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热线:

微信

小程序

公众号

类别:公共文化学习案例

提出单位:**文广旅体局

题目:探索各地如何谱写新时代公共文化创新发展新篇章

资料提供时间:2023-10-11

目录

更多

九江德安县:公共文化点亮“多彩暑假” 文章下载

九江德安县:公共文化点亮“多彩暑假”

今年暑期以来,德安县不断驱动文化创新,切实把握公共文化发展这一“关键变量”,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充分利用县域文化特色为暑期教育赋能。

暑假期间,德安县义门陈文化产业园一期寻根园项目迎来不少观光游客。寻根园建有家风展示馆、非遗展示馆等仿古建筑,精心打造了一系列实景演出,漫步其中,游客不仅可以深入了解以义门陈为代表的家风文化,还可以换上汉服,“穿越”到宋朝集市,来一次沉浸式体验。“ 寻根园是我县优秀传统文化、家风文化一个非常好的体现,让更多的游客都能从中汲取力量,形式非常好。穿上汉服,边看边体验这边的古色古香的景点,对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游客谭振说。

投资112亿元的义门陈文化产业园是该县立足义门陈家风文化建设的龙头文旅项目,为了增加项目文化底蕴,还专门成立了家风研究机构。

“有露营,还有集装箱、后备箱夜市,业态更丰富、更年轻化。”游客王雨晴在高塘乡华夏阳光诗画田园微电影小镇开启了暑期夜游模式。璀璨的烟花秀、精彩的歌舞表演点燃了夏夜激情,星空营地、后备箱集市等升腾着城市“烟火气”。

江西阳光文化旅游发展公司副总经理王春红介绍说,围绕“日游庐山,夜宿德安”这个主题,公司不断地挖掘和丰富夜经济形态,“根据不同的季节,我们也会不断地丰富元素,吸引更多的游客。”

在深挖文化内核,开拓暑期夜经济的同时,该县指导龙头文旅项目不断开发文化休闲游、乡村民宿游、康养度假游、研学教育游、爱国红色游等业态,提升旅游品质。目前,全县共有重大文旅项目4个,国家级4A旅游景区2个、省级3A以上乡村旅游点11个。

此外,环境优雅、设施齐全的城市书房成为学生看书、学习、查资料、避暑“四不误”的绝佳去处。奔忙的人们走进这里可以享受难得的宁静,大家各自围着书桌进行“沉浸式”阅读。

面对暑假留守孩子“无人看”“无处去”“学不好”等问题,在车桥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的“童心港湾”得到了很好解决。暑期活动时间由原来每周日下午灵活调整至每周四下午及每周五全天,开启“童心港湾”暑期升级版。同时,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联合暑期大学生志愿者定期开展爱国教育、本县红色文化、暑期安全知识、绘画等方面的兴趣课程。

德安县妇联将“益家成长”品牌活动与暑期儿童关爱活动结合,陆续开展了5期活动。分别组织家长、学生前往县消防救援大队、县博物馆、县星河影院开展亲子活动,为孩子们提供更多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和文化体验。

德安县教体局二级主任科员杨忠生表示,德安部分城区学校坚持“公益普惠、公开服务、自愿选择、安全第一”的原则,开展暑期校内免费托管服务,制定了暑假托管服务工作方案。组建党员教师志愿服务队、先进模范教师和青年教师积极参与。

充分挖掘优质资源,开设了音乐、体育、美术、书法、阅读鉴赏等特色班,开展防溺水安全教育、交通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组织学生外出参观博物馆、纪念馆、参加劳动实践等研学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综合素养;同时,坚持不上新课的原则,指导学生在校内认真完成暑期作业,减轻家长辅导负担。吸引了549名同学自愿报名参加。暑期托管服务分别于7月份和8月份分两期实施,共计30天时间,为有服务需求的在读学生提供服务,优先保障留守儿童、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等群体,推动“双减”落地见效。

从丰富教学内容、活动形式,再从活动时间、师资力量等方面着手,着力提升普惠式托管的精准化服务,满足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不同课程需求,使德安文化深入孩子们的心中,打造“多彩暑假”。

德安县融媒体中心2023-8-29

 

 

琅琊区“三点”发力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 文章下载

琅琊区“三点”发力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

近年来,琅琊区高质量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化改革,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共建共享,持续在阵地建设、文化服务、非遗传承上提质增效,不断完善服务平台,丰富文化活动,精准对接群众文化需求,着力提升琅琊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先后荣获“国家一级文化馆”“全国最美志愿服务社区”“全国示范性志愿服务项目”等多项荣誉称号。

夯基点,阵地建设精准发力。做好科学布局。制定《2023年琅琊区市民(农民)文化乐园示范点建设工作方案》等文件,按照“三室两堂一场一廊+X”的标准在太平村打造农民文化乐园示范点;在高巷、营房社区打造市民文化乐园示范点2个,按照“五有”标准构建新型城市阅读空间7个,做到街道、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全覆盖。做细资源整合。在社区、小区、民营书店、文物地标性建筑等人群聚集场所优选“15分钟阅读圈”和市民文化乐园项目建设点位51个。合理规划基层公共文化场所,有效整合辖区闲置空间资源,打造成为群众“想来、愿来、常来”的新型公共文化空间,文化阵地盘活使用效率达100%。做宽平台拓展。以区文化馆为核心,8个街道和44个社区(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为触角,构建“1+N”模式的公共文化社会化培育体系,持续优化社会参与公共文化的服务水平和服务能力。整合优质资源,为广大群众提供多渠道的优质公共文化服务,培养文化文艺、社会公益、社会管理以及社区类社会组织20余个。

抓重点,文化服务开拓创新。建立服务“常态化”。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依托基层公共文化阵地,开展“送戏进万村”、公益电影放映、四季村晚、广场舞展演、乡村文化年、新时代乡村阅读季等各类文化活动200余场。举办春季文化馆全民艺术普及班和暑期少儿研学课堂300余场次,受益人数约3万人次。实现项目“多元化”。相继成立“爱心学堂”“汉学堂”“国粹堂”等文化项目,遴选“同乐人家”志愿服务、“家门口的共享书吧”“二十四节气”非遗研学等公共文化社会化项目5个,不断激发社会力量参与。形成活动“品牌化”。以“世界读书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等重要节点为契机,以春节、元宵节等传统节日文化传统为内涵,深入拓展文化活动形式,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公共文化供给质量和水平,调动社会组织、企业及各界文化志愿者约3000人次。推行“一街一品一特色”模式,各街道文化站深入挖掘资源,因地制宜打造“山水西涧 美丽乡村”、扬子街道荷花节、丰山街道宋城文化夜市等特色文化品牌8个。

创亮点,非遗传承提档升级。探索多元化载体。立足本土历史文化遗产推广传承,深入挖掘非遗文化,建成约600平方米的琅琊区非遗研学基地,内设非遗项目展示区、主题活动互动区、舞台展示区及户外自然研学区等4个区域,重点开展非遗文化项目展示、非遗研学活动开展和本土非遗技艺体验。在苏宁广场商圈建成琅琊公共文化空间,将地方历史人文空间嵌入商业综合体,场景式展示琅琊特色历史文化遗产,推进非遗融入现代生活。创新数字化应用。通过网页、微信公众号、二维码等平台,将非遗项目、历史古迹、文化场馆等59处文旅资源,采用航拍、VR、语言导览等新技术,全景拍摄复刻线下场景,实现720°VR全景游览和AI语音讲解,打造“云游琅琊”VR全域文旅云游平台。深入推进文旅资源数字化,通过在社区、商场设置数字化一体机9台,群众可直观浏览公共文化活动,了解琅琊文化和非遗内容,全力打通公共文化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推动融合式发展。围绕“跟我学黄梅戏”“跟我做酥糖”“跟我撂石锁”等开展非遗研学活动30余场,不断将非遗传承活动推向学校、社区、景区、商场等场所,持续擦亮“跟我学非遗”活动品牌。今年以来,全区在非遗传习基地举办“跟我学非遗”系列暑期少儿研学体验班7个班次,累计开设琅琊酥糖制作、非遗缠花、蓝晒等非遗课程共45节次。大力促进文旅融合,培育“非遗+”多种融合业态,以本土文化为内核,积极参加长三角非遗文创展、第十九届深圳文博会、长三角绿色食品加工业大会,先后将“非遗丝巾”“非遗书灯”“画意琅琊”系列文创产品和“葛根茶”“乡村味道”系列农产品推向各级舞台。其中,原创设计的“非遗书灯”在“锦绣华章”2022长三角民间艺术文创大展中被文旅部和浙江省文旅厅联合评为优秀作品。

滁州在线2023-9-5

 

 

扎实推进乡村公共文化建设 夯实乡村振兴根基 文章下载

扎实推进乡村公共文化建设 夯实乡村振兴根基

近年来,文化和旅游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以下简称“发展中心”)依托覆盖全国的文化馆(站)服务网络体系,聚焦“全民艺术普及”核心职能,做大做强国家公共文化云公共文化服务品牌,持续推出四季村晚、广场舞、大家唱、百姓大舞台、乡村网红等全国性群众文化品牌活动,承担实施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等重点项目,为乡村公共文化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发展中心作为全国文化馆(站)的行业龙头单位,推进乡村公共文化建设势在必行。

推进乡村公共文化建设是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重要批示精神的必然要求。中央高度重视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要求切实提升乡镇综合文化馆使用效能。发展中心积极配合公共服务司开展以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和村(社区)文化服务中心为重点的基层公共文化设施运行管理情况排查等工作,推出全国文化站数字监管和服务平台,推送专题数字资源,加强监管。推进乡村公共文化建设是部党组赋予发展中心的应尽职责,是发展中心认真贯彻落实中央重要批示精神的实际行动。

推进乡村公共文化建设是贯彻落实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必然要求。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二十大确定的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必须坚持的重大国家战略。乡村文化振兴作为乡村振兴五大要义之一,必然要求推进乡村公共文化建设。2023年2月,文化和旅游部联合农业农村部、国家乡村振兴局启动“大地欢歌”全国乡村文化活动年建设,发布了四季村晚、广场舞等12大品牌活动,乡村群众文化品牌活动成为重中之重。发展中心近年来创新性实施乡村文化振兴全国性群众文化品牌活动,扎实推进乡村公共文化建设。

推进乡村公共文化建设是深入实施国家“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的重要举措。中办、国办印发的《“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提出,补齐公共文化服务短板,促进乡村文化振兴。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要求,促进公共文化服务提质增效,加强乡村文化治理。文化和旅游部《“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十四五”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规划》要求以文化繁荣助力乡村振兴,健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升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功能,因地制宜建设主题功能空间,加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管理,举办“村晚”等群众广泛参与的文化活动,培育乡村网红,开展民族民俗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试点。

推进乡村公共文化建设是提升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增强基层群众文化获得感、幸福感的现实需要。调研发现,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当前存在设施设备老旧老化落后、人才短缺、服务项目不足、服务形式陈旧、品牌度不够、群众满意度不高等问题。基层群众期待更便捷的公共文化服务平台、更多样化的公共文化新空间和智能化的公共文化驿站、更多乡村文化能人和乡村网红带头人、更具时代性的群众文化品牌活动、更能赋能乡村振兴的全国性品牌。面向“十四五”,需要坚持高质量发展,持续推进乡村公共文化建设,破解突出问题,由“有没有”向“好不好”提升,把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作为基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推进乡村公共文化建设的工作思路

结合乡村公共文化建设现状和群众实际需求,发展中心创新思路,统筹优质资源,探索从平台、设施、人才、活动、品牌五要素着手,大力推进乡村公共文化建设。

搭建平台,为乡村公共文化建设提供数字化支撑。经过持续建设,发展中心建设的国家公共文化云已发展成为全民艺术普及公共文化服务第一平台,聚集全民艺术普及数字资源1504TB,突出移动端服务体验。依托国家公共文化云,发展中心加大技术创新,研发推出公共文化云基层智能服务端,各地乡村公共文化机构既可快速、便捷、零成本地订制生成本地数字化服务平台,也可共享国家公共文化云海量、丰富的全民艺术普及数字资源和多样化的服务项目,让基层群众在指尖尽享精彩文化生活。

创新设施空间,推动乡村公共文化设施提档升级。发展中心坚持高质量发展理念,立足乡村,以县级公共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制为抓手,着眼于乡村优秀传统文化的活化利用和创新发展,突出嵌入式、美观性、便捷性,增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实效性,持续发现和推出一批“美”“好”“新”的乡村公共文化空间,引领新时代乡村公共文化空间构建,提升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运营和服务效能。针对新需求,发展中心应用新技术探索建设乡村公共文化驿站,打造无人值守的乡村智慧文化体验空间。

培育乡村文化新型人才,为乡村公共文化建设提供人才活力。发展中心从基层公共文化人才实际需求出发,整合优质资源,为县、乡、村三级文艺骨干人才提供专业化艺术技能培训,提升基层文化馆(站)服务人才队伍水平。同时,发展中心发动全国文化馆(站)力量支持乡村网红人才培育,让“乡村网红”成为乡村振兴的代言人、推介官、带货官、形象大使,成为新时代的乡村文化志愿者,让“网红”带红一份美食、一个景区、一条街、一座城,让观众唤醒乡愁,让基层群众得实惠。

持续推出四季村晚、广场舞、大家唱等全国性活动,丰富乡村公共文化产品供给。近年来,发展中心联合各地持续实施四季村晚、广场舞、大家唱等全国性群众文化品牌活动,乡村参与群众积极性高、参与人数众多、参与方式鲜活多样,成为乡村公共文化建设的新气象,成为乡村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有益尝试,受到基层普遍欢迎。

打造品牌,为乡村公共文化建设积累“金字招牌”。乡村公共文化品牌建设备受基层关注。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作为文化和旅游部为各地推进乡村振兴打造的国家级“文化名片”,在助力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推动优秀民间文化艺术普及、带动民间文化艺术产业发展和文旅深度融合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发展中心将重点推动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的交流展示、供需对接。发展中心落实文化和旅游部、农业农村部、国家乡村振兴局关于实施“大地欢歌”2023年全国乡村文化活动年的总体安排,依托活动品牌,培育农文旅融合新业态新模式。此外,落实文化和旅游部《“十四五”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规划》重点项目安排,发展中心将面向乡镇基层启动“民族民俗文化旅游示范区”品牌创建工作。

推进乡村公共文化建设的具体举措

依托现有工作基础和遍布全国的文化馆(站)服务网络优势,发展中心重点围绕乡村公共文化建设平台、设施、人才、活动、品牌五大要素,加强顶层设计和工作策划,推出以下具体工作举措。

在平台上,推广应用公共文化云基层智能服务端。

为指导各地便捷使用,发展中心面向全国发布了公共文化云基层智能服务端使用指南,举办多场培训,开展业务指导和技术咨询,拟订内容发布和服务运营规范,遴选推出了20个典型应用案例。目前,各地有631家基层单位部署应用了基层智能服务端,其中,既有内蒙古、西藏、新疆等边疆民族地区基层单位,也有福建、广东等东部地区基层单位。

依托良好工作基础,发展中心可在乡镇综合文化站推广应用公共文化云基层智能服务端,地方特色文旅资源、资讯、活动、产品等内容可“一键”上云,通过大数据可跟踪反馈乡镇综合文化站服务效能。此外,公共文化云基层智能服务端为中西部地区839个脱贫县(团场)推动基层全民艺术普及服务提质增效提供了基础平台支撑。

在设施上,推出乡村公共文化新空间交流展示活动和公共文化驿站建设试点。

在公共司指导下,发展中心认真落实“公共文化新空间”行动计划,联合中国群众文化学会、中国建筑装饰协会、新华网等单位举办了2022年乡村公共文化空间设计展示活动,县及以下乡村公共文化空间创新案例和空间设计案例积极参与申报。经各省层层推选、网友投票、专家评审、网络公示,最终推出乡村公共文化空间(创新案例类)TOP30、乡村公共文化空间(空间设计类)TOP30、网络人气项目TOP10、最佳设计/运营机构TOP10,以及9家优秀组织单位。其中,许多项目日益成为地方政府推动乡村发展的“重头戏”,有些地方政府正在谋求打造投资上亿元的乡村空间“设计谷”。一批“美”“好”“新”乡村公共文化空间得到全国推介,成为乡村网红打卡地,品牌效应逐步放大。结合基层需求,发展中心拟每年推出全国乡村公共文化空间推介展示活动,重点征集推出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空间、基层公共文化空间、乡村文化和旅游融合空间、乡村闲置空间等方面的典型案例,突出县级公共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的最新成果,线上线下开展持续宣推,打造乡村主客共享的公共文化新空间。

此外,发展中心在基层试点建设公共文化驿站,面向乡镇(街道)、村(社区)开展建设,向中西部地区倾斜,按照人口流动数量进行科学布局,集成融合舞蹈、音乐、书法、绘画、摄影、电影欣赏、旅游信息咨询、旅游厕所、文创产品售卖、客流统计、安全监控等多种功能,打造无人值守的乡村智慧文化新空间。目前,发展中心正在北京市大兴区开展公共文化驿站建设试点。

在人才上,推出乡村文化骨干艺术能力提升计划和全国“乡村网红”培育计划。

发展中心拟启动实施乡村文化骨干艺术能力提升计划,采取“请进来、走出去”工作方式,面向县、乡、村文艺骨干人才开展艺术技能培训,着力提升基层文化馆(站)骨干、志愿者等人员的艺术素养和服务能力,带动基层群众艺术素养提升。组织国家文艺院团,走进基层开展艺术高端培训。

发展中心于2020年下半年启动实施全国“乡村网红”培育计划,以“培育乡村网红、助力乡村振兴”为主题,联合央视频、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新浪微博等,统筹发动全国文化馆(站)培育、支持乡村网红更好推介乡村。目前,该计划发掘、培育了100多位既有正能量、又有大流量的乡村网红,综合粉丝量超过1个亿,话题访问量突破5个亿。发展中心组织央视总台主持人、艺术家、非遗传承人,与乡村网红“组团”,先后走进福建武夷山、黑龙江五大连池、河北围场、北京古北水镇等大江南北乡村,开展专题文旅推介活动,举办春节、中秋等节日活动,推出《乡约》等乡村网红专题访谈节目。在此基础上,发展中心还将联合各地共建乡村网红优秀人才库,遴选创建一批乡村网红培育示范点,持续开展地方特色文旅资源推介活动,推出乡村网红文化惠民服务行动、和美乡村推介等重点项目,让乡村网红新型文化人才成为推动乡村公共文化建设的生力军。

在活动上,推出四季村晚、广场舞、大家唱等全国性活动。

发展中心在2021年、2022年元旦春节期间举办全国“村晚”示范展示活动,带动全国举办“村晚”2.1余万场,参与人次超2.42亿。2023年春节期间举办“启航新征程 幸福中国年”全国“村晚”示范展示活动,引导各地举办“村晚”1.5万场,访问量1.69亿人次。面向全国开展“四季村晚”活动,通过开展春季、夏季、秋季、冬季“村晚”活动,推动“村晚”活动常态化开展,展示各地乡村丰富多彩群众文化活动,融合乡土文化、乡村旅游等元素,把“村晚”打造成反映农民精神新风貌、乡村振兴新气象的载体。

发展中心积极推动广场舞向线上线下融合联动、多渠道互动参与、全媒体呈现转变,带动各地广泛开展广场舞活动。2023年“引领新风尚 欢跃新时代”全国广场舞展演——广场舞大会于2023年6月正式启动,国家公共文化云开设广场舞大会专题,展示广场舞大会启动仪式、省级和区域广场舞大会、广场舞之夜及各地广场舞活动,突出展现基层群众欢跳广场舞的获得感与幸福感。

发展中心持续开展大家唱群众歌咏活动,推出“唱支山歌给党听”云上专题,直录播各地优选的群众歌咏活动46场,征集、展播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原创群众歌曲100首、“最美歌声”短视频146条,开展网络投票、合唱培训等互动活动,引导社会各界唱响爱国歌曲、传颂红歌故事、表达爱党爱国之情。

在品牌上,推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交流展示活动、“民族民俗文化旅游示范区”创建试点。

文化和旅游部2021年评选命名了183个新一批“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涵盖表演艺术、造型艺术、手工技艺、民俗活动等地域特色鲜明的民间文化艺术形式。发展中心积极推动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成为各地推进乡村振兴的国家级“文化名片”,依托国家公共文化云开展全国典型案例征集、展示、推介活动,在公共司指导下开展区域性交流展示活动,推动供需对接、产业帮扶与开发,推动优秀民间文化艺术普及,带动民间文化艺术产业发展和文旅深度融合。

2021年以来,发展中心发挥乡村公共文化服务研究院智库作用,组织专家组,联合有关单位对2010年发布的原“民族民俗文化旅游示范区”国家标准进行修订,“民族民俗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被列为《“十四五”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规划》确定的重点项目。结合地方需要,发展中心拟启动“民族民俗文化旅游示范区”创建试点,以县级人民政府为申报主体,以乡镇为创建单位,创建周期为三年,引导社会力量与地方创建单位开展规划、项目、资金、产业等方面的深度对接,突出打造乡村民族民间文化旅游特色功能示范区,赋能乡村振兴。

乡村公共文化建设是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是助力农民幸福、乡村发展的重要依托,需要统筹资源,协调各方,大力推动乡村公共文化建设迈向更高品质。

文化和旅游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2023-9-7

 

 

榆阳区:打造“15分钟文化圈” 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 文章下载

榆阳区:打造“15分钟文化圈” 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

陕北民歌博物馆里,穹幕影院通过声光技术让观众身临其境感受传统民歌魅力;榆阳小剧场院内,精彩绝伦的陕北说书吸引游客驻足;星元图书馆内,藏书丰富、环境优美,市民感叹读书休闲多了一个好去处……随着人们对高品质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提高,具有文化内涵、文化特色的旅游项目、旅游景点和旅游线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

今年以来,榆阳区紧扣群众文化需求新变化,通过优化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多元化、个性化的文化服务需求,打造“15分钟文化圈”,为群众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让中华优秀文化种子“活起来”。

建设新型公共文化空间

榆阳区全面推进民生实事工程,促进文化空间赋能旅游空间,积极打造城市书房、文化驿站等覆盖城乡的新型公共文化空间,构建“15分钟文化圈”。今年,建成榆林一中分校城市书房、保宁路社区城市书房,极大提升了城乡公共文化基础设施条件。建成红石桥分馆、金鸡滩分馆、榆阳文旅分馆、榆林市十二幼分馆、榆林特殊学校分馆、榆阳文旅榆星广场分馆等新型公共文化空间,推动新建公共文化设施向基层延伸、向农村覆盖、向边远地区和居民集中区倾斜,为群众提供更高标准、更便捷的文化活动阵地。

优化公共文化服务供给

依托春节、元宵节、端午节等传统节假日,组织举办了陕北榆林过大年系列活动(群星唱榆阳、非遗闹新春、摇滚新年夜、惠民演出走进12个办事处),首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年会,4.23日世界读书日——“阅享新时代 书香润榆阳”全民阅读系列活动,与时代同行——中国书画名家走进榆阳学术邀请展,“奋进新征程 舞动新时代”广场舞展演活动,榆阳区第四届非物质文化遗产节,纪念胡星元先生诞辰120周年纪念晚会等群众性文化活动200多场次,线上线下参与群众逾100万人次。区图书馆、文化馆、文工团、博物馆积极开展送书、送戏、送文艺、送展览进校园、进军营、进社区等流动文化服务,实现优质公共文化服务向基层延伸,不断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推动与国家级的文化团队合作,2023年5月举行了“中国东方演艺集团陕北民歌合唱队”揭牌仪式。在榆林市陕北民歌博物馆设立中国东方演艺集团采风创作演出基地,在榆阳区文艺工作团的基础上恢复组建中国东方演艺集团陕北民歌合唱队,并召开了“深入生活,扎根人民”长效机制建设专题座谈会。陕北民歌合唱队6月份在国家大剧院参加了由中央宣传部、文化和旅游部主办的“陕北民歌音乐会”,提高了陕北文化在全国的影响力。8月份举行了“清爽榆林·寻梦花海”为主题的大型文艺晚会,邀请中国东方演艺集团艺术家与陕北本土艺术家同台上演精彩节目,为现场观众献上了一场美轮美奂的视听盛宴。

中国网2023-9-7

 

 

广东中山:谱写新时代公共文化创新发展新篇章 文章下载

广东中山:谱写新时代公共文化创新发展新篇章

为推动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新发展,广东省中山市肩负起新时代文化使命,以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将增强人民精神力量和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相统一,奋力打造与“香山古韵 美丽中山”相适应的大湾区人文地标城市,谱写新时代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新发展的新篇章。在2021年度广东省公共文化服务评价中,中山市荣获地级市第一名、“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参与”评价全省第一名的好成绩。

组织保障坚强有力 文化兴城宏图绘就

中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新发展工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并实地调研,推进“香山古城”保护活化项目、“香山书房”建设项目等文化事业发展重点任务的落实。公共文化新空间“香山书房”和“美丽人生”市民艺术学堂、“美丽中山”文旅竞芬芳系列品牌活动被纳入2022年中山市10件民生实事。

中山市委、市政府出台了《中山市文化兴城五年计划(2021—2025年)》《中山市文化兴城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将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新发展工作纳入“文化兴城”重要工作战略和重点督查任务清单、各级党委和政府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创新发展融入全市发展战略和中心工作。中山市政府办公室出台了《中山市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新发展规划(2022—2025年)》,明确示范区创新发展的工作目标、主要任务、保障措施等。

中山市坚持标准先行,在广东率先编制和出台首个全体系的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标准《中山市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标准》,高标准、高水平制定公共文化服务实施标准,打造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标杆。还出台了“香山书房”建设和管理导则、服务规范,不断完善市、镇、村三级公共文化场馆和公共文化新空间建设服务标准。

一批大型高水平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相继建成开放或开展升级改造。总投资4.065亿元、总建筑面积2.5万多平方米的中山市博物馆建成开放,中山市文化馆、中山美术馆开展升级改造,中山美术馆新馆正在推进筹建。此外,中山市狠抓基层文化设施提档升级,完善城乡设施网络,全市23个镇、街文化站完成升级改造并保持广东省特级文化站标准,建成了“香山书房”、共享阅读空间、共享文化馆等各类型公共文化新空间261家,实现15分钟文化圈服务。据统计,2022年,中山市室内公共文化设施总面积为54万多平方米,较2021年增长11.34%。

政社合作开新局 多元运营谱新篇

中山市树立共享理念,探索公共文化设施社会化建设运营新模式,引导企业、社会组织和其他社会力量通过直接投资、合作建设、公共资源有偿使用等方式参与公共文化场馆的建设运营,让“政府+社会力量”建管模式成为涵养公共文化新空间发展活力的创新路径。

通过推广政企共建运营模式,中山市、镇文化部门联合社会力量共建公共文化新空间121个,占全市公共文化新空间的46.4%。社会力量投入约1866万元参与“香山书房”建设,占项目总建设资金的25.14%,并向“香山书房”年均投入运营费用超450万元,占总运营费用的40%。

位于中山市紫马岭公园的“香山书房”自今年1月开放以来,便成为大湾区城市的网红打卡点,累计接待读者超18万人次。这是中山市创新社会力量有偿使用政府公共资源模式的成果。中山市编制《紫马岭公园“香山书房”公共资源有偿使用实施办法(试行)》,引入社会力量投入资金完成该书房的装修和设备购置,承担日常运营管理,大大减轻财政负担,激活了社会力量的创新创造能力。

中山市三乡镇桥头稻田书屋“香山书房”引入三乡镇青年企业家协会运营,主打稻田风光特色,结合农耕文化开展二十四节气阅读品牌活动,每月吸引读者近万人次。中山市通过协会、社团整体承接公共文化新空间的运营模式,除了减轻政府财政支出负担,更依托协会的创新活力,策划主题突出、形式新颖的阅读推广活动,满足读者多样化阅读体验需求。

中山市还通过资助、采购、合作等方式引入社会力量承接和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有效提升供给品质。2021年至2022年,中山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共安排市财政资金约6500万元用于采购或资助社会力量提供各类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其中资助约120支次业余文艺团队到基层开展公益文化演出764场。企业、银行、社团等机构赞助资金约1640万元,用于举办公共文化活动322场次。

文化产品丰富优质 文化品牌影响深远

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中山市不断丰富公共产品供给,为群众提供优质可口的文化大餐。2022年,全市开展公共文化活动约1.88万场次,其中线上活动次数较2021年增加289.05%。2021年至2022年,中山市、镇两级公共文化场馆服务群众分别达1147.39万人次、1080.09万人次,全市人均年接受服务约2.5次。

中山市不断擦亮品牌,打造了系列公共文化亮丽名片。“孙中山故乡”城市品牌建设有新作为,如孙中山故居纪念馆被评为全国首批“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孙中山故里片区被认定为第九批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中国合唱之城”品牌建设有新举措,设立全国网络合唱基地,举办“唱支山歌给党听”第八届中山合唱汇演并被纳入全国“唱支山歌给党听”大家唱群众歌咏活动。名人文化品牌建设有新突破,策划组织郑观应诞辰180周年系列活动,创办“友梅艺术沙龙”,活化利用香山名人文化资源。“书香中山”品牌建设有新成效,在广东省率先出台《中山市促进全民阅读发展的意见(2021-2025)》,每年投入约5920万元用于“书香中山”服务体系建设;近3年来,中山市图书馆总分馆年均流通人次达678万人次,年均书刊文献外借超610万册次;2022年,全市人均公共图书馆藏书量为1.45册、公共图书馆读者证持证读者人口覆盖率为59.72%,分别较2021年增长7.41%和5%;中山纪念图书馆每年组织开展超1500场阅读推广活动,年均吸引240万人次参与。年轻态时尚范文化品牌建设有新亮点,以“休闲+”“互联网+”思维创新举办街区艺术展演、“美丽中山”文旅竞芬芳、“美丽人生”市民艺术学堂等青春时尚活动,年均受惠群众达220万人次。

市民足不出户就能享受便捷高效优质的文化服务,这是中山市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智能化水平带来的福利。中山市搭建了“香山书房”智慧管理平台、“香山书房”3D全景导览系统、全域旅游智慧导览系统“智游中山”,实现“一站式”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全域覆盖。全市共建成公共文化服务数字资源库59个,数字阅读资源总量达440TB。“e启阅”数字阅读资源平台年均线上服务2000万人次,每年举办数字阅读推广活动200余场次,参与人数超50万人次。通过“云课堂”艺术普及项目将公益艺术培训、体验、演出、展览等搬到线上,已制作上线云课堂97门602节。

打造红色文化主题产品是中山实现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中山打造党史学习教育公共文化精品,策划广东省首个“艺术党课”全民参与新模式,惠及群众350万人次。同时,策划制作了“用生命捍卫信仰——杨殷烈士事迹”等红色展览,打造了杨殷故居、珠江纵队司令部活动旧址、中山革命烈士陵园、板芙里溪村4个红色主题展览IP;组织创作了《风起》《共产党人》等优秀红色题材文艺精品,举办了中山市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型文艺演出,线下观演人数超1万人次。

培根铸魂担当使命 文旅融合服务大局

在推动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新发展中,中山市勇于开拓求变,在乡村振兴、文旅融合、文化交流等重要工作中注入公共文化的力量,形成了示范区创新发展的系列工作经验。

推动公共文化赋能乡村振兴,是担当公共文化培根铸魂使命任务的时代需要。中山市将公共文化服务重心下移至乡村,助力乡村成为有根有梦、有乡愁有前景的精神家园。通过狠抓公共文化服务阵地提档升级,中山完成了135家行政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提质增效工作,建设了78家镇村级“香山书房”;通过狠抓乡村公共文化活动提档升级,中山率先举办“粤美乡村——文化新舞台”乡村文化活动年系列活动,组织开展广东原创乡村民谣大赛、文艺进乡村、乡村文化集市等活动。

主动开展文旅融合工作是激发公共文化服务活力的行动选择。中山市大手笔打造文旅融合重点项目,如以公共文化资源赋能5A级旅游景区孙中山故里以及孙中山文化遗产游径、岐澳古道文化遗产游径、红色文化游径内涵提升工作,实施香山古城保护活化工程及其公共文化空间建设,推进孙文西路历史文化街区改造和香山名人馆建设。同时,从活动资源融入、文物单位保护资源开发等方面入手,大视野培育文旅融合业态。

坚持服务工作大局是彰显文旅志愿服务价值的重要实践。2022年,中山市注册文化志愿者数量达7885人,较2021年增长22.44%。中山市文化和旅游志愿者总队开展“心歌嘹亮”——中山与防城港两市文旅志愿服务结对项目,入选“春雨工程”——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边疆行计划及2023年广东省“春雨工程”重点工作项目;开展“歌声中的党史”文旅志愿服务项目,入选2021年“春雨工程”全国示范性项目;助力特殊群体融入社会,中山纪念图书馆开展的“普特儿童融合阅读”项目被评为广东省公共文化服务优秀案例。

搭建文化交流合作平台是扩大公共文化品牌影响力的重要途径。为讲好文化同根故事,传承香山文化,中山市先后举办了4届海峡两岸中山论坛、“红色侨路看中山——庆祝建党100周年”专题展览、华人华侨(中山)征文系列比赛、庆祝香山建县870年系列活动等文化交流活动。为共绘人文湾区“同心圆”,中山市每年举办“‘品读湾区’9+2城市悦读之旅”活动,该项目获广东图书馆学会2021年阅读推广示范项目,并创立“岭南潮声”——粤港澳大湾区艺术精品展活动品牌,承办了粤港澳文化合作第二十一次会议和第十届广东省水彩、粉画展等湾区文化活动。

中国文化报2023-9-7

 

 

通知

信息已完善成功
确认

在线咨询: 010-51651161

客服电话: 010-51651162

地址: 北京市东城区沙子口路76号富莱茵花园18号楼

返回顶部
用户注册

个人注册

单位注册

联盟单位注册

{{ registerData.isHasName ? '用户名可以使用' : '用户名已被占用'}}

*请输入长度(6-20)位数的数字或字母

{{count}}s后再次获取
获取验证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 《用户协议》

注册
注册中...
{{ registerUnityForm.isHasName ? '用户名可以使用' : '用户名已被占用'}}

*请输入长度不小于6位数的数字或字母

{{count}}s后再次获取
获取验证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协议》

注册
注册中...
{{ registerWorkUnityForm.isHasName ? '用户名可以使用' : '用户名已被占用'}}

*请输入长度不小于6位数的数字或字母

{{count}}s后再次获取
获取验证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协议》

注册
注册中...
已有账号,
用户登录

个人登录

单位登录

联盟单位登录

新用户注册
找回密码

您已经成功设置密码,请使用新密码登录
权限不足

您未开通此功能,是否去开通?
确认
取消
权限不足

您未开通此功能,是否去开通?
确认
取消
提示

请购买本平台相关服务后使用该功能。
去购买
再想想
请注册/登录后完成购买。

1.本学习平台资料查看针对会员开放;
2.购买相关服务请先注册/登录后完成购买;
用户协议

 

“帮我搜”网络平台站用户注册协议书

 

一、总则

此份协议是注册用户接受“帮我搜”网络平台(以下简称本平站)产品和服务时适用的通用条款。因此,请您在注册成为本站用户前或接受本站的产品和服务之前,请您详细地阅读本注册用户协议的所有内容。

1 注册用户了解并同意:

①只要注册用户点击同意按钮并完成注册,注册用户就已接受了本注册用户协议及本站公布的各项服务规则包括填写实名的联系方式等等) ,并愿意受其约束。如果发生纠纷,注册用户不得以未仔细阅读为由进行抗辩。

②随着市场经营情况的变化,本站有权随时更改本注册用户协议及相关服务规则。修改本注册用户协议时,本站将于相关页面公告修改的事实,有权不对注册用户进行个别通知。注册用户应该在每次登录前查询网站的相关公告,以了解注册用户协议及其他服务规则的变化。

2、若注册用户不同意本注册用户协议或相关服务规则,或者不同意本站作出的修改,注册用户可以主动停止使用本站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如果在本站修改协议或服务规则后,注册用户仍继续使用本站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即表示注册用户同意本站对本注册用户协议及相关服务规则所做的所有修改。由于注册用户在注册用户协议变更后因未熟悉公告规定而引起的损失,本站将不会承担任何责任。

3、本站的各项电子服务的所有权和运作权归本站。本站提供的服务将完全按照其发布的服务条款和操作规则严格执行。注册用户必须完全同意所有服务条款并完成注册程序,才能成为本站的注册用户。注册用户确认:本协议条款是处理双方权利义务的当然约定依据,除非违反国家强制性法律,否则始终有效。

二、服务简介

1、本站运用自己的操作系统通过国际互联网络为注册用户提供网络服务。同时,注册用户必须:自行配备上网的所需设备,包括个人电脑、调制解调器或其他必备上网装置。自行负担个人上网所支付的与此服务有关的电话费用、网络费用。

2 基于本站所提供的网络服务的重要性,注册用户应同意:提供详尽、准确的个人资料。不断更新注册资料,符合及时、详尽、准确的要求。

3、本站对注册用户的电子邮件、手机号等隐私资料进行保护,承诺不会在未获得注册用户许可的情况下擅自将注册用户的个人资料信息出租或出售给任何第三方,但以下情况除外:注册用户同意让第三方共享资料;注册用户同意公开其个人资料,享受为其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本站需要听从法庭传票、法律命令或遵循法律程序;本站发现注册用户违反了本站服务条款或本站其它使用规定。

4、关于注册用户隐私的具体协议以本站的隐私声明为准。如果注册用户提供的资料包含有不正确的信息,本站保留结束注册用户使用网络服务资格的权利。

三、帐户密码和安全性

注册用户一旦注册成功 ,成为本站的合法的注册用户。您可随时根据需要改变您的密码。注册用户将对注册用户名和密码安全负全部责任。另外,每个注册用户都要对以其注册用户名进行的所有活动和事件负全责。注册用户若发现任何非法使用注册用户帐户或存在安全漏洞的情况,请立即通告本站。

四、拒绝提供担保注册用户个人对网络服务的使用承担风险

本站对此不作任何类型的担保,不论是明确的或隐含的,但是不对商业性的隐含担保、特定目的和不违反规定的适当担保作限制。本站不担保服务-定能满足注册用户的要求 ,也不担保服务不会受中断,对服务的及时性,安全性,出错发生都不作担保。

五、有限责任

本站对任何直接、间接、偶然、特殊及继起的损害不负责任,这些损害可能来自:不正当使用网络服务,在网上购买商品或进行同类型服务,在网上进行交易,非法使用网络服务或注册用户传送的信息有所变动。这些行为都有可能会导致本站的形象受损,所以本站事先提出这种损害的可能性。

六、通告

所有发给注册用户的通告都可通过重要页面的公告或电子邮件或常规的信件传送。本站的活动信息也将定期通过页面公告及电子邮件方式向注册用户发送。注册用户协议条款的修改、服务变更、或其它重要事件的通告会以电子邮箱或者短信进行通知。

七、注册用户的建议

奖励注册用户在他们发表的一些良好建议以及一一些比较有 价值的策划方案时,本站愿意展示用户的构想落于实现。

八、责任限制

1、如因不可抗力或其他本站无法控制的原因使本站销售系统崩溃或无法正常使用导致网上交易无法完成或丢失有关的信息记录等,本站不承担责任。但是本站会尽可能合理地协助处理善后事宜,并努力使客户免受经济损失。

2、除了本站的使用条件中规定的其它限制和除外情况之外,在中国法律法规所允许的限度内,对于因交易而引起的或与之有关的任何直接的、间接的、特殊的、附带的、后果性的或惩罚性的损害,或任何其它性质的损害, 本站、本站的董事、管理人员、 雇员、代理或其它代表在任何情况下都不承担责任。

九、法律管辖和适用

1、本协议的订立、执行和解释及争议的解决均应适用中国法律。

2、如发生本站服务条款与中国法律相抵触时,则这些条款将完全按法律规定重新解释,而其它台法条款则依1旧保持对注册用户产生法律效力和影响。

3 本协议的规定是可分割的,如本协议任何规定被裁定为无效或不可执行,该规定可被删除而其余条款应予以执行。

4、如双方就本协议内容或其执行发生任何争议,双方应尽力友好协商解决;协商不成时,任何一方均可向本站所在地的法院提起诉讼。

十、其他规定

1、如本用户协议中的任何内容无论因何种原因完全或部分无效或不具有执行力,本用户协议的其余内容仍应有效并且对协议各方有约束力。

2、本用户协议中的标题仅为方便而设,不具法律或契约效果。

 

同意
取消
状态变更提示
状态变更提示:您的账户在另一设备上进行登录,提示后 2S 后 自动跳转到登录页面
同意
取消
提示

本平台会尽快针对您提出的主题搜集相关借鉴资料, 搜集结果会在3个工作日内发送到您的会员中心, 请注意查看,未及时收到信息可随时联系客服。
提交成功
提示

您已提出了一条帮我搜未完成,请您耐心等待或联系客服。
如何联系客服
上传凭证

只支持jpg、jpeg、png格式

上传
取消