44期

资料提供时间:2018-11-27

目录

更多

香洲区社区公共文化产品供给侧改革调研 文章下载

香洲区社区公共文化产品供给侧改革调研

绪论

社区作为城市居民居住的基本构成单位,是社会发展和稳定的基础。社区文化建设有助于营造积极健康、繁荣向上的社区文化氛围,提高居民文化素质,丰富居民业余生活,实现城市经济和文明的协调发展,维护社会安定。社区公共文化产品是最基层、最实际、最鲜活的公共文化表现形态,直接面向社区居民群众,承担着弘扬与传承优秀文化的重任,是将社区居民群众和政府连接起来的纽带和桥梁。随着国家对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视,各级政府纷纷加大对公共文化产品的投入力度。但部分公共文化产品不能很好地满足人民的需求。如何通过供给侧改革,提升文化产品和服务品质,扩大有效供给,实现供需之间的平衡,成为“十三五”时期文化建设必须面对的关键问题。

公共文化产品供给

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1.文化中心环境待提升

一些地方文化活动中心空间小,公共文化产品相对落后和陈旧,书架上的图书没有得到及时的更新和维护,设备陈旧并闲置,缺少艺术文化氛围,与行政办公场所类似。

2.公共文化产品单调

活动项目相对单调,多流于形式,尤其不能满足年轻人的需求;主要以“跳”和“唱”为主,能够满足多数的老年居民和退休居民的文化诉求,而对于中青年居民来说缺乏吸引力,从而导致了居民对社区文化活动参与度和关注度不够,缺乏参与积极性。

3.公共文化产品供给质量不高

公共文化产品自发性较多,很多社区老年人由于爱好相同便自发地组织在一起形成非专业性团体,排练节目或组织健身活动等,还有一些美术兴趣辅导也多数是由社工和志愿者自发组织的。

4.公共文化产品宣传力度不够

有些文化产品很好,但没有得到有力的宣传,知道和参与的市民很少,社区文化活动不应局限于本社区而应辐射其他社区,达到人人知晓、人人参与的目的。

社区市民艺术中心公共文化

产品供给侧改革决策建议

(一)从新发展理念角度提出供给侧改革建议

1.创新

(1)建设“一区一品”品牌型公共文化产品

社区艺术中心公共艺术产品要达到“供”与“求”的平衡,需要与现代文化理念相融合,具有社区特色的“品牌型”公共文化产品,充分挖掘文化资源,开发相对应的文创产品,拓宽公共文化产品的内涵,凭借其品牌效应“走出去、引进来”,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使之成为社区新的经济增长点。

打造特色社区“品牌型”公共文化产品离不开创新,创新的原动力是人力资源,需要通过有效的激励机制开发利用人力资源,人力资源包括两大类:社区内部人力资源和社区外部人力资源。

(2)营造艺术文化氛围,加大投资力度

艺术中心建设要有特色,注重雕塑、壁画、涂鸦和景观小品的设计,在外观上凸显“一区一品”的特点。注重公共艺术建设是当今城市日趋重要的一种文化形式,有助于塑造魅力独特的城市特质,改善环境空间和人的生活质量。

2.协调

(1)在需求的基础上供给

协调是社区公共文化产品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是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使供给实实在在建立在了解人民需求、符合人民需求的基点上,避免为了完成任务、追求政绩而盲目地强化所谓的“供给”,使宝贵的资源耗费在徒有虚名的形式上。应采用市民“下单”采购文化产品的方式,向市民征集文化产品需求清单。在提供社区公共文化产品时,我们要一视同仁、公平对待,分别对其需求进行全方位分析,这样才能提升公共文化产品的有效供给。

(2)供给改善需求

对于文化产品来说,尤其需要挖掘民众潜在的文化需求,提升民众审美情趣。基层社区如果能循序渐进地不断提供高雅艺术,就会不断地起到激发、促进、提升居民文化素质的作用,这正是文化供给侧改革的逻辑所在。

文化发展的目的并不是为了供需平衡、适销对路,而是要提高人民素养、提高大众审美、引导文化需求,在这个基础之上的文化经济学才有意义。所以,我们要着眼于有益、健康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3)建立反馈平台

科技发展提供了多元化的沟通渠道,建立网络或微信平台,及时了解社区居民的意愿、创意、建议等,将会为社区公共文化产品供给提供源源不断的智慧资源和发展动力。

3.开放

(1)供给主体多元化

建立“政府主导、市场优化、群众参与、社会协同”的多元供给机制,充分调动各供给主体的积极性。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政府单方供给渐渐无法满足社区居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公共文化需求,因而公共文化产品的供给主体多元化势必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政府不再是社区公共文化产品的唯一供给者,企业、社会团体、学校和个人等各种力量都将参与其中,打造广泛参与、共同发展的公共文化产品多元化供给格局。

(2)供给服务专业化、多元化和公益化

公共文化产品供给必须配以专业的供给服务,专业的供给服务必须要有专业的文化人才队伍做支撑,社区居民艺术中心必须培养出一批业务精、素质高的文化指导员和艺术队伍,组织辅导、策划和资料收集,这是繁荣和发展社区公共文化产品的重要条件。可吸纳一批有热情的兼职人员或文化志愿者到公共文化服务队伍中,为社区公共文化产品的供给注入多元性、公益性的元素。高校作为社会文化的主体力量,是人才聚集地,应注重学校社会化和社区文化建设,这是高校人才培养和社区建设的共同方向。社区与高校的合作将迎来双赢、多赢的局面。

4.共享

可以充分开展社区之间的交流沟通,通过网络平台实现公共文化产品资源共享;通过参观学习、研讨等相互学习和借鉴;通过策划各种形式互换公共文化产品,实现优秀公共产品绿色循环利用。这样的交互供给,消除了社区之间因相互隔离而导致的各自为政,也能促进社区间的共同成长。

(二)从供给方角度对公共文化产品提出建议

1.公共文化产品供给多样化

(1)公共文化产品硬件条件好、活动场馆多,是吸引市民参与的主要原因。做到每个社区艺术中心均有展厅、图书馆(成人类和少儿类)及阅览室、数字影院、社区学校、书画教室、音乐教师、多功能排练厅、文化便利店、体质测试站、健身中心、少儿活动中心、亲子园等场所,让市民出门就受到艺术气氛的熏陶。

(2)公共文化产品内容丰富,包括民俗民风、风土人情、地域文化、特色美食或美妆(装)美景等。

(3)公共文化产品活动应具备亲民性、互动性、主题性和圆梦性、亲属性。

2.公共文化产品高质量

公共文化产品要保证大众路线与小众、高端的高雅艺术并行。引进艺术家讲座,开设艺术鉴赏讲座、品评讲座,开展专业的艺术展,普及专业性较强的艺术工具设备、简单的操作流程。

3.加强公共文化产品宣传力度

通过微信平台或宣传海报等形式,大力宣传社区文化活动,争取做到人人知晓,踊跃参与。

4.多元化资金投入

许多企业经常开展各种形式的文化促销活动,关键是要与社区文化中心对接,让企业产品文化内涵与社区文化品牌之间形成互融互动,这又是一种积极的双赢。社区公共文化产品供给应不断扩大无偿服务,政府投入永远是必要的,关键是要做到有效投入。在开展一些必要的有偿服务时,应当做到标价公开,达到各个社区相同活动项目消费标准一致,避免乱收费的情况。

结语

社区市民艺术中心建设是民众所期盼的,健康的、良好的公共文化产品供给是社区市民艺术中心实至名归的根本。在公共文化产品供给侧上我们更应该思考社区文化如何更好地开发深层次的资源,明确城市文化精髓。

珠海特区报 2018-11-25

 

 

文化部等出台新政增强人民群众对公共文化的获得感 文章下载

文化部等出台新政增强人民群众对公共文化的获得感

为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深化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中宣部、文化部等七部门近日联合印发《关于深入推进公共文化机构法人治理结构改革的实施方案》。

方案提出,围绕中央关于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总体部署,加强党对公共文化机构领导,按照政事分开、管办分离要求,以公共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科技馆、美术馆为重点领域,推动公共文化机构建立以理事会为主要形式的法人治理结构,吸纳有关方面代表、专业人士、各界群众参与管理,落实法人自主权,进一步提升管理水平和服务效能。

方案明确,到2020年底,全国市(地)级以上规模较大、面向社会提供公益服务的公共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科技馆、美术馆等公共文化机构,基本建立以理事会为主要形式的法人治理结构,决策、执行和监督机制进一步健全,相关方权责更加明晰,运转更加顺畅,活力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对公共文化的获得感明显提升。

近日,文化部有关部门负责人就这一实施方案进行了详细解读。

问:《实施方案》的重点规范范围是什么?

答: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建立法人治理结构”,“推动公共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科技馆等组建理事会”。文件据此确定了公共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科技馆为文件重点规范范围,考虑到政府设立的美术馆也是重要的公共文化机构,在管理体制和运行方式上与公共图书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机构相似,因此将美术馆也纳入了重点规范范围。同时文件规定,纪念馆、体育场馆、工人文化宫、青少年宫、妇女儿童活动中心等可参照执行。

问:推进公共文化机构法人治理结构改革有什么意义?

答:公共文化机构法人治理结构改革,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深化文化管理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其根本目的是通过进一步理顺政府、市场、文化机构之间的关系,实现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政府改革目标。推进公共文化机构法人治理结构改革,有利于转变政府职能,实现政事分开、管办分离;有利于扩大公共文化机构决策和监督的参与范围,更好地实现公益目标;有利于激发公共文化机构内部活力,提高运行效率和服务效能。

从公共文化机构的实际来看,推进法人治理结构改革:一是可以更好地贯彻落实党委、政府关于公共文化建设的决策部署;二是通过完善运行管理机制,引入社会力量参与,扩大了监督、评价、决策范围,有助于促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更好实现公益目标;三是通过进一步强化公共文化机构的法人地位,在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前提下,在人、财、物等方面给予其更大的自主权和决策权,有利于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激发内部活力;四是可以促进公共文化机构创新服务内容和方式,完善供需对接机制,提供更多符合群众需求的精准服务。

问:《实施方案》中配套措施的主要考虑和政策依据是什么?

答:文件起草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在对前期试点进行系统总结,深入各地调查研究、听取意见的基础上,对文件框架进行了反复讨论和修改。文件不仅重点规定了推进法人治理结构改革的主要内容,也针对试点发现的问题,根据国家关于事业单位改革的总体思路和要求,经有关部门反复沟通协商,从落实人事管理自主权、扩大收入分配自主权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配套措施,赋予公共文化机构法人充分的自主权,增强文化机构深入推进改革的活力和积极性。这些配套措施对接了《民法总则》《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文化部等部门关于推动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若干意见的通知》等相关既有法律和政策。

问:公共文化机构法人治理结构改革与加强党的建设是什么关系?

答:公共文化机构是我国重要的意识形态阵地。加强党的建设是深入推进公共文化机构法人治理结构改革沿着正确方向发展的重要保证。文件把加强党的建设作为推进公共文化机构法人治理结构改革的主要内容之一,提出了更有操作性的指导意见。如明确党组织在决策、执行、监督各环节的权责和工作方式;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完善“双向进入、交叉任职”的配备方式;凡涉及公共文化机构改革发展稳定和事关职工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决策、重要人事任免、重大项目安排、大额度资金使用事项,党组织必须参与讨论研究,理事会作出决定前,应征得党组织同意等。文件提出的这些措施,把中央在法人治理结构改革中加强党的建设要求落到了实处。

问:公共文化机构法人治理结构改革的具体推进是如何部署的?

答:公共文化机构法人治理结构改革不是一项单纯的业务工作,而是涉及公共文化机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的系统工程。国内外的经验都已经证明,法人治理结构建设需要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文化工作基础和不同公共文化机构的功能、特点、规模相适应。因此,深入推进公共文化机构法人治理结构改革实现方式要坚持因地制宜,文件提出要立足实际、分类指导,避免“一刀切”。

文件提出了2020年前分两个阶段实施的工作步骤,2017-2018年,主要由国家级和省级公共文化机构先行试点,有条件和积极性的市(地),也可以结合实际进行试点探索,已经开展试点的继续探索实践,体现了影响大、基础好的公共文化机构先行先试、典型示范的工作思路。到2020年,市(地)级以上规模较大的公共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科技馆、美术馆等基本建立以理事会为主要形式的法人治理结构,确保我国用不太长的时间完成主要公共文化机构建立与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相适应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改革任务。为确保文件落地,文件要求相关部门高度重视,加强协调配合,落实责任分工,把握工作节奏,做好新旧体制的过渡、衔接和转换,积极稳妥推进。文件要求建立强有力的咨询指导、督促检查、宣传推广机制,是深入推进公共文化机构法人治理结构改革的外部动力,为创造良好的深化改革社会环境提供了保障。

人民网2018-11-25

 

 

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 坚定文化自信 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文章下载

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 坚定文化自信 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层、更持久的力量。”在伟大的变革——改革开放40周年成就展上,“坚定文化自信中华文化焕发时代光彩”的展览单元,通过大量的图片和实物,向观众展示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从文化大国走向文化强国的历史进程。

80年代改革开放初期跳集体舞的黑白老照片、北京人民艺术剧院《茶馆》700场演出的剧照、G20杭州峰会文艺演出的精彩图片……改革开放40 年来,涌现了一大批优秀文艺作品,百姓物质生活提高的同时,精神世界得到了极大丰富。

这张图表显示,我国艺术表演团体的数量,已经从1978 年的3150 个,增长到 2017 年的15752 个,翻了五倍,文化事业蓬勃发展,文化产业从无到有不断壮大。改革开放4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深入人心,文化体制改革向纵深推进,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显著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到有力弘扬,人民群众文化获得感不断增强。

央视网2018-11-25

 

 

深刻领会坚定文化自信推动文化繁荣的重要论述 文章下载

深刻领会坚定文化自信推动文化繁荣的重要论述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作的报告,回顾总结了过去五年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辉煌成就和宝贵经验,对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作了全面部署。报告共13个部分,其中8个部分对坚定文化自信推动文化繁荣作了相关重要论述,73次提到“文化”(其中7次提到“传统文化”),34次提到“文明”,为坚定文化自信推动文化繁荣指明了方向,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坚决贯彻落实。

十九大报告中8个部分对坚定文化自信推动文化繁荣作了相关重要论述:一是,第一部分从10个方面总结“过去五年的工作和历史性变革”,其中在第四个方面,用17句话阐述“思想文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二是,在第二部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三是,第三部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表述为“十四个坚持”,其中第七个“坚持”是“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四是,在第四部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指出:从现在到2020年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第一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阶段,都对推进文化建设、文化繁荣,增强文化软实力,全面提升精神文明提出了要求。五是,第七部分“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从5个方面对推动文化繁荣作了部署。六是,在第十一部分“坚持‘一国两制’,推进祖国统一”中指出:推动两岸同胞共同弘扬中华文化,促进心灵契合。七是,在第十二部分“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指出: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八是,在第十三部分“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中指出:提拔重用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和“四个自信”(包括文化自信)、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

一、深刻领会十八大以来文化建设取得的重大进展。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思想文化建设工作,亲自主持召开了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文艺工作座谈会、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等系列重要会议,对加强文化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推进了一系列重大工作。五年来,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蓬勃发展,文化自信得到彰显,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大幅提升。出版印刷发行服务收入由2012年1.66万亿元增长到2016年2.35万亿元,其中数字出版收入由2012年1935.49亿元增长到2016年5720.90亿元,平均每年增长30%,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文字数码化、书籍图像化、阅读网络化”得到了逐步落实;2016年出版图书50万种、报纸1894种、期刊10084种;60万个行政村建立了农家书屋,为农民送书10亿册;2016年,广播、电视节目人口覆盖率分别为98.37%、98.88%,生产电影893部、电视剧334部。目前,我国图书出版量、日报发行量、广播电视覆盖规模均位居世界首位。

二、深刻领会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中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要组成部分的重要论述。十九大报告指出,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推进伟大事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全党要更加自觉地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使命呼唤担当,使命引领未来,我们要不负人民重托、无愧历史选择,以更加努力的工作、更加丰富的文化产品,凝聚起同心共筑中国梦的力量。

三、深刻领会“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的组成部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基本方略”表述为“十四个坚持”,其中第七个“坚持”是“坚持社会主义价值体系”。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和话语权,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

四、深刻领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文化建设”的目标。从现在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的目标是“文化更加繁荣”;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第一个阶段的目标是“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的高度,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中华文化影响更加广泛深入”;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阶段的目标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将全面提升”。我们要坚韧不拔、锲而不舍、奋发努力实现这三个目标。

五、深刻领会“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担负的重托和历史使命。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觉,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坚决落实五项部署: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

同时,我们还要在“推动两岸同胞共同弘扬中华文化、促进心灵契合”,“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提拔重用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和‘四个自信’、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全面贯彻执行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等方面下更大的力气,鼓更大的干劲,全面完成十九大提出的任务。

十九大报告对“文化建设、文化自信、文化繁荣、文化强国”,对“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先进文化”,对“文化事业、文化产业、文化服务、文化惠民”,对“文化软实力、文化影响力、文化传播力”,对“文化使命、文化创造、文化进步”等方面作了全方位、开创性、深层次的重要阐述,党和人民对文化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担负的重任、发挥的作用、完成的目标寄托着厚望。我们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信心、奋发有为、锐意进取、埋头苦干,发挥好文化建设的作用,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继续奋斗。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18-11-17

 

 

深圳翠竹:将群众文化做成大品牌 文章下载

深圳翠竹:将群众文化做成大品牌

深圳市罗湖区翠竹街道为改革而生、因开放而强。30多年励精图治,翠竹已发展成为宜居宜业的现代化城区。辖区自然环境优越,公共配套完善,城区管理先进,人文关怀浓厚,10分钟生活圈让居民的幸福指数大幅提升。

翠竹街道百仕达皮影艺术团送戏进社区

翠锦社区青少年户外拓展活动

社区志愿者活动

党员志愿者开展便民服务活动

“民生微实事”之跳蚤市场活动

开展“10元菜篮子”爱心项目,为辖区行动不便老人送菜上门。

百仕达皮影艺术团传授皮影表演技艺

水贝社区在社区公园文化角开展“十九大精神”知识问答活动

进入新时代,翠竹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在党的十九大精神指引下,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兴文化、育新人、展形象的使命任务,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以高质量的文化供给增强人们的幸福感、获得感,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做出了全新探索。

文化惠民:小活动,大情怀

走进翠竹街道,一幅文化浸染过的旖旎画卷徐徐铺展。广场上,人们或唱歌,或跳舞,或下棋,其乐融融;书画社里,一群书法爱好者挥毫泼墨,相互切磋;社区老年大学内,几位老人正在听党建知识讲座……

逢节假日,翠竹人的文化生活更显精彩。到水贝珠宝一条街观赏璀璨的珠宝文化,去校园品味古老的京剧艺术,在闹市深处欣赏传统的民间皮影戏表演……翠竹,已成为文人雅士踏迹寻芳的好地方。

多年以来,翠竹街道党工委、办事处以高度的文化自觉,以保障辖区百姓文化权利为己任,以“大文化”视野谋划基层文化发展大计,引导和扶持蓬勃发展的群众文化和文艺社团,将其孵化为一个个闪耀鹏城的文化品牌,让文化从体制内的小循环变为全社会参与的大循环,为中国经济发达地区的乡镇文化建设提供了示范和借鉴。

翠竹是罗湖区人口最多、社区最多、黄金珠宝企业云集的街道,也是深圳最早的老城区。早些年,生活富足的居民自发组织文化活动,皮影、戏曲、体育、书画等独树一帜,形成了翠竹独特的风景线;企业文化、校园文化、社区文化异彩纷呈;书画展、摄影展、社区巡演、文化长廊和橱窗展示特色分明;小广场、小公园、小舞台成为居民健身、娱乐、交流的重要场所……蓬勃发展的文化事业,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使翠竹人民形成了一股凝聚力、向心力。

“奔赴幸福的路上,绝不让一个翠竹人掉队。”翠竹街道党工委书记朱锋认为,一座经济繁荣、风景美丽的城市或许会让人心动,但真正吸引人、能让人留下来的,一定是那些有温度的东西,那些关爱和让人感动的事情。比如翠竹经常举办的“社区邻里节”,大家聚集一起,展示才艺,制作美食,构建熟人社会,敞开心扉交流,有效地促进了邻里和睦,用文化敲开了邻家曾经紧锁的门。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政府和居民联手,让翠竹的群众文化活动越来越丰富、越办越出彩。据统计,2018年仅街道文化站组织的节日公益演出、皮影进校园、戏曲进校园、舞麒麟游校园等各类文化活动就达上百场,其他群众文体活动及培训讲座200余场。

天天有训练,周周有舞会,月月有展览,季季有比赛,年年有艺术节,一个覆盖基层的文化服务网络在翠竹日趋成熟。翠竹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在开展群众文化工作的过程中,始终坚持社区建设离不开文化建设、社区文化建设离不开群众参与、群众文化离不开组织引导的“三原则”,在抓好经济建设、综合治理、城市管理等各项工作的同时,同步进行文化建设,为辖区群众提供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

翠竹还借助辖区人才优势,组建了街道直属的16个文艺团队和65个社区文艺活动社团,形成了多层次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利用旬派艺术传人何青贤、皮影艺术大师常才智,著名书画家黄昶、陈炳林、何祯祥、邓光宝等名人资源,组建了紫荆戏曲艺术团、东湖中学京剧社、百仕达皮影艺术团、街道书画院等文艺社团,为居民提供高品质的文化服务。

举办文化活动,场地是关键。翠竹街道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在街道建成了2000多平方米的文化活动中心,在11个社区工作站建立了100多平方米的文化活动室,在条件成熟的社区建立了小公园、文化广场、文化长廊、宣传橱窗、篮球场、网球场和足球场等小型文体设施,在辖区中、小学校都建有舞蹈室、钢琴室、小剧场、多功能培训室、球场、运动场等设施。同时,面积达1500平方米的基层综合性文体中心亦将在今年底开工建设。

品牌文化:承古韵,发新声

进入新时代,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已经从缺不缺、够不够,升级为好不好、精不精。翠竹街道以居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为着力点,推出更多同新时代相匹配的文化精品,实现从基本的公共文化服务向品牌文化高地的迈进。

2018年9月,第十三届中原民间艺术节暨首届中原皮影艺术交流展演在河北省邯郸市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11个皮影戏演出团体参与展演。经专家评议,深圳市翠竹街道的百仕达皮影艺术团获得了本次展演的最高奖项“优秀团队表演奖”。

百仕达皮影艺术团为观众精心准备的6个节目,既沿袭传统皮影艺术的精华,又创新融入现代声光音效技术,把简单的故事讲述得意趣盎然,现场观众看得目不转睛,人群中不时响起掌声和笑声。

“画面优美,配乐灵动,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讲故事,做到了寓教于乐,希望今后能多看到这样的节目。”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皮影艺术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兼秘书长林中华认为,深圳的皮影戏对普通市民尤其是儿童,有极大的吸引力,这将是皮影创新发展的方向。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皮影艺术委员会主任魏力群认为,百仕达皮影艺术团以精神文明建设为主旨,面向社区、面向学校、面向儿童,改革和创新传统技艺,其经验值得借鉴和推广。

皮影戏在中国绵延了2000多年,如今在现代娱乐方式的冲击下,正逐渐被人淡忘。如何在新时期让皮影艺术重新焕发新生命,使其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要求?深圳翠竹街道交出了一张精彩的答卷。

皮影艺术能在深圳落地生根,与一个人的执着和政府的致力推广密不可分。常才智,湖南省木偶皮影艺术传承保护中心原高级编剧、导演,曾获田汉戏剧文学奖,2003年退休后来到深圳,和女儿一家住在翠竹街道的百仕达花园。

2006年,常才智不忘初心,在深圳成立了百仕达皮影艺术团,在时尚的城市传承古老的艺术。他融合深圳本土特色不断创新,在政府支持下举办培训班,在年轻人中间寻找传承人,让皮影艺术重新回到人们生活中。

10多年时间,百仕达皮影艺术团走遍珠三角地区,并逐步向北京和港澳等地区渗透。在翠竹街道和罗湖区政府的大力推动下,这门古老的民间艺术在罗湖已形成一年一届的皮影文化艺术节,成为深圳全民共享的文化盛会。该艺术节举办六届以来,影响力越来越大,吸引了陆丰、汕头、厦门等城市和地区的文艺团体相继加盟,为传承民族民间艺术揭开了新篇章。

艺术团成立至今,翠竹街道不遗余力地支持他们、帮助他们,为其培育文化沃土、搭建展示舞台,让艺术家们在民族艺术传承的道路上没有了后顾之忧。罗湖皮影戏,也完成了从一个人的坚守,到一个艺术团队的壮大,再到一个文化品牌形成的嬗变历程。

与罗湖皮影文化艺术节类似,深圳妇孺皆知的文化品牌“校园戏苑”亦发源于翠竹街道。国家一级演员、荀派艺术继承人何青贤2002年南下深圳,一直住在翠竹,从事京剧普及和教学演出活动,并创办了紫荆戏曲艺术团和东湖中学京剧社。

在翠竹街道的鼓励和支持下,何青贤带领艺术团成员,进社区、下工厂、到校园,在这座现代化都市传播京剧艺术,并逐步向昆曲、粤剧、豫剧、黄梅戏等多种民族传统艺术延伸,让国粹之花绽放在特区大地上。

他们不仅普及戏曲文化,还投身于公共文化建设中,承办了“进社区”“进校园”“超市点单”等公益文化演出系列活动数百场。2014年,在深圳市文体旅游局指导支持下,由罗湖区委宣传部、罗湖区教育局、翠竹街道办事处主办,紫荆戏曲艺术团等单位承办的“校园戏苑”公益文化新品牌,在深圳闪亮登场。该活动次年被批准为深圳市宣传文化事业发展专项基金资助项目、罗湖区民生创新项目专项资金资助项目。

戏曲、皮影璀璨夺目,书画艺术在翠竹亦熠熠生辉。荟萃了黄昶、陈炳林、何祯祥、邓光宝、谷福成等著名艺术家的街道书画社,多年来在基层社区举办书画展、书画笔会和公益性书法培训活动,惠及数万人,为增强翠竹的文化软实力添砖加瓦。

“从现状看,翠竹开展文化活动有阵地、有人才、有群众基础,比很多基层街道幸运。但透过现象看本质,就会发现,政府部门的大文化情怀加上文艺带头人的工匠精神,才是翠竹群众文化攀上艺术高峰的关键。”深圳文化学者段亚平说,像常才智、何青贤这样的艺术家,退休后能再次发挥余热,与翠竹街道主要负责人的高瞻远瞩息息相关。

作为这些文化品牌的发源地,翠竹街道不断投入财力和人力,加强对辖区文艺团体的引导扶持和业务辅导,让翠竹有了稳定的文化服务队伍。同时,翠竹街道重视和用好人才,让居住在辖区的退休艺术家发挥余热,对翠竹文化品质的提高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魅力城区:聚民心,育新人

“一座宜居宜业的城区,必定是经济繁荣,文化兴盛,百姓有归宿感。”作为街道的“一把手”,朱锋时刻在思考翠竹的定位。打造发展、和谐、幸福的新翠竹!这是街道党工委、办事处提出的奋斗目标。怎样才能让居民幸福?辖区如何和谐?城区怎样才能更好发展?朱锋认为,“党的十九大已经指明了方向,要着力破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深圳是移民城市,如何凝聚民心,是各级党委、政府多年探索的命题。翠竹街道通过资金、场地等扶持,帮助辖区老人成立了百仕达老年协会、百仕达花园退休职工管理委员会、百仕达老年大学等社会组织,让老人们相聚一起,互相交流学习,重建她们的精神家园,让其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与此同时,翠竹街道党工委、办事处还将居民最关注的儿童成长问题,纳入“民生微实事”工程,解决家庭的后顾之忧。开设了“四点半学堂”,解决孩子放学后无人看管难题;量身定做了“童享星期六”,丰富少儿的假期生活;开办了“关爱留守儿童暑期夏令营”,促进城乡孩子交流;举办了“小主持人培训营”,锻炼儿童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翠竹还专门为出行不便的老人设立了“10元菜篮子工程”,为弱势群体进行关爱帮扶行动,为辖区上万名60岁以上的户籍老人购买了意外伤害险……翠竹温情无处不在。

立德树人,以文化人,翠竹致力于培养传承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时代新人。10多年时间,传统戏曲在翠竹这片文化沃土中开枝散叶,从中老年票友走进青少年群体,在中、小学校生根发芽。“校园戏苑”从翠竹出发,一路唱响到南山、福田、盐田、宝安等其他城区,在数十所大、中、小学校推广上演,观众达数万人次。10多所学校开办了京剧社团,学员上千人,培养了许多小戏迷、小票友。东湖中学被命名为“中国少儿京剧培训基地”,紫荆戏曲艺术团荣获深圳市戏剧贡献奖、鹏城金秋优秀社团奖等荣誉。

十多年时间,翠竹皮影戏进校园、到社区,在年轻人中间举办培训班,弘扬传统艺术,寻找传承人,依靠年轻一代薪火相传。其影响力已辐射珠三角地区,并走向北京和港澳等地区。

党建引领:举旗帜,奠基石

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是翠竹繁荣发展的基石。一直以来,翠竹街道党工委坚持以党建引领文化发展,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通过在宣传文化队伍中加强党的组织建设,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风化人,讲好翠竹故事、传播好翠竹声音,向外界展现翠竹的新形象。

今年3月,翠竹街道召开了基层党建工作推进会,研究分析了当前面临的形势任务,对基层党建工作进行了总体部署,全力推进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建设,全面提升基层党组织的组织能力,把党支部建立在居民小区上。

翠竹街道党工委坚持以群众为中心,引领各类社会主体广泛参与党建工作。指导百仕达老年大学成立了党支部,引导学员积极参与社区精神文明建设,认真落实“两学一做”教育实践,组织党章党规全员竞赛活动,成立了社区党员议事会,通过走访调查、讨论研究,针对社区建设提出合理化建议。

在建党97周年之际,翠竹街道多个社区开展了庆祝活动,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翠竹社区党委主办的“共享荣光,共创未来”打造先进党组织巡演活动,向外界展示新时代翠竹人新形象;水贝社区通过座谈交流,组织党代表听取社情民意,探索解决民生问题的有效方案;新村社区党委通过开展“我的初心”主题系列教育活动,播放爱国爱党专题影片,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扎根基层,深入人心……形式多样的庆祝活动,不仅发挥了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还密切了党群关系,促进了社区和谐。

11月中旬,翠竹街道还在深圳珠宝博物馆举办了庆祝改革开放40年书画展,歌颂党、歌颂祖国、歌颂改革开放,弘扬深圳的开拓创新精神。

一切从群众利益出发,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是翠竹街道党建工作的宗旨。该街道的“向群众报告工作”“开门办总结”“请群众代表为先进颁奖”等基层工作模式,受到辖区百姓的广泛好评,并得到广东省委组织部、深圳市委组织部的肯定。2017年,翠竹街道党工委被深圳市委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中国文化报 2018-11-21

 

 

全椒县图书馆推进文化民生工程纪实 文章下载

全椒县图书馆推进文化民生工程纪实

今年以来,全椒县图书馆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精神,坚持“民生工程有为有位,带给百姓超乎寻常收获与感动”和“公共图书馆不负新使命,追求新作为,努力为百姓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产品和服务”的办馆目标,主动搭建文化民生工程服务平台,积极探索文化民生工程服务新途径,不断推出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化民生工程服务活动,全面做好文化民生工程服务工作,市民的文化民生工程明显提升。

今年以来,县图书馆入馆读者20万人次,新增读者3500人,新增图书5000册,新建流动图书服务点三个,数字图书服务点一个,新增公共阅读一体机2台,新增服务人群1000人,新增读者办证1500张,移动图书分馆和数字农家书屋实现全县覆盖,百姓最大程度利用图书馆目标基本实现。

今年县图书馆累计举办读者活动、公益活动、品牌活动60余场次,参与获益人群3.5万人次,较去年有明显提高,其中举办展览培训活动10余场次,报告讲座10余场次,品牌活动(传统国学、亲子手工、图书漂流、志愿者服务)20余场次,创新阅读活动20余场次,公共图书馆多元普惠均等公共服务宗旨得以充分体现。

积极探索阅读+文化民生工程服务新路径,全方位打造阅读新军,为建设书香全椒、文明全椒、书式生活助力。

一是积极打造数字阅读新军,为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推广夯实基础。2018年,县图书馆数字图书馆远嫁军营,图书馆工作人员亲自护送,手把手传授“APP”下载与使用,拓宽服务方式,开启军旅数字阅读新的航程;运用文化云平台,将“元旦影院大放送”、“春节邀您做排箫”、 “端午绘脸谱祈福”、“家教家训好家风公益讲座”“国庆中秋约会诗经”等活动在国家公共文化云平台上进行了推广,点击率100多万人次;开展 “扫码看书、百城共读”和线上十九大知识学习竞赛活动, 300多名读者踊跃参加比赛,16名读者获得优异成绩;举办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宣传培训活动80多场次, 4000多村民成为数字阅读新生力量。

二是两次承办省部级会议,助力书香安徽建设,两次在地区公共图书馆工作会上作交流发言,反响良好。3月31日,中国图书馆学会阅读推广委员会图书评论与阅读推广专业委员会2018年工作会议在县图书馆举行,为全椒开创公共阅读新时代点赞。4月18日,助力安徽省第五届全民阅读活动启动仪式在全椒成功举办,省、市、县200多家单位的1500多人参加,受到省内外各大媒体均高度关注。11月7日至9日,成功承办安徽省安徽省公共数字文化工程建设工作培训班,来自全省153个图书馆的170名数字化建设业务骨干参加培训,为积极推广数字资源服务培养人才。9月18日,11月9日,馆长张青先后两次在湖南韶山等地区级会议上作经验交流发言,为公共图书馆不断适应新形势,成就文化民生工程新作为发声,广受好评。

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文化民生工程服务新模式,努力践行“以人为本”、“读者至上”的服务宗旨,城乡共享文化民生工程丰硕成果迈出新步伐。

一是今年以来,更加注重发挥农家书屋在振兴乡村战略扶贫中“志智双扶”的主渠道作用和文化扶贫在脱贫攻坚的造血功能,结合农家书屋四季篇章品牌阅读活动的巩固与创新,采取图书馆总分馆联盟搭台,农家书屋唱主角,文化、知识双植入等措施,先后举办展览、培训、讲座、读书征文、农民趣味读书会、农家书屋科技讲堂、健康讲堂等品牌活动20多场,2000多农民走进书屋 “充电”,为农业生产“求经问宝”,为脱贫致富增长才干。

二是特殊人群公共阅读得到前所未有的关爱与关注,亲子阅读持续增长,盲人阅读实现零的突破。2018年通过活动服务外包与自主活动相结合、走出去走进来等方式,给特殊人群无微不至的阅读关怀与尊重。先后举办传统国学亲子手工活动20余场次,500多个家庭体验中华传统文化,1000多名小学生立志成为中华文明好少年;12名视障人士开启“阳光阅读”,100多名老年读者在学会微淘购物与微信交流。

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文化民生工程服务新思维,多渠道建设社会合作平台,主动为读者提供多层次、人性化的外延服务,图书馆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

一是与古城小学联手打造“家长学校”“父母课堂”,200多名学生家长预约聆听“父母规”,共同寻找“孩子穷养与富养”的标准答案,共同关爱孩子的学习成长;与安徽师范大学、南京工程学院等知名高校在资源利用、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方面加强深度合作,精心打造暑期档公益活动,教会100多名6至9岁小朋友《我的印刷术》,通过科学小实验,共同感知、明白什么是《我们的文化》,实现双赢。

二是与县老年大学、韩霜瑜伽馆等社团组织合作,开展特殊人群关爱与志愿者服务, 50多名读者参加剪纸活动,传承非遗历史文化;韩霜瑜伽馆的20多名志愿者,先后三次代表图书馆赴部队、敬老院、福利院慰问演出,搭建图书馆与读者之间的沟通桥梁,将特别的爱送给特别的人,促进公益文化的传播与繁荣,为文化民生工程服务奉献可贵力量。

人民网-安徽频道2018-11-27

 

 

巫志南:补齐公共文化服务的短板 文章下载

巫志南:补齐公共文化服务的短板

所谓文化小康,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整体角度看,是指作为全面小康社会重要组成部分,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总体进程相同步,与全面小康社会对文化发展的水平、质量和要求相适应,与全面小康社会各领域各要素相协调,以及与在全面小康社会中应有积极作用相匹配的文化发展形态。文化小康的主要目标,大致可从文化的理念、价值、生产、服务、传承、产业、改革创新以及国际发展等多角度、多方面进行梳理分析。

从理念角度看,文化领域全面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牢固确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文化小康建设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行。从价值角度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全体人民拥有共同的思想基础,政界风清气正、舆论引导有力、社会凝成共识、民众向上向善,社会形成丰富而健康的一体化、多层次信仰体系。从文化生产看,文化产品创作生产呈现出繁荣景象,文艺精品硕果累累,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文化创新创造创作的热情和活力得以涌现。从“硬件”条件看,各级各类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水准大幅度提高,体系完善、网络健全、技术先进、服务高效,特别是区域之间、城乡之间、人群之间享受文化成果的差距明显缩小,基本形成均衡发展格局。从保护传承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地方特色文化保护、传承进入最佳时期,珍视历史遗存、爱惜名胜古迹、保护人文风貌、敬畏忠良圣贤、研读古籍经典、传习非遗技艺成为全社会自觉意识。从产业发展看,文化市场产品丰富、消费旺盛、运营有序,文化产业布局科学、结构合理,重点产业领域保持健康稳定发展态势,文化企业、文化产品和文化品牌在国际上占有的市场份额明显提升。从改革创新看,文化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进一步深入推进并取得新的进展,有利于文化长期持续创新发展的体制机制基本定型,全社会依法参与文化建设的运行环境宽松而有序。从国际发展看,对外文化交流互鉴上升到新的台阶,与“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的文化交流频繁开展,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主张、中国故事、中国声音、中国力量、中国贡献在世界各地具有广泛的感召力、影响力。

在当下,文化小康面临扩大总量、丰富品种、优化结构、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现实问题。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文化事业领域还存在“短板”现象,文化小康还面临强基础、补短板、促均衡的突出矛盾。

首先,要抓紧补好公共文化服务的“短板”。重点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为依据,扩大转移支付,加快提升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的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和水平,促进全国公共文化服务均衡协调发展。要持续深化文化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健全文化需求传导机制,鼓励和吸引全社会参与文化创造和文化供给。变群众被动接受到人民自主选择,让百姓除了能读书、看报、听广播、看电视、看演出,还能懂艺术、学非遗、练绝活、组团队、搞演出、开春晚、创品牌。改变各自为政、孤岛、零散格局,形成设施互联、资源共享、服务联动、城乡一体文化网络体系。积极运用现代先进科技,改变小众化、近距离服务方式,最大限度地释放文化发展潜力和服务效能。

其次,要扎实推进全社会信仰体系建设。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凝聚思想共识,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在“多元”中加强“主导”,巩固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在此前提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把社会道德、传统美德、公序良俗纳入信仰体系,在“主导”中扩大“包容”,形成具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信仰体系。

再次,要从中华民族复兴的高度传承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化认同是政治认同、国家认同、民族认同的基础,对于中华民族复兴大业意义重大。在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复杂多变、城乡日新月异的大背景中,更要注重发挥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定海神针”的核心功能,构筑好全体人民的精神家园。围绕“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繁荣文化艺术创作生产,优化文化产品结构和供给方式,完善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的公共阅读、艺术活动、群众文化、博览展示、科技普及、体育健身等文化设施体系,大力推进全民阅读、全民艺术普及、全民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全民健身、全民普法、全民科普,培育人们向上向善、崇尚知识、爱好艺术,自主自觉地追求丰富健康的精神生活。此外,还要建立技术先进、制度完善的现代文化传播体系。一手抓现代数字网络技术日新月异条件下文化传播体系的基础建设和技术创新,始终保持我国文化传播内容、渠道、平台、运营、管理等能力和技术的先进性;一手抓文化传播体系公信力、引导力和社会责任感建设,为文化小康及全面小康大局营造良好的思想舆论氛围。

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2018-11-22

文化工作

 

 

全国公共文化巡讲聚焦深度贫困地区发展 文章下载

全国公共文化巡讲聚焦深度贫困地区发展

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保障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贫困地区。而深度贫困地区又因其历史、经济、区位、环境等因素,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起点低、欠账多、基础薄弱、保障乏力,服务水平与发达地区存在很大差距。

为此,2018年度全国公共文化巡讲活动将最后一讲聚焦“深度贫困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邀请专家奔赴四川成都,围绕《贫困地区文化精准扶贫对策及建议》等专题进行解读和宣讲,来自四川乐山市、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甘孜藏族自治州、凉山彝族自治州共计45个深度贫困县的80余名文化干部参加了培训。本次培训由文化和旅游部公共服务司、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中央文化和旅游管理干部学院、四川艺术职业学院承办。

七月雪,八月冰

四川的深度贫困地区大部分地处高寒地带,其中相当一部分区域被视为生命禁区。

“由于所处地区十分遥远,在这些地区建设文化设施成本很高。这几年在中央及各级政府的大力扶持下,除个别地区外,目前全州各地的两馆建设任务已基本完成。但遗憾的是,有的文化馆舍虽然建成了,却常常被占用。”甘孜藏族自治州文体广新局扶贫办主任张勇表示。

虽然农牧区“七月飞雪八月冰”,雪灾等自然灾害频发,但这里的工作人员依旧坚持送服务到各族群众的身边。凉山彝族自治州木里县图书馆副馆长仁青拉初说:“目前木里县已在113个行政村建立了图书室,但村民看书依旧很不方便,最远的村组到村上骑摩托车也要二三十分钟。”每到泥石流多发的季节,一些图书室会遭到损坏,他们都会第一时间赶到,及时清理并补上新书。“现在县乡之间都通了硬化路,方便了我们的工作。过去道路不通的时候,从县上到村里骑马要走上一天。”仁青拉初说。

创新工作思路,花小钱办大事

设施差、活动经费不足,完善编制还停留在文件上……记者在与学员沟通的时候,面对深度贫困地区公共文化服务的发展困境,很多人都表现得有些无奈和束手无策。面对这些问题,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家委员会顾问冯守仁、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家委员会委员金武刚等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专家们表示,多年来为了扶持贫困地区公共文化建设,国家先后推出了一系列举措。如2015年底中宣部等部委联合实施了贫困地区百县万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示范工程,各级累计投入近30亿元……但当下贫困地区的发展与发达地区相比差距仍然较大,其原因主要表现在:公共服务行政管理职能条块分割、项目设置交叉重复的现象仍然比较严重,对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的绩效考核评估机制尚待完善,社会力量参与动力不足、渠道不畅。应该说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即使贫困地区摘掉了贫困的帽子,其欠发达情况仍会长期存在。对于贫困地区公共文化发展问题还需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予以研究解决。

深度贫困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主要短板之一,就是基础设施欠账较多、体系化程度不高。对此,冯守仁认为,必须创新工作思路,才可能解决这一难题。比如,北京市房山区实施山区教育搬迁工程后,当地文化和教育部门整合资源,利用腾退校舍建立了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中心;湖北黄石市将农村家族祠堂改造成为农村文化礼堂,并逐步发展成为群众满意度较高的基层综合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整合资源有利于缓解文化设施不足的问题,关键是能为我所用。”冯守仁说。

“从满足人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到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仅靠政府力量是不够的,要积极动员、引导和激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建设。”金武刚说,引入社会力量不但可以丰富公共文化供给,也能达到花小钱办大事的目的。比如,上海市嘉定区推出的“百姓书社”服务品牌,其财政投入并不多,但通过引入社会力量——热心公益服务的家庭和个人,解决了远离城区的群众读书难的问题,并逐渐发展成为农村文化服务的新亮点。

因地制宜,一村一策

专家们表示,贫困地区群众的文化需求与发达地区相比并没有本质的差别,提供的公共文化服务同样应该注重覆盖面和适用性。

但是,“由于贫困地区的情况更为错综复杂,我们不但要提供精准服务,还要尽量做到一村一策、一乡一策、一县一策。”金武刚表示,“我们要经常思考群众需要的服务我们是否能提供,我们提供的服务是否是群众需要的。在四川的深度贫困地区,居住着许多藏族、彝族同胞,我们能否提供更多使用他们本民族语言和文字的文化资源,这些都应该是我们考量的事项。”

实现服务效能的跨越式提升,是推动贫困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跨越式发展的核心任务。除了要在贫困地区积极推行公共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制以外,大力推进公共数字文化建设也是贫困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时代选择。按照相关要求,县级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到2020年要基本具备数字资源提供能力和远程服务能力,而相关调查显示,目前,我国县级文化馆网站开通率国较低,能推出微信公众号的更是少数。“公共文化服务不到手机终端不行,因为人们当下获取信息的渠道已经发生了改变。”金武刚说。

中国文化报2018-11-21

 

 

河南省西峡县创建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亮点展示之三 文章下载

河南省西峡县创建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亮点展示之三

作为生态资源大县的河南省西峡县,在创建河南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过程中,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乡村振兴的战略部署,在扎实做好基层文化设施建设并充分发挥其作用的基础上,通过宣传标语和图画上墙、实物展示、建乡贤文化馆和好人好事馆等多种途径,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今,西峡的美丽乡村文化“底色”十足。

发掘城乡文化特色

原木牌坊、陶罐酒坛、五谷杂粮、石磙石磨、草鞋蓑衣……在西峡县五里桥镇前营村白庙组,精心打造的农耕文化街区、民俗文化广场仿佛诉说着当地乡村文明的发展历程。每当有游客在这些老物件前驻足,村里的老人总会乐呵呵地充当起“导游”,乐此不疲地为人们讲讲过去的事……往日沉静的村子如今显得活力无限,这里已成为名副其实的“网红村”。

在西峡,像白庙这样的农耕文化特色村处处可见。地处伏牛山腹地的二郎坪镇湾潭村,倾力打造由农耕用具展示区、游客互动体验区、“二十四节气”农谚区四大板块组成的农耕文化主题游园,农事情景雕塑、人文景观贯穿其中,唤起人们浓浓乡愁;田关乡孙沟村、五里桥镇黄狮村、二郎坪镇栗坪村等一批村庄,围绕“果、药、菌”特色农业建成了“农游一体”民俗文化村;太平镇东坪村、二郎坪镇大庙村、双龙镇化山村等一批文旅深度融合的特色文化村围绕青山绿水做文章,形成了农耕文化与产业发展的良性互动……

除了乡村,西峡城区“三办两镇”结合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围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投入上千万元打造了一大批主题鲜明、各有侧重的文化示范社区(小区)、文化示范街巷等,既美化了城区人文环境,也让人们身在其中心情舒畅、流连忘返。

文旅融合助力脱贫

农耕文化唤起了乡愁,使越来越多外出闯荡的西峡人返回家乡,利用他们获得的经验和增长的视野,帮助当地发展特色文化旅游产业,带领老百姓脱贫致富。

“过去一直守着绿水青山过苦日子,若不是发展乡村旅游,俺做梦都想不到一年能收入十几万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啊!”谈及眼下的好光景,双龙镇化山村伏牛山庄1号的主人杜志涛笑得合不拢嘴。在西峡,越来越多的农民像他一样,搭乘乡村旅游的“快车”脱贫致富。

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主要水源涵养区,西峡县森林覆盖率达81%,被誉为“天然氧吧”“绿色心脏”。为了将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该县相继出台了《西峡县全域旅游发展规划》《西峡县旅游产业扶贫规划》等配套文件,从资金、政策、基础设施等方面给予倾斜和扶持,促进旅游业全区域、全产业链发展。

为实现由贫困山区到美丽景区的嬗变,该县高点站位、科学谋划,整合资源、精准发力,按照“一镇一品,一村一色”的思路,从旅游目的地建设、产业转型升级、旅游休闲度假、民俗文化体验、龙头景区带动、生态文明建设、新型城镇化发展、美丽乡村建设等方面,强力推进沿208国道旅游画廊、沿312国道农业观光长廊建设,着力打造“美在山水、乐在休闲、福在养生、悟在文化”新形象。

据该县负责文化旅游工作的副县长王雨介绍,目前西峡县在6个乡镇共打造了40多个旅游村,发展农家宾馆1200余家,1.5万名农民成了“小老板”,全县乡村旅游发展呈现出提质增效的良好态势。与此同时,西峡香菇、猕猴桃、野蜂蜜、土鸡蛋等当地特产受到外地游客的欢迎,旅游产业链正在形成。

文明乡风带来新貌

“农民需要什么,我们讲什么,确保农民听得懂、用得到。”今年8月,西峡县二郎坪镇新时代乡村振兴讲习所、精准扶贫农民夜校正式挂牌开讲。夜校采取课堂教学、现场观摩、基地实践、远程网络等方式,对党员干部和新型农民开展党性意识、政策理论、乡风文明和实用技术教育,以此激发群众发展生产、脱贫致富的主动性,为打好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提供了精神和智力支撑。

无独有偶,走进西峡大山深处的村村寨寨,一条条醒目的励志标语随处可见:“我有一双手,致富往前走”“宁可苦干,不能苦熬”……激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信心和内生动力,鼓励着人们捋起袖子加油干。随着“传树争做”主题教育活动的推进,通过评选“最美脱贫户”“脱贫光荣户”等活动,打通了扶志扶智“最后一公里”,聚起了扶贫先扶志的精气神。

此外,西峡县结合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以乡镇为主体、村组为单元,相继开展了“好家风”“十星级文明户”“好婆媳”“最美家庭”等评选活动,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民心。通过培植文明“细胞”,使文明新风浸润每个角落,在西峡营造了文明新风尚。宣传氛围的营造、文化活动的开展,使美丽乡村既有“颜值”又有“气质”。

中国文化报2018-11-22

 

 

活化文化遗产 黄金荣仓库蝶变“中式文化馆” 文章下载

活化文化遗产 黄金荣仓库蝶变“中式文化馆”

历经数月精心打磨,承载中华文化之精髓,代表中国文化生活方式, 尽显中国文化至美的中府文化生活馆终于露出让上海滩惊艳的风华。踩着青砖铺就的地面,听着它涅?重生的故事,彷佛能感觉到历史的温度。一件件标注着时光印记的器物映入眼帘,彷佛置身于文化的时光隧道,感受这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与其”古今之美”。

这里曾经是上海大亨黄金荣的私家粮库,始建造于民国时期,也是黄浦江边唯一一座以木结构为特征的仓库。黄金荣仓库连接着上海开埠最早的码头之一。仓库里面有近100根木桩,有着如今沪上鲜见的双顶、山墙结构,历经近百年的风雨,但仍保存完好。独特的区位优势,让这里流传着无数上海滩大亨最为传奇的故事。

随着城市发展存量时代的到来,上海城市空间不断拓展、产业功能不断优化,黄金荣仓库也面临转型升级,如何在保护历史建筑文脉的基础上,实现对老仓库的功能再造,成就为一个新的文化业态,让老仓库焕发新的生命力,成为摆在决策者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黄金荣仓库有着真实的、丰富完整的历史遗存,保护古建,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中府文化生活馆创新经营,变通服务,以新求变,以文化人,用好用活历史文化遗产,打造城市品质文化生活新场景,架起历史与现代文化生活之桥,实现了文化产业发展的深度融合,成就一个新的文化业态,让黄金荣仓库实现蝶变,生生不息、焕发生机,在文化产业发展转型升级中迸发出创意之光,使城市文化遗产、城市空间、文化生活与文化产业发展相得益彰,增强了城市的文化自信,推动城市文化经济的转型升级、成为老旧空间焕发新活力的典范。

如今的黄金荣仓库是一所融文化、教育、生活、交流等为一体的城市文化生活综合体,具有“文化讲堂”、“城市书房”、“收藏艺术品交流”、“文化演艺”、“文化体验”等板块功能,通过多种方式演绎、传承和传播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让文化产业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实现文化产业化、文化消费化和文化生活化。其业态分布并非是隔绝开来的独立版块,而是融合在一个空间里,这也许是“文化生活无限可能”的最直接体现,通过文化、产业、传播、商业来呈现她的前世、今生和来世。

文化是城市发展的灵魂,文化生活将成为加强文化城市体系建设进程中的重要一环。穿行中府,追昔抚今,开启一场温故而知新的文化之旅。这里有丰富的文化内容让广大市民、群众深入了解中国文化以及江南文化的魅力。今后市民和游客不仅可以在此徜徉黄浦江边,不仅可看书听戏、亦可拥有琴棋书画、诗酒花茶的文化生活。同样也是各大企业和单位举办文化活动、商务会议、主题论坛、培训讲座、新品发布、商务接待、企业年会的好地方。而这正是中府文化生活馆希望赋予外滩的文化内涵、文化担当的美好设计,更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福祉,也是奋力开拓“创新空间、文化生活”新局面的应有之义。

据悉“中府”是上海代代传承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旗下文化综合体业务板块,致力于城市更新,提升生活品质,营造美好生活氛围,打造新消费、新服务、新模式,通过线上线下联动,集空间、社交、非遗体验、文创展示、华夏讲堂、文化演艺等元素,结合科技虚实互动,将传统融入时代,面向大众更好的展示文化,在参与中体验,在体验中学习,提升民族自信,形成产业+生态的全面布局,引领文化生活。

经济日报2018-11-19

 

 

基层党建引领群众文化建设的研究 文章下载

基层党建引领群众文化建设的研究

摘 要:党的十九大立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提出了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在全面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中,如何以党建工作引领群众文化建设发展,把党建工作和群众文化建设工作相结合,使群众文化更具吸引力、感染力、凝聚力,为广大群众在文化生活中得到更多的实惠,这问题应值得文艺工作者的重视。以党建工作为引领积极开展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工作,不仅可以创建科学化的发展机制与模式,更能从根本上做好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工作,促进国家的长远发展与进步。为了更好的以党建工作为引领促进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工作,需要重视传统以及现代文化之间的融合,创建出丰富多彩的基层文化体系,可以带动基层群众文化水平的全面提升,提高国民综合素养。

关键词:基层党建;群众文化;建设措施

在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应制定完善的党建工作方案与指导机制,遵循现代化的发展原则,不断对基层群众文化进行创新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升城市公共文化水平,增强基层文化软实力,进一步提升基层文化建设发展水平,满足当前的时代发展需求。

一、 党建引领群众文化建设的基本要素分析

对于基层党建而言,在引领群众文化建设的过程中,需要遵循基本要素,树立正确观念,充分意识到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利用科学合理的方式完成当前任务,达到预期的工作目的。通常情况下,在基层群众文化建设期间,应提升基本要素的管理效果,满足当前的工作需求,具体基本要素为:

(一) 创建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在国家实际发展的过程中,基层文化建设已经创建了完善的工作机制,通过科学化与合理化的方式,创建完善的工作体系,加大了基层群众文化的建设力度。在此期间,应当加快建设步伐,通过基础设施的建设,充分利用现有的宣传阵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例如:进行文化惠民演出、送电影进村(社区)、市民艺术大讲堂等文化活动中结合党建工作,开展党建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在各方面工作相互教育的情况下,形成良好的文化交流模式。需要注意的是,在文化交流过程中应当重视传统以及现代文化之间的融合,实现公园、广场以及相关社会文化的建设目的,以此提升整体工作质量,满足当前的基层群众文化的建设与发展需求,达到预期的工作目的。

(二) 促进基层文化的良好发展

对于基层群众文化而言,在实际建设的过程中,应遵循科学化的工作原则,统一标准进行相互之间的改革完善,统一标准进行合理的协调,达到预期的工作目的。在实际工作中应制定完善的工作方案,促进基层群众之间的互相帮助,在合理进行文化建设的情况下,需要奖励以及激励的精品生产模式,创建基层的文化品牌,提升整体工作质量。在此期间,党建引领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应结合十九大会议精神,结合工作特点与要求,通过科学化与合理化的方式,提升整体基层党建效果。

(三) 加大产业基地的建设力度

在党建工作引领群众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应当加大产业基地的建设力度,利用正确的方式完成基层群众文化的建设任务,提升整体工作质量。首先,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合理的发挥人文历史优势,遵循文化性与产业型的共同推进原则,在合理开展文化以及科技等宣传工作的情况下,做好定期的文化产业开发工作,树立正确观念,提升整体工作质量。在此期间,还需进行基层群众文化的创新改革,打好根基,合理的维护自然资源,并促进传统产业的改革与完善,拓宽服务模式,满足当前的时代发展需求,达到预期的工作目的。

二、 党建工作引领群众文化的建设措施

在党建工作引领群众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应制定完善的工作方案,全面提升整体工作质量与水平,增强整体工作力度,满足当前的时代发展需求。具体措施为:

(一) 促进公共文化设施网络的合理覆盖

第一,应当创建标准化较高的文化设施,使得文化设施可以成为当地较为重要的标志性设施。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当前,在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过程中,部分村(社区)已经建设了很多处公共文化设施,例如: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图书馆、广场、党员文化教育基地等,可以通过正确的方式进行相互之间的宣传教育,提升整体工作质量,更好的为村(社区)广大群众提供文化服务,达到预期的工作目的[1]。

第二,需要对基层公共文化设施的建设进行改革完善,在拓宽基层文化设施网络覆盖面的情况下,将各类文化设施的建设工作,融入到城市发展与整体建设规划中,结合人口密度特点以及区域面积布局特点等,对基层文化设施的网络进行改革创新,加大整合文化宣传工作的开发建设力度,提升管理工作质量,满足当前的时代发展需求。且结合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进行各方面工作的创新改革,提升村(社区)文化品牌与相关活动的凝聚力,更好的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2]。

(二)文化精品创作的培育

第一,应当创建文化生产保障制度以及激励制度,合理的将党建工作、文化工作与社会资助等融合在一起,可以实现各类文艺精品生产的扶持,创建相关的文化专项资金制度,提升整体工作质量与水平,在保证投入效率的情况下,筛选最佳的工作方式完成任务。在此期间,更应当以党建工作为导向,鼓励本土文艺的创新,建设高素质人才队伍,提升基层群众文化的建设效果,达到预期的工作目的。

第二,应当以党建工作为引领,创建良好的民营演绎团体,创建良好的工作体系与文化宣传模式,不断提升整体工作质量。通常情况下,在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应当吸收更多的爱党、爱国文艺工作者参与到群众文化建设中,利用高效的群众文化建设方式完成当前的工作任务,在科学管理与协调的情况下,统一标准进行基层党建工作和群众文化工作的建设,不断提升整体工作水平。在此期间,可以采用音乐方式、舞蹈方式以及美术方式等,提升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影响力,并凸显基层文化建设的特色,不断增强整体工作质量,满足当前时代发展需求[3]。

第三,需要以党的方针政策为导向重视文艺精神的培育,促进基层群众文化建设中文艺精品的良好发展,在以党建引领群众文化建设的优势情况下,提升自身工作水平,满足当前时代发展需求。为了可以更好的完成当前工作任务,应结合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特点与目的等,遵循科学化的原则,确保形成良好的发展模式与体系,达到预期的工作[4]。

(三)吸纳社会力量进行文化建设

在党建引领群众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只依靠政府行为难以提升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全面性与科学性,因此,需要积极的吸纳社会力量,不断拓宽基层文化建设渠道与空间,提升整体工作质量。首先,应当创建公益性的文化事业发展模式,明确自身工作职责,创建良好的公共文化建设渠道,确保可以提升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工作水平。其次,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还需建设社会协作以及文化团体的发展模式,不断的提升基层群众文化建设水平,增强整体工作力度[5]。

(四) 重视文化人才的培育

对于党建工作引领群众文化建设而言,应当重视文化人才的培育,编制完善的计划方案,通过文化人才培育方式的支持,不断提升整体工作水平,达到预期的管控目的。一方面,需要培养本土的文化人才,另一方面,应当积极引进优秀文化人才,提升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指导作用,达到良好的实践操作目的[6]。

三、结语

在以党建工作引领群众文化建设与发展的过程中,应制定完善的工作方案,树立正确观念,确保在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背景下,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群众文化建设中的引领作用,总结丰富经验,提升整体工作效率与水平,满足当前的基层群众文化建设与发展需求。

语言文字学2018-11-23

 

 

南通:提升文化“软实力”,提供发展“硬支撑”,满足群众“多样化”文化需求 文章下载

南通:提升文化“软实力”,提供发展“硬支撑”,满足群众“多样化”文化需求

24日,在南通市南大街八仙城一带看到,位于长桥东北侧的崇海大厦、如家宾馆外立面改造出新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施工中。项目相关负责人介绍,崇海大厦沿街店铺店招及邻近的韬奋印刷厂内部区域违章已全部拆除,原城中小学改造外立面已完成出新,其内部施工也正在加快实施中。随着百乐华章、上海竞界等多家文创企业落户入驻,“濠滨新天地”,这个以东南濠河起步区改造为“龙头”,集现代剧场、文创偶像文化、电子竞技、人工智能、主题餐厅、复合书店、生活服务等为一体的文创新地标呼之欲出。

(濠滨新天地建成效果图)

根据新一轮的南通城市总体规划,老城发展重点要实现存量更新。崇川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中心城市建设部署,配合“濠河景观提升工程”重点项目建设要求,将城市功能与产业功能、城市文化与产业文化相互融合,以文化+景观软实力,为城市转型升级提供硬支撑。市政协副主席、区委书记吴旭要求:“要把握品质城市建设机遇,大力发展文旅休闲产业,在整治景观环境的同时,导入文旅项目,打造休闲文化与滨水景观相融的主城区新形象。”

(水润通城)

2017年,南通市五山及沿江地区生态修复和保护工作全面启动,目标将五山建成最具特色城市森林公园,将沿江片区建成通城南部城市客厅。崇川区服务全市重点区域谋发展,整合全区力量抓攻坚,统筹文化旅游产业资源,培育了“内外濠河+旅游+商业”模式、“围绕五山+旅游+度假”模式、“主题开发+旅游+体验”模式等三个模式。目前,除已建成开放的南通植物园和森林公园军山片区,五山其他片区、南通港滨江片区建设正在有序推进中:滨江片区的滨江景观修复工程全线开工;狼山中心片区正快马加鞭实施水系驳岸、桥梁及绿化工程;生态配套片区拆迁正在进行,预计明年4月基本建成;啬园片区正完善总平方案,年内开工建设;狼山古镇片区正调整设计方案……一个集生态观光、民俗宗教、休闲娱乐为一体的文化旅游胜地靓姿初现。去年,狼山景区、啬园、园艺博览园的游客总量突破300万人次,同比增长10.8%。

(绿意盎然)

文化创意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迅速结合,创意概念和创新产品迭出,这是在产业转型和文化发展的大趋势下探索出的非遗传承发展新路径。

(仿真绣作品)

南通一庄文化创意有限公司是一家集刺绣设计和沈寿刺绣传习为一体的文化创意企业,企业负责人、南通仿真绣省级非遗传承人张蕾说:“仿真绣不仅是门庭之间的传承,也可以像以前的女工传习所一样,成为一门可以教授的艺术。从2016年起步到公司发展壮大的两年多时间里,企业探索发展出创意策划设计,工艺美术、针纺织品销售以及非学历非职业技能培训等业务。”

推动产业集聚集约发展,崇川区结合自身发展实际,因地制宜,规划发展特色文化产业园区,着力深化品牌建设。南通淘宝文化艺术品城是市“十三五发展规划”文化产业重点发展项目之一,项目总投资约5亿元,是一家集红木制品、茶叶茶具、字画工艺品、古玩古典家具为一体的大型文化艺术品交易平台。其中设有艺术界知名人士的作品展室,多项非遗传承人的工作室,汇集了通城本地知名红木企业五十余家,同时也是江苏地区规模大、品种全,集展示和交易于一体的专业收藏交易市场。

(淘宝城)

(南通文化艺术品展览中心)

近年来,崇川区以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区生产总值比重超过6%为目标,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并深挖文化资源,做好产业融合。截至今年三季度,全区文化产业增加值26.28亿元,占GDP比重约4.2%,比去年同期提高0.6个百分点。目前,全区文化产业企业数达2890家,比五年前增加了约1600家。

(左岸文创街区)

与此同时,南通市通过政策性扶持引导,促进文化产业与餐饮、旅游等传统服务业,与创意、设计等现代服务业的融合发展,努力探索建立“文化+”发展模式,满足现代群众“多样化”的文化需求。

江海明珠网2018-11-25

 

 

广州黄埔:总分馆为群众提供高质量文化服务 文章下载

广州黄埔:总分馆为群众提供高质量文化服务

自10月24日对外开放以来,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图书馆万科山景城分馆就成为周边群众的好去处。这是黄埔区图书馆的第22个分馆,也是第11个企业分馆。近两年来,黄埔区创新探索出一条“政府资源补给+企业自主运营+社会力量参与”的总分馆建设路径,建成30个文化馆、图书馆分馆,为当地居民提供了高质量的公共文化服务。

发挥分馆特色

为群众提供多元文化服务

走进黄埔区黄埔街分馆,船舱式设计让人耳目一新。该馆结合黄埔港码头的历史元素,打造出有船舱特色的分馆。

据黄埔区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副局长张骞介绍,黄埔区总分馆建设实行“一馆一策”,注重融合街镇文化特色。如长洲街分馆结合长洲岛丰富的历史文化和非遗资源,设立了粤剧室、珠绣工作室及非遗展览室。

在与社会力量共建分馆时,黄埔区注重发挥企业的特色和管理经验,由企业、园区结合自身定位和实际自主管理,建成了环境舒适、各具特色的公共文化服务空间,为群众提供个性化、多元化的文化服务。

位于广州科学城入口的励弘文创旗舰园分馆主打“文化+科技”特色。企业自主研发的数字艺术画屏、黄埔区图书馆工作站、全景深多声道技术、数字声学环境系统、视源智能会议管理系统等,为读者提供了图书阅读和艺术欣赏的全新体验。

位于广州科学城创新大厦内的缘创咖啡分馆设有共享健身房、共享朗读吧、共享创客中心,能为企业提供路演、上市、融资等服务。

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

激活社会力量对公共文化的投入

广州市黄埔区文化馆瑜源儿童分馆展览区展示了舞台剧的创作流程;能容纳100多名观众的表演区,每逢周三会举办“我们的星期三”品牌活动。作为广东省首个儿童主题文化分馆,该馆自10月24日启用以来,已成为儿童和家长观演、交流、体验的乐园。据悉,该馆的设立源于广州瑜源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龚迈程与黄埔区文广新局负责人的一次洽谈,双方一拍即合,很快就按照政府提供资源补给、企业自主运营管理的模式建成开放。

瑜源儿童分馆是黄埔区引进社会力量参与总分馆建设的代表。黄埔区根据辖区高新企业多、创业园区多、文化配套不足的实际,探索出了“政府资源补给+企业自主运营+社会力量参与”的分馆建设模式,实现了公共文化服务效能与社会力量主体效益共同提升的“双赢”局面。

在与企业共建分馆时,黄埔区为企业提供图书、数字资源、艺术资源以及部分启动资金,指导企业配套投入场地和建设资金建设分馆。2016年以来,该区投入461.8万元,撬动社会资金2525万元用于分馆建设,激活了社会力量对公共文化的投入和利用。

万科山景城分馆由广州万畅房产有限公司提供近600平方米的馆舍和设施设备,委托第三方进行日常运营管理。黄埔区文广新局提供部分启动资金、图书资源,并定期更换图书及开展阅读推广服务,同时通过岗前及日常培训等方式为该馆提供服务指导。

缘创咖啡分馆是广州市首个24小时开放服务的文化馆、图书馆分馆。黄埔区文广新局提供了少量启动资金,广州开发区科技金融服务中心提供场地并负责装修,11家企业和273名社会人士众筹了40多万元,购置了绿植、书架、朗读亭、健身器材等。

在励弘文创旗舰园分馆的建设中,企业投资约100万元进行场地装修和软硬件配置,每年还要补贴60万元用于运营管理。但励弘文创旗舰园总经理李思慧觉得这样做很值得,因为该馆为企业聚集了人气,提升了品牌形象和文化层次,增强了人才吸引力。

黄埔区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局长林艳表示,黄埔区通过制定政策、转变方式、激发活力、发动有想法有激情的社会力量参与,形成了社会各界共同参与文化建设的合力,为群众提供了更多更漂亮的文化空间,公共文化服务质量得到了提升。

服务效能大幅提升

群众文化获得感显著增强

黄埔区人口仅109万,但在2016年和2017年,黄埔区图书馆连续两年实现接待读者总量、图书借阅总量、馆藏总量三个“超百万”。今年以来,黄埔区图书馆总分馆共接待读者227万人次,同比增长18.8%;文献借阅量为165.5万册次,同比增长10.4%。

黄埔区图书馆各项服务数据的攀升,得益于该区深入推进的总分馆体系建设。这些分馆延伸到街道、社区和工业园区,提升了文化场馆的服务水平。今年以来,黄埔区文化馆在分馆举办艺术培训3000多场次,组织各种艺术欣赏、交流活动达1000多场次。

为满足不同群体的文化需求,黄埔区将文化馆的动态服务和图书馆的静态服务融合在一起,运用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建立起供需对接的服务运作机制。

万科山景城分馆优雅舒适,与周边秀丽的自然风光和生态环境融为一体。开馆仅一周,共接待读者5500人次,外借图书583册次,举办阅读推广活动4场,参与读者1000多人次。创新基地分馆自5月建成以来,已吸引基地内40多家企业来馆开展活动。缘创咖啡分馆建成后,不少人闻名而来,该馆负责人说,分馆建设以前,每天的咖啡销售收入不过七八十元,现在增长了10多倍,周末的销售额能达到2000元。

林艳说:“这些分馆建成后,实现了资源积累和良性互动,激发了群众的文化热情。”如今,黄埔区不少企业主动要求建立分馆,并愿意为此提供相关保障。今年该区建设的9个社会分馆均分布在企业中。

中国文化报2018-11-26

 

 

句容天王:南乡文化让百姓“美起来” 文章下载

句容天王:南乡文化让百姓“美起来”

晚饭过后,程大姐的家人微信群里一段视频引发群里激烈讨论。几位年过六旬的大妈正随着广场舞的音乐欢快跳动着。表弟说“哎,那是我妈,跳的真好哎”。堂妹说“哎,我妈呢”,“那个领舞的不是你妈嘛,真厉害哎,都领舞了”。众人纷纷留言。“表姐,你妈呢?”“那个在做后勤又鼓掌的不就是我妈嘛”。每天晚上,像这样的固定娱乐活动在天王的各个自然村的小广场上准时上演,一改农村一到晚上就一片寂静的状态。“现在我们村村都建起了文化广场,灯火通明又给我们通了电,我们也要学着城里人一样年轻起来啊”竹园村领舞的蔡大妈如是说到。据了解,近年来天王镇通过强设施,建队伍,广传播等一系列措施将文化活动在润物细无声中飞入寻常百姓家,建起了南乡文化一片天地。

文化自足,让百姓眼里“美”

“今年,我们又投资了30万元,在竹园、斗门等较为偏远的行政村建起了文化广场,充分保证了老百姓娱乐有场所。”天王镇文体中心主任许庭来说到。娱乐场所的齐全,极大地提高了该镇文化自足水平。通过百姓大舞台、广场舞大赛一些列优质的节目脱颖而出,这为该镇的大型节庆活动、文艺节目进基层打下了良好地基础。今年以来,天王镇已成功举办文明镇村行、第二届百姓大舞台、送戏下乡、非遗项目展演、广场舞比赛、移风易俗表演等活动近20场次。在今年该镇举行的金秋丰收节中,四场节庆活动,群众性文艺表演占据半壁江山,共有13个节目陆续登场,像《铁杆舞》这种成熟度较高的节目则连续三场登上舞台。值得肯定的是,观众的欢迎度则大大提升了演员们的热情,据了解,在第三场渔丰收的活动中,主办方希望将铁杆舞的演员增加至30人,这让原本只有15人的队伍大大犯了愁,而此时离节目演出不到三天的时间。困难并没有让演员们退缩,他们积极号召有着一些功底的乡亲们,利用每天晚上下班的时间在离村里几里路的较大场地排练,往往都是练至深夜,努力换回的是台下的阵阵喝彩声。下一步,该镇将在各个村选拔文艺带头人,集中培训,提升他们的技能从而带动整个节目的质量,用更加精细的节目提升群众获得感。

文化传承,让百姓心里“美”

在天王袁巷幼儿园的排练教室里,5位可爱的小朋友正在排练他们的改良版的《蚌蚌精》,他们有模有样扇着蚌壳在场上表演的样子让人忍俊不禁。指导老师刘义志说“让这么小的小朋友们穿上蚌蚌服是圆了我多年的心愿,没想到我们的南乡文化还可以传承的这么好,这让我们这些老人感到非常欣慰。”据了解,天王以“双抢工程”为抓手,围绕天王镇志编撰,认真做好前期摸排工作,梳理摸排映月桥、更楼等古建筑古遗迹及犟驴子、劳动号子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共计30多项。为了使南乡文化得以传承,一方面该镇通过选拔年轻演员的方式,创新形式编排节目,今年新出产节目《劳动号子》则加入了说唱的形式让天王传统民歌更具传播性。同时也积极争取每次市级舞台的表演机会,让节目在更广阔的天空中更加精细。另一方面,该镇抓住“传统文化进校园”的契机,让文化的传承在娃娃中抓起,不仅邀请老师为幼儿园的小朋友们编排《犟驴子》、《蚌蚌精》这个的舞台节目,同时也利用端午、中秋等一些传统节日,让孩子们参与舞龙舞狮的制作表演过程,实施文化知识、文艺修养的双重培养,在孩子们心中建起南乡文化的文化自信。

“今后,我们将大力实施“双抢工程”,建立政府购买服务和项目化投入机制,将我镇现有的如花船、蚌蚌精、犟驴子等一批传统文化保护好、传承好。加大再创作力度,使传统文化融入更多现代元素、依托第二届群众文化艺术节暨百姓文化大舞台进行广泛展演,用活动组织群众、凝聚群众、感染群众。深入挖掘镇域乡村文化传承人、退休教师、“五老”人员、文艺爱好者等各方面资源,建立天王本土乡村文化人才库,促进南乡文化的繁荣发展。”天王镇宣传委员谢志春说到。

中国江苏网 2018-11-26

 

 

广西推动公共文化服务跨越式发展 文章下载

广西推动公共文化服务跨越式发展

“如今这里可热闹了,俨然成为党建、农、旅协同发展的综合体。”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万秀区夏郢镇镇安村党委书记麦伯强指着新成立的村级公共服务中心说。这个总面积1000多平方米的三层建筑不断有村民出入,这里不仅有书屋、棋牌室、舞台等文体设施,还融入了服务惠民的一系列功能,成为该村服务村民、推进乡村旅游、进行基层党组织活动的主要场所。

近年来,广西壮族自治区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步伐,努力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数字化,增强活力,提高效能,积极推进全区公共文化服务实现跨越式发展。

五级网络不断完善

据了解,以“六个一”为标准的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在广西各地稳步推进。截至目前,自治区财政累计投入24.31亿元建设11522个村级公共文化服务中心,覆盖广西80%的行政村,并实现了对全区14个民族自治县、边境县行政村全覆盖,走在了全国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的前列。

文化触角在不断延伸,大型文化设施建设也有新的突破。随着广西文化艺术中心、广西图书馆地方民族文献中心等一批大型公共文化场馆的相继动工和投入使用,南宁作为广西文化中心的功能更加完善。与此同时,全区各市文化投资和项目建设的力度不断加强,钦州市图书馆、桂林市博物馆等一批新的文化场馆正式投入使用,丰富的文化活动、完善的文化功能让广西各地百姓的生活更精彩。

“自治区将安排15亿元专项资金,把未建成或未达标的县(市、区)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乡镇(街道)文化站逐步纳入自治区乡村振兴战略发展公共服务提升三年行动计划中。同时,我们还为21个区定贫困县的文化馆、图书馆配备流动图书车和流动舞台车。”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部门有关负责人说。

文化艺术扎根基层

2016年,广西创新举措在全国率先推出“5·23全民艺术普及日”,致力构建“一个核心、四方驱动”的全区群众性文化活动格局。以全民艺术普及为宗旨,广西相继推出和打造了桂东地区的“粤剧节”、桂西地区的“民歌湖百姓大舞台”、桂北地区的“三月三鱼峰歌圩”、桂南地区的“魅力北部湾”等具有地域特色的群众文化活动品牌。今年“全民艺术普及日”期间,广西各地市的文化场馆开展惠民演出、公益培训、交流讲座、艺术展览、普法宣传等各类活动100多场次。

以“一村一场文艺演出”为目标,广西各级文化系统通过上级派送、乡镇组织、村级自筹自演等形式,每年将近2万场文艺演出送到群众家门口。2017年,通过“唱响八桂中国梦 艺术精品到基层”惠民演出活动,文艺院团深入到广西各地的农村、学校、工厂、部队、社区,送演出4800余场,同比增长81%。

“文化志愿春风行”“千村万户文艺惠民工程”等一系列活动,把千千万万的文化志愿者带到乡村基层,为群众送去文化春风;连续5年举办的全区基层群众文艺会演,通过层层选拔优秀作品、展演交流、惠民演出的形式,激发广大群众的参与积极性和自觉性。

机制建设保驾护航

“今年最大的变化就是行政村(社区)公共文化专管员实现了全覆盖,基层公共文化人才队伍得到壮大。”崇左市文广新局公共文化科的钟积勇说,得益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关于进一步加强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管理的通知》的发布落实,公共文化专管员的设立也得以落实,基层公共文化事务实现了专人专管。如今,专管员津贴每月按时足额发放,每年通过集中授课、学习观摩、技能比武等多种形式对专管员开展集中培训,大大激励了专管员的工作积极性,公共文化服务效能也随之提高。

在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过程中,机制建设的引领作用尤为重要。为了扎实推进和协调各地市公共文化发展的步伐,广西坚持完善各项机制,为全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保驾护航。

2015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政府印发了《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以下称《实施意见》)并公布《广西壮族自治区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实施标准(2015—2020年)》,明确了基本公共文化服务项目、硬件设施和人员配备的保障底线。随后,各地市陆续出台了相关实施方案,制定并公布公共文化服务目录,搭建起广西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主体框架,政策保障体系日趋完善。

近两年,广西还陆续出台了《关于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的实施意见》《广西“十三五”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规划的通知》等,为构建覆盖全区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供了支持。

中国文化报 2018-11-21

 

 

广东茂名:打基础 建网络 塑品牌 深入开展群众文化活动 文章下载

广东茂名:打基础 建网络 塑品牌 深入开展群众文化活动

近年来,广东省茂名市不断致力于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打造品牌活动,积极满足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随着公共文化事业与群众文化活动的全面发展,茂名农家书屋工作蓬勃开展,今年1月,被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授予全国“农家书屋全面建设十周年先进集体”称号,文化志愿者“快乐早读”服务活动项目被原文化部评为基层文化志愿服务活动典型案例,成为茂名弘扬“好心文化”一道亮丽的文化风景。

夯实群众文化活动开展基础

加强组织领导。茂名市有关单位每年认真研究部署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工作,通过确定活动主题、制订方案、成立机构、协调各方参与、加大资金投入等措施,确保活动有序开展。先后出台了茂名市《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实施方案》《茂名市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实施方案》《关于促进戏曲传承发展的实施意见》等重要的规范性文件,为全市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指明了方向。

加强活动宣传力度。创办《茂名公共文化》《茂名文化志愿者》杂志,升级茂名公共文化服务网、茂名市博物馆与图书馆网站、公众服务号以及APP应用,建立全市群众文化活动信息发布矩阵。茂名将进一步整合资源,加大力度建设以“文化茂名”为主题的数字公共文化云平台,通过群众文化活动线上信息发布、场地预约、活动参与、效果评价与互动交流,最大限度满足市民参与群众文化活动的需求。

加强群众文化活动队伍建设。一方面,建立一支素质较高的群文活动骨干队伍,通过不断加强对全市戏剧、音乐、舞蹈等文艺骨干的培训和选拔,建立茂名市聘业余创作人才库(2018年—2020年)等形式,同时以定点采风、举办公共文化培训班、邀请省内外名家进行活动打磨等多种方式进行培养,调动和发挥活动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这些特聘文艺人才成为茂名群众文化活动的重要力量。另一方面,积极发动文艺骨干加入到文化志愿者队伍中,目前茂名市已经建立起覆盖市、县(区)、镇(街)三级共18支队伍的文化志愿服务网络,人数达2700多人,这些文化志愿者是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有效补充力量。

完善群众文化活动服务网络

加强文化活动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是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基础工程。一方面,茂名市、县、镇、村四级公共文化设施已实现全覆盖,并认真推进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以及农家书屋建设,全市1902个村(社区)按照省标准建设的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已达到1729个,完成率达90.09%,排名粤东西北前列;另一方面,基层公共文化设施省级示范点建设效果明显,全市共建设完成40个乡镇文体广场以及189个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省级示范点,有效提高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和群众文化活动水平。目前,茂名市已经初步形成了以市县“三馆”(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为龙头、镇级文化站为枢纽、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活动中心和农家书屋为基础的功能配套、设施齐全的覆盖全市的群众文化活动与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为群众参与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为做好基层群众文化活动提质增效工作,茂名市有关部门积极探索创新活动机制,先后组织开展了“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试点”建设,电白区文化馆、高州市图书馆、高州市文化馆总分馆制试点全面顺利通过验收。其中,电白区文化馆总分馆制试点建设还被列入典型推广。通过“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试点”来“以点带面”带动全市,并辅以“文化馆联盟”“流动博物馆”等形式,组织各级文化干部、文艺骨干与文化志愿者深入基层利用综合文化活动室、文体广场或简易戏台等基层文化设施开展“唱响茂名”、“悦动茂名”、全民阅读、农家书屋延伸服务、传统戏曲进农村、农村公益电影放映等群众性文化活动,在充分激活公共文化设施利用率与全市各级文艺团体的创新活力的同时,让基层群众分享文化繁荣发展的精神成果。

打造文化惠民品牌活动,展示“好心茂名”城市文化内涵

截至目前,茂名市成功打造了以“红荔飘香”精品文艺活动、“唱响茂名”百姓大舞台、文化志愿者服务、“好心茂名”系列文化活动等四大品牌为主的特色群众文化活动品牌,使茂名文化发展更加具有活力与动力。

其中,“红荔飘香”精品文艺活动品牌是茂名市群众文化活动的龙头,主要包含有少儿艺术花会、音乐舞蹈花会、戏剧曲艺花会、粤曲私伙局、书法美术摄影展、民歌民乐大赛等全市性的文艺演出或展示系列活动,门类齐全,不仅是检验和展示全市文艺创作最重要的平台,而且从中涌现出来的大量文艺精品已连续多年在省年度文艺作品评选和省音乐舞蹈、少儿艺术、戏剧曲艺三大花会比赛中名列前茅,名次居粤东西北首位。

“唱响茂名”百姓大舞台文化惠民活动是茂名市开展乡村振兴工作的重要一环,活动主要以“把健康高雅艺术送到老百姓身边”的惠民形式,让农村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充分品尝到文化精神的食粮。2017年至今已举办活动28场,参演群众达3000人次,观众达8万人次。

为进一步丰富群众文化活动,茂名市打造了文化志愿者便民惠民服务活动品牌。活动项目包括文艺演出、公益性讲座、培训辅导、文体活动、非遗传承等,已形成了“爱的奉献”、“送福进万家”、“润物细无声”、“快乐早读”国学经典诵读等一批惠民活动品牌。

榕城网2018-11-17

 

 

曹妃甸区十农场精准发力丰富百姓文化生活 文章下载

曹妃甸区十农场精准发力丰富百姓文化生活

日前,在曹妃甸区十农场李八廒村宽敞的休闲广场上,由当地退休农工组成的老年评剧团自编自演的评剧节目,吸引了十里八村的百姓前来过把“戏瘾”……今年以来,十农场牢固树立“文化强场”战略,通过在农村文化设施建设、文艺人才培育以及群众文化活动开展等领域精准发力,丰富广大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自去年以来,该场积极争取上级公共文化设施建设资金,加快场镇文化设施建设,并将公共文化基础设施纳入农场建设整体规划统筹推进,初步形成了“结构合理、网络健全、运行高效、惠及全民”的场、村两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截至目前,该场8个行政村全部建成村级综合文化活动中心,建设农村文体广场10个、读报用报小组70个,发展文化中心户165户,实现了村村都有“农家书屋”和文体健身器材的目标。

该场充分发挥农村群众的主体作用,注重寻找基层文化能人,积极发掘各村文化特色,并通过引导广大农村树立文化活动“一村一品”,鼓励和引导农民群众自发组织文化娱乐活动、建立民间文化社团,着力打造独特“文化品牌”。同时,该场文化站还联合区文广新局等有关部门,采取“请进来”“走出去”和“互动交流”的方式,定期开展文艺培训讲座、文艺交流学习活动,进一步加强对“草根团队”组织者和文艺骨干的技术辅导,使其演出技巧和水平得到提高,进而不断提升农村文艺人才的整体水平。截至目前,该场建立评剧团、大秧歌、各类舞蹈队等民间文艺社团16个,发展各类农村文艺人才400余人。

此外,该场积极引导农村发展文化组织,充分利用农场文化站、“农家书屋”、文化广场等阵地,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极大地丰富了广大农民群众的精神生活,满足了百姓的文化需求。截至目前,该场累计组织开展秧歌、评剧、书画、广场舞等群众文化活动30余场次。其中,每年一度的全场广场舞比赛、送戏下乡以及重要节日期间的文艺汇演,真正实现了优秀文化与百姓生活的融合发展。同时,由该场60多人组成的“十农场评剧团”“十农场老年评剧团”,配合农场中心工作定期组织开展演出,成为该场群众文化活动的一张“特色名片”。

环渤海新闻网2018-11-23

 

 

各地“文化扶贫” 让农民耕作之余不留白 文章下载

各地“文化扶贫” 让农民耕作之余不留白

“全面小康社会不仅是物质的小康,也是文化的小康,文化精准扶贫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重要内容。”这是今年全国文化精准扶贫工作视频会议的内容。近年来,我国各地多形式积极开展文化扶贫工作,抓住提高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这条主线,抓好贫困地区百县万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示范工程;因地制宜,利用当地独特文化资源,“以扶志促扶贫”,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工作;文化下乡由“送文化”到“种文化”,让文化在当地落地生根,走出了独具自己特色的文化扶贫之路,让文化扶贫更精准,让农民文化生活不留白。

北京保障市民平等享受文化权益

近年来,北京市大力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社会化,努力让百姓得到实惠,能“低门槛”享受“文化大餐”。

据了解,十二五以来,北京市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公益演出三大公共文化服务配送体系进一步完善,实现了文化惠民项目与群众需求有效对接。“首图—区县图书馆—街乡分馆—社区基层馆”四级公共图书馆服务配送体系不断延伸,形成了以北京文化艺术活动中心为龙头,区县文化馆、街乡文化服务中心为依托的文化馆服务配送体系;整合在京央属、部队、市属和民营文艺院团演出资源,构建了全市公益演出服务配送体系。

此外,北京市还创新社会力量进入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的方式方法,提升服务效能。积极推动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等组建理事会,吸纳社会力量及专业人士参与管理,如东城区体育馆路街道办事处购买皮卡少儿中英文图书馆服务,组建理事会,成立皮卡体育馆路少儿中英文图书馆,引进社会力量进行运营管理;西城区引进正阳书局和第二书房等社会力量,完成万松老人塔“北京砖读空间”和“宣阳驿站”第二书房等特色非营利阅读空间的建设和对外开放;朝阳区图书馆与朝外街道图书馆、悠贝亲子图书馆签订《社会力量参与朝外地区图书馆运营合作协议书》,在基层试行社会化运营管理。无论是在山区,还是在城区的胡同里,“文化扶贫”保障了北京市民平等享受文化权益,让百姓文艺生活不留白。

湖南六方面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建设

早在2016年,湖南省以加快推进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为契机,以推进贫困地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为抓手,全面助力精准扶贫。

湖南省文化厅于2016年下发《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的基础上,联合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等7个部门出台了《“十三五”时期湖南贫困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规划纲要》。《规划纲要》主要针对湖南省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及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实施,从加快完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全面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衡发展等6个方面入手为贫困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指明了方向,提出了要求,提供了保障。

据悉,下一步湖南省将依托建设好的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积极探索社会化建设管理模式,使文化阵地成为基层百姓的文化小舞台、政策传播台、才艺展示台和思想转化台。

山东发展农村文化产品电子商务

近年来,山东充分利用当地独特文化资源,因人施策,因地制宜,蹚出了一条“以扶志促扶贫”,激发群众脱贫内生动力的文化精准扶贫之路。

据了解,作为一种传统的手工艺,山东省薛庄柳编有着600多年的历史。目前,200余户的小村草柳编年销售额高达6000多万元,成了远近闻名的柳编淘宝村。像薛庄一样,贫困地区借助本地文化资源脱贫是山东实施文化精准扶贫的得意之笔。山东充分发挥当地传统文化底蕴深厚、非物质文化项目资源丰富的优势,挖掘非遗、民间工艺项目,开发适销对路的产品,打造优势手工艺项目链条,发展农村文化产品电子商务,带动了当地群众就业,拓宽了贫困人群致富门路。山东省革命老区临沂市立足当地非遗资源,选取中国结、刺绣等十大手工艺门类,100家手工艺电商,带动1000个贫困户成为非遗衍生品、手工艺加工户,并通过“农户+合作社”方式,让贫困户在家里就能挣到钱。

据悉,山东省实施文化精准扶贫的初衷和要义在于“保障贫困地区民众的基本文化权益”,要通过文化扶贫,构建贫困地区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形成文化惠民的长效机制;要挖掘当地历史文化资源,借助非遗衍生品开发等手段,帮助民众致富;还要通过扶持培养文化人才,发展贫困地区的“文化力量”,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服务效能的提升。

公益中国2018-11-27

文化演出 文化馆活动

 

 

“文化自信”的古田探索 文章下载

“文化自信”的古田探索

古田是位于闽东的一个千年古邑,人文景观独特,文化底蕴深厚,素有“一都四乡”的美誉,即中国食用菌之都,华侨之乡、水果之乡、水电之乡、文化之乡。早在上个世纪末,古田县就荣膺“全国文化模范县”、“全国体育先进县”,2016年再次获评“全国文化先进县”。

十九大报告指出,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通过认真学习研究,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充分挖掘、保护、弘扬与发展地方特色优秀文化,改革创新文化体制,丰富当地“千年临水 健康古田”品牌建设的文化内涵,加快推动“建三圈 兴三业”跨越发展,为全面决胜小康社会奠定基础,古田县开始了新时代的新探索。

首先是结合精准扶贫,出台文化扶持政策。当前,古田县设立了特色文化专项资金,由县财政每年统筹安排1000万元用于奖补“地方特色优秀文化”,主要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打造特色文化名片、加快文化设施建设、培育文化创意产业、鼓励非遗项目传承、扶持文化社团个人、促进文艺精品创作、推动文化出版发行,以期加快文化人才的培育和文化项目的推进。古田县闽剧团是一支创作和表演能力兼备的队伍,曾经晋京演出深受欢迎,也曾“下南洋”慰问东南亚各国的古田籍海外乡亲。当前,在专项经费的扶持下,创作了活泼多样的节目,深入乡镇、街道和村庄、社区开展“歌颂十九大·迈向新时代”专题演出,每到一处便吸引当地表演团队参与同台演出,受观众追捧。

其次是结合深化改革,提升公共文化服务。古田县以溪山书画院建设“全国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为契机,以十个市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项目为依托,辐射带动全县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的提升。当前,4个乡镇中心点和67个普通村级项目建设有序推进。鹤塘镇南阳村利用占地600平方米的“祖厝”,开辟图书室、象棋室、声乐室、书画室、科普活动室、文娱活动室,在祖厝门前占地300平方米的文体广场,安装运动器材,并在附近配套占地300平方米的党群多功能室、电影放映点、宣传栏、广播室,吸引了周边几个村庄的群众前来开展文化体育活动。特别是节假日期间,返乡的乡亲把这些文化服务场所当作必去的“景点”,当地新闻媒体也聚焦了这个祥和的“文化景观”。

再者是结合乡村振兴,打造文化宜居工程。作为闽东北山区月份的文化“母体”,古田县在历史上有幸承载了大儒朱熹、高僧圆瑛、女神陈靖姑这“儒、释、道”三大代表人物的生命岁月,他们的精神也在古田这片神奇土地上留下深刻的印记。众多闪烁在历史天空的文化名人和历经时光打磨的古建筑古遗迹,也都折射着独特的闽东文化之光。当前,古田县正在书写地方特色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开发的新篇章,又谋划启动一批文化宜居工程建设,“大德故里,家国在心”平湖镇端上村、“文武古镇,耕读人家”杉洋镇、“金翼之家,民俗画廊”黄田镇凤亭村、“五朝流韵,世外古村”卓洋乡前洋村等四个主题的文化宜居项目应运而生。其中平湖镇端上村,与城东街道极乐寺、天王寺等古迹环湖连接成“圆瑛文化带”。这五大文化宜居项目的启动建设,再一次激发了当地民众传承历史的自豪感和紧跟时代的获得感。

衡水广播电视台2018-11-24

 

 

对基层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思考 文章下载

对基层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思考

文化是温润人心的力量,决定着“思想强不强”;文化是民族精神的内核,决定着“精神富不富”。文化之功,如滴水穿石,而基层是文化的展现园地,基层文化强,则文化实力才有了厚实基础。务必要激发群众的热情,让群众成为文化发展的主体,激发其创造性、主动性和自觉性,才能走出基层文化供给侧改革的新思路,为群众带来更多的文化红利。

党的十九大会议胜利召开,中国共产党最新重大理论创新成果中明确提出了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这“四个自信”。随着群众生活水平的日益提升,文化需求同样也在逐年提升,当地群众期盼开展各类文化活动的要求较多,像每年的民俗节日的庆祝活动、周末的群众自娱自乐活动,五一、国庆、元旦等法定节假日等,群众都愿意积极参与,但是要开展活动就要有必要的活动经费作保障。虽然每年主管部门都下拨适当的文化活动经费,但远远满足不了文化活动费用支出的需求,建议主管部门能够加大督促检查力度,对于少搞文化活动或不搞文化活动的乡镇在下拨文化经费时与绩效挂钩,或是以文化站牵头搞活动,具体根据活动场次、人数、节目质量、受众人数等来发放相关的文化活动经费。

在农村,每年民俗节日期间所表演的节目由于受到演艺水平制约,主要有:舞蹈、表演唱、快板、广场舞等,达不到群众所期盼的“丰富多彩”。建议主管部门在每年送戏下乡演出的同时,让所在乡镇同台演3至5个节目,并进行现场点评、指导,以促进乡镇文化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今后,基层文化服务将以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目标,不断完善基层文化阵地建设的基础投入和服务水平,要以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为工作理念,进一步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丰富优秀公共文化产品供给,发挥“文化惠民、文化乐民、文化育民”的积极作用。

宿迁日报2018-11-21

 

 

成都:天府文化闪耀世界舞台 文章下载

成都:天府文化闪耀世界舞台

与全球228个国家和地区进行经贸往来,外贸进出口总额近20年增长26.5倍,航空口岸年度出入境人数近10年增长10倍……改革开放以来,四川成都越来越受世界瞩目,逐渐从区域中心城市发展为服务全国的国家中心城市。如今,地处“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的交汇点,作为国家文化交流窗口的成都大放异彩。

逛武侯祠、看大熊猫、吃四川火锅……今年10月,借着在成都参加第四届“阿拉伯艺术节”的机会,不少远道而来的阿拉伯艺术家不仅见识了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还深切感受到了成都“巴适”、安逸的当代生活乐趣。

“‘欢乐春节’活动、中国—中东欧国家艺术合作论坛、巴拿马‘感知中国·成都文化展’、第四届‘阿拉伯艺术节’……”成都市对外文化交流中心主任贾李斌细数今年成都参与的重大文化交流活动时说,“不管是‘引进来’还是‘走出去’,成都都丰富着各国人民对中国的认知,同时也紧紧抓住机遇,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形成了对外交流、对外传播、对外贸易‘三位一体’,以政府为主导、市场为主体、创新为动力的对外文化工作新格局。”以今年在成都举办的第二届中国—中东欧国家艺术合作论坛为例,不仅促成中国—中东欧国家文创产业交流合作中心在成都落地,还首次举办贸易洽谈会,形成合作意向170个。

正有越来越多的成都本土企业搭上改革的列车并从中获益。

“十多年前,我因为求学来到成都,便爱上了这座城市和谐包容、创新坚韧的气质。”成都国际文化艺术中心董事长温雪倩说。据介绍,2014年,成都国际文化艺术中心成立,重点布局对外文化贸易和文创开发两大领域。同年,温雪倩创办的成都艺术品保税仓正式揭牌,成为我国西部地区首个专门的国际性艺术品保税展示交易平台,也是继北京、上海、福建厦门后,我国第四座同类型保税仓库。“同时,我们将波兰文化节、意大利温布里亚音乐周、美国文化月等相关国家的文化品牌引进成都,让市民近距离接触和感受海外文化的独特魅力。”温雪倩说,“文化可以与科技、金融、旅游商贸等多个产业跨界融合,为天府文化赋能,让文化产生经济价值。”

越来越开放的成都不仅以包容的胸怀看待多元文化,对四川优秀传统文化的振兴也起到了显著辐射作用,这方面有突出贡献的就包括已在成都举办六届的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非遗节期间,国内外参与非遗保护工作的政府官员、国际组织代表、专家学者、非遗传承人汇聚一堂,共商保护传承大计。从2007年的11类270项节会活动到2017年的300余万人次现场观展、8100多万元交易总额,借助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展览、演出、论坛,成都非遗节向世人呈现了世界各国独具魅力的非遗,并彰显了我国在非遗保护领域作出的巨大努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前总干事伊琳娜·博科娃这样盛赞:“成都是举办国际非遗节的绝佳城市,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网络’入选城市和‘美食之都’,成都拥有丰富的非遗资源,生动展示了非遗对促进社会繁荣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

11月7日,藏族编织、挑花刺绣工艺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杨华珍赴香港签订一笔5000万元的授权大单。“这次是与荷兰的梵高艺术博物馆合作,我们开发了一系列文创产品。传统手工艺品要将传统与时尚结合,需要手工艺人敢于二次创新。”杨华珍说。作为成都临邛文博创意产业示范区核心区引进的国家级藏羌织绣大师,杨华珍多次参加成都市组织的香港国际授权展展团,通过和300多位汶川地震灾区的绣娘合作,使羌绣从震前自产自销的日用品华丽转型为与星巴克、欧莱雅等国际知名品牌合作的文创产品。

汶川地震曾让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羌族主要聚居地化为废墟。杨华珍在知天命的年纪改变了人生轨迹,开始探索羌绣技艺传承。如她所愿,今日,这些艳丽繁复的图案和作品远销海外,让世界更好地认识了羌绣。

中国文化报2018-11-24

 

 

通知

信息已完善成功
确认

在线咨询: 010-51651161

客服电话: 010-51651162

地址: 北京市东城区沙子口路76号富莱茵花园18号楼

返回顶部
用户注册

个人注册

单位注册

联盟单位注册

{{ registerData.isHasName ? '用户名可以使用' : '用户名已被占用'}}

*请输入长度(6-20)位数的数字或字母

{{count}}s后再次获取
获取验证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 《用户协议》

注册
注册中...
{{ registerUnityForm.isHasName ? '用户名可以使用' : '用户名已被占用'}}

*请输入长度不小于6位数的数字或字母

{{count}}s后再次获取
获取验证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协议》

注册
注册中...
{{ registerWorkUnityForm.isHasName ? '用户名可以使用' : '用户名已被占用'}}

*请输入长度不小于6位数的数字或字母

{{count}}s后再次获取
获取验证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协议》

注册
注册中...
已有账号,
用户登录

个人登录

单位登录

联盟单位登录

新用户注册
找回密码

您已经成功设置密码,请使用新密码登录
权限不足

您未开通此功能,是否去开通?
确认
取消
权限不足

您未开通此功能,是否去开通?
确认
取消
提示

请购买本平台相关服务后使用该功能。
去购买
再想想
请注册/登录后完成购买。

1.本学习平台资料查看针对会员开放;
2.购买相关服务请先注册/登录后完成购买;
用户协议

 

“帮我搜”网络平台站用户注册协议书

 

一、总则

此份协议是注册用户接受“帮我搜”网络平台(以下简称本平站)产品和服务时适用的通用条款。因此,请您在注册成为本站用户前或接受本站的产品和服务之前,请您详细地阅读本注册用户协议的所有内容。

1 注册用户了解并同意:

①只要注册用户点击同意按钮并完成注册,注册用户就已接受了本注册用户协议及本站公布的各项服务规则包括填写实名的联系方式等等) ,并愿意受其约束。如果发生纠纷,注册用户不得以未仔细阅读为由进行抗辩。

②随着市场经营情况的变化,本站有权随时更改本注册用户协议及相关服务规则。修改本注册用户协议时,本站将于相关页面公告修改的事实,有权不对注册用户进行个别通知。注册用户应该在每次登录前查询网站的相关公告,以了解注册用户协议及其他服务规则的变化。

2、若注册用户不同意本注册用户协议或相关服务规则,或者不同意本站作出的修改,注册用户可以主动停止使用本站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如果在本站修改协议或服务规则后,注册用户仍继续使用本站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即表示注册用户同意本站对本注册用户协议及相关服务规则所做的所有修改。由于注册用户在注册用户协议变更后因未熟悉公告规定而引起的损失,本站将不会承担任何责任。

3、本站的各项电子服务的所有权和运作权归本站。本站提供的服务将完全按照其发布的服务条款和操作规则严格执行。注册用户必须完全同意所有服务条款并完成注册程序,才能成为本站的注册用户。注册用户确认:本协议条款是处理双方权利义务的当然约定依据,除非违反国家强制性法律,否则始终有效。

二、服务简介

1、本站运用自己的操作系统通过国际互联网络为注册用户提供网络服务。同时,注册用户必须:自行配备上网的所需设备,包括个人电脑、调制解调器或其他必备上网装置。自行负担个人上网所支付的与此服务有关的电话费用、网络费用。

2 基于本站所提供的网络服务的重要性,注册用户应同意:提供详尽、准确的个人资料。不断更新注册资料,符合及时、详尽、准确的要求。

3、本站对注册用户的电子邮件、手机号等隐私资料进行保护,承诺不会在未获得注册用户许可的情况下擅自将注册用户的个人资料信息出租或出售给任何第三方,但以下情况除外:注册用户同意让第三方共享资料;注册用户同意公开其个人资料,享受为其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本站需要听从法庭传票、法律命令或遵循法律程序;本站发现注册用户违反了本站服务条款或本站其它使用规定。

4、关于注册用户隐私的具体协议以本站的隐私声明为准。如果注册用户提供的资料包含有不正确的信息,本站保留结束注册用户使用网络服务资格的权利。

三、帐户密码和安全性

注册用户一旦注册成功 ,成为本站的合法的注册用户。您可随时根据需要改变您的密码。注册用户将对注册用户名和密码安全负全部责任。另外,每个注册用户都要对以其注册用户名进行的所有活动和事件负全责。注册用户若发现任何非法使用注册用户帐户或存在安全漏洞的情况,请立即通告本站。

四、拒绝提供担保注册用户个人对网络服务的使用承担风险

本站对此不作任何类型的担保,不论是明确的或隐含的,但是不对商业性的隐含担保、特定目的和不违反规定的适当担保作限制。本站不担保服务-定能满足注册用户的要求 ,也不担保服务不会受中断,对服务的及时性,安全性,出错发生都不作担保。

五、有限责任

本站对任何直接、间接、偶然、特殊及继起的损害不负责任,这些损害可能来自:不正当使用网络服务,在网上购买商品或进行同类型服务,在网上进行交易,非法使用网络服务或注册用户传送的信息有所变动。这些行为都有可能会导致本站的形象受损,所以本站事先提出这种损害的可能性。

六、通告

所有发给注册用户的通告都可通过重要页面的公告或电子邮件或常规的信件传送。本站的活动信息也将定期通过页面公告及电子邮件方式向注册用户发送。注册用户协议条款的修改、服务变更、或其它重要事件的通告会以电子邮箱或者短信进行通知。

七、注册用户的建议

奖励注册用户在他们发表的一些良好建议以及一一些比较有 价值的策划方案时,本站愿意展示用户的构想落于实现。

八、责任限制

1、如因不可抗力或其他本站无法控制的原因使本站销售系统崩溃或无法正常使用导致网上交易无法完成或丢失有关的信息记录等,本站不承担责任。但是本站会尽可能合理地协助处理善后事宜,并努力使客户免受经济损失。

2、除了本站的使用条件中规定的其它限制和除外情况之外,在中国法律法规所允许的限度内,对于因交易而引起的或与之有关的任何直接的、间接的、特殊的、附带的、后果性的或惩罚性的损害,或任何其它性质的损害, 本站、本站的董事、管理人员、 雇员、代理或其它代表在任何情况下都不承担责任。

九、法律管辖和适用

1、本协议的订立、执行和解释及争议的解决均应适用中国法律。

2、如发生本站服务条款与中国法律相抵触时,则这些条款将完全按法律规定重新解释,而其它台法条款则依1旧保持对注册用户产生法律效力和影响。

3 本协议的规定是可分割的,如本协议任何规定被裁定为无效或不可执行,该规定可被删除而其余条款应予以执行。

4、如双方就本协议内容或其执行发生任何争议,双方应尽力友好协商解决;协商不成时,任何一方均可向本站所在地的法院提起诉讼。

十、其他规定

1、如本用户协议中的任何内容无论因何种原因完全或部分无效或不具有执行力,本用户协议的其余内容仍应有效并且对协议各方有约束力。

2、本用户协议中的标题仅为方便而设,不具法律或契约效果。

 

同意
取消
状态变更提示
状态变更提示:您的账户在另一设备上进行登录,提示后 2S 后 自动跳转到登录页面
同意
取消
提示

本平台会尽快针对您提出的主题搜集相关借鉴资料, 搜集结果会在3个工作日内发送到您的会员中心, 请注意查看,未及时收到信息可随时联系客服。
提交成功
提示

您已提出了一条帮我搜未完成,请您耐心等待或联系客服。
如何联系客服
上传凭证

只支持jpg、jpeg、png格式

上传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