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洲区社区公共文化产品供给侧改革调研
绪论
社区作为城市居民居住的基本构成单位,是社会发展和稳定的基础。社区文化建设有助于营造积极健康、繁荣向上的社区文化氛围,提高居民文化素质,丰富居民业余生活,实现城市经济和文明的协调发展,维护社会安定。社区公共文化产品是最基层、最实际、最鲜活的公共文化表现形态,直接面向社区居民群众,承担着弘扬与传承优秀文化的重任,是将社区居民群众和政府连接起来的纽带和桥梁。随着国家对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视,各级政府纷纷加大对公共文化产品的投入力度。但部分公共文化产品不能很好地满足人民的需求。如何通过供给侧改革,提升文化产品和服务品质,扩大有效供给,实现供需之间的平衡,成为“十三五”时期文化建设必须面对的关键问题。
公共文化产品供给
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1.文化中心环境待提升
一些地方文化活动中心空间小,公共文化产品相对落后和陈旧,书架上的图书没有得到及时的更新和维护,设备陈旧并闲置,缺少艺术文化氛围,与行政办公场所类似。
2.公共文化产品单调
活动项目相对单调,多流于形式,尤其不能满足年轻人的需求;主要以“跳”和“唱”为主,能够满足多数的老年居民和退休居民的文化诉求,而对于中青年居民来说缺乏吸引力,从而导致了居民对社区文化活动参与度和关注度不够,缺乏参与积极性。
3.公共文化产品供给质量不高
公共文化产品自发性较多,很多社区老年人由于爱好相同便自发地组织在一起形成非专业性团体,排练节目或组织健身活动等,还有一些美术兴趣辅导也多数是由社工和志愿者自发组织的。
4.公共文化产品宣传力度不够
有些文化产品很好,但没有得到有力的宣传,知道和参与的市民很少,社区文化活动不应局限于本社区而应辐射其他社区,达到人人知晓、人人参与的目的。
社区市民艺术中心公共文化
产品供给侧改革决策建议
(一)从新发展理念角度提出供给侧改革建议
1.创新
(1)建设“一区一品”品牌型公共文化产品
社区艺术中心公共艺术产品要达到“供”与“求”的平衡,需要与现代文化理念相融合,具有社区特色的“品牌型”公共文化产品,充分挖掘文化资源,开发相对应的文创产品,拓宽公共文化产品的内涵,凭借其品牌效应“走出去、引进来”,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使之成为社区新的经济增长点。
打造特色社区“品牌型”公共文化产品离不开创新,创新的原动力是人力资源,需要通过有效的激励机制开发利用人力资源,人力资源包括两大类:社区内部人力资源和社区外部人力资源。
(2)营造艺术文化氛围,加大投资力度
艺术中心建设要有特色,注重雕塑、壁画、涂鸦和景观小品的设计,在外观上凸显“一区一品”的特点。注重公共艺术建设是当今城市日趋重要的一种文化形式,有助于塑造魅力独特的城市特质,改善环境空间和人的生活质量。
2.协调
(1)在需求的基础上供给
协调是社区公共文化产品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是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使供给实实在在建立在了解人民需求、符合人民需求的基点上,避免为了完成任务、追求政绩而盲目地强化所谓的“供给”,使宝贵的资源耗费在徒有虚名的形式上。应采用市民“下单”采购文化产品的方式,向市民征集文化产品需求清单。在提供社区公共文化产品时,我们要一视同仁、公平对待,分别对其需求进行全方位分析,这样才能提升公共文化产品的有效供给。
(2)供给改善需求
对于文化产品来说,尤其需要挖掘民众潜在的文化需求,提升民众审美情趣。基层社区如果能循序渐进地不断提供高雅艺术,就会不断地起到激发、促进、提升居民文化素质的作用,这正是文化供给侧改革的逻辑所在。
文化发展的目的并不是为了供需平衡、适销对路,而是要提高人民素养、提高大众审美、引导文化需求,在这个基础之上的文化经济学才有意义。所以,我们要着眼于有益、健康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3)建立反馈平台
科技发展提供了多元化的沟通渠道,建立网络或微信平台,及时了解社区居民的意愿、创意、建议等,将会为社区公共文化产品供给提供源源不断的智慧资源和发展动力。
3.开放
(1)供给主体多元化
建立“政府主导、市场优化、群众参与、社会协同”的多元供给机制,充分调动各供给主体的积极性。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政府单方供给渐渐无法满足社区居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公共文化需求,因而公共文化产品的供给主体多元化势必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政府不再是社区公共文化产品的唯一供给者,企业、社会团体、学校和个人等各种力量都将参与其中,打造广泛参与、共同发展的公共文化产品多元化供给格局。
(2)供给服务专业化、多元化和公益化
公共文化产品供给必须配以专业的供给服务,专业的供给服务必须要有专业的文化人才队伍做支撑,社区居民艺术中心必须培养出一批业务精、素质高的文化指导员和艺术队伍,组织辅导、策划和资料收集,这是繁荣和发展社区公共文化产品的重要条件。可吸纳一批有热情的兼职人员或文化志愿者到公共文化服务队伍中,为社区公共文化产品的供给注入多元性、公益性的元素。高校作为社会文化的主体力量,是人才聚集地,应注重学校社会化和社区文化建设,这是高校人才培养和社区建设的共同方向。社区与高校的合作将迎来双赢、多赢的局面。
4.共享
可以充分开展社区之间的交流沟通,通过网络平台实现公共文化产品资源共享;通过参观学习、研讨等相互学习和借鉴;通过策划各种形式互换公共文化产品,实现优秀公共产品绿色循环利用。这样的交互供给,消除了社区之间因相互隔离而导致的各自为政,也能促进社区间的共同成长。
(二)从供给方角度对公共文化产品提出建议
1.公共文化产品供给多样化
(1)公共文化产品硬件条件好、活动场馆多,是吸引市民参与的主要原因。做到每个社区艺术中心均有展厅、图书馆(成人类和少儿类)及阅览室、数字影院、社区学校、书画教室、音乐教师、多功能排练厅、文化便利店、体质测试站、健身中心、少儿活动中心、亲子园等场所,让市民出门就受到艺术气氛的熏陶。
(2)公共文化产品内容丰富,包括民俗民风、风土人情、地域文化、特色美食或美妆(装)美景等。
(3)公共文化产品活动应具备亲民性、互动性、主题性和圆梦性、亲属性。
2.公共文化产品高质量
公共文化产品要保证大众路线与小众、高端的高雅艺术并行。引进艺术家讲座,开设艺术鉴赏讲座、品评讲座,开展专业的艺术展,普及专业性较强的艺术工具设备、简单的操作流程。
3.加强公共文化产品宣传力度
通过微信平台或宣传海报等形式,大力宣传社区文化活动,争取做到人人知晓,踊跃参与。
4.多元化资金投入
许多企业经常开展各种形式的文化促销活动,关键是要与社区文化中心对接,让企业产品文化内涵与社区文化品牌之间形成互融互动,这又是一种积极的双赢。社区公共文化产品供给应不断扩大无偿服务,政府投入永远是必要的,关键是要做到有效投入。在开展一些必要的有偿服务时,应当做到标价公开,达到各个社区相同活动项目消费标准一致,避免乱收费的情况。
结语
社区市民艺术中心建设是民众所期盼的,健康的、良好的公共文化产品供给是社区市民艺术中心实至名归的根本。在公共文化产品供给侧上我们更应该思考社区文化如何更好地开发深层次的资源,明确城市文化精髓。
珠海特区报 2018-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